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范文

2024-09-01

电气化范文(精选12篇)

电气化 第1篇

宋埠村:又闻“豆腐香”

“走进宋埠村, 闻到豆腐香。”这是过去人们对宋埠村最形象的描述。

据村主任陈红阳介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宋埠村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豆腐村”了, 全村80%的农户都会做豆腐。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村里的3台容量为80 kV·A的变压器满足不了用电需求, 尤其是大功率的豆制品加工机器进入普通家庭后, 用电“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了, 豆制品加工用电成了问题, 也就影响到农户的收入。于是, 大多数农户不得不放弃做豆腐的手艺出门打工去了。

后来, 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 村里变压器增加为4台, 容量都换为100 kV·A, 但还是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2008年, 宝应县供电公司启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 在村里又新安装了2台容量为100 kV·A的变压器, 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配电网络结构, 有力地提升了农村电气化水平。

如今, “豆腐村”的豆腐生意又开始红火了起来。当地有名的“豆腐王”——王得安老人就是获益者之一。走进他家的豆腐作坊里, 只见蒸汽弥漫, 一股股豆腐香味迎面扑来。老人指着正在运转的自动化“豆腐机”说:“这玩艺可省力了, 我磨了一辈子豆腐, 以前全靠人工推石磨, 整天累得腰酸背疼。现在可不一样了, 全自动的, 我只要一推开关就行了, 做出来的豆腐又白又嫩, 到了菜市场一抢而空, 每天挣一二百元钱没问题, 这都是电力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啊!”

王得安老人还告诉笔者: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 电压稳了, 以前村里出门打工的农民现在又回来的不下30人, 他们又干起了豆制品加工的“老本行”。他的侄子也从上海赶回来了, 准备在新农村大展拳脚呢!

韦北村:加工厂重新“开张”

离开了宋埠村, 笔者又来到了韦北村。一排排新立的电杆从村庄中穿行而过, 一根根银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一台台崭新的配电变压器更是引人注目。

韦北村党支部书记袁先成在得知笔者的来意后欣喜地说:“新农村电气化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呀!自从村里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 村里的面貌改变了许多。以前, 每逢刮风下雨, 电力线路就出现故障, 电压低且不稳定, 好几户村民因无法使用新买的空调器、电冰箱还同村干部闹过矛盾, 责怪村委会工作不得力。现在, 经过电气化改造后, 这些问题都彻底解决了, 村里的干群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袁书记把我们带到了该村粮食加工厂。老板谢鹤云的妻子忙搁下手中的活儿开心地说:“现在好了, 我的粮食加工厂又能重新开张了, 多亏了供电公司帮了我们的大忙啊!以前, 我们村200多户人家和加工厂只有1台变压器, 一到用电高峰期, 加工厂只要一开工, 其他家的电灯泡就忽明忽暗, 日光灯更是无法启动。为此, 经常有邻居找上门来不让我加工饲料, 并把饲料运到别的加工厂去加工。这样一来, 加工厂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 老谢便随儿子出门打工去了。”

谢老板的妻子接着说:“2008年, 供电公司对我们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一下子新增了3台变压器, 加工厂不管什么时候用电都不会影响其他人家了。老谢特地从外地回来和我一起经营加工厂。现在, 加工厂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你说, 我能不开心吗?”

新民村:这个冬天不怕冷

采访过韦北村, 笔者便一路前行来到了全镇第一个建成的电气化村——新民村, 感受到了电气化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退休教师王永宽家里, 笔者看到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微波炉、电脑、空调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真是一个现代化的电气化家庭。

说起电气化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王老师感慨地说:“以前, 一到刮风下雨就跳闸, 一到用电高峰期空调器就‘罢工’, 再有钱也享受不到城市人的生活滋味。现在可不一样了, 自从实施电气化工程后, 我家一次就装了3台空调器。现在电价又便宜, 用电又省事, 电工服务又那么好, 我家每月用电都在250 kW·h以上。天气热了、冷了打开空调, 平时在家看看电视、听听歌、上网聊聊天,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我这关节炎最怕冷了, 有空调器用, 这个冬天再冷我也不怕了。”

电气化 第2篇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气化铁路供电论文电气微机监控论文电气焊论文: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巾监控系统方案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巾监控系统方案

摘要: 摘要:设计浅谈本文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几种构成形式进行了分析,设计出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几种方案,并对其进行 了分析比较。关键词: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监控系统方案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芯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构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随意性不断加大。目前,基本上可以按照各种 测量、控制功能的要求,构成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1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构成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控制环境和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与之相适应,计算机应用系统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存在 着很大的差别。但按照硬件的组合方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大致分为通 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和混合计算机应用系统。2 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 统,其结构形式不外乎以上三种。因此,必须根据牵引变所的特点和 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合理地选择系统的硬件 配置,力争达到以较小的成本代价,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测控功能的目 的。2.1 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 从实际应用来看,作为牵引变电所集控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

主要功能(l)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2)通信功能;(3)当地控制;(4)自检功能。可见微机监控系统所完成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显然单 机系统结构已很难满足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2.2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功能要求以及单机系统结构的不足之处,变电所集中监控系 统采用如下的方案设计。2.2.1 采用主从式多机系统构成 目前,多机系统存在着许多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分布式和主从式 两大类。在分布式多机系统中,各计算机具有平等的地位,其结构和 功能基本上相同,而主从式结构的多机系统则由一台主机和多台负责 专门测、控功能的从机构成。虽然分布式多机系统也能克服单机系统 的缺点,但构成比较复杂,且由于本系统所担负的测、控任务主要是 由模拟量输人、数字量输人/输出、脉冲量输人等功能子系统构成,而各个功能子系统的实现无论是硬件结构上还是在软件设计上都存 在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系统的通信和人机联系等功能,使得各个计 算机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尽相同,因而也不会具备平等的地位。显然,这种系统不适合采用分布式多机系统结构。相比之下,采用主从式多

