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收获范文

2024-06-09

意外的收获范文(精选12篇)

意外的收获 第1篇

“老师, 你上课怎么总板着脸?上次别的老师来听课的时候, 你笑了, 还夸我们真棒, 我们真高兴啊!”“老师, 上次你让王珊喊队, 第二天就换了陈鸿杰, 她的心里该多难受啊!”“老师, 为什么你上课不让我往窗外看, 还不让我吃口香糖?” (这是新转来的杨海) ……

看完信, 我才发现我和同事们一致认为的, 四年级的学生上课不愿回答问题, 脑子懒得动的结论是错的。原来, 这些孩子是“深藏不露”啊, 他们眼里看到的、心里边想的, 都是我们所没看到、没想到的。

在他们的眼里, 老师的微笑、表扬是那么的重要, 像阳光洒进他们的心灵。可笑的是, 我一直认为如果经常笑对学生, 会失去教师的威严, 学生会不听自己的话, 把严格等同于一张不苟言笑的脸庞, 忘记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作为教师要用赏识的慧眼, 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表扬鼓励, 现在想来, 那个发言踊跃的成功的课堂, 可能是因为我的赞扬让一些孩子“变得自信”, 变得发言更积极, 更大胆了。可见, 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孩子进步。

说到换人喊队, 是因为王珊嗓子疼, 可这一换, 却换疼了那么多孩子敏感的心灵;不让往窗外看, 不让吃口香糖, 我记得当时对杨海厉声地呵斥, 没想到, 他的心里只有天真的茫然, 没有一丝对老师的埋怨啊!看到这里, 我很惭愧, 想起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学好知识, 我对他们态度急躁, 甚至严厉批评, 没有想到过孩子的童心未泯, 正是贪玩时候, 可他们似乎把老师的批评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从来不放在心上, 也不记仇, 依然围着我叽叽喳喳问这问那。这多么让人感动!孩子, 真可算是世间最可爱的群体了。

意外的收获日记 第2篇

在我家附近,有一片油菜地,这块地高低起伏,种满了油菜,每每写完作业,我都喜欢在油菜地中漫步,放松我的大脑。这里有许多小丘,小丘上也种满了油菜和各类蔬果。我总会爬上最高的小丘,在那里极目远眺。站在山丘上,放眼望去,满眼的金色,金黄的油菜花似乎为这块土地穿上了“龙袍”,金黄金黄的,让人感到庄重,不可侵犯。所以,我很喜欢这块油菜园。

一天,我正在油菜园里漫步,不经意间,有了一个发现。在板结的山坡上,生长在那里的油菜花比在平地上的油菜花生长得还要茂盛,还要高大。这是为什么呢?刚开始,我认为只是土坡比平地高,所以上面的油菜比平地上的长得高了。可很快,我就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妹妹曾拿着长在山坡上的油菜和平地上的油菜作比较,结果山坡上的油菜比平地上的油菜还要长出一截呢!我很吃惊,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我知道了答案。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其中的一篇让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油菜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它就会不停地扎根,把根扎得深深的,这样它就提取到了养分,这样它就不停地疯长。它的根扎得深了,养分也吸取得多了,所以它就长得比平地上的油菜高。而平地上的油菜因土地肥沃,只把根扎稳了,然后从中提取养分,最后只能长得比小丘上的油菜矮了。看来,一切都取决于环境呀!当然,农民伯伯的照料也是不可缺少的。

意外的收获 第3篇

班上有位学生叫李斌,他性格内向,不爱发言。这天,轮到他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我暗暗为他担心,一直微笑着鼓励他。可没想到,他竟然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大声地说出准备好的题目。我趁机表扬了他,其他学生也为他喝彩。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经常利用发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一些令我惊讶的数学问题,这意外的收获不由得让我陷入了深思。

一、舞台的压力和魅力能发掘学生的潜能

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每位学生都是一座蕴含无限潜能的宝库。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点燃智慧的火种,是开启宝库的钥匙。近年来,把“差生”改为“潜能生”的呼声日渐增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人天生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合适的条件下,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的。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高度尊重以及对学生的无限潜能的坚定信念,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本来缺乏自信的学生也能慢慢地相信自己的潜能,并最终把它挖掘出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心底发出“我能行”的强音,头脑里逐渐塑造出一个伟大的自我。

