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的处理

2024-05-15

特殊路基的处理(精选10篇)

特殊路基的处理 第1篇

(1)全面地现场核对路基施工设计资料,比如说对土石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路基施工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核对。(2)工程所用的材料要控制好它的材质,要进行严格地检验和计量。尤其是钢材和水泥这些比较常用的材料,不仅要有出厂合格证,还要批量送去取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要严格地分开堆放通过检验和未通过检验的材料。做出明显的标示,以避免误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复查和取样试验路堤填料。测定路堤填料的含水量、塑形指数、液限以及填料强度、颗粒分析等。按照相关的规程来开展实验。(4)场地清理。清理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设、文物以及设施。将好土集中地堆放在一起,清理地表植被。在填土前要将地表面整平压实。(5)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

2 市政道路几种特殊路基的处理方法

2.1 塌方路基的处理

塌方易发生在道路的边坡上,对道路边坡塌方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2.1.1 截排水工程

(1)地面排水工程。主要是拦截坡体以外的地面水及排除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地面排水沟均应采用浆砌圬工体,以防止渗漏和冲刷。(2)地下排水工程。多采用盲沟,对防治边坡坍塌以及其他类型的路基病害有良好的效果。边坡渗沟能有效地排引坡体内的层间水及地表渗水。如对呼集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发现,凡设有盲沟的路段,普遍比没有设盲沟的路段稳定性好。

2.1.2 边坡防护工程

(1)坡面植草,以改善坡面土体固着力并防止表面冲刷。草皮应尽早铺种。(2)采用满铺浆砌片石或骨架式浆砌片石构筑物时,一定要在骨架内种植草皮等保护坡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骨架护坡,但骨架内填土应夯击密实,以防止坡体被冲刷,产生渗漏。

2.1.3 支挡工程

对道路边坡的坡脚及体内发生的坍塌,当坍塌体较厚,人为清方困难且可能引起坍塌范围扩大的地段,可视滑体的推力大小等因素分别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锚索地梁或锚管注浆等支挡工程类型,以恢复坡体平衡,杜绝坍塌发生。

2.2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区域性土,它主要分部于我国黄土高原上。湿陷性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沉积物,它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和垂直节理,以黄色为基本色调,具有湿陷性,故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

2.2.1 灰土挤密桩处理

2.2.1. 1 灰料拌制

施工前应将施工所用土和生石灰准备妥当。土料宜为天然的黄土状亚粘土或轻亚粘土,有机杂质含量要小于5%,使用前剔除较大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石灰应选用新鲜的消解石灰粉,直径不得大于5mm。生石灰块用水喷闷后(3~4h),消解成石灰粉,剔除较大颗粒后方能使用,不得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灰土须充分拌和至均匀,并控制最佳含水量。

2.2.1. 2 成孔工艺。

成孔方法分为沉管法和冲击法两种,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桩孔深度、机械设备条件和施工经验等因素选定。(1)沉管成孔。沉管法是最常用的成孔方法,孔壁光滑规整,挤密效果和施工技术容易控制和掌握,但沉管成孔的最大深度受到桩架高度的限制,一般不超过8m。(2)冲击法成孔。本法特别适用处理自重湿陷性厚度较大的土层,成孔深度不受机架高度限制,可达20m以上。

2.2.1. 3 填夯施工。

填夯前进行填夯试验,以确定每次合理的填料数量和夯击次数,根据夯实质量标准确定检测方法应达到的指标。挤密成孔后待检查合格立即回填夯实,夯填的次序是先底夯,保证有效处理深度,底夯一般要8击以上,听到清脆锤声为止,再开始填料夯实,每次分层填料厚度、夯锤高度、夯击锤数根据试桩取得的参数确定。每层听到清脆锤声,再进行上一层填料夯实。

2.2.2 深层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桩是复合地基的一种,近几年在黄土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处理含水量较高的湿陷性弱的黄土。它具有施工简便、快捷、无振动,基本不挤土,低噪音等特点。深层搅拌桩的固化材料有石灰、水泥等,一般都采用后者作固化材料。其加固机理是将水泥掺入粘土后,与粘土中的水分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进而与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颗粒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这些新生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或空气中发生凝硬反应,使水泥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使路基土达到承载的要求。深层搅拌桩的施工方法有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两种,干法施工就是“粉喷桩”,其工艺是用压缩空气将固化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喷入土中并搅拌而成。因为输入的是水泥干粉,因此必然对土的天然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土的含水量较低时,很容易出现桩体中心固化不充分、强度低的现象,严重的甚至根本没有强度。在某些含水量较高的土层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应用粉喷桩的土层中含水量应超过30%,在饱和土层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中应用更好。对于土的天然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允许采用。

2.2.3 素土垫层法

素土垫层法是将基坑挖出的原土经洒水湿润后,采用夯实机械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的一种方法,它与压实机械做的功、土的含水率、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存在密切关系。压实机械做的功与填土的密实度并不成正比,当土质含水量一定时,起初土的密实度随压实机械所做的功的增大而增加,当土的密实度达到极限时,反而随着功的增加而破坏土的整体稳定性,形成剪切破坏。在大面积的素土夯填施工中时常遇到,运输土料的重型机械容易对已夯筑完毕的坝体表面形成过度碾压,造成剪切破坏,同时对含水率过高的地区形成“橡皮泥”现象,从而出现渗漏。这些都将是影响夯填质量的主要因素。

2.3 翻浆路基的处理

翻浆是路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表面硬壳层或承载力土层被车轮等的局部超荷载的挤压,破坏土质结构使其承载力下降,路基表面硬壳层从而产生表层局部沉陷和车撤边部凸起的现象。翻浆路基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做好路基排水,提高路基高度。轻型、中型和重型翻浆,丘陵山区、平原的一切新旧路都可采用这种方法。良好的路基排水可以阻止地面水或地下水浸入路基,保持路基土体干燥,将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减少。提高路基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常用措施。增大地面水位或地下水至路基边缘间的距离,保持路基上部土层干燥,不至于在冻结过程中由于聚冰过多而失稳。取土方便的路段也适用于提高路基这种措施,填筑路堤所用的土应该适水性良好。路线穿过农田地区时,应与路面设计综合考虑,少占耕地,以确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粉性土地段及重冰冻地区,应采取其他措施如石灰土、砂垫层等同提高路基配合使用。(2)换土。对因地质不良造成的翻浆路段,可在路基上部换填水稳定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以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根据地区情况、道路等级、行车要求、换填材料等因素确定换土厚度。根据塔城地区的经验,认为在路基上层填40~60cm厚的砂性土,路基可以基本稳定。换土厚度也可以根据强度要求,按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确定。用换土法治理翻浆路段,应突出抓一个“早”字,发现苗头,即行开挖,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效果。换土适合路基标高受到限制不能加高路基,且附近有砂性土的路段。

3 结语

综上,市政道路路基的处理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特殊地质地段,要做好预控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处置方案,注意加固和引排水、避免塌方。只有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摘要:本文主要就几种特殊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特殊路基,塌方,黄土路基,排水

参考文献

[1]唐卫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建筑知识,2012,6.

