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伦敦范文

2024-07-21

创意伦敦范文(精选4篇)

创意伦敦 第1篇

伦敦设计节既是设计文化活动, 同时又是蕴藏着无限商机的商业活动。活动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从大型的国际设计展览到商业事件;从产品、装置到会谈和讲座;从产品发布会到招待会, 个人及团队的设计产品及设计理念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和分享。设计节期间的大部分活动都可免费参加, 使来访的设计界人士能够自由地参与、聆听、学习, 甚至生成订单, 购买设计产品。

2011年伦敦设计节

2011年伦敦设计节为期九天, 于9月17-25日进行。这是自伦敦设计节开办以来的第九届活动, 共有200多个合作伙伴, 280多项活动安排, 跨越25个设计体系, 是开办以来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设计节。同时也是全球创意设计界人士云集交流的一次盛宴, 是庆祝伦敦作为世界创意之都的又一场设计庆典。

视觉设计——形象标志

今年伦敦设计节的宣传口号是“全方位设计”, 而设计团队Lippa根据这句宣传语, 制作了一系列宣传卡片。他们将设计节名称喷绘在纸板上, 再将纸板折叠, 然后用不同角度将“扭曲”的设计节名称拍摄下来。设计者之一的Pentagram表示, “扭曲的字体、不同的拍摄角度象征着伦敦设计节的多样性和变通性, 而红色的衬底则是为了将其视觉效果放到最大。

条纹地毯

维多利亚与阿伯特博物馆 (V&A) 是伦敦四大艺术博物馆之一, 以收藏实用美术和工艺品著称, 一直是伦敦设计节的重点活动场地。今年的设计节上, 一向安静而严肃的博物馆开始关注人们的观展体验。展厅中间的240平方米地板上铺着柔软的条纹地毯, 渐变的颜色给人舒展的感觉。两位设计师Ronan和Erwan.Bouroullec希望将展品和观者以一种特殊方式联系起来, 让人们躺在被艺术品包围的大厅中间, 慢慢感受艺术气息。

盆栽花园桌

Plantable其目的是恢复自然, 有个小花园的桌子, 非常有创意。由总部在伦敦的工作室的两位设计师Liam Healy和Jamie Elliott设计, 可以两用, 一是饭桌, 二是又能绿化, 清新家园。台面是橡木的木材。桌子的支柱腿, 是弯曲和圆角焊成的框架。攀援植物通过支柱腿的结构交织细节生长, 在每个桌子腿下, 种植一些攀援植物……

“Salon”家具

英伦新锐设计师Lee Broom善于重组多变的设计语汇, 屡屡营造出家具、空间设计的超现实美感。今年Lee Broom再度于伦敦设计节推出首度示众的新作“Salon”, 以饰钉装置元素, 为居家摆设打造丰富的视觉想像。此次共展出六项家具作品;由于Lee Broom受1930年代家具设计影响颇深, 因此这次除了承接传统家具线条的优美诠释, 对于早年以饰钉设计掩藏家具制造痕迹的作法, Lee Broom尝试赋予更锐利抢眼的摩登意象, 运用纯手工制、多切面金属饰钉, 融合家具简约的流线廓形, 试图表现华丽庞克的时髦况味。此外同样作为伦敦设计节的一部分, Lee Broom也运用设计巧思, 将其工作室改造成独特、富于当代时尚感的沙龙, 并对观众开放, 使之入内参观, 企图一展家具摆设及空间设计的前卫表现。

乐高砖块搭温室

关于乐高的创意一直层出不穷, 这一次, 设计师在伦敦设计节展示了一个新玩法——让乐高与真实世界产生联系。虽然听起来不太靠谱, 但设计师Sebastian Bergne确实用乐高砖块搭起一个类似温室花房的公共区域。不管是墙还是地板, 温室里的一切都由乐高砖块搭成。被养殖在乐高世界中的植物、蔬菜当然全是真的。这个乐高花房的尝试, 让玩具在真实世界中发挥着作用。

