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词语论文范文

2024-08-29

形象词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

形象词语论文 第1篇

语言中相当多的词语, 除含有概念或关系的理性意义之外, 还有感性的色彩意义, 这种表达色彩包括感情色彩、态度色彩、风格色彩、语体色彩及形象色彩等。在《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 (1980) 一文中, 刘叔新先生主要就被学者们忽略的“词语形象色彩问题”做专门的探讨和深入的分析。该论文发表时间较早, 可谓为词语形象色彩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后来的研究大多以刘先生的观点为基础。而因为文中形象色彩的含义并不是很明确, 引起后来的一些争议。

2. 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式

刘叔新先生的文章主要分为如下三大部分:

(一) 定义及研究范围。

首先, 刘叔新先生对词语形象色彩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刘先生认为在词语语义中依附于理性意义的, 表示该词语所代表的对象的某种形象感, 这就是形象色彩。刘先生还提出了形象色彩和形象感的区别, 形象色彩是语言词语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应是大家同样都有的形象感觉, 凡词语只在个别人意识中的形象感, 都不是语言事实, 不能算词语的形象色彩。

(二) 来源与类型。

刘先生暂且将词语的形象色彩所体现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放下不谈, 而将词语的形象色彩在各种语言方言中的共性、普遍性作为重点, 即形象色彩主要分布的词语类型上或产生的基本来源上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会有某些共同性。刘先生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出发, 将词语的形象色彩主要来源的词类进行归纳总结。

(三) 功能研究。

刘先生在文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具体阐述了词语的形象色彩所具有的功能。1、使所在的词语具体指明对象, 从而增强语义的明彻性, 有助于人们具体认识事物对象;2、可造成与其他指同样对象的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 从容成为词汇同义组的一种构成因素;3、运用在言语中, 可以使搭配的词语产生特殊的形象意味, 尤其能使言辞话语生动具体, 富于色彩。

3. 文章的贡献及价值

3.1区分“语言和言语”。在探讨词义的形象色彩问题前, 刘先生将语言性质的和言语范围的形象感划清了界线, 使探讨词语的形象色彩问题的具有合理的基础和明确的范围。此文作者在开篇解释“形象色彩”的概念时就提出这样的观点, 称为“色彩”, 所以能够表明在词语意义中的次要性质和依附于理性意义的地位, 明确提出该文所讨论的词语的形象色彩只是语言词语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不是非语言事实;强调研究范围不包括类似于自由搭配产物的言语现象, 而应该是语言词汇单位的固定意义内容, 从而讲语言性质的与言语范畴的形象感区分开来。

3.2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者此文对被前人忽视了的形象色彩做了专门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使词语的形象色彩研究受到重视, 成为词汇语义的构成要素之一, 从理论上确立了形象色彩的地位。对词语形象色彩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研究和掌握词汇的语义, 除了理论上的意义, 也具有实践应用的意义, 比如语文教学和词典编撰。

3.3内容和结构的影响。此文在内容结构上首先对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了界定, 然后分析其来源与功能, 后来相关的著作大都仍在这个框架范围内进行讨论。在这之后, 研究词语形象色彩的论文相继诞生, 研究的也更加细致了。如出现了专门针对量词形象色彩的研究;近些年来, 出现对其他语种词语形象色彩的研究, 还有一些对方言里地方用词的形象色彩的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不是单纯的理论阐述, 还开始扩展到实践中了。一些学者认为, 词语形象色彩的存在使词语表意生动、形象、透彻、一目了然, 因此在词汇教学环节, 应该对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教学领域也从国内中小学扩展到对外汉语方面。这些进一步的研究研究, 基本上都是以刘先生的这篇论文为根本, 虽说对词汇形象色彩的研究多是针对分类方法, 来源方法以及功能, 但是都是在刘叔新本篇论文观点基础上的延伸和重新阐释。

4. 质疑和想法

前面我们介绍了刘叔新先生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针对它的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些评论。接下来我们再针对这篇文章谈谈我们的一些疑问和想法。

4.1关于形象色彩的定义问题。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 文中形象色彩的含义并不是很明确, 所以后来引起一些争议。根据作者在文中的定义, 实际上是把形象色彩和形象感等同了, 这两者是一回事吗?我们认为,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并不能完全等同。形象感应该是一种心理感知, 它是建立在词语所指的客观世界的对应物上, 重点是客观世界中的所指呈现出来的具体形状特征。比如说到“狗”这个词的时候, 我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只狗的样子, 这是形象感, 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不是形象色彩。这只是词语所指的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子。根据语义三角我们知道, 词语和概念意义之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词语跟客观事物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客观事物只是词语指称的对象, 并不是词语的意义。而如果把词语指称对象的具体形象当做形象色彩的话, 那就等于把这个具体对象当成了这个词语的意义。那就跟指称论的观点一样了, 指称论认为词的意义就是它指称的对象, 这种观点显得荒谬了。我们认为词语的意义和它指称的对象是两回事。所以我们认为不能把词语所指对象的具体形象当成形象色彩。

