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2024-07-29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精选6篇)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第1篇

“公允价值”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金融界.当时, 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金融行业竞争很大,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就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的, 它主要包括股票, 期货, 远期合约, 互换, 期权合约, 利率上限, 利率下限和固定利率借款等。这些一般都是还未履行的合同, 其市场价值在履行合同或者取消合同之前经常会出现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可能增加企业的利润, 也有可能导致企业巨额的亏损。这些问题在传统的会计计量准则下是不予反映的, 只有在会计终了一次性报告。由此可见, 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上的损益, 揭示的是一个累积数字。在80年代后期没过很多银行因为金融衍生工具造成的巨大损失导致了很多家银行破产, 很多业内人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要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 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上的财务报告, 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因此, 很多专家认为, 传统的会计计量不仅没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 有时反而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在此背景下, 1990年9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提出对衍生金融工具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IASC于1995年6月颁布了IAS32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做出了具体的界定, 要求企业披露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服务的公允价值的信息。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

由于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目的是评估公司的经营业绩, 为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服务, 所以, 财务报告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为报告使用者决策提供相关的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要准确地实现这一目标, 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可靠性, 二是相关性。历史成本强调了可靠性,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会计信息的这一质量要求, 但过分强调可靠性, 有时会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多数情况下, 可靠性和相关性并不是完全相互协调统一的, 需要我们在两者之间取得的平衡。下面举两个例子:

(一)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

某上市公司于2010年在二级市场上购股票2亿元, 2011年该公司的短期有价证券的市值由原先的2亿元增长到2.5亿元。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 公司必须将该部分有价证券卖出或赎回, 否则其股票的增值部分是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很显然, 这样的财务报告并未从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 土地使用权。

某开发商两年前购进一项土地使用权, 准备增值后出售。当时支付的对价是1亿元, 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1亿元。随着国家对土地供应量的控制。该地块已升值, 但不同的评估机构对该地的评估值略有差异 (在1.8亿元至2.2亿元之间) 。显然, 如果不改变土地的账面价值, 期末仍以历史成本计价, 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 如果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可靠性削弱 (是以1.8亿元计价呢?还是2.2亿元?可验证性相对弱一些) , 但相关性增强 (即使以1.8亿元计价, 也比历史成本更好地反映了该项资产的真实价值) 。

因此,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为了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提高相关性。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及特点

(一)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二条指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融计量。在理解这一定义时, 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词:

公平交易:是指交易的双方不存在里利益关系, 既没有故意压低价格也没有从中获利, 故意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是在平等、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易。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是指交易的双方都了解资产的情况、市场状况及企业的潜在前景, 了解相关知识和有效地信息, 能够明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自愿:是指买卖的双方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 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交易, 不是强买强卖, 双方都以目前市场情况下可获得的最佳价格进行的交易。

由此可以看出, 所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实际上是指有效市场下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 或者不存在有效市场下的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

(二) 公允价值的特点

公允价值具有广义性的特点。即公允价值本身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并列, 公允价值本身不能直接用于具体的会计计量。换言之, 公允价值依附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的存在而存在。类似的表述如:“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计量属性, 可以涵盖其他几个计量属性, 即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历史成本, 可变现净值, 重置成本, 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按现行的会计准则,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这三种是在会计计量中独立使用的计量属性。它们都可成为公允价值。

四、引入公允价值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采用公允价值计算出的数据比用历史成本得出的数据透明度要高, 由于公允价值编出的报表波动性太大, 不利于投资分析时对公司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又成为在会计实践中运用公允价值的主要障碍。针对以上问题, 我认为要减少这些障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应逐步完善现值计量方法来减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主观性。

