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思维范文

2024-06-26

中式思维范文(精选5篇)

中式思维 第1篇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文化博大精深, 它的诸多设计手法, 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密不可分。如与自然亲密相联, 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意蕴, 带给现代的室内设计者以许多的启示。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具有无穷的魅力, 它丰富了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生活, 也丰富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气韵。在古代,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我们现代人的设计观念由于时代不同, 其设计思维就有不同之处。所以, 不同的时代也体现了不同的家居设计理念和风格。中国清朝的家居设计崇尚奢华与繁复, 精心雕刻的家具显示了房主人的地位和财富。因此, 风格与形式的确定是家居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传统与现代、中式与欧风、古典与时尚、高雅与通俗等风格形式固然与居住者的审美情趣有关, 但也要依据各种设计手段, 体现风格形式的个性美、和谐美和整体美, 满足不同使用者生理、心理的多元需求。如追求现代中式风格形式, 就要大胆摒弃繁琐的纹样, 采用简洁的线、面、体, 重构空间, 以显其纯朴;在色彩上选用中间色调, 以显其雅致;在材料上选择纹理的细与粗, 以显其质感;在家居装饰上选择雅致的陈设, 如家具、灯具、窗帘、盆景、绘画、摆设等, 以显其韵味。文化内涵对设计思维的表达尤显重要, 研究传统文化思想, 把代表中国传统的思维语言转换为现代的流行元素, 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的今天, 必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是历代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漫长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里, 充满古老的文化艺术特色的传统的装饰艺术,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承着其瑰丽多彩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龙凤图案是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室内装饰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传统吉祥图案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 她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寓意, 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以现代人的理解,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古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一种向往, 是以物寄情的一种方式, 是传统思想的精神化身, 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它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一种艺术的沉淀, 它不单单是艺术造型, 更是凝结着多方面的智慧与艺术的总结。传统吉祥图案的形成, 蕴含着政治、经济、生活情趣等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装饰手法中, 吉祥图案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如蝙蝠、鹿、鱼、鹊、梅等是比较常见的装饰图案, 原因是“蝠”与“福”谐音, 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 可寓“福禄”;“鱼”与“余”谐音, 可寓“年年有余”。另外, 如“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 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 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德。竹有“节”, 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 寓意人应不畏强暴、不怕困难, 既质朴又富有吉祥寓意。在家具装饰上, 一般用植物图案的比较多, 简单的图案寓意深刻, 如牡丹、荷花、梅、兰、竹、菊等植物, 镶嵌在家具上面既显高贵富丽, 又彰显文人气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 既愉悦了心情, 又陶冶了情操。

中式传统风格在室内装饰设计中, 吉祥图案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一般是在室内的门、窗、天棚、墙面等进行装饰。另外, 在室内家具的摆设上, 也都有吉祥图案的装饰。应该说, 吉祥图案在传统室内装饰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吉祥图案在室内的装饰上, 有很多可以利用的题材和形式, 如几何图案、自然植物图案、人物图案、吉祥文字图案等。例如, 在室内的墙壁上可以用“福”字、“禄”字、“万”字、“寿”字、“”字等装饰成画框作为装饰物, 以示吉祥、喜庆之意。在室内的门窗、隔断图案上可以用几何图案来进行装饰。如方格、菱形、八角形、冰裂纹、回纹等。回纹是由横线和竖线组合而成, 来回形成方形或圆形的回形花纹, 就像“回”字一样, 所以称“回纹”, 具有吉祥、长远的象征寓意;云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界的现象, 就像传说中神仙腾云驾雾一样, 是吉祥的象征;冰裂纹则出现的比较晚, 到了明清时期才有, 民间一般称“乱劈材”。冰裂纹看上去就像冬天冰面因裂开而形成的自然纹路, 没有什么规律而言, 以其自然的形态呈现。古时冰裂纹有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寓意, 一般为书香门第之家的装饰;钱串图案是以外圆内方的铜钱作为形象, 是财富的象征。单个出现的是单钱, 连串出现的称为轱辘钱。在窗格图案中最为常见, 整体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图案, 很有韵律感。在古人眼中, 古钱图案既象征了钱财, 又寓意为两全, 可谓是寓意深刻。因为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 中间有一方形的眼, 一只蝙蝠衔着钱币, 则被称为“福在眼前”。如果将蝙蝠、寿桃和“双钱”结合在一起, 又寓意为——福寿双全。由此可见, 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是何等的丰富, 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回味无穷。