4.2关于划清语言性质的形象感和言语范畴的形象感之间的界线。刘先生试图在文中划清语言性质的形象感和言语范畴的形象感之间的界线,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这两者之间真的存在这么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吗?我们知道索绪尔是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来处理的, 他认为语言学的分析就不能涉及到言语, 只能从“语言”的内部来进行研究, 这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典型特点。但是现在的功能主义语言学却刚好相反, 不仅仅只是从语言内部, 而且从语言外部来寻找相关语言现象的解释, 所以他们特别注重对“言语”的分析。在语法化理论中, Givon (1979) 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语法化路径类型:话语句法形态形态音位零形式。这里的“话语”就是我们说的“言语”, 虽然Givon讲的是句法, 但是词语的语义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些色彩性的语义在言语中出现的频率多到一定程度, 慢慢就会凝固下来成为其固定的意义。所以想要在这两者之间完全划清界线很难。

4.3关于词语形象色彩的来源。文中, 刘先生列举了八大类, 但是哪种是最主要的?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和没有形象色彩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有一个没有?这些作者在文中都没有深入地进行探讨, 只是一笔掠过。我们认为, 词语产生形象色彩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隐喻和转喻。这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 因为隐喻和转喻即使修辞方式, 也是我们基本的认知方式。对第二个问题, 我们在研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发现, 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属于比较下位的概念, 而没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处于基本概念层次。如果放在语义场中来看, 那么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属于没有形象色彩词语的下位类型。这个实际上也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 因为基本概念层次在认知上是更概括的原型范畴, 而下位类型的词语因为不是典型成员, 所以可以附加更多其他信息。

5. 结语

如上述, 我们对刘叔新先生的《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一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词语形象色彩的定义、范围及来源方面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质疑。作为在词语形象色彩的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刘先生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给予读者以对词语问题研究的思考和启迪。

摘要:词语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态度色彩、风格色彩、语体色彩及形象色彩等。刘叔新先生在《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一文中主要就被学者们忽略的“词语形象色彩问题”做专门的探讨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刘叔新先生文章读后的思考, 本文试图从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论证的方式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同时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

关键词:词语,形象色彩,刘叔新,质疑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D].商务印书馆.1980

[2]周荐.也谈词语的形象色彩[J].词汇学词典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3]孙维张.略论词义的形象色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881 (5)

[4]艾尔肯·肉孜·艾尔图其.俄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比较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2

词语积累人物形象五年级总复习 第2篇

1.人物神情: 眉开眼笑 垂头丧气 炯炯有神 目瞪口呆

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2.人物心情:

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心旷神怡 闷闷不乐 3.人物动作:

抓耳挠腮 手舞足蹈 指手画脚 狼吞虎咽 4.做事专注: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5.人物外貌:

眉清目秀 骨瘦如柴 仪表堂堂 白发苍苍

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骨瘦如柴

6.人物语言: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自言自语

7.人物优秀品质: 舍己为人 拾金不昧

临危不惧 不屈不挠

8.人物忠心耿耿:肝胆相照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鞠躬尽瘁

9.形容害怕:

心惊胆战 魂飞魄散 心惊肉跳 不寒而栗

10.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机四伏 赴汤蹈火 11.意志坚定: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众志成城 千里迢迢

12.意志不坚定:

知难而退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13.勤奋工作或学习:废寝忘食 兢兢业业 夜以继日 锲而不舍

14.描写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碧水蓝天 风和日丽

15.描写环境恶劣: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 穷山恶水 山崩地裂 狂风大作 16.形容声音:震耳欲聋 惊天动地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山崩地裂 17.描写花草树木: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绿树成荫 花繁叶茂 18.描写日月: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月白风清

19.描写山石: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0.描写江河湖海:风平浪静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21.带数字的:千军万马 四面八方

万水千山 五颜六色

22.带动物的: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守株待兔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23.与战争有关:百战百胜 神出鬼没 声东击西 决胜千里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24.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愚公移山》《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25.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晏子使楚》《大公无私》《邯郸学步》

《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纸上谈兵》《毛遂自荐》

26.三国故事:《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27.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28.描写颜色的:五彩缤纷 一碧千里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29.描写春天:春暖花开 春回大地 万紫千红 春色满园 30.描写夏天: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赤日炎炎 倾盆大雨 31.描写秋天:秋高气爽 秋菊傲骨