最初,我打算利用每天5分钟的课前准备时间来进行“口算天天练”的活动,从而达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然而,当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后,他们个个胸有成竹,就连原本内向、被动的李斌也变得开朗大方起来,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舞台的展示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位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口算天天练”的活动中,我为学生提供扮演“老师”角色的机会,让他们来组织口算练习。为了当好“老师”,出题的学生要提前精心编好20道口算题,还要算出正确答案,才有机会组织其他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三、舞台表演带给学生成功的快乐

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的敏感性,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主体教育即为个性教育,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人性的彻底解放。当这些“小老师”完成了任务之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同学的称赞和羡慕,都使他们产生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形成,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并让教师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成为觅食者,给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只有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校才能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意外的收获 第4篇

讲述《景阳冈》一课时, 恰逢家长课堂开放日。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轻松, 课堂导入时我即兴来了段山东快板的武松打虎,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学生的积极活跃也让我的课堂进行得格外轻松、顺利, 我从后排听课的家长脸上看到了满意。课堂按照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可就在我们完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时, 意外出现了。

“老师, 关于武松, 我觉得您分析得还不够, 我有补充。”隋鑫同学突然站起来。所有的目光在瞬间一下子聚焦到我这里来了, 教室里出奇得静, 气氛似乎有些尴尬, 三十几个学生连同后排的几十个家长都在看我如何收拾这个局面。怎么办?让他讲, 那我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了, 不让他说, 我该找个什么理由……不容我过多思考, 他就开始了演讲:从仇杀潘金莲到怒杀西门庆, 从义夺快活林到大闹飞云浦, 从血溅鸳鸯楼到夜走蜈蚣岭……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和有些夸张的肢体动作令在场的我们瞠目结舌。语言谈不上精妙, 但他陶醉其中, 故事听来也是那么扣人心弦。要知道在平日里他可是个不大言语的孩子!因为他的不招人喜欢, 我们大家都在“冷落”他, 他也因此变得“老实”了很多。此时的隋鑫一定感觉非常爽快!因为这个意外我们的课堂一下子乱了程序。我知道在此时我完全可以打断他的话语, 把课拉回到我的课堂目标上来, 可是我没有, 因为我被他的演说感染了。

最后,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那掌声来自学生, 来自家长还有我!不由自主!发自肺腑!

这堂课, 我虽然没有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可我觉得一点也不失败!因为我收获了更多!那就是自信和宽容。我当时不知有多么的激动, 因为我觉得仿佛一下子呼吸到了新鲜的、自由的空气, 我的语文课堂不再是那种封闭的、狭窄的内容了。一个令全班都震撼的课堂远比我的教学目标更重要、更具影响力。

如今, 我们的课堂, 在很多先知先觉者的倡导下多了很多的民主和自由, 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课堂气氛活了, 教学效果好了。可是, 问问我们的学生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有几个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下, 让学生真正能够有所震撼, 光凭教师的魅力、引导也许不够,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潜藏的教育资源没有利用——那就是我们的学生。不少学生已经具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习惯和方法,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某些方面有超出我们想象的资质, 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呢?要知道, 放手给学生的结果是他们的能力增强了, 自信提高了, 更喜欢你的课堂了。我们做教师的, 只要在课堂上稍稍宽松一点, 稍稍引导一下, 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 思路拓宽了, 自信增强了, 读书热情也提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人读好书, 好读书, 潜心钻研,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像隋鑫那样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该是件多么美妙又风光的事啊!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的课堂, 尤其是语文课堂, 更应该是一个宽松自由、百花齐放的天地。

意外的收获 第5篇

几年前当我住在南太平洋岛国塔希提首都帕佩特时,手头非常拮据,我以每月3美元的租金租了一所离城约35英里的房子,虽只有一间屋子,四周却有两英亩肥沃的土地。我决定搞个菜园。

然而种菜的经历令人失望。无数的小红蚂蚁搬走了大部分种子,剩下的好不容易冒出点绿芽,又被地蟹吃光了。但我决心再试一次,于是又向美国邮购了1美元新种子。不过当我清除杂草时,发现蚂蚁和地蟹早已在等候了--看来我只能靠写作维持生计了,走投无路的人都这么想。

那天下午,我正在除去生锈的打字机上的污垢时,住在附近的一位名叫霍浦生的中国人驱车经过。我知道他有个园子,便叫住他,把种子给了他,并告诉他每个小包里包的是什么种子:莴苣、扁豆、南瓜、西红柿、玉米。他咕哝地问道:“要多少钱?”

