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

2024-05-26

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精选12篇)

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 第1篇

阅教育内容、, 体育题材、音乐涉及到、人物自然、传记科学、社会文化、历史文化、

读日常生活的读物面, 使学生不仅能, 通过阅读与练习提高英紧扣学生生活的各个方

策语水平扩大知识, 面而且。从各类各级考试角度来看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

略有不三分之二的考题内容与阅读语篇有关, 因此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否, 与阅读能上部分之一力有直接关。系, 阅读课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好◇读综合与、听阅更说读复写相杂能对、力于更紧听精密说确相写信关来息。讲的阅, 必读它要能是手力获段强取。阅就更初芬运用英语的能力张万能大大促进听说写。怎样在的进步, 从而提高短短的4 0分钟综合中学内, 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效的上好一个, 从文字中获取单元的阅读课, 训练信息的英能力固旧知, 识的主要载体使阅读课成为学。我们除了必须充分生学习新知识和巩语资源开发阅, 把听力读课的、语法潜力, 、发音有效地、单词等知识利用阅读课的阅更加深入地理解融入到文章中去阅。读我认, 为合理运用阅读策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读巧略, 给予学生阅读方的点拨也同样重要, 这叫“授人法的的指导, 于鱼阅读, 不技课如读略授课和人教方于学式渔中, ”来恰, 提当高使地学学利生生用终各的身种阅受不读益同理。因的解此阅能在读力阅策和

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我就结合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谈谈自

己就运用阅读策略上好阅读课几点体会。

充分运用教材上的阅读策略 (Reading strategy) 进行阅读课的教学。初中教材 (Go for it) 一共介绍了20种阅读策略, 它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有效上好阅读课的指南针。

何为策略, 我认为就技巧也。让学生在轻松, 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这是教育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上阅读课时我特别注重运用阅读技巧和针对训练设计。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7的阅读文章时, 全文共323个单词的阅读量, 其中生词24个, 重点要求掌握的生词11个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break, smoke, drop, litter) , 在备课时, 我就思考怎样把长篇阅读文章且生词量大的阅读课上好, 而有效学生有收获。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Make requests and apologize本篇阅读文章有关礼节 (etiquette) 与本单元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易理解, 这个话题也是学生比较愿意谈论的。但生词多就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因此我就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

复习: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 也是阅读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 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容, 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 一节课的开始, 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 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 慢满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复习学生已学的Target language有:Would you mind turing down the music?Not at all.I’ll do it right away.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等。为阅读文章第三段的学习埋下伏笔。

新课导入: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 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 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 也就是课文时, 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 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 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 有一个好的开始, 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 课堂气氛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 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 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 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我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片和题目 (Reading strategy 1:Look at the title and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 you will read about.This helps you get ready to acquire new information..) 图片显示一些不文明的举止, 问:What are the bad manners in the picture?图片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 smoking, spitting, talking and laughing loudly in the subway/train, littering, talking loudly on a mobile phone等等, 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问:If you see people breaking the rules, what will you do?学生很快迁移到本单元学习知识, 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mind doing/not doing…?Could you please do/not do..?旧知识与新课很好衔接, 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接着引导看题目 (Reading strategy 2:The title can be helpful for you to understand a text.It is also a good idea to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before you read.)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m?从题目可知本文与礼节 (etiquette) 有关, 是一篇跨文化内容的语篇。问What does“etiquette”mean?引导学生查字典 (Reading strategy 3:Using Dictionaries:Dictionaries are useful learning tools, but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different meaning and useages.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definitions we find in dictionaries match the context.) It means normal and polite social behavior.通过看图和题目的讨论学生已经比较好的了解了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的兴奋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

课文理解: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要部分, 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 (main idea) , 也叫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因此掌握中心思想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要了解主题思想, 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出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它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最好概括 (Reading strategy 4: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topic sentence”.These sentences usually give us a“summary”or overall meaning of each paragraph and help us understand what the paragraph is about.After the topic sentence comes more detail and explanation.) 。

1、快速阅读;

2、精读课文;

3、精读课文之后, 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 或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方式来检验阅读效果。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 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学的紧张程度再次提起来。从教育节奏的角度来说, 一堂课必须动与静, 张与驰相结合。

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 第2篇

博兴县吕艺二中 牟庆修

博兴县吕艺二中英语教师牟庆修主持的《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7年5月申报并由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计划于2009年7月结题。本学期为阶段性小结,全方位开展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即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学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即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1、训练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① 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

a.初步感知短文,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b.根据标题,猜测短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 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

c.找出文中一些关键词和句型,理清短文脉络: 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即搞清楚: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关键词由教师讲解。e.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

f.检测效果: 用投影仪呈现5-10个是非题或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检测学生粗读效果。如“HALLOWEEN”读完后,我出示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讨论:A、They need some clothes。()B、Do they like any flowers? Yes, they do.()C、What do you like ,Ben ? I like pumpkin lanterns.()D、How much are they? Eighty yuan.()学生弄懂了以上几个问题,对课文也就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② 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 a.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如细读完“At a Music lesson”,我出示了几个问题:

1、What time is it?

2、What can they sing?

3、What can Ben do?

4、Where is Mr Green?

5、Are they learning song “In the classroom”? b.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c.复述短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差异,可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加图片进行分段、分节或整体复述。

d.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My favourite animal ”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Why?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a.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c.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探讨初中学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①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 a.读前活动:(Pre-reading)在这一阶段教师通常要适当介绍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结构和词汇的了解等。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是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的,要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

b.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文段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而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或操纵教学的决定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把阅读策略的训练细化到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每一次阅读都对学生有帮助。我们教师有效的利用教材后面提供的小短文或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短文中检索信息,猜词悟义,完成理解练习。结合学生所反映出的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述相同的意思,并用不同的人称转述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c.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印象高级阶段,即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判断性、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反馈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② 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

a.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

b.在通读文章之后,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c.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

③ 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a.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

b.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教师在一开始就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c.Passage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初次阅读passage时,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获得general ideas。教师作为指导者可根据作品风格采用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范文中的生词或难词,主要通过创设真实语境进行Paraphrasing,或采用Body Language,也可给出Definitions/ Relevant Examples and Models,有时也和学生共同使用工具书来解决文中的新词。

