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仓储管理范文

2024-08-02

现代仓储管理范文(精选11篇)

现代仓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图书管理

一、我国图书馆模式的改变

1、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 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 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 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 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 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商品化上服务模式相对单一, 服务方法简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封闭型建设模式;

(2) 公益性服务;

(3) 被动型服务方式;

(4) 单纯型服务对象;

(5) 浅层次文献型服务;

(6) 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7) 机关型结构;

2、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模式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 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 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 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 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 其主要特点:

(1) 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 跳出固定场所, 主动接触社会, 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 面向网络环境, 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

(2)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 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 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 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

(3) 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 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 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 了解需求, 采用新的服务方式, 主动为读者服务。

(4) 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建立, 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 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 提供特色服务, 有针对性的服务, 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5) 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 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 把服务推向市场, 开展信息的深加工。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休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才, 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才、开发者和提供者。

(6) 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 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 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 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 直接参与市场, 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 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产生了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

二、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 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拥有高科技知识, 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求人们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人们加快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外, 它还要求人们具有应变观念和应变能力。

图书馆还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一方面,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图书馆公益性、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 社会上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平等地、随心所欲的进行终身学习。

三、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 第2篇

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内容: 研究活动条件决策编制计划.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 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内容: 设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监督.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内容: 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控制职能: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内容: 拟订标准寻找偏差下达纠偏指令.计划: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做的统筹规划。解析: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就是讲的任何事情需要进行规划,只有有了良好的规划,找对了方向,踩准点,才能最效率地、最效果地把事情做好。

实例:职场生活中有很多的会议。在会议中,经理会要求下面的员工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市场的规划,人力资源的规划,工厂计划的规划,销售目标的规划,然后总结这些,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以及要求。这个就是一个计划的例子,在年前就行讨论,确定下年的方向。

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解析:没有纪律的队伍是打不出胜仗的。只有有结构、有组织地团队协作,才能真正的产生效益。这就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

实例: 从小到大,从学生时代到职场时代,班级里,职场上,总有一些章程。小至小学生行为规范,大到工厂规则,任何一类规定,都是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组织团队而制作的条例。周报会,动员会,会场安排,这些都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形式。

领导: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解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古代兵家都赞成的一个说法。简单的10个字,就告诉大家,领导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当然领导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名词指人,另一个是动词指动作。

实例: 有公司职员心情低落,英明的领导会主动去和他聊天,找出他工作失落的原因,然后加以谆谆指导。其实生活中,在家庭里,父母就是我们的领导。每次对我们的教育,其实

都是对我们的领导,都对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会引起影响。

控制: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解析:当出现与计划偏差的情况时候,在问题出现前或者已经出现时候,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得计划与现实的偏差变得最小化。

实例: 销售员都是有销售计划的,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如果出现任何的偏差,销售经理就会考虑销售员出现偏差的原因,或是提供指导,或是提供帮助,或者换其他的销售,这些都是为了完成计划,不与目标脱钩。

企业是什么?与市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

联系:企业是为了市场的需要而存在的,也可以说企业是服务于市场的。市场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种种需求而发展壮大的。当然市场没有了需求,企业也就不会存在。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制度)1,标准化工作体系。包括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2,执行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工作,员工教育培训。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不断将过去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固化的过程,形成企业的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直至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前者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种先进合理的标准与制度,把全体员工的行为纳入企业规范,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后者通过信息沟通,提高员工素质,提供管理平台,保证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企业制度的四项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

谈谈你对企业家的理解。你最敬佩的当代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企业家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他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

良好的管理理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何益处?(5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念,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用以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它的企业理念,它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识化的价值体系,换句话说,企业理念居于主宰企业成败的重要地位。企业理念又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企业 企业管理、事业发展方面的理论也层出不穷,有时就像到底该怎么睡觉一样把人搞得无所适从。先是本土的传统文化思想应用于管理,后来西方文化管理理念不断被引入,有着名管理学者的理论,有成功企业家的管理经验,现在又出现了国学管理概念。可以说每一种管理理念都促成了中国一大批企业的成功,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每种理论和理念又都有它的局限性。西方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模式在西方已经证明是成功的经验,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但应用到中国企业里来,实践中遇到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如今又出现国学管理的浪潮,而国学中又有儒家、道家、法家以及佛学等多种理论,有人主张用儒家思想管理企业,讲究按部就班、层次分明、忠信礼义;有人主张用道家理论治理企业,讲究自然而然;有人主张法家治理,还有人主张用佛学管理企业。

每一个理论和模式都如同一个法宝被抛出,企业家难免会被如此多的法宝搞得眼花缭乱。如同上述睡觉姿势的理论一样,叫人无所适从。

我从自己事业多年的发展中深深体验到,一个宏观理论的指导、一个战略目标的构架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关键,而实施战略的战术思想又是多么重要。我不排除西方管理模式,相信它的先进性,我也相信国学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它毕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我在实际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过程中,注意突出各自的独立性,比如可以用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和模式构建企业的战略框架;用国学的不同思想作为不同管理过程阶段或不同局域的管理理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效果非常理想。比如法学主张以法治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来,就是要强调制度的作用,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初期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法治在前,而过分强调儒家、道家、佛家的一些仁、德、舍等观念,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但同时没有这些仁、德、舍的成分就形不成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可见将各种理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运用,然后把他们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才是一种最高境界。

人总是要睡觉的,不管是左睡右睡还是仰睡趴睡,只要能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精力,选一样、两样,或都选,都行

为什么要进行工作分析?怎样进行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意义: A、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B、工作分析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C、工作分析是组织现代管理的客观需要 D、工作分析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E、工作分析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F、工作分析对于劳动人事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确定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第二步:建立工作小组,并制定工作分析计划。第三步:设计岗位说明书模板,并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编写培训。第四步:岗位说明书的编写。第五步:进行工作分析访谈。

工作分析理论体系简介(1)、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2)、人际关系方法——霍桑实验(3)、工作特征模型方法——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HP工作设计方法——优秀业绩工作体系(5)、辅助工作岗位设计方法

简述员工培训的过程和培训的方式?方式:在职培训(学徒式培训、工作指导培训、工作轮换、挂职锻炼)脱产培训(课堂培训、实景模拟培训、网络在线培训)

唐骏职业经理人对你的启示?

商场上,唐骏一路夺营拔寨,身价也节节拔高,不用说在中国是打工第一皇帝,就是在美国,也快赶上那些大跨国公司的CEO水平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只有仰望的份,可以说唐骏的工作是可以复制的,但身价目前是不可能复制的。唐骏能力强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微软的总裁也是真的。中国微软前后换了将近十几个总裁,要说学位,有比唐骏高的,人家至少是正规学校的,要说经理人职场打拼,了解中国国情,都有比唐骏厉害的,可为什么却只有唐骏能拿到一年一个亿(在盛大),加盟费10个亿(新华都)这个天价,成为名操一时的“打工皇帝”,而他的前辈、晚辈却做不到?我认为以下是唐骏成功的真正原因。

一、很好地把握时

机、找对了老板

唐骏从微软下来时,没有像他的台湾、香港人那些前辈一样,去选择外资公司继续当职业经理人,而是选择了民营的国内新兴网络公司-盛大网络,这点我想那些拿美国名牌大学博士学位的人未必有这胆量。当时盛大的陈天桥年轻有为,虽然抓到了网游的领先机会,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却无所适从,以为是高不可攀的事,需要一个有跨国公司背景的高手,这

