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评价范文

2024-06-03

朗读评价范文(精选10篇)

朗读评价 第1篇

一、善用赏识评价, 引领学生敢读能读

低段一年级的学生, 刚从学前教育跨入正规的义务教育课堂学习, 年龄小, 对课堂的正规正矩, 免不了会出现胆小、怯场、不适应、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朗读基础还不扎实, 刚从学拼音识字学词开始, 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各不相同, 甚至会差异很大。教学中, 如果教师总是直截了当地以“你读书的语调太低了”、“你还读得不够流利”、“你怎么读书时总是漏字呢”等评价学生的朗读, 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丧失开口朗读的勇气。孩子是发展中的人, 需要我们教师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任何表现, 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言语、微笑的表情、赞赏的手势来肯定学生细微的闪光点, 有利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自信。

我曾借班上一堂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雪孩子》, 分段朗读课文时, 我叫了一名不举手的女孩子, 谁知道孩子站起来后一字一顿地轻声读着, 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 下面跃跃欲试的孩子忍耐不住, 举手表示希望代替女孩读。我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叫到一名怎样的学生了, 尽管很焦急, 还是坚持微笑地看着她, 耐心地等着她, 时而鼓励, 时而摸摸她的头, 时而带她读, 在我的耐心指导下, 终于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完了。互评时, 孩子们都认为她读得不好, 都站起来抢说“我来读!”“我来读!”我这时反而欣慰地笑着说:“孩子们, 你们都是好样的。但是这位同学面对朗读困难, 没有退缩, 一直坚持着让自己读出来, 直至读正确, 多执着, 多好学!她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只是换个评价思路, 不仅让孩子们懂得:读错了不可怕, 不会读也没关系, 但一定要自己争取读正确, 会读;同时, 我的鼓励与赏识给孩子注入了新的力量, 瞧, 被夸的孩子不再低头、咬嘴唇、满脸通红了, 脸上绽放出自信的微笑!可喜的是班上其他像她一样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和启迪, 积极主动地抓住表现的机会———敢读、敢想、敢说!这对于刚迈入一年级学习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带有赏识、鼓励的朗读评价犹如“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是孩子们学会朗读的助推力、润滑剂, 鼓励与赏识是扬起孩子们朗读自信的风帆。

二、善用诱导评价, 激发学生爱读乐读

低年级孩子缺乏阅读经历, 更别说有什么阅读理解, 所以他们的语感、朗读节奏感等都有待于去进一步培养。在朗读中, 对一些长句或难读的句子, 孩子免不了会读错或出现加字丢字的一些朗读小毛病。但是孩子的朗读明显有漏洞, 不注意处理好句子中的语速、语调、语气等, 教师也一味地夸奖、鼓掌, 不知所以然, 那是一种很不应该的行为;当孩子的朗读不令老师满意, 教师既不纠正也不指点, 直接换人, 另请高手, 这种不屑一顾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为了赶时间、进度, 认为朗读浪费时间, 不给学生读准确、读流利、读好读懂的机会, 比如, “今天读不好, 回去再多练多练”、“读得不够流利, 课后再读读”等, 这种搪塞的态度不是老师所为。以生为本的课堂, 老师应当善于应用诱导评价, 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个性发展, 做到引而不发。

我校李玉婷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 让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朗读声音响亮, 陈述的语气, 说开了就是念完这里的字词句, 老师这样评价:“你朗读时声音很响亮, 要是你能够把表现小路美丽的词语读重一些, 会让老师欣赏到美丽的小路的!你有信心吗?”接着请这个学生再读一遍, 虽然有些生硬, 但语速适合, 停顿恰当, 有腔有调了, 有进步了, 老师评道:“呀, 这下, 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的鹅卵石, 路旁开着的鲜花。”然后, 李老师加重语气又把“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等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 模仿学生的样子朗读一次, 仿佛是模仿, 其实是在示范, 在强化朗读要领, 帮助学生领会朗读要领。在这种直观形象的语言诱导下, 每个学生都心领意会, 第二个学生就读得趣味盎然, 这时随机让学生齐读一遍, 增强了读中训练, 读中感受, 读中体会。

