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辩论范文

2024-07-05

英语辩论范文(精选12篇)

英语辩论 第1篇

针对这个问题, 许多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法, 比如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精读教学和演讲教学中 (韩少杰, 王小英, 2009; 刘艳萍, 2009) , 或是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语辩论 (师璐, 2013) 。以英国议会制辩论为例, 探究英语辩论如何提高思辨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 因为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是近几年才被引入国内的 (2010年5月, 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首次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 。本文将从英国议会制辩论出发, 探讨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思辨能力的涵义

关于思辨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①) 的定义和解释很多, 笔者在这里主要引用文秋芳 (2008) 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见表1) , 因为该模型总结了国内外三个有影响力的论述思辨能力的理论模型的优点②, 更精辟、更清晰, 便于笔者论述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该模型将元思维能力置于思维能力之上, 说明元思维能力管理与监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 认知能力又包括认知技能与认知标准两个分项。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及评价技能;认知标准包括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情感维度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毅 (文秋芳, 2008) 。该模型层次清晰, 内容简明扼要, 实用性强。

二、英语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 英语辩论对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涉及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辩论结束后, 评委一般不会只是简单地给出成绩, 而是先对每一支队伍作出评价, 这种评价不是评委对每支队伍整体表现的泛泛而谈, 而是根据每支队伍的主要观点作出的。通过评委的评价, 辩手可以发现自己提出的观点哪些是具有说服力的, 为什么, 哪些说服力不够, 是由于逻辑不够清晰, 还是其本身存在谬误③。此过程可以有效帮助辩手在以后的辩论中自我监控, 调整自己思考的切入点及逻辑性并学会自我评价。可见, 点评环节可以有效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

(二) 英语辩论对认知能力的培养

辩论的许多环节都涉及对认知技能的培养, 即对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对辩题的准备及定义就涉及对分析能力的培养。由于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辩题类型多样, 覆盖领域广, 很多都是社会热点话题, 但是辩题只在辩论前15分钟才会公布, 因此辩手通常需要提前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 包括新闻、相关书籍及论文等, 并将其筛选、分类。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的分析能力 (归类、识别及比较的能力) ;正方第一辩手的职责之一是对辩题进行定义, 这要求辩手在准确理解辩题的基础上, 清晰地阐述辩题。可见, 对辩题进行定义有利于提高辩手阐述及识别的能力。

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除了正方第一辩手外, 其他辩手也要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 另外所有辩手都可以提出质询 (POI) ④, 这些都需要辩手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 迅速识别出对方观点中的谬误。对于正反方时第三辩手来说, 虽然在辩论中发言较迟 (正反方第一及第二辩手发言结束后, 第三辩手才发言) ,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但是由于正反方总结陈词时第三辩手要提出一个与本方一、二辩手完全不同的延展案例, 并且他们在准备的时候不可以同本方一、二辩手交流, 因此正反方第三辩手要预测本方一、二辩手可能提到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 提出更深刻、更新颖的观点。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提出假设及推论的能力。

评价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正反方第四辩手的职责上。在整个辩论过程中, 正反方第四辩手需要记录整场辩论中出现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 总结出整场辩论的主要观点及冲突点 (clash) , 并对其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辩手整合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

认知标准是衡量辩手思辨能力的尺度, 可以帮助辩手评价自己的思辨能力。辩手能否清晰地陈述观点 (精晰性) , 所选证据是否切题 (相关性) , 论证过程是否有条有理 (逻辑性) , 能否提出更有深度的观点 (深刻性) , 以及能否灵活地变换视角, 提出有说服力的POI (灵活性) 都会影响辩手的得分, 因此辩手会注重对这些方面的改进, 从而可以增强辩手思辨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

(三) 英语辩论对思维能力中情感维度的培养

纵观辩论的前前后后, 不难发现, 在接触不同的辩题, 准备各方面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辩手好疑、好问及好学的精神;通过对一个辩题正反两方面的深刻思考, 辩手们会认识到容忍与尊重不同意见的重要性, 辩手在与自己的搭档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有利于培养辩手乐于修正自己不当观点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当辩手用自己的演讲让评委与观众信服, 当辩手成功地解决对方辩手提出的质询, 辩手的自信心会增强。同时, 辩论又是一件苦差事, 每次大约一个小时的辩论, 需要每位辩手集中注意力, 充分调动所学知识, 积极思考, 灵活应对。此过程对辩手体力及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因此有利于锻炼辩手坚毅的性格。

三、结语

笔者结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从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中的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英语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有利于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辩题的准备及每个辩手承担的不同职责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辩论过程中, 辩手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可以得到增强, 辩手会更开放、正直、坚毅。因此, 英语辩论可以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英语辩论, 参加英语辩论, 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0) :29-34.

[2]文秋芳, 王海妹, 王建卿, 赵彩然, 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5) :350-400.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 (1) :11-16.

[4]何其莘, 殷桐生, 黄源深, 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24-28.

[5]韩少杰, 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 2009, 30 (6) :67-70.

[6]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9 (3) :49-66.

[7]师璐.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综合英语教程为例[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3) :60-90.

英语辩论稿 第2篇

题目:男生和女生之间有纯洁的友谊。The pure friendship exit in boys and girls.辩手一: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些都在阐明友谊对一个人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友谊不仅仅限制于同性之间,自古就有“红颜知己”、“蓝颜知己”、“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可以看出友谊的跨度之大,范围之广,更何况在更加多元、开放的现代社会呢?As the saying goes ,parents can help us in home,so does friends out home.one friend stand for a chance.All these tell the trues that same sex play an imporent role for development ourselves.Of course,it not only happen in samesex,there are(),(),close friend ,friends between generation ,we can find its scope ,field is so broad, even in more pluralistic ,opend morden society ?

之所以一些人简单地认为没有,我认为是他们的预设或行动越过了友谊的界限,将奉献变为占有,将沟通变为投机,所以要想建立真正的友谊关键要端正态度,遏制贪欲,用宽广的胸襟拥抱友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一火候。Some peole think it is not exist simplely, I think theire expect ,behaviour beyond the line of friendship.make sacrificial became occupy,communication became speculation , so if hope achieve pure friendship,we need to only to correct attitude,contain avarice,embrance friendship by broad mind and grasp the balance point.辩手二:按照逻辑原理,若否定一个命题,只需提供一个命题的反例即可。很明显,这样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例如:苗可秀

与李小龙,成龙和金喜善,蔡依林与罗志祥,章子怡与苏毅。According to logical principle ,if negate subject ,we need to only provide a opposite subject.Obvious, there are many example , for example,另外对方还犯了一个“绝对化的错误”,因为任何绝对化都是一个伪命题,绝对的事情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Otherside, the opposite party make a mistake about absolute ,because any absolute thing all is a false subject , in fact absolute things is not exist.辩手三:从心理学方面看,认为男女之间不存在纯洁友谊的人,多是因为封闭、自私与恐惧,内心常常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

拒绝真诚的交流来维持安全感,相反那些自信且乐观的人,通过信任与坦诚更易建立起开放包容的心态并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In psychological side, thoese people who think pure friendship is not exist,often display close ,selfish, horrible, keep height vigilant and refuse sinceres communication to maintain the sense of safe.Instend, these people who possess character of selfconfidience, optimistic ,build opend mind by trust and enjoy happy.辩手四:社会的发展为友谊的建立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首先表现在职业的多样化,女性从家庭的解放,观念的开放,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传统意义上严格的性别观念意识也逐步解冻,人们更多地由工作上的关联聚集在一起,在这种合作互助的模式下,人们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其次,通信网络的发达,人们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因此出现了诸如俱乐部之类的交流活动组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带着热情与真诚走在一块儿,所以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当然这样的群体中不乏异性。再次,从性格方面考虑,男女由于性别的差异,两者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具有互补性,也更倾向于接纳对方。最后,对方更多的是没有理解友谊、爱情二者之间的含义及区别,友谊更多的是理解与帮助,爱情更多的是依赖与占有。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provid advantageous condition.First,the diverse of occupation, the update of concept ,the contact

from people to people ,became frequent , the strict traditional sex consciousness also thaw, people gather because works contact.Pure friendship is build in the middle of cooperate, help each other.Secondly, developed communication web , diverse interest lead to produce some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like club.These people build trust ,so friendship is build more easily.Of course it include opposite sex.Next ,because the difference of sex , they possess huge complement in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In fact, one party accept the other party more easily.Last ,the opposite parety can not comprehension its inten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friendship and love , friendship main display comprehention and help ,love main display rely and occupy.辩手五:综上所述,异性之间纯粹的友谊是肯定存在的,也是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中所必须的。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仅在观

通过英语辩论课培养思辨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思辨能力;辩论;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13-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 American teacher teaching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debate with critical thinking method in China. Through one-year class observation, combining the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 and actual class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author analyzes how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hopefully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our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debate, oral English teaching

1. 引言

口语是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主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随着学生入学时英语能力的提高,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国一所重点大学在最近两年的教学改革中把辩论内容作为英语专业大二的口语必修课内容,系统地进行授课,并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2007年9月,一位外籍教师用思辨能力方法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年的教学研究。作者对该外教的授课进行了两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对其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有借鉴意义。

2. 什么是思辨能力

2.1 定义

Critical thinking(本文译成“思辨能力”)的研究在国外十分广泛。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该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Paul(1985)指出,思维的培养应该放在教育的首位。“critical”源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根,一个是“kriticos”,意为“判断”;另一个是“kriterion”,意为“标准”。Paul和Elder将此定义为:使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2006: 451)。Critical thinking提倡对个人思维的反省和评价,并强调在反省和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标准。

