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2024-07-25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精选12篇)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第1篇

1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1.1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设施设备, 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整合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资源, 根据各乡 (镇、街) 可养区域内动物养殖状况, 利用原有乡镇兽医站建设的仪器设备, 调整充实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 建立具备监测能力、可辐射周边乡镇的动物防疫中心站, 确保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和疫病预警覆盖所有乡镇, 做到免疫效果评价心中有数和疫病动态了如指掌, 促进动物防疫质量提升。三是加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规范化建设, 完善执法手段和设施设备, 加快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 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1.2优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完善市、县、乡三级动物防疫队伍, 配足配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消灭"乡镇畜牧兽医站无人站现象, 配足官方兽医, 规范执法行为。变更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能, 主要负责辖区畜牧生产统计、畜牧生产新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以及法律法规宣传、动物疫情观察与报告、带队实施强制免疫工作;取缔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强制免疫工作的模式, 落实国家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制度, 择优选聘执业兽医师和乡村兽医, 因地制宜地组建乡镇 (街道) “动物疫病防治合作社”, 由乡镇 (街道) 政府购买强制免疫服务, 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疫病防治工作。二是完善动物疫病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加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 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三是提升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建立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与兽医机构和队伍评价机制。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机制, 加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兽医技术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四是建立动物疫病防治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动物疫病防治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网络、媒体、培训等多种途径,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 创新手段、拓宽渠道、丰富内容、提高实效, 提高乡村兽医、养殖者等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建立养殖和交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形成群防群控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动物防疫工作。

1.3规范动物防疫策略协调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 努力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一是有计划地控制、净化、消灭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二是实施种用动物疫病净化计划, 对重点疫病设定净化目标。三是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 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四是实施养殖动物健康检测, 推行无特定病原场 (群) 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五是引导养殖从业人员规范防疫、定期检测、加强消毒、严格死亡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六是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业主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死亡与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 推行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按照不同规模推行现代畜牧业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与相关补助政策,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流域性漂浮死亡动物事件”。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

2.1坚持预防为主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 以科学防治为主题, 以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契机, 全面实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着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做到“应免尽免, 不留空当”, 统筹兼顾开展其他病种的计划免疫, 推进重点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 逐步清除动物机体和环境中存在的病原。

2.2强化监测监控一是合理规划对动物疫病的监测监控, 做到疫病监测的动物种类全覆盖, 所有乡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免疫效果评价形成制度化。二是重点动物疫病开展严密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 提高疫情预警、防疫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三是严格执行人畜共患病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对布鲁氏菌病, 采取牲畜定期监测和强制扑杀相结合的政策;对乳牛结核病, 采取监测、检疫扑杀、风险评估、限制移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狂犬病, 采取全面免疫, 扑杀患犬;对血吸虫病, 有钉螺区域重点实施农业综合治理, 开展家畜血吸虫监测等措施。

2.3彻底消毒灭源充分利用冬春季、夏季消毒灭源和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组织开展对养殖场 (户) 、屠宰场 (点) 、活畜禽交易场所全面彻底的消毒灭源工作, 不留死角, 把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牢固的防疫屏障。

2.4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主要对定点屠宰场、动物养殖场病死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和河道病死亡动物乱丢弃排查监管。引导养殖者规范防疫行为, 严格死亡与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2.5加强源头监管一是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 积极推动现代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二是净化种用畜禽重点疫病。引导和支持辖区内条件基本成熟的种畜禽企业开展重点疫病先行先试净化试点, 逐步辐射到种用畜禽按照规范程序开展种畜禽重点疫病净化。三是建立无疫企业认证制度, 严格执行健康标准, 完善检疫监管措施, 提高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 提升检疫监管质量水平, 降低动物及其产品流通、调运传播疫情的风险。四是防范外来动物疫病风险。加强对境外或省外、市外流行尚未传入的重点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完善入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检疫准入、境外预检、境外企业注册登记、可追溯管理等制度, 全面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落实疫病防控保障措施

3.1完善绩效管理实行政府对辖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延伸绩效管理的基础上, 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适时开展绩效评估。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第2篇

1、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

答:预防动物重大疫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和通风。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二是科学免疫。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苗的免疫。三是药物预防。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和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四是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五是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况正常再混群饲养。六是报告疫情。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七是“四不准一处理”。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病(死)猪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答: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二是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三是做好环境、鸡舍、用具的消毒。四是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五是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严格消毒。六是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3、如何预防口蹄疫?

答:一是对易感动物(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每年接种两次疫苗。二是不从疫区购入动物及其产品。三是当疫情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管,禁止人、动物和动物产品流动并在兽医指导下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防难治,重在科学免疫。每年春、秋防要集中进行一次免疫和抗体监测,平时注意补针。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

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兽医要注意,一是将疫苗置于冷藏箱中并加冰保存;二是规范免疫操作;三是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5、如何防制猪瘟?

答:坚持骟猪打双针(对仔猪和母猪免疫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做好春秋两季普免,日常补免。其他办法参考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制措施。

6、疫苗免疫副反应如何处理?

答:若轻微反应,注射部位肿胀,出现经、肿、热、痛症状,一过性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日,这属正常情况,一般不必做任何处理,1-2日后自行恢复。也可使用电解多维拌水饲喂即可。

有时因个体差异,个别家畜接种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肌肉震颤、口吐白沫、站立不稳等症状,应及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7、病死猪只如何处理?

