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舞弊论文

2024-06-29

财务报告舞弊论文(精选12篇)

财务报告舞弊论文 第1篇

财务舞弊是指舞弊行为者为了牟取利益,以伪造、扭曲财务信息的手段欺骗投资人并使其经济利益受侵害的行为(杨青香,2009)。自证券市场产生以来,财务舞弊便一直存在。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的财务舞弊导致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20世纪30年代,一场因财务会计实务松散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证券市场处于崩溃的边缘;21世纪初,国外有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国内有蓝田和银广夏,财务舞弊已然成为上市公司的一块顽疾。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诚信危机”,而财务舞弊俨然成为这场“诚信危机”的罪魁祸首。

目前,国内外对于财务舞弊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包括财务舞弊的成因理论、识别理论和防范理论。本文主要介绍舞弊的成因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财务舞弊成因理论主要包括:舞弊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以及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冰山理论将导致舞弊行为发生的因素划分为显性部分(可见的、客观存在的部分:如组织内部管理等)和隐性部分(主观化的行为部分:如人的价值观、态度等),它强调舞弊防范者不仅应关注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等显性因素,更应注意隐性化因素的危险。 继冰山理论之后,1986年,W.Steve Albrecht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他将舞弊产生的动因划分为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要素。从因果上来看,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都源于舞弊者受到特定压力的影响,一旦压力积累到阈值,舞弊者将伺机寻找舞弊的机会将压力转化为舞弊行为。舞弊机会的产生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或执行效率低下,使得舞弊行为不容易被揭露或被揭露后的处罚力度不足以威慑舞弊者。在具备前两个条件之后,舞弊者还需要从道德层面将自己的舞弊行为合理化,从而真正实施舞弊行为,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舞弊逻辑三角。1993年,Bologua等人结合冰山理论和三角理论,提出来包含四个因子的GONE理论, 四个因子分为两个层面,个体层面的贪婪、需要因子和环境层面的机会、暴露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Bologua继续细化外部因子,提出了舞弊的风险因子理论。舞弊的风险因子包括个别风险因子(比如道德品质)和一般风险因子(舞弊机会),当两者结合且有利可图时,舞弊者就会实施舞弊行为。

从舞弊三角理论我们不难看出,防止和发现财务舞弊必须将重点放在财务舞弊产生的根源上,而不仅仅是舞弊产生的行为表现上。本文将以南纺股份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的三要素入手,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个方面解析其实施财务舞弊行为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动因, 以期为公司内部治理的完善和外部监管环境的优化提供有益启示。

二、案例背景

(一)南纺股份简介

1978年,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南纺股份”)成立;1994年实行了股权分置改革,2001年在沪市挂牌上市交易。

南纺股份从1992年起,进出口交易总额一直名列前茅,至2005年连续14年挤入该指标的全国500强,并获得了一系列的优秀荣誉称号,俨然成为外贸进出口企业、创汇企业、质量型企业的楷模。受到政府政策的激励,2009年南纺股份股价大幅攀升,随后下降,几经波动之后被封住涨停。

(二)南纺股份舞弊事件回顾

南纺股份“黑天鹅”事件的出现,使南纺股份近两年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因连续多年虚增利润,2013年5月,南纺原董事长单晓钟因两罪并罚获刑13年,其他涉案人员等也遭到相关部分的调查,南纺股份股价一落千丈。次年3月份,南纺股份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收到证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关内容显示,公司于2006年至2010年,虚构利润最高达15 199.83万元,占其披露利润最大的为5 590.73%。

三、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南纺股份案例分析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因素

1. 连续盈利及避免退市压力。现行《证券法》明确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应予退市。当公司净利润连续为负时,公司便会面临退市的风险。南纺股份2006年披露的净利润为2 162.23万元,虚增利润3 109.15万元,实际净利润为-946.92万元,2007年实际净利润为-1 999.87万元,2008 ~ 2010年的净利润亏损均超过了4 000万元, 如表1所示。若非虚增利润以保证公司盈利的假象,南纺股份早被证监会勒令退市,公司面临巨大的退市压力。

金额单位:万元

2. 股权或债务融资压力。我国证监会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才可获得配股资格。而且,一些债务融资必须满足某些保护性条款。

公司发行新股或利用股权融资必须满足一定的ROE指标,当公司面临融资需求但ROE不达标时,便会产生融资的压力。南纺股份的ROE在2006年 ~ 2010年总体均为负值,其盈利能力的窘境无法获取配股的资格,融资出现困难。

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高低是其能否获得债务融资的考量指标之一。偿债能力越高,往往更容易获得债务融资的支持,反之则相反。南纺股份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经营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在2006年、2007年的季度财务报告中均为负数,且大幅下降,偿债能力出现困难。

从南纺股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可以看出,其面临的股权和债务融资压力将促使其实施舞弊的行为。

3. 财务稳定性的压力。固定资产增长率增加,说明企业有好的发展前景,处于生产力扩展阶段,其舞弊的可能性降低,反之,舞弊可能性增加。南纺股份2007年固定资产增长率为负数,2009年比2008年下降89.64%,说明生产力处于缩减阶段,发展前景萧条,增加了舞弊的压力。

经营现金净流与净利润的差,可以用来衡量收益质量,判断企业应收项目多少,其差额为负,说明收益质量较低,舞弊可能性更大。经营现金净流,是企业实际可用来偿还债务的数量,其数额为负,舞弊机会更大。南纺股份2010年经营现金净流为负,且2006年和2008年经营现金净流小于净利润。企业财务稳定性受到威胁,舞弊压力增大。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机会是指舞弊行为不被发现可能性很低或被发现之后惩罚效力不足以威慑舞弊者的情形,舞弊机会既可能源自于企业内部缺陷,也可能源于外部机制的缺陷,据此划分为内部机会和外部机会。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股权集中度高形成内部人控制)、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和内部控制的失效(执行效率低下)均会给舞弊者以可乘之机;外部机会则形成于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监管的弱化。南纺股份利用内部机会的同时,外部机会的“把握”也令人震惊。

1. 内部机会。

第一,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集中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程度、民主程度,股权集中度越高,小股东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公司越容易被内部人控制,从而越容易滋生财务舞弊的机会。从南纺股份2006年的前十大股东一览表可以看出,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股份比例为34.99%,占有绝对优势, 第2 ~ 10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不足15%,如表3所示。 因此,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实质上控制了南纺股份的经营决策权,其他股东无法对其进行制衡, 由此形成了财务舞弊的内在机会。

第二,治理结构不完善。在不相容职务兼任方面,单晓钟一人独揽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副总经理丁杰在兼任公司董事的同时,还出任公司的财务总监。由此可见,南纺股份内部中小股东较多,控制力度较小,且董事会与经理人员重合,二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形同虚设,为财务舞弊埋下了祸根。

第三,组织结构不稳定,独立董事、监事会形同虚设。 自2009年起,公司屡次变更董事和独立董事,至2011年除一位原董事外,其余均已变更;监事会成员,除张建以外已全部换血;6年间,公司更换财务总监一次,更换总经理一次,独立董事成员更换频繁。从中能够看出,南纺股份内部监督机制处于失灵状态,且独立董事和监事未尽其责。

第四,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对于南纺股份财务舞弊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单晓钟、丁杰以及刘盛宁三位公司高管联手进行利润虚报,利用职权之便,绕过公司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除虚报利润之外,其还涉足利益输送、贿赂、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内部审计以及监事会却没有任何作为。

2. 外部机会。一方面,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2006 ~ 2010年,南纺股份连续5年虚构利润,且虚构数额巨大,在众多方面都露出了端倪,而负责其财务报告年度审计的南京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均以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交付广大的投资者。继南方股份财务舞弊被揭露后,对于南京永华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责任并未追究。另一方面,舞弊成本与舞弊收益失衡。当舞弊行为发生后,舞弊者所受惩罚不足以威慑舞弊者时,就会给舞弊者以侥幸或无所谓的心理。南纺股份财务造假丑闻曝光之后,该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5年造假,5年虚增利润3.44亿元仅获罚50万元,违规成本如此低廉,暴露了我国A股市场违法成本过低的制度缺陷,以及退市制度等法制层面的漏洞。

