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措施范文

2024-05-19

创业措施范文(精选12篇)

创业措施 第1篇

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就业压力,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而且对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 一是大学生创业比率低, 二是创业的成功率低。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教育、政策、资源、经验能力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局限。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描述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 分析大学生的创业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保障措施。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1.高校大学生兼职创业模式及特点

由于大学生依旧要以学业为主, 因此产生了兼职型创业这一模式。这一模式需要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甚至是学习时间, 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活动。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时间, 因而在大学生中广受推崇。但是, 这种模式也要求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兼顾对大学课程的学习。采取这种模式的大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安排能力, 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创业需要合理地安排, 并且所选择的行业要在时间上较为灵活机动, 否则难以避免失败。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这种创业模式的起点和认可度都较低。

2.高校大学生休学创业模式及特点

所谓休学创业, 便是暂时停止自身学业, 全身心地投入创业大潮中。目前大学生采取这一模式的比例较低。这一模式目前处于起步的阶段, 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允许高校实行弹性学制以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 但此模式仍然受到不少社会质疑。这种创业模式给予了创业者更多的时间去策划和开展创业实践, 这对创业者日后的发展将会大有帮助。但是, 选择这种模式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大的创业风险, 以及包括亲朋好友、师长、同学乃至社会舆论的压力。休学创业模式还可以转化为兼职创业和毕业创业两种模式, 即在休学期创业的时间限制到期时, 决定创业模式的转化方向。

3.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模式及特点

选择毕业后创业模式的大学生, 通常会在结束自己的大学学习之后才走上创业之路。这种模式对于高校的教育影响较小, 大学生可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创业中。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时, 自身专业知识、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得到较好的积累和提高, 对创业会有更好的认识以及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种创业模式在形式上较前两种创业模式而言要更加规范, 在创业的灵活性和技术含量上也具有一定优势, 但缺点在于可能会因创业时间的滞后而错失商机。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保障措施

1.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大学生成功创业并非一日之功, 应当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这些教育可以渗透在新生的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专题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可以组织和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创业的感知。此外还可以运用学校网站和广播等媒介加强宣传教育, 塑造校园文化, 从潜意识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学生不再对于创业感到陌生, 并敢于创业。

2.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从课堂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

创业课堂教学需要开设专门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 不只是以选修课这种形式存在, 要将它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中, 使学生重视创业, 并真正使学生认识创业, 熟悉创业。课堂的教学, 从功能上看更多的是进行创业知识的构建, 并为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发展打好理论基础。同时, 大学生创业也不能缺少必要的实践。在进行创业实践时, 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 而是要对学生加以循序渐进的引导, 逐步提升其创业实战能力。首先可以整合学校现有资源, 通过大学生创业园、校办企业和合作企业等平台来帮扶大学生创业, 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业实践。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但真正经历过创业的教师少之又少, 而一些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又未必具有普适性, 这就使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从而制约了对创业大学生的培养。解决师资瓶颈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 注重对创业教育教师的选拔任用, 最好让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第二, 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鼓励教师到创业企业中进行参观、交流、培训和兼职, 丰富实践经验;第三, 加强教学者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 共同探索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教学体系的完善之路, 形成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第四, 可以聘请企业家到课堂中开设讲座和进行创业指导, 以充实和完善创业教学队伍。

4.创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

促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各种社会资源, 搭建综合的创业服务平台, 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大学生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上体现系统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完善大学生投、融资机制,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 促进创业成果孵化;建设大学生创业服务社区, 以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打造创业文化, 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要抓好各项创业支持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保障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对于缓解市场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创业实践中, 大学生可结合自身条件和创业环境以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创业的方式来实施。为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 增强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完善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

摘要: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需要相应的创业保障措施。在创业的实践过程中, 大学生依据环境和自身条件会选择不同的创业模式, 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视角对创业的保障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模式,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创业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案 第2篇

什么是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指围绕创业者的创业和发展和变化,并足以影响或制约创业行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称。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对创业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硬环境是指创业环境中有形要素的总和(基础设施、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等);软环境是指无形的环境要素的总和(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等)。

创业环境风险来源:

主要来源于目标行业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企业才须承担而在位企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J.Stigler,1965)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1、生产规模 2、顾客品牌转移(品牌,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3、投资量的大小(技术研发、人才等)4、销售渠道限制 5、资源竞争 6、技术进步速度。

大学生创业环境风险控制:

大学生创业之前要先对创业环境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是金融工具、政策方面支持,如所在城市是否有对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的会计事务所或者有无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提高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如果从事制造的还应该留意政府采购项目和科研成果转移;然后对目标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进入难度进行考察,初步把握市场竞争的情况,其次还要大概了解当地的基础设施,如土地、交通、网络、法律服务机构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最后要确保所创的企业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人力资源源管理分为六个模块:人员招聘与培训管理、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规划。

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原因:

1、成员的目标与团队目标不一致

2、创业团队成员关系不和谐

3、团队角色配置不合理

4、成员不能很好地遵守团队纪律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

1、用科学手段构建和谐团队(如运用“九型性格”来组建团队)

2、团队成员的股份比例、薪酬待遇方面不要人人平等,因为过于松散的民主气氛常使得管理软弱无力,绝对的平等就是不平等

3、企业在试运行阶段通过行动来观察团队成员的能力,将成员的问题暴露出来

4、不要单纯以感情投资希望得到回报的心理来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也不要太相信有“背叛”前科的人

5、企业团队应该有动态的发展观,团队组成应随着成员的实际贡献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具有发展观念的团队才有可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也有利于成员体面的离开。

三.关键员工离职的风险

什么是关键员工离职的风险:

企业的关键员工拥有专门技术并掌握核心业务,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他们一般占据企业总人数的20%~30%,但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骨干。这些员工的离职会使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都遭受损失,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需要追加招聘和培训成本,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的连续性。

关键员工离职的原因:

1、内部原因:由于契约或管理制度的不完备性、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不一致,或员工在企业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都将使员工产生去意。

2、外部原因:一旦外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他们便会通过比较利润的高低和机会成本的大小最终选择离开。

大学生创业对关键员工离职风险的防范:

1、定时或不定时地了解员工的情况(待遇、工作成就感、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公平感、地位、生活、对企业的信心、对企业战略的认同感等)

2、用培训和开发来激发员工,因为对于高素质的关键员工而言,这比提高薪水更有意义

3、契约约束;如签订“竞业禁止”协定,要求员工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并要为企业保守商业、技术机密。

(4)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

创业项目:

1、从观念上来看,创业项目分为传统创业,新兴创业以及最新兴起的微创业。

2、从方法上来看,创业项目分为实业创业和网络创业。

3、从投资上来看,创业项目分为无本创业,小本创业,微创业,可以是网上创业,比如可以开家淘宝店,像盛世前程淘宝店这种的;还有通过网络寄卖平台来寄卖,像ux168这样的平台;对于个人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微创业平台,也是一个非常稳妥的方式,像圣才微创业平台。

4、从方式上来看,创业项目分为自主创业,加盟创业,体验式培训创业和创业方案指导创业。目前来说,自主创业需要资金链、人员、场地、产品等多项内容的系统化规划,创业起步较高,风险较大;加盟方式的比较普遍,而且比较正统、专业、规模化。但同时创业者也需要从资金和经验问题,客观的考虑选择加盟项目。体验式培训创业类似于一个创业模拟,从中可以领略创业经验。

所以创业项目选择风险是指:在创业初期因选择的创业项目不当,导致企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的风险。

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的来源:

1、项目市场需求量的不确定性

2、项目市场接收时间的不确定性

3、项目产品的市场扩散速度的不确定性

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风险防范:

创业前进行详细的市场评估和预测并写好创业计划书

(5)市场营销风险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

企业制定并实施的营销计划与其营销环境的不协调,从而使营销策略无法顺利实施,导致目标市场缩小,无法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市场营销风险来源:

1、营销模式不转变;当影响的目标市场发生变化时缺乏应对新形势的新思路,对消费者的变化缺乏调查和研究,沿用以前的思维定势,对市场营销模式如法炮制。

2、盲目依赖广告;不可否认广告在新创企业初期的巨大作用,但是若企业不能提供与广告相称的产品或服务时就会影响到市场的忠诚度。

3、缺乏危机管理;突发事件发生时没有加以重视,不能迅速拿出富有创造性和实质性的危机处理方案,因此新创企业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完善公关工作,处理好突发事件。

大学生创业市场营销风险控制:

1、建立市场监测及策略调整机制,也就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定期分析市场,保持对关键市场信号的敏感度,结合试销阶段,调整前期制定的营销策略。

2、借助行业中强势企业的力量,借船出海,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6)管理风险

创业管理风险是指:在创业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的水平,而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

管理风险来源:

1、创业者的素质;如果创业者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素质,就会局限在产品的创新上,而忽略了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给企业带来风险

2、决策风险;创业者在企业初期往往是最终的决策者,决策一旦失误则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自己的偏好或凭经验、运气,不进行科学分析的决策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3、新创企业的迅速发展如果不伴随这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往往会成为企业潜在的重大危机,随着企业的发展解决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大学生创业管理风险防范:

1、创业者要培养企业家的精神,锻炼自我的诚信力、决策力 、管理力 、创新力 、社交力 、理财力

2、阅读管理类书籍,掌握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创业团队的管理中去

(7)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财务风险来源: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防范:

1、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2、保持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和适当的负债结构(长短结合,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或处于销售淡季),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律时,企业扩大负债,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投资利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3、制定还款计划,谨慎负债;利用举债加速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收账款项,保证企业信誉

结论

高职创业教育现存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创业教育

课题: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研究会重点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G D G Z 14Z025)、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团员青年创新创业研究”(2013W T 036)、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研究成果。

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7月,伞国共有高职院校1327所,占伞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在校高职大学生人数更是占全国大学生人数的一半有余,庞大的高职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强大的就业压力。在此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就业方式进行就业引导,而开展创业教育不但符合高职办学特色,更是时代需要,发展必然。为此,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围绕高职创业教育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了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山了若干有效措施。

一、局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方面

(1)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偏差,重视不足的问题。广义的创业教育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既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更是大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教育。而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传统观念的认识上,认识不到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方式之一,认识不到大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不但能促进大学生创业更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基本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创业教育并未引起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

(2)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由学生辅导员和公共教研室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大都没有创业经历和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而不是实践指导。因此,校内创业教育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更谈不上创业行动。培养高职院校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更成为当务之急。

(3)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设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创业教育不重视,使校内创业教育缺少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证,从而无法建设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创业教育只能是理论教育而没有实践练手。大学生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实践指导和获取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创业缩手缩脚、思虑过多、缺乏创业信心而导致创业行动中途而废。

(4)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良性引导、整体塑造和有效培养的功能,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浓厚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氛围。环境能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校园内没有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潜能根本得不到激发。

2.大学生方面

(1)大学生对创业认识过于理想化。大学生在创业开始和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正式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虽然有冲劲有梦想,但对创业没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往往停留在美好的想象中,而对困难和挫折往往难以承受,如果学校缺乏到位的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很多时候会半途而废。

(2)大学生创业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创业者不但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还需具备营销、管理、商务、财务、法律等知识。作为高职大学生,本身基础素质不强、创业经验不足,再加上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很难对产品市场特点、产品营销手段等创业问题进行正确把握,以致创业很难取得成功。

(3)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一是靠家人、亲戚删友借助;二是银行贷款,资金的短缺和局限性,使得大学生在创业投资过程中顾虑重重,压力过大,放不开手脚,直接导致了一些决策性的失误或丧失发展机遇。

二、高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偏差、重视不足,导致难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偏差重视不足,以致在校内没有建立健伞的创业教育体系、健伞的创业教育保障制度、合理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校园内缺乏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和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学生的创业意识得不到激发和鼓励、创业行动得不到引导和帮助,创业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施展,创业只能是空谈。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创业教育工作对从业者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营销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但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并不具备上述相关专业背景,而且大部分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公共教研室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不但流动性较大,还由于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经历,专业化程度低,在知识储备、指导能力和经验方而都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工作要求。由于创业教育队伍的不稳定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创业教育仅停留在书本利空洞的口头说教上。

3.创业政策支持与创业不接轨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伞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的政策扶持有: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税费减免等。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学生享受不到创业优惠,导致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和压力加大。另外,学生创业贷款手续繁多,真正能申请到创业贷款的大学生比例很低。因此,虽然国家山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扶持的利好政策,但实际上这些政策的利好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并不能有效“接轨”。

三、做好高职创业教育的若干举措

1.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对创业教育给予充分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要转变对创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方式之一,认识到大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不但能促进大学生创业,更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基本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在校内建立健伞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制度;建立合理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在校内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的各种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在校园内要建立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得到创业锻炼。

