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发展

2024-05-25

幼儿游戏与发展(精选12篇)

幼儿游戏与发展 第1篇

一、体育游戏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游戏与认知发展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协调关系, 在儿童游戏过程中, 认知技能得到了练习和巩固;认知结构不断完善;通过顺应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又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的游戏水平。游戏为学龄前儿童增加了一个学习机会, 促进其语言、创造力、智力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1.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

幼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即他们对具体的感兴趣的和喜爱的事物, 在自然的或自发的不需要有目的的控制情况下, 比较容易认识。游戏里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 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 通过已有知识的储备, 发展创造性思维, 通过活动有效地扩大和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如基础的物理知识、安全知识、颜色的辨别、空间方位的知觉、数学概念和词汇等发展, 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体育游戏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建构游戏中, 儿童必须借助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自由构思, 反复操作, 直觉思维和空间思维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通过儿童在游戏中以物代物的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 经常、适宜的游戏运动刺激, 便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大脑分析综合的能力, 建立起多种复杂的神经联系, 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增强, 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有利于不良情绪与行为的调节

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通过游戏的趣味性、活泼的室外活动形式, 有利于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 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在幼儿园活动中观察到, 一个因动作失败而遭到别的孩子的冷遇的小朋友, 在做其他动作时总怕失误, 结果连连失败, 这种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自卑感, 缺乏自信心, 行为消极、被动、甚至退缩, 而且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心情也容易受压抑或紧张。在教师的帮助下, 幼儿如果能顺利完成任务, 得到小朋友的鼓励和老师的肯定, 这种利用游戏补偿失败、痛苦和挫折的体验, 有利于儿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这种良好的感觉促使他们独立地尝试新活动, 自信心得到增强, 由于游戏是愉快的, 在游戏中他们没有心理负担, 忘我的表现, 对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令他们欣喜万分。这种小小的成功, 使儿童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获得这样的良好体验, 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三、体育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他看来, 主动内疚是幼儿期的主要心理社会危机, 而体育游戏构成幼儿化解心理社会危机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 因为体育游戏过程由儿童自我控制, 达到了高度的自治, 不用惧怕惩罚和内疚, 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且逐步学会控制自我, 游戏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 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2岁以后, 儿童开始偏爱集体性的运动游戏, 从学习中儿童在检验动作和社会技能的同时, 提高自我意识, 学会控制冲动和调节记忆, 从而形成自我力量。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机会, 发展角色的灵活性, 还促进发展自主感。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 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形成。佛洛伊德是在最早提出体育游戏释放心理能量以减缓焦虑的人, 强调游戏最重要的价值, 就是宣泄被压抑的攻击性, 降低焦虑。人具有一种本能的攻击性、内驱力, 需要不断地寻求表现。这种内驱力在哪里被否定, 就会在哪儿出现病症, 体育游戏是社会容许和释放这种内驱力的合法形式, 也是发泄的有效途径。儿童通过攻击性游戏可以降低攻击力, 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 增强了自信和自尊。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了基本的社会技能, 学会协调并整合自我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人与人在一种宽松的活动当中, 每一个人之间的身体接触、情感交流等很容易表现在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 学会语言交往, 同伴协作。在同伴协作过程中, 儿童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有助于儿童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积极的情绪情感又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 个体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与主观良好感, 获得成功感, 提高自我效能。在体育游戏中, 由于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 并以游戏为生命, 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 也由于所接触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 因此幼儿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稳定积极。体育游戏还有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 由于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发情感, 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厌烦、紧张、恐惧等得到及时的疏导而不至于在体内郁结, 消除活动中产生的疲劳和紧张, 恢复体力, 激发探索性行为, 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体育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

体育游戏可以通过培养个体的意志品质与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来发展个体的社会性。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要不断克服困难, 而意志品质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游戏还能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消除孤独感, 提高社会适应性, 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要求幼儿提高与其他幼儿合作及分享的能力、与其他幼儿交流及寻求帮助的能力、面对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灵活运用身体的能力、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友好合作, 遵守游戏规则, 克服自己的冲动, 学会等待和忍耐, 这些良好的态度和品质, 都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加以培养, 游戏又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和机会。

六、小结

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 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往, 能加深幼儿之间的了解, 增进友谊;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上, 幼儿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和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 增长经验, 心理健康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体育游戏正适合这种心理发展的需要, 这是符合身心关系的辩证思想的。

参考文献

[1]焦艳.谈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贵阳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2) .

[2]解毅飞, 刘强德.学前体育:依赖期的体育.体育与科学, 1996, (1) .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幼儿游戏与发展 第2篇

幼儿园游戏多元化的实施与发展

摘要: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作用和价值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集中而重要的体现。不仅如此,幼儿园游戏丰富多彩且呈多元化的态势,使探讨游戏多元化的实施与发展、挖掘游戏的教育作用和价值,成为研究的重要主旨所在。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 多元化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并特别指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游戏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所有这些都为幼儿园游戏全面深入和多元化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此,我们在《规程》及董旭花教授的多元游戏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我园四园一体、集团化管理的优势,在各个分园之间有效引入了合作与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游戏以多种形式、以不同的切入点广泛深入到不同领域、不同的活动形式中,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协调的锻炼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桌面游戏展新姿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入园环节和离园环节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时间段内,一方面幼儿来去比较分散,集中教学往往很难开展;另一方面,教师既要晨检、晚检,还要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比较安静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更能有效合理地组织和管理幼儿。除此之外,在这两个环节当中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活动引发幼儿来园的兴趣,使幼儿喜欢幼儿园,不愿离开幼儿园。因此,桌面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丰富桌面游戏,我们通过相互观摩、桌面游戏比赛等有效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班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出极具特色的桌面游戏,集中体现了新颖性、实用性、美观性、丰富性、创造性。新颖性和创造性集中体现了老师的创造智慧。广大教师在充分收集有关桌面游戏的相关资料后,对已有的游戏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装、组合,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桌面游戏。实用性,是老师们设计桌面游戏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好的游戏必然是适合幼儿、能够反复引发幼儿兴趣的。为此,广大教师在桌面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实用性为核心,反复推敲,反复试验,反复修改,最终使游戏成为孩子们所喜欢的。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增强其自理能力的锻炼的特点,老师们给孩子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物、系纽扣游戏;根据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大、喜欢竞争的特点,老师们给孩子们设计了用光盘制作脸谱、数学棋、纸浆工艺制作等。所有这些桌面游戏的设计和制作都极大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爱不释手、流连忘返。

二、区域游戏促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不仅如此,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我们在组织区域活动中,以游戏为主要形式,重点做好了以下几点:

1、放宽时间,拓展区域,开放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

区域活动有别于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区域活动要有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这种空间应该是幼儿能够得以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在气氛上也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可以根据角色的需要,到“表演角”自由选取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当“美工区”的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好吃的东西后,“美工区”又成了“美食店”„„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除了空间上的拓宽,在时间上我们也一改一成不变的时间安排为灵活多变的自主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地选择游戏时间、确定时间的长短。这种多角度、全方位、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带来的是幼儿快乐地陶醉在自己的游戏中,自由地创造,主动地发展。

2、注重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和趣味性。

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尽情投入游戏的重要前提,主要应从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这两个方面着手。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探索“二等分”的概念,教师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的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层次性和年龄的层次性。针对集中统一的教学活动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活动能力和操作水平这一弱点,区角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层次性正好优势凸显。一方面,内容相同,不同年龄阶段的材料层次不同。如同为科学区“玩磁铁”,小班孩子玩“钓新年礼物”,中班玩“走迷宫”,大班玩“快乐足球赛”、“小小交通警”。另一方面,相同的内容,由于材料变化而显示出由易至难、由摆弄变为探索。如美工区用“对称”方法剪图形,由于幼儿对“对称折纸”的探索与理解不同,有的只能剪出一对小鱼,而有的却能剪出两对、四对。所以,透过剪刀和纸,折射出的操作是有层次的。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不仅如此,材料的投放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动态性和趣味性的特点。首先,要随活动内容的变化而更换材料,切不可一经投放,整个学期固定不变。其次,要根据观察到的幼儿活动现象灵活调整。

