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研究范文

2024-05-06

图解研究范文(精选10篇)

图解研究 第1篇

一、基于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的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

以传统手工艺为对象的交互式图解法建立在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上,这一知识体系有别于以文字为媒介的知识体系,它是通过行为方式或其他非文字记录方式传播和传授的知识,“主要涉及到手工艺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和形态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器物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存等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与之有关的品质、规格、配置和传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1]54。在中国几千年的手工艺实践过程中,“对材料、工艺和形态等体系化的专门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1]54。概括来说,即“材料、工艺、工具、制成品形态四个方面”。根据这一知识体系的特征,将传统手工艺的图解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固定的物质形态出现的,如工具、材料、最终的工艺制作成品等;另一类则是非物质的,如工艺制作流程、工艺分解步骤、工具使用方法、材料选择方法,工艺规范等”[2]。

当下,移动APP已经成为大众日常学习的重要工具,此处提出的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应用于开发面向手工艺初学者的移动APP,包括工艺图形化解析的框架、方法和原则,它通过静态图形、影像、信息图、虚拟仿真等多种可互动的图形,全方位地展示和解析传统手工艺。从图解内容看有两类,由于两类图解对象的特征不同,在选择解析方式上,前者以图形、照片、视频等通过观看获取信息的图形图像为主,而对于非物质的工艺内容和环节,选择通过用户参与获取信息的虚拟仿真方式。

二、交互式图解法的用户研究与APP原型开发

“苹果工业设计资深副总裁乔纳森·埃维(Jonathan Ive)所强调的那样,双重设计法正在渐渐崭露头角:第一种方法关系到具体的问题,而第二种方法则更加聚焦于挖掘更多的机会”[3]。对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探索新型手机交互平台上传承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新平台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挖掘了更多机会。

用户研究作为原型开发前的关键环节,解决目标群体的定位、确定用户思维和行为过程,建立典型用户模型,并以此开发APP原型。研究以手工艺学习问卷的形式,内容包含三类,用户基本特征、用户学习时间与方式、用户学习期待,通过网络发放并回收问卷。从结果分析可知,手工艺学习的用户以女性居多,占有效问卷的62.22%,年龄集中在19岁至25岁之间,占有效问卷的60%,被调查者中80%为业余爱好者,自学是最主要途径,48.89%的被访者每周学习时间小于1小时,从学习内容看被访者最希望“知道工艺步骤”;其次是“认识材料”“认识工具”和“从学习一个入门级的工艺品开始”。基于此,确定了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用户模型(如图1)。

根据研究工作开展的便利原则,选取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技艺”进行交互式图解法原型开发,从“文化介绍”“作品欣赏”“工艺学习”三个方面,基于unity3D技术,通过视频展示工艺流程、照片展示工具、材料和典型工艺品、信息图展示工艺结构;通过虚拟仿真解析传统手工艺的工艺过程,通过测试题检测学习效果(如图2)[4]。

APP平台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交互式图解法原型开发需要从用户认知的角度研究开发原则。在此主要研究相关度高的认知负荷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是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心理认知资源的总量,主要是从认知资源的角度考察学习,特别是复杂任务的学习。它包涵三个类别,即内在认知负荷,它与学习材料的难度和复杂度有关;外在认知负荷,它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有关;关联认知负荷,它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过程。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和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需的认知资源的容量是有限的,若加工信息时,“所需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能提供的资料总量,则会造成认知负荷超载,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5]。此外,若资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图式获得或自动化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就会增加认知负担。根据这一理论,在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APP原型设计中,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虚拟仿真等,减少用户使用时的外在认识负荷,并将资源以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为基础,为使用者提供可选择的学习顺序,“使他们尽快从以识记和理解为主的浅层学习向注重知识的迁移、综合、分析和应用为主的深层学习转变”[5]。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处于真实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能够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此外,强调通过提供复杂、结构不良的和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超越浅层的以记忆、理解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向更高的思维技能的深层学习”[5]。根据这一原理,在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APP原型设计中,以中国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设置了仿真的学习任务,包括材料、工艺、工艺品的图片识别和视频学习,单个工艺技术的虚拟仿真学习以及工艺品制作入门阶段任务(如图3)[6]。

三、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APP原型效果测试

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原型开发完成后,进入效果测试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设计了实验组合对照组,比较基于两种学习材料和媒介——交互式图解APP原型和传统媒介的传统手工艺学习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自学相应的学习资料,并完成传统手工艺学习效果问卷。该问卷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工具、材料、典型工艺品的识别,其二是对工艺步骤中所用工具、材料的再认,第三是对工艺步骤的识别,第四是对工艺实际操作能力的判断”[6]。从问卷数据分析结果看,“在对工具、材料、典型工艺品的识别,和工艺步骤中所用工具、材料的再认,工艺步骤的识别三个环节中,使用App原型的实验组正确率普遍高于使用图片、文字、视频学习的对照组”[6]。但在对比手工技艺的实际操作能力上,两个组都只有极少的被试可以完成任务。可见,在传统手工艺自学效果方面,无论是交互式图解法APP原型还是传统的学习资源,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如图4)。

四、结语

正如用户调研所示,用户认为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结合是学习传统手工艺最有效的方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传统的师徒制能延续千年。而当前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缺失,却让传统师徒制难以延续,也促使研究者希望借助数字技术与媒介解决传统手工艺的当代问题。本研究的尝试“验证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在移动应用程序原型开发上的可能性”[4],同时也指出在利用该APP自学传统手工技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一结论让后续研究聚焦在通过何种策略将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传统的师徒传承结合起来,获得好的传承效果。

基于此,服务设计的理念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服务设计思维是传统设计领域在后工业时代的新拓展,“其目的是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其实质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活动”[7]。服务设计理念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传统的师徒传承的结合,将是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展开的,将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移动学习,与线下的社区手工艺学习、交流和工艺品展示结合,为传承人、学习者和大众创造一个工艺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摘要: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建立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知识体系之上,其以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用户研究,确定典型用户,将认识负荷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运用在交互式图解法APP原型开发中,图解内容包括材料、工艺、工具、制成品形态四个方面,图解方式包括静态图和互动图两种。经验证,通过该图解法解析的手工艺学习APP在促进工艺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上有效,但在工艺技艺学习上效果甚微。由此看出,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移动学习,应与线下的社区手工艺学习、交流和工艺品展示相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学习APP,图解法,交互式,模型建构

参考文献

[1]徐艺乙.手工艺的传统——对传统手工艺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再认识[J].装饰,2011(8):54-59.

[2]徐俊.江苏传统手工艺的图形化解析内容及框架研究——以南京绒花为例[J].艺术科技,2015(9):20.

[3]左罗,考特拉.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J].辛向阳,孙志祥,译.设计与创意,2016(1):4-12.

[4]Jun Xu.Exploring Ways of Interactive Diagram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Making Trans/national Contemporary Design History[=Proceedings of the ICDHS 2016-10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esign History&Design Studies](Accepted).

[5]刘儒德,赵妍,柴松针,等.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2-27.

[6]徐俊.基于移动应用平台的传统手工艺交互式图解法原则及方法研究——以南京绒花工艺APP开发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6(3):64-66.