2.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稳定性好、专业性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引入社会帮扶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建立一支稳定而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要加强制度建设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定期组织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另外,高职院校可邀请创业教育知名学者、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往届创业成功的毕业生等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定期和校内专任创业教育教师一起展开教学交流和研讨,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互补长短,伞而提高高职创业教育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创办企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转变创业观念,积极培育创业精神

高职院校老师可从三个方而给予学生创业观念引导:

(1)创业教育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业潜质和增强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也就是发掘自身的财商。

(2)在当前就业环境下,求职就业不是未来就业路上的唯一选择,创业也是一项生存能力的选择。转变学生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伞而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自我评价、自主发展,积极投身创业实践,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院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培育创业精神,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做好思想准备,给自己打好预防针,明白创业是一件艰苦而快乐的事情,是一件充满挑战而激情绽放的事情。

4.建立高职大学生创业帮扶制度

高职大学生本身存在理论基础较差、知识结构薄弱等特点。为保证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制度,这是强化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力措施。

(1)对有创业意向并且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要重点开展创业指导培训,特别是加强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教育。

(2)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启动扶持基金。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一部分,院校自己拿山一部分,社会筹措一部分。

(3)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创业项目信息,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专业咨询服务信息平台。

四、小结

农村创业发展环境优化措施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创业发展,环境优化,措施

目前为了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先应该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创业发展, 这样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农村建设。但是目前农村创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 进而阻碍了农村的创业发展。本文就农村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总结出相关的环境优化措施。

一、农村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 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性资源投入不足

在农村进行创业投资, 其中政府所投入的公共服务性资源明显不足, 这样就导致一些创业投资的硬性环境不好。政府投入力度小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我国的政府主要投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 这样就使农村的投入资源变少, 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相对来说比较好, 但是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 水、信息网络、电、道路等建设严重短缺, 更不用说进行创业发展。另外主要是因为在资源分配供给方面, 农村的公共资源主要是由上级政府下发到地方政府, 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基层考核成绩, 在公共建设过程中, 主要是推动一些实用性小、易出政绩的公共产品项目, 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同时也导致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限制了农村的创业发展。

2. 农民自身没有积极的创业意识

在农村创业发展中, 农民自身没有创业的意识, 这主要是农民长期形成了害怕露富、怕赔老本、遇事观望、怕担风险等传统心态和观念, 这样就极大地约束人们想要创业的激情, 害怕创业背后的经济高风险以及创业失败等问题, 这样就使农村在进行创业发展时, 许多农民跟风经营, 不敢贸然进行创业, 严重阻碍了农村自主创业的发展。

3. 农村创业环境不理想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农村的创业经济发展, 进一步限制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加之基层政府并不是十分支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 农民在经营小本生意时, 上级政府虽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但是实际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并不完善, 财力与物力投入不足, 政府的实际态度使许多农民失去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激情;有些农村自身人际关系以及治安环境不良, 存在众多复杂的家庭关系和势力, 限制了农村创业发展。

4. 农村创业培训和指导不到位

农村在开展创业活动时, 政府没有对农民进行必要的创业培训, 导致农民在进行小本创业的过程中, 不具备创业的基本技能素质, 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地方政府对农村创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帮助工作不到位, 导致农民在进行自主创业活动的过程中, 没有政府有力的支持, 许多需要人力、财力、技术的创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二、促进农村创业发展环境优化的措施

1. 营造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

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该要为农村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样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环境的营造过程中, 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农村创业的认识程度, 加强促进农村创业经济发展, 响应国家号召, 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同时树立创业成功的榜样, 并为农民开展相关的讲座或者是经验交流会, 使农民能够从成功的创业案例得到一定的创业知识。

2. 建立农村创业发展带头人

为了能够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心态, 应该建立农村创业发展经济制度, 在各地培养优秀的创业带头人, 使之能够带动农民进行创业, 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在此期间, 政府要通过调查和走访, 对农民创业进行扶持和引导, 使之能够提高创业水平, 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 并带动农村的创业经济发展。

3. 建设农村创业经济发展制度

为了推动农村的创业发展, 政府应该要建设农民自主创业帮扶制度, 建设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机制, 使农民能够用住房或者是土地进行创业贷款抵押, 从而进行自主创业;同时政府可以成立公益性的土地中心, 保证创业失败的农民能够从土地中心得到一定的补偿;农民自身可以成立互助合作的金融组织, 方便农民创业经济融资;为了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政府应该建立促进农村创业发展的激励制度, 设立基金, 激发农民的创业信心和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创业的有序发展, 并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工作。

4.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效率

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农村创业发展环境优化, 减少主客观因素对农村创业发展的限制, 政府应该要创新服务方式, 严格考核各地政府官员, 开设优惠政策, 提高对农村服务的效率。

三、总结

农村在进行创业发展时, 政府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对农村创业发展的环境优化, 推动农村创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优化农村创业发展环境对策探讨[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月刊, 2011 (5) .

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措施 第5篇

为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返乡学员自主创业,逐步实现由就业留人向创业留人转变,我街道通过资金、技术、项目等10项措施,助推返乡大学生创业。

1、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支持他们发展创业项目,着力解决他们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制约问题。

2.协调金融机构探索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信用等级制度,对诚信度高、项目前景好的返乡大学生予以优先贷款扶持,并在贷款手续和利率上实行政策倾斜。

3、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大对返乡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安排返乡大学生到创业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4、会同党校、农畜、人社、科技等部门,组织农科专家深入乡村现场,充分利用科普大集、农村课堂等形式,向返乡大学生和党员群众传授种植、养殖、经营等知识

5、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实际,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网站,专门搜集并建立农业创业项目库,开展农业项目申请程序、农业产业项目政策解读等专题培训,为返乡大学生开展农业创业提供全程项目指导。

6、为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三年规划,并出台了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

7、推进基地建设,设立办公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场所。对入驻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两年免租的孵化场地。

8、为入驻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免费提供工商注册登记服务和两年统一财务代理服务以及政策咨询、融资贷款、项目申报、创业导师服务等全方位服务。

9、设立300万元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资金,对选择入基地的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配套奖励、周转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和参股投资。对于属于科技发明的项目,基地除了给予现金奖励,还将优先推荐申请部省资金扶持。

10、为了帮助企业尽快成长,进入轨道,及时给予大学生创业辅导、管理培训等后续服务。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帮助大学生调整经营模式,找准市场定位。

(一)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二)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包括代办社保、职称、档案工资等有关手续)2年;提供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收费;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

贷款金额:最高5万,两人及以上团队创业的可放宽到20万元,且由街道财政进行贴息

优惠政策:由街道财政进行贴息。

贷款方式: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主创业小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

