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

2024-05-31

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精选9篇)

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到我进行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 年龄19~35岁, 平均年龄 (29.4±1.3) 岁;初产妇77例, 经产妇91例;顺产54例, 阴道助产65例, 破宫产49例;孕周30~42周, 平均孕周 (36.7±2.8) 周;孕次1~4次, 平均孕次 (2.4±0.6) 次;出血量500~4 900ml, 平均出血量 (2 635.4±147.8) ml;产妇产后出血时间具体为:产后2h内93例, 产后24h内75例。所有产妇其产后出血均符合《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 具体为:胎儿分娩出后24h内, 产妇出血量≥500ml。

1.2 方法

本文中对所有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对症治疗, 然后对其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定, 具体为:产妇分娩结束后, 垫卫生护垫, 对其更换护垫前、后的重量进行称重, 此重量为产妇24h内的出血量, 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 当判断指标P<0.05时, 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产后出血原因

研究结束后发现, 产妇出血原因如下:子宫收缩乏力122例 (72.6%) 、胎盘因素21例 (12.5%) 、多种因素9例 (5.4%) 、凝血功能障碍6例 (3.6%) 、软产道因素10例 (6.0%) , 这表明产妇产后出血其一半以上均是由子宫收缩乏力引发的,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产妇子宫收缩能力。

2.2 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

2.2.1 产妇年龄因素。

本文中产妇年龄低于25岁42例 (25.0%) , 25~30岁间50例 (29.8%) , 30岁以上76例 (45.2%) , 对三组不同年龄产妇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不同年龄的三组产妇差异不显著, χ2=0.27, P>0.05, 这表明年龄因素对产妇产后出血影响不大, 但是从上述比例发现, 产妇年龄越大, 产后出血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产妇需要选择最适当的年龄进行生育, 降低产后出血概率。

2.2.2 产妇分娩次数因素。

本文中1次分娩产妇77例 (45.8%) , 2次以上分娩91例 (54.2%) , 两组产妇不同分娩次数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不同分娩次数的产妇差异不显著, χ2=0.34, P>0.05, 这表明产妇不同分娩次数对产妇产后出血影响不大。

2.2.3 产妇孕周因素。

本文中小于37周的产妇94例 (56.0%) , 37~40周35例 (20.8%) , 40周以上39例 (23.2%) , 对三组产妇孕周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不同孕周的产妇差异显著, χ2=4.79, P<0.05, 这表明不同孕周的产妇其出血有差异, 这表明孕周是影响产妇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2.2.4 产妇分娩方式。

本文中自然分娩产妇54例 (32.1%) , 阴道助产65例 (38.7%) , 剖宫产49例 (29.2%) , 对三组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差异显著, χ2=3.21, P<0.05, 这表明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其出血有差异, 说明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妇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2.2.5 胎儿体重。

本文中出生的胎儿, 重量小于4 000g 78例 (46.4%) , 4 000g以上胎儿90例 (53.6%) , 对不同体重胎儿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差异不显著, χ2=0.24, P>0.05, 这表明胎儿体重不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

2.2.6 产妇妊娠合并症。

本文中产妇, 在妊娠期间出现妊娠合并症78例 (46.4%) , 未出现90例 (53.6%) , 对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进行差异分析, 发现差异显著, χ2=4.68, P<0.05, 这表明妊娠合并症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之一。

