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验经济范文

2024-06-09

网络体验经济范文(精选8篇)

网络体验经济 第1篇

Q:《通信世界》

A:极进网络中国区技术总监 石奇海

万物互联是人们对于未来数字化生活的基本认知, 当互联网承载了沟通、社交、购物以及O2O模式下的众多商业职能, 当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可以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时,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但相对应的是网络基础设施层面的不断叠加和大量冗余, 网络变得越来越重, 越来越不受控。这显然有违互联网的初衷, 在当下这个由服务经济延伸来的体验经济时代, 无论个人使用者还是企业IT部门都希望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 即可快速可靠地完成互联网的连接、沟通与分享。这为所有网络设备服务提供商提出了新的目标——让网络变轻、变透明, 当然也包括多年来从事高性能网络解决方案的美国极进网络有限公司 (简称极进网络) 。

Q:体验经济时代下, 企业网络“变轻”为何还要“变透明”?

A:让网络变透明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 时下BYOD、社交门户以及协同应用正成为趋势, 虽然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提升工作效率, 但同时也将企业IT网络推向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对于企业网络, IT人员一方面要提升网络切换的无缝体验, 另一方面也要将网络管理升级为针对业务应用的管理, 做到深度透析每一项应用的使用情况, 及时获取网络、用户的数据信息以辅助决策。否则, 企业将难于分辨员工在自带终端上是工作还是娱乐, 哪些应用使用频次高哪些无人问津, 哪些数据流是安全的哪些存在潜在威胁。

而网络提供商们需要认清的是, 网络已被众多企业视为自身的战略性业务资产的一部分, 企业用户的满意度不能够被量化和标准化, 而要符合体验经济的规则, 网络提供商需要找到企业的需求点, 甚至是企业员工、企业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客户的需求点并予以满足。

而“让网络变透明”的核心是利用网络的分析应用能力, 使企业加强与合作伙伴、最终用户之间的交互、提高参与度并优化系统效率, 同时这种网络洞察力也可帮助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Q:以应用分析软件将网络可视化, 业界已有众多方案, 极进网络为何还要涉足该领域?

A:基于网络的应用分析功能的确不是什么独创技术, 但分析业界已有的解决方案, 其技术的实现方式大多停留在软件或网络层面, 比如通过获取数据包的五元组 (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目的端口) 实现数据流的管理和监控, 这种方式虽然也可让网络可视化, 但另一方面也会占有网络带宽、影响用户体验, 同时伴随应用流量的模式和行为日趋复杂, 单一通报端口、协议等信息和流量负载而不与特定应用相联系, 也将忽略应用中的大量潜在威胁。

我们认为, 网络管理分析功能需要与业务应用紧密相连, 企业IT部门需要准确掌握携带用户内容的网络数据、设备、位置, 结合当时使用应用的情况, 然后进行聚集、分析、关联、描述, 最后形成报告。更重要的是, 为了弥补IT网络管理、安全与商业智能之间的鸿沟, 网络应用分析功能还需要提供单一的整合视图, 而不是将答案存放在不同的管理平台或不同属性的功能视图上。

近期, 极进网络推出了业界首个基于ASIC专利技术的网络应用分析解决方案Purview, 通过抓取网络、用户和应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帮助企业提升组织效率和决策分析。

Q:极进网络推出的Purview有何独到之处, 去年收购的Enterasys是否也有贡献?

A:这次收购完善了极进网络的软硬件网络产品布局。我们在2013年底收购了这家美国老牌的网络设备厂商Enterasys, 获得了独家的基于Core Flow2 ASIC专利技术 (该技术能获得以数据流方式穿越网络的应用使用信息) 研发出Purview这一创新性的网络应用分析解决方案。

芯片级的技术方案让Purview具备了更多的技术优势, 比如业务分析能力, 可测量并报告应用的部署、使用和响应;IT网络管理能力, 加速故障排除并提升网络性能, 优化网络设计;网络安全性, 可检测到未授权和恶意应用的使用;如果与极进网络的网络接入控制 (NAC) 一起, Purview还可提供包括用户名、位置、设备类型, 网络政策等信息。目前, 该网络应用分析软件已经支持超过7000个应用, 应用特征指纹支持超过13000个应用, 包括企业的CRM、ERP、HCM、存储、Web、协同、电子邮件、社交网络和游戏等。

漫谈“体验经济”3 第2篇

——以“李雷和韩梅梅”为例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各类广告充斥在我们周围,铺天盖地一般,然而对这些广告商们花大价钱发出的消费“邀请”,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笑而过。英国的Mediaedge在实施的一份消费者购买倾向的调查中发现:当消费者被问及哪些因素令他们在购买产品时更觉得放心,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回答“有朋友推荐”。这表明,现在消费者买东西不再只凭那些花哨的广告而盲目购买,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之前的体验或者朋友的体验来确定哪些可以买,哪些不必买。

由此可见,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还是杂志、户外媒体等,传统广告的效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信息爆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现在他们更倾向于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获知相关信息,亲自参与到产品和服务中来,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这是本文要谈及的“体验经济”的社会大背景。

其实,早在1970年,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就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阶段之后,最新的发展浪潮将是“体验经济”。此后,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7—8月号上,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Ⅱ)和詹姆斯·吉尔(JamesH.Gilmore)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体验经济》的文章,“体验经济”一词由此成为一个非常有热度的词汇。人们意识到消费体验可以成为企业营销的突破口,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更多的企业也越来越注意到“体验”在当下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他们进而精心设计、销售“体验”,使得“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愈发昭示着一个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体验经济”作何解释?

