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磷化工范文

2024-07-31

精细磷化工范文(精选6篇)

精细磷化工 第1篇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部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贵州省科技厅

承办单位:全国化工节能 (减排) 中心

瓮福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协办单位:日本无机磷协会 (JAIPC-Japanese Associ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Chemistry)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5月21-24日, 21日报到

地点:贵州省贵阳市

三、议题 (拟定)

1. 我国磷化工的行业最新政策和要求;

2. 精细磷酸盐的研发与应用:

3. 有机磷农药的研发、应用与前景

4. 绿色经济、节能减排:

四、参会人员

(1) 政府及协会领导; (2) 国内外特邀专家; (3) 磷化工生产企业及下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 磷化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研发人员; (5) 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代表等。

五、论文征集和出版

大会会务组将根据会议主题面向行业内外征集论文。论文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 内容翔实, 数据清楚, 每篇论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经专家评审后将收入《2013 (瓮福) 国际精细磷化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要求发言的论文作者, 请提前联系。论文征集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28日。请将论文通过电子邮件发至以下邮箱地址:zhaoli0330@sohu.com或zhaoli@cncic.gov.cn。

六、企业赞助与宣传

1、会议赞助:

会务组将在会议通知、网站、媒体广告、会议消息、会议背景板、会议场地等媒介上显著标明协办单位名称, 同时将为协办单位免费提供1版会议论文集彩色宣传页广告, 会议期间免费提供产品推介活动, 安排展示场所或在会议上做专题报告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提供会议礼品、办公用品或资料袋赞助的企业, 具体详情请与会务组联系。

2、产品展示:专业会议是厂商推广技术、产品的理想平台。大会组织方将在会议场地设立产品展示会。 (标准:

1.5m×2m, 提供展桌、椅子2把、电源等) 。

3、广告宣传:企业或装备厂商可在论文集进行产品宣传, 未经会务组允许, 不得擅自发放宣传材料。广告版面尺寸:210×297mm。一律提供电子文件, 格式为:TIF或JPG, 分辨率为300dpi。

七、参会费用及其它

1、会议费:3200元/人, 住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2、会议期间将安排新技术、新成果信息发布, 发言时间为15-30分钟, 收费标准6000-10000元。要求发言的企业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确定。

注:本次会议不在现场开具发票, 请企业尽量提前打款, 索要发票, 提前付款企业可享受3000元/人优惠价。

联系人:姚迪联系人:赵丽

电话:010-56233132电话:010-64261639

传真:010-81782604传真:010-64268001

邮箱:hgjnjp88@163.com邮箱:zhaoli@cncic.gov.cn

联系单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全国化工节能 (减排) 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安外小关街53号B座402 (100029)

磷化工,能否凤凰涅槃 第2篇

市场低迷产业发展遭遇困境

作为磷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材料, 黄磷下游产品品种较多, 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 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学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但作为高耗能产品, 黄磷生产对电能和原料有很强的依赖性。目前, 我国黄磷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电和磷矿资源相对集中的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湖北等省区。

然而, 笔者近日从国内多家黄磷企业了解到, 与前些年火热的市场行情相比, 当前国内黄磷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截至目前,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黄磷市场均价约为13530元/吨, 较去年同期下降1200元/吨, 跌幅达8.1%, 部分黄磷企业因亏损严重, 已暂时停产。

谈及当前黄磷企业遭遇的困境, 卓创资讯黄磷行业分析师任海荣告诉笔者, 这是当前国内黄磷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真实表现。一方面市场供给不断扩大。以云南省为例, 根据当地的电力市场化方案, 今年1~4月枯水期电价统一按0.435元/千瓦时收取, 枯水期电价较往年大幅下调, 使黄磷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除此之外, 磷矿石、焦炭、石墨电极、硅石等原材料的价格也不断下滑。据卓创资讯统计, 截至目前, 我国黄磷总产量约为26.59万吨, 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2%。而另一方面, 市场需求却持续低迷。据了解, 黄磷主要用于生产热法磷酸, 但目前国内很多磷酸盐企业已经采用湿法净化技术生产磷酸, 这对黄磷市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目前, 黄磷市场供应增加而需求却不见起色, 企业在销售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市场价格一降再降。而下游磷酸盐市场行情也表现一般。例如, 三氯化磷的主要下游草甘膦市场需求低迷, 企业出口订单较往年明显减少。这也传导到了上游的黄磷产业。”任海荣如是说。