时刚好唐骏离开中国微软,双方一拍即合,估计陈天桥现在会大呼上当的。

二、角色定位,转型成功

唐骏到盛大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但最主要的还是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像那些跨国公司的所谓高层一出来,以为天下自己最厉害,中国国内的公司都是草帽,最后落得个水土不服,都早早收场。

唐骏不像他们,按《唐骏自传》里介绍的,他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敢当配角,像三国诸

葛亮似的,辅佐老板,把跨国公司的一些管理办法成功引入盛大。

凡在跨国公司,如像IBM,都有类似的培训,大家治理公司的办法都差不多,但差别往往就是在于是不是把自己位置摆正,角色能不能定好,像唐的先辈微软中国前总裁吴士宏那样,一到TCL电脑,不了解TCL电脑实情就照搬IBM、微软的做法大搞什么市场风暴、什么什

么战役,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

三、价值不符,工作可以复制,身价不可能复制

唐骏的成功,很多人都以为那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典范,打工榜样。说实在的,唐骏肯定是个IT技术能手和企业管理高手,他既然当上了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微软那一套管理办法一定精通熟透,自己也有一些创造,像成就他人,记住每一位员工名字等等,这在国内企业也许新鲜,但在大的跨国公司,如IBM呆过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那是领导必需的,不

是什么独创。

唐骏可以说是外企公司的管理高手,但从他的经历看远不是资本运作高手。当后来,唐骏辅助陈天桥把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当时以为那都是唐骏的名声所致,唐骏不在,盛大就上不了市。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后面调查了一下,中国IT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已有几十多家,说明登陆纳斯达克并非难事,就连搞网游的现在都有好多家了,我想当时即使不找唐骏,盛大上市都是可以的,公司上市成功与否券商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同样在美国上市,代价却天

壤之别,像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上市,未必就找个年薪上亿的职业经理人当总裁来运作。新华都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我认为只要花给唐骏5份之一的钱(2亿元的加盟费)都可以找到很多高手去胜任的,想想看中国上市的企业都几千家了,为什么很少出现年薪上1、2个亿的职业经理人?

他与陈天桥的合作很好,为什么还是离开?

“从当初离开微软中国到盛大,我已经做了4年多时间,期间就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离开。一开始我承诺3年不会离开盛大,我已经做到了。”如果在3月份,唐骏的这样回答还是含糊的话,那么现在的确是真的离开盛大了。他并没食言,他已经完成了对盛大的承诺,并对自己在盛大的4年多职业生涯感到非常满意。既然这样,唐骏为什么要离开盛大?这个问题最近在希赛社区被炒得火热大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对于公司而言,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说得很清楚:“唐骏离任对盛大未来没太多影响,因为盛大未来的战略、战术都很清晰了。盛大过去2年转型成功,唐骏做了很多贡献。”事实上,唐骏本人也认为,即便自己离开了盛大,也不会对盛大股价造成负面影响,更不会影响到目前已经稳定发展的盛大。唐骏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不会在危难时期抛弃盛大于不顾的,反而在盛大的危机时刻做了中流砥柱,这才是他的风格,他的个性。正因为他的风格他的个性,最终还是要离开盛大的,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最好。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唐骏作为职业经理人,追求完美、超越自我是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和价值体现。唐骏于1997年底由微软公司总部委派来到中国上海筹建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1999年7月,微软总部鉴于该中心的骄人业绩,正式宣布提升该中心为亚洲技术中心。2001年10月,鉴于该中心的业务范畴已扩大至全球范围,微软公司正式宣布将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提升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由于其出色的业绩,2002年3月,唐骏博士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他在微软中国所创的业绩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他不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任何缺陷,于是在2004年2月离开微软中国到盛大任总裁,这四年间,他让盛大重新夺回网络游戏的霸主地位,现在盛大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期,要想再展更大的辉煌,困难重重,此时功成身退,正好符合他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因此,离开盛大顺理成章。

现代备件管理(二) 第3篇

备件可以用几种原则来分类, 也往往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而采用的供应与管理方法亦不相同。在某些情况下亦会有某种意义的差别与遗漏现象的发生。

1. 按备件本身性质的不同来分类

(1) 标准机电产品

指的是在社会上通用的机电产品或零件。如普通电机、滚动轴承、电器元件、仪表以及相应的其中的零件、元件等。这些备件可以是一台产品的零件, 也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 是一种通用的零件。在这里把它做为备件, 可以是专门为哪一台或几台设备所准备, 也可以是为更多的设备所准备。这些备件本身已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产品, 并不专属于部分设备的配件。

由于这些零件不专属于哪一台设备, 当然有可能在某一生产企业中它只用于某一台设备使用,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因此, 在管理上按通用备件来管理。

(2) 生产厂商专用的零部件

这一部分过去在国内物资管理中划分为工矿配件, 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来意义上的工矿配件类的备件。这一部分是备件中的主要部分, 这些配件是某台设备 (含同型号、同出产商、同一类时期的设备) 的更换用零部件。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了磨损, 在修理时需要进行更换以便补偿。这类备件往往除了设备制造厂以外尚有专业的备件生产厂供应, 尚有相当多的在我国的情况下用户的机修部门或专业生产点可以自行加工制造。第二类是生产厂商设计上使用的一些电气、液压、气动等及专用的线路板或集成块等。这些往往是生产厂商向专业厂订货而来的, 甚至有些是专业厂特别为生产厂商定制的, 所以往往仍需通过向制造厂商订货。但也有的已形成规模, 或已形成专业型号的可以直接向专业厂订货, 还有的可以购买图纸用户自己加工。这部分零件在生产商出厂时都有固定的编号。在不同的批次有技术改进时在编号上亦有标注或改变, 亦应值得注意。第三类是部件, 有的企业称为总成或分总成。这一类备件的用途是由于停产修理损失过大或是生产线上的设备,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简单地采用部件更换的办法, 用最短的时间使生产能继续进行。而这拆换下来的部件可以修理后使用。因而部件 (总成) 也成了维修备件的一部分。

(3) 毛坯件及半成品件

由于有些需更换的零件在加工前需要有铸造或锻造的毛坯, 这些毛坯的供应周期较长, 甚至需要由专业的锻铸厂来提供, 因此需要单独储备。有的是一些事故更换件, 以备不时之需。

(4) 回收的零件

按循环经济原则, 生产单位或修理单位从仓库领取备件时, 必需执行交旧换新的原则, 有的可以先登记更换后交回。所有这些回收的零件定期进行鉴定, 分成修复、改造、再制造和报废, 均应严格管理。

2. 按备件用途分类

(1) 日常维修用备件

日常维修用备件指在日常维修及比较明确的定期维修或定期有计划的检查后确定的维修中所需更换的零件的备件。这些备件大致可划分为易损件和非易损件两部分。易损件一般为简单易换的零件, 亦应随机配置可用一定时间。非易损件不在出厂的易损件目录中, 但经过使用磨损后需在一定时间或在一定的修理期间更换的, 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维修更换件。这些正常的维修更换件由于其磨损的时间不同, 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 会有一些零件增加到目录中来。

(2) 非日常维修用备件

这一类又可分成若干部分, 且使用和储备情况不同。

(1) 不经常损坏件, 但如在全面检修或大修时有问题需更换。此类备件有时订货周期较长, 因而容易影响修理时间。如某些大型主轴及转子、一些重型或精密的传动副 (如大型螺旋副、精密蜗轮副) 等。

(2) 全面检修或大修前经检查提出的更换件。这类备件应提前提出以便安排, 对可以做预订的应在库存量上予以安排, 对非原库存目录内、只使用一次的应及时安排采购或加工, 可不列入正式目录内。

