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授权学科范文

2024-08-12

硕士授权学科范文(精选4篇)

硕士授权学科 第1篇

部推行了“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简称“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

2006、2010年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该政策, 继续扩大了培养规模, 显示了国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规定:“推荐学校要按照推荐免试条件和程序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1]调查发现, 多数学生认为农村教育硕士的选拔过程很公正, 就读农村教育硕士的大学毕业生其综合素质都很高。被推荐的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期间大都能出色地完成体育教学计划, 无论是上课还是带训练队都能传送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能给学校输送新的血液。但政策要求的“培养高校要对其进行网络跟踪指导学习”落实不到位, 多数学生认为, 任教期间培养高校完全没有跟踪指导, 也没有向他们推荐过书籍、资料等文献, 而且网络资源、电话跟踪等规定的落实情况都不到位, 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期间没安排导师, 造成任教期间没人指导学习, 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同时, 人们普遍认为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期限 (5年或4年) 有些长, 多数学生更倾向于三年 (含脱产学习一年) , 即“1+1+1”的培养方式。

二、研究生导师具有知识传递、道德熏陶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基本功能[2]

关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导师的选定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2007级、2008级和2009级的农村教育硕士在脱产学习前大多数都没有导师进行跟踪指导, 直至进入培养高校脱产学习那年, 才由培养高校指定, 学生在选择导师的环节缺少自主性。而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前已经由高校安排了导师, 甚至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 即农村任教学校一个导师, 培养高校一个导师, 双重指导[3], 这样“既有利于农村教育硕士理论水平的提升, 又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4]”。

三、“培养环节执行情况”中要求最严格的是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选题与开题、评审、答辩环节上,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很严格”;其次是对课程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它是研究生专业知识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5]。由此可见培养高校对农村教育硕士在态度上还是比较严谨的, 没有对他们敷衍了事。通过调查发现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主要是本人的教学与工作经历, 他们在选题时所遇到的困难依次为:选题来源匮乏、专业知识基础差、选题角度难定、导师指导不足。究其原因, 首先是教育硕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理解不透, 掌握不牢;其次是对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再次是文字表达能力比较欠缺[6]。这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本来在写作上就有一定困难, 再者由于任教期间没有打下良好基础, 必然导致选题时遇到种种困难。农村教育硕士在脱产学习时需学习各科课程、完成各类作业, 另外家庭琐事分散一部分精力, 写作时间大大减少;其次写作功底不深也是造成“时间紧张”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 大多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 能比较全面地传授该门课程的基本观念, 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某些科目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课程与农村教学实践紧密联系, 与实际工作有些脱节。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依次是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实际操作, 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更好地去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四、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三类

系统建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有助于高校提升教育硕士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因此鉴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特殊性, 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 去掉那些从教育学硕士培养计划中拿来的严重脱离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8]。农村教育硕士的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小学, 教学环境较差, 如班级容量较大、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不足等等, 因此多数农村教育硕士认为学到的东西挺好, 却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课程比例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教育理论课程过多而实际应用操作课程过少;第二是政治课所占比重过大, 与其他课程的课时比例失衡;第三是在关于英语课程的调查中, 有64.6%的学生选择了“根本没必要学英语”。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在任教三年中几乎用不到英语, 他们认为以后的教学也不会用到英语, 英语课程占了大比重, 势必会减少其他课程的比例分配[9]。另外, 作为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也不强, 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 体育课多数为室外课, 并且农村教学环境比较落后, 多媒体设备不普及,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不多, 因此, 建议将英语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为选修课比较合理, 这样更适用于体育学科农村教育硕士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 某些高校与以前 (指本科阶段) 内容衔接很好, 既不重复, 又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升, 因此, 相关高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而且还要对课程内容仔细审查, 避免与以前 (本科) 的内容重复。

五、脱产学习后的提升程度是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体现因素之一

尽管多数学生认为脱产学习后不能较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但多数学生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原任教单位领导也感到尤其是带队训练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他们带回来了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用简单的器材可以练出佳绩, 用相同的器材可以练出花样, 使原来枯燥的训练变得有生机有活力, 运动员们的训练热情也提高了很多, 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体育教学环境简陋、体育器材不足的现实困难。说明农村教育硕士在经过脱产学习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总体能力得到了发展, 与“硕师计划”设计初衷基本吻合, 不足之处是在脱产学习过程中教学能力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工作的通知[DB/OL]. (2006-03-02) .http://www.eol.cn/article/20060313/3178128.shtml.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DB/OL]. (2009-10-2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212/xxgk_145946.html.

[3]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04:6-10.

[4]邓超华, 王云兰.农村教育硕士的学位性质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 (4) :18-19、20.

[5]尼继珍.学位论写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2010:7.

[6]王克勤, 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8) :40.

[7]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0:3.

[8]秦新燕.我国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8 (10) :94.