32.描写冬天: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数九寒天

3.描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5.描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7.表现机智勇敢的: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生

奋勇当先

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有成竹

头重脚轻

口是心

手疾眼快

9.含有动物的: 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立鸡群

10.互为反义的:a.表里如一:黑白不分

黑白分明

是非曲直

b.先礼后兵:大惊小怪

有气无力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里应外合苦尽甘来

前俯后仰

c.无独有偶: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口是心非

顾此失彼

瞻前顾后

三长两短

争先恐后

d.喜新厌旧:此起彼伏

前因后果

优胜劣汰 11.互为近义的:a.惊涛骇浪 :争分夺秒

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交头接耳

丰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衣足食

精打细算

同舟共济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b.花言巧语 :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聚精会神

课外知识积累 通宵达旦

胡思乱想

1.珍惜时间名言:

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

精忠报国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完璧归◇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负荆请罪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3.反映口才差的:语无伦次

张口结舌

漏洞百出

2.谚语: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时间是风,去而不返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3.勤奋好学名言: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远大抱负、立志名言: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忍辱退让的人。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4.友谊名言: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识人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5.自信名言: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东方不亮西方亮,哪里有四方黑沉沉。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6.有关意志方面的成语、名言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计的人。

7.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水浒传》--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8.幽默风趣的广告词: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见风使舵的人。理发店广告:“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9.历史人物及其相应成语:

初出茅庐——(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

闻鸡起舞——(祖逖)完壁归赵——(蔺相如)草船借箭——(诸葛秦王 诸葛亮

周瑜 阴险狡诈、以强欺弱。《将相和》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胆识过《三国演义》 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妒贤忌能、心胸狭窄。《三国演义》 司马迁

罗贯中

罗贯中 亮)

负荆请罪——(廉颇)图穷匕见——(荆轲)煮豆燃萁——(曹植)10.富有情趣的提示语:

(公园草坪):别踩我,我怕疼。(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

(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11.【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人物 给你的印象 出自什么著作 作者 小嘎子 顽强、机敏、争强好胜、富有中篇小说《小兵张徐光耀

心计。嘎》

严监生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吴敬梓

外史》

王熙凤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红楼梦》 曹雪芹

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

刷子李 刷墙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冯骥才 托德 以钱取人,金钱在上,傲慢无《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礼。

廉颇 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将相和》 司马迁 蔺相如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将相和》 司马迁

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鲁肃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的人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曹操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人。《三国演义》 罗贯中 武松 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水浒传》 施耐庵 美猴王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身手不《西游记》 吴承恩 凡。

【明代】 杨氏之子 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 晏子

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晏子春秋》

国、能言善辩的人。

老班长 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金色的鱼钩》

人。

老汉 是一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桥》

英勇献身的人。

费奥多罗夫 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童年的发现》 【俄国】

善于想象的人。费奥多罗夫

瑞恩 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梦想的力量》 江菲

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12.【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

勾勒——勾画

乐趣——情趣 疾驰——奔驰 惊叹——惊讶

盼望——渴望 疾驰——迅速

矗立——屹立 欢腾——欢跃 清晰——清楚 严肃——严格

软弱——脆弱 沉思——深思 巍峨——高大 融化——溶化 控制——掌握 狰狞——凶恶

实验——试验 沉默——静默

等候——等待

寂寞——孤寂 惊奇——惊异

沉着——镇静

抚弄——抚摸

悠然——悠闲

清脆——悦耳

重临——重现

也许——或许

喜欢—忘怀——忘记

充沛——充足

茂盛——茂密

天穹——天空

—喜爱

变幻——变化

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完好无损——完整无缺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

迷恋——痴迷

澄澈—神机妙算——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清澈 奇妙——奇特 出 汲取——吸取 —玩耍

出使——出访 —犯难 昏暗——阴暗 浓厚——深厚 崎岖——坎坷 封锁——封闭 爱惜——疼惜 逼近——迫近发抖——颤抖 请求——恳求 诚心——诚意 推却——推辞 晌午——中午 家当——家产 慌忙——慌张 标致——美丽 眨眼——刺眼 胆怯——胆小 吃惊——惊讶 消失——消退

困窘——困惑

羞愧——惭愧

轰出——赶反义词 热闹——冷清 响亮——低吟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喧闹——热闹