(二) 龙凤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龙凤图案也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一种, 因此, 常被作为吉祥、喜庆的象征。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凤文化在我国已经约有八千年的历史了, 其形象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 驼的头, 蟒的身, 鱼的鳞, 鹰的爪, 口角旁有须牲, 领下有珠,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演化。它能巨能细, 能幽能明, 能兴云作雨, 降伏妖魔, 是英勇、权威和权力的象征。在中国民间, 常把龙扮作是神圣、吉样、吉庆之物, 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 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因而, 在传统的图案设计中, 常把龙与其它题材贯穿在一起, 表达一种吉样的意境。如“龙凤祥云”图, 把龙、凤和祥云连在一起, 在古时象征富贵、吉祥, 现在则象征幸福和喜庆。凤在远古时代被作为图腾来崇拜, 因而被视为神鸟。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 后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它头似锦鸡, 身如姆鸯, 有大鹏的翅膀, 仙鹤的腿, 鹦鹉的嘴, 孔雀的尾, 居百鸟之首, 象征共好与和平, 曾被作为封建王朝高贵女性的代表, 与帝王的象征“龙”相配, 是帝后的象征。凤又是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 这使它的瑰丽形象一直在民间广泛应用和流传。将龙凤图案运用在居室设计中, 常体现出一种吉祥、喜庆、家庭幸福、祥和的气氛。传统家具中常见的吉样龙凤图案有:龙凤呈样、丹凤朝阳、凤戏牡丹、双龙戏珠、龙飞凤舞等, 这些吉祥图案主要镶嵌在家具的表面, 通过精心雕刻而成, 极显华美, 充分显示了主人的社会地位与尊贵。

三、结语

将中式传统风格赋予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 就是要将传统元素经过改良, 使之更适合于现代设计的要求, 更加具有现代感与时尚感。在现代居室风格多样化与多元化下, 中式风格却是独树一帜, 彰显特色, 最主要的不是再现历史, 而是对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利用。利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对室内的空间、结构、家居装饰等进行重新的思维与定义, 使家居风格独特而新颖, 更加富有时代感的韵味。

中式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从传统走向现代, 不断经历演变与创新。在时尚个性化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保持和发扬传统的优秀的艺术精华,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来展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创造出更加富有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作品。

摘要:中式传统室内设计是以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为主的一种设计手段, 它将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文化集于一身, 体现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观念。从传统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装饰手法两方面来阐述中式传统室内设计思维与表达方式, 深入研究中式室内装饰风格, 将其中的设计理念、精髓融于我们今天的室内设计中, 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燕、宋鸿钧.东方艺韵—中国传统室内设计风格[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2)

[2]吕九芳、徐永吉.中国传统家具吉祥图案的主要题材及其寓意解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 (11)

[3]严欣、行淑敏、蒲亚锋.中国传统家具植物纹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3)

[4]罗燕.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中式思维 第2篇

如果想界定什么是中式思维和什么是西式思维,估计很难,这里只做简单考察。

思维离不开语言,我们首先看看语言方面。汉语相对西语似乎语法上缺少各种时态变化,字词本身也没有对事物的性别属性和生命属性的反映,后者,日语在记述对象的存在时(あるといる)必不可少--虽然日语不属于西语。

汉语在语法上没有西语的那些语法变化,是否说明我们和西人把握事物的方法不一样呢?我认为,人在认识事物时,其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即概念的形成是一样的,但把握方法上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人对外界事物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把零散的信息归纳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根据时间轴和空间轴展开,即任何事物都拥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信息。时间信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信息包括内含,接触,远离。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不同组合又可以生成更多的信息关系。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这些信息成为建立关系的方法,也是把握事物的索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抽象概念,这里不讨论。概念里有这样的信息关系我们的语言才能产生,语言不过是把许多概念的记号根据一定关系进行组合而已。西语的语法现象就是时间轴和空间轴的不同组合的外现。

