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能源范文

2024-06-06

可持续能源范文(精选12篇)

可持续能源 第1篇

节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人类要抑制自身用能的欲望,使节能成为1种先进文化,1种社会道德,1种世界观,1种生活方式。

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需利用1 000×108t~1 100×108t标准煤。如何利用好这庞大的煤炭总量将是严重挑战,必须作好顶层设计的战略安排。试图调动一切可用能源,以能源多样性来应对挑战,就必须根据能源产业链,发展各种能源资源自身及和其他能源资源的协同,转换过程的协同,储运和供应过程的协同以及在终端利用中的协同。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以煤为核心的高碳能源协同利用,并和各种能源的协同是低碳发展的关键。就目前来看,“IGCC+多联产+CCUS”是1个战略方向。

协同的指导思想是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系统中与其他能源有合适的协同,发挥合适的作用(即5个“合适”)。协同将开启新的思路,在能源系统中开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业示范的广阔创新空间。

协同是各种能源根据自身的特点综合利用,包括与其他能源相互配合,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将重点描述煤本身的协同利用,进而分析和其他能源之间的协同,提出要达到这个目的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于要得到更好的协同,必须建立智能能源网络,使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以达到中国和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 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无法改变以煤为主的现实

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比例。因此,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在份额上难以解决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高耗能国家,人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下同)11.0 t左右;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中等耗能国家,人均能耗为5.0 t~6.0 t。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2050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考虑,中国人均能耗的稳定值应争取控制在更低水平以及更加节俭的生活方式,例如,将人均能耗定位于4.0 t~4.3 t。

在最可能情景下,2050年中国人口达到15×108左右,则总能耗65×108t煤左右,取65×108t煤作为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天花板”。按新的国家能源规划,“十二五”的能源总耗量是45×108t煤。即使考虑了各种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石油需求等较快发展,并充分考虑节能的潜力和节俭的生活方式,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占约40%,而煤炭需求量不会低于25×108t/a煤,未来40年累计消耗的煤炭总量将在1 000×108t~1 100×108t煤以上。

2 1 000×108t~1 100×108t煤的协同利用是中国低碳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国CO2排放总量已超过70×108t/a,中国正处于CO2排放的上升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国际上更加感兴趣的是未来中国的CO2年排放峰值何时出现,绝对值是多少,什么时候会开始下降。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累计耗煤将达1 000×108t~1 100×108t,如何利用好这些煤是能源工作者面临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详细的规划。

2.1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USC)不一定是煤高效利用的唯一重点方向

自1998年欧盟国家重点发展USC,至今10余年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计划可能再延时。中国600℃,28 MPa超超临界参数锅炉所用的材料主要靠进口,1 000 MW级机组锅炉成本约5.0×108元,其中,用于高蒸汽参数的锅炉进口材料就要2.5×108元。目前,已运行的超超临界锅炉已发生过热器管汽侧较严重的腐蚀和氧化皮脱落等问题。若要进一步提高蒸汽温度(如,720℃或以上)和相应压力,材料的腐蚀可能还有新的问题。此外,材料的价格将进一步攀升。另外,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尾部烟气所需脱除的污染物标准越来越严,除SO2,NOX,Hg,PM2.5外,温室气体CO2在用空气直接燃烧条件下脱除要耗费较多能源和成本。因此,从长远看,USC从技术上、经济上、常规污染物的脱除上、CO2减排上都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其主力军的位置可能会逐渐遇到挑战。

2.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具有大幅度提高效率和减排CO2的优势

燃用天然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NGCC),近年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展,燃气初温已经从1 100℃升高到1 430℃,且还在向更高温度提升。NGCC的热效率已从52%提高到了58%~60%。燃气轮机是最具有循环最高温度潜力的动力机械。若把燃气温度提高到1 700℃,则由其组成的NGCC的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达62%以上。

大功率、高初温燃气轮机是IGCC,也是煤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动力装备,真要达到燃气初温1 700℃或以上,还有大量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此外,从IGCC的发展趋势看,气化炉、氧气制备、净化工艺等多个方面还有大量的改进余地,热效率还有提高4个~5个百分点的潜力。IGCC最大的优势是在燃烧前,在较高CO2浓度、较高压力(4 MPa~7 MPa)条件下,通过变换过程捕捉CO2。显然,IGCC电站和煤粉电站相比,由CO2捕捉所引起的建造成本和发电成本的增加要小得多。

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低碳排放的煤基能源系统已初见端倪,它将是2020年至2030年以后解决中国核心能源问题的战略措施,即先进燃气轮机透平前温达1 700℃以上,压比35 MPa以上,合成气事先脱碳处理,含H260%~70%以上。捕捉后的CO2或利用或埋存,使煤这类高碳燃料实现低碳利用。

2.3 煤基多联产是中国高效协同利用煤的重要战略方向

煤的协同利用包括生产产品之间的协同,如,电、液体燃料、化工产品,也包括工艺手段的协同,如,干馏、裂解、气化、合成、燃烧以及目前世界众所关注的CO2最佳脱除点、CO2利用的协同。

经过多年实践,IGCC的可用率逐步提升,其主要问题是发电装机容量单位投资大,且不宜经常变负荷运行。煤作为一次能源,具有更好的全价利用的“天性”,完全可以根据需求采取协同的工艺路线,简化流程,简化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生产出各种产品,如,电力、化工产品……在成本上,由于这种协同,使电力生产和化工产品生产优势互补,从而克服了纯发电IGCC的缺点。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煤基多联产)就是以煤、渣油或石油焦为原料,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CO+H2),净化以后可用于实现电力、化工、热、气的联产,即在发电的同时,联产包括液体燃料在内的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城市煤气等。其中,清洁煤发电技术被称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是洁净的煤气化技术与高效的联合循环技术的结合。

煤基多联产打破不同行业间的界限,按照系统最优原则对诸如发电、化工、冶金等生产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火用流进行充分集成与优化,改变传统工艺过程,实现气体成分(如,H∶C)、压力、温度、物质、燃料“品质”等的梯级利用。这种多联产系统在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之间可按市场需求或发电峰谷差进行适当调节,有很好的灵活性,可达到系统的能源、环境、经济效益最优的目的。

目前,中国由于资源特点,现代煤化工发展迅速,新过程、新技术、新催化剂不断出现和掌握,为煤的协同利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技术支撑。中国应有充分信心,在煤的协同利用方面引领世界潮流。

2.4 中国减排CO2应从煤化工开始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

煤直接燃烧,因烟气中CO2浓度低(大约为13%~14%,70%~80%都是N2)、压力低、处理的烟气体积流量大,收集很困难,且以目前技术,将发电厂烟囱里的CO2分离处理后埋入地下,整个燃煤发电效率会降低11个百分点。

在IGCC多联产系统中,从煤气化后的合成气中捕捉高浓度、高压力的CO2,相对较容易,虽然也要耗能但是效率降低大概为6个~7个百分点。所耗能量与成本比常规电站烟气中捕捉CO2低得多,且IGCC多联产系统有多种产品,在成本方面可实现互补,单位电能耗水少,能量可得到综合利用,又能提供较低成本的CO2减排办法。因此,“IGCC+多联产+CCUS(CO2的捕捉、利用和埋存)”是中国CO2减排的战略方向。

中国应当按照国情走自己的路,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逐步推进减排CO2的问题。目前,中国正大力发展煤化工(甲醇、二甲醚、MTO、MTP、直接煤变油、间接煤变油等),在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CO2已经具有很高的浓度和压力,而实际情况是这些“现成”的CO2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如,中国仅甲醇生产排放CO2就4 000×104t/a,总量巨大。因此,中国的CO2减排应从煤化工做起,国家应予以政策支持,如,碳税、补贴等,在此过程中,对CO2的处理(化学、物理应用,输运、埋存等)积累经验。

考虑未来清洁煤发电,“IGCC+多联产”应尽快地示范,逐步走向大规模发展,按CO2减排需要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从直接燃煤电厂烟气中捕捉CO2,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和投资,在这方面也需要作研究和小规模示范。大规模的商业实施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期。

2.5 实施“IGCC+多联产”能源战略刻不容缓

尽管目前IGCC发电电价成本较高,但是考虑到将来对污染物SO2、NOx、颗粒物、Hg的控制要求以及下一步要进行的CO2捕捉、利用和埋存,目前可行的是通过多联产化工产品来降低成本。

近年来,新建的几亿千瓦火电装机采用的基本上是煤直接燃烧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若不及时考虑IGCC+多联产的发展,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电力发展的技术路径将被锁定在煤直接燃烧发电的模式上。能源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多年时间,现在不推进IGCC多联产示范就会延误时机,将来再作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煤基多联产所生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甲醇和二甲醚是绝好的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可以有份额地缓解中国石油的短缺。同时,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用煤化工去“替代”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以减少石油消耗。

煤基多联产系统组成部件的技术,绝大部分是成熟的,如,大型煤气化装置、各种化学反应器和相应的催化剂、燃用合成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中国已掌握多联产的“龙头”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并已有成功的工业化应用(兖矿集团在山东的IGCC发电与甲醇联产装置属于世界首创),已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了连续赢利。兖矿的煤基甲醇—电联产系统总能利用效率达到了57.16%,较同比甲醇、电独立生产系统提高了3.14个百分点,供电效率折算达39.5%(同比自备电厂为29%)。只要中国各部门(煤炭、化工、电力)打破行业界线,通力合作,加上国际合作,推广多联产在中国的应用,就可以深入挖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潜力。