3 讨论

目前已发现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多种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为子宫收缩乏力。这主要是由子宫过度膨胀、产妇疲倦乏力与精神紧张、麻醉药物的过度使用引发的[2]。因此在分娩过程中, 需要给产妇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必要时允许家属陪同, 缓解产妇焦虑, 帮助其顺利分娩。当胎儿出生后, 为了降低其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 需要及时给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帮助产妇子宫进行收缩, 降低出血概率。在本文中, 笔者发现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 (72.6%) 、胎盘因素21例 (12.5%) 、多种因素9例 (5.4%) 、凝血功能障碍6例 (3.6%) 、软产道因素10例 (5.9%) , 这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在本文中, 笔者对影响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 发现年龄、分娩次数、胎儿体重不是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而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是影响产妇出血的因素。同时, 对于年龄是否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许多研究仍然存在着争议, 在本文中显示, 年龄并没有统计学意义。除上述原因外, 还需要对产妇的精神状态引起重视, 因为产妇的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对产妇的顺利分娩有所帮助, 而且还会提高产妇的免疫力, 防止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有研究发现, 焦虑及抑郁等产前产妇的情绪状态均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的概率, 所以在产前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调节, 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 对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 同时对其产后2h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必要时需要给予产妇输血、补充血容量、宫缩素和止血药的治疗, 或者采取宫腔纱条填塞治疗止血。如果产妇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引发出血, 则需要对子宫进行按摩, 减轻出血情况, 帮助患者治疗。对于产妇产后出血, 笔者发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在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抢救时, 需要24h严格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出血量, 根据综合情况, 采取药物及各种保守性手术措施, 同时对产妇进行补液与止血处理,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 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 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 (72.6%) 、胎盘因素21例 (12.5%) 、多种因素9例 (5.4%) 、凝血功能障碍6例 (3.6%) 、软产道因素10例 (5.9%) 。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 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 保证产妇安全。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妇,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慧霞.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 (7) :481-483.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第2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7-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出现急性肾衰,严重危及产妇生命。为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年龄18~32岁,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3例;出血量在500ml~800ml之间的有7例,在800ml~1000ml之间的有4例,高于1000ml的有1例。在产后出血原因方面,有8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2例产妇由于胎盘因素,2例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

1.2 诊断与处理

如果发现产妇阴道出血较多,医生应当仔细观察子宫收缩状态,发现患者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者通过按摩之后发现子宫变硬,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半小时以上胎盘尚未娩出,伴有阴道出血,则可判定为胎盘滞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另外胎盘母体面或胎膜有缺损,刮宫可见残留的胎盘组织或胎膜,则可判定为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即見阴道出血,胎盘娩出后宫缩良好而阴道仍出血不止,实施阴道检查,发现宫颈或阴道壁有裂伤出血,则可判定为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若产妇有血液系统疾病或由于分娩引起DIC等情况,表现为持续性阴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难.同时可出现全身部位出血灶,则可判定为凝血功能引起的产后出血。

1.3 护理方法

1.3.1 做好预防 异常产、并发症都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因而在患者围生期时应当做好健康宣教,尽量筛查高危产妇,根据情况在分娩前做好较为充分的针对性抢救准备。加强对高危产妇的重视,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对患者产后出血实施良好的预防和控制。

1.3.2 心理护理 解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心里,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疲惫状态,此时如果发生产后出血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感,不利于治疗。因而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应当注意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采用亲切的语言给产妇充分的安慰,对于抢救以及病情变化应当及时给予解释,逐步缓解其恐惧心理。

1.3.3 生命体征观察和处理 注意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子宫恢复情况,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对出血量进行精确计算,做好记录,产后出血病情危急,极易造成患者休克,进而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一旦发现该病迹象,应当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实施吸氧、保暖等一系列处理。

1.3.4 预防感染: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下降较大,极易发生产褥感染,应做好预防感染工作。确保病床清洁平整,对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会阴切口进行严密监测;遵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进行会阴冲洗,每天两次,确保会阴清洁;产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适时开窗通风;饮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富含铁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充足,促进身体康复。

2 结果

通过对1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三天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后遗症,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约占到分娩总数的2%~3%,其中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统计显示,宫缩乏力性出血已经占据产后出血的7%-8%。通过对本组12例产后出血的护理,我们可以体会到防治该病重在预防。其中不同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子宫会在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因素的影响下过度膨胀,拉长肌纤维,削薄子宫肌层,从而对产后子宫肌肉的正常收缩和收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引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会在产程延长和产后宫缩乏力的情况下增多,尤其是胎盘粘连等因素会延长第三产程,使产妇无法正常排出胎盘,从而对宫缩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宫腔操作,使产后出血量增加,也使产妇感染的几率上升[2];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病理因素极易引发早产,加上产后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产妇子宫具有较差的收缩性,极易造成产后出血;3)软产道损伤。产后的出血量会在临床医师不够熟练的操作技术或较长的操作时间的作用,使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几率增加;4)凝血功能。产妇的凝血功能会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障碍[3],从而造成产后出血。

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升产妇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避免出血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产科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高危妊娠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对产前产时进行严格监测,若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应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等。根据产妇不同出血性质给予相应措施止血,还应治疗其原发疾病,给予止血药物,补充血容量,纠正其失血性休克等,并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感染措施。另外,对每一细节都应密切观察,不可忽视,尤其是做好产前预防、产时监测及产后观察等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病情好转及子宫恢复,确保产妇健康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艳.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21-22.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分析及救治措施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产妇700例, 其中产后出血的产妇27例, 占3.