陈坤:图解生命 第2篇

采访陈坤之前,资料的收集很是困难,无论你如何变换着关键词搜索,演员陈坤的图像总是充斥着电脑屏幕。唯一一篇对他去年展览的报道,还是以“此陈坤非彼陈坤”的语调写就。这是一个媒体的、外放的、娱乐的时代,没有给内敛、虔诚、平静留下任何机会。就如同少林寺也要做推广、禅宗也要随当代一样,在如麻的现实中发出高亢的声响,才得以向更“好”的未来前进。

陈坤不以为然。他的工作室在黑桥艺术区的最深处,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安静的院落门口种着竹子,清雅脱俗。盛夏的阳光配合着蝉声,将环境衬托得更加安静。

南方

在杂志上碰巧翻到了有关冷军的报道。“诶,冷军,我之前在珠海,跟他在一个动画公司工作。”陈坤喜道。

1987年,陈坤从四川美院毕业。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毕业后的陈坤被分配到四川雅安电视台。小城的官方电视台怎么能留住一个文艺青年的心?工作没多久,陈坤便辞职去了珠海的台资动画公司。青年涌向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回忆起那段时光,陈坤却说:“我为什么要去南方?现在想想,完全是为了那里的阳光。”

多云的四川让人多么向往阳光。一次海南岛的旅行,满足了陈坤对灿烂的想象。决定出走时,是南方的阳光为他指明了方向。陈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珠海的一家台资动画公司手绘动画稿。那时,公司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让来自祖国西南的他大开眼界。进口纸笔加上颜料喷枪,高级工具使这份工作充满了新鲜感。让他更加记忆犹新的是台湾企业成熟的企业文化,月末发工资时,老板总要把他叫到屋里,说上几句贴心的话,最后双手捧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辛苦了,这是你这个月的薪金。”在陈坤的描述中,就连台湾老板的措辞都带着浓郁的宝岛风味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参与制作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成就了80年代人的童年记忆。

但是时间一长,闷头制作动画的工作就显得枯燥无味。之后,陈坤在南方辗转,从珠海去了深圳,做雕塑、做设计,一晃就是20年。充斥着机会和资本的花天酒地,让他见足了世面,而即便是对商业浪潮的全身投入,也没有泯灭陈坤心底那份文艺情结。“叫一个搞艺术的人去做生意,是完全做不好的。人分好多种,有的人对钱有感觉,我就不行。”钱搞不定一些人,陈坤算是一个。他说:“但是,有些东西可以搞定你。”“有些东西”可能指的是对艺术真实的体验。

北京

2006年,一个从英国回来的大学同学在深圳见到陈坤,谈艺术。“伙计,你这个状态不行啊!”一句话又在他心底沉寂的平面上激起了浪花。“北京的艺术圈很活跃,去北京看看吧!”

“我先是来到索家村,看到那里的艺术家有平房盖成的工作室,工作室的门那么高,门前院子里胡乱地长着杂草。我喜欢这种跟土地很近的环境。”陈坤说,习惯了南方新城严密的规划和现代化的设计,北京从自然风景到人文风景呈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年的南方经历使他对北方的变化敏感。“我喜欢北京这种状态,四季有变化,而且城市的边缘是有空隙、能呼吸的。”

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高潮。提到这个年份,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个“是作品就能卖”的当代艺术圈。他闭上眼睛,摇摇头:“我当时完全没有顾及这些,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很好地卖过作品。我来北京,就是冲着这里的艺术气氛来的。”说到这里,陈坤沉默了片刻。院子里吱吱的蝉声和远处播放的交响乐混杂着直射进屋里的阳光,让人感觉到一种精神的力量。

陈坤反复提到刚来北京时,可以在五环外花很少钱买到很多吃的,五块钱买一大碗饺子,一块钱买一堆小白菜……这在深圳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经济特区而来,北京城郊的鲜活,使他重新找到了人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的更大价值。“大学里的那种状态被重新焊接起来。”在20年追逐利益的生命旅程之后,陈坤在北京重新链接了80年代末的艺术追求。

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巨大冲击,重新捡起画笔的陈坤变得淡然而纯粹,安静的生活使他开始朝向自己的内心创作。“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激进过。”他拿起一张80年代在四川美院时照的黑白照片,背景是那时的大幅画作。画上的人群举起拳头,组成有力的畸形构图,照片上长发的青年正是年轻的陈坤。模糊的照片记录着那些充满激情的岁月,陈坤笑笑说:“现在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这样的了。”

“北京的冬天,那种寒冷,四点半以后天就已经快要塌下来了。路灯并不明亮,隔着很远,冬天冷得你缩成一团。自然给人的感受特别明显,特别是春天来的时候,二月、三月,每一天,它的树叶、它的花、它的颜色都不一样。这种生命和时间的关系不断提示着我,在这种环境中,我觉得身体特别舒服,那种对自然的感受又渐渐变得敏感起来。冬天里的干树枝慢慢发芽,令人激动。我觉得这些很精彩。”他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了自然,自然正是他自己。

生命的线

陈坤的画室宽敞明亮,他的画作在墙面上顺次挂开,淡淡的白或是淡淡的黑,画面中的形象隐隐约约可以辨认,凑近了才能看到画面的细节。蜿蜒细小的线条细密地充斥着画面,淡淡的人物形象作为底色,也就变得更加模糊。画面虚幻,却并不像色盲测试卡一样难以辨认和具有游戏性,干净整体的画面呈现出精神性的指向。那些细线犹如生命的能量从主体中发散而出,游离向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模糊的一片。

为什么是线?陈坤来到北方,明确地感受到春天植物的生长。“我看到春天三四月树枝发芽,一天一个样,这在南方是没有的。”温暖柔和的气候里长起来的植物似乎都要慵懒一些。“那里的植物没有特别的变化,一年四季几乎就是长好了放在那里。”陈坤将自然的变化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上。投身商业浪潮的他渐渐忽略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灯红酒绿的特区景象令他厌倦,而北京鲜活的细节,让他重新找到了下海前的真实自己——焊接上了大学时文艺青年的追求。

“北京是有空隙的,这种规划上的空隙是文化得以生存和呼吸的根本。”陈坤在这种空隙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有两幅作品可以明确地说明其作品变化的路径。一幅是一个头像,剥开表皮,露出了里面的肌肉。虚空的外表和鲜红的肌肉,一虚一实,对比明显。另一幅是同样的头像原型,剥开皮肤,从里面生发出来的就是他现在作品中弥漫的线。“从这两幅画中,你就能看出我作品发展的脉络。最开始,我是想寻找什么是最真实的自我,表皮和肌肉的关系,我觉得是比较明确的。后来我觉得,人重要的不是物质的部分,精神的内容才是更本质的。”画面上的线主要是红色和蓝色,这就像是血管和神经,这些蜿蜒、盘旋的线就像人的意识一样,蔓延到身体之外,形成一个场域,充斥全部画面。

陈坤的线做了很多尝试,我们也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看到这些细线的变化。他用这些代表血管和神经的细线营造一个能量场,如同红外摄影下的温度扩散,细线由密集到稀疏,也随着能量的耗散,表达在画面上。随后,画中出现了人物之外的主体——石头和干树枝。“那些树枝的生长让我感动。”对佛教智慧极感兴趣的陈坤,怀揣着万物有灵的观念进行创作。他将一块小石头放大到两米的画布上,蜿蜒的曲线盘绕成石头的形状,同样的红线和蓝线呈现了一块无机物的生命。这种等物齐观的观念构成了陈坤作品的主线,这也正是他从深圳来到北京,逃离商业而遁入艺术的最终目的。他在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属。

