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范文

2024-06-07

物流系统范文(精选11篇)

物流系统 第1篇

1 体育物流物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体育活动期间, 要有大量资源配置和流动, 它需要物流公司来完成体育活动所需物资的包装、运输、配送、仓储等任务, 这些与体育活动相关、为体育活动服务的物流活动就是体育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 体育物流的工作对象较为复杂, 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1) 从物流活动的时间来看, 物流内容分为比赛前物流物、比赛中物流物、和比赛后物流物。第一, 赛前物流物包括场地兴建或改进所需建材、体育活动期间的项目比赛器械、设备、体育活动期间必要的办公用具、生活物资等;第二, 赛中物流物包括因体育活动调整或天气变化而需要临时需要物流配送的物资;第三, 赛后物流物包括向场地外送回的体育器材、物资、体育活动期间产生的废物等。从工作量的角度看, 赛前和赛后的物流量较大, 体育活动期间物流量较小。

(2) 从物流活动的流向看, 物流物包括流向体育活动举办地的物流物和离开体育活动主办地的物流物。无论是国内比赛还是国际大赛, 物流活动都要经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因此, 物流活动在赛前都有流向举办地区的物流物, 而在赛后都有离开体育活动举办地的物流物。

(3) 从物流活动的服务对象看, 物流物包括直接为体育活动活动服务的直接物流物和虽然与体育活动有关联性, 但没有直接关系的物流物间接物流物质、。比如因体育活动的举行, 而使得举办地的饭店、宾馆、旅游景点、商业销售、交通人流增多, 由此带来相关物质的大量需求和运输, 这些需求的物质的物流活动就是间接物流。

2 体育物流特点

体育物流因体育而产生, 其物流内容和物流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特点, 非常值得体育活动举办方和承运物流公司的关注。

(1) 物流量非常大、物流成本高。体育物流所需物资需要大量储备, 设备需要“大搬家”, 以满足体育活动活动的需要。作为国际型的体育活动活动, 因为比赛项目、比赛时间、参加人数多, 因此体育物流的物流量非常大。作为体育活动举办方来说, 需要支出大量的物流经费, 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则是一笔大的买卖。根据有关部门透露,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 投入的物流总费用就是400多亿元, 而参赛人员生活用品物流支出就达到近6亿元, 运动会结束后支出的体育活动消耗品、废物物流支出就达到12亿多元。

(2) 物流具有阶段性, 不同阶段物流量有较大差异。体育物流主要集中于体育活动前期和体育活动结束后, 而体育活动期间物流量较小。由于要在体育活动前完成物流, 因此体育活动前的物流压力较大, 要动用多家物流公司, 交通压力、场地装卸压力较大。而体育活动结束后物流量也很大, 但因为没有很强的时间要求, 是赛后物流量在单位时间内较小。

(3) 物流空间跨度大, 涉及的地域范围光。一般来说举行的体育, 参赛人员分布于不同的地区, 对于全国性或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来说, 物流活动更是跨越地区甚至国界, 物流企业有时需要长途跋涉, 才能将物资配送到目的地。因此, 这种物流活动因为长距离的运输、配送活动, 对体育活动组织方来说压力大, 对物流公司来说, 完成压力大。

(4) 物流安全性强。体育活动期间所需体育活动设备、器械非常多, 有些设备形状不规则, 不好包装, 有的设备抗外力能力差, 因此, 要使一次体育物流中保证其运输物资做到完好无损, 需要物流公司具有较高的物流配送水平, 需要物流公司要严格的管理。另外, 体育活动期间的食品物流是关系直接参赛人员的饮食健康, 也需要物流公司有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可以说要求安全性强, 是体育物流的特征。

(5) 物流要求时间严。由于体育活动活动的日程安排一旦确定, 就不能更改, 而这也要求体育活动的各项准备活动必须准时到位。因此, 物流配送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求, 尤其是赛前的物流配送, 体育活动组织方和物流企业承运方一般在物流合同条款中具有严格时间约定。这要求物流企业按照日程安排, 其每个环节都要准时、顺利。

(6) 物流提倡绿色环保。体育本身就是人类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人类进步的文明之举, 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中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所以, 绿色、环保成为体育活动各项活动中应当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体育物流活动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 减小物流成本支出, 减少环境影响和环境污染, 成为每一个体育活动活动的基本主题。尤其在物流的各个环节, 要求做到减少能源消耗, 符合绿色标准。要按照建设绿色物流通道的原则, 加强物流活动中的环保控制和管理。

3 我国体育物流发展的基本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体育活动的增多, 体育物流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体育物流活动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滞后层面, 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

3.1 我国体育物流缺乏应有的规划

虽然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但我国在体育物流管理方面尚无统一的规划, 没有出台物流规划的统一行业标准。对于体育活动组织方来说, 没有重视到体育物流的保障性、时间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没有重视选用物流公司的资质, 在很多时候没有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将物流活动依法化。有的则不注意物流成本的节约, 存在物流成本投入上的盲目性。

3.2 物流企业承担体育物流力量不足

我国目前物流公司众多, 但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水平不一, 在承接体育物流业务中往往经验不足, 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操作, 使得物流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性问题, 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适应体育物流业务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办法, 有时造成物流效率不高, 时间延误的现象。

3.3 物流企业难以完成空间跨度大的物流任务

对于国际性体育活动活动, 物流活动需要超越国界, 实现物流空间上的大跨度。而很多物流公司没有能力完成这种长距离的物流活动, 不敢于承担大宗的物流业务, 结果国内的很多物流业务由外国企业完成。

3.4 物流企业没有充分以物流联盟的形式承担体育物流任务

体育物流往往是大宗的物流活动, 需要实现多重、复杂的物流活动, 有时难以由一个物流公司单独完成一项物流业务。而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没有重视以物流公司联盟的形式, 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 协同完成。

4 积极建立健全体育物流支持系统

每一次体育物流都是一次规模性的物流工程, 因此, 需要有完善的、强有力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持。在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当今时代, 需要从多方面建立健全物流支持系统。

4.1 建立体育物流的行业标准

应当从保障体育物流服务, 提高我国物流水平出发, 建立体育物流业务的行业标准, 实行体育物流的行业标准认证, 推进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4.2 物流企业要加大物流企业的技术投入

应针对体育物流的要求, 注重引进专业人才, 加大企业的技术设备改造, 加强物流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推进物流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3 建立起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要坚持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原则, 建立起物流企业联盟, 以使物流企业能够通过联合力量, 共同承接完成大宗体育物流业务。

4.4 构建起物流企业的安全机制

保证体育物流的安全性是对承担物流企业的最基本的要求, 要从加强技术管理, 完善物流环节监控等措施出发, 保证物流过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杰珍.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整合优化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2) .