3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利用

2010年,中国风机装机容量达4 182.7×104k W,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中国已安装的风机约30%没有并网,即使有些风场已并网,也被限制发电,造成能力的浪费。大规模风电如何与其他能源协同考虑是比较特殊的问题。必须考虑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有大量的耗能工业,如,耗电为3 000 k W·h/t的氯碱、耗电为15 000 k W·h/t~16 000 k W·h/t的电解铝等。这些工业都由电网供电,且要从高压交流通过降压、整流转换成低压、直流。科技部“十一五”的“973”项目“非并网风电”,提出风电和网电的协同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风电为主,网电为辅,或反之,或有其他的分配比例,已初步得到成果的有电解铝(采取保温和调节电解液成分)、氯碱、海水淡化、电解水生成H2和O2及为油田抽油机供电等。还可以研究开拓其他用途,只要对电的波动性没有严格要求,网电可用来对风电进行互补和支撑。

另外,值得深入探讨的是风电和迅速发展的煤化工的协同。由于中国风电丰富的边远地区,恰好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输煤、输电都有一定难度,且面临如何给全国提供清洁能源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问题。例如,风电和甲醇生产的协同,它的主要思路是:非并网风电电解水产生O2和H2;其中,O2作为提供气化炉所需的O2;H2与气化炉生产的富碳合成气掺混,将H2和CO调整至甲醇生产的合适比例。与传统的煤基甲醇生产系统相比,此协同系统省去昂贵且高能耗的空分装置,大大减少了变换的气体量。同样煤量的协同方案,甲醇的产量增加约1倍。煤的大部分碳元素进入甲醇产品而被利用,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达到能量和资源利用整体最优效果。这是结合中国资源分布特点,现代煤化工与风能协同的范例,既解决风电的应用,又解决受人们诟病的煤化工大量排放CO2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很多大城市渴望得到更多的清洁能源,很多煤资源丰富地区(尤其是边远的新疆)和大企业都把眼光投向合成天然气(SNG)的新产业链。虽然从煤转换成SNG能效只有60%左右,但长输气管线在远距离输运方面更为高效,在终端应用上,由于是清洁气体燃料,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用能系统、技术与设备(如,分布式供能,热、电、冷三联供)加以高效应用。这样,从整个产业链考虑可能得到提高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CO2的好处。其中,关键问题仍是煤制SNG时CO2的排放和处理。若把风电和SNG两者协同起来,通过风电电解水得到O2和H2,则可像上面甲醇生产一样,成倍地增加每单位煤量SNG的产出,大大减少CO2的排放。

从整个能源系统看,这类协同值得从系统高度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必要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关键。尽快进行示范,逐步应用推广。对这类地区的战略安排应及早规划,否则,会形成技术路线锁定,将来要改变还得付出更大代价。

4 储能和各种能源互补协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蓄能

由于太阳能、风能分布的间歇性及随机性,给其利用带来很大困难。一些随机电源接入电网,当份额较小时,不会对电网造成大的不利影响;但大规模、大比例份额的随机电源接入,仍是技术上未解决的难题。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并网利用和能量存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

电的储存虽经过多年努力,大规模储存还没有技术上的根本性突破。将来,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一些中小型的分布式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将占一席之地,蓄能(也包括蓄电)装置就是关键。此时,蓄能以什么为载能介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各国的具体条件,各种能源应从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高度协同发展,各自扬长避短。不连续、随机性较强的能量(各大型发电装置的多余电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变成大规模高效利用、可调度的能量,是现代电力系统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高效大、中、小规模储能问题越来越突出。大规模蓄能系统中,除抽水蓄能外,有发展潜力的是压缩空气蓄能(若与不稳定风电的协同),Brayton和Rankine整体化循环(与核电和超超临界的谷电协同)。

4.1 压缩空气蓄能

压缩空气蓄能是在用电低谷或不稳定的风电,用电能驱动压缩机工作,将空气由大气压压缩到贮藏室。在用电高峰时,利用外界附加热量(如,天然气燃烧)加热空气,让热空气通过透平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

德国的Huntorf电站建于1978年,Huntorf电站系统的效率在42%左右。若在高压燃烧室前配置废热回收装置,利用经过低压膨胀后的废气来加热刚离开空气储藏室的冷空气,可提高效率。这种系统的典型代表为美国的McIntosh电站,建于1991年,其效率达54%。

4.2 火电与核电在储能的协同

目前,大中城市用电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有时达50%。为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削峰填谷是电力系统和电源十分头疼的问题。一方面,大型机组稳定和满负荷运行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所以实施对火电“上大压小”的政策,关停20×104k W以下的机组,甚至30×104k W机组,使越来越多的大型机组不得不承担调峰任务,另一方面,核电正快速发展,核电要求稳定和基本负荷运行。再者,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尤其是风电,其随机性和波动性大,消纳也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需要发展先进的大规模调峰、蓄能系统。基于Brayton和Rankine整体化循环的调峰加力系统是有潜力的解决方式之一。

Brayton和Rankine整体化循环系统中,作为主要燃料煤和H2的热能作为“原料的‘梯级利用’”,循环的前半部分从给水加热到600℃的过热蒸汽由煤“负责”,通过外燃来达到。循环的后半部分,过热蒸汽温度要提升到1 400℃~1 500℃,外燃已无法完成,只能通过H2和O2在燃烧室中内燃完成。即在常规汽轮机发电系统上加H2,O2燃烧加力装置。经初步分析,在这个系统中,H2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62%,并使整个系统的热效率从常规超临界蒸汽发电的44%提升到52%以上。

这样可以说,2种燃料各司其职,H2“站”在煤的“肩膀”上发挥作用。此系统把内燃和外燃结合起来,克服常规的Brayton和Rankine循环固有的缺点,发挥它们的长处。最有效地利用H2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这种循环若只为了提高效率,由于功率大,要求连续运行,H2和O2的存储是个大问题。所以,最好从大规模储电角度加以应用,作为常规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加力装置”。在用电高峰时,“加力”装置投入,可以增加输出功率约100%。

5 集中和分布式供能的协同

现代化的能源系统不仅要求高效率而且需要足够的灵活度和安全性。此外,能源供应和终端能源需求在形式和距离上也应当更加靠近,减少转换、输运、存储的环节和消耗。因此,当前,人们又开始探讨从集中式能源系统转向集中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协同问题。

分布式能源系统直接安装在用户端,通过现场的能源生产,辅以各种控制和优化技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同时,减少中间输送环节损耗,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天然气等)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可利用一切当地可获得的资源。分布式能源系统有许多集中能源系统所不能实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a)能量利用效率高;b)就地生产,就地利用,能量输配的损失小;c)各种能源来源的协同配合,使利用效率发挥到最优状态;d)能源系统安全性高。

由于分布式能源的这些优势可弥补集中式能源系统在效率和可靠性上的不足,将来的能源系统应当是分布式能源和集中式能源协同供应的能源系统以及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内部,各种能源的协同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欧洲已有大规模发展,尤其,丹麦、荷兰、芬兰等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在经历了大停电事故后也意识到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立。

关于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中国的经验较少,缺乏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和符合中国实际的优化决策控制体系。但是,目前,也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北京燃气集团的三联供项目通过燃气内燃机和余热直燃机对接,为3.2×104m2的楼宇提供全部的冷热电,已经安全运行5年。中国应该给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投入更大的支持,最主要是在系统控制和优化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6 电网天然气网热(冷)网及水网的协同

近年来,由美国发起,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最主要的是调动各种电源点的潜力和“积极性”,尤其要接入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大到GW级的大风电场,小到个人屋顶发电。各种余热、余压发电,各种生产过程的联产发电,各种分布式微电网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发展角度来看,电源与用户一体化的倾向越来越强。

电力需求只是人们对能源服务的最主要方面,此外,还有供热、供冷、气体燃料、用水的需求。所以,随着电力网的发展,城市天然气网、热网和用水网,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网从本质上是相互协同、相互耦合、相互支撑的,可统称为能源网。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必然会带动天然气网、热网、水网的智能化,使其成为1个智能整体。

在热网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北方城镇冬季采暖能耗1.5×108t标准煤,占中国城镇民用建筑能耗的40%。随着大型城市的发展,目前,面临热源严重不足和现有热网输送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出路是发电与供热协同,一方面,采用300 MW或更大容量的汽轮发电机组作为核心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另方面,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拉大”供回水温差,(如,供水130℃,回水15℃~20℃),使原通过发电厂冷却水塔排入大气的热量(约占汽轮机最大供热量的20%~50%)被利用起来,同时,也使已建成的城市热网输送能力提高近1倍,形成新的供热网络。

虽然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对天然气的高效应用仍没有科学明确的论证。对大型城市来说,除了24 h/d对电、热、气的需求各不相同,更为困难的是1年4季的需求差别,两者都有较大的峰谷,且刚好相反。储气和储电问题目前仍没有很好地解决。若把城市中天然气应用划分成若干个层次,从大规模热电联产到大小不同的局部分布式能源系统,各个局部之间,各层次之间进行优化、交互和调控,从长远来看,形成智能气网也是个趋势。

节约和规划不同用途水(如,纯净饮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的优化配置,各种水源的合理开发(包括海水淡化,中水高度净化)以及水的供给、回水处理等……必然形成网络。这也和能源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协同利用各种能源,除电网已逐步向智能电网发展,天然气网、热力网、水网也必然向这个方向前进。四网(或更多)协同,形成以智能电网为主干的智能能源网。