3、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合作性、引导性,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一些探索活动还不能够独立完成,因此需要教师的共同合作,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来增加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继续玩下去。例如:“区域活动”操作区中的拼图游戏,幼儿们对拼图很喜欢,但拼图难度较高,小朋友常会半途而废,玩到一半就不想再继续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参与游戏,同他们一起合作。情感支持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基础。

三、生活、游戏互渗透

对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生活与游戏的相互渗透将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游戏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幼儿越喜欢,因为它生动、自然,在生活中幼儿时时能捕捉到知识的影子,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更感轻松。例如,在生活中,小班幼儿对小椅子特别感兴趣,常常搬过来搬过去,将小椅子想象成了各种各样生活中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凳子创编了赛火车、骑大马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玩得很开心,也很投入。不仅如此,将游戏的内容引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老师看见有的幼儿穿裤子的时候经常是两只脚往同一个裤管里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设计了钻山洞的儿歌和游戏,让幼儿的两条腿当小火车,裤管就是山洞,幼儿在边念儿歌边游戏的过程中很快学会了穿裤子。

四、游戏、教学两相融

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活动的内容,对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帮助很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但可以使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会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内化能力增强。例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传统的教法是在黑板上出示动物贴绒进行比较,孩子也能得出结论,然而一位老师却让孩子通过玩“抢椅子”的游戏,在每一次孩子数量和椅子数量差1的不断变化中使他们明白了“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椅子数比人数少1个”的关系。后来,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他们懂得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的关系。从而经过幼儿一系列的尝试活动,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通过全方位多元化幼儿游戏的开展,幼儿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培养。游戏如阵阵花香,深深地渗透入每一个幼儿的心田,成为浸润幼儿健康成长的强大力量,为幼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6,237。

自由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幼儿;自由游戏;学习;发展

随着幼儿园新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各个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由游戏,孩子们因此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孩子们这段时间里都在玩些什么?怎样玩?同伴之间存在何种互动方式?这些互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一连串的问题牵引着我们走进孩子们的自由游戏中,出乎意料我们捕捉到孩子众多主动探究、反复模仿、不断创新的学习活动。这些源于孩子们自身需求的学习活动将他们带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良性循环圈内,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指南的教育要求。

一、自由探索,发现秘密

有规律的、宽松的自由游戏活动不仅为孩子们营造安全、愉悦的游戏氛围,更是孩子们探索并积累游戏经验,深化游戏形式的主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只有会探索、有丰富经验的孩子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才可能出现高结构或较为复杂的游戏形式,甚至还能生成新游戏。

每天五十分钟的自由户外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可同时利用操场上的汽车轮胎、竹梯子、彩色长方体、藤垫子、塑料线轴,木板等十来样器材自主开展活动。毛竹梯子常被用作攀爬架、跷跷板、架构在同等高度物体上作平台。

一次户外活动,王×将竹梯子倾斜放在一块长方体上,试图建造纸筒滚动坡道。突然他意识到坡度的变化会影响纸筒滚落的速度,于是继续添加长方体,果然倾斜度的增加使得竹梯子成为更佳的滑道。一旁的小×也对快速滑落这一现象产生兴趣,便顺手将藤垫放上去。不出所料,藤垫同样快速滑落在地。“你坐上去试试!”王×大胆创想。“好。”小×勇敢回应。两人开始反复探究。

真的要从这顶端安全、顺溜地滑下可不容易,游戏初期遇到许多困难,例如人好不容易坐稳了,可怎么都滑不下来;一个坐一个推,结果藤垫从边上掉落下来,人的屁股卡在竹梯架上下不来。各种情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多次的勇敢尝试,小×和王×终于找到两人合作的要领。(1)一人先将藤椅放置到位并扶牢,另一人自己上梯并稳当坐到藤垫上。(2)两人同时喊:“1—2—3”。(3)同步完成“推”与“自由滑下”的动作。梯子滑梯游戏研发成功。

从梯子滑梯游戏的整个探究过程来看,孩子们拥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物的准备。结实安全、数量充足、类别多样、没有固定组合模式、可任意组合的器材是此游戏开发的先决条件。其次,知识经验的准备。长期有规律的自由游戏已经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探究经验,敢于尝试新问题。如组建坡道,安全叠加长方体,爬梯子等。此外,最近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滚动与坡道相关的知识架构,使得孩子们有了探究的新思路。最后,拥有良好的探究素养。如好奇、勇敢、自信、合作等。

二、反复尝试,不断创新

获得更多游戏体验是孩子们继续游戏的动机之一,而这些真实、愉悦、成功、刺激的游戏体感将敦促孩子们反复尝试,不断创新。

转天的活动,王×和小×重建昨日的梯子滑梯,继续探究最佳合作方法。两人的默契度随着游戏次数增加而快速提升,最终梯子滑梯的顺溜程度并不亚于真正的滑梯,两人的游戏热情达到高潮。王×猛喊道:“你等等!”说完就跑开了。回来时手里捏着两个圆柱体的塑料大线轴。只见他细心的目测两个线轴与滑梯底部的距离,移动满意后宣布“可以了。”“1—2—3!”王×下滑至滑梯底部时将自己的双脚用力伸出,恰好够到叠置的线轴,线轴架瞬间崩塌。

玩得更好,更刺激的主观愿望促使他们不断尝试,创新。滑梯前的障碍物由简单的圆柱线轴发展成木板与线轴组建的障碍墙、滑下时需要推动其前进的小推车等。两人胜利的喜悦欢呼声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

反复尝试所获得的直觉行动经验让孩子们更自信,也就有了“怎样更好玩”的创新愿望。“设置障碍”是孩子们的原创语言,也是他们创新游戏形式自找麻烦的标准。如障碍墙、小推车等。新障碍物的设置与创新反过来又赋予游戏新的元素,继续吸引孩子们再次尝试,多次游戏,不断寻求新的游戏体验。不难看出这时的孩子们是活动的创造者、组织者、挑战者,实现新指南所倡导的健康、自主、个性化发展总目标。

三、模仿学习,共同进步

孩子们具有极强的模仿学习能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幼儿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其中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小×和王×在活动中浑然就是一对技术高超的榜样示范者,他们的成功是激发同伴模仿学习的催化剂。所有大班孩子们迅速投身模仿学习,再现模板,共同进步的活动中。

女孩子三个一群,四个一堆开始了梯子滑梯的游戏。秩序井然,分工更明确,是女孩区别男孩组织游戏的特点之一。

男孩们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的模仿,他们搭建出令大人担忧的高度与坡度的滑梯,还出现了双向滑梯和梯子滑梯群。

自由活动的自由特性给予观察模仿学习平台和时间,少数人的智慧得以共享放大,演绎成群体智慧,实现共同进步。我们看到这种完全出自幼儿内部需求所爆发的自主模仿学习活动效率高、速度快、持久性强,对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具有长久效应。

四、以大带小,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自然构成兄弟姐妹的关系。大的会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小的则会以合作听话的态度服从哥哥姐姐的要求,营造出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大孩子会拥有更多展示自己,获得荣誉、责任感的机会;小的孩子则有了更多学习榜样,观察模仿、交往沟通机会,各项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小年龄者在享受帮助的过程中,体会到被照顾和鼓励的幸福感,从而学会关心他人。