几乎是同样的形式,陈坤尝试着将这些崎岖蜿蜒的细线用浓稠的颜料表现,以求更加直观地表达血管神经的意向。同时,在绘画的内容上,他将视野放宽,汪洋的海面上盘绕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整个画面成了一个大的抽象画,海面的波涛和细线的缠绕,混合成两个维度上的抽象。我们从画面上既能感受到大海的浑然广阔,细线的盘绕又给人以精致细腻的独特感受。

看似形式单一的画面,将细线填充满一幅幅两米左右的画面并非易事。画笔落在画布上,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对抗,逐渐显现出画面的形象,有我和无我的境界在绘画过程中交替支配着他的创作。每一幅作品都需要十天左右的制作时间。而在这些人体、石头、枯枝、自然的画面中,陈坤最喜欢两幅作品。

两幅都是他自己。一幅站着,细线像是从他的身体里蔓延出来,由浓到淡地充满整个画面。另一幅是他躺在地上,线的蔓延之外,一束光从身子里打出来,犹如科幻片第五元素最后的场景。人的能量与环境的沟通交流,让这幅画显得格外特别。说来也巧,画完这幅画,陈坤就出了车祸,右脚关节骨折,躺下了。

谈艺术必谈大概念,空、禅、意蕴、灵魂……而在陈坤这里,这些价值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实现的。也许画面上的元素只能为我们揭开十分之一的陈坤,更多灵性的体验埋藏在他自己的心里。他说:“我总会想象我的画被挂在一个纯白色的空间里,地板也是白的,会显得作品特别好看。”陈坤内心的平静是在当代艺术家中少见的,他的话语中所流露出来的沉稳与超脱,绝不是一般艺术家所及——因为他从商场而来。也许就像当年的弘一法师,经历过,也就释然了。描述并非言过其实,去网上搜搜陈坤,便知“本来无一物”的淡然。

图解that 第3篇

that尽管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小”词,但它的用法却是值得讨论的。在传统语法中,that可以作限定词(Determiner,简写为D),又可以作代词(Pronoun,简写为Pro)。而在生成语法中,that被赋予了新的属性,称为标句词(Complementizer,简写为C)。语言学(特别是生成语法中)提到的标句词,是一个句法范畴,类似于传统语法中讲的从属连词,指用来引导补语从句的词(Radford, 1997)。标句词通常都置于从句句首,引导从句。在早期的文献中多用COMP来表示标句词,而在后期的文献中,多用字母C来表示。英语中的标句词很多是借用了其它词类当中存在的词,赋予它们新的句法功能,这一过程被称作语法化。而借用限定词作标句词的现象又是最常见的,如本文所讲的that。

2. 标句词that的句法功能

作为标句词,that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这些从句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直接宾语、表语(主语补语)、同位语、表语补足语等成分。(1)作主语,如:That the invading troops have been withdrawn has not affected our government’s trade sanctions.;(2)作直接宾语:I noticed that he spoke English with an Australian accent.;(3)作表语:My assumption is that interest rates will soon fall.;(4)作同位语:Your criticism, that no account has been take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 is fully justified.;(5)作表语补足语:We are glad that you are able to join us on our wedding anniversary.通过以上的例句我们可以发现,标句词that引导的从句并不作宾语补足语,因为如果that从句作宾语补足语,that就不再被看作标句词,而是传统语法中讲的关系代词。

3. 对比

3.1 标句词that与关系代词that的区别

如:I don’t think (that) that is possible.

在上面的句子中,第一个that是标句词(C),可以省略;而第二个that作that从句的主语,是关系代词(PRO),不可以省略。下面我们用树形图来作一解释:

3.2 标句词that与限定词that的区别

因为that可以在名词前作限定词,所以有人可能会说,在一个从句前的that在功能上就可以理解为一个限定词,没有进一步区分的必要。而事实上,并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在从句前的that(标句词)与在名词前的that(限定词)有很大区别。首先,作为限定词的that可以被this或the等其它限定词取代,但作为标句词that却不可以;其次,限定词that有时可以替代代词功能(即后面省略被修饰的名词),而标句词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如:

(1) Nobody can blame you for that mistake.

Nobody can blame you for that.(that用作代词)

(2) I believe that you are right.

I believe that.*(标句词that不具备代词功能)

下面的句子将更加清晰地展示限定词that和标句词that不同的句法功能。

The lawyer insisted that that cheap hotel was clean and comfortable.

在上句中,第一个that是标句词(C),可以省略,而第二个that是限定词(D),作从句主语的限定成分,不可以省略。

4. 结语

如上所述,that的用法纷繁复杂,用作标句词、限定词和代词时所具备的句法功能各不相同。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准确地掌握如that一类词的用法将加深其对英语词汇的认识,促进其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Andrew Radford.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Randolph Quirk, Sidney Greenbaum, Geofrey Leech, Jan Svarl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 1985.

[3]Zandvoort, R.W., Van Ek, J.A.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seventh edition) .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

[4]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G.BELL&SONS, LTD.

[5]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four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图解龙门石窟 第4篇

龙门石窟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以恢弘的篇章续写着佛教文化艺术史,成为佛教造像艺术的点睛之作。

图为龙门石窟万佛洞造像。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的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图为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飞天。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宾阳三洞(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唐初才完成主要造像的。

龙门石窟

图为龙门石窟东山石窟造像。包括擂鼓台三洞和看经寺石窟群,其中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图为龙门石窟莲花洞窟顶的莲花。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佛教石窟窟顶多以硕大而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作为装饰,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防汛救灾图解 第5篇

1 巡堤查险

在防汛抢险中, 巡堤查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1.1 巡查队员

首先必须挑选责任心强, 有抢险经验、熟悉堤情的人担任。巡查队员分基本队员和后备队员。基本队员在水情到达设防水位时上堤巡查, 后备队员在水情到达警戒水位时参加巡查。

1.2 巡堤查险任务

按堤段的重要情况配备力量, 固定某段由某队包干, 统一领导, 分段负责。同时各队也可分派专组、专人、专地看守, 熟悉堤情、水情以及估计可能发生的险情。要求对一般险情及时处理, 定期汇报;对重大险情, 随时上报并提出意见。

1.3 巡查交接班

交接班应紧密衔接, 以免脱节。接班者提前上班, 与交班者共同巡查一遍, 交待情况。相邻小队碰头时应互通情报。并应建立汇报、联络与报警制度。

1.4 巡查方法

堤上、堤下、堤身内外均要巡查, 对堤内情况要加强侦察。每组5~7人成排前进。1人走堤外水边, 乘浪花起落的时机, 用脚察探破绽和防浪情况;1人走堤顶, 查看堤顶和内肩以下若干米的堤坡, 注意有无跌窝和裂缝;1人走背水坡堤腰;1人走堤内脚;1人走渍水边, 注意浸漏、滑脱现象及草下暗漏。如果堤脚附近没有渍水, 也要在离堤脚较远处巡查有无管涌险情。巡堤人员要时分时合, 迂回巡查, 不可有空白点, 要不断交换情况。在风雨夜或风浪大时, 堤外水边巡查人员要注意安全。