[2]喻长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整治的探讨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5.

特殊路基处理比选分析报告 第2篇

致:XX(集团)有限公司:

1、背景介绍:

我方在对XX路特殊路基处理段进行调查后,发现此路段淤泥量过大,我方建议把特殊路基处理段结构层32cm厚水泥稳定碎石变更为25cm厚C30,并做了成本分析。

2、成本分析:

2.1、特殊路基全段水泥稳定碎石工程量为3089.28m³,单价210元,则此路段水稳原材总价格为648748.8元;而该段换为25厚C30砼时,需要数量2413.5m³,砼单价320元,则砼原材总价格为772320元,金额多了123571.2元,同时也提高了质量,节省了材料使用量。

望贵局以工程联系单方式回复软土路基换填做法。特此报告。

重庆市XXXXX项目部

2016年11月XX日

5cm AC-13改性沥青砼7cm AC-20沥青砼1cm稀浆封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找平层原手摆片石层5cm AC-13改性沥青砼7cm AC-20沥青砼1cm稀浆封层25cmC30砼20cm级配碎石找平层原手摆片石层变更为

K0+030~K0+180段特殊路基处理总面积2408㎡水稳量770.56m3变更为C30砼量602m3 人民大道K0+880~K0+930段特殊路基处理总面积1035㎡水稳量331.2m3变更为C30砼量258.75m3K1+000~K1+100段特殊路基处理总面积2071㎡水稳量662.72m3变更为C30砼量517.75m3人民大道

公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初探

1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软土路基施工应列入地基固结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预压期内除补填因加固沉降引起的补填土方外,严禁其它作业。

1.1 置换土施工

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清除腐殖土、淤泥。填料宜采用透水性土。处于常水位以下部分的填土,不得使用非透水性土壤。填土应由路中心向两侧按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层厚宜为15cm。分段填筑时,接茬应按分层作成台阶形状,台阶宽不宜小于2m。

1.2 土工材料处理软土

土工材料铺设前,应对基面压实整平。宜在原地基上铺设一层30~50cm厚的砂垫层。土工材料应由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不易断裂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其抗拉强度、顶破强度、负荷延伸率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铺设土工材料后,运、铺料等施工机具不得在其上直接行走。每压实层的压实度、平整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于其上铺设土工材料。土工材料应完好,发生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铺设土工材料时,应将其沿垂直于路轴线展开,并视填土层厚度选用符合要求的锚固钉固定、拉直,不得出现扭曲、折皱等现象。

1.3 抛石挤淤

当软土层厚度小于3.0m,且位于水下或为含水量极高的淤泥时,可使用抛石挤淤,应使用不易风化石料,石料中尺寸小于30cm粒径的含量不得超过20%。抛填方向应根据道路横断面下卧软土地层坡度而定。坡度平坦时自地基中部渐次向两侧扩展;坡度陡于1∶10时,自高侧向低侧抛填,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抛石露出水面或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平、碾压密实,再铺设反滤层填土压实。

1.4 采用袋装砂并排水

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粗砂或中砂做填料。砂袋的渗透系数应大于所用砂的渗透系数。砂袋安装应垂直入井,不应扭曲、缩颈、断割或磨损,砂袋在孔口外的长度应能顺直伸入砂垫层不小于30cm。袋装砂井的井距、井深、井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5 采用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应具有耐腐性、柔韧性,其强度与排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排水板贮存与使用中不得长期暴晒,并应采取保护滤膜措施。

1.6 采用碎石桩处理

宜选用含泥砂量小于10 % 、粒径19~63mm的碎石或砾石作桩料。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振留时间等参数。应分层加入碎石料,观察振实挤密效果,防止断桩、缩颈。桩距、桩长、灌石量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1.7 采用粉喷桩加固土桩处理

石灰应采用磨细一级钙质石灰,最大粒径小于2.36mm、氧化钙含量大于80%,宜选烧失量小于10%的粉煤灰、普通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工艺性成桩试验桩数不宣少于5根,以获取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喷气压力与单位时间喷入量等参数。

2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2.1 路基试验段施工

在施工前应针对盐渍土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隔断层铺设等施工工艺性问题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盐渍土地段进行,路段长度宜为20 0m。试验路段应确定拟用的隔断层施工工艺和盐渍土路基的处理施工方法。试验路段应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松铺厚度、洒水方法、碾压遍数等。

2.2 基底处理

当基底土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挖除,一般情况下铲除厚度应不小300mm,应按设计要求换填透水性较好的土。换填深度不应小于1.0m。地下水位以下的软弱土体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透水性好的粗粒土换填,高度宜高出地下水位300mm以上。在内陆盆地干旱地区,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表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在下路堤内设置封闭性隔断层。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时,应将其铲除,铲除的深度通过试验确定。地表过盐渍土层过厚时,如仅铲除一部分,则应设置封闭隔断层,隔断层宜设置在路床顶以下800mm处;若存在盐胀现象,隔断层应设在产生盐胀的深度以下。在积水路段,应将积水排除后,将地表翻晒,其厚度应不小于500mm。对排水困难的低凹地、软土、泥沼、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段,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后方可填筑路基。

2.3 土料的挖运

在取土场按要求将土料处理好后,采用自卸车运至作业面,由专人指挥卸车,根据自卸车装土量及土的松铺厚度确定卸车间距。土堆应形成梅花形,这样可使推土机推平后松铺厚度大致相同。卸土量由试验段确定,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0mm,砂类土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0m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0mm。

2.4 摊铺整平

摊铺时先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初平与精平要同时穿插进行,以节约时间。在精平后检测其松铺厚度是否与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吻合,在确认一致后准备开始碾压作业。

2.5 碾压成形

路基压实宜在土料处于最佳含水率时进行压实。用砾类土和砂类土填筑时,不得超过最佳含水率的±2%;用细粒土填筑时,碾压含水率不宜大于最佳含水率1%。如果含水率过高,要进行翻晒;如果含水率过低,要进行洒水,洒水要均匀,不得有片状过湿或过干现象。

