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进与退

2024-05-11

班级管理中的进与退(精选4篇)

班级管理中的进与退 第1篇

何为进?提要求、指方向、明责任是为进。也就是说, 班主任一定要有言在先, 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尤其是开学之初, 向学生明确提出到校要求、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自习要求、仪容仪表要求、卫生要求、班务工作要求是尤为关键的。有了要求, 学生就有了行为准则, 有了对错标准, 有了是非观念, 这样, 学生就较容易进入角色, 学习、生活也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先说响, 后不嚷嘛。

这里, 我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教室后黑板的黑板报, 我提出开辟一块“表扬栏”。刚好那周年级组举办“诗歌朗诵比赛”, 我班参赛的两名同学为班级争得了奖项。比赛的结果我也较满意, 这两同学为比赛, 早练晚练, 下了不少苦, 争得这个奖项实为不易, 应表扬他们这种为集体争光的精神。这样想着, 我便打算第二天一早把这事交给黑板报负责人, 第二天一早推门一看, 令我惊喜的是:这事已上了光荣榜。而且表扬的还有我不知道的一些班里的好人好事。试想, 如果我不提出开辟“表扬栏”, 学生也许不会主动上榜表扬好人好事。老师提要求, 等于是抛砖, 而它也真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玉来呢?

开学初, 我要求班里每月选出五名班级模范生, 做为榜样。开学第五周, 班长问我, 是不是应该选班级模范生了, 征询意见后, 班里很快评出了模范生, 而且评选的模范生和我心里评的基本一致。隔了一天, 我在教室的展板上, 看到了这几个模范生的大头贴, 以及班委对他们的评价。你看, 这玉还真让引出来了。

学校对早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赶超兄弟学校, 我看了兄弟学校的早操后, 佩服之余, 惊叹之后, 想:这不容易, 难练!所以, 只笼统的要求学生跑好、跑齐, 而并没有提出一个标准。半学期下来, 早操上的没有一点长进。兄弟班练成后, 学校明确要求后, 我也召开了誓师会, 明确了上操要达的标准。要求学生分列分排练;分男组、女组练;推火车、拿竹竿练。不到两周, 我便看到了希望, 看出了成效。

可见, 班务管理中, 只有没提出的要求, 没有达不到的要求。

高中学生, 十六七岁, 是一个敢于向一切挑战的年华, 是一个可不断重塑的花季, 只要老师所提要求, 有益成长, 有益进步, 有益发展, 你能提出, 学生便能达到。且有可能突破, 完成的比你想象的还要好。相反, 如果班主任不提要求, 或者要求不具体, 不明确, 哪这个班集体便是一团散沙。窟窿出现了再堵, 可能就有点迟了。顾了这边也许顾不了那边。所以, 班级管理中, 未雨绸缪主动出拳, 是防患于未然的必由之路。

何为退呢?退就是在班规的制定上, 学生问题的处理上, 具体问题的解决上, “还政与民”, 让学生——被管理的主体, 献策献计, 出谋出力。

学生是被管理者, 而学生又是管理的受益者。没有学生愿意在一个混乱而无章法的班集体里学习、生活。所以在班级纪律的制定上, 教师可退一步, 而把学生推到前台, 让他们研究、讨论, 出台班规, 教师只做一个最后的把关、定舵就行了。这样的制度, 他们制定, 他们也就更容易接受和遵守。不遵守, 便成了众矢之的, 受到的是全班同学的审判和指责, 这样的舆论压力是强大的。

再一个, 让学生制定班规, 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荣辱与共意识。班主任放开的也许只是自己的手, 而收拢的却是班上每个人的心。

在学生问题的处理上, 具体问题的解决上, 班主任也大不必咄咄逼人, 气势汹汹, 也更不必怒从心起, 怒不择言, 而应退一步, 看看清楚, 问问明白, 或者先冷处理, 然后再做决断。