2010年伦敦设计节

2010标志设计

细黑线

“细黑线” (Thin Black Lines) 是2010年伦敦设计节上最富有诗意的展览之一, 来自日本的设计公司Nendo在Saatchi画廊策划了这次展览, 展览上的展品主要是Nendo最近的一些家具设计作品。这一系列产品包括椅子和衣架, 呈现一种像草图或象征书法的状态。轮廓是这个系列的主题, 轻微的黑色线条就像是空气中的画图痕迹, 使轮廓表面以及体量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他们简单凝练的表现手法与日本的书法不谋而合。

DP01电话

工业设计师Jasper Morrison在他位于伦敦的工作室和零售店内进行了媒体预展, 这次预展展品包括三件新设计作品:个人最喜欢的是DP01电话, Jasper Morrison革命性地将老式的电话上下颠倒, 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 听筒都能像躺在吊床上一样躺在基座上, 这样使用者就能不用摘下听筒而读取它的屏幕。从按键到产品标志, 这部电话的一切都不言而喻。

2009年伦敦设计节

“特拉法加广场之战”

本届设计节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作为最大的标志性装置——“The Tournament”。当红的西班牙设计师Jaime Hayón将一张占地160平方米、由Bisazza黑白两色的玻璃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巨型国际象棋棋盘直接铺设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特拉法加广场是为纪念1805年英国海军在西班牙特拉法加海战中战胜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而建的——为了重新诠释这一经典战役, Jaime Hayón设计了32座形态各异、极具强烈设计师个人特色的巨型棋子, 每座棋子都达到两米高, 棋子底部都带有脚轮, 以便观众在古老广场的正中央参加这场梦幻的和平“战斗”。

椅子彩虹

伦敦设计周的合作伙伴V&A博物馆花园里两座用椅子搭建的“彩虹”。这个装置由Wallpaper杂志赞助, Martino Gamper设计, Ercol制造。Pentagram组办的海报展, 用机智和引发无限遐思的创意讲述伦敦。

“灯影赞美诗”系列

实验性是英国设计节的突出特征。“灯影赞美诗“展, 探索低能耗灯具设计, 观众可以在漆黑的画廊享受节能且艺术的新型灯具的乐趣。

灯影赞美诗:花束张开, 营造神秘时空;花束收紧, 带来宁静如水的感受。

灯影赞美诗:网状灯脉向上伸展, 如火山喷发般绚丽, 暗示未来设计的无限可能。

灯影赞美诗:“脆弱的未来”壁灯, 借用蒲公英比喻生命中那些美丽而短暂的瞬间

灯影赞美诗:谁说光线无法触摸?当光源成为光线的载体, 光线变得可以触摸, 设计的趣味横溢而出。

“百分百挪威”系列

百分百挪威:造型憨态可掬的企鹅椅是对极地风情的描摹。

亨达伦敦亨达伦敦黄金外汇平台简介 第2篇

亨达英国亨达伦敦(Hantec Markets)接受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CA)的最严格监管(FCA授权的编号为 502635),所有与金融相关业务都受到严格的监管,以确保与亨达英国亨达伦敦(Hantec Markets)合作的机构或个人得到资金安全保障。

亨达伦敦亨达英国黄金外汇平台的优势:

亨达伦敦亨达英国是STP交易系统,即亨达伦敦亨达英国让客户的下单发送到银行,按银行的价位接近客户的价格进行即时交易,交易商不参与交易。由于银行是外汇市场的主导者,通过STP交易模式进行成交客户单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客户单子真正进入国际市场,也使得主导撮合交易的外汇交易商能置身于市场之外,通过提供服务在期间赚取手续费(或点差)的方式谋利,保障了客户终端参与外汇市场的公平性。

最低点差,亨达英国交易50对货币对点差0.8起。强有竞争力的点差交易CFD,黄金和白银。(对大资金的客户优势更加明显)

外汇和CFD账户可选币种多达8种:美元,欧元,英镑,瑞郞,日元,澳元,加元和人民币。

高达200:1 的杠杆

除故意钻系统控子的恶意交易外接受所有的自动交易系统(EA)