2.2 理论意义

国外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很多,鉴于本文研究对象采用的思辨能力来源于美国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提出的思辨能力理论模型,本文只探讨该理论定义。该理论模型认为思辨能力有三个维度——分析、评价和创造性,因为人们“分析思维是为了评价它,评价思维是为了提高它”(Paul & Elder, 2006: 20)。换句话说,思辨能力是为了提高自己思维的一种系统的思维监控过程。

该理论模型有三个主要概念,即思维推理的要素、评价标准和智力特征。首先,思维的基础核心是8个要素,分别为:目的、论题、视角、观点、论据、推论、预设和结论。9个评价标准为:清楚、真实、准确、相关、深度、广度、意义、逻辑和公正。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应具有7个智力特性,分别为谦虚、勇气、移情、正直、 毅力、推理和公正。

根据Paul和Elder的理论,这8个思维要素贯穿在所有思维里:不管何时思考,人们都有一个目的,通过一定的视角,建立在一定的预设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这8个要素相互依存,没有先后顺序之分;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更,比如改变了目的就要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接着就改变了问题以及结果。如果说思维要素为分析提供了一个测量工具,那么这些评价标准就为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测量数字,人们可以用这些标准评价任何事情。也就是说,人们无论是在阅读、写作还是在说话时,都可以从8个要素方面考虑,在评价这8个要素时,要遵循9条标准(如图1所示)。人们在锻炼思维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智力特征的过程。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都很自觉地在推理和表达两个方面,从8个思维要素逐条检查自己是否达到这9条标准,即拥有了思辨能力的这两个基础,这个人最终会拥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也就拥有以上7个智力特征(Nosich, 2005: 162)。

3. 教师及课程介绍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来自美国加州一所大学的教授Mr. Gary Rybold。从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Gary利用学术休假时间来到我国一所重点大学,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口语课教学研究。Gary是美国大学一位资深的言语交际教授,专门从事公共演讲、辩论课程教学。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从2000年开始至今,在中国三次执教一个月以上。作为国际辩论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Debat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执证培训师,Gary多次来到中国给学生进行辩论讲座和培训,也曾通过互联网对中国学生进行辩论培训和组织辩论比赛。近十年来,他教授和培训的中国学生达5000多人。

Gary所授课程为口语。在该校,大二两个学期的口语课程均为辩论内容,从中国传统辩论形式到英、美议会制辩论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该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有4个班,系里随机分给Gary一个班教授。Gary的授课除了教学目标与其他平行班级一致外,其课程大纲、教材、教学进度可以自成体系。该口语课每学期18周,每周3学时,分两次进行,一次一节课,一次两节课。教材用的是Gary自己写的书——Speaking,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Debate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采用美国大学辩论队训练与思辨能力相结合的方法授课。

4. 课堂教学内容和特点

4.1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重点教授CT的理论、直线组织模型、评价方法、英式议会制辩论。首先教授CT的定义以及该理论包含的8个要素和9条标准;然后设计各种课堂练习,让学生把握这些要素和标准进行各种评价。课堂练习包括写作、演讲和辩论,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see-i写作

See-i是“statement”、“elaboration”、“example”、“illustration”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按照给出观点、解释观点、举例说明、形象比喻的顺序写作,文章大约300字左右。这种写作格式就像给学生的思维规定了一定的表达范式。学生一周写两次see-i,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的see-i达20篇,然后装订成册(portfolio)交给老师。写see-i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锻炼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另一个是用它来做评价的材料。因此,每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评价see-i。具体为四个学生一组,分别读出自己写好的see-i(题目均为老师上节课布置好的);每人依照思维要素和评价标准给读的学生做出4个评价,包括两个好的和两个不足的,读的学生必须把别人的反馈写下来。到此,活动有两种发展形式,一是小组四个成员都读完后,共同选出本组写得最好的,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自己稍作修改后的see-i;二是每个人针对本小组同学提的意见和建议,马上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重新打乱分组,每个人对新的小组成员把自己的see-i读一遍,并把之前的小组成员给的建议和意见概括一下,口头汇报出来。

(2)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

即兴演讲可以事先准备好材料,但演说时必须脱稿,时间至少7分钟。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英国议会制辩论时,每人发言时间长达7分钟。演讲中如何构思演讲结构、组织语言、准备论据成了非常关键的内容。演讲之前,老师先教学生演讲的直线组织结构(linear organization model),这种结构也是一种表达范式,要求学生按照引入(introduction)、提纲(preview)、正文(body)、概述(summary)、结论(conclusion)的顺序进行阐述。学生还可以在这个演讲过程中学习如何用一张小小的卡片进行简要记录,演讲时可以用来给予提示。

(3)课外单独培训(coaching time)

课外培训纯粹是一个课外练习,这是辩论培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老师每周安排时间给每个学生30分钟单独指导,这个培训时间大部分用来给学生练习即兴演讲。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可利用该时间倾听每个人的演讲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用来进行一些辩论比赛。

(4)资料查询(research)

做好辩论的第一件事是查询资料。老师通过教室里的校园网络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各种媒体搜索资料,然后教学生写“brief”和“case”准备辩论。“brief”就是辩论话题的相关简介;“case”就是收集有关论题的例子,包括正方和反方的,用以作辩论的论据。

(5)英国议会制辩论(BP debate)

前面1-4的步骤都是为辩论打基础的工作。第一学期中旬,老师开始介绍英国议会制辩论。由于议会制辩论与中国传统式辩论规则不一样,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操练才能很好地掌握它。班里除了有3个学生是系里辩论队员外,其余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该辩论形式。因此,辩论的练习必须循序渐进,先是由辩论队员展示辩论过程,然后以小组方式在个人培训时间练习辩论,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练习。

第二学期主要为各种辩论练习,如英国议会制、美国议会制和亚洲式辩论等。课堂活动和要求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点:(1)学习逻辑谬论知识。老师把所有的逻辑谬论发给学生看,用一次课的时间进行讲解说明;在以后的班级辩论过程中发现谬论出现时,老师要予以指点,同时鼓励大家在实践过程中相互查找谬论并加以改正。(2)参加课外辩论赛。Gary在任教的两个学期里,组织了各种层次的辩论赛达10次以上。他要求每位学生一个学期至少参加三场课外辩论赛。(3)撰写日记(journal)。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演讲或一次辩论赛都要写一篇心得体会,期末一并交给老师。

除了以上常规的练习外,还可以在期间穿插一些别的课堂活动,如理论讲授、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组讨论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讨论的形式对自己、对别人进行评价。

4.2 教学特点

Gary的课堂活动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个是结合说和写对任务进行评价;另一个是最大限度让学生开口说话。

4.2.1 结合说和写对任务进行评价

学生学了评价的要素和标准后,要评价的内容繁多:评价自己写、他人写的see-i、评价一场辩论赛、评价一个辩论话题等。评价活动通常是在说和写的练习当中进行。对于口语课来说,如此多的写作任务的确少见。光是写的练习就有四种:第一种写是每节课前的see-i。虽然它是一个很小的写作,但它要求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写作,对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种写是学生准备的即兴演讲。由于演讲要求每人讲7分钟,又要按照老师教的直接组织结构来说,大多数没有演讲经验的学生在演讲前都要按步骤写下稿子。老师的要求是在提纲中先简单介绍一下演讲的大概内容,这样做会让听者先有一个心理准备,知道下面要讲什么。正文部分讲完后,还要有个重复提纲的概述,这样听者印象会更深刻。第三种写是为辩论写简介(brief)和案例(case)。第四种写是写日记(journal)。老师要求每完成一场辩论赛,都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写完的see-i和日记,学期末全部装订起来交给老师,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写作给予成绩评价。

4.2.2 最大限度让学生开口说话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是所有口语课老师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讨论、同时演讲的情况很常见。例如,老师会提前给出5个演讲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准备。上课时,老师把全班24人分成5组,每组人数不等,每一组中的每位学生选择的题目各不相同,然后各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位学生都要进行7分钟的即兴演讲。这个时候,30多平方米的小教室里同时有5位学生在进行演讲,课堂虽吵杂但依然有序进行。演讲完毕后,学生还要接受小组成员的提问和回答。两节课下来,每位学生既得到口头锻炼,又通过听别人演讲熟悉了其他四个题目,为下一步的辩论作好了准备。最大限度让学生开口说话更体现在课后的单独培训上。每位学生都能有一段连续而完整的时间单独说给老师听,既增加了说的机会,又减少了在众人面前开口的心理压力。

5. 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的核心是评价,评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作。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思维的参与,其结果也就是思维整理的结果。如何把自己的思维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容易读懂也需要写作者好好思考语言的组织。因此,写作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写作技巧,还能提高思维能力(Vo & Morris, 2006: 315-320; Tumposky, 2004: 52-55; Dickson, 2004: 34)。另外,写作以其结果呈现的方式出现,让教师更方便评价学生。

Gary的口语课堂教学对思维的训练首先体现在书面和口头任务的评价中。在评价see-i、演讲和辩论中,学生首先要找到该任务的目的、论题、观点、预设、论据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并要求评价这些目的、论题、观点是否表达清楚、准确、相关,论据是否充分,深度和广度如何,推论的逻辑是否严密,论题的意义在哪里,结论是否合理。学生在评价辩论赛时,不要求他们面面俱到,而只要求从某一个视角进行论述。课堂辩论练习中,老师还教学生如何作记录(flow sheet),以便更集中注意力听懂别人说话。每次参加或观看完一次比赛,要求学生们给出评价,学生可以从裁判、对手、自己、辩题等任一方面着手。在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们对评价的8个要素和9个标准非常熟悉,以至于他们平时在看、在听、在写的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养成了很好的思维习惯。

