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2024-07-14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精选8篇)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1篇

传统的微生物检验基本上脱离不了平板分离、微量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几个环节,且均采用手工操作,肉眼判断结果,较易造成检验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ATB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在微量生化反应环节应用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集中了微生物数值编码鉴定技术、微生物快速生化反应技术及反应结果自动检测查询技术,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速,鉴定结果准确可靠[1,2,3]。现将该仪器日常使用保养、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及处理介绍如下。

1 维护与保养[4,5]

(1)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和湿度不能超过仪器的使用要求(温度15~30℃,湿度10%~70%)。

(2)将仪器安装于平整、稳定的台面,预留足够的空间确保读数仪的前板打开后可以放置于平整的台面上。为确保主机通风散气,电脑主机后部离墙>20cm,将电脑放置于读数仪的左部,并尽可能地靠近读数仪确保线路的连接。

(3)清洁托盘:关闭仪器后移除试条架,将托盘浸在温和的肥皂水中,每一个孔位仔细清洗干净,随后用沾有酒精的湿布把托盘表面消毒,最后让托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再安装。托盘清洁每月进行一次。

(4)清洁光电二极管:每月进行一次,用沾有90%酒精的无菌棉签小心清洁二极管,再用洗耳球或高压空气吹干。

(5)滤光片清洁:用擦镜纸将滤光片上下小心擦拭干净。

2 故障案例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点击检测按钮以后,试条托盘进入到仪器内卡住不能自动出来,需要动手用劲才能拉出来。

2.1.2 故障分析

①检查托盘后面的橡皮垫是否安装好,如果橡皮垫掉下来,托盘就会因为退后时退过头被最前端的两个轴承卡住出不来;②查看橡皮轮有无变软、变色、变黏及老化现象,有此类现象时也会将托盘卡在仪器内部;③检查左方的传感器是否正常,传感器异常时会导致试条托盘运行错误,进去出不来。

2.1.3 故障排除

①如发现橡皮垫掉下来或是没安装好,重新安装;②用75%酒精擦拭清洁橡皮轮,发现有老化现象及时更换;③更换传感器。

2.2 故障二A

2.2.1 故障现象

TB产生的数据无法正常被接收。

2.2.2 故障分析

①检查Windows右下方是否有ATB通讯端口程序运行;②软件系统故障。

2.2.3 故障排除

①如果没有发现端口程序,在桌面上运行ATB通讯端口程序;②如仍无法接收数据则卸载后重新检测安装软件。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点击操作按钮,拭条托盘自动进入仪器出来后没有细菌鉴定或药敏结果,电脑显示“仪器报警:仪器最大位置值(Maximum Position Value)报警”。

2.3.2 故障分析

①试条托盘槽内有细毛、灰尘等杂物,导致托盘进入仪器受阻;②托盘没有安装到位;③安装托盘的发条过紧;④托盘传感器故障,如曾经撞坏然后自行修复,导致取样值不平均,仪器最大位置值会不平均或时高时低。

2.3.3 故障排除①

抽出拭条托盘进行清洗,注意待托盘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安装;②抽出托盘重新进行安装,注意要安装到位;③重新安装调整发条;④更换传感器。

2.4 故障四

2.4.1 故障现象

读取试条出现警告“不能识别试条021130”的系统评语。

2.4.2 故障分析

①试条中间识别码被覆盖导致仪器无法识别,如试条内液体溅出遮盖了识别码;②试条中间识别码印刷颜色太浅影响了仪器的识别;③更换了新的试条导致旧版系统软件无法识别。

2.4.3 故障排除

①用无菌干棉签将试条表面擦拭干净,擦拭过程中注意不能有细棉毛遗留试条托盘上;②用黑颜色笔将浅颜色的识别码重新涂黑后再进行试条读取;③请厂家工程师重新升级软件后再进行试条读取。

2.5 故障五

2.5.1 故障现象

读取试条时出现警告“因对照孔无生长,当前结果不可解析”。

2.5.2 故障分析

①试条没有在孵箱内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如真菌需要48h才能培养出来;②用错细菌鉴定试条,如用32E来鉴定非发酵菌类。

