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插管范文

2024-09-10

清醒插管范文(精选7篇)

清醒插管 第1篇

关键词:半清醒,经鼻腔气管插管术,疗效

经鼻半清醒下气管插管是颌面外科、耳鼻喉科麻醉常用的气管插管方法,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有特殊要求。插管之前使用氟哌啶、芬太尼, 适量应用咪达唑仑, 使病人处于闭目安静、镇痛, 降低恶心呕吐敏感性和遗忘, 而同时又能够被随时唤醒, 并能高度配合的半清醒状态, 鉴于本法是在病人镇静、镇痛、镇吐和遗忘状态下进行, 与单纯清醒插管有区别, 故暂称之为半清醒插管法[1]。我院2008-2012年共实施半清醒慢诱导经鼻腔气管插管术99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ASAⅠ~Ⅱ级患者99例, 男59例, 女40例, 年龄16~71岁, 体重46~87 kg。腭部肿物切除3例, 上下颌骨肿物切除22例, 上下颌骨骨折内固定64例, 扁桃体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为30~220 min。

1.2 麻醉前准备

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氟哌啶0.05~0.08 mg/kg, 芬太尼1.0~2.0μg/kg, 可分2~3次静点。插管前10~15 min以1%的卡因+1%麻黄素喷鼻3次, 环甲膜穿刺2%利多卡因2~3 m L气管表面麻醉。经鼻插管号型的选择:男性气管导管内径7.0~7.5 mm, 女性内径6.5~7.0 mm, 导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或丁卡因膏充分润滑。

1.3 经鼻半清醒下气管插管

患者去枕平卧正常头位, 鼻腔充分表麻, 环甲膜穿刺给药后, 面罩吸氧, SPO2达到99%~100%。静脉给咪唑安定0.5~1.0 mg, 异丙酚2~3 m L。使患者意识模糊, 能保持自主呼吸, 呼之能配合。选择内径6~7 mm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与颜面垂直, 经中鼻甲和后鼻甲之间插入。导管前端接近后鼻孔时阻力增大, 可暂停, 使病人适应后缓慢轻度旋转推进。一般导管穿过后鼻孔有明确阻力降低的手感, 阻力过大更换内径小半号导管。导管到达口咽腔后一边听呼吸音一边向气流最强处推进导管, 利用导管口呼吸气流的强弱引导插管, 调整导管正对声门, 选择三种头位:正常头位, 头部放平, 气管导管自鼻腔插入, 出后鼻孔到达咽腔。仰头位, 我们体会50%的病人仰头位时经鼻插管正对声门, 个别病人仰头位插管不能进入声门, 应考虑低头位和正常头位, 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后至插入到适当深度应采用低头位, 使插管与气管长轴方向一致, 减少插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缓慢推进导管, 当患者出现呛咳时, 导管口有连续的呼吸气流呼出, 提示插管成功。插管过程中要仔细判断导管前端所处的位置。导管顺利插入, 在尾部可听到呼吸声响, 连接麻醉机, 呼吸囊随呼吸而动, 则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如果导管尾部呼吸声消失, 则是误入食管, 可把导管后退[2], 边退边听导管尾部呼吸声响, 当听到响亮的呼吸音时, 向前推动导管进入声门。确定导管进入声门, 使用丙泊酚2~3 mg/kg, 顺式阿曲库铵10 m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泵注维持适宜麻醉深度。

2 结果

9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 一次插管成功39例, 多次插管成功48例, 插管失败改换插管方法成功12例。不良反应, 鼻腔出血22例, 占22%;术后咽痛32例, 占32%;患者痛苦记忆9例, 占9%;术后眼球异物感4例, 占4%。

