膝关节保护范文

2024-06-03

膝关节保护范文(精选9篇)

膝关节保护 第1篇

青少年时期会出现膝关节生长发育疼痛。15岁~30岁:是膝关节最完美的时期, 机能处于最佳状态。30岁~40岁:膝关节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 会出现一次脆弱期, 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40岁~50岁: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 那是因为在膝关节中, 半月板的作用是缓冲震动、保持稳定, 有神经分布, 人体的60% 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 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 能感受到酸痛。50岁以上:膝关节会感觉到明显疼痛, 这是因为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已到, 软骨全层磨损, 关节炎已经产生。这时候应该节约使用膝关节, 减少剧烈运动。

体育教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呢?笔者尝试了一些方法, 愿与各位同仁一同分享。

一、膝关节经常有寒冷感的预防 与保健方法

膝关节经常有寒冷感的原因很多, 有些是某些疾病产生的病理现象, 在这里要区别对待。但如果是因为受到寒冷刺激造成的, 可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调整。

1.保暖。体育教师在冬季寒冷时应该加强保暖防护措施, 尤其是膝关节及前胸后背。可佩带弹性、透气性好的护膝。

2.用热水泡脚或用手掌搓膝关节。在泡脚时热水要淹过双脚, 再用毛巾热敷双膝, 以双膝感到温暖发红为宜, 持续时间15~20分钟。然后用双手手掌来回用力摩擦产生热量, 将温暖的手掌放在膝关节处, 使膝关节感到温暖舒适为宜。亦可用双手手掌在膝关节正上方、膝关节外侧、膝关节内侧处来回搓, 使膝关节发红发热感到舒适为宜, 持续时间15~20分钟。

3.建议:有这种症状的老师请注意, 天气冷时尽量不骑电动车、摩托车, 女教师尽量不要穿裙子。

二、膝关节因力量不足产生不适后的预防与保健

大腿或臀部力量不足是前膝盖疼和髂胫韧带产生不适的主要原因, 所以需要增加腿部、臀部的力量练习, 从而减轻膝关节疼痛。建议大家采用以下方法:

1.背部靠墙半蹲 (见图1) 。身体后背靠墙, 双脚并拢站立, 距离墙大约30厘米左右为宜, 随后慢慢的弯曲双膝至小于90度、膝盖不超过双脚尖。保持该姿势一段时间, 以膝关节有酸胀感为宜。为锻炼大腿内侧肌肉力量, 减轻膝关节内侧不适症状, 可在膝关节处夹一个小球或纸团, 重复练习3~5次。

2.单腿踩台阶下蹲 (见图2) 。找一个高度为30厘米的台阶, 将不适的腿放在台阶上保持站立姿势, 随后慢慢弯曲膝关节, 使另一条腿的脚触到地面, 再慢慢伸直膝关节。重复该练习8~10次, 两腿交替进行。

3.侧卧抬膝练习 (见图3) 。侧卧, 双脚脚后跟并拢, 头枕在小臂上。然后腹部和臀部绷紧, 尽量抬高膝部, 坚持几秒钟, 放下。重复练习10~15次, 换另一条腿进行。

三、膝关节因过度劳损产生不适 后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忽略了运动后的放松练习, 使大腿、臀部和小腿肌肉过度紧张, 是膝盖过劳损伤, 出现疼痛的症状的原因之一。笔者推荐一些练习方法, 供大家参考:

1.拉伸小腿 (见图4) 。两脚正对墙面前后开立, 两脚间距大约20厘米, 双手扶墙, 后面的腿伸直, 脚后跟不能离开地面, 然后慢慢弯曲前面一条腿的膝关节, 直到感觉后面一条腿的小腿被拉伸, 保持该动作10~15秒, 两腿交替进行2~3组。