2.5.3 故障排除

①将试条重新放入孵箱内,24 h后再重新进行检测;②对所需鉴定的细菌进行双糖培养基培养,确定细菌类别后再进行鉴定。

2.6 故障六

2.6.1 故障现象

在读取鉴定类试条时出现“不可接受的生化谱”的系统评语。

2.6.2 故障分析

①试条托架A、C列有小孔堵塞,影响数据的读取;②被鉴定的菌种不纯,影响了试条的生化反应;③被鉴定的菌落菌龄老化,培养时间过长影响了试条的生化反应。

2.6.3 故障排除

①抽出拭条托盘进行清洗,仔细疏通每个小孔,注意待托盘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安装;②对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后再重新进行鉴定;③尽可能地采用新鲜菌落进行鉴定。

3 小结

总之,要想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仪器应安装在温度、相对湿度、防尘、电源等符合要求的环境中;其次要做好仪器的清洁保养工作,并定期专人对仪器进行维护管理,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才能最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仪器出现故障时尽可能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排除故障,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6]。

参考文献

[1]蒋益钢.医疗设备常用维修方法总结[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123-128.

[2]朱戈,王振,徐志荣,等.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2-113.

[3]付礼霞,孙铁军,冯念伦.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器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5,2(10):51-52.

[4]洪晓鹏.ATB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常见问题的对策及使用技巧[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1):29-30.

[5]纪国伟.PhoenixTM10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原理、维护及故障检修实例[J].医疗装备,2010,23(7):63-64.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2篇

关键词:鲫鱼;肠道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S91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244-02

收稿日期:2013-1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72692、30800847),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编号:2012-2015)。

作者简介:李旭(1992—),男,江苏徐州人,主要从事水产动物微生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吕爱军,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E-mail:lajand@126.co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短杆状、无荚膜能运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能产中生芽孢,广泛分布于土壤、湖泊、海洋、动植物体表及其栖息地[1]。2003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能够用于生产微生态制剂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等[2]。最近,白延琴等从秸秆垛底层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1]。周金敏等从黄颡鱼肠道中筛选出1株益生性芽孢杆菌[3],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抗逆性及在消化道中稳定性强于其他益生菌。马如龙等研究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对石斑鱼生长和健康具有促进作用[4]。本研究以鲫鱼肠道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芽孢杆菌,并进行了染色特性、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药敏反应等研究,以期为鲫鱼肠道细菌的鉴定、微生态制剂开发等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鲫鱼购自江苏省徐州市某市场,体重约100 g。普通琼脂培养基、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及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参考吕爱军等方法[5]进行,将新鲜鲫鱼肠道中的菌液,均匀涂布在普通琼脂平板,30 ℃ 恒温培养24 h后,挑取典型单菌落,采用平板劃线法,纯化传代2~3次,转种于4 ℃冰箱保藏、备用。细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等按常规方法进行,分别挑取单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及孔雀绿芽孢染色,镜检观察分离菌株的染色及形态特征。

1.2.2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无菌操作将纸片置于接种分离菌株的普通琼脂平板,置于30 ℃温箱中培养24 h后,量取抑菌圈的直径,根据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书,确定该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

2结果与分析

2.1菌落及形态特征

从鲫鱼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暂时编号为CB-1,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30 ℃恒温培养24 h后,形成表面干燥、褶皱、扁平、不透明、乳白色、边缘不整齐、直径2~5 mm的中大菌落;CB-1菌株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产芽孢,芽孢呈椭圆、中生状(图1)。

2.2生理生化特性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分离菌CB-1菌株葡萄糖酸盐利用试验、硫化氢产生试验、吲哚产生试验及MR试验为阴性,可利用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能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分解尿素,不能产生脱羧酶利用赖氨酸、鸟氨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β-半乳糖苷、明胶液化试验为阳性。对CB-1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发现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6]描述基本一致,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2.3药敏试验

采用26种抗生素对CB-1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量抑菌圈直径,计算平均值。结果表明,CB-1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吩、头孢哌酮、先锋霉素Ⅳ)、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乙基西梭霉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洁霉素、甲硝唑、制霉菌素等不敏感(表1)。

3讨论

国内对鲫鱼肠道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上作为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Munro等发现鱼类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所摄取的活饲料而不是养殖水体[7]。邱燕等通过添加适量枯草芽孢杆菌,发现可改善草鱼肠道黏膜形态,促进草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8]。江永明等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9]。赵士豪等利用大肠杆菌为抑菌对象分离到4株芽孢杆菌,研究高效复合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鱼类养殖的不利影响[10]。唐家毅等从水产养殖环境中筛选出1株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11]。丁祥力等分离1株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改善淡水养殖水体的水质[12]。贺刚等从草鱼肠道分离出1株枯草芽胞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13]。本研究从鲫鱼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株枯草芽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B-1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等敏感,本研究结果与已有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3]。关于鲫鱼肠道中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DNA基因分子鉴定及微生态制剂研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延琴,辛小玲,来有志,等.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24-31.