答:为防止病死猪只的疫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按照国家《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选择远离居民、建筑、易燃物品,上不能有电话线和电线,下不能有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周围有足够防火带,位于主导风下风口,避开公众视野的地方。二是挖一条高0.7米的坑,将取出的土堆在坑沿两侧。坑内用木材架满,坑沿架数条粗湿木棍,将尸体放在架上在尸体周围及上面放些木材,然后在木材上倒上柴油(也可使用修车厂废弃机油)。三是用柴油(注意燃油不能用汽油)浇透木材和尸体,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点燃,焚烧后掩埋并撒布石灰或消毒剂。

8、如何做好卫生消毒?

动物疫病的防控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动物疾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日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养殖户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给动物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客观条件,增加了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广大畜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也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与隐患。那么,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动物疾病予以防止,尽量避免、减少由于动物疾病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我国整个畜牧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动物疫病带来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养殖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多养殖农户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一部分农民也因此而脱贫致富。但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动物疾病的防疫工作,特别是那些较大规模养殖的企业甚至对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根本不了解,不注意疾病的防疫工作,一旦发生动物疾病的就束手无策。动物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与扩散性,一旦发生大范围的蔓延与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给国家和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还有的牲畜、家禽在死亡后由于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多饲养场就将死亡的动物随意丢弃在附近的公路旁边、河道旁边,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有可能造成病原的扩散,并对其他牲畜、家禽造成危害。

2 动物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动物疾病的防控主要是指针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并有效的避免动物疾病的大范围蔓延与侵害。动物疾病的预防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面对目前的动物疾病预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的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主要研究课题。

2.1 加强对动物饲养的管理

牲畜、家禽的饲养过程通常就是疾病传播的主要过程。因此,动物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必须加强对牲畜、家禽饲养过程的管理。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要对动物每天的饲料进行营养搭配,不仅要保证动物的饮水安全,还要对圈舍进行定期的杀菌消毒处理,保证圈舍的清洁与卫生。另外,还要在圈舍内安装性能良好的、稳定的通风设备,保证圈舍内的空气流通。广大养殖户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散养方式,努力向着动物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2.2 切实抓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的落实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最有效方式。动物通过防疫部门或养殖户自己的疫苗注射,在动物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体内,抗体就会对病原体产生攻击作用,并将病原体消灭。

2.3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

动物的检疫工作主要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两方面。对于产地检疫主要是由检疫人员对其产地进行认真、负责的检疫。检疫通过后的动物才能进行流通。而屠宰检疫主要是指在对动物进行屠宰前,对其进行来源产地、产地检验合格证明等的检查,只有确定牲畜、家禽没有传染病才能对其进行屠宰。对于那些不符合屠宰规定的动物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无公害处理或销毁。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第4篇

1动物疫病的主要危害

1.1对畜牧生产的危害动物疫病常常给畜牧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严重的不仅直接造成动物死亡, 还会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 对国家的畜牧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1.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许多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病, 给人类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 甚至导致死亡。据WHO最近统计, 人的传染病60%来自动物, 50%的动物传染病可直接感染人。

1.3动物疫病对肉类食品安全的危害四川是畜牧业生产大省, 全省畜牧业产品为人们的肉食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肉食品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其中疫病问题是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养猪业中近年来多发的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家禽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 都严重影响着肉食品安全, 同时也制约了全省畜产品的出口贸易。

2畜牧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

2.1加强养殖场标准建设畜牧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前提是养殖场的标准建设, 养殖场的标准建设应从饲养规模、选址、建场条件、规划布局、工艺设备、环境保护及无害化处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从而有效控制病原菌入侵, 减少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疫病防控严格化、养殖生产无害化, 进而推动畜牧生产标准化建设。

2.2强化人员配置目前, 四川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由农村家庭副业向主产业的转变, 其比重已占据农业的大半江山, 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但距标准化、现代化畜牧生产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 许多规模化养殖场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还时有发生, 而许多畜牧生产场缺乏专业兽医人员, 在防病、治病方面缺乏专业技术手段和措施, 使得疫病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因此, 加强人员配置, 组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尤为重要。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场应配备动物营养、畜牧、兽医专业的技术人员。动物营养人员负责饲料营养的均衡、安全, 掌握动物不同生理阶段和季节的营养需求;畜牧养殖人员专门负责饲养管理;兽医人员全面负责养殖场的药物使用、免疫、保健、消毒等工作, 在发生重大疫病时, 应能够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从多方面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

2.3做好重大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诊断工作目前, 四川省大部分市、县畜牧主管部门已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 近年来又从全国农业高校引进了本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兽医专业人员, 这为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物质、人员基础。地方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种类、血清类型、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发病规律、流行趋势以及快速诊断方法, 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措施防止疫病发生。

2.4做好科学合理的免疫、保健程序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止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首先, 应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做好抗体监测, 制定免疫程序;其次, 疫苗的选择要合理, 应选择国家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再次, 严格按产品说明保存疫苗;最后, 接种疫苗时一定要按规范操作。