对于任海荣的说法, 不少磷酸盐企业给予了证实。绵阳启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永告诉笔者, 四川什邡地区磷化工企业生产的磷酸盐品种较多, 除了采购本地的磷矿石, 当地的磷酸盐企业每年还需要从附近的云南、贵州调运一部分磷矿石, 但今年不少本地生产的磷矿石都消化不完, 企业的库存压力较大。

除了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磷化工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不小。据了解, 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以后, 环保部于今年4月发布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实施新标准后, 预计氨氮、COD、总铅的排放量与执行现行标准相比, 排放量分别削减71.1%、77%、66.7%;颗粒物和SO2排放量分别削减89.5%、71%。

“过去无机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一直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综合类排放标准。行业所执行的标准针对性不强,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已明显落后于当前生产工艺。”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梅毅告诉笔者, 最近已经颁布的《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正在编制中的《无机磷化学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专门针对无机或无机磷化工产品颁发的标准, 这些无疑成为行业贯彻新《环保法》的具体体现。

寻求突破精细差异成为共识

当前, 国内磷化工企业遇到的困难与前几年盲目过快发展有关。据了解, 2008~2010年, 黄磷价格曾一度卖到过2万元/吨, 不少企业争相出口, 纷纷上马黄磷项目。为了规范行业发展, 2008年工信部出台的《黄磷工业准入条件》中明确规定“新建黄磷企业项目的起始规模不得小于5万吨/年”,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这一门槛设置确实将一些中小企业挡在了行业之外。但随着国内黄磷市场消费结构、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许多地方政府控制采矿权, 要求获取采矿权的同时, 必须安排后加工产品项目, 黄磷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 致使准入条件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目前, 国内企业以黄磷为原料的延伸产品比较单一, 绝大部分用于生产热法磷酸、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以及部分磷酸盐产品;而以黄磷为原料生产的有机磷产品的市场开发不足, 导致黄磷无法在国内市场全部消耗, 淘汰落后腾出的市场空间远远不能消化大量涌现的新增产能。

数据显示, 2013年, 我国无机磷化工产品出口量达12362.89吨, 其中中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而进口量虽仅有2530吨, 但多为高附加值产品。以三氯氧磷为例, 2013年我国进口三氯氧磷仅为0.39吨, 但单价高达835641美元/吨;出口量虽高达4661吨, 但单价仅为11232.6美元/吨, 二者相差近74倍。

“近年来, 发达国家根据国内资源及环保政策的调整, 陆续将一些初级和中间产品向资源相对丰富和环保要求不高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其自身却减少或停产能耗较高的电炉黄磷, 转向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梅毅告诉笔者, 与国外相比, 我国磷矿资源相对丰富, 具有发展磷化工业的资源优势。但磷矿石毕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美国为保护本国的磷矿资源, 已于2002年起禁止出口磷矿。而我国的优质磷矿最多能使用10~15年。因此, 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黄磷资源, 使其成为发展我国精细磷化工的强大基础。

“不是不能上黄磷项目, 只是企业在上装置时要先想好深加工的问题。目前, 缅甸、越南等国家的黄磷出口价格比国内企业还要低, 如果完全拼价格, 国内企业未必具有优势, 为此企业要尽快摒弃价格战的思路。除了黄磷产品, 其下游磷酸盐也是如此。尽管我国磷酸盐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多为低档产品, 企业产品出口受阻也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上。因此, 用高端磷酸盐替代低档产品成为当前企业的主要任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贺红武如是说。

此外, 对于有机磷化工产品不足导致黄磷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不少业界专家也纷纷给出了发展建议:

第一, 近年来,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 阻燃剂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助剂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作为阻燃剂家族成员中的重要产品,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两个优势应用领域在聚氨酯和工程塑料, 两种合成材料的未来空间都很大。

第二, 在药用精细有机磷化工中, 磷化学在药物研发上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一种趋势, 含磷化合物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药用磷化工的发展。

第三, 目前国际上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主要包括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六氟磷酸锂等种类, 其中六氟磷酸锂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难度的精细化工产品, 其以适宜的溶解度和较高的导电率应用更为广泛。据统计, 2003~2013年,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55%。

谨慎发展企业爱打特色牌

当前国内黄磷产业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 而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过程中也显得尤为谨慎, 与前些年大干快上的“火热”局面相比, 申请专利、合作研发以及节能技改等以往易被忽视的内容逐渐获得了企业的重视。