虽然一般概念里包括所有这样的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外现在词汇和句法里,只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才能在语言里反映出来。尽管有些信息不在语言中外现却不能说不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无法思考。现在电脑再发达也不能象人那样思考就是因为输入的是概念的记号,不是概念本身。如果让电脑具有类人的思维,必须让电脑象人一样接受外界信息,自己形成概念,这是另话。汉语虽然没有西语的类似语法现象并不是概念里不存在那样的关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而已。

在考察中式思维和西式思维之前,还要分析一下时间轴和空间轴信息关系的不同。时间轴的建立是根据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某些显著信息的时间上的前后关系。这种关系是难以测量,不可视的。而空间轴是事物中某些显著信息的距离关系,具有可视性。前者虚,后者实。前者具有某种任意性和主观性,后者则要求客观实证。人类思维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把握事物时会对时间轴和空间轴有不同侧重。当这种侧重定性于思维中后,将遍布于思维的方方面面,比如对时间轴的侧重可能导致把把握时间轴的方法用于把握空间对象。具体的说,看到一个三角形状的对象,用3个顶点把握对象是时间轴优先的思维,用3个边长把握对象是空间轴优先思维。如果考察一下中国人的文化现象就会明白,中式思维属于前者,西式思维属于后者。

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气。气的概念对中医和中国绘画都具有指导意义。穴位可见,经络不可见。对传统中国画来说画面可见,气韵也是不可见的。那么,绘画中的气韵是什么?我的定义是,气韵是没有实体连接的统一的形态,对此以后另文探讨。因为被分离的形态是在观者心目中形成统一,所以中国人强调心性。对心性的强调反而阻碍了对科学的追求。图中的白色被看成三角形就是由心性统一的形态,属于中式思维。

之所以会产生中式思维和西式思维的差别。本人认为来自中西方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语言的形成和确立应该是以万年为单位考虑,族群的生活方式决定语言的形态和思维方式。如果一万年前人类刚进入农业社会,那么中国人采集植物果实的前农业社会的历史远比西人悠久发达。这种生活方式使人更注意天气的变化,长于对四季时间的把握。而西人在走出黑森林前,对野兽足迹的搜寻捕捉直接造就了更为发达的空间感觉和强壮身体。在土地上的移动促使西人重视可以测量的距离,发达了对比例重视的审美观念。

基于对话思维的新中式环境艺术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全球化;东方元素;中式語言;自然观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用一定的语言形态表达一个时期特定的精神情绪,牵涉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仍然用传统的程式化思维去营造图像,它所传载的必然是过去的经验,但过去的经验肯定早已不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所以观者往往会有陈旧、压抑等感觉。

今天,对于新中式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你可以追求形式感的相似,色彩方向的趋同等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要充份表达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其专属的文化不仅仅是定义一个国家地位及文明程度的标签,更是一个民族巨大感召力的具体体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对外经济还是对内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就国内而言,城市规划及建设为中国人民带来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弱化,充斥在眼里的都是包豪斯极简主义铬印以及各种各样的欧式建筑,洋文化逐渐取代华夏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如果,必须以牺牲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来推动时代的进步,相信是每一个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那样成长起来的国家不再是那个让每个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祖国母亲,也不再是那个让我们充满自豪的文明古国。

因此,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如何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最为焦点的命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华夏文明今后的发展前途及方向。

一、东方元素

2000多年前,中国的丝绸之路和郑和浩浩荡荡下西洋打开了华夏文明通往西域的渠道。中国当时的文化和科技发达程度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华夏民族智慧的光芒,神秘的东方古国另无数欧洲人心生向往。但随着欧洲完成工业文明的历史使命,历史的轮回让欧美在近代史上仅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将他们的国家推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从此,欧美经济圈主宰了世界经济的话语权,英文成了国际上最通用流行的国际官方语言,就连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形成了一味崇拜西方的设计模式。一夜之间,西方设计模式横扫整个中国,充满洋味的建筑、街道比比皆是。中国在世界设计之林似乎突然之间失去了话语权,西化现象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产生和蔓延。难道我们中国本土的文化细胞都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转基因变异了吗?