2.5加强信息流通平台建设信息流通平台建设是防治重大动物疫病跨地区、跨区域传播的有效手段。因为许多疫病并非原发于当地, 而是在引种、产品流通、机械运输等方式从疫区引入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所致。所以应加强全省、全国, 乃至国际的信息流通平台建设, 该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疫病发生情况, 可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病, 将损失降到最小化, 同时还可及时停止从疫区引种、进口产品, 从而有效减少疫病的波及范围。3结语

动物疫病防控个人总结 第5篇

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科学防控、确保安全

我区秋季防疫工作按照省、市防控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于10月20日全面完成秋防任务。全区已防猪瘟34423头,猪口蹄疫32316头,猪蓝耳病32047头,牛口蹄疫1061头,羊口蹄疫1937只,羊痘1931只,禽流感48.42万羽,鸡新城疫43.47万羽,应防免疫密度均为100%;免疫证的发放,家畜耳标的佩戴率均达100%。截止11月底,全区累计消毒畜禽栏舍面积185万平方米。由于各项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全区控制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发生,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秋防会议后,区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局秋防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区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区指挥部于9月6日召开了各办事处(园区)分管领导及兽医站站长参加的秋防会议,会上査正付局长按照市畜牧兽医局秋防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秋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办事处(园区)高度重视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加强领导,组织专班,落实经费,确保全区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在10月20日前完成,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为了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区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东政防办〔20__〕18号及东政防办〔20__〕19号文件,成立了四个秋防督查专班,对秋防督查实施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确保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一是区政府、各办事处(园区)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二是年初,区政府与各街(办事处、园区)签订了《20__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区兽医站、区动检站与各街(办事处、园区)兽医站签订了动物防疫、检疫责任状,各办事处(园区)、大队(居委会)与基层防疫员也签订了责任状,从动物防疫、检疫、执法、监督等方面细化了责任要求。通过层层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既强化了责任,又充分调动了基层防检人员的积极性。

(三)落实经费、确保防控工作开展。为了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办事处(园区)狠抓防疫经费的落实,一是各办事处(园区)落实秋防工作经费20余万元;二是区指挥部落实秋防器械补贴经费9万元,免疫后抗体监测经费5万元,秋季畜禽栏舍消毒药品经费5万元,防疫过敏死亡补贴9万元,冬季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扑杀准备金6万元;三是区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到市防控中心组织猪瘟疫苗14万头份,猪蓝耳病灭活苗2.4万毫升,猪蓝耳病弱毒苗4万头份,牲畜口蹄疫疫苗14.5万毫升,羊痘疫苗0.4万头份,新城疫疫苗50万羽份,禽流感疫苗30万毫升,新禽二联苗32万羽份,消毒药品2吨,并送到各办事处(园区)。

(四)精心组织、科学防控。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一是各街(办事处、园区)组织防疫专班40个,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存栏畜禽实行拉网式防疫,确保六种强制免疫疫病达到“四个百分百”,即免疫密度、免疫标识挂标率、免疫证的发放率和免疫档案填写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彻底清除防疫死角。二是规范免疫程序,严格按统一标准,建立畜禽免疫档案。防疫时,先免疫登记,再发证,一户一证,证随畜走。在疫苗使用上做到“苗不离冰,冰不离苗”。注射时,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一畜一针头,一畜一棉球,做到“部位准、剂量足”。

(五)加强监督、监测到位。一是区四个督办组在秋防期间每周到办事处(园区)时间不少于3天,深入到村、队、户检查防疫工作,一旦发现漏防、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或耳标佩带不到位的,及时向办事处(园区)反馈,并要求立即补防到位。二是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现已形成了以区兽医站为中心,以办事处(园区)为依托,以村级防检员为基础的三级畜禽防疫网络和疫情报告体系。一旦发现畜禽发病死亡现象,及时层层上报。三是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发布了《东西湖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健全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进一步落实了防控物资储备。四是积极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了应急工作做到“早、快、严、小”。

(六)组织专班、交叉检查。秋防结束后,一是区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秋防交叉检查方案,四个督查组于10月25日—26日进行了交叉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办事处(园区),并要求及时整改补防。二是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东西湖区20__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标准》,12月上旬对各街(办事处、园区)动物防疫工作实行考核,考核细则从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检疫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与标准。考核时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随机确定考核顺序,每个办事处(园区)随机抽取2个大队(居委会),每个大队(居委会)抽取10个以上农户,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访”的形式进行逐项打分。指挥部拿出2万元对年终检查评比优胜单位分别给于奖励。

二、加强检疫监督工作,致力保障畜产品安全

(一)严把检疫关。一是严格产地检疫。全区现设有产地检疫报检点12个。畜禽出栏(笼)时,由产地检疫员临栏检疫,出具动物检疫证(动物B证),回收动物免疫证。通过严格操作,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区出栏生猪5万余头,家禽70余万羽,产地检疫覆盖率达100%,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二是严格屠宰检疫。全区现有规模屠宰场两个,均由区动检站派人员实施驻场同步检疫,制订了屠宰检疫管理办法,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屠宰生猪77万余头,受检77万余头,查处病死猪2268余头,均作无害化处理,受检率、处理率、消毒率均达100%。三是严格市场检疫监管。派专人全天候对区内的超市、肉品专卖店、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进行巡查,对上市肉品严格检疫监督,并在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加大检查力度,全面杜绝病害肉上市销售。