物流系统 第2篇

【摘 要】物流一直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处于尾端物流的配送物流,具有提高企业物流经济效益,优化、完善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物流配送服务,降低成本等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物流链管理的专家,UPS物流集团将自身的运输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输过程可能造成的延误,其中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视。

【关键词】物流配送;高效物流;UPS物流系统

在谈及高效物流配送的特点前,我们先讨论一下高效配送的重要性。首先,提高物流配送的高效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利润。我们可以想象到,同样的时间里配送的货物的越多那么就会替物流公司招揽更多的货物量,当货物足够多后物流公司就会产生一种规模经济运营模式,这样又可以降低物流配送一些其他环节的费用,从而降低总配送费用,利润也会得到提高。其次,配送是物流环节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环节,配送是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一个环节,配送的效率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我们也都知道,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讲,挖掘一个新客户比稳住一个老客户所花出的费用要大好几倍。最后,高效、高质的配送环节对于配送企业保留更多的忠诚的老顾客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效物流配送的特点

根据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的有效分布、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⑴反应速度快。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商对上下游物流配送需求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短,交货时间也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周转也越来越多。

⑵物流整合。有效的物流配送主要是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包括物流渠道与业务流程的整合、物流渠道的整合、物流功能的整合、物流与制造流程的整合。

⑶服务系列化。有效的物流配送除了强调物流配送服务的正确定位和完善外,还需要系列化服?铡3?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服务,也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延伸,采购及订单处理,下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其他增值服务;包括在上述的服务来提高决策支持。

⑷工作标准化。高效的物流配送强调标准化和程序化的功能操作流程,操作和操作,使复杂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和评估。

⑸目标系统化。从总体规划和规划一个公司的各种物流配送活动的点系统高效的物流配送,物流搬运和配送活动和商业活动和公司的目标,物流配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优化,但是优化整体活动。

二、UPS和国内快递厂商的对比(以顺丰为例)

在综合实力的比较中,顺丰的盈利能力不如UPS的盈利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年度收入和价格的比较上。2014,UPS的收入水平为3400亿元,而顺丰的收入水平仅为257亿元。虽然运动在国内的发展非常成功,但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运作模式,但运动时间较短,目前只开通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快递业务,但UPS专注于市场是国际市场,自1975以来在美国,UPS为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顺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也比UPS弱。运动有16000套运输车辆,40架飞机包括自有和租用,12260个网点,航空枢纽5个,然而,UPS有88000套运输车,562架飞机,包含自己和租赁航空公司23700个网点,15个航空公司运营中心,这些数据表明,机智比较机智。HUPS、软硬件设施缺乏明显的现象。随着丰富的科技物流的大量使用,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但是有很多这样的技术都是UPS在1990年代使用的,但是现在的运动已经引入国内,UPS已经熟悉了ADSB的自动相关监控。E技术、DWS、DIAD信息采集系统、MAXI代码标签、罗盘飞行计划系统;两大科技企业的差异与科研投资密切相关。UPS拥有430000名员工和4000多名IT专业人员。顺丰员工人数也超过300000人。然而,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业务量的增长超过了美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快递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优势。

三、UPS物流启示

1.扩大业务范围,形成产业链条

UPS公司通过并购,扩大业务范围。在这方面,海南航空在中国的发展与UPS的发展非常相似。目前,海南机场有四大业务:机场、航空运输、酒店旅游和百货商店。机场是航空运输的基础,它也可以被称为海空供应链的上游,而酒店和百货公司则是海上空气供应链的下游。通过整合旗下业务,海南航空也创造了“三流一流”的产业链,形成了全面的发展格局,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供应链的范围和增值服务应该拓展

供应链通常是指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客户或消费者的链。随着社会的发展,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结构,而是更像一个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面向客户,面向客户,客户,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行业。它所做的通常是供应链的集成商。它不是简单地把货物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提供一个完全的服务,它精确地控制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买家、卖家和交易中涉及的所有其他商家一样。

增值服务可以通过UPS运输货物来获得。其中一些服务甚至不局限于物流企业。例如,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海关提供进出口业务的历史记录,帮助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并检查诸如转让定价或逃税等非法活动。但最终,它提供的增值服务是为了其物流业务,或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其海关、海关和货运业务。UPS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提供数据库数据,深受客户和海关的欢迎,成为客户的当务之急。反过来,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其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UPS物流在机场设立物流管理中心,与多家高科技公司合作,为这些公司提供仓储服务、配送服务甚至售后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公司将能够启动相应的服务的时候飞机运送货物,并且可以运回来后立即结束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延迟在运输过程中,这就是所谓的边缘效应的跑道。UPS物流和其他公司有超过这些应用程序,与福特汽车(f.n:行情)合作,旨在加快交货的速度福特汽车产品,通过物流公司的努力,网络优化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汽车从福特汽车公司到客户手中的时间大大减少;与耐克合作,直接全权负责耐克鞋和运动服的储存和销售。当客户在网络上完成订单时,订单信息会直接发送给UPS系统,UPS系统会更快地发送给客户。此外,UPS公司还将现代企业理解为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抓住这三人可以把握商业世界的未来,UPS基金分公司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使制造商或工厂的资金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高科技产品制造商可以同时向UPS资本公司提供航运订单。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转移的贸易转移方式来提货,大大降低了经营周转的资金压力,使整个市场相互竞争。UPS物流的创新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他是第一个应用它的人,这值得顺丰物流等物流公司学习。