B.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我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C.反馈阶段,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的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b.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c.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d.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d.最后的Output, 即阅读反馈阶段,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a.变换人称使学生Retelling。

b.让学生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

c.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d.给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学生前面的阅读学习。碰到新词可借助于工具书。

④ 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a.“怎样评价”是学生“怎样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科学、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最终也将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进行自我评定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调整。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正确,并具有鼓励意义的评价方案。我们的阅读评价体系也需要做到全面、准确、有价值。

b.通过形成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参与意识、人文意识、协作精神和发展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成为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主体,评价内容与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

c.形成性评价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以阅读任务为途径,鼓励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参与阅读任务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启发学生在评价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发展,体验成功、收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标准多元化,可以减轻学生在评价中的心理负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己,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d.初中英语阅读形成性评价表(附表一,附表二)e.评价说明: a.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b.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c、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三、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如果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加以训练,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优化英语阅读课的策略研究 第3篇

众所周知,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其学业考试和继续学习英语的能力。但阅读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语言技能的过程,它是一个积极互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是优化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首要策略。阅读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阅读材料产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探索的欲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和骄傲,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我们阅读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在进行长篇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地引导,则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加之学生缺乏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他们会对阅读长篇文章产生畏惧感,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阅读技能也难以提高。因此,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环节,即Pre?reading, 是阅读课堂的开头,旨在激活或构建学生对课文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为下一阅读环节做好铺垫,其特点在于短小、精彩,应在学生阅读前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当然,导入方式应该多元化,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点,采用多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时刻感到惊喜和好奇。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课导入方式如下:

1. 头脑风暴式导入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即通过向学生提出主题词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相关联想,然后选择引入与阅读话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这种导入活动让学生有效地热身,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如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一课,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类电脑游戏。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问: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your computer for?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激活原有的背景知识,这种导入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乐趣。

优化英语阅读课的策略研究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秦玉会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阅读教学作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笔者结合自身日常阅读课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们在阅读课中由于忙着应付大量陌生的词汇,忙着回答大量的阅读理解问题,焦虑畏难情绪严重,缺乏真正的学习乐趣,自信心下降,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众所周知,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其学业考试和继续学习英语的能力。但阅读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语言技能的过程,它是一个积极互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是优化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首要策略。阅读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阅读材料产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探索的欲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和骄傲,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我们阅读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趣味性。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在进行长篇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地引导,则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加之学生缺乏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他们会对阅读长篇文章产生畏惧感,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阅读技能也难以提高。因此,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环节,即Pre?reading, 是阅读课堂的开头,旨在激活或构建学生对课文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为下一阅读环节做好铺垫,其特点在于短小、精彩,应在学生阅读前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当然,导入方式应该多元化,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特点,采用多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时刻感到惊喜和好奇。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课导入方式如下:

1. 头脑风暴式导入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即通过向学生提出主题词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相关联想,然后选择引入与阅读话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这种导入活动让学生有效地热身,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如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一课,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类电脑游戏。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问: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your computer for?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激活原有的背景知识,这种导入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乐趣。

2. 竞赛式导入

竞赛式导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竞赛中,对手之间往往能碰擦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为阅读做好充分的铺垫。如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 4 Reading Organizing a charity show一课,阅读前教师设问: If you are chosen to be the host of a charity show, what will you do before and during the show? 然后分组竞赛,让学生进行讨论,看哪个组能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在这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课文中的新单词,从而为阅读做好词汇准备。

3. 情境创设式导入

情境创设式导入就是结合阅读课文的主题,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参与或体验,从而自然地进入课文的阅读。如学习牛津英语8A Unit 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一课,文章内容是到北京世界公园的一日游。阅读前,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北京世界公园内世界各个名胜的图片,制成PPT, 然后利用幻灯片自动播放功能,并配上背景音乐“Traveling”, 在上课的第一秒开始,把学生轻松带入“神奇”的世界之旅。学生在短暂的“旅游”之后,必然迫不及待地要回到课文,兴趣盎然地走进北京世界公园。

nlc202309021831

4. 多媒体视频导入

多媒体视频的导入较其他的导入方式来说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 3 Reading Halloween一课,这是一篇关于西方万圣节的文章,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对这个节日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一定的铺垫,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关键的是,教师采取的导入方式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个节日,还能喜欢上这个节日,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能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我选取一段4分钟的视频“This is Halloween.”。 该片段是英文动画片《圣诞夜惊魂》的片头和主题曲,很有故事情节并有英文解说和歌曲。教师在学生观看之前布置问题: Who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Many ghosts.)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celebrating Halloween.)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回答两个问题,这样,他们对课文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这个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适合初中生兴趣特点的阅读课导入还有:猜谜游戏导入,英文歌曲导入,背景故事导入等。只要教师匠心独运,精心设计阅读课的导入,一定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课文阅读。

二、 有效设置问题,保持阅读兴趣

“While?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如果不注重这个阶段的精心设计,那么再华丽的的读前导入活动也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要让学生在第二环节上继续保持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佳的语言输入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思想,因为这些知识和概念最具有可理解性、复现率和凸显性,同时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比如问学生:电脑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起来热情都很高。

2. 要设置灵活多样的问题和问题呈现方式

问题的本身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开放性的、封闭性的,可以是单选题,也可以是多选题。而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可以多元化:判断正误、选择题、问答题、搭配、表格、图片、符号等。这种灵活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调所带来的乏味和疲劳。

3. 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新颖性和启发性

问题的设置可以突破常规,独辟蹊径,新颖的事物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问题本身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若能精心设置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必然能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优化拓展活动,延伸阅读兴趣

“Post?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最后环节,属于读后拓展,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使用已经获取的信息。学生一旦发现自己能将刚刚储存的信息很好地运用起来,一定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结合阅读课的课型特点,读后拓展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复述或表演

