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2024-07-24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精选11篇)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1篇

1 高校培养汽车服务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约60辆,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10,即使按照世界平均水平计算,我国汽车保有量至少还有1亿辆的新增需求。然而,我国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缓慢,高素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服务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汽车服务人才,而高等教育介入较少。目前,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加大,为了缓解汽车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最科学、最直接的办法是加强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培养更多的适用现代汽车服务产业发展的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2 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其专业定位是培养从事汽车服务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应掌握机械、电子、车辆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解决从汽车开始运转使用到车辆报废回收过程中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内涵宽,应用范围广,技术层次高,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宽、新”的特征,为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3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3.1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新型汽车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如何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旨,构建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逐步使实物教学、理论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经典教学内容与现代内容达到和谐统一。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精品特色

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办学理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武汉理工大学重营销,吉林大学重诊断、检测,同济大学重贸易等。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应该参考其他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特色、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在广泛对汽车服务市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践行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课程相对独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校内实训基地与工厂实训基地相结合,工程背景与教育平台相融合,厂校互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加强该专业相应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凸显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方向。

3.3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工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系统地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要求配备齐全的实验室设备,更要求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反复操作,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4 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应以学校现有创新教育体系和教学实验条件为依托,对创新人才培养资源进行优选、整合,完善学生创新活动共享平台,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基地建成具有汽车服务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孵化中心。

3.5 拓展汽车实习、实训基地

汽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应该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更多的校外挂牌实习基地,重视加强与汽车服务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点来看,专业涵盖范围广,技术层次高,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急需组建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既有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师资队伍。其主要途径有:(1)引进汽车服务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2)选送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国外培训;(3)聘任社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5)培养具有汽车工程背景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3.7 加强模块化教学体系建设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该专业中加强模块化教学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更好的凸显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应逐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以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钻研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3.8 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遴选来自汽车服务一线的课题,实现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学生选择积极性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既锻炼了综合技能,又增强了就业的信心,毕业生反映就业后可以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及设备的优势,弥补学校教学条件不足,缓解了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学生学有所用,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真实目的。

3.9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为了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汽车领域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汽车诊断、检测与测试技术系统训练的同时,还应考取与本专业领域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统一,增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培养胜任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摘要:针对我国对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阐述了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模块化体系、毕业设计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树伟,郑利民,田国红.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2篇

【关键词】工程专业认证;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软件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工程专业随之兴起和发展,社会对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通过工程专业认证来凸显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示学生的技术水平,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2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2.1实效性原则

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和让学生取得工程专业认证具有目的一致性,即提升学生就业率。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在当今时代,企业不仅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有要求,还对学生是否拥有工程专业认证证书有一定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工程专业认证,这样才能让企业认可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要让教学模式发挥出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教师要遵循实效性原则,引导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让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2.2适用性原则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3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应用型本科 集团化办学 人才能力素养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00-03

集团化办学可有效整合行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企业四方力量,组成人才质量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借助广西交通行业集团化办学优势,本科高校重在指导,发挥其多年来汽车专业本科办学的优势,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重在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其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企业重在提供企业实习和工作环境,提供企业兼职教师和毕业设计、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等,针对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本科教育四年(8个学期)采用“611分时段,以岗定教,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为广西交通行业及汽车后市场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质量标准属性

图1所示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属性,根据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属性划分,学习者经过4年的本科教育后,在人格体系标准、知识体系标准及能力体系标准方面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一)人格体系标准

1.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国策,具有牢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作中积极肯干,勇于担当;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等。

2.具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抱有造福社会的理想,具有远大的抱负,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灵活处理工作和团队合作关系,面对挑战和挫折时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坚持原则,为人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体系标准

掌握人文社会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等。

1.人文社会学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政治、法律法规、资金机制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具有恰当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了解工程材料、信息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及应用前景等。

3.专业理论知识。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1)掌握汽车文化、汽车材料以及汽车运用的基础知识;(2)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3)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能、平顺性与通过性相关的基础知识;(4)掌握汽车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电子控制以及车载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5)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原则及运行机理,汽车维修接待的策略等。

4.企业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知识,树立企业管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成本意识等,为以后从事更加综合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工程经济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基础知识,材料学基础知识,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础知识等;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为提升汽车维修服务工程师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6.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设计;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三)能力体系标准

拥有从事本专业基层工作岗位,如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等的基本技能,拥有从事中高层工作岗位,如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维修接待主管或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或销售经理、汽车评估师或企业内训师、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师、汽车产品设计工程师或试验工程师、汽车生产质检工程师等的技术技能。

1.使用工具的能力。掌握基本工具的应用能力,包括: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具有利用英文维修手册学习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英文界面检测维修设备的能力;具备Office、Word、PowerPoint、Excel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等。