在公允价格和市场价格同事存在的条件下, 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并无差别, 都是以去的时的资产和负债实际发生时的市价为基础, 可靠性程度高。如果在市场价格不确定情况下, 确定公允价值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 相关的准则制定机构, 如FASB已经开始要求公司利用市场中有可比性的交易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以及管理层对公允价值的最佳理解.正如A.C.Sondhl&Associates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Tony Sondhl博士所述, “主观性不应该成为使用公允价值的障碍, 因为只要不是基于市场报价的估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所以无论我们承认与否, 公允价值的估测值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决策的基础”。

(二) 应充分营造适合公允价值生存的“土壤”。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广泛性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健全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专业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 我们应努力创造适合公允价值生存市场环境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还存在诸多争议, 正式由于这种争议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体系健全的发展。公允价值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还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这种做法在理论界有一定的正确性, 给财务信息带来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强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随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条件日渐成熟, 加之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有严格的限制, 我们期待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实践中的运用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M].2006

[2]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 2006 (5)

[3]姚娟, 潘洪鲁.公允价值——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J].会计之友, 2006 (8)

[4]耿建新, 郭凡.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运用[J].财务与会计 (综合) , 2006 (12)

[5]伍刚.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视角[J].财会月刊, 2008 (7)

[6]夏文贤, 吴益兵.新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观及其纳税影响[J].财会通讯 (综合) , 2009 (8)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研究 第2篇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会计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应保持理智谨慎的态度,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就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效果和状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具体运用;注意事项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从稳健性原则的运用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稳健性原则规定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具有现实意义。

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恰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据此计价能使出售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当前水平,并与当前的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现实条件下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可使企业不致因货币贬值而表现为虚增利润。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当发达、市场体系十分完善、企业管理素质十分高的情况下采用的。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只限于采用后进先出法,既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存货价值,也不可能给企业以真正走向市场的内在机制。从这一点而言,企业对其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将不可避免。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在运用时的修正。为了稳健地反映存货的价值,以可变现净值来取代历史成本作为存货的价值,对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而形成的损失作为当期费用加以确认。这样做,避免了将这种损失推迟到以后期间,也有助于各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正确性。在我国,有些行业实际上已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例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设立商品削价准备,以核算企业对库存商品可能发生的削价损失,而从成本中提取的削价损失准备;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也规定企业可以提取存货变现准备。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

在物价水平相对不稳定的条件下,如何依据企业实际选择折旧方法,使其既稳健又具有活力,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我国现阶段考虑到国家财政的能力,绝大部分行业都采用直线折旧方法,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上的稳定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没有考虑资产的经济寿命、物价变动和技术革命等因素,折旧额在每个会计期间都相等,导致资产的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企业装备十分落后,企业面临着无力进行实物更新的严峻现实。依据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属性,固定资产的效能与其使用时间成反比,理应加快企业成本费用的补偿速度,加快企业技术装备更新,从而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因而采用加速折旧法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可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物价上涨而发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实现固定资产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统一。加速折旧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可以贯彻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第二,可以均衡国家资产各期使用成本。第三,可以使企业取得缓交所得税的财务利益,增强企业后劲。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折旧法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坏账损失的核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列示,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按月预提坏账准备金,于终了再按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的3‰~5‰清算,计入当期费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所发生的坏账损失,据实计入当期费用。这样,就能保证在坏账发生时,不致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从而清除这一隐患。我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在备抵法下,如何正确地估计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坏账损失数,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目前,主要有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以及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应用起来较简便,因而我国主要运用这一方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3‰~5‰。

(四)在短期投资上的运用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记账,当然在该投资证券市价波动较小或短期投资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不大时,使用这一计价方法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市场波动较大时,使用成本法将不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状况,特别在我国证券的成本与市价可能相差甚远。所以每期末,对于市价低于投资成本的证券,则需要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并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作为备抵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下,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这样做既符合稳健性原则,又符合配比原则。