中班女孩子在大班孩子小×身后玩耍,期间觉察到亮×哥哥正玩着好玩的游戏,她大胆地走到边上,扶着滑梯,小声说:“我也想玩!”亮×爽快地答道:“好吧!”佳×兴奋地跳起来。

看到佳×加入哥哥的游戏,中班的王××,杨××也飞奔而来。面对弟弟妹妹的热情,哥哥老道地指挥着:“一个一个排好队。”“手搭着藤椅,一起来数123”王×见小×忙不过来,也过来帮忙。

通过哥哥们整整一下午的认真传授,中班的王××她们也掌握了竹梯滑梯的游戏技巧。经过几天持续的练习,她们成了游戏经验的新传播者。故事里也就多了一位细致讲解,认真、耐心示范的姐姐角色。

梯子滑梯全园化的传播模式说明“共享群体智慧,全面发展”是自由游戏活动的显著特征。在传播、共享的过程中,中班孩子的询问、模仿,大班孩子的示范、解说、组织、帮助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他们的原有水平,可以说他们各自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

梯子滑梯的故事只是幼儿园自由游戏活动的一个剪影,但我们从这一故事中发现孩子们真是一群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与沟通者。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相对复杂化的群体游戏活动,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自主抉择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信地开展活动。让我们根据新指南精神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成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将游戏真正还给孩子们。

参考文献:

浅谈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4篇

一、民间游戏具有多样性

民间游戏多样性是指它的种类比较繁多, 玩法各式各样。这正符合了《纲要》和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精神:提供活动所需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求、求中获。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们认真思考、创设引人入胜的活动情境, 启发、引导吸引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细心操作、大胆表达。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 在积极主动的自身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如:有让幼儿手脚灵活运用的“抓沙包”“滚铁环”等;有锻炼跳跃、奔跑的“跳绳”“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有训练平衡和协调的“舞狮子”“抬轿子”“骑大马”;有训练投掷的“保龄球”“踢球进门”等……

二、民间游戏具有科学性

民间游戏具有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的活动发展了幼儿各器官的功能, 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且, 民间游戏的创设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 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如“抓沙包”游戏中就有多种抓法, 随着抓法, 难度也随之增加, 谁抓的多, 谁为胜。又如“跳房子”游戏, 在地上先画出一种有格子组成的图形。最初可以先用脚踢着沙包跳, 然后用头顶着沙包跳, 在分别把沙包放在额头、肩、膝盖、背等部位上跳, 步步深入而又严格地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

三、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

许多民间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就是因为它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具体, 形式轻松活泼且伴有节奏, 有的还配有儿歌口令, 儿童边游戏边吟唱, 兴趣盎然, 始终沉于欢乐之中, 如“老鹰抓小鸡”“套圈”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到不同的游戏心情, 从而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因此, 民间游戏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正是民间游戏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它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一些作用:

(一) 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 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动作, 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 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让幼儿机械的反复练习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也不能调动其积极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则会情绪高涨、乐而不言。经常开展民间游戏, 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在我们设计的一个民间游戏活动“沙和尚挑担”中, 幼儿通过老师的提示和引导, 不仅要将薯片盒子做成的担子挑到沙和尚的家中, 还提醒幼儿要将担子挑的平衡。还可以将担子放在地上, 鼓励幼儿选择它的不同高度进行跨跳的障碍练习, 由此既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跨跳能力, 也使得活动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二、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易懂易学, 种类丰富多彩,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幼儿玩起来竞争激烈, 趣味盎然、其乐无穷;在游戏中他们轮流扮演角色、互相模仿、互相协调、互相帮助, 学会了与别人友好相处, 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在有的游戏中还能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如在“抬轿子”这个游戏中, 轿夫的责任除了要保护好坐轿子的人不摔倒外, 还要和其他几名轿夫保持协调平衡。这就要求轿夫之间共同协调, 在商量对策的同时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说, 通过游戏, 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 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事实也的确如此, 有的游戏, 如讲故事、表演节目, 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需要动脑筋的游戏, 则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像、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抓沙包”的游戏, 如何避开相近的沙包对幼儿造成了难度, 又有利于下一步自己如何抓好, 因此幼儿要动脑筋理思路。再者, 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和丰富知识的过程。随着游戏的开展, 幼儿的知识水平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四、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和坚强意志的发展

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 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不小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就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品质。如在“舞狮子”的游戏中, 幼儿要尽量把步子跨小一点, 才能使后面的同伴左右相随, 这就培养了幼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还有的游戏带有竞赛性质,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面临着失败, 自信心受到打击。但丰富多彩的游戏吸引着他们, 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努力, 克服自身弱点去争取下一次的胜利。另外, 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幼儿游戏与发展 第5篇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的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常常让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回味无穷,幼儿也在游戏中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幼儿也通过游戏促进了其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既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想,又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每个幼儿教师期望并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大分支,它在给幼儿带来快乐、丰富幼儿游戏生活的同时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等的发展。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作为民间游戏中的一种,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它以大地作为棋盘,以小石子、小树枝、土块作为棋子,图形简易、规则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只要闲来有空,两三个人划地为“方”、拾枝为“棋”,便能使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本论文主要在阐述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规则,并探讨了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问题。

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特点

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产生于民间,具有一些民间游戏的特点,同时,它属于棋类活动,又具有棋类活动的一些特点,当然,它还有着与其他游戏都不一样的独特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其一、取材简便。在乡间,“棋盘”是大地,“棋子”是石子、土块、树枝或树叶,这些材料到处都是,根本不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和买取,这和围棋、象棋这些专业棋有很大的区别。在家里,也可用废纸画棋盘,用碎石子、玉米子、豌豆或蚕豆等材料作棋子;在学校里,可以用雪花片或积木块等玩具当棋子,而这些材料都不用专门购买,只是让原来的材料多了一项功能而已,既经济又方便。

其二、随机性强。两三个人围蹲在一起即可进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可见,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它没有特定的时间,不要求场地的大小,两个人即可进行,无论小孩和大人都可以参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玩就可以在教室、操场、活动区域、走廊和家里利用空余时间自由地开展[1]。

其三、容易学会和传播。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产生于民间,是民间的人们自己创编的,相对于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而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就简单得多了。它的棋盘小、棋子少,规则也简单易懂,一般的幼儿在老师边讲解边在棋盘上作示范后就能下棋了,多玩几次后就能牢记规则并思考棋步了。由于该棋的简单易会,加上幼儿们感兴趣,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快,面积广,对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四、竞争性。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属于棋类活动,它和所有的棋类活动一样存在着竞争。下棋的几个人中必定存在着输赢,虽然它棋盘小、棋子少,但是棋盘上的棋子也可以千变万化,下棋的人必须时刻注意防守和攻击,虽然它不是正规有记载的棋,但往往下棋的双方把输赢看得都非常重要,下起棋来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人们可以下了一盘又一盘,总要分出胜负。有利于训练少儿的自信心和受挫力,此类棋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

其五、趣味性和娱乐性。民间少儿棋类游戏是一种智力游戏,也正因为它是游戏,才使得让农村的幼儿们深深迷恋,才会让儿时的我常常过于投入其中而丢了牛。小棋局因不同人的思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再加上多种棋的不同玩法,更增添了它的趣味性,它虽然存在着竞争与输赢,但它是游戏,是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没有压力和负担,仅仅是用来娱乐的。

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由于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只要你全心投入去玩的话,不难发现:一个小棋盘、几颗小棋子看似很简单的它想要胜出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需要你专注的观察、快速的思考等智力因素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配合、努力。深入探究,会发现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吸引幼儿、使幼儿快乐的同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