“不要钱。”我回答说,“就算我送给你的礼物”。他的一双黑眼睛闪着光,但没有其他方式流露出感情--中国人总不习惯于拥抱之类的礼节。

我立即忘掉了霍浦生,因为我满脑子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在我能写出一篇文章或小说并把它卖出去之前,如何用128法郎--约合5美元--生存下去。即使文稿寄到美国后立即发表,在至少3个月内我也没法指望收到支票。

3天后,我正在搜索枯肠地写一篇文章,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来人是霍浦生,他带来了三个西瓜,一瓶酒,一监子鸡蛋和一只母鸡。“一点小意思。”他说,说罢便匆匆走了。

他慷慨的礼物无异于救命之物。我立即计划美美地吃一顿鸡肉,可转念一想,又把鸡拴到院子里的一个木桩上,用食物喂它。

从新西兰去美国每月一次的轮船应于次日清晨抵达帕佩特。为了省钱,我决心亲自步行把文稿送到船上去。天快亮时,我到了帕佩特,这时轮船正进港。我默默地祈祷了一番,把那宝贵的包裹寄了出去。这时一位秃顶、矮胖的中国人过来问我:“你认识霍浦生吗?”

这个人说他叫李胖子,是霍浦生的朋友,在帕佩特开了家商店。霍浦生曾写信告诉了他种子的事。我早晨坐公共汽车走后,李胖子便走了。然而我到家下车时,司机交给我一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有巧克力、坚果、一瓶酒和两件丝绸睡衣。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霍尔先生,这是给你的。李胖子。”

这段时间里,我专心致志地养鸡,写作,差点把李胖子的酒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有一天心东和他的孩子们来串门,我便和他们分享了那瓶酒,把李胖子送的巧克力拿给孩子们吃。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门廊上发现了一些香蕉和桔子等。从那以后,我再没缺过水果和鱼,全是房东送来的。这得归功于那瓶酒和巧克力,不过最终得归功于霍浦生。

如今霍浦生的园子丰收在望。他既是一位园丁也是一位面包师,因此每周4次他总在我的门前留下一个松脆的面包或馅饼--无论我说什么都不能减少他对那份种子礼物的感激。

在我第三次去城里取邮件时,那位女职员说没有我的邮件。我刚要走,她却又问了一次我的名字,并说:“有你的信,欠邮资50生丁。”

付了这笔邮资后,我只剩下一枚25生丁的硬币了。幸远的是信封里有一张500美元的支票--我的稿子被采用了。

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我可以回美国去了。临走那天,霍浦生和李胖子为我送行,送别礼物是一篮子西红柿和10个玉米--用我送他的种子种出来的第一批果实。

在船上,我请服务员把玉米煮了作为我的午餐。饭桌上唯一一位同伴是个又高又瘦的男人,他连头也没点一下就坐下了。从他看菜单时的表情,我判断他是对食物方面特别挑剔。这时,冒着热气的玉米端了上来,他惊讶地瞧着,然后便毫不客气地吃起玉米来。吃完第三个,他又伸手去拿另一个,说道:“服务员,这些玉米是从哪儿来的?菜单上没有啊。”

“它是你对面的那位先生的一份礼物。”

他很快扫了我一眼,“那就请接受我的谢意吗,先生。”他说,我离开时他还在吃玉米。

半小时后在甲板上,他朝我走了过来。“年轻人,那玉米真好吃。”他说,“我吃了6个!要知道,我的胃不好,玉米是吃了不至于胃痛的少数几样食品之一。你是怎么得到的?”

我向他谈了美丽的塔希提岛和岛上的居民,他非常感兴趣,问我想没想到把这些写下来。我解释说写作是我的职业,于是他看了我6篇短文,然后问“4篇不错,你要多少钱?我忘了告诉你我是美国一家报社的经理。”

我想问这4篇短文一共要100美元是否太多,他却没等我开口又说:“每篇给你150美元,而且我想请你去报社工作,满意吗?”我承认,这太令人满意了--的确如此。送给一包种子作礼物所带来的一连串好运气恐怕是难以仨价的,而这一切都来自一包价值仅1美元的种子!

