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2024-08-23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精选10篇)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1篇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手持移动终端, 无线传输网络以及中心平台管理系统。

公路协同巡查系统将智能化巡查方式与android手持移动终端相结合, 高效地解决公路巡查管理中信息管理及事件处理的信息化问题, 同时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与3G智能传输技术的结合, 巡查过程中发现相关问题如事件信息、解决情况、路网信息等可及时回传服务器, 并且可在服务器查询相关信息。在GIS中对巡查轨迹的展示提高了对公路巡查人员及公路管理的可视化程度。

根据南通市公路协同巡查系统的业务目标, 并综合考虑作为已经在用的江苏公路协同工作平台的子系统,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2 Android

Android一词本意是指“机器人”, 是Google于2007年11月宣布的基于Java运行在Linux内核上完全为移动手持设备环境打造的开源操作系统, 得到了Open Handset Alliance (开放手持设备联盟) 的支持, 其软件层次结构包括操作系统 (OS) 、中间件 (Middle Ware) 、用户界面 (UI) 和应用软件 (Application) 组成, 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1]。

由嵌入式Linux和Java构成的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 其架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是目前最具可移植性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 本研究在众多嵌入式软件中选择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导航系统终端软件, 便于软件升级和维护, 能够有效降低软件的成本, 降低移动设备价格;系统内部使用开源库类, 既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非常便捷的开发环境, 也为同行设计人员的方案设计提供有用参考, 促进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3 Android数据传输

Android中, Activity是最基本的模块之一, Activity是所有程序的根本, 所有程序的流程都运行在Activity之中。在Android的程序当中, Activity一般代表手机屏幕的一屏。一般一个应用程序有多个Activity构成, 这些Activity之间可相互跳转, 即可理解为不同页面之间的切换, 完成与用户的交互[2]。

Android间数据传输也就是Activity间数据传输。Android程序UI框架接近于Web页面的概念。每一个用于呈现页面的组件, Activity都是彼此独立的, 它们通过系统核心来调度整合, 彼此之间的通过Intent机制来串联。由于本系统主要应用于触屏移动终端这一情况, 开发人员基于Android的以上主要优势, 很好的解决了用户使用界面的设计及开发问题, 各个界面之间的相互跳转十分流畅, 巡查人员在使用中可清晰的了解各项功能并充分利用该优势完成巡查, 上报, 处理事件后反馈等任务。

系统充分利用android平台技术资源优势, 结合GPS、ARCGIS, 应用3G无线传输技术, 移动手持设备等综合技术, 实现对公路巡查的动态跟踪, 巡查数据的智能采集, 巡查轨迹的动态监控, 巡查数据的智能分析, 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决策响应。

4 Android组件的应用

Android中没有入口函数, 应用程序以各种组件为基础, 所有的组件都是平行的, 都可以单独实例化[3]。

Android组件是Android应用程序的核心, 设计中运用到的Android组件包括:

4.1 屏幕组件——Activity

Activity是Android的核心类, 可以理解为一个屏幕, 显示给用户的界面。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认为由多个Activity的交互组成的, 多个Activity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跳转, 不同的Activity实现不同的功能。

本系统中主要设计的Activity包括登录界面, 系统主界面, 各功能界面, 利用Activity之间的相互跳转并且互不干扰的主要优势完成各界面之间的切换及各个功能的独立实现。

4.2 服务组件——Service

Service是Android的服务组件, 没有用户界面, 在后台运行, 对用户完全透明。本设计需要手机在开机后自动后台运行, 因此手机软件的定位和通信功能在Service中设计实现。本系统中GIS定位模块及GPRS通信模块的实现就是依靠Service建立的。

4.3 广播接收组件——Broadcast Receiver

Broadcast Receiver组件的功能就是用来接收广播并且做出回应, 本系统利用该组件完成巡查事件上报下发等数据传送接收的部分功能。该组件和Service组件类似, 没有用户接口, 但是广播接收者能启动Activity来对接收到的广播做出回应, 当巡查人员使用的移动终端接收到上级人员下发的任务时, 该组件会在收到广播后, 可通过调用Context.start Service () 语句启动服务, 实现提醒服务, 在通知栏提醒巡查人员有新的任务下发。Activity向Service传递数据也可借助于Broadcast Receiver实现, 在上报任务时, 向PC平台通过GPRS模块发送数据。

5 3G技术简介及应用

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为数据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基于3G的无线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应用, 是将卫星导航系统 (GPS) 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相结合, 同时参照天气情况, 地面交通情况, 通过3G网络与监控调度中心通信, 智能定位事发地点, 具体体现出巡查人员的工作轨迹, 实时传递事件上报处理等信息。南通公路协同巡查系统基于以上思路充分利用3G传输的优势, 建立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 其主要技术原理如下:

移动终端的通信模块通过使用域名解析 (DNS) 的方法获取上位机 (数据中心) IP地址, 从而与上位机 (数据中心) 建立连接并互相传输数据[4]。该方案的优点在于其上位机 (数据中心) 不必拥有固定IP地址, 而是通过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商获取域名, 系统通过CPU控制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端PC机进行通信而组建的一个通信网络。

组建网络成功之后即可进行数据传送, 系统使用3G网络传输巡查人员的各种数据信息, 及时高效的完成事件的上报、下发、处理、及反馈。巡查人员上路巡查发现事件及时录入事件基本信息及多媒体信息, 点击发送后移动终端上的通信模块会自动获取数据中心 (即上级指挥中心的系统) 的IP与其建立连接, 然后按照固定的通信协议将数据打包后通过Internet传输到数据中心。上级系统接收到数据后, 其通信模块根据通信协议解析数据包, 经过处理后以固定的格式显示事件信息, 完成数据传输。

6 系统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手机或手持移动终端的公路协同巡查系统, 主要是利用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3G无线技术支撑信息的传输, 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形成一套具有很强的系统完整性的巡查模式, 通过android平台的强大的扩展性特点, 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 日常的巡查工作, 巡查基本信息设定。

(2) 事件处理, 将巡查时的表单整理至手持移动终端上进行填写, 巡查人员及事件处理人员按照指定的工作规范, 完成巡查任务。

(3) 数据传输, 利用智能手机填写好事件信息, 通过3G智能传输将数据上传, 系统上级管理人员根据事件信息做出判断, 选择合适处理方式。

(4) 任务提醒, 接收到新的任务后, 利用android的智能通知功能, 实时提醒工作人员。

(5) 客户端软件的下载、安装及更新, 保证软件运行于android平台上的稳定性。

结合目前技术发展水平, 本着“巡查-上报-处理-反馈”的流程管理思路, 将工作流程体现在系统具体实现方案上, 实现全天候的事件上报、任务提醒等功能。不同级别的巡查工作人员按不同的角色层次上报事件或下发任务, 实现移动智能巡查的信息多样性。

7 结束语

随着3G智能移动技术的发展, android系统凭借其优势已经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开发的首要选择。本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 结合3G、GIS等技术, 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 配合相应的硬件系统所开发出来的公路养护巡查系统能够高效实时地完成养护路政的协同工作。

实践证明, 使用本系统后, 解决了以往巡查工作中的弊端, 工作人员可及时上报事件及提交反馈信息, 巡查事件信息的电子存档也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且为业务的阶段性整核提供很大方便。

摘要:随着江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流量日益增大, 人民群众对公路出行服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 公路管理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切实保证公路巡查此项工作地有效落实,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实现路政、养护、应急巡查业务的整合, 提升公路管理运行效能以及与省局、县站 (处、所) 的网上协同办公。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讨论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或手持移动设备并且结合3G、GIS等技术的手机或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公路协同巡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android,3G,协同巡查,移动终端,路政

参考文献

[1]赵建勋.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位置服务的开发与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20) :271-273.