3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期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且宜与设计规定的拦截、排除、防止地表水下渗的设施结合。主要有换填法和强夯法。

3.1 换填法

换填材料可选用黄土、其它黏性土或石灰土,其填筑压实要求同土方路基。换填宽度应宽出路基坡脚0.5~1.0m。填筑用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3.2 强夯处理

夯实施工前,必须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严禁在其上方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点进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如夯锤质量、落距、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地基处理范围不宜小于路基坡脚外3m。应划定作业区,并应设专人指挥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夯击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当参数变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的应用探讨 第4篇

1 公路施工中一些特殊路基的特点

1.1 软土路基

软土路基所在的地面的土质较软, 从而导致软土路基容易出现强度问题, 常见的软土路基有淤泥性土质、沙土地、杂填土等地基。由于软土路基的抗变形能力较弱, 那么在较大载荷的作用下, 软土路基就会产生较大的机械沉降, 由于软土路基土质之间的空隙较大且不均匀, 从而导致各部分软土路基的沉降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软土路基的强度低, 在较大的载荷作用下就会产生压实受力不均匀, 使得路基收到的的应力分布不均匀;软土的渗透性小, 含水量较大, 那么就会导致软土路基的下层稳定性较差。例如当公路选线经过腐木层时, 软土路基地面以下2.8m为黑褐色腐质软土, 地下2.5~8.5m为灰黑色泥浆。该路段的土层含水量大较易出现严重的渗水现象, 进而导致在该地质结构不良的路段进行软土路基施工时, 容易出现软土路基的分裂、沉陷等问题。

1.2 易滑坡型路基

易滑坡型路基所在的土质颗粒之间连接能力较差, 抗剪切能力较弱, 较容易出现滑坡松动。产生这一特殊路基的因素有下面几点:1) 土层的含水量较大, 导致产生较严重的湿陷性, 尤其是对于黄土层来说, 在地下水丰富或者是地表水渗透较为严重的时候, 较容易出现土质的塌陷、沉降等现象, 造成严重的机械滑坡;2) 当土质机械强度较低的时候, 在受到较大的脉动循环冲击载荷的影响下就会使得土质的受压实不均匀, 那么就极易出现滑坡现象。

1.3 冻土路基

冻土路基是在一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路基, 一般是由土壤的土质、路土质中水分的比例及地基路面的温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冻土路基多出现在高原高寒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典型的冻土路基地区。因此对于冻土路基的处理加大对其材料和处理的预算, 降低冻土层受到外界极端情况干扰, 从而有效降低路基土层发生冻裂变形的概率。

2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控制技术

2.1 材料参数的测试

材料性能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而材料参数则体现了材料各方面的性能。而且在特殊路基施工中, 材料的参数之间影响到路基的机械强度以及应力分布, 因此在施工之前要进行材料参数的相关指标测试。对于特殊路基施工采用的混凝土、钢材料等原材料进行物理指标以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并将测试结果运用到施工控制分析中。测试内容应该包括混凝土的成分比重、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的延展性、收缩徐变特性等内容。

2.2 应力应变监测

施工控制中应对结构分析所需要分析的关键截面进行应力应变值的分析检测, 通过对于应力应变值的检测可以探知连续刚构桥梁内部的力学性能, 保证设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通过加强应力和不平衡荷载检测控制, 尤其是在温度、气压变化较大的地区进行检测, 可以评估这些因素对于连续刚构桥梁结构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特殊路基的稳定性与抗屈曲变形能力。

2.3 形状监测与控制

根据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的相关分析, 可以知道当特殊路基的跨度越大, 土质强度越低, 那么特殊路基的抗屈曲能力越弱。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特殊路基设计跨度大于实际能够允许的最大跨度, 那么就可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同时特殊路基的形状也决定了特殊路基的刚度与强度。在进行特殊路基施工之前, 将监测传感器及其配套设施埋设在监控截面内, 当每个施工节段预应力张拉后, 进行形状数据采集。对容易变形工段进行测量, 测量应有数据记录, 施工人员根据变形工段的数据进行修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量的数量以及位置。对于重点施工区域要适当增加测量点, 来保证监控质量。

3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的方法

3.1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投资少、施工工艺简单的方法叫做浅层处理浅层处理一般有换填法、晾晒法、垫层法、动力固结法、加筋法、灌浆法、排石挤淤法和爆炸排淤法。在对待软土路基分布范围小, 深度≤2m的时候, 使用换填法最为合适, 换填料可以根据情况用砂、砂砾改良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因此初步决定使用开挖换填法处理。原路基为粘土填筑, 假设采用砂、砂砾等材料换填, 虽然说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但是这种材料具有透水性, 材料内部的干湿变化会使路基土的四周软化或者二次固结, 从而导致路面的不稳定下沉等危害。

3.2 易滑坡型路基施工方法

在进行易滑坡型路基施工时候应该做好防水、力学平衡和土质改良工作, 尽量将各类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合理改善路基段的土质环境尽可能减小路基施工中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加强排水、防水处理, 避免因为地表水的大量渗透而给路基稳固性带来的影响, 制定完善的排水方案, 避免路基和路基附近形成积水面;结合施工地段的土质情况, 对于容易产生滑坡的路段进行集中的治理, 从而提升易滑坡型路基周围的土质质量, 提升公路施工和使用的稳固性与安全性。

3.3 冻土路基施工方法

在冻土路基施工温度变化对于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施工中要加强温度控制。通过铺设相应的连接通气管道, 保证冻土路基内外温度无明显差异。对于高原高寒地区的冻土路基施工来说, 由于冻土多年未经消融, 这就导致冻土内部机械强度较高, 给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对于施工段进行隔断, 并对隔断区域内进行升温, 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后方可进行施工。

4 结语

公路工程具有施工跨距大、技术要求高、工程实况复杂等特点, 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在具体的施工中要考虑特殊路基的地质条件以及水文条件, 结合以往的特殊路基施工方案正确选择施工方法进行技术处理。不断将施工工艺与路基建设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保证公路工程中特殊路基建设的持久性与稳固性。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 特殊路基的施工在现代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几种特殊路基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施工方案, 进而保证特殊路基更加适应其自身的承重载荷。

关键词:公路,特殊路基,施工方案,承重载荷

参考文献

[1]宋万里.对新形势下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措施探讨[J].交通与管理, 2013.