以上是话题的缘起,那么到底何为“体验经济”呢?至今还没有科学、一致的界定。笔者仅就目前对体验经济的几种定义,做一综合分析和阐释。

在约瑟夫•派恩的理论基础上,有学者采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经济价值去理解体验经济的实质,认为“体验经济”就是一种将“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经济形式。它对体验经济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出一个广为引用的定义——“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 者,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一种经济形式。这一定义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把“体验”看成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并不十分科学;二是这一定义只说明经济的提供物是“体验”,并没有指明这种“体验”到底是什么,所以总给人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朦胧印象。

第二种认识,是把“体验经济”看成是服务经济的延伸或称之为一种新服务经济,这个观点也被较为广泛地接受。它认为,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是营销的突破口和经济的增长点,而“体验经济”中“服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是,这两种经济时代的“服务”强调的侧重点及其本质:服务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依靠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制胜,这些形式的服务,各企业之间是可以相互模仿的,最终消费者不能区分不同企业之间的服务差异;而“体验经济”强调的则是某一服务能否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能否帮助人们实现、完成某一特殊的过程或经历。因此,我们不能断定“体验经济”就是一种完全依赖于服务的新服务经济。

第三种观点,认为“体验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它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体验经济和精神文化消费确实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不仅是因为有了精神文化消费,更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精神文化消费与之前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和权重大大增加;二是精神文化消费的领域大大扩展。这种观点虽有一定可取之处,却过于笼统,没有把体验与精神文化消费区分开来。体验经济,体验的不只是精神文化,也有实物体验,情绪体验,感官体验等。现代人在注重产品和消费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即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给人带来的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经济学相关知识,笔者在此为“体验经济”下一定义:“体验经济”是指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生产或提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特定情感、特殊心理感受并使其愿意为之付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经济形态;与传统实物经济、服务经济相比,它更倾向于关注消费者的个人情感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经济。

(二)对“体验经济”类型的新划分

此外,还涉及到“体验经济”的具体划分类型。依据消费主体是否主动参与、融入情境或只是吸收信息,派恩和吉尔摩把“体验”分为四大类: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逃遁体验和教育体验。其中,看电视或参加音乐会等,属于娱乐体验,消费者较被动,只是接收信息;上课则属于教育体验,消费者参与较主动,但本身处于活动之外;参加戏剧演出、乐团演奏或是亲身进大入峡谷等属于遁世体验,遁世体验一样可以发挥教育或是娱乐的功能,而且消费者的参与更主动,体验更深入。如果将消费者在遁世体验中的参与度降到最小,就成为审美体验,消费者虽然融入体验的活动或环境中,但是不影响体验的呈现,就像游客只站在大峡谷边上观赏奇景,或是到艺术展厅欣赏艺术品,身在其外,心却陶醉其中,从而引发心灵内部的触动。

根据以上对“体验”对象的种类的划分,“体验经济”对号入座,即可分为:审美体验经济、娱乐体验经济、逃遁体验经济和教育体验经济。笔者对此也较为赞同,但是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这里提出一些另外的看法,考虑虽有不足,却是几经斟酌的观点,执笔陈述仍有待商榷。笔者认为也可从时空维度纵向对“体验经济”进行分类,即按照消费者“体验”对象的时空顺序依次划分为:重新再体验经济、即时体验经济和超前体验经济,三种类型。

所谓“重新再体验经济”,是指一部分人对过去的事物怀有某种不可名状的喜爱情趣,以致大量收藏、到处观赏,来满足内心的追求渴望;或者是有着某种共同经历的人群,通过体验过去寄托自己独特情感的事物,再次燃起怀旧情绪的心境,商家借此获得消费利润。比如,因爱好琢磨古玩,以致古董、名画收藏的盛行;为了留住童年的记忆,小人书、连环画的再度兴起。“即时体验经济”,体验的是当下的、现时的事物带给人的享受心理。比如,到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咖啡厅消费;电影院观影、KTV飙歌、旅游散心;或是电脑网络游戏等。至于“超前体验”,就是亲临现场体验那些先进的、现在极少人能体验到的项目,从而品尝一般人无法体验到的感受。比如,进入数码体验馆、科技体验馆,对这些高科技含量事物的切身体验;穿上宇航服同宇航员一起进入太空的体验等。

(三)“体验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运笔至此,笔者要即时纠正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体验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西方学者,并且现在国外学术界和经济营销界已经对此产生最大的认同,实践效果显著。但是注意,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体验经 济”的存在形式在我国很久之前就已然出现(古董收藏、游山玩水的享受等),这种具体的行为很多,只是一直没有提出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已,这也正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缺少抽象的理论阐述。所以,笔者要说的是,“体验经济”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它不过是经学者加以粉饰后的另一个“新型词汇”。

古已有之的“体验经济”,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升华,人们需要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消费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而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几乎是没有极限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体验经济”就有了一个未开发的新的广阔空间;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更为关注他们的价值体现、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体验”;还有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虚拟经济、数字化生存都不再是简单的设想,这一切为人们分享生活中的体验和设计体验的舞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之实现成为可能;而消费“体验”最终能实现的必要条件则是,现今人们用于休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样,内涵丰富又让人产生“情感奔涌”的“体验”消费,自然成为最吸引人的一种消遣方式。

(四)80后的“重新再体验经济”:“李雷和韩梅梅”现象

重新再体验经济、即时体验经济和超前体验经济,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都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尤其是“重新再体验经济”这种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历来就有的古董收藏,还有近些年来唐装、汉服的复古之风,文革时期的衣服重新流行,私塾教育的再体验——国学文化的大力倡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绪,出现这种现象的前提是,现在80后一代大部分已经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的“体验”消费买单。专属于80后的“重新再体验经济”包括:为留住童年的美好记忆,发起收集小人书、连环画的行动;整理曾经伴随自己成长的动画片、电视剧、贴画以及各类小游戏拍成照片办展览的活动;2010年网络最为流行、感动绝大多数80后的短片《老男孩》及其歌曲——而这些事件的源头,可以向前追溯为2006年网上就已经热议的“李雷和韩梅梅”的话题。这个故事是本文下面的重点论说对象,笔者称其为“课本里的‘体验经济’”。