86%。产妇年龄最小21岁, 最大43岁, 平均年龄 (25.4±0.3) 岁;出血量最少510 m L, 最多1 600 m L;孕周最短35周, 最长42周;初产妇18例, 占66.7%, 经产妇9例, 占33.3%;剖宫产产妇14例, 占51.9%, 自然生产的产妇13例, 占48.1%。

1.2 方法分析本组27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进行

归纳, 并观察出血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心理因素、产程等, 测量患者的出血量。测量方法:经阴道分娩产妇, 胎儿娩出后, 在产妇的臀部放置一个弯盘, 当胎盘娩出, 并且会阴的伤口处理结束之后, 用称重的方法对出血量进行计算, 并给予准确记录。另一种检测方法是, 产妇在剖宫产分娩之后, 将子宫壁切开, 先把羊水吸尽并弃之, 再用负压瓶对出血进行收集, 其他测量方法和阴道分娩类似。对于不同出血原因的产后出血产妇, 采取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措施。

2 结果

2.1 27例产后出血产妇中, 宫缩乏力19例, 占70.

4%, 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6例, 巨大儿5例, 宫腔积血3例, 负性心理严重3例, 其他原因2例。胎盘因素5例, 占18.5%, 其中胎盘滞留3例, 胎盘粘连2例。软产道损伤2例, 占7.4%, 其中肠道壁损伤1例, 宫颈裂伤1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占3.7%。造成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2.2 本组27例产后出血产妇, 经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没有出现因出血而导致死亡的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 其中最主要的是宫缩乏力, 而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产程过长使得产妇的体力严重消耗;胎盘因素和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也会造成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下床活动的时间过晚, 造成宫腔积血;产妇对于分娩产生恐惧感, 担忧母子的平安, 焦虑、低落、紧张等不良心理, 也可导致宫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 主要是由于胎盘的粘连, 孕期出血史、多胎、宫腔手术都是胎盘粘连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因素是软产道损伤, 其主要原因是助产者手法不当、急产、胎儿过大等。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比较少见, 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 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 经常使用过多的镇静剂, 导致子宫肌纤维松弛, 进而造成子宫收缩乏力, 致使产后出血[2]。

产后出血的病情比较危急, 很有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如果患者的休克时间过长, 可造成脑垂体出现缺血性坏死, 进而使得脑垂体功能逐渐减退, 所以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处理, 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在产妇生产之前, 要特别重视有可能造成产后出血的情况, 比如死胎、羊水过多、贫血、多胎妊娠等[3];要对其凝血功能进行检查, 在临产后要及时准备新鲜血。生产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严密观察产程, 避免出现滞产的现象。当胎儿及胎盘娩出之后, 要对子宫进行按摩, 若是在顺产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 经过腹部按摩子宫没有产生显著效果时, 可以在产妇的宮底部, 用一只手向后下方去按压子宫, 另一只手在阴道内将宫颈向上推, 以此来刺激子宫的收缩。如果产妇的子宫收缩仍比较乏力, 要及时应用宫缩剂, 在临床上, 第1次注射缩宫素10~20 U, 等3 min~5 min, 如果仍然没有改善, 应该再次注射缩宫素10~20 U。如果2次注射剂量大于40 U仍然没有改善的话, 要及时子宫注射前列腺素。其次, 要认真检查产妇的软产道损伤并及时进行缝合。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来说, 要及时对其进行凝血因子的补充, 输入血小板、新鲜血等, 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如果给予保守治疗失败, 则应该果断结束手术, 将子宫切除。不到万不得已, 医生是不会轻易选择切除子宫的, 因为子宫切除将意味着失去生育的能力。

总之, 由于不同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同, 医务工作者在对其进行救治的时候, 应该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症治疗措施,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剑英.产后出血261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2 (3) :54-55.

[2]沈国琴.80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0) :111.