“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之下进行其智力开发”是现今幼儿教育所提倡的一个教育理念,很多研究也表明: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好时期。民间少儿棋类游戏正顺应了这一理念,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其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幼儿天生好动厌静,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可自然而然的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首先,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相对简单,幼儿易学、易会,这就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地去做,去下棋;其次,棋局千变万化,稍分心就会输,这使得幼儿不得不聚精会神地注意棋局变化;再次,幼儿的好胜心很强,不分胜负不肯罢休,输了还要再下,直至满意为止,而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就下了很长时间,慢慢地,幼儿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也越来越集中。

想要赢棋,光靠集中注意力是不够的,在投入下棋的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观察自己的棋子,而且要观察对方的。民间棋棋盘虽小,但每次下棋都千变万化,每走一步都关系全局,所以不仅要关注几颗子,而且要总览全局,保证每颗子都在自己的眼底,幼儿就在这目不转睛的探索中大大锻炼了对事物的观察力,对观察其他事物是很有帮助的。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的中心,它作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整个过程,幼儿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就是怎样”,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2]。而下棋能弥补这一不足,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具有明显作用的。

从走第一颗子开始,下棋双方就开始了思考,走子的人要思考怎么走才好,怎么走才能既防守又能吃子,而对手要思考他这样走有何用意,是要准备吃子还是要设下陷阱让你跳。在这个思考的过程,棋手要不停的动脑筋,不停地分析棋局,判断走向与对错,推理出下一步棋的可能,就在这玩玩想想中棋手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逐渐养成了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的头脑越来越灵活,智力水平也随之越来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要有成就,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下棋也一样,想要赢棋,光靠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自制力、独立性、坚持性、抗挫能力等,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虽然简单,但它具有棋的性质和特点,它对幼儿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1、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现在的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该幼儿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心疼他们的父母包办代替了,幼儿的独立能力就显得很差。而民间棋的趣味性和简易性会深受幼儿喜爱,被民间棋吸引的幼儿就会自己找他人下棋,而且在下棋过程中旁人是不能说话和指手划脚的,只有棋手自己独立思考,无论走哪步棋都得自己决定、自己动手。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依赖性会慢慢消失,而独立性会越来越强。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完成既定任务而持之以恒并坚持到底的一种意志品质[4]。成功人士的坚持性、恒心、毅力往往是超出常人的,要想赢棋也需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并坚持到最后。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贫乏,在遇到困难不易解决的时候往往容易放弃,不能坚持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为无恒心和毅力弱,而民间棋的娱乐性和相对简单会减小幼儿对下棋中困难的恐惧,幼儿们会为了赢棋而努力思考,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不到最后定输赢的时候誓不罢休。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就被吃掉好几颗子,似乎就要全盘皆输了,但只要不灰心,不畏惧,想方设法用少有的几颗子去战胜对方,奇迹是很可能出现的,而且以少战多是如此的具有挑战性。相反,如果一开始下得很好、占上风的棋手如果骄傲轻敌,不坚持认真思考,那最后的胜利是不会属于他的。玩过民间棋的人会发现:胜利不一定属于一开始下得好的人,而往往是属于无论棋多棋少都坚持下到最后的人。由此可见,下民间棋可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3、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民间棋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这就意味着一定会有输赢。别小看它的简单,当赢棋时,他们会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下输了还是会难过,而且就因为民间棋很简单,下输了就更感到难过了,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民间棋所带来的挫败感不亚于平时感到的失败,好胜心强的幼儿们是不会轻易认输的,而且趣味性强的民间棋会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忍受下棋中遇到的挫折,克服困难继续下棋,他们会一盘接一盘,只到赢了才甘心,在输的时候会为下一次的赢棋而问很多个为什么,会不停的回忆棋局找答案,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总结失败的教训,下棋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同时,一次次的输棋也使幼儿们的抗挫能力增强了。

4、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下棋要讲求棋规,各类棋的棋规不一样,但是所有棋的棋规里都有“落子无悔”,也就是一旦走子之后就不得反悔,无论那一步棋对你多重要,只要反悔就能胜出也不行,规矩就是规矩,要下棋就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否则将会停止你下棋,或被别人看不起。在这种条件对等、规则明确的竞赛中,幼儿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能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同时也教育幼儿做任何事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出尔反尔,近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5、培养幼儿的好胜心

民间棋是一种竞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竞赛性,这也是它深深吸引幼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天生有好胜心,有取得成功的愿望,这种愿望毫不亚于成人,因为幼儿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与风雨,好胜心还没有被磨损,在下棋的时候赢棋是他们的最大目标,而且幼儿不仅有想要赢过对手的愿望,而且会挑战自己,他们不会满足与水平一般的棋手下棋、赢棋,他们会选择和自己实力相当或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并且会竭尽全力地使出全身解术来战胜对方,可见幼儿的好胜心之强。而且好胜心可以给人以很强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相对简单又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民间棋容易吸引幼儿,幼儿就在小小的棋盘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下了一盘又一盘,输的想赢回来,赢的还想再赢,就在这想方设法攻败对手间,思维越来越灵活,好胜心越来越强,所产生的内趋力也就越大。

6、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民间棋不受年龄的限制,它不仅是小孩们的游戏,也是成人们的娱乐方式。在乡村,不难看到成人和小孩对棋,小孩之间的对棋更是随处可见,看似无言语、无对话的无声游戏会觉得很无趣,其实不然,小小的棋盘,你退我攻之间有太多的语言和交流,只是这种交流是用走子的方式来表达,在这走子过程中两个棋手就会相互了解,多下几次后就会成为朋友,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下棋就会有不同的朋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有很多的棋友,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在这无声游戏中得以发展。

三、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民间棋不仅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年龄和材料的限制,而且简单易学,人人都能学会,在下棋的过程中又能开发智力,以及促进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么多的优点很值得加以利用,而且它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开展是完全可能的。

(一)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幼儿的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的很多发展是与老师息息相关的,老师所组织的活动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将民间棋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们的生活,而且可以发展幼儿们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增进幼儿间、幼儿与老师间的情感,是很值得探究和开展的。

1、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于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和自由游戏环节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相对自由的环节,例如餐前等待等,可在这些环节里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民间棋的材料,让感兴趣的幼儿自由选择,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的坐在摆有棋盘棋子的桌子两侧即可下棋,老师也可参与其中,这样会更增添乐趣和营造民主氛围,彼此的了解更深入,感情更亲密,同时也丰富了幼儿们的游戏生活。

2、将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在区角活动中。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属于智力活动,且民间棋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占位置,可将民间棋投放进益智区,并投放民间棋的棋盘、棋子的相关材料,爱好民间棋的幼儿即可自由选择到该区域下棋,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们的兴趣,丰富幼儿们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区域活动。

3、将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于户外活动中。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交往很受限制,仅限于班内幼儿的交往,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每个班有每个班的场地,班与班之间是隔离、划分开来的,这可便于老师们管理以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伴随而来的是幼儿们被圈在一个范围里了,更广的交往受到阻碍,而民间棋很安全,它需要的是幼儿们专注的下棋和思考,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在公共场地上找到其他班的小朋友下棋,这可扩大幼儿的交往面,也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二)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家庭中的运用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家庭也是幼儿游戏的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玩伴、朋友。茶余饭后,纸画棋盘,亲子对弈,这样的下棋不用花费任何金钱,但家人的参与会让幼儿心里很温暖,感情自然而然加深。同时,下棋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爱动脑筋、集中注意力等很多好习惯,父母也可以借机加深对幼儿的了解,细心的父母还可以记下比分、胜负的次数,激发幼儿的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爱动脑筋、更细心。在这其中,父母很占优势的话可以偶尔故意输给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可给予引导和提示,让幼儿获得更大进步。