说起李雷和韩梅梅,也许现在的中学生都不知道是谁,但对于80后一代的 我们却记忆犹新。这两个出现在1990--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虚拟主角(LiLei and HanMeiMei)陪伴我们度过了三年的中学岁月。据估计,从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使用这套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中学生,高达上亿人,也就是说,当今知道他们的人至少有一亿人。

然而,在2009年,人教版新出的辅导教材《派斯英语》中又出现了李雷和韩梅梅,这让网络上众多80后集体失恋了,因为当年伴随他们中学生活的李雷和韩梅梅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如今韩梅梅结婚了,但新郎不是李雷,学过这套教材的80后集体失望、伤心,回忆却如潮水般涌向网络。随后,流行歌手徐誉滕注意到这场有趣的网络讨论,写出了一首歌词清淡、曲风平缓的《李雷和韩梅梅》,歌曲的开头甚至还有教材课文里的磁带录音。这首流行歌曲的出现助推了一个网络话题的热度,也把一个最初呈现出娱乐倾向的话题带入了伤感和怀旧,让许多人感叹、无奈。

人们对当下失望时,往往容易怀念过去,最近几年,80后走向社会前台,开始承担责任和压力,他们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竞争的严酷,所以怀念曾经的单纯,曾经那无忧无虑的岁月。

在80后一代还对这段回忆怅然若失时,很多企业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于是“李雷和韩梅梅”的衍生文化产品开始出现,由原来网上的怀旧帖子和歌曲,已进入到实体化的纪念品和漫画,还据此有上映的话剧,拍摄的MV等等。而这些衍生的文化产品又让我们80后一代重新再体验了当年那段青涩的爱情,甜蜜的青春,我们愿意为之买单,只为这段“永远不会老,在心底不会飞走的小美好”。

无独有偶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对面就有一个能够让80后一代重新体验童年时代美好时光的场所——“80后餐吧”。该餐馆的装潢十分有特色,墙壁上几乎绘满了80后一代童年时代所有的娱乐活动——打纸牌、小人书、踢毽子等等。甚至餐馆的餐具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的搪瓷碗、搪瓷茶杯等,而且服务员都身穿少先队服。走进去,总让我们这批80后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氛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五)“重新再体验经济”的局限性

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定价的,对于过去的美好经历更是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经历、回忆都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精神体验,这些不可名状的感觉和心理,不同于实在的事物,它看不见,摸不着,除了体验者本身他人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感受。因此,如何判断体验的价值大小,如何判定消费者自身体验的质量,划分哪些人群属于潜在消费者范围,或是谁更愿意为这种体验支付更多的费用等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要确定拥有这种美好亲身体验的人群——消费者,因为需要确定他们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也就是要确定他们愿意为这段美好经历付费的价格标准——既可以接受又愿意为之付费的价格。所以不止是重新再体验经济,即时体验经济与超前体验经济也都需要准确地定位消费人群,然后制定既能吸引消费者又能获利的合理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占据市场,乃至盈利。

如果消费者从商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重新体验到了当年的那种美好感觉,他当然会一次又一次地来消费。所以,重新再体验经济其实对于塑造产品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有很大帮助作用。

其次,体验平台的建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确定了消费群体,制定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之后,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能够让消费者体验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平台,尤其是体验经济中以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行业。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个模拟的场景,甚至只是一首老歌等等。借助这个体验平台,能够重新唤起消费者昔日的某种特殊情感,甚至强化这种体验,为消费者的再次光顾打下基础。这个平台关键就在于能唤起消费者的体验,所以,必须极具代表性,让消费者能迅速融入其中,重新感受昔日的难忘时光。

论体验经济下的旅游体验营销 第3篇

在大众旅游阶段, 旅游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为特征, 即看、听、闻、尝、说。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者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需求阶段, 即“参与体验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旅游经历”, 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一活动中并产生极度的愉悦感和兴奋感, 从而获得旅游的“体验性”价值。

2 旅游体验营销战略模块

旅游体验营销需要旅游企业转变传统的营销思考方式, 从旅游者的感官 (Sense) 、情感 (Feel) 、思考 (Think) 、行动 (Act) 、关联 (Relate) 五个方面, 重新设计定义自身的旅游市场营销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 (Bernd H.Schmitt) 将这些不同的体验形式称之为策略性体验模块 (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 SEMs) , 以此来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 如表 1 所示:

3 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3.1 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以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其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 通过创造娱乐体验来吸引游客, 达到促使游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传统营销中严肃、呆板、凝重的一面, 使营销活动变得亲切、轻松和生动起来, 而这一特点与旅游的本质特征是相契合的, 因而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中大有创作的空间。

3.2 审美营销模式

审美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 通过选择利用美的元素, 如色彩、音乐、图案等, 以及美的风格, 如时尚、典雅、华丽等, 配以美的主题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 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依托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在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 淡化人工色彩, 在设计时注重整体协调感而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3.3 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 致力于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结合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应模式, 创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属性的旅游产品。如针对那些寻根觅源的旅游者就应牢牢抓住情感营销这种模式, 又如在日本, 人们甚至可以租回“女儿”、“儿子”、“孙子”、“外孙”, 体验家庭的融融温馨和亲情。