2.完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主要包括:(1)按照汽车维护相关规范和标准实施汽车维护的能力;(2)能描述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与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具备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熟练进行汽车拆装、检修的能力;(3)熟悉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资料和设备,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4)能正确编制发动机大修工艺文件,具备发动机及其他总成大修的能力和维修质量检验的能力;(5)汽车维修客户接待能力、汽车技术培训能力、汽车维修质量控制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性能测试技术能力等。

3.清晰思考、准确表达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有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具有总结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

4.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具有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查询和文献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学科内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家的发展战略;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工作效率的能力。

5.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有参与改进建议的提出,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具有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与同事或同学间正当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与不同阶层的人交往、恰当处理上级与下级关系、控制自我与理解他人的能力。

7.国际视野与经验。能够感受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文化,掌握特定品牌汽车服务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气质和技术规范,具备汽车服务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及国际视野。

8.危机处理能力。在学校学习和社会时间中不断磨炼和积累,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二、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图2所示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本科教育工程实践平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教育培养,通过一年级重人文及基础教育、二年级重原理及技能教育、三年级重理论及技术培训、四年级重创新与实践的人才培养教育策略,在精心搭建的工程实践平台的支撑下,使学生逐步建立基础理论基础、技术技能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和工程实践基础,并通过实践、实习、技能竞赛、科研项目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策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与总结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社团协会、社交活动、校际交流,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情操、个人品质和国际视野。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依托本科高校、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实施“611分时段,以岗定教,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中,“611分时段”的含义是:

“6”即前6学期,为人格培养体系、知识培养体系及能力培养体系的构筑平台,学生在校企合作的氛围中,通过人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及专项技能训练,奠定一定的思想、人文、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

第一个“1”为第七个学期。第七学期为“入岗训练平台”,在本学期,学生按照职业发展兴趣,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进行入岗前的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完成对应的毕业设计。

其一,利用与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资源,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职业资格标准,学生通过企业综合维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取得企业认可、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学生在校企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等知识及技能;接受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以及汽车检修综合训练;了解与汽车维修相关的其他岗位的工作,使学生逐步具备汽车维修质量意识;了解汽车机电维修相邻岗位的常识,并逐步学会在生产中与其他相关岗位人员交流沟通的技巧,同时学习汽车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学生可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

其二,针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岗位特征,选修校企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制定的测试方向的培训课程,通过对汽车性能测试课程、现场组织及管理课程以及技术开发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有能力的学生,可鼓励其考取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其三,本学期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毕业设计计划,通过开展实景式的岗位技能综合训练为主的毕业设计,为以后工作的奠定基础。

第二个“1”为第八个学期。第八学期为顶岗实习平台,在本学期,按照学生兴趣确立的不同职业发展路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习岗位进行生产锻炼:

一是到知名汽车制造厂商的4S店进行为期半年的汽车维修生产实习,企业参与学生培训、考核与管理。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到生产一线从事汽车维护、零部件更换、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质量检验等工作,同时逐步了解汽车机电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依托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环境,培养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综合化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二是到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生产实习,企业参与学生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专业技能,到生产一线从事质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总装工程师或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同时逐步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依托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环境,培养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综合化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所制定的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及培养计划,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团队合作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掌握人文社会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拥有从事本专业基层工作岗位、从事中高层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在集团化办学模式背景下实施“611分时段,以岗定教,四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规格。

【参考文献】

[1]张尔利,刘学军,刘存香.多技术融合的车用传感器与执行器实训系统研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0(1)

[2]刘存香,刘学军,黄云奇.“611”分时段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4)

[3]刘学军,张尓利,刘存香.“学研赛”一体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3(4)

[4]刘存香,刘学军.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工程机械维护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广西教育,2012(1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广西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2014JD308);2014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学军(1977— ),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4篇

一、汽车服务人才的含义

汽车服务行业指的是汽车产业的一种延伸业务,主要包括了汽车的基础性业务,汽车生产连接汽车生产与消费等业务。宏观上包括汽车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汽车产业政策、中外交易生产的环境、维护汽车技术创新法规等,为政府、企业提供了有效性的支持;微观上汽车服务也包括了对客户在进行购买汽车前的、购买时、购买后的优质服务。

由此可见,汽车服务人才在汽车产业中的定义是:对汽车具有一些基本的知识或者是基本技能,在汽车服务的某个领域中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汽车服务存在做出贡献的人。

二、对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1、文化知识

道德法律基础知识;中文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实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和训练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

实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技能;

2、专业知识

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知识;汽车机械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汽车构造知识;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知识;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营销策划及销售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知识;汽车查勘定损与理赔知;汽车旧车鉴定与交易知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物流管理知识等

3、社会知识

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思想、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与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

三、对汽车服务工程人才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1、能力领域

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专业职业能力

识图与绘图能力及CAD技术应用能力;汽车基本维护和维修能力;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汽车电控技术应用能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营销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汽车物流管理能力;汽车查勘定损理赔能力;汽车国际贸易能力;汽车成本管理能;