(3) 事故件。如一些铸件等, 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更换和储备的, 但在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故障损坏时, 需进行采购或加工后直接更换使用。这类备件是否列入目录、储存量及周期均不能确定, 要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 采用组件或部件 (总成、分总成) 更换维修的方式以后需存储的组件或部件 (包括更换回来修复后可再用的) 。这是一种新的经济的维修方式, 应有一定的存储量, 但要区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种。

(5) 其他需存储的属于备件类的零件。如改造需要的元件和零部件等。

从以上两大类分类的备件情况看, 备件的管理是比较复杂的, 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应有所有类别的备件。有的企业在实际的备件管理中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但主要的类别的备件应该是每个企业都应存储的。在解决好这些类别的备件的科学管理的方法时, 也应根据当前我国的情况, 做出切合实际、经济有效的安排。先要对备件的管理性质及其属性有比较完整和透彻的了解, 然后在追求经济效益优化的基础上来保障需要。

3. 备件的编号

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的相互关系 第4篇

当今时代正是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意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学习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理论的目的就是掌握和了解现代科技及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发展动态和管理思想,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到的科学管理知识和最新的管理模式,有意识地运用到本单位的经营和管理中,锻练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认识现代科技的基本含义

我认为就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现代科技。要了解和认识现代科技的主要内容,就必须认识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及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马克思说过:“科学是试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古代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整理,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返回到观察的活动,科学的重要功能在于解释,科学解释就是从有关某种事实的知识过渡到关于这个事实的原因的知识。牛顿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试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达尔文则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现代科学个泰斗爱因斯坦则明确将科学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因此,科学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等要素构成的有形结构,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科学的概念随着科学的进步也在发生改变。在过去,靠个人志趣,少量资助,有小规模的实验室,经过少数人艰苦奋斗,就能做出划时代的科学成就,然后是20世纪40年代以美国实现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国家规模建制的时代,今天的科学已发展到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科学是一种建制”表明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由国家组织,国家提供研究经费,把社会有关资源很好的整合、组织和管理,实现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从而快速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神舟5、6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说明现代高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国家组织全国众多的单位和科学家,按照严密的科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有效运用国家的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促使国家科学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科学已成为一项全球化的国际事业或产业。如,目前在全球暴发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在世界部分国家流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对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防治研究已成为一项国家科学事业,但是,由于各国的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致,防治禽流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要在全球范围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禽流感,就应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实行国际合作、跨国跨地区合作,使不同国籍的科学家之间实现合作,让科学成为一项国际事业,或者说科学研究成为一项社会事业,使有效防治如:禽流感类似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真正成为可能。

2.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创造出的各种物质手段(如工具、机器、仪表)以及经验、方法、技能、技巧等。

从技术的科学性层次来看,可以将其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前者是手工时代主要依据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发明和使用的技术,后者是工业革命后根据科学原理不断发明和使用的技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技术看作是科学的应用。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科学与技术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一是科学是理论形态的知识,而技术是操作形态的知识,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后者提供“怎样做”或“怎样做好”的知识;二是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发明。发现并不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而发明正是要创造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东西;三是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而技术在于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四是科学活动导致精神产品,而技术活动导致人工产品。

由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客观区别,使得一个国家科学发达并不意味着技术就一定发达。

2.科学和技术之间不仅有上述的区别,而且还有着相互联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联系日趋紧密。主要表现为:一是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二是技术可产生科学,科学可产生技术;三是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科学是技术产生与形成的基础和知识源泉;四是经验性技术的提升可导向科学,科学也可改进和提升经验性技术;五是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科学提供可能,技术使可能变为现实;六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总之,科学与技术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关系。

3.20世纪最大的科学成就是:量子论、相对论两大理论。以及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宇宙学的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模型、计算机冯诺依曼模型、地质构造的板块模型等五大模型。

4.20世纪五大尖端技术是: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世界六次生产力的发展高潮,对人类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全球社会实现消除贫困,防止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维护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三、认识现代管理学的含义

现代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最佳的协助方式,调动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发挥最大效益,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既定目标。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现代管理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和发展的结果。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方面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不断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创造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许多国家不断强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干预,采取在科技上先行一步的战略决策,把掌握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也把增强国家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大历史责任,强调为了未来的利益现在就必须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我国必须做出符合自身国情和需求的新的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扩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使我国走上科技主导、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倡人本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提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这与现代管理学所提倡的人本管理理念相互吻合。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实施现代管理中人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促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人的因素,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就是管理中心从物本管理转到人本管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管理者从心底尊重员工,相信每一个员工都能把工作做好,具有做最佳员工的内在原始冲动。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只是设计良好的管理体系,与员工进行思想沟通,提高员工的素质并开发其潜能,塑造企业文化,使员工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这样做的根据是:人是“文化人”,蕴藏在职工心里深处的价值实现感、成就欲、事业心、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与主动性、创造性会自然地倾泻出来。他们将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但我们知道,人是不同质的,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员工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的人生哲学和追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企业内部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实行末位淘汰,不断地“走人”、“进人”和“留人”。而代谢和淘汰的根本标准就是员工的知识能力、个人追求与现代管理价值观的契合程度,这也是人本管理中最应该仰仗的内容。

以人为本,究竟是以人的什么为本?这是一个涉及到人本管理的时代特征和现代管理观的问题,以人为本是与时俱进的,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我国,最显著的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时代中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并以此作为人的根本,转变为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更注重人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并把知识和能力作为人的立身之本。具体到一个企业,就是看这种知识和能力是不是能和企业的现代管理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员工是不是能融入到践行现代管理观的团队中来,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成为该团队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人为本,究竟是以哪些人为本?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提出的公司价值观是“简单、迅捷、自信”。他将企业的员工分为四种,一种是信奉企业现代管理观,而且有能力的员工——重点使用;一种是信奉现代企业管理观,但无能力的员工 ——培养后再使用;一种是不信奉现代管理观,但有能力的员工——利用,培养后来人取代他;一种是不信奉现代管理观,而且没有能力的员工——坚决排除。这种政策其实就是培养员工对人本管理的认同。

六、电子计算机高速宽带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的瞬息万变,在这种条件下,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首先取决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的信息,实现信息在管理者与员工和员工之间的传递,分享信息。企业规模的增大,公司的总部如何对自己的子公司销售业绩和经营状况了如指掌的?如何保证制定的全局战略得到有力和有效的执行?同时,要完成高效益的管理需要哪些技术解决方案?这一系列问题就自然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这样一个任何事情都讲效益的时代,对于现代跨国企业或经营业务遍布全国或全球的企业,我们已经不可能随时就任何事情都要聚集在同一地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解决。因此,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已经离不开20世纪五大尖端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由此发展起来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

第一、网上交流

作为公司的总部,让子公司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政策,发生的事件,以及公司业绩、人事变化、产品策略等等是一项日常且必需的工作,必须经常与子公司的管理者保持联系,让他们得到最新的信息,也让他们反馈各子公司的业绩状况、面临的问题,交流对一些政策的看法,这种联系可以通过以电子计算机组成的高速宽带网络体系,进行电子邮件传输或公司内部网页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发布来完成。