3.4 生活方式营销模式

生活方式营销就是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 通过将公司的产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征甚至是一种身份、地位识别的标志, 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消费群体的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以及那些深度旅游产品可借助这种模式吸引旅游者, 使他们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时购买旅游产品。运用名人效应来营销, 不仅适合于普通产品, 也适合于旅游产品。

3.5 氛围营销模式

根据产品的风格定位, 为旅游者营造适当的氛围, 优化体验效果、创造不凡体验。如以顾客体验为价值诉求的美国“星巴克”, 虽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馆陈设不见得一样, 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 但它们所传达的都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 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性的文化, 提供的是雅致的聚会场所、创新的咖啡饮用方式和过程, 在这里, 每一位顾客都是咖啡鉴赏家, 细细品味着星巴克带给他们的非凡体验。

4 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出售的是一种“完整的经历”, 从旅游产品设计、组合 (包装) 、销售到售后服务, 它所提供的是旅游者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全面顾客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应重视每一个消费环节, 剔除那些多余的、不利于与旅游者交流沟通的流程, 建立便于与旅游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 实现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4.1 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

在体验化的旅游产品中, 旅游者从结果消费转向过程消费, 因此通过吸纳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 提高旅游者与旅游企业、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程度, 而旅游企业则可以增加生产能力, 减少生产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体验产品个性化生产而导致的规模经济的丧失。

旅游企业可通过观察学习法、产品制定法和在线反馈法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这里重点推荐的是在线反馈法。现在已有少数旅游企业借助三维全景虚拟技术, 把景区的真实场景数字化, 全方位搬到网络上。观众只要轻松点击鼠标, 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远的观看景区风光, 再结合景区导航地图、导游解说, 让观众实现边走边看, 虚拟旅游。更重要的是, 潜在旅游者通过与旅游产品的初步接触, 可以发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不足, 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给予改进意见。

4.2 运用体验模型剧场协调旅游产品和服务

美国服务营销专家格鲁夫和菲恩克认为:面对面服务体验经历同演戏相似, 都需要演员、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游企业的体验剧场模型中, 演员就是一线服务人员, 是旅游体验的主要生产者;布景就是旅游资源, 是生产旅游体验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体验营销首先要从一线人员做起。企业应让员工充分认识到, 每一次与旅游消费者的接触都是一个“关键时刻”, 它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还应注重自身服饰、举止、风度等各个可能给旅游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细节上。

4.3 提供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不是核心产品, 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 可起到支持核心产品发挥最大效用, 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作用。旅游者在旅游归来的一段时间内, 将会受到旅游经历余波的影响, 旅游企业则可组建旅游俱乐部或bbs, 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分享体验, 交流经验, 鼓励消费者不断回忆这段体验的美好, 并激发他们出游的新需求。这事实上也是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体验, 一种知交满天下的体验。

综上所述, 成功的旅游企业必须要为旅游者生产快乐的体验, 从本质上说, 旅游企业要努力搭建一个快乐剧场, 在时间、空间上, 在旅游产品的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协调、统一, 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和良好的整体形象, 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体验, 最终实现旅游体验和旅游期望差值为零, 甚至是正数, 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 (美) .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B.Joseph Pine, James H.Gil 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3]马连福.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探析体验经济 第4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

一、“眼球经济”

注意力的竞争是社会生活的关键竞赛之一, 注意力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就好比金钱在经济中的作用, 注意力甚至成为企业声望和成功的标志。心理学研究报显示, 人的感觉在接受外界的信息中83%来自眼睛,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摸, 1%来自味觉, 更重要的是经过视角器官所接收的信息, 在人的大脑中有较快的加快值, 谁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谁就成为商品的赢家, 对注意力的追求已经扩散开来并被制度化, 通过新闻媒介, 商业技术实现接受我们的存在, 1996年, 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就提出了整个世界会展开争夺“眼球经济”的战略, 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纪的主宰。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 信息量已经出现了过剩并难以量化, 也导致了注意力的相对短缺。而成功的商人却善于利用争取注意的方式, 缺者为贵, 当然注意力就变得值钱了, 在这样的气候下, 谁有能力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 谁就是最大的赢家。对生产厂家来说, 做广告就是高价收购注意力, 注意力已成为财富分配的轴心, 商家为获得注意力而加大投入, 使广告业已从传达信息到成为生产的附加值。比如熏香促销已成为大商场流行的趋势, 服装店内使用了淡淡怡人的香味就延长了顾客在店内停留的时间, 销售额也就比平日多了好几成。兰陵酒的包装曾在1986年获第一届优秀包装装潢设计奖, 此酒采用瓷质的传统的坛子形, 在短颈上加了一个插拔的高盖, 与瓶身的曲线作了浓烈的对比处理, 选用了红上加红的手法。桔红色的瓶盖加红缎带, 红颈, 几块质感不同的红色叠在一起产生一种富丽装饰的效果, 给人以喜盈盈的感觉, 这套颜色装使兰陵酒很快打入国际市场, 每瓶售价比原来的玻璃包装提高两倍, 利润增加几倍。

发现事物的朴素本质, 是营销想象力的本质所在, 营销想象力是营销取得成功的出发点。其关键在于帮助人们理解顾客, 找到对顾客的吸引力和让他们惠顾的方法, 帮助人们透过表象看到营销的内涵。吸引顾客就是让顾客改变自己的行为, 必须把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商品区别开来,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实行差异化, 从而做到与众不同以吸引顾客。差异化就是以适当的手法对潜在的顾客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响应, 如果不是想着怎样找细分市场, 那你等于没有思考。因为竞争的本质就是差异化, 提供一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东西, 或者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有时即使你的产品在功能上有明显的优势, 但它们不一定会畅销, 除非你对他们进行与众不同的介绍或定位, 随着消费者的“感官疲劳”和个性化的增强, 他们已经对视听到的东西习以为常。尽管一些品牌在包装和花色上精美绝伦, 但依然无法抵挡人们在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因为消费者的眼睛越来越视而不见。因此围绕视觉来开发出新的营销手段就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有的营销专家说“未来会发生眼球革命, 因为人的肚子吃饭最多是两三碗, 或者说生理上的需求是有限的, 但是人们的眼睛会越看越精”。