[2]徐海燕,曹斌,辛国芹,等.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潜质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12,33(3):48-53.

[3]周金敏,吴志新,曾令兵,等. 黄颡鱼肠道病原拮抗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12,36(1):78-84.

[4]马如龙,杨红玲,孙云章,等. 2株渔源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水产科学,2010,29(9):505-509.

[5]吕爱军,杨正行,刘欢,等. 斑马鱼肠道细菌的分离与生理生化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12-415.

[6]东秀珠,蔡妙英.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Munro P D,Barbour A,Birkbeck T H. Comparison of the gut bacterial flora of start feeding larval turbot reared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1994,77(5):560-566.

[8]邱燕,蔡春芳,戴小芳,等.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性能与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10(19):34-36.

[9]江永明,付天玺,张丽,等. 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2011,35(6):998-1004.

[10]赵士豪,杨会琴,赵春海. 益生菌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8):271-275.

[11]唐家毅,刘婕,于铁妹,等. 一株水产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的研究[J]. 淡水渔业,2008,38(6):26-30.

[12]丁祥力,王震,陈薇,等. 枯草芽孢杆菌WH-5的分离鉴定及净水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5-19.

[13]贺刚,何力,王朝元,等. 草鱼肠道枯草芽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19-22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材料

选择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和新青区4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的泌乳奶牛, 4个奶牛场分别简称为A、B、C、D牛场。A、B牛场主要以澳大利亚奶牛为主, 年龄5~6岁, 胎次为1~2胎, 饲养管理模式基本相同;C、D牛场主要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 情况较为复杂, 胎次、年龄也有很大差异。上述牛场经临床观察诊断, 统计临床型乳房炎的数量, 做好记录, 直接采集奶样;对无明显症状的奶牛, 随机抽样经试剂诊断, 采集阳性牛奶样。A、B、C、D牛场分别在不同时间采样22份、30份、17份、20份。

1.2 实验器材与试剂

所有实验器材及试剂均由伊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提供。

超净工作台SW-CJ-2F型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 紫外分光光度计723PC型 (上海普天仪器有限公司) , 冷冻离心机R10型 (北京白洋医用离心机有限责任公司) , 电泳仪JY200C型 (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 , 水平电泳槽, JY-SPFT型 (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 , 紫外凝胶成像系统LG2020型 (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生化鉴定试剂 (新型微量生化反应管) 和药敏片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调查方法

(1) 细菌的分离培养。用吸管取乳样1滴 (约0.1 m L) , 分别滴在营养琼脂、鲜血琼脂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中央, 将菌液均匀涂布, 37℃培养24 h, 观察结果并进行细菌菌落计数, 然后对细菌菌落进行纯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

(2) 生化鉴定。用接种环挑取经染色镜检、初步分辨的各种细菌, 每种细菌分别接种几种特定的微量生化反应管, 石蜡封口, 倾斜放置, 盖好后移入37℃恒温箱内培养24 h, 观察结果。

(3)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参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2000) 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 分为耐药、中度敏感和敏感。

2 调查结果

(1) 试验从有明显临床乳房炎症状奶牛共采样89份, 具体致病菌的分离情况见表1。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为83%, 其次为链球菌, 大肠杆菌再次之。

(2) 本试验通过生化鉴定, 结合细菌染色鉴定, 初步判定了所分离细菌的种类和特点, 乳腺炎阴性组的细菌大多是环境中的条件性致病菌, 致病性不强。而乳腺炎阳性组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数是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