1.5 巡查要点

查险是一件细致艰苦的工作, 天气越恶劣 (狂风、暴雨、黑夜) , 查夜工作越要抓得紧。不仅对重点险工堤段要加倍注意, 对一般堤段也决不可放松。巡堤查险要点归纳为“四到”、“五时”、“三清三快”。

(1) 四到。手到, 主要是用手来探摸和检查。检查堤边签桩或堤上绳缆是否有松动拉断情况。脚到, 用脚察探发现险情。特别是不易发现险情的水淌地区, 更要靠赤脚来试探水温及土壤松软情况。如水温很低有侵骨感觉就要仔细检查, 可能是由冒水孔或漏洞来的水;如土壤松软, 深入内层也软如弹簧, 说明不是正常的情况。堤外坡有无跌窝崩塌现象, 一般也可用脚在水下探摸发现。眼到, 用眼看清堤面、堤坡脚有无崩挫、裂缝、散浸、管涌等现象, 看清堤外水边有无浪坎、崩坍、近堤水面有无漩涡等现象。耳到, 用耳探听水声, 有无异样的声音。

(2) 五时。是指吃饭时、换班时、黄昏时、黎明时、刮风下雨时。在这些时候最容易疏忽忙乱, 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遗漏险情。同时对险情和隐患处理后, 还要注意观测, 必须提高警惕。

(3) 三清三快。三清: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即发现险情快、报告快、处理快。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小险迅速处理, 以免发展扩大;重大险情, 上级能及时准确了解, 必要时能调集力量支援抢护。

1.6 巡查时所带工具

一般常用的几种巡查工具如下:记录本———备记载险情用;小红旗———供作险情标志;木尺———丈量险情对某一显著目标的部位尺寸;铁铲———用以拔草及试探堤内土壤较内层的松软情况;锯木屑———当堤身浸漏时用来抛于堤外江面以发现有小漩涡;手电筒或马灯、火把———便于黑夜巡查照明。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和堤段最大可能发生的险情, 对所带的工具而有所增减。

2 散浸

2.1 险情

江水上涨, 堤身泡水, 水从堤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 叫做散浸, 一般又叫“堤出汗” (图1) 。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 散浸范围就将沿堤内坡上升、扩大, 如不及时处理, 就会发生内脱坡、管漏等险情。

2.2 原因分析

土堤挡水后, 渗水经过堤身向堤内坡方向渗透, 是自然规律。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缩短了渗径: (1) 堤身单薄, 内坡过陡; (2) 堤身土质砂重, 外坡又无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渗; (3) 堤质太差, 筑堤时所取土块没有打碎, 留有空隙, 硪夯不实; (4) 堤内有隐患 (如蚁洞、獾穴、树根、暗沟等) 。渗径长度不够, 浸润线 (渗水在堤身内渗透的上界线叫做浸润线) 抬高, 渗水就将在堤内坡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 形成散浸。

2.3 抢护原则

“临河截渗, 背河导渗”, 降低浸润线, 稳定堤身是抢护原则。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帮, 可以减少渗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滤, 可以使已经渗到堤里的水流出, 而不带走土粒。这样可以降低浸润线, 稳定堤身。

2.4 抢护方法

发现散浸险情后, 应查明发生原因和险情程度。如堤内坡出现散浸, 但坡面只有轻微的洇潮或渗出少量清水, 堤身稳定, 险情并无发展, 可以严密监视, 暂不处理。如堤坡渗水严重或发生浸水集中冲刷现象, 说明险情在发展, 则需抢护。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如外滩较宽, 附近有粘土可取, 险情又很严重, 则需兼用外帮防渗、内坡导渗的方法。切忌在堤内坡用粘性土料做压浸台。汛前消灭隐患, 对防止在汛期中发生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十分重要。

2.5 导渗沟

(1) 应用范围

水位继续上涨, 散浸严重堤段, 有继续发展趋势。一般可在堤内坡面开沟导渗, 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 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 以稳定险情。

(2) 施工方法

(1) 从浸润线顶点起至堤脚外止, 开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纵沟或与堤身成45°~60°的斜沟。斜沟比纵沟好, 因为斜沟导渗范围大, 收效快。有的地方在浸润线顶开横沟,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排水不畅。斜沟、纵沟都要连通, 宽深都是一样, 或在纵沟两边再开“人”字形支沟 (图2) 。开挖的数量与深度适当, 否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导渗沟的大小及间距, 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隔5~8m开一条沟, 沟深约0.5~1.0m, 宽0.3~0.8m。

(3) 各沟内填粗砂、卵石、碎石, 在缺乏砂石地区, 也可采用砖渣、岗柴作为导渗材料。为了防止泥土掉入沟内, 阻塞渗水通路, 可在导渗材料上面盖草袋或稻草, 然后填土。

(4) 如果堤身含水过多, 土质稀软, 开沟困难的话, 则可采用边开沟, 边做导渗沟的办法。不允许有沟开好后, 发生等待滤水材料的现象。

(5) 岗柴应扎成把子, 直径30~40cm。外捆稻草厚约10 cm, 不使岗柴与土直接接触, 以免土粒填塞岗柴把子的空隙, 失去滤水作用。岗柴把子要柴头向上, 柴梢向下, 由沟的下面向上铺。头梢接头处, 要多交接些。梢尾露出沟外, 以利排水 (图3) 。

2.6 透水压浸台

(1) 应用范围

当堤身断面不足, 外滩狭窄, 内坡产生严重散浸时, 可在内坡加做层苇层土的透水压浸台 (图4) 。如当地有砂石反滤料时, 可先用砂石作底层, 然后层土层苇做到要求高度。透水压浸台所需工料较多, 在堤身断面够的堤段不宜采用。

(2) 施工方法

(1) 在筑压浸台部分先做导渗纵沟或斜沟。

(2) 然后在堤脚上, 铺放芦苇两层, 每层厚10 cm, 共20 cm, 铺成“人”字形, 柴梢向外, 目的是引出渗水。

(3) 在芦苇上面铺稻草厚5 cm, 然后填土夯实, 厚约1.0~1.5 m。

(4) 填土面上再铺放芦苇, 层土层苇, 直到浸润线顶点为止。

(5) 若基础不好, 土撑坡脚要抛石或用砂土袋固脚, 但要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2.7 反滤层

(1) 应用范围

散浸严重的堤段, 开沟导渗有困难时, 可做砂石反滤层抢护。

(2) 施工方法

(1) 砂石反滤层图5。先将散浸部位面层湿土挖除厚约30 cm, 再回填粗砂一层, 厚15~20 cm, 上盖瓜米石一层, 厚10~15 cm, 再盖2 cm粒径的碎石一层, 厚约10~15 cm, 最后盖上小片石一层, 让渗水从片石隙缝流入堤脚下的滤水沟。如果堤身要培厚的话, 应在片石上盖上一层草袋, 再在上面填土。

(2) 芦柴反滤层。在散浸部位的坡面上, 先铺稻草一层, 实厚5 cm, 上铺芦苇厚10~20 cm, 盖草袋一层或铺一层稻草, 然后填土夯实。所铺芦柴或稻草, 一定要露出堤脚外面, 以便排出渗水, 保持堤身干燥。