[2]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张元亮.Android开发应用实战详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39-55.

电子巡查系统总结 第2篇

电子巡查系统是对保安巡查人员的巡查线路、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包括两种: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和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是指巡查人员采集到的巡查信息不能即时传输到管理终端的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是指识读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管理终端通讯,使采集到的电子巡查信息即时传到管理终端的系统上。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由于需要布线,造价较高,因此普遍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信息系统。

本总结文件参考GA/T 644-2006《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关于厂家的选择,电子巡查系统技术成熟,没有特别出色的厂家,应用案例较多的有北京蓝卡,北京栏的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1.系统架构

电子巡查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巡逻人员手持巡检装置,沿着规定的线路巡查。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巡查地点,用巡检器读取巡检点。巡检器会自动记录到达该地点的时间和巡检人员,然后通过数据通训线将巡检器连接计算器,把数据上传到管理软件的数据库中,管理软件对巡检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并智能处理。

图1 电子巡查系统架构

电子巡查系统由巡查点(信息钮)、传输系统、巡查机、通讯座、带有电子巡查软件的电脑四部分组成。图1简要画出了一个电子巡查系统图。

2.巡查点

巡查点较小,一般可以轻松钻孔埋入墙内或其他物体内(离开金属物体1厘米以上),以防破坏。墙外安装标识牌或贴发光标签或其它发光标识,便于夜晚使用。图2和3列出了常用的巡查点形态。

图2 管状巡查点

图3 圆形状巡查点

3.巡查机

在一个项目里需要配多少台巡查机,需要根据项目的地理范围大小、使用频率高低、使用人员多少。要求电子巡查机具有如下几点功能:  能够在靠近巡查点的时候自动采集数据;  能够滚动反复存储多条巡逻记录;

 能够在通讯的时候自动响应通讯座呼叫传出数据;

 电池使用时间较长,且支持使用者用普通的尖嘴钳自行查换电池,避免返厂查换电池带来的使用中断。

4.通讯座

通讯器能与巡查机可进行无线通讯,传输数据及指令。与计算机可以通过USB等接口进行通讯。如图4所示:

图4 通讯座

具体工作性能要求如下:

 提供无线传输方式,让巡查巡检器设计达到完全无接口,防止破还;  无须外部供电,采集数据时不消耗巡查巡检器内的储电;

 可靠性高;

 高通讯速度,每秒可传多条纪录。

5.巡查管理软件

巡查管理软件需具备如下几个功能:

1、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设计。自动完成巡查机通讯、时钟校验、数据上载、数据下载、智能数据识别、计划核查、统计分析、异常处理等功能。

2、软件应具备智能排班功能。只需一次排班便可长期使用。

3、软件应具备自动核查功能。软件自动对巡查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排班计划的执行情况,如准时、早到、迟到、未巡、漏巡、顺序错误,有没有事件等;可以统计巡查次数、漏巡次数、顺序错次数、事件次数;还可以把数据输出给其他软件处理。

4、软件具备灵活方便的发卡功能。

5、软件具备数据高度安全。无论数据还是程序都严格加密,无法查改。

6、网络化软件还需可通过局域网、电话拨号进行数据传输,集中处理及查询巡查结果,适合大型的巡查巡检管理需要。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3篇

关键词:GPS;动态巡查;卫片执法

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猖獗,形势严峻,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在违法用地的及时发现查处上采用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偏治理、轻预防”,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适应当前土地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改进土地执法方式,最终实现土地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成为当前土地执法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宁波市结合本地土地执法工作实际,开展了“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的建设工作。

1 业务需求分析

宁波全市面积9714平方公里,为了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全市共配置了近百台执法巡查车。如何加强巡查车辆和巡查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土地执法巡查到位;如何利用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成果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土地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办案的透明度,成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系统需要实现动态实时巡查、人员车辆监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案件管理、综合统计分析和领导督查督办六大核心功能,并能与现有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具体需求如下:

(1)动态实时巡查。通过系统,使外业巡查人员能够迅速得到巡查地块的现状、规划和审批信息,做到土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及时将土地违法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因土地违法激化社会矛盾。

(2)人员车辆监控。对巡查人员和车辆进行有效监管和调度,使执法巡查这一外业工作变得可视、可查、可考核,真正实现把执法监察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分局和具体的巡查人员身上,做到责任到人,为上级督查、考核下级提供技术支持。

(3)卫片执法检查。将卫片执法与动态巡查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卫片图斑、群众举报等信息分派巡查任务,同时对动态巡查情况进行复核,检查巡查人员的工作质量,形成完整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

(4)违法案件管理。建立违法案件网上办理模式,使执法监察达到“操作流程化、程序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处置快捷化、信息公开化、奖惩制度化”的要求,使执法监察管理由传统的人工纸质化操作向网络化、数字化阶段过渡,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管能力。

(5)综合统计分析。宏观、全局、全程监控辖区内违法案件的位置分布和处理信息,实时统计、分析、汇总违法案件,实时生成统计报表;各级政府领导能够通过专线或其他方式打开系统终端软件,即可实时,地了解本辖区违法用地总量、违法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比例等关心的信息,确保共同监管、协同查处责任落到实处。

(6)领导督查督办。对重大违法案件,领导能够及时跟踪案件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2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GIS/RS技术、工作流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采用市局中心点集中部署,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国土所分散应用的建设模式。系统由管理端、移动端和外网监控端三大模块组成。管理端具备人员车辆监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案件管理、综合统计分析、领导督查督办以及系统维护、数据交换等功能。移动端具有外业实时巡查功能,外业巡查人员采用手持GPS采集地类变化图斑,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图斑信息发送到市局“一张图”中心服务器,自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审批等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实时将分析结果(如是否符合规划、地类情况、是否有用地审批手续等)反馈给外业巡查人员,判断是否为违法用地。通过数据交换,将系统的实时统计数据交换到外网,通过外网监控端,各级政府领导能够实时了解本辖区内违法用地总量、违法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比例等关心的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对数据库的要求。系统需要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以便实时判断巡查发现图斑是否合法。必需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土地审批数据,实现土地批后监管外业巡查还需要土地供应数据,上述数据是开展土地执法动态系统建设的必备条件。

(2)对网络环境的要求。移动端和管理端的实时通讯需要租用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各级国土资源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国土资源业务专网访问系统,各级政府领导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访问系统外网络监控端。系统建设对网络要求较高,各个网络之间要充分考虑数据交换和安全问题, 移动客户端需要考虑无线信号盲区仍能够离线办理和断点发送。

(3)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外业巡查人员需要配置GPS移动终端,GPS移动终端需要考虑测量精度、支持GSM、内置GPS、摄像头、电容触摸屏、操作方便简单等因素。对巡查车辆进行监控还需要安装车载GPS。GPS移动终端设备选择是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GPS移动终端接受信号的强弱、运行速度、操作方便等直接影响到系统使用的方便快捷。