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影响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0-02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 24h 内母体出血量≥500ml,该病具有病情重、病情进展速度快和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影响初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甚至遗留严重并发症,影响初产妇以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笔者为找出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查阅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来收集义乌市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 年1月~2014 年1月产科定期门诊产检并在义乌市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 1000 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义乌市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 年1月~2014年1月产科定期门诊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 100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产妇均为首次分娩,且为足月分娩;(2)产妇在我院产科定期门诊产检并在我院分娩;(3) 产妇与医务人员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无言语和交流障碍;(4)产妇愿意回答本研究涉及的所有问题;(5)产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6)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产妇既往有分娩史;(2)产妇对自己的行为无完全刑事承担能力,合并重型精神疾病。年龄 18~35(25.87±5.41)岁;孕周 37~41(39.99±1.05)w。 产妇在年龄 ,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和内容

在收集资料前 ,先对本研究问卷主管医师进行培训。 尽量统一提法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培训结束后,主管医师在笔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才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产妇。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年龄、职业、生源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指数、贫血、孕次、流产次数、新生儿性别、胎儿体重、新生儿畸形、胎儿体重、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母婴接触吸吮时间、产前宫缩剂的应用、吸烟史、饮酒史、妊娠合并症等 22 个可能影响因素。

1.3 产后出血评价标准

采用称重法测定初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妇分娩 24h 内母体出血量≥500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 ,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则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2.结果

2.1 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初产妇产后出血与否为因变量,以上述 22 个可能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婴接触吸吮时间<24 小时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高龄产妇、贫血、孕次、流产次数多、新生儿为女性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2.2 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初产妇产后出血与否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α 入=0.05,α 出=0.10。 结果发现: 母婴接触吸吮时间<24h 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流产次数多、新生儿性别和第三产程≥15min 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3.讨论

为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本研究笔者查阅初产妇产后出血相关文献,制定自编问卷 ,并将其应用于收集我院 2011 年1月~2014年1月产科定期门诊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 1000 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母婴接触吸吮时间<24 小时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流产次数多、新生儿性别和第三产程≥15 分钟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考虑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1)母婴接触吸吮时间早能够更早时间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2)初产妇多次流产会不同程度损伤子宫内膜,不但会增加子宫内膜感染的概率,而且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粘连、植入或者残留,影响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产后出血概率大大增加;(3)新生儿性别能够明显影响产妇的情绪,尤其是家庭迫切愿望生男孩的,一旦产妇看到自己所产的为女婴,很可能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抑郁情绪的出现会影响产妇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等内分泌激素分泌, 明显抑制产妇的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影响产妇子宫收缩,增加产妇产后出血。

本研究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加强婚前宣教:加强对育龄女性的婚前宣教,指导育龄女性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流次数,减少人流对产妇子宫内膜的影响,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2)加强产妇家庭干预:家庭成员对胎儿性别的态度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为此,加强对产妇家庭成员干预意义重大,让产妇家庭成员能够正确的认识胎儿性别,减少其重男轻女思想,进而从根本上减少产妇的心理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减少不良情绪对产后出血的影响;(3)加强产妇产程观察:产程延长会导致产妇疲乏,初产妇子宫肌水肿导致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不利于胎盘剥离娩出,同时,还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子宫壁血窦,明显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因此,加强产程观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有效的缩短产程十分必要;(4)尽早让母婴早期接触吸吮:初产妇产后早期母婴接触吸吮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妇宫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 蔚,沈 汝,杨惠娟,等.北京市 2001-2010 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6):413417.

[2]朱翠婷,汪友娇,刘惠媚.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6162.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孕妇共3846例,其中剖宫产1589例(41.3%),阴道分娩2257例(58.7%),发生产后出血者76例,占分娩总数的2.0%。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8.94±5.81)岁;孕周最小36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39.56±2.41)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22例;初孕初产28例(36.8%),多次孕产史48例(63.2%)。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量>500 ml称为产后出血。测量方法:(1)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估计:用容积法,即用储血器收集血液。(2)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估计:术中用负压吸引器,除去羊水量,及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血红蛋白对比。

1.3 方法

回顾性7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产后出血原因,观察孕产结局。

2 结果

2.1 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原因

76例产后出血产妇中,56例产妇通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其中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的产妇47例,占83.9%,胎盘因素6例,占10.7%,软产道损伤3例,占5.4%;20例孕妇经剖宫产产后出血,15例因宫缩乏力引起出血,占75.0%,5例胎盘因素,占25.0%,无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为阴道产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因。见表1。