硕士授权学科 第2篇

重庆理工大学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6名,培养造就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各类省部级优秀人才100余人,遴选校内外研究生导师总数达到了247人,在校外担任博士生兼职导师11人。

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朱新才告诉记者,该校新增的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应用经济学、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更加突出了学科特色和优势。此次重庆理工大学新增的8个一级点,加上原有的`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一级点,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数目达到了10个,可设置的一级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总量达到了37个。这将极大地提高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

硕士授权学科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硕士,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

为了弥补学术硕士的不足, 专业硕士的研究生教育形式是一种有益补充。近年来, 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逐年上升, 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已超过50%, 对专业硕士的有效培养日显重要。目前, 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多数院校还处于摸索阶段, 甚至部分地方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硕士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硕士, 致使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没有区别。针对计算机学科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应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一、现状分析

中北大学自201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 近三年的招生比例逐年上升。针对该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 中北大学一直在努力探索, 如培养计划的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 虽然与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有较大的不同, 但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 实效性成果并不显著。本文针对中北大学201级、2013级计算机技术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 (如表1所示) [1]。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考虑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专业硕士毕业后准备在企业中就业的人数约占一半。为了能使他们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时, 应着手于企业所需人才应掌握的技术。学生在校期间, 若能培养其专业技能, 可大大缩短毕业生融入企业并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2]。此外, 学生认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系统性、理论性, 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及毕业后的就业意向, 有必要加大应用型课程、减小理论性课程的设置比例[3]。

通过分析表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总体感觉一般, 认为体现不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点, 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 实际应用知识较少, 很少涉及当前流行的技术, 尤其与企业实际更是脱节。硕士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本科生, 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起着关键作用。调查结果表明, 中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方式流于传统, 形式单一, 课堂上的主角依然是教师, 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 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 导致到课率逐渐下降。此外, 传统的教学形式不鼓励学生思考、不鼓励主动学习,

学生甚至不清楚所学课程的目的。专业硕士所掌握的知识重在应用, 因此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设置, 目前中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考试性课程均采用试卷形式, 考查性课程大部分采用大作业形式, 学生认为, 考核方式单一、不灵活, 考核内容死板, 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过程, 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紧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满足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倾向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一) 授课内容要前沿

硕士课程不同于本科课程, 教师除讲授基本理论外, 更应介绍新知识、新技术。现代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 它注重引进新技术, 提高生产率, 更有效地创造社会价值。众所周知,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每18个月, 计算机性能就要翻一番, 计算机领域中各种应用技术不断更新, 迫使人们不断学习。作为计算机学科的硕士生, 更要随时了解最新技术, 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 要用新知识、新技术向企业注入真正的新鲜血液。例如, “算法分析与设计”是针对专业硕士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由于领域、时期不同, 我们遇到问题的复杂性也不同, 教学过程中, 若用老方法继续解决老问题, 显然有悖于教学目标。教师授课过程中, 应以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如当今的“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我们可以先用老方法试探解决, 遇到困难时, 再与学生探讨新方法。

(二) 核心外延要兼顾

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因此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授课内容除涉及本门课程核心知识外, 不能忽略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甚至有必要建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核心内容以经典算法为主。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图问题、组合问题、几何问题等, 它们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如公交交通网、土地规划、互联网信息检索等。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算法思想, 需要以实际问题为例, 这就要涉及不同领域的外延知识。如解决信息检索问题时, 会涉及到互联网中的知识存储技术、路由技术等, 而这些技术又与“高级数据库”“高级网络技术”等课程紧密联系。教师授课时, 应将课程所涉及的外延知识源引出来, 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 使之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

(三) 动手能力要加强

计算机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企业, 更多的是在从事实践动手方面的实际工作, 很少人需要做理论研究, 这也正是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根本区别。就中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 无论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 培养计划中均没有设置与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的确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及方法, 但解决具体问题时, 可能仍感到无从下手。实践出真知, 没有实践, 就永远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通过实践动手, 不但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若通过自己的努力, 各个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 将会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对知识的运用也就更加准确。“高级软件工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 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0个学时均用于理论教学, 课程结束后,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屈指可数, 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成功的。若能用一个实际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理论教学的同时, 不断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的机会, 我想,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到。

(四) 解决问题要实际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解决某一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倾向于应用, 案例的设计应紧贴生产工作实际, 甚至可以将解决企业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作为课程学习目标, 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则可以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 三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将来进入到企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例如“虚拟仪器”是一门跨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利用Lab View软件完成虚拟仪器的设计, Lab View软件广泛应用于测试领域, 授课过程中, 若能以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案例, 教学效果将十分明显。例如:在生产麦克风的企业中, 可以将检测话筒的质量作为任务, 具体实现声音采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文件存储、声音回放、生成质量检测报告等功能。

三、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分析问题—教师解决问题”, 教师是表演者, 学生是观众, 导致学生养成课前不预习、课上无压力、课下不巩固的习惯。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教学方式须逐渐转变, 让学生成为表演者, 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可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分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再转变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升华为“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一) 解决问题角色转变