另外,学生的思辨训练也体现在辩论的整个过程中。辩论中的话题通常是有争议的,辩论前,学生需要查询相关的资料,包括支持正方和反方观点的材料,然后把所有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在这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理解论题、定义论点;接着查询资料、分析材料、形成论据;同时学生必须明白如何推理、如何识别谬论、如何评论不同的推理方法、如何理解决策的逻辑;最后学生必须懂得综合评价自己的和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包括观点是否明确、举例是否恰当、推理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等。

Gary有一条原则:本次课堂要让学生做什么,就先引导他们想什么,然后说什么。因此,通常老师先给出任务,然后小组讨论;继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出点子,作决定;最后老师给予评价。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广,有关于“time management”、“constructive argument”、“eloquence and intelligenc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ood chopsticks and metal chopsticks”等等。课堂上不时会有讨论,讨论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评价问题的过程。例如有这样一个活动:老师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写see-i:“What is the most funny and educational activity?”课上,老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funny”和“educational”的定义和标准。5分钟后,每组派一个学生上黑板写出各组给出的标准;然后再分组讨论,选出排列前4位的标准并说明理由;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一起通过集中点子(priming)的方式选出了“funny”的四个标准——“interesting”、“participation”、“variety”、“entertaining”。接着用同样的方法选出了“educational”的四个评价标准——“critical thinking”、“speaking skills”、“career information”、“learning strategy”。有了“funny”和“educational”的评价标准后,大家再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相互阅读see-i,选出各小组最佳see-i,对全班同学读出。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到刚才大家共同找出的“funny”和“educational”的四个标准为读see-i的学生进行评价、打分、排名。该活动既热闹又有意义,它通过给任务—制定标准—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交流、沟通、自己找标准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又一次把思维的要素和标准与课堂教学生动地结合起来。

前面谈到,思维的智力特征是在不断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思考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而在这门课中,这些思维特征则是通过Gary的言传身教慢慢教给学生的。他会在课堂辩论练习中不时地以实例告诉学生:辩论中不能用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论据要真实、不能瞎编;辩论的宗旨是要赢得人心,而不是博取语言上的胜利;辩论时要考虑听众的感受,从听众的角度进行说理;辩论时不能咄咄逼人,而应保持谦虚的态度;辩论中输了不要过于强调客观原因,而是从自己身上总结哪方面做得不足,或者对方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对于没有见过的话题不要害怕,认真查询资料去准备。这些教导很好地反映了思辨能力提倡的智力特征——谦虚、勇气、移情、正直、毅力、推理和公正。

6. 结语

在我国,使用思辨能力方法进行英语辩论授课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专业技能和思维技能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1)。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明白,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要考虑思维的发展。正如一些学者呼吁的那样,口语教学不但要从语音、语言准确性与流利性、互动性、社会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要考虑如何设计出和学生思维发展需求相符的练习,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练习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高一虹,1999: 6-9;文秋芳,1999: 1-4)

参考文献

Dickson, R. Developing “Real-World Intelligence”: teaching argumentative writing through debate[J]. English Journal, 2004, 94(1): 34.

Nosich, G. M. Learning to Think Things through: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5: 36, 162.

Paul, 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451.

Paul, 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20.

Tumposky, N. The debate debate[J]. Clearing House, 2004, 78(2): 52-55.

Vo, H. & R. Morris, Debate as a tool in teaching economics: rationale, technique, and some evide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6, 81(6): 315-320.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高一虹. 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 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高级英语课堂辩论实践及反思 第4篇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 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 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 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 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 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 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 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 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 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 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 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 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 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 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 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 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 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 锻炼其心理素质, 学习辩论技巧, 提高其辩论能力。

2.2 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们向何处去》) 。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 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 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 营造辩论气氛, 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 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 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 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 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 (Constructive Speech) 和反驳总结环节 (Rebuttal) 。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 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 (Point of Information) 。活动时长20分钟, 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 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

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 正方一辩 (Prime Minister) 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 而反方一辩 (Leader of Opposition) 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 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 双方攻防技巧单一, 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

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 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 正方二辩 (Member of Proposition) 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 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 (power of love) 。此时反方二辩 (Member of Opposition) 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 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 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 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

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 (Speaking Order) 和时间分配 (Timing) 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 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 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

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 (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 掌握较差, 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 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 双方均有学生紧张, 肢体语言僵化。

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 有转移主题之嫌, 攻防技巧单一, 缺乏自发性。从Matter, Manner, Method, Spontaneity方面评估, 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 效果不甚理想。

3. 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 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 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 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 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 兼顾其它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 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 (孙亚, 2005) 。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 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 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 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 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 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 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 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 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 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 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 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 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 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 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 消除不利因素, 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 (text-analyzing capability) ;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 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 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开阔其视野, 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 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 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氛围, 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 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 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 掌握好辩论时长, 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 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 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 学生投入大为增加, 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 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 (coordination) 、促进 (facilitation) 和指导 (guidance) 。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 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 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 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 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 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 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 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 怎样的学习材料, 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 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 因为,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 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 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 (文秋芳, 1999:186-187) 。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 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 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 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 2005, (3) .

[3]文秋芳, 赵学熙, 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杨立民, 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5、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曾丹.辩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探析.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 2006, (7) .

广告利弊英语辩论 第5篇

是否应禁止广告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dvertisements have been flooding into our lives. Some advertisements exer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youth. Therefore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advertisements be banned.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Give your reasons.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greof society,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Every day we are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ads and commercials, which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our daily lives. As a result, there arises a fierce debate concerning the proposal that we should ban all kinds of advertisements.

On one hand, some people are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advertisement should not be banned; instead it sh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They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advertisement is a good channel which helps promote the exchanges of information. In an era of information, everyone can benefit a lot from the advertisements, not only the manufacturers but the customers. Moreover, the advertisement enables people to catch up with the amazing advance in all fields. From the mushrooming advertisements, people get to know some newest products 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Thirdly, advertising, to some extent, is not only an industry but an art. Many advertisements are elaborate works of art full of ingenuity and originality, which render great spiritual pleasure to the viewers and add to the picturesque cityscape. In a word, the advertisement is a blessing for modern people.

Despite the benefits advertisement has brought us, many people strongly condemn it, saying that they have been fed up with all kinds of rubbish ads. They call for a comprehensive ban on the advertisement based on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of all, a majority of advertisements are fictitious and misleading, causing confusion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even leading to the injury and death of some customers. Secondly, they bring many inconveniences and troubles to us. For example, are you pleased with a mailbox stuffed with unwanted ads or a wonderful film on TV being interrupted frequently? Furthermore, the non-standard use of language in advertisement brings about irreparable damage to the integrity and purity of our language. Consequently, it will exert a disastrous impact on the literacy of our younger generations. In some people’s eyes, the advertisement is just a Genie out of the bottle.

从英语辩论探讨中西逻辑思维差异 第6篇

本文从辩论出发,探讨其背后造成思维差异的原因所在,以中西语言的差异作为铺垫,再从英语辩论中出现的价值观冲突、对于规则的不理解等作为切入点,探讨中西逻辑思维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关键词:辩论;差异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87-01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都说,看一个民族的特点,先看他的语言。

德国人的拘谨刻板,是因为德语致密的语法结构;法国人的浪漫从他们洒脱的文字用法中可见一斑;中国人的重实际,轻理论。在语法的运用中也可以看到,中文中没有复数的变形,没有男女他的异声。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英语辩论:由于中文中的语意的重要性,导致辩论新手在初学的时候,对于想要阐述的意思,很想要说明的问题往往说不到关键的地方,外籍裁判往往无法理解意思,英语的阐述需要更细致,中文则更倾向于寓意,深意,等更宽泛但是内含更深的东西。

【例】 在讨论《辩题:解封民营银行的禁令》

【问题】我们辩手们经常会考虑到,对于民营银行的产生而导致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促进了银行业,一个是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两大方面进行辩论。新手辩手们往往会说民营资本对银行产生的宏观作用和中间结果,忽略了中间的过程,很少有新手一上来就会从民营资本-其特性-其通过何种途径-作用在银行的哪几个方面-最终通过这个途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是否会超过这个预判。

【分析】从中不难发现,英语相较于中文辩论,对于中间过程的具体程度要求非常高,和其在语法中要求的许多结构有着共通之处,而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才会造成西方人喜欢跟着数据走,跟着理论上的东西走,而中国人喜欢跟着经验走,跟着之前有过的先例来做。

很多选手的水平总是停留在某个层次上无法拔高,总有些个瓶颈无法突破。究其原因,愚以为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致。

二、英语辩论的本质

英语辩论的主要形式与我经历的主要为为英国议会制辩论。

1.我们中国人往往没有合作的精神。中国的疆域广袤无垠、皇帝实在太远、国家的利益集团纷繁错杂;导致这种“国家”大到毫无家的感觉,于是中国人开始以“家”为本。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必然没有合作的精神。

英国议会辩论的本质是合作,在维基百科中可以发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城邦非常小,人也不多,处理问题时市民们在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为了找到最佳策略解决问题,这才有了辩论。所以,议会制辩论就是一种变相的开会。开会的时候大家可以各抒己见,高鹏阔论,但是对于开会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一致的,会议上的大家所持的观点都不同,但目标一定是一致的。所以辩论和开会一样,实质是合作。

还记得我在带领辩论队的新人的时候,他们最多问的,就是怎样算赢,是不是把对手辩论的哑口无言,不知所措,把他们完全驳倒就是胜利,窃以为,把别人驳倒确实是辩论中人们所想的厉害的行为,可是在英语辩论中,外籍裁判更多看的,是你们对辩题的理解,对于辩题背后问题所作的distribution和一定程度对于问题的推进,而不是一味的反驳别人,甚至以各种方法使对手难堪。