3 讨论

3.1

经鼻气管插管容易固定, 好管理, 能为口内手术提供充分的空间, 但插管有一定的难度, 有可能导致损伤、出血或黏膜水肿、咽痛、患者痛苦记忆等不良反应。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64例,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们认为首先要做到插管前准备充分。 (1) 合适的镇静:可减少病人的不适, 争取病人的配合, 理想合适的镇静药给药后病人表情淡漠, 可以耐受经鼻插管的操作, 可以规则的呼吸与操作者配合, 手术后可将插管过程遗忘。 (2) 完善的表面麻醉:是经鼻半清醒下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 另外局麻药中加麻黄素不但可以使鼻腔黏膜收缩减少鼻腔出血, 还可增大鼻腔的内径使导管容易通过。还要注意喷药充分, 间隔时间充足, 每次间隔3~5 min, 易于成功。经鼻插管号型的选择, 男性导管内径7.0~7.5 mm, 女性6.5~7.0 mm, 个别鼻腔较窄的用6.0 mm。经鼻插管号型比口腔插管细, 柔软, 根据病人鼻腔的情况选择, 可以减少鼻腔出血。气管导管粗细合适有利于插管成功, 减少并发症。 (3) 管壁涂抗菌润滑剂, 可降低插管阻力, 导管尖端容易滑入声门裂, 减少喉部组织损伤。

3.2 麻醉用药、诱导合理对半清醒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用药合理剂量得当, 才能使病人处于闭目安静、镇痛状态。理想合适的镇静药给药后病人表情淡漠, 可以耐受经鼻插管的操作, 可以规则的呼吸与操作者配合, 手术后可将插管过程遗忘, 降低恶心呕吐敏感性而同时又能够被随时唤醒。因病人能够自主呼吸, 安全性有保障, 没有后顾之忧, 是最安全的经鼻插管方法。但要注意给药的剂量要因人而异, 用药剂量不足会导致病人痛苦记忆, 本组发生9例占9%, 也要防止过量用药造成呼吸抑制。

3.3 经鼻气管插管不同于经口气管插管, 由于鼻道狭小, 使鼻、咽、喉、气管三个轴线互相成角。

导致气管插管不容易对准声门。我们采用三种头位, 正常头位、仰头位和低头位。不要急于插入气管导管, 应根据呼吸气流, 颈部突起的包块等病人的体征, 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调整头位和气管插管尖端位置, 调整至气流明显, 对正声门再插入导管。

3.4 不良反应分析:

(1) 鼻腔出血与术后咽痛:本组共发生48例, 与技术熟练程度和正确判断声门位置有关。经鼻插管时应注意:在插管操作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病人颈部包块体征的出现, 这是提示导管尖端非常接近声门, 但是导管尖端的位置是在声门两侧的咽部, 或进入梨状隐窝, 此时气流不好, 应将导管后退, 调整导管尖端的位置上翘容易插管成功。如看到气管正中或喉结突起, 是导管尖端过于上翘, 顶住声门前联合, 应将头位放低。导管将会厌抵在声门处, 无气流, 病人吸气时呈三凹现象, 会厌不能上抬, 出现呼吸困难, 时间长会出现缺氧, 紫绀。右鼻孔插管时向左旋转导管或向右转头可帮助导管进入声门, 避免进入右侧的梨状隐窝, 反复、粗暴插管是出血与术后咽痛最主要的原因。所以, 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 不好插的改用经鼻明视或纤维鼻咽镜插管。避免反复粗暴插管, 本组12例困难插管及时改用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或纤维喉镜下插管, 没有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术中头位要稳定, 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给激素, 术后雾化吸入, 效果较好。 (2) 术后患者痛苦记忆:本组有12例, 是由于麻醉镇静药物不足, 造成麻醉深度不够, 即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所致。 (3) 术后眼球异物感:本组有4例, 所以经鼻插管固定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使用专门的眼贴保护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14-915.

清醒插管 第2篇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在2004~2008年在我院急救科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清醒病人70例, 随机分成2组, 试验组34例, 男20例, 女14例;年龄19~85岁;内科疾病15例, 外科疾病19例;上机时间4~72h。对照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年龄18~82岁, 内科疾病27例, 外科疾病9例, 上机时间5~7 2 h。在测评和记录数据时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编号, 并登记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交款方式、入院、出院时间、上机、脱机时间、手术与否 (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 。运用APACHEII评分系统软件评定病人的APACHEII分值及死亡危险度,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Foxpro11.0数据库, 选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上机前24h2组病人符合设计要求

运用成组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PACHEII评分、死亡危险度、心率 (HR) 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 符合设计要求。