2.8 外帮

(1) 应用范围

在内坡散浸严重的堤段, 如有外滩, 附近有粘土可取, 可在外坡做外帮 (图6) 。

(2) 施工方法

(1) 沿外坡倾倒粘土。最好随倒随用脚踩实, 要保证质量。如因急流, 散土容易流失, 可先在水中分层垒土袋筑一隔堤, 然后在土袋与堤外坡之间倾倒散粘土分层填筑, 直到要求高度。这样, 可起隔渗的作用 (图7) 。

(2) 外帮宽度一般4~5 m, 长度应超出散浸堤段两端至少5 m, 高出水面0.5 m。

3内脱坡

3.1险情

堤背水坡发生严重散浸而没有及时处理, 时间拖久, 则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内肩、内坡发生向堤脚下挫的弧形裂缝, 随着土壤结构被破坏, 内坡就整块的向下滑动, 形成滑动部分下挫, 坡脚土壤上鼓的险象。有时仅是堤坡滑动, 有时也会推动坡脚土层一起滑动。

3.2 原因分析

内脱坡与散浸有联带关系, 散浸严重的堤段, 堤坡浸水饱和, 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堤坡稳定破坏, 兼堤脚基础虚软, 内临水塘湖沼, 阻滑力减弱, 当它不能支持堤坡滑动土体时, 就产生脱坡。

3.3 抢护原则

产生内脱坡的主要原因是渗水降低了堤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所以先消除已滑动的堤坡中渗水, 部分恢复滑动土体的抗剪强度, 使堤坡稳定, 再进行还坡加固。

3.4 抢护方法

基本方法是开沟导渗, 填塘固基, 加土还坡, 外帮截渗。注意结合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分别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必须提醒大家:采用打桩方法抢救脱坡, 是不妥当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体所产生的巨大推力, 反而容易促使滑坡发展。

3.5 透水土撑 (图8)

(1) 应用范围

若脱坡堤段, 范围较大, 可沿脱坡堤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撑。具体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施工方法

(1) 在筑土撑部位, 将脱坡松土削成斜坡后挖沟, 在沟内放置滤水材料, 如砂石、砖渣、芦柴等。

(2) 若堤基不好, 土撑坡脚要抛石或用袋土固脚, 但应注意不要将沟内渗水阻塞。

(3) 土撑宽度要看水情、险情与取土难易而定。一般宽度5~8 m, 坡比1∶5, 撑顶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 m。

(4) 填土要打碎, 夯实。

3.6 透水压浸台 (图4)

(1) 应用范围

堤防断面不足, 脱坡严重, 附近有土可取, 缺乏砂石之处。

(2) 施工方法

(1) 做法与透水土撑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压浸台是全面修筑, 而透水土撑是分段修筑。 (2) 见散浸透水压浸台的施工方法。

3.7 外帮

内脱坡严重, 范围又较广, 在堤内抢筑透水压浸台、开沟导渗等工程, 需要时间。如有外滩, 在抢护内坡的同时, 可在外坡加做粘土外帮, 以减少渗水, 缓和险情, 便于争取时间, 完成内坡抢护工作。

3.8 各种抢护方法配合运用

如内坡大范围内严重渗水, 同时发生漏洞、脱坡等险情, 情况复杂紧急时, 不能用单纯的一种抢护措施来解决, 应研究选择几种适合险情、堤情的抢救方法配合运用, 同时要做到胸中有数, 情况明, 决心大。

4 漏洞

4.1 险情

漏洞出口一般发生在堤内坡下部或坡脚附近。起初漏水量小, 堤土很少被冲动, 漏水较清, 叫做清水漏洞。后洞周土体浸泡时松散崩解, 或产生局部滑动, 或堤身填土含砂重, 土体可能被漏水带出, 使漏洞变大, 这时, 漏水转浑, 发展成为浑水漏洞。如不及时抢救, 则将迅速发展成为堤防决口。

4.2 原因分析

(1) 堤身内部遗留有屋基、阴沟、暗、腐朽树根等物, 筑堤时未清除;或填筑质量不好, 龙口 (交卡) 不密实;或为白蚁、蛇、鼠、獾在堤内打洞。

(2) 在高水位压力下, 将平时的淤塞物冲开;或因渗水沿隐患、松土串连而成漏洞。

4.3 抢护原则

漏洞一般在迎水坡有洞口, 抢护应以外堵为主, 视情况在堤内出口用倒滤井为辅, 或两者兼施的原则。

处理漏洞绝对不能采用在漏洞出口打桩, 或填土封压的办法。这样做只会促使险情的恶化。在堤内漏洞出口处围井蓄水以平衡水压, 理论上固然可行, 但如出口发生在堤坡下部或堤脚附近, 靠围井蓄水平衡水压, 势必围井高大, 一时难以筑成, 而且井体单薄, 蓄水后倒塌, 则更促使险情突然恶化。这些情况值得注意。

4.4 抢护方法

(1) 堤外堵塞 (图9)

对漏洞的抢护, 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但要堵塞洞口, 必须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寻找洞口的方法:

(1) 可用轻浮物撒在堤外水面, 这样可以发现水面漩涡找到洞口 (图9a) 。

(2) 潜水摸探。但为了安全, 潜水摸洞、堵洞人员必须用绳索系着, 以免被水流吸进洞内。找到洞口后, 应立即堵塞。洞小的可先用铁锅扣住 (图9b、c) , 或用棉衣、棉絮等将洞口堵住;洞口较大或周围有几个洞的可以用棉被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洞口 (图9d) ;如漏洞口或阴沟, 可以先用布袋装土, 任其吸进, 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紧洞口, 覆以棉絮 (图9e、f) 。按上面方法将洞口堵住后, 然后再压土袋, 浇土做成外帮, 高出水面。

如堤外无明显洞口, 也可以用含水量较高的粘土顺坡抛填, 这样做可以减少渗水浸入。

外堵漏洞切忌乱抛块石土袋, 以免架空, 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难。

(2) 做倒滤井

堤外堵塞的同时堤内漏洞做倒滤井。特别是漏洞发生在堤脚平地, 出现浑水兼带有粉砂、细砂之类, 一时难于判明是漏洞还是管涌的情况下, 更必须按抢护管涌填做倒滤井的办法来处理。只要倒滤层保住堤身的填土不流失, 险情就能稳定。

(3) 开巷断截 (抽槽翻筑) (图10)

开巷是在堤顶挖槽, 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宽度以能适合开挖工作的最低宽度为限, 尤以开深槽更要谨慎。开巷断截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只有在万不得已, 而且具备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如堤身面宽, 堤身大, 人力器材足够等) 的情况下, 才能采取这个办法。最好是能够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击进行, 水位过高时不宜进行。施工时必须高度集中力量, 加倍注意填筑质量。

5 跌窝

5.1 险情

汛期堤身或外滩发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窝。

5.2 原因分析

白蚁、蛇、鼠、獾之类在堤内打洞, 或筑堤时土块架空未经夯实, 遇江水高涨, 江水灌入, 或雨水泡浸使洞周土体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跌窝伴随漏洞而发生。