重视朗读, 我们要重视朗读指导的方法, 尤其是面对缺少方法的低段学生。老师要么点拨启发, 以说促读, 以问促读;要么示范引领, 以讲促读, 以演促读, 慢慢地让学生的朗读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真情。这个过程, 朗读评价是主要手段, 确切地说, 它是打开朗读教学大门的一把秘钥, 以“方法”、“习惯”为导向的朗读评价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乐园里如沐春风。比如, 在朗读教学中我常这样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 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好, 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 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 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 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些渗透方法的评价语言, 使学生知道了怎样朗读, 让他们明白只有多练习, 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潜移默化中逐渐引领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善于多元评价, 引导学生会读善读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 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一个班几十个人, 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 要让每个学生被评价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充分地发挥朗读评价的引领作用, 有针对性地促进低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我们在朗读教学中, 可以教师评价学生, 发挥指导点拨的作用;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评价教师,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指导学生评价学生, 形成竞争意识。我们更提倡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 比如:你认为自己读得怎样?你认为自己哪里读得好?引发学生在反思中揣摩“品”读:学生说自己读得好的, 就让他阐释理由, 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不好的, 就给他机会再读, 或是让他与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

还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找伙伴读, 小组合作读、表演中读, 这个环节要注意好组织互评互议, 有听众, 有评价, 在这样能轻松展示、能自由交流、能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民主和谐的氛围里, 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在家里, 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生预习、复习、背诵课文, 可以安排家长签字督促, 建议家长能写上评语, 可以表扬鼓励、指出缺点、提出希望。曾经有一位家长在检查记录本上留下这样的评价:“孩子, 妈妈第一次听到你那么有耐心地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了下来, 妈妈好高兴, 相信你以后会读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是多大的鼓励呀!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 受评价的空间增大, 多读多悟的途径增多, 显然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对于学生朗读时的评价也是如此, 要多样化, 才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朗读成功的快乐, 领悟朗读的魅力, 形成“百花争春”的朗读教学局面, 让朗读教学酿出“蜜”来。

小学生朗读评价的艺术 第2篇

江西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事处中心小学 李德红

赣七中 王昌材

内容要点:有效的朗读评价不仅能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要讲究指导性、激励作用、把握好尺度以及彰显学生个性,定能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评价 指导 激励 趣味 尺度 个性

《语言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又有限,这给朗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能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巧妙的运用评价的语言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朗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能够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是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表现。朗读评价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在小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技巧性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由于小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老师逐步的指导,朗读水平才有提高。因此,赌天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的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纠结努力”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委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小学生朗读的评价之本。

全国第五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的王自文老师执教《古诗两首》过程中,在指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时,随着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老师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他们葬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他们不会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不关键?刘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中充满了心急如焚的急虑。王老师提高声音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带着深深的忧虑再读课文。紧接着,王老师激动地说:“你们愤怒吗?批判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倾诉着无尽的愤慨。

再比如指导朗读《丰碑》第一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砣。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语:“你能读出刺骨的寒冷吗?/我感觉天气越来越冷了。/我感到了似乎边呼出的气都结冰了。/我感到自己也快冻僵了。”

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运用这样引导性的情景评价语言,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理想的朗读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的铺垫、点、引导,让朗读真正入情。学生的朗读千变万化,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不一样。评价的语言又怎一个“好”字了得?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过程。

二、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评价中讲究激励的技巧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产生自信,获得动力。

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学生的认字量大,有一养分孩子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生字成了朗读课文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老师从生字的正确认读入手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消除这些孩子在朗读课文时的恐惧感,从而一步一步进入朗读的情境,让他们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个性化朗读。比如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就采用了“破布激励、顺势启导”评价策略。由于这课生字有14个之多,而且读音拗口、字形复杂,孩子很难一下子认识,所以我就加大对这些生字的朗读练习,并要求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朗读。随后,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时,有一位孩子在读的时候声音很轻,而且一句话里总有读错的、读漏的字,但是他停下来再拼几遍就读对了,这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一些嘲笑。于是,我用微笑的目光看着他,其他人说:“这位同学真勇敢,你们听,在他的努力下,这些难读的生字他都会读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他呀!”这时,其他的孩子都鼓掌了,这位“勇敢”的孩子更勇敢了,朗读的声音也变得大了许多。我又因势利导,说:“瞧,这位小朋友多能干,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咱们大家一起跟着他读一读。”几句简单的评语,能氧化剂学生从心里激发出一种自信,产生了种力量,这就是激励的技巧。

三、评价语言要有童趣性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富于形象思维。他们接触的教材洋溢着深厚的儿童文学的色彩。因此,老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也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倾心营造和他们心灵相通的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

特级老师于永正指导学生朗读《小稻身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句时,是这样引导读书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有气无力了。生:(声音大,速度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师:你没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下。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啊!