结合读前呈现或预测的信息、读中梳理的重点词汇和结构等,让学生复述课文或进行对话和表演。比如牛津英语8B Unit 6 Reading Oxfam Trailwalker一文读后的拓展活动可采取“鲁豫有约”的形式,让一位同学扮演鲁豫,另外4个同学扮演四位乐施会毅行者,表演采访毅行的过程。该活动需要多人小组合作,教师应合理分组,并给予及时的引导,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情境体验的乐趣中。

2. 续写或仿写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续写故事的结尾,或模仿课文内容,仿写身边的人和事。再如学习牛津英语8A Unit 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一课,本篇阅读材料通过北京的“世界公园”这一窗口,呈现给学生世界各地的名胜,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名胜,运用已学的语言结构和文章结构,进行小篇幅的仿写。该活动最好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会更加灵活地使用语言,同伴间也可及时纠错,因而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小组合作的乐趣中。

3. 讨论或评论

学生结成对子或组成小组,讨论所读材料,对文章的立意、故事的情节等发表评论或感想。教师应鼓励学生批判性地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灵活思维的乐趣中。

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精心设计英语阅读课的每个环节,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英语阅读课更加高效给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1 概述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主要工具。掌握这门国际语言已是非常紧迫的。但是, 在我国英语教育, 特别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初中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英语》 (第二学期A册) 为例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试图解决存在问题, 并借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英语阅读课上,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吸收理解的好坏, 从而也就决定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因此,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在我国的英语课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2.1 在教学目标上, 忽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知识的讲授

《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英语》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 即通过三年或四年的英语教学, 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但是, 不少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忽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只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结果, 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变成了说“哑巴英语”的“好学生”, 完全不适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也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 难以体现主体地位

在很多学校, 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夸大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 课堂上基本都是在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模型下进行, 而且老师叫学生干什么, 他们就干什么,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其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2.3 在教学方法上, 方式单一, 难以培养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 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侧重通过阅读材料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上, 他们多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先是阅读回答问题, 教师再逐字逐句翻译讲解, 重点单词短语作笔记, 放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机械学习。这样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3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 当前英语阅读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部分, 将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A册》为例具体谈一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3.1 在精心导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课是英语学习的先导, 导课的好与坏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导课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兴趣, 使之产生阅读课文的欲望。以Unit 3 Reading A为例, 开始之初, 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首先, 与全班同学对话:Do you have a pet?有的学生会回答有, 接着继续问:What kind of pet do you like best?有学生会回答喜欢狗, 那么接着继续问:What dogs can do?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同学们演示一些狗帮助人的图片, 帮助学生思考问题, 并让学生们发表见解, 再导入Dogs can help people a lot.

3.2 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捕捉信息

日常生活需要获得大量信息。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多种渠道及时迅速地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快速阅读的能力。而跳读和找读是比较好的两种方法。

课本Unit 3 Reading A中的A1是一个训练学生跳读能力的很好练习。一般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第一次阅读时, 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跳读能力的训练。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the pictures in the textbook, and the first and the last paragraphs, then try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one or two words.

除了跳读外, 学生应该掌握找读。课本中的A3是一个训练学生找读能力的很好练习。要求学生read the statements in A2 (P35) anddecide if they are True or False.

这两种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 都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 最好是2分钟。

3.3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仅仅速读课文是不够的,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带着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精读。这个时候老师最好不要放录音, 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 干扰阅读思路。可用下列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课文意思: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比如:

a.What can a dog help a blind man?

b.After the manager led them to their room, John said, "Excuse me, where is the fire exit?Do you know why?"

c.What happened while John was asleep?Then what did he do?

这样的问答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 而且还以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细节阅读的能力。

3.4 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教师还经常让学生听一听、读一读, 增加学生听、说、读的机会。因此, 可以选择部分句子, 让学生先听录音再复述, 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例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le listening to the reading text.这样的题型应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是否翻阅课文, 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 不看课文可以在训练他们的听力同时考查他们对课文的熟练把握程度, 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 翻阅课文可以帮助他们再一次记忆课文以及训练了他们的听力。

总而言之, 英语阅读课应该在精心导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捕捉信息,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听、读、说技能。以上均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点滴体会, 供同行之间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秋媚.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双语学习, 2007, 5.[1]李秋媚.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双语学习, 2007, 5.

[2]张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2]张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

[3]徐继飞.中学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 2007, 12.[3]徐继飞.中学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 2007, 12.

[4]刘若冰.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导刊, 2004, 5.[4]刘若冰.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导刊, 2004, 5.

“表达型”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第5篇

“表达型”阅读课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相比,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指向表达,后者主要指向阅读。对于后者,教师往往能够驾轻就熟,而对于前者,因尚处在探索阶段,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往往感到举步维艰。为此,我校开展了以“表达型”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此,笔者试结合观摩课《特殊的葬礼》(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谈几点做法。

一、目标预设:基于学情,关注表达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较多关注课程标准和文本内容的要求,较少关注学情,而“表达型”阅读课,更加凸显表达的主体――学生。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更应考虑“为谁教”,更应重视备课最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找准教学起点: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学生表达方面的知识有哪些?表达能力如何?表达难点在哪里?课文的哪些语言训练点最能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最符合学生的表达需要?一言以蔽之,教师应坚持基于学情,关注表达需要,做到以学定教。

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预设教学目标时,笔者在把握课标、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情:首先,“特殊”是本课的题眼,全文内容围绕“特殊”展开,这一文本特点与四年级学生学习表达要有中心的要求相对应;其次,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即将消亡的变化,具体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见闻和体验是学生表达的难点;再次,口语交际能力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当代社会则更提倡沟通、交流。课文中巴西总统的演讲深深打动了人们,利用这一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一写演讲辞并当众演讲,既符合学生的需要,又能弥补学生表达能力的欠缺,基于这样的分析,笔者将本课语言表达的主要目标预设为:第一,学习作者围绕题眼选择材料、组织内容的记叙方法;第二,揣摩对比的写法,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并学会运用这种写法;第三,联系课文内容,写一篇演讲辞,并练习现场演讲。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着眼学生实情,又兼顾文本特点,契合了学生的表达需要,从而为本课教学和学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内容理解:整体观照,激发表达欲望

当下,语文教学应从“内容理解”向“学习语用”转身,这是相对于以往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内容理解”而提出的,但并不是要完全抛弃“内容理解”。从文本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读进去,感悟“写什么”,体情悟理,再关注言语形式;再引导学生读出来,揣摩“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表达型”阅读课指向表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坚持整体观照,避免过于细碎的条分缕析。一般说来,教材中的课文理解难度不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读几遍便能基本理解。就教师而言,更应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引导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同伴分享方面下功夫。

教学片段1:

师:为什么说是“特殊的葬礼”?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直接点明原因的句子画出来,具体描写的句子概括一下。

生1:这个葬礼是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

师:你是从“特殊的对象”这个角度说的,善于发现!