【参考文献】

物流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第3篇

摘要:文章从系统建模方法和前沿仿真技术的角度对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进行评述,介绍了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分析其在物流系统中的运用以及物流系统仿真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物流系统仿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建模方法;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36-02

物流系统的优化,往往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物流总费用最省、客户服务水平最好、社会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目标。但是,物流系统大多是离散的、复杂的大系统,包含多约束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最优状态,传统的运筹学方法无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效求解,而仿真技术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有其独到的优势和特点,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对物流系统仿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求使物流系统的价值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利润。

1物流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建模是系统仿真的基础,也是系统仿真的必要过程,模型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仿真的效果。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面,通常有三种系统建模方法:面向事件的建模方法、面向活动的建模方法以及面向进程的建模方法,具体表现为: 实体流图法、活动周期法、Petri网方法。

1.1数学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方法就是根据一般的理论、方法、设计行规、行业标准等,按具体要求建立一个能体现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计算机编程或最优化方法找出它的最优方案,使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在物流领域的研究中,数学建模方法主要是指传统的运筹规划方法。

1.2Petri网建模方法

Petri网是1960年由卡尔·A·佩特里发明的,面向进程的建模方法。Petri网是对离散并行系统的数学表示,有严格的数学表述方式、直观的图形表达方式和丰富的系统描述手段与系统行为分析技术。Petri网能较好地描述系统的结构,表示系统中的并行、同步、冲突及顺序等关系,以图形表示的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优点。

1.3活动网络建模法

活动网络是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它是一个包含活动逻辑顺序的有向图,活动网络由外部或者内部事件控制。根据对象建模思想,活动网络可以看作各种对象组成的网络,为了实现活动网络的设计与仿真,要求对象包含控制仿真运行的算法,评价仿真结果的机制,包括不同层次评价一致性保持机制,以及支持仿真模型开发的方法。

1.4实体流图建模法

实体流图法属于面向事件的建模方法,与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的画法类似,借助实体流程图,可以表示事件、状态变化及实体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虽然计算机程序框图的思想和编制方法简单,但对离散事件系统的描述却比较全面,已广为人们所接受。

2物流系统仿真技术

系统仿真是指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来模仿实际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仿真系统的仿真输出参数和基本特性,以此来估计和推断实际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实性能。目前,仿真技术主要包括仿真软件和仿真编程语言。仿真软件主要有Arena、AutoMod、Witness、Flexsim等,仿真编程语言主要是Borland C++、VB等原始编程语言。

3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由于物流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和离散复杂性,用传统的运筹学方法很难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现在的前沿技术是把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仿真技术进行仿真,对参数进行控制得到仿真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在Petri网应用方面,文献[5][6][7]分别对不同的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对三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Petri网是离散性、随机性复杂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大多学者都有采用。

彭晨,岳东应用Petri网对煤炭供应链物流及供应流运行过程建模,并结合煤炭供应链的过程建模运用VB编程完成可视化仿真,分析煤炭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和运营瓶劲。用原始仿真语言VB编程的不足是在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时无法形成三维动画。

詹跃东,骆瑛对烟草行业的卷接包车间的AGVS进行分析,用Petri网对该AGVS进行建模,并用Arena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研究,以此证明模型的有效性。作者利用了Arena软件强大的功能模块ALLOCATE实现了AGV以最短路径进行工作,提高了AGVS的效率,但没有实现AGV的智能化,不能随时应变实际系统所发生的情况。

张颖利,邵明习以某微型汽车厂总装车间的生产物流过程为实例,采用Petri网进行建模,利用VB编程实现生产线的仿真研究。作者虽然通过建模仿真找到了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提高了效率,但此模型的前提假设与实际系统有偏差,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今,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复杂系统很难实现数学建模,但由于新的建模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仍然在某些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孙娟,尹军琪,宁建国通过数学和物理建模,并利用VC++编程,实现了用动画技术对物流系统进行仿真。这种技术可以模拟系统的整个工作状态,估测系统的输送能力,与用户进行简单交互。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VC++中的MFC类实现仿真编程,与实际系统较为接近,最重要的是该模型具有二次开发的潜力。

郭士正,卢霞以奶品零售分销系统为实例,对仅有制造商与销售商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具有选址和市场顾客配置的供应链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模型可以在一类广泛的服务销售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中推广,这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王英凯,安晓东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最佳路径选择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实例的仿真分析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的约束要求,在时间上相对于传统的线性规划算法有很大节省,对解决类似的多重目标约束问题非常有效。

如今,许多仿真软件的功能强大,不但可进行实体建模,还可通过对模型的参数控制,使模型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供决策者分析数据而找到满意的决策方案。

张汉江,肖伟等人对基于虚拟现实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可视化仿真辅助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用仿真软件Flexsim,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设施数量、操作规则为控制变量,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仿真模型,经过多次仿真得到最优控制变量和布局方案。

翁贻方,张增辉,廉小亲等人利用AutoMod仿真软件,对加工生产线物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运行、统计分析与优化设计。对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单一参数分析得到各小车的参数范围,再从总体上进行参数组合分析,最终得到三种小车的最优参数值,实现以小车最小成本达到最大产出的目标。

蔡洌,李世其基于活动网络建模方法,并与面向对象建模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活动网络的生产系统仿真集成对象模型,能够实现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同观点、不同层次的集成。文献论述了模型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对某铝卷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建模实例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4结 语

通过分析、总结和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物流系统仿真的研究实践中,系统优化与仿真作为解决复杂物流系统问题的有效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流系统的研究领域。将合适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有效地进行结合,成为研究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问题的主流手段,也是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建模方法,传统的数学建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离散性随机复杂系统的建模,Petri网的使用则极其广泛,并凭借其独到的优势被许多专家学者所接受。对于物流仿真技术,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和工具的开发以及和建模方法的集成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而面对对象仿真、分布式交互仿真、智能仿真将成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彭扬,伍蓓.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 朱卫锋,费奇.敏捷后勤仿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3,(6).