可交易微型手,迷你和标准手

有超过30种技术指标帮您作交易决定

可进行对冲,完全对冲后的保证金要求为零

1小时内开户。

开一个外汇或CFD交易账户并开始交易只需60分钟

1天内入金/出金。使用信用卡入金可即时入账户

在全球知名杂志《世界金融》读者的评选下,Hantec Markets(亨达伦敦)获得东南亚最佳外汇交易商大奖以及欧洲最佳外汇交易商大奖

我们为您提供的软件服务:

1,专业的客服服务:我们会通过QQ在线,邮箱,电话等为IB提供不间断的专业贴心的服务,使我们成为IB亲密的伙伴和贴身顾问,周到的服务。

2,完善的IB业绩奖励方案:为所有代理商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佣金奖励方案,让IB能够获得更为优越的业绩奖励。

3,独家原创汇评(金评):独家汇评订阅,及时掌握外汇市场行情走势。我们的汇评是我们技术部推出的独家分析产品,由于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自推出以来,深受广大外汇投资者好评。

4,即时策略分析和喊单:实时在线喊单服务是一项为广大IB和客户独家服务的分析产品,具有时效性强,可操作性。所有IB和客户均可享受此项服务。

外汇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性的市场,通常只适合于能承担较高风险的投资人士。我们建议您在充分了解外汇市场的性质以及自己面临风险的程度后,再确定是否进行投资。

无论您是一个经纪人代理,个人或是专业的操盘手,我们都能根据您的商业运作情况满足您的需求。这意味着每当您介绍客户到亨达伦敦亨达英国(Hantec Markets),您都将从中受益。

伦敦奥运:用创意延伸体育营销 第3篇

北京奥运会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这给在伦敦奥运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当然,英国人早早地承认在很多方面比不过北京奥运,但是他们所举办的一届奥运也将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地方,尤其是在创意产业方面。

我们从新闻当中已经知道了开幕式将会放在一个乡村环境当中。这样的创意充分地反映了英国的整体风貌,记得第一次去英国,从飞机上看到的是一片片缓缓的山坡,然后是一簇簇白色羊群。这大概就是英国整体形象吧,把开幕式活动放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可以说真的很有英国范儿。也许这样一个开幕式,过于小清新,也过于小资,但是这样的开幕式应该能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在伦敦奥运开始之前,为一些电视机构挑选在伦敦的演播室,我们的要求无非是有伦敦的一些地标建筑为背景。而英国人给我开出的列表却让我一下子喜出望外。这里面有玻璃幕墙的大楼里的传统演播室,也有停泊在泰晤士河上的老军舰上的演播室,更有意思的是一家公司给我提出了极具伦敦特色的方案:双层巴士演播室,可以在伦敦市区里移动着做节目。在英国的这样一个充满创意的环境当中,伦敦奥运会必定非常精彩。

早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英国投资贸易署就带着中国的数字创意企业水晶石到处给中国企业主和投资人游说到英国投资的好处。水晶石分享他们在英国的经验包括由于他们在2008年成功地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图形制作工作,英国人就很直接地把他们引入了这一届的奥运会。因为做图形工作国际奥委会有很多规定和要求,而如果新找一家公司,从头学习,时间成本会更大。而借此机会,英国人也并非只是给中国人一个生意,而是反过来,要求水晶石在伦敦租办公室,雇英国人。这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个Win Win——双赢的结局。

前段时间在上海见了一位来自英国的数字技术专家,他来中国是考察我们的数字创意产业,另外也为伦敦东区的英国科技城招商引资。英国科技城从充满创意活力的老街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奥林匹克园中心地带的斯特拉福德。这里享有“欧洲数字之都”的美誉,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为这个科技园赞许为:“我们的雄心是把科技城的创意和活力与奥林匹克公园的无限可能性融合起来,将东伦敦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伟大的高科技中心”。用这样的环境,他们要吸引中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去那里创业,这实在让我惊叹。

北京奥运结束4年了,我们看到的奥运设施还停留在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的概念上。为什么不把这些地方拿出来作为创意型的中小企业创业的乐土呢?难道我们不需要中小企业,不需要创意企业吗?