师生的这段朗读指导真是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童趣十足,于老师对学生开始时的朗读,似乎没有作正面评价,而是开了个玩笑。其实,他的高妙之处恰在于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有气无力”的感悟比简单的字面理解有了本质的飞跃——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

四、评价语言要把握尺度

小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求全责备,说这里没读好,那里没感情,不不要忽视学生的朗读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味地表扬学生,这样极易使学生“迷失自我”,要针对学生朗读能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认识自己长处,又明白需继续努力的地方,有一个好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本月我辅导学生参加办事处“学抗震救灾,千里事迹”师生演讲比赛,演讲稿中有段话:“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通了这段话之后,我是这样评价的:

师:你的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响亮有穿透力。但对待每一个字词你都用相同的模式处理,没有重音,没有读出内心的感受。你觉得这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生: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坚强、英勇”是重要词语要重读,我试试: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师:对,你的朗读让我明白了这一段要讲坚强和英勇,坚强表现在哪里?

生:坚定有力地读高莹的例子。

师: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他的伤势惨不忍睹,让人感到痛心。悲伤怎样读出这样的感情?„„

生:(声音哽咽、哭腔断断续续地)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

师:面对这种痛得眼泪都会干的伤势,高莹是怎么做的?请你读一读。

生:(马上一改哭腔,坚强坚定有力地读)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

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为演讲打下了基础.老师恰当的把握好评价的“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空间,给朗读带来积极的效应。

五、评价语言要有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情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会不一样。

如《夏夜多美》中有这么一句话:“蜻蜓飞呀飞呀,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地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回家了。” 一个孩子读这句话时,语速较快,语调读得有点着急。老师评价:“蜻蜓飞得多快呀!你读出了蜻蜓想早点把小蚂蚁送回家的急切。”另一个学生却读得比较沉稳,语速较缓慢。老师评价:“夜间行路要注意安全,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蜻蜓考虑得真周全,它要把小蚂蚁安全地送回家。”

小学生有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们站在个人感情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这些文字的理解。老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另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门艺术,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将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备受鼓舞。

总之,在小学生朗读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层面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朗读评价语言的魅力,并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以更有效地激活课堂,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借鉴 创新——上好小学语文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定元主编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依纲据本,评价朗读 第3篇

目前,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有以下几种现象。1.以局部的朗读评价代替整体的朗读评价。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读好书,往往会对学生当时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它对指导学生读好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对于朗读整篇课文来说,这只是局部的评价,它是为学生能朗读整篇课文服务的,不能代替对学生朗读整篇课文的整体评价。2.以书面的评价代替对朗读的实际评价。除去上述评价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以书面考试代替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试卷中,往往会从某篇课文中摘出一句话,然后设计这样的练习:“这句话应用 语气来读,读出 的感情,读的速度应该 。”把本应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变成了机械式的填空练习。

其实,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朗读来进行,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朗读吟咏是口、耳、眼、心、脑并用,是把“躺着”的文字用声音“立”起来。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逐步感悟出文章语言的内蕴和气势,领会到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教材中,很多文章字字珠玑,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熏陶语感的绝好材料。

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就必须有评价的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评价感情朗读,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评价的标准应依据新课标进行制订。标准不宜过高,让学生够不着,也不宜过低。朗读评价的标准必须体现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整合。现以第三学段为例,制订下列评价的标准,并分成不同的等级。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要做到这样几个结合:1.指导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与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相结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是局部的过程性评价。它只能反映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朗读情况。这种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读好课文。对学生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则是评价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语言的规律、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是过程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所在。所以,在对朗读进行评价时,不可忽视对整篇课文朗读的评价,两者必须互相结合。2.对每篇课文朗读的评价与学期终结时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朗读的复习,适当进行一些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整册课文进行朗读。这时的朗读饱含着朗读者的深刻体验、独特的感受和熟练的技巧、声音魅力,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评价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将朗读的课文制作成题签,然后让学生逐个抽签,逐个登台进行朗读,还可以再让学生自选一篇自己朗读得最好的课文进行朗读。两者结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认真地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与学生评互相结合,做出综合性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具体地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评价 第4篇