[3] 朱华炳,吕冬梅.基于Witness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J].建模与仿真,2006,(3).

[4] 彭晨,岳东.基于Petri网的流程供应链过程建模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0).

[5] 詹跃东,骆瑛.基于Petri网的物流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1,(4).

[6] 张颖利,邵明习.企业生产物流的建模与仿真[J].物流技术,2005,(12).

[7] 孙娟,尹军琪,宁建国.动画技术在物流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03,(9).

[8] 郭士正,卢震.二级供应链建模及仿真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9] 王瑛凯,安小东.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建模与仿真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6).

[10] 张汉江,肖伟,罗端红,等.辅助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的可视化物流仿真[J].系统工程,2006(3).

[11] 翁贻方,张增辉,廉小亲,等. 基于AutoMod的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J].微计算机信息,2007,(8).

一体化物流和系统化物流 第4篇

笔者的看法是: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由若干项具体的功能活动按需要优化组合,这种情况称之为一体化或者系统化。它们的基本含义是物流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即各项功能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有效的连接或联系。

如果物流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形成有机、有效的连接或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成了一体,就像一个工厂内部或者一个车间的生产流水线那样在一个确定的、统一的管理或体制环境条件下,没有运行的阻隔、中断停顿,一次物流过程成了一体,就可以看成是“一体化物流”。

如果物流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虽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隔、中断或停顿,但是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运作的各种方法,仍然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有效的连接或联系,在这种条件下虽然不可能成为一体,但是仍然可以看成是有效的系统,这种情况的物流,就可以看成是“系统化物流”。

从物流过程的衔接来看:系统化是有效衔接,相对来讲层次较低;一体化是无缝衔接,相对来讲层次较高。

物流过程的阻隔、中断和停滞应该说是一件无奈的,甚至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很明显,这会带来速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而且这是经常发生物流对象损失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追求一体化物流和系统化物流,是提升物流水平的必要之举。

可以这样看:一体化本质是系统化。一体化是系统化的最理想的形式,是系统化的高级形式,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系统化的一种极端形式,当然就有局限。

首先,企业内部特殊环境下可以追求“一体化物流”。

在生产领域称之为一体化的生产流水线,实际上是一体化的物流流水线,流水线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这种生产和物流一体的、物流各种功能通过流水线完成了紧密的、一体化的衔接,物流过程就是生产过程,物流和生产紧密融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体化物流的重要的参照。

“一体化物流”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尤其是一个企业内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种物流形式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输送机物流作业方式和管道传输物流方式。

1.输送机物流作业方式。输送机是生产流水线的主体,输送机的作用不仅仅是物流,在输送机上也完成若干生产加工活动。在物流过程中同时和若干分支流水线联结,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最后是产品的输出,在制造业应用十分广泛。

2.管道传输物流方式。管道是生产流水线的主体,它的主体架构是管道连接各个生产单元,在管道内并不完成生产活动,而仅仅是企业内部物料的输送。通过管道的连接,实现了一体化的物流。管道传输物流方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就是管道可以突破企业内部的局限,延伸到企业外部,实现一定程度的企业内外部一体化物流。输送机物流作业方式则难有这个优势。

其次,企业外部社会环境下更多打造“系统化物流”

物流系统规划意义 第5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物流系统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为社会基础建设战略层面十分必要。而区域或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物流系统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为社会基础建设战略层面十分必要。而区域或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期工作。上海同济大学杨东授指出:日本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该大纲将物流作为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加以考虑,其目标也不局限于行业自身。《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认为由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的发展,社会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进入多样化阶段。物流业需要在考虑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交通阻滞问题的基础上,对应于信息化、国际化进行产业创新和提供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并将这种服务控制在一种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基础上,基于相互协作的整合,增强选择的余地,通过竞争增强市场的活性化。从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中,可以看到物流需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正在逐步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政府作用有效性依赖于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杨东授继续说,现代物流形成竞争优势需系统规划。而一个区域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要素:产业发展环境(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市场管理法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等)、物流系统的生产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组织与企业战略、市场需求情况。在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社会物流系统的结构。从研究规划等政府行为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第一,服务领域: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第二,两大基础平台:即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大公报

物流系统 第6篇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发展模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关于物流园区的实践和相关研究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从1998年在深圳建立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到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的数量已达到475个,2012年更是达到754个[1]。其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各级物流园区企业孤立运作,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无法实现协同互动,还远没有上升到物流节点的信息协同和业务流程优化及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的层面上。

本文将以江苏省淮通物流园为例,在明确物流园区供应链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针对物流园区作业节点的任务情境引入情境感知计算分析模型,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角色驱动模式,以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为导航,探讨面向情境感知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集成服务协同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系统将构建起可针对性的提供主动的信息分类智能推送服务模式,为物流园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1 相关研究背景

1.1关于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主流的研究方向有两方面:一些学者从理论方面入手,将研究重点放在物流园区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价值以及对供应链的绩效影响上,最为知名的就是“牛鞭效应”问题;另一些学者则从技术实现入手,着重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和共享进行研究,包括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构建,新技术 (如工作流技术、多智能主体技术) 的应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仝新顺提出从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和作业信息平台进行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2]。薛飞从物联网与综合型物流园区的融合角度提出搭建物流园区综合公共信息平台,并通过云计算中心为企业制定决策和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3]。肖亮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台决策层、平台业务层、企业业务层和应用支撑层的物流园区信息系统体系结构[4]。梁世翔通过研究物流园区物流活动,建立了分布式数据仓库结构的数据挖掘技术,并以武汉丹水池物流园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5]。

1.2关于物流园区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随着物流园区逐步成为物流企业大量集聚的空间区域,园区数据海量特征日趋突出,如何对海量物流数据进行智能挖掘与处理,支持企业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准确地获得合适的信息或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孟霞通过对移动用户在位置、时间、业务需求即用户所处情景的综合挖掘分析,进行业务信息的主动推荐[6]。潘旭伟等探讨了实现基于情境的知识共享与重用方法的两个关键技术:情境建模和情境相似性评估[7]。肖亮分析了供应链物流计划过程中的知识情境,将其嵌入到物流计划过程Agent模型中,描述了集成情境的供应链物流计划知识管理模型[4]。

