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

2024-07-30

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精选4篇)

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 第1篇

(一) 让学生学习了解乐理知识包括:旋律、节奏与节、调式调性、音和与和法, 歌曲基本结构形式, 指挥图式和视唱击拍法等。

(二)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西洋大小调式及西洋大小调式与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区别, 调式在我们学唱歌曲及欣赏中对分析调式调性有什么帮助。

(三) 结合学生学过的简谱知识, 启发学生回忆并加以联系, 其次结合当堂教学内容进行粗浅分析和运用。

(四) 利用教学图片与多媒体运用展示西洋乐器和我国民乐器的外观特征及音色的区别, 采用让学生看图后说出乐器的表现力, 并让学生模仿部分乐器的音色, 如:二胡、提琴、小号、唢呐, 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

二、乐理知识在欣赏中运用的过程:

乐理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综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采用引入新课、分析、巩固三个步骤进行, 下面以本期高一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课为例进行分析欣赏, 提示如下:

欣赏目的:欣赏《梁祝》要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其次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分析作品的体裁和曲式, 最后分析作品的结构与主题, 从而深入了解作品, 更好地体会这一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一) 给学生讲解故事情节与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我国东晋时期, 在我国南方一个祝姓村庄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 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她与善良、纯朴的贫寒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年, 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后又由友情升华为爱情, 但终因封建礼教的阻碍, 她和他没能走到一起。梁山伯因为得不到自由婚姻而患相思病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 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 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祝英台的控诉感天动地, 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被雷炸裂开, 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 双双化成彩蝶,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从此形影不离。了解了这个千古绝唱的凄美爱情故事后,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 真正了解它的艺术价值。

(二) 作者简介:

何占豪——浙江人, 1 9 5 7年就读上海音乐学院, 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刷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 从此成为中国乐坛的著名音乐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还有《烈士日记》、《孔雀东南飞》等。

陈钢——上海人, 1958年就读上海音乐学院, 1959年与何占豪为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 借鉴了西方交响乐的创作手法, 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其代表作还有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王昭君》等。

(三) 采用分析作品体裁、调式。

作品的体裁是协奏曲即由小提琴主要演奏, 其它管弦乐器协同演奏被称为小提琴协奏曲。其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在教学欣赏中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我国民族五声调式识别方法进行分析, 主旋律中结束句为3 i 6 i 6 5 3 5 6 i|5.000|根据终止音就可以找出主音5。那么对应1—宫、2—商、3—角、5—徵、6—羽, 就应是徵调式。同时感受五声调式的色彩与情绪, 乐曲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民族特色, 吸收了我国戏曲丰富的表现手法, 使整个乐曲从音乐内容、创作手法、表现形式方面, 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在听觉上带来了美的震撼。作者通过呈示部——草桥结拜, 展开部——英台抗婚, 再现部——化蝶这种奏鸣曲式结构进行创作才使乐曲彰显出了多层次、多样化、多美感的特征。

(四) 总结。

在欣赏中必须通过多层面的分析、启发, 让欣赏者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反复聆听多感受才能逐渐领悟乐曲的美感。因此要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必须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 运用所学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 才能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才能获得对音乐的艺术享受, 才能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

摘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首先应明确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能力, 发展音乐听觉和增强音乐记忆能力, 培养正确的节奏感, 获得音乐表现手段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从注意、观念、感受、思维想象、理解、记忆等能力要求出发, 使学生有理解地掌握音乐基本技能才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教师用书》.

[2]《音乐教学法》.

浅谈新课程下的乐理知识教学 第2篇

关键词: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引导参与;拓展内容

新课改以来,把大部分的乐理常识都删掉了,有些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忽视了对乐理教学,以至于学生在完成小学音乐学习后,连简单的1(do)、2(re)、3(mi)都不认识。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乐理知识的有效掌握及准确运用是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体现,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

一、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1.运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

孩子天性是爱玩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认、唱、听、记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如数字与唱名的游戏,针对学生不能快速把1、2、3、4、5、6、7反映成do、re、mi、fa、sol、la、si,我就和学生玩这么一个游戏:我说数字或用手势法,学生讲唱名,反过来,我唱唱名,学生说数字,看看谁的反应快。结果,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运用比赛的方式,强化乐理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喜欢比赛,它不仅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会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把每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乐理知识竞赛课,具体做法:课前将比赛的有关要求布置下去,将学生分组进行抢答赛,最后记总分,看哪一组获胜,获胜的一组可以在网上点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乐理知识的记忆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合理安排,有效讲解