[2]马士宾, 刘俊琴, 王丽洁, 陈晗.基层铺筑时施工车辆对石灰土底基层的力学影响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

[3]余洋.探讨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处理策略论文 第5篇

在路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要选择适宜施工的时段进行施工,尽可能避开雨季时段,需要保证施工天气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现场有关操作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现场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科学调配工作进程,防止现场出现安全事故,并且要合理运用工作设施,尽量缩短施工时间;要做好软土地段填埋工作的管理措施,路堤的规格要≥3m,对于软基地段的处理要更为谨慎,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进行施工。

2在进行公路路基路面处理时软基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方面不够重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软基处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工序,其处理的质量优劣对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公路所承载的压力一直都十分巨大,所以对于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软土路基处理施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这无疑会影响公路施工质量,降低公路正常使用寿命。2.2处理方法不合理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对软基进行处理,要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所使用的处理方式。由于公路所处条件不同,所选择的处理方式和运用的技术手段也各不相同,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考虑到土质、排水情况等多方因素,否则会造成所选的软基处理方式不合理,使软基处理成效达不到理想标准[1]。2.3设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在路基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并且熟悉项目所处的地域情况及自然环境,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因设计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不达标及对项目不够了解,造成项目工期拖延,从而影响项目质量。

公路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第6篇

特殊路基不同于一般路基, 因其组成成分的性质不满足工程要求, 需要全部或部分进行处理才能使用。常见的特殊路基有特殊土路基、沙漠地区路基、雪灾地区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和滑坡地区路基等。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度, 必须对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二、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多种多样, 常有的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预压法、CFG桩法、强夯法、振冲法、灌浆法、注浆法、深沉搅拌法、加筋法、锚固法、托换法等。特殊路基处理因其问题的复杂性, 路基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上述方法, 而是要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使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具体来说, 路基处理需考虑处理工期的长短、施工的技术水平、现场的机械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 才能选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一种处理方法达不到要求时, 要改换另一种方法, 或者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1. 软土路基的处理。

采用换填法只适用于0.5~3.0 m的浅层换填, 对于深层软基处理来说不够经济, 应考虑其他方法。采用堆载预压法因排水固结时间长, 适用于工期不紧的项目。采用抛尸挤淤法时, 应考虑到所用材料供应情况是否经济。也有工程把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联合使用, 经济效益显著。

2. 采空区路基处理。

目前, 对采空区路基治理以全充填注浆法为主。对于埋深大于250 m的采空区, 需依据采空区的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危害, 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

3. 开采规模较小的煤层的处理。

开采深度小于100 m的采空区, 采用桥跨方案比较合适。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塌陷的采空区, 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 (包括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钻孔内干湿料回填等方案) ;当采空区为单一的巷道, 且能在巷道安全施工时, 可采用巷道内干砌石、浆砌石、井下回填等方案;当采空区为壁式或房柱式开采工作面时, 可先采用钻孔干湿回填方案, 然后再注浆充填的方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 将非注浆充填方案和注浆充填方案联合使用,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三、特殊路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文, 笔者以郑少高速公路郑州市区海航路连接线新建工程为例, 对特殊路基的处理进行分析。该项目起点位于郑州市规划中的航海西路互通式立交终点, 终点位于郑少高速公路刘胡同互通式立交起点处, 路线全长4 935 m。路线位于郑州市境内,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 属黄土地貌, 地形略有起伏, 沟谷较多。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海拔在130~164 m, 路线范围相对高差较大, 沟壁直立。

2. 垃圾填埋场特殊路基处理。

(1) 垃圾填埋场概况。路线经过段庄时, 在桩号K0+900~K1+500 m处原为大坑, 坑深约8.0 m。后被设为垃圾填埋场。该场地垃圾为近期人工堆积物, 均匀性差, 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 已勘探深度, 内地层可划分为2层:一层为杂填土, 以生活垃圾为主, 深度分布不均匀;二层为粉土。

(2) 处理方案。由于该处填土较厚, 其成分较为复杂, 均匀性差, 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建议将该处填土全部挖除, 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 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回填的路基填土和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

3. 弃土场特殊路基处理。

(1) 弃土场概况。路线经过上闫垌时, 在桩号k3+200~k3+450 m处原为大坑, 坑深约12.0 m。后被南水北调弃土填埋, 该场地填土为近期人工堆积物, 均匀性差。在桩号k3+276 m处填土成分以生活垃圾为主, 含少量粉土;在桩号k3+276~k3+450 m处填土成分以粉土为主。已勘探深度内地层可划分为3层:一层为素填土:以粉土为主, 均匀性差;二层为杂填土:以生活垃圾为主, 含少量粉土;三层主要为粉土。

2.处理方案。

(1) k3+250~k3+276 m特殊路基处理。由于该处填土较厚, 且下部有厚约8.0 m的杂填土, 其成分较为复杂, 均匀性差, 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建议将本处填土全部挖除, 采用冲击碾压法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 再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压实处理。对于交接部位应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2) K3+276~k3+450 m特殊路基处理。该处填土局部在回填过程中经过压实处理, 其厚度和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均匀性较差。建议先将上部土层挖除, 余下部6 m土层, 采用冲击碾压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 然后采用灰土挤密桩对土层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采用冲击成孔工艺, 桩径0.4 m, 装距0.8~1.0 m, 按正三角形布桩, 其处理范围应大于路基范围并不小于2.0 m。待处理后再将上部土层逐层回填压实, 或将填土全部挖除, 再分层压实。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四、结论

沿海地区公路特殊路基处理方法探讨 第7篇

1. 沿海地区软土的特点

沿海地区软土是在较弱海浪暗流及潮汐的水动力作用下, 逐渐沉积淤成。其中常含有贝壳及海生物残骸, 沿海地区的软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土体一般处于流塑状;孔隙比较大;压缩性高;凝聚力小, 土体剪切变形能力差, 所以, 沿海地区在软弱路基设计和施工处理过程中, 必须通过详细的研究, 掌握软土的性质和土层特征 (特别是软土的强度和变形动态变化规律) , 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 才能保证软弱路基在施工期间的稳定并控制完工后的工后沉降。

2. 沿海地区软基可能出现的问题

2.1 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当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 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2 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当路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 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变形时, 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超过结构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 结构可能开裂破坏。

2.3

路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 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路基失稳。

3. 沿海地区软基的处理方法

要做好软土路基的处理, 首先要搞好前期勘察设计工作。根据软土岩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指标, 通过比较分析, 选取合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当软土路基不能满足承载力或稳定要求时, 对路基加固是有效的措施。软土地基加固就是将低承载能力和大压缩性的原状土加固到足以承担地基所需的强度和工后沉降要求, 有时也为了减少地基的渗透性。常规的软基处理技术, 从最早采用的堆载预压, 设置生石灰桩, 浅层更换填土等发展到旋喷灌注、化学方法、轻型填料、土工织物等新型处理工艺。归纳起来, 目前国内外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已有约7 0种。根据沿海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软土的工程特征, 在沿海地区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 很多常规方法不太适用。这里将重点探讨适合沿海地区软基的处理方法。