情系后院

曾有一段时间,到后院猎奇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我家住在智利的德莫卡。后院有好多杂乱的玩艺儿,神秘的虫虫草草。一天,我来到后墙旁,那儿露了个小洞。我探头向洞里张望,见到一番与我家后院同样的景象,杂草丛生,杂乱无章。我不由得退后几步,隐约预感到会有事发生。突然,从洞中伸过来一只手--一只和我一般大小的男孩子的手。等我再凑近小洞,那小手不见了,只留下一只漂亮的玩具小绵羊。

小绵羊身上的毛秃了,脚下的轮子也没了。但看上去更为逼真。我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小绵羊。我向洞那边瞧去,小男孩早已不见的。我急忙跑回屋,取来我珍藏的宝贝:一颗松果。它裂开了壳,发出阵阵香气,我把它放在小绵羊的位置上,揣回了小绵羊。

我再没见到那只小手,我也再见不到与那只一模一样的小绵羊。一场无情的大火让我最终失去了它。但直至今天,年近50的我一路走过玩具店,还会盯着橱窗,可总是失望。他们不做那样的小羊了。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一生感受着兄弟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感受相亲相爱的人所给予的爱如同往生命之火里添炭,而感受彼此陌生的人给予的情则更伟大更绚丽。无论睡时、醒时,还是危险时、孤独时、软弱时,这种情谊开阔我们的心怀,联系着条条生命。

那天带回小羊,也带回了一份珍贵的思绪,那就是:所有的朋友在一起,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后的岁月,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这次经历,在艰难困苦的日子,它尤为清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一直试图在与人交往中多付出些平实的、芳香的、甜蜜的情谊。就像我第一次在后墙旁留下那颗松果,我也愿在千千万万不曾相识的人们的心坎里留下我的心曲,包括那些监狱里的、流浪中的、孤寂着的人们。

意外的收获 第6篇

一天,凯瑟琳正在前台接待客人,突然听到一名同事正在和一位五十多岁的客人争吵。原来,这位客人曾在三天前打电话到前台办理过房间预订手续,但当他三天后来到饭店要求入住时,却被前台小姐告知:“对不起,因为顾客爆满,饭店超额预订,所以您的房间预订被取消了。”哪有这样的道理?客人非常气愤,与前台小姐理论,但前台小姐满脸写着不耐烦:“饭店已经住满了,我也无能为力。”两人为此争吵不休。

看到这里,凯瑟琳快步走过去,她把那位同事拉到一边,然后微笑着对怒气冲冲的客人说:“我们饭店确实已经订满了,我对您的预订被取消深表歉意。我会尽快想办法在附近同样等级的酒店为您订一个房间。您现在只需在我们的餐厅等待,我们为您免费提供了一份商务大餐,请您慢慢享用,一会儿我让服务员带您去餐厅。”如此春风拂面般的热情服务,让客人怒气一下消了不少,他对凯瑟琳说了声“谢谢”,便跟随服务员去餐厅就餐了。

不久后的一天,凯瑟琳收到一封来自美国新闻集团的聘书,聘请他担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的高级秘书。凯瑟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的第一感觉是遇到了骗子。但她实在不愿错过这次机会,于是她亲身来到新闻集团总部一探究竟,没想到竟被告知这一切都是真的。当凯瑟琳被带到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面前时,她意外地发现,原来鼎鼎大名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就是之前在饭店里与前台小姐争吵的那位客人。默多克站起身来,握着凯瑟琳的手,说:“是你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为你赢得了这次机会!”

是的,无论多么卑微的工作,只要投入热情认真地把它做好,就会受到别人的青睐,机会就会垂青于你!