目前, 我国大多数黄磷企业只能生产初级黄磷产品, 且质量不稳定, 杂质含量较高, 有的产品中砷含量高达350微克/克、硫含量达2200微克/克、有机物含量5800微克/克。而国际市场上的采购商对黄磷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苛刻。例如, 美国、日本等国家要求黄磷中的砷含量不超过30微克/克, 而我国不少的黄磷产品由于品质问题, 只能作为低档产品销售, 其出口价一般仅为900~1700美元/吨。而日本把从我国进口的黄磷进行脱砷等深加工处理后向美国出口, 其价格高达4000~14000美元/吨。

“传统的低价销售策略在降低企业利润的同时, 还容易招致国外‘双反’调查。近年来, 面对大幅波动的市场行情, 企业能够站稳市场的秘诀在于拥有一项稳定可靠的黄磷脱砷技术。”云南一家从事黄磷脱砷技术研发的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

除了掌握核心专利技术, 一些大型磷化工企业还通过与跨国公司技术交流、组建合资公司等多样化的方式, 进一步增强磷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底, 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 该公司与以色列化工有限公司的合作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双方将在磷矿采选、湿法磷酸净化、特种肥及精细磷化工、磷化工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据了解, 以色列化工拥有全球先进的精细磷化工产品技术及管理经验, 通过引入以色列化工高附加值磷肥、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运营经验, 将为云天化的产品优化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市场前景不明的背景下, 与高额的项目投资相比, “三废”处理、节能降耗等技改措施因投入少、见效快, 同样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

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第3篇

磷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明确

由于市场竞争过度、资本收益率越来越低, 从20世纪末以来,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磷化工企业逐渐退出了磷化工产业领域。这使得世界磷化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成为了全球磷化工普通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中国磷及磷制品产业发展迅猛, 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三聚磷酸钠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磷化工生产大国。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磷化工产业的竞争, 主要就是国内磷化工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国外磷化工产业发展的情况看, 企业主要注重发展精细和高技术磷化工产品, 在精细和高技术磷化工产品的应用和研发方面投入较多, 涉及的领域主要有食品、饲料、医药、颜料、染料、陶瓷、水处理、金属和塑料加工及表面处理、耐火材料、阻燃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及电子产品等。国外磷化工企业重视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的优化调整, 基础原料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基本被淘汰, 湿法磷酸及其后加工产品的比例逐年上升;企业间兼并、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技术、贸易、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

从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的情况看, 目前及今后磷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细磷化工。精细磷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电子、洗涤等领域, 产品附加值高、毛利率高, 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我国磷矿资源相当丰富, 具有发展磷化工业的资源优势, 但磷矿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 对于我国发展磷化工业至关重要。我国的优质磷矿也只能使用10~15年, 所以发展精细磷化工业, 由传统大宗磷化工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的专用品是磷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上黄磷是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产品, 导致利用黄磷生产热法磷酸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三重压力,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与降低成本的目标, 中国磷酸盐产业在精细化率等方面亟待突破。

二是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属于可持续发展技术。合成技术的现代化和绿色化, 特别是含磷药物和中间体的绿色合成技术, 如黄磷直接合成亚磷酸和磷酸酯的绿色催化、磷系电子化学品的制备、高效低毒有机磷农药的研制、新型磷系阻燃剂的合成等都属重要技术。目前, 我国的磷化工产业在应用以上技术方面多数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产品质量及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 加强研究开发, 突破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合成技术, 才能促进中国高新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的“绿色化”。

三是矿电磷一体化。实践证明,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必须走矿、电、磷相结合的道路, 即发展磷化工必须有磷矿资源和电力优势。随着磷矿资源行政整合力度的到位, 拥不拥有自己的磷矿已经成为制约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 电力是生产磷化工产品的重要条件, 即使有了磷矿却没有电力比较优势, 磷化生产品就没有优势。此外, 具备物流成本优势也很重要, 远离市场就势必加大物流成本。所以, 磷化工产业应向资源最佳配置集聚, 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大势所趋。

四是产业整合趋势。为了应对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磷化工市场的竞争, 我国磷化工产业应继续重点发展大型骨干企业, 同时对中小型化工企业实施整合与重组, 通过优势互补和联合开发, 实现节能降耗和向精细化产品发展, 以此提升行业竞争力。

制约产业发展因素依然存在

磷化工产业是以磷矿资源为基础, 磷肥、磷酸盐和磷化物等磷化工产品为主体的产业, 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产业的全面发展以及环境的有效保护。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磷化工产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作用。