平静——安静

戏耍—稀薄——浓厚 失败——成功

干冷——湿热

暖和——凉快 清脆——沙哑

黑暗——光明

简单——负责

妨碍—

国势——国力

尊重——尊敬

为难——促进

柔软——坚硬

明亮——黑暗

强盛——弱小 尊重——鄙

粗暴——粗鲁

显眼——惹眼

节约——节省

照顾——照看

使劲——用力

情谊——友谊

安全——危险

昏暗——光明

粗暴——温柔

节约——浪费

看守——看管

刚强——坚强

温暖——平坦

刚强——脆弱

崎岖——平坦

坚持——放弃

茂盛——稀疏 特别——格外

收拾——整理

增强——增加

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

衰弱——强壮

惊慌——镇静

信心——信念

分配——安排

惊慌——惊惶

干净——肮脏

幸福——悲哀

放弃——坚持

胆怯——勇敢

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祭奠——祭祀

热情——冷淡

惩罚——奖励

迟延——提前

酥软——坚硬

痛苦——幸福

梦想——幻想

爽快——直爽

饥渴——饱暖

炎热——寒冷

宽阔——狭窄

无限——有限

讨论——商议

推荐——介绍

胆怯——胆小

明白——糊涂

喜欢——讨厌

仔细——粗心

陌生——熟悉

理屈——理亏

侮辱——羞辱

削弱——减弱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残破——完整

簇拥——散开

委托——托付

吩咐——嘱咐

商议——讨论

消失——显现

紧张——松弛

惊慌——镇静

流动——静止

耻笑——讥笑

酥软——酥松

灵通——灵气

商旅不绝——人迹罕至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安居乐业——流离失顽劣——顽皮

欢喜——高兴

趁势——趁机

所 吩咐——嘱咐

打扮——装扮

打量——观察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放诞无礼——彬彬有礼

规矩——规则

威严——威武

到底——究竟

ɡāo ɡē lǜ tǎn rï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â dī yín qí lì 能耐——本事

等候——等待

凝结——凝固

恰恰——恰好

考究——讲究

耽误——耽搁

huí wâi sǎ tuō yū huí jí chí mǎ tí lǐ mào jū shù 确实——的确

奇特——奇怪

变化——改变

哗笑——哄笑

残破——残缺

沉寂——寂静

xiū sâ shuāi jiāo tiān yá qīnɡ xī chā zuǐ fēn biàn fǔ mō

Jiâ shào Xīn jiānɡ xiàn rù mù tïnɡ suō yī jī lïnɡ lián pãnɡ

zhān mào xiâ mãi jǔ juã jiāo cuî yîu zhì shā mî jì mî

mián ǎo tuï rïnɡ páo zi

shuānɡ bì tiān fù táo qì

俄语翻译中形象性词语的翻译技巧 第3篇

【关键词】 形象性词语 上下文 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生活在当今人类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符号体系。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同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并通过其词系统反映人类的思想和理解,共同的人类感情世界以及共同的人类经验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证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任何语言又是在各自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中形成、并随着时代的转变而不断丰富起来的。因此,不同语言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民族色彩、民族的象征。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有的概括、抽象,有的具体、形象,这两类词语都要掌握。如果我们多下工夫掌握并使用那些具体、形象的词,就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作品语言鲜明而感人的形象性,往往与作者运用借代、比喻、夸张、成语、俗语和谚语等各种语言的形象而分不开,使文章有诗意,有特点,有可读性。这些形象性的词、词组或句子,在文艺作品中广泛使用,日常生活语言中也屡见不鲜。它们不仅赋予语言各种感情色彩,产生特殊的表现力,而且还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道理表达得浅显、透彻、明了。翻译这类形象性词语时,不仅要确切地表达其含义,而且还要恰当地表达其形象。为此,首先应根据原文上下文仔细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和修辞色彩,然后联系译文上下文,选择具有同等作用的表达手段。借代、比喻、夸张、成语、俗语和谚语等虽有各自的特点,但从翻译角度来看,其处理方法有些相同。

1.保存形象

任何语言都有“异化可容性”,以此调动读者的主观主动性。虽原语文化色彩不同,译语中也没有相同或相应的形象说法,但读者可以“望文生义”,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直译法,保留原语的形象,这样既传达了原语民族文化特色,又可丰富译文语言宝库。

1.1如果汉语中的形象性词语与原文中的形象性词语在内容、形式、修辞色彩上完全相同,则用汉语中已有的形象性词语来表达。

1.2如果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同的形象性词语,则在符合语法,修辞的特点,并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条件下做些处理,尽量保存原文词语的含义,以使译文读者体会到原作语言的民族特点,以此吸收外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早已直译过来,通过长期使用,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融于汉语之中,浅显易懂,照字面翻译过来,不难理解。