二、“手感经济”

每一个技术进步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 当人与人接触逐渐被手机、电子邮件所取代, 一个真实的肉体拥抱将变得弥足珍贵。毕竟触感无法被机械化所取代, 人们从消费手感产品里寻求被人拥抱般的那种温暖和慰藉在当今又成了一种流行。

现代社会若是谁想拥有个性, 那他不仅要拥有物品, 尤其是要有手工打造的物品, 如美国的劳斯莱斯汽车不但是手工打造而且限量生产, 身价百万美元, 使许多人对他的渴望就如同图腾崇拜一样, 驱使人们渴望占有。工业时代前没落的技匠工艺回流, 人们重新出发寻找独一无二的珠宝家具及陶瓷工艺品。自古以来, 婴儿需要母亲的双手拥抱触摸才能健康成长, 现代的不少人正是通过消费手感来按摩抚慰自己的心灵, 从作品手里感受他人的余温。不少品牌要用手工限量生产来行销, “量身打造”又回流, “只此一家”比起名牌更有市场。手感永远是艺术中的珍贵因素, 手感经济更象征着信誉。一些商品历史悠久传统独特, 经过几代人的培植, 其招牌名称本身就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手工眼镜、手工牛仔裤、手中编织包、手工首饰等, 生活里不知不觉地出现了愈来愈多的“Mate byhand” (手工制作的产品) , 有些尽管不是100%的手工制造, 但都强调手感价值, 价格却不便宜。

如今我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追求“手感”的年代, 因为手感是一个集合词, 它传递出人的触角、温度、专注与独一无二的精神。手感经济也是深度经济, 借一个有深度的记忆, 设计一种产品, 可以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没有技巧精神, 不敬重手艺, 生活就缺乏主张, 粗糙无味, 就不可以有手感经济。当今消费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已从量转为质, 追求生命的质感和细节, 原料来自何处, 产品如何被生产, 生产者又是谁, 都可以透过感官让消费者亲自体验, 还可以增进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温铁军.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的趋势[J].科学生活, 2005.10期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第5篇

无独有偶,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1999年出版了《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认为人们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取代服务经济。

他认为,未来的商业场景将以消费者为中心,功能逐渐多样化的商品不过是这个舞台上的道具,企业则是场景中的导演,通过巧妙应用道具,调动各级消费者参与,将消费者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终生难忘的情境之中。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不可复制、无与伦比,消费者自然念兹在兹、无时或忘,付费自然在情理之中。

在体验模式的场景中,很多商业规则会被颠覆。例如,诺基亚手机具备良好的通信功能,俨然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然而不具备较高的用户体验价值,最终会被横空出世的苹果智能型手机锁替代。体验经济时代,价格和体验相比,消费者往往更关注后者,这也就是苹果手机售价不菲却仍从者甚重的原因。

在体验经济的概念中,商品的内涵开始被扩大,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候的心情、场景、记忆、感觉都被包含在商品内涵之列。因此,一件商品是否物有所值,苹果手机价值几何,不同的人又不同的看法。

前段时间,《美国队长3》创造了票房神话,漫威漫画的商业价值开始体现,市场上关于漫威动漫周边的商品持续热销,一座电影版美国队长塑胶像居然高达几百美元。这就是体验经济的魔力。

体验经济时代,卖商品不如卖感觉,感觉对了,花多少钱都值。富有想象力的、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漫威通过通过8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令人着迷的电影宇宙,让很多不知道复仇者为何物的观众对钢铁侠、雷神、绿巨人、美国队长耳熟能详,让那个原本不存在的世界变得真实,变得让人神往,因而可以用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换回将近100亿美元的票房回报。

用户发展:网络先行,体验保障 第6篇

全球LTE的正式商用始于2009年12月, 从2009年到2011年的LTE发展初始阶段, 全球LTE网络发展比较平缓;但在2012年以后, 全球LTE网络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仅在2012年一年间, 新增加的LTE商用网络数量达到100家, 截止2013年年底, 全球有超过260张LTE商用网络。

网络和终端是基础

从全球LTE运营经验来看, 用户发展需要两大基础条件:一是网络的覆盖率, 二是终端产业链的成熟度。

用户发展, 网络先行。网络建设以及终端产业链的成熟度是LTE用户市场发展的基础。从全球来看, 西欧作为LTE商用的起源, 发展速度一直非常迅速, 以Telia Sonera、Vodafone、T-Mobile为代表的西欧主流运营商其在不同国家的子网已纷纷开通了LTE商用服务, 而且持续增加覆盖面积, 优化覆盖效果。亚太起步稍晚, 但近两年发展抢眼, 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7家主要运营商已经全部开始了LTE商用, 人口覆盖率高, 而且持续追求技术的领先和业务的多样化, Vo LTE、LTE-A等技术热点在日韩运营商中发展迅速。北美 (美国、加拿大) 的主流运营商均已开始了LTE商用, 采用低频段频谱更有利于使用LTE进行广覆盖, 覆盖面积大, 并且还向其在拉美地区的子网进行扩展。

