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智能范文

2024-06-05

综合智能范文(精选12篇)

综合智能 第1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设计

0 引言

医院主要是面向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医院的类型很多, 有儿童医院、皮肤医院等, 这些医院的病人都是针对某一种病的, 相比于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的病人的种类是比较多的, 因此, 怎样应对诸多病人的呼叫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综合医院构建高性能的医院智能呼叫系统, 可以有效地保证病人的呼叫得到最快的响应, 从而提升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

1 医院智能化系统概念和实施的条件

1) 医院智能化系统的概念。

现在, 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的标准逐渐提升, 我国现代化医院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就是医院智能化系统的构建。医院智能化系统可以满足医院的各种需求, 有的大中型医院在建筑的开始就提出了在医院中运用智能化系统。医院主要是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得到充分的运用, 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 医院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提升工作效率, 运用先进技术可以让现代化医院平稳的运行。

因为综合医院病人的种类比较多, 因此, 综合医院智能化系统中的呼应信号系统占有重要地位, 呼应信号系统可以在综合医院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综合医院中安装呼应信号系统可以方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治疗与帮助, 与此同时, 这个系统的应用与医护人员的考评直接挂钩。文章主要是结合实际工作, 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设计要求。

2) 医院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

在医院治疗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可以实现医院内部的治疗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 把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综合医疗软件紧密相连, 这就是医院智能化系统。

在综合医院内进行智能化系统, 主要是实现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 系统的连接必须要有通讯网络平台, 因为只有拥有通讯网络平台, 医院智能化系统才能稳定高速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综合医院计算机网络平台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综合医院呼应信号系统的构建也是在此基础上。

综合医院呼应信号系统的安装需要进行分类, 例如病房护理呼应信号系统、放射科呼应信号系统、门诊候诊呼应信号系统等。医院中呼应信号系统主要由主机、分机、信号传输和辅助提示等构成。

2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要承担的功能

1) 智能呼叫系统有两个功能, 一种是呼叫功能, 一种是应答功能, 呼叫功能需要按照不同的类别设置呼叫的等级, 主要分为两个等级, 一个是紧急呼叫, 一个是一般呼叫, 应答需要对两种不同等级呼叫作出应答。紧急呼叫—紧急应答, 一般呼叫—直接通话。

2) 智能呼叫系统还有液晶显示功能, 主要是可以为护士和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位置。

3) 智能呼叫系统的报号功能, 主要是提示是紧急呼叫还是一般呼叫, 患者的房号和床号。

4) 智能呼叫系统具有储存功能, 可以记录呼叫和应答的时间, 主从机通信功能, 可以保证呼叫者和医生 (护士) 的直接通话。

3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1) 智能呼叫系统功能概述。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的主机是AT89C51单片机, 主要安装在监控室, 分机是AT89C2051, 主要安装在每个病房中。安装在病房中的呼叫按钮应该装在每个病床的床头位置, 如果病人有紧急情况可以不需要别人帮助按呼叫按钮, 主机上就会显示, 同时还会发出声光报警, 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就可以根据显示的信息对病人的需求进行处理。为了缩短信号传输的距离, 该系统主要是运用主从式多机通讯, 同时按照RS-485总线的标准提升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可以在不受干扰的前提下进行远距离呼叫, 让医生根据呼叫级别处理病人的需求。

2) 智能呼叫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主要是由主机和从机RS-485总线构成, 在呼叫系统中, 主机上还有声光报警、数码显示和键盘, 从机只有键盘和指示灯, 如图1所示。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的构成主要是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主从式结构。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工作的原理是:AT89C51主机箱每个从机上发送数据命令, 并对命令进行接收从机传出的数据, 然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呼叫进行分类, 然后再存入主机;每台从机都设置了按钮和指示灯。监控室的主机和病房从机之间按照总线的标准进行通讯。如果病人有需要按呼叫按钮, 从机上的指示灯就会点亮, 同时主机有声光报警和数码显示。如果按从机按钮, 主机就会收到信息, 医生得到通知后就会处理, 指示灯就会熄灭, 如果不处理, 主机就会发出声光报警。

4 硬件电路设计

4.1 主机部分的设计

1) 显示以及键盘部分。

综合医院智能呼叫系统的主系统主机的控制核心是AT89C51, 同时运用了LED静态数码进行显示, 驱动为74HC595, 供阳极链接。

智能呼叫系统主系统主机键盘的运用是独立式的按键。智能呼叫系统的主机是由数字键 (数字输入功能) 、确认键 (对设置完的信息进行确认) 、设置键 (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响应的优先级设置) 和响应键 (医生按键通知病人呼叫获得响应) 四种按键构成, 主要是让医生 (护士) 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患者床前。

2) 看门狗电路。

该系统记忆储存元件运用X25045, 报警信息以及系统参数等信息, 不会因为特殊情况进行变动, 提升了智能呼叫系统的有效性。

3) 声光报警系统。

声光警报主要是病人按下按钮, 主机处的反应。声光报警系统主要由报警电路扬声器以及555电路构成。系统正常运行, AT89C51的P2.0端就会输出高电平经反相器后为低电平, 扬声器不出声, 555电路没反应, 如果主机收到报警信号, 经反相器后为高电平, 555电路就会运转, 产生报警, 同时发光二极管就会发光。原理如图2所示。