机系统,以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负责协调和控制各从机的运行状态,承担通信和人机联系等任务,而各个专门的测、控子系统则分别由一 个独立的从机来实现,这样构成的系统主次分明,功能划分明确。由 于实现了功能分布,因此,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主机的负担,使系统的 各个功能实现较高的智能水平,而且这种结构的多机系统构成比较简 单,很利于系统的实现和扩展。2.2.2 主、从机系统构成采用混合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形式 在主、从式多机系统中,由于从机所负担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无须很强的系统软、硬件支持。如果主、从机系统均采用通用计算机 系统,则势必会产生大材小用之嫌,造成极大的浪费,大大提高了系 统的成本开支。而另一方面,由于专用计算机系统一般都不具备很强 的操作系统和人机联系手段,并且开发比较困难。因此,如果主、从 机都采用专用计算机则又将减弱系统对主机的功能要求,而且将大大 延长整个系统开发周期。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设计时,主机采用功 能较强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良好人机接口和操作 功能,而从机部分则根据其完成的专门测、控功能要求,进行专门设 计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硬、软件应用/配置比。显然,以混合形式 构成的主从机系统不仅能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性能 /价格比。2.2.3 主、从机系统间采用串行总线方式连接 在主从式多机系统中,如何解决各主、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连接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两种连接方式,并行总 线传输速度快,但其连接距离较短,连接线较多,接口比较复杂,其 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而串行总线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数据的传输速度 慢。由于本系统中,从机数量不是很多,且各从机都具有独立的数据 处理能主从式多机系统。因此,采用串行总线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实 时性要求,节省许多接口设备和电缆开支,而且可以保证系统在实现 功能分布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位置上的分布,以减少布线的难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总之,采用开方式的模块化结构来构成一个主从式多机系统,主、从 计算机间为串行总线式的松力,从而减少了主、从机间的通讯祸合连 接方式,其方案设计使用灵信息传输量,大大地缓和了通讯速活、结 构紧凑、易于扩展、高度可靠率较低时出现的矛盾。另外,串行性和 实时性、维护方便为目标,采总线连接距离较远,适合多位数据用板 级设计和元件设计相结合的传输,结构简单、可靠,系统配置灵设计 原则,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价活、方便,比较适合于功能分布的比。系 统 的 硬 件 配 置 如 图 1。

浅谈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及维护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维护

0.前言

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内部的用电设备及电气化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突显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电气化的良好管理以及电气设备的及时维护对煤炭企业的安全可靠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给我国的煤炭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煤炭企业的电气化管理,注重维护措施,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均能有效地开展。

1.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定义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电气化的运行性能,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可靠的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对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理解方式有许多种。总体来说,电气化管理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民生活所广泛使用的电力的管理。电气化管理似乎永远没有最终的目标。因为,到目前为止尚还没有人能预测到第四次能源的大转型。我们也更难预测未来我国的电气化管理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也不会知道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天然能源枯竭之后,电气化的应用又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但从目前的情况而言,受技术、经济、教育、社会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用电规模有着不同发展趋势,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电气化管理水平。电气化的维护是指电气设备使用阶段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这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当然天然磨损也是有形磨损的形式之一,它是指电气化设备在天然力的作用下所导致的物质磨损。因此,相关人员要做好电气化设备的防大雨、防潮湿、防灰尘、防火灾、防压力等相关保养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和减轻电气化设备的天然磨损程度。专业人员要根据电气化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等制订出相关的检修内容、原则、要求及注意事项等等。对电气化设备的检查通常可分为一日一检与定期检查。检查的方法通常可根据感觉、或者是经验性的检查或者是用仪器等高技术手段进行检测。电气化设备维护通常是指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具体情况要根据设备的性能来分步骤进行。生产维护除了要坚持平时的保养外,还主要包括其它三种方式:事后维护、预防维护、改善维护。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按部就班的预防维护是最好的维护手段,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同时节约了我们大量的维护时间与经费。当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电气化设备和它们的使用情况,分别采用合理的维护方式。

2.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现状

2.1传统的管理与维护方式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一系列制度原则与组织机构,并且也陆续引进了设备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但从总体的形式上看,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式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定期维护和管理模式。由于我国煤炭企业的采用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模式的是与它们的生产方式和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大多数采用的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管理维护模式,使得大约接近一半的工作量由于时间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维修,电气化设备开机率低且需要的维护时间较长,这会严重影响安全有效生产的运行。所以,我国大多数的煤炭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式均较为传统,只是对这方面做了表面工作,缺乏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因此,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2技术改造与更新较慢

在我国,影响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技术的进步是影响因素之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的电气化技术的掌握,新型材料的研发,专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等等都会促使电气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它们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技术改造与更新方面的的速度比较慢。其中技术改造是指对电气化设备的局部结构的改变,从而优化电气化设备的性能,达到减少维护时间和频率的目的,从而提高它们的生产效率;而电气化设备的技术更新则是用新的电气化设备去取代旧的电气化设备,同时也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更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将更先进的电气化设备取代传统的电气化设备,它们的性能更良好,同时采用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管理技术,从而使得生产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有序。当然,技术的改造与更新不一定要等到电气化设备磨损程度已经很大时或者是完全丧失了它们的使用价值时,技术的改造与更新更需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技术改造与更新速度较慢,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经济收

2.3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煤炭企业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制度制定尚不完善,它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维护管理的制度标准、维护管理的技术标准、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各种技术管理指标等。首先,我国煤炭企业在电气化管理方面尚未能形成科学而有效的现代化维护与管理制度,未能定期的对企业内的电气化操作人员与设备等方面的的管理与维护做专业性的基础研究,也未能从理论上系统地对煤炭企业的电气化设备发生故障的机理、故障的种类与模式以及故障造成的后果进行深入地探讨,加之缺少对电气化管理维护方面的专业的运行人员的培训,使得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制度作为依托,生产效率会因此而下降。所以,需要我们对这方面制度的制定进行完善,首先,要不断加强对煤炭企业电气化设备的安全使用的监督,对维护管理方面制定严谨的操作原则;其次,在现有的条件下,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对电气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修理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最后,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监测监护仪器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开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管理维护原则,同时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电气化设备维护技术和管理系统,加强对制度履行的看护,提高企业总体的生产效率,努力完善相关制度。