(三)财务报告舞弊借口因素

舞弊者常常利用借口使自己的舞弊行为合理化,即与自身的道德观念相符。管理者良好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缺乏诚信的管理者却以外界因素作为财务舞弊实施的借口。南纺股份在2006年至2010年间虚构利润34 449.61万元,公司高管宣称,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摆脱公司困境,避免由于股价下跌对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才进行财务舞弊。自我道德价值观的扭曲,使得高管找到了财务舞弊自我安慰的借口。南纺股份的股价波动如图1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20余年间,财务造假问题一直屡发不绝。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造假问题也愈演愈烈,造假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纺股份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的三要素入手,透过南纺股份财务舞弊的表象,分析了其舞弊的内在成因,研究结论如下:1在压力因素方面,南纺股份主要面临连续盈利和退市风险的压力、股权或债务融资压力以及财务稳定性的压力,从而形成了舞弊的动机。2在机会因素方面,南纺股份股权结构的不合理、 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的失效,加之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惩罚机制的不到位,从而给了舞弊者实施财务舞弊行为的机会。3在借口因素方面,公司经营不善,股价波动异常,以维护公司股价、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的自我合理化解释让舞弊者突破了道德层面的约束,在压力的促使和机会的引导下,最终实施了舞弊行为,从而导致了这场耗时长、舞弊隐蔽性强的悲剧,让投资者蒙受了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南纺股份财务舞弊的成因逻辑框架图如图2所示。

(二)研究启示

资本市场形成以来,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财务舞弊事件频发,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严重受挫,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舞弊成因包括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其防范对策也应从这三方面展开。

1. 减少财务舞弊的压力。财务舞弊的根源在于压力的存在,减少或释放压力,将有效地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从其来源来看,压力的产生具有主观性、可转化性。因而,改变以当期业绩论英雄的评价机制,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将有效减少粉饰财务报表、实施财务舞弊的压力。

此外,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得到满足。通过设计良好的晋升通道、科学化的薪酬体系,降低企业与员工的矛盾,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舒缓情绪,降低财务舞弊的压力。

2. 消除财务舞弊的机会。机会使意识转化为行为成 为可能。消除财务舞弊的机会,需要内外兼修。

(1)消除内部机会。内部机会的产生源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的失效,因而消除内部机会需要做到:第一,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分散股权, 形成股东之间的制衡作用,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第二, 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增强其独立性,保障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科学性;第三,发挥监事会的职能,防止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影响公司一系列重大经营决策上切实保证监事会的监督和约束;第四,构建五位一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有效地执行,即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层面构造共同的内部控制的理念和结构体系。

(2)消除外部机会。外部机会来源于公司之外,属于社会监督层面和执法层面的因素。从监督层面而言, 严格社会审计的执业标准,提升其独立性;从执法层面而言,加大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增加舞弊行为实施的机会成本,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从而从目的上消除外部机会。

3. 遏制财务舞弊的借口。自我合理化是内心价值观的变化,属于道德层面的自我安慰。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自我价值实现机制, 将有效地遏制财务舞弊实施的借口。 从道德层面上而言,个人价值观往往受企业价值观的引导,而企业价值观受社会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文化软环境的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调节和社会文化的引导作用,从而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摘要:资本市场形成以来,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财务舞弊事件频发,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严重受挫,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南纺股份为例,从舞弊三角理论的三要素入手,透过南纺股份财务舞弊的表象,分析了其舞弊的内在成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南方股份的财务舞弊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给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为政策制定者规范资本市场环境、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三角理论,成因,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Beasley,M.,J.Carcello,D.Hermanson,P.D.Lapides.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

丁友刚,郝玉芹.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分析与警戒信号识别[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12).

马贤明,郑朝晖.会计&谜局[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王敏,李瑕.舞弊三角与财务舞弊的识别——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1(30).

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2004(23).

许存兴,张芙蓉,王大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识别关系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11).

刘艳,杜水清.国有企业舞弊形态及查处重点[J].审计月刊,2006(4).

綦好东,黄跃群.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披露:现状分析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9(2).

财务报告舞弊的社会思考 第2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日益猖獗。为遏制这种行为,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建议采取四道防线:高层管理理念、业务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较为严重,为此,新的《会计法》特别制定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条款,规定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针对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不论是美国的四道防线还是我国的三位一体,从理论上说还是较完善的,逻辑也比较严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诸多的阻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角度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动机,使财务监督能有的放矢。

一、经济利益矛盾是产生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

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仅存在统一,也存在矛盾。从物质上分析,这种矛盾是社会资本运动中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国家和企业所追求的发展都具有迫切性,但是,发展的目标是主观的设计,往往与客观实际存在差异。国家总是凭借权力得到发展的物质基础――税收;企业总是想获得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润。税收和利润都来自社会的资本运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当有限的剩余价值不能满足两者主观目标需求时,国家和企业开始了不断举债。税收、利润、举债贯穿于资本运动过程之中,高额举债的压力又促使双方加剧了对剩余价值的享有和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占用。因此,资本运动的过程也就成为国家与企业产生利益分配矛盾的过程。同时,这种矛盾随着资本构成的多元化而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资本运动的加速而变得越来越剧烈,这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社会债务资本的数量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数额隐隐约约勾画出一条正比例线,虽然暂时不能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但从我国企业债务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这条线的痕迹:全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1991年3523亿元;9269亿元;1亿元。银行收息率60%。这些数字不仅是社会信用状况的写照,它也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的增加不谋而和。

国家通过法律、制度和规定来维持社会经济秩序,要求企业真实、完整、公允地提供有关会计资料,从而监督资本运动安全循环。不论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规定是否公平、合理,企业都要执行。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它们尽量寻找法律、制度及规定之间的缝隙缺陷来处理会计资料。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故意的轻率的虚报或漏列会计资料”,以达到隐瞒和变更资本运动的真实过程。其目的:一是占有不该属于自己的经济利益;二是对国家经济利益分配制度不公平性的一种抵触。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成为企业与国家经济利益矛盾的焦点。

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矛盾是客观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矛盾还带有普遍性,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所有的企业。另外,即使有的企业历史上没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也不能否认其现在和将来就没有舞弊的可能,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随着企业的需要而在不同会计期间上的任意选择。因此,为遏制这种行为,国家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不断调整法律、制度、规定、税率,增强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减少与企业的矛盾;另一方面不断自我控制发展的迫切性,降低社会债务资本总量,适时调整利率、汇率,减轻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利息转嫁给企业的负担。国家与企业经济利益矛盾的淡化,是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前提。“淡化矛盾”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让步,而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最佳选择。

二、市场政治是产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添加剂

财务报告舞弊产生于经济领域但却深深地打着市场政治的烙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权力作为资本的代言人,金钱与权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从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揭露出来的经费筹集交易,德国总理竞争中披露的受贿内幕,以及在台湾地区选举中的金圆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第3篇

关键词:三角形理论;GONE理论;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目前,国外有代表性的用于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舞弊动因理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舞弊三角形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伯明翰大学的史蒂文·阿伯雷齐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动机)、机会和借口(道德取向)三要素组成,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是舞弊动因理论;第二类是GONE理论,是由美国伯洛格纳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包括四个因素:G贪婪(Greed)、O机会(0pportui]ity)、N需要(Need)、E揭露(Exposure);第三类是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由伯洛格纳等人又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将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

根据舞弊三角形理论,上市公司之所以发生舞弊,主要源于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舞弊的行为动机,机会是行为人能实施舞弊行为而由不被相关制度发现或者逃避惩罚的时机,借口是舞弊者能够实施舞弊行为的自我合理化,与个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关联。