4.2 智能呼叫系统从机设计

智能呼叫系统从机的指示灯为74LS164驱动发光二极管, 让AT89C2051作为核心, 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硬件结构, 将系统的体积进行了有效地缩小。

从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当病人按下呼叫按钮, 床头指示灯就会点亮, 医生 (护士) 在护理室作出应答, 指示灯熄灭, 如果没有应答, 那么指示灯不熄灭。病房中由一台从机控制, 如果病房设有四张病床, 那么按钮就是四个, 以此类推。

4.3 智能呼叫系统的通讯协议和实现

1) 通讯协议。

为了保证主机和从机通讯的可靠性, 应该进行通讯协议的签订。

a.上位机发起通讯, 下位机根据上位机的命令代码进行被动应答;

b.参数字段字数不确定的不占用字节单元。有效长度字段是指参数字段有效载荷数据的总字数;

c.下位机之间没有通讯功能;

d.从机收到命令后, 对地址进行核对, 如果呼叫本站是从待机状态转换成接收状态, 对主机的请求作出应答, 反之, 保持待机状态;

e.主机接收到从机的应答后, 对首发地址进行核对以及Bcc的重发令顿进行核实。

2) 下位机通讯实现。

根据病房内呼叫系统通讯的特点, 在系统中, 门机控制系统在串口初始化完成后, 从机系统自始至终保持待机接受状态, 总线为RS-485, 运用半双工通讯模式, 将P3.4引脚作为门机转换接口, MAX485芯片是接收和发送状态的用线, 控制门机的数据传输方向。除此之外, 主循环运用非中断方式发送应答帧, 向主机发送请求, 主机数据具有随意性, 因此, 我们应该运用串口中断的方式接收主机的命令, 根据命令代码调用相应的程序, 完成动作。

5 智能呼叫系统软件方面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 硬件处理方式确保了二级码数值发生跳动的位置在一级码盘附近, 因此, 一级码盘旋转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数值最大→最小或从最小→最大, 只有在一级码盘二次跳动二级码盘的数值才会变化, 也可以说保证二级码盘的数值在一级码盘旋转的一周之内为唯一。

6 结语

由此可见, 医院进行智能呼叫系统是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是提升患者治愈信心和完善医院服务的唯一有效途径。在建设智能呼叫系统中, 我们应该从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考虑, 从而完善设计, 提升系统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萧臻.医院智能化建设规划策略和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0 (5) :36.

综合智能产品模型研究 第2篇

现在复杂产品的研发需要一个协同的`支撑平台,将人员、工具和过程集成起来.对产品以及相关数据的建模是实现协同支撑平台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智能产品模型(CSPM)的概念.在CSPM基础上,依据J2EE规范建立了综合智能产品数据环境(CSPDE).

作 者:王永坡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20研究所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7) 分类号:V2 关键词:产品模型   综合智能产品模型   综合智能产品数据环境  

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第3篇

1.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在智能楼宇系统中,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施均是依靠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来进行的。管理平台会对系统中所运行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管理,进而能够实时、详细地了解并掌握整个楼宇的实际运行状况。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是通过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凭借控制网络系统能够促进集中管理得以实现,凭借计算机应用促进集中处理得以实现,通过控制系统促进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凭借分布式智能系统来实现控制功能。在管理系统中,存在各种信息流,因此,综合管理系统须依靠诸多种技术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关键环节在于信息网与控制网二者之间有效连接的建立。

在性能的需求上,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需求:第一,开放性标准。具有开放性的标准技术可为系统的兼容性提供更好保障。第二,系统体系结构的灵活性。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可容纳现有的相关标准,同时可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促进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之内的相关功能扩展得以顺利实现。第三,计算机平台无关性。系统需支持Web服务器、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对所有投资者的投资进行良好保护。第四,系统安全性。智能楼宇安全管理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身份验证、数据安全、访问控制,对安全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第五,通讯技术无关性。通讯技术的无关性是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的一个最重要要求。第六,控制网络信息可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收集。在楼宇控制系统中,主要有HVAC、防火系统、安防等诸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均为综合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控制网络一体化具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控制网部分指的是整个智能设备网络,其功能主要为控制和监视。

2.系统的具体设计

2.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分别为控制网络设计和管理系统设计。控制网指的就是整个智能设备网络,以游戏系统的控制功能和监视功能。在综合智能管理中所应用的相关软件促进系统的三大功能得有更好地实现。三大功能具体为办公及楼宇自动化、通信和网络系统。企业间互联是中间层,其作用是促进通用连接性得以更好实现,对控制网络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将结果传递到应用系统。企业间互联实际上就是控制网络与应用系统间所进行的协议转换。中间层还可对控制网络与应用系统二者之间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并提供相应的控制、管理入口,进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管理系统可凭借IP所具有的媒体独立性来促进其性能要求得以实现,其通过利用IP提供技术促进管理拓展得以实现,并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授权、加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应用提高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安全性。借助信息网、控制网之间的连通来实现趋势预测、状态日志、报警及联动、账务管理、系统性能评价等一系列的系统功能。趋势预测为系统中实施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其预测包括楼宇内压力、温度、流量等相关信息,并将预测结果通过可视、实时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一段时间之内的变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出曲线。状态日志对智能控制质量,工期的按时完成均具有重要意义。账务管理主要是对物业、电、水、煤气等进行管理。