(二)加强生猪“瘦肉精”检测。为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城乡居民食肉安全,根据市、区有关要求,加大了对生猪“瘦肉精”检测力度,做到“一样三检,检测项目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今年到目前为止共使用酶标法进行生猪“瘦肉精”检测29091头,其中屠宰环节双汇、长源共检测27611头(车车检),养殖环节检测780头,市场环节检测700头,超额完成计划监测任务。屠宰环节检出疑似阳性270个批次,共销毁内脏104批次,拒收137车,其他环节检测结果无一阳性。

三、加大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

(一)规范兽药市场管理。一是加大了兽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东西湖区20__年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与兽药经营户签定了兽药经营企业不向社会销售违禁、劣质假药的承诺书,二是加大对兽药市场抽查力度,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1月到11月,共抽查兽药75个品种计1658件,未发生违禁、无批文、劣质过期药品销售现象和无证经营情况。三是加大对兽药经营企业法人法律法规的培训。今年4月对全区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进行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培训,参加人员达60余人。四是加强对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验收工作.全区已验收达标企业12家。争取12月份完成全区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工作。

切实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6篇

3月7日,农业部召开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针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作深入分析,他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春防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并安排部署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于康震指出,今年动物疫病防控面临近年来少有的严峻局面,国内动物疫情复杂,疫情发生风险较高,全球特别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呈高发态势,对我国防控威胁持续加大。同时,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受H7N9影响家禽业发展遭遇巨大困难,都对动物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各级农牧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务必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抢前抓早、精心组织,抓好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一要着力抓好集中免疫。3月7日全面启动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力争5月上旬全部完成,5月中旬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同时,积极探索强制免疫财政补助政策改革试点工作。二要着力做好监测预警。突出重点,组织做好口蹄疫、禽流感、布病和马传贫、马鼻疽等优先防治病种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要着力强化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农业部“六条禁令”,加强饲养、屠宰、经营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兽医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四要着力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同时切实做好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五要着力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部门协作,有效防控境外疫情传入风险。同时,利用好双边、多边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合作机制,推动务实合作。六要统筹抓好人畜共患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切实抓好布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统筹做好生猪腹泻等常见多发病防控,强化综合防疫管理,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于康震强调,针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要切实稳打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抓好H7N9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深入推进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移交,做好过渡期间畜禽屠宰监管工作。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第7篇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㈠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消毒, 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

㈡坚持自繁自养, 减少疫病传播。如无条件自繁自养必须外购时, 应坚持从非疫区, 经过免疫接种且在有效期内, 经过检疫且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购买引进。引进后应放在隔离舍进行观察 (一般为45天) , 确认健康时才能与原有动物合群饲养。

㈢制订和执行预防接种计划。

㈣定期驱虫、杀蚊灭蝇。

㈤饲养场所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㈥病畜禽及时隔离, 死亡动物尸体必须深埋处理。

二、发生疫情后的处理措施

㈠疫情报告。任何公民都有报告动物疫情的义务。当发现动物患疫病或疑似疫病时, 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以便动物防疫部门及时了解疫情, 掌握疫情, 制定和采取控制、扑灭疫情的方法措施, 并主动配合疫情处置工作。

㈡检疫隔离。对同群和易感动物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 根据检疫结果把同群和易感动物分为患病动物, 疑似感染动物和假定健康动物分别进行隔离, 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以控制、扑灭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㈢扑杀消毒。对病死和死因不明的动物, 无论死因如何一律要焚烧、深埋, 对诊断为重大疫病的动物, 一律要扑杀、焚烧、深埋。为消灭病源, 对同群动物实行扑杀、销毁。对病死、患病和疑似患病动物的活动场地, 用过的物料、用具、排泄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㈣封锁疫区。当发生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确定的一类传染病或二、三类传染病呈暴发流行或当地新发生的传染病时, 由县级人民政府分布封锁令, 禁止动物, 动物产品进出疫区, 对进出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㈤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其范围大小根据疫病特点而定。对疫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隔离措施, 对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夏季动物疫病防控要点 第8篇

1合理搭配饲料每天早晚各喂精料1次。严禁喂有毒、霉变以及污染的饲料, 可适当喂食柴胡、葛根、鱼腥草等防暑药材, 要及时给足清洁的饮水。

2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畜舍要钉上纱门纱窗, 防止蚊蝇叮咬。每天要清扫圈舍内的粪便及污物, 并堆积发酵。栏舍和用具每周应用百毒杀消毒剂或威岛消毒剂消毒一次, 栏舍每半月用2%~4%的烧碱溶液消毒1次, 每月对牲畜进行药浴消毒。

几种动物疫病的防控 第9篇

口蹄疫Aftosa (属一类传染病) 俗名“口疮”、“辟癀”, 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 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本病具有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等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7 d, 个别可长达21 d,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1 防控措施

疫区和受威胁区只有采取以免疫为主、扑杀和消毒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1.2 免疫原则

在疫区和受威胁区, 对猪牛羊等易感动物定期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猪肌肉注射O型口蹄疫灭活苗;牛羊肌肉注射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奶牛和种公牛肌肉注射A型灭活疫苗。

