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内容范文

2024-07-10

社会化内容范文(精选12篇)

社会化内容 第1篇

社会化网络致力于以网络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倡导通过网络拓展人际关系圈, 让人们尽情享受社交和沟通的乐趣。社会化网络通过创建诚信安全的个人社交圈, 人们从结交朋友、休闲娱乐、商务投资、学习探讨等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中获得乐趣, 并通过网络来维系与亲朋好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化网络这种用户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网, 让各种产品有了在网络中进行口碑营销的基础。

社会化网络拉近了人与人沟通的距离, 产生了更多的交流方式, 使得交流的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人们从博客、维基百科、播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里, 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彼此交流信息, 纷繁的信息非结构化的散落在网络中。这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被商家所引导, 他们更想听取他人的看法, 以此来进行消费决策。

内容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建及传递有价值和引人注目的内容, 包括博文、案例研究、白皮书、视频和照片等, 以此来吸引现实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商业营销过程, 内容营销的目的是促使顾客做出购买决定, 为企业带来利润。内容营销关注创造一种有价值体验的策略, 使互助的人与人之间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能够丰富网络社区的生活, 能够帮助企业确立自身的行业领导者地位。

这些内容是引人入胜而且是高度共享的, 最重要的是, 能够帮助顾客自发地发现你的产品和服务恰恰是他所需要的。

2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内容营销的特点

根据国外公关公司的研究显示, 将近60%的人认为内容营销帮助公司内部做出更好的产品决策。不管是创造商机或者是增加销售力度或是提高搜寻引擎能见度, 内容策略在成功的营销方案中, 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容营销已经被加冕为营销策略之王。对于B2B企业家来说, 内容营销已经远远超过SEM (搜索引擎营销) 、公关, 甚至纸媒、电视和广播广告, 成为首选的营销工具。根据HiveFire的《B2B营销趋势调查报告》, 使用内容营销的B2B营销人员的数量是使用纸媒、电视和广播广告的两倍。

2.1 内容营销是一种非干扰式营销

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 企业总是通过各种社会网络不断地发布商品信息, 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这些信息并不能吸引顾客, 有些信息是无用的垃圾信息。在平均每个人每天会收到成千上万条轰炸信息的今天, 内容营销本质上是一种同现实和潜在顾客进行交流而不谈销售的手段, 属于非干扰营销。内容营销不是在推销产品或服务, 而是在传递能让顾客深入理解的信息, 愉悦顾客以建立情感联系。这就是内容营销与为了推销产品竭力向你推送信息垃圾的区别所在。这种策略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都相信, 如果连续不断地向顾客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顾客最终一定会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有效的内容营销并不是在销售, 是在教育与协助客户, 希望阅听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和思维, 这也是如何打开双向沟通的大门与建立与顾客之间良好关系的机会。

2.2 内容营销可以针对特定受众, 创造市场需求

各种搜索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电子邮件营销或是其他形式营销案例的成功, 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点搜索引擎优化”或是“他们投资了社交媒体”, 而是因为这些案例中营销者创造出了人们乐意阅读、谈论和分享的优秀内容。

《美食美课》视频在爱奇艺上 (微博) 上线了上百集。明星郑元畅在明净整洁的环境中, 从食材选用、步骤安排, 注意事项等一步步演示黄油蛋糕的做法, 人们发现, 学会做蛋糕, 其实只是2分钟的事。百度后台数据显示“如何做菜”的搜索量一直很高, 为《美食美课》节目的诞生提供了创作依据的同时,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档教网友做菜的节目, 《美食美课》与同类的电视节目有所不同, 顺应了微时代的要求, 兼具功能性和传播性。《美食美课》短小精悍, 拍摄精美, 更加吸引读图时代的受众目光, 大量运用微距镜头和渐显镜头, 使美食三要素中的“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网友还可以在厨房看着i Pad或者手机边学边做。

2.3 内容营销是一种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策略

研究显示, 内容营销的成本比传统营销的成本低62%, 然而产生的效果却是传统营销手段的3倍。内容营销已经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种营销解决方案。内容营销不需要大幅增加营销预算, 就能够带来高质量的询盘, 还能将潜在客户置身于品牌环境中。

3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内容营销策略

3.1 确定内容营销的目标

(1) 提高品牌知名度

说到内容营销时, 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内容营销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强化顾客品牌意识的有力推手, 因为它系统、可信, 并且能够助吸引顾客接触企业的品牌。

(2) 将潜在顾客转变为现实顾客

通过设计、创造受众喜闻乐见、愿意分享的优质内容, 细雨润物地将潜在顾客转变为现实顾客。

(3)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内容营销结合顾客服务, 才可以真正的获得顾客连续不断的关注。产品售出之后如何利用内容去创造价值或增强顾客的购买决心, 这是许多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内容营销不仅能很好地指导顾客如何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顾客最大化的获取产品和服务之外的东西。

(4) 保持顾客的忠诚

企业不仅需要系统的流程来促进潜在顾客向真正顾客转变, 同样也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留住现有顾客。如果企业最终目标是把顾客变成热衷于分享企业品牌故事的用户, 可以选择面向客户的电子通讯或者印制通讯、印刷杂志或平板杂志, 抑或是用户专题活动或者网络研讨会。

(5) 提升销售量

顾客购买商品之后, 并不代表营销的结束。企业可以通过内容有效地创造顾客持续接触你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应该更频繁地与他们交流, 利用产品的附加值来吸引顾客。这样就可以一箭双雕, 同时实现向上销售和顾客维系的目的。

3.2 确定内容营销的宗旨

宗旨阐释的是一家公司存在的原因, 即公司的使命。宗旨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内容营销不是关于你“卖什么”, 而是“你代表什么。”企业必须将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信息需求放在第一位。虽然在宗旨的背后必须要有明确的营销目标, 但你不需要将这些在宗旨中描述出来。要想达到理想效果, 内容营销宗旨必须围绕着你的读者和粉丝的痛点来做文章。

内容营销宗旨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核心的目标受众:即你的内容接受者是哪些人群?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企业将根据自己的受众确定内容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2) 传递给受众的资讯:企业为受众提供哪些方面的资讯?一般来说, 传播的是对受众有用的信息、建议、观点、资源和灵感等等。

(3) 受众期待的结果:受众通过观看、阅读你的内容, 将得到什么利益?如果受众对企业和企业主来说, 他们得到了业绩的提升。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

3.3 创建符合顾客需要的、差异化的内容

首先, 优秀的内容的是完全符合顾客需求的内容。顾客要什么, 企业就给什么, 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企业首先要发现顾客的需要, 根据顾客需要去创建顾客乐于接受、愿意分享的内容。

其次, 设计有差异性的内容。可以根据自身行业、品牌撰写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或者针对一些时事新闻, 包括全国乃至全球的一些新闻做一些内容上的撰写, 追求内容的热点性、时效性和即时性。例如我们经常见到杜蕾丝结合一些比较热的话题发布一些热发热转的微博, 你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 就能做到差异化。

3.4 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推广内容

搜索引擎优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简称SEO) 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提高目的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排名的方式。内容和搜索引擎优化是密不可分的, 虽说这种方法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但仍然有公司在这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 (尤其是当搜索引擎不断地改变他们的算法时) 。企业应该了解搜索引擎优化的基本运作, 并创作可共享的内容, 就可以让受众在基本的搜索排名上找到。通过搜索引擎可以为企业网站带来可观的流量, 但如果更加重视搜索引擎优化 (SEO) , 网站的流量可能会成倍增加。

摘要: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 内容营销正在改变着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方式。内容营销是一种非干扰营销, 可以针对特定受众, 创造市场需求, 为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本文从明确内容营销目标和宗旨、创建顾客需要的内容和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推广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内容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社会化网络,内容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http://www.entrepreneur.com/blog/220587.

社会实践内容 第2篇

(一)宣讲中央文件

宣讲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近四年连续关于农业的 “一号文件”,国家其他的惠农政策,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使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时调研基层政府贯彻和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和情况,了解农民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认识程度,了解农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反映。

(二)科技下乡

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学科优势及拟实践地点提出的具体要求,做好前期科技材料以及人力资源准备,深入乡镇基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传播和推广实用技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培训科技人才。

1、农业科技服务

组织农业科技服务队,送技术下乡。针对地方农业生产的实际,通过开设系列讲座、技术培训、播放科普录像,上门指导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

2、信息科技服务

利用高校信息网络的优势,收集适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法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最新资料,对农民收集、发布农业信息进行培训,建立农村经济发展信息站,为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的信息帮助,并促成一批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向生产实际的转化。

3、农村发展讲座

组织青年老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地方农业部门专家为农村基层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户、普通农民开办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化、种养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讲座,开拓农村干部群体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政策水平。

4、考察农村生态环境

积极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发挥我校同学的专业优势,以小分队和个人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保观念。通过植绿护绿,治理环境污染,同时通过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举办环保讲演,在基层宣传倡导环保观念,参与各种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和活动。

5、宣传现代农业发展前沿状况

今年的“一号文件”着重讲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作为农业院校的最高学府,又身处北京这样一个信息中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宣传现代农业发展前沿状况,给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为信息比较匮乏的农村带去新的气息,为农业增收和农村致富提供信息支持。

(三)文化下乡

1、送教下乡

组织师生深入师资力量薄弱的贫困地区为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英语、音乐、美术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有关培训,帮助中小学教师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举办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班,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实施素质教育。