2.单膝跪地拉伸 (见图5) 。单腿跪地, 夹角为90度, 上体正直。臀部向前移动, 直到感觉有一股力量作用在前面的大腿上, 移动是时不要前倾或扭曲臀部。

6.鹤立拉伸大腿前侧 (见图6) 。单腿站立, 将一只脚屈腿放在椅子上, 臀部向前感到大腿前侧被拉伸, 不要前倾也不要扭曲臀部。两腿交替进行, 重复10~15次。

7.打坐拉伸大腿内侧 (见图7) 。上体保持正直坐在床上, 双腿膝关节弯曲, 双脚脚底相对。同时用两手手掌下压双膝, 感觉大腿内侧被拉伸, 保持数秒钟, 下压时上体不要前倾。

四、练习建议

老人怎样运动的同时保护膝关节 第2篇

经常有些老年人抱怨:我每天都进行压腿、摇晃膝关节、揉膝盖骨等锻炼,还经常去爬山,可这膝关节怎么会越来越痛呢?其实,练习骑马蹲裆式、弯腿站桩、爬山、爬楼梯或下蹲站起等用力蹬腿的动作,都会明显增加髌骨的磨损,使症状加重。

有的老年人觉得上下楼梯膝关节疼痛、上厕所时站起来很吃力、走平路会突然腿打软,就是因为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病损的软骨受到了挤压和磨擦,产生了疼痛。所以,老年人有髌骨附近的疼痛时,尽量不要再去做增加髌骨软骨磨损的动作,同时尽量节约使用膝关节。

那么,老年人做哪些活动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尽可能地保护膝关节呢?

步行或慢跑

散步或慢跑能增强肌肉力量下肢和膝关节韧带的韧性和灵活性稳定性。每分钟步行走30-40步,逐渐增加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如果慢跑,速度不要过快,边跑还可以一边与人交谈的程度,每次跑5-10分钟,每天1-2次。

做体操和打拳

柔和的体操和打拳可以活动关节,锻炼肌肉,适用于长距离的步行或慢跑的老人。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做10-20分钟。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适当降低身体重心,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游泳锻炼

如果有条件,老年人可以通过游泳进行锻炼。游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又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减少下肢关节的压力,减少关节的磨损。也可以进行快走练习,因为走路腿伸直的时候比较多,弯腿的时候相对较少,膝关节的其他部分使用的多,髌骨磨损的比较少。

★ 倡议书之保护水资源

★ 班主任兵法之形篇

★ 名言警句之治国篇

★ 考试祝福语之激励篇

★ 职场礼仪之名片篇

★ 清华大学考研之饮食篇

★ 《朱子治家格言》之勤俭节约篇

★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之生活服务篇

★ 感想之——校运篇

冬季,如何保护好膝关节 第3篇

骑车骑自行车时大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能使股四头肌得到很好的锻炼,而膝关节运动范围不是很大,关节受力较小,减少关节面撞击和磨损的机会。自行车的座位不宜太高,以腿不完全蹬直为度,速度不宜很快,每天可进行30~40分钟。

慢跑也可以走跑交替。膝关节损伤症状不严重的老人,可以选择慢跑或走跑交替的方式增强关节韧带弹性。但跑步时最好用前脚掌着地,以减缓膝关节的震动和膝关节损伤。跑步时双臂要自然摆动,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跑步速度以不感到气短并能边跑边与别人说话为度。跑步结束后不宜马上停下来,而应步行或原地踏步。

器械运动根据自己的关节情况舒缓进行,运动幅度不要过大。不过分用力进行较重器械的运动,柔韧性训练也要在自身能力可控制的范围内。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应多种器械交替进行和不出现过度的疲劳感。如果在健身房内,应在医生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静力力量练习包括下蹲运动(练习大腿部前面的股四头肌和腰背部的肌肉)和臀部运动(练习臀部和大腿部后面的肌肉)。

1.下蹲运动

◇双脚站开,两脚尖向正前方,步幅同肩宽,背挺直,两臂向前伸直。

◇脚尖和膝盖的方向要一致,膝盖头不要超过脚尖。保持膝关节弯曲大于90度,以弯曲时膝关节往前不超过脚尖为宜。头顶始终保持向上拉的感觉,脊柱始终保持生理弯曲,即头不能低,腰不能弯。