(3) 由药物敏感试验可以看出, 葡萄球菌药物敏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TMP、头孢噻吩、头孢噻肟, 红霉素和链霉素次之, 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几乎没有作用。链球菌药物敏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氧氟沙星、红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TMP, 其余药物 (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噻肟) 几乎没有作用。大肠杆菌药物敏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磺胺+TMP、卡那霉素、头孢噻吩、庆大霉素、链霉素, 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几乎没作用。

3 讨论

(1) 通过对伊春市周围地区奶牛场奶牛乳腺炎进行细菌学比较研究发现, 试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并且葡萄球菌在所有细菌中占的比例达83%。经过生化鉴定, 乳腺炎阳性乳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大多数是明显溶血的、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 这与我国之前乳房炎检测主要以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2) 调查还发现, 奶牛乳腺炎由多种菌混合感染的比例很高。分析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当前奶牛养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奶牛乳腺炎发生后, 多数奶牛养殖个体户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由于缺乏基础的兽医消毒常识, 在进行乳腺内注射时对针具消毒不严格, 将环境中的细菌带入到乳腺内, 从而导致混合感染性乳腺炎的增多, 在临床上难于治疗, 这也是目前乳腺炎病例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所有标本都来自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的患者, 共185份。

1.2 方法

(1) 采样与阳性判定标准:留取清洁中段尿进行定量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2) 鉴定与药敏试验:鉴定使用美国德灵的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试验物品培养基与药敏纸片:均为温州康泰公司产品。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致病菌构成比

185份标本共培养出致病菌188株。致病菌构成比占前10位。见表1。

2.2 致病菌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185份标本中, 检出肠杆菌致病菌111株, 葡萄球菌48株。见表2。

3 讨论

3.1 检出的致病菌及其构成比

185份培养阳性标本, 培养出188株致病菌, 有3份为由2种致病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在致病菌构成方面, 以肠杆菌科致病菌居多, 共111株, 阳性率为59.0%, 远低于刘娟等[1]73.40%和曾成林等[2]75.59%的报道;葡萄球菌属次之, 共48株, 阳性率为25.5%。两者合计约占84.5%左右。引起尿路感染比较常见的肠球菌, 本次试验仅分离出3.2%。

3.2 致病菌的药敏结果

通过试验研究可知, 亚胺培南是对于肠杆菌科致病菌敏感度最高的细菌, 敏感率达9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 敏感率为96.5%, 研究结果与唐勇等[3]认为亚胺培南对于此类致病菌的敏感度达100%的报道接近。对于肠杆菌科病菌, 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 敏感率分别为32.1%和25.5%。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敏感度为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 敏感率为71.5%。本研究耐药性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 敏感率仅为26.5%。

综上所述, 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治疗用抗生素, 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因为亚胺培南非常昂贵, 容易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万古霉素虽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副作用较大, 一般少用。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敏感性的情况, 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刘娟, 白春艳, 孙宏侠.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24) :2491-2492.

[2]曾成林, 杨湛斐.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7) :503-504.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和药敏试验

我院2006~2008年收集的临床分离菌株,共1 175株。菌种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种属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质控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各种抗菌药判断标准参照2005年NCCLS标准执行。

1.2 方法

从检验科微机提取2006~2008年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筛选和结果汇总,挑选细菌总数较多的细菌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它们对于临床应用较多的几种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变迁情况。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情况

2006~2008年我院共分离病原菌数为155种1 175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尿液、血清、脓液、大便、胸水、分泌物和囊肿液等。各年细菌分布和菌种排序见表1。

3 讨论

3.1 G+球菌、G-杆菌耐药性分析

由于2008年地震因素所以数据有缺如,仅能参考。

从趋势看各年细菌数基本呈增多趋势。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以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最高。

G-杆菌:3年来均排列前茅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进行性下降,以对头孢呋辛下降幅度最大(38.75%~85.44%);其次是对以氟喹诺酮为代表的环丙沙星敏感率由57.59%下降至30.00%,这主要与我院头孢呋辛和氟喹诺酮类使用频率较高有关,同时与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易产生耐药特性相关;另外由于细菌对氟喹诺酮内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和交叉耐药的产生,也加重了其他氟喹诺酮类品种的耐药。3年来位居前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两种首选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的耐药性也不断升高,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从17.02%升至28.30%;对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耐药率由14.89%升至18.87%;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力强、作用范围广的头孢吡肟耐药率由4.17%升至30.56%;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硫霉素耐药率由28.57%升至63.04%。