3.1 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法

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法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 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或粉体状强制搅拌, 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复合地基。

水泥搅拌桩法由于加固材料水泥粉、石灰粉的吸水性, 降低了桩周土的含水量, 同时, 桩周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水泥搅拌桩法最适用于加固各种成因的饱和软黏土。目前国内常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搅拌桩桩长设计以经济合理, 满足沉降量及承载力要求为原则, 当软基不太厚时 (10m左右) 可考虑穿透软基, 当软基很厚时, 设计桩长不宜大于1 5 m。加固深度取决于施工机械的功率, 国外某些加固软土的深度已达到60 m, 国内的施工机械搅拌能力一般为3 0m, 所以加固深度只能达到26m~27m。水泥土搅拌桩的机械难以对付填土中的大块硬性杂质, 若数量少和埋深浅的尚可人工排除, 对数量多和埋深较大的就难以施工。此外, 对于水泥土搅拌桩等用压力注浆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地层中空隙的存在会影响浆液或水泥干粉的用量, 严重时会因浆液的漏失而无法保证质量。

3.2 堆载预压加固法

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措施, 针对路堤工程:对软土地区的天然地基或竖向排水体地基利用路堤填土预压并不需要移去土体, 预压的措施, 主要体现在分级加荷, 每级加荷的稳定性依赖于前一级预压后强度的提高。该情况下, 软土地基总沉降量并不减小, 只是大部分的沉降在施工期完成, 可有效减小工后沉降。

为加速软土地基固结, 一般预压法与砂垫层及竖向排水体相结合, 构成排水固结的两个因素, 即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加压系统是起固结作用的堆填路堤荷载, 它使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边界条件, 增加孔隙水排出途径, 缩短排水距离。该系统由水平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

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 如果没有加压系统, 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 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反之, 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 不改善土层的排水条件, 则不能在预压期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

3.3 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化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可置于岩土或其他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种结构层之间, 具有过滤、防渗、隔离、排水、加筋和防护等多种功能, 发挥加强、保护岩土或其他结构功能的一种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在土体中放置了筋材, 构成了土体-筋材的复合体。由于土的抗拉抗剪性能差, 在土体中加筋, 以筋材料为抗拉构件, 与土产生相互摩擦作用, 限制其上下土体及土体的侧向变形, 等效于给土体施加了一个侧压力增量, 从而增强土体内部的强度和整体性, 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3.4 C FG桩加固法

CFG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它的桩身材料主要是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和水拌和而成, 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碎石是该桩的粗骨料。石屑式填充碎石孔隙, 改善骨料级配的次骨架材料。粉煤灰具有粗骨料和低标号水泥的作用。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由碎石或石屑组成的褥垫层形成CFG复合地基。

CFG桩同时具有碎石桩对地基的挤密加固和置换作用。由于CFG桩桩体强度较高, 在黏性土地基上, 挤密效果不佳时, CFG桩可有效地将地基荷载传递到深处土层, 确保桩对地基的置换加固作用。CFG桩复合地基通过在桩和基础间设置柔性褥垫层, 使调整桩土相对变形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CFG桩复合地基的强度和模量比较均匀, 对上部结构、受力结构抗震等极为有利。褥垫层使桩间土的有效接触增加, 提高了桩间土的抗剪强度, 使得桩体承载力得到提高。褥垫层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3.5 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组合型复合地基

散体桩主要靠桩间土的被动约束, 特别是在桩顶2倍~4倍桩径范围内, 桩间土将承受很大的径向应力, 容易使桩体产生膨胀破坏, 因而在软弱黏性土中的砂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难以有效提高。为改变这种状态, 对散体桩复合地基中的部分砂石进行桩体增强, 在砂石桩中增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与少量水泥, 使其成为一种黏结强度较高的半刚性桩, 由此构成部分散体砂石桩与部分低强度混凝土组合复合地基。

组合型复合地基的特点是既能发挥砂石桩的优点, 又由于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插入而使砂石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加强, 从而减少散体桩顶部分的压胀变形。同时发挥半刚性桩能向深部传递荷载的作用, 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增加, 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整体稳定性。为使两种不同刚度桩体的作用、变形协调一致, 需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石料垫层, 以保证不同刚度桩体与土共同承担荷载。

3.6 塑料排水板法

施工方法为:插设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桩头处理→ (铺设砂垫层) →路基填筑。施工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插板机, 主要由工作装置、驱动装置和行走装置组成。为适应在软土中行走多采用履带式, 也有轮胎式。另外沿海地区软基的处理方法还有薄层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干振复合桩加固法、夯实扩底桩加固法等。

4. 结语

笔者结合沿海地区软土的工程特性, 探讨了适合软土路基处理的几种新方法。不同的软土地基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依据各种软基处理法的原理, 并根据土质类型、地基条件、道路条件、施工条件和建设费用合理选择恰当方法, 来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也可采用复合处理法, 发挥各方法的优势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坚.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质量监控探讨.广东科技, 2008.05总第7期

[2]高宏兴.软土地基加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强力夯实法与振动水冲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4]林雄斌, 姜言松.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弱地基[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3) :25226

[5]欧雄, 李志凌.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浅谈[J].山西建筑, 2007, 33 (3) :2912292

[6]吴邦颖, 张师德, 陈绪禄, 等.软土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96)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特殊路基的处理 第8篇

关键词:重锤,强夯,路基,方案

1 重锤夯实施工方案

1.1 原理

重锤夯实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 自由落下, 以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经过多次重复提起、落下, 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密实的硬壳层,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少地基变形。

1.2 机具设备

1) 夯锤:其形状采用截头圆锥体, 夯锤质量不小于5.0 t, 锤底直径为1.5 m, 夯锤落距为10 m。

2) 起重设备:采用W1001履带式起重机, 用钢丝绳直接悬吊夯锤。

1.3 施工方案

1) 试夯。

重锤夯实正式施工前, 应在现场选点试夯。试夯中应观测记录夯坑土层沉降量, 夯后应进行取土或触探试验, 对比夯实前后土层密实度、含水量、湿陷性等的变化, 最后确定参数。