7 各种能源协同的IDDD+N原则

7.1 转换整合化

转换整合化就是要打破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按照系统最优原则对诸如发电、化工、冶金等生产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充分集成与协同,改变传统的工艺过程,达到系统的能源、环境、经济效益最优的目的。

7.2 需求精细化

对终端用户的用能需求进行精细分解,按不同的用能需求、需求的不同层次和动态变化,为能源供应、规划和配置提供指导信息和基础。只有在终端需求精细化的基础上,多样化的供应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能源系统的需求,可再生能源才能在能源系统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7.3 供给多样化

各种能源都具有自身的特性,需要重点研究的不是各种能源能做什么,而是他们在整个协同能源系统中应该做什么,并尽量用较少的能耗代价满足终端用户精细化的需求。

7.4 布局分布化

在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中,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布式布局,集中电网、分布式电网和离网运行相协同,不同种类的能源应当以互补的方式进行协同,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从传统的电网过渡到“智能电网”,进而在大城市发展成“智能能源网”。

7.5 调度控制管理智能网络化

灵活性、可控性、可靠性、在线静态和动态的优化都是能源系统面临的新挑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用于促进新的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建立,如,数据搜集、网络传感、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预测等。特别是针对具有较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建立起覆盖面广的能源信息平台和多层次优化的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全国、各省市、各地区全面搜集、整合、细分各种需求和供给信息,进行多层次协同优化。最近迅速发展的云计算将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面这几点可简称为“IDDD+N”。由于能源供应多元化,转换多元化,终端需求供应一体化,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能源技术(ET)将要有1个十分大的变化,时间尺度在30年至50年左右,且各国都不会一样。中国更有其特殊性,因为无先例可循。除了能源技术的进步外,信息技术(IT)的深度介入必不可少,针对能源系统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ET和IT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建立各种能源分层次协同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实施IDDD+N原则是1个渐变过程,目标要明确、政策要清晰、措施要果断。应将IDDD+N的原则和要求,分解成各行业、各地区的实施细则,建立大小不同的可操作的模板和示范工程。弄清现有系统分阶段、分层次向IDDD+N靠拢的路线图。国家应有专门的机构,多方面加以牵引,向这些模板靠拢,如规章制度、鼓励政策、价格政策、各种国家资助(立项与资金投入)、科研和工程中心建立、人才培养、民间投资引导等。

8 结语

可持续能源 第2篇

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似乎表现的漫无止境。根据麦肯锡研究预计,中国将占到2030年前全球新增能源需求高达1/4的比例。

今天,中国能耗和环境排放已然成为引起全球焦虑的焦点。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备受关注,为缓解环境压力,寻求清洁能源,近几年政府也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第四条就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为保持中国的能源需求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在今后的能源发展应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驱动。政府政策、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都要作出的改变,才能确保中国以更加高效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消费能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说到2014年重点工作中时提到,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截至2013年底,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4.6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7%,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占比为26%。

同时,中国应该推进清洁能源集中地区高标准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打造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加快电网建设、油气管道建设、铁路运输通道建设,解决清洁能源集中地区的清洁能源输出问题。

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世界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要想实现能源转型,应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还要高效用能。企业应积极履行环保低碳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样,才能使中国能源发展支撑实现新的经济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能源 第3篇

【华南理工大学】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结合我国及广东省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以及广东省电力相关行业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3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广,为保证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清华大学】9月19日,清华大学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署《共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协议》,建立校、企、市、院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加快实现电力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突破。通过此次协议的签署,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吸收和共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能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纳制造与微系统技术”“成形制造模拟仿真创新”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资源。

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第4篇

一、陕北能源优势

陕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核心地带, 能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 典型的能源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盐等。

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煤质优良, 便于开采, 是陕北的优势矿产资源。煤炭预测储量为2714亿吨, 探明储量为1460亿吨, 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2%。陕北石油开发历史悠久, 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即诞生于此。目前在陕北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25.9亿吨。陕北天然气资源丰富, 预测储量达4.18万亿立方米, 探明地质储量8460.3亿立方米, 是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陕北盐矿资源丰富, 共有盐湖13个, 奥陶系岩盐田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岩盐田, 探明储量8855亿吨。盐矿品位高, 氯化钠含量平均在90%以上, 为全球罕见的精品矿床。

1998至2008年10年间, 陕北地区累计向外输出原煤37523万吨、原油1760万吨、天然气398亿立方米、油气折合4931万吨油气当量, 油气煤三项折4.4亿吨标准煤。陕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 千万吨原油生产基地, 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 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 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陕北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输出基地, 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陕北能源开发面临的约束

尽管陕北能源丰富, 但其开采开发却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分为两类:自然条件约束和社会条件约束。

(一) 自然条件约束

自然条件约束主要决定于陕北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匮乏, 陕北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供给能力远小于生产生活需水量。二是地理地貌条件较差, 陕北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地形起伏, 交通不便。三是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易于流失, 对能源开发强度形成约束。四是能源储层条件好坏不一, 对于石油开发来说, 含油层渗透率低, 开采难度大。

(二) 社会条件约束

社会条件约束源于能源区不利的经济社会环境。陕北是国家级经济欠发达地区, 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难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政府服务意识不足, 存在名为管理或服务实质上却是干预企业运营管理的现象。二是当地人力资源水平较低, 陕北地区人口密度不及陕西省的一半, 并且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数不及陕西省的四分之一, 陕北的人力资源水平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多种失衡, 具体包括城乡失衡、县域间失衡、收入分配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等多个方面, 使得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够友好。

三、陕北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能源矿产资源管理及开采开发政策不够完善等多种原因, 陕北能源开发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开采粗放、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 由于技术落后, 秩序混乱, 陕北能源开采开发中存在掠夺式开发现象, 造成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以煤炭看, 按国家有关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 厚、中、薄煤层回采率分别应不低于75%、80%、85%, 而陕北煤矿的回采率平均为58%、62%、68%, 每年煤炭浪费近2000万吨。以石油看, 陕北原油回采率平均不到15%, 远低于国内水平, 由于掠夺式开发造成的破坏, 使注水后原本可达到25%左右的原油二次采收率, 仅为10%。粗放的开采开发模式使得宝贵的能源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和浪费。

(二) 利益分配不公

能源开发利益分配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和居民, 在当前的分配格局中, 企业和政府占有了较多的能源开发利益, 而居民则处于不利的地位。陕北能源富集区普遍存在“县富市富而民穷”的现象, 当地居民是能源开发负外部性的主要承担者, 却没有健全的机制让居民在能源开发及利益分配中表达话语权, 居民受益于能源经济的渠道比较单一。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看, 较多的收入转移到了中央政府或者企业总部所在地政府, 而资源输出地政府在利益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这对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了制约。

(三) 生态环境破坏

陕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而能源开采开发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这加剧了陕北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陕北能源开发开采规模的扩大, 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 而处理程度很低, 多为就地掩埋。二是矿区地表塌陷、植被破坏、房屋坍塌等问题突出。三是水资源破坏, 包括水源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

(四) 产业带动性不强

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 但陕北能源产业并没有培育出强大的相关产业, 使得陕北的产业结构长期以能源产业为主。陕北能源产品以一次能源为主, 精细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在为能源开发提供服务的企业中, 本地企业多是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 规模小而不规范, 主要从事中间商业务, 技术含量低, 大型设备和关键技术主要由区域外企业提供。

四、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陕北能源的可持续开发, 需要采取全面的政策设计, 协调各种关系。

(一) 转变开发模式, 树立可持续开发理念

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的、掠夺式的开发模式, 实施集约的、保护式的开发, 转变经济利益及短期利益第一的理念, 树立可持续开发理念, 强化社会责任及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意识。一要增强对陕北能源开发的管理, 健全管理结构, 明确管理职责, 对矿权设置、开发开采、生态环境等实施高效、全面、透明、服务式的管理。二要依靠人才和科技, 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引进节水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的采出程度, 减少对能源的破坏和浪费。三要重视基础研究, 将区域地质情况研究清楚, 摸清储量情况、掌握储层特性, 为能源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二) 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及生产的负外部性, 其价格定制应充分体现其稀缺性并能补偿其生产的负外部性。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较低, 远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产品生产的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 这使得企业、居民等不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 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压力较大。推进能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关键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应完善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 又反映资源生产负外部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三) 合理分配能源收益

合理分配能源收益是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能显著改善能源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

合理分配陕北能源收益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收益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配;二是收益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配。从前者看, 能源收益分配应向居民倾斜, 应完善能源区富民机制, 除了扩大就业, 提高劳动收入等直接渠道外, 还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社会责任, 增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等间接方式提高居民在能源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从后者看, 能源收益分配应向当地政府倾斜, 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能源产业是支柱产业, 但能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如何将今天的能源优势转变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责任。这需要增加当地政府财力, 以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也需要政府增强能源优势转化意识, 培育接续产业, 扶持企业发展。因石油而富裕起来的陕西吴起县, 将石油收益用于完善公共服务, 尤其是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 就是一项很好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能源优势转化实践。实施免费教育, 既显著改善了民生, 促进了社会和谐, 又将今天的能源优势转变为未来的人力资源优势。

五、结束语

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 但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陕北能源开发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 同时陕北能源开发也存在并引发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变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势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 需统筹安排, 综合管理, 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通过制度设计尤其是管理体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的改革与完善以实现陕北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 并以此推动陕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 但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陕北能源开发面临许多约束。同时, 由于能源开发管理及有关政策不完善, 陕北能源开发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陕北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是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陕北,能源,可持续

参考文献

认识可再生能源课件 第5篇

1、通过实例了解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能量,从生活中初步感知了能源的存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能源》这一课,学生容易掌握本课知识。

3重点难点

能源的分类

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如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需要能量;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也需要能量。那么各种形式的能量是由什么提供的呢?我们通过学这节课学习,大家就会知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如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需要能量;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也需要能量。那么各种形式的能量是由什么提供的呢?我们通过学这节课学习,大家就会知道。

(二)新课教学

1、能源

教师演示: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提问:在这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这些能量的来源在那里。

分组讨论后总结汇报,教师点评

例:发电机发电  机械能—电能

发电机运转  内能--机械能

煤炭燃烧    化学能--内能

其最终来源于煤炭。煤炭就是我们常用的能源。

提问:我们常用的能源有那些?