截止2007年, 我国磷矿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176.3亿吨, 仅次于摩洛哥位居全球第二, 但我国磷矿石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尽管如此, 我国磷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目前国内虽有27个省份有磷矿分布, 但分布分散, 产业集中程度低。在磷矿采选这一环节大型企业少、小型采选企业多;尽管我国小型磷矿开采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4%, 然而由于小型采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致使采富弃贫的现象严重, 可供利用的高品位矿石逐年递减。更严重的是, 由于小型采选企业的回采率远远低于大型矿山的回采率, 我国的磷矿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下游的生产环节中, 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如普通含磷化肥、黄磷等高质低用、物耗能耗大、三废排放大的产品的多, 而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企业少、大型企业更少。具体讲, 四种因素制约我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生产结构看, 我国的磷化工企业仍主要是以生产黄磷、三聚磷酸钠、磷酸氢钙等初级磷化工企业为主, 基础产品如黄磷、工业磷酸、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饲料磷酸盐等产品产能过大, 而生产附加值高的精细、专用磷化工产品及有机磷产品的企业很少。从产业地区布局看, 我国磷化工产业主要布局于磷矿资源集中的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省, 但地区之间信息交流不够通畅, 各自“产业链”不够完整。从产业增长方式看, 整个磷化工产业的经济增长仍然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形成,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第二, 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磷矿开采存在采易弃难、采富弃贫、乱挖滥采的现象, 因而磷矿资源利用率不高, 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地方争先开采30%以上的富矿, 而对低品位矿则是弃之不用, 造成了我国磷矿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在优质磷矿富产地区, 由于发展理念、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存在磷富矿“优矿劣用”、“高质低用”的现象, 相当一部分优质矿用于生产低浓度的钙镁磷肥和普通过磷酸钙等, 资源利用水平比较低, 一些有价值的元素被遗弃, 加剧了优质资源消耗速度。此外, 我国的磷矿石加工利用以初级产品为主, 还有部分原矿出口, 且出口价格较低。目前国内的磷矿石也多用于生产磷肥, 用于生产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很少, 产品附加值很低, 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三, 污染严重, 环保问题突出。磷矿开采会破坏植被和土壤, 加上磷化工产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 很大程度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产生了系列环保问题。例如云南滇池附近因为磷化工废弃产品的无序排放, 导致滇池磷含量超标, 造成水体过度营养化, 曾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总体看来, 我国磷矿分布和磷化工发展区域基本是人口较为密集、经济相对活跃的区域, 由于开采、生产技术的限制, 磷化工产业的高排放、高污染, 与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第四, 对出口依存度过高。我国出口的磷化物产品多为初级的大宗产品, 出口量较大的有黄磷、磷酸、三聚磷酸钠、饲料和牙膏级磷酸氢钙、次磷酸钠等, 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 行业主要产品如三聚磷酸钠、黄磷、饲料磷酸氢钙、次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对出口依存度过高, 造成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贸易摩擦急剧增多, 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由于产品附加值低, 创汇额不高, 尤其是黄磷出口一度出现量增价降的情况, 整体效益不高。

四建议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磷化工“十一五”发展指南》中早已明确提出, 要加强自主创新及技术进步, 促进磷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磷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也指出, “十二五”期间, 我国无机磷化工产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 行业“三废”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针对目前我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亟需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实现磷化工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首先, 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大做强磷化工行业, 必须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在产业结构上适当控制黄磷的生产, 积极发展磷化物等中间产品, 大力发展亚磷酸盐等下游产品, 坚持发展无机磷化工和有机磷化工相结合, 改变单一生产模式,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实施横向兼并重组, 整合市场资源, 减少企业数量, 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有计划地关、停、并、转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原料配套条件不好、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小规模生产企业, 为大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从而壮大大型企业的实力。对于规模小, 生产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 可以通过竞争促使企业向更有优势的行业转型, 也可以通过科技进步, 将企业转型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生产具有科技含量的精细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工产品。三是纵向重组上下游相关企业, 延长产业链, 发挥资源配套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磷化工产业实行矿肥结合、矿化结合、肥化结合、湿热结合, 使磷化工产业上下游一体、横向联合共生, 发挥整体优势, 从体制和企业组织结构上做强磷化工产业。

其次,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磷矿资源中除磷素外, 还含有大量其它有用的资源, 如氟、碘、镁、稀有 (稀土) 金属等。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主要应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通过加强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如加强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加强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尾气、炉渣、磷铁的综合利用等, 以达到做强磷化工产业的同时, 也较好地保护了环境。