优惠政策: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持有当地户口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想要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合伙开发创办小型企业自筹资金不足的,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创业措施 第6篇

一、创新岗位开发,拓展岗位就业

一是指导市管企业挖潜增岗。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市管企业与本地高等院校开展“订单式”教育、定向委培合作,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此外,鼓励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二是大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拨付6.7亿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和帮助南宁市六大重点工业产业稳增长,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此外,加强工业投资奖励,对新投产并完成一定工业产值的工业项目给予10万100万元奖励,增加企业用工需求。

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自主创业

一是依托广西首个创客城——南宁创客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型创业平台。南宁创客城主要是融合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项目首期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建成的4层共6600平方米的创客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现有30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二是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2015年12月,南宁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借助建设中国一东盟信息港、海绵城市试点等契机,以“互联网+东盟+中关村+南宁”的模式,聚集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努力打造成为立足南宁,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培育与东盟市场衔接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

三、创新培训平台,推进素质就业

一是扩大就业见习覆盖面,提高就业能力。南宁市积极在六大重大产业中发展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一步提高见习覆盖率。截至目前,南宁市认定了7个批次共121家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岗位达584个,计划招收见习生总数为5231人,涵盖460多个职业或工种。此外,提高就业见习补贴,建立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挂钩的基本生活补助调整机制。从2015年6月起,南宁市就业见习补贴执行新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750元/人·月提高至900元/人·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的,补贴标准提高至1200元/人·月。二是建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南宁市计划于2016年5月在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广西(南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占地300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调整、项目设计方案征集等部分前期工作。实训基地将打造成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集职业技能培养评价、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新对接平台,拓宽渠道就业

一是“走出去”,组织南宁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用人单位赴自治区外开展交流合作。近几年,南宁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联合引智”外出招聘活动,2015年共组织81家次用人单位赴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城市参加当地举办的招聘活動。组团招聘单位共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岗位837个,吸引720名毕业生前来咨询,收到报名简历606份,达成就业意向58人次。二是“请进来”,通过项目对接会邀请优秀毕业生返邕发展。依托“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平台,组织开展“广西籍学子回家看看”活动。2015年,活动邀请了南宁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36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会,共有200多个精品岗位向学子们发出热情邀请,多名学生与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据统计,在参加前两届活动的170余名学子中,有42%的毕业生选择了返邕发展。

五、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市场就业

一是在传统招聘会基础上,增加双选会举办次数。2015年,除举办每月专场招聘会外,还分别举办了春季、夏季和秋季3场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其中,夏季和秋季双选会每场参会企事业单位都超过500家,提供岗位47157个。二是利用专项活动,充分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如举办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活动月期间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提供现场参会单位203家,提供现场招聘岗位6556个,参会毕业生人数6800多人。与本地高校联合举办了2015年南宁市民营企业招聘周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同组织305家单位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

六、创新基层平台,鼓励基层就业

一是学费补偿。从2015年起,南宁市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和县人民政府驻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给予最高限额8000元/学年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二是定向招录.在公务员招考中,2015年南宁市试点各县乡镇机关拿出60个名额定向招考本地人,2016年南宁市还调整定向招考本地人范围至艰苦边远县,共拿出115个名额定向招考生源地或常住户口为本县的人员;并首次开展面向大学生退役士兵和人民武装学院毕业生招考乡镇(街道)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部分乡镇和街道共拿出12个名额定向招考。

创业措施 第7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章节中首次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使得创业教育在我国不断升温,国家不同层次教育部门、不同层次高校以及不同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不一的各种创业活动,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2008年,福州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研究美国著名高校MIT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福州大学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3],2014年5月10日,根据福州大学多年创业教育实践并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指高水平的创业人才及高素质就业人才[4,5,6],该创业教育模式来源于福州大学多年创业教育实践,也离不开福州大学近几年所开展的各种创业教育研究,然而时至今日,福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的情况如何,这些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相关的创业教育实践,以上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答,这显然不利于未来福州大学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早日实现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此本文拟就这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本人于2014年6月29日以篇名“创业”和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联合检索,总共检索出109篇学术论文,然后以作者、论文题目、出版期刊、出版年份、作者单位、项目资助状况、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对所检索的论文进行记录,扣除和创业教育无关的研究论文,最终获得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论文78篇。

(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作者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获取的78篇已经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所涉及的作者数量,2篇及2篇以上论文的总共14名。其中,最多的属刘碧强、商光美和陈笃彬,都为4篇,各占总数的5.1%;其次是吴敏生,发表3篇,占总数的3.9%;另外发表2篇的作者分别为王群、张红、钟春玲、陈坚民、程文忠、张锐、庄伟卿、陈少平、陈笃钦和刘敏榕,各2篇,各占总数的2.6%。其他65个作者要么单独撰写,要么与人合作撰写创业教育论文65篇,各占总数的1.3%。

从表2可以看出,在已经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中,单独发表的有60篇,占总数的76.9%;两人合作发表的15篇,占总数的19.2%,3人合作发表的有2篇,占总数的2.6%,4人合作发表的仅有1篇,占总数的1.3%。

(二)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类型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涉及国外经验的6篇,占总数的7.7%,涉及创业教育一般经验的有43篇,占总数的55.1%;涉及福州大学探索与实践的有29篇,占总数的37.2%。

从表4可以看出,在29篇研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探索的论文中,有关创业教育理念的有7篇,占总数的24.1%;有关创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有15篇,占总数的48.3%;有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7篇,占总数的24.1%。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期刊类型分析

在已有发表论文所在期刊的地点来看,涉及福建、江苏、陕西、湖北、辽宁、北京、江西、广西、天津、宁夏、湖南、内蒙古、浙江、河北、上海、山东、广东、吉林、山西、黑龙江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福建省有30篇,占总数的38.5%,这中间有29篇是在福州发表,占96.7%;北京8篇,占总数的10.3%;湖南、上海、吉林都有4篇,分别占5%;湖北、重庆各有3篇,分别占3.8%;其他地区分别为2篇或1篇,占2.5%或1.3%。

从表6可以看出只有18篇论文发表在211工程学校学报或CSSCI期刊,占总数的23.1%。其中,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篇,占18篇论文的61%;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篇,占11%;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情报科学各1篇,占5.6%。