将学生提出的各种能源写在黑板上。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化石能源。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3、能源的分类

提问:结合生活和生产上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讨论一下能源可以分为哪几类? 能源可以从那些角度进行分类?

第一、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第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第三、找部分同学上讲台汇报分类情况。

第四、师生共同总结

●从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能源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包括:煤气、沼气、电能。

●从能源是否可在短期内补充的角度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有些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包括:化石能源、核能。

有些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三)课堂练习:

1、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下列地球上的.能源中来自于太阳的是(  )

A、地热能  B、煤、石油、天然气    C、潮汐能    D、核能

2、天然气、风能、煤炭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来源于物理学的进步、风力发电站工作时,它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该能源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4、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石油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讲了能源的分类,要求同学们能将日常常见的能源用课本上的分类方法加以区分。

(五)布置作业

1、按照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而分类,能源可分为        和       。在石油、地热、木材、天然气和电中,属于前者能源的是                   ,属于后者能源的是                    。

2、地球上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优点的能源是(      )

A、天然气     B、煤炭       C、石油       D、木柴

3、从能源是否可在短期内补充的角度可分为          和            。在水能、风能、石油、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中,属于前者能源的是                   ,属于后者能源的是                    。

4、太阳灶半小时内可将2L, 40℃的水温度升高到100℃,求:

(1)太阳灶半小时内从太阳光里吸收了多少热量?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第6篇

现在,环保概念已经风靡全球。从混合动力汽车到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甚至地铁站现在也以环保做宣传噱头),但是,随着所有的市场被“环保”淹没,有能力做一些真正的创新将至关重要。看看下面这五家能源领域的公司都在做些什么。

创业公司:IST能源

创新之处:环保能源机械(G reen EnergyMachine,“GEM”)

具体做什么:很简短的答案——吞噬垃圾,吐出金钱。有一个经过验证的、比较科学的数据;这个机器每天能消耗多达3吨的垃圾,捣成微小的碎片,然后转换成天然气。这对学校和医院来说,绝对是理想的大型环保设施。在那里,除了提供廉价的电力,它还可减少95%的废物处置成本。

如何赚钱:85万美元的机器价格并不会让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感觉到压力。而它也确实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并能在3~4年内收回成本。

应用领域:GEM包括捣碎器和天然气井两部分,所以可以被用来在一个地方收集垃圾,而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电。一种更小型号的机械也正在规划开发中,不久将面世。IST公司CEO斯图·哈勃(StuHaber)说,公司将考虑自己收集垃圾,然后利用GEM产生能源,再进行销售。

创业公司: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和Green Revolution

创新之处:健身设备动能适配器

具体做什么:从技术上讲,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当你疯狂的踩着踏板车,它只是待在那里,根本也没动。但是,它确实能让你把所有的汗水和精力转化为能源,然后再将这部分电力输送回健身房的电网。

如何赚钱:“可以更好的捕捉到流失的能源。”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公司的克里斯·麦登(Chris Maddern)说,“你必须做的事情是,要能够真正保持在技术最前沿,才能减少能源浪费,并从消耗的能源中产生新的能源。你在不断前进,你的产品也必须越来越高效率。”

应用领域:麦登说,他的公司和GreenRevolution公司正致力于一项倡议,将创建完全可自我维持能源的健身房,会员们可以在线跟踪自己产生了多少能量,以及由此减少的碳排放。

创业公司:Great Plains

创新之处:从亚麻中提炼生物柴油

具体做什么:首先,亚麻可以在任何地方成长,不像大豆,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植。GreatPlains公司的创始人萨姆-赫特恩鲍尔(SamHuttenbauer)本来想利用植物创造治疗性蛋白质,但发现几乎有一半的作物种子都含有油质。现在,该公司正在进行第三次收割,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将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到100万英亩,这将产生约100万加仑的燃料。

如何赚钱:“我们是从产业链末端往上溯,而大多数公司是从前端开始。”萨姆说,“他们从产品切入,先寻求原料来源,然后生产出燃料,再卖掉它。我们是从种子发育阶段就开始,到作物的收割。我们的最终出路是将能源直接卖给消费者或企业。”

应用领域:当前,Great Plains正在推进的计划是开发出一种完全可替代的喷气燃料。从总体而言,似乎潜力无限。“我们处在一个可轻易实现目标的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种子资源,我们能够培育和创造出更好的高产作物,这将最终实现降低成本。这是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们真的是从零起点开始的。”

创业公司:Little Foot Energy

创新之处:从余热中生产能源

具体做什么:从你45分钟的淋浴中浪费的热水里获得能量,并用热能来驱动空调。这样也可以用于工业领域,回收各个环节中的热量,并重新分配给工厂的其他部门。

如何赚钱:该公司2008年上千万美元的收入无疑能证明,这样做是能挣钱的,而且商业模式十分经济。“我们产生热量的单位成本不足1美元。”该公司CEO凯文·鲍尔森(Kevin Poulsen)说,“与天然气比较,生产同样数量的能量,需要1.50美元~2美元的成本。这种套利交易,带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

应用领域:现在正在运行的一种产品是投币式洗衣房设施,可以利用从干燥器回收的废热来加热洗衣机中的水。如果你认为化石燃料的时代就要结束了,那么请再好好想一想。“我们并不想给你一个能改变一切的小药丸,”该公司应用开发部门的主管克雷曼(Elia Kleiman)说,“这项经过验证的尖端技术将慢慢改变这种能源现状,并将带来不同的体验。”

创业公司:Borrego Solar Systems

创新之处:应用于环保能源的现代商业实践

具体做什么:它使得太阳能成为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的能源,同时生产商也更加有利可图。通过电力采购协议,Borrego允许其客户先免交设备费用,只支付他们的能源使用费。该公司不断追赶先进技术,比其他的承包商竞争对手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营销和客户服务上。

如何赚钱: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做到与竞争对手不同,因为到头来我们只希望它是一个普通商品,你可能不会在乎品牌,你只是想以最低的成本买到。”该公司CEO亚伦-霍尔(Aaron Hall)说。“如果我们想比所有竞争对手的成本都低,这将非常具有挑战性,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商业模式。”霍尔所做的努力也看到了回报,该公司2008年的销售额达到7,000万美元。

应用领域:从地域来看,这家2007年开始扩张的公司已经将业务做到了美国东海岸的一些城市,并进入了很多学校。从内部发展来看。公司正朝着霍尔希望达成的目标迈进,那就是再生能源界广为人知道的“电网平价”(即太阳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太阳能公司将可以与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竞争,而不用得到政府的扶持,“如果我们能与他们竞争,太阳能将还有无限的需求。”

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增长研究 第7篇

目前, 中国的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都在持续增加, 但是随着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加速, 能源供需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因此, 污染少、储量大而且可再生利用的新能源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能源产业一方面是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新的能源, 另一方面也指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资源潜力大, 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利用, 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鼓励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在政策方面, 制定了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或相关政策的国家与地区, 从2005年初的55个增加到2010年初的100多个, 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多种激励政策, 中国已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和推动。2009年,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投资达346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 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 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 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 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 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 行业存在一定风险, 但短期来看, 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 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 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 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 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即2020年之前新能源行业发展仍将保持高增速。

增长是企业本能的需求。企业的增长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创新优势, 而且也要求财务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组织, 保证在资金上能够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企业可持续增长意味着企业的实际增长必须和自身财务资源相协调, 它表达的是一种平衡增长的哲理。增长过快, 会引发财务资源的紧张, 进而招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和破产;增长过慢, 会使财务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同样会引起企业的生存危机。因此, 保持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上市新能源公司是新能源行业的重中之重, 因此, 上市新能源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对其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增长状况如何呢?是保持可持续增长, 还是增长过度抑或增长不足?造成中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增长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财务方面保障可持续增长?基于上述思考, 本文将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二、可持续增长模型的选取

企业可持续增长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资深财务学家Higgins教授首次提出的, 被波斯顿咨询集团公司等普及使用。Higgins是从静态的角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 (sustainable growth rate, 简称SGR) 定义为,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 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其模型基于的基本思想是在公司没有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 一个公司销售的增长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加, 而公司资产的增加则取决于股东权益的增长率。Van Horne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

作者对该计算模型中的可持续增长率做出如下的解释:

1.作者认为可持续增长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持续增长率总是基于一定的企业经营水平 (指基本获利能力和资产周转能力) 和财务政策之上的, 由于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财务政策是可以改变的, 因而可持续增长率也是可以随之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

2.可持续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现有能力与未来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能力与前文所指的含义一致。

3.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特别强调了其作为企业未来增长速度的最高上限, 是以企业在未来继续保持当前经营水平和财务政策为前提条件的。它表明企业在下一年度并非不能以高于现有 (本年度末) 可持续增长率的速度增长, 只不过如果企业希望在下一年度以高于现有可持续增长率的速度增长应该相应地采取措施提高其经营水平、调整其财务政策, 以使企业在下一年度的增长速度与实施措施与之后企业新的经营水平和财务政策下的可持续增长率保持一致。