大型磷化工企业在生产磷化工产品的同时, 应注意磷化工与相关产业的交叉耦合和横向多元化的发展, 实现横向多品种的耦合共生和纵向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如磷化工与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建材工业等共同耦合, 可生产出很多种相关的化工和其它产品, 实现了产业间的循环经济, 壮大企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例如, 云天化集团三环公司坚持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途径,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 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取得了明显成效。

再次, 完善立法, 加强行业科技创新。我国现有的涉及矿产的法律应补充规定企业的排污标准, 并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前提条件, 抽查不达标者不能继续经营, 迫使企业注意环境保护, 变破坏式的一次性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科技创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尽管我国已经是磷化工生产大国, 但是磷化工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面对国外大型磷化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国内外磷化工市场的竞争, 国内磷化工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 强化磷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 加快磷化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对于促进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提高磷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均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我国高纯磷化工发展方向 第4篇

但磷肥行业只生产化肥, 企业的效益有限;为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应向磷化工方向发展。

1 我国目前磷化工产业的现状

按照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 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以实现降低消耗, 减少污染, 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开发高纯磷化工产品, 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解决我国磷化工产业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推动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实现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磷化工产业存在着严重问题[4,5], 如产品能耗高 (1吨黄磷耗电14000度) ;排放量大、污染重 (仅黄磷年排放废气12亿立方) ;低值产品大量出口, 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磷资源, 国土资源部已将磷列为紧缺资源;高纯、高附加值磷化工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 磷化工产业的必要性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程度

2.1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磷化工产业由磷酸、中间原料黄磷、磷肥、磷酸盐、磷化物产业组成, 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行业。

我国磷资源世界排名第二, 磷化工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 是黄磷及磷化产品出口大国, 磷化产品占全世界市场的60%左右[6]。但是磷化工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 发展高纯磷化工产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使我国由磷化工产品产量大国提升成为磷化工生产的技术强国, 对于满足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需求、建立完整先进的工业体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提升磷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在磷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磷酸是最关键的中间产品。磷酸产品纯度按农用级、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半导体级逐渐递增, 产品加工难度和附加值也随之提高[7,8,9,10], 磷化工产品链见图1。

磷酸是磷化工行业的核心, 采用磷酸提纯路线取代热法磷酸工艺生产工业、食品、医药、电子级精细磷化工产品, 实现净化磷酸大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热法磷酸, 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节能降耗, 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2 尽快掌握磷酸净化工业化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磷酸净化技术难度较大, 国内长期以来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或小型中试阶段。国外也只有少数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国外技术或不愿转让, 或提出苛刻高价。因此,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磷矿特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净化技术已十分迫切。这对于调整我国磷化工产业结构, 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十分关键。

2.3 肥盐割裂的产业格局亟待变革

磷酸制造技术是磷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内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按生产磷酸的不同方法, 我国目前的磷酸盐和磷肥工业的磷化工产业格局分界明显。以电解磷矿获得黄磷制取热法磷酸形成了磷酸盐产业链, 而用硫酸分解磷矿制取磷酸则形成了磷肥产业链。目前, 国内磷化工企业相互独立, 各自的产业链极短 (见图2) 。净化磷酸较热法磷酸具有显著的成本和环保优势, 国外通过磷酸提纯技术综合生产不同级别、不同纯度的磷化工产品, 形成较长的产业链 (见图3) [11,12,13]。

国内净化磷酸目前还只用于磷肥生产, 磷酸提纯生产工业、食品、医药、电子级精细磷化工产品尚属空白, 非农用的精细磷化工产品全部通过热法磷酸制得。产品单一, 品质低,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企业竞争力弱, 成为困扰我国磷化工企业做大做强的症结。制约我国磷化工行业健康发展的割裂格局, 将通过磷酸净化技术的突破得到重组和改善。

2.4 发展高纯磷化工产品

单一磷肥产品作为农用物资, 受国家限价政策和农用效益增值的限制, 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制约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磷酸生产磷肥的技术路线通过磷酸精制净化技术, 获得与热法酸相同质量的磷酸原料, 将大型磷肥企业已形成的“矿—肥”结合路线, 延伸为“矿—肥+盐”路线。通过产品结构调整, 以肥为基础, 开发磷酸净化工艺、装备技术及下游的高纯磷化工产品, 形成“矿—肥+盐”的产业链模式, 必将提升企业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力。