(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年份变化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在2008年以前,福州大学对于创业教育的直接研究成果很少; 2008年初福州大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学演变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以及全国和区域新形势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创业型东南强校的目标以来,有关创业教育的直接研究成果就大量出现,2008年发表了14篇,占总数的17.9%;2009年11篇,占总数的14.1%;2010年达到最高值,发表了19篇,占总数的24.4%;从2011年开始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就开始下降,2011年发表了13篇,占总数的16.7%;2012年发表了15篇,占总数的19.2%;2013年则只有4篇,占总数的5.1%。

(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单位分析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涉及福州大学11篇,公共管理学院9篇,党委8篇,管理学院7篇,教务处、学生处、阳光学院各4篇,校长办公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各3篇,监察审计处、建筑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各2篇,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至诚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开发部、体育教研部、法学院、教育培训管理处、环境与资源学院、校部机关党工委、怡山管委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各1篇。其中,公共管理学院和至诚学院联合撰写1篇,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联合撰写1篇,管理学院和学生处联合撰写1篇,其他的论文都是某个具体部分单独撰写。以福州大学名义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大多属于校级领导或校级机关单位,属于顶层设计部门,而把各个学院当做基础单位或执行单位,那么在已经发表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单位中,属于顶层设计单位的有41篇,属于执行单位的有40篇,考虑到管理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合并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则经济与管理学院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达到16篇,成为执行单位的最多者。

(六)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资助状况分析

在福州大学现有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78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中,只有25篇论文标有各种资助项目,其中,标有2个项目资助的论文有9篇,其他16篇论文只有一个项目资助。在所有资助项目中,有国家级项目资助的论文两篇,这两个国家级项目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螺旋创新视角下创业型大学运行机制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71173040)和国家社科基金“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9BFX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资助论文4篇,均属于同一个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确立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提升高校服务海西建设能力”(课题编号:2008A06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资助项目论文6篇,其中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2026)资助论文4篇,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8A069)资助论文1篇,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2065)资助论文1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常规课题资助发表论文3篇,且均为同一个项目资助(项目号:FJCGZZ12-017);福建省委宣传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项目资助论文2篇,项目号均为B20;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论文8篇,项目号分别为JA10039S(4篇)、JA12519S(2篇)、JBS10014(1篇)、JBS09012(1篇);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青年创业状况研究”课题资助论文1篇;福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资助论文7篇,这些校级教改项目包括福州大学基金项目、2012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州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第六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福州大学第四批“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

(七)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被引用次数和被下载次数分析

经过统计(见表8),在发表的78篇论文中,总共被下载7440次,平均每篇论文被下载95.4次。其中没有被下载过的8篇,占10.3%,被下载过301-400次的有3篇,占总数的3.8%,被下载过201-300次的有8篇,占总数的10.3%;被下载过100-200次的有17篇,占总数的21.8%;被下载11-99次的有38篇,占总数的48.7%。

从表9可以看出,引用次数之和为1*13+2*8+3*5+4*5+5*3+9*1+14*2+16*1=132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69次。其中,有40篇论文没有被引用,占到总数的51.3%;被引用次数6次以上的只有4篇,其中,被引用16次的1篇,占总数的1.3%,被引用14次的2篇,占总数的2.6%,被引用9次的1篇,占总数的1.3%;被引用次数为1的有13篇,占总数的16.6%;被引用次数为2的有8篇,占总数的10.3%;被引用次数为3和4的各5篇,各占总数的6.4%。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特点

(一)研究人员少,力量很分散,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

福州大学现有教职工3108人,从建校到2013年研究创业教育的人员也只有79人,占现有教职工的2.54%,这个比例非常小;在这不多的研究人员中,发表过4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的才3人,有65个人只发表过一篇论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力量非常分散;在78篇研究论文中,有60篇是一个作者完成的,占总数的76.9%,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

(二)研究主题理论性太强,很难对福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现有研究中涉及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介绍的达到49篇,占总数的62.8%,在37.2%探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中,有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只有7篇,这与福州大学有22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至诚学院、阳光学院等2个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数77个、在校生规模3.72万人的情况很不相适应,很难对福州大学人才培养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三)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影响面较小,主要集中于福州,而且还没有获得主流认可

从发表论文所在地看,尽管有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但是大部分都是在8篇以下,更多的只有1-2篇,而在福州地区发表了29篇,这表明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影响面小,而且主要集中于福州;大部分发表于一般刊物,发表于211工程学校学院学报或CSCI期刊的只有18篇,其中,大部分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发表于教育类CSSCI期刊只有1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还没有获得创业教育主流的认可。

(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越来越少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出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19篇,占总数的24.4%,到2013年只有4篇,占总数的5.1%,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由上至下特征明显,经管学院是基层创业教育研究主力军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属于校级机关及以上单位撰写的论文41篇,占总数52.6%;比以学院单位撰写的多1篇,这表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是由上层推动的,由上至下特征非常明显;在发表论文的各个基层学院中,只有12个学院发表过,还有另外12个学院没有发表过一篇相关论文,这表明福州大学各个学院参与创业教育研究的程度不够;合并后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有16篇,占各个学院的40%,这表明经管学院是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六)创业教育研究自发性强,项目资助少,而且级别比较低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53篇论文没有任何资助,占总数的67.9%,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工作过程中很自然产生的成果,没有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展创业教育研究,自发性强;另外25篇有1-2个项目资助,只占总数的32.1%,比例非常小,而且在这么小的比例中,属于国家级项目的只有2个、省级重点项目1个、省级一般项目3个、厅级项目7个、校级项目5个,总共才18个项目,资助项目少;而且在所有项目中,国家级才占11.1%,厅级以下项目资助占到66.7%,可见资助项目级别比较低。

(七)研究成果影响力小

在所有发表论文中,尽管被下载次数平均达到95次,但是48.7%集中于11-99次,还有8篇论文没有被下载过;所有的论文被引用只有平均1.69次,其中有40篇论文(51.3%)没有被引用的记录,引用超过14次的只有3篇,可见现有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比较小,没能在创业教育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构想

经过多年探索,苏世彬总结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其理念为“以全校学生的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以健全的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并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创业教育中来”[5,6],为更好地践行、完善和推广以上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显然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7],这就对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实施实施“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一)组建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为健全校园创业文化提供组织保障

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力量非常分散,这非常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文化的构建与完善。为此,可以在校领导指导下,在福州大学内部成立一个由校办、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科技处以及其他学院联合组建的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创业管理研究、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和完善、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和科研活动、校园创业教育文化的培育与拓展、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尤其是对台交流)等各种顶层设计,为深入开展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目前,尽管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呈现出研究人员少,还没有形成团队作战局面的状态,但是毕竟有79人曾经做过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这就为福州大学进一步整合已有创业教育研究团队提供基础,为此,可以在创业教育中心或创业研究中心的统一协调下,依托研究基础比较雄厚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对创业教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其他科研人员,有意识地责成跨部门、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相关的研究团队,从而加速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的整合与培养。