1.教师在乐理知识内容安排上应做到

(l)由少渐多,递增积累。应将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安排,并结合试唱和唱歌进行,使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逐步积累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2)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教师在安排内容时应有计划地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在一定的时候予以复习和巩固。

2.教师讲解乐理知识时应做到

(l)准确简明,生动形象。乐理知识很多书对其解释及阐述过于深奥,这些不利于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因而准确简明地进行乐理知识讲述是教师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2)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小学生对感性具体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而教师的教学要善于从感性的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概括,逐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乐理知识。

三、引导参与,体验成功

1.结合节奏参与,感受成功乐趣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歌曲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加入乐理知识中的节奏型训练,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2.利用器乐参与,体验成功愉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经常用乐器演奏的手法,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了解新知识。这样利用器乐的参与既符合高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通过舞蹈参与,成功展示学生艺术素养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舞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主题音乐。学生在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后,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乐理知识,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如欣赏舞蹈《看秧歌》和《小放驴》的同时,师设问:“这两个舞蹈的风格有变化吗?如果要你来选择,会用哪种表情术语来形容这两个舞蹈?并用舞蹈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一下你优美的舞姿?”学生通过已学过的风趣、泼辣、粗犷、平静等表情术语,运用到表现舞蹈的主题中,小小舞蹈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舞蹈。通过把乐理知识运用到舞蹈表现,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四、拓展内容,课外实践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多种方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理解、感受、表演音乐的实践中去。各大网站和网页中都有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的乐理知识的专栏,因此,我们将乐理知识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使学生通过网络上各种音乐站点的搜索和寻找,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触乐理概念,这一过程对延伸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会原来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5.

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 第3篇

钢琴是一门综合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 钢琴课程里所涵盖的知识与其他各类音乐基础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 在钢琴课程的学习中, 除去钢琴技巧外, 它还要求学习者同时对乐理、视唱、和声、曲式分析、复调等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因为钢琴曲谱本身就包含了这些知识内容, 学琴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同时也是对这些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并将它们综合运用到弹奏实践中的过程。学琴者只有对琴谱的谱面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认识与把握, 才谈得上掌握钢琴技巧和对钢琴作品进行表现。另一方面, 音乐院系各专业在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复调课程的教学中, 大都通过对钢琴曲谱的讲解和研究分析获得相应的学科知识。视唱的教学与钢琴的联系就更为密切, 在钢琴课程学习中对听觉的要求与在视唱教学中的音高音准要求有着一致的出发点。实际上对于这类课程知识掌握较好的, 往往是钢琴专业或者是器乐专业的学生。从这点不难看出, 钢琴课程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学琴者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 钢琴课程的学习过程与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音乐基础知识课程为钢琴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样, 钢琴课程的学习又将音乐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中, 使学习者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的把握。

实际上, 就拿一些参加业余钢琴考级的学生来说, 有的学生钢琴水平能考到八级十级, 而相对的乐理方面的知识却几乎是零。他们虽然能完整弹出乐曲, 但仅限于将乐谱上的音符弹出来, 却没有结构感, 显得支离破碎, 遑论从整体上把握乐曲的各个部分, 这就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些缺失。

认识到以上这些联系与实际情况, 从钢琴教学方面考虑,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钢琴教学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就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各类音乐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 让学生学得明白, 学得轻松, 学得透彻。下面笔者从乐理、和声及曲式分析三个方面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贯穿分别作简要阐述。

一、钢琴教学与乐理知识的融合

众所周知, 乐理是一切音乐学科的基础, 在钢琴课程中更是如此。

特别是在钢琴的初级学习时期, 乐理在这其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我们知道, 初学钢琴课程从坐姿手型学起, 接下来就开始识谱。初学者从最基础的认识谱表, 认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认识拍号延伸到学习高音谱表上的各音位置, 知道高音谱号又叫G谱号, 学习低音谱表上各音位置, 了解低音谱号又叫F谱号, 甚至还可以适当地了解到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都称为C谱号, 并且能初步地了解几种常见拍号并初步理解各拍号的含义。在学习各谱表上各音位置的同时, 学生不仅要知道各音的唱名do、re、mi、fa、sol、la、si, 而且要知道各音的音名C、D、E、F、G、A、B。只有一步一步地学习完这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后, 学生才能学习后面的钢琴课程。