1财务舞弊面临的外部压力因素

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的压力。获得上市资格后,由于许多改制上市的国有公司在上市时就先天不足,上市后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或者公司正常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还有一些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上市资格,业绩里有很大的虚假成分,上市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利润不下滑,以免引起市场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和调查。保牌摘帽和退市的压力: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或强行退市等情况,就有动机和压力去虚假披露财务报告。

2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因素

上市公司有了舞弊的压力和动力,必须要有舞弊的机会,他们才会就行舞弊。

股权结构失衡和股权过度集中。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由于缺乏其他股权的制衡,导致其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掏空”行为的机会增加,而“掏空”行为的实施往往与虚假信息披露、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联系在一起。这样,股权结构失衡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机会,成为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

管理层控制导致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脱节。对舞弊公司高管身兼两职状况的分析表明,股权结构的失衡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当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机会失衡,董事会成为“橡皮图章”,独立董事当作“花瓶”摆设,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

监事会形同虚设,监控不力。一是监事会对董事会、管理层没有实质性制约的权力,监督作用虚化;二是上市公司监事任免机制存在重大缺陷,监事会成员也多为政工干部,并无法律、则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

1外部治理机制

(1)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强化股权融资成本概念。我们应通过拓宽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的各种融资渠道,如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票据融资市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

(2)完善证券发行管理机制,减少对舞弊的诱导因素。证券监管机构要继续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与定价科学化;改进以单一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上市公司申请配股、增发资格唯一指标的再融资政策等。

(3)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监管。从会计诚信状况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建立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诚信法律,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各方执业道德的监管。

(4)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巨大的商业利益可以驱使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勾结,从而丧失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应首先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查错纠弊的作用。

2内部治理机制

(1)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多个股东共同制衡机制,防止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二是改善董事会结构,引入强制性积累股票制度和网上投票制度,强化董事的义务与责任,严厉处罚董事和高管人员滥用公司财产、转移股东财富的行为;三是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善其薪酬领取渠道,让其能够对财务报告发表独立意见;四是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关系,强化监事的义务和责任,发挥监事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能。

(2)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及控制作用。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探讨 第4篇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及特点

(一) 财务舞弊的定义

国内外对财务舞弊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对于财务舞弊内涵的界定却不尽一致。以下是不同的机构或组织对财务舞弊的含义, 分别从财务报告舞弊和财务报表舞弊进行阐述。

1.《国际审计准则》指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

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包括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错报和侵占资产导致的错报”。

2. 美国SAS16:

“舞弊指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从一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倾吞资产。”

3.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审计准则公告》认为,

财务报告舞弊是“为了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揭示进行有意识地错报或忽略, 这些有意识的错报或漏报导致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没有和公认会计原则 (GAAP) 一致。欺诈性财务报告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财务报表具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支持性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表的事项、交易或其他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漏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故意误用等”。

4. 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 (ACFE) 则认为, 财务报表舞

弊是“企业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 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 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 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5.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中的舞弊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

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从一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倾吞资产”。

6. 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认为, 财务报告舞弊是“一

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 无论是错报还是漏列, 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是“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中存在蓄意的错报或从事对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

中对舞弊的考虑》认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也认为“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从上述定义可知, 财务舞弊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含故意的行为、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利用欺骗手段获利、损害他人的利益;第二个层次包含故意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伪造或者篡改会计记录。

(二) 财务舞弊行为特点

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有意识的行为, 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违法性, 财务舞弊违反了国际或国内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二是有意性, 财务舞弊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 明知故犯;三是技术性, 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伪造身份证、伪造虚假注资、编造假账等粗制滥造的手段, 编制和发布虚假的财务报表, 有意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四是危害性, 财务舞弊行为诱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和决策, 严重地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隐蔽性, 财务舞弊行为不容易被察觉, 会计人员可运用“会计技术”:利用会计政策, 滥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估计作出似是而非的会计处理, 使之更具有隐蔽性。

二、财务舞弊的手段

(一) 利用收入、成本和费用确认与计量的不合法舞弊

1. 强行确认收入。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调整利润, 常常在商品销售收入未满足规定时就提前确认收入, 从而操纵利润。

2. 虚构收入。

虚构收入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公司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 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 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 包括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 开具税务销售发票, 伪造银行对账单、出口报关单等。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 所以除了销售发票是真实的外, 客户印章和其他凭证都是伪造的。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 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 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虚构收入的另一种形式是以真实客户为基础的虚拟销售。公司对某些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 人为扩大销售数量, 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也是一种虚构收入。它通过将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计入销售收入来实现, 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 如果将其则计入销售收入, 就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非营业收入还包括罚款收入、补贴收入等, 将其虚构为营业收入也是财务舞弊者的共同爱好。

3. 不合理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按会计准则要求, 上市公司应该对应收账款、存货、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六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是这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 可自行确定其计提方法和比例, 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一般而言, 很多公司把巨额资产准备的计提放在以前年度提取, 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 从而在下一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以及会计准则的严肃性。另外, 还有企业利用少提或者不提减值准备来掩盖风险, 虚增利润。如大幅减少无形资产, 被新技术、新工艺等替代或资产市价却不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如长期闲置不用、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已遭淘汰的设备未如实计提减值准备。

(二) 利用应收 (付) 账款舞弊

1. 应收账款舞弊。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提

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增减直接影响主营业务收入, 进而影响总利润。而应收账款的增加不需要披露, 易于隐藏,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难于查清特定的原因, 因此极易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财务舞弊。利用应收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虚增经营成果;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 人为调节利润;利用收款与入账的时间差, 挪作他用等。其他应收款更是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用其转入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 计入各类投资和投资收益, 以隐瞒投资和投资收益, 用于民间资金无息借出以谋取私利等。最典型的案例是郑百文公司, 其应收账款占据全部资产中的很大部分。另外, 母公司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以及内部银行结算等形式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 从而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款。

2. 应付账款舞弊。

应付账款是企业在购买商品、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是交易双方在业务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或接受劳务与支付货款或劳务款项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公司利用应付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将产品销售收入顶抵应付账款, 隐匿销售收入;少计应付账款, 隐瞒负债;虚列应付账款, 调节成本费用;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等。其他应付款也是企业财务表舞弊较常用的科目, 主要舞弊方式有: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民间借款, 掩盖负债性质等。

(三) 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附属公司与在其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主要指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家属和上述各方所控股的公司。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掩饰公司亏损并虚构利润的情况, 在报表及附注中也未按规定做出恰当和充分的披露, 这样产生的信息就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 这种财务舞弊就称为关联方交易舞弊。一般情况下, 上市公司会通过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

1. 关联购销舞弊。

即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的舞弊。根据会计准则规定, 当上市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兄弟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 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 如不抵消则为舞弊;当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 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是单个报表, 而非合并报表, 因此无法抵消, 但需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内容, 舞弊公司往往不在附注中披露交易内容, 由此造成舞弊。如上市公司自己或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 确认了销售收入, 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 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规定, 保证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的需要, 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这些利润并非是实际的经营性利润, 它们大多以应收账款的形式挂着, 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

2. 合并范围的确定与变更舞弊。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上市公司常常通过变更合并范围达到舞弊的目的。对于尚未开业或尚未正常经营的子公司由于没有利润, 上市公司就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对于赢利的子公司, 即使不属于合并范围也想办法将其纳入;对于亏损子的公司, 则想办法将其摈弃在合并范围之外。同时, 还采用规避披露的策略, 以避免被发现。如2003年浪潮信息将持股不到半数的浪潮软件纳入合并范围, 从而导致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1 681万元。

3. 托管经营舞弊。

这是报表欺诈的一种新方法。对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委托给关联方经营, 按委托协议规定收取固定收益, 或按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等收取委托经营收益, 以避免不良资产造成的亏损, 又凭空获得一块利润。或以较低的收费托管经营关联企业稳定的高获利能力资产。但这些收益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 往往只挂在往来账上, 因此只是一种虚假的“报表利润”。如ST东海在2000年通过委托经营大股东的资产, 所得收入占到利润总额的75%。