一、赏识性评价

学生的天性是喜欢赞美和鼓励。课堂上, 老师和同学鼓励的话语, 赞许的眼神, 满意的微笑, 能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关怀,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气氛会变得和谐而愉悦。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 教师应尽量发掘其闪光点, 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比如我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 就采用了“正面激励、顺势启导”评价策略。由于这课生字有15个之多, 孩子们很难一下子认识, 所以我就加大了对这些生字的朗读练习, 并要求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朗读。随后, 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时, 有一位孩子在读的时候声音很轻, 而且一句话里总有读错的、读漏的字, 但是他停下来再拼几遍就读对了, 这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一些嘲笑。于是, 我用微笑的目光看着他, 并对其他人说:“这位小朋友真勇敢, 你们听, 在他的努力下, 这些难读的生字他都会读了, 而且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他呀!”这时, 其他的孩子都鼓掌了, 这位“勇敢”的孩子更勇敢了, 朗读的声音也变得大了许多。我又因势利导。说:“瞧, 这位小朋友多能干, 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 咱们大家一起跟着他读一读。”几句简单的评语, 能让学生从心里激发出一种自信, 产生一种力量, 这就是赏识性评价的艺术。

二、导向性评价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他肯定了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 是一种感悟, 一种体验。既然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当然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诱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让这“梦”充满生命的色彩。比如在朗读《为了他的尊严》一课中, 让学生朗读后谈谈“为什么这个乞丐要留下黑毛巾作为纪念?”有一个学生这样讲到:“因为他觉得毛巾脏了, 不好意思还给女主人。”这样的感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显然学生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于是我这样引导:“你真的觉得那个乞丐是不好意思把脏毛巾还给女主人吗?”我让这个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 果然, 这位学生有了新的感悟:“我知道了他是要记住女主人, 感谢她让他明白了自己也可以劳动, 也有尊严。”课文的教育意义在孩子们的再一次朗读中实现了。正面激励、顺势启导, 找准孩子在朗读感悟中的闪光点, 用激励的语气顺势而启导,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朗读中的能动性发展。

三、多元性、生成性评价

学生的感悟是多元的, 朗读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这不仅包括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不同的维度去评价, 还包括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去评价。再则,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 是朗读实践活动的主体, 要把朗读、感悟、评价留给每一个学生。鼓励朗读的自我评价, 说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再与别人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比如在教学《春天的雨点》一课中, 朗读感悟的难点是“准确深入理解‘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的心里’的含义。”我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在4人小组中自由自在地读, 把自己读出的感受说给小伙伴听听。在没有教师提醒下, 学生很快找到了本课朗读的一个“生成点”——“春天的雨点”。“我听出来了, 春天的雨点细细的, 美美的。”、“我听了你的朗读以后觉得春天的雨点甜甜的。”、“因为春天的雨点像妈妈的手, 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慢慢的、柔柔的”……这些都是学生在生生互动的朗读中真真切切的感受与评价。我也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他们当中“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再一次去体会这份暖暖的真情”、“带着达丽玛甜甜的感受来读这句话”、“听了你的朗读, 我们看到了达丽玛的进步和乌汉娜老师的欣慰。”、“年轻的老师冒着雨, 解开衣襟把学生搂在怀里, 多像一位妈妈, 读一读, 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多了对课文不同层次的理解, 分享了多元的朗读资源, 在交流、评价、引导中学生体会到了自主阅读的快乐, 懂得了相互欣赏, 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四、想象性评价

想象性评价方式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 让学生的感悟与教师的感悟向碰撞、相融合。比如在朗读《五彩池》第二、三自然段时首先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 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 拿起笔画画, 五彩池美在哪里?神奇在哪里?在学生自读后作出简要的评价“老师相信同学们体会到了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这样吧, 你选择最最喜欢读的一句话, 好好读读, 把你所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看看, 谁能通过朗读, 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神奇在哪里。”一个学生读完“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 闪烁着各种不同的光辉, 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马上作出评价“啊,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 好像真的看到了眼前闪闪发光的五彩池, 看, 池水穿着五彩的外衣在翩翩起舞呢!多美啊!”这样一评价, 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高涨了。于是我就顺势引导, 让他们也边读边听边想象。在这一过程当中, 教师也可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投影, 使抽象性的文字变成较为形象的感受, 再变为形象性的画面, 这已经让学生驾驭并超越了文本, 达到了朗读教学的目标。想象性评价关键是拓宽学生的思路, 在一定的意境当中共同参与体验, 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创造性性评价