2、送书下乡

通过多种渠道送实用科普图书下乡,主要筹集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需求的科技文化图书以及打工维权图书,在加强原有乡镇青年科技图书站的建设基础上,继续援建一批乡村图书站,在一些乡镇特别是一些贫困乡镇协助建立科技读报栏,丰富和提高农村青年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农业实用科技的推广。

3、送法下乡

以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森林法、土地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为重点内容,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4、送文艺下乡

促进“乡风文明”,推广高雅艺术,以文艺汇演、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送文艺下乡工作,推动广大农民对高雅艺术的认知,促进乡村学子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

5、奥运知识宣讲

新北京、新奥运,今年是北京奥运的决战之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更需在广大的农村广为宣传,全民奥运也更期待农民朋友的参与,北京奥运需要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开花结果。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奥运知识,鼓励全民参与,为北京奥运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四)专题调研

结合当前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确定调研课题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解决一些紧迫的现实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鼓励广大同学在暑假期间结合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各方面问题,先进的人物和典型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开展的典型工作及典型人物层出不穷,应对这些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剖析,筹备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库,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

(五)专业实习

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社会化内容生产;自出版;UGC视频网站;盈利模式

【作者单位】 张飞相,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陈敬良,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宗利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周雪卉,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出版内容社会化生产模式及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YJA86000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化商业模式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ZS093。

2015年,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建议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基于以带宽增大、交互性增强和社区化发展为特点的web2.0时代而兴起,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流的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以商业网站为主,具有投融资体系多元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等复杂特性,梳理其运作机制有利于内容产业良性发展。本文围绕着社会化内容生产产品增长的影响因素,对社会化内容生产的盈利模式,即出版物生产和视频生产两大主题平台进行分析对比,进而为内容产业平台找出更适宜的盈利路径。

一、文献综述

社会化内容生产指社会化媒体基于网络使用户生产内容,通过专业工具和人员整理加工,最终使内容呈现在网络平台[1]。国内外已有不少网站经营社会化内容生产并渐成规模,社会化内容生产在出版和影视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我们检索核心关键词“UGC”“自出版”以及其他社会化内容生产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化内容生产研究主题主要涉及成本支付和收入来源两个维度。在收入来源方面,Jin Kim(2010)[2]以YouTube为案例解释其以广告位出售和视频关键词检索进行盈利;Becky Freeman和Simon Chapman(2007)[3]分析了YouTube与娱乐公司合作,分成广告收入的盈利内容;Judith Rosen(2010)[4]阐释Boulder书店开拓营销渠道,提供创新服务等成功经验;姚柏年

(2012)[5]指出数字出版平台收入模式有直接收费模式和第三方付费模式两种。由此可见,视频网站的主要盈利是广告收入,而图书自出版平台的主要盈利在于内容收费,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关于成本支出方面,Howard Fenton(2007)[6]认为,在线自出版的支出少于传统出版的原因在于销售渠道缩短、零库存。从收支两方综合的角度出发,Matthew S. O’Hern和Lynn R. Kahle(2013)[7]指出,UGC盈利模式有C2C和C2B两种;马小琪(2013)[8]分析自出版平台大多采用以B2C为主的盈利模式,辅以C2B; Henrik Ickler和Ulrike Baum¨ol(2012)[9]从消费者、作者和广告商三方阐述UGC商业模式,认为在UGC模式下广告商可以直接面对目标受众并充分交流。

从文献可以看出,大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促使了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建设逐渐成熟,可盈利方式的单一性依然制约平台价值的发挥。本研究拟通过对平台进行对比研究,揭示社会化内容生产的商业逻辑及价值创造规律。

二、自出版平台和UGC视频网站盈利模式收支分析

盈利模式的分析主要从收入方和支出方的构成两个方面来进行,收入方指具有购买能力的价格支付方,主要包括直接顾客和第三方顾客。直接顾客指直接使用产品的读者,第三方顾客指购买其他项目或不直接使用产品的消费者(如广告商、运营商等);支出方是成本的支付方,主要由生产产品的企业、第三方内容提供商以及商业行为中的边际成本构成。边际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品的新增带来总成本的增加。

社会化内容生产以内容和服务为基础,平台生产内容或由第三方伙伴供应,受众购买内容与服务是其基本模式。首先,平台可以销售内容给直接顾客,无论内容是原创自制还是与第三方伙伴合作;其次,平台可以销售网站注意力给第三方顾客。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数量较多,因此,本文选取主流平台网页端进行矩阵分类,提出自出版平台(图1)和UGC视频网站(图2)收支分析图。

由图可知,自出版平台目前占据了PM0、PM1、PM3、PM4、PM6、PM7、PM9、PM10板块。

(1)PM0:平台自产内容(原创作品)出售,读者购买内容、根据内容开发出的衍生品或运营商分销平台的图书,产生的销售额为平台自身所有。

(2)PM1:平台内容提供既有原创作品,也有版权购买产品,盈利对象有直接顾客,也有第三方顾客,即购买平台注意力的广告商。

(3)PM2:平台免费提供内容,广告商支付成本。

(4)PM3:平台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纸质书供读者购买。除自主经营原创作品外,平台购买第三方伙伴的内容版权。

(5)PM4:网站既有来自直接顾客的收入,也有来自第三方顾客的收入,并且网站的数字出版内容也可纸质化。

(6)PM6:包含两类平台:一是平台自身不产内容,与第三方伙伴合作,作为渠道出售数字化内容,所得利润与第三方伙伴分成;二是自出版平台非原创图书出售。

(7)PM7:即PM1与PM6的结合,上架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的图书获取读者和广告商的收入。

(8)PM9&PM10&PM11:本研究中涉及的自出版平台范围界定在线上数字化的图书出版,因其无须印刷、运输和库存费用,可认为边际成本为零,因此,所列平台均属于PM9、PM10和PM11板块。

nlc202309082039

与自出版平台的收支图相比,UGC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块填补了空白。

(1)PM2:视频网站个人或团队用户自生产内容或者网站自身出品内容免费提供给用户,由第三方顾客支付价格。

(2)PM4:收入来源于粉丝赞助和广告分成,个人原创和第三版权方均可上传视频。

(3)PM5:此区域在国内视频网站多倾向于PGC模式,内容提供者有专业制作视频的个人、工作室和其他媒体等,而在YouTube网站上则是个人上传视频,其版权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未经版权方批准传播的内容,并由版权方决定是撤销视频还是收入分成。

(4)PM6:网站购买第三方内容的版权或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分成,用户付费观看或以付费的形式获得增值服务,如付费会员可享受无广告干扰的观影体验。

(5)PM8:此区域的内容是视频网站的主要资源,由第三方伙伴承担生产成本,第三方顾客支付价格,直接顾客则是零价格。网站与第三方进行广告分成。

(6)PM9&PM10&PM11:与自出版平台相同,视频生产也是零边际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出版平台与UGC视频网站两者基本覆盖社会化内容生产盈利模式图。自出版平台空白区域为PM5和PM8:即直接顾客免费获取第三方版权购买或合作的内容,价格由第三方顾客支付。视频网站的未开发区域则主要是由直接顾客支付内容。两大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付费主体不一致,这也导致两者的盈利模式有较大区别。

三、自出版平台与UGC视频网站利益分配比较

基于以上分析,社会化内容生产盈利点涵盖了当下主流的商业运作模式,其组成部分有内容提供者、受众、广告商和运营商等,由此构成社会化内容生产利益分配的组合。

1.社会化内容生产的内核是基础

社会化内容生产的内核要素有:内容提供商、受众和平台。没有内核,社会化内容生产过程无法完成。

(1)内容提供商。社会化内容生产供应商在各阶层均有分布,个人、团队或者专业工作室均可发布作品。原创内容生产者将内容提供给平台发布,平台将所获利润按比例分成或全额返还生产者,根据生产者贡献还有各种补贴奖励,以鼓励其提供更优质内容。

(2)受众。顾客所支付的内容不同导致平台的商业模式迥异。社会化内容生产的直接顾客分为付费的和免费的,自出版以付费为主;视频网站以免费为主,优质内容付费为辅。付费方式主要依赖于会员制,会员的特权在于获得更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3)平台。平台是产品流通的渠道商。平台是社会化内容生产环节关键的节点,上游的内容展示和下游的信息接收及反馈都需要平台的承接。现在的平台也不满足于渠道商的角色,开始转向内容提供商,例如,视频网站与专业影视机构合作自制剧。

2.社会化内容生产的外核是商业运营的主体

社会化内容生产的收入渠道主要有用户支付、广告和衍生品开发等。没有外核机制,内核很难产生效益。

(1)广告商。第三方顾客最主要组成部分便是广告主。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特点正符合广告商的诉求,广告商也是其维持运营的现有或潜在的资金来源。正因为是社会化生产平台,广告商也可以生产创意内容并利用网站推广自己,例如,优酷的专门广告频道。

(2)版权转让。衍生品开发也是社会化内容生产的重要盈利部分。文学一直是影视、游戏和动漫改编的中坚力量,自出版平台将版权出售给改编方,打通与视频网站等其他内容制作平台的联系。而视频网站的衍生品分为同质衍生品和互补衍生品[10]。同质衍生品是指内容相同、表现形式不同的媒介产品,如电影的3D版本;互补衍生品则是与同质衍生品不同的相关开发产品,例如,玩具、服饰和文化用品等。