4. 转让资产舞弊。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 或低价购买关联企业的优质资产等, 并以出卖资产的收入作为业务收入, 虚构利润, 而出卖资产多在关联企业中进行, 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正常价格。如广电股份1997年将6 926万元的土地和1 454万元的子公司分别以21 926万元和9 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 确认了22 960万元的收益, 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 733万元的235.9%。若无这两笔交易, 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亏损13 227万元, 关联交易掩盖了广电股份的巨亏。

5. 资金往来舞弊。

中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间不能相互拆借资金, 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因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所以仍然将一些资金拆借给母公司或其他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 并收取高额利率的资金占用费, 造成利润的虚增。

6. 费用分担舞弊。

上市公司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调节利润。当公司利润不佳时, 集团公司会调低上市公司费用交纳标准, 并承担上市公司的各项费用, 同时退还以前年度交纳的费用, 以提高公司的利润。如2000年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 但其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 蓝田股份就这样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7. 股权投资和转让舞弊。

上市公司也可通过公司间的相互持股、控股或股权转让来操纵投资收益。如天香集团就违反有关股权转让投资收益确认条件的相关规定, 对2004年度内发生的3笔股权转让收益提前进行确认, 导致当年利润的虚增。

(四) 利用虚拟和假造资产舞弊

1. 虚拟资产舞弊。虚拟资产是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

失, 却被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的资产科目以及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虚拟资产为企业财务舞弊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温床。例如企业将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 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 常年累月挂账以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红光实业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隐瞒固定资产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严重事实, 案件披露后, 为红光公司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也被解散。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虚拟资产科目, 借口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不及时确认或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2. 假造资产舞弊。

有些公司将费用列资产, 以平衡账务和躲避监管部门对募集资金的专项检查。如丰乐种业故意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1997—2001年, 丰乐种业虚构在建工程来替代募集资金项目, 并将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在建工程等方式虚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五) 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当上市公司需要业绩支持以获得配股或增发资格, 或者出现亏损, 甚至面临“摘牌”的威胁时,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企业形象, 常常通过越权给予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拖欠的银行利息给予核销减免、给予资产价格优惠等方式, 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形象。

三、结论

财务舞弊是一个历史久远、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顽症。其手段及做法种类繁多、错综复杂, 而且层出不穷, 既有完全造假, 也有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空子。因此, 要杜绝财务舞弊就必须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个方面有效治理财务舞弊行为:一是减持国有股和非流动股;二是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和约束机制;三是完善监事会监事选任制度和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四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制度, 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五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六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七是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八是加强对于发布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虚假信息查询的专门网站, 通过互联网这种大众媒体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 以此增加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九是建立财务报告风险准备金制度, 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十是加大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修订, 减少制度上的漏洞, 也是避免财务舞弊的一个标本兼治的好途径。

摘要:界定财务舞弊, 同时论述财务舞弊的特点, 并从利用收入、成本和费用的不合理确认与计量, 应收 (付) 账款, 关联交易, 虚拟和假造资产, 地方政府援助等五大方面论述了舞弊的手段。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J].经济界, 2009, (1) .

[2]李燕.财务舞弊的若干特征分析[J].会计之友, 2006, (3) .

[3]杨宏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 第5篇

2.1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如果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一言堂现象.将上市公司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来来,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引进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类表决制度,但 中国 的 经济 , 法律 和文化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内部审计制度。据美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发现舞弊的手段中,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占34%。

浅析财务舞弊的治理措施 第6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治理结构;措施

我国证券市场交易的不断进步,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满足需要。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不能够达到人们预期的要求,财务舞弊的行为一直大量的浮现,这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使用者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同时,这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降低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率,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程度,然而收效甚微。本文主要就财务舞弊的治理展开探讨。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一)改进股权结构,改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股权结构通俗来讲就是公司的股东及其所占股份比例情况。股东拥有股权,也就代表着其具有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必要保证。合理的制度规定能够调节企业中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稳定、和谐的发展。我国的股权结构大多为“一股独大”,即表示某个股东能绝对控制公司运作,这导致了公司的治理结构的不平衡、不完善。所以,应改善这种情况,选择多样化并且更加合理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二)改进董事会制度,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

1、完善董事会人员的设置。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成员中有很多既是董事又是大股东代表,特别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者经常是由上级主管机关直接任命的,并且有的企业董事长直接兼任公司的经理,使董事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董事,就代表着大股东拥有控制权,监督也就失去了效用。所以,为了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尽可能提高其办事效率,应该尽量避免同一人兼任不同职位的情况。

2、缩减董事会董事中的内部董事比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代表着决策机构,董事会人员的构成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的质量。如果内部董事比例过大,董事会就很有可能被内部董事控制,从而影响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效率。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可以把董事会有关的监控任务交给非执行董事,使董事会监控的独立性得到保障。董事会的独立性有利于董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公司也要逐步完善管理层制度,有效的提高决策效率。

3、建立以外部董事为主体的董事会架构。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主要源于企业内部负责人和员工的利益驱动。为了使企业内外部利益主体的权利均衡,应增加外部董事,并赋予外部董事充分的表决权,从而与“内部人”控制相制衡。健全的外部董事制度,可以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高层与董事会成员重叠的现象,管理层的执行与董事会的决策也就无法互相干扰,股东的利益也就不会受到侵害。

(三)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督作用

1、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限。监事会要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监督,监察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监事会还应该随时抽查企业的财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股东大会应该批准监事会的存在,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要有足够的权限,如果权限过低,很有可能发现不了重大财务问题。

2、提高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在一个企业中,监事会要想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光需要很强的独立性,在公司中还应该有足够的地位。否则,如果监事会发现有公司内部高层因私利而对财务信息进行篡改,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利润,但监视会的权限并不能够通知股东大会解决问题,也就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了。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与公司管理中承担的风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企业相对应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小。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有可行的组织目标,书面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授权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监督部门负有检查公司现行内控制度是否完善的责任,及时、客观地向企业高层反馈,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一)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在公司董事会是由“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独立董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使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不但可以提高董事会做决策的效率,还可以起到更有效的监督作用,避免一家独大,同时资源分配也更加合理。

(二)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增加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现在的人们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满足只查看财务报告的信息,还会想知道企业其他的信息,比如说公司的环境,文化与经营策略等等。所以,企业要增加其他信息的披露。对企业价值的衡量不再仅以物质资源为主要标准,还应反应无形的资产信息,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如提供就业机会和员工的培训及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等,这有利于企业有效履行责任。

2、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增强财务信息的预测性。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经营风险也更高,用过去的财务信息去推测该公司的未来已经并不适用,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应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根据过去的信息,考虑当时的经营形式,按估计的影响程度分别编制预测性的报表,为了保证报表的准确,同时其预测有效,还应该设立合理的规定。

3、要求编制实时会计报告,增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为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及时有效的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因信息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实时报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現在的网络越来越方便快捷,上市公司们完全可以把本公司的财务信息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供使用者们查阅,信息使用者完全可以及时地在网上查找到需要的信息。

(三)建立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真实反映企业的短期经营绩效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可以建立多参数的财务控制指标。

(四)完善资本市场,整合企业外部治理结构

目前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着许多不足,仍需要完善。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使得外部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方面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应当不断发展和完善外部市场,完善的外部市场具有有效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从而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总而言之,要杜绝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行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更健全的治理措施。要限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应建立有效的制度降低其舞弊的动机,对可能的舞弊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使财务舞弊的手段无计可施,多角度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遏制目前日益膨胀的舞弊现象。(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10.

[2]汪建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8.