生2: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葬礼仪式。

师:你真细心,是从哪个角度说的?

生2:特殊的主持人。

生3: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自然的人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大瀑布。

师:特殊的参加者。又是了不起的发现。全世界每年都有瀑布消失,巴西人民为什么唯独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呢?一定有更深的原因。

生4:这条瀑布曾经非常雄伟壮观,现在已经奄奄一息,即将完全消失了。

师:前几位同学是直接找出语句,你是自己概括出来的,真不简单!同学们,他是从哪个角度说的?

生(齐):特殊的变化。

生5: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师: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6:保护生态,爱护地球,让悲剧不再重演。这是特殊的意义。

……

教师抓住题眼切入,引导学生将目光高度聚焦:为什么说这是“特殊的葬礼”?这样的问题设计,问域宽、答距长且思维强度大,可以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充分行使自主选择的权利,主动参与交流。在交流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堵塞时,教师旁敲侧击,因势利导;当学生豁然开朗时,教师巧抓契机,不吝赞扬;当学生虽有所悟但语言不简练、表达不流畅时,教师耐心等待,稍加点拨,延迟评价。这样,教师坚持整体观照,避免琐碎提问,只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去总结,做到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提高了学生从一点切入,择取全文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表达欲望,引导了表达过程。

三、形式揣摩:直达秘妙,探究表达方法

李海林在《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和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中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教师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关注言语形式,深入揣摩,直达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详略安排等秘妙之处,探究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教学片段2:

师: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学会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大家自由读3~6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用了什么特殊的写法?

生1:文中有两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1.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2.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教师出示这一组句子。)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曾经的瀑布。(播放视频:气势磅礴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看到这雄伟壮观的气势,听到这雄浑有力的声音,你想说什么?

生2:确实雄伟壮观,百闻不如一见。

生3:声音震耳欲聋,气势雄伟壮观。

生4: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师:同学们表达了内心的感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壮观的瀑布面前?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现在的瀑布怎样了呢?(出示如今的瀑布,配上凄凉的二胡曲。)谁来读描写现在瀑布的句子?(学生读得凄婉动人。)

师:我们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男女生各读一句,读出了鲜明的对比。)

师:文中还有一组对比的句子,大家找出来了吗?

(交流,出示第二组句子:1.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流连忘返。2.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都失望地离去。)

生5:作者通过“流连忘返”和“失望地离去”鲜明地写出了人们不同的心情。

对于言语表达形式的揣摩,教师坚持在课文的整体情境中进行,努力体现循序渐进、扶放结合的教学原则:第一组句子,师生共品,探究对比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第二组句子,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关于对比这一写作知识的学习,教师并没有空洞地讲解术语,而是采取“软着陆”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品悟和揣摩,体会鲜明的表达效果。

四、实践迁移:因文制宜,培养表达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影响迁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特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和教师的指导。语文是实践性课程,促进迁移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动的、具有自我意识的行为。个体语言实践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飞跃――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运用迁移规律,因文制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教学片段3:横向迁移:

师:对比的写法大家也会用,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面对雄伟壮观的瀑布,游客情不自禁地说――)

生1: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借用古诗,你就是诗人。

生2:你是巴西王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

师:饱含赞扬的情感。

生3:百闻不如一见,一见顿生爱恋。

师:语言幽默,有真情实感。

生4:你是上帝的宠儿,人类为你而自豪!

(出示:看着奄奄一息的瀑布,游客大失所望地说――)

生5:是谁把你变成今天的样子?他们是刽子手!

师:有控诉,有愤怒。

生6:你曾经是巴西王国的明珠,现在是黯淡无光的石头。

师:既有比喻,又有对比。

生7:白云为你哭泣,天空为你流泪!

师:既是拟人,又是对偶,语言感人。

生8:人类为失去你而心痛。回来吧!我们依然爱你!

师:说得多么动情啊。

教学片段4:纵向迁移:

师:葬礼仪式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讲。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总统,做一次演讲。

(学生写演讲辞,指名演讲。)

生1:亲爱的巴西人民,你们好!

师:现场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这样称呼合适吗?

生2:女士们、先生们。

师:这样更符合当时的场景。女士优先,有绅士风度。

生1:我今天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葬礼,这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大瀑布。那巨大的水帘、那如雷的声响,曾让世界陶醉。可如今,它奄奄一息,就像一具被吸干血液的尸体,静静地躺着,没有了气息,没有了活力。

师:谁来评一评?

生2: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连用两个“没有了”,描绘出瀑布从水势汹涌到水源干涸的景象。

师:他讲得好,你评得妙!继续讲。

生3: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人类。

师:一问一答,引人深思。

生4: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啊!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不要失去第二个、第三个大瀑布。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我希望,这样的葬礼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演讲是最后一次!