(3)第三方伙伴。社会化内容生产的另一提供方是传统行业。旧平台在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冲击下或自建数字平台,或与数字平台形成战略伙伴。目前,第二种方式更为普遍。旧平台将自己作为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加入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以期挽救自己日渐式微的市场份额。

(4)运营商。平台将内容输送给电信及网络基础设施的运营商,运营商把内容放在自建平台出售,所获利润与平台按比例分成。内容提供方和付费顾客是社会化内容生产利益分配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此得出社会化内容生产利益分配模式图(图3)。

四、对社会化内容生产盈利模式的思考

综上所述,社会化内容生产的成本在于内容创作和版权购买,收入在于“直接付费+第三方付费”。盈利阻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模式尚未完全开发

从图1和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层级间的关联协作并不是十分紧密,尚有大片区域需要深度挖掘。在自出版领域,有一部分盈利区域还未涉及,即第三方顾客支付价格,第三方伙伴及平台支付成本或者成本全部由第三方伙伴承担,直接顾客免费获取内容。平台将第三方顾客给予的收入与第三方伙伴分成。目前,自出版平台只是尝试将平台自身产品实施免费阅读,第三方伙伴提供的内容还未能全面开放。而在视频网站,直接顾客付费的项目极少,导致盈利模式严重失衡。其原因在于用户所提供的内容质量差异巨大。目前,主流内容生产商为草根用户和专业团队原创。UGC视频网站中由草根用户提供的视频,内容具有原生性和无规律性的特点,专业性较弱,这是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主要资源,也是吸引广大受众聚集的最初动力;专业团队提供的内容更精致,成本也更高,是网站中期的产物。UGC生成内容的用户水平从草根用户到专业用户的层级差异明显,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差异大,因此,最终生成的内容质量可控性小。用户为低质量内容付费的动机小,导致自出版平台和UGC内容视频网站的付费率低。

2.外核构成元素联系程度低

广告商、运营商、第三方伙伴和衍生品开发者在整个利益分配过程中彼此独立,使整个外核处于相当松散的状态,导致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盈利效率低下。广告商不与其他利益主体互通有无,只局限于平台网站本身投放,很难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第三方伙伴的优势,即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并没有被外核其他构成要素重视;衍生品需要广告商和运营商的配合,否则难以形成版权转让的利益链条。目前情况是,外核各个主体只是纵向与内核联系,横向关联十分微弱。各元素孤立存在是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nlc202309082039

3.内外核运作系统需要优化

从两类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运行模式看,目前,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的不足在于盈利渠道仍局限于外核部分,内核的作用仅仅在于提供和展示内容,受众的支付能力毕竟有限,无法承受网站庞大的运营成本。内核的过于弱化导致平台的盈利能力提升程度始终不高。就目前情况来看,内核与外核融合程度较低,还未激发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真正的商业潜力。此外,内核与外核的联系也存在缺陷,即受众与广告商之间的接触矛盾较为突出,大量的广告导致用户体验缺失。受众选择成为固定用户还是转移兴趣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还取决于平台的用户体验。用户流失会使平台减损大量收益,因为平台的收入不仅来自零散客户和广告商,还会有集团客户。如果内容平台存在排版混乱、广告繁多的弊病,不能培养读者继续使用的习惯,平台生存将难以为继。

4.平台广告投放模式互仿难度大

正如图1、图2所示,两者盈利区间不尽相似,主要原因是广告投放模式不同。视频网站可以在视频暂停时放置广告,甚至在不覆盖视频画面的前提下在播放界面边界处投放,由于对阅读进度掌控的缺失,自出版网站无法采用视频网站投放贴片广告的做法。出版平台也不存在类似视频缓冲的延迟,因此,在内容阅读前放置广告很难实现。

针对以上提及现有平台存在的问题,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可对现有的盈利方式做出部分调整:

第一,加强社会化内容生产各层级间的多方联动

(1)提升平台与第三方顾客、第三方伙伴之间的联系。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可根据平台定位精准选择第三方顾客,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拓展第三方伙伴范围,扩大平台渠道。第三方伙伴并不只局限于出版社和运营商。自出版的特点是社会化,集结社会群体生成内容才是经营宗旨,广告商、其他自出版平台、政府和公益组织等都可通过社会化平台生产内容。

(2)强化直接顾客对平台的忠诚度。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可提高产品质量,锁定直接顾客,打造品牌从UGC生产转向PGC生产,邀请专业团队或个人打造优质内容。目前,大多数原创文学同质化严重,模式化的类型小说严重桎梏了文学创意,恶意刷榜频频发生。自出版平台的商业化日益成为披着自出版外衣的传统出版[11]。如今,部分自出版平台已经聚集庞大的受众群,在不减损当前受众阅读兴趣的同时,开始尝试精英文化的回归创作,给予严肃阅读内容创作者适当的奖励。

(3)加强外核要素关联度。从广告对象上分析,广告商不必局限于单一的平台,可尝试借鉴优酷土豆的合并运营方式:广告商与其中一家网站签订协议后,可以在两个平台同时投放广告。这种方式对客户而言既节约资金,又可扩大宣传途径,平台则可以得到更多广告位的出售机会。广告商可以将广告同时投放到运营商、衍生品和第三方伙伴上,平台与这三方一起分成;衍生品开发者可实行与运营商形成线上产品,与第三方伙伴形成线下产品双线并行的路线。

第二,提升社会化内容价值

Tingting Tan(2010)认为,大部分的网站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生产者需求,忽视消费者需求,没有需求指引,内容无法产生价值,内核的弱势地位在于内容的平庸和散乱,无法确切定位受众需求[12]。因此,平台需要利用数据库优化生产使内容不再同质化和碎片化,紧贴消费者需求,拓展营销渠道,寻求不同层次受众,吸引第三方顾客,拓展直接顾客,加深其付费意愿。以自出版平台举例,平台可将相同内容、不同版本图书聚合成专属内容库,方便读者对比版本优劣或展示各家所长供读者选择。数据库的开发必须依赖各出版机构和平台之间打破壁垒,形成联盟。另外,平台可以开发多样化社会化内容生产模式,平台不能仅局限于单一文字生产或视频生产等,可以将图文视音、知识链接以及其他特效通过互动体验联合,形式融合更有利于行业发展,更受用户青睐。内核的组成要素可以向外核转化,平台可以成为广告商和第三方企业,推广企业品牌,角色的不固定性提高了社会化内容生产平台盈利的有效性。

社会化内容 第4篇

关键词:社会媒体营销,品牌内容,传播策略

1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分析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运行方式,能够在企业、信息搜寻者、影响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简单式的对话来实现对具体内容的实践和分享,这样的事件方式是基于不同网络平台及相关技术而言的。在网络营销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媒体一般是指在网络内容所有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些集合小组,而内容主要是通过用户的主动发布而并非来自于网站的雇员。在基本的发展中,企业或者品牌希望在社会化的媒体环境建设下,使推崇者或者使用者能够在社会化的媒体平台上能够进行有效的推广和举荐,这便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在商业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1]。在运行过程中,社会化媒体营销所强调和体现的是互助的合作,最大化的实现每一位在社会化营销中进行参与的成员或者企业、用户等开展科学有效的信息分享,进而实现利益的共赢。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带来的变革

当互联网在我国第一次以营销手段的方式出现时,凭借其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优势而取得了成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淘宝网、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的巨头,以及新浪等新兴的网络媒体,并通过实现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发挥而确保了传输渠道和途径的整体有效性,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发展至2008年,任何企业都得接收,信息传播飞快及话语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的事实状态,而社会化媒体也逐渐成为难以被忽略的营销平台和应用方式,并且逐渐的为市场营销场所习惯和接纳,在这样的整体发展状态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在社会化的媒体平台上开展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媒体极大化地对整个市场营销的格局进行了改革。

1.1.1 实现了双向的通话

传统化的营销方式是单向的运行方式,在实现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之后则实现了双向的通话,使消费者体现出更加理性的消费观,以获取更加全面的资料信息。在这样的基本运行状态下,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选择趋向,实现双向化的合理建设和品牌销售。并且在社会媒体平台建设下使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了直接的对话,以确保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能够更加接近消费者的需求[2]。

1.1.2 强化了企业的透明度

就企业的品牌建设而言,企业极为注重具体的形象塑造,而将企业放置在品牌之后。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建设,消费者能够轻易的对企业的具体信息进行了解,甚至是实现同企业员工的直接对话。在发展运行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传播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实现整体的透明性和公开度。另外,在逐渐的发展中,市场营销和公关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所以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环境下,企业的众多活动建设不再只是传统建设意义上的市场建设和运营推广。

1.2 企业使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原因

1.2.1 降低成本

社会媒体的运营方式使得企业在追求商业业绩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同外界的建设和沟通,在基本的经营中,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具体经营,并以期通过最小的投资而获得最大的回报,在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竞争压力和运行压力在不断的强化。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媒体平台支撑下的运营方式不断的成为更多企业和品牌的选择,极大地降低了建设和生产成本。

1.2.2 强化互动体验

近年来,体验式营销已经为营销领域广泛应用,使消费者在切身的体验中强化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体现好感度。体验式营销在具体应用中具备了公关活动中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特点,通过对实际化的产品应用和服务来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正确认知。社会化媒体在具体运行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企业在基本的运营中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互动性的有效应用,实现了营销效果的提升。