财务报告舞弊论文 第7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识别,舞弊手段

一、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事件经过

紫鑫药业是一家药品生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紫鑫药业经营的主要项目为药用动植物种养殖、生产与销售, 产品以治疗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和骨伤类。2011年8月16日, 上海证券记者揭露了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件, 并发表了文章《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 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记者通过多次调查发现, 紫鑫药业通过操控上下游客户, 有效的控制了企业的采购规模、销售规模和收入及利润。本文主要以人参采购为例进行分析。由紫鑫药业私下操控的供应商向紫鑫药业销售人参, 紫鑫药业将人参货款支付给上游供应商后通过各种方式将资金转移到紫鑫药业的销售商, 销售商利用这笔资金向紫鑫药业购买人参。通过操作上下游客户的方式, 资金全部返回至紫鑫药业, 降低了采购成本, 增加了销售成本。2011年10月19日, 证监会正式对紫鑫药业涉嫌违法违规操纵证券行为进行立案调查。2014年2月13日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件调查结束, 并作出如下处罚决定:对紫鑫药业及其董事长、董事、财务总监给予警告, 并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其中对公司罚款40万元, 对董事长罚款10万元, 对各位董事及财务总监罚款3万元。

二、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判定的依据

1.关联交易异常

利用关联交易改变利润。紫鑫药业上游供应商主要有四家, 分别为延边耀宇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欣鑫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嘉益人参贸易有限公司、延边劲辉人参贸易有限公司。 这四家公司都受紫鑫药业控制, 例如注册地、注册时间、管理人员、控股股东等相关信息都与紫鑫药业有关联。紫鑫药业分别与这四家公司进行内部交易, 节约了企业市场交易的成本, 增加企业利润, 但这些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都没有体现。紫鑫药业2010年期初预付款项为0.4亿元, 年底预付款项却增长了3.2亿元, 其中约55%的款项都付给了这四家供应商。紫鑫药业的下游客户主要有五家。据2010年财务报告显示, 紫鑫药业当年营业收入达到6.42亿元, 其中与五大家下游客户业务往来的营业收入占36.3%。而在2009年紫鑫药业全年的营业收入仅为2.56亿元, 其中与五大家下游客户业务往来的营业收入仅为2648万元, 仅为全年的10%左右。此外, 2010年的主要五大家下游客户与2009年的五大家下游客户完全不同。2011年五家新客户都与紫鑫药业都存在关联。这种短时间内主要客户全部变动, 在行业内及其少见, 反映了企业下游业务异常。

2.利润指标变动趋势异常

紫鑫药业在上市之前, 企业的净利润都维持在同一水平, 波动幅度都在正常范围内。例如2007年到2009年期间, 公司净利润都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而2010年公司正式上市后, 开发出了人参产品, 企业净利润大幅度上涨。据财务报告显示, 2010年、 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增长了285%和356%, 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250%和362%。人参新产品的开发的确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但这种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反映了公司财务出现造假的可能性。

3.违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企业利用这种联系对市场交易进行违规操作, 尽可能的压缩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收入。紫鑫药业的四家上游供应商与紫鑫药业存在者错综复杂的关联。四家供应商的实际控制权实际上都握在紫鑫药业董事长手中, 由他一手操控人参的采购。此外, 紫鑫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存在着关联交易。2010年新增的五家主要客户中, 紫鑫药业持有61%的平大生物股份, 千草药业的主要控制者为紫鑫药业下的控股子公司吉林还丹药业有限公司, 正德药业的主要控股人与紫鑫药业的主要控股人为亲戚, 其次另外两家下游客户与紫鑫药业董事长都存在密切关系。正是这五家新客户与公司间存在复杂的关联, 导致了公司2010和2011年的收入与利润大幅度增长。由此可以得出, 紫鑫药业与上下游客户利用关联交易改变利润, 且在财务报告中没有表明这些信息。紫鑫药业的上游供应商向紫鑫药业供应人参, 供应商收到货款后通过土地、 房产购置等手段将资金转移到下游客户手中, 在有下游客户购买人参产品, 资金实际上还是控制在紫鑫药业手中。这种内部关联交易致使紫鑫药业随意调节收入、支出, 降低了采购成本, 增加了销售收入, 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

4.虚增土地使用权

2010年, 紫鑫药业为了开发人参新项目, 耗费1.25亿元建立了4个加工基地, 占用了全部募集资金的12.5%。但在基地建立前和建立后, 公司没有公开基地的详细情况, 也没用进行任何适宜人参种植评估说明。据了解, 人参至少生长5年后成熟才能加工成产品。但从2010年建成基地后企业就推出了人参产品, 短时间内产生现金流。所以这4个基地的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占用了企业较多的流动资金, 致使企业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链断裂现象。第二, 基地若不能种植人参, 那么企业存在利用这一项目虚增无形资产、转移购置款的可能。

5.虚增存货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对紫鑫药业财务进行审计, 发现2011年紫鑫药业购入野山参8, 299.75克, 共计136, 439, 000.00元, 但有91, 439, 000.00元没有对应的采购发票。野山参属于特殊货品, 无公开的市场交易报价体系, 更没有权威机构能进行价值认定, 所以无法确定企业存货。

6.虚增利润

据调查数据表明, 2011年紫鑫药业上市股东占有净利润26, 614.66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53.69%。而2012年, 在紫鑫药业公布的上一年财务报告中显示上市股东占有净利润为21, 729万元。两个数据相差5000万左右, 表明企业寻找虚增利润的嫌疑。同时, 从2010年起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惊人, 让人不得不怀疑企业的业绩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如 《公司法》、 《证券法》等。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发达国家迟, 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规范、上市企业的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例如上市企业的退市制度给予了上市公司退市的具体执行标准、措施。 但实际上不少上市企业为了避免出现退市情况, 违法进行盈余操纵和财务造假等。这种违法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所以我国应尽快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法规上约束企业行为, 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2.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

(1) 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和惩处力度。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组织。当企业出现财务舞弊现象时, 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甚至直接导致破产, 所以企业应重视财务舞弊行为, 加大防范舞弊措施的成本。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监管力度, 提高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当企业面对高昂的舞弊成本和风险时, 不得不放弃舞弊行为。此外,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处罚机制, 严厉打击财务舞弊行为, 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2) 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力度。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舞弊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较轻, 部分舞弊责任人获取的舞弊收益远远高于法律处罚, 致使舞弊行为层出不穷。例如《证券法》第193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没有按照规定披露信息, 或者披露的信息中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并处以30万以上60万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针对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的利益,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从这段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对舞弊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较轻, 无法真正起到震慑作用。所以应加大对责任人、主管者的处罚力度, 从根本上杜绝责任人出现侥幸心理, 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 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秩序。

(3) 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惩处力度。紫鑫药业财务舞弊行为主要表现为存在关联交易行为。但会计事务的注册会计师所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时没有发现舞弊问题, 也没有出示相关意见, 反映了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具备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机构有财政部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当会计事务所出现弄虚作假行为时, 两个机构应相互合作、相互监督, 共同维护审计制度的公正性, 严厉打击舞弊行为, 确保会计事务所真正做到独立公正, 通过惩罚机制促进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强化公司内部建设

(1)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紫鑫药业实际上由董事长一人控制, 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所以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相互制衡, 杜绝舞弊行为的出现。1董事会成员要严格控制, 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 并由独立董事管理, 对于企业重大项目、决策等必须经由管理委员会审核才能实行。2股东会中也要设置审计委员会, 管理监督审计部门, 并对企业各个部门实行统一的监督制度, 确保审计报告的独立性、真实性。3完善审计制度, 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制定内部监督规定, 重点监督公司财务, 确保审计的独立性、真实性。

(2) 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与授权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企业应合理的设置内部职能结构, 实行部门责任制, 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约束、相互制衡。企业在设置各个内部机构时, 要遵循职责分离制度安排工作人员。 此外, 企业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确保企业的交易活动、重大决策都经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共同管理, 实现相互制衡机制, 避免企业出现独裁现象, 杜绝财务舞弊行为。

(3)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人才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力量。企业应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人才考核标准, 确保企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企业在人才的引进阶段, 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筛选, 确保人才选拔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其次,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行培训, 设立考核机制,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同时, 企业应制定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设立统一的考核标准, 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公司利益有损害或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实行严格处罚。

4.推进全社会的诚信建设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工作。积极提高思想教育有利于建设全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能有效的避免的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我国在积极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也应大力发展诚信文化建设,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 上市企业自身也要建立信用体系, 树立诚信文化理念,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减少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宣传诚信文化, 建立诚信体系, 推进全社会的诚信建设。

参考文献

[1]郝玉贵, 刘李晓.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紫鑫药业案例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04) .