朗读评价 第5篇

《朗读者》第六期

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特别感人朗读的美妙,朗读者的力量,《朗读者》的精神

董卿主持和制片的《朗读者》已经播出第六期了,期期精彩,每期都让人感动不已,收益无限。最近的第六期中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相信每一个人看过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都会止不住眼泪,可以说这是六期中最精彩的朗读。看一看斯琴高娃的朗读,就知道朗读,知晓朗读者,感受《朗读者》。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我们都阅读过,但从没有如此在斯琴高娃的朗读声中的那么美丽,母亲一词在我们的心中从没有那么深沉,直击每个人的心坎。朗读,是多么平常,但朗读与阅读是不一样的!朗读是声情并茂阅读,是全身心地阅读,是用心灵去体会文字的美。朗读是最能使人心情绽放,坠入诗样的海洋,让思绪随着一字一词一语抑扬顿挫的浪花而漂洋,进入无法形容的境地,只有自己的心能知。只有去朗读了,心才会更融通作者的意境,更感觉文章的亮丽,更体会人生。——这就是朗读的美妙。朗读者,是与“者”相关的,且不同的“者”是不一样的朗读!不同的朗读者有不同的经历故事,有不同的体会感受,更有与众不同的感人力量。看董卿的这档节目,我们往往是看朗读者,聆听朗读者自己的经历感受,会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加上他们的朗读,使整个节目光亮华彩。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正因为她与母亲肺腑的情感,正因为她的眼泪在为母亲的朗读之时而落,不同往常影视中的眼泪,格外动人,斯琴高娃是用心血在朗读,如泣如诉,如诗如歌,委婉的朗读,气贯长虹,叩击所有人的心扉,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母亲。因此,朗读者要有平凡世界的不平凡,朗读者更是滔滔江河中的基石。——这就是朗读者的力量。《朗读者》,是朗读加上朗读者的集合,有马路边朗读亭中万千人们的朗读之声,有朗朗之声中动人的故事,有金子般光泽的诵读,更有主持人精彩的对话和启迪,还有那动人的配乐和音乐大师的演唱。感谢节目组所有人的努力,奉献了如此平实而华丽的精神粮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不管朗读者是在马路边,不管朗读者是坐着读还是站着读,是捧着书读还是背着读,都是那么的平常和美丽。《朗读者》的节目太亮丽了,远远超出了综艺节目的意义,高出了其他所有的文艺类节目,发扬了无比的正能量。——这就是《朗读者》的精神。点赞《朗读者》。

如何通过评价来指导朗读 第6篇

一、对学生“读”的评价不准确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朗读水平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但部分教师对这些要求不明晰、不清楚,也不了解自己学生的朗读处于什么水平,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就不够准确,比较常见的错误是无意中拔高了朗读要求。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鸟岛》

师:各种各样的鸟儿陆续飞来,六月的鸟岛成了鸟的世界。谁能读出鸟多、鸟蛋多、鸟窝多?

(生读,正确、流利,但语气较平淡)

师:你没有读出鸟岛的热闹景象,坐下吧。

(刚才朗读的同学低下了头)

师: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突出了“密密麻麻”)

师:比较好,应该把“各种各样”、“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读得重一点。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把上述词语读得很重,但显得很生硬、很做作。)

(师皱起了眉头,无奈地叹气。)

《鸟岛》是一篇低年级的课文,案例1中的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已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理应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老师对低年级“读”的要求不明晰,任意拔高朗读要求,结果该生不但没受到表扬,还挨了批评。长此以往,必然会挫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甚至会以为读不好是因为自己笨,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二、对学生“读”的评价不具体

语文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朗读,很多老师要么评价不足,要么评价过火。

评价不足:学生读后,教师要么没有评价,要么轻吐一个字:“嗯。”

评价过火:“真好!”“太棒了!”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2〕《台湾的蝴蝶谷》

师: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谁能读出蝴蝶谷的美?

(生读)

师:很好!谁再读一遍?

(生读)

师:真棒!我们要向她学习,读出蝴蝶谷的美。

案例2中,“真棒!我们要向她学习,读出蝴蝶谷的美。”“棒”在哪里?是通过哪些关键的词语、重点的句子读出了蝴蝶谷的美?是停顿处理得很棒?还是句子的情感表达得很棒?这样的评价,听起来很甜,却是搪塞学生的“棉花糖”,没有多大用处。

教师的评价模糊,缺乏针对性,无法将学生的“读”引向更明确的方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趋向“读”的表面化,泛泛而读,不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三、对学生“读”的评价过多讲究技巧

教师过多地强调语音、语速、重音、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而引发、调整学生的情感不够,没能使教材内蕴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

案例1中,教师指导学生把一些关键的词语读重,试图通过重音的处理表现出鸟岛上鸟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热闹景象,结果并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朗读效果。教师很无奈,却并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指导。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评价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会正确、巧妙地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上一个台阶,还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抓住闪光点评价,便于模仿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名师的教学案例:

〔案例3〕《落叶》教学片断(窦桂梅老师执教)

师: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是好的习惯!