(五)对或有负债的反映

或有负债是指某一特定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本企业负责清偿的潜在债务。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或有负债不作全面反映。但根据稳健原则的要求,会计报告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反映时,应结合或有负债的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对于企业的直接或有负债(指未决索赔、未决诉讼、税务纠纷)应专设“或有负债”科目,并将或有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中的长期负债之后。对于间接或有负债(指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抵借、通融票据背书和其他债务担保),一般不设具体科目,但要以附注形式注明该项业务金额大小。

(六)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同一财务分析指标往往有多种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反映出不同的经济信息。作为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其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1)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然而在流动资产中往往有些项目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从会计处理来看,某些挪用的公款或呆账、坏账是通过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的。从稳健原则出发,应当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金、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金等。(2)速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保守的计算方法为: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可上市证券+应收账款净值,美国多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其中,货币资金不含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应收账款则要扣除长期应收款。保守的速动资产扣除了数额较大的预付账和其他流动资产,这些项目的会计数字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又难以随时变现。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少数股东权益,将一个非百分之百拥有股权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后,必然要加上一个少数股东权益的账户来反映子公司中占少数股权的其他股东权益。在西方国家,有些企业在计算债务比率时认为:由于少数股权使企业(对母公司的所有者来讲)虚增了一块资产,为使分子分母所反映的内容相对应,则必须要把少数股权包含在负债中。(2)可赎回优先股,增加企业资金运用余地,减少因市场利率升降而造成的风险,缓解企业筹建时资金紧张状况,这类优先股与普通股及一般意义上的优先股有所区别,稳健起见最好列在负债项目中计算。

三、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工作中考虑稳健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稳健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二)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发生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本期。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稳健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三)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当时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但在稳健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因为如果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指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存货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又如,当企业接受捐赠、投资、盘盈固定资产时,需要对这些资产估价入账,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对资产评估宁低勿高,因而以低估价入账,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四)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

这两者都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而且不得随意变更。但稳健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于是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如根据稳健性原则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会计的一致性,使企业本身及同行业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稳健性原则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稳健性原则实施情况来看,自1993年我国正式采用稳健性原则以来,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表现为:

1.过度稳健。企业在实施承包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行为短期化地进行掠夺式生产,而稳健性原则成为企业承包者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秘密武器。

2.稳健不足。我国企业稳健原则实施范围仍显狭窄,离充分稳健原则还有一定差距,如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为3‰~5‰,在我国企业间巨额“三角负债”拖欠情况下是否偏低?企业留利、技改和折旧基金仍显得相对不足,通货膨胀会计政策至今尚未建立等等。

四、稳健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及解决冲突的相关对策

从理论上讲稳健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又使其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但恰当地运用它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冲突的。

(一)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应用稳健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稳健或不够稳健都会降低其优点、扩大其缺点,使企业财务状况得不到正确反映,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适度地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稳健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

(二)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定俗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在十二条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稳健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业务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确定。

(四)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出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也有所不同,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时间和程序,揭示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五)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防止滥用和曲解稳健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第3篇

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各项基础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容忽视,今天的成就是用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而换来的。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状况与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有直接关系。我们应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否则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资源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节能减排,倡导低碳办公、运用绿色会计等相关问题迫在眉睫,意义深远。保护好全人类这个大家园,可谓人人有责,特别是一些公共机构、政府机关,更应当首当其冲、率先垂范,引领人们实现绿色办公,走进低碳生活。

二、绿色会计的概述及推行的必要性

1.绿色会计的概述。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

2.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绿色会计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对目标单位所拥有使用的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目标单位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是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3.推行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存在一些差异,它相较传统会计弥补了不足,完善了系统。即可以分为以个体单位为对象的微观环境会计,又可以分为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环境会计。此外, 与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应, 也可分为外部环境会计和内部环境会计。

根据当前绿色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针对部队管理方面的特点和方式,只需要加以整合和改进,就可以有效运用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双管其下,共同反映和监督部队的正常活动。