[2]胡明霞.紫鑫药业舞弊案引发的思考——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J].财会月刊, 2015 (20) .

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及审计策略 第8篇

一、财务会计报告舞弊的动因

1. 感受到压力。

压力要素是任何舞弊行为的直接驱动力, 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例外。对于财务报告舞弊来说, 压力要素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压力。它一般表现为筹资压力。在我国筹资压力所引发的舞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另外, 企业管理人员或财会人员也可能通过舞弊来满足膨胀的私欲。工作压力产生于我国现行考核机制。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 这就使得政府和企业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时, 管理当局为了获取较高的报酬, 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保住乌纱帽, 就会有很强的动机去进行会计舞弊。

2. 存在舞弊的时机。

图谋不轨者要想得逞, 还必须伺机行事, 因此有机可乘是舞弊产生的第二个因素。舞弊者往往在密谋舞弊之前就仔细盘算过东窗事发的可能性, 只有当他们认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时, 才会实施舞弊。因此当公司的组织结构、行业特点、内部控制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着可钻的空子时, 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财务报告舞弊的时机主要体现为信息不对称、存在会计缺陷、审计的不足等情况。

3. 自我理性。

通常的情况下, 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 从而使得舞弊行为与其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常见的借口主要有:别人都这么做, 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 我也是被迫的, 无可奈何;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 肯定会归还的;这是公司欠我的等等。借口的存在, 扫除了舞弊者的心理障碍, 使其能心安理得地进行舞弊。

二、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程序

1. 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状况。

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佳, 是管理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评估客户的经营状况, 有赖于审计人员对客户及其行业两方面的了解。以下与行业有关的问题会增加管理舞弊的可能性: (1) 行业或产业日渐走下坡路; (2) 科技环境快速改变; (3) 许多同类公司发生经营失败; (4) 同行业之间获利能力差异较大, 尤其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表现明显差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了解这些因素, 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估客户财务报表有无舞弊的可能性, 判断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程度。

2. 密切关注舞弊征兆。

在通常情况下, 如果财务报告存在舞弊, 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包括:经营业绩的异常;那些可能预示特定动机的管理当局的特征;组织结构的异常以及与外部交易主体之间违规关系的存在等;会计、控制和组织结构方面的一些征兆;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也能够发现一些警报, 比如: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 在一个充满危机的环境下经营, 迫于报告有利收益的需要, 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 收益质量的不断下降, 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以及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量问题。另外, 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依赖于某一产品或巨额的法律诉讼, 也是舞弊的征兆。

3. 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的内涵在于被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者趋势, 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者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反舞弊的有效手段。

4. 巧妙使用询问程序。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管理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会计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注册会计师在询问时既要避免形成“会话式”审计, 又要避免形成不得要领的单刀直入, 使得有关人员无法接受。

5. 高度重视对函证程序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分析, 在审计实务中, 实施函证是对付舞弊的锐利武器。因此, 在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对函证程序的运用。通常情况下, 函证程序应当作为对易造假科目进行实质性测试的首选程序, 尤其在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更应如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控制实施函证的整个程序,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函证的态度、函证的对象和范围、函证的方式、函证的重点内容等方面。

6. 必须执行存货的监盘。

对存货的作弊, 最主要的方式不外虚增数量或单价。关于数量方面的虚增, 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好存货盘点时的审核, 有效加以预防, 有时从一个细小环节可以发现舞弊的线索。

7. 适当追加延伸性审计程序。

会计舞弊行为在通过复核、观察、比较、询问、账户分析和内部控制测试这些审计技术仔细追踪之后, 是可以被揭露出来的。除这些一般的审计程序之外, 舞弊审计中还应采用延伸性的审计程序, 以便彻底揭露舞弊。常用的延伸性审计程序包括:在一日内或较短间隔日内突击盘点两次现金, 以发现贪污或挪用行为;调查供应商及客户, 可以发现由企业采购部人员或其他人员虚构的供应商, 同时可以揭露一些由企业内部雇员虚构的客户;对企业最近审计期间主要新产品的大量销售收入进行销售截止测试, 以发现虚构的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等。

摘要:财务报告舞弊给报告使用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文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并提出了对舞弊财务报告的审计策略。

关键词:舞弊动因,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华金秋:美国COSO舞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 2001, (11)

[2]赵明 王清漪:舞弊审计的探讨[J].财务研究, 2003 (1)

[3]戴欣 苗李莉等: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财务报告舞弊论文 第9篇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 采用欺诈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 极大地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并且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是保持高度谨慎态度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能够发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征兆, 另外, 人类固有的一些特性, 比如侥幸、疏忽大意等, 注定大多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会在会计记录以及财务报表中体现出异常, 就是所谓的预警信号。实践表明, 预警信号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有效方法。

财务报表粉饰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企业高管层往往牵涉其中;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等群体舞弊司空见惯;通常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幌子 (手法不想受贿和挪用资产那样赤裸裸的损害公司利益) ;造成的损害更具破坏性。

二、会计舞弊的预警信号

(一) 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

1. 管理层面过分热衷的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 表现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异常变动。

英国海南公司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公众面对巨大财富的憧憬, 冲垮了理性防线, 忽视了该预警信号。

2. 管理层面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选择和变换。

例如2003年宝钢股份会计估计的变更, 宝钢股份仅仅通过董事会决议就进行了重大会计估计变革, 并且该项变革的档期应先数高达19.06亿元, 该做法就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3. 高管层面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 并且对这种提高声誉的活动乐此不疲。

(二) 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

主要是通过企业在处理与管理企业、注册会计师等关系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这些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1. 关联交易缺乏正当的理由。

2. 关联方的发生重大关联交易。

如经常在会计期末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当期的收入或利润主要来源于罕见的重大关联交易等等。

3. 企业的经营模式缺乏独立性。

如果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企业进行的, 此时就要分析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 从而判定这一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利润来源状况, 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部分来源于关联企业, 此时该信号就要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4. 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就是典型的案例, 该公司舞弊过程先后更换了安信、普华永道和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

5. 企业与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关系过于密切。

(三) 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

1. 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

原野管理舞弊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 还有著名的郑百文管理舞弊案。这些案例都证明当收入和费用比例失调的时候要引起足够重视。

2. 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的基础上;

缺乏正当理由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增减值调整入账。琼民源管理舞弊案就证明了该信号也是舞弊的表现之一。

3. 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盈利记录。

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证明该表现也可能是舞弊的信号。“东方锅炉”在上市之前, 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虚增利润, 上市后, 又在“利润截期”问题上大做手脚, 创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 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

三、结论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在国际上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 财务报表使用者期望上市公司管理层如实地提供财务报表显然不切合实际。相反, 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表粉饰动机及惯用的粉饰手段, 发现报表里显现出的预警信号, 避免被误导才是上策。本文便是立足于已经发生的舞弊案件, 对他们在财务报表中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进行了总结,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有限, 所以并没有把全部的预警信号全部总结出来, 但希望提出的这些预警信号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报表里面隐藏的舞弊信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当今社会, 各大公司为了展现自己良好的经营现状, 利用各种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 极大的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权益。因此财务报表中表现出来的异常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 本文致力于通过一些舞弊案例, 对舞弊行为的一些预警信号进行了总结分析, 希望能够对报表使用者发现报表中的问题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预警