(三)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社区中的运用

每一个社区的公共场地都有供人们休息的石桌石凳,看着这些,脑海里总会涌现有人坐着凳子、围着桌子在下棋的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下棋场地,对于不受条件限制的民间棋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只要在桌子上刻画个棋盘,再把规则刻写在旁边,识字的人都看得懂,都可以下,它既可丰富人们的生活,又可以更有意义的打发闲暇时光,还可以锻炼大脑和开发智力,同时和社区里不同的人下棋还可以进行交流,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小结

应幼儿发展需求 变游戏材料与要求 第6篇

关键词:应变; 发展需求; 游戏;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4-00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教育固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由于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多元的,是持续发展的,而且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灵活应变,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变游戏的材料与要求。

一、应幼儿发展需求的多元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新的智力观,已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赞同,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并对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

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迫切地想从外界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所以我们应该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目标的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游戏作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实现这个多元目标的重任。

为了实现多元的目标,必须创设多个游戏区域和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为幼儿创设的游戏区域有日常生活區、语言区、阅读区、数学区、美术区、益智区、建构区、科学探索区、表演区、角色区等,为每个游戏区域准备的游戏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在与如此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幼儿能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获得多元的发展。

当然,每次游戏具体开设哪些区域,要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需求来定,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预设孩子可发展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每一次游戏都必须开设所有区域。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切实推动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2.内容的多元

随着《纲要》的颁布,综合主题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新的课程模式。根据《纲要》要求,结合节日特点、季节变化、地区特色等预设一些主题,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实施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发现幼儿对马路上的车辆感兴趣,就开展《大马路真热闹》的主题活动,等等。随着活动主题的更换,游戏的材料和要求自然也就随之变换和更新。

不同的主题,所要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而且不仅如此,相关的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实施,由于侧重点不同,主题的总目标也不同,所以游戏的材料和要求也是不同的。这些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材料,满足了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幼儿从中可获得多元的发展。

二、应幼儿发展需求的持续化

《纲要》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幼儿持续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更新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向最近发展区迈进,并实现超越。

1.材料不变,要求提升

人都有挑战心理,当对某个工作已经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之后,他就会对其失去兴趣。幼儿在游戏中也是这样,他对某个操作活动能得心应手地完成以后,他对此的兴趣就淡了。这就需要给孩子增加难度,有的材料只要直接通过提升操作要求就能满足不同发展需求的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功效。

2.增添材料,增加难度

有的操作材料可以在材料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直接提升要求来增加操作难度,就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而有的操作材料不行,但是还有其利用价值,就可以通过增添部分材料来增加难度。

3.替换材料,更新要求

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对某些操作材料不再感兴趣了,教师要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幼儿已经完全掌握、足够熟练了,那就要及时撤掉,替换上新的材料,这样可以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使游戏更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兴趣。

三、应幼儿发展需求的个体化

《纲要》指出: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由于幼儿个体的现有发展水平不一,所以他们各自的发展需求不同,我们要帮助不同个体找到适合其成长的最近发展区。

1.提供难易不一的多种操作材料

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区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幼儿不会选择难度太大的材料,同时也不会选择太容易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准备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发展需求的个体化,为幼儿提供难易不一的多种操作材料,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提出高低不一的分层要求

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发展需求自然是有层次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必须是高低不一的。根据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提出分层要求,更有利于幼儿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因人而异,提出分层要求,对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幼儿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对一些能力一般的幼儿的要求是独立完成任务;对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的要求是独立地、出色地完成任务。当然,这并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幼儿所选择材料和所担任角色的操作难度来定。另外,对于一些有“特殊倾向”的幼儿,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3.作出标准不一的动态评价与分层要求想对应的评价方式是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它更关注于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是一个动态评价。它把评价看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对幼儿的分析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关注孩子个体所能实现的潜能成长。

此文获2011年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幼儿游戏与发展 第7篇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正面介入推进幼儿游戏发展

游戏实录1:

黄博 (化名) 当小司机, 他排好了椅子, 拿着“方向盘”转动起来开车, 突然他的身体失去平衡, 跌坐在地上, 他赶紧看我一眼, 想要爬起来。我连忙过去说:“别动别动, 你翻车受伤了, 不能乱动, 得让医生来抢救。”我做了个打电话的动作, 对着“医院”说:“120 吗, 路上出车祸了, 司机受伤啦, 请你们赶快来救人。”医生文轩 (化名) 看了看, 没有动, 摆弄手上的医院玩具。其他医生护士也都在摆弄着玩具。我又喊了一句:“医生快来救人呀。”铭源 (化名) 医生过来了, 问:“他怎么啦?”我说:“他出车祸啦, 流了很多血, 要赶快抢救。”铭源说:“好。”他扶着黄博到“医院”坐下, 文轩医生还在拿一个听诊器玩, 诺希 (化名) 护士给司机挂了吊瓶, 铭源医生拿了个棒子和瓶子, 在司机手上擦了擦, 用一张创可贴图片在他手上贴一下, 说:“好了。”司机又出来开车。

游戏经验分享时, 我请黄博司机介绍“为什么会出车祸?”我对孩子们说:“大家想想看, 司机开车一半, 突然从椅子上掉下来, 会发生什么事?”博恒说:“司机就看不到路啦。”韬韬说:“会撞到前面的车上。”我又请铭源医生来介绍怎么给黄博治病的, 铭源说:“我给他贴了一个创可贴就好了。”我说:“创可贴一般是用在小伤口上, 出车祸有可能骨头会断掉, 会流很多血, 这时候要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我说:“从文 (化名) 爸爸是医生, 从文回家问问医生爸爸这个问题, 再来告诉大家。”

分析及支持策略:

老师抓住“司机开车时摔倒”这一事件对幼儿游戏情节发展和游戏中交往合作做了一次正面介入, 将“摔倒”这件事转变成“车祸”的游戏情节, 带动医院和司机的交往, 对孩子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知识经验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游戏实录2:

“幼儿园”小朋友卓尔 (化名) 突然晕倒了, 老师把她送到医院, 医生博恒 (化名) 拿听诊器听了听, 又看了看他的眼睛说:“你是诺如病毒。”医生文轩拿着体温计给卓尔测体温, 说了句:“烧到39 度了。”紧接着护士沁语 (化名) 、开宇 (化名) 几个抢着给他吊瓶。

游戏经验分享的时候, 我问他们“:什么是诺如病毒?”孩子们说蔡老师有讲过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 要勤洗手, 多喝水。我又问:“医院里面遇到有诺如病毒的病人应该怎么做?”孩子们不会回答。

分析及支持策略:

孩子们已经能将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迁移到游戏中来, 但是对知识经验的缺乏也制约着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我通过班级网络百度关于诺如病毒的新闻, 引导幼儿观察阿姨的消毒工作, 孩子们积累了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三、以绘画记录的经验分享方式推进游戏情节发展

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连贯, 幼儿注意力不能保持太久, 为了让大家都能与同伴分享经验, 我让孩子们将游戏的事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请爸爸妈妈将自己游戏的故事写下来, 再带来和小朋友分享。

幼儿游戏日记

今天我当医生, 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玩角色游戏的小朋友:右边的是我, 中间的是大同, 左边是博恒。我手上拿的是准备开刀的手术刀, 大同拿的是显微镜, 博恒拿的是点滴瓶。我发现卓尔的肚子里有一只虫子, 我准备给他动手术把虫子拿出来, 拿完之后用黄大同手里的显微镜照照有什么细菌, 看完之后, 把卓尔的肚子重新缝起来。缝好后再给她打上点滴。打完点滴后继续照顾第二个病人, 吴玥。黄大同检查出她有埃博拉病毒, 我们把埃博拉病毒消灭掉了, 第三个病人是邱天, 她说她的吊床上有一个小脏东西, 我们给吊床消毒, 脏东西就跑走了, 有一个医生蔡文轩诊断错了, 说邱天要生孩子啦, 我更认真检查了, 发现她发烧了, 我给她治疗了, 治疗后她就康复回家啦。

戴弈韬 2015 年1 月16 日

分析及支持策略:

许多孩子在游戏过程中, 内在想象比他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情节更为丰富, 通过绘画记录, 老师和小朋友们更能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想象与创造。我经常将孩子们的游戏日记讲述给大家听, 这对于同伴之间也是很好的启发, 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积极地互动, 游戏情节也更为丰富。

摘要: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 部分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时间, 游戏主题单一, 投放材料数量和种类相对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 研究者提出了三条指导策略, 以期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角色游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静, 田录梅, 张文新.社会能力:概念分析与模型建构[J].心理科学进展, 2012 (12) .