2 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策略

2.1 宏观策略

2.1.1 关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网络应用的更新换代极为迅速。比如在传统化的发展中,搜索引擎是在主流网络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信息获取的整体有效性。但是在逐渐的发展中,最初的优势也成为了软肋,在人们思考的复杂性基础上,对于语义信息和关键字表达存在着整体的局限性,使搜索引擎在基本的方法论上遇到了发展建设的瓶颈。类型相似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也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对于标准化的社会化媒体用户来看,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客户进行网络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3]。就现今的发展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Digg、Friendfeed、Twitter、Facebook等现代化社会媒体应用进行品牌内容的传播,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在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中,会有更多的社会化媒体应用出现,企业在基本的发展中并不能拘泥于现今社会状态下对于社会媒体状况的了解认知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应实现长远化的应用和建设。

所以,在具体化的发展中,企业需要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提升关注度,以确保自身品牌传播策略能够有效的同具体的实际发展相联系,以能够有效适应新媒体的建设环境以及满足受众需求,达到更好的品牌传播效果。以在企业强化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深刻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对具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逐渐发展成为潮流的引领者,使企业能够在掌握基本行情的前提下具备品牌内容传播的话语权,能够在时常竞争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2.1.2 开放品牌,实现同消费者的互动

知识版权在针对自由分享和版权法的矛盾建立了整体性的合理有效机制,使得在具体应用中实现了对原创内同的合法且高效重用,使得在具体实践中实现了内容建设的开放性,也逐渐强化了整体价值的有效建设。同样,这样机制可以在品牌内容的传播中得到有效应用。在逐渐的发展中,已经有众多的网络媒体采用了知识共享机制,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品牌和具体内容的开放,实现了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互动[4]。

在合理许可方式的支撑下,通过品牌开放能够使消费者了解品牌的发展和建设,并在获得认同度的基础上进行品牌支持者社群活动或者自组织的品牌传播活动,这已经在具体发展中为企业所认知和考量,并且在社会化媒体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媒体的方式进行品牌的传播,能够确保其整体的开放力度以及在与受众进行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更加良好的传播效果。

2.1.3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进行利润创造并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环境、员工、社区的责任,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时,就需要超越传统形式下的以利润为唯一标准的建设理念,注重于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人的价值的关注,以强调对环境、消费者、社会的贡献。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整体背景下,企业更需要注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重视,以实现企业和受众的直接对话,强化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基于这样的基本现状,企业在良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对品牌的传播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所以,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企业可以实现有效的社会责任策略建设。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流程,来确保新兴社会力量和社会问题,进而得到最高级别的充分化探讨,并将其纳入到公司的战略规划当中,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将战略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去。

其次,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对社会责任的推行进行负责,并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实现相应社会责任考核指标的确立,并且要确保该部门同营销部门实现紧密的合作,进而确保能够为受众传递一个健康且极富责任心的品牌形象。

再次,需要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得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另外,还要鼓励其员工通过社会媒体的应用方式来对具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记录。

最后,需要定期且持续的运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发展,全面真实且公开透明的展现企业的公民形象。

2.2 微观策略

2.2.1 实现品牌与内容的高度融合

在通过社会媒体实现品牌内容的传播时,需要在对消费者和基本的市场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内容产品能够周密有效策划的植入方式,在强化品牌与内容融合的基础上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进而确保宣传效果的整体有效性。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需要注重受众品牌目标消费者与内容产品目标之间的整体融合度,在确保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传播信息的准确性[5]。另外,注重植入环境和品牌形象的融合度,以避免造成受众对品牌形象之间的冲突,在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基础上,确保整体认知的有效性,为品牌形象的巩固做好基础保障。最后,还需要注意品牌宣传战略同内容产品所承载的信息之间的融合度,以确保信息传递的整体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并且同企业所建立的品牌战略相一致,在整体性的系统化管理下实现对宣传效果的影响和控制。

2.2.2 重视消费者体验

在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进行品牌内容的传播时,需要确保品牌内容整体的自然展现,使消费者能够对品牌有足够的认知,另外还需要确保品牌内容产品的整体质量,以避免在过浓商业气息的影响下使消费者产生反感情绪,所以,在具体的推广中需要注重品牌内容的具体展现形式,并且考虑内容产品受众同品牌消费群之间所存在的共性,进而有意识地选择同品牌具有高度融合度的产品进行植入,以确保受众群的稳定增长。另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品牌内容本身来实现品牌诉求的展现,并在体验式的植入方式支持下加深受众对于品牌的整体感知。

2.2.3 实现最大化的资源整合

在进行单个品牌内容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的传播中,需要企业进行多方的紧密联系和配合,确保内容产业链的深度有效性,并配以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实现全方位的目标建设和确立,进而扩大品牌信息影响力。另外,需要将品牌内容的传播活动纳入到整体的品牌推广体系之中,以使其能够在整体的营销策划活动和框架下进行,强化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受众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品牌和品牌内容进行了解。

2.2.4 从购买决策模式实现价值区域的挖掘

一般而言,消费者所做出的购买决策同动机来源、价格高低、品牌信息的多寡、购买决策的影响者、产品属性、购买感知风险度、预想情感收益的高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消费者购买程度的复杂性[6]。就具体而言,对于购买风险较低的产品,会在极大的概率范围内发生冲动型购买行为,所以可以将营销的重点放置在打造利益联想和强化购买动机以及终端互动激发冲动购买行为方面,其中强化购买动机是作为主要的关键性接触点,最大化地将隐藏购买动机进行激发,以实现整体推广的有效性。在高风险的购买决策模式中,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会有强烈的风险感知意识,所以购买行为会趋于谨慎和理性,经过动机产生、信息搜集、评估、考量、选择、验证、购买等复杂的过程进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在进行具体的信息搜集时,行业领域的名人或者专家的信息以及意见或是他人的真实使用经验能够体现最大化的信息作用,所以,在进行高风险购买决策时,可以注重于信息搜集层面的关键信息传播和推广,以强化信息真实强度。

3 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今社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化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电子商务不断兴起的整体市场环境下,社会化媒体营销也不断地被企业应用于品牌营销建设活动之中。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下,消费者和受众对于品牌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强化,并且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使得品牌内容的传播方式也在进行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在基于整体的环境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出发,开展具体有效的策略分析,以强化企业的品牌销售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冰.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任佳春.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朱红燕.试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品牌营销之道[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李金阳,李艳阳.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品牌信息传播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7):61-62,92.

[5]张继周.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1):97-100.

社会实践调查内容 第5篇

社会实践调查内容:调查了解西安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状况以及其子女在公益团体的帮助下的学习生活现状(以工友之家为例),分析公益团体以及社会力量对务工人员和其子女的帮助过程中的问题(例如资金来源,人力物力来源等等),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更好的使公益团体发挥效益提出合理建议。

社会实践方向: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在公益团体帮助下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其中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合适建议,使务工子女在更好的帮助下生活,学习。

社会化内容 第6篇

一、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现状

1.课程计划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课程计划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等,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履行公民义务等,由此可见,在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否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主要由必修和选修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内容有四个,选修课程内容有六个,大体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与思想政治有关的内容。但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过于依赖教材,无法抓住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

1.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既然是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那么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化教学素养,才能使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得到新的改善,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正因如此,若加深教师的政治态度,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环境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更加有利于教师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适合为学生创建政治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时,就要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调整教师教学的脚步,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政治社会化知识。

总之,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政治社会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其适当地进行磨合,既要找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政治社会化内容,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分离,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看到两者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化内容 第7篇

一、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总体特征

1. 农村社会资本成份多元化并存制约着公民社会公共精神的普遍发展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资本总体中以传统社会资本成份为主,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少量的现代社会资本因素。传统社会资本镶嵌在以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度”等原则编织而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如礼俗、人情、宗法关系等,具有先赋性、同质性和封闭性的特征。在以家庭、家族、邻里等为单位的小规模、高同质的网络结构内,成员的公共精神表现在对以宗族为边界的共同体的忠诚和维护上,它将家族意识与封闭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利益、政治体制、心理习俗、精神信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性。

2. 孕育现代社会资本的民间组织发展不健全,使合作和互助的民间组织体系缺乏成长的土壤

社会转型期,民间组织成长的一个致命缺陷是公民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普遍偏低,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产生出来的碎化力量,更使公民的工具理性不断得到张扬,使得独立、认同、合作和互助的民间组织体系缺乏成长的土壤。另外,从己经存在的间组织来看,它们也还都带有发育不完善的特征。民间组织的自主性、自愿性、非政府性特征还不明显,在经济来源等方面脱离不了对政府的依附。

3. 群体内,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信任制约了公民独立人格和自立性机制的生成

由于传统中国主要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个人深深地嵌入于血缘与地缘共同体中,因此家族宗族参与网络内的信任类型主要是一种自然信任、深度信任、人格信任、情感信任,使得个人对他人的信任呈现出一种特殊主义的取向。个人差不多处于对他人 (主要是家长、长者) 和群体的依赖关系中,缺乏独立的人格和自立性。

总之,目前,中国农村大多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体的社会资本,相对封闭,延伸的半径小,难以形成整合为整体社会资本。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要提倡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即建立在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而非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社会资本。