晚自习的意外收获 第7篇

正欲推门教训一番, 忽然想起今天在课堂上刚学了《新闻两篇》, 要求学生留心观察, 多多关注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 并且要用新闻的样式呈现。当时就有一部分同学说不知道写什么, 眼下不就是一个极好的材料吗? 如果现在我上前制止, 自修纪律是没有问题了, 但事件的进程也就马上中断, 学生观察的心情也随之消散, 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失去了很好的土壤。学生在陆地上学游泳, 在教室里学煮饭, 都是不能成功的, 我应当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动手学习。

想到这儿, 我从门把上缩回手, 静静地在窗边偷看, 直到整个事件结束, 大约持续了5分钟。我煞有介事地推开门, 却又若无其事地把作业要求再细致地重申了一遍, 并强调内容要真实、新鲜, 这时我发现那几个最为“活泼”的男生“诡异”地相视一笑。

第二天上班, 班主任见到我就说昨天晚自习教室有吵闹声, 问是不是我值班? 我听了只是点头笑了笑, 迫不及待地翻起了学生一大早就整整齐齐地放在案头的作业本。不出所料, 那几个积极参与整个“吵闹事件”的男生写得特别棒, 不仅把一件小事记述具体, 生动曲折, 而且完全学会了新闻的写作, 标题、导语、正文等要素完成得像模像样, 至少是极有价值的班级新闻。如其中一个男生写的《晚自习飞蛾误闯教室, 王同学一脚平定恐慌》就成了范文在班级交流。因为就发生在昨晚, 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同学们都有浓厚的兴趣, 交流很是热烈, 新闻单元的学习目标也已全部达成。我很为自己昨晚的“纵容”得意了一番, 当然我也不忘在课后和这几个孩子谈话, 没想到他们欣然接受批评, 并保证下次观察时不会影响其他同学。

正如陈鹤琴教授所说: “学生的世界是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 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 才是真的知识, 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飞蛾事件”在以后两天的“每日一言”中成了绝对的主角, 有更多的同学开始关注并描述了丰富多彩的飞蛾花絮, 就是平时最没有内容可写也最不愿意写的王同学也对“飞蛾进攻”有了自己的观察:

现在的晚自习无论上课还是下课, 都会见到飞蛾的身影, 这不, 瞧, 一只飞蛾悄无声息地飞到了李同学的身边。但此时, 我们的小李同学却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我轻轻地捅了捅他的胳膊, 又指了指对他“虎视眈眈”的飞蛾, 他那原本有点迷糊的小眼睛在看到那个小东西时, 瞬间清晰, 突然叫了一声, 双手紧紧抱在胸前, 眼睛瞪得大大的, 死死地盯着那只飞蛾。见此情状, 我再也忍不住而捧腹大笑了。

更有同学在结尾处写下:

晚自习已经结束, 但飞蛾大神的动向却不得而知。他是率众兄弟前来复仇? 还是暂且退兵? 欲知后事如何, 还看下次晚自习。

我在想: 这些孩子在关注他们的飞蛾动向时, 是快乐的, 孩子们把闷热夜自修中飞蛾的干扰转变为对飞蛾的趣味观察, 辛苦紧张的学习生活也就轻松活泼了许多,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个人成长需要自由空间, 个人能力需要锻炼, 如果因此破坏了自习纪律, 教师还是要多加引导, 但不管怎样, 从那天起, 孩子们开始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最明显的是宿舍生活的生动描述: 有一次“老师来了”的捉弄, 一次洗袜子的黑色幽默, 一次讲鬼故事的惊悚; 还有体育课上的每一个活动场景又是怎样地有趣, 笑声飞扬; 甚至周末回家路上的美妙心情, 吟唱的快乐旋律……这些都出现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我在翻看作业时心情是愉悦的, 在本子上写下我对他们的细致观察表示肯定和表扬的话语, 我想孩子们看到这些评语, 心情也是愉悦的。

记一次意外的收获 第8篇

3月20日春分立蛋节, 学校举行春分立蛋活动。家里!妈妈把二枚鸡蛋并排放在书包里, 兴高采烈地乘校车上!学, 正当准备立蛋实验时, 发现我的二枚蛋都破了, 而且许!多同学的蛋也破了, 只能眼睁睁看人家做游戏。伤心之时!我纳闷:为什么我们的鸡蛋会都破呢?!

