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处不在范文

2024-08-23

创意无处不在范文(精选3篇)

创意无处不在 第1篇

幼儿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对于教育而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进行探究的问题, 就暗含着价值。因此, 积极观察和发现幼儿日常行为中的兴趣和需要, 选择容易引起幼儿专注和注意的日常生活小事件, 营造事件环境, 演示事件主要情节过程、环节、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展现艺术能力, 有效促进自然成长。

一次饭后, 两个小朋友围在水盆边, 把竹筷放进盆中, 竹筷沉下去又很快自己浮在水面, 两个孩子感到惊喜而好玩,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竹筷, 观察竹筷的自我动作。老师注意到幼儿的情趣投入, 通过观察幼儿生活行为, 敏锐发现幼儿比较关注事物的动态属性, 于是, 老师将此作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一个切入点, 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在解释其道理后,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形式, 来表现河流上木排、小船等。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回归童心, 选择源于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事物与问题, 既是尊重幼儿, 也是发挥幼儿想象, 促进自我创作与探索的切入点。

二、创意点来源于自然

《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范围内, 有很多可就此取材、拿来即用的自然材料, 如大树上掉下来的枝叶、我们周围无处不见的花草和各种植物, 还有沙子、石子、泥土等等, 这些自然材料各具特色, 带孩子们来说, 具有特别的魅力和吸引力。在美术创意活动中, 要充分利用好学些自然资源,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亲自选择自然材料。绿绿的竹叶、竹竿、竹根等都成了孩子们宝贝。有的孩子找到了一条竹根“小蛇”、有的孩子把竹叶插在头发上, 觉得自己也成了“美少女”。还有的孩子举起一丛竹叶子当小伞、作扇子、顶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收集到可各种有趣的材料和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秋天的果园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纺织姑娘在弹琴, 蛐蛐唱歌……孩子们来这里采集果实, 收集树叶, 进行创意手工。这些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 激发了幼儿进行创意活动的激情, 大大增加了幼儿的想象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创意美术来源于家长

家长也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 丰富幼儿教育, 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我们应努力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让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方面, 帮助幼儿收集活动素材, 另一方面与幼儿共同开展活动。如让家长参与常见的螃蟹壳、甲鱼壳、田螺、麦杆、杨柳条、石芦杆等自然材料的收集、亲子制作等。在这一过程中, 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收集、制作这些自然材料, 一起探究这些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 不但深化了和父母的感情, 也让孩子也在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四、创意点来源教师的头脑风暴

“创艺沙龙”是我园课题研究的风暴式教研方式, 集大家的智慧, 爆发一个个精彩的创意点子。具体做法是, 首先, 教师选取材料开展创意活动。活动前老师选择同类型的材料, 自己进行构思、作画。然后, 个人创意结束, 进行集体观摩, 向大家介绍基于虽选择材料的创作意图、自己的作品的特点和创意点以及作品的创意步骤和方法等, 同时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适合于哪个年龄段的幼儿及其依据。集体观摩后, 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 老师们畅所欲言, 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 创意思维在彼此点评中进一步碰撞, 迸发出新的创意, 从而使新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创艺沙龙”一种互动式、对话式、小组式的教研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 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观点, 发散教学思维, 展现教学智慧, 借鉴教学经验, 为更好地指导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金汇通:让创意无处不在 第2篇

创意即创出新意,那么何为新意?一个全新的想法,一个新颖的包装,甚至一个小小的改进,这些都是新意。如今,在大力提倡创意的当下,这个词对于大众而言不再陌生而神秘。但是作为一家企业,上海金汇通创意设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汇通”)方方面面都以创意为中心,建立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并入选首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那么其是如何演绎创意之精彩的?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金汇通总经理张久芝,请他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金汇通的创意殿堂。