随着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园区物流业务的深入开展,物流园区信息处理平台将面临着移动工作任务频繁、专业分工高度化、海量数据服务需求及智能信息服务需求等问题[4]。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物流园区信息公共平台开发,大多数只能提供园区内基本的数据响应服务,难以提供实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园区的实际应用需求。

2 物流园区信息化发展需求

物流园区是物流服务聚集的场所,是物流产业集聚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看,传统的物流园区的区位特征及地方扶持政策的优势已很难显现,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物流园区企业的供应、生产、配送、营销等环节,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合理分配和调度相关物流资源成为了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8]。

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3]: (1) 在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方面。进行物流园区内部资源和组织的整合,以及业务流程的操作管理等方面工作时,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和交换的快速准确化、标准化和低成本化。 (2) 在园区内外部信息衔接方面。进行与园区外部信息的交换,以及与应用层 (主要是客户) 的信息系统的对接等过程中,能够搭建并形成以整个供应链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同时兼顾内部操作使用。 (3) 在园区信息处理方面。能够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形成有效地理论依据为以后进行决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有利的支撑和帮助。

这三个层次的需求,也是现代物流园区信息化需求的关键,充分体现出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产业链中重要的承接作用,也说明现代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产业信息化的核心地位,利用现代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信息标准化、智能化等更高层次的目标。

3 面向情境感知的物流园区智能信息处理解决方案设计

针对物流园区作业节点的任务情境引入情境感知计算分析模型,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角色驱动模式,以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为导航,针对物流园区作业节点提供主动的个性化自适应物流服务,建立协同的网络化的物流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以提高对园区内外部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与优化配置效率,推动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物流产业协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3.1 物流园区泛在网络构建与异构数据处理

(1) 支持物流园区信息集成的数据采集网络构建。由于物流园区作业任务的特征,需要建立满足物流园区连通并支持RFID/EPC和移动终端的多种数据采集和交换的移动泛在网络体系。为此对于一般的商务数据,如各种单据、物流资源的状态等静态数据采用有线/无线网络进行集成,而对于实时状态数据则可以采用基于Zigbee协议和成簇拓扑体系设计的物流园区传感网进行采集和交换,并通过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集成,以合适的方式在园区内外相关业务主体间传输和交换。

(2) 移动泛在网络环境下的物流园区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由于开放的Web服务和数据源的自治性,形成了一种半结构化的数据表现形式,使得底层数据融合缺乏统一标准,应用整合困难。为此采用基于本体的数据描述方法,建立独立于异构数据源访问的统一数据集成中间件,通过中间件中的数据格式定义、源数据解释、数据迁移管理和数据质量控制,提供标准接入功能,并将分散存放的上述数据抽象为结构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利用从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名到本体中概念节点及其属性的映射实现从语义角度有效地整合分布式异构数据资源。

3.2 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网格系统建模

(1) 针对物流园区业务过程涉及的工作流及信息流,在信息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对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的需求、物流园区物流服务信息共享的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任务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物流园区物流服务信息协同的策略及实施要点。

(2)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网格体系构建。基于Globus Toolkit version 4构建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网格体系结构及数据提取、集成、处理与分析方法,构建异构系统数据整合框架、集成策略和实现技术,并在OGSA-DAI中间件的基础上,通过工作流技术、Web语义标注及本体描述的方法建立基于虚拟视图法的数据访问与集成方案。

3.3 物流园区面向任务情境的上下文感知计算与自适应服务匹配

(1) 采用基于Cortex-M3平台与分类传感器模块集成的数据采集软硬件平台并结合时空语义数据模型完成对任务情境数据的采集、分类、结构化表示与存储,利用任务情境来标记与任务对应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并通过情境资源的空间划分,建立面向任务情境的分布式情境感知管理模型,完成对任务情境的上下文语义感知计算与情境推理过程[9]。

(2) 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园区信息物流服务网格系统环境下,设定任务情境触发规则,并利用Agent技术完成复杂任务分解,采用层次化分析方法构建基于Agent的任务描述语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支持物流服务需求Web语义自动组合和调用的Multi-Agent个性化物流服务响应组合框架,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组合与自适应物流服务匹配,具体实现原理及过程已另文发表。

4 物流园区物流信息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江苏省淮通物流园主要由八个功能区组成:分别是企业基地区、采购交易区、公路货运区、专业市场区、仓储配送区、公共仓储区、保税物流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等。目前,通过园区物流信息化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本文是在其第一阶段的信息化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作业节点的业务耦合与协同运作机制,通过建立面向任务情境的自适应物流服务匹配与协同运作模式,构建其面向情境感知的园区物流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框架,并从整体解决方案和框架结构上对其进行简要的相关介绍。

物流系统 第7篇

1. 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制造生产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 5万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96. 9万亿元,约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92. 3% ; 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 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 9%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 6% ,比上年下降0. 3个百分点。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行业,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不仅仅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3]。制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不仅要做到对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效控制,更要重视物流活动在制造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4]。制造企业高效的运作效率、较低的运作成本以及先进的服务水平都离不开优秀的物流管理系统。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6],推进两化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制造的工业化及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是我国迈出两化融合的第一步。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严酷挑战,制造企业为了能够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改善企业的服务水平,制造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部分———物流,因此,在制造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理的、优秀的物流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合理地构建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结构模型,使物流系统能够在企业内部更好地发挥作用。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广义的物流已经有所研究,对企业物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企业物流计划管理方面,包括物料需求计划( MRP) 、制造资源计划( MRPII) 和企业资源计划( ERP) 。例如2012年Dimitris K. Folinas和Emmanuel H. R. Daniel提出了ERP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物流系统效率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价值[7]。 第二,侧重于对企业内部单个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车间物流系统以及物流配送体系等。例如2010年胡阿平提出,以江铃车桥厂的生产系统为载体,以物流与生产物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江铃车桥厂生产物流的现状,提出的江铃车桥厂生产物流系统改进思路[8]。第三,以电子商务或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例如2013年高连周学者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与结 构设计模 型[9]。B. Scholz - Reiter,J. Kolditz和T. Hildebrandt针对企业外部的动态环境以及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提出了一种工程自动控制物流系统,通过该物流系统对企业内外进程进行控制,使其更好地面对动态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10]。