1.3 防治

(1) 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 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 病畜就地封锁, 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 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 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 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 要烧毁或深埋, 畜舍及附近, 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 (含有效氯≥20%) 、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 以免散毒。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 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 进行紧急接种, 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 治疗病初, 即口腔出现水泡前, 用血清或耐过的病畜血液治疗。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 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口腔有溃疡时, 用碘甘油合剂每天涂搽3~4 d, 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蹄部病变, 可用消毒液洗净, 涂甲紫溶液 (紫药水) 或碘甘油, 并用绷带包裹, 不可接触湿地。

1.4 疫情处置

一旦发病, 则应及时报告疫情, 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措施。

2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兽都可以感染, 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特征, 潜伏期长, 狂犬病一旦发病, 其进展速度很快, 多数在3~5 d, 很少有超过10 d的, 致死率几乎100%。犬感染狂犬病病毒后, 潜伏期一般为2~8周, 长的可以达到数月至数年, 短的仅有1周。牛和羊狂犬病的平均潜伏期15 d, 平均发病期4 d。

1.1免疫原则

所有犬实行全面强制免疫, 每年免疫1次。重点做好城镇、高发地区犬的免疫。发生疫情时, 要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和被咬伤的动物进行紧急免疫。狂犬病冻干苗:每只犬皮下注射1头份。

1.2防预措施

预防原则主要是做好“防、检、灭、治”工作。防:搞好预防接种, 疫苗每瓶用10 mL无菌水稀释, 充分溶解后, 每只狗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检:进行严格饲养的检疫、售前检疫和运输检疫, 对新引进的狗, 要隔离饲养2周以上。灭:对于野狗、无主狗、病狗、疑似病狗, 要进行严格的捕杀, 销毁, 绝不能留情。治:狂犬病死亡率高达100%, 一般没有治疗价值。如果人不小心狂犬病狗或疑似狂犬病狗咬伤, 应立即进行扩创, 压迫出血, 并用清水、20%肥皂水反复清洗20 min以上, 再用70%的酒精充分冲洗伤口, 24 h内注射狂犬疫苗。

3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高温, 体温41~42℃, 急性病例无明显症状, 慢性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皮肤苍白, 病猪消瘦, 后期腹下、股内则皮肤弥漫性出血点, 耳尖发紫或出血点。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 流行广泛,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危害极大。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

3.1 防控措施

应采取免疫预防和淘汰感染猪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3.2 防治

定期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或细胞苗 (用量按标签说明使用) , 规模场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仔猪25日龄首免, 也可根据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 首免后4~6周进行1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 月月定期补针;外地调入的生猪隔离观察1周后免疫。

3.3 疫情处置

发生疫情时, 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严格隔离, 彻底消毒, 强制免疫, 严防疫情扩散。

4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的烈性传染性疾病, 一级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症为特点。病禽及其尸体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传染, 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在禽类中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潜伏期短, 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最长可达21 d。

4.1 防控措施

采取以免疫、扑杀病禽、环境消毒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疫情的扩大蔓延。

4.2 免疫原则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禽类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控制疫情的扩大蔓延。雏禽皮下注射灭活疫苗或滴鼻点眼法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成年禽肌肉注射灭活疫苗。

4.3 环境消毒

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 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 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 再用次氯酸纳溶液消毒, 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来进行处理, 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以及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4.4 其他措施和要求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等。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养殖场区。

4.5 防治

本病发生后能广泛传播, 病程短促, 致死度高, 因此, 平时除了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免疫接种是关键。肉禽在7~10日龄进行首免, 饲养期超过60日龄的必须在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1次。种鸡、蛋鸡7~14日龄进行首免, 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 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种鸭、种鹅、蛋鸭、蛋鹅14~21日龄首免, 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 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鸡使用重组禽流感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Re-4株) , 水禽仍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 (H5N1, Re-5株) 。

5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 (Bacillus authracis)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 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员, 该细菌由Robert Koch在1877年首次发现。炭疽杆菌的芽孢可以抵御很强的紫外线、高温等恶劣环境, 在适合的环境下, 芽孢会从新开始活动, 变成有感染能力炭疽杆菌。炭疽芽孢对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旦污染, 传染性可保持若干年。本病呈地方流行, 家畜吃了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饲料或水, 就可发病。防控措施:疫区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5.1 放牧管理

严禁牲畜到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地方放牧。禁止猪、牛、羊在圈外散养。

5.2 免疫原则

用Ⅱ号炭疽芽孢苗肌肉注射1 mL, 适用于马属动物、牛、羊等动物。炭疽灭活疫苗, 每头牛皮内注射1 mL, 每只羊皮内注射0.2 mL。动物尸体严禁剥皮、食用, 应深埋处理。消毒被污染的场地, 焚烧污染物。

5.3 饲养管理

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保持圈舍清洁, 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5.4 快速处置患病动物

发现疑似炭疽动物, 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检查等, 并采样送检。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一旦发现家畜突然发病、死亡, 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 进行诊断处置。