2.2数据库设计

智能楼宇中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信及网络系统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子系统均尤其各自的数据库,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差异性。但是各子系统间又有信息流,因此,各系统、数据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各数据库间具有互操作性能。系统中的集成目标可对所属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在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异构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异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应数据库的异构系统。子系统所拥有的数据库系统不行同时运行在小型机、大型机中,以及同时运行在工作站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第二,操作系统异构。子系统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系统可为Linux、Windows NT、UNIX等。第三,DMBS自身异构。子系统所拥有的相应数据库系统可有效形成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或者可以建立起层次、关系、网络、函数等各个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异构数据库系统由这些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共同组成。异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可促进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数据库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功效,实现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进而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应用异构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种数据库之间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合并。数据共享的实现首先要保证数据库有效转换的实现、数据透明访问的实现。因此,在Internet应用环境中,想要促进异构数据库系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统一性的编程界面以及一个具有通用性的数据库访问方法。

3.结束语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人们对智能建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应用间的互操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楼宇系统不是一个由楼宇诸多子系统简单堆积而成的,其是个系统相应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的综合管理系统来促进个子系统相关功能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局郑州建筑段)

作者简介

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 第4篇

一、综合布线系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 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它是为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 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 模块化扩展、更新与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既为用户创造了现代信息系统环境, 强化了控制与管理, 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 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建筑

智能建筑, 是通过装配现代智能信息设备 (电脑及网络、语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 , 并运用相应技术手段, 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 实现该建筑的智能化, 即通信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楼宇管理自动化。

三、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性

智能建筑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 (Buiding Automation system, 缩写为B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三大系统组成。其中,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将大楼内部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控制网络上, 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综合的控制, 并运用相应技术手段, 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 实现该建筑的智能化, 即通信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楼宇管理自动化。在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过程时, 既不完全看建筑物的体积造型, 也不会单独去看建筑物的装修和设备, 很大程度上是看综合布线系统配备能力, 如设备配置是否成套, 技术功能是否完善, 网络分布是否合理, 工程质量是否优良, 所有这些都是决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归根结底对于一个建筑, 它是否能够达到智能化, 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高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 在一定的条件下纳入整个系统, 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 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各种设施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 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灵活性和管理科学性等特点, 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够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

四、综合布线设计中的感悟

与传统的布线相比,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布线标准化、接线灵活性、设备兼容性强、模块信息化等诸多优势。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在整个建筑智能化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就早期的布线市场而言, 那时网络应用还未得到推广, 布线行业也未成熟, 布线刚刚起步, 市场需求也并不大, 主要在一些金融机构、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应用。1992年-1997年的布线系统市场仍处在其初级阶段, 大家对于布线比较新鲜, 了解的人比较少, 对布线相对比较熟悉的, 可能仅限于从事这个行业的生产厂商和一些分销代理。当时的布线品牌并不多, 市场竞争也不激烈。那时的技术为建筑物内各子系统均独立布线, 并采用不同的传输媒介。随着通信事业和电脑系统的高速发展, 传统布线已不适应通信和电脑对传输线路的需求。

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结构化方式的综合布线。在今天的智能建筑中, 布线这个行业, 虽然是个配线系统, 但对建筑智能化的影响很大。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基本的组成系统, 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设施, 是建筑智能化的“神经枢纽”。在今后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 除了应该加强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研究以外外, 还应加强信息行业计算机网络行业的研究, 能够把综合布线系统融入与各个系统, 使其能更好地与智能建筑相互融合。

五、结束语

智能建筑拥有现代的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技术,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舒适高效率的办公及居住环境。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门, 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可靠高速的信息通道, 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随着业务应用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 作为网络基础架构的综合布线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智能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将朝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延生发展。

参看文献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修订本)

吴成东.《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2003, 4.

刘国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田长虹.《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J]》.电气时空, 2004 (7)

浅析智能网络综合布线新技术 第5篇

光网络的智能网络综合布线作为光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已经被业界所认可。随着ASON技术的逐渐成熟,具有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特性的光网络设备也 已开始在某些运营商的局部网络进行试用和实验。对于大部分运营商 来说,尤其是一些老牌的传统运营商,光网络作为基础网络,经过多 年的建设和发展,规模已非常庞大。

如何合理地在传统光网络中引入ASON技术,实现光传输网络向智 能化的平滑演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作为网络的运营者,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的具体实施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如网络的现状、未来业务 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的成本等。

中兴通讯作为多年的光网络设备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从ASON技术 出现以来就一直进行跟踪和研究,尤其是在ASON如何在光网络中应用 方面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研究。光网络的智能化演进要考虑以下几点。

目前可商用的ASON产品主要基于SDH,对于VC4颗粒的智能化业务 调度较为成熟;而对于VC12颗粒的智能化业务调度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比如连接数的大量增加对设备计算能力、稳定性带来的挑战以及对传 送平面的低阶交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未来电信网络中的业务将逐渐向分组化方向发展;基于VC的业务 所占的比例会逐渐降低。在光网络智能化演进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ASON的优势以 及如何和原有的传统光网络高效结合,实现平滑过渡。

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中兴通讯认为光网络的智能化演进应分 为以下四个阶段,这里我们将网络的层次按照典型的模型进行划分, 即干线网、城域核心层、城域汇聚层、城域接入层。光网络的智能化首先从干线网开始,然后逐渐向下延伸,因为干 线网络的业务颗粒较大,基本上以VC4业务调度为主,且对业务的保 护恢复要求较高,容易组建MESH网络。