3 系统特点

系统以“简单、快捷、高效、准确”为前提,采用全市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应用模式,满足了宁波市土地执法巡查的应用需求,达到了全方位管人、全天候管车、全过程管案和全覆盖管地的目的。

(1) 全市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建设应用模式。系统由市局统一建设,数据库部署在市局,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国土所用户直接通过终端访问市局系统;系统按市、县、所三级分级管理,各级用户权限不同,如市局能看到全市范围的违法案件,而分局只能看到自己管辖区域的违法案件。系统提供移动终端在线升级功能,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量。这种建设应用模式,节省了项目建设投资,实现了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方便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考核。

(2)系统操作简单、快捷高效、及时准确。由于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在计算机操作及GIS方面的水平相对薄弱,系统尽量做到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外业携带的巡查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巡查人员只需经过简单的两步(采点、发送)就可以迅速得到划定地块的规划、审批和现状等信息。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以前2个多小时甚至半天以上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提供了科技保障。系统的实时统计、分析功能,又能及时准确生成统计报表,各类数据、报表的上报变得更加及时准确。图2为巡查图斑信息快速获取过程。

(3)动态巡查可视、可查、可考核。通过车载GPS,将每位巡查人员与车辆“捆绑”,实时跟踪巡查情况,系统记录历史轨迹,公布巡查里程和时间,自动生成巡查区域内巡查密度分布图,随时督查巡查效果,使动态巡查变得可视、可查、可考核,确保动态巡查制度落到实处,确保违法用地在第一时间发现。通过动态巡查发现的巡查图斑与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用地图斑进行比对分析,可对动态巡查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图3 为系统生成的巡查区域巡查密度分布图。

(4)办案程序规范透明。巡查发现违法用地通过移动终端第一时间录入系统,违法用地查处所有环节都按预定流程全部在网上完成,各级领导能够对每个案件进行网上跟踪监督,督查督办。凡是相关案件没有及时办理,或巡查未发现而被群众举报、卫片执法中发现的,都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杜绝了执法监察人员可能存在的瞒报漏报、有案不查等情况,确保各类违法用地的到位查处。

4 结束语

本文从业务需求分析、系统总体架构、实现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对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进行了论述,对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终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等.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05):42-45.

[2]李鹏.基于Flex的物流车辆主动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测绘通报,2012(05):97-99.

[3]施浒立等.后GPS和GPS后时代的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出版社,2012.

考试巡查指挥系统的应用 第4篇

1 建设架构和标准

根据国家已有规划,至少市县级以上单位建设为基础,主要集中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巡查指挥系统的建设上,系统主要为基础硬件、核心服务、业务应用三部分[2]。基础网络包括摄像头、音频采集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和防护等,以及音视频、上墙各种服务器。中间层是核心服务将网上巡查、应急指挥等封装成标准接口,以便本级查询应用和上层调用[3]。业务应用平台为上级用户量身定做各类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业务系统,如应急、考生验证、保密保障等各种业务分类[4]。由此可见,整体原则有利于一个平台多种应用,该平台可在业务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快速调整,并在发展变更中而改进。

1.1 考生服务身份查验工作

可以对考生身份证和考生指纹信息进行采集并识别,能实时验证又能事后复核,对于身份不符合考生并不拒绝其入场,只是事后宣布其考试无效,这种模式非常适合考试时严肃的氛围,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

1.2 实时监考功能

这是考试过程中本级能监控本级的所有考场和各种场景,同时上级监考中心也可对考场实施有效监控,包括考场画面、声音及各种人员的动向。大型显示设备可以对实时画面进行分割上墙显示,并能提供各种巡查模式以及特定教室的查看等。

1.3 网上巡查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

其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音视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显示、应用,并能通过网上巡查系统的客户端软件配合计算机进行巡查。网上巡查客户端系统软件能多人值守,分工明确,达到全程考试无死角监控。同时,有上下级联网、多级连网、实时监考、存储备案、用户的权限及设备管理以及与报警系统联动的功能。在巡查中可以预警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遇见突发状况时,应急指挥系统能为领导及专家人员提供实时的现场画面和对讲录音,提高决策科学的客观性,并于事后评估提供原始信息。这可以为其他突发事件预案系统提供真实依据,对减少和预防突发状况提供科学和技术保障。应急指挥同时包括考试作弊、试卷异常、作弊等各种考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事后分析、事后处理。

1.4 保密和事后查验

保密是考试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环节都需要保密工作的进行,针对保密方面的管理,有严格的保密室值守系统,提供保密室人员辅助管理、保密室试卷信息化管理和保密室安全管理及信息存储查找等,并对流程全程监控和实时监控,事后文件可以集中保存起来,以便事后查验和记录。

2 发展趋势

监考人员作为考场内考生考试时的直接监督者,考生是否选择作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考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因此,增强监考教师等考试工作人员责任心,用巡考系统实施对监考人员的工作评测和进行事后凭证记录,加大对考试工作人员消极或不负责任的处罚,增加不认真监考成本,对认真负责的考试工作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政策,这样更能保证考试的严格和公平。

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成巡查指挥系统,后续需要更多的业务应用和与之相关的设备的配合。相对于安全防范只需对应增加流媒体服务或存储设备,即可实现平安校园与标准化考点双系统的互联互通,以此来保证校园的治安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标准化考点系统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图像等进行学校的远程教育。教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各种电子文件、音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其运行不受其他平台的限制,可供更多的学习者在网上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双向音视频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建立起监考分中心能对特定的大区域进行巡查指挥,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方便快捷,并能与上级中心互联互通。相信还有很多其他依巡查指挥系统衍生出的各种应用也将层出不穷,这也需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的信息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考试巡查指挥系统是考试时的监控和指挥平台,对考试的安全和纪律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功能,同时与其他相关设备系统密切配合,会使考试的开展更加方便和安全。相信未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会建立起更加有利于考试的巡查指挥平台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基于此,一个公平、公正、保密且考生诚信的信息考试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喻建华,陈旭平.建筑弱电应用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Ian Sommerville.软件工程[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海藩,吕云翔.软件工程[M].4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财政系统巡查实施方案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监督检查八项规定执行情况,查纠“四风”,全面提升全系统行风软环境暨效能建设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二、巡查内容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包括责任分解、部署推进、检查考核情况;

(二)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

(三)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淮阴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暂行办法》的情况,包括“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和审批情况;

(四)加强作风建设,查纠四风,建立作风建设机制情况;

(五)开展五德教育、权力观教育、警示教育情况;

(六)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等制度规定情况;

(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情况;

(八)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情况;

(九)其他需巡查事项。

三、巡查范围

局机关各科室、各乡镇财政所、各委派会计。

四、巡查方式

采取综合巡查和专项巡查,具体可采用列席被巡查单位会议、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走访调研、受理举报等方式。

五、巡查人员构成 采取巡查前从巡查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人员实行聘任制,聘任范围包括:

1、系统内退居二线老同志;

2、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人员;

3、财政系统聘请的行风监督员;

4、邀请纪委专职人员参与;