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还要进一步掌握音符的实值长短, 认识各种记号及各种术语。即使是最基础简单的练习曲或是乐曲, 学生也应准确地把握节拍, 正确地弹准节奏, 精确地表现各种记号及各种术语, 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在进行手指指法练习的时候, 比如对学生进行音阶琶音的训练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音程、调式调性及和弦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练习中从听觉上感受各种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 理解音程、和弦的性质, 尝试辨认音程、和弦及构成音程、和弦。在进行十二个大小调音阶琶音练习的过程中, 在认识各调的同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区分调式调性的概念, 感受大调式和小调式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了解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联系, 等等。同样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弹奏练习曲和乐曲的时候也应有意识地加以提醒,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实践中, 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生动鲜明。

这样就从基础时期就给学生建立起一个理性的思维网络, 即用音乐理论的思维去弹奏钢琴, 而不致于出现会弹琴却不了解音乐理论常识的尴尬局面。

二、钢琴教学与和声知识的融合

如果说乐理知识主要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 那么和声知识就贯穿于钢琴课程的所有阶段。和声学的定义是研究和音、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规律的技术理论。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 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演奏各种多声部音乐。可以说, 绝大多数的钢琴作品都是和声乐曲。因此, 和声学在钢琴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和声知识对于钢琴课程有着极大的帮助。

和声知识与钢琴课程最直接的融合点主要体现在钢琴伴奏部分。无论练习曲、乐曲, 还是声乐曲的钢琴伴奏部分, 都处处充满着和声织体与和声布局。和声在其中起到烘托、丰富旋律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作用。教师在钢琴课程中融入和声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 表现音乐形象。

学生在启蒙阶段已经通过乐理知识掌握了和弦的概念, 因此, 在这个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渐渐地加入简单的和弦分析内容。例如学生在练习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一首新的练习曲之前都用笔将左手的伴奏和弦标记出来, 这样在练习的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明确的和弦标记感受和弦的序进, 也就是和声进行, 从而逐步从听觉上建立起和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背谱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样, 学生在学习一些短小的乐曲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简单地分析乐谱, 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把握音乐形象。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从直观上感受和声进行的规律, 从而能够主动地遵循这种规律, 为日后所需的即兴伴奏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 钢琴伴奏有着其大量的社会需求, 其中即兴伴奏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 因此,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尽早开始就重视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除了平时的经验积累外, 更加需要和声理论来完善。即兴伴奏的编配虽是一种创作能力, 但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而和声学就是由音乐理论家从大量前辈作曲家的作品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和规律, 学生把握一定的和声学知识就能够提高即兴伴奏编配的质量, 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辅助表达音乐形象。

在学生通过积累, 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和声规律之后, 教师便可安排一些简单熟悉的歌曲, 要求学生自由编配伴奏, 让学生把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继续用于实际操作中, 从而体会自由创作与合作的快乐。

三、钢琴教学与曲式分析知识的融合

曲式课程主要研究的是音乐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 包括主题、主题材料的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可以说, 即使是最简单的钢琴作品也包含着一定的曲式结构。这就表明曲式分析的知识对于钢琴课程的重要意义。

在钢琴课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加入曲式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思想上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从而具有在宏观上驾驭整体作品的能力, 同时又能认识到各个局部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 这样就能够对作品的内在实质有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更加深刻生动地表达和塑造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在教学中具体可体现为:首先,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最基本的动机、乐节、乐句的概念。教师通过指导分析使学生能够抓住作品的动机, 并且清晰地表现出乐节、乐句。明确了乐句的概念, 在学习一些旋律性较强的乐曲的时候, 学生便能够将这类作品演奏得富有气息感和歌唱性。其次,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乐段的概念, 使之能够正确地划分出乐段, 表达完整的乐思。这样, 在学习一些复杂的乐曲的时候, 学生就能够随着乐思正确地划分出乐段, 深刻地了解乐曲的内部结构, 理清眉目,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就避免了在练习的时候一遍又一遍从头弹到尾, 却收不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值得一提的是, 在学习奏鸣曲这种大型的曲式时, 教师应特别注意结合奏鸣曲作品向学生讲解奏鸣曲式的特点, 组成部分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 各部分的内部结构及主部到副部的调式调性的变化, 等等。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段分句练习, 并能保证作品的整体完整性。在需要学生背谱的时候, 教师应认识到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背谱任务。不仅如此, 如果通过曲式知识了解作品的一般发展规律, 学生就能够提前预想到作品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从而提高视奏能力, 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钢琴作品的演绎不仅需要感性的情感表达, 而且需要理性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感性与理性对于钢琴作品的演绎缺一不可, 若教师将感性的情感表达建立在理性的理论基础之上, 那么这种情感便能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因此,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 并且要真正地将其融入到钢琴教学中。

摘要:音乐学科分门别类众多, 但是各学科之间又是相通的, 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以钢琴教学为主线, 简要阐述了钢琴教学与乐理、和声、曲式分析这类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及这些基础课程对于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 钢琴教学应根据这些学科之间的共同之处把它们融会贯通, 从而为钢琴教学服务。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基础知识,融合

参考文献

[1]郭锳.基本乐理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2]乔惟进.和声学.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8.