跌窝险情的发生主要由堤身隐患引起, 平时注意加强捕獾、灭蚁是防止或减少汛期发生跌窝、漏洞的积极有效措施。

5.3 抢护原则

跌窝是局部陷落, 为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 应及时予以翻填。又因它常伴随漏洞而发生, 故宜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5.4 抢护方法

以下措施可作为处理跌窝的参考:

(1) 跌窝发生在堤顶附近内坡, 跌窝内没有漏洞, 将坑内松土清除, 用好土填实还原即可 (图11) 。

(2) 跌窝发生在堤内坡, 堤外面有漏洞口, 漏水直通跌窝, 应配合抢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 如果必须与外堵漏源同时抢救时, 可将跌窝内松土清除, 回填粗砂、瓜米石、砖渣、卵石等做成倒滤井, 以制止漏水带出泥土, 稳定险情 (图12) 。

汛后水落应随即翻筑跌窝, 窝内漏洞可追赶翻筑的应予追赶翻筑, 再将跌窝内松土清除, 予以回填夯实。

(3) 跌窝发生在堤外高滩或外坡上, 堤内并发生有漏洞的, 可先在外滩上筑袋土围堰高出水面, 抽干围堰内积水, 沿跌窝部分进行翻挖, 找出漏源, 清除隐患后, 予以回填 (图13) 。

(4) 如跌窝发生在堤身单薄、堤面较窄的堤顶上, 挖填前应加做外帮, 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开挖时应先清除隐患, 有漏洞的, 要先将上口堵好, 再回填夯实 (图14) 。

(5) 如跌窝发生在外坡水下部分, 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将跌窝填实, 再加做外帮 (图15) 。

6 管涌 (潜蚀、流土)

6.1 险情

管涌 (湖北叫翻砂鼓水, 江西叫泡泉) 是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 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险情的统称。管涌险情的发展, 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 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增多, 涌水量也随着加大, 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也就更多, 如将附近堤 (闸) 基下砂层淘空, 就会导致堤 (闸) 身骤然下挫, 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当然有由于管涌孔距堤较远, 一时尚未演成堤防、闸身的下挫或溃决的;也有由于水位转落, 渗水压力减小, 险情暂时稳定下来的;还有由于是潜蚀, 没有产生堤 (闸) 身下挫、溃决险情的。但是, 险情是属于流土还是潜蚀, 一时难于判明。而且流土也与地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层埋藏的深度、厚度, 以及其结构的疏密、高水位持续的久暂等因素有关, 而这些因素一时也是难以判定的。所以发生管涌时, 不论它是流土, 还是潜蚀和距堤远近, 均不能掉以轻心, 必须迅速予以处理。

流土潜蚀大致可以区别如下:

(1) 粘性土层下面粉砂层或细砂层颗粒大小均匀且无粘性, 在很小渗透压力下就会被破坏, 称为流土。

(2) 加粉砂、细砂颗粒填充在成为骨架的砂砾、卵石层的空隙中, 被渗水压力破坏时, 仅是将这种细小颗粒, 随涌水带走没有破坏它的骨架的称为潜蚀。

6.2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 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 上面是粘性土, 往下是粉砂、细砂等, 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 再往下则是砂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 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图16) 。

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压力损失很小, 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承受很大的水压力, 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 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 (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 , 从而发生管涌。

江河湖堤内, 表面粘土层不能抗御下面水压力而遭到破坏的原因大致为:

(1) 防御水位提高, 渗水压力增大, 相对形成堤内粘土层厚度不够。

(2) 历史上溃口段内粘土层遭受破坏, 复堤后, 堤内留有渊潭, 里面常有管涌发生。

(3) 历年在堤内取土加培堤防, 将粘土层挖薄。

(4) 建闸后渠道挖方及水流冲刷将粘土层减薄。

(5) 由于在堤内附近土层钻孔, 或勘探爆破孔, 封闭不实。

(6) 由于其他原因将堤内粘土层挖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战备防空需要, 在堤防规定禁区内挖有防空洞或掩体的, 除按规定处理回填外, 汛期要加强检查。

6.3 抢护原则

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 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 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 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 管涌是堤防溃口的极为明显和常见的原因, 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 措施不当, 或麻痹疏忽, 贻误时机的。如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 或围高井而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6.4 抢护方法

(1) 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 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 再填瓜米石、碎石, 最后填块石 (图17) 。但由于涌水, 粗砂往往填不进去, 则可先填碎石、块石, 以杀涌水之势, 再按级配填筑, 略高于原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 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未能达到制止带砂, 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 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 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 仍需注意防守, 如发现填料下沉, 可以继续填块石料, 直到稳定为止。

(2) 同上述方法, 但不筑围堰, 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 如因管涌, 堤防基土流失过多, 导致堤身裂缝下挫, 是溃口性险情, 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 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 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的关系, 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7 涵闸险情的抢护

对于管涌险情处理, 近年来在江汉干堤的一些地方, 埋设了一些减压井, 有效地制止了管涌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减压井的结构、管材和反滤设备等方面, 还有待通过实践加以改进, 防止反滤阻塞, 以延长井的使用年限。目前对已埋设的减压井和附设的测压管, 汛期应加强观测和防守。

7.1 险情

汛期堤上涵闸建筑物和堤防一样是用来挡水的, 但由于它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与土堤不同, 它与土堤、土基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 易发生像管涌、漏洞等险情。这些险情发生的原因、抢护原则, 基本上与在土堤上所发生的一致。但在抢护方法上则需适应建筑物的特点。现将涵闸常发生的管涌和漏洞等险情的抢护介绍如下:

7.2 管涌

(1) 闸内渠道, 发生少数管涌的, 可以按处理一般管涌孔的方法填反滤材料;在一般渠道内形成管涌孔群的, 可以在出险渠段填反滤层。

(2) 管涌孔如发生在闸底沿止水缝处, 可以围筑倒滤井来处理。

(3) 灌溉闸内有节制闸的, 可以关闭节制闸以抬高与临河闸间的渠道水位;无节制闸的, 可在管涌孔下游的排水渠道筑坝, 以达到抬高渠道水位, 平衡或减低渗水压力, 稳定险情。不过单靠抬高水位稳定险情的效果不如填筑反滤井好, 且筑坝工作量也大。因此, 这种方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辅助措施来考虑为妥。

7.3 漏洞

(1) 迎河堵漏

如漏洞口发生在水平或缓坡部位, 抢护方法可参照漏洞部分介绍的方法进行。如洞口发生在建筑物直立部分, 可用棉絮、柏油麻绳、桐油石灰内掺细麻绳或麻筋浸柏油等予以塞堵。缝隙宽的可以用木楔或木条嵌填。

(2) 闸内漏洞口处进行反滤措施。如出现在八字墙与填土接合部位, 不便围井的, 可以填反滤料, 并注意将漏水妥善导开, 以免冲刷下面土坡。

当涵闸建筑物附近发生管涌或漏洞险情时, 应注意检查闸身有无下挫, 或由于闸基淘空引起不均匀沉陷, 使闸底板折断, 裂缝涌水等情况。如果发生这些情况已影响到闸身安全的严重程度, 就应将漏洞、管涌险情妥善处理, 并根据水情、险情在闸外抢筑围堰与正堤相接, 靠它来挡水。