2.5 开发超低砷黄磷和半导体用磷酸工业化技术

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磷化工主要以黄磷为原料生产精细磷化物和磷酸盐产品。尽管近几年受到能源和环境的限制, 但磷酸盐应用于医药、电子及各种助剂的高附加值产品等是磷化工行业中的新兴产品, 市场需求潜力大, 成为磷化工行业新的增长点。开发黄磷提纯技术及其下游高端磷化工产品制造技术, 替代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是热法磷酸产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微电子工业使用的磷酸根据质量档次和习惯将其分为:准电子级、电子级、半导体级 (又称高纯电子级) 。

——准电子级 (MOS级) 磷酸:一般指普通高纯磷酸, 主要金属离子含量在2ppm左右;

——电子级磷酸 (TFT-LCD级) :一般主要金属离子含量在千500ppb左右, 0.5μm的颗粒物10pcs/mL以下;

——半导体用磷酸:纯度更高, 主要金属离子含量在100ppb, 甚至1ppb以下, 0.2μm的颗粒物200pcs/mL以下。

半导体用磷酸是一种高纯超净的电子化学品, 被誉为磷酸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作为铝蚀刻液、混酸蚀刻液、清洗剂等电子加工用化学品的主要成分, 广泛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屏幕液晶显示器 (TFT) 等微电子工业的制造 (见表1) 。随着液晶电视和半导体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 电子工业所需半导体用磷酸用量将大幅度增加, 目前亚洲需求量在20万吨/年左右。

半导体晶圆制造产业也需要使用半导体用磷酸, 晶圆厂对磷酸需求一般为TFT用量1/5~1/3。世界上仅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半导体用磷酸, 核心技术由日本公司掌握。他们从中国进口原料黄磷加工生产半导体用磷酸, 再出口到亚洲各国并长期垄断市场。半导体用磷酸在国内一直处于研究中, 工业化生产技术瓶颈较多, 因此成为国内无机电子化学品中没有工业化的产品之一。目前, 国内微电子行业所用的半导体用磷酸完全依赖进口。随着国内液晶电视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将大量需要半导体用磷酸。如果不能实现国产化, 将不利于国内半导体和液晶电视等产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国内磷化工行业技术提升和进步。发展超低砷黄磷精制和半导体级磷酸技术, 是提升磷化工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4]。

此外, 生产热法磷酸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 使其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多重压力, 这将改变世界磷化工的格局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

一是通过兼并重组, 对产品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 注重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研发,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向着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用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利用磷酸为原料取代热法磷酸生产工业、食品级磷酸、半导体用磷酸, 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产品的能源消耗, 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磷酸净化取代热法磷酸的经济社会效益

磷酸净化取代或部分取代热法磷酸, 可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黄磷的生产成本包括磷矿石、电力和焦炭, 其中电力成本占黄磷可变生产成本的近50%。我国的磷矿石资源越来越紧张, 价格不断上涨。电力和焦炭价格短期内也难以回落, 因此黄磷总的生产成本近期内仍将居高不下。黄磷生产装置建设投资很大, 吨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费用也较高。此外,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日益重视, 治污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将提升。

生产1 吨P2O5热法磷酸约需黄磷0.45吨, 热法磷酸总成本中黄磷约占90%。按上述黄磷生产成本, 每吨热法磷酸仅黄磷部分的可变费用就高达4722元, 考虑人工工资和管理成本达5400余元。

采用四川大学联合中化涪陵公司共同完成的5000吨/年规模磷酸中试的产品成本数据比较, 磷酸净化成本要低1000元/吨, 磷酸净化取代热法磷酸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按湿法净化磷酸保守替代热法酸50%, 120万吨/年量计, 可直接节约成本12亿元。

由于黄磷耗电大、能耗高, 生产过程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范围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仍在继续生产。美国的monsando 公司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使用热法磷酸工艺的欧美公司, 但它所使用的黄磷也是从中国等国进口。“输出资源, 留下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攻克磷酸净化技术, 将显著改善磷化工对环境的影响。分解磷矿生产磷酸的硫酸原料目前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主要来自冶炼副产、治理环境和石油天然气脱硫等。2005年国内硫酸生产统计数据:硫磺、冶炼烟气和磷石膏制酸分别为1973万吨、981万吨和59万吨, 占年总产量4625万吨的65.15%, 而硫铁矿制酸1612万吨, 仅占34.85%, 2006年硫铁矿制酸比例又下降了3%。与热法路线比较, 磷酸净化路线在环保、能耗方面均优于热法磷酸, 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15]。

因此, 无论是能耗、生产成本、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还是对环境友好等方面, 磷酸净化都较热法磷酸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磷化工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四川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从2001年开始, 在国内进行了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 模型试验、中间试验, 工业化试验。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示范装置于2009年5月在中化涪陵建成投产, 实现了工业化, 这标志着我国磷化工又进入新的阶段。产品质量见表2, 物料消耗及产品成本见表3。