参考文献

[1]黄世忠, 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 2004

[2]彭进军.《财务报表粉饰:识别与防范》.会计之友, 2013

[3]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治理 第10篇

(一) 财务报告舞弊概念

舞弊, 顾名思义, 就是“欺骗别人, 并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的行为”。舞弊的达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欺骗;二是别人对这种欺骗行为的信任。舞弊首先是一种犯罪性欺骗, 欺骗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财务报告舞弊涉及故意错报财务价值, 从而强化获利形象, 达到欺骗投资者和信贷提供者的目的。显然, 财务报告舞弊是一种故意错报财务价值, 欺骗投资者和信用提供者的犯罪行为。所以, 这里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通过重大误导的财务报告并可能损害投资者和贷款人的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

(二) 财务报告舞弊手段财务报告舞弊通常有以下方式:

(1) 滥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方法。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规定范围内可以进行选择, 如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确认方法上,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了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 使利益在有关利益者之间重新划分, 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财富再分配, 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 还有通过会计操纵来降低其失去现有职位的可能性。这是造成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个直接原因。

(2) 操纵收入。对一笔交易在何时确认收入, 这是最古老的会计问题之一, 因而操纵收入确认也是财务报告粉饰最古老的手法之一, 也是最严重的粉饰行为。如白条出库, 做销售入账;对开发票, 确认收入。由于我国发票管理制度的特殊性, 在我国会计和税务实务中, 开具发票往往是销售实现的一个标志。因此一些公司往往以开具发票为理由确认收入, 而不管销售过程是否完成, 从而构成虚开发票, 确认收入;还有的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 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 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 另外5000万元虚挂, 这样就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

(3) 利用虚拟资产与不良资产挂账。虚拟资产是指企业已经实际发生费用和损失, 但由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暂时作为“资产”处理的相关项目, 包括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费用, 如工具、用具、低值易耗品等数额较大的待摊费用, 应该在一年内摊销完毕, 少数企业看到当年形势不好, 为了扩大当年利润, 把当年该结清的费用转到下年, 悬挂在账上, 待摊费用项目实际成了某些企业作假的“防空洞”。不良资产是介于资产与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它虽然还属于资产, 但是基本上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或者基本上不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它类似费用, 但又不可以在本期确认为费用。这些不良资产质量差, 基本上失去了变现能力。不良资产的存在使上市公司存在潜在亏损, 即实际利润低于报表公布的利润。

(4) 开展关联交易。所谓关联方, 就是受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两个或多个独资、合营、联营企业及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或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的其他企业。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关联交易的类型很多, 主要有购买销售商品、提供接受劳务、代理、租赁、提供资金、担保和抵押等多种方式。在关联交易中存在着报告舞弊的机会,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余大户, 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三) 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2001年, 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公司宣布, 自1997年~2000年间, 通过特殊目的主体举债融资, 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等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52亿美元。进而牵出美国近几年最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接着, 美国零售巨头凯马特申请破产。有报道说, 凯马特也存在做假帐的问题。安然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影响逐渐蔓延, 据美国媒体称, 一些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可能涉嫌财务报告舞弊。

琼民源舞弊事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1993年4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为最早的五家异地上市公司之一。上市之后第二年, 公司业绩开始下滑, 1995年度的净利润增长1290.68倍, 每股收益增长962.33倍。经查实, 公司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所描述的“实现利润5.7亿元, 资本供给增加6.57亿元”的内容严重失实, 虚构利润5.4亿元, 虚增资本公积6.57亿元, 构成了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还有红光实业、大庆联谊等公司, 都是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骗取上市资格。银广夏是继琼民源之后, 中国证券史上又一个性质恶劣、影响巨大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会计舞弊案件, 他们利用虚假会计信息谋取私利,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 财务报告舞弊虽是一个会计问题, 但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冲突, 当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严重时, 会使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 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削弱、丧失, 甚至危害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四) 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企业负责人粉饰业绩需要。企业的现实状况与企业负责人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驱使下, 经营者追求期望收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而当经营目标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实现时, 通过财务报告舞弊能能予以弥补。当然, 他们在选择舞弊之前也会考虑舞弊风险, 只有当行为主体认为舞弊收益远高于舞弊风险时, 才会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选择舞弊。

(2) 满足公司上市需要。通过公开市场发售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是大多数企业梦寐以求的融资方式, 企业上市一方面会为企业募集到巨额的资金, 另一方面, 资本市场将给企业一个市场化的定价,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由于公开市场发售要求的门槛较高, 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 有了较大规模和较好赢利的企业才有可能实施这种融资方式, 相关法规对公司申请上市也有严格规定。因此企业会想方设法去满足上市条件, 甚至会虚报公司情况、更改公司设立日期、隐瞒其他重大事实等。

(3)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为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 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目前,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实践证明, 许多企业的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乏或失效。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 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现象, 无不与内部控制的缺失有直接关系。

二、财务报告舞弊治理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只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严格按相关法规要求设立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与制约, 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内部控制问题, 预防和制止管理人员不尊重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着力改进公司治理机构, 强制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 目前已成为市场监管者的共识。

(二) 强化管理层责任

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应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头抓起。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的风险意识, 建立起以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的理念, 从根本上治理虚假信息。同时, 要加大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制约力度。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明确会计人员的法律地位, 有关部门应该给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会计人员撑腰, 保障他们不受打击报复, 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从而杜绝管理层滥用职权的舞弊行为, 铲除虚假信息的产生机制。

(三)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要将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离, 分属不同的领导管理, 分担不同职能。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 会计部门由董事会领导, 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 并向其负责。同时, 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要设置完善的内审机构并归属监事会领导, 由审计机构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性的内部控制, 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四) 增强募集资金合法性

企业募集资金影响着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涉及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为防止企业为追求利益通过非法募集资金达到舞弊的目的, 应明确企业资本筹集途径, 遵守国家有关筹资的法律法规, 依法进行筹资, 保证筹集资金的合法性。

(五) 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要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离开了人的能动作用, 再好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员管理:知人善任, 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岗位轮训制度, 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建立员工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 加大激励约束力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新形势下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审计监督;独立审计

引言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的财务舞弊频频曝光,例如帕玛拉特、世界通信、银广厦、卫星石化、创维等,众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爆出财务丑闻,促使公众对财务舞弊问题产生格外的关注。财务舞弊行为将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考虑,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不断对审计方法进行完善,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反舞弊作用。

一、公司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分析

(一)由于利益驱动,造成财务舞弊

从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公司的舞弊动机包含有下述几类:第一,争取上市资格,谋求高价发行。在公司上市之前,可能会通过舞弊的手段实施会计处理,从而保证公司三年的连续盈利,使财务指标能够达到上市的要求。第二,保持或取得增发新股与配股资格。我们知道,增发股票与实施配股都属于成本较低的融资手段,同时只要满足要求,就能够进行不断融资与再融资。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通常也会围绕着增发与配股资格来展开。第三,避免PT、ST或退市。对于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而言,他们会尽可能地去避免PT、ST;对于已经成为PT、ST的公司则会尽可能地避免退市。倘若主营业务已经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上升,公司业绩又较差,那么管理层通常就会采取巨额准备计提、冲销等舞弊手段,从而避免连续三年亏损的厄运。第四,大股东的谋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与国外公司最主要的不同点即为大股东控制,不管其形成方式如何,都是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占有公司大量的资金,关联交易时有发生,疯狂牟取利益。第五,职务调动与升迁。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总经理、董事长的人选多数都是通过主管部门进行任命的,同时带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引导,很多高管人员都想通过业绩来加强自己的政治资本,对于业绩的追求较为强烈,所以,调高收益的财务舞弊动机,具有相当浓烈的政治色彩。

(二)公司的内部治理不尽完善,也给财务舞弊行为创造了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证监会于2002年给予上市公司建议,希望其能够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现如今,十年已经过去,而这一建议在我国公司的实践状况并不理想,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尽健全,有些公司即使设置了内审部门机构,通常也是处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的领导与监督之下,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