近年来沿堤涵闸, 有因已发生下挫等情况, 为确保防汛安全已经外围堵塞, 对于尚未整修重建的, 汛期应加强防守检查。如系由于曾发生管涌, 引起闸身下挫的, 虽已在闸外围堵, 尚未能解决管涌险情的重现, 仍应加强防守。

8 抢高堤顶

8.1 险情

预报洪水上涨的趋势将有超过堤顶高程的危险时, 应抢高堤顶, 以免堤防漫溃。

8.2 抢护原则

为了防止堤防漫溃, 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堤身全部加高培厚,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先在堤顶抢筑子堰, 拦住洪水, 不使漫溢。

8.3 抢护方法

子堰应在堤顶外侧抢做, 至少要离开外堤肩0.5 m, 以免滑动。堰后留有余地, 便于巡汛抢险时奔走。要根据土方数量及就地可能取得的材料, 决定施工方法, 并适当组织劳力。要全段同时开工, 分层填筑。不能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 免得洪水从低处漫进而措手不及。

8.4 纯土子堰 (图18)

(1) 应用范围

用于堤顶宽阔, 取土容易, 风浪不大之堤段。

(2) 施工方法

(1) 先将堤顶草根败叶等杂物清除干净, 然后刨松堤面并沿子堰中线抽槽宽20 cm, 深10~20 cm。

(2) 从堤顶的内侧边开始上土, 逐渐向临水面推进, 每层土厚30 cm, 分层夯实。

(3) 子堰顶宽约1 m, 内外坡1∶1, 高度0.6~1.0 m, 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注:子堰顶宽约1 m, 内外坡1∶1, 高度0.6~1.0 m。

8.5 土袋子堰 (图19)

(1) 应用范围

用于堤顶不宽, 附近取土困难, 或是风浪冲击较大之处。

(2) 施工方法

(1) 用麻袋、草袋或蒲包装土约七成, 将袋口缝紧。

(2) 将麻袋、草袋或蒲包土铺砌在堤顶离临水坡肩线约0.5 m。袋口向内, 互相搭接, 用脚踩紧。

(3) 第1层上面再加第2层, 土袋要向内缩进一些。袋缝上下必须错开, 不可成为直线。逐层铺砌, 到规定高度为止。

(4) 袋的后面用土浇戗, 土戗高度与袋顶平, 顶宽0.3~0.6 m, 后坡1∶1填筑的方法与纯土子堰相同。

8.6 埽枕子堰 (图20)

(1) 应用范围

用于堤顶不宽, 风浪较大, 水将漫顶之处。

(2) 施工方法

(1) 用秸料扎成直径0.6~0.8 m, 的埽枕, 推滚到临河一边堤顶边线内。

(2) 用长约1.0~1.2 m的柳橛, 将埽枕钉实在堤顶上, 柳橛的间距约1 m。

(3) 埽枕后面用土浇戗、夯实, 务使与埽枕紧密结合。

8.7 单层木板子堰 (图21)

(1) 应用范围

用于堤顶较窄, 风浪较大, 水将平堤, 情势危急之处。

(2) 施工方法

(1) 在堤顶靠江一边, 签钉长约2 m的木桩一排, 桩的中心间距约为0.5 m, 入土约1 m。

(2) 排桩内用木板 (紧急时用门板亦可) 紧贴, 再用铅丝或绳索系住。

(3) 木板后面浇做土戗, 做法与前相同。

8.8 双层木板子堰 (图22)

(1) 应用范围

用于堤顶太窄, 且有建筑物阻碍之处。

(2) 施工方法

(1) 在堤顶外侧, 签钉间距0.5 m的木桩两排, 前后排相隔1.0 m, 木桩长1.5~2.0 m, 入土深0.7~1.0 m。

(2) 木桩内侧附系木板一层。

(3) 木板之间分层填土, 夯实到顶。

(4) 前后排木桩, 应用铅丝拉紧。

8.9 从堤上借土抢做子堰 (图23)

(1) 应用范围:

情况紧急下抢做子堰, 如附近无土可取, 可以暂借用堤防背水堤肩部分的土料, 但只允许挖取浸润线以上部分, 挖取宽度以不影响汛期堤上交通为原则。借用后应随即补足, 在堤顶狭窄或险工堤段不宜借用。

(2) 施工方法同前。

“图解”新闻“图”个啥 第6篇

图解新闻从文字新闻的“最强配件”、幕后功臣, 走到了台前, 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手段制作出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 吸引着受众的目光。在“眼球经济”的“读图时代”, 这无异成为各大网站争相追捧“图解新闻”的重大诱因。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易、凤凰网等纷纷开设了“图解新闻”栏目, 以集纳网站自制策划的“图解新闻”, 争夺网友关注度和点击量。

那么, 图解新闻要怎么做, 图解新闻要“图”个啥呢?

首先, “图解”的释义是“利用图形来分析和演算”, 这也就决定了图解新闻的基础必然是“图个明白”。

“明白”又分为几个层次: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是“明白”的最低层次, 用在图解新闻中, 即利用图解对新闻事实进行原文简单再现, 让读者“看图知情状”。如“国庆放假七天”的新闻稿件, 文字版是“XX网讯:定于2014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图解新闻则用“日历”的形式标注10月的假日和工作日, 国庆前后如何换休, 让人一目了然。如新浪的图解新闻《北京APEC会议期间调休放假安排及机动车限行情况》, 调休放假安排用日历的形式展示, 机动车限行情况用车型图和相对应限行规定进行展示, 将北京APEC会议期间的放假和限行内容制作成简单易读的图解新闻。

“明白”的第二个层次是“了解”, 即在图解新闻中依据新闻事实做出运算、对比、归纳、排列、组合、类推, 不局限于新闻这一事件本身, 而是展示新闻的同时究前因、推后果, 做出时间上的前后对比, 或是空间上的左右比较, 人物的网状关系梳理, 事件的时间顺序推演等, 让读者不仅能知道有这一个新闻, 还能了解由这个新闻延展开来的一系列内容, 并且能通过这个新闻带来知识点, 运用到生活中去, 即“看图知始末”。如新浪网的图解新闻《一图看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可能改变谁的生活?》, 从“官员任职”、“官员问责”、“政法委”、“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刑事或行政诉讼原告”、“人民陪审员”、“城管”、“学生”、“破坏环境的商人”等方面,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 为原本枯燥乏味的政策类新闻接上了地气, 让读者不仅知道了《决定》的出台, 而且了解到《决定》的内容要点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明白”的第三个层次是“懂得”, 这也是最高的层次。图解新闻通过数据的归纳罗列, 特意的摆放, 让读者不仅看到简单的新闻事实, 而是懂得隐藏在新闻事实背后的内容, 即“看图知内蕴”。如千龙网的图解新闻《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用漫画的形式, 罗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习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各地调研39天, 出国访问39天, 主持集体学习听讲课12次……回答的是“去哪儿?”的问题, 却让读者看到了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习主席忙碌的身影, 看到了中国政治风气在逐步净化的过程——用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回应民众对于国家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好奇。