3、素质要求

(1) 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体质好;

(2)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能承受一定压力,能吃苦耐劳;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勇于创新、敢于攀登的顽强意志。

(3)政治思想素质

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立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4)人文素质

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懂得礼貌、道义、仁爱、智慧、诚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的文化艺术讲座;自然科学讲座;文学欣赏课;相关的专业课程;经典书籍阅读

(5)专业素质

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搜集和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获得一门以上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能注重职业操守和职业岗位操作规范,注重工作安全和事故防护规定,注重环保规定。

四、结束语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实践能力 解决办法

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一、汽车的产品结构正在由卡车为主,转向技术含量相对更高的轿车;二、汽车的市场结构也由集团购买为主,转向对服务要求更高的个人购买。这些转变将直接促进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并逐步形成汽车销售服务、汽车维修服务、汽车配件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文化服务等汽车服务产业。由此可见,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服务人员的需求逐渐凸显,其所应具备的技术及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国部分高校于2003年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培养具有高素质,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汽车服务行业所需人才的调查

从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汽车售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其中的技术负责人及维修人员绝大部分是技校生和高中生,其次是大专生,极个别的有本科生。而现在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现代车载诊断系统等也已在汽车上普遍使用,这对于初中级技工来说难以应付,他们有时候甚至几次维修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因此,汽车售后服务行业急需有工作经验、把握最新专业科技动态、有快速的故障诊断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此外,某些岗位还需复合型的人才,如营销人员不仅需要有熟练的营销技巧,还要了解汽车结构及汽车行业相关知识,熟悉汽车保养和维修,有时甚至还要懂得一定的理财知识,能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等等。

从成熟国家的汽车服务模式来看,对汽车的服务重于对人的服务,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我们从中看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首要的和主要的职能。但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偏重基础理论教学,以致造成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实际能力的局面。

再就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出现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而由于教育体制以及评估的限制,学校在不考察教师实践能力作为一项执教能力的情况下大量地引进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以充实教师队伍。由于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相当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实践教学。

此外,许多高校,尤其是民办和独立学院由于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训与实验室建设上的投入相对不足,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的实践教学。

对策

鉴于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转变观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于此同时与企业合作,以改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诸多条件不足的局面。

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3]

那么高校如何同企业合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仅就校企合作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1.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用”。高校承担着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师资队伍则是高校培养人才队伍中的核心队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4]没有好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满足企业需要的学生是不可能的。

汽车服务工程人才是应用性人才,其教师队伍的特色应该是既要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应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加大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外,就是建立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制度。专业教师在企业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其次,还可聘请企业合作单位中的成功人士担任学校的专业课或实践教学工作,这不仅节约教学成本,而且还解决了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大量最新的实际案例定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实训室

高校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提高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在校内就要建立各种实训室,如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等几十个。但由于学校是非盈利组织,仅依靠招生收入和政府公共性财政投入(对于民办和独立学院还不存在这一项投入)不足以支撑校内建立健全这么庞大的实验室、实训室。要想有效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必须与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让企业采用独资、合资等方式投资学校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每年向投资企业交纳一定的费用。企业在合理安排经营项目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实现校企双赢;再就是积极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省级以及市级政府的产学研基金,利用该项基金购置一些研究项目所需的设备。这些设备将成为实验室、实训室设备的一部分。

3.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外实践教学

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学校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

另外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结合所学知识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增加工作经验,增长才干,并选择企业中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实现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5]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来讲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并尽早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人标准;另一方面,企业在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期间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方面的考察,从中聘用所需的人才。

结束语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是产学结合培养汽车人才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汽车人才成长的全过程中,学校主要进行基础教育,为成才打基础。在学校阶段,学生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学生这些优势要转化为生产力,接受市场考验,则需要企业参与,即能够提供给学生实习机会,更贴近市场,在实践中得到磨练,使高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学校与企业一起搭建科研平台,联手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需要,双方都将从中受益。[6]

基金项目:2007年度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刘国光教授.《构建独立学院车辆工程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BKJG200764。本文为其研究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8(2).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法规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7(2).

[4]孙权.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

[5]沈美媛.产学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5).

[6]戴劲松.中国汽车人才缺口130万产业升级换代受到制约[N].经济参考报,2008-7-16.