三、部队管理中运用绿色会计存在主要问题

1.绿色观念非常落后。

长期以后,我国民众对环境自觉保护的观念没有彻底改变。而绿色会计的全面实施,意味着人们的观念需要深刻的变革。用绿色效益来衡量单位的总体效益,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仅仅是一个口号。各级部门对绿色会计不够重视,和缺乏足够的人、财、物来维持研究,最终导致了绿色会计的研究成果难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绿色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0余部,行政法规30余条,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然而在针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专业标准方面,特别是涉及绿色会计的会计准则方面,一直滞后于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对要求企事业单位强制执行绿色会计的法律一直没有公布出台。

四、解决部队管理中运用绿色会计的思路及对策

1.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为了在部队管理中营造更好的节能环保办公环境,可以借鉴上海世博会上,其他国低碳经验。比如日本馆馆的外壁能够随着日光的变化和夜晚的演出变换各种“表情”,富有动感。太阳能电池被放在外表透明的薄膜内,兼具透光、发电功能。印度馆的竹制建筑有很高的穹顶,顶部种植绿色植物,高大、空旷的室内在夏天也不会太炎热。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穹顶上部会覆盖绿色植物,灌溉用水是经过循环处理的,还有雨水收集系统,也可以用来浇灌植物。

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提高人们对节能环保理念的认知;此外,鼓励文艺界人士多拍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有关节能环保的影片、电视剧或纪录片,让人们在感受能源资源和环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带来的触目惊心的场景,以此达到警示和提高人们忧患意识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行动中来。

2.增强领导带头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低碳理念,统一思想并以身作则。要实现绿色办公,走进低碳生活,领导重视是基础,领导的践行是关键。一个单位的领导只有心中秉承低碳理念,并付诸实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下属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部队中广泛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以强化官兵这方面的意识,促使其建立发展环境会计。

此外还要求单位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具有综合管理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基于客观、理性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实事求是。

3.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

部队应该制定一系列配合运行绿色会计的规章制度。比如:打印复印,纸张要求双面使用,尽可能减少纸张的使用;把显示器的亮度调至中等亮度,既能保护电脑显示器,又能节约电能;动态使用电灯,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开灯做到人走灯灭;下班时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各类电器不仅要关机,还要关闭接线板电源,减少待机等等。

同时还应该制定与官兵工作考核挂钩的相关制度,让官兵真正重视节能环保。要实现绿色办公,走进低碳生活,首先要坚决杜绝浪费现象。目前一些公共机构,特别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浪费现象严重。现在办公一般都有电脑,许多工作人员在下班甚至休长假不关电脑或者空调。他们认为只要不需要自己支付费用的东西浪费也无所谓,一些观念上的东西如果不加以规范限制,遵从的人便少之又少。因此,必须加快制定与工作人员考核挂钩的相关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赏罚分明,以此培养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

在消防部队形成了“节能环保、低碳办公”的大好氛围,最后还应该在后勤财务方面,要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资料,并且安排专门负责绿色会计核算的岗位,对本级和各基层支队每月进行数据上报和核算。同时要组织相关审计部门进行监管,对此方面做的不够理想的单位进行适时通报,并列入主要领导的绩效考核当中。

五、结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好家园,人人共享。低碳不仅是一种环保理念,更是一种爱祖国爱地球的高尚情操。在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绿色会计系统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并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相反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现在,方向已经明确,低碳之路就在脚下,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带领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走进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地球与我们的生活相处的更和谐,祖国更强盛、更美好!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第4篇

(三) 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课程考核分为知识技能测评和任务模拟演练两部分, 分别权重50%。知识技能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基础分析能力和专项分析能力。通过从考核题库中抽取相关试题进行考核。任务模拟演练主要考核学生小组完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成果。其中包含小组PPT展示分析成果, 小组成员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陈述PPT内容, 陈述时间控制, 还包括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分析中有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 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而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进行讨论。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倾听者、激励者的角色, 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以“当事人”或“参与无方法、逻辑错误, 分析中有无创新等。其他组对陈述小组的分析进行讨论、评价, 教师对陈述小组进行公开评价, 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确定小组任务模拟演练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以学生动手为主, 实现在“做中学, 学中做”, 促进学生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技能水平,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放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笔者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采用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学习案例大量采用真实上市公司资料, 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收集信息, 这极大吻合了学生喜欢从网上涉者”的身份, 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编写适用《基础会计》课程的案例