6 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粘膜病, 是由病毒性腹泻所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家畜中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本病。该病的潜伏期为7~9 d。主要特征是2~5 d内体温会升高, 流鼻涕, 呼吸急促, 精神抑郁甚至食欲丧失, 严重腹泻的会导致脱水, 有时粪便中还会出现血液斑点。更为严重的病牛甚至会出现咳嗽、眼损害和跛行。部分妊娠牛在感染此病后3~6周内可能会发生流产。当然, 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会显著下降。

6.1 防控措施

以预防为主, 加强检疫, 目前无特效疗法。

6.2 免疫原则

本病高发区对奶牛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用猪瘟疫苗免疫, 成年母牛使用4头份、犊牛使用2头份, 其他成年牛使用6头份。

6.3 预防措施

一是隔离病牛, 即避免与病牛接触;二是人和健康牛要远离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同时, 对奶牛饲养区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的措施之一。

6.4 常规治疗

常规药物主要是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对伴随此病的继发细菌感染有效。对体温升高病牛曾用抗生素, 补糖, 补水, 补碱等治疗, 终以死亡结束。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又名猪蓝耳病, PRRS) 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急性、高热性、高致病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 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 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浅谈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10篇

1 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免疫工作

全市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由政府统一领导, 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层层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多举并施, 开展集中免疫和每月补免相结合, 对于散养户的免疫要以乡镇为基础, 开展逐村逐户拉网式免疫, 全面完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鸡新城疫、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免疫防控工作, 认真做到“防不漏村, 村不漏户, 户不漏针, 针不漏药”。

2 强化专业技术, 抓好调查监测

乡镇兽医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 知识老化, 应对这些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兽医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 多开展技术讲座、专家下乡等活动, 扩宽基层工作者的眼界, 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完善测报网络, 重点针对畜禽交易市场、中小养殖场、屠宰场等地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准确的判断疫情态势, 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能力, 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3 强化饲养管理, 提高动物免疫水平

加大对规模化饲养场、养殖小区、农村散养户、养殖密集区域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 指导养殖场户制定科学的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各项防疫制度, 提高养殖环节的防疫水平。

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 加强畜禽生产源头控制, 实现畜禽疫病可追溯管理, 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畜牧业生产者合法权益。宣传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规范动物免疫, 做好免疫接种记录, 免疫标识的佩戴, 免疫补针的监管。

4 强化部门职责, 抓好监管工作

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要严把防疫、检疫环节, 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养殖、屠宰、生产、经营、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严防疫病的流通传播。联合农业、质监、公安、工商等多部门, 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杜绝私屠滥宰, 销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抓使用违禁药物的养殖户;坚决打击贩卖残留物超标的动物产品, 抓住源头, 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 提高应急预警能力, 抓好应急管理

健全应急保障指挥机构, 完善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强化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做到责任明确, 联络畅通, 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 能迅速报告, 快速反应, 有效应对, 及时处置, 消除疫情隐患。

6 加强保障工作, 抓好督查考核

提高动物强制免疫的质量, 加大动物检疫规范化建设的力度, 按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管理要求,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绩效考核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的考评。组织相关部门适时的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督查, 本着早发现早解决的原则, 及时督促整改, 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完成。

要依法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有效落实防疫配套经费, 专款专用, 保障防疫物资的及时供给。

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 第11篇

关键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建议

随着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加之管理不善,水生动物病害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重要问题[1]。近年对石家庄市主养的近10个养殖品种病害测报的结果显示,病害发生种类约20种,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水质恶化、寄生虫等,其中寄生虫病占20%左右,细菌性疾病占40%,发病高峰为6-9月,病情的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危害。随着病害防控工作不断深入以及致害疾病防控技术的强化,除一些病害没有研制出相对有效的提前预防控制技术外,大部分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综合石家庄市近年病害发生、流行、病害防控工作及其机构的发展状况,对水生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提出建议。

1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情况

1.1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发生现状

石家庄在全市监测点针对主要养殖品种建立水生动物疾病监测制度,监测点包括池塘、网箱、工厂化等养殖类型。由于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差异,疾病的类型多样化。近年来,主要种类的疾病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真菌性疾病、藻类、水质恶化引起疾病,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细菌性疾病主要有:腐皮病、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烂尾病等;中华鳖红脖子病、白底板病、疥疮病等。真菌性疾病主要有水霉病等。病毒性疾病主要鲤春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等。寄生虫相关发病有孢子虫病、指环虫病、多子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其他病害虽然也偶有发生,但整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较小。

通常6-9月份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以及水质恶化等;春季放苗时易造成水生动物体表受伤,所以最易引发腐皮病、水霉等疾病流行[2];冬季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集中发病季节;车轮虫病同样又易在春、秋两季发病。

在以上诸多病害中,细菌病和病毒病导致损失较为严重。发病过程中,集约模式如工厂化及网箱养殖产生的经济损失会高于传统的池塘养殖。

1.2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流行及防控情况

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控能力不断加强。总体来看,对于水生动物病害的预防控制能力封闭或半封闭型的工厂化模式优于开放型的传统模式,而普通池塘的防控效果却低于精养殖池塘。6-9月份水温不断上升,致病因子的致病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而水生动物往往处于生长期,食量的不断增加,会加重水体负担,易引发水体生态环境恶化,致病因子更易侵袭水生动物;再加上水中亚硝酸盐、氨态氮较高以及溶解氧的不足都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免疫力。由此可以引发传染性器官坏死、细菌性败血病、肠炎、烂鳃等疾病,同时发病率、死亡率通常与水温的升高成正比。工厂化养殖鱼类病害则主要有烂尾病、腐皮病。由于水库水体环境相对稳定,致病因子相对少,所以大水面水体中的水生动物有较强的抗病力,发生病害不多,近年来在水库增养殖的水生动物中还没有大的病害发生。