2.2 产后出血原因具体分析

宫缩乏力62例(81.6%):其中18例巨大儿,占29.0%;产程异常6例,占9.7%;4例双胎妊娠,占6.5%;4例瘢痕子宫,占6.5%;臀位助产4例,占6.5%;2例妊娠高血压,占3.2%;24例其他因素,占38.7%。胎盘因素11例(14.5%):其中1例胎盘早剥,占9.1%;4例前置胎盘,占36.4%;6例胎盘粘连等因素,占54.5%。另有3例产妇因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占3.9%。

2.3 孕产妇结局

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 52例(68.4%);1000~1500 ml 19例(25.0%);>2000 ml 5例(6.6%)。发生危重孕产妇抢救上报9例,所有病例经积极针对性抢救均抢救成功。在此资料中,虽然剖宫产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但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剖宫产占6例(66.7%),阴道分娩1例(11.1%),清宫术后大出血1例(11.1%),剖宫产膀胱损伤1例(11.1%)。

3 讨论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本市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4]。本院产科病床50张,分娩量占全市份额5%~7%左右。2009年《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推出,为我国产后出血规范化诊治确定了方向。各级医院根据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产后出血处理流程,以期将产后出血导致的危害降到最低。本院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81.6%),产妇体质差、精神紧张、产程潜伏期延长、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因素均可引发宫缩乏力。子宫强有力的收缩能力丧失后便无法通过收缩及缩复作用对肌束间血管进行有效压迫而发生出血。本院依据指南处理流程,遵寻“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立即补充血容量,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欣母沛注射+按摩子宫、两手加压同时进行宫腔填塞纱条等,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需行球囊宫腔置入术、B-Lynch、结扎子宫动脉等对症治疗。第二位原因是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14.5%)。在本次调查资料中,既往有孕产史者48例(63.2%),分娩次数1~4次。表明流产史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多次孕产史使子宫肌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增多影响宫缩,同时宫内损伤和感染机会增加。再次妊娠时,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致使受精卵着床时绒毛附着异常,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发生率增加,从而出血多。因而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计划外怀孕,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是降低胎盘因素造成出血的关键。缺乏产检亦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本院属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承接辖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每年约接纳6000余早孕建册及登记,目前大连市实施了“孕产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12年开始对辖区户口及居住6个月以上孕妇实行免费建卡,部分产检项目免费等优惠,大大提高了孕产妇的孕早期检测率,重中之重是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工作,发现高危孕妇早期监测及转会诊,确保宫内转运的通畅,保证母婴安全[5]。此外,剖宫产手术本身即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本资料可以看出,难治性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占6例(66.7%),4例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2例前置胎盘引发产后出血。因此,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识别,采取及时、正确、综合的预防措施,做到预防为主,以期降低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摘要:目的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进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6例产后出血产妇中,56例产妇通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其中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的产妇47例,占83.9%,胎盘因素6例,占10.7%,软产道损伤3例,占5.4%;20例孕妇经剖宫产产后出血,15例因宫缩乏力引起出血,占75.0%,5例胎盘因素,占25.0%,无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为阴道产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因;(2)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胎盘前置、早剥以及部分粘连等。(3)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52例(68.4%);1000~1500 ml 19例(25.0%);>2000 ml 5例(6.6%)。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孕产妇流产、分娩史、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关系密切,剖宫产手术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影响因素,预防和控制、剖宫产

参考文献

[1]滑文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血栓与止血学,2013,19(6):267-269.

[2]孙霞,高青,贺海晶,等.106例产后出血产妇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41-2242.

[3]陆红梅,张卫社.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调查及综合护理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47-49.