二、农村新型社会资本重构的主要内容

在转型时期,我们应在传统社会资本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农村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应该要以社会的制度化为基础成为法治的弥补,没有社会团结的制度化则不可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农村现代社会资本。

1. 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现代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资本的根本性。现代公民意识表现在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向度上。不论是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的自主管理还是与政府的合作管理,都离不开公民社会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和参与精神。

2. 强化公民参与合作机制

公共参与是一种民主精神、公民精神的重要体现,它能反映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能有效解决“搭便车”等集体行动的难题。参与合作包括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以往的研究表明, 参与合作同社会资本成正相关关系, 参与合作的意愿越高, 社会资本存量就越高, 相反, 参与合作的意愿越低,社会资本存量就越低。本文所指的参与合作主要是社会参与,即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合作。

3. 建立民主互动,促进信任生成机制

民主作为一个过程,一种社会互动的具体制度形式,也是信任成长的重要机制,其发展意味着多数人参与、多数人决定事情、多数人的权力得到尊重和多数人的意愿得以表达。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多数人的意愿的表达和权利得到尊重,不仅是公共信任,社会信任增长的重要机制,是多数人社会责任感增强和个体需求的满足,而且是“关系信任”走向“制度信任”的基本路径。

4. 制度规范的理性选择

制度是为社会所认可,为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规则和规范。规范是制度的一种,比制度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首先,制度规范能够通过评价和激励,引导人们自愿地认同社会规范,并依照制度规范进行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其次,制度规范赋予行动者足够的空间去预测和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

三、转型期农村新型社会资本建构的路径选择

农村现代型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社区人际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解决农村社区中各种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乡村治理绩效的必要条件。

1. 加强民主治理的制度创新,为培育具有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积极公民提供组织平台。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对于培育积极公民,重建现代型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根据建设现代型社会资本的需要加强民主治理的制度创新。首先,要加快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明确村委会与村民议事会,议事会与村民理财小组之间的关系和职能的划分。研究村委选举中的程序,使之更具公开性、效率性,更加易于村民理解和操作。其次,要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可以为民间组织的存在和成长提供稳定和充足的空间。最后,要规范政府行为权力。规范政府权力可以有效提高民间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 创建农村社区的公民社会组织,提高村民的自组织能力和参与度,为现代型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平台

在当前的农村社区的参与网络中,以传统型家族宗族参与网络为主,而以功能性为主的现代公民组织的公民参与网络却为之甚少。而最有利于现代型社会资本生长的是以公民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现代公民参与网络, 这要求我们大力加强现代公民社会组织的建设。近年来,农村自发成立的各种功能组织和利益组织在蓬勃发展。例如,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村民议事会、村老龄协会、能人协会、理财小组,甚至各种农村基金会等。这些建立在公民权利、契约、法理基础之上的现代公民社会组织虽然在成立之初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为现代型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的形成与发展已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民间组织的范围均超出家族的血缘关系,甚至越过了村庄的边界。如果在乡镇或县的范围内把农民组织起来,加以正确引导,参与到地方基层的社会政治经济事务中来,它们就会成为提高社会效率的社会资本的载体,就会对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产生积极作用。

3. 组织多样化和持续性的社区合作,注重农村地方文化传统的保存与创新.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养成

“社区仪式通过人们的参与和沟通,直接创建了社区各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各种文娱活动可以激活农民对村庄的兴趣,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促进乡村社会信任水平和相互支持网络的建立。要在农村文化建设多投入一些力量,多研究一些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用科学健康的活动形式替代庸俗陈旧的活动形式,用现代先进文化内容代替传统落后的文化内容,吸引和教育农民,满足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人们之间的交往沟通机会,在这种民众的横向交往的关系之中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养成。

4. 规范基层政府权力和乡村干部行为,建立政府和农民的良性互动和干群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

推行村民自治,重建乡村社会秩序不能用强化国家控制和政府主导这样治标的办法, 而应该启动乡村社会力量, 推进乡村民主建设, 规范基层政府权力。要真正使村民成为乡村组织的授权者, 需要在乡镇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影响;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 同时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使乡民、村民的监督权力与乡村管理控制权力大体平衡。同时, 要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 使他们贯彻服务于民的理念, 消除他们与农民之间的紧张与冲突。并对乡村干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和培训, 一方面使其掌握社会工作方法, 更为主要的是让他们有一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价值, 这样, 农村基层干部和组织会成为创造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力量之一。

摘要:社会转型期, 农村传统社会资本功能在逐步弱化, 具有现代性的社会资本尚未形成。鉴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重构新型农村社会资本是新农村建设中认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 第8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内容

(一)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两次论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一语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其中最集中和最有影响力的争议主要有两次, 即20世纪30至50年代Berle与Dodd关于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论战以及20世纪60年代Berle与Manne关于现代公司作用的论战。Berle与Dodd关于企业受托责任的讨论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应和, 他们的观点在根本上其实是一致的, 都认同现代企业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 管理者负有宽泛的受托责任, 他们分歧的焦点只是在于现实中是否缺乏一个使得现代企业及其受托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 Berle (1932) 担心管理者的权力不受约束而提出用股东的权力来限制管理者。他们的讨论延续了20多年, 期间两位学者的观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直至1954年以Berle完全赞同Dodd (1932) 的观点, 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宽泛的受托责任结束。从表面来看, Berle和Dodd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这场讨论是在法律层面上探讨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但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本质却是现代企业及其管理者在社会中的作用, 即企业究竟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还是一个社会组织?现代企业中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受托于股东还是受托于整个公司?他们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即企业和作为其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只要承担对股东的责任, 还是要承担对企业中的所有利益要求人的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对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并没有因为Berle和Dodd的相互调和而划上句号, 却是继续走向深入。与Berle和Dodd自20世纪30年代起到50年代结束的讨论相比, Berle和Manne在20世纪60年代的这场争论有着本质不同。一是问题的焦点不同。Berle和Dodd的讨论针对的是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而Berle和Manne的争论是以古典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之争, 问题更为尖锐;二是基本的立场不同。Berle和Dodd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认同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 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 而Manne则是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 认为企业只是一种经济组织,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危及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两场争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Berle和Dodd不仅在后来先后公开表示接受对方的观点, 而且就是在讨论过程中也是措辞温和, 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根本上都是赞同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机构要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是整个企业的受托人, 不仅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 也要对企业其他的要求者负责。反观Berle和Manne的争论, 立场截然不同, 观点针锋相对, 最后无法达成共识也在情理之中。两场论战之后,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争论仍在继续, 只是没有再出现类似的论战。从另外角度来说, 正是由于这样的论战, 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 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走出书斋, 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者及其思想

与企业社会责任反对者的态度迥然有别, 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说大都表示明确认同。Stone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地字眼”, 但他又认为“正式这种模糊性, 才使该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许多人将其与慈善、捐赠等而视之;有些人则以为它意指社会良心。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中更有不满于企业社会责任之含义模糊者, 面对来自反对者就企业社会责任语焉不详之状况所作的指责, 他们力图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由此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界说。1971年, 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以一种外延式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在题为《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中, 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列举了为数众多的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 并要求企业付诸实践。这些行为涉及10个方面, 它们是: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与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均等;城市改革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医疗服务;对政府的支持。美国经济开发委在罗列了这些行为后, 又将其重新分为两类, 其一是纯自愿性的行为, 这些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 并由企业在实施中发挥主导行为;其二是非自愿性的行为, 这些行为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引导, 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予以落实。以Brummer (1991) 为代表的众多研究者是在“企业责任”这一属概念之下, 通过对各种企业责任的比较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依据此思路, 认为企业责任可以划分为四种, 即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学者在对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的概念边界做出界定之后, 通过对比的方法, 展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是否合理, 必须以其是否存在“合理边界”, 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必须尊重和承认企业其他类型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知, 进一步考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其他责任的区别。研究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区别, 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 认为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别在于反映和关注的利益主体的不同;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不必如法律责任那样直接规定于法律之中, 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点。然而, 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区别, 各学者却有不同的表述。Strier认为, 与企业道德责任不同, 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个集团或社会公众的期望而形成, 此等期望可能与社会的道德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 但又并非总是如此。Cooper则认为企业道德责任的不作为将导致道德的谴责, 而社会责任的怠于履行则不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前述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责任概念框架下不同, 以Carroll (1979) 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则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Carroll总结道, 企业的上述四种责任, 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成分, 尽管含义有所不同, 但都是社会所希望企业付诸行动履行的义务;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为社会负责任, 则必须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并乐善好施。Carroll的观点是定位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认为企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 因此, 把企业社会责任泛化为企业责任, 扩大了概念的外延。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阐述不同的界定方式, 主要是由于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把握不同造成的。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争论, 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 即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与补充 (卢代富, 2001) 。他们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同时, 这种修正与补充, 并不会否认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欧盟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 他们指出 (2002) , “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 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综上所述, 笔者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观点, 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三)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并梳理了发展脉络后, 引申出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沈洪涛 (2007) 参照Ernst&Ernst以及Ingram (1978) 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 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其中环境类是指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活动的披露, 员工类是指有关员工健康和安全以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披露, 产品类是指产品安全和促进消费者权益等活动的披露, 社区类是指捐赠现金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服务或鼓励员工参与社区等活动的披露, 相关利益者类是指有关兼顾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等活动的披露。Gray, R.H., Kouhy, R.and Lavers (1995b) 回顾了Trotman, K.T. (1979) 、Guthrie and Mathews (1985) 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分类之后,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以下十五个大类:环境问题类、消费者问题类、能源问题类、社区问题类、慈善和政治捐赠问题类、与雇员相关的数据类、养老金的数据类、向雇员咨询类、在南非的雇佣问题类、雇佣残疾人的问题类、增值表类、健康与安全类、雇佣持股计划类、其他的雇佣问题类、其他类。刘长翠、孔晓婷 (2006) 通过对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后, 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 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稀有资源耗用, 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 包括员工培训、职务轮换、职工福利改进、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方面;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 包括:为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和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和赞助;对社会弱势群体 (如孤寡老人、残疾人) 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企业对其产品或服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 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实程度等。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 (NAA) 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等四个大类, 共包括21个小类。国际会计公司Ernst&Ernst从1971年开始发布财富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年度评价报告, 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影响, Ernst&Ernst (1978)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能源、公平雇佣实务、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其他等七个大类, 这七个大类共包括27个小类。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 “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并在第86条规定,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参照上述学者及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分类, 结合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探讨, 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如 (表1) 所述。