1.3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生产养殖者缺乏经验或对于病害防治的认识不足。现场调查的认真程度不够。诊断手法和设备配置不科学。例如微生物类疾病仅仅凭症状就无法准确诊断。加之现实工作中,病原体的分离与检测,没有必要的诊断仪器设备和方法,也是准确诊断的瓶颈。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水平不高,可操性差、具体技术措施内容不完善,综合防控技术很难落实到养殖生产过程中去。

2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控体系基本情况

2.1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机构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水生动物防疫体系由市、县两级纵向构成。其中,市级机构侧重指导县级做好其所辖区域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疫病预防,监测疫病发生、流行及扑灭等工作。县级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制机构着重负责病害预警监测、早期诊断、样品抽查、送样检测等工作。现已连续多年承担了农业部及河北省SVC、IHN、KHVD等病害的监测任务。

石家庄市根据水产养殖分布及养殖类型,进一步科学布置监测点,在9个渔业重点县(市)设立了44个测报点,监测面积约1 000 hm2。测报鱼类、爬行类等10种以上养殖品种,监测20余种致病类型,通过对这些病害的特点及危害程度汇总,为全市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帮助。

2.2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机构不完善,人员和设备缺乏,有的县虽然设置了防控机构,但基层体系不完善,检测检验及工作经费缺乏保障,人员不稳定导致有些防控机构还不能正常运行;二是缺乏良好的技术人员培训机制,由于两级病害防治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对养殖者及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需求;三是养殖生产企业、市县水生动物防控机构、省级病害防控机构以及有关科研单位不能联动防治疫病,使得疫病一旦发生而控制不力,同时也存在病害研究与养殖生产不同步的现象。

3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指导水生动物生产养殖者与从业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掌握住水生动物病害诊断的关键,从积累总结病害防治经验上下功夫,丰富疾病诊断防治能力,更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在现场诊断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要坚持现场检查与试验检查相结合,最大程度掌握第一手资料。

加快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市、县检测检验工作机制,稳定人员与经费保障,形成水生动物病害培训良性机制,从场地、教学双方、教学材料、配套设施上下功夫,对培训程序进一步规范。

探索养殖生产企业、市县水生动物防控机构、省级病害防控机构以及有关科研单位联动防治疫病机制,利用远程诊断,及时保障和了解病害防控的新进展。完善石家庄市水生动物病害的预测预报技术体系,探索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的早期快速筛查检测诊断新技术。

nlc202309042221

参考文献:

[1]

樊海平.福建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学科发展现状与设想[J].福建水产,2011,33(8):48-51

[2] 林春友,孙悦,吴艳辉,等.天津地区水生养殖动物病害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控对策[J].河北渔业,2010(9):26-34

Shijiazhuang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ations

LI Tian1,XU Wenxia2,RONG Haixin3,KANG Geping4,WANG Yuanyuan1

(1.Shijiazhuang City Fishery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Hebei Shijiazhuang 050091,2. Lingshou Aquatic

Management Office,Hebei Lingshou 050500,3. Luquan Fishery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Hebei Luquan 050200,

4.Pingshan Fishery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Hebei Pingshan 050400)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in Shijiazhuang aquatic species, quantity, prevalence, hazar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ntrol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ions for disease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resen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the main issues were elabor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Key words:Aquat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posal

(收稿日期:2014-08-13;修回日期:2014-08-17)

动物疫病防控的思考和建议 第12篇

商洛市畜牧业以农村千家万户散养为主, 农村散养占绝对优势, 这部分从业人员主要依靠习惯饲养, 科技含量偏底,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拒防疫, 避防疫时有发生, 圈舍建设不规范, 消毒和隔离等生物防护措施不到位。由于商洛市山大沟深, 居住分散, 猪贩在走村串户收购生猪过程中, 没有对人员、车辆严格消毒, 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 导致疫情多呈输入性, 多点散发, 难控制等流行特点, 因此加强散养户动物疫病防控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当前动物防疫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 我国投入巨资研发推广疫苗, 这个以“预防为主”为方针的防控办法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当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实对畜牧业起到了保护作用, 消灭了牛瘟, 控制了炭疽、口蹄疫, 区域性控制了猪瘟、布病, 保障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但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从业人员防疫意识淡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 畜产经济市场繁荣活跃, 活畜及其产品频繁流通, 经营、加工、运输、屠宰等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进行从业技术培训。很多从业人员只有经营头脑, 缺乏疫病防控意识, 更有少数经营者社取暴利。有的饲养者 (多在城乡结合部) 专门利用城市生活垃圾, 特别是饭店泔水喂猪, 管理粗放, 不计成本, 甚至连防疫针也打不全, 形成了一个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完整链条。

1.2散养户计划免疫工作难度大。易感动物在我国目前散养条件下,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彻底得到免疫保护。许多国家用中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猪瘟, 而中国却依然发生流行。现在免疫的疫苗种类多, 要求严格, 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大, 而重大动物疫病却依然频繁发生就是例证。