[3]顾桐芳.曲式与作品分析.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走进乐理知识的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基本乐理;课程;理论知识;实践性

在音乐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与其它课程,诸如音乐欣赏、歌唱、器乐、视唱练耳等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其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音乐学科与别的学科相同,也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就是这门学科的基本乐理知识。但是,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中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只是枯燥地、被动地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乐理知识实践性概述

音乐理论是从实践中获得又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是乐理知识实践性的最为直观的一个体现。具体而言,基本乐理知识的实践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来源

乐理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音乐作为而孤立存在,它是与音乐作品密切联系的,是对音乐艺术中规律的总结,因此不能仅仅将乐理作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对于节拍节奏的理解,3/4拍绝对不是数学教学中的四分之三,而是音乐旋律中的强弱规律,它既包含音的长短,也包含音的强弱,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再比如在管弦乐四季歌中分为四段主题,乐曲采取了不同的力度来表现,在教学中就可以加入听辨音强弱的游戏,让学生会肢体语言对听到的音的强弱变化进行表达,如果是强音就将身体舒展的强烈,是弱音就将身体蜷缩的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理解节拍和节奏,就必须要将其融入到相应的音乐作品中去,这样才能真实地体会不同的音乐节奏和节拍所产生的不同的音乐体验,而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

(二)回归实践

乐理知识的学习最终必须要回到音乐实践中去,只有将乐理知识融入音乐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体会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意义所在,才能让自己学习到的这些知识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从而对音乐作品和实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进行乐音的四种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强弱关系、不同的乐器演奏让学生体会同样的旋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一些。

二、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实践包括对音乐的认识、音乐表演与创作等几类活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之中,音乐实践主要有声乐、器乐的学习,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理解等。在这些音乐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恰恰可以表现基本乐理知识的基础性原则。

(一)指导音乐认识实践活动的学习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理中的基础知识会对这些音乐的风格把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符”,是构成音乐的一个要素。它是音乐作品音乐形象和情绪的重要表现手段。歌曲的节奏赋予曲调鲜明的性格,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不同的节奏具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如《大海啊,故乡》,这首优美而深情的歌曲,采用了强弱拍不对称的3/4拍,颇似海浪涌动时骤起慢落的波浪感,并使用了一个主导节奏型贯穿全曲,运用切分、附点等手法使音乐具有海的性格和内涵。在演唱时就要把握歌曲的这一个节奏特点,充分地运用其表现力,唱出“大海就是我故乡”的主题思想。演唱者要对歌曲的节奏认真领会,把握情绪脉搏的节奏律动,从而在演唱中充分地掌握和运用节奏的推动力和表现力,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将节奏通过具体的乐曲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有非常有帮助的。

(二)进行音乐创作实践的意义

为使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习的基本乐理知识,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词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应用乐理,就必须通过音乐创作进行实践。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调式感、试唱能力,音乐语汇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让他们再重复性的进行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感兴趣,因此进行创造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他们音乐学习的境界。

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的学习则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创作的大门。音乐教学,特别是创作教学,对于学生发散能力的培养、想象力、联想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尤其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直觉的创造力。

(三)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教师,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够自觉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来感受音乐。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那么他对音乐的感受就更加充分,从而更加助于他们继续在音乐实践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进行基本乐理的教学使,既不能脱离了音乐实践与感受,单纯、枯燥地去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再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只让学生实践,而忽视多各种音乐现象、乐理知识的分析、比较以及概括。我们要做的,是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的课堂会始终生动活泼并且充满情趣,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更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基本乐理知识所有音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最为基本的音乐方面的理论基础课程,在音乐学习中是第一门向学生全面传授音乐知识的课程。扎实学好这门课程,将会为学习者进行其它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是提高人们审美追求的一种体现。基本乐理的学习不能简单、枯燥的讲解,要将其放在活动中学、放在歌曲中学、放在游戏中学,放在欣赏中学,这就是基本乐理知识的实践性。这样的学习,学生不感到枯燥,完全是在一种兴趣盎然的过程中接受这些乐理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亚利: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J].大舞台,2011(02)

[2] 许澄:浅谈基本乐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邢台学院学报,2010(03)

[3] 罗丽娜: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西安音乐学院,2011(07)

[4] 赵小平:基本乐理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05)

上一篇:公益元素论文下一篇:专业人才培养石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