中国辩手总喜欢在定义和目的的问题上做无谓的纠缠。双方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后,接下来的会议才是有建设性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然而我们的辩手很少为了合作,而大多是来抬杠的。于是正方玩弄文字游戏,在定义上做文章;反方找机会挑战辩题,甚至提出新的定义夺回话语权。双方各说各的,辩论就好像是两个演讲团队的比赛,到最后开会的初衷已经无所谓了,FLRTP总决赛的冠军曾说过现在国内辩论最大的问题在于,似乎谁的话说的有道理,辩论就有了道理,而忘记了我们要争论的是一个议题,而不是进行纯粹的口才比试。

2.可行性的讨论。笔者刚进入辩论的学习中,总是希望从可行性的角度帮助自己,或者找出对手的漏洞,让对手的政策变得荒谬滑稽,却往往输掉了那场比赛,结束之后,我问了很多老师,他们说让很多外国评委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总喜欢讨论可行性,我认为原因则来自于中国人做事的文化。那时候吴春晓老师和我们强调说:西方文化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当他们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做,或者应该做,他们就会去做,所以西方人在辩论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价值问题,即“是否是对的事情”。而中国人比较聪明,心里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很多时候中国人选择不做为。明知道一件事该做,但中国人喜欢考虑的非常充分。有风险的不做,有危险的不做,没有成功先例的事不做,有失败教训的不做;好容易下了决心,然后发现机遇早走远了。“见机行事”四个字,把中国人害成了语言的泰坦,行动的霍比特人,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可行性可不是个小问题。

3.裁判。辩论指导教材的第二页就会告诉大家,在议会制辩论的实质是辩手们向权威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大多数选手都是对着对方辩手进行陈述,很少有人是对着裁判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习惯可不是短时间可以改掉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当中国学生有话要说的时候,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权威者可以像朋友一样听你称述,因为你的想法让改变他们的主意是很少见的。善于倾听的裁判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是没有的。我们生活中总有权威者,无须辩论。小时候是父母;上学后是老师;然后我们开始习惯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周围的人不跟你讲道理,只告诉你这是规则;你要是不遵守规则就只能自食其果。和权威者讲道理,指导权威者?

易中天说,五千年的专制压迫下,中国人与沉默和隐忍做了朋友。自古以来能够为民请命的清官屈指可数,不少还都晚景凄凉。于是乎老百姓有事情也就聊聊天骂骂娘就好了,没有人会理睬你,还不如调整心态迎接每一天。

4.时间的把控。一般参加比赛,中国的辩手会把所有比赛时间用的满满当当,绝对不会有时间提前下去,然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外国辩手,3,5分钟的就下台休息,结束了辩论。

究其原因,还是国人对于形式主义的崇拜,认为时间久的,用的刚刚好的,可能是最好的,而忽略了辩论本身是思想的碰撞,而不是手表的掌握。中式思维为什么充斥着形式主义,可能还是对于各种领导的假大空的印象深深的影响到了,现在的人,说起自己的领导,几乎都是,动也不动,无所事事,就知道说别人,就知道咋么咋么不干实事。在我们的心里,勇猛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小人物,纸上谈兵,说下有的没的的人往往是主宰大权的大人物。

三、结语

研究思维方式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时存在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认识到这种差异,并以此来指导行为,才能使双方的交流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谢亚平,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

英语辩论 第7篇

关键词:英语辩论,思辨缺席,英语教育,思辨训练

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 中央强调要“把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作为建设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胡锦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也是现代教学的唯一出路。

问题的提出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有以下同感:英语系学生在争论、写作或听讲座时, 常常要进行说理、论述或发问, 可往往在这个时候, 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 或者似乎有一些想法, 但却一片混乱, 不知从何说起。以上现象在国内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正是由于缺乏分析、思考、综合、判断与推理等能力而造成的, 即所谓的“思辨缺席”。“思维缺席”是指人们在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过程中缺乏判断分析、综合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语音好, 语调也好, 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 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 也不能连贯的谈论正经的事, 既没有知识, 也没有看法。”[1]由此可见, 在接受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训练。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软肋,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是英语教育者一直以来所面临的困扰。对此, 《人才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在研究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英语专业长期以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缺乏思考辨析的能力, 不仅思维逻辑混乱, 而且条理性也较差。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高校在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培养目标上偏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句法等基础语言知识, 而忽视了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在课程设置上, 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都与英语语言知识有关, 缺少人文课程 (历史、哲学等) 的熏陶;在教学方法上, 重记忆和模仿, 轻视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是机械性的模仿练习, 通过套用一定的表达模式来进行对话, 不会对语言和情景信息进行重组和整理, 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由此可见, 外语人才的培养要从根本上向创新型、综合型的通才转变, 即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队伍。

概念的界定

思辨能力的英语表述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关于它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均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美国思辨中心的学者们认为思辨能力是“为了决定某东西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最终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2]而在中国,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其中所提到的“思”和“辨”便是思辨一词的最初含义。思辨能力分为思考和辨析两个方面。所谓思考, 即对待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辨析则是对事物的状况、过程和结果的辨别和分析。思与辨相互依赖, 缺一不可。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 (1998) 的通知书中指出:“能力主要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的英语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从根本上讲并不应仅仅是知识接收型, 而更应该是创新思维型。因此, 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外语人才的素质, 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

培养途径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所存在的“思辨缺席”症状,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和训练方式。由此, 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新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手段被逐渐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水平。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交际活动, 它存在于人们社交活动中的范围之广, 堪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一直以来, 辩论都是以其严密精湛的逻辑思维和咄咄逼人的论辩气势, 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对辩论的双方而言, 它既是知识的较量, 又是思维的较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手段, 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因此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大学辩论课程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研究表明, 参加辩论课学习的学生其思辨能力远远高于那些没有上过辩论课的学生。A.Craig Baird评论说:知识的综合性和看问题的多角度性的倡导者们不妨在从政变和讨论参加者那里学一下实践经验和方法。辩论者们所要了解的任务问题几乎都直通这些知识领域。[3]英语辩论要求辩论者的英语语言表述流利、准确, 所持观点突出、连贯, 所给出的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同时逻辑推理必须严密、无懈可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可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推理和思维辩驳能力。

英语辩论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可操作性

笔者曾多次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辩论赛, 深刻地感受到英语辩论在对思维训练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同时也意识到由于参加辩论培训的学生毕竟少数, 大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有机会从中受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进行综合英语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将英语辩论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在持续一段时间后, 通过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反馈, 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面对讨论主题时, 他们能够整理好凌乱的逻辑思维, 在调动思维的同时发掘出内心的想法。对他们而言, 英语的学习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单词短语的记忆、语法规则的应用, 而更多的是通过正确筛选和分析信息来使表达更具有逻辑性。通过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思维训练, 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从而使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而这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成就感。鉴于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英语辩论在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可操作性。

1.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辨析、反思和质疑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辩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思考与辩题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既要了解辩题, 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素材, 积累论据, 又要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判断出客观事实和观点, 决定论证的要点, 剔除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说法, 整理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以便能够自如地运用到辩论之中。同时学生还要检查整个辩论内容是否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从多角度和不同层次上来思考辩题, 避免出现表述漏洞。不仅如此, 还要考虑到对方辩友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预测对方的论述, 来进行辩驳。总之, 学生必须尽可能地运用思维, 才能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所有这些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的过程亦即学生思辨水平提高的过程。

2.听力能力的发展

辩论将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融合在一起, 是一种听与说互动的过程。反驳对方的前提是要认真地倾听, 在进行英语辩论时, 学生首先要认真倾听和分析对方的语言信息。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 仅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要引起学生主观上的注意, 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在倾听中我们可以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 对比出自己考虑的不足和欠缺;倾听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 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倾听也体现了我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R.G.Nicholas与L.A.Stevens在他们对倾听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一般来说, 我们倾听的熟悉程度只有25%。如果我们在听对方辩论时注意力分散, 那么我们的答复就软弱无力。如果我们错过对方论据的75%, 那么我们就会被击败。[4]也就是说, 当我们在听对方辩论时,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 那么就无法带有分析性地倾听对方并记下对方的观点, 更别说找出对方论述的漏洞进行辩驳, 从而将局面转为对自己有利。

3.临场应变的发展

在辩论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可谓瞬息万变。英语辩论是一种考验学生临场应变和快速反应的活动, 从近几年的全国大专院校英语辩论赛的发展变化中, 我们可以发现, 比赛对抗性地不断提升已经对选手的语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事实上也反映出未来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辩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快速思考———快速组织———快速表达———快速辩驳的过程。辩论的要点在于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辩论, 目标是驳倒对方, 确立自己。而首要的便是发现问题的症结, 因为辩论都有时间的限制, 因此要求学生尽可能快的找到对方的破绽和问题的焦点, 用准确、简练、幽默的语言表述出来。

辩论作为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交际活动和综合性的教育手段,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将英语辩论这一形式引入到英语教学中, 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现状, 提高他们语言输入输出的质量, 从而促进其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许国璋教授与英语教育[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1) :45-46.

[2]文秋芳, 王建卿.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 2009 (1) :37-43.

[3]Baird, A.Craig.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in Argument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1 (30.9) :12-1.