G+球菌:3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排名居前,对其敏感率达50%以上的仅有利福平和万古霉素,且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产生了β-内酰胺酶,而2007年达到了89.80%,且已出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既往认为肠球菌[2]是对人类无害的正常菌群一部分,通常在腹腔和盆腔感染患者中多见,但近年研究已证实了肠球菌的致病力。肠球菌可致社区获得性感染,也可致医院获得性感染[4]。头孢西丁用于鉴定MRSA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苯唑西啉,近两年来随着头霉素类在我院临床使用增多,头孢西丁的敏感性也呈下降之势(32.27%~41.33%),说明MRSA的发生率也在增加。MRSA发生率3年平均为40.50%。

3.2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

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其总敏感率较低,如敏感率达50.00%以上的仅有四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亚胺硫霉素;阿米卡星一直有较高的敏感率,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A的衍生物,在3位C原子上所连接的-NH2上有一个长的取代链,具有良好的抗酶性能,对于一些其他氨基糖苷类已产生耐药的细菌有良好的抗菌效能[4];再者因其具有较强的耳、肾毒性,临床治疗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而多为联合应用相关。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抗菌药物容易诱导某些菌种产生耐药性[5,6],如氟喹诺酮类易诱导葡萄球菌属产生β-内酰胺酶;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和摩根菌属对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ESBL。ESBL为质粒介导,通过结合作用易在同种属间相互传播,通过患者的手造成医院感染。一些G-杆菌类对某些抗菌药物还可产生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出现多重耐药菌株,使感染难以控制。

3.3 对策

有资料报道,细菌的体外药敏结果与体内临床用药疗效吻合率约为80%[5]。在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药敏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从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入手;当然医院应同时加大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的学习、解读,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细菌获得性耐药的产生和增加。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细菌分布变迁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75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阳性(G+)球菌235株,占20.00%;革兰阴性(G-)杆菌910株,占77.45%;真菌30株,占2.55%。3年来,对革兰阳性球菌,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产生了β-内酰胺酶,而2007年达到了89.80%。结论:3年来,我院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且有不断上升趋势;G+球菌变化不大;真菌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细菌耐药不断加重,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敏感性

参考文献

[1]张新妹,马越,胡昌群,等.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药房,2005,16(8):624-62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2.

[3]赵爱农,楮云卓,王倩,等.革兰阳性球菌院内感染的耐药性调查[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1):29.

[4]汤光.临床药学百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9.

[5]赵育新,靳桂名,司斌,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质量标准与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77.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6篇

由于抗菌素的大量不规范使用, 使细菌的分布和药敏发生不断变化,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条件致病菌日益增多, 及时公布本地区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 便于本地区合理使用抗菌素, 及时控制感染, 节省资源, 减少耐药菌产生。现将我院检出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治疗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从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种属鉴定。

1.2 药敏试验 用K-B纸片扩散法, 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2004年制定的标准, 进行药敏试验判读结果。

1.3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表皮葡萄球菌ATCC040188, 肺炎链球菌ATCC49619,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检测, 根据2006版CLSI的标准, 初步筛选后, 根据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减去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减去头孢他啶的抑菌环直径>5 mm确证为阳性。

1.5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的检测, 根据2005年CLSIM100-S15标准, 以头孢西丁作为筛选指示药物进行表型监测。

1.6 对检测出病原菌患者 (除外真菌感染者) , 根据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 心率>90次/min, 呼吸频率>20次/min,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 或未成熟白细胞>10%, 确诊为急性细菌感染。

1.7 对确诊为急性细菌感染 (除外双重感染者) 、并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进行分析。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百分比显示。

2结果

2.1 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细菌室在各种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25株,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2 (33.4%) , 革兰阳性杆菌11 (2.6%) , 革兰阴性杆菌177 (41.6%) , 真菌95 (22.4%) 。已经删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株。

2.2 分离细菌330株, 其分布、构成比、标本来源见表1。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共177株 (53.6%) ,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三位。痰标本培养出154株 (46.7%) , 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导管标本培养出65株 (19.7%) , 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尿液标本培养出41株 (12.4%) , 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31株, 占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64.6%, 产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 25株, 占分离表皮葡萄球菌75.8%, 产ESBLs 40株, 占革兰阴性菌22.6%。