终端产业链的成熟则是加速用户发展的驱动力。随着全球LTE商用网络的发展, LTE商用终端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商用终端的成熟使得运营商在LTE业务发展上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吸引更多用户。数据表明, 全球LTE用户数量的增长与商用网络、终端的增长趋势一致, 也是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全球的地域划分来看, 与商用网络的发展程度一致。西欧、亚太、北美的LTE用户数和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东与非洲、东欧、拉美, 考虑到人口基数, 亚太和北美的用户数量增加的绝对值格外巨大。2012年全球LTE用户数为6953.1万, 2013年将增长到1.53亿, 增长率达到了120.6%, 近两年LTE实现了高速发展。

时间窗口至关重要

在中国的LTE市场, 我们不得不关注技术标准带来的天然竞争优劣势。众所周知, 中国移动获得了TD-LTE运营牌照, 而联通和电信都将会获得FDD-LTE的牌照。

从技术角度来看, TD-LTE相对于FDD LTE仍然存在一定劣势。首先, 在全球频谱资源分配方面, FDD频谱占据着主导地位, TDD频谱受到更多限制, 全球对TD-LTE的频率分配缺乏一致性, 表现出少、散、单的特点, 这就使得TD-LTE发展面临着国际漫游复杂、终端成本上升、用户体验下降、产业发展减缓等潜在风险。其次, TD-LTE峰值速率只达到FDD LTE的65%~75%左右, 但相对于中国联通3G的演进版本HSPA+, 中国移动的TD-LTE仍具有五大明显优势——低时延、高速率、高容量、低成本、高效率。

为了支持TD-LTE发展, 国内主管部门在2.3/2.6GHz频段上预留了150MHz频谱资源, 成为中国移动发展TD-LTE的基础。因此, 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获得FDD LTE牌照前, 中国移动的TD-LTE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国移动必须在这个窗口期内突破发展, 扭转其在3G时代的发展劣势。

用户体验是保障

除了网络的覆盖率和终端产业链成熟度这两大基础条件, 用户发展还与网络的部署速度与用户的接入体验密切相关。

运营商的频段资源会对建网策略和步骤产生重要影响, 以美国的Verizon Wireless为例, LTE发展初期由于获得的是700MHz频段, 从一开始就进行网络的广覆盖建设, 用户数量增长相对较快, 但是由于低频段频谱资源的特点, 单用户接入速率并不高, 用户体验受限, 发展的速度也很难提升。Verizon通过多次交涉后, 获得了AWS频段资源, 用以进行重点区域的覆盖, 提升容量和用户的接入速率, 使得城市重点区域的覆盖效果明显改善, 单用户接入速率也得以提升, 这也是Verizon在2012年以后4G用户规模迅速提升的重要基础。目前Verizon已成为美国发展最为迅猛、4G用户比例最高的运营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韩国4G市场的发展。韩国移动市场总体渗透率高达108%, 三家运营商SKT、KT、LG U+竞争十分激烈。韩国4G市场的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国家, 国际标杆显示4G用户渗透率达到市场总用户数的20%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 但韩国在一年内4G用户占比已经达到22%, 毫不夸张的说韩国已经进入了全面4G竞争的时代。其中, LG U+的4G市场发展颇为引人注目, 由于LG U+之前仅拥有一张CDMA网络, 在频谱资源方面弱于竞争对手, 无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 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2011年LG U+推出4G业务且采取了快速建设全面覆盖、网络领先发展战略, 从LTE商用到实现全国覆盖仅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 成为世界第一家实现全国100%覆盖的运营商。由于网络部署快于竞争对手, LG U+大打客户体验这张牌, 大力宣传网络带宽及速率给客户带来的感知差异以及相较竞争对手的体验差异, 进一步实现客户体验领先, 使得用户数由2011年底的56万快速增长到2013年中的590万,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0%。

网络优化,让4G体验提升 第7篇

随着国内4G商用网规模部署, 移动用户对4G网服务质量的敏感程度不断增加, 移动通信竞争机制的引入, 使得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更为运营商所关注, 网络质量已经成为运营商发展的生命线, 并成为经营成败的重要筹码。

4G LTE作为新的移动网络标准, 在其网络优化中面临着来自于LTE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从以话音业务为主到全数据业务的转变, 组网结构从单一网络向混合多层网络进行转变。这些转变对于LTE的网络优化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青岛TD-LTE系统优化案例

从2012年开始, 上海贝尔就开始参与中国移动TD-LTE商用网络建设, 在十多个省市建设和优化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里介绍一下青岛网络的优化情况:青岛LTE覆盖地形复杂, 包括新老城区、丘陵以及高速公路等。经过数月坚持不懈的网络建设和无线优化, 包括LTE设备排障、天馈检查、外场路测、参数调整等一列优化后, 无论是下载速率提升, 还是信号覆盖增强, 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青岛城区经过系列优化显示, 无论是下载速率提升, 还是信号覆盖增强, 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平均下行吞吐率从建网初期的不到25Mbit/s提升到56.7Mbit/s。青银高速100%区域信号强度高于-110d B, 99%的区域SINR值高于-5d B, 全程无掉话。高速场景的网络优化与城区的网络优化内容基本相同, 也主要通过工程优化和无线参数优化两种方式进行, 工程优化主要是调整天线方向角和天线下倾角来达到优化网络覆盖RSRP和SINR的目的。其后, 再针高速小区所特有的覆盖特性及终端行为来优化小区参数。

上海贝尔与当地运营商共同研究了许多创新课题, 包括覆盖优化、TM模式优化、异频组网、时隙配比1:3, 时隙配比智能动态优化等。实践中, 基于上海贝尔的TD-LTE主设备以及相关算法, 网优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流程和网络优化手段的创新, 关键创新点如下。