在汇聚/接入层是否实现基于VC12的智能化业务调度,现在来看 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如果采用从 骨干层到接入层的全网ASON建设思路,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和投资风 险。

ASON的目标和最大优势是实现SC交换式连接,交换式连接需要UNI 接口的支持。UNI接口是客户设备和智能光网络之间的接口,从广义 上来看,非智能的传统光网络也可看作智能光网络的客户设备,因此 在光网络智能化的演进过程中,在光网络内部引入UNI接口实现智能 区域和非智能区域的连接,不仅可高效融合ASON网络和传统光网络, 最大限度地发挥ASON的优势,实现真正的SC交换式连接,而且可进一 步全面验证ASON实际应用的稳定性和成熟性,

第一阶段 干线网逐步智能化

ASON技术经过了测试和试验网的验证,首先在国家干线、省级干 线网络进行规模实际应用,进一步验证控制平面的成熟稳定性。

第二阶段 城域网可通过UNI接口接入智能骨干网络

经过第一阶段,骨干层面的ASON网络已经规模建设完成,控制平面已经成熟,其稳定性也获得验证,一些客户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 等也可通过UNI接口接入智能骨干网络,但从整个光网络来看,智能骨干网和非智能传统网络之间结合较为松散,整个网络的效率较低, 许多边缘节点的业务配置仍然需要管理平面的干预,使得ASON的优势 没有完全发挥,因此更好地利用UNI接口,实现由SPC向SC的过渡,成 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其城域网络规模较小, 智能化的必要性暂时不大,时机也不成熟,在这些城域网中提供UNI 接口和智能骨干网相连接成为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高效利用了骨干 网的智能特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效率,也使网络的层次更加清晰, 管理维护更加方便。

对于一些特大城市来说,其业务量大,传输网络规模庞大,核心 层节点较多,智能化的需求逐渐迫切,而ASON技术也经过第一阶段的 发展逐渐成熟,在某些大城市的城域网核心层实现智能化将使网络的 效率、安全性等进一步提高。

第三阶段 城域汇聚/接入层网络通过UNI接口接入智能核心层网络

经过第二阶段的发展和应用,UNI接口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 应用。这个时期,智能网络综合布线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一方面,ASON继 续向中大城市的城域核心网发展延伸;另一方面,城域汇聚/接入层 网络或其他客户接入设备可提供UNI接口,接入核心层的ASON网络。ASON 的技术在网络中得到了全面应用。

第四阶段 城域汇聚/接入层网络实现智能化

ASON的应用继续扩大,进一步向城域汇聚/接入层网络延伸。中兴通讯认为这一步能否实现、是否有必要实现,现在来看还存 在很多的疑点和不确定性,要求我们耐心、紧密地跟踪和研究。随着 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我们将看得更加清楚。

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用评估方法;综合效益;成本效益法;示范工程

1、引言

近年来,在发展清洁能源,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意识的驱动下,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基于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的特性,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历史性工程,在全世界范围内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涉及发电、输电、变电、微网运行等众多环节,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影响深远。基于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意义,需要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规划。因此,科学评估智能电网的综合效益,具有指导作用。

2、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与效益

2.1目标

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最终目标是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

2.2效益

1)有效提高能源输送能力和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安全性。2)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3)推动智能电网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升级,带动就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显著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5)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友好互动,灵活调整运行方式,革新电力服务的传统模式,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智能电网项目的综合效益取决于很多因素,具体包括通信平台的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操作实践、应用性及其提供的服务等。因此,为了更准确地量化智能电网建设的综合效益,评估的第一步是通过调查以及合适的分类检查特定的智能电网项目部署的目标以及期望效益。类似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终端用户、电网公司及社会群体对智能电网的效益进行划分,针对终端用户,可以实现动态功率消耗,减少停电损失、减少停电频率及持续时间、智能双向互动;对电网公司,可以提升电网的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提高电力输送效率;对社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效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升级,提高安全性能,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关联智能电网的优化目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一个二维(x,y)的效益分析映射,根据评估的需求,可以确定各个维度分解的深度。映射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建模估算并拓展研究。x、y轴同时出现的条目,比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应作为重点评估对象。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每一个效益需求,映射到优化目标,对两者进行关联后,具体分析研究实现该目标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以及预测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对终端用户、电网公司以及社会带来的总体效益,进而通过成本效益法对效益进行转换,进而以货币的方式表现出来。成本效益法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计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决策者进行选择和决策的依据。其特点在于方案的产出可以用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衡量,还可以用于比较目标不同的方案。其中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有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就是计划期内项目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综合与成本的现值总和之差,净现值法是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排除货币时间因素的影响,对备选方案的总效益现值与总成本现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其差值对方案做出评价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t为第t年发生的效益;Ct为第t年发生的成本;r为贴现率,它是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与银行利率的概念类似,世界银行采用的折现率为10%,中国目前电力规划采用的折现率一般为8%;n为项目方案持续的年限。从公式来看,净现值是正数,项目方案的效益大于成本;净现值是负数,表示项目方案的效益小于成本。只有当净现值大于零时,这个项目方案才考虑采纳实施。

4、总结

智能电网投资结构分类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建设面广、周期长,地域分布广泛、投资收益形式也较为丰富,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投资者,智能电网的投资收益将严重影响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二维(x,y)的效益分析映射更好地确定智能电网评估分析的重点对象,并以海南区域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作为案例研究,结合容斥原理和成本效益法,模拟分析完成其中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研究这一子项目的评估。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效益评估,需要将每一个筛选出来的重点研究对象作为特定的子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评估,再经过汇总统计,才可得出该示范工程的综合效益。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其投资收益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性。根据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发展的特点,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和技术分析中应更加重视对各项投资效益的全面分析,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志飞,叶骏,南方电网实时节能发电调度策略及其潜在效益[J].南方电网技术,2014,8(2):100-104.