英语辩论 第8篇

1议会制辩论

议会制辩论 (Parliamentary Debate) 是一项在全世界大学生中享誉盛名的辩论活动, 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英国剑桥联合协会 (Cambridge Union Society) 和牛津联合协会 (Oxford Union Society) 等大学学生辩论协会, 主要模仿借鉴西方议会模式对国际政治、法律宗教、人文科学等多领域的热点话题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方辩论 (袁庆锋、淮艳梅, 2011) 。

1.1.议会制辩论赛的背景

1997年, 第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FLTR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ompetition/FLTRPNEDC) 在中国召开, 从此每年一届, 到现在已经走过16个年头了, 并成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也是最权威的英语辩论赛事之一。虽然在2005年“外研社杯”转用全美大学生辩论赛的通用模式——美国议会制 (American Parliamentary Style/AP) , 但其主流也是目前比赛形式则是在2010年第十四届中采用的与“辩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制度接轨的英国议会制辩论 (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BP) ——这一世界最先进的赛制。也是从那时起, BP英辩制度开始为中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辩手们逐渐熟知, 成为中国最主流的英辩形式之一。

1.2英国议会制辩论流程及特点

在英国议会辩论中, 8位发言人轮流上台, 且各自职责不同, 各有7分钟陈述时间。发言人名称与发言顺序如下 (万江波, 2010) :

政府方上院 (Opening Government;OG)

1.首相 (Prime Minister;PM)

3.副首相 (Deputy Prime Minister;DPM)

反对方上院 (Opening Opposition;OO)

2.反对方领袖 (Leader of Opposition;LO)

4.反对方副领袖 (Deputy Leader of Opposition;DLO)

政府方下院 (Closing Government;CG)

5.政府方成员 (Member of Government;MG)

7.政府方督导员 (Government Whip;GW)

反对方下院 (Closing Opposition;CO)

6.反对方成员 (Member of Opposition;MO)

8.反对方督导员 (Opposition Whip;OW)

由此辩论流程看出, 议会制辩论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辩论或是中文辩论里的交替质询和自由辩论, 着重直接正面交锋 (confrontation) , 它更侧重的是全面广泛地了解各方观点立场, 寻求解决之道 (solution) 。在笔者看来, BP英辩其实是最“以受众为核心”的辩论制度之一, 它尤其强调“以第三方为对象”, 这个“第三方”包括评委和观众, 这从辩手上台之后的致辞也能看出来, 一般都以“Mr Speaker, ladies and gentlemen” (主席/议长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开场, 发言的形式也是属于非直接对抗, 它是很典型的探讨“方法论”的辩论, 锻炼的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非某个成型的价值观。BP辩论比赛4支队伍之间彼此既合作又竞争——正反方针锋相对, 但同一方上下议院基本立场方向须一致, 否则会被评委判为“自相攻击” (knifing) 。有些不太了解BP英辩的人会觉得它就是8个人轮流演讲, 侃侃而谈, 甚至认为这比的就是辩手的英语口语, 而不是思辨能力, 而事实远非如此。BP辩论一个引人入胜的特色就是它允许对方辩手在非保护时间 (第2分钟到第6分钟) 内的任意15秒内提出质询 (POI/Point of Information) , 这种交锋很好得体现了辩论的对抗性, 同时也有利于维护辩论秩序, 避免其陷入一片混乱, 这也是很多人将BP辩论称为“绅士间的辩论”的原因之一。此外, 它的另一特色是允许观众通过欢呼、嘘声、敲桌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支持或者反对。当台上辩手以其滔滔雄辩征服听众时, 经常会有台下辩手、观众, 有时甚至是评委, 以敲桌子的方式来表达对辩手的支持。因此, 说BP辩论毫无对抗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1.3国内英国议会制辩论赛比较

国内较盛行的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国内相关组织主办的比赛与国外相关组织主办的比赛。而由于英辩对一般的中国大学生有着语言关这一难题, 与之对应, 我们也能看到目前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规模BP英辩赛其实并不多, 权威赛事屈指可数。就国内主导的比赛来说, “外研社杯”在高校中影响算得上是最大的, 仅针对于中国大学生, 但它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商业化, 比如它会向全国总决赛选手收取为数不低的参赛费:“外研社杯”其实已不单以传播BP英辩为目的了。除“外研社”比赛外,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BP英辩赛还有中国辩论公开赛 (China Open) 。这是由国际辩论教育协会 (IDEA——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 而非中国国内官方机构主导组织的赛事, 而此项比赛则是完全免“门票”的:任何高校大学生只要对BP英辩有热情就可以参赛。这是由它的宗旨决定的, 并与其mission statement不谋而合:通过支持活跃的区域讨论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相互理解, 推进民主进程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democracy globally by supporting discussion and active citizenship locally) 。IDEA并非一个盈利性机构, 它的相关运营是有各方机构资金支持的, 如European Commission, Netherlands Youth Institute,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Youth Initiative等等, 因此它可以本着教育精神, 致力于传播这样一种辩论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国辩论公开赛面向中美学生, 而非仅仅针对中国学生, 因此在最后的总决赛里常常能看到中美大学生同台竞技, 格外精彩。

1.4议会制英语辩论赛的意义

要具体阐述BP英辩赛在中国的意义, 就不得不从“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说起了。国内对BP英辩的研究几乎都是由它创办以来才逐渐崭露头角的。某种程度上, BP英辩比赛的展开才是BP英辩相关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而它的举办与盛行也相应促进了BP辩论本身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普及度。这也是为什么“外研社杯”可以长盛16年而不衰, 从最初的8-16支参赛队伍发展壮大到现在的上10个赛区, 并且北外、北工、西交、西翻、南理、复旦、上海理工、上海大学等很多高校都组织了以英语辩论赛为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英语辩论学、辩论赛制的研究及应用无疑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创新研究, 其前景峥嵘, 尚有大片的处女地有待开垦 (万江波, 2010) 。

(1) 促进语言上的飞跃

从加入武汉大学外院英辩队到成为英辩队的队长, 笔者接触BP英辩已经快三年, 也见证了BP英辩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赛制要求是7分钟的发言时间, 而这7分钟里, 辩手们不仅需要完成对上一个发言者的反驳 (rebuttals, 首相除外) , 还需要条理清晰地阐述己方观点, 这对每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而每当跟朋友说起英辩的时候, 大多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与语言相关, 觉得“你的英语一定很出色”, 而非你的思维。而这其实也是BP英辩比赛在中国大学生中长久以来难以大众化、平民化的的重要原因之一——语言门槛较高。虽然语言要求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BP英辩的优势之一——它可以给每一个辩手带来英语语言上的巨大进步, 尤其是口语方面。像武汉大学英辩队里大多数队员, 刚入队的时候都是很难讲满7分钟, 且就算讲起来也多是结结巴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到现在不仅每个人都能说到7分钟, 而且语速明显加快, 流利度有了很明显的飞跃。而每每参加过连续2-3天的英辩赛后, 大家在接下来的1到2个星期里都能感到讲起英语“得心应口”。英辩在提高英语口语方面的如此良效也是它被引入教学课堂和学生社团的原因之一。

(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际素养与思辨能力

除去语言方面的影响,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营造了大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及其思维习惯深入探讨国际性热点话题的氛围, 加强大学生明确辨析西方价值体系与母语价值体系的核心趋向异同的能力, 以实质性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袁庆锋、淮艳梅, 2011) 。这一点是可以从BP英辩的议题 (motion) 看出来的。BP辩题多以THW (This House Would) /THBW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开头, 大多属于政策性辩题, 与制定方针政策、立法与社会宏观监督调控有关。纵观“外研社杯”近几年来辩题的类型与覆盖领域, 其变化趋势非常明显。1997年第一届辩题是“广告在我们社会中发挥负面的作用”及“考试弊大于利”, 到了第十一届, 辩题不光涉及一般的国内热点话题 (如网络实名制、环境保护、流动人口权益等) , 而且还包括非洲问题、宇宙空间利用、世界金融问题等国际问题。第十二届辩题涉及了中国的户籍政策、妇女权益、慈善事业、大学招生等热点话题。第十三届中出现了更具挑战性的题目:索马里海岛问题、妇女捐卵、美元国债、六方会谈等 (万江波, 2010) 。而在笔者去年参加的IDEA举办的华中区BP辩论赛中, 出现的辩题包括“Thishouse does not support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fi rst-time homebuyers” (本院不支持对首次购房者给予购房补贴) , “Thishouse believes that China should criminalize cyber manhunt” (本院相信中国是否应当将人肉搜索非法化) 以及“Thishouse would abolish the toll free policy in the golden week” (本院将取消十一黄金周免费通行的政策) 等等。这些辩题贴近生活, 要求辩手不单要具备优秀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敏锐的思辨能力。而通过这些辩论, 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国家各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目的所在, 比如对于第三个关于“十一黄金周免费通行”的辩题, 辩手们需从政府立场出发, 探讨政府为何要出台“十一黄金周小型车免费通行”的政策并探讨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BP英辩的辩手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的, 而如《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培养, 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差, 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 (张艺琼, 2010) 。因此BP英辩则是针对英专同学“思辨缺席症”的一剂良方。正如第十一届“外研社杯”总冠军选手黄诚说的那样:“准备一个辩题简直赛过速成一门专业课。”这也是笔者在自己近3年的BP英辩经历中的深刻体会和发现的准规律——辩题越来越朴实,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并且政策性辩题明显多于价值性辩题。而由于BP英辩和中辩的一个巨大不同点——中辩一般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 而BP英辩则只有赛前约15分钟的准备讨论时间——所以它某种程度上完全是辩手们的“即兴出演” (improvise) , 因此它就更加要求辩手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关注时事的有心人, 看任何事物都试图从多角度分析, 使用批判性思维, “叩其两端而竭”。否则, 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 赛前15分钟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临时抱佛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3) 促进高等英语教学改革