师:你的演讲言辞恳切,慷慨激昂,真是一位有气魄的“总统”。大家都被你打动了!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课 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根据这一倡导要求,高中英语特别开设了阅读课。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也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主要的课型。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增加学生英语知识以及锻炼其阅读技巧的主要渠道。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则应该注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这样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快速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的。本文主要攫取了高中英语阅读课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教学策略如何融于高中英语阅读课之中。

一、加强对阅读词汇的解读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对英语阅读进行专项的练习,这只有在平时进行。对于高中牛津版英语教材而言,设计的非常好,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特别穿插了《Reading》辅助教材,这就为教学中实施阅读教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因此,对于课堂复习教学而言,利用教材之中的阅读材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那么具体如何运用这个阅读教材呢?首先,要使得学生懂得阅读材料中所涉及的单词仅仅是组成短语或是句子的一个因素,使得一篇文章生动且有意义的不只是这些独立的单词,而是这些文章中的短语和句子。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使得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其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对英语材料阅读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去查字典,因为英语字典和学习英语单词不能划上等号。这是由于一个单词往往在不同的搭配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一个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不是单词而是句子或短语。所以看到生词就向字典发出求救是不对的。像普通的习语“look for”、“look at”、“look into”及“look over”等所表达的意思是绝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的。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些词语的真正意思,而文章的上下文也是因为有了这些短语和句子才得到承接与传递的。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A与C这两个部分,对于某些英语阅读材料配备的题目而言,主要是根据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文章的细节部分进行出题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应该重视这两个部分的教学。

1.先通读文章,然后再答题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而言,这样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地接受和整合,而且还非常容易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思路。以牛津版高中英语Book 11 Unit 1为例,在A部分中的“What dose the author discuss in the article? Can you give two examples of the so-called glamorous jobs.”先将文章大致地读一遍,然后根据文章的大意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是非常容易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通读原文是非常有效的。

2.先读题,对题目的线索加以把握

对于某些题目而言,很多情况下可以运用“文中定位法”加以解决,答案就蕴藏于文章之中,找准位置之后,便能够确定答案。例如对于A部分的“Which jobs look dull but are actually very important?”,那么,找准相关的关键词,就会很快定位于文章中的第二段,然后通过一定的推理及分析,便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即“Shop assistants, drivers, barbers and cleaners.”在对答案的找寻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略读(Skimming)和快速阅读(Scanning)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上述这两种答题方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准确地从文章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形成对信息加以处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作为高中英语的一种课型,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高中英语教师就应该加强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重视,尤其是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之中运用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得其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并能够决胜高考。

参考文献:

1.王广旭 《牛津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0(12).

2.解娜 浅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对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1).

3.曾丽媛 新课改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法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

优化英语阅读课的策略研究 第7篇

一、精心设计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在进行长篇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教师有效地引导和铺垫, 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 多鼓励, 让他们自己在心里上战胜困难。因此, 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 (邵利群, 2008) 。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课导入方式如下:

1.头脑风暴式导入。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即通过向学生提出主题词或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相关联想, 然后选择引入与阅读话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这种导入活动让学生有效地热身, 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如:牛津英语8B Unit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类电脑游戏。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问:What do you usually use your computer for?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激活原有的背景知识, 这种导入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乐趣。

2.竞赛式导入。竞赛式导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竞赛中, 对手之间往往能碰擦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为阅读做好充分的铺垫。如:牛津英语8B Unit 4 Reading Organizing a charity show。阅读前教师设问:If you are chosen to be the host of a charity show, what will you do before and during the show? 然后分组竞赛, 让学生讨论答案, 看哪个组能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引入课文中的新单词, 从而为阅读做好词汇准备。

3.情境创设式导入。情境创设式导入就是结合阅读课文的主题, 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参与或体验, 从而自然地进入课文的阅读。如牛津英语8A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文章内容是到北京世界公园的一日游。阅读前, 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北京世界公园内各个世界名胜的图片, 制成PPT, 并配上背景音乐‘Traveling’, 在上课的第一秒开始, 把学生轻松带入“神奇”的世界之旅。学生在短暂的“旅游”之后, 必然迫不及待地要回到课文, 兴趣盎然地走进北京世界公园。

二、 有效设置问题, 保持阅读兴趣

‘While-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 如果不注重这个阶段的精心设计, 那么再华丽的的读前导入活动也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要让学生在第二环节上继续保持兴趣, 一定要让学生主动从事脑力劳动, 而回答和解决问题是最好的脑力劳动方式,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1.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说:问学生电脑用来做什么, 学生热情都很高。

2.要设置灵活多样的问题和问题呈现方式。问题的本身应灵活多样, 可以是开放性的, 封闭性的, 可以是单选题, 也可以是多选题。而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可以多元化:判断正误、选择题、问答题、搭配、表格、图片、符号等等。这种灵活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单调所带来的乏味和疲劳。

3.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新颖性和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可以突破常规, 独辟蹊径, 新颖的事物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能精心设置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体验脑力劳动的魅力, 必然能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拓展活动, 延伸阅读兴趣

‘Post-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最后环节, 属于读后拓展, 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创造性地使用已经获取的信息。结合阅读课的课型特点, 读后拓展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复述或表演。结合读前呈现或预测的信息, 让学生复述课文或进行对话和表演。比如牛津英语8B Unit6 ReadingOxfam Trailwalker一文的读后拓展活动可以采取“鲁豫有约”的形式, 让一位同学扮演鲁豫, 另外4个同学扮演四位乐施会毅行者, 采访毅行的过程。该活动需教师多引导和鼓励, 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情境体验的乐趣中。

2.续写或仿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续写故事的结尾, 结合课文内容写身边的人和事。再如牛津英语8A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本篇阅读材料“世界公园”这一窗口, 呈现给学生世界各地的名胜, 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名胜, 运用已学的语言结构和文章结构, 进行小篇幅的仿写。

3.讨论或评论。学生结成对子或小组, 讨论所读材料, 对文章的立意、故事的情节等发表评论或感想, 鼓励学生批判性地阅读,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灵活思维的乐趣中。让英语阅读课更加高效给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从英语日常教学的实际出发, 结合兴趣策略原则探讨了如何优化英语阅读课的三个环节, 以便于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阅读课, 切切实实地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邵利群.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12) :45-47.