当公司有重大的策略调整和重要事件发生,总部除了征求高级经理的意见外,还要通过电子邮件来和全体员工沟通,同时在总部举行的相关会议也可在网上直播,全体的员工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参与和沟通。在涉及到一些有关政策和重大事件的交流时,涉及人员大部分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也有时还可通过网上会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电子邮件上,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员,不论其职务高低,都可以被列在电子邮件名单上,这样大家都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它人即使是没有见面,也相互知道他人的观点。如果有其它原因不能出席会议,也可以事先或事后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决定通知大家。这样使得决策的程序加快,同时也避免因会议的旅行和规模对人员的限制,使得不分级别的人可以自由地不受高级职员的影响,真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八十年代末,微软与IBM达成了共同开发OS/2的计划,但两位普通的工程师对此持有异议,他们直接给比尔·盖茨发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要求公司放弃OS/2,继续其Windows的计划,这个意见最终得到了公司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Windows。因此,公司的上层一定要可以收到来自最基层的意见。这里,网络的特点,则决定了意见的真实性。

第三、网络是个管理工具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前总裁高群耀曾经介绍,虽然他与员工之间经常定期见面和交流,每月举行一次全体员工会,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交流则是他与数百名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的更重要的方式。他一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需要作商务旅行,包括去美国总部、出席地区性会议、拜访客户等等,在这些旅途穿梭中,电子邮件就成了他和总部、公司、员工保持沟通和联络的方式。他可以在在飞机上阅读重要的邮件、进行思考甚至进行决策;他还可以远程批复员工的报销、预算申请等,不会因为他的出差在外而对公司的有效运作、各项目的进展而有所耽搁。他也可以在美国或其他任何只要有电话线的地方上网,进入公司的内部网络,看到最新的销售状况、财务支出等等,从而对属下发布指令,保持对全局的了解和控制。高群耀表示,如果离开了网络和电子邮件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他几乎是什么也干不成,网络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

第四、电子商务

时下,电子商务正热火朝天,其实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流程、供应链流程、销售流程的电子化。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众多的公司的订货、销售就已经开始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微软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是通过代理商进行的,代理商登录到微软的销售系统上下单订货,系统会将订货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发给生产微软产品的签约工厂。工厂接到新的订单时,将按照网上订单开始加工介质,印刷彩盒,并通过物流系统发往代理商。此外,代理商还需要按期把销售状况登录到微软的销售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及时、方便地在线了解相关的销售、订货状况。这些数据可以供微软全球的管理人员进行查询,这样总部的人士在办公室,就能对全球的销售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子公司之间还可以查询其他子公司的相关销售数据,进行比较,了解差距,做出改进。

其实从这一点上来讲,通过网络对公司业绩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网上的文件易于保存,格式规范,直观性强,而且通过网络,非常容易发现销售环节中的问题出在那里,这有一点像通过电视系统监控城市的交通一样,很容易发现出问题的地方。同时还容易做出科学的决策,分析管理人员的责任,找到技术或者程序上的解决方案,提前作好准备或改变某种格局的安排,提高销售水平。

通过网络销售还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一些商业中的腐败行为,让一切过去在传统业务中易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所有的销售业务的参与者可以看到全部的过程,同时,也能激励员工的上进心,产生于无声处见力量的效果。虽然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正在遭到大众的质疑。但是,一家企业不去考虑网络来改造自己的销售和管理体系,那一定是死路一条,通过网络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延伸其商业触角,降低管理成本,已经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五、网络管理一切

网络是个“万金油”,除网络化的销售管理系统外,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培训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管理。公司的管理者,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单据需要签署,如果把签单、报销和采购全部都在网上,通过系统设定,根据不同的权限由不同的人来签署,就方便快捷多了。以采购为例,所有的采购,无论是货品还是服务的采购,每人都必须得到网上填写采购单,系统会将填好的采购单按照预先的设置发给填写人的经理,经理批复后,将自动转到财务处,由财务人员根据公司的制度来处理上述财务事宜。这就使得过去十分复杂的财务程序变得简单。还有员工的工资发放,制定股票期权等事宜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每个员工上公司内部网,找到自己的财务户口,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的工资状况,核对自己的财务情况。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劳动力。

为了充分了解员工的想法,公司每年都可以开展员工调查,这些调查可以在网上进行和完成。总部用电子邮件发出调查通知,通知中包含了一个可以登录的网址,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网址。员工在网上填写并提交调查表,然后由系统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公司还可以开设多个内部网站,上面发布各种各样的公司信息,员工可以自行访问,进行自我培训和完善。公司还可以设置多种培训项目,且每一个培训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网络中的培训教材使得公司的培训打破时空的限制,可以按计划进行自己的出差和旅行,而在其它的地点也能参加网上培训。

七、生物芯片技术与现代管理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 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芯片上集成的成千上万的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它将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在疾病诊断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张芯片上可以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多种疾病的检测。仅用极小量的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的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治疗措施。例如,应用最新生物芯片技术检测“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研制方面,美国国家免疫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于2003年宣布对“非典”生物芯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划通过免费向全球科研人员公开有关“非典”生物芯片技术方式,可使目前已知的“非典”信息服务于全球科研人员,同时,在2005年7月美国科学家宣布,研制出一种能在11小时内检测出流感病毒株系的生物芯片。该芯片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H1N1、H3N2两种人类常见流感的检测准确率达90%以上。有关“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生物芯片技术对于 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株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能帮助医务人员尽早发现新毒株、追踪病毒的演化、找出最危险的毒株并开发相应疫苗,在防控流感疫情时掌握主动;二是通过比较不同“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并进行分组,科研人员可以描绘出有关“非典”冠状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杆状病毒的“家谱”;三是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病毒的临床症状,科研人员可以了解那种病毒最为致命,并获得开发针对性药物的关键信息;四是可以使全球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非典” 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二种新疾病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情况,为寻找抗“非典” 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提供新线索;五是国家或部门可以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对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监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和规划,对防止疾病流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现代管理。

第二、药物筛选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制药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生物芯片来寻找药物靶标,查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用芯片作大规模的筛选研究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试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从而带动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如何分离和鉴定药的有效成份是目前中药产业和传统的西药开发遇到的重大障碍,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大规模地筛选、通用性强,能够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即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基因表达的差异。生物芯片技术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基因芯片药物筛选技术工作目前刚刚起步,美国很多制药公司已开始前期工作,即正在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药物筛选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第三、基因测序诊断

大规模基因测序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面临的首要任务,它涉及到基因多态性、突变、缺失的检测。现在已可在1.28平方厘米生物芯片上,用分子探针检测32Kb至几百Kb区域中任何区段,这对检测病人是一个还多个基因突变,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标准图谱。从病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也可以得出病变图谱。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图谱,就可以得出病变的DNA信息。这种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长序列和已知突变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制成p53基因芯片,将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又如,Heller等构建了96个基因的cDNA微阵,用于检测分析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基因,以探讨DNA芯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现在,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开始进入市场。基因诊断是基因芯片中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

另外生物芯片在农林业中有广阔应用前景。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用芯片检测植物激素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环境因素如干旱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其他如肥力,对环境耐受力和抗虫害能力等都可以用芯片进行快速分析。最终免除进行费时费钱的大田实验。应用芯片于基因再测序又将促进动植物育种和新品种的培育。在实际应用方面,生物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优育优选、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检测、国防、航天等许多领域。

生物芯片的飞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98年6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生物芯片计划,世界各国也开始加大投入,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国已有8家生物芯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涨75%,专家今统计:全球目前生物芯片工业产值为10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后5年之内,生物芯片的市场销售可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与现代企业精神 第5篇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创新与激励机制中的人本思想