2.2试验组病人上机后4h的心率 (HR) 、焦虑、抑郁明显高于上机前24h内和脱机后24h

运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pairedsamplesTtest) 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表明试验组病人上机后4h心率与上机前24h内、脱机后24h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病人基本需求因素排序

运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3。

3 结语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病人在上机后4h的心率 (HR) , 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上机前24h内和脱机后24h。抑郁、心率加快的前10种需求排序为:83.3%的病人担心脱机后会死亡;80.6%的病人感到难受、想拔管;72.2%的病人担心医疗费用;69.4%口渴、想喝水;61.1%的病人对疾病感到恐惧;58.3%的病人吸痰不适;52.8%的病人想了解呼吸机情况;50.0%的病人想说话;44.4%的病人体位不适、想活动;41.7%的病人感到睡眠障碍。试验组病人上机后4h和脱机后24h的心率 (HR) 、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通过对病人在上机前、上机时的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信息沟通障碍的舒适护理, 提高了病人的生理、心理、沟通、环境护理舒适程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清醒插管 第3篇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术,镇静

对存在困难呼吸道的全麻患者,最安全的方法是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气管插管。但清醒患者易紧张、焦虑,而且气管插管时窥喉和对气管的强烈刺激等均会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必须使用适当的镇静剂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尽量保持心血管的稳定性。本文观察了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镇静,对困难气道的全麻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腔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参加本研究。选取甘孜州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12月,麻醉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72.0±2.2)岁。随机分为两组:C组为对照组(n=21),D组为右美托咪定组(n=21)。患者入选标准: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甲颏距离<6cm,张口度<3cm,符合任何一项者或有颈部活动表1患者不同时间点观察指标的变化(χ—±s,n=21)受限者。病例排除标准:(1)窦缓或病窦综合征者;(2)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

注:T1与T2比较,*P<0.05;T2与T3比较,#P<0.05;C组与D组比较,▲P<0.05

1.2 方法

患者未用其他辅助药,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每2min记录一次,记录基础值后给患者吸氧。盐酸右美托咪定用0.9%生理盐水稀释成4μg/m L。开放上肢静脉,静脉滴注复方电解质液1m L/kg后,D组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10分钟泵注完毕)。C组用同样方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用2%丁卡因对鼻腔及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1%麻黄素0.5m L滴注插管侧鼻腔,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本组患者均无法准确定位环甲膜位置,未进行气管表面麻醉。5min后由一名技术熟练的麻醉医师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经鼻腔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Sp O2、PETCO2、Ramsay镇静评分在下列时间点的值:输注右美托咪定前测量的基础值(T1);输注右美托咪定过程中(T2)MAP、HR、Sp O2的最低值和PETCO2、Ramsay镇静评分的最高值;插管过程中(T3)上述指标的最高值。(2)观察患者对插管的耐受程度:Ⅳ级为插管没有不适,完全可以耐受;Ⅲ级为插管有轻微不适,容易耐受;Ⅱ级为插管有明显不适,勉强可以耐受;Ⅰ级为插管不能耐受,挣扎反抗而不能进行插管。将Ⅰ、Ⅱ级视为耐受差,Ⅲ、Ⅳ级视为耐受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镇静程度

基础Ramsay评分为2分。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后,患者镇静程度加深,Ramsay评分升高,但易于唤醒,插管过程中镇静较好(P<0.05)。C组Ramsay评分无变化(P>0.05),但插管中患者镇静程度差,见表1。

2.3 循环和呼吸变化

D组血压、心率降低(P<0.05),但能维持于可接受的范围;Sp O2和PETCO2无变化(P>0.05);插管中血压、心率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插管中血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4 插管耐受情况

C组有2例患者不能耐受插管,反复劝说并在插管后立即静推丙泊酚和肌松剂,17例患者勉强耐受。D组20例患者均耐受清醒气管插管,耐受良好率D组高于C组(P<0.05),见表2。

注:与D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七氟烷等麻醉药对清醒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镇静,此类药物在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容易引起呼吸抑制[1]。而且,此类药物在镇静剂量时不能抑制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2,3]。