中央电视台将利用其在北京东部的新大楼播报伦敦奥运会。而英国BBC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向新的广播大楼搬迁。这项工作将持续几年,国际新闻部门已经在其中播出节目了,电视新闻部门会在年底前全部搬入该楼。我们没有看到因为奥运会,他们搞什么会战,或者紧急的安排。创意这个行当是个急不来的行当,需要时间。反观我们,我们在很多方面是急了些,而你着急,别人不急,正使你在商业谈判方面变为被动。

创意伦敦 第4篇

身为一个意大利米兰学习生活的华人设计师,我对时尚产业的看法难免与意大利人趋同。我的观点仅仅代表世界众多思绪中,对时尚产业思考的其中一个方向。

首先讲究商业实际的设计,这一点从提高时尚产业附加值,创造奢侈品以及生活方式上,对于欧洲人来讲,是具有毁灭性的。

美国的本土品牌,其中做到最好的莫过于成衣品牌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这家公司的设计非常简洁。非常符合商业化,以及美国人所喜爱的简约,实穿,舒适的美国文化。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都知道这个牌子属于世界上的二线奢侈品牌,被中产阶级喜爱。

为什么世界上的上层阶级没有普遍钟爱这个品牌。拉尔夫劳伦只是美国时尚产业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审美以及美国时尚拥有偏见?难道到了今天,从文化上,美国还从属于欧洲吗?

从世界四大时尚之都来看,人们的审美各不相同,民族价值观有所不同,世界是平等的。美国人喜爱舒适简约,喜爱音乐文化与精英文化;英国人有谦谦有礼,自上而下的王室时尚,同时也有自下而上的流行,街头叛逆的年轻朋克;法国人崇尚定制,他们无拘无束,喜好优雅的现代艺术和浪漫的风格;而意大利人有惊人的自我表现欲,他们追求生活品质,文艺复兴发源地给予了他们复古的产品基调。

奢侈品有着极高的产品附加值,他们服务于社会上层。而社会上层是充满展示欲的,英法意的时尚产品,都可以满足世界精英群体的分别心,即展示自身的品味与他人不同。而美国人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取向,他们极简现代的时尚产品大多不具有区分于其他人的作用,这就注定了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上层社会的区别心,也就没有人愿意出足够高的价格去购买美国的奢侈品。这就是他们不具有一线奢侈品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越来越平等。美国诞生了很多世界级时装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水平比欧洲设计师还要棒。然而设计师个人的成败,在于其曾经的工作经验。因此无论是吴季刚还是王大仁,他们都选择离开美国本土去欧洲的一线品牌工作。因为美国没有一线设计师品牌,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的时装品牌最大的问题是库存问题,时尚产业当下面临最迫切的需要是產业链升级,品牌文化以及附加值的创造。所有年轻设计师,都应该努力学习欧美,创造具有一定品牌附加值的中国本土时尚品牌。如果一个人性格沉稳务实,他应该选择去纽约。如果一个人喜欢朋克文化,追求个性,那么他应该去英国学习。自然喜欢浪漫的可以去法国,爱好个性复古的可以去意大利。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时尚产业是多元化的。没有人可以说纽约或是伦敦究竟哪一个更符合中国设计师的发展。

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我们都知道他们的作品很棒,但是他们往往看似在象牙塔之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反观欧美建立个人设计师品牌的成功设计师们,他们或多或少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中国时尚产业的年轻人们往往家境殷实,虽然他们有着傲人的实力,但是并没有在行业中沉淀积累的匠心。大部分华人设计师毕业即创业,在商业上缺乏经验,在品牌运作上往往经验不足。为了获得曝光率,维持自己的个人品牌,中国设计往往充满了“个性”。中国设计正在越来越前卫,并走向无法商业化的误区。这可能就是中国时尚行业的前辈们,向年轻设计师们倡导纽约模式的初衷。

在米兰的工作中,我曾经有幸遇到Ferré的设计师Ivan,他曾对我说,“在意大利,工作5年到10年以下的人,在行业里只可以做设计助理,没有资格被称为是一名真正的时装设计师。”

我想他的话值得中国年轻时装设计师们深思。当中国新一代设计师们去掉浮躁,潜心进入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如何正确的运作品牌,能够把自身创意变成品牌附加值的时候。就是中国时尚产业真正强大的时刻。

上一篇:地方大学下一篇:涉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