◇弯曲膝盖(如同坐在椅子上),保持此姿势10秒钟,慢慢恢复原姿势,休息5~10秒,再开始下一个动作。1分钟可以做2组,共5分钟。

◇年轻男士如果能逐渐在肩上增加杠铃,肌肉增加的效果倍增。

◇最好每天都做,“半蹲看电视”20分钟完全可以完成当天的计划。

2.臀部运动

臀部运动进行的肌肉训练部位与下蹲运动相对应,必须同时练。否则,如果只训练一面,会导致不平衡。其正确方法如下:

◇用高背椅或沙发背做支撑,背挺直,腰部不动,脚向后、下方用力。

◇手不要完全支撑在椅子上,只是起一定掌握平衡的作用;上半身不要向前倾斜;头和腰部动作同上;抬腳时腰部不要扭动。

◇用3秒钟的时间从脚后跟开始将腿部向后抬起,保持此姿势10秒钟。再用3秒钟将脚恢复原状,停4秒。用20秒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中间休息片刻,争取1分钟两三个动作,做5分钟。 在锻炼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加以避免。

1.任何加重关节损伤或症状的运动都应避免,包括登山、快速和长时间的爬楼梯、重复进行一种力量运动、进行竞技运动等。

浅析舞蹈演员如何保护膝关节 第4篇

一、膝关节都有哪些疾患

膝关节是负重关节,所受杠杆力量也大,在舞蹈中较多承担着技术功能。也是人体中比较脆弱的部分,因此容易受损。膝关节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劳损所致;2、外伤所致;3、遗传所致4肥胖;结合膝关节发病原因来说膝关节疾病分为原发生性和继发生性两大类,原发生性主要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继发性主要指炎症性关节炎和损伤性关节炎(由于外来伤害导致关节发生破坏而引发的),由于膝关节病发病缓慢,一般前期无明显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

二、避免在训练中受伤

(一)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应力求科学化系统化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中,要遵循科学化系统化,严格按照教学顺序进行严谨规范的训练,训练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理解动作的做法要领和常见错误。重视训练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充分热身才能有效避免损伤,避免过度使用膝盖,注意劳逸结合,不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训练。注意力、精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是导致的膝关节受损的重要原因,充分掌握动作要领,保持良好的情绪训练,才能有效避免膝盖损伤。

(二)加强配合相关组织的能力训练

腿部在舞蹈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动作要靠关节、肌肉、骨骼、韧带等身体器官相互配合来完成,保持肌肉的良好弹性,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表演时所需的完美动作语言。腿部肌肉的刚健有力保证了良好的弹跳力和控制力,辅助了膝关节完成各种动作。腿部肌肉力量的缺乏会给膝关节带来一定的压力,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最终导致膝盖受伤。所以加强腿部肌肉能力的训练是避免膝关节受伤的保护措施之一。例如:加强跟腱、踝关节、脚腕的韧带、膝盖的力量、推地的力量、弹性及落地的控制力量为训练目的“蹲”的训练动作。重视舞蹈训练中“蹲”的外开,理解和掌握“外开”训练的标准方法,并逐步地将它运用于众多的腿部动作之中,全面、系统、规范腿部“外开”的训练,不仅扩大髋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能力,还会缓解腿部屈伸、弹跳落地给膝关节带来的压力,保证膝关节长年负重运动不致损伤。

三、增强自身免疫力

不少舞蹈演员常由于不恰当的饮食习惯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缺乏维生素B12不仅会引起贫血,更会引起脊柱变形等脊髓变性病,从而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比如饮食过于清淡,不吃荤只吃素等。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肝、鱼、牛奶,另外也可以通过维生素B12的片剂补充。

缺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下肢最明显。夏天训练大量出汗容易导致缺钾,建议从豆类,蔬菜、水果中摄取,少吃过甜过咸的东西,平时的饮用水不要喝纯净水,以保证水中矿物质的补充。