3.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发展方向

以上探讨了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在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本可以归结为: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方式较为传统、技术的改造与更新的速度较慢、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制度的制定尚不完善,针对问题的根本,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我们简述我国的煤炭企业在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式,更多地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将既定的程序实现良好的修复,从而尽量避免高频率的设备故障,减少维护次数与时间;其次,建立健全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制度,使得运行与管理人员各尽其职;最后,加强技术更新与改造,在着力发展机械化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设备维护的效率和利用率,争取实现以最少量的人物力投入,实现高效的生产,努力实现煤炭企业电气化的先进管理。

4.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现状,首先定义了什么是煤炭企业的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探讨了我国目前电气化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体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管理模式、技术落后与制度的不完善,并在文章的最后展望了我国煤炭企业电气化管理与维护的发展前景,它们的实现需要我们相关的人员共同努力,各尽其责。

【参考文献】

[1]贾文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0,(08):101-102.

“村村电气化”助力乡村和谐 第4篇

1 电气化改造后的乡村和谐生活

在6万多平方米开放式景观公园里, 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悄悄地沁入人们心田;参天古树和九曲游廊环抱的文化广场、被村民称为“知识新视窗”的25平方米LED电子显示屏正在播放农技信息;只要轻点便民服务中心里32寸大屏幕触摸屏, 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内容、流程一目了然;座落在山水之间一幢幢精巧雅致的小洋房内, 现代化的家电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天蓝地绿、景新村美、人居和谐的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永康市江南街道圆周村, 目光所及处几乎看不到任何供电设施, 但你却能时时感受到电力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说:“我们村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整个电气现代化配套设施一次性到位, 电力线等管网全埋在地下,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使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突显出了生态亮色。”

2 抓住机遇, 促使乡村面貌大改变

圆周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全得益于永康供电局开展的“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农村电气化改造工作。永康供电局开展农村电气化改造工作伊始, 圆周村就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提出了“整合山水资源, 挖掘民俗遗风, 创特色旅游村”的发展目标。为了支持圆周村开展特色新农村建设, 经永康供电局与圆周村协商后, 该局投入70多万元对圆周村进行电气化村建设, 并制定了适当超前、科学节能的电气化改造方案, 合理布点, 新装1台400kVA变压器, 满足了圆周村村民生产生活、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照明和安全监控网络系统的用电所需。

为了保护圆周村百年周氏宗祠和原生态环境, 达到田园野趣、园林雅韵、历史文化的和民俗文化和谐交融, 永康供电局在改造时将1800多米的供电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敷设;100多幢生态小洋房的进户线采用可靠的绝缘集束电缆和工艺美观的新型电表箱;为确保村民安全用电, 村里家家户户安装了家用漏电保护器。“人心一杆秤, 秤砣就是老百姓。”对农村普通用户来说, 永康供电局员工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大伙心里很清楚, 村民积极配合电气化施工改造, 和谐的施工氛围让该局30多名电力施工人员心无杂念, 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圆周村一系列的电力配套工程建设。

3 新电力引领乡村辛福生活

在生态环境中发展产业、在发展富民产业中优化生态环境, 圆周村立足“离城市不远, 离自然很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10多户村民家开起了农家乐饭店, 充足可靠的供电保障使餐饮、住宿、购物等经营服务业红红火火, 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至少60万元, 让村民们尝到了新农村幸福生活的甜头。

为了确保村里道路和景观照明的电力设施安全, 电力部门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村电工对各类供电设施进行“安检”, 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并把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手册分发到村民家, 在村公开栏设置电费缴纳宣传窗, 全村用电量迅速增长到36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每当夜晚, 村民们结伴来到文化广场, 在明亮的灯光下, 大伙或打篮球, 或健身, 或观赏大屏幕电视,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添了新农村文化气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城里人过来休闲旅游。村委委员周连永说:“电气化改造真正让我们乡村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一切都离不开供电企业的积极工作。”

4 结束语

电气化火灾防范策略 第5篇

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多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4万起,造成3261人死亡、20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亿余元,均占全国火灾总量及伤亡损失的30%以上;其中重特大电气火灾17起,占重特大火灾总数的70%。这些事故暴露出电器产品生产质量、流通销售,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电器产品及其线路使用、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有效遏制电气火灾高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整治电器产品生产质量、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电器产品及其线路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排查整治社会单位电气使用维护违章违规行为,力争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实现电器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单位电气使用维护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全国电气火灾事故显著减少。

二、治理内容及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电器产品生产质量综合治理。

1.全面开展电器生产领域治理。严格落实电器产品生产企业资质审批、认证管理,加大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严厉查处无证非法生产行为。严查电线电缆、开关插座等生产企业在绝缘材料、阻燃原料、线芯材质、线径等方面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的违法行为;严查套牌、贴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及时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电器产品名单,进一步完善电器产品质量源头监管机制,提高管理能力,规范生产秩序。

2.全面开展电器产品流通领域治理。加大对电器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储存仓库以及销售门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厉打击销售无证或伪造、冒用认证证书、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加强对以网络、直销等方式销售电器产品的监管,把好“线上、线下”电器产品销售质量关。进一步完善电器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全面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电气综合治理。

3.加强建设工程电气设计质量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电气设计,落实电气工程设计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查设计单位不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的行为,依法追究因电气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而导致电气火灾事故的设计单位责任。

4.加强电气施工质量管理。落实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严格电器产品及其线路施工进场检查验收。严查施工单位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电线及质量不合格电器产品等问题和隐患;严查监理单位不履行施工质量的监理责任,严查质量不合格电器产品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严查施工不规范造成电线绝缘层损坏、电缆井(沟)封堵不严密等隐患问题。依法追究因电气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火灾事故的施工、监理单位的责任。