由于此项目成果突出, 又为行业急需, 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磷化工产品工业化关键技术与装置”项目。2009年3月,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09]9号文) 提出了19项促进产业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 其中“先进磷化工生产技术和企业改造技术”作为其中一项。

根据我国磷矿特点, 综合国内外相关技术,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磷酸净化新技术, 生产高档的、功能性的磷酸盐产品, 降低能耗, 将我国磷化工行业做强、做精, 向高档化发展。

摘要:根据我国磷矿特点, 分析当前磷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指出发展磷化工的必要性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程度。综合国内外相关技术, 提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磷酸净化新技术生产高档的、功能性的磷酸盐产品, 将我国磷化工行业做强、做精, 向高档化发展。

精细磷化工 第5篇

一、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产业”这一概念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内在“结构性”, 产业发展的规律就体现在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动之中。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本身的自发要求和总体方向, 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调整实现途径。产业内部要维持适宜的企业间关系, 产业和产业之间也要相互协调。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矿产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产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 其内涵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磷矿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如果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磷矿保有储量, 没有磷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磷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 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 坚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 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通过磷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稳定提高,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夯实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三,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协调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强调产业发展这一方面, 而忽视了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 必须实现协调、均衡、科学发展。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应当强调产业与社会、产业与经济、产业与环境、产业与生态的协调性,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四, 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持续性。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发展精细化工, 进一步提高利用内资、外资水平, 大力发展交通网络, 调整产业布局, 提高产业组织、管理能力, 才能摆脱当前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将相关指标的一种集合, 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而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相加。如何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理论界有不同主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 指标选择原则一共有九项, 具有指导意义的是:与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主要目标相关;可以理解的、清楚的、简单的、含义明确的;概念上是合理的;数量上是有限的, 但应保持开放并可根据未来的需要修改;基于已知质量和恰当建档的现有数据, 或者以合理成本可获得的 (有效成本) 数据, 并且可以定期更新。有学者提出,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七项原则, 即科学性、简明性、整体性、特殊性、稳定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还有学者研究认为,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考虑政策的相关性、易理解性、科学性、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成本合理、集合信息的能力、敏感性。上述观点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为可持续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目标追求的多元性, 我们在构建磷化工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上应坚持以下几个统一。

一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反映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 同时数据又必须从实际出发, 选取在这一产业内可得的指标, 特别是一些定量指标的选取, 要尽量采用国家、地区关于这一产业的统计年鉴等资料。

二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 应当首先坚持精确性原则, 如果数据可得就优先选取。同时, 我们也要考虑对一个产业进行科学评价的特殊性, 对一个地方产业的组织能力等无法进行精确衡量但又至关重要的指标, 实行适当模糊的原则。

三是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统一的原则。因为可持续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全面性,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 但这些系统各自都需要相当数量的指标才能全面反映, 所以在建立指标时必须尽可能地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

四是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对磷化工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所选取的指标应当是从发展基础、发展能力、发展协调度、发展支撑力等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应当根据这些不同子系统指标之间的逻辑, 划分一定层次关系, 层次越往下, 指标就应当越具体。

五是时序性与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对可持续性问题的评价, 一般应当选择一些具有时间序列的动态指标来描述, 但对于磷矿这一不可再生资源, 有些评价指标可能又必须选择一些静态性指标。因此, 对于磷矿可持续发展评价应当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来, 在国外学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我国一批学者开始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并分层次、分系统、分行业建立了指标体系。例如, 北京大学叶文虎等的《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一文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等问题, 提出了全球、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图。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 牛文元等人在《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 建立了一套包括资源支持系统、发展支持能力、环境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劳力支持系统等5个系统层在内的指标体系。骆玲等学者对构建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从发展基础、协调能力、可持续性三个子系统出发, 提出了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人均能源拥有量、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比率、生态保护区面积比率、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人均GDP、三大产业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非农产业结构系数、财政收入占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素质指数、恩格尔系数、医疗服务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产业市场绩效、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系数、产业布局均衡度、产业综合管理能力等47个指标。这些研究成果从一般意义、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我们构建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有学者对理论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认为主要存在三种方法:一是系统法, 是指先按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方向分类, 然后逐类定出指标。二是归类法, 是指对已存在的一些评价指标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聚类, 使之体系化的一种构造指标体系的方法。三是分层法, 是指将度量对象和度量目标划分成若干部分或子系统, 并逐步细分直至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实现。我们认为, 这三种方法并不是水火不容、绝对分开的, 而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 确定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当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 利用分层思考的方法, 对学术界已经提出的一些评价指标进行归类, 然后坚持系统论的观点进行总体思考。按照上述思路, 本文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如果将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用目标层A来表示, 那么准则层B则主要包括发展基础B1、发展水平B2、发展协调性B3、发展持续性B4四个方面。