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调查研究 第6篇

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服务活动, 它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广义的汽车服务是指自新车出厂进入销售流通领域, 直至其使用后回收报废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全部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服务, 还延伸至汽车生产领域和使用环节的其他服务。汽车服务包括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因此, 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概念是:在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有一定的基本知识, 能够胜任汽车生产厂商和售后服务部门、汽车流通企业、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保险公司汽车保险定损部门、汽车运输、汽车物流企业等企业或部门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种类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我国汽车服务行业从传统的维修保养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 引发了对不同汽车服务专业人才更加多样化。

1. 汽车营销人才

一名优秀的汽车销售人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素质, 热情待客, 仪表端正, 更重要的是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 掌握并向顾客介绍所售汽车的配置以及性能指标。

2. 汽车维修保养人才

优秀的维修保养人才既能掌握传统机械维修技术和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并且有很长的工作经验和掌握汽车保养的专业知识。

3. 汽车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需要能够在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中保证物流信息及时准确、汽车完好无损的到达目的地。

4. 汽车美容装饰人才

我国汽车美容装饰改装人才紧缺, 汽车美容技师, 贴膜技师, 音响技师, 汽车改装技师, 钣金技师等。

5. 二手车人才

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二手车交易量是新车的两倍多, 但我国只有很少的人愿意买二手车, 这跟我国的二手车市场有一定关系, 二手车评估、二手车检验等方面的人才相当紧缺。

6. 汽车电商人才

电商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汽车行业也即将进入电商领域, 汽车之家、爱卡汽车等汽车电商网站也促进了汽车电商的发展。

7. 汽车金融保险人才

近年来, 我国汽车金融保险服务也在服务领域、服务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 服务方式的改变, 服务标准的提高, 对汽车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金融保险方面的人才发展也迫在眉睫。

8. 其他汽车服务专业人才

汽车置换, 汽车租赁, 汽车改装, 汽车模特, 汽车零配件, 汽车回收, 汽车博览会等方面的汽车服务专业人才也短缺。

三、汽车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我国汽车服务专业的现状是市场混乱、人才短缺, 汽车服务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最紧缺的。

1. 岗位职责专业化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汽车服务专业人才愈发需求。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岗位职责也更加专业化, 汽车专职人员更加受到重视。

2. 岗位需求多元化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多元化, 同时这方面的人才岗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汽车经纪人, 汽车俱乐部, 汽车回收再生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也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3. 岗位人才复合化

我国汽车服务市场的从业人员中, 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总数的8%,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差, 导致生产率低下, 服务质量不到位, 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最近几年,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非常短缺。

4. 岗位需要应用化

汽车服务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关于汽车售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 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贸易, 汽车保险理赔等内容的企业越来越多, 在此同时也需求大量相关熟悉汽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后, 随着内部国家对汽车工业的大力投入, 外部国际贸易的增加, 对汽车服务、汽车贸易和汽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等院校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足以满足国家对服务贸易人才的需求, 企业尤其缺乏能够在汽车服务贸易的基层经济组织中从事具体工作, 掌握核心汽车服务贸易理论,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并且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工商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汽车服务专业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 预计以后将达到4000万。此外, 我国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在质量上也相当缺乏。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1年年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何光远明确指出, 我国汽车服务行业特别缺乏既熟悉汽车工业又懂得WTO规则和国际贸易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不同岗位需求的汽车服务专业人才有不同的培养方法, 因此, 各大高校因地制宜, 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汽车服务专业人才, 并且要借鉴德日美等汽车强国的经验和教育方式培养人才。在汽车服务领域创造中国特色, 使得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生产和发展, 最终形成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7篇

目前,各类高等院校的师资绝大部分来自于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为主的高等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育人方面仍然受制于学科性、系统性思维方式的制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无法与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目标达到很好的契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擅长技术应用、迁移能力突出、能够切实解决职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并且具备良好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1 汽车维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汽车产业逐步向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且汽车产品和种类呈百花齐放的状态。对于现代车辆的维修工作更需要的是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高科技仪器设备,对汽车故障进行正确的判断的人才。然而,我国真正具备判断汽车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不超过30%,大多数仅停留在由他人判断故障,而自己只会“换件”的水平上[2],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不能与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达到很好的对接。

目前,各类汽车维修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鉴于汽车是机电一体化高度结合的产物,要求学生具备机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同时还要具备专业英文资料识读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吃苦耐劳,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自主学习,拓展开发新技术(如图1所示)。

2 汽车维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2.1 专业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

就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反映情况而言,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胜任所从事工作,但在工作中往往也表现出责任意识淡薄、眼高手低、不能吃亏、奉献精神缺乏等,这些都可归结为素质教育问题。我们在学校并不缺乏思想教育、素质修养诸如此类的课程,但是实际上的收效却是甚微的,究其原因,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容易泛泛而谈和空洞无物。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高校教师的天职,对于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非常有针对性,必须结合本专业实际,也就是说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必须不断渗透素质修养教育。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拆装与调整、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和实际维修工作场景比较类似课程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安全)意识,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此规章制度执行,并且把这些要求纳入考核成绩的重要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在进行思想教育渗透的同时一定要提倡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多的说教容易适得其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现身说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方方面面都能做到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车型种类多样,在学校短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在学生以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当中,学习过程应该始终与其相伴随。在平时的课堂当中,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己首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能力。

2.2.1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兴趣

汽车故障种类多种多样,学校教学面临的难题是不能再现所有的汽车故障形式,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机械般地练习技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汽车故障诊断,学生更应关注的是汽车的故障现象及性能异常的表现,学生根据汽车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与部位。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学生很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兴趣。