2) 方案。

根据施工特点分为三种施工方案:一种为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方案;一种为高填方大面积施工方案;一种为新填路基填挖交界处、横向半填半挖及纵横向陡坡地段。

第一种:加宽施工方案。加宽时宜比设计宽50 cm, 同时要满足夯机施工宽度。首先对原地面进行平整碾压;然后重锤夯实处理, 用夯机吊锤宜按从外向内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 每点3击~5击, 以最后两击下沉量不大于5 cm为满足条件, 若达不到可增加击数。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旧路基开挖台阶 (向内侧3%横坡) , 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后, 新老路基结合部要重点进行处理, 一般为在新老路基结合部紧挨三锤, 横向宽度为4.5 m, 每点3击~5击, 满足最后两击下沉量不大于5 cm。若加宽段填方过高, 可采用高填处理方案。陵沁一级公路泽州城区段新建工程项目城区段, 路线走向采用原路线走向, 路基多为旧路加宽, 有的单侧加宽, 有的双侧加宽, 采用了重锤夯实的方案, 现通车运营4年多, 城区段路基新旧结合部位未存在不均匀下沉产生的裂缝。

第二种:高填方施工方案。由于重锤夯实有效影响深度为2.0 m, 故分层压实到2.0 m高后要进行分层夯实, 目的是降低施工后沉降量, 办法是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 全断面夯实, 每点夯击次数要从试夯确定, 满足最后两击下沉量不大于5 cm, 最后平整压实。祁临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起点上庄沟为一“U”形沟, 沟深近30 m, 路基填筑过程中, 每2 m进行满夯一次, 每4 m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路基成型后, 效果良好。

第三种:新填纵向填挖交界处、横向半填半挖及纵横向陡坡地段施工方案。采用开挖台阶、重夯处理、铺设土工格栅综合治理。台阶宽度不小于3 m, 高度可视地形确定, 台阶向内侧做3%的横坡。分层填筑至台阶时, 对结合部位 (包括台阶和新填部分) 进行重夯处理。整平后在结合部位铺设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采用宽幅聚丙烯单向土工格栅, 幅宽大于2.5 m, 每延米拉伸屈服力不小于130 k N, 2%伸长率时的拉伸力不小于50 k N/m, 在铺设时, 对于横向半填半挖段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轴线方向, 对于纵向应将强度高的方向与路轴线方向一致。晋济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3+100~K3+380段路基存在单侧填方高度大, 纵、横向均存在半填半挖, 采用此方法进行施工, 经过一年的施工后沉降并进行沉降量观测, 效果良好。

3) 注意事项:

a.应做好排水设施, 防止雨水浸泡。

b.做好交通管制。

c.冬季施工时, 必须保证地基在不受冻的状态下进行夯击。

d.当夯击振动对临近建筑物、设备及施工中的砌筑工程和混凝土浇筑工程产生有害影响时, 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 质量检验:

a.最后两夯沉量不大于5 cm。

b.满足密实度和承载力。

c.检查点500 m2不少于一点。

5) 重夯效果分析:

a.经检验数据满足要求, 说明设计方案可行。

b.若数据满足不了要求, 要进行现场分析, 具体从三方面进行, 第一从落距、土质和夯打遍数分析;第二从土质含水量方面分析;第三检查在有效夯实深度内是否存在软黏土层。经过分析重新确定施工方案。

1.4 安全施工

1) 施工范围内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2) 派专职人员现场指挥。

3) 机械操作室设安全网, 指挥人员头戴安全帽。

2 强夯法处理高填方施工方案

2.1 原理

强夯法是使用吊升设备将很重的锤反复起吊至较大高度后, 使其自由落下, 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作用于地基, 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 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 改善了地基的受力性能。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强夯冲击能作用下, 土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实和冲击波, 致使土中孔隙压缩, 土体局部液化, 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的裂隙形成了良好的排水通道, 使土中的孔隙水 (气) 顺利溢出, 土体迅速固结, 从而降低此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性, 提高地基承载力。

2.2 强夯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员安排

1) 夯锤:底面直径为2.5 m, 圆形钢锤或铸钢锤。质量不小于20 t, 夯锤落距为10 m, 即200 t·m。

2) 起重设备:采用W1001履带式起重机、龙门架、脱构装置。

3) 人员:每组3名司助人员, 1名负责人, 1名技术员。

2.3 强夯施工方案

由于强夯有效影响深度为5 m~6 m, 故路基分层压实到5 m后进行强夯处理。

1) 试夯。

强夯正式施工前, 应在现场选点试夯, 试夯中应观测记录夯坑土层沉降量, 夯后应进行取土或触探试验, 对比夯实前后土层密实度, 含水量, 湿陷性等的变化, 最后确定参数。

2) 夯点布置和遍数。

采用梅花布点, 4 m×4 m, 中间各层不进行满夯, 最上一层在主夯完成后再用低能 (100 t·m) 满夯。

3) 夯击次数。

通过试夯, 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 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基本原则, 同时应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 mm;b.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 施工步骤。

a.在已平整好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b.起重机就位, 使夯锤对中夯点位置。c.测量夯前锤顶高程。d.将夯锤起吊到预定的高度, 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e.重复步骤d., 按设计和试夯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1个点的夯击。f.重复步骤b.~e., 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g.换夯点,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并测量场地高程, 停歇规定的间歇时间, 待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h.按上述步骤逐遍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 强夯质量检验。

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方法, 每300 m2一点。

6)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表1要求。

7) 安全措施。

a.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b.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及回转大齿轮前应设防护网。c.应经常检查夯机的夯锤, 脱钩装置及索具, 及时维修和保养。d.强夯施工时, 30 m范围内不得有非强夯人员, 以防夯击时飞石伤人。e.现场要设立警示标志。f.六级以上大风, 或视线不清时, 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3 实例分析

举例供参考:

晋济高速公路起点250 m范围内为长晋高速公路泽州互通弃渣场, 深度最大为16 m左右。经过挖除倾填石方以后再填筑路基和强夯处理两种方案比较, 决定采用强夯处理方案 (经济) , 考虑到局部倾填深度大, 采用400 t·m强夯施工一遍另加一遍低锤满夯。

1) 夯距。考虑到其强夯效果以影响深度为主, 故间距应适当加大, 以便夯击能量传递深处。夯距太小, 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将浅层处叠加而形成硬层, 则将影响夯击能向深度传递;另外在夯击时上部土体易向侧向已夯成的夯坑中挤出, 从而造成坑壁坍塌、夯锤歪斜或倾斜, 同时不利于空隙水压力的消散。夯距按锤间净距2 m布置。