其实,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去反思的问题。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年限仅有20年,也就是在80年代中期,设计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城市开始稍然兴起。那个时候好像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对于中式设计风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似乎仍然停留在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几处历史风貌建筑里。于是,在国人们没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以欧洲宫廷为蓝本的欧式设计开始席卷中国沿海城市,而这一态势直到今天仍然保持有增无减的发展势头。

其实,这种既臃肿又昂贵的“欧式”设计早在60年代就已经在欧洲被淘汰,相反,他们倒对来自东方文化元素的设计情有独钟,欧洲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不应该暴露自己的财富,而应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展示自己所喜欢的文化。他们向往东方的反璞归真和宁静悠远,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应该比他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更加了悟人生的意义。

西班牙设计大师玛利亚 荷西曾经说过:“没有东方元素的设计是不完整的”,反观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理由拒绝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设计呢?这是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困惑……

其实,传统的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一般表现为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然,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当代追求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已经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就像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样,虽然在曾经的历史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与当下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瑰宝,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节奏,通过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诠释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高高在上的中式风格更加平民化和普及化,只有这样,中式风格才能不再与古老死板画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的东方情怀。

二、中式语言

在不断有人振臂高呼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历史的号召下,一些设计师也开始对中式设计开始了新尝试。在我们对这种现象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无奈的看到,如今的中式设计变成了几个旧门、立个红柱、装个花窗、铺点儿青砖、几只青花瓷瓶的简单堆砌,似乎在这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再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以老祖宗那种和谐泰然的淡然来审视周身的事物。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浓缩成几个随手可得的物件儿,而华夏文明则像丢了魂儿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这是对中式设计符号化的简单理解,但符号绝不等同于文化。你不能说你经常穿西装,抽雪茄、住别墅你就不再是中国人了。中国文化是以儒家、道教、佛都为基础的文化,儒家的精华是让人的行为更加端正儒雅;道教则是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佛教更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超凡脱俗,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去透视和回顾人生。同时,中式设计的语言表现方式应该是稳健、沉静、高雅和内敛的。中式语言的塑造和提升说到底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文化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给空间属性授予一个现代空间的气质链,它既能聚集古典文化的内涵,又能释放现代空间的古典文化气息。

所以,我们做的中式设计应该是有情节构成和核心表达的,空间的黄金分割,场域的过渡衔接,回廊的曲径通幽,布局的藏风聚气,空间的取与舍、收与放、虚与实、内与外、阴与阳、开与合、明与暗、藏与露、光与影等等,包括空间形态流动和动静流线走向的控制,其至空间形态以及体量尺度都要符合中式语言的基本走向。当然,中式的设计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空间场和,而应该选择相对宽敞,层高适度的空间。毕竟中式空间不仅仅是承载功能需求,更主要的是承载浓厚和丰富的语言流动气息,包括其空间装栽的各类材质在肌理表现上的细节,太过狭小的空间恐怕容纳不下中式文化特有的包容和博大。

当然,中式空间形态还应该对色调进行重点把握,以暖色调为主的气息会给人一种饱满雅致的感觉;而以冷色调为主的空间气息会带来静秀端庄的感觉。如果将现代的空间框架去构筑中式语言,那就更充满了空间元素变幻几率的挑战性,能够从容游走于现代建筑结构空间而能够不动声色的控照空间形态的需求调度合适的中式语言驻足,能够极大的提升空间的品质和品位,在中式语言运行节奏排列中产生的运动能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或许正是中式空间形态探索中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东西。

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诚然,它也决定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

在中国,农耕作为国之根本使国人对大自然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和亲切感。中国建筑有楼、台、亭、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山项,或临于水边,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传统的四合院对外是封闭的,对内则是开敞的。庭院与周围的厅、堂、廊、室等既隔又通,实际是对厅堂的延伸和扩大。不仅能够供人劳作休闲,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往往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对自然肌理和材质的喜爱,另一个则是对自然气息和景观的营造。前者,中式设计信仰原木色涌上,细致做工再加上古色古香的雕刻装饰,伴随岁月流逝而增添了无穷的中国韵味。因此,在工业制造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仿考虑,采用更为先进的制作加工方式,以新型材料代替原木材料,这样不仅在形式和品质上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也从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从而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另外,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应该做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思维进行全面思考,这不仅仅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也是对现代人居的深度思考。