2.2.2 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随后才由具体事物的探讨对普遍生出理解;最后才有对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3]。夸美纽斯强调了教学的直观、情境与实践性。因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微观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以电子节气门诊断维修为例,在大众车系上称之为EPC(Electronic Power Control)系统,如果两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除了存储故障代码,会点亮EPC指示灯,关闭舒适功能外,节气门的开度将保持在1 500 r/min。并不再对加速踏板做出响应。在通用车系上,电子节气门不称之为EPC系统,而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对应的故障现象也不太相同,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置通用车系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看看通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后的故障现象与大众车系有什么异同点,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2.2.4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媒介

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各种汽车论坛、汽车专业APP等信息媒介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日常地学习,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这些媒介获取专业知识信息。

2.3 进行模块化课程开发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其培养的关键是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4]。模块化教学体系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模块”,以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5]。模化化课程开发如图2所示。例如,我校汽车专业借鉴SGAVE项目的课程结构进行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模块化课程开发。SGAVE项目由GIZ和领先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宝马、奔驰、大众和保时捷)提供支持,旨在与相关的中国政府机构合作(Mo E),在中国培训汽车机电工程师,主要涉及专业内容及其在教学法方面的实施,以满足中国对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该模块化课程具有3个特点:以客户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导向。例如以“更换齿形皮带”为客户委托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开发(见表1)。

工作任务是实践内容的参考和客户委托书的详细说明,它包含委托人(客户)对受委托人(汽车诊断维修技师)服务工作的所有要求。学习任务在工作流程中遵循自我组织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学习原则,其目的是达到履行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能力描述的是履行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上和方法上的知识与技巧。指定的能力可以在工作开始时作为学习协议(培训目标),在结束时作为学习检查(能力检查)。

2.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上海市对“师生关系的现状”做了一次专项调查,有48.99%的教师说自己“很爱学生”,9.43%的教师说自己“尚爱或偏爱”学生,这两次结果加起来,有近60%的教师“爱”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感受到这种“爱”的学生只5.61%,而“不注意”“不知道”的占46.51%。这就是说,对教师付出的“爱”学生领情的不到1/1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对于高等教育亦如此。作为专业教师更应该接纳和尊重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而且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高校多数专业教师有做兼职班主任的身份。而且QQ、微信等联系方式也十分便捷,专业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像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解、就业的迷茫、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等方面,教师应当起到“解惑”的作用。例如每堂课可以留出几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课余去学生宿舍看看,遇到学生的问题要耐心地讲解和引导,指导学生科技社团等等。

2.5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在应用技术大学大背景下,教师应当一是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是应用型科研与实践能力。在信息化浪潮和汽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汽车专业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只讲好几门课,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1)不断学习,时刻为自己充电。除了本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钻研本学科之外专业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旁听其他专业优秀教师的课程,学习中国大学MOOC课程,学习TED课程等。

(2)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科技社团进行指导。例如参加“本田节能竞技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项目等,既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

(3)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行企业实践。例如我校通实行“科技特派员”等一系列的方式督促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教师多去企业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勇于创新。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这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教师应保持对信息获取的欲望,工作中要不囿于传统习惯和模式,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3 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与学校的宏观推进、政策与模式的引导有关,更离不开一线教师精心的投入与付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育人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变革。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123-125.

[2]闻鸿莉,赵丽.应用型本科汽车维修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2,28(43):20-21.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侯立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上海商学院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5):32-34.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8篇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常熟的汽车产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是未来常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日趋成熟的汽车产业体系、持续的人力资源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汽车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满足地方汽车产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汽车相关技术的优质后备现场工程师与汽车工程技术服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在我们常熟理工学院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坚持“依托常熟、立足江苏、服务经济、高起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思想, 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针对汽车专业同学入学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个性鲜明的特点, 在日常专业课教学工作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潜能发挥,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用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长远的设想来开展教学工作, 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积极开展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 为构建本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汽车类应用型人才。

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认识

“因材施教”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入手,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1,2,3]。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考虑到教学要求与教学对象不同特点而提出的教学主张, 他注重从德才两个方面观察学生,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教育方法。南宋教育家朱熹在《论语》注解中曾指出“夫子教人, 各因其材”;汉代哲学家徐干也提出“导人者必因其性, 治水者必因其势”的观点;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对“因材施教”也有同样的认识, 他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禀赋、精力、性格不尽相同, 所以教育应具有针对性。西方教育家的这些观点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如出一辙, 不谋而合。可见, “因材施教”是经过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教育理论, 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

“因材施教”赋予新时代教育与教学的内涵就是: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理论结合起来,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教育条件, 根据现代青年学生的特点,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提出了“源于学生的需求, 终于学生的满意”教师工作理念, 开展了各种形式“因材施教”的实践与探索。