解决问题是问题处理的最终阶段, 它以分析问题为前提。基于传统的问题处理模式, 将解决问题的角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纯粹的观众, 同时也是表演者, 在导演 (教师) 的安排下, 与其他表演者相互配合, 完成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必然会主动思考、紧密联系问题分析。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会使其更加透彻地理解问题, 掌握所学知识、技术的运用方法。如“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贪心法教学内容, 教师先提出一个“最少硬币个数”问题, 随后利用贪心算法思想分析问题, 最后由学生亲自动手编程解决。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上台与大家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 针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展开讨论, 同学们相互借鉴, 既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贪心算法的思想, 又可使学生开拓编程思路,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分析问题角色转变

分析问题是问题处理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难易程度取决于问题的分析结果, 可以说,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不能透彻地分析问题, 就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难度也高于解决问题, 要求分析者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 全面理解所学的技术, 并将二者进行很好的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往往将分析问题的过程留给自己, 学生们坐享其成, 省去了自我思考, 这就导致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依然不清楚如何分析。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基础上, 仅介绍相关技术, 由学生主动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即分析问题, 最后教师画龙点睛进行总结,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也能从容应对, 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在“图形与图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先由教师讲解图形或图像处理算法的思想, 提出问题后, 由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借助PPT及编程平台等工具逐一汇报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

(三) 提出问题角色转变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 更是应以其作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 面对的是一个个系统级的实际问题, 不再是理论上的问题模型,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高校中若同时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岗位中就可以独当一面。提出问题往往是在分析、解决现有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要求学生善于思考, 善于把握问题的全部, 善于通晓问题的细节。教师授课过程中, 可以只介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可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例如,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终级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某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海量数据的检索等问题, 教学过程可采用学生讲解学术论文的形式, 以此阐明提出的问题、分析的方法、采用的技术及解决的过程。

四、考核模式改革

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应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手段,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要全面, 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和外延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仅以课程结束时的最终测试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平时所付出的努力、所完成的工作, 即要根据整个学习过程, 全面评定一个学生的成绩。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习目标, 重在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十分必要。就教师而言, 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环节, 通过阶段性考核, 教师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样, 教学目的才不至于盲目。采用传统的一次性最终考核形式只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而无法及时解决。

(一) 平时表现倾向化

知识的积累靠平时, 学习效果的考查也应在平时。 期终考核结合阶段性考核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无论采用何种考核形式, 都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可将平时成绩作为考核重点, 辅以期终考核。传统的一次期终考试定结果的考核方式, 对临场发挥不好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倾向平时表现的做法, 可使学生课上积极思考, 主动表达自我,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 掌握的知识才会更扎实。

(二) 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的性质不同, 考核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不能所有的公共基础课都采取闭卷考试, 所有专业课都只提交大作业。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专题汇报形式, 教师给定多个专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一, 课下充分准备, 课上讲解, 其他同学进行打分, 打分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而对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考核, 教师可给定若干小课题, 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以最终的完成结果作为重要考核依据。

(三) 考核内容全面化

课程体系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作用, 与其他课程、其他知识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考核内容也应具有与其他知识的衔接及联系的特点, 既要对课程核心内容进行考核, 也要对课程外延知识进行考核。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考核结果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也要考查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即考核内容应包含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部分。

为了使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后在现代企业中有效发挥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的针对性培养十分重要, 就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 各地方院校还需继续摸索, 不断实践,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 2009, (5) .

[2]张乐平, 刘金程, 王应密.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认可度调查研究——以H大学为案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 (4) .

硕士授权学科 第4篇

中矿大学科字„2016‟2号

关于印发《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

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室,各有关单位:

为凝炼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构建科学的学位授权体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学位[2015] 40号)和江苏省学位办《关于印发<江苏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苏学位字[2015] 5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经2016年4月27日校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 办法

中国矿业大学 2016年4月29日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6年4月29日印发

向学校提出调整申请。

第十三条 校内公示。凡中国矿业大学南、北两地共同招生的学位授权点,需在南、北两地公示并及时处理异议。

第十四条 同行专家评议。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总数不少于5人,外单位不少于 1/3)组成专家组,对拟撤销学位授权点做出“合格”或“不合格”评议结论,并对该学位点提出“撤销”或“保留”建议;对拟增列的学位点提出是否“新增”建议。

第十五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情况及同行专家评议意见,认真审议后做出“合格”、“不合格”结论,并做出“撤销”、“保留”、“新增”决定。

第十六条 校务会决议。校务会根据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学位点评估结果及全校申请增列学位点实际情况做出“撤销”、“新增”学位授权点的决定。

第十七条 上报材料。将撤销和增列的学位点以及有关材料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并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五章 被撤销学位点的有限权限

第十八条 按本办法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在 3年内实行有限授权,在有限授权期内停止招生,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3 年期满后完全撤销授权,未毕业研究生根据学科相关性与个人意愿,转至其他学位授权点培养并授予学位。

上一篇: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支招下一篇:大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