对于现有环境艺术设计,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如今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作品中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 唯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良传统的中式,真正的理解国学文化系统,才是将新中式设计发展下去的唯一道路。

中式思维影响下英语写作错误研究 第4篇

一、中式思维影响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特点的掌握

中文和英文的句子结构特点大相径庭, 由于中西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有些句子结构按照中式思维来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但是在英语中便是典型的病句, 英语中五个基本句型是写作的基础, 强调客观事物的发生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所以对主体与客体的区分非常严格, 通常以“物称”作为主语, 而汉语注重的是思维的主体性, 强调的是“他”发起的动作对事物的影响, 所以汉语的表达通常用一定概念的人称作主语, 所以在重视思维的影响下,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主语和时态上的错误。

二、中式思维影响学生对英语写作顺序的表达

在英语写作中, 表达顺序不当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很多学生字中式思维影响下, 对顺序的表达不顺畅, 对该类错误进行研究和分类, 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方位和时间顺序的表达。

1、方位

在对方位的表达上, 汉语和英语的表达顺序相差悬殊, 在汉语中, 人们习惯先说横向方位, 其次说纵向方位, 按照东——北——西——南的顺序来表达, 而在英语中则相反, 先表达纵向方位, 其次表达横向方位, 很多学生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 在表达方位的顺序时出现错误。

2、时间

汉语强调的是在每个层次上都要严格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 硬性规定前就是指过去, 后就是指未来;而英语则不然, 英语对句子成分的顺序安排比较灵活, 主要是用形式词和形态来表达, 对于时间的先后是面向未来来区分的, 例如back指的就是过去, 而forward指的就是未来,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意思同一举动的表达, 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差异都非常大, 有时候汉语用先来表达的意思, 在英语中的表达却是后, 例如“你先请”, 对该句的表达:汉语中说成you before, 英语表达为after you。

三、中式思维影响学生对英语固定搭配的表达

在英语中, 有很多固定搭配被人们熟知和应用的, 但是很多学生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 在汉语的基础上对搭配词语乱加猜测, 滥用、漏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英语中表达“出口”的意思是用import, 其中也包含了从外国出口的含义, 但是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 该意思的表达则为“Import from abroad”, 汉语中的表达力求完整, 允许重复, 但英语则不然, 所以很多学生在中式思维影响下, 对本身包含一层意思的英语单词再次进行说明, 导致冗余, 出现错误。

四、怎样克服中式思维影响下英语写作的错误

在英语写作中, 中式思维的影响会破坏写作的整体效果, 必须克服中式思维影响下英语写作错误的发生, 只有这样, 才能跻身成为英语写作的“高分档”, 所以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克服中式思维的影响非常有必要。

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勤看英语原版电影, 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 多读英文原著, 扩大词汇量, 提高英语语感, 并且对中式思维影响下常见写作错误多加注意, 当在写作的过程中, 中文式英文与英文句型发生冲突时, 首选英文式句子, 杜绝使用意思含糊不清或者支离破碎的中文式英文, 善于总结和学习英语句子结构特点, 按照英语表达顺序来进行表达, 多积累英语固定搭配, 熟能生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引导, 重视中式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鼓励学生走出困境, 摒弃中式英语的写作, 最大程度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五、结语

英语写作是考验学生英语造句、组句以及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掌握, 若想在英语写作中脱颖而出, 不仅要有充足的单词量、扎实的语言功底, 还需要克服中式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避免由于中式思维的影响下, 出现“中文味道”十足的英语写作, 本文对中式思维影响下英语写作的错误进行研究, 力求将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希望广大教师借鉴, 有目的性的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 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摆脱中式思维的影响。

摘要:英语写作是对学生英语水平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式思维一直是影响英语写作错误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重视思维影响下英语写作错误进行探讨, 力求对中式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干扰进行分析, 有的放矢, 攻克难关。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语写作,错误研究,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薄冰, 赵德鑫.英语语法手册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2]李敏.浅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和中式思维[J].中国商界, 2008 (11) , 1415.

[3]赵娟.中式思维模式对英文句法写作的负面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 (5) , 16-17.