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 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教学情境, 猎新知识的特点。学生将学习与娱乐融为一体, 主动学习、兴趣浓厚。二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 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业务, 变“先学后做”为“先做后学”, 课程结束时各项能力目标自然完成。三是促进了学生与真实企业的交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选择的企业有的就在本地, 有条件到企业去实地走访调查, 在向企业财务人员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社会见识, 促进了学生与真实企业的交流, 还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机会。S

(注: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1年度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中商学字[2011]第10号KJ201130;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会计

使知识变得便于理解、生动有趣, 将理论原理、财经法规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选择设计既符合教学内容, 又适合学生, 也容易进行课堂发挥的案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来源于会计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案例的选择一方面应注重其实用性、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借鉴性;另一方面要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 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浅入深, 合理确定《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 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保持一致。

二、采用多种方式的案例相结合教学

案例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 (1) 文字材料方式。教师将案例以文字的方式供学生分析, 适合情节复杂的案例, 但不够直观、生动。 (2) 多媒体方式。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能够将信息生动、活泼的提供给学生。案例越真实便越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案例中的多种元素, 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3) 口头描述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口头描述案例, 学生进行记录。这种呈现方式适合简短的案例, 而且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否则将影响学生获取案例的有用信息。 (4) 案例表演方式。通过表演再现案例情境, 直接让学生参与案例, 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基础会计》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多数案例不适合以表演的方式进行。

三、实行案例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包括准备阶段、小组讨论阶段、班级集中讨论, 最后以总结阶段收尾。案例的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 该阶段对教师而言, 应确定向学生提供何种案例以及以何种方式呈现;对学生而言, 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之后便可开始个人的准备, 学生首先需要阅读案例, 充分了解案例中的各项内容, 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 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 学生便可开始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等。

例如, 在学习“可比性原则”时, 笔者引入了下述案例:现有甲、乙两人同时投资一个相同的商店, 假设经营一个月之后, 甲取得了收入20 000元, 乙取得了收入17 500元, 二者均购进了货物10 000元, 均发生了广告费5 000元。假设均不存在其他收支。月末计算收益时, 甲将5 000元广告费全部作为本月费用, 本月收益为5 000元 (20 000-10 000-5 000) ;而乙认为5 000元广告费在下月还将继续发挥效用, 因而将这部分费用在两个月予以分摊, 本月负担一半即2 500元, 因而乙本月收益与甲相同, 均为5 000元 (17 500-10 000-2 500) 。

从经营过程来看, 甲的经营结果显然优于乙。因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甲比乙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但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 甲与乙相同。由此可见, 收益的结果未能客观地反映经营的过程, 原因在于二者对广告费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正是由于收益计算的基础或依据不同, 使得甲、乙二者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换言之, 不能因为二者各自计算出的收益相同就断定其经营效益一致。这便是会计核算中要求不同企业必须采用一致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以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具有可比性的原因。

沿用上例, 如果规定广告费必须全部计入当月费用, 则甲的收益仍为5 000元, 而乙的收益则变为2 500元。此时, 由于二者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因此结果具有可比性。即可以据此结果得出结论:本月甲的经营效益优于乙。