5.落实建设单位电气质量管理责任。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标准,降低电气设计和施工质量。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有关电气及配套产品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电气及配套产品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三)全面开展电器产品使用管理领域综合治理。

6.强化社会单位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查社会单位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问题;严查社会单位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用电负荷超额、电源插座数量不足以及未设短路保护装置、私拉乱接电线、使用无证、“三无”电器产品等问题;严查社会单位未配备专业电工、未按规定定期检测电气线路和设备问题;推动落实电气系统定期维护保养及检测,提高社会单位发现和消除电气安全隐患能力。

7.推动城乡社区、村镇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排查城乡社区、乡镇电气线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电表箱设置位置是否符合规范,线路连接是否符合标准;核查用电负荷是否超过初装容量;检查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线、使用“三无”电器产品等问题。督促落实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用电常识宣传。对整治难度大的区域性电气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并可结合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推进解决。

8.加强电气相关从业人员监管。加强电气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等相关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健全规范电气相关资格证书的发放、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电气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大对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检查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三、治理时间和步骤 2017年5月开始至2020年4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5月底前)。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各级各单位、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组织对有关部门、社会单位责任人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明确治理标准、排查重点和整治方法、要求等相关内容。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组织发动电器产品及其线路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自行组织检查,排查电器产品及其线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三)建章立制阶段(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各地区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电气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健全用电安全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建筑电气防火性能、电气系统维护保养及电气检测等方面要求。按规定将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器产品和开展电气设计施工的企业单位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定期公布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单位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有关技术标准,全面推进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加强综合治理成效。

(四)集中整治阶段(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各地区按照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组成检查组依法开展排查整治,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分阶段集中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电器产品,集中处理违法责任人,集中督促整改重大电气安全隐患。

四、责任分工

在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下,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综合治理的原则,各地区由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市、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各有关行业部门按职责抓落实。(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成立由教育、公安、工业和信息化、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计生、工商、质检、安全监管、电力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协调小组,了解掌握并定期通报各地区进展情况,组织开展督查检查,研究协调综合治理有关工作。公安部消防局承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将纳入2017至2019国务院对省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国务院安全生产考核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以及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检查内容。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各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因地制宜细化电气火灾综合治理方案,定期分析研判、督导检查、通报情况、集中调度、联合执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政府具体实施本行政区综合治理,制定操作性强的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分行业、分领域组织开展排查治理。

(四)各有关负有消防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能分工,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综合治理工作。

质量监督部门依法负责生产领域电器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电器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电器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严厉查处无证非法生产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违法行为,严把电器产品质量源头关。

工商部门依法负责流通领域电器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电器产品批发市场以及销售门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发布警示信息,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和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商品违法行为。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电力等负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部门,依法负责督促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电气设计和施工,对发现的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电力部门依法负责对电力行业各企业的监管,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督促电网企业开展输配电线路和受(送)电设施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宣传。

公安部门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协作配合,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做好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依法严厉查处因电气原因引发火灾的违法行为。

教育、公安、工业和信息化、民政、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计生、安全监管、旅游、文物、宗教、民航、邮政等各有关部门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规定做好电器产品使用管理领域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整治目标和整治措施,确定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务求治理实效。要严格落实电气防火安全责任制,严密责任链条,织密责任网络,稳步推进综合治理。

(二)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联合组织检查、督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及时通报违法违规行为,移送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全链条监管和跨区域打击力度,切实形成执法合力。(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各地区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用电常识。要积极利用各类媒介,宣传电气火灾事故教训,曝光无证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加强舆论监督,推动电器产品质量提高。鼓励社会单位应用电气火灾监控技术,提升对电器产品及其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鼓励群众举报电气安全隐患,形成全民关注参与电气火灾防治的浓厚氛围。(四)强化考核,确保成效。各地区对电气火灾治理实行分阶段考核考评,并将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消防考核、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等有关安全考核评比内容,全面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单位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水平。

电气化 第6篇

关键词:农业电气化专业 电子硬件课程群 研究

【分类号】S24-4;G642

课程群指具有相同内容或者内容具有承接的课程的有机结合或是几门能够互相促进的课程构成的有机群体。结构紧凑、内容合理的课程群能够为专业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平台,亦能够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整合的教学资源,同时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特色课程群构建方法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3]。

农业电气化是将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与电气、控制、信息等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专业,其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特点,这就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既要涉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知识,又不能像电子信息专业那样过于专注信息类的专业内容,专业中电子信息类知识广度更为重要[4-6]。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中的电子硬件类课程,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电子硬件类课程融合,构建适合农业电气化专业的电子硬件课程群,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专业的需求,在知识的广度上对学生进行拓展,同时整合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以农业电气化的三门核心电子硬件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为例,着重论述了电子硬件课程群的构建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一、核心电子硬件课程群建设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三门课均以了解电子硬件的构成,掌握硬件基本设计原理,理解硬件设计原则,学习硬件设计方法为目的。课程中均涉及到了处理器、寄存器,寻址方式,数据处理等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且具有前后承接的特点,三门课具有构建统一课程群的可能性。授课内容方面有雷同的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受相近,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对三门重要课程进行融合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电子硬件课程群建设思路与方法