什么是中式逻辑思维缺陷 第5篇

我们常说的一些谚语,比如“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等,都是用的类比推理,这些话真的很有道理吗?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相关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即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因为相比较的两类事物本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人类通过思维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比如由狗的忠诚推出人也应该忠诚,人和狗是不同的动物,怎么能确定有一样的品质呢?

我们这里的类比仅指在议论中的类比推理,而不是指语法学上的修辞方法。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把类比当成中国人的一个思维特点,甚至认为是中国人的优势。类比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能将深奥的道理转变成简单的道理。中国人爱用类比,先秦诸子的议论文中,大量的使用类比推理的手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荀子《劝学》是连篇类比,庄子的文章多是寓言。后来的作家们继承了这个传统。类比的运用确实让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章文采斐然,趣味横生,意境优美,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可读性极强。

类比是一种人类自然产生的推理方法,不需专门训练就能掌握,人人都会类比,它来自于人类大脑的联想活动,当人们看到一个事物有某个特点时,便会想到与它同类的事物也会有相同的特点。比如,毒死狗的食物也会毒死人,因为人和狗都是动物,而且是哺乳动物。

西方人也会用类比,我并不认为中国人在使用类比方面比西方人要高明。中国人之所以使用类比,是因为他们思辨能力差,不善于纯粹地说理,不善于运用其他的推理方法。西方人用得少,是因为西方的逻辑学产生的早,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类比推理结论的或然性(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在一些讨论中就会有意地去避免类比。而在和专业知识缺乏的人或者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谈话时,他们也不得不用类比,不然人家听不懂。

类比虽然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但其价值仍然不可忽视,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类比方法推出一些假说,这些假说如果以后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即成为了科学结论。

在周星驰的电影《审死官》一开始,水师提督之子宾少爷的狗阿才咬了肉贩,肉贩将狗打跑,结果宾少爷要求肉贩赔偿他300两银子;而状师宋世杰则让自己的仆人咬了宾少爷,被宾少爷打跑,宋世杰按照宾少爷的逻辑类比推理,要求宾少爷赔自己1000两银子。后来,富商的儿子打死人,宋世杰也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为富商之子辩护,这种诡辩方法歪曲了事实。他当堂踢打凶手,凶手没有死,如果几年后死了与此无关;而凶手也没有当场打死被害人,是第二天才死。宋世杰用这个类比说明被害者的死与凶手无关,毫无疑问,他的逻辑是荒.唐的。

值得中国人注意的是,中国人在生活中使用类比时,经常会忘记了类比推理的或然性,经常把类比的结论当成了必然。甚至生拉硬扯,乱比一气,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可能说服别人的,只能显示自己思辨力的低下。

比如谈到取消户口管制、自由迁徙问题,有人就说,那全世界为什么不能自由迁徙?美国应该打开国门,让外国人自由迁入。这种说法混淆了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的不同。

再比如,对于移民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中国人,或者经常批评中国现状的同胞,一些人常常用一句谚语来教育他们要爱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这个推理是站不住脚的,孩子和狗是两回事情,国民和狗之间的差别则更大。狗不嫌家贫和母子关系、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没有什么可比性,硬把他们归在一类,其实是生拉硬扯。再者,丑和贫都是没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如果是一个虐待儿童的恶母呢,还能要求孩子爱她吗?如果养狗的是一个残忍无情的屠夫呢,狗难道不能嫌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流传久远的成语、谚语都是用类比的方式。如“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等,这些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是不能把它们当成真理的。无风也会起浪,印度洋海啸的浪大吧,不是风引起的;苍蝇也会叮无缝的蛋,只需给蛋抹上狗屎就行了,许多人正是通过造谣生事来诋毁别人的。

《中国不高兴》一书中有言:“俄罗斯就是老黄瓜没刷绿漆,美国人是老黄瓜刷了绿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老黄瓜,半斤八两。”简单地以老黄瓜类比国家,不仅是不能证明任何问题,而且语意模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式思维】相关文章:

新中式06-06

中式园林06-23

中式设计07-19

中式英文08-09

中式建筑09-04

现代中式09-15

中式新古典06-03

中式服装07-01

中式园林意境07-03

中式面点论文07-17

上一篇:锚杆巷道下一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