2.3 分离真菌95株, 其分布、构成比、标本来源见表2。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近几年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增加。

2.4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和敏感率见表3。由表可以看出, 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饱一、二、三代耐药率高, 敏感率低, 甚至碳青霉烯的亚安培南对其敏感率也不高, 而含酶抑制剂的舒普深 (除嗜麦芽假单胞菌) 对革兰阴性杆菌平均敏感率达79.1%, 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敏感率达到81.7%, 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的敏感率达到78.9%, 亚安培南依次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近半年培养的不动杆菌属只对舒普深敏感。

2.5 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和敏感率见表4。由表可以看出, 革兰阳性球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平均达95%, 粪屎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甚至达到了100%, 产MRSA、 MRSE葡萄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2.6 212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 根据细菌培养的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 并对一些患者行清创术, 或拔除导管、尿管, 其中188例 (88.7%) 患者在治疗3 d后, 体温接近正常, 血白细胞下降, 心率呼吸平稳。分析治疗效果欠佳者, 可能与患者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高龄、低体重儿、营养不良、抗菌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有关。

3讨论

我院为心肾专科医院, 每年入住患者较综合医院少, 且主要为择期手术患者, 医院注重院内感染控制, 因此培养菌株数相对少, 但培养标本有一定特点。心衰患者易合并呼吸系统感染, 故社区引起的MRSA (31/48) 感染多;心脏术后带呼吸机时间较长, 呼吸机相关性感染以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由于留置各种管道多, 因此而引起的感染以葡萄菌属为主;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引起。

我院革兰阴性杆菌在分离细菌中所占比例最高, 达53.6%, 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达84.3%, 与有关报道相近[1], 对头孢霉素一、二、三代耐药率平均达到76.1%, 氨基糖甙类33.1%, 喹诺酮类34.8%。细菌耐药率的增加与其产生的ESBLs密切相关, ESBLs能够水解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使之灭活, 而产生耐药性, 由于携带ESBLs基因的质粒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等耐药基因, 使产ESBLs菌株常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产ESBLs菌株, 故对亚安培南敏感性高, 我院检测结果示两者对其敏感性分别达到88.9%和6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舒普深、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性均在70%以上, 而对碳青霉烯类仅47.7%, 其耐药机理较为复杂, 除碳青霉烯水解酶外, 膜蛋白的缺失, 主动外排系统均与该菌耐药有关。环丙沙星体外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高达81.7%, 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满意, 原因有待探索。舒普深为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 其酶抑制剂作用扼制产ESBLs菌株, 且药物的有效成分比高, 是抗菌活性最好的一种[2], 作者观察除嗜麦芽假单胞菌外, 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平均敏感率达79.1%, 且其临床治疗效果好, 近半年培养的不动杆菌属只对舒普深敏感。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已引起普遍关注[3]。

2005年国内8所综合性医院病原菌耐药性联合监测数据显示, MRSA检出率51.6~93.2%, 平均69.2%[4]。我院为64.6%, 与之相近。革兰阳性球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尤其产MRSA、 MRSE葡萄菌, 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阿米卡星也可作为葡萄球菌的经验性用药, 喹诺酮类也可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肠球菌只对万古霉素敏感, 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对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类天然耐药, 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产生继发耐药,

真菌感染有所增加, 尤其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的上升, 应引起注意, 多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免疫抑制剂用于移植术后患者、高龄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是真菌感染的易患群体。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进行抗菌药物针对性治疗的重要依据, 细菌耐药监测是控制细菌耐药的第一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更是控制细菌耐药产生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邹桂玲, 姚玉虹, 孟晓玉, 等.2001-2006年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实用诊断学, 2008, 12 (5) :663-664.

[2]所鸿, 张志敏, 董京生.2003-2005年我院呼吸科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株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40 (3) :267-270.