5、抽取系统内业务骨干。巡查工作由局党委牵头,局纪委组织,监察室具体日常事务和资料归档。

六、巡查结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涉及个人的有关情况,经调查属实的,记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七、巡查工作实行签字背书制度,巡查组组长对巡查报告真实性负责,巡查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严守纪律,被巡查科室、乡镇财政所、委派会计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巡查工作,违反规定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城市供水管网巡查监控系统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巡查监控系统,研究

城市供水管网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社会生产, 人民生活用水的输送线, 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保证供水管网安全运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就必须加强供水管网的巡检、养护。然而, 由于城市供水管网庞大, 分布范围广, 地表工作条件复杂, 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纸质记录的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 还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 如巡查员在现场巡查时, 不能实时查看管线数据, 不能确定管线的准确位置等等, 从而造成漏检、巡检不到位, 无法保证供水管网的安全。

为了有效的保证供水管网安全运营, 就要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 开发建设先进的、功能完善的供水管网巡检养护系统, 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这个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研究探讨。

1供水管网巡查监控系统

以计算机、智能手持机为载体, 以无线网络为支撑, 把GPS、GIS、数据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融合起来, 通过移动的“手持信息平台”达到供水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巡查监控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的实用技术软件系统, 其功能主要分为两大子系统:巡查手持终端系统和监控端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 前者主要功能是管线巡查、上传事件、管线属性核对及实用分析;后者的主要功能是:供水管线数据查询、巡查任务管理、事故流程管理、查询信息统计分析及系统本身管理等。巡查员在巡线工作过程中, 巡查出管线及阀门等附属设施有损坏、缺少或者出现影响管线安全运营情况时, 可以应用手机内的巡查终端系统的功能, 实时记录管线具体位置、事故的类型、处理内容等, 并把现场拍的事故信息的照片同时上报给监控端, 监管中心能及时了解掌握巡查情况并据此下达工作指令。分述如下:

1.1监控端网络自动办公系统概述

监控端网络自动办公系统, 该系统安装在监管中心, 实现了巡查业务的无纸化自动办公,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系统建立在巡查工作流程基础上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能够实现水管所、托修队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巡查工作业务的自动化办公, 能够及时收到上报的事件, 及时打印派工单, 真正实现“发现事故——上传——维修——核查——结束——工作评价的全部工作流程的管理, 本系统的使用者是水管所长、维修队长及有关职能部门。

1.1.1业务流程定制化

按照供水巡查工作流程, 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定制事件处理的流程模型, 从而实现高效的OA管理。如图1所示。

1.1.2业务实时处理

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监管中心——巡查员及有关部门的业务信息流的融合交互, 确保业务工作流程得到了及时、快速响应处理, 该项功能主要有如下几项:

A、可随时自动接收巡查员上传的事件及随之上传的相关的图片和发生事件的具体地点:

B、巡查员上传事件时, 按事件的性质, 提示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般事件提示水管所解决, 紧急的事件利用短信群发, 提示有关部门及相关的领导。

C、系统具有离线提醒功能, 巡查员上传事件时, 水管所长不在线上, 当该所长上线时, 也能收到上传的事件。

D、水管所长能根据事件的不同, 转发给不同的业务部门及时进行维修。

E、系统具有过滤权限的功能, 使不同的职能部门只能看到与本部门有关的信息。

F、对上传的事件的情况能快速打印说明书。

G、在电话不能使用、手机突发故障情况下, 系统提供了手动填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也能对事故进行手动结案, 并保存。

H、水管所或主管部门发出的抢修任务, 抢修队能及时自动收到, 在抢修任务完成后, 能利用系统及时上传抢修情况回执单, 供水管所或主管部门审批。

I、水管所或主管部门发送指令, 指派相关巡查员对抢修结果进行审查核对。

1.1.3员工监管功能

系统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都能获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发出的坐标信息, 通过坐标转换及坐标矫正及时得到巡查员当前的位置, 坐标自动上传到监管中心, 在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以便监管中心随时监控管理, 主要有如下功能:

——巡查员当前位置随时显示;

——巡查员当前所在位置周边的地貌地形显示;

——显示过滤, 可显示需要显示的巡查员;

——系统能自动判定巡查员在工作时间内是否离开指派的工作区域;

——当巡查员离开任务区域或其手持机关机的情况发生时, 系统能够把这种情况自动记录下来, 并能及时提醒水管所及监管中心的管理人员。

1.1.4巡查轨迹回放

本系统可以按天来记录巡查员巡查管线的路线 (轨迹) , 监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 可以随时查看需要查看的巡查员的行走的距离, 在线工作时间等信息, 同时, 以红色线路显示出巡检人员的巡查轨迹, 以箭头标识出行走方向, 为考核巡查员的绩效及消极怠工的巡查员的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如图2所示。

1.1.5无人值守监控

系统具有“无人值守”监管功能, 安装在监管中心的服务器能自动完成全部考勤异常、员工监管和工作轨迹记录等, 监管软件不需要开机。

1.1.6调度指挥功能

监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 在屏幕上点击地图上适合工作需要的巡查员, 用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 直接下达工作任务, 对巡查员进行调度指挥。

1.1.7巡查工作任务管理

本系统具有自动给巡查员分派任务和任务的动态调整的功能, 包括区域、日期以及任务类别 (如巡查、维修等) , 监管中心的服务器还可根据确定的规划、设定的法定节假日自动生成每日的巡查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

1.1.8工作日志自动生成

本系统可据记录巡查员上传的事故及其处理全部情况, 自动完成巡查员的工作日志, 巡查员不必回到水管所填写, 从而增加了有效的工作时间, 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而且巡查员的工作日志的电子化, 不仅能更好的保存, 而且使统计报表工作更为简便快速。

1.1.9工作日志查询统计

本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简单方便的查找统计能力, 可按需要查询的对象、要求统计的内容、类别进行, 也能按需要查询的时间、巡查员、上传事件的类别, 对巡查本工作日志进行查询统计。

1.1.10工作评价

系统能对巡查人员在任何时间段内的巡查工作进行统计, 从而确切掌握巡查员在线的工作时间, 合计出巡查员离开工作区域, 其离开指定的巡查线路的时间, 以此为依据, 对巡查员的工作按照年度、季度、月度进行统计和评价, 真实、公正排除了人为因素。

1.2巡查手持终端系统

本系统要装入符合要求的智能手机内, 与无线网络结合起来, 构成了“可移动的信息平台”, 与监管中心互联互通, 利用系统的功能实施供水管网的巡查业务, 系统能自动按设定好的时间间隔上传巡查员的当前位置、经纬度坐标, 也能上传巡查员拍摄的照片、上传巡查员发现的事件 (故) 等, 自动接收监管中心的工作指令, 核查确认维修结果。如图4所示。

1.2.1管网浏览

巡检人员可通过智能手机或手持机进行供水管网地图浏览, 查看管网或设施信息, 了解其分布现状。如图5所示。

1.2.2信息查询

巡检人员点击某一管线或设施, 系统即可显示其所有的相关信息, 也可根据条件, 查询某些特定管网设施的相关信息。如图6所示

1.2.3管网定位

•GPS定位:可对巡检人员当前位置进行实时定位。

•地名定位:可快速查询定位到相应地名的地理位置, 并高亮显示。

•坐标定位:可准确快速定位到输入坐标相应位置。如图7所示。

1.2.4爆管分析功能

巡查员在巡线过程中, 发现供水管道出现事故, 或接收到民众报警, 可在自己的装有巡查终端系统的手机上, 点击“爆管分析”, 系统自动弹出“爆管分析”, 如图8所示, 巡查员点击“选择爆管点”、再在管网地形图上对发生事故的相应管段进行选择, 系统就迅速分析处理, 并在手机屏幕上列表显示爆管影响的范围、用户、需关闭的阀门及已经失效的阀门等四种信息, 使抢修工作有效的放矢, 提高抢修速度, 减少损失。