本文将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合理的构建一个适合企业生产运作的结构模型,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物流均衡与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

2. 1物流均衡的概念

本文所涉及到的物流均衡的概念要追溯到动态均衡理论,众所周知,动态均衡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最早以一般均衡为研究理论基础[11],指在各种变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时所处的均衡状态。

物流均衡也是一种动态的均衡,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技术条件下,物流的供给与需求在时间、数量以及结构上的平衡 ( 大体相等) 。物流均衡不以追求设备的生产能力平衡为目标,而是强调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的平衡,这种物流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区别于单纯数量关系上的物流平衡,是指在系统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内部物流状态始终保持均衡不变的状态。

2. 2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通俗意义上的物流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计的由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物流要素( 或子系统) 所构成的有机整体[15]。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对应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制造企业物流是从原材料进厂开始,经储存加工生产到成品出厂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和车间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及有关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4]。制造企业物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原材料设备采购供应阶段; 二是生产阶段; 三是销售配送阶段,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制造企业的物流形式。

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其生产系统的,物流系统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计划要求,宏观上在得到生产信 息的前提 下实施指 挥、调度以及 综合性的 管理[17],微观上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资源。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主体应该包含供产销三个物流系统,并需要良好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制造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物流运作,解决制造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运输、共享,以及各个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和部门之间信息的同步沟通、共享[16]。

因此,本文将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定义为: 为了实现制造企业高效优质生产,服务于企业与生产活动相关的一切活动的,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等各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制造企业内部的职能活动划分,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 供应物流系统、 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 如图1) 。

2. 3物流均衡与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关系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系统的生产能力由整个系统中的瓶颈来决定,物流平衡是指通过物流活动联系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以瓶颈的生产能力为依据,从而限制企业内部各环节生产能力的利用[13]。由于物流系统的复杂特性,系统之间会经常出现“效益悖反”现象,因此需要使各个系统在不影响其它系统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即将最小的投入转化为最大的产出,这就要求各个子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 即本文所强调的物流均衡,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均衡,从而保证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均衡。

2. 4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均衡的评价标准

在整个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中,供应物流系统与生产物流系统之间通过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实现连接,生产物流系统与销售物流系统之间通过产品的产量实现连接,销售物流系统与供应物流系统之间通过客户订单连接,而物流信息系统与供应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以及销售物流系统之间是靠客户的满意率来连接的。每个子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系统目标,各个子系统又统一为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服务。

供应物流系统与生产物流系统之间的均衡,实质上是指原材料的均衡,即原材料的数量及原材料品种的平衡; 生产物流系统与销售物流系统之间的均衡是指产量的均衡,即企业最终生产产品的品种以及相应品种产品的数量的平衡; 销售物流系统与供应物流系统之间的均衡是指客户的订单与采购的原材料的种类、数量相同; 物流信息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均衡,需要考虑客户需求与企业供给的均衡,即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生产出相应种类的、相应数量的产品。因此,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均衡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基础,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与供应的原材料一致,最终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和产量恰好满足销售需求。 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中供、产、销物流系统之间均衡的判定依据如图2所示。

3基于物流均衡的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功能定位

制造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的实质是在企业内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物流各子系统进行协调管理和整合。通过运用物流均衡理论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制造企业的各个物流子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做出合理的物流管理决策,使企业外部的需求与内部供给相匹配,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的服务水平。因此,基于物流均衡理论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定位应包括管理与调控功能,整合与协调功能以及服务与支撑功能三个方面的功能。

1服务与支撑功能。

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制造企业中,物流的功能是服务生产,其物流系统更是制造企业经济的关键支撑力量。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不仅要服务于企业,更是企业整体运营过程的重要支撑。因此,规划一个多层次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其首要考虑的功能就是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撑功能。

2协调与控制功能。

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目标之一就是在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并协调各个物流子系统,使各子系统之间有效衔接。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协调与控制功能主要包括协调企业内部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企业内部物流各子系统和信息网络等,通过信息平台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加以控制。

3整合与调控功能。

基于物流均衡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应该能够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准确的物流决策,这就要求物流系统需要具备整合与调控的功能。该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数据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实时信息做出判断,调整物流结构和运作战略,以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外部需求,从而实现资源与结构的最佳匹配。

4基于物流均衡的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模型研究

基于物流均衡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模型构建符合以下要求:

1以物流均衡为基础;

2多层次;

3动态性。

本文所研究的物流系统的模型主要是在模型结构上的研究,通过分析物流系统的各个层次以及层次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它的各个子系统以及整体模型的构建。根据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功能定位,本文将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管理调控层( 组织、控制、项目管理、战略决策等) , 信息控制层( 战略、措施、作业管理等) ,物流作业层( 采购、生产、销售、存储、运输等) 。基于物流均衡的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2。

1管理调控层。

管理调控层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具有决策和指导的作用, 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同时又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督调控。管理调控层通过充分利用来自信息控制层的资源,以物流均衡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个物流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测整个体系的运行状态以及各个业务流程和各节点上的均衡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2信息控制层。

信息控制层主要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中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和共享,为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当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时,信息控制层会将相应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调控层,管理调控层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始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物流作业层。

物流作业层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作业流程,包括从原材料入厂到产成品出厂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整个物流系统运作都以物流均衡理论主导,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数量、结构的均衡,时间衔接有序,减少环节中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当制造企业接到外部的订单时,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首先,销售物流系统对订单进行分析, 然后将需求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供应物流系统,供应物流系统发出采购需求,并采购相应的原材料,此时生产物流系统根据相应的订单需求以及采购物流系统提供的原材料开始进行加工制造,并将生产出来的产成品进行管理,然后按照订单需求,将产品在恰当的时间配送给客户。