4.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表明在实际中企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可持续增长率这一上限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例如管理者为了追求高利润, 盲目地改变资本结构或高额的举债, 从而使企业的资源短缺, 企业的运作受到阻碍, 这样就会危及企业经营安全, 使企业的持续增长成为泡影。

5.将销售增长率视为可持续增长率只是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一个前提条件, 也是为了便于获取财务数据, 而不是能否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前提条件。因为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模型, 可以不以销售为基础。因此, 即使在假设条件发生变化时, 我们仍旧可以计算可持续增长率,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 可持续增长率不再成为销售增长的上限。

在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概念提出来之后, 很多财务学家也提出了各自具体相应的模型系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比较完善的是Higgins和Van Horne的理论。本文选取Van Horne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Van Horne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分为稳定增长模型和非均衡条件下增长模型。

稳态模型下:

非均衡条件下模型:

其中E0为期初股东权益, NE为新筹集的权益资本, D为年支付股利的绝对值, 为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 为总资产周转率, 为销售净利率, S0为基期销售额[1]。

在实证研究中, 基于上文分析作者选取了Van Horne的稳态可持续增长模型, 即

三、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构架

以新能源企业30强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总体, 在时间的选取上, 采用2007—2010年报数据, 计算2007—2010年可持续增长的有关指标变量。然后按年度构架可持续增长模型, 并求出可持续增长率。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与企业实际增长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企业的增长是否合理可持续,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目前, 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中上市公司有13家, 因有两家公司最近一两年内刚刚上市, 1家在纽交所上市, 其财务情况无法取证, 因此, 作者选取了其中总资产超过亿元的、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进行研究分析, 以下是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10家公司的基本情况 (见表1) :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库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06/node_3.htm以及个别公司网站等公布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及Excel分析软件自己整理;以中国证券报数据库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06/node_3.htm以及个别网站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及Excel分析软件为主, 采集该10家公司2007—2010年资产、负债、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利分配五项数据。

(二)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根据Van Horne的稳态可持续增长模型, 求出各公司各年份的可持续增长率。

将所得到的数据代入模型中, 并在Excel中进行计算, 得出该10家公司2007—2010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见表2)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库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06/node_3.htm及个别网站公布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经Excel分析软件自己分析计算。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各公司比率分析。对2007—2010年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进行绝对值分析 (见表3) :

从上表分析得出, 该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在2007—2010年度基本保持了正的可持续增长率, 而在2009年度大部分公司出现了负的可持续增长率。其中可持续增长率最高的为2008年的华锐风电, 数值为35.156%;最低的为2008年的保利协鑫, 数值为-42.617%。

为了检验该10家上市公司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根据企业可持续增长模型 (Sustainable Growth Model) , 首先根据目标经营活动比率、负债比率以及股利支付比率, 计算每一上市公司每一会计年度的可持续增长率 (Sustainable Growth Rate, 简称SGR) 。然后将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销售增长率进行比较, 如实际销售增长率超过SGR, 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有失控现象;反之, 如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率小于SGR, 则说明上市公司实现了可持续增长[2~11]。

2007—2010年该10家公司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比较 (见下页表4) 。

从表可知, 2007年该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全部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2008年该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全部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2009年该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全部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2010年该10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全部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

从上述分析可知, 在2007—2010年中, 该10家公司没有一家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2. 行业分析。

以该10家公司的资产总额为权重, 计算出新能源企业每年的加权平均可持续增长率, 并与每年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 (见表5)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库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06/node_3.htm及个别网站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经Excel分析软件自己分析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库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06/node_3.htm及个别网站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经Excel分析软件自己分析计算。

为直观表示, 将该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见下页图1) :

从以上数据及图形可以看出, 2007—2010年, 这11家新能源公司的实际增长率远远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说明从2007—2010年, 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有失控现象, 实际增长率过高, 未实现可持续增长。

四、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结果及结论分析中可以看出, 从2007—2010年中, 新能源企业30强中上市10家公司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不相匹配, 其表现为实际增长率远远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而且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从2007—2010年四年时间内, 新能源企业未实现可持续增长。针对此种情况, 作者对新能源企业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

资料来源:根据数据自己整理绘制。

(一) 从公司层面上

1. 制定实施集团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

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要求, 按照“抓住机遇、抢占资源, 政策扶持、技术领先, 科学论证、突出效益”和“努力突破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关注生物质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思路, 尽快组织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 进行系统比选, 按照实事求是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发展目标。

2. 加强集团公司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公司要重视新能源队伍的建设, 以满足集团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新能源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系统外引进、系统选拔与培养等方式, 为集团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储备人才。

3. 加快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

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资源, 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 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二) 从增长管理方面

1. 在充分考虑经营效率和各项财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其销售增长目标, 使企业合理地权衡增加收入与控制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 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

2. 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的实际情况, 综合分析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各影响因素。

3. 根据可持续增长率各影响因素的分析, 提出企业下一年度的增长目标, 并与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相比较, 确定是超速增长或低速增长。

4. 依据比较的结果, 事先采取措施, 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目标。并且, 今后在追求一定的增长速度的同时, 要防止为片面追求短期增长速度而回到过去的老路, 使产能过剩。

摘要: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 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能源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可持续增长是公司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因此, 企业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就成为了企业成长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架JamesC.VanHome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计算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分析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关系, 讨论新能源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增长。选取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中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2007—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讨论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增长情况。

关键词:可持续增长模型,增长速度,失控现象

参考文献

[1]油晓峰, 王志芳.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 2003, (6) :48-50.

[2]Van Horne, James C.Sustainable Growih Modeling[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88:56-53.

[3]汤谷良, 游尤.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与案例验证[J].会计研究, 2005, (8) :50-55.

[4]刘斌, 黄永红, 刘星.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2, (9) :150-154.

[5]刘斌, 刘星, 黄永红.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主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12) :111-116.

[6]方拥军.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研究[J].财会月刊, 2007, (8) :86-87.

[7]李冠众, 陆宇建, 孙永利.IPO是基于可持续增长的需求吗[J].财贸经济, 2004, (4) :87-91.

[8]曹玉珊, 张天西.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战略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6, (8) :73-79.

[9]杨瑞瑾.基于可持续增长的企业财务战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12) :189-191.

[10]油晓峰, 王志芳.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 2003, (6) :48-50.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能源生态链 第8篇

关键词:能源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复制动态模型

能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 其循环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源企业的“排泄物”通过系统循环, 再生为其他企业的“可利用资源”是解决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因此, 能源企业与其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依存、能源再生利用的“食物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源“食物链”形成的关键在于构建区域内能源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的生态系统, 依据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能源循环利用为宗旨, 建立两个以上企业的链接关系, 如上游的能源企业将生产后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和原料化处理, 形成下游企业的可用原料, 下游企业优先利用来自上游能源企业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原料。这种区域内以资源依赖形成的生态系统本质上是经济集群。经济集群是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 其基本特征是集群企业完全是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出发点, 且具有经济资源上的依赖性。在集群基础上, 形成了类似于生物界“食物链”的生态系统,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实现自我发展。所以, 借助源于生态学的演化博弈方法, 将相互依赖的企业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研究企业间关于能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机制,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 关于能源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讨论能源使用效率问题, 缺乏从数理逻辑角度研究能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提出一些必要的假设前提, 借助演化博弈方法, 构建企业间基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数理模型, 对能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 并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对企业进行资源持续利用行为不断改进, 从而达到最优均衡的作用机理。

一、基本假设

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的企业之间以能源为基础的循环利用过程中, 由于有限理性, 关于废弃物处理行为不可能一次找到最优均衡点, 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废弃物处理的最优策略是通过不断模仿和修正过去本企和其他企业的最优策略而得到改进的。所以, 企业之间关于废弃物处理最优策略可以用演化博弈方法来描述。由于能源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实际执行中企业具有理性的特征, 为了分析方便, 有必要进行一些假设和理论上的简化。由于基于能源相互依赖性的上、下游企业各自独立进行生产决策, 因此, 可以把“能源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问题描述为双方同时进行决策、反复进行的静态博弈。能源持续利用的企业生态系统可以简化为:对企业生态链上游能源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无害化和原料化处理, 究竟是归属于上游企业的生产边界内, 还是归属于下游企业的生产边界内, 该问题直接决定由哪一方支付废物处理成本。本文研究的能源持续利用的企业生态系统链接主要指废弃物的循环模式, 同一生态系统的生产边界如图1所示, 其中, 虚线框内表示下游企业生产边界。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 本文将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他企业形成能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链接关系的企业, 另一类是与其他企业没有形成生态链接关系的企业。在同一条生态链上的上、下游企业, 在有关上游能源企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的问题上, 双方都有事关自身利益考虑的两种策略:合作与不合作。假设上游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对自己的“排泄物”加以无害化和原料化处理, 为此, 它需要支付单位处理成本a, 否则被视为不合作;而下游企业的合作行为是把上游企业的废弃物作为自己企业原料的来源, 因而, 它需要付出每单位大于a的购买成本r。若从生态系统以外购入原料, 其单位价格为大于r的ι, 否则被视为不合作。另外, 假如上游企业不愿处理自身的废弃物, 同时下游企业因生产需要加以购买的话, 则下游企业必须付出小于a, 且小于r的单位采购成本π, 同时, 自己还要处理这些废弃物用来做生产原料, 这样, 下游企业还要支付每单位a的处理成本。基于这些假设条件, 构造能源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博弈支付矩阵如下表1。