幼儿游戏与发展 第8篇

一、直观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

信息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幼儿年龄小,更能接受直观的知识内容,而信息化教学资源恰恰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因此受到幼儿的喜爱和追捧。相比老师空洞的描述和讲解来说,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成功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教学内容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并且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使幼儿能够快速地融入其中,并且更容易接受。

例如,“捡果子”是幼儿游戏中比较经典的一个游戏。很多游戏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但只有引进新的元素,才能让它焕发新的光彩。在进行“捡果子”的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传统的模式往往是通过语言来描述,但我事先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将秋天丰收的画面搭配上背景音乐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很快进入情境,也更加专心地投入游戏之中。一方面,于无形之中促进了幼儿的情商教育,明白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艰辛,学会了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游戏兴趣,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少走了许多弯路。

二、有趣的教学资源能够成功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如今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同样也是良莠不齐,教师应事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幼儿的喜好,以便于投其所好,将充满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与心理限制,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很有限,因此在游戏中需要加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且成功地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感兴趣并且十分乐于沉浸其中的因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是进行有效的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洪水来了”这一游戏旨在练习幼儿堆沙、挖坑等动作技能,并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这一次,我没有选取像往常一样的小猫、小狗一类的动物玩偶,而是了解到最近幼儿最喜爱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创设了情境:警官朱迪接到局长命令,未来三天将有暴雨,要在三天之内建立防洪堤坝。小朋友们,你们能够和朱迪、尼克一起面对洪水的灾难吗?与此同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幼儿熟悉的朱迪、尼克的卡通形象制作的Flash动画,活灵活现,逗得幼儿哈哈大笑,纷纷投入到了朱迪交给他们的任务之中,完成得十分出色。

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幼儿的想象与创作插上了一双神奇的翅膀

幼儿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与天马行空,教师所做的是充分理解并且肯定、表扬幼儿,培养幼儿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不是在幼儿阶段就用标准答案去禁锢幼儿的思维,看到一个圆圈想到的只是单一的数字“0”,它还可以是太阳、甜甜圈、鸡蛋饼等类似形状的事物。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恰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空间,帮助幼儿拓宽思维、活跃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寻找有利于游戏的教学资源,让游戏进行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例如,《小动物说话》这一小班活动如果放在过去,对于幼儿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来讲是不存在难度的,但是如今幼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能够接触到小猪、小鸡、小狗并且听到它们的叫声是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不妨上网搜索关于小动物叫声的音频,在播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想象或模仿来还原,再将音频资料播放出来,课堂氛围就会被点燃,从而活跃起来,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基本常识,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解放天性的时期,而如何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才是幼儿教师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我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带来的强大优势,让它服务于幼儿教学,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且成功地趋利避害,实现为我所用,是值得我们倾尽全力去努力实现的目标,只有从真正意义上为孩子的个人发展考虑,才能与幼儿共同成长,见证他们的美好童年,同时也成为幼儿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来服务教学,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考虑,实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幼儿,游戏,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指导幼儿自选游戏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第9篇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而, 我们在创设室内环境时应注意与自选游戏相配合,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 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 发挥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主要涉及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活动区的设置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与联系, 相互之间的结构与组织是否合理, 能否最大限度发挥整体的作用。如:在进行自选游戏“娃娃家”活动区要备有桌椅、床、柜等家庭设备, 且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把活动区装扮成家的样子, 让幼儿置身于活动区中就能感到家的亲切, 同时, 还应准备充分的可供操作的物质材料。如锅灶、菜叶、玩具、废旧瓶罐等, 以创造丰富的建筑主题和情节, 使自选游戏有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幼儿年龄小, 缺乏生活经验, 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健康的开展。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游戏构思能力, 充实游戏的内容, 准确表现游戏角色。教师怎样在游戏中发挥主导作用呢?

1. 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引导。

有些教师以为自选游戏就可以任其发展, 孩子们愿玩什么就玩什么, 愿怎样玩就怎样玩, 结果却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因此, 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引导, 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在游戏开始前,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活动, 帮助幼儿协调各活动区人数, 引导幼儿选择活动, 开始游戏。如教师可先介绍材料, 建议活动方法, 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提示行为要求, 提醒游戏规则,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切不可让幼儿随意活动, 造成幼儿不知道该玩什么, 结果一哄而上拥到一两个区域的现象。

2. 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

游戏开始后教师主要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 这样做并不会削弱教育者对幼儿的影响。其实, 教师作为大朋友与幼儿一起玩, 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肯定, 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依计划和目标指导幼儿游戏, 同时抓住教育契机, 及时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 将指导的计划性、灵活性结合起来, 如教师可依游戏计划参与某一两个区域幼儿的游戏, 激励幼儿交流, 给予启发性的提问或建议, 促进其探索和发现, 从而使游戏顺利进行。

三、及时评价幼儿、评价游戏

教师应注意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可以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作总结, 要注意对游戏活动的质量给予评价鼓励, 如幼儿有哪些新的玩法等。教师还要注意进一步提出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如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 可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明确知识, 并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应从正面引导为主, 注意树立榜样, 发挥激励作用, 促进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

总之, 幼儿园应把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 加强教师的引导, 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必要, 并经过长期的活动过程,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游戏,美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区域游戏无疑在这方面更符合这样的指导要求。游戏是幼儿用已有经验表现的活动, 怎样的游戏活动才是好游戏? 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 同样的游戏材料反映着不同的发展水平, 怎样的材料投放才能够更好地支撑游戏质量? 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致总是最持久, 幼儿的创作欲望此起彼伏。幼儿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形成幼儿美工活动的特殊方式。他们不会完全按眼睛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事物, 而是用自己的童心感受事物, 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式表现事物。他们的作品既是幼儿自身想法的表现, 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感知、智力的体现, 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有模仿, 又有创作。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 既是游戏, 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 体现出多方面教育功能特征。 [1]现结合实例谈谈我园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幼儿园美工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 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游戏。 [2]因为美工活动的游戏性与操作性都很强, 作品既好看又好玩, 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玩具, 所以深受幼儿喜爱, 并且在手工活动中, 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和有序的操作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

一、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 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

我园班级内美工区的设置点多选择靠近水源、采光良好、有较大面积墙面的地方。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同时还兼顾空间位置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 自由组合活动, 稍做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以外, 还提供开阔幼儿视野的展示区、欣赏角, 充分利用空中、墙壁和地面三维度的展示空间, 将孩子的作品进行悬挂、平面粘贴、立体陈列展示。每次活动过后, 总会有许多孩子在展示区中流连忘返, 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学习。在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时候, 这里总是能听到孩子们自豪的介绍声。孙浩天小朋友平常在班级里总是不吭声, 但是在展示区里, 则能够见到他小声地向介绍同伴, 大声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作品, 展示区真正成了促使孩子们表达情感、表现能力、获得发展的天地。

在美工区的设置上除了要考虑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外, 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 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 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 [3]

二、丰富游戏材料, 适时投放, 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减退。因此在美工区中, 材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 让“死”材料活起来, 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 让材料“会说话”, 支持幼儿“个别化”需求。