生:(生读)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得准确。(学生齐读)

师:接着读。

生:(生读)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

生: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我读对了。

师:这个“当”一会读作“dānɡ”一会读作“dànɡ”,你看他一遍就读得这么准,我们来读读。(学生齐读)

初读时,读得正确、流利是主要目的。窦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读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读书,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多音字的读法,变难为易。既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读,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二、突出关键词句评价,促进感悟

〔案例4〕《翠鸟》教学片断(于永正老师执教)

师:谁来把二、三节朗读一下?要读出感情来,先练习一遍,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去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节)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师插话:“疾飞”读得好,让人听了感到翠鸟飞得很迅速。)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插话:“‘轻轻这个词读得很轻很慢,让人感到翠鸟落得很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师插话: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完“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大家齐读这一节体会体会。)

于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指点,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读”,哪些词语是关键,首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指导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关注即时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第7篇

一、让即时评价充满赞赏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 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 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 满意的微笑, 赞赏的眼神, 默许的点头, 竖起的拇指, 能使孩子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上进心。由于低年级新教材识字量大, 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 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 也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 因此, 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 部分孩子甚至惧怕朗读, 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 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 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树立自信。一次, 听贾志敏老师上《给予树》, 检查读书时, 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 不是念错字就是添字、掉字。贾老师没有放弃, 不断提醒鼓励:“不要紧, 当那么多人的面读错是正常的。”“这一遍比上一遍好多了, 再读一遍会更棒!”“好极了, 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三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 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 可贾老师却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没有发现么, 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 反复了三次, 坚持自己读正确, 多认真的一个孩子!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贾老师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 换个角度变贬为褒, 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 同时对学生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 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让即时评价巧妙机智

低年级的孩子, 语感还在培养形成阶段, 在朗读中出现一些小错误, 如漏个字、加个字都很正常。可是, 如果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 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 教师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如果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 于是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 频繁地更换学生, 直至找到高手, 才啧啧称赞, 同样也是不可取的。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应当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 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咏华山》, 请一学生通过读来表现华山的高。该生读得不够好, 老师便说:“通过你的读, 老师并没有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 我只看到了一个小土坡!应该怎么读呢?”该生顿悟, 再读, 大有进步, 老师评道:“啊, 好高的山呀!我仿佛看到了山腰间飘着的朵朵白云!”然后特意把最能表现华山高的语句照着学生的样子重新朗读一次, 既像是模仿, 又像是示范, 实际上是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 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 读得趣味盎然。

三、让即时评价多元生动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此, 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朗读评价的主体, 课堂上既可以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可以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还可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课堂上, 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 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 那就要让他说说理由, 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 就给他机会再读, 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还可以让学生下位找伙伴读, 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 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 最后都要让评价者给被评价者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出其优劣, 说出其理由。这样, 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 受评价的空间增大, 多读多悟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或者让学生互相评价, 但这些大都停留在正音、感受等浅表层面, 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 未能深入语言的内核, 如果堂堂语文课都采用, 这对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没有好处。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 一个孩子朗读小燕子的话非常出色, 但是评价时孩子们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于是, 我换个角度问:“你觉得小燕子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这时孩子们细细道来, 如:“小燕子是大姐姐, 说话比较和气。”“小燕子是用商量的语气对青蛙和蜜蜂说的, 很有礼貌。”“她好像不是在读书, 就像是在跟小青蛙和小蜜蜂聊天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对该生神情、动作、语气等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此时, 再让学生模仿他人朗读, 就不再是生搬硬套的,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请慎用朗读教学评价语 第8篇

一、评价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 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注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先评价别人的长处、优点(比如“他能举手完成朗读,我觉得他很勇敢”),其次才是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们能找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了。同时,评价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比如说“我觉得他声音洪亮,如果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他读得很大声、很有感情,不过,我对他还有一个小建议……”之类的话。