[4]胡群芳.自然分娩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53-2056.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 600例产妇, 年龄18~42岁, 平均28.6岁;剖宫产1 477例, 阴道顺产2 123例 (其中2例产妇从外院转入) ;初产妇2 518例, 经产妇1 082例;单胎妊娠3 553例, 双胎妊娠47例;分娩孕周28~42周, 平均37.8周, 其中PPH产妇152例。诊断标准:产后以容积法、称量法测定出血量, 顺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 m L, 剖宫产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 L即为产后出血。

1.2 PPH的测量方法

根据分娩方式不同, 测定产后出血的方法也不一样。本院采用 (1)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在臀下置专用弯盘收集出血, 2 h后取出并以量筒测量出血量, 之后直至产后24 h, 以会阴垫收集出血, 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两次收集出血量之和即为总产后出血量; (2) 剖宫产: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 然后负压瓶吸血, 术中纱布称重和术后清理阴道积血计入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在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后出血发生率、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胎儿总量等指标为基础, 寻找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PH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35岁、剖宫产、经产妇、双胎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初产妇及单胎妊娠产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PPH发生时间及各时间段出血量对比

两组产妇PPH发生时间没有差异 (P>0.05)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在<2 h、2 h~24 h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152例产后出血产妇中, 有13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时间是产后<2 h, 产后2 h是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峰期;剖宫产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的出血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PPH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在152例产后出血产妇中, 有99例产妇PPH是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 占65.13%, 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28例, 占18.42%;再次是软产道损伤15例, 占9.87%;最后是凝血功能障碍10例, 占6.58%。全部产妇均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 且得到有效止血, 未出现子宫切除、产妇死亡病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 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3]。我院2013年产后出血发生152例,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22%。可能原因:端州城区属于珠三角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外来人口多、经济条件差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会随年龄的上升而有所提高;双胎妊娠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比单胎妊娠的产妇要高;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剖宫产的产妇要低。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我院2013年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65.13%。其造成原因在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有妊娠合并症、多次人工流产、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可造成子宫收缩无力等。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次要原因, 占18.42%。常见有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胎盘剥离后滞留等。如胎盘嵌顿会在使用缩宫素后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呈痉挛性收缩, 形成狭窄环, 把已完成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 阻碍宫缩, 引发出血。因此, 防止因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不仅在第二产程胎盘娩出时要掌握好胎盘剥离征象, 避免过早牵拉脐带。

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大出血另一重要病因, 占9.87%。其主要是会阴保护不当、助产手术操作失误造成会阴裂伤;产程进展太快、子宫收缩太强等导致产道裂伤;会阴切口太小, 胎儿分娩导致会阴裂伤严重, 或太早侧切会阴导致切口大量流血;宫颈裂伤容易造成子宫收缩差, 从而出血量增加。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大出血较为少见的病因, 占6.58%。

目前, 关于PPH的处理方法非常多, 在本研究中, 主要采取宫腔内纱布填塞、手取胎盘、软产道修补缝合、输血治疗等方法。若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后依然存在出血现象, 则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双重结扎连接的大血管[4]。因此, 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重点在于预防,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作好孕产妇保健工作, 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机能;要大力宣传计划生育, 加强避孕措施, 减少妊娠次数及人工流产次数;要对产妇进行充分的产前诊断和检查, 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态, 并严密观察产程, 正确使用镇静剂、宫缩剂, 正确处理三产程;加强产后2 h观察, 发现出血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及时排空膀胱;鼓励产妇让新生儿早开奶、早吸吮, 促进子宫收缩。

总之, 降低PPH的发生, 要求孕前宣教、从婚前、孕前宣教, 孕期保健, 产时、产后观察处理等各个环节认真及时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医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及产后出血的诊疗救治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并对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后出血的差异情况进行统计对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 600例产妇, 对其中15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了解诱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并对其产后出血发生率、出血时间及出血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5岁、剖宫产、经产妇、双胎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初产妇及单胎妊娠产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时间没有差异 (P>0.05) ;而剖宫产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的出血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5岁、剖宫产、双胎妊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均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积极预防并做好干预措施, 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翠萍.循证护理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11) :1530-1531.

[2]林丽莎, 黄吴健, 宋岩峰, 等.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9) :785-788.