二、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

(一)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述

近年来,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中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广为接受, 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披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 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据不完全统计, 自1999年壳牌 (中国) 公司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截止2009年5月30日, 以2008年度作为报告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达233份, 每一年都呈增长态势。从 (图1) 可以看出, 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 从2006年起我国所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 并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成倍增长。有的企业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 (甚至更多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了, 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有的企业是第一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如中国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华电集团、中钢集团、武钢集团等。这些报告还创造了若干“中国第一”:中国民航业第一份报告、国有保险企业第一份报告、中国通信流通行业的第一份报告、中国水泥行业第一份报告中国药企第一份报告等。这些报告的涌现, 使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根据KPMG2008年所发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调查”, 发现在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 (G250) 中, 将近80%的企业都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2005年约50%的基础上有了极大提升。Corporate Register对2007年所发布的2820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统计, 发现《财富》500强企业共有335家发布了报告, 占67%。而我国深沪两市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有1604家上市企业, 而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仅有216家, 比率仅为14%, 远远低于G250的80%披露比例, 同样也低于《财富》500强67%披露的。因此可以断言, 我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接下来的数年仍会继续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呈现这种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导, 将其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其中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政府职能部门, 却具有浓厚的政策引导色彩, 深交所于2006年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第五条规定“上市企业应按照本指引规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定期评估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二是企业基于自身企业发展战略, 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三是民间团体 (主要为行业协会) 鼓励、协助、参与企业报告的编制。2007年7月, 山东省环保局委托青岛理工大学编写《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 并通过专家鉴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 明确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2008年6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 (2008年版) 》 (简称CSR-GATEs) , 启动了纺织企业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试点工作。企业所选择的报告名称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 这些报告名称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 其中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 (图2) 为本文所选样本的报告名称示意图。以2008年作为报告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中, 有226分报告的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大约占到年度总量的97%, 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仅为30%不到。部分企业的报告名称还发生了变化, 如宝钢股份从2006年起将“环境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移动从2008年起将“企业责任报告”改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orporate Register的结果有所不同, 在国际上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报告名称的企业最多, 其次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

(二) 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

中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样本、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上搜寻以2005年到2008年作为披露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广义定义, 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 , 其中以2008年度作为披露年度的独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披露时间截止到2009年5月30日。同时为了降低数据 (社会责任以及财务数据) 的“搜寻成本”, 将外资企业 (壳牌中国、索尼中国, 通用中国、汇丰银行中国等公司) 在华所编制的独立报告, 发布了报告但不能获取的剔除, 并将国内非上市企业所披露的报告也排除在研究样本之外, 即研究对象为在深沪两市上市企业所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 (表2) 为样本公司的基本情况。从 (表2) 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虽然自2006年后才有企业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 并且数量一度遥遥领先于上交所, 呈成倍增长态势, 主要是由于前文所提到的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的《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引起的市场反应。上交所自2005年有8家企业 (均为大型国有企业) 披露了报告以来, 并且报告数量每年都呈增长态势, 主要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动中央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发挥国有企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并鼓励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 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我国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 但仍然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畴。“内容分析方法”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适合大样本的研究, 它是对企业的文件或者报告进行内容分析, 按照企业文件中披露的CSR活动的字数、行数、页数或者按照企业从事CSR活动的小类进行指数赋值等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数量。这种方法在确定CSR活动的小类时具有一定得主观性, 但在确定小类后, 分析过程就是比较客观的了。Walter F.Abbott&R.Joseph Monsen (1979) 、Rasoul H.Tondkar (2005) 和沈洪涛 (2007) 等在社会责任研究中所采用的就是“内容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企业近年来所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 样本量比较大, 故而采用“内容分析方法”。 (2) 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披露什么内容?这个话题涉及信息提供者——企业、信息需求者——利益相关者, 两方面。根据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会产生一定得差异性, 最后导致信息不对称。部分学者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印象管理理论研究发现, 企业为了在利益相关者中树立良好的印象, 更乐于披露有利于自己良好形象的信息, 而回避披露即将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 即普遍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梅跃碧 (2009) 认为, 企业会通过精心打造语言特色, 披露内容的选择, 操纵报告的可读性来进行印象管理。而信息的需求者, 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则需要企业提供客观准确, 并有用的信息, 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二者如何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这就需要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长期的博弈。 (表3) 将根据上文所界定的社会责任信息范畴, 对筛选出来311份报告逐一进行内容分析统计, 以期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披露现状进行客观评价。从 (表3) 可见, 在本文所界定的社会责任信息范畴 (具体内容) 中, 在报告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为以下几项:节约能源、员工培训、捐赠现金活产品 (社区问题类) 、公益或其他捐赠 (一般社会问题) 。在91.3%的报告中以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披露了企业在“节约能源”这一行动上的成效, 这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决策密切相关。“员工培训”也是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92.9%的报告以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披露了企业在“员工培训”这一行动中的投入。在“捐赠现金活产品 (社区问题类) 、公益或其他捐赠 (一般社会问题) ”两项内容中, 是所有社会责任信息中披露最多的, 达到总样本的95%以上, 结果与我国大多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观点有关, 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企业捐赠现金或产品。在诸多具体内容中, 在报告中关注度最小的几项为:环境恢复、员工失业安置、产品咨询和售后、广告的忠实程度、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这几项内容关注度最低的为“员工的失业安置”, 比例仅为1%, 其次为“广告的忠实度”, 为3.5%。“环境恢复、产品咨询和售后、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几项内容, 占总体样本的10%左右, 关注度也较低。这些内容, 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在报告中进行详细披露, 而很多企业在报告中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或者披露了, 却只是用很少的语句一带而过。在社会责任信息范畴的几个大类中, “消费者问题类”相比较于其他几类, 关注度较低, 其中产品安全性为36.3%, 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为8.4%, 广告的忠实度为3.5%。在对报告进行内容分析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产品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企业, 对于披露“消费者问题类”的信息较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更主动, 而披露的信息主要以产品安全性为主, 是否通过ISO9000等。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印象管理行为, 即乐于披露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 而回避披露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 笔者没有发现任何企业披露不利于自身信息的报告, 而更多的企业则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的“功劳簿”, 做为美化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在分析过程中还发现,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披露形式较为简单, 没有企业采用美国、德国等国部分企业所使用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等复杂方法来披露信息, 而主要以描述性方法为主。部分报告甚至没有使用数字、百分比、金额等形式来表述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使报告的有用性及可靠性大为降低。我国企业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客观的发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 而不只是把其作为印象管理的手段;企业所编制的报告应该遵循一定得标准, 尽量将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用数字化、金额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以增加报告的有用性及可靠性;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应将社会责任纳入其长远规划之内, 从而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性行为, 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国外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模式述评》, 《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8期。

[2]李正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沈洪涛等:《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5]刘长翠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社会保险权的内容分析 第9篇

在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中, 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权规定了相关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在公民遇到灾难或者失去劳动能力与机会的时候, 为了可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与权力, 从而从相关的国家社会保障部门获得具体帮助的权力。其实社会保险权也可以被称作社会福利保险权或者劳动保险权, 具体指的是当劳动者因为伤残、疾病、生育、失业、年老等原因导致失去了正常劳动能力, 使得无法获得劳动收入时, 可以按照国家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来获得一定的帮助的权力。

为了可以使现代这个经济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 同时也为了可以使社会更加的安全, 需要对此设定相关的社会救助制度, 这个制度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是由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制度构成的, 主要是因为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是在这一制度规定下具体的救助对象, 这一对象也就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着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社会保险制度其实是一种具体的法律制度, 和其他具体的保障制度相比, 它有着和劳动法律制度更加紧密的直接联系和更加直接的交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 劳动法律制度也是由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构成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作为现代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都是其受保护的对象

2、政府、雇主、劳动者作为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主体, 构成的是社会劳动关系, 也可以说构成了产业关系。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性质来说, 它规定的并不是社会保险行政法或者社会保险管理法, 指的是社会保险权力保障法。其实这一法律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进行保障。

劳动者最基本人权的内容就是社会保险权, 也是主要在保障劳动者生存权方面具体体现。生存权不仅是最基本的人权, 更是对生活保障和生命安全保障的权力, 也是可以享受除此之外其他权力的前提。要想先实现生存权, 就必须要保障好基本生活的条件。