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以培养学生电子硬件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完整的学生的完整的电子硬件知识体系,利用统一课程群的知识进行农业电气化系统中电子控制硬件的设计、开发、及基本原理的教学。电子硬件课程群的融合构建思路以实际设计中的流程为导向,对三门电子硬件课程进行有机重构。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针对电子线路的选型、设计、分析、绘制、检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实际硬件开发设计的流程来看,应作为课程群的第一部分。只有掌握了电子线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才能对后续课程中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硬件仿真部分进行正确的原理图设计,而在设计电子线路时要掌握芯片的硬件I/O接口信息,硬件寄存器的基本连接方式,故将后续课程中的硬件方面的接口内容,放在这一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硬件的电子线路设计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针对51级别单片机的设计进行讲解,应作为课程群的第二组成部分。为保证与后续内容稳固衔接,程序设计时应全部使用C/C++复杂语言讲解,将面向对象的硬件程序设计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汇编语言和C语言,重点强化包括“.h/.c”编程模式、typedef、ifndef与define等面向对象的编程习惯,使学生掌握此类编程方法,为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打基础,强化I/O口、LED、LCD、键盘等硬件基础部分模/数电路层面知识的讲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嵌入式系统是课程群的第三组成部分,该部分承接前面的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着重在嵌入式系统独有内容的讲解。由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体系复杂,设计层面方面包括bootloader设计,硬件线路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等多方面,在有限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将嵌入式系统视为“高阶”单片机系统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承接前序的课程内容,又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将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系统进行对照学习,重点在嵌入式系统的原理部分,嵌入式系统的三重抽象程度的编程、嵌入式系统的晶振的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软件部分则完全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讲解编程过程。由于有前面知识点的基础,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嵌入式编程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实验课开设方面,打通原来的课程实验,从电子线路设计,接口设计,程序编写到硬件调试全过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知识的融合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三、农业电气化电子硬件课程群构建效果展望

通过对农业电气化专业电子硬件类的三门课程的融合,构建电子硬件课程群,以统一的授课模式,对电子硬件课程群进行1-2个学期的连续讲授,按照统一的教学规划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教学规划,打破培养方案、实验教学方案之间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构建具有整体知识体系结构和技能提供保障。此类课程群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農业电气化类的交叉学科培养要求,能够培养出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完整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模式的成熟,根据学科的特点还可以考虑构建知识结构的横向融合课程群,将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进行融合,培养出知识复合层次更加丰富的农业电气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6-68

[2] 王炯琦,周海银,吴翊. 加强信息融合课程的数学理论教学[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43-46

电气化助力农村经济腾飞 第7篇

“真是太感谢供电企业了, 村里现在的电线粗了, 电压稳定了, 大伙儿的日子可是过得越来越红火了。”一见我们到来, 村民们就兴奋地放下手中的农活围聚过来, 纷纷谈起电气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变化。

盘陀镇通坑村共有近300户, 1 200多人。改造前, 全村仅有1台160 kV·A变压器。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家家户户实现电气化, 加之村里的养殖业和茶叶加工等产业的兴起, 用电能量逐年上升, 特别在用电高峰时期, 变压器经常处于超载运行状态。由于该村原来的线路架设时间久、线径小、老化严重, 电压极不稳定, 村民家中的电器成了摆设, 尤其遇到雷雨天气, 经常发生跳闸停电故障, 而“低电压”也一直困扰着当地的村民。得悉这一情况后, 漳浦县供电有限公司将其列入2008年新农村电气化村的改造计划,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 并根据《新农村电气化建设B类供电典型模式》制定施工方案, 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该村进行配电网改造, 新增2台变压器, 共增容225kV·A, 整改线路3 km, 彻底解决了该村的用电难题。

“电压稳定了, 家里下岗的家用电器终于上岗了, 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大家有的开始筹划着兴办养殖场, 有的筹划着扩大养殖规模……有了电力保障,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村民老杨乐呵呵地告诉我们。

襄城供电:深入推进电气化建设 第8篇

在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工作方针, 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滚动修编《新农村电气化电网规划》, 做到主网与配网相结合, 一次与二次相结合, 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相结合, 同时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同县政府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制定新农村电气化分年度实施计划。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主管副县长为组长, 县直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 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 以深入宣传为抓手

为扩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 得到农民群众更广泛的支持, 利用墙体标语、户外大型广告、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国家电网品牌。通过在整改村的街道墙壁上张贴优质服务、安全用电宣传标语、图画等, 宣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知识, 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为沟通老百姓的桥梁, 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热情。

3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

铁路通信线路电气化干扰防治 第9篇

1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线路产生影响的原因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属于强电系统, 主要由牵引供电所、接触网、轨道回路、回流线以及馈电线组成。其中, 牵引电流所经过的回路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接触网——机车——钢轨——回流线——变电所。工频单相交流制的牵引网是一种不对称供电方式, 作为送电导线是架空的接触线, 而担任回流导线则是钢轨和大地。电力机车牵引电流的一部分经轨道流入大地, 另一部分沿轨道流回牵引变电所。沿轨道流回的电流又相继流入大地, 之后又相继由大地流回轨道。在运行的电力机车与牵引变电所之间的中段, 轨道中的电流只剩感应电流, 地中电流占相当大的部分, 由于钢轨与大地距接触网距离相差很大, 将在其周围空间产生还未被平衡的交变电磁场, 对邻近的通信线路和其他弱电线路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可以破坏这些线路的正常工作, 甚至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

2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线路产生影响的分类

2.1 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静电感应

牵引网与通信线路互相平行架设, 由于两线路与大地间存在静电电容, 当牵引网上有25k V电压时, 便在通信线路中产生静电感应电压。

2.2 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磁感应

当有牵引电流时, 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在与牵引网平行接近的通信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压, 由于牵引网是一个不平衡的单相回路, 其牵引网和钢轨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不能抵消, 从而造成对通信线路的磁影响。

2.3 高次谐波电流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由于电力机车为非线性负载, 在整流换相、制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次谐波电流, 它们在通信设备的端子间产生谐波感应电压, 即干扰电压, 它对电话机和人的耳朵直接产生影响。严重时区间内接入的自动电话机会振铃。这些高次谐波的电压在现场测试中曾测得170V的电压, 随机车接近变大, 远离时逐渐变小, 最终变为2V左右。

2.4 阻性耦合/地电位影响

牵引回流通过钢轨与大地之间漏导入地, 使附近的大地电位升高, 在大地中杂散电流会对通信电缆等产生影响。

3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线路干扰的防治措施

防护交流牵引网对通信线路干扰的措施可以从产生影响的牵引供电系统和被影响的通信线路两方面加以考虑。

3.1 牵引供电系统可采用的防治措施

(1) 采用带架空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DN供电方式) 。DN供电方式相对直接供电方式, 钢轨电位和对通信线路的干扰有所改善。钢轨电位降低和牵引网阻抗降低, 供电距离增长, 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减小。