有这样一件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事情。还是上早操, 倒数第二排一个学生请假没来, 而最后一排的唯一的这个学生却依然站在自己的位置而没补上来, 我一下怒从心起, 气势汹汹地走过去, 吼道:“你是瞎子?”一把把学生抓了过来。学生抬起头困惑而不解的看着我, 低声说:“我一来就站在自己位置读书, 没注意看。”听了这话, 我一下子觉出了自己的荒唐和可笑。想想自己刚才怒狮的模样, 自己都不觉脸一红, 觉得自己有些无理取闹了。如果能退一步, 静观一下, 提示一声, 那学生看教师就不会是困惑和不解的了。

还有一件事。在检查学生作业时, 我发现有两个学生的作业雷同, 脑子一下子就想到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抄了学习好的学生的作业。便怒气冲冲的走向教室, 到教室门口时, 猛一想“冲动是魔鬼”便改变了主意。把学生叫到跟前, 关心地问他, 生活习惯不, 学习吃力不, 课听得懂不?作业能独立完成不, 学生感激地看着我, 说有些作业不会做需要看别人的。说到这里, 我便顺势一导, 说看别人的同时, 应问清楚所以然, 不能只抄不想不问。并告诉学生, 学习中有问题和困惑, 可随时问老师, 学生很感激地看着我, 说他以后保证独立完成作业, 不懂就问。以后, 抄作业现象在这位学生身上再没发现过。而这位学生, 也并不知道我本是兴师问罪去的, 学生只知道, 老师对他挺好, 挺关心。

管理学生, 贵在一个心服。只有学生心服口服了, 那班级的各项工作便会顺利而出色的完成。

分类讨论问题的教学中的进与退 第2篇

一、知退

案例1:求函数发f(x)=log2(ax-2x·k)(a≥2且k为常数)的定义域。

这是求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对于对数函数的定义只需满足真数大于零,底数是不等于1的正数,因此,ax-2x·k>0即 。该不等式属于指数函数不等式,常见的方法是不等式两边变形为同底数的幂的形式,即 。但是它又不完全是常规的指数函数不等式,根据对数函数定义,k>0。因此,分k<0和k>0讨论;当k>0,由于 的底数 不为1,因此还要分 等情况逐级讨论。不难得到下面解法:

f(x)=log2(ax-2x·k)有意义,则ax-2x·k>0,变行为 (1)当k<0时, 恒成立,x∈R;

(2)当k>0时,①若 ,即a=2,则不等式变形为 。

当0<k<1不等式1x>k恒成立,x∈R;当k≥1不等式1x>k恒成立,②若 ,即a>2,则不等式变形为 综上,当k<0时,函数定义域是R;当0<k<1,且a=2,函数定义域是R;当k≥1且a=2,函数定义域是 ;当k>0且a>2时,函数定义域是(log k,+∞)。

上述问题的焦点在于解不等式ax-2x·k>0,你知道为什么要变成 ?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的特征,自然地奔着指数函数不等式而来。当然这里还包含着分离参数法的思想,但是值得注意的不要让学生对分离参数抱太大的幻想,因为它毕竟不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当问题被吸引到解不等式这一边来,我们就要有十足的勇气来接纳这个指数函数不等式 。教学中,大胆地假设该不等式符合一切的条件,从而将问题划归成典型的指数不等式模式题,剩下的人物就是照“章”办理,即配成同底数的指数幂 ,

再利用函数单调性。当然到这个时候,方才知道上面的解题策略存在两个方面不足:①对数的真数k不一定是正数,需要讨论;②对数的底数 可能为1,因此也要分类讨论。这样分析和思考,本题的讨论就显得自然了。因此说,对于分类讨论问题的分类标准的确定,采用以退为进不失为一种高明的计策。

二、知进

案例2:求数列{(n+1)an}的前n项和Sn=2a+3a2+4a3+…+nan-1+(n+1)an。

本题属于数列求问题,从表面上看符合错位相消法的条件,但是前提是a≠0。因此,我们可以分a=0和a≠0。当a≠0,将等式两边同乘以a,之后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但是注意到结果当中的a+a2+a3+…+an的计算,按照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就要考虑到作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的字母a是否为1,因此要分a=1和a≠1。下面是具体解题过程:

若a=0,则Sn=0

若a≠0,Sn=2a+3a2+4a3+…+nan-1+(n+1)an ①

两边同乘以a,得aSn=2a2+3a3+4a4+…+nan+(n+1)an+1 ②

①-②得:(1-a)Sn=2a+a2+a3+…+an-(n+1)an+1

若a≠1,

若a=1,

八卦掌步法中的进与退(上) 第3篇

进步先进前步, 退步先退后步, 是八卦掌步法的精妙之功。与“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紧密结合, 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揣测的变化, 堪称一绝。身随步翻, 掌随身变, 步随掌转之际, 上下相连, 内外如一, 周身一家, 展现出“龙形猴相, 虎坐鹰翻”之势。

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是八卦掌进退之攻的变化之道

八卦掌在练与用中以阴阳为体, 以刚柔为用。较技时进步先进前步, 退步先退后步, 效果出人意料, 其理法源于《易经》, 分别只在半步之间, 胜负亦在分寸差异之际。

攻则先进前步, 全身整合浑然一体, 聚集整劲攻于一处, 胜于寸劲毫厘之间。防则先退后步, 根未移恰如虎坐, 仍守中寓攻, 成在瞬间。攻防之速度令人无法感应。

八卦掌人历来将《易经》作为理论源头去应用和实践, 不断总结, 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使功法内涵奥妙无穷, 变化莫测。

《易经·系辞传上》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 卦中阳爻和阴爻是也。从卦理上看, 阴阳和刚柔是同一回事, 但从气的角度看叫阴阳, 从劲的角度看叫刚柔, 但说刚柔而不说阴阳。有人认为, 八卦掌64式掌法、384手法里无阴阳概念, 这是不了解阴阳和刚柔关系的缘故。含之于内则为阴阳, 发之于外则为刚柔。阳刚为进, 阴柔为退。较技中, 进前步为攻为刚, 退后步为守为阴。一进一退, 就是“刚柔相推”, 而非推手般你推我, 我再推你的缠绵, 而是急风暴雨般的搏斗。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寄寓特定含义内, 它是功法中的真法。八卦掌注重“变化”, 于忽左忽右、连环纵横中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八卦掌中“变化”二字, 与今语之“变化”一词既相同又不相同。今语之“变化”泛指甲事物变化为乙事物, 甲事态变化为乙事态, 注重、突出的是结果。而八卦掌中“变化”二字虽亦有今语“变化”之义, 但它指的是刚变化柔, 柔变化为刚的那个变化过程而言, 它注重的是始终运动着的刚柔未定的那种状态。

八卦掌练与用中进步先进前步, 退步先退后步, 正是牢牢掌握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变化”过程, 才使掌法运用得从容不迫。这一“过程”是敏感, 是有感皆应, 是将神与其指挥下的步法、身法、掌法骤然变化和刚柔未定的状态有效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进步先进前步是进攻之法, 但奏效的主要条件是不论先进前步还是先退后步, 或前脚或后脚必须发生一种“蹬”劲作用到双掌上, 从而产生极大威力。铁尺寸劲是八卦掌重要掌法, 功夫再高的对手, 亦难以抵敌。此功是足跟之“蹬”劲与阴阳之气相合, 气腾劲随, 炸雷一般。

如二人较技, 我右脚在前, 左脚在后, 自然站立。对手出右拳击我头、胸部, 我迅即出右螺旋掌, 掌心斜向右, 以腕部外侧接引其右小臂的同时, 随右旋身翻转右臂, 使掌心扶其小臂。其间, 手掌不着力, 手臂不用劲, 完全是螺旋自然劲。整个身体如同球体, 把对手劲力化为乌有。接劲、领带、旋体、化劲的过程须掌握好。瞬间, 左后脚“蹬”劲, 前脚进半步, 激发右螺旋掌翻转, 掌心向上, 朝对手面部、喉部穿击。也可双掌齐出, 推击对手胸、腹部。进步先进前步是借后脚之“蹬”劲之力, 妙就妙在对方毫无察觉中悄然进半步, 插入其裆间, 出人意料, 突发刚健之劲。