●率先在D频段组网中创新使用1:3上下行时隙配比。

●创新实现基于干扰总量评估的TD-LTE异频组网方式。

●创新采用方位角预检和俯仰角渐进优化进行RF优化调整。

●创新引入PRB承载效率指导高速移动场景下的TM模式优化。

●具有创新算法的LTE设备, 能很好规避多普勒频移。

南京D+F混合组网优化案例

在南京LTE网络优化项目中, 城区网络采用了D和F混合组网方式。2014年初, 网络通过射频调整优化、频段优先级、重选参数、切换参数进行一系列优化提升整个网格性能水平。为了速率最大化, D频段采用2个频点, 使用单载波异频组网的方式的确可以降低网内干扰、提升下行速率20~30%, 是一个有效提升网络质量手段。目前LTE覆盖片区的覆盖率 (RSR P>=-100d B m&SIN R>=-3d B) , 从79.94%提升到86.65%, D和F混合平均下载速率从32.6Mbit/s提升到39.1Mbit/s, 单独占用F频段从22.97Mbit/s提升到32.6Mbit/s, 单站占用D频段从41.8Mbit/s提升到47.2Mbit/s, D和F混合平均下载速率从32.6Mbit/s提升到39.1Mbit/s, 切换成功率优化前后均保持较好水平, 优化前99%, 优化后几轮测试均是100%, 综合指标达到较好水平。

南京LTE网络优化主要采用如下几个措施。

●基于干扰总量评估的TD-LTE异频组网方式。异频组网模式获得更好的SINR, 同时也带来更好的吞吐率。

●基于性能评估提升D频点占比。根据优化对比结果, 可以发现F和D混合组网状态下, D频段占比对整体平均下载影响较大, D频点占用的采样点越多, 整体下载速率较高。

●F频段的插花建站增强方案。利用F频段特点进行插花建站, 提升部分路段覆盖, 综合提升网络整体覆盖率。

●D频段和F频段先单独优化, 再联合优化。D和F首先进行单独射频优化, 在D频段和F频段网络性能均达到一定水平后, 再进行D和F的协同优化。

在LTE网络优化期间, 上海贝尔还借助了独特的NPO优化工具, 特有的LTE调度和优化算法, 以确保LTE网络性能的各项指标更加突出。

热点区域微基站优化案例

针对热点容量且建宏站困难地区可以采用微基站部署, 实现分层立体组网, 分担上层宏网的数据流量。引入异构分层网提升网络覆盖和容量的方法, 也可以作为网络优化的有效手段。上海贝尔light Radio MRO灵云无线微基站集成了射频和天线, 体积小巧, 安装灵活, 可适应不同场景, 实现快速部署, 为弱覆盖区域、热点区域提供专用的覆盖和容量。

在青岛市区某十字路口, 宏站覆盖较弱, 而新增宏站非常困难, 上海贝尔在道路沿线的一根电线杆上安装了MRO基站, 轻松解决了该区域的弱覆盖问题。经过测试, 在定点状态下, 下载速率最高达到了97.76Mbit/s。为了解决部分地区室内覆盖和居民区覆盖较弱的问题, 也在协同青岛移动采用MRO进行试点改革, 优化网络。

对于南京一大型购物中心, 建筑物内部空间大, 中间镂空, 商铺沿各层的环形走廊排布, 周边宏站无法满足覆盖需求。上海贝尔最终选择MRO覆盖方案, 也是充分考虑了覆盖需求, 研究了建筑物结构, 评估了各种方案优劣的结果。中部镂空、一透到底的建筑结构, 又为信号在室内的充分反射、折射, 从而为完整地覆盖多个楼层的全部中心区域提供了空间。采用MRO部署在建筑物楼顶, 将信号通过玻璃天顶直接打进建筑物中心镂空区域, 再利用反射、折射, 将1~3楼的中心区域全部覆盖。这样既提高了信号覆盖的效率, 又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投资。MRO覆盖方案是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优选方案。

MRO微站性能较好, 吞吐量和信号强度上获得较大增益。微站在性能上、体验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作为补盲扩容, 优化网络的利器。在南京某商务楼室内覆盖案例中, 则是采用MRO室外打室内的方式, 经过优化测试, 原本无法实现数据传输的楼层均值速率也达到35 Mbit/s以上。

网络体验经济 第8篇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他们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 (The Experience Economy) 一书中, 对体验经济进行系统的阐述。他们提出人类社会将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1]。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 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将会首先受到一定冲击和挑战, 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体验经济将赋予旅游新的内涵, 体验经济已经正在自觉地渗入到旅游业中。但同时体验经济也会给新世纪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欲结合体验经济的实质探讨其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和意义。

二、体验经济理论

1. 体验及经济内涵。

对体验、体验经济的经济学角度研究开始于国外。最早提出“体验经济”的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1970年, 他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Experience Industry (体验业) 的说法。并提出体验业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经济发展的支柱, 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也宣告了第四次浪潮即一个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特种服务性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99年,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使用“体验”, 并提出“体验经济” (Experience Economy) 时代。此后, 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经济学界, 都开始关注experience, 希望能利用experience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许多企业已把experience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零售业的拉斯维加斯论坛购物中心, 交通业的韩国航空公司, IT行业的微软、IBM、联想, 餐饮业的雨林咖啡厅, 娱乐业的超级娱乐王国———迪斯尼公司等等[2]。

体验的经济学内涵。派恩与吉尔摩认为, “体验是一种新的价值源泉, 是第四种经济提供物, 它从服务中分离出来, 就像服务曾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那样。”并指出, “正如人们已经在产品上减少开支, 而把更多的钱花在享受服务上一样, 现在他们在重新审视他们在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以便让出一部分来用于更加难忘的也是更加有价值的提供物———体验。”由此, 我们可得出体验的经济学内涵:体验作为一种新的、迄今未得到广泛认知的经济提供物, 是继农业商品、工业商品和服务之后一种新的经济提供物, 它犹如服务、商品或日用商品一样真实, 以“难忘”为特点而有别于其他商品, 它需要个体的高度参与, 从而获得一种个性化的感觉。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 变得值得记忆, 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 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 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它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 最好的体验包含了所有这些部分, 即处于四个方面交叉的“甜美地带” (Sweet Spot) 。