(二)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创业精神普及奠定基础

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着研究人员少且力量很分散、主题理论性太强、由上至下特征明显、成果影响力小等特点,这很不利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普及,有必要在福州大学倡导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此来实现“以全体学生的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的目标。为此,建议依托高水平“211工程”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专项规划项目”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专项规划项目”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往纵深发展:第一,在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增设创业教育研究专项,并在专项研究指南中设置不同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并对跨学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予以优先资助,以此为全校范围的创业教育探讨奠定基础,并为省部级、甚至是国家级项目的申请提供前期积累;第二,鼓励和支持不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本专业创业型人才研讨会,把福州大学不同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有效地融入到全国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为福州大学培养大批量创业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第三,对依托本专业或跨学科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所发表的各种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实行专项奖励,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主流方向,提高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下载量和被引用频数,真正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强创业管理学科建设,为实现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学科保障

目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基层创业教育研究主力军,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等多个涉及创业研究的专业,而且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而且有一大批从事创业管理研究的专门科研人员,因此应该依托工商管理博士点和硕士点,积极申请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与此同时,积极开设面向全校的创业管理主辅修专业,从而在学科方面为实现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进而推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与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交流,实现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科技成果转化

创业措施 第8篇

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甚至失误。一些研究者无端拔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动辄提出要培养企业家, 提高到国家经济驱动力的高度”, 批评“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 就是教学生会经商、能创立企业的教育”。事实上, 相当大比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品质低下, 薪酬少、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 这样的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来说, 只是聊胜于无。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自主创造就业岗位, 培养企业家是“创业后”教育。

(2) 创业教育地位模糊, 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却并没有权威的指标。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不适宜的高度, 不惜牺牲专业教育。没有认识到是在教育潜在的初始创业者, 繁难的内容和艰巨的任务, 不仅让学生望而却步, 也使教师无所适从。

有的院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也值得商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我国一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一专多能”的口号下, 规定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包括养殖、种植在内的农业技术, 以及电脑打字或摄影等技能。在十余年后的21世纪, 电脑基本普及之后, 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电脑打字技能才终于派上用场, 只是已经忘掉不少, 而且已经有了更好用的输入法了。至于所学的农业技术, 对绝大部分成为中学教师的毕业生来说, 可能是永远都用不上了。当初学校的教育设想看起来很美, 效果却令人深思。为每个学生培育创业技能, 在大部分学生身上会不会成为没有机会使用的屠龙之术呢?

(3) 创业教育培养途径单一, 机械僵化。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 他们的创业意向、优势领域、创业层次都是个性化的, 统一授课的作用相当有限。要解决教师集中指导造成的创业教育效果不佳问题, 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学生的创业意向、行业选择、创业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或者分类化指导。在实践中当然也有针对学生需求而进行个别指导的情况,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实创业教育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 只不过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实践。

(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需要大力发展。河北的调查显示, 高职院校中经常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占7.9%, 很少开展的占33.9%, 而没有开展的达到58.2%。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学生对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创业教育持肯定态度。根据王新文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调查对象中只有18.5%的学生会选择优先创业,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被迫创业。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创业。根据湖南省的调查, 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并在政策经费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大多数高职院校仅在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业教育介绍, 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增设创业教育选修课。

2 高职创业教育的推进措施

2.1 科学协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创业教育不仅要以服务学生创业为出发点, 还要以学生创业成效为落脚点。要实实在在为学生着想, 不搞形象工程, 把实效作为创业教育考核的重点。

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但又不限于专业教育范围, 突破学生专业限制, 给非专业学生跨行业创业较大的选择余地。对确实不愿创业、不宜创业的学生, 不求整齐划一, 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实践专业知识, 切实提高他们求职的竞争力, 使创业的学生与求职的学生各尽其材, 各得其所, 相得益彰。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可盲目照搬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的方法。在有人鼓吹创业教育课程国际化时, 高职院校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依托当地优势产业, 面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建设的, 大可不必为国际化的虚名所累, 创业教育同样要发挥自身优势, 走特色发展之路。

2.2 大力发展校办产业,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学生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帮助有限。学校为了方便管理, 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档次, 往往选择那些规模大、设备设施先进、安排学生多的企业, 而大型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能被吸收到学生创业活动中去。另外, 在顶岗实习中, 学生的工作往往限于操作员层面, 不能参加管理。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各项产业, 为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

在众多校办产业里, 学生不仅可以进行技术操作, 还应直接参与管理。校办产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主要宗旨, 盈利多少在其次。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复制这种模式进行创业。需要注意的是, 校办产业要安排有能力的人员负责, 务必要保证盈利, 否则, 一个亏损的产业何以激发学生创业的信心昵?在这些校办产业里, 还可以培养大批的具有管理能力的教师, 为创业教育提供充足的优秀师资。

2.3 加强创业风险教育

创业是有风险的, 大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把创业风险教育忽略了。创业风险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风险教育的创业教育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一次创业失败, 可能会使人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因此, 风险教育十分重要, 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没有风险教育, 宁愿没有创业教育。毕竟创业顺利的学生比例是不大的。学校不能图一时热闹, 为了创业的学生多, 完成就业登记, 至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我无关, 这是严重的短视行为。

风险教育的形式有基础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创业环境分析、产品服务销售预测等等, 主要还是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通俗易懂, 学生感同身受,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且, 大部分创业实例都是亮点和败笔同时存在的, 学生在得到教训的同时也能获得经验。对于成功的案例, 要着重分析是否具有偶然性, 如果出现常见的不利因素是否还能达到同样的目标, 以防止学生产生盲目乐观的创业情绪。

参考文献

[1]李彦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3:96-99.

[2]蔡宗模.论创业教育的模式:目的的视角[J].西南教育论丛, 2009.2:5-8.