二、社会保险权的主体

社会保险权涉及到很多的方面, 其中就包含到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法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权力方面的性质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有人曾经提出, 在劳动法中涉及到的劳动者,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反, 其指的是在劳动行政法律中的受益主体。从这里可以看出, 对于劳动者来说, 作为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却不能对其主体关系进行准确的判断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集中劳动关系中包括社会劳动关系, 也可以将社会劳动关系称作是产业关系或者工业关系。其中涉及到很多相关的事务这些事务和工人、雇主以及劳工组织都有关联, 同时和各方面的公众也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关系在劳动法的调整下, 各种不同构成、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都有着基本的联系。确立劳动者的身份,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他在事业单位或者企业上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就算是他已经终止了和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这种劳动关系, 但是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保持着社会劳动的关系, 由此可见他最基本的身份还是劳动者, 依然享有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力。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实施的范围方面, 劳动法规定的就是现代劳动关系中的范围, 而社会保障法规定的就是整个社会, 这样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法规定的范围要大于劳动法规定的范围。在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对社会保险关系的调整中, 其实劳动者的身份并没有改变。

三、社会保险法律中的权力和义务

在相关的教科书中, 其内容所说的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其实也就是义务与权力的对等。但是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讨论的, 对于这种说法, 也只能说是一般的法律原则, 却不能不对这一法律制度进行仔细的区分, 对于不同的法律关系或者关系主体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在这一要求下义务与权力的表现和意义其实并不是对等的。在具体的法律关系当中, 义务与权力对主体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清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如果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那国家就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投入, 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权力不受侵害。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将权力与义务看做对等, 那是对劳动者来说的, 但要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按照这种对等要求来判断。执行时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 才能明确劳动者的义务与权力的关系。

四、总结

在对于社会保险权的内容进行界分的时候, 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的种类不同来进行具体的划分, 具体可以将其分为护理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几类社会保险。采用这种区分方式也是将社会保险的类型和相关的利益类型进行更好的标示, 也是为了可以将其更加的清楚的区分, 不过采用这种方式是不能将其内容的层次更好的表现出来的, 只有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内容的层次进行区分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 采用适合的方式对社会保险权的内容进行区分, 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判定,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权力不受侵害, 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志明.论社会保险权的内容[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06) :39-41.

[2]常凯.论社会保险权[J].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2, 16 (03) :1-6.

[3]种明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及其实现 第10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认定并不统一。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阿奇·卡罗尔的四层次说,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相对传统, 主要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 乃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责任”一词, 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 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违反法定义务所应受到的惩罚或者承担的不利后果, 而是一种积极责任, 是指“一方主体基于他方主体的某种关系而负有的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 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 尤其是自身长远利益, ‘善’是出于‘利’;第二基于第一方面的正当社会需求, 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目标”。第一点指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性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从短期来说可能是企业负担的加重, 但从长远来说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再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对主体都是与企业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主体, 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等。企业对这些群体社会责任的承担, 也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 为其社会存在提供更好的条件。第二点指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属性和法律属性统一。在企业的早期发展过程中, 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地在道德层面被谈及, 但随着社会主要调节机制的转变 (也即法律成为社会的最主要调节机制) , 其法律属性也更多地被关注。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必须遵循社会规则, 其个体抱负与动机必须被限制在符合社会宗旨的范围内, 法律的调节显得必不可少。而从实践上来讲, 企业的社会责任中一些已被法定化, 成为法律责任, 还有一些未被法定化, 仍属于道德责任的范畴。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第一, 企业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这项责任是企业社会属性的题中之义:从广义的社会联系的视角来看, 企业与个人一样亦属于社会的一份子;企业投身公益也为企业获得社会帮助和社会认可提供了可能。企业的公益责任包括很多方面,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向医院、社会福利院、贫困地区等提供捐赠, 济危救困;资助教育事业, 在教育机构设立针对贫困学生的教助学金;举办或参与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教育宣传活动等。企业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 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许多企业对“汶川地震”“八·八水灾”等的捐款正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二,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所以, 消费者也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实践情况而言, 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自身的合法权益很难受到保护。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 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 有双倍索赔的权利,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发生。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消费者却可以用自己的选择来回应, 对于产品及售后服务不好的企业而言, 很难赢得更多的“回头客”, 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并不好。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生产有实际用途, 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同时应保证质量, 杜绝假冒伪劣;还要做好售后服务, 使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都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第三, 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公司债权人也是与公司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由于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的确立, 股东并不直接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而只是以自己的投资来承担有限责任, 这样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在控制权和现金收益要求权上有所差别。他们是不同状态时公司的状态相依者。但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债权人往往很难知晓或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对自己利益的保护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传统的通过提起诉讼、公司人格否定、申请公司破产等事后救济来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方式往往不能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因此有必要防范于未然, 建立各种预防性质的措施。这可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来达到。首先企业应当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 不编造、隐瞒。除此之外, 还要做到诚实信用, 不滥用公司人格;按时偿还债务, 不无故拖欠。

第四,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环境的恶化是人类所面临的整体命题, 其原因无疑来源于全人类, 其后果也必将作用于全人类;从这个层面讲, 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但从原因构成上来讲, 企业, 尤其是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 据国家环保局统计, 我国污染物排放大多来自企业, 特别是煤炭、化工、冶金、建材、造纸、印染、纺织等行业。其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的承担也应当更多。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做的有很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限制利用;对企业产生的废物的再利用;将对环境的影响纳入企业的自测评价体系, 将对环境的保护纳入企业的资金预算等。

第五, 企业对所在社区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慈善, 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分别是广义的大社会的层面对企业提出的社会责任要求。但落实到微观层面, 企业所属的社区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 企业产生的危害环境等负面效应首先受影响的就是社区居民。企业应当承担起对所在社区的社会责任, 当然这是企业以其所在社区或者所在社区的居民为相对方的责任。企业的社区责任主要在于:优先考虑吸纳当地人就业, 这样既可以巩固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也可解决劳动力问题, 一举两得;企业还应当积极支持社区建设, 比如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 原因在于企业也是社区资源的使用者。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如前所述, 公司的社会责任具有法律和道德等多种属性。对于已经被规定于具体法律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通过法律来约束。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对那些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惩罚;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提倡性的软法规范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表彰。而除此之外, 对于未被法定化的社会责任则需要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保证其实现。

对于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 转变观念, 强化观念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梳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 为从制度和行动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 也应加强对企业利益相关群体的宣传, 比如社区居民、消费者等, 这样可以促进这些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的制约和监督, 从反面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第二, 发挥政府与民间的双重积极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功能, 其对国营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因为在我国, 国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庞大优势,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落实, 不仅能起到标榜作用, 更能真正切实地使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与此同时, 还应当重视民间组织 (社会团体) 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比如各种商会、协会、行业自律组织等等。比如在实现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方面, 要重视消费者协会的作用。消费者协会遍布全国, 影响广泛, 其应当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加强对危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监督, 促进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落实。

第三, 考虑差别实行。一方面可以考虑让经济实力雄厚, 管理制度先进, 具备良好企业素质的企业先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在多方面的实现。比如可以考虑上市公司先行:可以通过发行审核、增发配股、资格审查、奖惩规则、公司治理等环节激励要求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强制信息披露义务, 要求其增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条款较为可行, 也便于各界监督;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其公司治理机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在社会上已经有一定的声誉, 履行较高层次要求的社会责任更可行。以上市公司为切入点, 发挥示范效应, 可以逐步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让经济发达地区探索更为全面、科学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发达地区的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高素质的消费群体;某些地区 (比如经济特区或当地较大的市) 在立法方面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

第四, 加强对公司员工利益保护。尽管慈善和公益事业是很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 顾客和供应商的利益也要保护, 但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 应着重考虑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扩大雇员权利、增加员工工作保障等员工利益。

四、结语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 社会责任是一个新颖的课题, 既意味着挑战, 也蕴涵着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化, 政府、社会与企业三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企业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相应扮演的角色呈多样化态势, 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同时, 也应当注意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化和商业运作中出现的认识偏差, 以确保中国的企业能够在社会责任的指引和约束下健康地运行发展。

摘要: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与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不矛盾,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和道德属性亦可并行不悖。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公益、消费者、债权人、环境、社区等的责任。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方式多种多样, 扩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周林彬, 何朝丹.试论‘超越法律’的企业社会责任[J].现代法学, 2008, (2) .

[2]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评述”[J].现代法学, 2001, (3) .

[3]王玲.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J].法学家, 2006, (1) .

[4]雷驰.‘一体两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法的进化[J].中外法学, 2008, (1) .

[5]杨瑞龙, 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152.

[6]杨瑞龙, 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146.