1.2.5地图上量算功能

系统提供了在管网地形图上量算任意距离和面积的功能, 如果某地管线出现突发事故, 可以在管网地形图上, 立刻算出某个巡查员到事故现场的距离最近, 迅速下达指令, 尽可能快的开展抢修工作。如图9所示。

1.2.6工作任务接收

本项功能, 从手机上接收到新的管线巡查任务, 可自动接收新的巡查工作任务, 自动提示巡查员。如图10所示。

1.2.7任务查询

可查看以住上传的事件、巡查工作信息及其状态, 可对以前上传不成功的事件, 重新上传 (如图11) 、回复不成功的任务重新回复。

1.2.8位置上报

巡查员当前位置系统每隔30秒会自动发送一次巡查员坐标给监控中心, 以便监控和调度巡查员。

1.2.9事故上报

把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紧要事故, 一般事故上报给水管所, 紧要事故以信息群发方式告知全部有关人员, 这些人员都可以从地图上获得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所在的道路及当值的巡查员上传的事故现场拍摄的照片, 并可保存, 需要时可查看。如图12所示。

1.2.10数据同步

巡检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供水管网GIS系统数据与现场不符时, 可上报数据问题, 进一步促进管网GIS数据的正确性。同时, 巡检人员可把供水管网GIS数据库中的地形图、管网等信息下载到智能手机或手持端中, 为巡检工作提供参考。

3预期成果

(1) 供水管网巡检监控系统;

(2) 监控端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

(3) 巡查手持终端系统;

(4) 系统研发报告;

(5) 用户操作手册。

4社会经济效益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7篇

关键词:雷电定位系统,雷击,故障点巡视,输电线路

1 引言

众所周知, 当出现雷雨天气时, 就会产生雷电现象, 但是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 如果雷电所带电流超过线路所能承受电流的极限, 轻则导致断路器跳闸, 严重时会导致导线绝缘介质击穿, 地线发生断股或完全断开等事故, 这会使得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 导致系统停电, 给用电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四川西北部的地区, 据近十年输电线路运行记录数据显示, 因雷击导致的线路跳闸总数占线路总跳闸总数的90%以上, 这个比例对整个电力系统来说是非常高的。而且该地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 一旦线路发生跳闸, 运检人员必须对整个输电线路进行检查, 在不能确定故障点的情况下, 技术人员往往要翻越几十座大山进行线路故障巡查, 这对运检人员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任务。造成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对雷击产生的线路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 如果能准确定位雷击故障点, 就免去运检人员翻山越岭对故障点进行巡查, 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运检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了能准确快速的定位线路遭受雷击产生的故障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雷电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由国网电科院开发的雷电定位系统已在电力系统内得到广泛应用, 并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运用了雷点定位系统后, 事发后对雷击故障点进行巡查时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点, 不再像以前投入众多人力物力, 翻越几十座大山对故障点进行巡查, 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运检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基于输电线路专业的雷电定位应用

2.1 雷电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定位原理

雷电定位系统 (LLS) 是一个综合应用大地空间测量、地理信息、信号识别及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的实时雷电监测系统, 它主要由方向时差探测器 (TDF) 、中央处理机 (NPA) 和雷电信息系统 (LIS) 三部分所组成。当雷电发生时, 雷电探测器将会接受到以光速向周围传播的雷电电磁波信号, 并且将接受到的雷电信号通过相关通信设备传送到中心站, 中心站的相关数据处理设备会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整理, 根据各个雷电探测器发送信号的时间差以及距离, 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就能准确的定位雷击发生的位置, 并且能直观的反映到地图上, 以经纬度的方式定位雷击故障点。不仅如此, 雷电定位系统还能准确计量雷击发生的时间, 产生电流的大小, 雷击次数的多少, 为故障发生后的检修排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2 排除故障因雷击而引起的可能性

在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实际巡查中, 引起线路故障的原因除了雷击之外还有鸟兽跨接、外物放电等因素, 这些因素由于种类繁多、原因复杂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排除起来也相对复杂, 对输电线路稳定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相比于雷击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 运用雷电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进行巡查和定位, 为从事故障排除的有关部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使线路故障能在第一时间被排除, 对维护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在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雷害事故分析与反事故措施

当输电线路因雷击发生故障时, 雷电定位系统能根据雷电检测器反馈的信号及时有效的判断雷击电流的大小, 并根据雷击点周围杆塔类型、导线的连接状态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等, 准确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 还能以经纬度等数据反映到地图上, 为相关检修部门实施故障巡查和检修等反事故措施提供有利帮助。不仅如此, 雷电定位系统还能实时检测每一个地区发生雷电的状况, 一旦某一地区发生雷击时间就会录入系统, 在长期的检测下能准确定位雷击高发地区, 当该地区发生雷击导致输电线路故障能缩小故障点排查范围, 为定位故障点节省了时间, 与此同时准确定位雷击高发地区还能为有关部门防范雷击提供参考, 从而做好该地区输电线路防雷击措施。雷击分为反击和绕击两种电击方式, 反击时要求雷电电击电流较大才能形成, 而绕击则只需要电击电流大于绝缘子能耐受的最高电流即可。所以在针对雷击建立反事故措施时要要着重考虑绕击所带来的事故危害, 不能只针对反击采取避雷针、改造杆塔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能很好的防范绕击所带来的事故危害。

2.4 掌握雷电活动资料

雷电定位系统之所以比其他防范雷电事故的性能更高的原因就在于, 雷电定位系统能有效掌握区域雷电活动的资料, 这是其他措施所不具有的。雷电定位系统不仅能实时反映某一区域雷电活动情况, 还能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能更加准确的重现地区雷电活动情况。不仅如此, 雷电定位系统还能准确记录雷击发生时的电流大小、幅值, 并结合如期作出周期记录, 对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改建提供有效参考。

3 雷电定位系统应用存在一定的误差

3.1 雷电定位系统误差

任何系统都有其弊端, 雷电定位系统虽然对雷击故障点能快速准确的实施定位,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着误差, 这种误差主要有两方面, 分别为雷电定位系统系统误差和输电线路运行单位误差。雷电定位系统系统误差主要是系统在进行雷击故障点定位时, 由于输电线路架设时穿越山水造成系统对区域定位发生偏差, 再者雷电信号传输时受到干扰波形发生畸变也对系统定位造成困难, 最终使得对雷击故障点的定位产生误差, 对待这种误差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接收到的雷电信号线进行修正再由系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雷电信号波形畸变所带来的定位不准确问题。对于输电线路运行单位误差, 主要是有线路架设和线路连接方式的不同使得雷电定位系统随雷击故障点定位发生偏差, 对于这种误差, 可以选择在架设输电线路时就对各线路杆塔做准确定位, 并对线路杆塔的坐标做有效记录, 这样能在雷击定位系统对雷击故障点定位是有准确参考, 可以进一步提高雷电定位系统对雷击故障点定位的精度, 减小误差。