进步先进前步也可应用于进攻中的再进攻, 效果显著。如我的进攻被对手破解, 对手又要进攻, 当其旧力已尽, 新力未生之际, 后脚突然“蹬”劲, 间不容发之间再进攻, 令对手防不胜防。但重要的是, 必须控制好双掌刚柔未定时的那种状态, 使其按照我的意愿发展。

这就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重点是步法变化过程, 有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就有什么样的变化结果。后脚什么时候“蹬”劲, 前脚能否进得去, 都是控制的范围。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变化”就是刚变柔或柔变刚的过程。“进退”就是刚柔的进退。“象”是整体或进或退的外象。进步先进前步是进攻, 那么, 退步先退后步便是防守。

然, 八卦掌的防守并非一味退却一味柔劲, 而是退中寓攻, 守中有打。八卦掌功夫高者无进无退, 无刚无柔, 全赖步法、身法、掌法随机变化。这就是“变化者进退之象也”的真义。《易经》暗示:进与退过程中, 过程变化的重要性, 胜过对输赢结果的重视。与其说较技的结果重要, 还不如说注重变化过程比注重结果更重要。如此, 便会产生退中有攻, 攻中有打, 背势变顺势的八卦掌特有的进步也打, 退步亦打之妙法。

假若我的攻势被对手破解, 且以凌厉攻势发起进攻, 以右拳击我头、胸部, 我速用右螺旋掌柔劲挂其腕的同时, 左掌扶其肘部。此时我右脚在前, 左脚在后, 自然站立, 由于对手劲大势猛, 不但缺乏进攻机会, 还得后撤以缓解对手的进攻势头。被势时若想获胜, 妙法就是先退后步, 而不是先退前步。当我用右螺旋掌挂其腕卸其劲, 左掌扶其右肘的同时, 左脚后退半步之际, 右脚突然“蹬”劲, 此劲由腿至脊至肩至双掌, 骤发刚健之劲作用到对方手臂上。轻者可将对手震退, 重者可将对方击倒, 功高者可将对方击出丈外。

民间影像的进与退 第4篇

中国的民间影像已经从“地下”冒了出来。广义的民间影像包括自发产生于民间的各类影像产品。但人们通常更倾向于狭义的民间影像,包括家庭录像、个人MTV、电视专题、短剧、电影、FLASH、3DS卡通、游戏动画、微电影等等。

1996 年以后,随着新纪录运动影响的扩大,上海“101 电影工作室”、广州“缘影会”、北京“实践社”,昆明“复眼”小组、成都“白夜”影会等相继成立,成为民间影像拍摄、观赏和讨论的组织。民间影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掌握在少数人(媒体居多数)手中的影像话语权,由此掀起一场关乎影像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大变革。倒回二十年,当第一个DV广告在电视上滚动播放时,谁也不会相信,这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DV时代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DV(Digital Video)的广告在电视上出现,画面温馨精致。这种家庭化、小型化的拍摄设备很合中国人的胃口。令人始料不及的是,DV的问世不仅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也为影像话语权的下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民间影像正是随着这种新的影像记录方式在中国内地发展起来。拍摄方式的平民化、表达视角的真实性以及影像里不多加修饰的声音等,让宣称生产初衷是为“留下家庭生活美好瞬间”的DV有了更大用途,个人作品具有了更私人化、个性化的“记录”意义,法国“新浪潮”倡导的“作者电影”变成了真正的现实。

视频时代

2008年4月,视频网站土豆网在莫干山顶的小教堂里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小的“第一届土豆电影节颁奖礼”,口号是“Made For Internet”——为网络制造。名为“电影节”,其实是视频制作同好们的小聚会。那些年轻人尚且没有想到可以在网上寻找观众,更不会料想到影像传播之道的变革已经再次开始。次年,原创视频颁奖礼更名“映像节”,这一次隆重得多,土豆网有近2000部视频作品上传,总播放量点击过亿。电影圈开始有人敏感地察觉到原创视频“山雨欲来”的气息。也就在这一年,热门的网络动画作者得到线下投资,视频红人“筷子兄弟”进入了中影集团的视线。