企业的任何创新都要靠人去实现,离开了人,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因此,要注重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企业要舍得投资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把培训看作企业发展战略来抓。现在国际上提出来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实际上是在强调要非常注重创新的投资,为了使员工拥有很好的创新理念就必须要加大员工的学习投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两个观念的转变:一是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一些企业中的管理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即企业发展的后劲,不愿对员工进行培训投入,认为这样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生产资金,或者是因为培训之后要在长时期内才能见到效益,而在现任领导的任期内看不到培训投资效益,怕影响任期政绩和经济效益而不愿投资。也有一些管理者虽然进行投入,但却不给员工留出培训时间,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资金,又未达到培训效果。员工要切实认识到学习培训对自身素质提高、技能提高以及创新思维挖掘的重要性,改变培训仅仅为了文凭,为了升职的片面看法,使学习培训不流于形式。

2、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有益于员工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硬件环境,其中包括工作条件、机器设备、实验器材等,这是开发创新的物质基础。即在经济上对员工的开发创新予以支持。其次,还要为员工提供健康的工作软环境,其中包括领导水平、人际关系、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等。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对于任何一种创新理念都应该尊重,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给以激励。也就是说,凡是在理念上有创新的员工和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实践中有建树的员工,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很大的激励。对于尚未完善和成熟的创新思想,应鼓励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决不能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因为创新意识的核心是不因循守旧,甚至往往要打破常规,所以创新一开始不可能规范,甚至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正因为不规范,创新与规范性的某些做法及原则就可能会发生磨擦,这时就特别需要对这种创新理念的尊重。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从开始不完善发展到最后完善的,而只有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加以修正和补充才能最后得到完善。因此,要形成领导支持,员工想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局面,从而推动企业全方位创新。

3、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我们的企业是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不只是管理者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随着主人翁地位的确立,员工会把企业的事作为自己的事看待,把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生涯相联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重要性,促进员工更多地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负责。通过参与,可使员工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根据自身的能力服务于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可使每个员工力所能及,人尽其才。在合适岗位上,员工创新意识便会迸发而出。

4、确保员工经济利益的实现。在当今社会,对于劳动者而言,他们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而且是以经济人为基础和出发点,作为经济人必然有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对人们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尚未成为第一需要,人们参加劳动是为了瞻养家庭,更好满足个人及家庭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若能兼顾职工的经济利益的实现,自然会对员工的创新思维及理念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员工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薪资,各种物质奖励,社会福利和保险等方面,如果能够本着公平公正原则满足员工经济利益的实现,将会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坚定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就奖励而言,除了对员工的具体工作业绩进行奖励外,更应注重对员工创新活动予以奖励,除了精神激励,也应实行不同层次的物质奖励。因为创新带来企业的发展,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

二、爱岗敬业与绩效考评中的人本理念

1、企业通过绩效考评,可了解员工素质和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员工,要求对自身不足进行改进,否则待岗,它对员工就会形成外在压力,尤其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为了不失去工作机会,留住岗位,员工就会爱岗敬业,员工就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2、通过对员工素质和业绩的考评,会促使那些考核优良的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进一步增进。因为他们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能力得到了承认,工作中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从而精神愉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绩效考评对员工的外在压力便会转化为员工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员工主体自觉性得到提高,爱岗敬业、敬业进取的精神和责任心油然而生。

3、绩效考评作为员工调动、升职、提资的主要手段,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更加爱岗、惜岗、敬业进取。通过绩效考评,可以考核员工是否适合现有的工作岗位,即在现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能否完全体现出来。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施展,工作中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对工作失去兴趣,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会形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的心理,也就谈不上爱岗敬业。对于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员工,可以通过观察和考核,根据特长进行横向工作调整,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对于企业的每个员工而言,升职提薪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一个具体目标,升职提薪不仅是个人荣誉社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能力的承认。以前职工职位的升迁薪酬的增加,多是靠个别领导的发现,主观性强,难以服众。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的科学民主的考核升迁制度。使员工感到升职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创造激情,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努力地工作。

三、团队协作与团队建设中的人本风格

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众多员工相互分工协作的群体,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综合效益。而团体协作精神的充分发挥则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基本保证。那么,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和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人本管理的风格呢?

1、企业要制定出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坚强的组织和团队精神。企业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好象黑夜中的一片孤舟,使人们迷失方向,偏离企业正常发展轨道,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除了有明确目标外,目标的制定还必须合理,即要符合企业实情,市场需要,又要满足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要求,否则目标难以实现,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为了努力做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当尽可能广泛吸收员工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上下一致,团结协作形成共识,这样制定出的目标,将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将有利于团队精神建设。

2、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运作越来越系统化、精密化,它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起系统、科学、民主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单纯凭经验办事,靠拍脑袋决策的传统方式是绝对要失败的。所以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使管理工作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就无法形成井然有序、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团队精神。

3、加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工作单位,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经济利益,要求企业上下之间、左右之间要相互沟通,这种沟通,将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解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洽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的人际关系学。努力营造一个到处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塑造企业团队精神。

4、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的是整体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将个人、部门、眼前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目标,从自发地遵从到自觉地培养团队精神,最终达到企业的最佳整体和长远效益。

5、加强团队建设实验,真正建立一支团队组织。团队精神并不是团队,团队精神建设并不能完全取代团队建设,因为团队的具体作用是团队精神不能完全取代的,所以企业中一些具体的特殊任务,还需要团队来完成。团队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群体,它是由于志趣、技能、工作关系上的共同目标而自愿组合并经企业领导者认可的一个群体,团队的目标是和企业组织目标完全一致。在团队中,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因而也和企业目标一致,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宿感,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有富于创新的精神,有一专多能的技能,有团结协作的作用。正因为团队成员有如此特征,所以,团队将具有超过一般组织群体的战斗力,一定可以较好完成多种特殊的或者重大的任务。团队建设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这是团队发挥特殊作用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按照团队建设的要求去组建团队,而不是形式上组建,但没有团队精神,这种团队仍是一个普通的群体。

现代医院保洁管理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医院,保洁管理

1 做好保洁工作, 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医院的各项设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病房、诊疗区设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一些医院保洁管理方法依然如故, 仍沿用过去一贯的模式, 不少医院的清洁工具仍然是靠拖把、扫帚, 十分简陋。少数医院至今仍把保洁、运送、配膳混在一起操作, 甚至工勤人员打扫完厕所随即又给病人开饭, 这既不卫生, 不规范, 又不科学。随着医院后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成熟, 相应的社会保洁服务机构随即而产生。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三级甲等优秀保健院, 2010年医院新大楼落成不久, 医院领导便认识到“一流的建筑设施, 必须有一流的保洁服务, 否则将很快失去光彩, 领导对此极为重视, 专门委派主管人员去外面对口学习考察, 以适应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医疗、保健工作离不开保洁工作, 保洁工作是顺利开展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保障。搞好保洁工作也是促进医疗、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是医疗、保健工作的要求, 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体现, 因此探索保洁管理新路子, 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树立保洁工作的理念, 对于建设现代化医院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提高保洁质量, 必须制定科学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

制定规范的保洁工作程序, 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操作步骤, 制定落实具体监管制度。按操作流程把员工每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每日室内室外彻底湿拖两次, 其余时间在责任区内无缝隙不间断保洁,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治疗室、哺乳室与其他区域拖把分开使用并标识清楚, 定时晾晒保持干燥。便盆及时倾倒、清洗, 下班前所有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清理干净室内无异味, 室内外座椅每日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一次, 窗台、门把手、墙壁、空调、电话机、消毒机、工作柜、资料柜、病床、床头柜等物表每日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一次, 面盆光洁, 做到一床一金巾, 毛巾用后及时消毒晾干, 治疗室、穿刺室医用垃圾每30min清理一次, 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时间表, 便于管理者考核检查。例如门诊厕所使用人多, 管理难度大, 规定质量标准必须上墙公布, 并署明保洁员工的姓名, 让用户监督, 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3 提高员工的素质, 是提高保洁工作质量的关键