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与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也对内部审计所发挥出的作用产生影响,部分内审人员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缺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制约着财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不尽理想。

二、财务舞弊审计的局限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的大環境下,审计对象利用诸多经济手段,对审计部门的专业作为产生影响。在内部审计当中,审计人员的晋升、评价、薪酬等都是其审计对象来负责的,甚至某些财务舞弊也是由经营者所主导的,舞弊审计缺乏其应有的独立性,可能经常出现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的现象,对于报告也是轻描淡写,草草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为缺乏,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与效率的发挥。

(二)审计活动相对滞后

财务信息所反映的主要是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舞弊审计通常是在发生舞弊事件之后才能进行稽查,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这一滞后性就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严重的危害,当舞弊事件被发现时,其早已经对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产生了侵害,因此,财务舞弊审计不能从根本上对市场实现保护。

(三)审计技术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就审计方法而言,较为常见的有分析性复核法、期后分析法,可以利用其对财务舞弊进行侦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审计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加强。以历史信息为基础展开侦查工作,较难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难以进一步降低舞弊的风险。审计技术局限性与审计活动滞后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审计人员对舞弊行为发现的越早,其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小。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问题

考虑到审计技术与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水平,对于综合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而言,其对于相关审计方法的运用更为熟练,对舞弊的侦查工作能够提供较好的保障,所以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也对财务舞弊审计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提升财务舞弊审计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审计独立性

1、内部审计地位的确立

我国实务界只是把内部审计当成是公司经理对下级单位经营、财务的监管手段,内审部门向经理人员报告,内部审计没有对财务报告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实际上,内部审计应该被当成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监督是其最为重要的功能。内部审计想要真正发挥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就应该使其向监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所组成)负责。

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财务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等,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积极做出调整与纠正偏差。对待每一次的检查工作都应该做到认真、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公司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整改,将道德处罚与经济处罚有效地连结起来,加大处罚力度,对待公司上下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坚决抵制只看领导不看制度的现象,从而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与效果。

2、保障外部审计独立性

上市公司可暂时停止自聘注册会计师,改成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展开审计工作。完善上市公司的审计轮换制,隔几年就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强制更换,从而避免由于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过于亲密而导致独立性的丧失。严禁审计机构为审计对象同时进行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加强审计机构与审计对象之间的信息披露合作。

(二)健全与完善制度体系

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所以,成熟、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亟待建立,这一机制体系应该包含财务报告制度、公司治理制度、内部与外部的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保障制度制定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从法律的层面上实现对制度的保护。

(三)通过法律建设,提升会计失信的成本

具体而言,法制建设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提升会计失信的成本,加强法律惩治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就目前情况而言,诸多法律条款的责任未实现量化,所以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实现法律责任的细化,加强解释的具体性。尽快出台财务造假的民事诉讼细则,加强机构负责人会计反假的责任法规,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制度,注册会计师由于舞弊过失而未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而导致债权人与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加大了会计失信的成本。

(四)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善

财务舞弊审计与传统审计是差不多的,但在其实际运用中更多是要考虑财务报告的舞弊风险。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加剧了财务舞弊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传统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较好解决,因此,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公司环境进行关注与评估

对企业环境进行评估实现了对传统审计的补充与创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主体环境评估时,要重点关注公司管理层面、行业层面、关系层面、财务经营层面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对公司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以后,才能够明晰审计重点,不断提升审计效率。

2、实现内部控制的正确评审

从审计的角度考虑,舞弊行为的存在反映出审计主体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薄弱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该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具体而言,注册会计师要重点审查被审组织的目标建设情况,看其是否以书面方式形成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考虑授权政策的建立是否恰当,资产安全的程序与政策是否完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是否畅通等,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正确评审。

3、根据环境评价结果,运用审计方法展开审计查证活动

这一步骤是在审计的实施阶段进行的。注册会计师完成被审主体的环境评估及内控评审以后,能够确定出审计重点区域,同时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审计查证活动,科学安排审计的资源,切实实现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五)强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积累,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现如今,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对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对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财务知识的掌握与研究,积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学习更为专业与全面的财务审计相关知识,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执业能力。

财务舞弊的动机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动机,分析

近几十年来, 美国一些巨型公司, 如安然公司、施乐、朗讯以及中国的蓝田股份、银广夏等知名公司的造假行为引起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财务舞弊的极大关注。

1 动机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的舞弊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 不仅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也使市场参与者对财务信息的信心受到严重威胁。1999年COSO关于虚假报告的总结中提到:①以财务紧张或困难压力出现的“盈余管理”可能会为舞弊活动提供鼓励;②高层经理人 (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 与83%的财务报表舞弊有联系;③积极与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看起来构成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威慑;④大多数舞弊活动并不独立存在于财政期间。动机分析是舞弊分析的基石, 只有清楚舞弊的动机, 才能根据各种迹象相应探寻可能的操作手段, 及早地发现和预防舞弊。

2 动机分析

2.1 不当的激励机制——诱发高管的自利行为, 成为舞弊动因

自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 而将经营权让渡) , 为了避免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激励机制 (如股票期权) 成为公司治理专家公认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利器。据《商业周刊》的调查表明, 20世纪90年代, 美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报酬是在册员工的411倍;在过去10年普通员工的薪资只增长了36%, 但CEO的报酬却增长了340%, 平均报酬已达到1100万美元。激励机制采取让管理者参与分享剩余价值等措施, 扩大了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资鸿沟, 在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层积极性、缓解道德危机的同时, 也诱导管理层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的激励机制, 其背后蕴涵的巨大利益驱动, 足以促使高层管理人员采用导致虚假赢利报告的会计政策, 形成财务舞弊的动因。COSO报告 (1999) 发现几乎所有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都有高层管理团队的参与、鼓励和支持, 规律显示:CEO 卷入其中的比例为72%, CFO卷入的比例达到了63%, 主任会计师参与的比例也超过21%。

2.2 薄弱的监督机制——让舞弊有机可乘

在资本市场相对完善的美国, 公司治理推行的是“萝卜” (激励机制) 和“大棒” (监督机制) 兼施并用的政策, 薄弱的监督机制也是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监控程度——无论直接的 (公司治理) , 还是间接的 (分析师) , 以及跟随公司、收集公司信息的个人的巨大数目, 都能创造一种不允许差错、违规和舞弊存在的氛围 (Latham and Jacobs, 2000) 。

为了防止管理者利用股权分散滥用职权, 董事会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应运而生。机警和有效的董事会在确保业务和财务报告质量、诚实性和可靠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独立董事的有效性却得到了质疑, “独立董事——明察秋毫, 还是明哲保身”?

数据来源:黄世忠, 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 2002。

占据董事会半数以上的独立董事对发现和预防舞弊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 就以上数据来看, 即使聘用最多独立董事的安然公司也没有把好高层管理者的监督关。在中国, “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存在, 缺乏独立性的独立董事极易沦为大股东的附庸。作为社会名流, 业务繁忙、精力有限的独立董事们能提出的有效建议少之又少, 独立董事多半只是走了个形式而已。

3 结论

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述是管理层的责任, 但当管理层的个人福利与公司的业绩好坏通过利润共享、股票期权等激励手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 管理层很有可能迫于业绩指标的压力而从事财务舞弊。管理层从事舞弊实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调低业绩指标及投资者预期到公司实际表现水平以下, 或者修改财务报告, 使之与市场预期相匹配。应对这些伎俩, 机警的监督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是监控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为预防财务舞弊, 公司应当在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的同时加强公司治理,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聘任独立的外部审计师进行高质量的财务审计, 将舞弊扼杀在萌芽当中!

参考文献

[1]扎比霍拉哈.瑞扎伊.财务报表舞弊预防与发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新材料创造新价值下一篇:相对运动速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