到了2010年,“土豆映像节”仍是民间影像语汇的集合与狂欢,而“播客”的风暴已然袭卷到网络之外,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和《打,打个大西瓜》被投资商拍成长片,《网瘾战争》成了当年争议最大的一部话题影片。

视频网站越来越多,但无一例外都在坚持“民间”和“草根”的底色,鼓励三教九流各抒己见。观众的热情让这些视频网站跑起了加速度。草根网友们鸡毛蒜皮的小事、突发状况里粗糙但及时的影像,让好奇的人有了获知可视信息的新渠道。看客们在网络视频寻找把无奈和不甘拆解成自嘲嘲人的调侃,缀着现实支离破碎后重新组合的民间狂欢——被现实调戏的小人物狠狠地调侃一把现实。

剪辑的魅力

像《网瘾战争》这样的民间影像,在民间影像里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网瘾战争》是由导演先写好剧本,再请网友在游戏中表演,之后剪辑视频,最后请网友配音。64分钟的片子,全部在网上完成。剧本是以代理商争夺“魔兽世界”代理权事件为框架,把各种段子一锅乱炖,并以大量网络热点事件作佐料,其间充斥无数“黑话”。从网友的参与过程来看,《网瘾特征》很容易让人想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大众的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集体的智慧”、大热的话题让这部影片吸引了各方注意。

实际上,《网瘾战争》很难被定义成“影片”,它本质上是一个有配音的网游视频剪辑,受邀去夏威夷影展的话题意义远大过审美。但这种低成本的创意十足的短片,奠定了网络短片的基础,最终形成了“恶搞”文化。而剪辑显然是其中关键。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却暴露了门外汉影像语汇的贫乏,认为民间影像有成为佳作的元素,但也带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好在巴掌大的视频窗口弥补了影像的粗糙。这些不足,从2011年上了大荧幕的《李献计历险记》中的确可以看出一些来。

随手拍与上传

汶川地震后,地震影像的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另分一路,这些由当地人或去往当地的人拍摄的、更少审核的影像以其上传的速度先声夺人。与主流媒体一边倒的鼓舞人心的镜头不同,那些影像更多地记录下来灾后真正的世界。未加修饰的影像,人们的衣着、语态、人际关系不经意间展示了陌生之地的真实情况,更加牵动人心。此时,具拍摄功能的手机、数码相机已经普及。“随手拍”成为现实。网友们随手拍下的视频和照片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外一个重要的消息渠道。对比两者的内容,人们显然更愿意看“原本的”影像。这些“直接电影”使得观众对“摆拍”日益厌恶,民间影像甚至被认为是批判现实的代表。

实验性,艺术性

中国民间影像的重要特征就是与专题片式纪录片的创作法背道而驰,称之为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 ),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纪录片人罗伯特?德鲁等人区别于剧情电影的主张:摄影机永远只是旁观者,不干涉、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这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民间影像的叙述方式。今年6月,在西安中国民间影像节的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提出,“纪录片的最高标准是否存在?是否需要去除杂音、建立语言范式包括影像语言的范式?是否存在一个绝对的客观或真实,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描绘和接近它?”而这些问题的提出,揭示着民间影像对思想性的新一轮要求。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民间影像严重缺乏实验精神。认为国内创作者叙事语言非常刻板陈旧,时空打乱、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在国外就非常普遍。

“记录民间”本是中国民间影像发展的起点。但实际上,随着拍摄者自我认知的变化,民间影像不乏追求实验性的精致作品。遗憾的是,他们既难以放弃个人化、边缘化的题材,又追求诗意和普世价值。悲悯心让他们的镜头先入为主而不自知。一部分作品除了痛苦和同情,很难在其中找到其他的情感和意识。“拍摄—参展—成名”成了一些拍摄者的自我实现模式,就像新闻“摆拍”伤害了观众一样,冷漠的“关怀”无疑是蒙在民间纪录片头顶的阴云。

上一篇:电视节目制作的趋向下一篇:净利润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