由于保洁人员多数来自城区及周边的下岗人群, 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且年龄偏大, 加之待遇较低, 导致员工流动性较大, 因此提高员工的素质至关重要, 必须把这批文化程度不高的员工训练成具有一定素质、能为现代化医院服务的保洁队伍, 如何能使他们胜任工作呢?首先, 我们从思想建设入手, 教育职工摆正位置, 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 要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 树立全心全意为医院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热爱本职工作。利用每月保洁员例会组织员工学习“责任胜于能力”系列读本, 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人生价值观。认识自身劳动的价值及意义。在业务建设上, 我们在员工上岗之前, 分批进行操作培训, 从自身的安全保护, 到保洁器材的操作使用, 从对各类地板清洁保养要求, 到消毒隔离知识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并一一考核, 合格后予以上岗, 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保洁工作是低级劳动, 人人都可做的传统观念。

4 严格管理奖惩分明是保洁工作达标的保证

院方负责对保洁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监督, 每天巡查, 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评比, 并由临床科室签署意见并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 具体考核内容分为三种:“优良”“合格”“不合格” (95分以上为优良, 90~95分为合格, 90分以下为不合格) 院方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严格的管理, 是保洁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是保洁工作达标的保证。在保洁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员工素质的控制, 将其工作质量与奖金挂钩, 做到赏罚分明[2]。同时选派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担任日常的管理工作, 每天坚持巡视检查, 坚持标准不放松。新大楼运行一年来, 整个医院保洁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室内地板门窗明亮, 厕所无异味, 门诊和候诊大厅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室外环境整洁优美, 为医务人员, 病人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良好环境, 爱卫会称赞我院是“爱国卫生工作精品单位”, 并推荐给市有关部门作为样板, 接受国家卫生城市的检查, 先后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卫生文明单”, 总结一年来的管理经验, 体现了院领导在后勤管理上敢为人先, 引入先进理念和以人为本锐意创新的改革意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 科学化、制度化操作的管理思路, 使后勤保障工作在为医疗、保健第一线病人服务的质量跃上了新的水平。经过学习、实践与探索, 我们制定了医院保洁操作程序, 制定医院保洁工作流程, 制定医院保洁质量标准, 规范了医院保洁工作考核范围, 实行保洁工作例会制, 实行医院保洁的科学管理[3]。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坚持后勤保障工作为临床第一线服务, 通过整顿、规范、提升使保洁质量逐步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 养成良好的保洁习惯运用科学的经济手段实现保洁公司与医院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秀娟, 柴晓红.医院后勤社会化后对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41 (2) :70-71.

[2]巴喜, 李琤.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后勤管理与建设[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 :49.

现代仓储管理 第7篇

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 抓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煤矿工作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抓好安全工作, 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 随着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不断加大, 在不同层次上已经建立了一些面向不同业务或者管理需求的计算机系统。为更好的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我矿与徐州翰林公司共同研发了钱营孜煤矿本质安全型阳光管理系统, 阳光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 把全矿人员入井、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值班、反三违、隐患排查闭合情况、参加安全活动和工作绩效等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全部实现精细化管理、分类汇总、及时公布, 最终达到安全管理不断量化、细化、公开化、人性化的效果。

本质安全阳光管理系统的应用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是当今煤炭企业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 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 达到优质、高产、和安全的效果, 本质安全阳光管理系统的出现使钱营孜煤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让安全管理更加简洁、及时、有效。

本质阳光安全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分为16个模块, 分别为:通知通报, 干部安全绩效考核, 安全员工, 金牌班队, 区队安全自主考核, 三违管理, 入井公示, 事故隐患闭环管理, 事故台账, 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安全天地, 网络学院, 安全信箱, 我的邮件, 资源下载, 系统设置, 系统主页如图所示, 由导航栏, 公告栏, 页脚三部分组成。

在导航栏的上方有安全生产时间。公告栏分为通知通报、三违曝光、安全员工、金牌班队、区队安全自主考核、干部安全绩效考核、安全天地、法律法规八个子栏, 可以通过管理端将最新信息发布到各栏。主页的右侧闪烁着各责任单位隐患闭合管理情况的自动预警灯, 通常情况下灯为绿色, 一旦系统检测到未闭合的隐患指令, 绿灯立即会变为红灯, 并在红灯下面滚动执行人员的单位和个人信息, 点击滚动的链接信息, 可以查看详细的隐患指令信息。

1事故隐患闭环管理

众所周知, 日常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隐患的排查和排查出隐患的闭合管理, 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隐患排查出后, 能否针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闭合;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闭合的问题如何实现隐患升级处理, 能否有针对的继续跟踪落实是煤矿隐患信息处理的一个重点。

本质阳光系统在事故隐患闭环管理方面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闭合与自动预警系统的运用, 利用煤矿内部的网络平台, 针对日常和各类专项、有针对性检查中排查出的问题由矿安全监察部通过网络手段把查处的问题由针对性的及时进行下发, 并根据隐患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时间, 问题下发后该系统通过短信平台将隐患内容在同一时间发送至责任单位信息员和责任班队队长手机中, 由责任单位信息员和队长共同监督隐患闭合落实整改情况, 确保各类隐患在发现的同时能够及时让相关责任单位得到重视, 及时针对隐患进行处理, 减少隐患存在的时间, 把预防工作做到实处。

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按时完成整改的, 系统将自动报警, 在系统主页滚动显示, 并再次将未闭合隐患下发至责任单位信息员和责任班队队长手机中, 隐患超时24小时后将直接将此条隐患下发至责任单位部长、书记手机号中, 逐级类推隐患超时72小时时将此条隐患下发至分管矿领导手机中, 并挂牌督办, 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为进一步扩宽隐患信息来源, 各单位信息员在监督隐患闭合管理的同时可针对本单位自查中存在的各类隐患通过事故隐患闭环管理平台进行下发, 变被动的煤矿隐患排查处理为各级生产单位的自觉举报行动, 使煤矿每个员工都来关心煤矿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的推动了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区队自主管理工作。

2三违管理

“三违”不反, 事故难免,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有90%以上属于“三违”造成的,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忌, 也是煤矿企业一直努力根除的目标, 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 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我矿一直不断加大反“三违”力度, 认真研究“三违”发生的原因, 对“三违”进行分析, 积极应对, 寻求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员工不敢“三违”、不愿“三违”、不能“三违”。

目前本质阳光安全系统的使用使员工能够及时查看当前“三违”信息, 并通过曝光台对“三违”人员进行公布, 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身边的同志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原因“三违”, 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 对员工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一旦上“榜”, 不仅自己丢丑, 所在单位、班组职工的脸上也不光彩, 并纳入月度、季度、年度的安全员工考核, 有助于员工从内心里不愿“三违”, 从而调动了职工按章作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网络学院

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和幸福线, 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 安全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 为安全生产服务, 提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自保互保意识, 做到自觉遵章守纪。

本质阳光管理系统中网络学院是针对全矿员工考试培训和档案管理而开发的应用软件平台。该软件主要由考试管理, 档案管理, 资源共享, 考评中心, 通知管理, 等模块组成。用户可建立自己的题库和章节, 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学习;在考试过程中可按批次安排考生, 批量导入考生信息 (包括考生照片) , 通过身份证阅读器将考生信息自动录入进系统, 管理端能够实现实时监控每场考试的情况 (包括每场考试的在线人数, 已交卷人数等) , 即时了解考生的答题情况 (包括每个考生的考试状态, 剩余时间, 当前成绩) , 拥有强大的考场控制功能 (包括禁止考试, 全部收卷和个人收卷功能) , 避免考生的漏考和作弊情况。