[3]李继红, 张瑶.3年间5202株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临床荟萃, 2008, 23 (10) :736-740.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晚期肺癌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4例, 女性患者66例, 年龄39~63岁, 平均年龄 (42±4.6) 岁;病程3个月~6年, 平均病程 (19.4±3.1) 月;入院时间19~130 d, 平均入院时间 (47±3.5) d。其中并发基础疾病3种以内, 其中57慢性阻塞性肺病, 44例高血压, 33例冠心病, 2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和6例糖尿病。160例患者中, 单独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43例, 单独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47例, 同时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特征。

1.2 仪器选用

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型号:VITEK 2 COMPACT。

1.3 肺部感染判断标准

临床症状:放化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并带有浓痰、呼吸道疾病病症加重、肺部听诊干湿性啰音、胸闷气短;血常规中, 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总和升高;胸片X线或胸部CT可见明显片状、斑状肺部病灶阴影。排除肺结核、肺栓塞、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肺水肿、肺不张等[3]。

1.4 肺部感染细菌采集办法

患者晨起后, 清水和生理盐水漱口后咳痰, 搜集痰液至无菌容器中, 并尽快送往化验室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通过电子支气管镜的肺泡灌洗, 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搜集标本。

1.5 药敏试验方法

标本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 接种至普通用或者特殊的细菌培养仪中进行培养, 对培养呈阳性且为优势菌种着, 对其进行分离和生化鉴定。采用K-B制片扩散法将菌株分离, 并进行药敏试验, 针对部分菌种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该细菌的MIC (最小抑菌浓度) , 严格遵照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的规定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质量的控制和结果的判定[4]。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

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共分离出病原菌总数242株, 其中真菌98株, 细菌144株。细菌中G-杆菌99株占首位, G-杆菌类型中的鲍曼氏不动杆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奈瑟菌属1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以及大肠埃希氏菌10株。G+菌类共45株,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屎肠球菌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杆菌8株以及其他菌种7株。真菌类分布情况为:白色念珠菌42株、热带念珠菌21株、光滑念珠菌10株、丝状念珠菌5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3株及其他菌类2株。见表1。

2.2 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室对几种主要的细菌和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其中不同的细菌和真菌对待不同的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实验室所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几乎都超过50%, 但对头孢他啶不具有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100%, 对环丙沙星、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超过50%, 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相对较小。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100%, 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超过50%, 但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他唑巴坦的抗药性却<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较强, 在抗菌实验过程中, 联合多种抗菌药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形成, 临床用药可借鉴。真菌的抗药性试验中, 白色念珠菌对实验室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均不具有耐药性;热带念珠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具有耐药性, 但对伊曲康唑有80%的抗药性;光滑念珠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但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见表2和表3。

3 讨论

目前,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人群不断增加, 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放化疗手术对骨髓功能的抑制、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免疫抑制治疗以及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期肺癌患者的反复放化疗, 在抑制了癌细胞扩散的同时对骨髓的基本造血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而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下降, 于是患者变成易感人群;再加上治疗过程中, 多种抗生素大量应用, 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对同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抗菌效果不理想, 于是需要加大抗生素用药的种类, 2~8类抗生素联合进行持续性地治疗, 使得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真菌感染。由于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导致各地区的药敏性实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癌症晚期患者来说, 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侵入性增多, 使得院内交叉真菌感染成了医院高发的感染性疾病, 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5]。

结合诱发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和晚期肺癌患者易受感染的特点, 应提前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 按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 保持空气流通, 必要时使用无菌空气层流床或者层流病房, 并单独隔离高危易感患者, 减少其家属的探望时间, 从而减少院内的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需做好防感染训练, 加强患者防感染意识、提高医疗和护理的水平以及质量。在治疗时应谨防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根据其感染性、耐药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 结合药物敏感性实验的结果选择效果最为明显的抗菌药物;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均是感染中致病率较高的细菌, 根据其药敏试验反映情况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是治疗感染的终极手段。因此各大地区医院需完善抗生素使用规则, 严禁发生抗渗素滥用的现象。在患者进行放化疗后, 及时考虑患者骨髓功能是否受抑制, 若有一只现象的发生, 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拯救患者骨髓造血的能力, 谨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带来的严重感染。针对肺部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根据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效果最佳的抗生素。要不断完善药敏性实验, 加强实验室药敏性测试的能力, 减少晚期癌症患者肺部高度感染事件的发生[6]。综上, 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确定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在感染早期就使用正确的抗生素, 是降低感染致死率的重要手段。

结合该实验研究结果来看,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其中主要的致病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 而革兰氏阴性菌中, 又以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多;真菌中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这几种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进行药敏度实验并结合各地[参考文献]发现, 不同的病原菌其药敏性实验在不同的地区所反映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抗生素滥用现象有关, 因此不断改善和完备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病原菌的鉴别和药敏性实验的更新, 并对患者施以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以及合理有效地加大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同时加强晚期肺癌患者的感染防治工作, 能够有效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的感染致死率, 减少了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从根本上遏制了抗生素滥用现象,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曾代华, 万连群, 赵豫川, 等.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17) :452-453.