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其α2受体选择性(α2∶αl)为1620∶l[4]。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节中。主要机制是兴奋脑和脊髓等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神经元放电,产生镇静、抗焦虑、镇痛作用,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其他作用还包括止涎、抗寒颤和利尿等[5]。资料显示,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在剂量>1.0μg/kg时,或基础心率比较慢的患者,需并用抗胆碱药。注药过快时血压会明显升高,因此注药时间不能低于5min。小剂量的Dex无呼吸抑制作用[6]。Dex 1~2μg/kg在2min内静脉注射后即刻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发生较普遍,可能与快速镇静有关[7]。

由于Dex的作用特点,我们尝试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辅助用药。根据预实验的结果,本组患者选用了0.6μg/kg的Dex静脉缓慢泵注10min,患者均出现明显镇静,HR和MAP降低,Sp O2正常,PETCO2略升高,但呼吸和循环指标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插管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好,易于唤醒来配合插管,插管完毕还能向医师示意插管后的耐受情况;虽然该组患者未做气管表面麻醉,但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未见患者明显的呛咳。表明Dex可以减轻插管反应,对气管导管耐受良好。因此,我们认为,使用0.6μg/kg的Dex,能提供有效的镇静,容易唤醒,可以预防困难呼吸道处理带来的心血管反应,不增加困难呼吸道处理的风险,尤其适用于面罩通气有困难的患者,是比较理想的清醒气管插管镇静辅助药。

参考文献

[1]万福红,左云霞.困难气道处理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98-3999.

[2]孙志华,刘展梅,郭曲练.纤支镜清醒插管时3种诱导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5):760-762.

[3]何晓帆,张倩,金玄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静脉注射在困难气道清醒插管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7):427-428.

[4]Khall ZP,Fergusen CN,Jones RM.Alpha-2 and imidazoline-rcepteragonists[J].Anaesthesia,1999,54(2):146-165.

[5]Bylund DB.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pha-2adrenergicreceptor subtypes[J].Mol Pharmacol,1992,42(1):1-5.

[6]Yildiz M,Tavlan A,Tuncer S,et a1.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onhaemodynamic responses to laryngoscopy and intubation:perioper-tive haemodynamic and anesthestic requirments[J].Drugs RD,2006,7(1):43-52.

清醒插管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清醒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59岁, 最小30岁, 平均年龄 (44.5±4.5) 岁, 平均体重 (63.1±11.1) kg。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最大58岁, 最小32岁, 平均年龄 (45.2±4.6) 岁, 平均体重 (63.1±11.1) 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30 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及东莨菪碱0.3 mg。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 密切监护其HR、血压、Sp O2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并且进行桡动脉的穿刺置管, 实施MAP持续有创监测, 开通静脉通道, 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做好麻醉剂、喉镜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器械准备。观察组:用喷雾方式将1%丁卡因于患者咽喉及舌根部位喷3次, 随后将2 ml的2%利多卡因行环甲膜穿刺注射, 实施气管、喉部以及舌根部表面麻醉。将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00μ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稀释, 经微量注射泵恒速注射, 剂量为1μg/kg, 在10~15 min内注射完成。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与丙泊酚1μg/kg联合麻醉。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 (T0) 、T1、T2、T3等时间段的MAP、HR、Sp O2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本次研究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MAP、HR及Sp O2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时间段MAP低于对照组, T1、T2、T3时间段HR低于对照组, T1时间段Sp O2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 (42/42) , 高于对照组的76.2% (32/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呛咳2例、躁动2例、恶心1例、心动过缓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 (10/42) , 对照组出现呛咳4例、躁动5例、呼吸抑制7例、恶心2例、心动过缓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 (24/4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在自主呼吸下实施清醒气管插管, 可保持肌肉张力充足, 保证上呼吸道组织结构相互独立、气道通畅, 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1]。清醒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积极配合及充分表面麻醉, 尤其是需最大程度减弱气管、咽喉部的刺激反应[2]。主要可通过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镇静药物来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痛阈, 并且保证其意识清醒, 无自主呼吸抑制[3]。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 在进行清醒气管插管时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且气道通畅, 并且还可减少甚至消除部分伤害性刺激, 削弱患者气管、咽喉部反射强度, 减少了心血管反应发生及应激激素分泌, 可显著抑制应激反应;另外还能够有效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从而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及安全性。但因右美托咪定的抗交感作用, 在药液滴注速度较快时, 麻醉过程中的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血压、HR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全麻) 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即刻 (T2) 、插管后2 min (T3) 时间段平均动脉压 (MAP) 低于对照组, 麻醉给药5 min (T1) 、T2、T3时间段心率 (HR) 低于对照组, T1时间段血氧饱和度 (Sp O2) 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 高于对照组的7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呛咳2例、躁动2例、恶心1例、心动过缓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 对照组出现呛咳4例、躁动5例、呼吸抑制7例、恶心2例、心动过缓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清醒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陈恭达, 夏瑞, 毛庆军, 等.右美托咪定联合插管型喉罩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2) :129-132.