[2]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作者简介

张福铮(1989),男,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电力技术标准与智能电网相关研究工作.

杨航(1984),男,河北衡水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电力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电网相关研究工作.

陈华军(1980),男,湖北武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电力技术标准、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相关研究工作.

浅析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 第7篇

1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不仅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还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等系统的需要。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

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能适应今后智能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1 工作区子系统。

由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线和各种转换头组成,连接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实现RJ45插座与各种类型、各种厂商设备的连接。

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该子系统语音、数据均采用8芯双绞线,标准长度小于100m,且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10m)应适当减少。

2.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主要设备有铜缆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利用配线架上的跳线管理方式,可以使布线系统具有灵活、可调整的能力。

2.4 干线子系统。

它是提供干线电缆的路由,是连接分布于楼层的管理子系统和主管理系统(主配线架)之间的主干电缆(单模或多模光缆)。由光缆或铜线组成并提供楼层之间及与外界通信的通道。

2.5 设备间子系统。

主要是计算机中心机房,网络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程控交换机楼宇控制设备和保安控制中心内的各种设备与配线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等。

2.6 建筑群子系统。

实现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连接,常用的通信介质是光缆和大对数铜缆。如同星型拓扑结构方式中的每一支连线,每一子系统为一独立的单元组,更改任意子系统时,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子系统。

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3.1 设计人员设计步骤

3.1.1 评估和了解智能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办公室用户的通信要求,以此确定办公室内部的语音点和数据点;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置信息点;根据信息点的数量并考虑今后适当的发展空间确定配线架的容量。数据点和语音点的配线一般选用同一类产品以方便两者之间的互换,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3.1.2 评估和了解智能建筑物或建筑群用户对弱电系统设备的布线要求。内容包括:设备、语音、数据、监控等。考虑到线缆传输距离的限制,分别选用同轴电缆、光缆、数据电缆等。

3.1.3 建筑模式决定弱电系统布线的水平、垂直通道。根据以上通道确定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机房设置、配线间的位置,尽可能地做到布线合理。

3.1.4 设计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布线规模,综合用户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在系统有关的建筑平面预留适当的扩展空间,来保证系统扩容需要。

3.1.5 以上情况和数据明确后,适合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方案、布线介质及相关配套的支撑硬件就可以随之确定下来。

3.1.6 完成该建筑中各个楼层的布线平面图,综合布线系统图。

3.2 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3.2.1 基本型。

其配置如下:每个工作区有1个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配线电缆为1条4对双绞电缆,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能支持所有话音和数据的应用,是一种工程造价较低的综合布线方案,可应用于话音、数据或高速数据,便于管理。基本型目前一般用于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使用铜芯双绞线组网。

3.2.2 增强型。

其配置如下:每个工作区有2个或2个以上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2条4对双绞线电缆。采用直接式或插接式交接硬件,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主要特点为:每个工作区有2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话音和高速数据应用,可统一色标,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它是一种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创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适用于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使用铜芯双绞线和光缆组网。

3.2.3 综合型。

是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能建筑,其余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综合型适用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使用光缆和铜芯双绞线组网。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话音和数据等业务,能随智能建筑工程的需要升级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所采用的方式,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3.3 综合布线系统布线设计

3.3.1 屏蔽布线:

当系统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时,或者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当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设计时,除布线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外,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等都应是屏蔽,并保证系统屏蔽的连续性。

3.3.2 布线长度要求:

综合布线信道长度:水平电缆或水平光缆最大长度为90m,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的连接器件组成;

综合布线永久链路长度:水平缆线最大长度为90m及3个连接器件。

综合布线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的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3.3.3 电气防护与接地

综合布线和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离也应符合相关规定。宜采用公用的接地系统,当采用单独的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当综合布线系统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在电信管理间、设备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4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分为认证测试和验证测试。认证测试是以综合布线链路标准为依据,对布线链路进行测试。目前认证测试的标准主要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TIA/EIA的TSB-67《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系统传输性能技术规范》,它叙述和规定了电缆布线的现场测试内容、方法和对仪表精度要求。主要用基本链路和通道两种测试链路结构。目前通常使用的认证测试仪是福禄克公司的DSP-4x00数字式电缆测试仪,主要测试的参数是接线、长度、衰减、近端串扰、衰减与串扰比、传输延迟和延迟偏离、回波损耗等。

结束语

智能建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可靠高速的信息通道,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会有更广阔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余明辉、童小兵.综合布线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

[2]张新,李炎峰,刘玉福,武学东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4).