2) 每个夯击点夯击击数的确定, 以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不大于5 cm。以夯坑的竖向压缩量最大, 而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原则, 确定每点夯击数, 但还需考虑施工的方便, 不可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特殊路基的处理 第9篇

1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

1.1 施工准备。

强夯施工前, 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免对原有构筑物造成破坏。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 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初步确定强夯参数, 提出强夯试验方案, 进行现场试夯。在试夯过程中加强监测, 及时调整,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经驻地监理组审查, 报总监代表审批同意方可施工。

1.2 夯点布置与强夯。

夯点布置是否合理对于夯实效果也有直接影响。夯点一般布置成正三角形或正方形, 这样布置比较规整, 也便于强夯施工。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 其具体放大范围, 可根据构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夯点间距可根据所要求加固的地基土性质和要求处理深度而定。夯点间距一般取1.5~2.5倍的夯锤直径。每4000mm2工作面为一个施工单位。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 地基土渗透系数低, 含水量高, 需分3~4遍夯击, 反之可分两遍夯击, 最后再以低能量“搭夯”一遍, 其目的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强夯一般分三遍施工。第一、二遍为间隔跳夯方式施工, 锤中心间距为1.5~2.5d, 此处选锤中心问题 (即夯位中心距) 为3m, 以3m×3m方格网定位, 每3m×3m方格网为一夯位, 每个夯位连夯, 夯点的夯击次数可以结合公式:N= (EL2) / (MH) (夯点为方格布置, 间距L) 计算取值。也可按现场夯击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结束后检查夯沉量,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得超过5cm, 否则加击。对于饱和细粒土, 击数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来决定, 当被加固的土层将发生液化时的击数即为该遍击数, 以后各遍击数也可按此确定。第三遍采用低能量满面拍夯, 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夯位中心距1.5m。

1.3 间歇时间。

所谓间歇时间, 指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歇时间, 应不少于3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 第二遍夯位施夯时间, 与其相邻的第一遍夯后应施夯时间间隔不得少于4天, 每个夯区的第三遍拍夯必须在该夯区第二遍施夯完毕四天后进行。

1.4 强夯法的施工管理。

夯位要按设计图要求编制夯点编号图, 编号图要清晰、规范、科学。夯点定位布置用钢尺按100%的频率丈量;施工单位要对强夯机械进行编号, 夯锤必须过磅称重, 每台强夯机械必须持有监理组发放的《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强夯施工;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进行机械操作的主要人员必须挂牌上岗;用水准仪测量垫层铺设前、后的对应测点标高, 初步确定垫层厚度, 每20米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5个规定测点, 再按每断面挖1处探坑, 进一步确定垫层厚度;主、副、满夯的间隙时间要根据现场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但间隙时间必须满足72小时;施工人员要认真做好强夯施工记录, 记录要求清楚、真实;路基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和黄土的湿陷类型进行施工同时作好两侧的施工排水、防水措施。在施工现场均应设置专职施工质检人员和施工安全人员, 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操作和施工安全措施。对于产生的噪音与振动波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居民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般采用隔震沟进行消除。

2 边坡防护

2.1 填方路基边坡采用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植被进行绿化防护, 填方路基自第二级边坡 (1:

1.75) 以下采用网格骨架防护。

2.2 挖方边坡的碎落台两泄水槽之间布置绿化带, 绿化带缘石高出碎落台5cm。

2.3 边坡平台采用25cm厚浆砌片石防护, 并设置30cm×30cm浆砌片石平台排水沟。

2.4 对边坡为2级及2级以上的, 在土质第一级边坡范围内设置空心六角型预制块防护。

如果挖方段设置挡土墙, 则只在土质范围内设置六角型预制块防护, 并在挖方坡率过渡段内做好挡土墙高度过渡。

2.5 路基挖方段在冲沟处设置的急流槽, 注意

将进口防护应深入冲沟壁, 边坡急流槽下及两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干砌片石防护。

2.6 黄土路基边坡防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挖情况适当布置。

3 黄土路基排水

3.1 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截水沟、泄水槽、急

流槽、渗 (盲) 沟及桥涵结构物等组成, 排水系统均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材料, 排水沟构造物底部设置15cm厚度的2:8灰土 (体积比) , 边沟的灰土垫层下铺设涂沥青的土工布, 以防渗水。

3.2 路基排水系统与自然地表排水系统必须通畅连接;

边沟必须设置到冲沟底部排水沟内, 禁止边沟于桥头或冲沟坡顶截止;挖方段要保证截水沟、平台流水槽、边坡急流槽的设置数量、长度及边沟的顺畅连接, 保证顺利排水。

4 黄土路段跨越冲沟处理

4.1 冲沟壁比较陡的情况下, 冲沟底部视黄土

湿陷程度及黄土层厚度, 采用强夯或灰土桩等方法处理;冲沟壁按照每级不小于2m宽平台开挖成台阶状 (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 后分层填筑路基;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 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2 对于冲沟内设置构造物时, 在台后换填范围 (且不小于6m) 的路基不允许采用强夯处理。

采用黄土填筑时构造物顶部4m厚度范围内不允许强夯, 4m以上采用强夯时, 夯击能不大于1000k N·m, 但桥台台后路基应满足相应的压实度要求。

4.3 淘壁处理。

冲淘处的路基填筑从沟底向上分层施工, 并采取一边填筑一边将沟壁挖成台阶, 始之咬合;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 反坡4%) ;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 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4.4 冲沟排水。

(1) 路堤冲沟排水:边沟水流人冲沟时设急流槽, 并在急流槽底部设置消力井, 尚有急流槽接人消力井, 在接入路基边沟, 路堤边沟深至涵洞口处;下游急留槽接入消力井。 (2) 挖方冲沟排水:当冲沟坡度大于10%时, 将占地界外5m的上游冲沟底面整修成10%的纵坡且成水簸箕行, 然后采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 铺砌后, 再设一道隔水墙, 其后采用抛石填筑;当冲沟坡度不大于10%时, 将占地界外5m的上游冲沟按原坡度进行整修, 再用35cm厚度的浆砌片石进行沟底铺砌。 (3) 在占地界处设拦水墙, 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 高出地面60cm, 深入地面80cm, 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宽度;占地界外5m处设拦水墙, 拦水墙顶面厚度50cm, 高出地面30cm, 深入地面120cm, 拦水墙长度为冲沟的底宽。拦水墙中心处设急流槽, 将水引入路堑边沟, 拦水墙采用M7.5浆砌片石。 (4) 铺砌和急流槽的基地垫层:非黄土段采用砂砾10cm, 黄土段采用2:8灰土1.5cm。

4.5 沟填平处理。

(1) 不设构造物的冲沟, 应采用弃土或弃渣填平造地方案, 顶面覆盖种植土后, 种植沙棘林绿化;弃土或弃渣时, 冲沟的形状不必整治成规则状, 并应将冲沟上游填满, 弃土或弃渣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0%;冲沟下游设拦土墙截弃土, 防止水土流失; (2) 冲沟填平占地的土地类别除沟底部较宽、种植大片旱田外, 一般应按荒地、荒沟考虑, 并列为永久占地; (3) 非黄土段的冲沟应根据沟壁的情况、沟的宽窄等进行设计, 除基底强夯外, 其余均应参照执行。

参考文献

[1]魏克霞.浅析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处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5, .