1.3在照样复制原文的形象性词语时,要力求精炼易懂,并考虑其结构形式和音韵特点。如果原文的前后是对称和押韵的,译文也要尽量做到对称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乎相应的汉语形象性词语的形式,使其区别不明显,易懂。

1.4为了使译文的意思更完整,比喻更明白,有时还可以在不背原意的情况下,译成歇后语,即引伸原文的意思,以便沟通,这样在译文后加上一个适当的短语或短句,以揭示前面这个比喻的内在意义。

1.5有些形象性词语与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和地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色彩或俄语本身的特点,保存形象,不容易看出喻义,但为了把这种特色保留下来,以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联想,必要时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表达原文形象。

当然,在尽量保存原作形象时,要防止片面性,不要为保存形象而保存形象,以免造出生硬的词语,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也不要为了保存形象而滥加注释,一些不必要保存的形象,可以按其含义变通处理,无须注释,以使译文读者少费周折,直接了解它的汉语意思。

2.更换形象

若原文语言色彩较浓,其形象上的差异的存在又不利于理解,而泽语中恰有相对应的、能引起读者同样联想与情感的形象说法,可变换原语形象,用译语读者易接受的相应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运用。由于各民族形成的历史不同,俄汉语中运用形象性词语的习惯也不同,在汉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俄语完全相同的形象性词语,如果完全复制原作形象,有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甚至产生误解,这样就不如换成汉语已有的、在意义和修辞作用上完全一样而比喻形象或结构形式有所不同的形象性词语。在更换形象时,必须了解原文形象在上下文中的真正含义,在传达其原来含义的基础上,用相近的、现成的汉语形象性词语来代替。

在换用形象时,必须正确理解俄汉语中相应的形象性词语的喻义,切忌形式相同,但含义大有区别。换成有典故的形象性词语时,更要了解其使用喻義和使用场合,以变所换用的汉语形象能使人们产生与原文形象相同的联想。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虽然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形式和内容与之相近的词语,但由于涉及汉语中的人物、地名和特有的风俗习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还是译成普通汉语形象性词语。

3.舍弃形象

若原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形象化词语,译语中没有合适的词语,那就只好撇开原文的词语,从译语中选取与原文意义相同的表达方式,力求意义上的相等。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汉语中没有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性等,直译过来,既不能确切表达原意,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又不符合汉语规范,令人费解,就是说,原文中的语言形象,在翻译时既难留有原意,又难替换,这时只好舍弃形象,把形象性词语译为一般的、非形象性的词语,用通顺而精炼的词语来解说原文的含义,以使人们直接了解其意思。当俄语形象性词语涉及到民族特点,或是用俄语语音、语调、语法、的独特形式表达时,往往对整个形象性词组采取这种意译的方法,而不能根据其词语中每个词所表示的意思来翻译。原文的词语形象虽然舍弃了,但其基本含义并未失去,当然,这是在经过多方设法仍找不到适当的形象表达手段传译时才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译法。

翻译形象性词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不能机械地复制原文形象,也不能草率地舍弃原文形象。在符合汉语规范的基础上,尽量保存原文形象,或恰当的保留汉语形象,甚至运用某种形象表达手段创造性地再现原文形象。翻译形象性词语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3.1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由于句子结构或含义的差异,翻译时应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处理,有时保存原来的形象,有时换成相近的形象,有时舍弃形象。

3.2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几个同义的形象表达手段,这时要根据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和所起的作用来选择。

3.3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本身具有褒贬意味,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翻译时要选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

3.4为了表达俄语中某些非形象性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形象作用,有时可用汉语中的形象性词语来表达俄语中某些非形象性词语。

当然,把俄语非形象性词语译为汉语形象性词语时,必须考虑原文的含义、文章的题材和总的语体特点,以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俄语名词转义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俄语名词转义时形象鲜明,承载力强,在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转义的形象性是与词相伴而生的,它的转变有的从属于词义的变化,有的则从属于词的使用范围的变化。名词转义或名词用作转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象性,失去形象性的转义已不在为转义,而成为词的另一直义。人们借助于某种形象,产生联想,这是名词转义的必经过程。可以说,形象性是转义名词的命脉,有了它,名词才产生活力,成为语言研究中一块丰富的“矿藏”。总之,在将形象性词语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必须考虑到语言的民族特点,一定要根据原文上下文仔细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和修辞色彩,然后结合译文,选择具有同等作用的表达手段,将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蔡毅.俄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蔡毅等.俄译汉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非琴.关于翻译中使用汉语成语的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86,(4):36-38.

上一篇:阀控密封式下一篇: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