“发展基础B1”是指磷化工产业发展对磷矿资源及其资源利用的要求, 是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基础性的指标体系, 子准则层包括资源禀赋C1, 具体有磷矿资源保有储量、磷矿资源丰度2个指标;资源利用C2, 具体有磷矿资源采储比、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2个指标。

“发展水平B2”是指磷化工产业发展在经济、社会方面达到的水平, 是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子准则层包括经济发展指标C3, 具体有磷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磷化工产业固定资产净值、磷化工产业人均GDP、磷化工产品市场占用率4个指标;社会发展水平C4, 具体有职工人均收入、职工教育培训费用占总产值的比重、职工人均住宅面积、产业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完善程度4个指标。

“发展协调性B3”是指磷化工产业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 是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程度的指标体系, 子准则层包括污染物排放强度C5, 具体有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3个指标;循环经济指标C6, 具体有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万元产值水耗下降率、副产品循环利用率3个指标;环境保护指标C7, 具体有塌陷土地复垦率、行业治污投资占总产值的比重、工业“三废”综合处理率3个指标。

“发展持续性B4”是指磷化工产业发展所具备的可持续能力, 是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保障性的指标体系, 子准则层包括科技支撑能力C8, 主要有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精细磷化工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投入占总产值比重3个指标;区域开放度C9, 具体有区域交通网密度、产业外资利用能力、产业对外依存度3个指标;产业组织能力C10, 主要有产业布局均衡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产业综合管理能力3个指标。

综上所述, 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包括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发展持续性四个层次30个评价要素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为开展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矿产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产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 探讨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了包括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发展持续性4个准则层、10个子准则层和30个评价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磷化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孙宁、胡汉辉: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国、许模、于静: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7 (3) .

[3]余波、李贤伟、李守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 2006 (2) .

精细磷化工 第6篇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 磷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但在其蓬勃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 磷矿资源的有限性和磷化工产业发展的矛盾已日渐突出, 面对国内磷矿资源丰而不富、分布偏远、难以开采、品位低下等现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浪费严重、规模偏小、成本较高、运输困难等问题, 我国磷化工产业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磷矿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促进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如何科学评价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充分了解影响我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对提高磷矿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建立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

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本身的自发要求, 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调整功能, 既要求产业内部维持适宜的企业间关系, 又要求产业和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可见, 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与生态、经济、社会等的发展相协调。因此, 根据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同时坚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统一”原则, 即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时序性与静态性相统一, 笔者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了包括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发展持续性等四个层次10个评价要素的有机统一的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系统 (具体见表1) 。

三、分析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的重要性

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是定量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因素重要性的关键环节, 而赋权的方法大致可归为两类, 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在应用中较常见的主要有Delphi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运用起来各有利弊, 本文主要根据逐层序关系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该方法既兼顾了行业内专家的丰富经验, 又能将获得的相关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通过定量客观的计算确定权重, 为人们分析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新方法。根据表1建立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应用专家评判法, 得到各元素相对于上层元素的排序结果。将专家咨询问卷数据整理后, 得出准则层各指标关于目标层的序关系为:

故准则层的评价指标V1, V2, V3, V4的权重值分别为

即准则层各元素Vj关于目标层V的权重向量为

同理可得要素层各元素Vji关于准则层中元素Vj (j=1, 2, 3, 4) 的权重向量Ωj判断如下:

根据上述层次单排序权向量, 计算可得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层次总排序权值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W11>W41>W12>W21>W31>W43>W22>W33>W32>W42>。即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为:资源禀赋、科技支撑能力、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产业组织能力、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区域开放度。

四、结论

总之, 在建立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对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所得结果对于进一步系统分析和评价我国磷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 以及磷化工产业相关指标的发展水平, 并对比分析找出不足, 为提高有限的磷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提升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根据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统一”原则, 在建立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逐层序关系分析法对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所得结果对进一步评价和提升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磷化工,可持续发展,评价,排序

参考文献

[1]、赵焕臣,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上一篇:审美教育下声乐教育下一篇:新时期办公室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