教师在搜集和选择各类型材料的同时要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区域游戏中需要的材料, 这样可以通过孩子的参与增进他们与材料的情感, 激发他们使用材料表达、表现的热情, 更好地投入操作活动中, 从而在操作中促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创造。

游戏材料的形与色能够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能够替代他们想象世界中的东西。 [4]如在小班美工区域《花儿朵朵开》中, 教师提供了酒瓶、皮球、枝丫、纸黏土等材料, 其目的是让幼儿在重复练习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空间的合理布置。操作形式的变化重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避免了因重复练习分泥、团圆、粘等手工技能而使幼儿产生枯燥感。重复性的行为也在自发性的练习中巩固着幼儿的发展。随着幼儿相应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之后, 增加了搓水滴形、按压的技能练习, 让幼儿感知、创作花朵的不同形态。小班的孩子们专注地重复着分泥、团圆、搓水滴形、按压等技能动作, 乐此不疲地让形态各异的花儿绽满枝头。活动结束后将幼儿的作品与废旧物品组合, 悬挂在活动室的悬挂梁上, 既是展示, 又是装饰, 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 让幼儿的作品参与到班级环境创造之中。

通过对低结构的材料、开放式的材料的操作, 在过程中探索出多层次玩法。强调材料的简易性,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能达到材料虽简单, 但价值不简单的活动效果, 实现幼儿和材料的充分互动。如在开展大班美工区域活动《有趣的布粘画》及中班美工区域《剪剪吧》时, 我们和孩子一起搜集生活中各种可剪的材料的技能, 培养幼儿巧妙利用材料。将剪、贴、构图与想象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 培养创造性活动能力, 用不同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

如在初次进行《有趣的布粘画》操作时, 教师投放的是相同材质的纯色 (不同颜色) 布块, 幼儿按照布的颜色, 自己剪出各种形状组合粘贴。当幼儿熟练掌握技能后, 教师投放了更多的不同材质及带有各种图案的布块及各种其他可剪的材料和彩笔等辅助工具。引导幼儿利用布块上原有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 让幼儿在自己粘贴好的作品上进行想象添画。在《剪剪吧》中, 孩子们在掌握了直线剪、弧线剪、斜线剪、镂空剪的基本剪法上, 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 用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等多种技能进行剪纸活动, 以增强剪纸的丰富性。同时利用丰富的辅材, 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及灵感和趣味性。如利用不同作品来装饰纸杯、瓶子、纸盘、盒子等, 形成具有现代立体效果的艺术作品。在这里, 孩子们是“美”的设计者、创造者, 孩子们的个性和想象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用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 要注意把握好材料更换投放的时机。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过多、过杂的材料一同投放, 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但容易造成幼儿的分心。因此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察觉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变化, 有计划地及时替换和更新。提供材料时还要注意结合阶段目标, 做到有目的、有层次性的投入, 避免无目的地全盘端出, 令孩子们无所适从。如从大班主题活动《人们的工作》延伸出来的手工区活动《缝的工作》, 孩子们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纸上刺点的练习———纸上缝直线、缝斜线、 圆形———用绣 花绷子绷 纸练习上 下穿缝简 单图案———在海绵 纸上练习 上下穿缝 ———在布上进 行平面缝制———用无纺布将两面缝制在一起、加入填充物, 进行立体缝制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们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 当一件件缝制作品完成时, 喜悦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他们的作品被悬挂在班级的DIY小屋里, 被悬挂在走廊中装扮班级环境, 被投放到其他区域中循环使用, 离园时每个孩子都会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调整投放材料, 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提高游戏的质量, 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 在不断递增材料难度的过程中, 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 [5]

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常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 但这个规则应是为幼儿更自主、更快乐地活动, 而不是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限制。如小班美工活动《撕纸粘贴》, 第一次活动后 , 老师发现有些未用完的碎纸被扔得到处都是,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 可孩子们还是会到处乱扔再次开展此类活动时, 教师准备了两个纸盒, 在纸盒上贴上了小羊的图卡, 在活动结束后, 教师引导幼儿将地上的“草” (碎纸) 拔起来喂小羊宝宝。

三、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

在美工区创设与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随着孩子的需求, 灵活转换各种角色, 使环境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 教师既是策划者、组织者, 又是材料的供给者及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激发幼儿进入游戏活动的兴趣, 并观察、分析其兴趣、能力及需求情况, 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 补充、调整材料及环境。如在开展美工区域《创意纸绳》时, 考虑到因纸绳制作较慢而粘贴较快的因素, 在晨间活动等时段, 幼儿会搓制一部分成品纸绳, 投放至区域待用而在开展区域活动时, 教师将《创意纸绳》区域分为两部分, 一区:搓绳, 二区:纸绳粘贴画, 这样以连续性的形式呈现区域活动内容, 保障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同时还是观察者与诊断者, 这里的观察并非是简单的“看”, 而是把观察的重点放到孩子们的发展上, 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现象, 观察、捕捉幼儿能否运用已有经验与技能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及时“诊断”幼儿的“不足”之处, 适时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建议或点拨。做好一名“引路人”, 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创作, 和幼儿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教师“助推”式的引导促使幼儿发展得更好。如美工区域《创意纸绳》, 它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 将皱纹纸制成纸绳、纸团、利用点、线等各类造型, 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参与。在幼儿掌握了纸绳的搓制方法和用弯绕、曲直、按压等基本方法粘贴成画的步骤和方法后, 进行自主创作表现。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画面时遇到了瓶颈。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体验, 在造型设计时利用纸绳的松紧使画面的线条出现粗细变化等技能。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或两两合作的方式完成大幅装饰画作品, 在共同商量作品造型方面着重引导。在单纯的美工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 在互相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乐趣。

在多种形式的评价环节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欣赏者, 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欣赏的方法, 不以像或不像等语言来进行单一性语言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保护与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应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和他们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不是用成人的眼光, 从成人角度, 而是从幼儿的角度阅读、理解他们作品, 用幼儿的眼光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中表达的内心世界, 产生共鸣。从理解与尊重出发, 接纳幼儿的表达, 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 帮助幼儿学习评价自己, 欣赏他人, 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展示区为孩子们的自主评价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敢说、想说、可以说的空间环境。他们通过相关观看、讨论, 得到了影响和启发。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重视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肯定, 使得幼儿的努力和创造体现出相应价值。除了进行展示外, 还可作为教、玩具使用, 作为礼物送给家人。结合妇女节, 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 孩子运用纸黏土进行造型创作, 星形、心形、花形、蝴蝶、草莓、草帽……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串联, 有的制作了挂坠, 有的制作了手链, 有的制作了钥匙扣……离园时当妈妈们接过孩子们感恩的礼物、祝福的礼物时, 那一刻我们都被感动了。

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探索与实践,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关注幼儿的发展, 观察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活动, 追随孩子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 用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创意, 区域活动才能够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才能够真正开展出高质量的游戏活动, 使得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经验, 体验乐趣, 并自主地、自由地、快乐地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3]姚孔嘉.美工区的创设与指导.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版) , 1998 (04) .

[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9.