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有效策略 第8篇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由此可见,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 笔者发现, 课堂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不理想, 往往影响阅读能力快速有效地提高。那么, 何为有效性呢?从教学实践来看,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学生经历较少的时间, 获得较多的收获, 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和感悟。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 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因为, 从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的发展中最内核的东西。所以, 教学有效性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标准,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针对阅读课读后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并在后文中给出解决策略, 提高阅读课读后活动的有效性。

1.改变读后活动单一的问题。运用更多有效活动, 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

2.加强读后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活动。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改变读后活动中缺少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二、读后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阅读课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从表面上看, 以培养阅读方法和技巧为目标, 而实际上阅读是一个信息大量输入, 并通过大量输出强化输入的过程。若使读后活动更有效, 必须针对输入、输出理论制定相应策略。

Krashen (1985) 的输入假说 (Input Hypothesis) 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理论。Krashen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 而他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 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 能促进他习得的就是“i+1”的输入。根据Krashen的观点, 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提供, 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 而他又有足够量, 就自动提供这种输入。Krashen的理想输入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趣味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充足的输入量。

Swain (1995) 认为, 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理解性输入本身不足以促成成功的语言习得, 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 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 她指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有积极意义。”

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 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阅读课一般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部分, 读前和读中活动设计直接影响读后活动效果。理想的输入状态既有趣, 又有关联, 对读前导入环节提出要求。因此读前活动设计应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课堂氛围。读中活动设计注重创设真实的语境, 输入大量可理解的语言, 层层深入。读后活动, 教师应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说、写操练活动, 加大输出比例和量度,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读后活动设计的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读后活动侧重检查阅读效果, 以及对所学语言的巩固和运用, 使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将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内容、观点和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 进行语言输出, 因此, 读后语言输出活动设计是否有效就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读后活动的特点及课标要求, 教师在设计“阅读后活动”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英语学习的性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为了更好地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原则, 也为了使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更顺利地完成任务, 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设计的活动、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 并将真实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中,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真实的和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和用途。

(二) 人文性原则。

新课标明确指出人文性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关键期, 在读后活动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进行分析, 理解文本的深层涵义和文化内涵,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学生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三维目标统一的原则。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 既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又体现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四、提高读后活动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 巩固和运用阅读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和语言结构。

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真实语言情境中感知新的语言现象, 学习和运用这些内容, 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音形式等。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教师经常在阅读后设计各种巩固练习, 如单选、完成句子、课文填空等。频繁的练习让学生乏味, 而且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多年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复述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复述课文是学生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对原文的再创造和再发挥。它是语言知识经学生吸收消化、重新整理、再次输出的过程;不同于背诵, 背诵是对原文的重复, 是一种机械性记忆, 而复述是一种理解性记忆。训练学生准确、流畅、熟练地复述课文, 可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语篇组织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1.利用提示词复述课文。

抽取与课文主要内容密切相连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让学生重组课文信息进行复述。每篇课文的段落里都有重点词语, 用这些词语作为复述线索, 学生可边看边想, 用词串句, 用句串段, 由段及篇, 层层扩展。

2.列提纲复述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找出文中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各段的段意, 然后教师列出复述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逻辑关系, 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复述。现以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9 Reading: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为例说明:

Singapore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Location:in Southeast Asia.

Language:Mandarin and English

Food:find anything to eat.

Attraction:Night Safari.

Weather:temperature almost the same.

以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复述, 既达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结构的整体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记忆。

3.完形填空式复述。

完形填空式的复述方法具体如下:教师先将所要复述的课文浓缩、概括成一段文字, 将其中重点语句挖空, 然后请学生填空。在做此项练习时, 要求学生必须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这种途径, 既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又促进他们在一定语言环境下掌握生词用法。这对于学生应对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有着积极意义。

现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Reading: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为例说明:

(二) 针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而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每节阅读课后,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 设计有效的从读到写的活动、从读到说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1.从读到写———写作。

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 只有当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时, 语言输出才成为可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根据不同内容和结构, 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根据文章题材和题材, 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可以采用不同形式, 如书面表达、缩写、扩写、仿写、故事续尾等。

现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8的补充阅读材料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为例说明:

本文是一篇感谢信。作者是一个四肢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幸运的是, 她得到了“Animal Helpers”组织的帮助, 作者写这封信就是为了表达谢意。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学会感恩。通过阅读本文, 学生输入大量语言。因此, 笔者借此机会设计了一个写作活动, 让学生抒发他们的感激之情。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达到有效的输出, 还设计了三个问题。作文题如下:

生活中, 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 有些人无私地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某英文报纸就“感恩”主题进行征文, 请你投稿, 谈谈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并谈谈你的感受。

Who do you want to thank most?

What problems did you have and who helped you out?

How did you feel?

2.从读到说———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对课文中的角色重新进行设计、包装, 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动, 训练学生灵活进行语言社会应用。学生经过讨论、分配角色、设计台词等一系列策划后, 登台表演, 这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 极大地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在小组中互动, 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在角色扮演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

(三)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 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 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中, 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书面信息输入, 而把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 激发进一步思考。教师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表面上, 而能深入理解文章, 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文章特点设计相应的读后活动。

1.深入讨论活动。

(1) 对文中主人公人生观、哲学点的讨论;

(2) 就人物命运、遭遇的讨论;

(3) 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讨论;

(4) 对文章结构的讨论;

(5) 对好词、好句及对人物描写的讨论。

2.辩论活动。

小组形式的辩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自主分析、思考问题、锻炼语言能力的空间。学生机智巧妙地运用材料中的所学语言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项创造性任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

现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3 Reading: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为例说明:

以Liu Yu是否被允许练习跑步成为跑步明星进行辩论。把全班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 让男生整理Liu Yu的观点, 女生整理Liu Yu父母的观点。学生整理之后再提炼出一些论据, 为之后辩论做好知识铺垫。辩论中, 男生支持Liu Yu观点, 女生反对Liu Yu观点, 双方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辩论, 启发思维, 锻炼口才, 还让学生明白事物有它的两面性, 要用客观眼光和心态看待事物,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 既实现语言输出, 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 强化文化差异意识, 渗透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教授英语语言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比较中英文化习俗和礼仪, 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观察事物的角度, 还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通过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因此,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 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及爱国主义教育。

现以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为例说明:

本课讲述Yang Lei首先以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在甘肃省义务支教, 最终留在那里当了一名数学教师的故事。文章突出Yang Lei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这篇文章的主题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因此, 在读后活动设计中, 我们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Why did helping others change Yang Lei’s life?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What can you do to help others?”学生通过讨论, 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合在主题体验中, 不仅进行了大量语言活动, 还对学生正确思想观的树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阅读后的讨论活动既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提升思想水平。

五、结语

读后活动设计和组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后活动阶段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将信息进行再整理、再挖掘, 从而进一步领悟、感受和体会文本文字表层之下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阅读课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对读后活动的研究, 提出一些有效的读后活动, 目的是给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一些启示。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精心设计教案。只要教师心中装有学生, 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后活动”, 我们的英语课堂一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从而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M].London:Longman, 1985:2-19.