[2]王前, 王天龙, 吴岚, 等.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7) :569-571.

清醒插管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 年2 月~2015 年9 月收治预计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60 例, 男41 例, 女19 例, 年龄23~58 (41.6±5.9) 岁, 术前气道评估符合以下标准中的1 项: 张口度≤3cm;颈活动度>80 度。 MallampatiⅢ级~Ⅳ级, 甲颌距离≤6.5cm, 已排除严重肝、肾及心功能疾病患者。 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 30 例采取帝视观察内镜引导气管插管, 作为DS组, 男20 例, 女10 例, 年龄23~57 (42.5±5.1) 岁, 另有30 例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行气管插管, 作为FOB组, 男21 例, 女9 例, 年龄25~58 (40.3±6.1) 岁。 两组患者对比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气管插管准备 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开通静脉通道、吸氧3L / min, 力月西针0.05㎎ / ㎏静注, 雷米芬太尼针0.1μg / ㎏ / min泵注, 镇静深度控制位为Ramsay镇静Ⅱ~Ⅲ级唤之即醒。 确保患者正常自主呼吸。 气管插管前行咽喉黏膜表面麻醉, 声门上局部药喷雾1%丁卡因, 并行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

1.2.2 帝视观察内镜引导气管插管 将帝视内窥镜管身置入气管导管之内, 深度04~0.6cm, 采取固定器牢固导管, 塑型内窥镜镜身, 进镜, 寻找悬雍垂, 沿着舌体向前寻找会厌, 让镜头到会厌下端, 利用镜体经声门观察气管, 退出内窥镜并适时将导管牵引至气管调整位置。 若内窥镜管身前端塑形位尚可时调整管身后退出。

1.2.3纤维支气管镜行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型号为Olympus BF-P20, 气管导管固定在FBS镜体后部, 镜体从口腔中央进入, 顺着口咽曲线, 沿硬腭, 软腭向下, 过咽后壁转而向上。 通过目镜寻找并确认声门位置, 待声门打开时, 镜体穿过声门进入气管。 确认气管隆突后, 顺着镜体推送导管入气管, 沿生理弧度退出镜体, 完成插管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 观察患者在插管期间相关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比较, 以率 (%)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并以 (±s)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及患者插管反应情况对比 DS组患者一次性成功气管插管率达到100.0%, 显著高于FO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组患者11 例呛咳反射, 7 例咽部不适, FO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出现2 例呛咳反射、6例咽部不适、DS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FOB组 (χ2=4.8398, P=0.0278) ,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及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对比 DS组插管时间为43.4±8.3s, FOB组插管时间为45.8±9.5s, 两组换对比气管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即刻血压心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 (t=10.6579, P=0.0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也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即刻 (t=6.5046, P=0.0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过两组间同时段对比无明显差异, 不具统计学意义 (t=0.9126, P=0.3652) 。 见表2。