(2) 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BT方式) 。BT供电方式在接触网和回流线中串接吸流变压器, 让牵引电流通过电力机车后从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回流线电流将抵消因接触网电流产生的绝大部分电磁感应影响, 使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大大减轻。

(3) 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AT方式) 。AT供电方式牵引网回路是平衡回路, 防干扰效果好, 可改善电磁环境, 并减少防干扰费用。

(4) 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CC供电方式) 。同轴电缆供电方式由于电缆系统单位阻抗只有接触网系统单位阻抗的10%以下, 流经电缆内导体的电流占电力机车工作电流的90%以上。又由于电缆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互感系数大, 吸附作用强, 故吸流效率很高。对外电磁场影响趋于平衡, 这就大大减轻了单相牵引网对通信线的影响。

(5) 限制供电臂的长度。通过限制供电臂的长度, 可以限制供电臂对通信线路影响的安培公里, 从而减小对通信线路的危险电压影响。

此外, 可以通过合理选用电力机车类型、牵引变电所加装阻尼装置等措施减轻电气化铁道对通信线路造成的影响。

3.2 通信线路可采用的防治措施

由于电气化铁路的钢轨屏蔽系数、接触网等效牵引电流等值在铁路设计时已经确定, 是不可改变的固定值, 因此在电气化铁路实际工程中主要考虑如何改变电气化铁路与通信电缆实效屏蔽系数、接地导体的屏蔽系数、电话回线杂音敏感系数、通信线与电气化铁道的接近长度等其他参数, 从而保证通信线路的安全。具体如下:

(1) 架空的明线拆迁或改为电缆将铁路架空通信电缆, 改为高屏蔽的电气化铁路专用通信电缆;

(2) 增设增音站;

(3) 加装中和变压器和低频绝缘变压器;

(4) 加装R-250型陶瓷放电管。适当地配置R-250型陶瓷放电管的位置和接地电阻, 就能降低牵引网短路时的危险影响, 从而使通信线路上任意一点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允许值;

(5) 增设通信电缆及光电综合线路其金属护套设专用的屏蔽地线, 并且接地电阻小于4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 设置杂音拟制器;

(7) 防护措施包括在牵引网中安装吸——回装置、采用AT供电方式、减少供电臂的长度、设置架空回流线、复线区段采用上下行牵引网异相供电、合理选择机车类型等。

4 结束语

在铁路这个大系统中, 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共存, 而且, 它们还使用共同的通道钢轨。为了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 应从强电系统作和弱电系统两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使电气化铁道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减低到规定的标准之内, 保证铁路运输和谐、安全、高效、快速的发展。

摘要:铁路电气化是大势所趋, 但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逐步发展, 电气化铁路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特别是对铁路通信线路的影响。文章着重探讨电气化铁路对通信线路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并提出铁路通信线路电气化干扰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通信线路,干扰,防治

参考文献

[1]安海君, 李建清, 吴保莹.25Hz相敏轨道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新农村发展离不开电气化 第10篇

走进高盖村, 笔者发现该村大变样了:这里街道干净, 一排排小院整齐划一, 家家户户宽敞明亮, 一基基电杆干净整齐。看到笔者发呆的样子, 刘欢民说:现在的高盖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自从实施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后, 用电状况有了彻底改观, 晚上有路灯, 白天搞加工, 再也不会跳闸停电了。这不, 很多家趁着“家电下乡”的好政策换了电视机、添了洗衣机。像老李这样有眼光的村民乘着电气化改造等好政策, 抢先购置了加工机械, 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 垦利经济快速发展, 加上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村里的用电负荷急剧增加, 导致电力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行, 跳闸停电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这一情况, 垦利县供电公司在对全县所有用电村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改造设计标准, 及时制定了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方案, 报请县政府批准, 被列为垦利县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从2009年开始, 垦利县供电公司每年投资5 000万元, 建设了电气化乡镇5个, 电气化村223个。在加大农村电力设施投入的同时, 该公司还不断加大对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升级, 投资6 000万元, 改造10kV线路124 km/12条, 新架10 kV线路52 km, 提高了农村供电可靠性。电力设施的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家用电器纷纷进了农家, 电动农机设备增多了, 农民在致富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电气化 第11篇

1998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拉开了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序幕,累计解决了约3500万无电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实施农网改造的地区均已实现城乡生活用电同价目标。但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对农村电网实施全面改造,迫于当时人员思想观念、资金额度,设计标准5-10年的实际情况,在人们三年完成改造任务后,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的长足发展,十年发展规划五年突破,农村电网步入了超载时代近年来,虽然农村电力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很快,目前农村电网改造还有死角,部分已改造的电网又出现了不适应问题,线路“卡脖子”、设备“过负荷”现象普遍,并已逐步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网改造以后,家用电器快速进入农村家庭,除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等炊事用大功率电器也已被普遍使用,“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截至去年底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430万件,不仅拉动了农村消费,也为相关企业开拓了广大农村市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村电网的负荷能力同日益增长的用电量十分不匹配,而这不匹配的供电系统影响了农村消费者购买使用家电的积极性。

2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推进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电发展战略,实施“户户通电”和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对“十一五”建设任务进行了规划,全面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经济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效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建设后成果一:缓解电网矛盾,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开展电气化建设之前,农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三年来,经过大投入大改造,农网卡脖子和低电压情况有了根本好转,新农村电气化县农村年用电量比创建前平均增长超过了15%。新农村电气化村平均每百户居民家用电器普及率明显提高,为“家电下乡”提供了良好的电力保障,使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成果二:有利节能降耗,农村用电更加安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遵循“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原则。通过改造,导线线径更粗、供电半径更小,避免迂回供电,配变台区布局更加合理。另外,还通过积极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调容变压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另外,通过电气化建设,一些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治,农村用电安全更加有了保障,农村触电死亡事故大幅减少。