创意延伸实现创意产业链联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力求以差异化发展取胜,金汇通也是如此。“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和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并会重点扶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所以我们将创意设计作为金汇通的首选发展方向。”张久芝说道。于是,2002年,金汇通创立之初便从创意设计中心起步,以求在市场中以创意脱颖而出。随着企业的发展,金汇通在创意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那时,我们设计出来的包装,经常出现没有印刷厂可以将其印好的情况,所以为了实现创意与产业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也为了更好地将创意以实体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开始引进印刷机及相应的后端加工设备,打造样板车间,自己印制创意包装。”张久芝回忆道。逐渐,金汇通在包装印刷领域的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

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实力,实现“以创意驱动业务”,金汇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优势,将业务领域由创意设计、包装印刷,延伸到品牌推广,以创意与运营一体化模式,来提升客户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向客户提供品牌的策划与设计、包装的整合设计、品牌的传播以及包装品的研发与制作等4个方面的服务,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在为众多客户打造品牌、传播品牌的案例中,最能体现出金汇通服务优势、也是令张久芝最为满意的一个项目,就是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提供的实施品牌战略定位及中茶全茶系产品规划及新品的上市推广。“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中茶的历史、产品业态、市场方向及其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解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走访,提出‘中茶,我的世界茶园’宣传口号,同时针对中茶上百个茶种进行重新梳理及规划,并将中茶产品类与延伸产品类重新进行组合排序,规划出不同档次和市场定位的产品,最终,全面的市场推广方案和充满创意的包装设计为中茶的市场推广赢得了成功,一举使中茶的销售额提升了3倍。”张久芝难掩兴奋。就这样,金汇通通过以创意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了一条从前端到后端的创意产业链服务。

创意人才管理机制助推企业发展

作为一家以创意为核心的企业,创意人才是其最为宝贵的资源。那么,在创意人才管理方面,金汇通又有怎样的新办法?

目前金汇通的创意团队有100多人,分为品牌策划与包装设计两支队伍。“由于创意设计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其份额已占到总业务的25%,因此创意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智力资产。我们有优秀的团队组合,有专业的创意大师、品牌专家,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创意产品,才使金汇通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并不断发展壮大。”张久芝说。为了充分发挥创意团队的创意想法,金汇通特意在上海市区的创意大院租了一栋楼,一方面为了方便其接触更多的创意人才,想出更多的创意点子,另一方面也使其能更好的和客户接触,了解客户的想法。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金汇通还建立起了“三三制”的合作机制,即由公司提供品牌、运营平台、业务和管理,创意人才只要完成了基本指标,多出来的利润,30%归项目组所有,这其中的30%归该创意人才本人所有。

正是有了这些创意服务以及充满创意的人才管理模式,在过去3年,金汇通的业务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60%左右。然而,金汇通并不仅满足于为他人做嫁衣,自身品牌的传播与自身创意产品的制作也是金汇通未来发展的重点。相信未来,金汇通的创意金点子一定会愈发耀眼。

创意戏剧,不在西区 第3篇

Graham承认,在首演前,他还对这一大胆的尝试完全没底,也不清楚观众是否愿意互动。当首演当天全场观众兴奋地端起手机的时候,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些自拍照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实时发送给幕后的一名电脑助理,连同每晚观众入场前搜集来的个人信息,在整场戏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每一场演出都不会完全一样。

“每晚七点半开演之前,我们才能收集齐今晚剧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元素,这个过程很让人兴奋,但也有点跟着感觉走。”Rourke说。这对演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当他们每晚走上舞台的时候,并不百分百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伦敦西区轮番上演的极有限的几部经典作品,除了还能吸引大批游客,实在很难让戏迷们提起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像《隐私》这样关注当下热点的新戏会受到疯狂的追捧。