[2]裴章勤, 刘卫东.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92.

关于特殊地质路基设计的探讨 第10篇

1 软土地基的设计和处理

1.1 关于软土地基

软土是指饱和的软弱粘土或淤泥为主的土层, 有时也夹有少量淤泥等, 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 大多呈流塑态。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时, 若对软基处理不当, 会引起路面沉陷、桥头跳车、涵身和通道沉陷、沉降缝拉开和透水, 导致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因此软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成为特殊地段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 处理好软土地区的地区设计和施工, 有助于从基础上和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公路建成后的行车安全, 目前在国内对于软土地区的路基设计一般采用砂井、砂垫层和反压护道等综合加固措施。对于路堤下沉还可以采用加宽路堤和护道加宽加高等措施。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和因地制宜, 才能在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 提高路基设计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软土地及有不同的类型, 在具体单位的施工中, 针对不同的软地基还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对于无硬壳的区域性软弱地基, 一般采用深处理, 如碎石桩、粉喷桩等, 亦可桥跨;对于老冲沟中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挖除或换填;对于其他类型的软弱地基, 一般采用浅处理如挖除、换填, 作为小桥涵地基等。

1.2 软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

1.2.1 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 提高地表强度, 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保证施工机械作业, 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荃上。属子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赎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2.2 置换法。

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 确保填土稳定和确保沉降量。施工方法有人工挖掘置换土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强行挤出的强制置换。

1.2.3 加载法。

加载法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 增加地基强度, 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和邻接填土的路面和构造物或者埋入土内的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

软土是工程施工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路基设计和施工中常常碰见的问题,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增加路基抗滑稳定性、加速地基在施工期间的沉降、减小工后的沉降。在确保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下, 视软土分布情况、范围、埋深、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因此对于软土路基的科学设计与施工的探讨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高边坡路段的路基设计和施工

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 高边坡工程始终是山区工程建设中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因此加强高边坡病害的防治研究, 不仅将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也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以及防治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般认为, 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 土质边坡高度大于20m即为高边坡。

2.1 高边坡设计施工原则

第一, 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0的边坡, 一般采取深层锚杆加格构梁进行加固;第二, 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30但大于1.0的边坡, 则采取普通锚杆结合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固;第三, 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30的边坡, 采取浆砌块石肋式骨架护坡;第四, 为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造成危害, 在边坡潜在塌滑区后缘设置截水沟, 在边坡表面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对于坡脚位置地下水量较大、坡脚土体易被浸泡且坡脚为软弱地基的边坡, 采用搅拌桩对坡脚土体进行加固。

2.2 高边坡路基施工措施

2.2.1 一般高边坡地区对于边坡的加固工

程浩大, 为减小加固工程, 取得合理的经济效果, 多考虑稳固坡脚、减低分级平台高度、加宽平台宽度、放缓边坡坡率等刷方减载措施。不稳定边坡受控于边坡体内的软弱夹层, 一般倾角较缓, 通过刷方完全清除不稳定体较为困难, 但可减小下滑力, 因此刷方减载与加固工程常常配合使用。

2.2.2 预应力锚索的设计。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承受拉力的杆状构件, 通过钻孔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锚固于深部的稳定地层中, 并在被加固边坡表面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 从而达到使加固体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

2.2.3 抗滑桩的运用。

抗滑桩在滑坡体上挖孔设桩, 避免大开挖而破坏其整体稳定, 桩身嵌固在滑动带以下的稳固地层内, 以抗衡滑坡体的下滑力。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属于主动式受力结构, 通过锚索在桩头施加一预应力, 根据需要主动限制滑坡的变形量。

2.2.4 锚杆。

锚杆按锚固方式一般分为机械锚固、黏结锚固、摩擦式锚固等, 工程上常见的一般为全长锚固的水泥砂浆锚杆。锚杆主要用于稳定岩质边坡的坡面防护, 具有施工快捷、布置灵活、造价低廉等优点。

2.2.5 灌浆加固。

边坡开挖之前, 预先在自然坡面上打孔注水泥浆, 对坡体进行加固。但因灌浆效果不易评价, 应用时一般只作为辅助工程。

此外在高边坡地区进行路基设计和施工时, 还应考虑坡面防水设施和施工完成后坡面的维护, 才能使对高边坡地区的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落到实处。

3 水田潮湿路段的路基设计

水田潮湿地区的路基设计时, 一般将路基清表后基底采用30cm厚水泥固化土处理。

4 鱼塘、水库等地段的路基设计

对于鱼塘、水库等地段, 要先挖除淤泥, 基底做30cm厚水泥固化土处理, 最后分层填筑。水泥固化土的施工采用路拌法, 施工方案如下:首先, 在原地面潮湿路段路基两侧范围内, 先挖深度不小于1m的渗水排水沟, 待表面水排净、地下水部分渗出、表面稍干后, 用刮平机大致整平;再次, 将原地面均匀化出条块, 按试验室数据计算出每平方米水泥用量, 用人工将水泥均匀铺设于路基范围内;接着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 拌和深度一般在15cm;然后, 碾压分两种情况进行;最后第二层水泥施工, 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同第一层, 但碾压过程要确保压实度。

总的来说,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特殊地段的路基设计要严格按照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来设计和施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得知路基和地质关系密切, 首先是因为路基的主体本身就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地质体。路基的状态与土石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特别是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环境的制约;路基工程对其周围地质环境的破坏又可能反过来对路基安全构成新的威胁。由此可见, 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设计和施工本身就是地质环境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其次是路基病害基本上都与地质因素有关, 特别是高边坡地区和软土地区等特殊地质会严重影响到了公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和防护。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特殊地质段路基的施工和设计工作, 做好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龚晓南.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12.

[2]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婴儿服装面料下一篇:大学生校园网络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