二、上游和下游企业演化博弈分析

假设最初生态系统中具有合作意识, 并且付诸实际行动的企业比例为x (0≤x≤1) , 则无合作意识或者没有实际合作行为的企业比例为1-x。所以上游企业选择“合作”、“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分别用u1Y、u1N和表示, 则根据Friedman (1991) 有:

因此, 上游企业选择“合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同理, 下游企业选择“合作”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式 (4) 和 (5) 描述了能源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动态。由式 (4) 可知, 合作型的上游企业比例的变化率与某一时点上该类型企业的比例成正比, 与该类型企业的期望收益大于所有企业平均收益的幅度成正比。某一初始时刻的合作类型上游企业的比例x取值区间为 时, 成立, 合作类型的上游企业比例在生态系统中达到一定规模, 由于生态链接获得的经济利益较明显, 其示范效应得到加强, 该类合作型“种群”持续递增, 最终以 的概率收敛于x=1处。当x=1时, ;且当x<1时, 。这些条件满足了复制动态的“稳定性”条件。另外, 该博弈唯一的Nash均衡是 (上游企业合作, 下游企业合作) , 即选择合作是上游企业的最优策略。因此, 复制动态变化的结果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上游企业会演进为合作类型企业。

当x取值范围为时 , , 具有合作类型的上游企业“种群”会呈现递减的趋势, 并且点为动态变化的最终稳定点, 也就是说, 这类上游企业会在生态系统中消失。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表1所构造的上、下游企业博弈得益矩阵, (上游企业不合作, 下游企业合作) 和 (上游企业不合作, 下游企业不合作) 策略都不是Nash均衡。合作类型的上游企业的消失原因:一是下游企业在原材料上确实依赖于上游企业, 虽然上游企业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但只要有ι>r>π+a成立, 下游企业就可以接受;二是这种具有“合作意愿”的上游企业的比例不充分, 很难在群落中起到示范效应, 由于企业相互之间并不清楚彼此的成本状况, 所以会因废弃物处理成本而阻挠上游企业进行废物无害化、原料化处理, 没有意识到与其他企业缔结生态链的经济价值。

由式 (5) 可知, 因为r-π>a, π+a<ι, 且ι>rι, 所以, 对于下游企业而言, 只要r-π>a和ι>r两个条件成立, 从上游企业购入由废料处理来的生产原料, 或是直接购入废料都是经济可行的。无论最初时刻x落入 (0, 1) 区间的任何点处, 一旦有这种合作型下游企业“种群”出现, 其复制动态就会最终收敛于x=1处, 当x=1时, , 且x<1时, 落入 内无意义, 所以符合稳定性原理。

因此, 复制动态变化的结果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下游企业会演进为合作类型企业。因为, 无论上游企业的策略选择如何, 只要在生态系统内部解决生产原料供应问题就有利可图, 下游企业则不会采纳外部市场供应策略。而在生态系统中, 只要这类合作企业出现, 其原料采购行为容易被其他企业观测到, 因而模仿效应随之产生。同时, 该博弈唯一的Nash均衡是 (上游企业合作, 下游企业合作) , 即选择合作是下游企业的最优策略。

三、政府行为的影响

在以上企业具有理性假设条件下, 用数量生态学中“复制动态”模型对处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间如何构造生态链接机制进行了研究, 但是没有涉及到生态系统中有关环境法规的影响作用, 现在引入政府法规因素, 考察企业生态化运作的学习进程是否受到影响。

引入环境法规因素后, 企业的经济行为激励机制相应地发生改变, 上、下游企业协调博弈得益矩阵中, 上游企业不合作、下游企业不合作的得益情况由 (0, 0) 改变为 (-m, 0) , 如表2所示。即如果上游企业不对自身废弃物进行处理, 下游企业不予购买的话, 上游企业必须按照环境法规要求, 支付环境税以纠正由于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影响。在此, 上游企业需交纳每单位废弃物的环境税m。

相应地, 合作类型上游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将变为:

因为r-π>a, 所以, , 且r-π-m>0。按照a-m≤0, a-m>0两种情况分析, 有两种不同的合作类型企业“种群”, 当a-m≤0时, 意味着环境税的征收额m超过了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原料化处理的成本a, 或与之持平。只要出现合作类型企业的示范, 不论规模多大, 该企业“种群”复制动态会收敛于x=1, 即所有的上游企业, 在高额环境税的制约下, 最终会演进为生态化运作, 和下游企业构建生态链接的企业“种群” (增加废弃物处理设备和流程) 。当a-m>0时, 虽然仍有的可能性使得上游企业收敛于非合作类型企业, 但这种可能概率要小于没有环境税存在情况下的可能概率, 即。 。

这说明环境税约束的存在促进了上游企业向生态合作类型的企业“种群”转化。另外, 一旦当合作类型企业比例x落入 区间内, 企业会以一个较大的概率 向生态企业“种群”演化。

同时, 也说明了在a-m>0条件下, 部分企业宁愿选择交费排放废弃物, 而不愿承担废弃物处理工作, 将之视为一种经济负担, 看不到这项工作带给自己的利益。这说明了在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考虑下, 有限理性企业决策有时是会偏离均衡路径。

四、结束语

本文从生态学视角, 结合演化博弈论方法, 对生态系统中基于能源持续利用的生态链接机制形成做了尝试性研究。在企业的决策属于存在有限理性决策、企业对自身废弃物的处理只存在外循环而不涉及自循环两个重要前提假设下, 得出如下结论:

1.在存在以能源持续利用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中, 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构建生态链接的“自我形成机制”, 而且, 形成速度以及最终规模与生态系统中已有的“生态型”企业比例高度相关。当“生态型”企业比例较高时, 其生产的成本优势能很好地被其他企业观测到, 因此, 生态系统中的模仿效应增强, 最终“生态型企业种群”将蔓延至整个生态系统。但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 生态系统中企业的“生态型演化”呈现出渐进性特征。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地建设生态园区的原因。生态园区中的企业之间相互进行着副产品交换, 从而提高了原料、能源的使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政府推行建立具有生态链接特征的产业群, 其目的就是为整个社会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起到示范作用。

2.上、下游企业之间, 究竟谁的生产边界中应包括废弃物处理, 从各自利益考虑, 具备生态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行为偏好是有差别的。在依靠上游企业废弃物获取原料被视为有利可图的前提下, 下游企业不论上游企业是否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原料化处理, 都有意愿采取“合作”的态度, 并进行购买;而上游企业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生态系统中的“合作型”上游企业的比例、示范效应、下游企业原料依赖程度等都决定着上游企业的策略选择。

3.旨在纠正上游企业排放废弃物所产生负外部性影响的环境税, 能够促进上游企业向生态型企业转变, 尤其当单位排放费用超过企业的单位废物治理成本时, 所有上游企业最终会演进至与下游企业构建生态链接的生态型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环境税在激励企业增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抑制公害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劲作用。

4.就工业原料、能源方面的“生态”链接而言, 生态系统中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着两种角色:作为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和需要从其他企业的废料中获取原料的下游企业。把一个抽象的企业分成两种独立的角色, 以此对生态系统中的企业生态链接关系进行研究, 能够更简洁、清楚地对问题予以剖析, 使关心企业生态系统建设的人们能够看到生态链接这个核心问题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徐建中刘淼群: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油气资源利用分析[J].学习与探索, 2007, (6) :164~166

[2]马云峰:绿色供应链管理条件下企业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7, 23 (2) :48~51

[3]魏晓平李昆:基于“复制动态”进化博弈理论的生态工业链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2) :49~55

[4]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企业环保, 2005, (7) :72~75

[5]徐大伟王子彦李亚伟:基于工业代谢的工业生态链梯级循环物质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28 (2) :43~45

[6]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 1991, (9) :637~666

[7]李广李健: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利用问题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6, (6) :49~51

[8]Hagel J&Singer M.Unbundling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 77 (2) :133~141

[9]赵中伟邵来安: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与地方政府促进发展的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10) :23~29

可持续能源 第9篇

1. 葫芦岛市能源消费现状及预测分析

1.1 葫芦岛市能源消费现状1

2008年, 葫芦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70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11%。葫芦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0.79吨标准煤, 比上年同期下降17%[2]。葫芦岛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实现2.97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4.5%, 与国家生态市0.9吨标煤/万元的要求差距很大。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消费量达641.7万吨, 比2007年增长19.5%;2008年电力消费46.6亿千瓦时;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耗量达到787.8万吨, 随着煤消费量的增大, 对葫芦岛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2008年液化石油气供气量298万吨;天然气供气量42415万立方米[2], 比2007年增长5.5%。

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 葫芦岛重工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7%, 属于重工业比重偏高型城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位居前六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电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 葫芦岛市能源消费预测分析

根据葫芦岛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市建设中单位GDP能耗的指标要求, 并考虑到基本的节能措施的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 对葫芦岛市未来主要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 如表1-1所示。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 工业经济增速受到一定冲击。特别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导致开工持续不足, 2008年葫芦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1%。但2005-2007年葫芦岛能源消费总量连续3年增长率达到10%。所以, 从根本上看, 工业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若以10%增长率进行预测, 2105、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将分别达2650、4268万吨标煤, 与表1-1中的能耗值差距很大, 节能降耗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2. 葫芦岛市能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在葫芦岛市能源开发利用过过程中, 应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 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电力等新能源和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通过节能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强高新技术在能源供应和消费领域的推广应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而把葫芦岛市建设成节能型的生态城市。