创业措施 第9篇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能够极大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对我国创新创业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能够极大落实我国创新创业战略举措, 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并能够以创业带动就业, 给更多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二、高校在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中的优势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共青团具有天然的优势。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 政治性和思想性很强, 在创新创业战略实施工作中, 思想引导是核心。共青团具有强大的学生基础, 高校当中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都是由共青团引导的, 共青团在指导创新创业工作中具有非常强的学生基础。作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 共青团在宣传和策划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公益活动等活动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共青团严密而灵活, 作为政府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 积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创业能力。

三、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战略的措施

(一) 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

从入学教育第一课着手, 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思维, 通过专家的讲座、科技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开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开设等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 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体系, 因材施教, 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不同,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骨干领军人物, 增强激励, 点燃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既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又使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校园科技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 在高校校园内营造一种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 跟进重要比赛, 从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竞赛过程中, 不断增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创业教育导师团。高校应该主动组织创新创业方面的专家、企业创业成功人士等, 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学生服务团队,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投入,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提供良好的平台, 不断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软件和硬件及师资投入, 并不断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构建校企联合的模式使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逐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宗模.论创业教育模式:目的的视角[J].西南教育论丛, 2009 (2) :5-8.

[2]王万山, 汤明.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115-116.

[3]木克热木·米力克.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文汇旬刊, 2007 (30) :18.

[4]刘奇耀.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职能履行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0 (3) :5-8.

创业措施 第10篇

华南地区有着以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优秀院校为首的高校群, 它们是地区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且华南地区的地区性人口数目也相当地庞大, 导致社会的就业岗位与待业人数变得极度不协调。通过更多的人创业, 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以达到自我就业和缓解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问题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与迫切期望。

一、华南各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各具特色

在高校之间的发展进度中, 有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创业研究院作为推动的有效组织, 与此同时也有高校仍然没有自成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只是作为一个形式化活动开展。正是这参差不齐的发展状况致使华南地区的创业教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所以希望通过对华南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与成效, 通过对于调动创业意向以及巩固创业素质的有效因素和制约问题。深入学习该地区性高校中成果优异的创业教育模式和举措, 以及探究部分高校发展缓慢甚至失败的原因。通过信息整合与推理后能提出有效提高创业教育成果与质量的途径和方案。

在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当中都有经过学校多方面考虑, 结合师资力量和学校的人文以及文化所设定的一系列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绝大多数都有着一门核心公共课程, 那就是《创业管理》课程, 该课程先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创业的意义和内涵, 然后分别从机会、团队、融资、资源整合、商业设计、企业生存与企业管理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 意在让学生可以逐步并且全面的对创业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掌握的一些比较基础的技能。

二、《创业管理》课程不是创业教育唯一的理论课程

当中还包括了对该课程起拓展与深化作用的相辅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 涉及了大时代下创业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方方面面知识, 这也体现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不同的学校也意味着有不同的师资力量, 无论是围绕《创业管理》作为理论和新的课程体系或者是以“创业”为核心的模块式、渐进式专项教育的课程体系。都同样证明了华南地区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成果, 创业教育氛围已经环绕莘莘学子四周, 有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三、对华南地区大学生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研究

从华南地区高校中选取8所高校, 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学院以及广东金融学院。采用随机抽样, 要求问卷的填写人选取问题中最贴合自身想法的选项, 程度从1 (非常不符合) 到5 (非常符合) 的评定。发放问卷700份, 回收有效问卷662份,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94.57%。

数据显示华南地区高校学生在创业素质的表现大部分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水平, 说明该地区高校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其中最关键两方面, “是否会先计算好创业风险再进行冒险”和“是否具有决断力”的整体表现最低, 绝大多数人只处于一般水平。由此说明该层次上的创业素质表现亦可能为日常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的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学生自身并未能意识到这些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企业家创业素质, 并且在明确表现为企业家创业素质的问题上均处于所有问题的最低值。

尽管学生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创业家气质, 但往往由于缺少了创造性或者是没有开发创造性想法的勇气。这是因为缺少了一个外力的推动, 帮助学生将自身的企业家气质激发出来,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优秀品质是企业家气质, 有能力完成以及创造一些企业家所能胜任的商业经营活动。不断深化这一种想法以慢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对于影响学生创业意向的“创业教育”因素把握不足。教育内容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效果并不可观。未能有效的减少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畏难情绪, 未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迈出创造性的第一步时的自信心和冒险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没有一把度量尺, 无法正确认识到企业家气质的表现形式导致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是否具备这类品质, 因此在创造性想法的萌芽阶段就已经将它扼杀, 使学生更偏向于中规中矩的就业道路。

在本次调查当中我们同样对华南地区大学生对于当今政府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评价进行了统计。对维度为政府支持的6个因素进行频数分析的均值与众数统计, 结果显示华南地区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对于当今政府的创新创业提供帮助政策的了解处于一般水平, 该维度下的各因素总体均值均与众数低于程度4,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个参考值属于偏低。研究还表明了华南地区高校学生对于“政府的政策能否促进青年创业”“、当今经济环境是否适合创业”的表现是有些许感到信心不足, 对于创新创业的外在因素没有掌握全面以及缺少获取此类资讯的渠道是导致信心不足的最根本原因。也导致在“我创业是否能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的问题中得分最低, 仅3.08。

与此同时, 在问题“我们大学对创业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教育和信息情报以及创业支援项目”的均值统计上同样是最低指3.08, 有高达71.3%的学生对于学校为创业活动提供了帮助这一观点的认可度为一般或者以下, 当中还有20.5%持否定态度, 认为所在学校并没有在创业活动上提供应有的教育以及信息。

问题研究显示, 华南地区对于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的帮助政策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偏低, 而对于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活动在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同样偏低。

四、华南地区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华南地区高校各个学生的创业意向表现的参差不齐, 尽管是在同样的高校接受者一样的教育, 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他们的创业意向的强弱程度也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 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单单是简单的创新创业知识的获取与一些知识类竞赛经历就可以决定他的创业意向。因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让人难以揣测的风险与激烈的竞争环境, 这些都与国家当下的经济环境与政策施行状况息息相关, 因此也需要创业者具有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和一些优秀领导者、创业者的气质与风范。

华南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在学生心中的满意度不高, 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并且学生们也希望可以接受更加全面的创业教育和获得更多有利于提升自我创造力的实践机会。学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还存在不足, 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 积极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 寻求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时间机会。

政府对与青少年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的资助和放宽政策咨询的了解情况以及获取途径十分有限, 没有一个完整公开的信息平台, 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和理解误差, 使得有部分创业者因为时机把握不当而使创业活动失去了有利因素的支持, 错过了创业机会, 使得创业者认为当下的创业活动难度仍然十分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创业率下降。政府与学校应该积极搭建信息平台, 将信息整合公布, 让学生可以掌握咨询主动性。