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产后出血患者27例, 占全部产科住院患者的2.3% (27/1186) 。孕产妇年龄18~43 (27.6±2.5) 岁;孕34~43 (38.7±1.5) 周。其中, 初产妇12例 (总548例) , 经产妇15例 (总638例) ;正常阴道分娩10例 (总624例) , 剖宫产17例 (总562例) 。有引产、人工流产史者20例 (总437例) 占74.1%。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即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3]。

1.2 产后出血量的计算

24h出血量测量: (1) 经阴道分娩患者:胎儿娩出后, 立即在产妇臀下放置接血弯盘, 称重测量接血弯盘中的出血量、以称重法估计血染纱布及染单上的血量、回病房后会阴垫的积血量。 (2) 剖宫产患者:在子宫壁切开后以负压瓶吸尽羊水, 后以空的负压瓶集血, 负压瓶中出血量以及按阴道分娩测量的其他出血量的和为总出血量。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27例孕妇中影响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障碍, 分别占59.3%、22.2%、11.1%和7.4%。子宫宫缩乏力是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分别占50.0%和64.8%;其次是胎盘因素, 分别占20.0%和23.5%;软产道损伤是自然分娩患者一个重要的产后出血原因, 占30.0%。凝血障碍是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占11.7%。

2.2 产后出血与孕产次的关系

本组孕妇中初产妇12例占总数的2.2%;经产妇15例占总数的2.4%。有引产、人工流产史者20例占总数的4.6%;无有引产、人工流产史者7例占总数的1.6%。

2.3 产后出血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在27例产后出血者中产程异常者8例占29.6%, 前置胎盘6例占22.2%, 合并妊娠高血压11例占40.7%。胎盘早剥3例占11.1%, 瘢痕子宫7例占25.9%, 双胎巨大儿2例占7.4%, 羊水过多2例占7.4%。

2.4 防治效果

27例产后出血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死亡, 均成功治愈, 治愈率为100.0%。

3 讨 论

本文对我院2009年27例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同时产后出血与孕产次、有无人工流产和引产史以及产程异常、前置胎盘、合并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双胎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正确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对减少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防治措施: (1) 加强孕产妇产前检查, 做好孕期保健, 及时发现可疑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及预防; (2) 应密切观察产妇产程的进展以及产妇胎盘、子宫、胎膜的变化, 做到及时干预; (3) 对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 应全程关注产妇出血量并及时正确测量出血量, 待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或静脉注射缩宫素以减少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 (4) 对于胎盘早剥的产妇需采取徒手人工剥离胎盘、缝合裂伤及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以减少出血量; (5) 产妇产后早期哺乳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宫缩, 减少产后出血。

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 27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成功。可见, 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从孕期采取预防保健措施, 加强产期出血量检测和及时干预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原因,防治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43.

[2]梁娟, 李维敏, 王艳萍, 等.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50 (5) :257-260.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孕妇病死率作为判断一个国家医疗水准的关键因素, 而其中产后出血是关系到孕妇生命的关键问题。剖宫产往往因为一些紧急的原因而进行, 因此其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所以, 当前我们需要不断增加对于剖宫产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2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产后出血出现的原因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高危因素, 以便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尽可能的避免产后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即病例组。同时选择顺利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200例病作为参照组。两组孕妇入院年龄在一个邻近的时间段内。

1.2 研究方法

对于产后出血的评判而言, 将胎儿出生之后24 h内总出血量超过500 m L的, 都归入产后出血症状。而出血的具体测量来说, 通过容积法和面积法来进行测量。其中的容积法, 是在剖宫产的时候, 通过吸引器先排除羊水之后吸收血液, 在进行测量的时候, 直接计算其中的剩余血量。其中的面积法, 是按照手术当中的床单血污面积来进行计算, 按照15 m L=15*15cm污染面积计算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利用的数据, 通过SPSS14.0进行计算,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例组孕妇, 其生产之前的婴儿体重、子宫高度均大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当中, 出血主要在生产之后的2 h之内出现, 有19例在2 h后出现产后出血, 占比为百9.5%。因为出现产后出血后及时进行急救工作, 仅有7例出现休克症状, 有5例进行子宫切除操作, 并没有发生死亡现象。

而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孕妇年龄, 孕产次数, 流产次数, 胎盘早剥, 子宫肌瘤, 贫血症状, 不当使用宫缩抑制剂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就是孕妇本身的怀孕、生产以及流产数量, 此类行为次数较多的, 有较高的几率出现产后出血问题。通过综合数据分析, 孕妇年龄本身并非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但高龄孕妇容易出现其他问题, 因此年龄也是高危因素之一。随后的宫缩抑制剂使用不当, 则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而胎盘早剥本身发病率较低, 但一旦发生就有较高的几率出现产后出血。见下表1。