[2]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G.Cook&B.Seidlhofer (Eds.)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H.G.Widdowson?[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25-144.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英语 (新目标) 学生用书八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5]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英语 (新目标) 学生用书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6]王媛.透视新课程理念下地英语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227-231.

[7]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0.

新课标下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9篇

一、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阅读练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都与学生的阅读密切相关。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少, 对句型还不够熟悉, 常常出现能读懂词句, 却不能理解文章意思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将文章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还要为学生扩展一些西方文化知识, 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以达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的目标。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阅读在言语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阅读过程中, 大脑通过综合分析来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再转化成发音动作。为了使这种活动顺利进行, 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平:①有一定的词汇量;②熟知一定的语法技巧;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④能够联系课文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 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非常必要的, 但只靠记住单词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英语句型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英语的阅读效果。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指导。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多种多样,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不断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有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好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全班同学把阅读资源公开, 实行资源共享, 课外读物一定要难度适中、材料新颖、题材丰富多彩, 可以包括人物类、体育类、教育类、新闻类等,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热情。

二要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 引导健康阅读。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随意阅读,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 指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计划要详细, 可以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 内容一定要健康、新颖, 还要深浅适度, 如小品文、美文以及名著等。

三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学生词汇的积累决定了阅读能力, 一个学生要想学好英语, 就要努力积累词汇, 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高速度阅读, 而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就是进行大量阅读, 那么, 词汇量就是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并且加强阅读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阅读。

四要做到阅读作业生活化, 布置多彩作业。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联系生活, 体现生活的内涵。教师可以将英语阅读作业家庭化、社会化、生活化, 让作业变得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对阅读作业的热情, 从而发现阅读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

五要给予恰当评价,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对于学生的阅读练习, 教师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除了教师评价以外,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个表格来记录每一次的阅读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评选活动, 把阅读结果在班级里展示出来, 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 积极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 阅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 要引导学生体验到英语阅读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学英语阅读课策略 第10篇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 剖析问题所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由单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转向信息加工的能力。有这样一节阅读课教学, 其教学流程是:

Step 1:教师先教新单词;

Step 2: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 听一遍课文录音;

Step 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 特别是词汇、短语用法;

Step 4:学生再读一遍课文, 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这节课思路清晰, 但教学方法不“活”。整节课以教师为主, 重点串讲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点, 包括词、句以及语法。学生成了“听众”, 只接收信息。而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自主性阅读, 没有进行有效指导, 没有给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

二、以合作学习为方法, 注重情感目标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 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功能, 即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学会共处。通过合作学习, 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交谈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 可以建立信息差 (inforation gap) , 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可以利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 缩小信息差,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融洽, 平等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设置恰当的情境,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去想, 去说。

以《Elias’s story》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采访任务:记者要采访Elias, 采访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1.When did you first meet Mandela?

2.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ow he helped you?

3.How do you like his idea of peaceful fighting?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记者和Elias, 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内容。当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也可以在课堂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总之, 课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发展和交际的平台。

三、以巧问精问为策略, 增强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握好难度, 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吸引到问题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上来。比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阅读课, 在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 before all earthquake?”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地震这一话题中,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分享成果, 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

又如, 这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句话:“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教师可抓住“breathe”一词, 设计问题:What does word“breathe”refer to?学生马上展开积极思维, 结合课文内容, 归纳出“breathe”一词潜在的意思, 即“The cicy will not die, she can recover from the pain”。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对课文主题的领悟, 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害, 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内在的因素, 以透明、适度的提问, 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四、以教学环节为载体, 培养探究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借助于汉语思维, 把看到的文字信息转译成中文, 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进步, 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外, 教师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加强指导性训练。

(一) 读前活动

学生对所阅读材料、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读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Canada———“The True North”为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 自然景观优美, 文化内涵丰富。在读课文之前, 借助于地图, 交流一下学生所了解的加拿大,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What can you do there?

在这一环节中, 预测课文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 不论预测是否正确, 都能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读中活动

这一活动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所提高, 关键在于把信息接收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过程, 使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1. 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 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以自然段为切入点, 以自然段的段意为基础要素。有些主题句简洁, 概括性很强, 就在该自然段中, 但有些段落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弄懂之后, 文章的主旨就不难概括了。

2. 捕捉文中细节。

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后, 需进行细细品味, 好比扫描仪, 细化到每个单词上, 也就是掌握关键词 (实词)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 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由此可见, 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理解词汇的意思可运用上下文线索猜测, 也可以运用构词法猜度。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例如学生学过了“develop”, 就不难理解“development”一词了。

词汇这一障碍扫清之后, 文章中的细节教师通过who, where, when, what, why等疑问句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把握。也可根据作者运用的写作顺序, 如时间, 空间顺序等;now, most, important等表示先陈述次要的内容, 再陈述重要信息内容的词, 都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编排上, 每篇阅读材料后都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 如设计问题、排序、判断正误、填表和画图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记叙文, 应指导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过程和结果;阅读人物传记时, 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和成就等;阅读戏剧则指导学生把握人物、背景、过程、高潮和结果。《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 教材练习中设计让学生归纳袁隆平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可以段落与段意的匹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如:

(三) 读后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所学知识点转化为技能, 读后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Elias’story》为例, 文章记叙了Elias对Nelson Mandela的印象, 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对所述人物作出评价, 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why?What do you learn about Nelson Mandela from Elias’s tory?