[3]于昆伦.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J].低压电器现代建筑电气篇,2009(16).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第8篇

一、综合布线总体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其中尤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点数量、数据流量、带宽要求、电气性能要求为甚, 整个布线工程应以能否满足网络用户需求及提高性价比为关键所在。

在进行网络总体设计时,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采用什么线缆、采用什么路由以及采用什么铺设方式。根据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的要求, 决定使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单模光纤还是多模光纤;根据建筑的物理结构及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决定线缆铺设路由;根据室内外环境破坏程度的承受能力及现有设施的充分利用决定线缆的铺设方式。

(一) 布线材料选择与设施

光缆通常被应用于建筑群子系统和垂直主干子系统, 部分应用于对传输速率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水平布线子系统。双绞线则通常被应用于水平布线子系统, 也可应用于投资较少且对传输速率要求不太高的垂直主干子系统。同轴电缆很少被应用于综合布线系统。

5类的布线系统只见于语音主干应用的大对数电缆及相关配线设备;一般的水平配线早已采用5类以上布线材料, 5e类 (超5类) 与6类电缆占据当下90%以上市场份额;在TIA/EIA568D.2-10标准中又规定了传输带宽为500MHz的6a类 (增强6类) 布线系统可供选择。

其他布线设施除了必须满足布线需要外, 还应当与线缆的类型相适应。例如, 当水平布线选择使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时, 则相应的配线架、信息插座、跳线等布线设施也应当在6类非屏蔽系统中选择。

(二) 信道总体设计

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的双绞线信道应由最长90m的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连接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 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

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共三个等级, 各等级信道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平光缆与主干光缆经楼层配线间的光纤配线架跳线连接构成, 如图1所示。

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配线间的光纤配线架端接构成, 如图2所示。

3.水平光缆穿过配线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纤配线架, 构成如图3所示。

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 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敷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二、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对于办公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场地, 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 宜按开放型办公室集中放置信息集合点 (图1~图3中的CP) 的要求进行设计, 并应符合厂里规定。

(一) 线缆长度限值

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 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 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针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要按下式计算:

式中C=W+D———千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

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 且W≤22m;

H———水平电缆的长度。

(二) 集合点CP的配线

集合点上的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3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 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 (CP) ;从集合点引出的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

三、工业级布线系统

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国际防护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IP) 标准的保护要求。

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 并能运行于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环境中。

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

工业信息网络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的防护等级。

四、综合布线各子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包括工作区、配线 (水平) 子系统、十线广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七大部分, 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 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在综合布线各子系统设计之前, 应全盘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 可以有多种形式。

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入口缆线结构应如图5的要求。

信息插座的设置、配线架 (箱、柜) 的标高及水平配线的布放, 在整个建筑物的空间利用中应全面考虑, 合理定位, 满足发展和扩充需要。关于房屋的尺寸、几何形状、预定用途以及用户意见等均应认真分析, 使综合布线系统真正融入建筑物本身。

一般大开间办公区的信息插座位置应设置于墙体或立柱, 便于将来办公区重新划分、装修时就近使用。普通住宅可按房间的功能, 对客厅、书房、卧室分别设置语音或数据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用的弱电竖井桥架、楼层水平线槽及入户暗/明装套线管, 需设计出其空间位置, 同时兼顾后期维护的方便性。

五、布线系统管理文档编制

(一)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文档

布线系统管理文档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布线系统各层平面图

用于查找信息点的分布位置、管槽的路线。

2.布线系统图

用于查找各级配线架、水平电缆、垂直线缆的连接关系, 水平子系统、配线架和主干电缆的器件数量和种类等。

3.信息点编号表

用于查找信息点所在的房间号, 可标示于配线箱上, 便于查找。

4.配线架电缆卡接位置图

用于查找配线架各行卡接的电缆所对应的信息点编号, 此图应与配线架标签上的标号相一致。配线架卡接的电缆一般不会改动, 但如果信息点有所变更, 则此图要更新。

5.信息点跳线路径表.

这是布线系统中经常更新的文档, 每次跳线修改活动都要仔细地记录在该表中, 此表更新不及时将造成布线系统的混乱。

6.布线系统维护记录

用来记录所有的维护操作, 以备查对, 用户应养成忠实详细记录维护活动的习惯。出现问题时, 此记录将非常有助于查对操作情况, 以追踪和修改错误。

(二) 图纸绘制

在综合布线工程中, 设计与施工人员自始至终都在与图纸打交道, 设计人员首先通过建筑底图来了解熟悉建筑结构并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图和施工平面图, 施工人员则根据设计图纸组织施工, 竣工后将相关技术图纸移交给验收方。

图纸简单、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布线系统的结构、管线路由和信息点分布等情况, 是建设意图的交流语言。因此, 识图、绘图能力是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人员必备的基本功。目前, 综合布线工程中主要采用AutoCAD和Visio两种制图软件, 专用软件提供了便捷、全新概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

摘要:建筑综合布线设计不仅决定网络性能和布线成本, 甚至决定网络能否正常通信。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 通常只能支持100Mbit/s的传输速率;在相距较远的建筑间采用多模光纤, 将导致建筑物之间无法通信;在电源干扰严重的场所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将导致设备通信失败。因此在设计布线工程时, 应当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并严格执行各种布线标准。

关键词:智能建筑,网络设计,电气自动化

参考文献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 第9篇

从管理层面看, 最大的节电潜力和最大的供、用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应来自加强管理。通过加强管理, 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可及时发现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

建设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提高企业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 找到生产工艺能源消耗最佳工艺数据, 为企业提供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使用方便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管控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先进的、可靠的、安全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1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介绍