构建社会责任会计内容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公益性企业社会责任

0 引言

二战后,伴随经济发展的是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社会公众强烈要求工商业组织对这些社会问题担负起责任。这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并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初步概念,即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卡罗尔等人在1979 年发表的“企业责任的三维概念模型”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这四者的权数依次为4-3-2-1,被称为“卡罗尔结构”(Carroll,1985) 。由此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的活动,是“管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可以看作是现有会计的总括和扩充,它如同关心经济结果一样关心未曾考虑过的社会结果。”(Mobley,1970)。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仅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

社会责任会计和当前通行的会计比较,扩展了会计研究、计量的领域,发展了会计的职能,因而它又和当前所通行的会计有重大差别。一是社会责任会计是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个企业经营者或股东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从而使会计服务的对象,从传统的为一个企业服务,扩大为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服务,会计核算的范围不再仅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而是进一步要求核算企业外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二是从宏观经济观点,而不是从微观经济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影响的计量和报告,其中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和数据的收集、确定计量程序和计量方法,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从出现到今天短短年的历史,目前各国对其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实践和摸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法国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发展较为先进,法国政府颁布法令,要求雇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德国目前有100多家公司定期发表社会责任报告。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社会福利和企业社会责任均比较重视,研究社会责任会计就显得较为重要。只是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普遍关注,急需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和报告制度,有助于社会对其正确评价,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

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凝聚了人类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基于这样的目的,同时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当反映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应从事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招募录用、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和扩展、增进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间的相互信任等,促使职工和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等等。为了招募、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人才,现代企业一般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有效计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从宏观角度进行有效衡量,是整个社会适应发展所必须的人才战略的重要实务工作。

在目前网络时代,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仅有义务对自身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也应当通过网络对一般公民提供知识、教育,提高全民知识文化水平。例如,在公司网站上介绍行业、产品知识,组织中小学生到公司参观、学习。既促进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也是企业的注重公益事业的重要表现,对整个社会来说,计量企业在这样的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对所在地区的贡献。任何企业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利用所在地区的交通、通讯、水电基础设施,并需要利用其他种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企业不能紧限于对所在地方索取,还需要对所在地区作贡献,促进所在地区的社会和谐。这是社会对企业正常的要求,也是企业减少各种干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对所在地区做贡献可以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是提供财力或人力的支持,发展本地区的公交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以及游乐设施等,而适当招聘当地居民,提高当地就业率,也广受欢迎。

在我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慈善事业一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因而引导、支持慈善事业,减少贫富之间的对立是当前企业的责任和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下,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金融类企业利用自己网络影响广泛、信息传递快速的特点,经常协助宣传、开展慈善活动,促进了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形象改善。计量企业在这样方面的贡献虽然困难,却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方面。

1.3 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快速,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日益重要,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关注日益提高,反映企业改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不同企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侧重点补一样,如工业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而对大量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来说,改善生态环境更现实的做法是到城市内外义务植树造林,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而且还要从更具体细微的角度改善生态环境。例如,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的污染,有意识的栽种治理该种污染的林木,让生态环境的改善极大化,脚踏实地的为环境改善做更多贡献。

1.4 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能获得财务上的盈余,所以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首先就是获得一定水平的收益。这既是股东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要求。企业不仅涉及物质财富的生产,也是国民收入的基本分配单位,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获取合理的利润,对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起到极大作用。如果企业不提倡收益、利润,必然导致企业经营意识差、服务态度差,社会普遍不满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得一定水平的收益,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检验,应该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

1.5 企业对消费者的贡献。在牛奶行业爆发重大事件后,整个社会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关注已经空前提高,社会普遍在反思企业到底应当如何对待消费者。适应这种形势,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了反映以上四个方面的贡献之外,还应当反映企业对获取利益的对象,即消费者的贡献。一般说来,企业对消费者贡献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创造品质优良、性能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包括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限,以及产品的安全性等等;也包括顾客的满意程度和广告的真实程度,都应当在报表中加以反映。虽然履行以上社会责任对扩大企业产品销售额是非常重要的,反映此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却不能是从扩大产品销售角度考虑的。

2 政策建议

如何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在构想阶段,总体上既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要适当借鉴国际惯例,当前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急需展开。

2.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事情,如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管理,首先需要对其社会责任进行会计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因而理论研究滞后的状况已经对社会责任会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考虑到当前整体研究进展困难的情况,除了鼓励大学、社科院等各种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外,也可以成立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诸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专门委员会”来负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以此带动整个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并推动企业的发展。专门委员会尽可能吸收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法学和其他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参加,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草案供社会讨论,逐步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2.2 鉴于目前许多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对紧迫的需要,财政部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选择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公益性企业试点。根据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不完善的情况,试点不宜全面、深入,可以只规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即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并初步规定计量方法。通过实践,使社会责任会计在容纳社会各方面要求,符合企业利益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并培养大量的相关会计及相关方面的人才,同时进行社会舆论准备,从而为将来大规模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做准备,全面实现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Aupperle,K. E.,A. B. Carroll,and J. D. Hatfiel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

从内涵、内容上解读企业社会责任 第12篇

一、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1.企业的本质。企业的实质是一种营利组织,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从古至今, 类似于企业的组织一直都存在于社会活动中, 并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企业的产生发展规律可以看出, 企业不是人为的产物, 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规律的产物。在不同时期, 企业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最早的小商铺到现代的跨国公司, 企业经历了质的飞跃, 这些变化就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企业责任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不仅仅是代表法人的利益, 还需要考虑股东、员工甚至社会的利益, 企业不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社会个体, 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 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因此现代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最大的利润, 在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地占据市场, 需要从内外两个因素来取得大众的信任。

2.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就像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在社会中生存, 社会离不开企业, 但是两者不能过多的干预, 就像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政府如果存在不当的干预会阻碍市场的运作。现代企业存在于社会中, 不单单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与社会融为一体, 两者相互统一。目前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 其中这三者都离不开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及政府。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显著的, 经济增长一方面是依赖企业的税收,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因为企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减少了交易成本。总之, 企业是社会“生物链”中的一个环, 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同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场交易, 替代社会的功能。企业应社会的需要而存在, 社会为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且作为社会的一员, 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提供保障, 同时又必然地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马克思曾指出, 企业兼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企业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企业通过聚集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材料来创造财富, 其社会属性又表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市场制度、经济制度等大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企业二重属性指出企业是内嵌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织, 企业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 企业必须对其行为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承担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现阶段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流派:第一, 从效益与公益来看, 主要有利益相关说。最早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学术界一致认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随着社会的变化, 这一观点也逐渐被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取代, 认为企业是各种利益的中心, 包括股东、投资机构、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相关者的利益,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的活动需要承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而不仅仅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第二, 从具体的对象来看, 主要有包含与并列的关系。其中包含说最主要的代表人是Carroll, 他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相等同,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总和。第三, 从具体的内容看, 主要从关系说。一是层次说。就CSR所包含的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卡罗尔根据社会责任层级理论, 将这四个理论划分成金字塔型, 经济责任是基础, 位于第一层, 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分别居于第二、三层, 慈善责任是最高层次, 即公民对企业的期望。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两个层次, 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二是同心圆说。这一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内圆是指企业履行经济功能的基本责任, 中间圆是指企业履行其经济功能的责任时应顾及改变社会价值和优先秩序, 外圆是企业更广泛的促进社会进步的其他无形责任。因此, 有必要再次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从根本上把握其内涵, 无论是对企业、股东、员工还是对市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而言, 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1.企业的经济责任。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 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经济责任是企业的根本责任。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财富最大化。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一种强制性的责任, 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国富论》曾经说过“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利益。”企业的社会性决定了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赚取最大的利润, 所以企业的经济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 还是企业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企业运行的主要目的, 但并不能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经济责任,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一种观点是经济责任是企业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CRI) 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就持这种观点, 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可能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因为企业会自发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 且不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来强化。企业在市场机制中运行, 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竞争的方式生存, 在这些经济活动过程中, 企业一方面赚取了利润, 另一方面, 企业的经济活动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是正的影响, 有些是负的外部影响。所以, 对于产生的这些影响, 企业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 这并不是说对经济影响的责任是优先于对其他责任的。

2.企业的法律责任。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看来, 企业的产生就是在遵守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 所以, 企业的法律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CARROLL认为, 法律责任是符合政府、法律的期望, 遵守各种联邦、州和地区法律, 做遵纪守法的企业公民, 充分履行法律义务, 提供至少达到最低法律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程序, 在我国, 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等都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的法律活动准则, 规定了企业的性质、义务, 同时也为企业的活动提供依据和保障。相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来说, 企业的法律责任带有的强制性, 是一种纠错机制。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对于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履行法律责任, 企业需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法律保护赋予企业的权利, 同时也对于企业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使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这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企业的法律责任是企业本应承担也是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是一种强制约束力。

3.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 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活动时, 应当合乎伦理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 并应当对没有达到伦理要求而引起的后果负责。SA8000是全球首个由美国经济优先权认可委员会发起制定的第三方社会责任标准和道德规范认证标准。可以将企业看成一个整体, 那么伦理责任对于企业的要求是其行为合乎伦理道德, 假定社会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按照社会的主流意识去承担一定的对社会有利的企业责任。道德责任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来要求, 就比如企业的员工以及企业的领导者自身认识到企业的活动应该符合社会的道德期待。伦理的约束主要是依据现有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观,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维持, 并不是一种强制约束力。对于企业来说, 履行企业伦理责任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有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伦理责任, 从这一方面看来, 有一定道理。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辨析

1.自律维度。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维度主要是包含企业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仅从含义上不能完全准确的区别开来。所以本文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划分为他律维度和自律维度。经济责任在企业的社会活动占据主要的地位, 企业的经济责任需要进行交易活动, 根据“X理论”, 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经济人”, 那么企业则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并且对选定目标后达成各项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做出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来,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一种内生机制, 是企业与生俱来的责任, 企业在其运行发展中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所以其经济责任是企业自律维度的体现。

上一篇:仿形加工下一篇:神经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