当然读后活动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文章的体裁设计。如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 讨论关键问题或者补充主要信息等。

总之, 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渗透新课程理念, 授之以法, 重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多渠道、多视角地启发学生, 激发学生, 灵活运用教材实现学生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而提高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导向, 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应以巧问精问为策略,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加强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指导性训练,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第11篇

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每个单元的核心部分。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言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文章结构、大意的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注重研究和提高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质量。

二、阅读要求和内容研究

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要求。具体应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七级目标)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2. 对教学设计现状的研究

笔者发现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

(1)对文章事实内容的低层次理解

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顾着对文章进行翻译,设计的问题太浅显,基本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没有梯度;不注重学生在阅读前、中、后问题设计的层次化;不分学生对文章掌握的程度,机械地就文章原句提问。

(2)纯粹语言点的讲解释义代替了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对文中的单词、词组的翻译,补充其用法,然后默写,做相关单选题,以至于学生对阅读方法策略一无所获,在考试时出现时间不够、文章深层意思理解不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不出、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握不住的问题,做不了灵活的、思维性稍强的阅读理解题。

(3)过多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无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体验和思考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没有设计学生讨论或写作的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或时间运用阅读策略和思考阅读方法。学生只能听一听老师介绍了一种Reading strategy,但是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体验,不能真正地掌握阅读策略。

三、以高考阅读理解的考查要求为指导,创新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高考中,阅读理解题的分类为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和推测词义题四种。以上四种题型中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大约占阅读理解题总量的四分之三左右。下面谈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使英语课堂更有效地为高考服务。

笔者以M2U1 Reading: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

Step 1. Pre-reading教学设计:

1. Proverb for today:

The world is like a book; those who dont travel can read only one page.

2. Free talk

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y?

3. Enjoy some African films.

4. Have you ever considered going to Africa to take an adventure?

What impression do you have on Africa?

课题导入以背景信息为线索,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吸引学生眼球的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哼唱的歌曲,使学生欣赏的音乐,加上教师设置的讨论话题,与学生自由地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建立在共鸣产生、兴趣提高的基础上,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渴望去阅读课文。

Step 2. Fast-reading教学设计:

Scan the letter carefully for the following tasks:

Task1 Skim the text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ask2 Reading strategy

Task3 New words of places:

Task 4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略读和跳读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和细节的最有效方法。教师把这两种阅读方法落实到每节阅读课上,让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那么学生在阅读练习时一定会事半功倍,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略读、跳读的灵活运用还表现在阅读时以意群为单位,改变学生一贯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的情况,而且以词组和关键词为抓手,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和关键信息。

Step 3. While –reading教学设计:

Read the paragraphs one by one and try your best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逐层阅读,分析语篇结构,捕捉重点细节,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读。可逐段分析,也可挑选重要段落。设计形式有true or false questions, fill in the blanks(以动词,名词为主), 或者以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等为线索,分析事件的主要过程。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透彻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Step 4. Post-reading

1. Task-based reading

2. A brief summary

Retell Tobys travelling plan and draw a map of Tobys travelling in Africa.

Step 5. Discussion

让学生站在整个语篇的高度,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课文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实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点

1. 题目有难易之分,要分层兼顾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指示性、概括性和开发性相结合的设计题型。

2. 关注细节的同时,处理好对长难句的理解,挖掘句子的隐含意义。对文中精湛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遣词造句进行逐句分析,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文章各方面的知识内容。

3. 以书后阅读策略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掌握篇章的构建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做到每个阅读设计的环节都使学生有所收获——由对具体文章内容的掌握到能力和水平上的收获。

初中生英语阅读课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第12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中,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1]。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性。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模式———自主学习策略

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的做法主要集中于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同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以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 鼓励学生把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延续到课外的学习内容之中, 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1.学生在预读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并讨论解决。

2.鼓励学生课后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并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 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拓宽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 开发课程资源。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1.预读发现问题

预读课文不只是简单地读读课文, 而是要运用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 略读。通过标题、图画或表格等预测全文大意;第二步, 找读。设计一定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 细读。了解重点细节、猜测词义、分清文中的事实和观点等;第四步, 欣赏。理解文章形成图式结构, 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从而评价阅读材料。

2.教师帮助分析问题

在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 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达到理想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非全盘告诉学生, 而是给学生一个跳板, 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理想的彼岸, 达到探究的效果。

3.自我解决问题

经过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后, 学生产生的问题相对集中, 老师可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交流, 或小组活动讨论、辩论等方法, 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使他们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

4.课后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训练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利用手头的阅读材料, 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 鼓励他们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 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古语说得好:“功夫在课外。”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 我鼓励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尽可能阅读原文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 不断扩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他们常读的有《英语周报》、《二十一世纪报》等报刊。毫无疑问, 通过自主阅读, 学生们拓宽了英美文化知识, 提高了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指导,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的拓展学习。

例如, 我在教学牛津英语8A Unit 3“A Day Out”单元“Reading: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这一课时, 设计了如下阅读任务:先是在上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 每组负责查找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场景:the World Park, the Eiffel Tower, the pyramids, and the Golden Gate Bridge, 每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 查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备上课时用。比如:“Where?What’s it made of?What colour?What’s it like?”等;上课时, 每组负责人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查到的内容, 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再向学生介绍“北京世界公园”, 请学生们欣赏各国名胜, 找出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 请他们用英语介绍这些古迹, 由老师结合历史进行适当的补充。由此, 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看完这些图片, 再转入到课文, 老师根据课文内容, 设计两组由易而难的问题, 由学生快速阅读后找出答案。第一组判断正误。第二组为回答问题:“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Where did they go?How did they go there?What did they do?How did they feel at last?”接着, 学生们再一次阅读课文, 并根据这两组问题的提示, 简要概述课文;最后, 当学生基本上已能理解, 看懂文章时, 如果继续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做重复练习, 学生们在完成任务时会感到厌烦, 那么我们就应适当调整任务难度, 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 在已有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在两个部分 (世界公园和课文) 的提示之下, 将课文内容改编成Linda和她美国同学的对话, 可以稍作提示:

Linda’s friend:Hi, Linda!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Where did you go?

Linda:I went to Beijing to visit my cousin Kitty.

Linda’s friend:Really?...

完成以上任务, 需要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课堂的调控者。这远比老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也不会出现坐在那什么也不干的学生。不管基础好坏, 每种学生都能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他有能力完成的那一部分, 通过学生们的自主阅读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成绩, 更是为了交流, 获取一把打开外面世界的钥匙。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设计的实用性下一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