3.2 系统时间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GPS时钟误差是造成雷电定位系统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部分变电站的保护时钟存在与雷电定位系统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雷电定位系统采用标准时间, 部分变电站采用较陈旧的继电保护装置, 其自动校时的功能, 有甚者一天相差几分钟;对这种情况, 需要及时清理, 建立相应的时差表, 在雷电定位系统中扩大时间范围重新查询。或者定期以雷电定位系统的时钟为基准进行校核, 保证时钟一致。

例如部分变电站保护动作的故障时间与雷电定位系统时间不一致问题, 部分变电站还在使用较为陈旧的保护, 无法完成自动校时, 直接导致保护装置时间与标准时间存在较大误差, 有甚者一天可以相差4、5min, 严重影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使用效果。如:某条输电线路发生跳闸, 保护提供时间为9-26 3:16, 故障杆塔号123#, 根据提供的故障, 123#A、C相闪络, 上报为反击。在雷电定位系统中, 时间半径1min、走廊5km范围内, 故障杆塔附件没有雷, 但是在时间半径5min、走廊5km范围内, 在122~123#附近有245.2k A的雷, 这个雷电流出现时间为3:20:58, 与跳闸时间相差近5min。

4 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判定雷击故障点范围

当线路发生跳闸后, 应尽快从调度中心获取线路跳闸的相关资料, 初步确定故障杆塔的范围, 同时需要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综合判定:

(1) 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故障范围的确定, 通过巡线寻找到故障点, 结合微地形、微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雷击故障的类型。若保护动作时间准确, 我们认为在线路跳闸1min内, 故障杆塔5km范围内有雷电活动, 且雷电流的幅值满足雷击跳闸的条件, 可以确定为雷击跳闸。

(2) 根据保护提供的行波测距数据, 结合线路历年来故障行波数据的误差, 在线路台账中对故障进行定点, 计算出各基杆塔距变电站距离, 初步确定故障杆塔范围。

(3) 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缩小巡查范围。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查询时, 在时间上, 是准确的 (各探测站时钟同步和各种测量误差在1μs以内) ;在距离上, 根据具体位置, 误差在500~5000m不等。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 要以时间作为基准, 适当放大查询距离半径, 在精度高的区域可适当缩小半径。另外, 根据经验, 小的雷电流在距离上, 有一定误差;大的雷电流在距离上, 精度较好。

(4) 110k V以上带有距离保护或故障录波的线路, 必须重视故障测距数值, 对于带分支的线路由于只能依靠故障测距数值, 当故障测距数值超过规定值以后, 就不能有效确定是那条分支出现故障这种情况, 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参考故障测距数值相关参数, 结合自身定位特点准确定位分支故障点, 为进行故障点巡查和排除提供帮助。

(5) 对于35k V及以下没有设置故障测距的线路, 雷电定位系统只能依靠自身定位并结合落雷点的分布对雷击故障点实施定位, 对于落雷点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可以结合杆塔的定位信息对雷击故障点进行定位, 对于落雷点密度较高的区域, 尽量确保雷击时间和继电器保护动作时间重合, 结合雷电分布情况和线路架设情况对雷击故障点实施定位。

(6) 对于落雷点密度较低, 线路发生跳闸断电却定位不到故障点这种情况,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雷电检测器和杆塔坐标定位录入误差所引起的, 当面对这种情况是可以扩大对雷击故障点定位的范围, 在进行故障点的定位, 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人工进行故障点的巡查。

5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 在进行输电线路故障点巡查中应用雷电定位系统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雷击故障点定位的速度和准确度。众所周知, 输电线路相当于整个电力网络的动脉, 一旦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将直接导致整个电网陷入瘫痪, 直接造成电力用户产生经济损失, 而雷击造成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后果更为严重, 所以如何能及时排除输电线路故障是将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最有效的办法。通过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 一方面可以提高电网的生产管理水平, 提升电网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害时应对故障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对雷电故障范围及性质进行判定, 可以有效缩短故障查找与处理时间, 而故障点的快速准确定位则是保证故障点及时排除的先决条件。最后, 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应用可以对雷电活动的进行统计分析, 寻找雷电活动的规律, 为电网防雷提供科学依据, 对确保电力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谡.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巡查中的应用及分析[J].浙江电力, 2011 (2) .

[2]罗毅, 王剑, 刘亚新, 李雨.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09 (20) .

[3]李明贵, 林盛强, 石振江.基于雷电定位的110k 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研究[J].广西电力, 2010 (3) .

[4]周挺, 张红先, 周卫华, 沈志舒.输电线路状态安全监测技术在湖南电网的应用[J].湖南电力, 2011 (1) .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8篇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合法、科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对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的动态监管, 是及时发现和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手段。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深入,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正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建立新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体系。目前, 国内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业务过程大多为先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准备, 然后工作人员携带图纸和资料到现场进行核查、拍照, 有的地区引入了GPS, 可以在现场进行实时定位, 但还未建立宗地位置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用地、供地的对应关系, 这样就无法在现场进行违法范围与违法性质的判定, 进而导致查处违法用地效率低下。移动GIS (Mobile GIS) , 是一种新的GIS应用模式。文章将移动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日常办公中, 解决了我国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善了土地利用巡查现状, 提高了巡查效率。

1 移动GIS简介

移动GIS (Mobile GIS) 是以移动计算环境、有限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为条件的, 能够提供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的GIS平台。它将全球定位系统 (GPS) 、GIS和移动通信结合在一起, 是继桌面GIS、WE-BGIS之后又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它具备GIS的基本功能, 例如地图的浏览、放大、缩小, 空间数据的在线编辑等, 如果移动设备中包含GPS (全球定位系统) 模块或北斗导航模块, 它还可以提供实时定位、空间地物测距及测速等功能。移动GIS的快速发展对于拉近了空间信息与人们生活的距离起到了推动作用, 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 促使GIS广泛应用, 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移动GIS服务避免了位置静止和有线连接的缺点, 为人们提供了实时的空间信息“4A服务”, 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2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设计

2.1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基于B/S的总体架构方案。本架构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及实时性, 这些特征都符合巡查工作的需要。系统由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三部分组成。

客户端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地图展示部分、数据查询部分、数据分析部分及数据统计部分。客户端采用了瘦客户端的方式进行实现, 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对地图进行相应的操作, 比如放大、缩小、漫游及测量等。系统页面显示采用HTML生成。数据获取方面采用了Ajax技术, 在加载页面时先加载页面中的控件, 而控件中的数据需要Ajax在后台获取, 服务器中的数据返回后, Ajax调用相关函数进而更新控件中的数据。之前的大部分页面加载都是等数据完全加载完成后才能显示在页面中, 而这段时间比较长, 页面容易出现白屏, 当遇到大数据量时, 白屏的时间会更长, 这样对于用户的体验很不好, 文章就避免了此缺陷。系统在属性查询结果与地图展示部分的交互功能方面, 采用了Java Script技术实现。