创业措施 第11篇

家乡—打工地—家乡,这种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人生轨迹,如今很多农民工都在经历着。他们中有人是主动选择的,因为他们觉得家乡的变化已经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凭借自己在异乡学习积攒的经验,可以在家乡取得更好的发展;也有些人是被动无奈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企业破产减员等原因,使他们原本就漂泊的生活越来越没有了依靠,家乡成了他们此时最温暖的归宿。是的,回到家乡,并不是前进的终点,未来的路还很长。

2008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完成的“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活动,对相关问题做了较为缜密的调查,得出了富有价值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活动总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介绍说,“调查”是在抽取除北京、上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101个县进行的,他们从每个县抽取1个中等水平乡镇的3个行政村,调查该村所有返乡创业人员。此次调查总共获得99个县、101个乡镇、301个村、3026名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有效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回乡创业呈现良好势头,但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明确的扶持政策。

目前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主,平均年龄为39岁。他们回到故乡后,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都在30%左右。回乡农民工半数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小城镇创业和居住。

以前农民工外出打工,只是把钱寄回老家,虽然这对农民增收有很大帮助,但是对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不大。从调查结果看,改变中西部工业薄弱现状真正能够依靠的,还是农民工的回乡投资,这在江西南康等地体现得较为明显。

此前,人们可能更多地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眷恋故土或者回报家乡等感性的成分更多一些,但这次调查显示,回乡创业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韩俊认为,总体来看,农民工回乡创业已经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双向流动和双向就业的新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家乡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就拿重庆来说,近年来,重庆市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带动了城镇经济的繁荣,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成为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07年年底,重庆市返乡创业农民工达到12.2万人,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达到10.7万户,吸纳劳动力带动就业65.4万人。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农村市场具备无限大的潜力。

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各地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这里着重介绍重庆市政府的做法,以供参考。

2008年年底,重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方便公众及时、全面地了解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相关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1.创业场地政策

《意见》明确:“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减半收取集体非农用地规费。”

2.税收优惠政策

《意见》明确:“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给企业。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相关部门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

3.金融扶持政策

《意见》明确:“返乡创业农民工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探索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4.就业再就业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重庆市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意见》明确:

(1)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试点。开展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试点工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或城镇就业困难对象。

(2)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市和区县(自治县)每年将规划安排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获得商业贷款并按期支付银行利息,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重点企业,可接收申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

(3)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将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并参照市再就业办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县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就业办[2008]1号)有关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4)享受培训补贴。将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并参照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再就业办《关于就业再就业培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渝财社[2006]43号)有关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按“阳光工程”培训标准补助。

创业措施 第1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现状,措施

新时代来临, 在严峻的就业挑战下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中, 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应届大学生甚至是在校学生都选择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成败皆为常事, 自主创业不但受大学生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在于学校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而如何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现状采取培养和引导措施成为了广大独立院校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因素

1、独立学院自身因素

独立学院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的原因之一。独立学院在现实社会中还没有得到绝对和全面的肯定, 这让从独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们与其他本科院系的学生相比缺少了很多机会。因此, 在没有受到社会广泛承认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了一定的自信, 甚至有着自卑的心态。从这一点上容易导致他们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否定, 从而对自主创业处于消极的状态。

2、家庭环境因素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 而家庭教育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心理。根据不同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家长的性格、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的共同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都会有着各种影响。有些学生性格活泼、机灵古怪想法奇特, 或者家里有从商人士的话, 他们选择自主创业的几率很高。而一些守旧封建的家庭, 孩子从小被教育严格遵守社会发展规律而成长, 这些学生普遍追求安定而不愿意选择自主创业。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态度分析

经过调查统计, 现状中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兴趣态度表现人各不一。在接受调查的100名独立学院大学生中, 有4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主创业感兴趣, 有想要尝试的意愿。有10%大学生表示十分渴望自主创业, 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梦想。另外, 有20%的同学认为自主创业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 而实践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剩下30%的同学认为自主创业成功太难, 不敢尝试也不愿意去实践。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出创业还是抱有憧憬和幻想的, 但是在没有得到引导和能力培养的情况下不敢进行实践, 缺乏付诸行动的勇气。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我能力评价

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成为了潮流, 但是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之前都会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有所怀疑, 而我们针对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自我能力评价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 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取怀疑态度, 有10%的同学完全否定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有30%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还不错, 但是缺乏一定的自信。而其中也有20%的人充分肯定了自己的自主创业能力, 并已经开始计划行动。看来, 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自我能力评价还缺乏一定的自信, 而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同学们也表示他们需要并渴望得到正确的方向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

3、现实社会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的困扰

随着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 更多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都跃跃欲试, 而大多数独立院校大学生面对自主创业, 除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现实社会给他们的追梦之路也带来的很多的困扰。首先, 学生在创业选择时会产生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创业方向在哪里, 不知从何下手。其次, 很多学生从自信满满开始行动, 由于在遇到困难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否定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变得气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 一般普通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金钱后盾也并不是十分牢固的。因此, 现实社会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的困扰让更多想要尝试自主创业的孩子们胆怯了。

三、有关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措施分析

1、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从上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现状的分析可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对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主要需要体现出教育培养的多维性和独特性。多维性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考虑问题中从各个方面和不 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从而达到思维的全面和具体。而独特性则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创业意识中思维的新颖, 追求个人特点而又不脱离社会实际。

2、强化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精神决定了一个人对自主创业的理解及其创业的内涵, 因为一个人创业精神的培养也将影响着其在创业过程中是否能坚持不懈以及能否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以应变各种问题, 因此, 这对于一个即将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相当重要。个人创业是对学生本身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极大考验, 而多人共同创业则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其团队配合默契程度和团队凝聚力。

3、引导学生具备相应的自主创业能力

在独立院校开设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中, 除了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 重中之重还是从根本出发, 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 让其具备并提高其自主创业能力。首先, 学生应该能在困境中冷静处理问题, 有敢于受挫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其次, 面对困难和创业瓶颈期不灰心丧气, 勇于挑战、拼搏和努力, 以突破困境。另外, 这也需要学生不断充实自己, 以提高自信心, 从而提高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让其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中更有主见。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中主要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创业渴望和必须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因此, 独立学院开设自主创业培养课程已经成为了必然。而在坚持以上提出的三大措施以外, 为了达到效果, 在教育中也要充分注重引导和培养的鲜明特点。坚持引导和培养的灵活性和活跃性, 才能真正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培养其自主创业兴趣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邵华, 张胜利.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0) :281-283.

[2]胡华明, 胡发群.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4) :119-120.

[3]张平平.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3 (04) :15.

上一篇:地图编制下一篇:电影的观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