除了对当代大学生辩手的积极影响之外, BP英辩赛对我国高等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BP英辩比赛在中国的流行开启了以竞赛推动教学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的英专也好, 非英语专业也好, 都在尝试将BP英辩引入英语口语教学。比如笔者母校——武汉大学, 其外语学院已抓住先机, 成功开设了“英语演讲和辩论”这一课程, 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也有一些教授将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引入课堂, 促进了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同学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促进了相关学生社团的产生与兴盛, 武大英语辩论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聚集了一大批对BP英辩充满热情的同学, 不仅包括外院学生, 还有相当数量的非外院同学, 包括法学院、经管院等等, 甚至还有一批热爱BP辩论的留学生也加入了我们这个队伍, 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投身辩论的热情。而来自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也注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今年5月底, 笔者作为武汉大学英辩队队长带领队员赴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第四届China Open中国辩论公开赛时, 就与不少美国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 这也极大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2英国议会制辩论比赛评判标准的主、客观性

在积极参加各大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同时, 笔者也逐渐意识到并思考着其评判方式的主观与客观性。

客观性很好理解, 8位辩手都有各自角色必须完成的任务, 比如说首相 (Prime Minister) 一定要给定义 (defi nition) , 成员 (Member of Government/Opposition) 一定要给延伸 (extension) 一样, 而评委在评判辩手任务完成情况时, 这是必须遵循的硬性标准, 这是客观的。

关于其主观性, 则是指不同评委间评判标准的差异性。从去年年中上海的China Open到今年年底华中地区的比赛, 几乎每一次比赛辩手们都会遇到评委老师意见不一的情况。而笔者从自己近3年的参赛经验中发现, 尤其对于最后两位辩手即正反方whip (党鞭) 的工作, 不同的评委标准完全不同。有些评委认为应该“罗列对方观点后逐条反驳” (summary method) , 有的偏爱“观点重组后直接总结冲突 (regrouping method) , 然后围绕冲突分析双方的观点”, 而还有一些则喜欢辩手将其“上升为总结本质问题” (fundamental question method) 的方法, 比如说“这个提案的本质是”, “政府的根本目的是”等等, 而对于其它的总结方式, 他们会认为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具体来说, 关于BP辩论赛制中“党鞭不能提出新点”这一规定, 不同的评委对“新点”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在今年一场华中区英辩总决赛时, 武大辩位是正下 (closing proposition) , 即支持“This house believestha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substantially discourage theconsumerist lifestyle” (本院相信中国政府应当显著限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做5号Member发言人时, 笔者在提出最后一个新观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后由于时间不够, 只得用一句话来迅速简述这一点。而笔者搭档7号Whip在做整场总结提到“资源浪费”那一点时举出了例子和数据予以佐证。虽然最后我们武大夺冠, 但评委在点评的时候也提到, 在评委讨论环节, 各方对“例证是否属于新点”意见不一, 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我已提出观点, 所以搭档的延伸论述不算新点;有的则认为新数据和例证就是新点。

其实正如“外研社杯”主裁判约翰逊 (Steven L.Johnson) 先生在《赢在辩论》 (Winning Debates) 一书中明确提出, “辩论的评判是一项主观活动” (Evaluation of arguments is a subjective activity) , 这是辩论哲学的“两大前提”之一。因此一方面, 裁判工作对于整场辩论来说非常重要, 而另一方面, 由于裁判是一项主观活动, 其工作质量很难监管 (万江波, 2010) 。在某种意义上, 评委们意见不一才更加说明了比赛的激烈程度, 说明这场辩论的精彩之处。因此主客观性其实也都是相对的,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所谓的clash在辩手和评委间都是存在的, 这才是辩论“辩”字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IDEA Funders[EB/OL].http://idebate.org/about/idea/funders

[2]Mission Statement[EB/OL].http://idebate.org/about/idea/mission

[3]万江波.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1) :128-139.

[4]袁庆锋、淮艳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索——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的图式建构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 (21) :446-448.

英语辩论 第9篇

“国标”建立的标准和原则要实现各学校英语专业的分类卓越, 特色发展, 国标指导校标鼓励各校寻找特色发展模式, 钟美荪教授特别强调外语专业学生要培养思辨能力, 国际视野。在英语专业教改和新一轮英语专业的评估背景下, 我们做出课堂设计的思考, 加入辩论课程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高层次认知能力。

1基于Bloom taxonomical model认知模式研究的辩论课程大纲和课堂环节设计

Bloom (1956) 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Bloom taxonomical model) 把认知领域的学习能力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lower level of thinking skills:knowledge&comprehension;higher level of thinking skills:application, analysis, synthesis, evaluation.) 。基于这一理论, 辩论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1识记和理解

让学生了解英式议会制辩论赛 (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 的规则和辩论技巧, 比较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和美式辩论和其他赛事的区别 (结构、内容和方式) 和任务型资料收集。根据Bloom (1956) 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Bloom taxonomical model) , 认知的一二阶段以获取知识作为目的, 学习者通过良好的方法, 快速、准确地查找最新、最权威的信息资料, 学习掌握确切的事实、术语, 从书本里、课堂上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领会能力是指领悟教材、观念、事实和理论的能力, 属低层次的学习理解, 也是一种学习或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阶段12, 知识逐步积累、沉淀和形成。议会制英语辩论赛的辩题 (Motion) 覆盖面广, 万江波指出外研社的辩论赛从2010年采用英式议会制英语辩论赛模式, 四个辩论队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既合作又竞争 (万江波, 2010:134) 。涉及的话题有国际政治关系、环境生态、社会热点、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国内外有争议的热点话题, 如第十五届外研社话题包括中国应认定醉酒驾车司机的乘客负有刑责;中国应为农村生养女孩的家庭提供经济资助;应禁止做过整容手术的选手参加选美比赛;中国的各地政府应废除以当地户口为依据的买房限制;中国应对富人征收遗产税, 以防止后代继承财富等热点话题。这些辩题要求辩手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广阔的知识面, 因此要求学生去大量收集了解背景信息知识。例如2014年IDEA举办的华中赛事的半决赛辩题为The house decides to sue Malaysian government for its negligence of duty in the MH370 fl ight incident.学生需要对于热点话题的关注, 了解马来西亚官方是否对失联客机在信息未向公众发布方面负责各方面的评论从而展开形成自己观点。这个环节可以练习学生的低层次的认知能力。

1.2应用分析综合认知能力培养:辩题写作和知识应用

根据Bloom (1956) 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Bloom taxonomical model) , 认知的第三阶段为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掌握的概念、原理、观点等信息在具体情景中的运用, 阶段四分析问题的能力需把知识分类、分解。这一层次不仅要理解内容, 还要理解结构和阶段三相辅相成。阶段5综合是学习者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基于分析, 通过思考结合问题, 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 提出新见解、独创新结论和观点的能力。依据这样的理论在辩论课堂中进行相应的写作环节的课程大纲和目标的制定。要求学生从正反二面遵循固定的结构顺序写作2篇文章 (引入结构——定义讲解——观点阐述论据展开——总结和结论) 文章大约200-250字左右。这种写作格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应用辩题的分类和展开的不同方法。常见的辩论赛辩题可分为两大类:政策性辩题 (Policy Resolution) 及价值观辩题 (Value Resolution) (万江波, 2010:131) 。价值观辩题要求辨手对某种价值观点做出判断并充分论证, 同时需要使用一定的符合标准的评价手段。政策性辩题要求辨手提出某些措施以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 包含责任、义务、可能、制约、期望或意愿等下属信息点。同时, 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制对每个位置上辩手的职责界定更清晰, 每个辩手7分钟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PM的任务为:定义辩题;阐释政府方观点。所以通过写作, 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定义, 并对政策类辩题做出观点的阐述。结合实际辩题第五届华中地区IDEA华中地区中英文辩论赛的决赛话题为例:This house support Crimea to jo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学生在书写环节需要定义motion的各个要素:如定义house为UN联合国, 要起到确保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作用;定义support为political support包括使用政治、经济制裁来支持和平的融入, 并且是通过全文公决, 按照符合联合国有关民族自决的章程进行支持, 而非军事制裁。之后展开分观点, 分别从Crimea people’s wish和historical origin、strategic value展开观点为何支持。从历史因素和可能性来说, 克里米亚是俄不可分割的部分, 可以抨击赫鲁晓夫送克里米亚给乌克兰, 俄语是克里米亚的官方语言之一来说明二者文化历史的密切联系。从责任、义务入手, 从人们的呼声和渴望来说, 克里米亚的居民向俄罗斯求助, 希望俄罗斯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克里米亚的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临着政治动荡和镇压惩罚的威胁, 加入俄罗斯联邦可以确保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战略军事意义方面, 克里米亚易守难攻, 对东欧局势和黑海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因此克里米亚的回归对于军事力量的平衡和国际战略力量的制约有益。可以看出写作任务的开展, 由于需要遵循固定的结构顺序写作能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 应用前期收集到的背景信息同时把信息分类整合, 形成自己的观点。好的辩论的开端可以通过写作来实现, 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起到训练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作用。

1.3评价:辩论演讲和小组评价

根据Bloom (1956) 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Bloom taxonomical model) 的第六个阶段是评价能力, 指学生就特定目的能够判断观念、教材和过程等能力, 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学生要能创造性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比较、检验和分析;同时也包括创新性提出新的观点的能力。依据这样的理论在辩论课堂中进行小组评价环节的课程环节制定。首先课堂可以分为将学生分组, 布置不同的辩论话题。每组学生需要利用笔记 (flow sheet) 来记录对方的观点、论据、支撑细节以及结论。第二步, 每组任何一名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都可以提出反驳意见和进行POI。辩论POI制度的设置, 可以很好地保证诸如表达、交涉、解释以及辩驳等具体议题任务的有效完成 (淮艳梅, 2012:85) 。第三步, 小组评议阶段。小组成员发言后, 共同选出最佳观点、最佳支持细节和最佳POI问题。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发展评价能力, 创造性地对辩题进行判断、比较、检验和分析, 发展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以下为同伴评估表格样表:

辩论同伴评估表 (Peer Review Table)

(1) 最佳观点的论点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

(2) 辩论者采用哪些方式来作为论据阐明观点 (类比, 举例, 引用, 数据, 价值阐明, 政策可行性分析, 比较)

(3) 辩论者的论据和观点在相关性、典型、充分、可信度、权威性、论证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4) 辩论者是否有逻辑漏洞和改进方法?举例说明。

(5) 辩论者的语言、句式、用词有什么优缺点和值得学习的方面?