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采用了Arc GIS Server, 主要对生成和处理地图信息进行负责。中间层的任务是在接受用户的请求时, 通过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然后采用SQL等数据查询方式将数据处理申请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完数据后, 将其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最后由Web服务器将其传送回客户端。

数据层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及系统的数据处理逻辑关系。数据层的主要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发出的操纵请求, 实现了对数据库的查询、筛选等功能, 然后将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本系统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参量设置信息、土地供应信息及土地巡查信息等四个方面。基础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土地供应信息。

2.2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功能设计

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土地管理部门土地利用管理人员录入、查询土地利用信息提供方便, 主要功能包括巡查登记、巡查管理、图形辅助及系统设置。

(1) 巡查登记模块:实现了巡查任务信息的获取。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从土地供应系统中获取地块的详细信息, 包括序号、行政区、电子监管号、项目名称、受让人、签订日期、供应方式、土地用途、土地坐落、约定交地时间、约定动工时间、约定竣工时间、是否开发建设、操作等内容。这些信息以列表形式展示。对获取到的任务可以进行查询包括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 还可以通过任务的类型进行查询, 如已巡查任务、未巡查任务。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 查询到的信息也不相同。

(2) 巡查管理模块:巡查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巡查人员签到、现场数据采集、价款缴纳巡查、开竣工巡查及土地用途、容积率巡查等现场巡查工作。巡查人员可利用GPS签到, 系统自动进行定位, 自动记录巡查人员、签到时间、经度、纬度、地址信息, 生成巡查轨迹, 同时同步到内网;巡查人员在约定开竣工时间、实际开工、竣工验收等时间节点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 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利用装载动态巡查系统移端的现场核查终端设备, 获取同一角度、不同时期全景照片, 采集的照片带有实地坐标, 能够直接与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挂接。

(3) 图形辅助模块:实现了对各种图像化数据的显示, 并可对地图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如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测量、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互查、数据在线编辑及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等。

(4) 系统设置模块:对系统各部分功能或设置进行管理维护, 以方便系统的日常管理与个性化应用。该功能模块包括组织机构、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管理及设备管理等功能。

3 结束语

4G网络的快速发展、终端设备智能化的逐渐普及、移动操作系统的多元化, 这些都为移动GIS技术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促使移动GIS广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文章对目前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结合巡查工作的日常需求, 构建了基于移动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该系统将移动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日常工作中, 扩展了移动GIS的应用领域, 系统的功能完全满足了动态巡查业务的需求, 对巡查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对动态巡查制度的严格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文章对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业务进行了分析, 结合移动GIS技术新特点构建基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系统,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的设计, 完成系统的开发。系统的使用改善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现状, 提高了巡查效率。

关键词:移动GIS,动态巡查,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申柏希.基于3S及地理空间框架的执法动态巡查应用研究[J].2015 (2) .

[2]贾培哲, 赵俊三, 江新飞, 等, 基于移动GIS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建设[J].地理信息世界, 2013, 20 (20) .

[3]李永钢.Web系统消息推送技术的研究[J].电子世界, 2014 (14) .

[4]刘震.移动GIS平台在国土资源巡查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3) .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9篇

测量标志是建设在地上、地下或者建筑物上的各种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标志, 全球卫星定位控制点, 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等永久性测量标志[1], 测量标志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测绘基础设施, 是为各项测绘工作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石, 是一切测绘工作的起算依据[2]。测量标志的保护、测量标志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本文以测量标志点巡查为应用点, 将3S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实现了3S的地图数据及巡查成果在3G网络上的流畅传递, 加强了测量标志点的维护管理, 提高了效率。

2 系统目标

系统用户分别为巡查人员及管理人员。巡查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移动设备 (手持GPS) 上转载的测量标志点巡查系统, 对自己辖区内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定期巡查, 在现场实现定位、记录的巡查情况及现场照片, 并通过无线互联回传到服务器。管理人员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对全辖区测量控制点进行浏览, 并可查看指定控制点的巡查信息 (包含历史记录) , 可查看现场照片, 并可对相应信息进行维护与统计输出。

3 技术路线

3.1 网络结构

本系统以测量标志点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作为空间地图数据, 以GIS技术作为可视化展现手段, 以保密局域网及与3G无线通信网络为基础, 实现移动手持端, PC端和服务端的数据传递。其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

3.2 流程设计

如下图2所示, 服务端发布测量控制点地图服务和巡查任务供管理人员在业务平台上进行浏览使用, 移动端下载巡查任务, 实现现场定位及标志点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无线互联自动回传到服务器, 管理人员查看具体巡查现场的照片等信息及统计输出。

4 系统实现

该系统采用Arcgis Server发布地图服务, 以Arcsde为空间数据引擎, 以Oracle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 以CShape为开发语言, 以Silvelight为开发平台, 实现多种浏览器、设备和操作系统兼容, 开发定制出同时适用桌面和移动设备的测量标志点巡查系统。

按照技术流程设计, 本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分为移动端、PC端和服务端。移动端通过GPS定位及遥感影像数据的指引, 在作业现场采集标志点及照片, 损毁情况等信息并实时上传至服务器, 如图3。

PC端同步显示巡查的标志点信息, 统计输出标志点的损毁情况, 并可以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对全辖区测量控制点进行浏览, 并可查看指定控制点的巡查信息 (包含历史记录) , 可查看现场照片, 并可对相应信息进行维护与统计输出, 如图4。

服务端实现作业任务下发、日志管理、巡查人员路线管理及数据更新等功能。

5 总结

本文以测量标志点巡查为应用点, 将3S技术与3G网络技术相结合, 实现了3S的地图据及巡查成果在3G网络上的流畅传递, 加强了测量标志点的维护管理, 巡查人员不再需要背负皮尺, 照相机, 记录本等传统作业工具作业,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3S技术综合了GIS, GPS, RS及3G互联网通讯等的多种技术手段, 并且在各行业应用中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着重阐述了测量标志点巡查网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方法。通过该系统, 实现了测量标志点外业巡查及内外管理的实时联动, 提高了保护测量标志点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测量标志点,外业巡查,3S

参考文献

[1]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1997.

公路系统巡查系统 第10篇

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的管理效能, 给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运行以充分的技术保证,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各级考试机构和考点的视频监控网络, 实现考试过程和保密室的监控指挥。

SIP协议作为连接各设备厂商的桥梁, 在“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入手, 针对“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中SIP协议的应用作了简要描述。

编码器是监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前端采集、编码、传输设备, 由于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庞大、复杂以及市场环境的灵活需求, 要求编码器同时具备SIP-ua功能逐渐成为一个趋势。本文对SIP协议在国家教育考试巡查系统编码设备中的设计与实现做了详细论述。

一、国家教育考试巡查系统中SIP协议应用简介

1. SIP网络直联结构

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内的设备、系统 (包括监控中心之间、监控中心与前端设备/用户设备之间) 通过SIP网络互连的结构如图1所示。

操作终端:包括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等。

监控中心:是指由教育考试部门管理和使用的、具有现实、存储、报警处理、指挥能力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分级设置共有五级 (国、省、市、区、校) 。

用户终端:包括各级考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用户通过终端实现对监控资源的访问和控制, 用户的行为受到监控中心的管理和授权。