四、实行案例评价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 一方面将学生视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教材、案例以及教学手段均应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掌握着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 负责进行归纳总结。案例的评价应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经过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发学生的深思, 使其思路更加清晰, 从而使学生从总体上对该案例拥有完整认识, 更深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实行案例评价法将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迁移, 使其在这三方面均得到提高, 从而获得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深入基础会计工作中, 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对收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 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各种案例, 并依据会计活动的发展变化, 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基础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 在实际教学精选和编写《基础会计》案例的过程中, 应使案例成为沟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同时, 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真实、典型的案例, 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和领悟获取知识, 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X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 (第13版) [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2].林孝福.职业中专基础会计运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第5篇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对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程序等内容感到困惑, 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不能形成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而会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 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操作。使学生能全面认识会计核算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现代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教学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 以学习目标为先导, 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主要动力, 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会计模拟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 实验内容需要分小组进行, 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扮演组织者角色, 而学生处于中心地位, 非常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同时, 会计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与协助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深化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根据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特点, 尝试采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主要做法如下:

1.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将每班的同学分成5组, 平均每组7人左右,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 自主确定每人承担的工作, 组长可以投票选出, 负责全面工作。小组成员的具体岗位设置如下:出纳1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款项核算1人;负责材料物资核算1人;工资核算、应付款项核算1人;成本、收入、利润核算1人;税务核算、兼任填开发票岗位1人;财务主管负责总账报表和稽核等工作。成绩考核以小组为单位, 这样做既能考虑独立性又能考虑团队精神。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 包括如何确定小组长, 小组长的作用, 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 他们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 成员之间如何交流, 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 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内容。

2. 布置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公司作为核算主体,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自主选择公司, 作为核算对象。一旦确定中途就不可以变更;要求学生以该公司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按照各自的核算内容进行业务处理, 要求学生完成设置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工作, 最后将上述资料装订成册进行上交。

3. 引导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会计模拟实验课程, 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运用的检验。主讲教师授课中, 以引导为主, 可以让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讨论, 启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业务中,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会计核算工作中, 虽然每个成员的各自岗位不同, 但很多经济业务存在着交叉, 需要各方面的衔接与沟通。通过合作学习,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着重关注学生下列素质的培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虚心向别人学习, 尊重他人;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他人开展活动;独立思考, 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既敢于坚持真理, 也勇于修正错误;对集体、对工作、对他人高度负责, 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甘于奉献, 不患得患失。

4. 总结小组学习情况

小组在完成核算工作后, 由各组组长负责发言, 讲解核算的程序, 小组成员的沟通、协助情况, 总结小组各成员工作的完成情况,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与提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评定出学习成绩。

应该提及的是,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中应该注意不能只重形式, 要加强方法的研究。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以下多种因素:合作前的准备, 时间的设定, 内容的选择, 合作的方式, 环境条件, 课堂纪律的保障, 过程的监控、指导, 成果的反馈和评估, 安全事项等。只有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 考虑周全, 安排妥当, 才能使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此外,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所遇的各种不平衡现象, 我们都要具体地研究分析, 想出解决的办法, 如轮流当组长, 对合作的任务提出每个人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等。因此, 在合作学习中, 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三、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启示

l.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学习活动被同学们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能够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首先, 学生们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 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 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时往往受益匪浅;其次, 当一名学生在给其他同学作解释时, 他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 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 这样他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最后, 由于同学之间集体学习, 他们之间比较容易发现彼此的不足, 由于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 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 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 同学们在共同学习与交往中, 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冷漠, 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模拟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 提高合作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今后踏入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另外, 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 有利于创新, 获取更多的收益, 得到更好的体验。

摘要:本文针对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特点, 提出如何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博弈论在会计中运用 第6篇

当前,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都是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了研究, 包括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审计环境、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执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及服务单位的性质、行业监管等内因和外因方面, 而没有在动态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事务所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在此背景下, 探讨和深究运用动态质量管理理论如何改进我国会计师事务质量控制, 以满足我国证券市场乃至市场经济健康、规范发展, 是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这种探讨和深究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更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动态质量管理在事务所质量中的运用原理