该平台将培训档案管理与培训考试融为一体, 员工在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自行进行测试功能。学员可以自己组卷自己测试, 考试模式和操作步骤与正式考试一致, 在自测过程中考生可随时查看试题的标准答案, 还可以下载带有标准答案的自测试卷回去温习, 提高了员工的自我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本质安全阳光管理系统的应用后, 通过各类安全信息公开、透明的公布, 逐步提高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信息化、阳光化、规范化, 实现煤矿企业内部安全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改进本质安全管理方式, 提供反应迅速的自动预警功能, 节省了管理人员的精力和时间, 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并将安全管理的所有流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在广大职工面前, 既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又能让全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的各个流程中来, 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客观化、公正化、规范化。

总之,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 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际工作中,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坚持先安全后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 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 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摘要:安全管理, 离不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文通过对钱营孜煤矿本质安全阳光管理系统的介绍, 阐述了安全信息化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充分、恰当地在煤矿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 无疑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浅析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仓储管理

1 仓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它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 同时它也是解决这种不均衡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 仓储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物流流程的整合。

1.1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是运作仓储资源实现仓储组织目标的过程。仓储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管理的仓储活动组成的过程。这些仓储活动主要包括物品存储、物品保管、物品包装、物品分拣、物品整理等活动。而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也是体现在仓储环节上, 传统仓储业是以收保管费为商业模式的。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保持最大存储量, 这种模式与现代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为己任, 静态库存越少越好, 其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物流总成本的考核之上。

1.2 仓储管理的内容

1.2.1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随着改

仓储系统布局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 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配送中心。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

1.2.2 库存最优控制

持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使企业维持生产和保证销售产品的稳定, 平衡企业物流和流动资金的占用。但同时, 库存要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 今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作用, 而库存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管理学家甚至把物流管理定义为对静止和运动库存的管理。

1.2.3 仓储作业操作仓储作

仓储作业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 不仅要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从而落实操作流程, 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 所以也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

2 国内外仓储行业的发展现状

2.1 欧美日发达国家仓储业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 物流量越来越大, 物流中的矛盾也愈加突出。为了使物流过程更为合理, 国外出现了一批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一些专门研究物流的机构, 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流通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呈上升趋势, 一些国家的商品流通费用已占商品总成本的10%~30%, 这就要求通过降低流通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相应的物流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到目前, 欧美国家又在发展中型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中转仓库, 是货物流转更加畅通和迅捷。同时, 大型货物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在物流中的地位。

2.2 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 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我国, 并按照他们的方式开埠通商, 使我国沿海运输和商业活动骤增, 从而也使之相关的仓储经营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 政府接受了旧中国官僚买办的堆栈, 并对私营仓库进行了公私合营的基础上, 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的仓储业。20世纪50年代, 各地纷纷建立了国营的商业性仓储公司, 并成立了仓库同业工会, 对行业起领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仓库在我国仓储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单纯地进行储存保管货物的静态储存一跃进入了多功能的动态储存新领域, 成为生产、流通的枢纽和服务中心。20世纪70年代初期, 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 并随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建成首座自动化立体仓库, 从此以后, 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尽管通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仓储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 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货物流通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仓储能力和技术水平仍远未满足需求。当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泛的国际交流, 国外许多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被引进, 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正逐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3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3.1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

3.1.1 实现“零库存”管理

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设库存, 而是对于某一企业或组织来说, 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销售商, 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而实现零库存的途径主要有:推行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依靠专业的流通组织实现零库存;委托营业仓库储存和保管货物以实现零库存;实行逆流“看板供货”制度。

3.1.2 实施整合化管理策略

整合化管理策略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 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 达到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的策略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 能够实现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 在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库存, 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整合化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仓储成本最小化;仓储供应保证程度最大化;实现缺货零可能;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快捷迅速, 效率优先, 最快速度实现仓储进出。为了实现仓储控制的最优目标, 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 使每个部门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 通过供应链管理下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 继而促进目标是能够实现。

3.1.3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新科技革命以来, 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计算机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 大大提升了仓储管理效率。同时, 还有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的应用和网络的普及都使仓储管理的计算机和网络化成为一种趋势。

3.2 我国现阶段仓储管理的任务

仓储管理由简单到复杂直至现代化, 是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某些技术、资金力量比较雄厚的部门, 已经开始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 仓储管理也较快地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但是, 在一些远边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 仓库还十分简陋, 仍然处在简单仓储阶段, 从总体来看, 我国仓储管理水平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引进和吸收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持续快速地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现阶段, 我国仓储管理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1) 从生产企业出发, 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但当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资仓储企业, 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仓储企业作为物资流通中储存物资的重要环节, 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分忧。 (2) 搞好物资的收发、保管保养工作, 确保入库物资的数量准确和质量完好。搞好物资从入库到出库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做到快进快出、及时供应, 尽量缩短物资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停留时间, 加快物资运动速度。 (3) 认真开展仓储技术的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仓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要迅速改变我国对仓储技术研究不重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 尽快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用到仓储管理中去。 (4)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必须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保证仓储活动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行, 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协调仓储活动过程中各个资源之间高效运转。 (5) 掌握、监督库存动态, 合理规划物资储备。仓储管理必须对各项物资的储备量予以正确的规划, 并经常监督检查使得储存物资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6) 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防止火灾和防止盗窃, 以保证仓库物资不受意外损失, 是仓储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切物资均应存入合适的仓库, 规定严格的防护制度, 同时, 教育仓库工作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及其财产, 重视职工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翠珍.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9.

[2]郑洁.现代仓储管理模式探讨.东方出版中心.1989.

现代仓储管理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现状,发展策略

现代物流行业和仓储管理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表现方面。目前,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而言,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 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提高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效率和水平,成为相关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概述

现代物流是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科技树的基础上,将现代物流技术与物品的运输流程紧密结合,进而形成信息化和现代化特征并存的物流企业运行模式。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日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物品的存储、管理、保存及处理等环节。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仓储管理这一方面,传统物流仓储管理以收取费用为主要的商业盈利模式,这就要求库存容量要处于最大化的范围之内,而现代物流仓储管理则是以科学配置仓储资源、优化仓储管理结构为主要途径,将静态库存的容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降低投入成本,以此来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代物流仓储管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生产和销售环节联动效果的最大化,并担任蓄水池的重要角色,提高存储运作效率和水平,加快物品的内部流动速度,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我国现代物流仓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促使我国现代物流仓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这位现代物流仓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大中型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连年增加,2014年我国仓储业新增固定资产3325.14亿元,较2013年我国同比增长29.15%,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发展与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制约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据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仓储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差,以仓储行业数据较多为主要表现,市场价格定位存在趋同现象,绝大多数仓储企业为扩大自身发展规模负债经营,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框架之下,仓储企业也在不断进行自身改革与调整,但是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依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仓储服务设施不健全,企业规模建设受到影响。因此,现代物流仓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开发并创新新的发展模式,扩展服务领域,为企业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改革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以此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更新仓储设备,不断提升仓储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成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实现对仓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扩大企业仓储空间,实现对企业仓库的现代化管理,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性的增加仓库数量,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空间区域。其次,要优化现代物流仓储流程结构,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降低运作成本,并通过适当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最后,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及时准确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促使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配置现代物流仓储管理资源

要科学配置现代物流仓储管理资源,合理规划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各环节寓于同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仓储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要对自身发展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总体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保证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减少管理程序,节约时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同时,现代物流仓储企业要合理安排人才,从人才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逐一考量,实现人尽其才的最终目的。此外,要合理规划仓库存储空间,科学利用,提升空间的运用效率。

(三)建立专业化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再教育机制,为企业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途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同时,企业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从员工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保证各项评价内容的真实准确,激励用人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速度。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仓储管理是我国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管理人员要从改革管理方式、优化管理资源和加快人才建设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丽霞.论我国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4,11:86.