成果三:改善服务质量,农民用电更加方便。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电力部门始终坚持以建设促服务,通过服务承诺制,开展“群众满意基础站所创建”活动以及全面开通95598电力服务热线,使用电服务更走进农村、贴近农户。在农电难点问题的突破上也体现了许多人性化的服务:针对农户表后服务和农村收费难的情况,分别采用“农村-电力共建”等和POS机缴费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享受城镇同等甚至超过城镇待遇。

3新一轮农网改造与电气化建设相结合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国家的这一举措既是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也将催生更大的投资和农村消费需求,极大地拉动内需。为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国家将投入巨资启动这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据电网内部人士透露,预计国家电网2010年将安排120亿元资本金用于农网改造,按资本金占20%的比例计算,全年农网改造投资的“大盘子”将近600亿元。

坚持“三新”农电发展方针,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顺应“保增长、扩内需”和“家电下乡”等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需求,立足“三农”,服务大局。统筹城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电气化建设质量,日益扩大电气化覆盖面,营造和谐有序的农村供用电秩序,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新一轮农网改造为契机,抓住编制“十二五”农网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规划总体框架,研究确定未来一定时期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项目和技术路线。在制定电气化建设规划时,必须统筹把握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电网供电能力的关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规划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劃相协调,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文明村”、“示范村”等建设,精心编制村级电网规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有序开展建设工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以强化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为根本任务,合理安排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优先解决供电能力不足、电网“卡脖子”、供电质量低、安全性差、电能损耗大等问题。要结合迎峰度夏、增容布点、缺陷消除等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尤其要根据国家拉动农村市场的政策要求,做好电力供应的调查摸底和项目预安排,优先安排有利于增供扩销的项目,重点保障扩大内需的电力供应。

要坚持技术提升,科技推进。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着力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网设备档次,针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工程量大、建设要求高等问题,采取各种形式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规范工程设计,着重抓好工程建设前期的原始资料收集、现场测标、方案编制等基础工作。广泛应用典型设计和“三通一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和安全经济水平,重点做好“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农网建设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等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建设好坚强的农村电网。同时,着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规范化、精益化管理,不断夯实管理基础,保证农民群众用上电、用好电。

要坚持质量标准,规范推进。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把质量摆在第一,坚持适度超前,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防止低水平建设和盲目追求高标准。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理。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实施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在建项目和预备项目的检查指导,严格控制项目调整,严格控制造价更改,执行“三节约”的要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点多面广、工程浩大,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努力打造“平安工程”。

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供电方式分析 第12篇

牵引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相工频交流高压输电线路, 它对通信线路的影响主要有静电影响与电磁影响。以下从几种不同供电方式的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入手, 简明的阐述了几种可减轻通信线路影响的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供电方式对通信线路的防护原理。这些原理对牵引网与通信线路的架设有帮助意义。

2 牵引网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牵引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相工频交流高压输电线路, 其结构如图1所示。牵引网对通信线路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接触网所带的高电压将在邻近空间产生由静电感应引起的高压电场, 为静电影响;另一方面, 接触网中流通的交流电流将在周围空间产生很强的交变磁场, 为电磁影响。

T:接触网 R:钢轨

静电影响大致与接触网和通信线路的平行接近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此平行接近距离大于100m时, 接触网对通信线路的静电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常, 电气化铁道旁通信线路与接触网平行接近距离为250~350m左右, 静电感应电压非常小, 故忽略不计。所以供电方式以通过平衡接触网中流通的交流电流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交变磁场来减小牵引网对通信线路产生影响。

3 通信线路的防护原理

根据牵引网不同供电方式的要求一般可分为直接供电 (BT) 供电和AT供电方式和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CC方式) , 其中直供方式又分为直接供电方式 (T-R方式) 与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T-R-NF方式) 。除了T-R方式的直供电方式, 其余的供电方式都可减少对通信设施的影响。这几种供电方式都是通过平衡接触网中流通的交流电流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交变磁场, 以达到减少通信线路感应到的电磁影响的目的。同轴电缆供电方式是靠沿线敷设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较强的互感左右来实现吸流效果的, 这种供电方式应用极少。

目前我国现有的可减轻通信线路的影响牵引网供电方式有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T-R-NF方式) 、BT供电和AT供电方式, 以下也将围绕这三种供电方式展开论述。

3.1 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是在直接供电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与轨道并联的架空回流线, 就成为带回流线 (Negative feeder) 的直接供电 (Direct feed) 方式, 如图2所示。

T:接触网 N:回流线 R:钢轨

3.1.1 优点

1) 原来从轨道、大地回流的电流, 大部分改由架空线流回变电所, 架空线与接触网距离较近, 电流方向相反, 可抵消大部分接触网中流通的交流电流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交变磁场, 从而对邻近的通信线路增加了屏蔽效果。

2) 由于有了接触网与回流线的互阻抗, 牵引网阻抗和轨道电位都有所降低, 使得牵引网网损降低。

架空线对通信线路的防干扰效果用屏蔽系数λN来衡量, λN的表达式为

undefined (1)

式中, λR为轨道的屏蔽系数, 其值是一定的;λRN为架空回流线与轨道并联后的综合屏蔽系数, 其值为

undefined (2)

式中, ZTR为接触网与“回流线+轨道”等值导线间的互阻抗, ZR为“回流线+轨道”自阻抗。

3.1.2 防干扰手段

1) 适当缩小回流线与接触网之间的距离, 这可以提高接触网与回流线的互阻抗, 接触网与“回流线+轨道”等值导线间的互阻抗越大, 回流线屏蔽系数越小, 则防护效果越好, 经试验表明[4], 回流线与接触网间的距离为3.4m时, 其屏蔽系数为0.6左右, 若将此距离减小为1m, 屏蔽系数可减小到0.5以下。但此距离也不是越小越好, 要考虑绝缘问题。