二、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

由于学生朗读基础的不同,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感悟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简单地以“你读得不够流畅”,“你的声音太轻了”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丧失努力读书的勇气。

老师常用的语句之一:“他哪儿读得不好?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不如改为: “他读得好在哪儿?我们一起来找找。” “他读得好在哪儿”是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朗读,甚至是带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谁不想得到赞美?当朗读者听到同学和老师一一找到优点时, 自然会唤醒其成功感,激起他强烈的朗读兴趣,在高涨的兴趣支配下,他也乐意去寻找别人的优点,在潜移默化中向别人学习。

老师常用的语句之二:“你读得还不够味儿,我想请另一位同学来读。”不如改为:“来,听老师读这个地方,你再试一试。”或“看,这段话应这样理解,你再试一试。”

三、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通过朗读体验,使课文语言所表现的画面在学生脑海逐渐清晰,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课文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经验情感产生共振,这样学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 不同的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发展个性必须贯串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朗读环节当然也不例外,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例如:“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课文中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再自然轻快地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最好把表情印在脸上!”我觉得这样的朗读评价语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创造性感悟。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及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睿智而灵动的朗读评价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朗读氛围,能在不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9篇

如何打破这沉闷的课堂气氛呢?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兴趣、愿望与目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功, 得到他人的肯定, 小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 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 让课堂总是充满勃勃生机。良好的朗读评价手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活他们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让朗读评价充满赏识

优秀的特级教师们总是善于激励学生, 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扶植他们的自信之树,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刚开始阶段, 我在朗读评价中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先调动成绩好的同学的情绪, 例如:当这些学生朗读出色时, 我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 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 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等等。在我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激励声中, 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 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

二、让朗读评价多元化

现今学生对英语口语比较感兴趣, 我们还可以尝试将英语口语和小学语文课堂结合起来, 在语文课堂朗读“评价语”中使用英语口语, 让英语口语成为其中的活性分子、催化剂。比如在学生朗读非常精彩时, 我说:“Good”、“Wonderful”等等;学生偶尔朗读出错, 我又说:“Oh my gad”、“What can we do?”等等;甚至在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使用英语, “Class begin”“Class over”“Good morning everyone”等等。看似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学生们听了特别新鲜和感兴趣, 这样能很好地牵动了课堂气氛的一角。

三、让朗读评价成为挖掘学生闪光点的金钥匙

中下生一般在课堂上很少举手,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通过发现中下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当这些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 我从其它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读得很努力, 第一遍能读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再多读几遍, 你会读得更流利。“你真有毅力, 一次次读错, 一次次重读, 一次次克服困难, 终于读对了!”“你能大胆举手, 这就是一大进步。”“你读得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等, 例如在教《将相和》这一课的第一个故事时, 我要求学生先自己读, 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 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 请他和我一起朗读, 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经我这么一说,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读, 这样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四、让朗读评价充满幽默感

幽默亲切的语言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 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如:我执教《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课堂中, 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 有个孩子站起来读得声音不大, 我评价“这是一声闷雷”, 学生听后都笑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在读这句时声音大了许多, 特别是重读了“隆隆的雷声”, 我接着评价“这一定是春雷,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这样融合课堂语言进行评价,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

当课堂气氛达到一定的活跃程度后, 我的课堂评价又有了新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在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创造机会, 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通常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 我不做评价, 而是花五分钟时间请各位同学做简要评价, 先谈总体感觉, 再摆优点, 后提希望, 最后加个等第。这种互评使学生的兴趣较高, 课堂气氛较浓, 朗读水平提高较快。例如:在一位学生读完《长相思》后, 我让学生自行评价, 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读得很流利, 声音也很响亮。”另一位学生评价道:“‘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这两句他读得太快了, 因为当时周围的环境太恶劣、深沉, 作者又思念家乡, 因此, 朗读时应略带感伤的语调, 语速要慢。’”第三位同学说:“我也有同感, 你看图上的景象就让人感到很孤寂, 因此应读慢一些。”经过评价,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巧用朗读评价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求成避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总是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喜欢表扬、肯定, 害怕批评、否定。因此我们教师谁能巧用朗读评价, 使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品尝成功, 而没有太大的压迫感, 谁就能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主动地配合你的教学工作, 较好地掌握知识, 并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 朗读的重要性勿庸累赘言。教师评价语言设计是否成功, 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如果教师能把握朗读时机, 活用评价方法, 就能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 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评价,促进,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du.com/s?tn=site888_2_pg&lm=-1&word=%C0%CA%B6%C1%C6%C0%BC%DB