1.3从技术角度分析, 目前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免疫注射方面, 这样固然能控制重大疫情的大面积流行, 但难以控制其点状发生, 消灭传染病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强免一年春秋两次, 虽然应免疫的动物达到了100%, 而四不打的 (孕、幼、病、弱) 却也占到一定比例。还有少数添槽、拒防、避防等, 未免动物一般占畜群总数的20%左右, 而免疫过的动物抗体保护率也是70~90%左右, 有的病种还达不到这个保护率。其原因主要一是疫苗运输环节存在保存不当的漏洞。疫苗从生产厂家到防疫员手上一般需要经省、市、县、乡镇、村等五个环节。有的环节特别是乡镇冷链建设不完善, 导致疫苗效价不能保证。二是疫苗稀释后防疫员翻山越岭, 走村串户, 需要几个小时后才能注射到多头 (只) 畜禽体内, 致使疫苗效价降低。三是有的防疫员怕免疫反应出现治疗、死亡、流产等麻烦, 人为的减少免疫剂量。这样, 整个畜群中能受到疫苗有效保护的一般能达到60~70%已经不容易了。而要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总畜群的疫苗有效保护必须达到90%以上, 但在实际操作上, 达到90%确实困难很大。

1.4从政策角度分析, 全国各地财政状况不一。按《动物防疫法》规定, 防疫经费由县级财政解决。财政状况稍好的县, 经费稍充裕一些, 财政困难的县, 情况就不乐观。经费短缺, 村防疫员报酬低, 免疫反应死亡不能及时兑现补偿, 免疫反应治疗难, 月月补针难落实, 都影响着强免的密度和质量。易感动物的存在为疫情点状流行提供了土壤。

1.5传染源在全国范围不可能在一个短时期内彻底净化消灭, 但在一个县、一个市短期内是可以净化消灭的。只要把发病的动物全部扑杀, 彻底净化环境, 禁止疫区车辆进入或实行严格隔离制度即可实现, 目前口蹄疫的频繁发生, 就是传播途径上出的问题.

2 几点建议

无论那种疫病发生流行, 都不外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 只要控制其中一个环节即可阻止其流行。针对目前现状, 应采取加大投入、综合防控的办法, 具体建议如下:

2.1 免疫、监测并重, 检疫、扑杀结合, 加大从业人员管理

2.1.1将春秋两季防疫改为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重点在月月补针上下功夫, 使畜群的疫苗保护率尽量达到90%以上。疫苗供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可采取省级采购, 疫苗厂家直接送达县上, 县疫控中心收到合格疫苗后签单, 省级按单付款, 使厂家、使用者相互制约。防疫验收不定期抽查, 抽查总畜群的免疫密度和随机采样检测免疫保护率, 省市在每批次疫苗中选二至三个试验点, 以验证疫苗效价和比较厂家产品优劣, 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2.1.2强化监测和流调, 县级疫控中心把此项工作作为主要业务, 发现疫情立即处置, 及时净化, 确保区域内清净无疫。只要无传染源, 动物不免疫也不会有传染病发生, 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2.1.3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对畜禽及其产品的经营、加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法规和防疫技能培训, 合格者方能从业.坚决杜绝不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加工, 设立举报奖励。畜禽收购厂 (点) , 动物卸载后车辆、人员、垫料必须严格消毒, 动物卖给谁由谁负责实施。凡无免疫标识的动物坚决执行封存, 免疫后观察21天, 决不可补标办证放行。跨县、市特别是跨省收购 (调运除外) 必须先到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登记, 人员、车辆消毒后, 方可走村入户收购, 否则不予办理运输检疫手续, 以彻底阻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 适度规模经营

2.2.1国家在扶持“三农”资金上, 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列入专项预算, 对重大动物疫病扑灭, 除国、省预算外, 县级财政应当以当地畜禽的饲养量, 按牛2元, 猪、羊1元, 禽0.3~0.5元的标准列支预算, 作为扑灭点状小疫情灾害的基金。若当年无疫情, 可转入下一年使用,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控制扑灭。

2.2.2加大冷链项目建设, 为村级配备冰箱, 保温箱等设施。确保注射到动物机体的每一针疫苗都能达到有效保护。

2.2.3根据财政状况, 省、县分摊村防疫员报酬, 工资标准应是不低于当地技工的日工资, 每月按3~5天合计年报酬或按实际免疫注射数量, 按每注射一次牛2元, 猪1元, 禽0.2元的标准补贴。

2.2.4提高扑杀及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可按活畜禽现价的80%为补贴标准, 免疫反应死亡补贴费用应由疫苗生产厂家负担60%, 地方财政负担40%。强制扑杀补偿应分清是否免疫过, 凡因农户人为因素未免的, 补偿费最多按50%执行。反应治疗可按畜禽总饲养量的3%预算, 费用按牛100元, 猪、羊50元预算, 经费由县级承担。

2.2.5县级适当预算防控工作经费, 用于疫情监测、流调, 应急物资贮备, 强免组织安排, 病死畜处理等。

2.3 完善机制发挥职能促进发展

上一篇:企业养老保险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