三、“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做法

1. 明确行业优势, 消除心理落差。

近年来, 通过不断增加投入, 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 学院已经拥有整车实验实训系统、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底盘测功器、四轮定位仪、制动测滑试验台、自动变速器实验台, 以及各类汽车系统实验台架等实验设备, 配有发动机综合测试仪、各类汽车解码器、尾气分析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 在江苏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行业影响力, 近年来, 我们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待遇优厚, 并且大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在长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汽车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不怕吃苦、扎实肯干的品质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缺乏吃苦精神等特点, 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时, 在每一次专业课程开课时, 首先向同学们表明, 汽车专业的同学可以利用长期积累的教育资源, 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在学生刚刚踏进校门的时候就营造出专业前景看好, 人人必须努力的学习氛围, 并且在入学后的一系列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灌输这一思想, 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 未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无法施展才能, 无法与人竞争, 这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通过一系列的引导,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这一措施已成为我们专业老师的一项共识, 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优化课程设置, 培养动手能力。

“因材施教”就要顺应学生的天性, 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 充分发挥其特长, 即古人所说的“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不害其长”[4]。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特长, 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我们在专业课设置、专业课实习、选修课拓展、课后答疑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 在专业课教学中优先选调有经验的教师, 任课老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高达60%。另外, 我们特别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 让同学们有机会开扩视野,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 并注意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上, 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专业知识面。

考虑到同学们的个人爱好的差异, 以及今后从事的工作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一客观实际, 我们组织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不同的选修课, 比如:摩托车概论、发动机热负荷、发动机零部件的三维造型设计、内燃机排气污染与控制等, 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长期从事科研实践, 讲课内容贴近科研和生产实际, 素材丰富, 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此外, 我们积极联系实习单位, 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 走进生产实践。有的同学对发动机的机体设计感兴趣, 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发动机生产企业参观实习, 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研究课题;有的同学对发动机的排放测试感兴趣, 我们便多次带领学生参观排放实验室, 对于试验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 也给予耐心的讲解, 这种现场教学方式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组织大家学习本专业的实用软件, 比如:FIRE、BOOST、FLU-ENT、ANSYS、PRO/E等, 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够及时上手, 抢得先机。

3. 调动积极因素, 创造成功机遇。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是“因材施教”的核心[5]。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 我们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根据专业课的特点, 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内燃机构造课为例, 内燃机构造复杂, 零部件众多, 传统的照搬课本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抽象难懂, 而且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将一台四缸柴油机进行了半剖处理, 使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组成系统一目了然, 把教室安排在实验室, 把发动机搬进课堂, 使教师成为裁判, 让学生走上讲台,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并通过举行发动机拆装大赛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寓教于乐, 这种实物教学的新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还要承认学生之间的身心差异[6]。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下, 有的学生反应敏捷, 学习速度快, 有的学生反应迟钝, 学习速度慢;有的学生易于通过听觉学习, 有的易于通过视觉学习;有的沉默寡言, 有的活泼好动;这种差异均属于独特的天赋, 都具有教育价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对于领悟、反应能力较慢的学生, 我们注重夯实其专业基础, 如内燃机的基本理论知识, 工程制图等, 使其毕业后成为“来之能战, 战之即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我们鼓励其参加科研活动, 鼓励和帮助学生考研,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 鼓励学生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 还有同学考上了研究生, 继续深造。

四、结语

迄今为止, 我们已培养了多届汽车类毕业生, 他们大多在汽车、发动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工作, 比如: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研发中心 (中国) 有限公司、住友橡胶 (常熟) 有限公司、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有的同学进入了营销岗位, 有的进入研发岗位, 有的则进入了管理岗位, 通过我们的社会调查, 我们的毕业生以其灵活的思维应变能力, 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博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 我们更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 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来应对经济发展多元化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要求, 积极推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 (4) :37-42.

[2]李玉荣.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理论基础[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0 (3) :14-16.

[3]戴红梅.创办“因材施教教改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66-67.

[4]王建秋, 陈聪.校企紧密对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0, 6 (4) :18-20.

[5]赵志群, 白滨, 何兴国, 等.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5) :55-59.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9篇

一、创设汽车专业认识性的职业环境

1.建立专业认知机制, 激发学习兴趣

(1) 领进门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作为中职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创新的汽车专业未来人才。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应设置新生入学教育课程, 包括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职业素养;专业教育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 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学习模式、评价方式、就业前景做介绍, 让学生了解汽车专业的学习目标。

(2) 走出去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 光靠入学教育来激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以课外活动或班会课的形式, 组织学生参观校内汽车实训基地, 培养学生的专业情结, 参观校外实训基地或参观一类、二类修理厂, 让学生感受职业环境, 为将来的就业定位做好思想准备, 避免脱离现实的盲目行为。