当“图解”遭遇“新闻”, 仅仅“图个明白”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媒体多方发力, 新媒体网海争锋, 自媒体异军突起这个时代, 图解新闻作为多方争夺的前沿阵地, 它还得“图个好看”。“好看”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图解新闻本身是否好看。图解新闻的实质仍是图片, 图片色彩的搭配和融合、图案的选择与分布, 都是决定图片好看与否的主要因素。二是图解新闻内容是否好看。所有的新闻都可以是文字新闻的形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于做出图解新闻。图解新闻因为其图片属性决定了它的文字容纳能力有限——并不是说图片不能容纳过多的文字, 而是读者对文字过多的图解新闻容易丧失兴趣。这决定了图解新闻必须选择新闻的“好看点”作为切入点进行制作。

现在的图解新闻却往往流于“图个热闹”——将新闻稿件中的文字截取部分, 生搬硬套成“图解新闻”, 然后放在首页打上“图解”的标签, 无图无延展无对比无意义。读者在文字稿上看见了什么, 图解新闻上就看见了什么?除了首页标题的“图解”二字吸引读者点进去以外, 图解新闻本身只是图片化的文字。这无疑于尸位素餐, 对新闻媒体图解新闻的公信力具有极坏的影响, 读者点击后会产生被欺骗感, 直接影响读者对媒体的相信度。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彩色图解》 第7篇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牙及牙槽部手术

第二章种植外科手术

第三章口腔颌面部感染手术

第四章颌面部损伤手术

第五章颌面部囊肿手术

第六章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介入手术

第八章唾液腺手术

第九章颞下颌关节手术

第十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

第十一章颌面部神经疾病手术

第十二章颌面裂整复手术

第十三章正颌外科手术

第十四章颌面畸形和缺损整复术

第十五章显微外科手术

第十六章牵张成骨术

定价:320.00

需购者, 请直接汇款至: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收, 邮编:710032

《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实战图解》 第8篇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分口腔种植常规技术

第一章种植治疗计划的确定

第二章种植体植入术

第三章印模技术

第四章修复体的戴入

第五章种植患者的牙周准备及种植体周疾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口腔种植外科关键技术

第六章拔牙后牙槽窝植骨技术

第七章种植治疗中的数字化技术导板

第八章即刻种植

第九章种植手术中自体骨组织的获取

第十章引导骨再生术 (GBR)

第十一章钛网在种植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血液提取物PRF、CGF与牙种植

第十三章Onlay植骨

第十四章骨挤压

第十五章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第十六章上颌窦内提升术

第十七章上颌窦外提升术

第十八章二次骨劈开术

第十九章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技术

第二十章前牙种植治疗中的美学问题

第二十一章种植治疗中的软组织外科处理技术

第三部分口腔种植修复关键技术

第二十二章单端固定桥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全瓷材料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第二十四章基桩牙冠一体化设计种植修复体

第二十五章利用种植义齿进行全口咬合重建

定价:199.0元

需购者, 请直接汇款至: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收

邮编:710032

云的断想图解 第9篇

拍摄地点:民航飞机舷窗

相 机:佳能EOS 1D MarkⅡ

镜 头:70-200mm

后 期:镜像拼接+颜色调整

澄明之境

混沌初开,呈现出大气、神秘、澄净的氛围,给人万物从蒙昧中脱身,步入神圣境界的一种意味,因此这幅摄影的能指是广泛和无限的,它用金灿灿的光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宇宙和大自然宽广胸怀的象征,让我们在生活和理想的挫折中看见希望和未来,在一种被蓝色衬托出的无限的暖色中,窥见的世界是敞亮的,人类的未来是充满了诸多可能的,未来是可以触摸的,而人性之光也往往在最高的地方显现……它通往澄明之境。

光圈:F8速度:1/640秒ISO100

那不可言语的地方

科幻故事里的一个场景,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而在故事里,所有现代化与后现代的武器都已经使用,这不,连符号和宇宙图像都带进了剧情。我猜想应该有一艘飞船可以飞越这样的云层,这样的云层可能在银河系之外,也可能在另一片有生命体的地方。这样的云彩,给人似真似幻、时光错乱的感受。

光圈:F4.5速度:1/500秒ISO100

合成技术的神奇体验。那符号一样的图景,那带状的白色云层,那高处神秘的灵柩、神龛与雕塑般的宗教崇拜物质……这一切都似乎有道理,又似乎仅仅是光的影象合成过程中一种图片的物质呈现。但神秘按照它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很多元的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在偶然的组合中出现的怪异、一种由位置关系的颠倒和错位产生的与现实视觉的背离……

虚无的呈现

图片给人敞亮、渺远的视觉感受,有小令《天净沙·秋思》的荒凉和旷远。令人想到:古道、西风、瘦马的西部景致。与元曲中的小令不同的地方是,《秋思》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而现代摄影勾勒的却是发散、几何、敞开式的天空景象,这样的诗意,每个人心中的解读是不同的。

秋思

不可预测的深度

还是一种科技本身的感受,似乎进入了一个科幻片的剧情,随着剧情的展开,人类已经从欲望和争夺资源的战争中获得教训和智慧,而故事的结尾应该是一个大团圆,应该是关于希望的,因为世界那么黑,而在万米高空,云朵还是白色的。这已经足够了。这就是我阅读这幅合成图片的唯一感受,它的光晕是物质动物化的符号。

通往天堂的道路

图解桥梁施工技术(一) 第10篇

承台一般采用明挖基坑、土模基坑、一般支护基坑、筑岛围堰、混凝土桩围堰、钢板桩围堰、钢管桩围堰、单壁钢围堰、双壁钢围堰、薄壁混凝土围堰、吊箱围堰、套箱围堰、地下连续墙围堰以及下放承台施工等方法。

墩身一般采用翻模、爬模、滑模等现场浇注混凝土以及预制吊装等施工方法。

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

明挖基坑

明挖基坑施工一般采用坑壁无支护的基坑、喷射混凝土加固坑壁的基坑、锚筋加固坑壁的基坑等施工方法。明挖基坑施工中应关注坑壁的稳定,做好基坑周边及基坑内的排水,基坑附近不应堆积弃土。

应做好施工组织,尽量减少在雨季进行明挖基坑的施工。当基坑位于河流岸边时应考虑洪水期的影响,在洪水来临前,使承台、墩身高出施工水位,应有相应措施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及通航安全。要注意地下水的影响,配置足够的抽水设备,必要时可配合井点降水措施降低基坑内水位。要保证爆破等施工安全。

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设置必要的标志,弃土堆放有序。图1为明挖基坑施工。

2土模基坑

土模基坑适合于具有地下水位低、基础埋深浅等特点的基础施工。土模基坑以坑壁为基础模板,一般用于临时工程。施工中应关注堆土或其他荷载至坑边的距离,防止塌方,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图2为土模基坑。

一般支护基坑

一般支护基坑施工包含挡板支护坑壁的基坑开挖施工等。支护基坑一般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组图3为一般支护坑壁的基坑施工。

筑岛围堰基坑

筑岛围堰基坑施工适用于施工周期内水深在3~5 m以内的基础施工。根据水深、水流速度及降雨量的不同,筑岛坡面可采用砂石袋或片石等进行适当防护,当围堰下有渗水土层时,应进行清理或固化处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图解研究】相关文章:

图解分析07-13

应用图解07-14

图解刀叉礼仪07-13

冬至图解范文05-18

锁技图解范文05-19

果树修剪图解范文05-31

基坑支护图解范文06-02

立定跳远图解范文06-03

西餐礼仪图解范文06-08

折纸飞机图解范文06-12

上一篇:时间概念下一篇: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