四、膝关节的保养

日常生活中,要防风湿寒,注意膝盖的保温,夏天不要让膝关节直接吹到空调,尤其是训练时,天气转冷后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必要时可以戴上护膝,以免膝关节受凉。练功和表演时要穿专业、合适的舞蹈鞋,尽量到有舞蹈地板的专业舞蹈场所练习,如果运用膝盖的动作较多,戴上护膝;跑步锻炼最好选择软的地面,如橡胶跑道、跑步机等。此外,热敷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热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也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松弛神经、改善筋腱柔软度。

《保护关节》教学设计 第5篇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尝试发现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作用。

2、教育幼儿平时在注意保护自己的.关节,并学习应该如何保护关节。

3、发展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大胆地说话及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关节”一词。

活动准备:

1、各类打击乐器(铃鼓、小铃、大鼓、响板)。

2、运动器械(跳跳球、呼拉圈、皮球、绳、拉力器等)。

3、关节活动图一幅,人们劳动图片五幅。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和活动器械,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1、幼儿分散尝试活动。

活动后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2、小结:小朋友刚才玩的时候手、脚、腰、肩等部位动了起来,为什么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会这样灵活地运动呢?

二、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示关节活动图。

提问:你看到哪个地方动起来了?(引导幼儿学习“关节”一词)

2、幼儿感知自然身的关节。

小结:我们身体各部位能灵活地运动是关节在帮忙。

三、寻找各部位关节,了解名称

提问:

1、小朋友们试着找一找,你身体还有哪个部位有关节的?

2、这些关节叫什么名称?

3、听口令活动各自关节。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许多部位都有关节,它们的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等。

四、学习怎么样保护关节

1、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请ххх小朋友回忆脚部关节损伤的经过及带来的后果),让幼儿知道损伤关节后会有多么的不方便。

2、教育幼儿保护关节的方法:

①不由高处往下跳,这样会容易损伤膝关节;

②摔跤时,尽量别让腕关节直力往下冲,可借助手臂的力量缓助一下,;

③天气冷了要注意给膝关节和踝关节保暖,不要让它们受凉了。下楼梯时不乱蹦乱跳,以免摔了髋关节;等等。

五、音乐游戏“关节活动歌”

幼儿、教师一问一答,巩固对身体各部位关节的认识。

活动反思:

老年人 请保护好膝关节 第6篇

*注意变换体位姿势

当长时间从事坐姿或下蹲工作时,应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动走动,伸展下肢,或用手做膝关节按摩,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少膝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加强膝关节的运动锻炼

平时应常做下蹲、起立等交替运动,以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旋转和伸展,防止膝关节过早地出现僵硬强直。此外,平时还可采用下列锻炼方法:①取仰卧位,在膝关节腘窝处放一高约10厘米的枕头,先抬小腿至膝关节伸直,然后放下,反复做20~30次;②跪坐床上,保持上身直立,臀部尽量向下坐,尽可能接近脚跟。

*参加一些对膝关节有益的运动

长跑有助于增强下肢关节的韧带弹性,又较适合老年人。但老年人长跑时速度不能过快,脚踩地时用力不能过猛,跑步时要用前脚掌着地,而不宜用全脚或后脚跟着地。这样可以利用脚的弓形结构来缓冲脚落地时所产生的震荡,防止膝关节损伤。

此外,太极拳、骑车、跳迪斯科等运动都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膝关节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对维护软骨的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适当减少运动量

平时常参加较剧烈运动的人,进入中老年以后应逐渐减少运动量,不宜再参加速度快、强度大的锻炼项目。另外,老年人在锻炼前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应轻缓舒展膝关节1~2分钟,以使关节得到松弛,避免在活动中发生韧带损伤和其它意外。若去旅游爬山,则更应注意膝关节髌骨的劳损,尤其下山时更要谨慎。