2.1 稳固传统能源基地建设, 积极开发核能

稳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基地建设, 继续抓好绥中、南票电厂和锦西石化炼油项目建设, 积极促进中海油油气田项目和兴城徐大堡核电站项目的建成。

2.2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在发挥传统能源优势的同时, 开发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 使一次能源中煤的比例降到30%以下。葫芦岛市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重点加强太阳能技术和产品的引进, 加大风能、地热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太阳能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阳光塑料大棚、畜禽暖圈等太阳能利用技术

——地热能源供暖系统建设。葫芦岛地热资源丰富, 主要有兴城、明土、汤上、汤口、老虎汀等热水出露点和暖池塘、药王庙等地热异常区。葫芦岛市已发现地热田 (点) 5处, 水温为30℃~70℃不等, 可开采资源量约500万吨, 出水量最大可达每天350立方米。兴城温泉区域允许开采量为每年153.3万吨, 现已开发利用的温泉水每年约73万吨。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建设供暖系统。系统由地下换热系统、热泵空调运行系统和末端风机盘管系统组成, 通过提取地下热能向建筑屋供暖, 夏季可以通过该系统制冷。地热资源还可用于医疗、洗浴、温室种植、养殖等行业。

——利用风能发电。葫芦岛市已测量的风能储量为44万千瓦。2007年, 10万千瓦国电兴城海滨风力发电场已建成。2008年, 3.15万千瓦国电兴城刘台子风力发电场正式并网发电。加快实施北港工业区内笊篱头4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 并逐步对兴城菊花岛、建昌、连山区高桥镇的风能进行开发。

——沼气实用技术工程。在建昌县、连山区、兴城市、绥中县、南票区等乡镇推广“四位一体”北方农村生态模式和“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模式, 全面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或沼气工程, 解决农村零散养殖户畜禽粪便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 确保空气和水资源不受污染, 地面植被不因缺柴而被破坏。

2.3 建设工业节能体系

重点抓好电力、石油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 对重点耗能企业 (如锦西石化、绥中电厂、锦化化工、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等) 核定用能定额, 下发了节能考核方案, 建立工业用能源监测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 促使重点耗能大户的能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家产业政策的标准。按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废热回收等节能措施, 实现了能耗降低、效益增高。

——火力发电、热力生产供应业。火力发电、热力生产供应业的耗能占总能耗的40%以上, 其中绥中电厂和南票电厂的耗能约占总能耗的40%, 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应推进绥中电厂等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工程, 如烟气分析器控制最佳空燃比、将纵向分级器改变为轴向分级器、烟气预热燃烧空气、冷凝水回收利用、减少密封蒸汽和压缩空气泄露等;推进南票电厂等企业风机、水泵的电机节能改造工程, 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 逐步使用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电机, 减少轻载和空载运行时间;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提高, 线损可有效降低;总配电箱安装智能型无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降低供配电线路损耗。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的耗能占总能耗的30%以上, 其中锦西石化是主要的耗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 优化操作, 降低加工损失;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推进系统能量优化工程, 实施锦西石化分公司石油炼厂能量系统优化项目, 在厂区建立热水站, 实现加热器更换装置原料直供, 提高油品出装置温度, 可实现节能量1.7万吨标煤, 抓紧实施锦天化快锅烟道气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 项目实施后可节约1.57万吨标准煤。

2.4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

——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发展节能、节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在新建建筑中强制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 如利用聚苯颗粒生产复合型建筑保温材料等高效墙体保温材料。在设计、施工、监理中加强对节能标准的执行, 新建项目要求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对城市非节能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加强农村生态节能住宅建设, 该住宅由建筑节能、太阳能综合利用、环境优化、智能控制四大体系组成。

——推进绿色照明工程。进行高效照明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积级落实国家绿色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政策。重点是在城区内的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居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优化照明设计, 合理配光;在大型楼宇建筑中采用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 支持高效节能灯具生产项目。

——研究制定《葫芦岛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 发布建筑节能法规, 建立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工程节能效果检测评价制度, 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节能建筑和示范小区, 如玉皇家苑小区、怡心苑小区。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如太阳能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光照明、冰蓄冷空调技术、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鼓励和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结构体系, 积极推动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开发和试点。

2.5 在交通、公共机构及人民生活方面的节能措施

2.5.1 交通节能措施

——淘汰高耗能交通工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限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的农用运输车辆;积极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 从源头上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

——实施清洁燃料替代工程, 鼓励使用节能型汽车。推广天然气、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技术, 开发研究电动汽车、氢气汽车等新型动力汽车。建设CNG汽车加气子站, 积极鼓励使用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小型化、高动力性汽车。

2.5.2 公共机构节能措施

——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在日常用纸、用水、用餐等方面的节能意识和自觉性。严格控制文件、简报的印刷数量, 推行双面用纸和文件传输电子化;加强用水部位管理, 对水龙头进行维修更新, 对洗手间进行节水改造;食堂就餐改“份饭”为自助餐, 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的管理。制定空调、采暖、电梯、照明和办公设备等用能系统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节能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用能系统进行监测、维护、诊断和改造, 提高运行效率。

——加强车辆日常使用管理。统筹安排调度车辆, 切实减少公务用车次数, 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积极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

2.5.3 生活节能措施

——积极宣传节能理念和节能知识。制作并发放《生活节能手册》, 开展各种社区节能活动, 提倡文明用能消费方式, 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

——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生活用能采用节能产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鼓励农村居民采用省柴节能炉灶, 逐步淘汰传统炉灶, 推广使用改良柴灶、改良炕连灶等高效低污染炉灶。

2.6 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政策

——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要提高项目引入的能耗、环境保护门槛, 从严控制新上高能耗行业项目的审批、立项;遏止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 制定高能耗行业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 并依法开展资源节约执法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存在的“能源优惠政策”, 要一律予以废止。

——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主要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制度和问责制, 将能耗降低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将相关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考核要面向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 由政府主管部门执行。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工矿企业、宾馆、商厦、写字楼等采用高新技术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的, 享受国家和省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个人开展节能产品开发、节能技术成果推广、节能科学技术研究、节能信息和技术交流;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 培养节能专业人才。

摘要:葫芦岛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 万元GDP能耗大。本文针对葫芦岛市现阶段能源消费现状特征, 对未来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 建设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建设节能体系, 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万元GDP能耗,可持续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王丹.辽宁省能源消费现状探析, 地方财政研究, 2007 (11) .

可持续能源 第10篇

一、能源发展指导思想的变革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如何保障我国经济的高速、协调、高效发展始终是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1992—2001年间, 中国能源发展不仅提高了能源生产能力, 而且切实贯彻经济“两个根本转变”的方针, 从而经受住了高GDP增长给能源改革带来的四大挑战 (如图-1) , 即如何应对高速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如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如何解决能源无法自足的问题;如何维护能源环境的协调。据此, 1992-2001年间我国能源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

首先, 1992-1995年是“对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统一认识和初步实践阶段”, 能源形势突出表现为:伴随经济的过热发展, 四大挑战凸现出中国能源形势的严峻 (能源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所代表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速度减缓、国内一次能源生产量开始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环境状况急剧恶化, 特别是乡镇企业急速膨胀所带动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污染已达到失控状态) 。相应地, 能源发展中的这些不健康状况也引起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针对能源发展各个相关领域, 要求走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的呼声不绝于耳:为扭转能源资源开发的混乱状况, 1992年2月, 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向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汇报了《矿产资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个体煤矿的滥采乱挖与争抢资源现象。万里同志就此报告作总结时, 强调“当前的中心是开源节流……保护矿产资源, 节约、合理利用资源, 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对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环境, 都是大事。”1992年3月, 为应对“八五”期间现代化建设对能源勘探工作的迫切要求, 国务院批转地矿部请示, 要求切实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并就地质勘探的资金来源及执法秩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其次, 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过大、电力发展滞后的问题由来已久, 这一问题关系着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而最高效和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水电事业。1992年3月21日, 邹家华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提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的说明”中明确提到:“积极开发水利资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同时也为西电东送起到中间支撑点的作用。”此外, 适当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的可行之路, 1994年2月, 李鹏总理出席大亚湾核电站庆典时说:“我国电力需求量很大……还要因地制宜地适当发展核电。”要彻底扭转中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也需要财税和价格体制的改革, 一方面, 在能源价格改革过程中, 整顿能源市场各主体行为, 如1991年国务院纠风办开展的“农村电价检查整顿”活动。另一方面, 积极运用财税手段引导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优化的能源产品结构也是当务之急, 1992年4月23日闭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大会上, 国务委员宋健就讲到:“中国能源结构和开发利用还不够合理, 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尽快建立包括环境资源在内的资源价格核算体系, 在税收、价格等各方面都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机制。”最后, 如何减轻能源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是国际上对中国发展能否持续的关注焦点, 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 即走集约化道路还是粗放型道路、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是先发展后调整。所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促进能源环境的协调是中国必然的选择——1992年10月5日, 邹家华就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发表的广播电视讲话中强调:“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能源问题, 必须坚持一手抓开发, 一手抓节约, 尤其要把节能放在突出地位。”同年6月12日, 李鹏总理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并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199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0-2001) 有关数字计算后绘制。