5结论

矿井物流管理系统 第8篇

矿井物流管理系统由天地 (常州)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推出。该系统由地面监控主机和固定式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超高频) 读写器、手持式UHF读写器、UHF标签、WiFi基站等矿用设备组成, 针对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环节多、线路长、经常发生货物冒领与丢失、车辆积压严重等情况, 实施矿井物流物资与机车跟踪、流转管理。

矿井物流管理系统采用UHF RFID技术对矿井运输机车、生产材料和机电设备进行标志, 使用固定式UHF读写器跟踪运输车辆及装载物资, 使用手持式UHF读写器实施物资运输过程管理, 以保证识别、跟踪的可靠性。系统设计了运输任务申报、审批、出库、运输、核算等手续的一站式办公流程, 设计了运输物资在出库、装车、配送、交接等流转全过程中的流转环节管理, 能够减少运输过程对人员、车辆的占用, 并量化矿井生产建设用料和运输用工、用时成本。

物流系统 第9篇

“任何一个‘帝国’都有倒台的时候,但‘生态系统’基本上是可以生生不息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甚至行业来说,神一样的马云的这句话都有着警示和启发作用。在“2014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大会”的圆桌论坛上,有四位嘉宾共同关注了物流行业的“生态系统”问题。

帝欧咨询总经理宋伟:

如果把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每个企业的生态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态。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各种企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应当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甲方、乙方的合作,还是实现生态元素之间的共生、共存和共赢?

以物流装备业为例,在艰难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的有之,与物流企业携手并肩发展的也有之。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只有从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共同考虑以建设好的物流项目为目标,才能成为生态系统,这就是一种共生的心态和思维,放之四海而皆准,

共生,好比要打开一扇心门,谈共生之前首先要有一段时间是共存,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大家一起建起来的。第二阶段是可以追求共赢的状态,到了第三阶段才是共生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我们把心门打开候,才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百联商超副总经理张国宏:

我认为关于整个生态链的构建比我们双方的关系更为重要。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建设联华物流基地,总体2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希望建成联华内部一个全温带、全品类和全业态的物流中心。在这三年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处理我们跟供应商的关系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先谈一下作为甲方,我们自己的困惑。

首先,我觉得甲方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我们有预算,且不能突破预算,试想如果是6年前给的预算,截至今天不能突破,这个难度会有多大;第二个是时间也有预算;第三个是我们自己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对行业的理解或是对行业的开拓力度都不够深,这几个方面都是对我们比较重要的限制。

另外,作为甲方我们要把所有的软硬件、工程都整合在一起,最终交付给公司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巨大的压力。

要想真正形成共生的关系是需要长时间磨合的,而磨合的前提就是作为甲方的我们自己知道要什么;而这带来的最大困惑就在于我们是否最清楚自己的业务核心要素是什么,由此才能从需求出发评估整个市场,看我的合作方都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支持,最后做好整合。

从这点来讲我的感受尤其深刻,所以在目前的市场阶段,我觉得还达不到非常和谐的共生关系,只能说力争去追求相对和谐的合作关系。

百联商超也在考虑做O2O,把百联的资源一点点往线上结合,让我们的物流体系从到DC向到家到户衔接,而做这样一个物流体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目前,百联在线下实体店体系未来能否实现最后一公里,这取决于整个社会对物流的费率控制能力如何。在此基础上,将业务模式打通,再去讨论甲方该做什么,乙方该做什么,线上、线下该做什么,我相信那时的生态平台就能建立起来了。

京东亚洲一号项目总监王银学:

我认为,共生,就是甲乙双方必须以合作的心态来做事。例如,我就对京东的团队讲过,合同一旦签订就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如果我们让乙方死掉,那我们会比他们死得还早。

我还认为,共生有几点可以探讨一下。第一个就是乙方应该做到什么标准,比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这些,这样都做好了再来谈共生。另外,我觉得不要局限甲方和乙方的定义,甲方和甲方之间可以共生,乙方和乙方之间也可以共生。

提到京东的自建物流,这是自生。而说到共生,京东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司,在和物流设备供应商、咨询商等合作的过程中,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共生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交互的,是需要相互学习和理解的。

为什么有时要以最低价中标,这里我也想说明一下。首先,希望乙方理解我们这些电商企业,或其他甲方,我们的确在一些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过反过来看,我们提出的各种要求,至少你们都按时完成了,这说明乙方的潜力是无穷的。乙方在甲方的各种要求下,不断技术革新,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这一角度来看,在我们的影响下,乙方的确能够快速成长,这也是一种所谓的共生。

有时因为甲方提出的某个要求,乙方怕丢这个单子,就算不合理,也按这个要求来操作,这反而对于双方都不利,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作为甲方来说,我们更希望通过项目合作而找到一个老师,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提升在物流方面的认识。我们的想法很可能是不对的,而对乙方来说,你们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不要因为此时的一两单生意而放弃了原则和科学,应该从长远来考虑。

第三个要求就是既然提到共生,就需要双方彼此坦诚,不能挖坑,我估计不少甲方都有这种感觉。合同谈的时候,什么都答应,但合同上写的又不那么清楚,这容易让我们产生误解。总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彼此坦诚、相互信任。

德马集团副总裁于天文:

据我所知,国内目前的物流中心管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企业就管理得非常好。因此,我认为对于乙方来讲,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把一套优秀的物流系统很好地运用到甲方的物流环境中;但对于甲方来讲,他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运行正常。

现在中国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运营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员在没有充分培训的前提下就操作了,他对于物流系统设备的使用规范并不是很熟悉,由此就会出现一些违背规范的操作,所以,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顺畅运行,的确需要甲乙双方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客户对于物流自动化需求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包括品类的规划等才能做出仓储布局,包括拣选策略等。如果把市场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后续问题就会比较多。

关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 第10篇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信息的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反映物流过程中关于输入、输出物流的结构、流向、流量、库存量、物流费用等。