(3) 请进来

中职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自信不足, 刚刚经历了中考的失败, 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 针对这样的情况, 可以请本专业的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 讲述自己走上社会后的点点滴滴, 不一定会很精彩, 但一定会很感人,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通过在4S店或修理企业的毕业生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回校技术讲座。

2.创设“做中学”环境, 切合中专生特点

(1) 基础理论综合化

“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 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 从而学到知识。”“做中学”理论不仅塑造了现代美国教育, 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中职学生区别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文理科基础差, 根本听不懂, 上课睡觉现象普遍, 但对于动手热情较高, 因此, 给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创造一个“做”的条件很重要。

如我们将《汽车结构》和《汽车原理》融合为《汽车基础模块》, 确立“做中学”的课改理念, 由专业带头人牵头, 课程主讲教师共同参与, 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汽车基础模块》初级, 制定以“做中教”和“做中学”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标准与课程相结合, 以任务驱动为载体, 以职业环境为依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内容, 将理论、实验、操作作、、技技能能和和训训练练有有机机整整合合, , 真真正正体体现现“做中学”, 彻底打破学科体系, 创造真正切合中职生特点的“做中学”基础性实训基地。

(2) 基础技能职业化

将基础课程综合化以后, 融进基础技能训练项目, 以《初级汽车维修电工》为例, 其中一个课题为《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 将汽车电路的基本知识作为该课题的准备知识, 这样将基础理论融进技能训练中, 让学生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 而是将基础理论和电路特点相结合, 电路特点和维修技术相结合, 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思”, 基础课程不再是沉闷枯燥的理论课, 上课场所不再是唯一的教室, 学生技能不再是单一的操作, 充分体现了基础课程的综合化和职业化。

3.注重专业文化浸润, 提升职业素养

(1) 汽车专业环境文化建设

汽车专业环境文化是指:汽车专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学校实训基地以及其它硬件设施的环境文化布置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 是专业建设理念展示的窗口, 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如下专业文化建设特色:

特色之一:“5S管理”, 所有教学场所都有5S宣传标牌, 教学场所实行5S管理, 将5S管理作为专业课程的第一课;

特色之二:实训基地环境企业化, 如将整层楼面作为一个整体布置成汽车修理车间, 将教学场所布置成企业环境;

特色之三:“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 将学生在学习, 创新过程中的优秀作品成立一个展示区, 作为专业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2) 汽车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汽车专业制度文化是指:汽车专业价值观和汽车专业精神的刚性显现。通过专业制度建设将专业建设要求和内涵文化规范有序地制成文本来传递表达,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发展性, 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

专业文化建设做法之一:实训基地准入制, 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 首先要学习有关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经过考试合格, 方能进入教学场所, 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违纪现象, 必须填写违纪记录单, 作为和班主任、专业部、家长沟通的依据,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做法之二:教学工厂经理负责制, 整个教学工厂由经理负责培训师人员管理、场室5S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耗材采购与使用, 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 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 培训师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

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创设真实职业环境

1.项目引领

要让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 单凭基本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 因此建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部分。该专业目前拥有“发动机构造与修理”、“底盘构造与修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修理”、“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课程教学, 对应的工作岗位有:中级汽车修理工、汽车电工、汽车配件销售员、汽车轮胎工、汽车养护工等。应将课程与职业合一, 实训与生产合一, 学生与员工合一。

2.引企入校

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建设的实训基地, 主要面向专业岗位, 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开发课程的是学校专业教师。这样毕竟和汽车修理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差距,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很好的途径, 如与企业合作办班, 将企业修理车间搬入校内实训基地,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教学, 1周内3天由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 2天由企业派人来校上课, 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企业现场的正常运行与管理, 学生轮流在修理企业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 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别于某些学校将修理企业搬入学校成为校办企业, 该修理车间完全用于教学不作生产。

3.领校入企———中间实习

“中间实习”即学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2~3周, 亲身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 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为学生就业打开了渠道, 许多企业表示欢迎中间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

学生经过中间实习再回到学校上课,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将“中间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如何培养中等汽车维修技术应用人才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5-01

近年来,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已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样也使得汽车行业的人才越来越紧缺,汽车专业也在近几年来也越来越走俏,同时也带动了中职学校就读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中职教育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然而由于人才的紧缺和技工荒一系列社会问题,让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困难。

中职顾名思义就是中等职业高中,面临的是一群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羽翼尚未丰满,就要学习技术向天空翱翔。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具有汽车保养等实际能力。这无疑对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对汽车维修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任务。要向这一目标进发,能为社会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中职汽车维修的教师们一定要注重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1、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应该各占一半。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

3、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教学。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很好的进行实践操作。

二、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1、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2、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修理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重庆工商学校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学校近几年来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3、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汽车类的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堂,因此,教师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的教学,要组织学生对汽车制造、汽车维修等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使课堂教学跟上社会汽车制造与维修发展的步伐。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了解汽车维修工艺等。因此,必须建设校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学校的教师要深入校外实习企业,经常了解学生定岗实习的情况,征求企业对办学的意见,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工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拓宽路子。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懂得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工艺,这就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为了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进或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充实教师队伍。