3 讨论

困难气道的插管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为确保这类患者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率, 临床中普遍采取清醒状态辅以局部表浅麻醉来减少气道敏感性, 降低患者插管过程应激反应。 目前临床中多采用纤维内镜作为困难气管插管常用工具[3], 不过其价格昂贵, 操作技术不易掌握, 限制其的应用,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情况更突出。 加之在清醒状态下引发咳嗽也无法完全消除, 患者还可能有对抗、术后不良记忆及诱发喉痉挛等缺点。 而帝视观察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可视类光导芯, 相对较便宜, 其管身纤细, 柔韧, 同样不受颈部活动度、张度等因素限制[4]。 而本组研究发现, 采取帝视观察内镜引导气管插管, 其插管完成时间、患者插管过程血压心率变化与纤维内镜插管效果基本一致, 并且帝视观察内镜在操作过程视野良好, 其内窥镜镜头在气管导管内, 距气管导管前端0.5~1.0cm, 受到腔内分泌物或血液等影响范围较小, 增强了视野, 因此一次性成功插管率也显著高于纤维内镜插管。王岚等[5,6]新研究表示, 人体喉颈组织解剖构造较为复杂, 其甲颏距离较为小, 加之喉颈活动度较窄, 角度小口部开拓较小等因素均导致常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较低。 笔者在操作中切身体会到帝视观察内镜优点在于可不受张口度限制, 避免了口腔各组织损伤;避免会厌的拨动或挑起, 改善了声门暴露状态, 降低声门或周围组织在盲探损伤率;患者无需后仰头部, 降低喉头、气管偏移, 可通过直视下完成气管插管, 尤其适用于颈椎活动受限患者。 不过帝视观察内镜也存在一定不足, 其无法如纤支镜那样随意改变方向, 在遇到颈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喉头过高等特殊情况时可能需要尝试多次塑形后才能成功[7];并且尚不支持经鼻气管插管。

综上所述, 在清醒状态下采取帝视观察内镜辅助困难气管插管, 具有操作简便, 插管迅速, 一次性成功率较高, 并且具有降低插管应激反应, 并发症率低等优势, 同时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 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霖霖, 葛东明, 张晓丽, 等.帝视观察用内镜在预计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医学, 2012, 35 (10) :829-832.

[2]方存贵, 万宗明, 陈关银, 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9) :929.

[3]蔡永红, 严蓉.帝视内镜Glide Scope视频喉镜与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11) :1293-1296.

[4]赵瑞祯, 宋苗苗, 翁浩, 等.帝视内窥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36 (16) :137-140.

[5]王岚, 项舒玮, 张中军, 等.帝视内窥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 2013, 39 (22) :2756-2757.

[6]蓝扬, 洪华.帝视内窥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 :87-89.

清醒插管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26岁~65岁, 平均43岁;全部在清醒状态下经鼻插管全身醉麻手术, 经积极配合, 病人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及术后严重心理障碍等并发症, 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 配合要点

2.1 心理护理

病人对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 加上清醒状态下经鼻插管的特殊性, 更增加了病人的恐惧感。巡回护士术前1 d应访视病人, 详细了解病情, 评估病人对手术治疗的认识与反应, 以及当前的健康状况,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恐惧心理, 使之在良好的状态下配合麻醉与手术。

2.2 备好抢救药品

因选择清醒经鼻腔状态插管, 这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为此, 术前要行鼻腔表面麻醉, 有的病人咽反射特别敏感, 容易恶心, 故应选用持续时间长的局部麻醉药。我科采用1%的卡因丁进行表面麻醉, 可减轻反射, 也可延长作用时间, 但其毒性大, 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局部麻醉药中毒, 所以应提前备好抢救药品。

2.3 建立静脉通道

麻醉药丙泊酚对血管刺激性较强, 易引起静脉炎, 宜选用上肢粗大静脉以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

2.4 插管的配合

OSAS病人长期通气不足, 又因肥胖多伴有高血压及心血管方面的疾患, 插管时刺激可诱发心血管意外。因此, 插管时巡回护士要始终站在麻醉医生及病人身旁, 协助麻醉医生插管, 观察生命体征, 并及时告知麻醉医生, 鼓励与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如何进行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固定病人双侧肩部, 防止插管过程中病人躁动突然坐起;气管导管插入鼻腔未能送入声门时, 由于病人憋气等原因, 血氧饱和度下降, 护士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时, 及时提醒麻醉医生暂停操作, 出现呛咳反应不利于插管时, 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向病人声门处喷入1%的丁卡因, 以降低咽喉反射。对于经鼻腔插管难度大的病人, 勿强行盲插, 以免损伤黏膜组织, 引起黏膜出血水肿, 造成梗阻, 危及病人生命, 紧急情况下, 可协助配合改用喉罩辅助经口腔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2.5 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诱导