2) 应用导电性能好的良导体做回流线, 或回流线采取“裂相”方式, 以减小“回流线+轨道”的自阻抗ZR, ZR越小, 回流线屏蔽系数λN越小, 防护效果越好。

3) 适当扩大回流线与轨道并联点的间距。回流线与轨道并联点的间距大小对回流线的防护效果影响较小。试验表明, 若将回流线与轨道并联点的间距由3.3km减小为1.6km, 其回流线屏蔽系数仅略有提高。工程设计中, 回流线与轨道并联点的间距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3.2 BT供电方式

BT供电方式是我国早期为了减少直接供电方式对周围通信线路的干扰而提出来的一种供电方式, 它是在牵引网中, 每相距1.5km~4 km间隔, 设置一台变比为1:1的吸流变压器, 其一次线圈串接与接触网中, 二次线圈串接在回流线中, 如图3。

由于串接入1:1的吸流变压器, 回流线和接触网中的电流基本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俩者的交变磁场基本上互相平衡 (抵消) 。这样就使牵引电流邻近的通信线路中的电磁感应影响大大地减小。据试验表明, 投入吸—回装置比解列吸—回装置在降低通信线路感应电压效果为1:18, 可见BT供电方式的电磁防护效果很好, 在工程设计中, 它常常与直接供电方式配合使用, 这样可以获得满意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例如, 在某些区段通信线路受交流牵引网干扰比较严重, 要求屏蔽系数很小, 可采用BT供电方式进行防护;反之, 在通信线路干扰不严重的区段, 用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满足经济效果。

虽然BT供电方式对通信线路的防护效果很好, 但通信线路还是有少量的剩余电磁感应,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由于吸流变压器原边的励磁电流, 回流线电流比接触网电流小, 正常情况下, 吸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约为其原边电流的1%~2%;

2) 接触网、回流线对通信线路相对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3) 接触网和回流线两者电流不相等在轨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此感应电流对通信线路产生的“二次感应”影响。

提高吸—回装置防护效果的手段有:

1) 为了尽量减少接触网、回流线对通信线路相对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尽可能的缩小回流线与接触网的距离;

2) 回流线至轨道的距离应稍小于接触线至轨道的距离, 以减小轨道中的感应电流对通信线的“二次感应”影响。

3) 采用“吸上线偏置”方式, 简称“偏置”方式。BT供电方式对通信线的最大综合感应电压为“长回路”感应电压与其方向相同的“半段效应”感应电压之和[5]。将供电臂末端的几台吸流变压器的吸上线偏置于各吸流变压器工作范围末端, 可使与“长回路”感应电压与其方向相反的“半段效应”感应电压相应增大, 就减少对通信线的总感应电压而提高吸—回装置的防护效果。

4) 合理选择BT的变比。现有BT励磁电流约为其一次电流的1%~2%, 因此副、原边绕组的电流比略小于1, 当副原边电流比大约等于1时, BT供电方式的防护效果较理想, 因此, 对架空通信线来说, BT的合理电流比约在0.95~0.96之间, 防护效果较好。

5) 合理确定吸流变压器间的距离。缩小BT间的距离, 可使“半段效应”感应电压降低, 但会增加BT的数量, 但BT布置过密, 将增加电气化铁道工程一次投入的费用, 恶化接触网的运行条件。

3.3 AT供电方式

AT供电方式是通过在牵引网中增设正馈线和自耦变压器, 将牵引供电电压提高一倍, 从而使牵引网的载流量大大提高, 同时也减少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的一种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指标, 已被许多国家采用, 如图

T:接触网 R:钢轨 F:回流线

AT1, AT2为变比2:1的自耦变压器, 其一段与接触网连接, 另一端与正馈线连接, 中点与轨道连接。当机车位于AT2处, 机车电流为I, 在AT2原边绕组感应出电流I/2, 该电流由牵引变沿接触网流出, 在由正馈线流回牵引变。由于接触网与正馈线电流大小基本相等, 方向相反, 两者的交变磁场基本上互相平衡 (抵消) , 使牵引电流邻近的通信线路中的电磁感应影响大大地减小。提高AT供电方式防护效果的手段有:

1) 适当减小AT间隔长度。减小AT间距, 特别是减小变电所端第一个AT段的长度, 可显著减小最大区段安倍公里值和最大全安倍公里值, 使防护效果更好。但AT间距过小, AT数目增多, 使工程投资与维护增加。

2) 使正馈线阻抗与接触网阻抗大概相等。因为AT的原副边绕组的电流流经接触网与正馈线, 如果两者阻抗相差较大, 其电流相位与幅值也有差别, 影响防护效果。

3) 采用低漏抗的AT。AT漏抗越小, AT将轨道和地中电流吸至正馈线的效果越好, 但漏抗越小的AT, 造价越高, 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AT供电方式有许多优点, 当接触网发生短路故障时, BT供电方式的吸流变将饱和, 防护效果大大降低, 但AT供电方式的过负荷能力为300%, 此时AT供电方式的防护效果基本没有降低。AT供电方式的最重要的优点为它无需提高牵引网的绝缘水平即可将供电电压提高一倍。在相同的牵引负荷下, 接触网与正馈线中的电流可减少一半。AT供电方式牵引网的单位阻抗约为BT供电方式单位阻抗的1/4左右, 从而大大减小了牵引网的电压损失与电能损失, 适用与现今的高速度、大电流机车的高速铁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适合高速、重载的AT供电方式的综合性能最好, 它也成为标准模式, 我国拟修建的运营时速300km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将主要采用AT供电方式。并且随着通信设备的现代化与光缆化, 其对外电磁屏蔽要求也相应降低, 原采用BT供电方式的地方也逐步因经济因素或运行维护问题被更经济更简单的带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所取代。以上论述的可减轻通信线路影响的手段都可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谭秀炳.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杨玉菲.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5

[3]贺威俊、简克良.电气化铁道供变电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0.

上一篇:利用他人的智慧下一篇:欧洲经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