SIP服务器:主要完成注册认证、消息转发、向上级服务器注册、音视频流转发等功能。

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使可以在保留现有模拟视频监控设备的同时, 将视频监视系统平滑升级到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DVS不带本地存储的视频服务器, DVR (带本地存储的视频服务器) 。

2. 巡查系统的网络层次结构

网上巡查系统在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视音频传输时, 传输过程遵循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须建立两个通道:传输 (视音频流) 通道和控制 (信令) 通道 (如图2所示) 。

传输通道:用来传输视音频数据, 经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流媒体协议RTP/PRTCP传输。

控制通道:用来监控管理、使用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控制信令, 采用SIP作会话控制。

3. SIP会话控制功能

S I P协议作会话控制, R T P/R T C P协议传输音视频流。其中SIP协议在网上巡查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功能如下:

设备认证:用REGISTER方法实现。

URI列表获取:用MESSAGE方法实现。

控制命令的传输:用INFO方法实现。

报警信号:用MESSAGE方法实现。

录像控制:用MESSAGE方法实现。

远程操作:用MESSAGE方法实现。

实时监控图像传输:用S I P协议作会话控制, RTSP、RTP/RTCP作数据传输。

历史音视频流传输:用S I P协议作会话控制, RTSP、RTP/RTCP作数据传输。

二、SIP协议在巡查系统编码设备中的设计与实现

1. SIP编码器简介

传统音视频编码设备 (video coding device) 是指具有视频信号的数字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 并可带有音频编码处理、设备控制、视频移动侦测、图像存储和回放等特定功能。而在此基础上使其同时支持《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技术规范标准》中所描述的SIP协议, 内置SIP-ua, 即本节所要重点论述的SIP编码器。

SIP编码器实现的功能包括注册、实时流点播、录像查询和录像下载等。SIP编码器本身或其通道能配置SIP账户及SIP服务器信息, 能向SIP路由器注册。SIP路由器将终端用户的信令 (实时流点播、录像查询、录像下载等) 路由到编码设备, 编码设备处理请求, 处理结果和响应通过SIP路由器路由回发送请求的终端用户。

2. 硬件系统设计

T I公司推出的T M S 3 2 0 D M 6 4 2芯片 (以下简称“D M642”) 是在T M S32C6000D S P平台上的高性能定点DSP, 是基于有TI开发的第二代高性能、先进Veloci TI技术的VLIW结构 (Veloci TI1.2) 。DM642是专门面向多媒体应用的专用DSP, 功能非常强大, 它是构成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最佳平台之一。DM642的时钟频率为600MHz, 处理能力达4800MIPS。其两大特色在于:第一, 集成了3个可配置的视频接口 (Vidio Port) , 可同时采集三路视频信号;第二, 集成了10/100Mb/s的Ethernet MAC外设, 能工作在全双工或半双工模式下, 并具有硬件流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 (Qo S) 支持。本文所描述的SIP编码器便是基于该款芯片来设计和实现的, 本节将对硬件系统设计作详细论述。

(1) 硬件整体结构

本系统的硬件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 , 外围电路主要由4部分组成, 分别是视频处理芯片DM642、视频采集模块、音频采集模块和网络模块。

(2) 视音频采集模块

视频采集模块由TI公司的TVP5150视频解码芯片及外围电路组成。音频采集模块由TI公司的AIC23B音频编解码芯片及外围电路组成。

(3) 网络模块

LXT971芯片是由Intel公司设计的快速以太网收发器, 与DM642的以太网控制器EMAC相连, 可实现系统的10/100Mb/s以太网接口。

3. 软件系统设计

程序通过参考设计框架-5 (RF-5) 来整合和调度编、解码库, 该框架中的ICC和SCOM模块用于内部单元通讯和传递消息。

(1) 软件整体结构

对采用嵌入式技术的编码器而言, 我们需要在其现有软件架构的基础之上加入SIP信令处理模块, 并为该模块提供音频编码处理、设备控制、网络传输等功能接口, 以使SIP信令模块在接收到SIP指令后可根据不同指令来对编码器作出不同的控制动作。故可对原有的软件系统结构重新进行设计, 其中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4所示:

(2) 数据流程

(1) 输入设备提供的一帧图像被采集到输入缓存。

(2) 图像数据通过一个SCOM序列提供给处理模块。

(3) 提供图像数据给JPEG编码库程序, 动态检测即与以前图像作比较, 动态部分被压缩成JPEG图像并通过SCOM消息发送到网络传输模块。

(4) 网络传输模块建立JPEG副本, 当网上某个用户终端发送SIP消息invite到编码器时, SIP信令处理模块解析并响应该请求。如果请求成功, 网络传输模块发送这些图像到SIP信令模块解析出的目的地址和端口。

(5) 如果网上某个终端用户请求录像查询, 将向编码器发送SIP消息MESSAGE, SIP信令处理模块收到请求后做解析, 并把查询结果放到响应中, 返回到请求端。

(6) 如果网上某个终端用户请求录像下载, 将向编码器发送SIP消息MESSAGE, SIP信令处理模块收到请求后做解析, 查找要下载的录像文件, 如果查找成功则读取该文件并调度网络传输模块发送其到目的地址和端口。

(3) 压缩算法

本系统采用M P E G-4视频编码标准, 并扩展支持MPEG Layer II音频编解码标准。运动估计是MPEG—4编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码率和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压缩比可调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为方便传输, 编码后的视音频原始流将被打包成复合流, 复合流方式采用PS流的格式。

4. 编码器SIP信令模块实现

(1) 注册功能

注册认证是实现SIP编码器与SIP路由器互通的第一步, 由SIP编码器向SIP路由器发送注册消息REGISTER, SIP路由器解析注册信息, 验证用户名密码等, 然后发送响应信息告知SIP编码器是否通过认证。注册过程如图5所示:

这个注册过程分为四步:SIP编码器向SIP路由器发送注册包REGISTER;SIP路由器向SIP编码器回响应消息401 Unauthored, 告知其没有授权;SIP编码器重新向SIP路由器发送带授权的注册包REGISTER;SIP路由器验证用户名、密码并通过认证后回应200 OK, 告知SIP编码器注册成功。

(2) 实时流呼叫功能

实时监控图像的传输采用SIP协议作会话控制, 采用UDP协议传输视音频流。用SIP协议建立会话连接流程如图6所示:

(3) 录像查询功能

录像查询主要针对具有本地存储功能的编码设备来设计, 使用SIP MESSAGE方法来实现。录像查询的SIP信令流程如图7所示:

(4) 录像下载功能

录像下载主要针对具有本地存储功能的编码设备来设计, 同样使用SIP MESSAGE方法来实现, 只是消息内容略有不同。录像下载流程可参考图7。

三、结论

在编码器中嵌入SIP-ua, 并依据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技术规范处理收到的标准SIP信令, 是对传统编码器的改进。尤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 由于多厂家共同参与、编码器控制接口各异, 在联调过程中困难重重, 故对编码设备控制接口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必要的、可行的, 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2]赵京玺, 刘丽丽, 崔文博.软交换域间基于SIP-T协议互通的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 2005, 7

[3]OSIP协议栈解析

[4]Zimmerer, E., Peterson, J., Vemuri, A., Ong, L., Audet, F., Watson, M.and M.Zonoun, "MIME media types for ISUP and QSIG objects", RFC3204, December2001.

上一篇: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下一篇: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