2. 体验经济的内涵。

派恩与吉尔摩认为, 从经济提供品的演进过程来看, 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沿着提供农矿产品—工业品—服务—体验的方向发展的。相应地,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正在迈进的体验经济四个时代。他们对于“体验经济”的解释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 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依托, 以商品为载体, 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强调强烈感官刺激和享受, 强调真实的氛围、深刻的印象和事后美好的回忆, 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生产和消费的个性化, 而消费者也更愿意为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付出更高的费用。在服务经济时代, 产品是企业提供服务的载体, 服务才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 是以创造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

三、旅游体验

体验的实质与旅游的本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旅游体验较体验经济更早的提出并一直是旅游学界重要的研究内容。以Driver和Brown为代表的北美体验派 (Experience based management) 学者较早认识到旅游体验才是旅游休闲管理的最终产品。这个学派指出旅游开发规划的核心是为游客设计独特的旅游体验。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旅游体验理论的探讨。谢彦君认为, 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 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 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者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形式实现的一个时序过程。这种旅游体验过程是一个有一定自组织能力的连续系统。它由一个个富有特色和专门意义的情境串联组合而成, 这些情境则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另类行为环境:旅游世界[4]。他把旅游期望当做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度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标尺。邹统钎认为, 旅游体验的本质在于体验的真实性, 旅游体验的类型, 除了娱乐、教育、逃避、审美, 还应有移情, 为了给游客塑造舒畅而独特的旅游体验, 旅游景区的体验塑造应遵循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和挑战性的原则[5]。

四、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启示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 体验经济正在全面地渗入到旅游业中, 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

在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 存在一些区域旅游产品简单模仿、重复雷同, 旅游形象模糊、过度依靠低价竞争、旅游收益差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区域旅游产品无差异化, 旅游开发没有充分分析自身的特色, 开发过程简单化;二是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品, 缺乏休闲和参与性的产品, 容易导致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中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因此, 在区域旅游竞争中, 既然旅游产品差异化小, 处于非优旅游区位的区域的旅游开发必然面临被动的弱势局面, 难以有好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 目前,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来华目的还是以观光为主。2008年安徽省收费类旅游景区按景区性质可分为休闲类、公园类、文博馆 (历史古迹) 类和观光类, 其中观光类和历史古迹类景区占各类景区的77.4%, 休闲类景区只占

总体来看, 中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大部分还只是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游历, 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 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微薄。因此, 我们在区域旅游开发中应大力引入一组全新的概念——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式开发。

1. 转变传统旅游开发观念, 突出游客参与和体验。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 旅游的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能够而且必须较其他行业更快地进入和适应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式旅游是以旅游业为舞台和道具, 以游客参与互动为主要特征, 以使游客得到各种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为主要目标地新兴旅游方式。体验式旅游强调游客的个性需求与个体的突出感受, 体验旅游开发不同于传统的统一标准化的观光型旅游路线设计, 而是要针对游客个体需求, 设计和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项目, 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给游客以深刻的体验, 而游客也必将愿意为此付出可能更高的费用。

2. 加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

体验型旅游产品是有巨大的差异性的: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即使是同一种体验产品, 不同的游客或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的体验也是有较大差异的。而差异越大, 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旅游重游率必将提高。

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要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体验与旅游互动双赢关系基础上, 追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计方向就是让旅游者在差异化体验和活动参与中追求身心享受, 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让经营者在提供体验机会和情感性消费中, 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持续的经济效益;让旅游地社会在文化经济的互动作用中, 获得综合效益的最优化;由此达到风景与人的情景交融,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即体验旅游的高潮, 从而各主体都能获得自身最大效益。

区域旅游开发中, 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特点、游客的需求特点和客源市场总体特点, 可以设计开发如下体验旅游产品:

一是娱乐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动力是变化, 是改造, 是在原有的旅游中让娱乐体验渗透到游客整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

二是逃避型体验旅游产品。现代生活的紧张和压力, 使得人们想通过外出旅行暂时抛弃尘世的烦嚣。如农家乐型旅游就可迎合有些人想抛开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去体验普通农家人的生活, 希望在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乡村与人接触交流, 在相异的环境中把自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 从而获

三是教育型体验旅游产品。旅游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可以抓住目标市场追求的价值, 在学知识、受教育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教育虽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教育型体验旅游开发应让游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旅游项目中的知识发现、文化价值挖掘、交际以及提升自我感觉等等活动。

四是审美型体验旅游产品。如乡村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适合开展较长时间的深入欣赏和体会生态、人文景观的乡村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感觉和知觉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获得愉悦, 继而通过理性思维和丰富想像体会乡村景物的精粹, 由外及内使游客获得

摘要:我们在区域旅游开发中应大力引入一组全新的概念——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式开发。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赋予旅游以新的内涵, 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体验经济和旅游体验的综述, 透过对体验经济内涵的剖析, 提出新时期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即着重开发体验式旅游。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体验,区域旅游

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 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亚良, 鲁炜, 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2]郑聪辉.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

[3]卢璐.体验经济、协同经济、循环经济——21世纪旅游业目标定位[J].企业经济, 2003, (9) .

[4]谢彦君, 谢中田.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J].旅游学刊, 2006, (4) .

上一篇:高层建筑项目工程下一篇:连续箱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