幼儿园游戏多元化的实施与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多元化;实施

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在多种形式的游戏中,幼儿能领略到来自不同世界的美的感受和心灵成长的体验,这些或充满乐趣、或富含想象的游戏,总能给予幼儿多样的、有价值的教育与成长感受。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始终注重游戏的重要作用,而寻求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发展策略是我们在探索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主题。

策略一:创新发展区域游戏,提高游戏效率

区域游戏活动是一个幼儿自主选择和交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幼儿以自身的兴趣和快乐为基础,自主创造和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形式,从而满足自己对于快乐的需求。这是一种有效的游戏模式,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天性,同时也为幼儿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与增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所以,我们需要在当前区域游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该游戏的多元化程度,丰富其内容形式,创造更多的选择。

1.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拓展,为幼儿的自主创造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扩大游戏区域的范围,优化其布局,使游戏区域能发挥其最大功能。同时增加区域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和发展。

2.进一步丰富游戏的材料,从多样性、趣味性等多个层面出发,不断增强其对于幼儿游戏的适应性。材料的选取和投放要具有层次性,这里主要是指幼儿年龄的层次性,也要具有动态性,根据游戏的进程来确定游戏材料的具体投放,尽可能满足区域游戏的多样性需求。

3.加大游戏创新的力度,增加创造性游戏的比重,更新游戏的形式,迎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与个人兴趣,从而创新出更多富有情趣性与实用性的游戏形式。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类型中,可以将更加生活化的场景运用其中,特别是对于大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在角色扮演中融入更多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4.进一步发展桌面游戏。桌面游戏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教育意义的高效游戏活动形式。在创新桌面游戏的过程中,强调游戏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是其重要前提基础。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针对幼儿的成长需求和自身特征来进行相应游戏的设置,在保证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下,使游戏最大限度地充满教育价值,能对幼儿某一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就在迎合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游戏的实用性。

5.生态游戏的融入与发展。生态游戏也是当前幼儿游戏发展中出现的有效的游戏形式,同时生态游戏也能进一步增强幼儿对于生态世界的认知,在原始的生态条件下完成游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策略二:进一步增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中的重要地位

民间游戏是最具生活气息的娱乐形式,它也因之而受到了幼儿们的欢迎和青睐。民间游戏往往形式简单但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争性,同时能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需求,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当前幼儿民间游戏的数量,广泛搜集多元化的游戏。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民间游戏本身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其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儿童成长环境的特征,提高其教育价值。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家长对于幼儿户外活动和自由游戏的忽视,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家长的游戏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与幼儿的互动游戏中来,使幼儿的童年成长能够减少一些束缚,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策略三:做到“两结合”,进一步充实幼儿园游戏

1.游戏与生活结合

幼儿对世界的很多初次认识和对美的感受都来自于生活,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而在设计幼儿游戏时,也应该将生活元素注入其中,从生活中获取美的事物和利于幼儿成长的因素来作为游戏设计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内容丰富多样的生活对游戏的多元化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生活往往能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2.游戏与教学结合

幼儿的游戏活动不能脱离教学活动而进行,在游戏活动中适当渗透教学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这样的游戏活动形式往往能更具教育性,同时也依然以其趣味性吸引着幼儿,在丰富的幼儿园生活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且印象深刻,并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获取。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看到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不断发展游戏活动,特别是在实现游戏多元化的方面注入更多的思索和努力,将创新机制引入幼儿游戏活动的设置中去,从各个层面出发,积极寻求丰富发展游戏的有效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游戏、教学和生活的结合,是幼儿游戏发展的重点,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参考文献:

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以游戏精神引领幼儿自主发展 第12篇

雅斯贝尔斯曾专门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他精辟地指出:“我们之所以成为人, 是因为我们怀有一颗崇敬之心, 并且让精神的内涵充斥着我们的想象力、思想以及活力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灵魂。因此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出发, 要把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中, 我们应该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改变封闭的思想, 注重尊重幼儿的活动, 唤醒幼儿的真切体验,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

一、尊重幼儿的活动自由

自由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中的自由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 而且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自由, 给幼儿提供面对多种可能性、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促进其自由能力的发展。

1. 为幼儿创造自主选择的环境

自由就是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进行自主选择。幼儿是有思想、有个性的, 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因此, 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环境, 在空间、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给幼儿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

2. 用理解欣赏的目光注视幼儿

幼儿处于生命发展的初期, 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成熟。在成人眼里, 他们的一些动作与行为或许显得十分幼稚, 他们某时刻的想法也似乎简单可笑, 在做事情时, 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然而, 正是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蕴藏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所以教师在对待幼儿时要有宽容的心态, 充满耐心地去鼓励他们, 用理解和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幼儿五彩斑斓的心灵世界。

如在大班的科学探索区中, 幼儿玩起了报纸,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让报纸立起来。有的说折一折, 尝试了一下成功了;有的说两边加个东西, 孩子们找来了大积木, 尝试了一下也成功了。每一次成功都得到了大家的掌声。这时浩浩说:“我用扇子扇风。”我心里虽然对他的想法产生怀疑, 但还是让他拿来试试。只见他折了两把扇子, 一把扇子交给了同伴, 一把扇子自己拿在手里。他先将纸竖了起来, 然后用扇子在纸的两边扇, 报纸果真没倒下。我庆幸自己没有当面质疑孩子的想法, 反而从这个小小的活动中感受到孩子内心经验的丰富。当然, 从另一个角度讲, 当幼儿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教师要从保护幼儿自尊和感情的角度出发, 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 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3. 引导幼儿掌握自由自主的“度”

卢梭说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对幼儿来说, 他们生而自由, 但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任意妄为的自由, 而是一种相对的自由, 会受到各种约束。一方面, 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离不开规则的限制。必要的规则是幼儿接受何时实现自由发展的基本保证。

如:区域游戏结束的时间到了, 教室里响起了和小朋友共同约定好的音乐《铃儿响叮当》, 孩子们自觉地停下游戏, 整理游戏材料, 并将游戏材料归类摆放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安静地搬来小椅子, 在椅子上跟着音乐做律动, 等待没有收拾好的小朋友。这个区域活动结束环节在进行过程中, 没有老师的大声催促、没有孩子的违反纪律捣乱破坏, 井然有序的整理收拾行为都是幼儿自觉自愿的, 充满了愉悦。

另一方面, 幼儿的自由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首先自由总是与选择和责任相伴。幼儿的自由能力尚处于萌发和发展阶段, 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自由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面对自由时选择的能力和自我担当的责任。其次, 由于受到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还不具备较成熟的分析辨别能力, 他们的行为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 教师应当对幼儿的行动给予指导, 但是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 不能任意干涉幼儿的行为, 为确保幼儿的自由发展, 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必要的正当的干预。

二、唤醒幼儿的真切体验

首先是体验的主动性,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是幼儿沟通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只有通过体验幼儿才有可能把外在的陌生的内容转化为内在的熟悉的经验。从幼儿那里,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 看到的不如做到的, 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

其次是体验的独特性, 尊重幼儿的不同体验。大千世界中, 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都是不能被替代与重复的。一方面, 幼儿的生命体验与成人不同, 幼儿具有独特的认识特点和情感特征, 他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往往与成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 不同幼儿个体的生命体征也具有独特性。尽管同一年龄段幼儿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征, 但具体到每一位幼儿, 这些普遍的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

三、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

首先, 鼓励欣赏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 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于是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 幼儿总是努力地去探索, 在观察、摆弄和发问的基础上, 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

其次, 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对幼儿来讲, 发现学习是一个对已有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不但能有效调动幼儿内部学习动机, 激发其学习兴趣, 还能使他们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应当注重创设幼儿发现学习的情境, 鼓励并指导幼儿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 激发他们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独立思考, 努力克服困难, 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最后, 注意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对于孩子们来讲, 不管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精神上的发展都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且有不可预见性。因此我们注重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但是我们提倡的生成性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统筹计划和准备, 而是在计划基础之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我想其核心在于教师需提前考虑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怎样让孩子的学习充满创造性, 使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游戏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愉悦。

结语

杜威指出:“更多地给予个人以自由, 把个人的潜能解放出来, 这个观念和这个理想是自由精神永远存在的核心。”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 对世界充满了疑问, 教师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主动探索问题, 获得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儿童的自由与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仔猪腹泻症下一篇:教学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