插管成功后, 应立即进行麻醉诱导, 但在麻醉诱导过程中, 血压、心率明显增加, 此阶段危险性最大, 故巡回护士要协助麻醉师观察心电图变化, 监测血压, 并遵医嘱静脉给予降压药。

2.6 做好自身防护

此类病人中, 部分为传染病携带者, 携带者的唾液和血液均可通过非肠道的途径进行传染, 因为在插管过程中, 病人口鼻腔会产生大量分泌物, 如痰液、血液, 在插管刺激下分泌物随之喷出, 会感染损伤者的脸部、眼睛及空气中的环境、物品等。其次, 气管导管、吸痰管、吸引器等物品在反复试插、吸痰过程中已带有病人病原菌, 在插管成功前损伤者会频繁接触这些物品, 因此可能会被感染。在操作前, 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戴好防护眼罩和手套, 插管过程中, 戴手套的手不可任意触摸周围物品, 插管完毕脱去手套, 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双手。

2.7 制动

因麻醉插管带来的痛苦会使病人不配合, 延误插管及手术时间, 并容易发生坠床。插管前, 要妥善约束病人四肢, 松紧适度。下肢用宽约束带固定于膝关节以上2 cm, 双上肢放于体侧压于中单下。

2.8 拔管的配合

OSAS病人的主要危险是全身麻醉拔管以后, 要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麻醉医生拔管, 拔管后加强监测, 密切注意呼吸的变化, 及时处理呼吸困难, 防止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3 小结

清醒插管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需择期行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共94例,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43例, 年龄为14~70岁, 平均为 (38.63±3.92) 岁,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Ⅱ级。排除循环或呼吸系统异常者;上呼吸道严重出血者;精神障碍或意识模糊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者;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47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较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均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开放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前1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 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 10 min内输注完毕, 经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插管操作, 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 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 并间断吸入七氟醚以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入室时 (T0) 、经鼻插管即刻 (T1) 、插管后5 min (T2) 及插管结束 (T3) 时患者心率 (HR) 及平均动脉压 (MAP) 变化情况;观察插管过程中恶心、呛咳、躁动、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和MAP变化比较:

观察组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T0均无显著性变化 (P>0.05) ;而对照组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比观察组显著增加,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对气管插管知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对气管插管知晓;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恶心、呛咳、呼吸抑制、躁动、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因其先天畸形或病理变化导致的气道解剖生理变异, 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易出现插管困难, 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麻醉深度难以控制, 且本身作为一种不良刺激, 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 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以稳定麻醉深度, 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等系统平稳并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4,5]。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其中枢抗交感作用可稳定手术刺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 用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可提供完善的麻醉条件, 使患者产生近事遗忘作用, 减少患者对气管插管知晓[6,7,8]。

注:与观察组比较, aP<0.05, 与T0比较,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本研究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全麻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及插管结束时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入室时均无显著性变化;而咪达唑仑组插管后5 min及插管结束时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右美托咪定组显著增加, 结果说明右美托咪定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产生足够的镇痛、镇静作用;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对气管插管知晓;右美托咪定组出现心动过缓, 经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而恶心、呛咳、呼吸抑制、躁动、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 说明右美托咪定可提供完善的麻醉条件, 保证气管插管的安全性, 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 降低机体对气管插管刺激的兴奋性, 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全麻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全麻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 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 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T0均无显著性变化 (P>0.05) ;而对照组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比观察组显著增加 (P<0.05)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对气管插管知晓;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恶心、呛咳、呼吸抑制、躁动、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经鼻清醒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马凤云, 孙华苹, 王光荣.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分别用于全麻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 :128-129.

[2]于国军, 姬永琴.右美托咪定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3) :16-17.

[3]袁婉秋, 施小彤, 沈浩林, 等.右美托咪定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13, 34 (4) :626-627.

[4]马立靖, 马璨, 李冬梅, 等.预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7) :637-639.

[5]刘莉.右旋美托咪定应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12) :85-86.

[6]于国军, 姬永琴.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6) :90-91.

[7]陈永学, 李红, 苑进革, 等.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9) :899-900.

上一篇: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下一篇:人文关怀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