楼宇智能电能管理是对智能楼宇的照明、动力、通风、空调、电梯、安防等系统进行协调监控及管理, 综合使用智能测量、楼宇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式能源监控等技术, 对用户供能系统、用能设备、楼宇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进行监控、分析、控制及评估, 以用户能源管理为核心, 实现合理充分的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用户的能源使用效率。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把分散的能源信息 (信息孤岛) , 利用各种能源计量设备 (水、汽、风、电、煤、油、液位等计量设备) 、无线网络技术、有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实现能源信息的统一的汇总、计算、分析, 科学得出的节能操作指导报告;科学的挖掘出节能潜力;客观的得出班组和部门的节能绩效考核报告;科学的提供领导决策依据等等。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根据分析节能成果的数据, 实现主观和客观控制的节能, 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智能测量是对楼宇的用能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为其它系统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楼宇配电自动化系统完成楼宇配电系统的智能开关设备、公共用电设施监测控制、故障自动检测与故障隔离、电能质量控制等, 实现楼宇低压回路多电源供电,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停电响应的及时性, 满足高质量的用电需求。

2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优点

对比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具备优势。

(1) 实时的用能监控:透过客户端软件提供的楼宇配电系统单线图, 可以轻松地查询各台变压器、各个设备的详细情况。通过单线图线路颜色的区分可以得出设备的停止启用状态, 通过线路上箭头的流向及闪烁速度的快慢可以了解到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直接双击设备可以得到实时的设备的用电情况, 便于管理者直观而轻松的了解当前的用电状况。通过配电系统单线图的看到电能的输入、传输、消耗的全过程, 管理者可以安全、高效的管理好楼宇配电网及运行。

(2) 直观的历史用能分析:系统平台可以完成各种电参量的数据统计功能 (可选择按日、月或年进行统计分析) 。可生成历史用能报表, 方便用户查询比较。

(3) 可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报警和记录, 同时可动态实现各种实时电量参数的越限越位报警措施, 便于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和隐患的出现。减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 通过对各种电力参数的历史记录, 可随时掌握各个时间段的负载特性及负荷变化情况, 为系统内优化能耗分配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4) 快速、准确掌握楼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门禁信号、远程录波 (异常录波、电能质量录波、波形召测) 、电能质量, 如谐波的分析、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度、电压波动与闪变、供电可靠性、断流断压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管理软件除具备一般的数据查询记录外, 还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工具, 帮助企业实现可靠性统计、电能质量合格率统计、各类越限报警、故障追溯、偷盗预警等。

3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由电信息采集单元、网络、监控服务器及Web服务器等主要部分构成。系统采用三层结构, 具有丰富的实时数据采集、定时召测电信息采集单元数据功能和分析统计及报警功能。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系统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监控管理层、通信层、现场设备层。

在系统的分层结构中, 监控管理层通过Web访问用电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各个电信息采集单元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 并可为用户输出各种类型的报表。

通信层将完成现场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的网络连接, 实现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通讯数据的上行和下达。同时数据采集服务器本身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 采集数据通过公网上传至数据服务器, 实现各种数据处理。

现场设备层是指分布于高低压配电柜中的各类信息采集终端等设备。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的现场设备层是整个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 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 设计清晰合理的现场设备层是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的基础。各装置、仪表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 各自完成测量、监测、通讯等功能。

4 结语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 正是用电管理者能用来全面、实时、连续、准确地掌握企业供、用电信息及对信息自动进行分析统计的强有力的智能化工具, 该系统的应用将在节电、降低用电费用和确保供、用电系统、设备安全运行和用电管理和节电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冰若.智能用电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华东电力, 2010.

感受综合布线智能配线系统的魅力 第10篇

随着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大力兴建,对于一些电子信息机房的无人值守、方便管理、网络安全等要求下,智能布线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很多数据中心工程的标书中。传统布线系统的管理只能依靠手工对管理记录进行更新,设备和连接的改动状况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反映在管理文档中,造成很多误差。而智能布线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弥补了网管系统在物理层管理监测中的不足,使用户的管理人员能够实施7层网络协议的全面管理。

当智能配线系统真正走进了工程中,一些前期在一直培育市场的厂家,开始慢慢体验到收获的“果实”,同时也令很多综合布线厂家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相继推出各自的智能配线系统产品,同时国内布线厂家也加大这方面产品的研发力度,年内即将有国产化智能配线架产品问世。

但是,每一个布线厂家,推出的智能配线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与器件各不相同,或有相似之处。因此本刊与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综合布线工作组本着探讨技术热点、澄清市场导向、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于7月23日在北京举办了智能配线系统技术高峰论坛,邀请到国内外相关产品制造商共同就智能布线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交流,阐明观点、去伪存真,使与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本刊借助高峰论坛,以“感受综合布线智能布线系统的魅力”为专题,通过采访、论坛专题报告以及数篇技术文章,使读者充分地感受智能布线系统的魅力所在。

浅谈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Intelligent Real-tim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grated Wiring

Liu Xinxian1,Zhao Tao2,Liu Jing1,Lu Hongxia1

(1.Henan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 Information Center,Zhengzhou450004,China;2.Zhengzhou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Zhengzhou450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structured cabling and wiring work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flexibility,the user change the network connection or hop frequency is also increasing,while the impact of network cab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failure,how to be achieved through an effective network routing real-time management,which requires routing management.