1.4学生创新:课堂中外教教师反馈和课后反思型写作分析

在小组辩论后, 中外教给出评论, 就定义的展开、论题和观点衔接度、是否表达清楚准确、相关论据是否充分、深度和广度如何、推论的逻辑是否严密、例子使用是否得当给出口头评价和鼓励。同时对于反思型写作同样给出反馈性意见和建议。这一环节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通过写反思日记, 综合评价自己和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包括观点是否清晰、举例是否恰当、推理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等来提高高级认知能力。例如针对这一热点辩论话题: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online fi nance business (such as Alipay and Tencent) should be subject to government regulation (政府是否应该监管网上电子商务如支付宝和腾讯) 。学生做出以下归纳和反思: (1) 引入结构; (2) 定义:Government means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Online fi nance means the transaction of money from one account to the another on the internet. (3) 观点阐述:1) 从益处展开:Online fiance can help the citizens manage their fi nancial resources due to the reasons like the unstable stock market and housing market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Convenance and efficiency and high rewards (rewards are insured and if their money is lost, they can get compensation by the insurance company) (国内居民投资方式有限, 余额宝余额增值服务, 通过余额宝能够得到实现比传统银行高的收益率, 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 无任何手续费, 余额宝和平安保险合作, 被盗直接全额赔付) 。2) 从市场期待展开:The central bank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government.Because they are laying down a fi xed saving rate and deposit rate, ignoring the market fl uctuations and demands from the markets.Therefore, they cannot sense the market changes very well, however, the new online fi nance companies are quite flexible and react to the market very quickly.Therefore, they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s. (余额宝在目前的利率非市场化环境中起到让小额资金享受到了市场真实的实际利率水平的作用, 可以灵活多样的满足市场供需关系) 。3) 从责任和义务来, with improving legal system, online fi ance will be motivate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customers through thei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gain consumers’trust. (余额宝和腾讯会致力于安全保障以赢得客户) 。通过这样的反思型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评价创新能力。

基于美国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提出的思辨能力理论模型 (Paul&Elder, 2006) 。该模型提出思辨能力有三个方面——分析、评价和创造性 (Paul&Elder, 2006:20)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让每个学生在辩论后都填写自我反思表格,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样表如下:

2基于德尔斐双维模型 (Delphi two dimensional model) 的辩论话题选择

Facione等人于1995年创建, 其研制过程从质性认定到量化测试, 经过多次修订出一套评价和指导思辨能力的模型。其设计理据源于美国德尔斐项目组提出的德尔斐双维模型。德尔斐二维模型认为思辨能力等于认知技能加情感特质 (CT=cognitive skill+affective disposition) (Facione, 1990) 。因此在设计辩论话题时候要考虑到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的设计思路:1) 有趣、新颖、有意义的社会热点话题, 大家关心的校园热点问题。This house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skip classes (应该允许学生翘课) 。2) 容易引起热议, 让正反两种观点都可以有足够辩论空间的争议性话题。3) 让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应用的跨学科性质的辩题。4) 避免反复讨论老套辩题;学生对于经典辩题的独特角度展开应该鼓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辩题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开放、灵活、公正、诚实、清晰、谨慎的思辨能力特质。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表达思想。思辨能力永远是智慧的体现。通过高质量的辩题选择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结论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辩论课堂设计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专业技能和思维认知技能的提高, 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新“国标”讨论稿中提出的几个要求:1) 固本强技, 语言培养和技能培养并重视。2) 以不变应万变。基础是文化、文学、语言和思辨能力培养。培养要从知识到智慧, 再到能力, 能力培养包括终身学习能力、思辨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Bloom的认知分类模式、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提出的思辨能力理论模型和德尔斐双维模型, 研究如何在英语辩论课堂改进课堂设计和大纲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辩论,英语口语教学,德尔斐双维模型

参考文献

[1]Bloom, B.S.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 book 1: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Mckay, 1956.

[2]Facione, P.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M].Millbrae.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3]Paul, R.W.&R.Elder.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20.

[4]淮艳梅.基于内容的英语思辨能力教学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2) :82-85.

英语辩论 第10篇

一、BP制辩论赛简介

BP制辩论赛,顾名思义,是模仿英国议会议事模式设计的一套辩论赛规则的总称,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辩论规则。 我国目前颇具影响力的BP制辩论赛主要有:一年一度的“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国际辩论教育学会与高校合办的中国辩论公开赛,以及每年每个地区举办三次、由中国辩论教育网络与高校合办的区域性辩论赛。

(一)BP制辩论赛的规则

BP制辩论赛的规则可以用六个字来简单概括:两方,四队,八人。 具体说来,根据对辩题的支持与反对分为正反两个方阵,每方由两支队伍组成,每支队伍由两人组队,共计四支队伍八人参与比赛。 前两组发言的队伍即上议院“ 负责将辩论引入正确的方向,并且挖掘辩题中包含的争议点”[1],后两组辩手即下议院与处于同一方阵的上议院之间是一种“ 竞争而又合作”的关系,即下议院一方面要维护上议院,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扩展性辩论,突出己方观点。除了第一位发言者以外,所有辩手都要对前一位辩手的观点进行驳斥。

每位辩手发言七分钟,其中第二至六分钟内允许对方辩手进行质询, 由发言的辩手自行决定是否接受质询,质询时间不超过十五秒并且一并计入辩手发言的七分钟内。辩论结束后,裁判组经过商议,按照第一到第四名给四支队伍排名,同时还要根据每个选手的个人表现给出相应的个人分数。 多数比赛中,还要求主裁判综合所有裁判的反馈,对全场辩论的情况加以评述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二)BP辩论赛中的裁判

目前国内的比赛中,除了少数专门从事BP辩论的专家和主办方邀请的经验丰富的裁判以外,大部分的裁判是来自于各校带队参加比赛的教师。每次正式比赛开始之前,所有裁判教师要参加一次系统的培训,以确保对赛事规则和评分标准有所了解。培训之后还会进行一次裁判水平测试,由此将裁判分成不同的等级,如主裁、 边裁和实习评委等。一场比赛中通常裁判数量不少于三人,其中包括一名主裁、不少于两名的边裁和若干实习裁判。

由于教师的背景不同,裁判评判的水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国内正在发展中的BP辩论不可避免的,也是当前逐步在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针对裁判的评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如很多比赛后都有选手对裁判的打分和裁判之间的互评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裁判质量的提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来,中国辩论教育网络每年还举办了专门针对辩论教师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裁判,由此带动国内BP制辩论赛的整体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BP制英语辩论赛对青年英语教师发展的积极影响

如前所述, 在BP制英语辩论赛中担任裁判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外研社杯”的前主裁判和首席培训师约翰逊( Steven L. Johnson) 教授曾指出评判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2],这种主观性往往会导致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最终评判结果,所以往往比较精彩的辩论之后还会出现裁判之间对于评判结果的辩论。这样艰巨的评判任务自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BP制辩论赛给青年英语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对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启发

青年教师刚刚开始参加工作,对科研问题往往表现很迷茫,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等标准对科研的量化要求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专业性不强,又缺乏具体的学科定位,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找到科研的切入点以及获取科研资源更是难上加难。杨忠等人的调查研究数据亦表明,“ 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总体科研成果上差距较大,尤其在高水平学术研究领域中差距明显”[3]。 因此,虽然刚刚参加工作时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英语专业教师相差无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学科的性质使两者渐渐有了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BP制辩论赛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持续性的科研角度。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 BP制辩论”,或“ 英国议会制辩论”等关键词, 已经能搜索到几十篇与大学英语教育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包括英语口语和写作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等内容在内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几个方面。 此外,笔者认为,对BP制英语辩论本身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如语言学方面的、哲学层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掘创新空间。

另外,目前国内研究BP制辩论方面的专著,还比较罕见,除了《 英语演讲与辩论文库》 丛书系列的几本论著外,这方面的专门论述几乎是空白的。 BP辩论的学习和研究者们通常只能参考国外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和翻译上的误区通常会给读者带来困扰。 这种现状无疑为研究BP辩论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契机:认真研读国外著作,结合BP制辩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写出专门适用于中国广大读者的专著,将能够为BP制辩论在国内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对青年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

除了科研能力匮乏外,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如何合理而又有效地组织一堂大学英语课程是很多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关心的问题。

BP制辩论本身已有一套成熟的规则, 这种规则稍加改变即可借鉴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去。 例如,在讨论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以BP制辩论赛的模式进行:上课前提前布置好辩题,确定分组以及每组的主要发言者,并且给每组安排好发言顺序,按照诸如正方上议院、反方上议院等的顺序依次排序,每组内部的发言顺序则由学生自行决定。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等资源查询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找到有力的论点和论据,并整理成发言大纲以备课上辅助发言,这个过程中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授课教师担任裁判的角色,也可根据情况邀请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边裁,共同给出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在学生发言期间,裁判维持秩序的同时记录学生发言,最终根据学生论证的质量和表达情况进行排序,并当场给出评价和反馈。