*做好膝关节的防寒保暖

膝关节由于缺少丰富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只是一个“皮包骨”的部位,因此局部热量容易散失,温度常比其它部位低。再加上关节面是由软骨组织构成,软骨组织血管稀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长时间受寒冷的刺激,就可能因局部血管的痉挛收缩,使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削弱软骨的新陈代谢和防御功能,使关节软骨面发生缺血,引起无菌性膝关节炎症或膝关节滑膜炎。因此,在寒冷的天气外出时,老年人一定要做好膝关节的保暖,必要时可戴上护膝。

膝关节保护 第7篇

关键词:温针灸,推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保护素,降钙素,骨钙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尤以50~60岁为常见, 女性发病较多[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本病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肿痛, 伴屈伸不利、筋脉挛急[2]。随着中医药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 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KOA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 在上下楼梯、下蹲起立时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 甚至步行受限并伴有关节肿胀, 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KOA患病人数逐渐增多。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 采用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同时观测患者血清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 、降钙素 (calcitonin, CT) 及骨钙素 (bone gla protein, BGP) 含量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患者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

依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版) 制定[4]。KOA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 (站立或负重位) 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 (至少2次) 清亮、黏稠, WBC<2 000个/ml;4中老年患者 (≥40岁) ;5晨僵≤3 min;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感) 。经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 符合1+2条或1+3+5+6或1+4+5+6, 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1.2 纳入标准

1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3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课题研究意义有正确认识, 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5患者病程在1个月以上。

1.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2凡未按规定治疗, 无法确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3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的患者;4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5年龄大于75岁及小于18岁的患者;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1.4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查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中, 男14例, 女46例;年龄最小41岁, 最大77岁, 平均62.76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10年, 平均11.8个月。对照组60例中, 男22例, 女38例;年龄最小40岁, 最大72岁, 平均59.4岁;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9年, 平均12.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温针灸:患者卧位, 膝关节下垫一薄枕, 选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和足三里等穴, 用26号1.5寸一次性针灸针直刺入穴位,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而后将一段2 cm长艾柱置于针柄上点燃, 至燃尽后再灸1壮, 共灸2壮, 以感到穴位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每日留针40 min, 每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2推拿:患者取仰卧位, 膝下垫薄枕, 医者站于患者患膝侧, 以掌根和大小鱼际按揉髌骨及周围软组织, 着重于膝髌上部, 运用滚按揉弹拨法交替于髌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髌下内外侧脂肪垫, 并点按内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阳陵泉、伏兔和足三里等穴。患者俯卧位, 医者以滚法按法揉法拿法等手法用于大腿后侧窝及小腿后侧, 弹拨腘窝处肌腱, 点按委中和承山等穴位, 并屈伸膝关节。患者仰卧位, 患膝伸直, 医者用双手拇指按压在髌骨下缘处, 由下而上推按髌骨数次, 再用手指扣住髌骨向上提拿数次。患膝屈曲90°, 医者一手扶膝, 一手抓踝, 做屈膝摇法, 被动活动膝关节。双手掌对齐, 在膝关节周围行搓法, 反复数次, 以透热为度。以上手法每日治疗1次, 治疗30 min, 15次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口服双氯芬酸钠片剂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640) , 每次25 mg, 每日3次, 连续服用15 d, 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1 血清OPG

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肘静脉血, 检测患者血清OPG水平, OP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 试剂盒由奥地利Biomedica公司提供。

1.3.2 骨代谢指标CT和BGP

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肘静脉血, 检测HCT和BG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室提供。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规定中的病情轻重度分级标准的项目, 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膝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度等变化, 并计算病情轻重程度之积分:1疼痛:0分:关节无疼痛, 下蹲自如, 行走不受限;1分:偶有疼痛或不适, 能下蹲, 最大行走距离>1 000 m但有限;2分:时有疼痛, 下蹲困难, 最大行走距离300~1000 m;3分:频频疼痛, 不能下蹲, 最大行走距离<300 m;2晨僵:0分:起床后不需活动关节即可起身行走;1分:起床后有不适感, 稍活动后消失;2分:起床后有疼痛, 稍活动后减轻;3分:起床后疼痛明显, 活动后不能减轻;3活动受限:0分: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135°;1分:110°~135°;2分:90°~110°;3分:<90°。