英国国家剧院艺术管理总监Robin Hawkes把西区的剧院描述为一个“残酷的行业”:“上座率是西区选戏的绝对标准,每场必须坐满75%。如果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达到,这部戏就会被撤下,新剧马上就会顶上来。”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投资者和制作人往往不敢将新戏放在西区首演。完全商业化的演出运作方式使西区日益缺失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当英国国家剧院总监Nicholas Hytner在2007年把投资赌在《战马》上的时候,看好的人并不多。同样的,Richard Bean的喜剧创作天分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终于在对Goldoni的改编作品《分身乏术》(One Man Two Guvnors)中绽放光芒,在那期间,英国国家剧院始终对他不离不弃。Hytner总是如此强调自己的战略:“一部像《战马》这样大卖的作品可以资助英国国家剧院旗下那些看起来资金困难的新作,比如说音乐剧。”音乐剧就像是风险投资,尽管最火的戏非常赚钱,但10个中能赚钱的可能只有1个。保守的剧院自然倾向于把现有成熟的剧目重新排练演出,以控制成本和风险。而先锋的创作者选择离开商业化压力太大的西区。

Punchdrunk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这家位于伦敦东部Shoreditch的戏剧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浸没戏剧”(Immersive Theatre)的开创者。演出不设台上台下的界线,观众可以自由地四处晃荡。有的时候,演员还会与观众互动,让他们成为演出的一部分。精心设计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环境,把观众引入到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寻宝一样惊险刺激。随着人的移动,剧情的先后顺序也被打乱,即便是导演也没办法控制故事的进程。Punchdrunk引发的浸没戏剧已经红到了美国。

不少看似当代的先锋戏剧是由历史上的经典剧目改编而成。Punchdrunk的代表作Sleep No More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虽然这可以被看做是出于商业化考虑的保守做法,但如何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改编得有新意则是对剧作者的又一个挑战。“对于一些经典作品,没必要为了保留历史原著而原封不动照搬。剧院的意义在于它是有呼吸有生命的,是需要与观众有联动和共鸣的。所以当我们在重新制作一部历史剧目的时候,我们问导演的首要问题就是他会如何使这部剧与今天的观众产生联系。”Hawkes说。

改编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时甚至意味着完全重写。英国国家剧院目前正在排演的一部新作Wonder.land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个改编的故事中,女主角名叫Aly,是个并不快乐的女孩,她希望能通过上网摆脱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而她在虚拟世界中的名字叫做Alice,Alice拥有她想要拥有的一切。英国国家剧院正在和这部剧的创意团队以及数字部门一起讨论是否有什么创新的办法能在演出中融入数字技术。

更多技术的手段正在不断突破着传统戏剧舞台设计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获得7项奥利维亚奖的舞台设计师William Dudley对此深有体会。他第一次在戏剧舞台布景设计中使用影像投射是2002年在英国国家剧院上演的《彼岸乌托邦》。他还记得导演Tom Stoppard当时对他说:“我把它写得跟电影一样,接下来就是你的任务了。”“我告诉他这个问题解决了,全靠视频投影。”

在过去的5年中,视频在戏剧舞台设计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你会看到由电脑生成的虚拟剑斗武士和舞台上的演员过招,或者是舞台上静止画布中的景象活了起来。随着硬件和软件成本的一再降低,这些手法也不再局限于实验先锋戏剧,而是被更多主流戏剧所接纳。

创意设计公司Knifedge接到了越来越多来自戏剧公司的邀请,参与数字化的舞台设计。“真正的数字革命是将2D的影像投射到某个场地的特定舞台布景上,而不仅仅是将它们投射在一个平整的表面,这样能让投射出来的影像呈现出3D的效果。”Knifedge的创始人也是公司创意总监的Timothy Bird说。目前,更新的尝试是让舞台上的演员触动的互动型装置。Knifedge正在试验利用Xbox Kinect摄像机完成这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开发一种经过化学处理的玻璃,充电后能呈现透明,这样在表演过程中舞台上就能瞬间出现一个好用的投影幕了。

“我们的确越来越多地在演出中使用视频技术,当它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有人担心这是否会毁掉戏剧的本质,而越来越向着电影院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真正看到的是用这些技术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剧院体验。”Hawkes说。

英国国家剧院还为视频技术找到了一个迅速商业化的入口。它是全球第一个推出直播形式的剧院,名为National Theatre Live(以下简称NT Live)。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为观众提供一个电影院般的体验,而是要为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提供一个剧场般的体验。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写作的关系下一篇:矿井地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