Keywords:Integrated wiring;Intelligent;Real-time management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智能建筑布设开通了语音、数据网络通讯业务,而大多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在其物理层结构上都是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础架构上。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

二、构化布线目前设计的现状和管理方式

目前,结构化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语音、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套布线系统中。系统设计一般按工作区、水平配线、垂直干线、设备间、管理和建筑群等六个子系统进行设计。这样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布线,施工等的方便,对维护、管理也提出了要求。根据TIA/EIA-606标准的规定:传输机房、设备间、介质终端、双绞线、光纤、接地线等都有明确的编号标准和方法。施工人员为保证线缆两端的正确端接,会在线缆上贴上标签,通过每条线缆的唯一编码,在配线架和面板插座上识别线缆。

三、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由人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难以承担这项工作。一个统一实时的物理层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实时监视和相应的文档,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能节约时间,使业务中断达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设备,能精确完善的记录文档,能在修复故障时降低中断时间,对有计划的MAC能迅速作出反应。

四、构化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传统的网络连接有这样几个部分: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连接、客户端端口到终端设备(电脑、电话机等)。一般情况下,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的网络连接已经在最初的安装中完成,很难在今后改动。所以,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跳线是我们机房管理的重点。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由两部分组成:

系统的硬件部分

电子配线架:分超五类性能、六类性能和光纤配线架,在每个配线架端口上方具有内置传感器,是24位实时接口的一部分,在实时布线中,端口传感器和接口电缆连接器用于提供“实时”网络连接信息。

主扫描仪、副扫描仪:用于实时管理现有的基于RJ45的设备。

实时跳线:实时跳线设计一根第九条导线,这条导线的长度与跳线的长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个监视针脚,实时跳线在实时配线架端口传感器和扫描仪相连接并提供电子触点。

实时链路电缆:在每一个电子配线架的背面都有一个扁平电缆接口,它是用来和扫描仪相连接的。

系统的软件部分

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软件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工作站端构成标准的体系。它的服务器端是构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础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客户端是一般为自行研发的系统,承担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员之间的交互式地管理职责。

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的要求。服务器端最小要求为:PENTIUM II 400MHZ,128M,RAM,2G FREE SPACE;同时需要安装WINDOWS WORKSTATION/SERVER 4.0并安装了SERVICE PACK 4以上的补丁;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 7.0,和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客户端的安装需要配置为:PENTIUM II 300MHZ以上,64M RAM,500M FREE SPACE;并安装了WINDOWS 95/98/NT WORKSTATION/2000操作系统。

五、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和监视通信机房或者设备间内跳线面板和交叉连接的变化。在标准机柜里设有电子配线架,硬件设备扫描仪,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设备。安装在机柜中的管理系统可以管理许多个端口,配线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动、增加、改变在机房主机一目了然,网络管理人员只需按动按钮就可以得到状态跟踪报告记录,并能辅助技术人员进行跳线管理。它的连接方式为:从交换机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而客户端的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代表着交换机上个各个端口,而电子配线架(二)上的端口则代表着各个客户的端口。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和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如何实现连接,即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分配。这样,当需要改变连接时,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配线架和配线架之间,减少了交换机的端口更改次数,同时也便于将各个厂商的交换机集中进行管理。

六、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布线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配线架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网络管理和布线系统管理同步,但目前并未大面积推广,其功能,技术并不尽人如意。而目前最先进的布线应是在智能布线管理的基础上有自动跳线技术,用户只需移动鼠标,就可以进行布线的移动、增加、改变,它是智能布线的发展方向。一项技术只有被实践,才会有改进和再发展的机会。希望电子配线架能成为网络技术中一项成果,改进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达金.智能化建筑(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使用手册,2003

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 第12篇

综合布线系统 (PDS) 是楼宇和园区范围内, 在统一的传输介质上建立的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PDS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和光纤, 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它包括一系列专用的插座和连接硬件, 使用户可以把设备连到标准的话音 (数据) 信息插座上, 使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 并节省费用。PDS使用星型拓扑结构, 使系统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 也使每个信息点的故障、改动或增加不影响其他的信息点。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 开放性

在布线系统中使用开放式体系机构, 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支持不同厂商的产品, 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和不同的系统标准, 以及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

(2) 扩充性

配合技术发展趋势, 选择可实施的布线方案, 并兼容现阶段的技术需求及未来的发展, 具有足够的扩充能力。

(3) 灵活性

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 任意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等。

(4) 先进性

采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 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的方式, 极为合理的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

(5) 模块化

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内的线缆外, 其余所有的插接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 以方便管理、使用和维护。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由于采用星型结构, 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因此, 系统易于扩充, 布线易于重新组合, 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1工作区子系统

作用是将垂直干线子系统从分配线间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包括双绞线电缆、信息插座等。常用的双绞线有3类线和超5类线。3类线可用于电话和16Mbps的数据传输;超5类线传输数据的速度可到10016Mbps。信息插座有在墙上、地上、桌上等多种, 标准有RJ-45/RJ-11及单孔、双孔、多孔等结构类型。

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 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 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 应采用光缆, 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 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 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 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 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3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 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 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 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

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 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 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 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 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 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 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当必要时, 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 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 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予留1~2个备用管孔, 以供扩充之用。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 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 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四、综合布线的发展趋势

五类线缆的规范问世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 许多新的电缆被开发出来。千兆位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是对布线系统有着深远影响的网络应用。最初, 千兆位以太网在北美开发时, 意图是在现有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千兆位的应用。因此, 千兆位以太网几乎将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理论上的传输带宽用到了极限。

上一篇:治疗婴幼儿湿疹的误区下一篇:地球物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