现代物流特征:物流系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快速反应化、物流服务社会化。在现代物流中,物流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功能: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技术智能化与物流装备的现代化、自动化;二是物流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无缝配合。目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物流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及层次化,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物流硬件设备的自动化、现代化,物流产业人才密集化、产业化。

現代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巨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物流信息实现实时互换、共享、汇总、交流、控制、运筹、计划等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功能,从而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反应能力,为物流客户提供有关物流信息的增值服务。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准时生产制(JIT)、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识技术(RF)等新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第一,系统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讨论所提出方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实现。第二,经济可行性。对于经济可行性,将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一部分是可以用钱衡量的效益—有形效益,另一部分是难以用钱表示的—无形效益。第三,管理可行性。除了技术、经济因素外,管理因素对于项目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企业的一系列的活动,如报关、定单处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需求计划、销售预测等。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配送时间大为缩短,更新了物流业务的过程,简化了物流业务处理环节。企业通过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的准确性,避免重复数据错误,简化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交换,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物流运作及物品流动的效率,降低物流流动的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五个方面。第一,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进行调查理解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等。第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工作得到的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第四,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编制,独立运行代码,完善修正,得到符合应用条件的可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交付用户使用。第五,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估。在运行阶段,根据使用情况对系统作适当修改,使系统进一步完善。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借助的信息技术有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局域网 (LAN)和广域网(RAN)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技术(RF);条形码和扫描仪技术,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论港口物流系统建设 第11篇

港口物流系统的生成

港口物流以港口为依托,其发生的前提是港口定位。客户的需求提升港口的功能,功能的定位是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的核心。现代港口物流系统由三大子系统组成:港口物流运行硬件系统、港口物流运行软件系统、港口物流运行环境系统。三大系统中又各自包含众多的子系统。

具体到某一微观现代港口,实现上述系统目标主要依赖于先进的装卸机械设备和先进计算机码头信息子系统。作为现代港口的灵魂,信息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整套信息操作系统应涵盖计划、操作和管理三大部分,由众多模块组成,包括:船舶配载模块、中控监控模块、堆场计划模块、泊位计划模块、办单操作模块、冷藏箱和危险品操作模块、操作管理模块、EDI模块等。现在国际上开发应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自动终端系统”一般兼容自动闸口、船舶操作和堆场操作,其工作流程见系统逻辑图。

现代港口物流系统建设要点

从宏观层面而言,重点要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从微观层面而言,必须解决物流运作成本、效率和质量问题,这是港口物流系统的建设目标。

建设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建立目标和约束条件,即明确设计实施目的,确定各种问题与约束。第二步,战略研究与设计,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等技术。第三步,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即明确总体思路和要求,功能的定位和战略目标,制定方案,并进行评价、修订。第四步,方案实施和实效评价。

加快基于拓展港口物流系统功能的保税港区建设。保税港区是港口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拓展与提高港口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功能上讲,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各项功能政策。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的内涵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具有码头和港口的功能优势。在港口设立保税港区,就是要使港口发展为国际枢纽港的同时,在港口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贸易、海运、海运代理、货代、仓储、商展、金融等业务,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转口贸易提供便利、优质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除了港口的功能外,保税港区还整合了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所有功能。保税港区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国际物流功能、国际贸易功能、出口加工功能、商品展示功能。从运作模式上讲,保税港区实现了保税区域与港口的实质联动,真正实现了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功能向内陆地区的延伸,大大拓展了港口物流链系统。

经济全球化背景要求港口物流有全新的战略意识,顺应向供应链物流转变的趋势。港口物流链构建的一般途径是:其一,选择合适货种,建立港口企业自营物流链。其二,以物流服务品牌为主导,建立品牌物流链。物流服务品牌的核心是质量,品牌服务是争取客户信赖的重要手段。其三,让出港口地盘,吸引企业物流,共同构筑物流链。让出港口地盘,是指让出港口企业的部分码头、仓库、堆场给拥有物流链的企业,使其在港区内从事企业物流。因此,港口企业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吸引企业物流扎根于港口。在国外港口管理和运作中,有一种“地主港”模式值得借鉴学习。其四,与航运、公路、铁路企业共同构筑物流链。独立的、具有不同优势的物流企业可以协同承担、共同构成便捷的物流链。物流全球一体化表现为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航运企业拥有在全球范围的代理网络,公路则是最具有门到门运输的便利,铁路则是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而港口作为物流平台,可以成为物流所需的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因此,开放港口系统,与航运企业以及公路、铁路企业共同构筑物流链是一种成功的物流拓展战略。其五,与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物流资源整合,开拓物流链。与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物流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把传统的、分散的、割裂的、单一的市场交易,逐步转变为以港口码头为平台的信息共享、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大市场,建立完整的物流链。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的日趋频繁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港口码头的运作和管理逐渐与整个交通运输和仓储配送的大链条融合在一起。欧洲港口正在提出“港口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的理念,强调港口物流必须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发达的高速“虚拟供应链”,依托“虚拟链”建设服务于全球的“虚拟港”,扩大港口的腹地和服务范围。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我们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集成,纵向集成港口主要客户(承运商/航运、供应商和经销商),横向集成其他港口和本地或外地的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向供应链上、下游延展,保证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

信息平台的设计包括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物流行业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公共口岸信息平台为基础核心平台,提供口岸信息交换、口岸流程规则和口岸公共信息三个不同层次的服务,由港口企业建设,与海关、商检部门连接;物流行业专业信息平台由集团企业或企业联盟体建设,为主要直接客户和贸易伙伴提供特殊服务,主要实现物流交易功能和服务功能;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为物流的操作层和商务层,一般为物流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现代港口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通过“虚拟链”,实现港口物流在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物流系统】相关文章:

物流系统成本05-23

逆向物流系统06-02

销售物流系统06-28

社会物流系统06-29

煤炭物流系统07-09

物流追溯系统07-30

成品物流系统08-03

物流执行系统08-25

应急物流系统09-11

物流运输系统05-07

上一篇:大功率电器下一篇:山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