[2]李超.论德邦物流公司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企业导报,2015,01:56+58.

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 第10篇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能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那么,在我们面前也就不存在“人才短缺”的状态。那么,如何管理人才呢?

配置人才

所谓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预测有多少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填补、该岗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企业吸收新成员,一般可分为三种目的:

第一是正常补充。这是针对企业原有职工离职、退休、死亡等情况所作出的补充,其岗位责任明确,对于新职员的要求可比照对原有职工的要求,并不存在太多问题。

第二是替补缺勤。这一情况与正常补充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于正常补充。举一个例子:企业原来实行6天工作制,现改为5天工作制,企业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从事原来并不需要这么多人从事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其原定的工作计划的完成。替补缺勤的岗位其职责不完全明确,但由于其职位虽是新设,而工作却以前已有,故岗位职责并不难确定。

第三是开设新业务的需要。细分起来,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已设立了新的机构,其方向较明确,这样所招募的员工的职责可以预定,尽管不完善,倒也相去不多;二是其方向并不明确的新业务,这就很难列出其岗位的要求了。

以上是岗位的情况。下面谈对人的区别。就能力而言,我们将它分为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现实能力是当前所具有的可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它是由以前的学习、经验积累而成的。而潜在能力是可以发展从而在未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都可以为未来从事某种工作提供基础。对于任务工作,都要考虑到求职者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对于前面所说的岗位职责明确的工作,可以针对其职责侧重于现实能力,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等问题。而对于岗位职责不明确的工作,像开设方向并不很确定的新业务,就需要更多地考虑求职者的潜在能力。通过对岗位和人的双重衡量,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在现实中,业界往往重视人才的现实能力而忽略了人才的潜在能力。重视现实能力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来即能战”,所谓高薪诚聘高级管理人员即是强调现实能力的重要表现。

但是,由外界聘请中高级管理人员存在着两个对于企业发展非常不利的问题。首先,企业应是一个共同体,倘若只是硬件不变,而人员却在频繁地变动,企业就很难维持下去。第二,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对内部员工而言是一种打击。对受人尊敬的职位、丰厚报酬的期望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而从外部聘请则粉碎了内部员工的期望,导致员工心理的不平衡,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导致其积极性降低。可见,如不是为了宣传公司形象和其它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组织内部,在人才的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发掘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不断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配置是一个基础,在做到相对合理的配置之后,在管理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合理激励

激励,就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其个人的需要。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病理学教授梅奥率领哈佛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工厂实验。在“继电器装配室实验”中发现,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在“面谈计划”中发现,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职工的意见和不满;感情容易伪装;只有对照职工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环境才能理解职工的感情;解决职工不满的问题将有助于职工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验,梅奥等人总结出这样的观点: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福利的好坏,与工人的生产效率并非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相反,职工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很大。在梅奥教授所著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了与从前以金钱作为唯一激励手段大相径庭的理论: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却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而言,人是由低到高逐渐满足其所有需要的。当一种需要获得基本满足时,对人的行为促动作用会降低以至消失,而高一级的需要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结合企业管理,企业对员工生理需要满足所能提供的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各种福利。这是员工最低层次的需要,是企业使员工努力工作的基础。在能够满足这一点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其它的激励手段。企业应尽可能地激发引导员工向高级需要方向努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科学培养

不论配置如何,激励怎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培养。企业应将人才培养成具有如下的素质:

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而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责任感。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承担,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接受,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一个充满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有分量。

操守把持。一个人再有学识、再有能力,倘若在品行操守上不能把持住分寸,则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莫大的损害。所以,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必须格外谨慎。

团队精神。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决不能一意孤行,更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必须经过不断地协调、沟通、商议,集合众志成城的力量,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

求知欲望。企业的成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力求突破,了解更新、更现代化的知识,而不能自满、墨守成规。

创新观念。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主要在于不断地创新,停留现状就是落伍。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的人才能促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服从。员工必须以服从为第一要义,没有服从观念,就不能在职场中立足。

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的人做起事来精神焕发、活力充沛,对前途乐观进取,并能负担起较重的责任,而不致因体力不济而功败垂成。

对人的态度。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办事者待人处事的态度。对人的态度必须诚恳、和蔼可亲,运用循循善诱的高度说服能力,以赢得别人的共鸣,才容易促使事情成功。

适应环境。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必须注重人员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选用个性极端的人,因为这种人较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往往还会扰乱工作场所的气氛。

企业的各种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之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从组织高层领导一直到基层干部都要有一种信念、一种行为。著名学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有这样一个比喻,根据我们对人性的了解,一种可供选择和更合乎时宜的模式是一种类似农业模式,如何采集各种有用的“种子”,把它们播入适宜的土壤,再给它们施肥、浇水、调节光照,必要时再进行移植,等等。种子的潜力蕴藏在种子之中,但组织在创造环境、提供最佳成长的必要条件方面可以扮演一个大角色。从配置、激励到培养,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所应注意的问题,能够合理地安排,将会发现人才其实就在身边,依靠身边的人才,企业就可以获得高速的发展。

论现代教育管理 第1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反观教育对社会管理、经济等各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政府要由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管理职能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职能。

中国对现代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维持。这种维持的方式是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 按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将教育的管理目标由原来的全面性管理转变成有选择性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成间接管理方式;由原来的过程管理转变成目标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成法律和行政共同管理的方式。在时间上, 由原来的短期管理方式转变成长期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变成宏观管理。

如今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调整的时代;更是一个推动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教育管理在调整、改革、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中, 寻找新问题和新事物进行理论研究, 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 并且在教育管理的改革实践中完善其理论, 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服务。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目的

素质教育阶段的教育管理目的是保证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有效地达到基础教育管理的目的, 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现实,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研究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改革教育管理思想

所谓现代教学意识, 就是现代的教育观念, 是人们对现代教育的管理问题上的看法。实际上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使基础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变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由此, 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全过程中, 始终坚持全面发展, 强化普及, 淡化选拔, 面向全体,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加强素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以便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 研究和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调整办学管理目标

所谓现代公民意识, 是人们对现代公民所享受的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及思想道德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 我们只能对现代公民的意识进行彻底的研究, 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认识和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的战略意义, 只有这样,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才能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 把应试教育转化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上来, 在为了办好学校和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要端正思想, 把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确立了现代公民意识, 基础教育管理才能转移到保证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的轨道上来, 才能真正地把应试教育转变成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思想轨道上来。

三向现代教育管理转变的途径

1. 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 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针、制度、经费、人员、设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

实现教育管理主体这一职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随着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尤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为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服务于管理职能的。目前在中国, 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要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从微观介入转变为宏观调控, 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等;其管理手段则从单一的行政指令、政策转变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手段的相互结合。

2. 管理部门

从中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 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观, 也是转变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关键所在。基于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 也要考虑到政府、学校与教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 为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

3. 制定规划

教育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 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发展越来越密切, 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发展服务, 就必须根据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计划来制定教育规划。

4. 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

学校所有权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对于学校资产、设施等的占有权。学校经营权, 是指学校对国家依据法律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资金、设施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力, 以及依据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生产、科研、人事、行政授予的组织、指挥和决策权力。

上一篇:湖南省湘潭市下一篇:开拓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