[2]竺顺斌, 杜开齐.老年晚期肺癌化疗前后肺部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8) :1946-1947.

[3]李崇阳, 段忠玉, 杨榆青, 等.晚期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 (5) :64-67.

[4]李咏松.晚期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8) :286-287.

[5]秦茵茵, 吴国锋, 欧阳铭, 等.晚期肺癌患者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2) :1801-1803.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于山西省潞城市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00 例, 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其中男47 例, 女53 例; 年龄28 ~ 80 岁, 平均 ( 48. 5 ± 6. 7) 岁。

1. 2 方法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 ~ 10MHz; 穿刺前做好常规实验室检查, 对脓肿进行准确定位, 根据脓肿位置、与体表距离及与周围器官、血管等关系选择最恰当的穿刺部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患者经常规消毒、麻醉后于B超引导下行阑尾周围脓肿穿刺, 抽取脓液, 将脓液注入需氧菌与厌氧菌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5,6,7]。

送检的标本于接种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进行培养, 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及革兰染色结果等, 将培养得到的细菌进行纯培养; 将革兰阳性 ( 或革兰阴性) 复合板接种经纯培养得到的纯菌种配制而成的细菌悬浊液置于全自动鉴定仪及药敏测试系统中进行孵育、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8,9,10,11]。

1. 3 标准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 结果

2. 1 细菌分布情况及感染类型

2. 1. 1100 例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细菌79 例, 检出率为79. 0% ; 分离得到的细菌84 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69 株 ( 82. 1% ) , 革兰阳性菌15 株 ( 17. 9% ) ; 需氧菌72 株 ( 85. 7% ) , 厌氧菌12 株 ( 14. 3% ) 。革兰阴性菌由多到少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3 株、肺炎克雷伯菌18 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普通变形杆菌2 株、产气肠杆菌1 株; 革兰阳性菌由多到少依次为粪肠球菌4 株、屎肠球菌4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草绿色链球菌2 株、溶血性葡萄球菌2 株。

2. 1. 2 单一细菌感染患者27 例, 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44例,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13 例。

2. 2 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 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的敏感性较高;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 U的敏感性较高, 详见表1。

3 讨论

阑尾炎是普通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7. 61% ~ 10. 00%的阑尾炎患者可能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 其治疗难度较大, 易引发门静脉炎、急性感染性肝炎、败血症、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等,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13,14,15]。目前, 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较多, 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更有效、安全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也有学者认为应在脓肿成熟后行脓肿引流, 当脓肿缩小至消失后再择期进行阑尾切除手术[16]。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抗感染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17]。选择合理的、敏感性强的抗生素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100 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探讨引发阑尾周围脓肿的最常见病原菌及敏感性最强的抗生素, 为临床选择合理、高效、安全的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前3 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 均为革兰阴性菌,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8]。本研究中需氧菌72 株 ( 85. 7% ) , 厌氧菌12 株 ( 14. 3% ) , 说明阑尾周围脓肿的病原菌主要为需氧的革兰阴性菌, 厌氧菌较少, 多与患者在脓肿穿刺前应用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有关[19]。单一细菌感染患者27 例, 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44 例,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13 例, 故医生予以患者抗生素时应避免使用单一抗生素, 同时注意对厌氧菌的覆盖。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等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可将上述抗生素作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 阑尾周围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用合理、高效的抗生素不仅能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还能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期, 故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并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摘要:目的 分析阑尾周围脓肿穿刺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山西省潞城市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00例, 将患者脓肿穿刺引流所得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00例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细菌79例 (79.0%) ;分离得到的细菌84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 (82.1%) , 革兰阳性菌15株 (17.9%) ;需氧菌72株 (85.7%) , 厌氧菌12株 (14.3%) 。单一细菌感染患者27例, 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44例,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患者13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的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U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并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上一篇: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下一篇:前列腺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