总之,汽车维修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含量高,实用性较强,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实习基地,配备必要的先进实习设备和检测诊断仪器,建立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汽车维修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第11篇

2009年, 吉林省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与支持下, 进行长吉图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长吉图规划项目, 即以长春——吉林——图们为发展主线, 全面推进区域合作开发、调整产业布局, 构建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产业体系。进行空间布局、产业跃升、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产业链上的重点发展行业——保险行业, 亦是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汽车产业的前进脚步的不断加快, 对于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中的汽车保险, 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对象。目前, 吉林省的汽车保险行业主要由两大类公司组成, 即财产保险公司, 保险公估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主要完成汽车保险的承保、核保、立案、查勘定损 (大案) 、核价、理算、结案等相关业务。保险公估公司主要完成汽车保险的查勘、定损等相关业务。这些相关业务本身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更要懂沟通、高技能。所以出现大量的技术能力强、专业型的人才的缺口。

目前, 就吉林省汽车保险行业来看, 汽车保险的针对性专业人才无论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十分缺乏。一方面表现为行业中竞争激烈, 导致人才流动性大, 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不对口, 人才素质不高, 保险公司内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致使员工缺乏积极性、创造性, 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 由于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偏颇, 培养这种专业对口, 技能过硬人才的高等院校又很少, 最终使得汽车保险行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对于长吉图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主要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高等教育院校——以理论型为主, 注重理论培养, 培养的多为保险理论的研究性人才, 较少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方向多为包含人身保险及财产保险的大保险方向。二是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定位培养目标, 忽略行业需求, 缺乏市场针对性。这些原因导致既懂保险又懂专业的人才输出少、既懂汽车又熟知保险知识的汽车保险行业所需人才更少。因此, 进行汽车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已经成为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必然。

二、长吉图汽车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的是“2+1”的培养模式, 即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 完成学业。但我们知道汽车保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各个岗位都要求工作人员即要懂得保险相关知识, 又要熟悉汽车构造与维修的知识。所以就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更直接、更针对、更有效的培养模式。

基于这一培养目标, 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保险实务专业团队研究出了更符合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引入企业 (用人单位、软件公司) 参与的教学手段与考核标准。将企业的员工培训及考核标准引入培养过程, 根据企业电子化管理操作系统的要求, 与软件设计公司共同建设以车险承保模拟教学系统、车险理赔估算模拟教学系统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实训中心。可完成《汽车保险与理赔实务》、《保险原理与基础》、《保险公估实务》、《保险代理人职业资格培训》、《保险公估人职业资格培训》等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训环节。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模拟教学系统参照保险公司使用的实际电子系统的设计, 对汽车保险与理赔过程中的投保、核保、制单、立案、调度、查勘、定损、核损、核价、理算、核赔、结案的各个流程的实际操作规则、工作范围、职责要求、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演练。软件的设计以财产保险公司的操作系统为原型, 引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 配套专业教材及理论教学课件、动画演示等教学内容,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使实际案例进到课堂, 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 提前熟悉工作岗位,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明确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于理论性知识做简单介绍与梳理, 对于技能操作型要求精准, 相应的操作和深化的教学内容放大, 细致讲解与演练。

在提升教学手段方面, 利用汽车保险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 把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实验教学贯彻其中。比如, 案例及软件辅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保险业界的实际, 在短时间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 提高自信。同时, 案例本身或同期阅读材料都会涵盖一定的理论观点, 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理解与否, 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理论洞察力。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1+1”的培养模式。即在校一年级进行基础课程学习, 二年级完成订单培养协议的签署, 引进订单企业管理体制、评价方法及相应课程, 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年级到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完全与企业相融合。经过校企共建的订单班的努力探索与实施,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校保险实务专业已经为企业直接输送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保险公司。企业直接反应学生专业技能强、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业务上手快。这种培养模式使校企双方都有积极性, 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社会实践基地, 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这种“引企业入校园, 学校企业零对接”的培养模式为长吉图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与发展方向。

三、结语

总之, 要实现长吉图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输出与供求的平衡, 应建立长远目标, 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手段, 收集大量经验。密切与企业合作, 熟悉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联系实际, 为行业培养出合格的汽车保险专业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摘要: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带动了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更刺激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汽车也随之走入千万家庭。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高速地运转发展着, 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的长吉图规划建设地区, 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迅速带动汽车保险行业的发展。但对比其他地区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为专业汽车保险人才匮乏。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长吉图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解决汽车保险专业人才失衡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模拟软件

参考文献

[1].赵艳玲, 许珊珊.机动车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徐春红.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3].庞璐.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保险人才[J].山西教育·教学, 2011

[4].陈靖.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上海金融, 2011

上一篇:课题教学方式下一篇:主持人的公益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