因为鸡蛋破坏的同学多, 科学老师索性组织同学专门!讨论原因, 首先回顾一下鸡蛋怎么放的, 有没有特别保护。!其次观察鸡蛋破裂的位置, 发现鸡蛋破裂或碎裂的位置几!乎都位于鸡蛋的腰部, 而顶部很少有裂痕, 说明跟位置有!关。为什么裂痕或破裂的位置总是在腰部, 而很少在顶部?!老师提示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这时我突然站起来说:“这跟!上学期学的拱形有关, 鸡蛋顶部好像一座拱桥, 比腰部能!承受更大的撞击。”我的解释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

今天虽然做不成立蛋活动, 却得到了科学思维的方!法。 (指导老师:周志定) !

学习“欧氏证法”的意外收获 第9篇

如图1, 四边形ABFE、AJKC、BCIH分别是以Rt△ABC的三边为边的正方形.

这个证法的难点是理解“正方形BCIH的面积=2△ABH的面积”及“长方形BFGD的面积=2△FBC的面积”.

记得自己在只看辅助线想找到解题思路时, 曾又添出如下的辅助线 (如图2, 连接KI, 延长DC交KI于L) , 但无功而返, 还是看教材上的思路提示才弄懂了.

但是, 上述新添出来的辅助线虽然没有帮助我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 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点L恰为KI的中点!

请看我的思考:在图3中 (只考虑了上述图形的上半部) , 分别作IN⊥CL, KM⊥CL, 垂足分别为N, M.

模仿在图1中先考虑“左半图形”的思考方式, 可以先证明△CBD≌△ICN, 从而得到IN=CD;同样, 在“右半图形”中有△KMC≌△CDA, 从而得到KM=CD.于是KM=IN, 从而可证△KML≌△INL, 于是点L恰为KI的中点.

有意思的是, 这个结论可以一般化, 从上述证明思路来看, 即只要是在△ABC (可以是一般三角形) 的两边CB, CA向外作正方形, 则AB边上的高CD一定平分线段KI.

数学解题真是有趣, 在准备进攻一个目标时, 却能顺带着发现很多其他的结论.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研习“欧几里得证法”时, 却在“思维回路”处发现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及性质, 事实上, 这正是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在《数学解题学引论 (第二版) 》一书中关于面积理论的一条深刻定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必是剖分相等的.即若两个三角形可以分成两两对应全等的三角形, 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剖分相等的三角形.而且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也不下10种! (留给有兴趣的同学继续钻研)

最后不妨再留一道与之相关的基础问题供同学们巩固理解:

如图4, △ABC中, AG⊥BC于点G, 以A为直角顶点, 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 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 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运用课堂评价的“意外收获” 第10篇

我的这节课以食物为主线, 我的评价工具是小动物吃食物, 把全班25人分成五组, 以五种动物命名, 完成任务优胜者得一枚食物。最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做一个调查, 设计时,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调查结束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要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为自己小组争夺食物。两组展示后, 下课时间到了, 但是同学们却都不愿意停下来, 还在激烈的争论, 我的心里很矛盾, 这是赛课, 我不能拖堂呀!转念一想, 命令之下还在吵的小组, 我就立即扣掉了他们组的一枚食物, 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原来课堂评价还有如此效果, 我们在平时只想到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没想到这次我还有了“意外收获”, 课堂教学评价也是组织、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 评价还可以操控课堂秩序, 让学生自律, 遵守课堂纪律, 促使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它对于英语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进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它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态度和与学伴合作学习等情况, 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课堂评价在我的课堂中一次一次的激励着学生, 更是激励着我在不断前进, 不断探索。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些什么呢?

“分, 分, 学生的命根呀”, 传统的评价只看重考试分数, 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 也导致了小学生的片面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 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要求学生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二、怎样进行好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我们一般会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本节课的评价工具, 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师对生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成为一条贯穿课堂的主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做决策, 不断地进行调整, 不断地进行评价, 同时根据评价进行新的决策, 根据新的评价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实施, 由此形成一个决策—实施—评价的反馈圈。评价始终会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定要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 适时评价, 否则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 事倍功半, 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也因此添加了师生的负担。

三、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活波好动,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事物上面, 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要多下功夫, 在平时的评价工具设计时多花心思, 增加趣味性, 刺激竞争, 激活课堂气氛。