1.4.2 疗效等级

疗效等级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四级。1临床控制: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 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不受限, 积分减少≥70%~95%;3有效:症状基本消除,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积分减少30%~70%;4无效: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为:[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l00%。

1.5 不良反应的观察

观察并记录温针灸和推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皮肤烫伤、头晕、恶心和症状加重等其他严重不良事件。

1.6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的管理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计量资料各项指标评定分值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统计的检验方法, P<0.05被认为所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 (P<0.05) , 但治疗组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2)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PG、BGP及CT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OPG和BG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 (P<0.05) , 而CT较前无明显变化。见表3。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 由气血亏虚、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研究表明, 针刺能消除局部软组织痉挛,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新陈代谢, 抑制或消除局部炎性物质的产生。还能够抑制大脑皮层疼痛中枢, 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 增强镇痛作用。温针灸还能够发挥艾灸的作用, 能够使温热感通过针柄沿针身传导至穴位处, 温经散寒作用更强。研究证实, 艾灸能改善血液浓稠度、凝滞性、聚集性等, 降低IL-1与TNF-α的含量, 减少炎症刺激, 加快局部病理性废物的消除能力, 提高痛阈值, 明显改善疼痛[5]。明显改善机体抗氧化平衡紊乱状况, 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6]。针灸合用, 可补肝肾、化痰瘀、活血止痛。推拿具有疏通经络, 温经散寒, 松解粘连, 恢复肌肉肌腱的弹性,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具有解痉镇痛, 松解粘连, 滑利关节,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增加血流量, 促进瘀血的吸收, 降低膝关节内压力[7,8], 从而恢复膝关节的压力、应力和张力平衡, 使症状得到改善。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后, 能够有效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6.7%和85.0%,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病情积分下降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治疗。

一些研究证实KOA患者反映骨吸收水平的CT显著增高, 而反映骨生成水平的BGP指标并无显著增高[9], 说明膝关节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代谢平衡被打破, 骨吸收大于骨生成, 从而导致骨量的丢失。在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 (osteoclast, OC)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目前认为OC是能够吸收骨的唯一细胞, OC的分化发育需要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或成骨细胞直接接触调节, 有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 (recetptor activator of NF-κb, RANK和) 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 。其中OPG/RANK/RANKL系统对OC分化和功能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OPG是1997年被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 能够抑制OC的分化和成熟, 从而抑制骨吸收。随后发现OPG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是通过竞争性结合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表达的RANKL来阻止BANKL与OC前体细胞或OC细胞膜上的RANK之间的结合而实现的[10]。RANKL与RANK结合后, 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活性。现已发现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均是通过上调或下调OPG的表达来抑制或增加骨吸收, 如雌激素[11]、TGF-β等。近年来国外有报道KOA患者OPG水平降低[12], 或s RANKL/OPG比率升高, 并认为这可能是导致KOA患者骨量丢失, 骨密度下降的原因。但目前尚未见有药物有效调节KOA患者OPG水平的报道。本研究采用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结果表明治疗后KOA患者的血清OPG水平明显升高 (P<0.05) ;治疗后OPG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骨生成指标BGP明显增高 (P<0.05, P<0.01) , 提高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后KOA患者骨吸收指标减少, 骨生成指标增加, 说明温针灸结合推拿能够正性调节KOA患者骨代谢水平, 增加骨生成减少骨吸收, 从而增加骨量, 从而改善患者骨关节运动功能。