(一) 动态质量管理的涵义

动态质量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是以质量控制活动和质量数据处理自动化为设计目标, 通过质量检验, 将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环节集成为一体建立了闭环质量系统模型。在质量出现异常情况时, 除了报警外, 还可根据质量模型诊断并定位出质量发生变异的具体工作环节, 针对该工作环节调整已经预估的工作环节质量水平, 反馈给在线质量控制部分, 调整检测计划, 并重点复核监控该问题工作环节, 预防质量异常的发生。

(二) 动态质量管理工作原理

动态质量控制的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对通过先进的信息传感装置收集的数据, 再经过优化的数据抽样方案, 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查找系统原因, 及时排除故障, 达到预警及控制的目的。是一套基于检验优化实现在线工序质量有效控制的管理系统。实现这种控制的主要步骤:

1、实时在线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原因;2、对检测获得的误差序列数据进行实时建模, 预测误差趋势;3、依据误差趋势结果, 综合其它在线监控信息, 利用各种软硬件手段制定决策;4、根据决策结论对执行过程进行微量补偿或者适当调整。

在此过程中, 最关键步骤的是误差预报, 通过对工件 (半成品) 质量特征的分析, 预测其未来质量状态, 防止工件出现误差并及时实施补偿, 减少或者杜绝废品的出现。因此, 趋势分析和误差预报是实施质量保证和零废品的关键手段。根据上述原理构建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系统, 可以被理解是一个系统的自适应环。其次, 在质量改进费用数量有限条件的约束下, 针对实时监测的质量结果, 合理优化检验计划方案并付诸实施。监测与优化过程交替进行, 最终实现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高。

最后, 将动态质量管理运用到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中, 通过目标的分析、模型的构建、误差分析、循环的动态控制及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等各方面予以论证, 最后得出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中注入动态的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二、动态质量管理在事务所运用实践

AA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 2009年吸收合并江苏BB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 已连续开展审计业务19年。公司位于北京西城区。公司设有审计一部、审计二部、审计三部、审计四部、审计五部、审计六部、审计七部、审计八部、质量控制部、发展研究部、综合部等职能部门以及重大事项决策组、专家委员会。目前, 设有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五家分所。公司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审计业务管理制度》、《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规范》、《执业质量控制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内部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办法》、《保密制度》等。并于2011年年底推出新的《AA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AA事务所内设有审计 (验资、企业清算) 、税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截至2010年底全所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206名, 北京总所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1名;在2010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位于21位。

近三年来, 该事务所综合排名也逐年提前, 由2008年国内排名60位上升到2010年综合排名第21位。事务所的收入也由2008年的5855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6712万元。

主要业务领域:AA事务所主要服务业务领域包括:国资委、审计署、财政部、监事会、银监会等政府机构委托审计业务;对大型中央国有企业的年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对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的年报及上市审计、咨询等业务。

(一) 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内部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运行的风向标, AA事务所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很好的防范了审计漏洞。在以质量为导向的环境中, AA事务所全体成员时刻关注质量的重要性。在事务所内部, 不仅树立事务所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 同时领导层、负责人高度重视质量控制, 并在日常言行示范中予以体现, 积极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内部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把好人员招聘关、不断创造条件及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来强化质量导向体系, 建立人合文化和诚信文化;在事务所战略层面, 把质量控制作为实现其做大做强的基础;培育学习型的事务所文化, 切实做好并落实后续教育, 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天天学习的理念, 不断增强事务所的生命力。全所形成了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内部文化, 从而提升了AA会计师事务所控制体系防御能力。