[2]雷实、张勇、夏雄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朗读教学的设计与评价探究 第10篇

一、朗读教学的课堂设计

1.把准设计依据

朗读教学设计时要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即传统说法中的“吃透两头”。除此以外,还要“吃透课标”,即全面了解课标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了解教材内容。

课标对每个学段的朗读教学要求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上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三项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结合普通话技巧训练的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得出具体要求大致如下。

一是正确。克服方言的影响,能读准每一个字的声、韵、调;在语流状态中读好重音、轻声(含次轻声)和儿化音节。

二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不回读,节奏停顿、标点停顿和段落(小节)停顿正确,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达到160字左右)。

三是有感情。在理解内容和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定好语调,读出语气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以上具体要求在不同学段中有不同的实施标准。此外,对一节朗读训练课而言,“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项要求必须根据学段的特点,在兼顾的基础上突出其中一项,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事倍功半、欲速不达。

在了解课标要求和学生普通话水平后,就要紧密结合课文,精选朗读训练材料,选择标准是:有利于纠正学生的方言,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技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2.确定设计思路

朗读是一项口耳相传的技巧,不能单纯地讲理论、讲方法,而是要重示范、重练习。朗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提高普通话水平,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的感悟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能随意割裂的。既不能脱离对具体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单纯地进行普通话技能训练,也不能抛开普通话技能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进行课文朗读。

根据朗读教学的目标,可以确定朗读教学的大致环节,以形成一定的教学流程设计思路。既然朗读是口耳相传的技巧,那么如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儿化音节的呼读,次轻声的读法,节奏的停顿等发音训练必不可少,因此单项技巧训练应该是朗读教学的一个环节。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很重要,学生的实践练习更重要,因此“讲解示范”和“实践练习”应是朗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朗读必须与语言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那么,对朗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理解语言内容的含义,感悟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也是朗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朗读教学的必要环节。

归纳起来,在设计朗读教学流程时大致可以这样安排:出示朗读材料—朗读材料理解感悟—单项技巧训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总结点评。这些环节可以进行有机整合和适当调配,例如,“朗读材料理解感悟”可以融入“教师讲解示范”或“学生实践练习”的环节;“单项技巧训练”可以放在“出示朗读材料”之前,相当于体育课的“准备运动”,是必要环节,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朗读基本功。

3.采用多样手段

朗读技巧需要口耳相传,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在“单项技巧训练”这个环节,可以用挂图进行直观的引导,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形象的示范;在“朗读材料理解感悟”这个环节,可以用音像渲染气氛,也可以进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在“教师讲解示范”这个环节,可以播放朗读录音带,也可以制作相应的课件,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引读、分角色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总之,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耳濡目染、口诵心惟。

二、朗读教学评价的内容

课堂评价是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朗读教学的评价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科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从三维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具体目标。(15分)

二是内容适当。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适合本学段学生学习,分量恰当。(10分)

三是过程合理。所安排的教学过程符合朗读教学规律,学生练习充分有效,教师指导突出重难点。(15分)

四是方法正确。能根据学段特点进行教学,方法讲解精要,技能训练得当,示范规范有效,评价客观到位。(30分)

五是效果明显。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激发,朗读技能得到提高,朗读习惯得到培养,能体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效果。(30分)

三、朗读教学评价的原则

从教学时间上划分,朗读教学的课堂是一种小型课堂,一节课只能上20~25分钟。对朗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关照要全面

关照要全面,指的是教师应认真地设计教学预案,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做到“目标科学,内容适当,过程合理,方法正确,效果明显”。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效果”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

2.重点要突出

虽然评价朗读教学要关照五个方面,但并非每个方面都要同等看待,必须要有重点。五个评价要素当中,重点有两个:一是方法,二是效果,其中方法最重要。要做到“方法正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会讲解,会训练,会示范,会评价。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属于语言艺术训练课型。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关照要全面,重点要突出;做到“两个结合”——与理解语言内容相结合,与情感感悟相结合;追求“两个提高”——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情感感悟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朗读评价】相关文章:

评价学生朗读的评价语08-04

朗读训练的评价艺术09-13

关注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09-10

朗读者董卿朗读《红楼梦》观后感09-18

朗读活动07-04

朗读现状07-08

重视朗读07-12

强化朗读08-28

加强朗读08-31

感情朗读09-19

上一篇:输配电安全管理下一篇:小学阅读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