膝关节保护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行TKA手术的患者60例(87膝),其中男34例,女26例;双膝手术27例(54膝),单膝手术33例(33膝);年龄41~79岁,平均(52.4±11.3)岁。原发疾病:骨关节炎48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其他5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6例。入选标准:体重50~100 kg,术前彩超或其他检查双下肢无DVT形成,不伴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心电图正常,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正常,无双下肢无静脉曲张。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双侧分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情况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组:麻醉诱导过程用药依次为安定0.2 mg/kg、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状态的维持采用维库溴铵+氧化亚氮+异氟醚。术中根据需要可追加芬太尼等。(2)硬膜外组:置管经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约3 cm,经导管注入0.25%地卡因+1%利多卡因8~20 m L,根据麻醉平面的要求不同,术中可酌情追加用量。两组均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 O2)。

1.3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膝关节轻度屈曲,切口从髌骨前方起止于胫骨结节内侧,手术入路经髌骨旁内侧;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规给予抗凝药物,采用弹力绷带包扎48~72 h。本研究手术由同一个医疗小组实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1 d(T4)的MAP、HR、Sp O2变化,记录血小板(PLC)、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p O2变化情况

两组T1~T4不同时点Sp O2均未见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MAP、HR均低于T3时点,硬膜外组T3时点MAP、HR水平高于T2时点,硬膜外组T2时点MAP、HR水平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各时点各凝血指标比较

全身麻醉组T1时点PLC、Fbg、PT、APTT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T4时点Fbg、PT、APTT水平低于硬膜外组T4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全身麻醉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36.7%),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的3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与T1比较,*P<0.05;与T2比较,#P<0.05;与T3比较,△P<0.05;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 O2:血氧饱和度;T1:麻醉前即刻;T2:麻醉后30 min;T3:术毕;T4:术后1 d;1 mm Hg=0.133 k Pa

注: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0.05;PLC:血小板;Fbg: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1:麻醉前即刻;T2:麻醉后30 min;T3:术毕;T4:术后1 d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人工关节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改进,人工关节的使用也越加普遍[2,3]。TKA术后DVT形成也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DVT的发生因素已有较多研究,其中关于麻醉方式对TKA术后DVT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2]。有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女性、超重、骨性关节炎、大关节置换术、双侧关节同时置换、全身麻醉、使用骨水泥等因素对TKA术后DVT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但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仅3个,分别是女性、超重及使用骨水泥[4,5]。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术后DVT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概率[6]。目前,行TKA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身麻醉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麻醉方式的不同对TKA术后DVT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减少阻滞平面以下的肢体血液供应,甚至可以增加其血液供应,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而全身麻醉则能明显减少下肢血流速度,减少血液供应。因此全身麻醉相对于硬膜外麻醉,则容易导致DVT形成。硬膜外麻醉术后DVT形成的概率较低,综合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分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使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壁舒张,增加了下肢动脉血供,静脉中血液流速同时也可以增加,不利于血栓形成;(2)连续硬膜外麻醉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流变指标,从而有助于下肢DVT形成的预防;(3)连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纤溶抑制因子的激活作用,最大程度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硬膜外麻醉中使用的利多卡因对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等具有抑制作用,这些都是防止DVT形成的有力因素[7,8,9]。

本研究数据中,两组T1~T4不同时点Sp O2均未见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其MAP、HR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由此可以证实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改善血流性质作用较大。另外,全身麻醉组术后1 d查Fbg、PT、APTT水平均较硬膜外组低(P<0.05),由此可见,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较好。因此,在TKA术后DVT形成的发生率方面,全身麻醉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降低TKA术后DVT形成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对于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的TKA术患者,应尽可能采用硬膜外阻滞,同时给予积极的血栓预防措施,防止DVT形成[10,11]。本研究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采用的是彩超检查,而未使用更加准确的静脉造影检查,除考虑后者为有创性检查外,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所不同,再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

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血液保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行TKA手术的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观察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1 d(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血小板(PLC)、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两组T1~T4不同时点SpO2均未见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MAP、HR均低于T3时点,硬膜外组T3时点MAP、HR水平高于T2时点,硬膜外组T2时点MAP、HR水平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身麻醉组T1时点PLC、Fbg、PT、APTT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T4时点Fbg、PT、APTT水平低于硬膜外组T4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身麻醉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36.7%),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的3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膝关节保护 第9篇