(二) 强调事务所质量控制中的事前控制

AA事务所在总结自身发生的一些违规事件和同行遭遇的一系列危机事件的同时, 深刻认识到任何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性的, 它往往都是存在一定的征兆和原因的。或者是由若干看似细小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而爆发的, 即量变累积成为质变。在当今社会, 诉讼风险日益增加。往往事务所在处理这些危机事件时都采取了救火式的解决方式, 对出现的问题不认真总结, 深刻反思, 查找原因, 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就是事务所质量控制中忽视事前控制的重要表现。为此, AA事务所在总结这些关键环节缺失的同时, 认识到事前控制是事务所在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控制环节, 从而将动态质量管理引入质量控制体系中。因为动态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确保各项质量活动及其影响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可控状态。AA事务所将动态管理理论运用到事务所质量控制中, 很好的实现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进行事前控制, 或在发生的初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有效的杜绝审计质量问题的发生。例如, AA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行业和业务性质分类建立了所服务客户的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记录了不同行业审计客户的业务性质、市场环境、风险领域、行业发展、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等信息, 使所有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并组织项目组反复讨论, 评估被审计单位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不仅将审计风险在事前得到控制, 还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 进一步保证了审计质量。

(三) 关注事务所质量控制中的细节管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破窗试验”的结果证明:一小块破窗也许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它却很可能成为危险入侵的便利通道。实际上,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主要针对的是细节问题, 忽视细节管理, 可能会由1%的错误带来100%的失败。所以AA事务所在质量控制中, 尤其注重细节的管理, 比如,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层层复核, 提高审计业务的执行人和各级复核人工作态度, 杜绝因细微差错酿成大的隐患。再比如, 在决定是否承接一项业务之前, 首先要对客户诚信程度和管理当局的正直程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AA事务所针对项目承接和立项研发了一套ICIS平台系统软件, 并对后期最重要的业务委派、审前准备和计划、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重大事项请示、项目负责人复核、业务报告初稿、总所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进行信息化动态实时控制和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在委派审计人员之前, 必须进行常规的独立性调查, 避免了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埋下隐患及日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细节决定成败, 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中尤其如此。

(四) 突出对业务质量的过程控制

动态管理的核心体现在对业务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 因此在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必须包括法律法规、执业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 以实现动态的全过程有效控制。AA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 都能严谨认真的执行贯彻这些规范, 任何有可能出现的纰漏都会被及时消除, 防患于未然。业务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现在:承接业务阶段, 任何业务承接必须由承接人将客户诚信的调查情况形成工作底稿, 书面上报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征得同意后方可承接;业务执行阶段, 项目负责人承担最直接的责任, 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复核, 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法;项目完成阶段, 三级复核制度尤为重要, 检查业务质量与是否符合执业准则和会计准则等相关既定标准的要求, 审计结论是否充分适当。特别是对于上市实体的财务报表审计、涉及公众利益的业务以及已经识别出异常情况或风险的项目等高风险的业务, 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复核;评估检查阶段,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 找出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漏洞, 总结经验教训, 更新相关的数据库信息。AA事务所通过对业务质量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处理发现各项问题, 从而体现了动态管理最重要的过程控制理念。

三、结论

我国会计师质量控制现状也反映了我国会计师队伍建设发展的现状, 特别是2010年新质量准则实施出台以来, 事务所质量控制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类似如何消除或者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 以促进我国会计师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等。本文认为, 将动态质量管理用于我国会计师质量控制体系中, 对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审计过程中的漏洞, 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AA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案例表明, 动态质量管理在改进事务所质量控制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特别是信息化的运用, 过程化管理对及时发现、修正审计过程中错误有着重要的保证。以实现现在我国事务所的业务工作底稿由相关人员完成后再由二级和三级复核人员来复核的事后控制 (静态管理) , 从而向动态管理转变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 探究用动态质量管理理论来改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并通过建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措施来实现事务所动态的质量适时监督和控制, 以期改变现在我国事务所的业务工作底稿由相关人员完成后再由二级和三级复核人员来复核的事后控制 (静态管理) , 从而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的可能性。最后, 通过案例分析论证, 探讨了动态质量管理对改进我国事务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实践价值, 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动态质量管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斌.项目工程质量动态控制方法初探[J].建筑施工, 2006年第3期.

[2]张赤斌, 安向东.基于检验优化的动态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6年第2期. 

上一篇:转炉PLC系统设计下一篇:数据流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