较之传统的教科书式的教学模式,BP式英语教学模式有更大的优势。 首先:这种模式对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赢得比赛,学生愿意下力气去搜集整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并合理使用,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由于课堂上教师反馈信息具有及时性与针对性,这种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的。

目前许多高校专门开设了BP制英语辩论必修或选修课, 这种课程一方面丰富了高校英语教育的模式, 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储备竞赛种子选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全国性的BP辩论培训会、研讨会等方式,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与互动,并相互比较各自在开展BP制英语辩论课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使得这种教学体系愈加完善。

(三)对青年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指出 ,大学英语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4],因此 ,这门课程的目标并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考试, 而是使学生通过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之后, 对其他国家的人民生活、文化、历史等有所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现今多数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通常固定使用一套教材十几年不改变; 由于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多数学校只在前两个学年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主要目标也是通过英语四六级等。 课程的重复性、基础性往往让许多青年英语教师逐渐产生懒惰、倦怠的心理,其结果就是青年教师开始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 这种情况的产生与课程内容的本身有一定的联系。

与传统教学内容不同的是,BP制辩论中讨论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经济、教育、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医疗、 法律、 性别和种族问题、 婚恋关系……举例说来, 2014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中,讨论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助学金、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缅甸制裁、台湾太阳花运动、养老金等。 一切有争议性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可能被拿来讨论。 作为BP制辩论赛的裁判兼所在学校选手的指导教师,英语教师比起辩手来说, 对于辩题更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平日里加大阅读量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另外,辩论所要求的思辨性与逻辑性对于大多数文科出身的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通过在BP制英语辩论赛中的历练,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增强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促进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教学方面,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BP制英语辩论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BP制英语辩论模式2010年引入中国,因其科学的比赛规则和专业化的裁判培训程序而受到全国参赛选手和大学英语教师的青睐。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来说,BP制辩论提供了科研的入手点和创新点、拓宽了教学思路和模式,同时能促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BP制辩论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未来发展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BP制英语辩论,青年英语教师,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邀请赛章程:手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9.

[2]Johnson,Steven L..Winning Debat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232.

[3]杨忠,张绍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01,(6).

英语辩论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辩论中心;第二课堂

一、英语辩论的意义

辩论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和艺术。Austin J. Freeley 和 David L. Steinberg将辩论的主要价值总结为:培养领导才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整合各种知识,发展批判性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推广英语辩论显得更为重要。其原因在于:

第一,英语辩论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各项英语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前期准备到正式上场辩论,再到后期总结,英语辩论是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技能的全面训练和挑战,能让学生走出考级拿证的狭窄学习圈,进行有意义的实践和运用。

第二,英语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敢于对抗的意志力、勇于挑战的勇气。这一切,都被认为是传统中国教育的欠缺,也被列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同样指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

由此可见,推广英语辩论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意义重大。

二、目前大学英语辩论推广模式的探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英语辩论的独特价值,并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推广。

第一种模式,是学校正式开设《英语辩论》课程。但是由于学分、师资等因素限制,只有少数学校能在英语专业开设此课程,且大都以专业选修课为主,无法满足所有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别提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课了。

第二种模式,是教师自发将英语辩论引入所教授的课程中,例如口语、精读等等。但由于不是“名正言顺”的课程,辩论在各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仍然非常小。

第三种模式,是以学生社团的方式,开展英语辩论活动。但学生社团在规范管理、活动经费、活动设施、活动形式内容、活动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只能导致社团“活动缺乏号召力”。

因此,在思考旧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北京工业大学的几位老师最近在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中英语辩论赛背景、功能和成效的分析,说明辩论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校的辩论中心探索模式,同样应证了这一点。

三、第二课堂模式——英语辩论中心的使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出现的,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力补充。近年来,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所关注。如吴耀熙所说,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运用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我校外语分院为探索第二课堂模式,开设了“英语辩论中心”。中心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学生的参与纳入第二课堂学分,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参与性。同时,中心设多名指导教师,计算工作量,保证中心的有效运作。

辩论中心每学期第一周纳新,以面试的方式确定核心成员(30-40人)后,鼓励其他同学旁听参与。学生以大二、大三为主,在活动安排上,中心将培训与训练有机结合,并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重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本学期为例,每周二、四活动,一学期总计32次。其中前4次为培训期,由教师讲解辩论知识,介绍辩论技巧,有学长分享辩论心得,共同观看辩论赛视频。然后,为20次英式辩论和8次自由辩论。英式辩论参与面广,一次8人。每次辩论都有教师做评委,并在活动结束后点评和讨论。自由辩论,由学生自己确定辩论话题和辩论方式,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保证更大的参与面,效果同样很好。

此外,中心开设博客,作为大家课外的另一种交流渠道,被学生们称为“第三课堂”。在这里,有辩论资料的分享,有今日热门话题的讨论,有刚结束的模拟赛的感想,也有指导教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据统计,五年下来,中心的核心成员在按规定参加活动满一年后,专业成绩年级排名上升的高达85%以上。在推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中心也为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多次在各级各类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奖者绝大多数为辩论中心成员。

总之,辩论中心利用第二课堂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

[1]Austin J. Freeley & David L. Steinberg.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 [M].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2] 余学勇,仇陈红. 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1):92-94

[3] 吴耀熙.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3):143

[4] 刘宏涛,刘宇慧,陈会军.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1(9):26-2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英语辩论 第12篇

关键词:议会式辩论赛,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

1 概述

大学英语教育除教授学生语言技能外, 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然而, 多方面的因素却往往导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充分得到这方面的训练。要改变这一状况, 一个往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语言竞技类活动, 而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在这二者中, 演讲比赛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语音以及演讲风格方面胜过对手, 而不要求学生在另一对等受众面前就某一辩题的真伪进行论证并赢得其他受众的支持。这与辩论赛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目前的高校外语活动中, 演讲比赛的风头往往远远高过辩论比赛, 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忽略了运用英语来进行论辩的能力。拟从简要分析议会式辩论的优点入手, 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2 议会式辩论赛的基本形式及其指导思想

议会式辩论赛在西方是一种很流行的辩论赛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大说服方式, 即修辞者人格 (ethos) , 话语中流通的道理 (logos) , 以及受众情感 (pathos) 来进行辩论,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论辩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技巧, 可谓一举两得。在一场标准的议会式辩论赛中, 双方围绕一个辩题 (1) 进行论辩, 辩题可以是政策性或哲理性辩题。正反方各两人 (在一些议会式辩论赛的变体, 如亚洲大学生辩论赛中, 也可有三人构成) , 而裁判则有具有论辩专业知识的评委构成。其基本流程如图1。

从这个流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议会式辩论单就赛程设置上来说, 是非常紧凑的。这样的设置不仅让每位选手都有充足的发言时间, 也使比赛更加简洁明了。同时又因为议会式辩论只允许正方对辩题进行定义, 反方在正常情况下不得挑战正方定义, 而必须在正方限定的范围内进行辩论, 这也就使得比赛更加中心明确, 不易出现正方双方各自为战的状况。

在议会式辩论这样紧凑明快的辩论模式之下, 是西方长期以来的修辞传统在起着作用。议会式辩论, 顾名思义, 是西方议会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讨论模式, 有着很浓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形式的辩论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论辩能力进行训练。正如美国辩论名家Gary Rybold所说, 辩论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额外锻炼交流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不仅包含了研究、表达、倾听、语言组织、论点分析、论辩构建、反驳、受众分析, 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2) 。从这个定义中, 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思想交锋, 是议会式辩论的题中应有之义。除此之外, 从每名辩手所拥有的发言时间来看, 我们也不难看出议会式辩论能够为学生的演讲技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

3 议会式辩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前面提到, 议会式辩论能够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供一个更好的练习平台。那么如何将其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 使其与课堂有机结合, 也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 而最为重要的能力, 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之外, 就是锻炼学生用英文进行团队协作, 思辨, 以及说服的能力。

议会式辩论与英语教学最好的切入点, 就是课本中的文章。以《新世界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八单元课文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为例, 教师可从该课文中选取数个政策性辩题, 如“本届政府将禁止对人类的克隆” (This House Would Ban Human Cloning) , “本届政府将鼓励对人类的克隆” (This House Would Encourage Human Cloning) , 或者“本届政府将建立一支克隆人军队” (This House Would Build An Army of Human Clones。接下来, 在学生通读科问的基础之上, 向他们简要介绍辩论的基本常识及技巧。之后选取四到六名学生, 在经过几天准备之后, 进行辩论。议会式辩论要求学生在辩论时需要脱稿, 并在辩论过程中展现他们幽默风趣的一面, 这样以来学生必然能够在辩论时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水平。另外, 议会式辩论与其他辩论模式相比, 也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说服能力 (3) 。

当然, 议会式辩论赛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课堂中开展议会式辩论, 应先请英语较好的学生登台辩论, 但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智囊团”, 在准备阶段为辩手们搜集资料。这样以来, 也比较容易形成优帮差的良好局面。另外, 鉴于课堂时间所限, 也可适当将各辩手的辩论时间适当缩短, 这样一方面更易于操作,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压力减小, 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 如开展顺利, 议会式辩论必然能够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强化学生语言能力、论辩技能, 及说服技巧的工具。同时, 加强论辩训练, 也有助于中国辩手在国际辩论赛事中更好地表现。

注释

11这与中文辩论赛, 或各种国内常见的非议会式英文辩论赛不同。这些辩论赛多采用双辩题设置, 正方双方往往不能发生真正的思想交锋, 而是各说各话。议会式辩论赛只有正方一个辩

22 Rybold, Gary.2007.Pedagogical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From Beginning Public Speaking to Forensics Competition.http://heep.fltrp.com/eps/newsdetails.aspx?icntno=45262.

上一篇: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下一篇: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