文/孟祥伟

各国的老人有不同的健身娱乐方式。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骑驴子、泡浮箱、朗诵诗、学爬行等稀奇古怪的健身方式。

◆骑驴子

近年来,驴在法国突然吃香。许多城市的宠物商店均有出售或出租驴子,而骑驴者大多是下乡郊游的老人。一位60多岁的长者说:“驴子生性老实,步速又慢,老年人骑着散步尤为合适!”

◆泡浮箱

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开始热衷“泡浮箱”。“浮箱”是以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里面注入一定浓度的药水和天然芳香剂。当老年健身者赤身浸入“浮箱”后,即处于半浮半沉的“绝妙状态”之中。“浮箱”门关闭后,水温渐渐升高,香味愈来愈浓,健身者随即进入高质量的深度睡眠。“浮箱”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之效,也能防治多种皮肤病。

◆诗朗诵

在日本,朗诵诗歌被人们视作一种既健体又健心的活动。日本的健康专家们认定,老人经常朗诵诗歌可增加肺活量,改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学爬行

自从巴西老年病治疗专家查尔沃医生创办了“爬行俱乐部”以后,在巴西老人中掀起了一阵“爬行热”。那些身患心血管疾病、痔疮、消化功能紊乱、失眠等症的老年人纷纷在地板上学起了爬行。爬行运动不仅可预防或缓解20余种老年病,且不易使老年健身者受伤。

◆赤足跑

在英国,老人们最时兴的健身活动首推赤足跑。赤足跑一般在户外进行,场地多为草坪、自行车道或道路光滑的乡间小道。

6种锻炼保护膝关节

文/周向前

在锻炼的过程中,膝关节受力大,成为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关节组织之一,那么,我们不妨从平时就开始注意养护膝关节,通过几个运动来养护关节吧!

锻炼四头肌 即大腿前面的那些肌肉。坐在床上或地板上,膝盖向前伸直,在膝盖凹陷处的下方垫一个毛巾卷,紧缩膝盖至少30秒然后放松,重复25次为一组,一天两三次即可。

锻炼腿后腱 即大腿后面的肌腱。在床上,腹部朝下趴平,下巴接触到床面。在脚踝处挂一个0.5-1公斤左右的沙袋,弯曲膝盖,缓慢将小腿抬离床面,再缓慢降下,尚未触及床面时再停一停。重复5-10遍为一组,每天两三次。

锻炼小腿肌肉 坐在沙发或者凳子上,脚踝处悬挂一个1公斤左右的沙袋,小腿向上伸直悬空,缓缓放下。每日重复200-300次左右。

伸脚面 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腿伸直,在直位的情况下向上抬脚,一次做15-20个为一组,持续做3组,每天做两三次,对增加肌力、稳定关节有好处。

按摩双腿 用双手拇指分别在双侧腿部按压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还可以正坐,一腿弯曲成90度,置于另一大腿上,一手握住足踝上方,另一手握住脚趾部做旋转运动30次;随后用一手小鱼际紧贴足心,做快速摩擦,生热为好;或用一大拇指按揉脚心涌泉穴30次,以酸胀为好,两足交替进行。

练“燕飞” 俯卧在床垫上,慢慢抬起头部,尽量后仰,双腿并拢,双脚向后上抬起,形似飞燕。老年人可先完成头部动作,再抬腿,逐步达到10个为一组,每天3组即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膝关节保护】相关文章:

膝关节韧带07-29

膝关节角度07-31

膝关节恢复08-02

膝关节置换手术05-09

传统膝关节置换05-13

髋、膝关节手术06-06

膝关节松动术06-07

膝关节骨折术后06-11

膝关节色素沉着06-14

膝关节功能康复06-21

上一篇:不断优化下一篇:教学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