所以, 保持能源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在此时期逐渐成为中国各级决策层的共识, 对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统一了认识并有计划地进行初步探索, 为“九五”期间扭转能源发展的劣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 1996-2000年是“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深入人心及不断深化能源改革的过程”, 能源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 (平均真实GDP增长率为7.925%) , 能源消费增长率明显放缓;面对能源资源总体上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 通过降低万元国民产值的能源消费水平, 较好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能源环境状况大幅改善。可以认为这一时期的能源发展已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特征, 这与能源改革力度加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是密不可分的。首先, 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问题被放到了极端重要的位置, 如何实现能源工业的良性循环成为关注的焦点。1996年2月, 在谈到石油工业的“九五”目标时, 吴邦国指出, “要坚持持续发展, 逐步走向良性循环……核心问题是效益, 讲投入产出, 讲资金回报率。包括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定要落到实处。”同时能源产业的产业结构问题被提上了改革日程, 关停小能源企业、完善能源运输途径不是消弱能源发展的速度, 恰恰相反正体现了持续发展的要求。1998年2月, 李鹏总理在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加快电力工业两个根本性转变……要坚持优化火电结构, 停运小火电, 大力发展水电, 适当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发展各种新能源发电, 切实加强电网建设, 开发与节约并重, 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另一方面, 为制定和落实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政策, 1996年4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 这是使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真正体现集中、统一和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邹家华副总理在首次会议上, 讲到委员会的任务时要求:“要承担起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此外,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 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和减轻农村能源消费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问题。1996年5月22日, 李鹏总理在会见全国农村水电暨第三批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工作会议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工作会议代表时就谈到:“农村能源工作要把开发、利用和节约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 把农村小水电和整个能源工作做的更好。”最后, 这一时期的环境治理力度越来越强, 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各能源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先后就解决地质环境保护、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大气环境监测与改善、污染达标排放、湖泊流域环保执法等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 李鹏总理在《求是》1997年第11期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能源政策的文章中谈到能源环境问题时说:“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时, 必须兴利除弊, 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以说, 1992-2001年间中国能源发展的历程就是能源发展贯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历程, 是能源发展的各相关领域——能源资源勘探、能源生产、能源工业、能源市场和能源环境等不断持续发展的历程, 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统领下的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的历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的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 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是“生态-经济-社会”巨大的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就是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的能力, 并使这个过程不危害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他们其他需要的能力。作为实践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外在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经济和社会的交流与转换, 人类的精神运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归根结底与物质世界的运动是一致的, 而保持这种一致的纽带就是生产实践活动。所以, 生产实践必须成为促进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致运动过程良性循环的动力, 而不是相反。要做到这一点, 生产实践过程就必须保持商品使用价值与生态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与生态价值在创造过程中的协调。不仅要使商品价值的创造过程高效, 而且要兼顾商品价值创造过程中含有高效的生态价值创造过程, 这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互结合的要求、是集约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互结合的要求, 缺一不可;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是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但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 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中下游, 所以,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是唯一选择;作为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家, 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是顺应国际趋势的要求, 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是世界共识, 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 后治理”、“先发展, 后调整”的旧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低效的现代化道路, 其教训是深刻的, 不加引导的市场机制就是盲目的市场经济, 抑制了市场作用的高效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对市场运行的调控潜能更显著,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政策策略、调控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的。

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是包含了能源生产、能源市场、能源安全、能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一个分目标。四个子系统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缺一不可, 离开了能源生产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目标就没有了基础;放松了能源消费的优化, 能源发展就是低效率的;消弱了能源安全的建设, 能源发展就时刻面临着突发事件的威胁;忽视了能源环境的保护, 能源发展的可持续就无从谈起。因此, 落实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思想的实践是兼顾能源生产、消费、安全和环境的全方位的改革。

因此,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是利用市场机制分配社会产品和资源的优势, 又兼顾社会主义生产增加生态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人力财富的生产目的, 将经济集约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实现能源生产、能源市场、能源安全、能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持续和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月报 (1992-2001) .人民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1992-2001) .统计出版社.

[3]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1997,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1.统计出版社.

可持续能源 第11篇

这份刊载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全球低碳能源经济不仅是可行的,还会使电力产出加倍。

本次研究由挪威科技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埃德加·赫特维希教授和托马斯·吉本教授共同完成,他们对全球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进行了首次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评估。

研究人员在健康、污染物排放、土地性质变更或金属消耗等成本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考虑到从所需矿物质中提取加工的再生能源的经济价值,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未来电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之后的研究对两种情景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一种情景,2050年全球电力生产上升134%,其中化石燃料发电量占三分之二;第二种情景,由于能源的高效使用,2050年的电力需求比第一种情景少增长13%。

研究者发现,新能源使用的增长仅需要增加10%的钢铁产量,而光伏系统可能需要11-40倍的铜。即便如此,按目前的使用需求,两年份生产的铜和一年份生产的铁足够在2050年建立一套低碳的世界电力供应体系。

Recently, a research assesses the life circle of the clear power in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b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the recyclable resources may be able to meet the power demand of the world.

The research, which is publish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shows that by 2050, low carbon energy economy will not only be practical, but could also double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This research is finished jointly by two professors, Edgar Hertwich and Thomas Gibon of School of Energy Engineering of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hey have the first assess of the cost of world economy and the recyclable resources and clear resources that are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s.

The researchers have had in-depth study of the all kinds of cost, such as health, discharging of pollutants, changes of the traits of the lands or metal wasting. Besides,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recyclable resources which is processed after being extracted from demanded mineral substances, the researchers have also assessed the effect the power plant will have on the utilization of land.

After that the research elaborates two situations: the first is that by 2050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the world increase by 134 percent and oil generation takes up two thirds of the total value; the second situation is that due to high efficiency of using energy, the power demand of 2050 is 13 percent less than that of the first situation.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of new energy only needs 10 percent increase of the produc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crease, while the photo voltaic system needs 11 to 40 times the production of copper. Even so, judging from the present demands, the copper produced in two years and the iron produced in one year could build a low-carbon supplying system of the world power.

可持续能源 第12篇

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问题是当今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的局面, 导致农村依靠当地可利用资源, 因此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长期以来依靠农业生产中的稻草、秸秆、树枝等生物质能。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单纯以来传统的稻草、秸秆、树枝等生物质能已经难以满足能源消费的实际需要, 同时由于传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习惯, 不仅对能源资源利用率低, 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当前,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吹响了号角。但是由于农业和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村家庭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农业生产也受到影响, 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1]。农村环境恶化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我们继续置之不理, 不采取相应措施的话, 相信这样的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 以至于不可收拾的残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由于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未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付出了惨重的环境污染的代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同时也对国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实为不可采取之举。因此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要探索可持续消费的路径迫在眉睫。

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 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当地可获得的资源, 其次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当地的气候、物质条件、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都有较大关系。在相应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通过人均效能、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的比例作为衡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指标, 并对有可能影响到这些指标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中, 与地区的温度有较大关系, 随着当地的年均气温值的降低, 人均有效热能需求成正比减少,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 北方农村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需要依靠能源取暖, 温度越低, 有效热能需求越高。人均有效热能需求在同一地区与人均收入没有明显的关系, 而人均电力消费则与人均收入有较强的正比关系, 分析存在这一关系的可能性主要有:人均收入高的家庭中, 能够购买的家用电器的比例增多, 因此人均电力消费增多;其次, 人均收入较高的家庭中, 对电能的承受能力也越强, 而人均收入较低的家庭则承受能力弱, 因此电力消费的比例较低[2]。经济收入较低的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总能耗比其它地区要高, 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村家庭中生活用能源消费的种类,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家庭中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在调查江苏某农村时, 一些开办家庭作坊或搞养殖等的家庭的经济收入较高, 因此这些家庭对能源的舒适性、卫生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较高, 一些家庭经济较好的农村家庭有汽车、摩托车, 这就产生这些家庭对汽油、柴油类能源的消费。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则主要目的为做饭、取暖等上面。

三、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途径

传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以燃烧稻草、秸秆、树枝等生物质能为主的消费习惯, 不仅取决于生活习惯也取决于当地经济。随着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 家庭能源消费对于秸秆能农作物的生物质能的需求不断减少, 许多农民直接将秸秆、稻草等就地燃烧, 产生的浓烟不仅污染了大气, 还对公路、航空等造成较大影响。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因农村燃烧秸秆导致电缆、通信线缆等被破坏的事故。此外农村家庭中使用的蜂窝煤等能源消费由于质量差、利用率低, 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 还浪费了能源。因此在农村家庭中, 要使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首先应当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快调整农村能源的利用结构。其重点是结合地区的农村能源消费习惯, 改变稻草、秸秆、树枝等生物质能的粗放使用方式, 如浙江部分农村大力推广的利用稻草、秸秆、树枝等生物质能产生的沼气利用, 既高效又清洁, 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值得大力推广[3]。其次, 政府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改革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节能补贴和新能源推广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等方式提高农村家庭使用绿色能源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要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首先必须进行价值观的转变。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农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意识, 并结合节能技术产业和节能技术手段, 推广节能家电、农机具、农业机械、交通运输工具, 通过节能技术产业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促进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向可持续消费的路径上发展。

四、结语

总之, 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在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转型, 以及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现代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消费的路径,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引导上的责任重大, 因此我们要抓住大好机遇, 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消费。

参考文献

[1]周中仁, 王效华, 陈群, 等.北方农村小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 (3) :192-197.

[2]王效华, 狄崇兰, 胡晓燕, 等.户用沼气池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江苏涟水与安徽贵池对比研究[J].中国沼气, 2006, 24 (4) :46-49.

上一篇:猪瘟诊断与防疫下一篇:高考学生的膳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