2.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所用的实物奖励是记录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符号, 是为了激励小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兴趣的手段, 而不是让孩子们只为争名夺利的战利品, 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正确认识, 树立集体协作意识。要防止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为了评价而评价, 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要将新课程评价意识融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 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对评价的记录, 将评价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老师不停的往黑板上贴图片或画花等, 一般情况下, 老师只在一节课结束时汇总奖励品, 而我觉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某一环节结束时暂停一下, 带领学生数数自己组获得的奖励品, 在遇到秩序混乱时, 也可以适当的“处罚”——扣掉一枚奖励品, 从而使课堂教学评价有效地起到组织、调控教学的作用。

意外的收获 第11篇

年迈的姑妈,丈夫也已经去世多年,又没有儿女,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访了,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打发着岁月。他们到了姑妈家以后,姑妈喜出望外,很高兴自己娘家的侄子还能够记挂着她这个孤老太太。她非常兴奋地询问凯恩的家庭和孩子,询问凯恩的工作,询问凯恩妻子的情况。凯恩认真地回答着姑妈的每一个提问,面对孤独的老人,心中不免生出无限的凄凉。他决定让妻子代表他去看望另外几家亲戚,自己则留下来住几天陪伴姑妈以慰藉老人凄凉的心绪。

凯恩琢磨,自己应该利用有限的几天时光让姑妈摆脱孤独的阴影,获得满足和快乐。他就牵着姑妈的手在房子的四周到处看看,希望能够帮姑妈寻找到过去年代欢乐的记忆。

他询问姑妈:“您这栋房子建造于50年前是吗?”

“是的,正是50年前,当时我同你的姑父刚刚结婚,他非常爱我,为我建造了这栋漂亮的房子。”老人一下子回到了美好的岁月深处。

凯恩认真地欣赏着房子的每一个角落,然后用十分羡慕的口吻对姑妈说:“这栋房子让我想起我们老家的房子,它们非常相像,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建造这样漂亮的房子了。”

老人异常惊诧地看着凯恩,她激动地说:“你居然有这样的眼光!这栋房子,正是比照着我们的老宅建造的。当年,我的先生,你的姑父,为了减少我对故乡老家的思念,特地按照我们老家的样子建造的,他是多么地爱我!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再也没有这样真挚的爱情了!”

老太太非常赞赏侄子的眼光,随后,她打开房子的每一个房间,带领侄子一间一间参观多年尘封的物品。这些房间里放满了老人和她的丈夫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搜集到的纪念品:波斯的披肩,英国的老茶具,威格瓷器,法国寝具,意大利油画,以及风靡于法国封建王朝时期专用于古堡装饰的丝帷,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作为律师的凯恩,自然懂得这些藏品的艺术价值,他表现出来的惊叹让姑妈一次次回到当年风华正茂的时光。

参观完房子以后,姑妈带凯恩来到院子里的车库,里面停放着一辆几乎崭新的高级别克车。姑妈说,这是丈夫在去世前特地为她买的最后一件生日礼物,他们开了不到一个月,丈夫就去世了。从那以后,她一直把这辆车停放在这里,定期保养维护,但是却再也没有开过半步。

看了车库以后,老太太突然对侄子说:“我要把这辆车和这栋房子送给你,因为只有你不是为了我的财产而来的,只有你具有欣赏它们的眼光和能力。”

凯恩非常意外,他住下来,只是为了帮助姑妈寻找当年的幸福的,只是为了慰藉老人的孤独之苦的,面对这样突然而来的一笔巨大财产,他实在手足无措。

可是,不论他怎么拒绝,姑妈主意已定。她立刻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律师,坚定决绝地立下了自己的遗嘱。她告诉凯恩,她的很多亲戚觊觎她的这些财产已经很久了,但是,每当她看到他们到来时迫不及待的表情和貪婪的目光,心中就万分不屑,她不愿意让这些不关心她的生活只关心她的财产的所谓亲戚得到这些财产。

老人说:“只有你不是为财产而来,你是为了让我快乐而来!”