3 讨论

从有关研究当中能够发现, 引起产后出血的核心因素就是产后出血。在本此分析的数据当中, 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 占据整体病例的65%, 其出血量在500~2000 m L不等, 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 有5例进行了子宫切除, 其中4例全切除, 1例次全切除。而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孕妇本身的胎儿体型过大、多胎妊娠、生产次数过多或过频损伤子宫肌纤维等情况, 以及手术之后的镇静剂、麻醉剂以及抑制剂的不当施用, 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的效果, 致使产后出血的出现。

而关于子宫肌瘤进行剖宫产的问题, 也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晚育, 这使得妊娠时期出现子宫肌瘤的现象大大增加。根据有关研究, 对于妊娠出现子宫肌瘤的孕妇,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时候不应当一同进行切除手术。孕妇在生产的时候, 其子宫周边的血液较为丰富, 若是进行切除手术很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或后遗症的出现。除此之外, 在分娩出胎儿之后, 子宫所出现的收缩会对手术造成妨害。同时孕妇在生产之后, 因为体内激素的变动, 子宫肌瘤有一定的几率自行消失。在本次研究当中, 子宫肌瘤同样是影响产后出血几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时候, 需要谨慎的判断是否剔除子宫肌瘤, 避免产后出血的出现。而影响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还包括贫血问题, 因此在进行剖宫产之前, 需要准备好血液以便治疗。

参考文献

[1]戴秋兰.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 2012

[2]赵相娟, 张梅娜, 张涛, 等.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2) :

产后出血因素及防范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6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 年龄在23~40岁, 平均年龄为26岁。产妇中初产妇25例, 经产妇35例, 通过检查产妇均无内科并发症, 在分娩时经阴道分娩, 产妇阴道出血量在500~3000ml。

1.2 出血测量法

产妇胎儿分娩后, 立即在产妇的臀下放置接血皿, 待2h后取出, 然后直接测量在接血皿内的血量;对于血染纱布和血染产单上血量的测量可以通过称重法进行, 即将使用之前的纱布及产单重量差除1.05;在产妇回到病房后的24h之内均通过会阴垫来集血, 同样通过称重法来计算出血量, 以上出血量总和即为产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

2 结果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60例产妇, 宫收缩乏力、软产道的损伤、子宫不完全的破裂、羊水栓塞以及胎盘的因素均导致了产妇的产后出血, 详见表1。与此同时, 产妇产后出血的时间在2h内的为47例, 占到78.33%, 超过2h的有13例, 占21.67%。

3 结论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6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 对其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总结资料得出, 子宫收缩乏力最容易导致产妇的产后出血,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 就需要针对出血的原因进行迅速补血措施, 保持血容量的正常, 确保产妇不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对于有流产史的产妇需要更加注意, 其比初产妇的出血发生率较高, 因而要做好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 避免计划之外的怀孕。

在产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每一位产妇做好合理的评估, 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让每一位产妇了解到自身的生理及心理情况以便于正确的进行分娩指导及干预。在第一产程中, 要密切的关注孕妇的状态, 对胎儿体重的正确评估以及产妇身体情况的正确认识不可忽视, 这直接决定产妇是否需要进行剖腹产以确保避免难产的发生[2]。在第二产程中, 医务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悉心指导, 首先擦净胎儿的口鼻黏液及所带羊水, 待胎儿的外旋转完成后再出肩, 后立刻行静脉滴注缩宫素以确保子宫的收缩, 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在第三产程中, 不可以在胎盘没有完全剥离之时过早的牵拉脐带以避免大出血。待胎儿被分娩出后的15min, 仔细观察胎盘有无异样, 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出现裂伤及血肿, 一旦发现, 及时处理。要及时协助医务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及时处理, 如果在使用宫缩剂或宫腔内填塞纱布条的方法无效时, 需要提前做好进行盆腔血管结扎及子宫切除的准备。给产妇进行心理护理[3], 使得产妇在大出血后抵抗力下降, 身体虚弱的情况下, 感受到护士的关心, 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正确的进行营养补给, 促进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 产妇的孕期保健不容忽视, 临床上需正确处理分娩的过程, 对出血量的正确评估意义重大, 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产后出血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于红梅, 李振荣.心理护理和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9, 43 (8) :7.

[2]吴志凌, 罗健英.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附120例临床分析) [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19 (5) :408-409.

上一篇:污染物的排放下一篇:薪酬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