这件事情被报道以后,轰动了当时的美国。但是,人们在羡慕年轻的律师凯恩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这笔看似意外得来的巨大财富,其实却有着必然的结果。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孤独的老人打发着无聊的时日,那些再珍贵的藏品,再豪华的车辆,再阔大的房子,对于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她最渴望的,是能够唤起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是人性的温暖。而凯恩律师,她的娘家侄子,这个善良的青年,恰恰让她体会到了久违的人性情怀。

“球能画圆吗”的意外收获 第12篇

当我读完题目要求, 学生便迅速地圈了起来。他们很快就找对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对应的立体图形, 但是对于圆究竟该用圆柱体、圆锥和球这三个中的哪一个, 学生都陷入了思考, 判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

在一 (1) 班教学时, 我的目的很明确, 答案就是圆柱和圆锥。我认为学生一定很容易从圆柱那里找到圆形, 容易忽略圆锥。可当我在教室里巡回了一圈之后, 出乎意料地发现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在球上画了一个圈。在课堂上, 我也没有多想, 以为是学生们中了编者的计。于是, 就在课堂上明确强调:圆柱有两个面是圆, 圆锥有一个面是圆;虽然球从任意角度看都是“圆”的, 但无法直接画圆。学生听了我的话似懂非懂, 刚才那几个圈了球的小朋友更是瞪大眼睛看着我, 一脸疑惑, 似乎想说什么, 可又因为我的态度坚决而不敢说。

到底能否用球画圆呢?这个问题我必须要解决。在生活中, 我们习惯地将球形的物体称为圆, 如篮球是圆的, 弹珠是圆的, 珠子是圆的……这可能是小朋友们把球和圆混淆的原因之一。另外, 球是一个立体的图形, 圆是一个平面的图形, 虽然球从任意角度看都是“圆”, 但无法直接画圆, 从中渗透着平面和曲面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比较薄弱, 要完全区分有一定的难度。

用球到底能不能画圆呢?我想听听学生的想法。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一 (2) 班的教学中, 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在确定圆柱和圆锥能画圆的基础上, 又引领学生继续观察思考:球究竟能不能画出圆形?

果不其然,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 (2) 班也有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圈了球。于是我问:

“你们认为哪个可以画圆啊?”

“球!”学生大声回答。

我料到学生会这样回答, 故意反问道:“真的吗?”

学生听了我的问话, 犹豫了片刻, 有的说是圆柱体, 有的说是圆锥, 答案变得有很多种了。

于是, 我拿出了圆柱体、圆锥和球的模型, 要求三位小朋友动手分别用不同的模型在黑板上画圆。很快, 拿着圆柱体和圆锥的学生马上就画好了圆, 可是那个拿球画圆的学生, 画了好久也没能画出一个漂亮的圆。见到那个学生画不好圆, 很多学生都想上来帮忙。我又尝试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用球来画圆。画了一会儿, 学生忍不住了:“这球太不听话, 太难画了!”“是啊, 是啊。”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用球画圆”的过程,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项实践作业:你能用球画圆吗?请试一试, 并把方法记录下来 (可以让家长帮忙完成) 。

在汇报课上, 学生都积极展示了自己的画法:有的学生一手按住学具球, 一手让铅笔紧贴着皮球的四周慢慢地画, 虽然画得不是很圆, 但他能想到让铅笔紧挨球体来画,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有的学生把学具球从中间分开, 来画出圆;还有的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 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 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 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 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更有的说我把球沾了一下水, 然后将湿的球在本子上一放, 就会出现一个圆形……

学生胸有成竹地汇报自己的方法, 方法之多之巧妙, 让我叹为观止。

通过“球能画圆吗”这一知识的教学,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需要我们去发现, 教材需要我们去活用, 学生需要我们去尊重。

【反思】

一、发现知识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得来的知识容易被他们理解, 可能会永远归他们所有。在一 (1) 班教学时, 我硬把球不能画圆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 使学生似懂非懂;在一 (2) 教学时, 学生经历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验证问题的过程, 自信和获得知识的快乐溢于言表, 球能画圆的知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有自己学习的方法, 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机器, 硬把知识灌输给他们, 而应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知识, 求证知识, 这样才能让其形成自主研究的习惯。

二、用好教材, 更要活用教学资源

教材不是万能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这需要教师不断深入钻研教材, 更要灵活应用教材, 拓宽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方法去体验和感悟知识, 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 要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 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 让他们动手用球来画圆, 的确是一件难事。但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 他们自己动手想办法, 巧妙地找到了画圆的方法。这样的课后实践, 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应该说是记忆深刻, 理解透彻。

三、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上一篇:全寿命周期造价下一篇:水产品消费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