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2024-06-19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精选7篇)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1篇

医院船是海上收容、治疗伤病员的专用勤务船, 主要用于战时执行以战伤外科为主的救治任务, 平时也可遂行突发事件、 灾害的医学救援及提供海上卫勤训练或教学的平台。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现代后勤与海上卫勤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与趋势, 满足海上医疗后送信息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的要求, 在新型制式医院船“和平方舟”号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的研制工作。

1 需求分析

1.1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

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主要涉及岛陆区、 海区和大陆区3 类。 医院船是海上医疗后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海上大批量伤员救治的主要机构[1]。图1 为海上医疗后送体系示意图。

1.2 医院船的主要任务

医院船战时执行的主要任务为:

(1) 收治海上和舰艇后送来的伤病员;当发生大批伤员需要救治时, 以通过性救治为主;伤员数量少时可实施早期治疗、部分专科治疗与留治。

(2) 对经处置后伤情稳定的伤员组织后送。

(3) 留治暂时不宜后送的危重伤员。

(4) 对因战伤而引起的需隔离治疗的伤病员进行隔离处置, 并尽快组织隔离, 后送专科医院救治。

(5) 采用直升机、 吊机等换乘方法接收和后送伤员。

1.3 医院船医疗系统

“和平方舟”号是中国海军首艘制式医院船。 医疗系统设有直升机换乘区、舷吊与接舷换乘区、检伤分类区、抢救区、医生办公室、护士站、CT室、 X线 (DR) 室、检验室、血液供应室、药品库、药房及相应的专科诊室和辅助、配套设施, 并设置指挥室和远程医学室。 共设病床300 张和8 个手术室。

1.4 医疗系统的主要工作与流程

1.4.1 组织指挥

(1) 内部指挥。 按战时工作形式进行分类编组, 分设指挥室、分类换乘组、医护部门、手术部门、医技保障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伤员搬运队。 指挥室在院长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指挥部署, 各部门的上报信息由指挥室汇总后呈院长阅示, 并可进一步上报。 内部指挥与管理可通过广播、电话、网络、公文等形式实现指令的下达与传递。

医疗系统内部指挥与管理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指令的下达和执行, 可通过广播、电话、网络、公文等形式进行传递。 各部门信息上报可通过电话、网络、公文等形式汇总至院办公室, 经整理后呈报院长。

(2) 外部关系。 医院船与海上编队及岸基间的指挥关系如图2 所示。

1.4.2 伤员医疗后送

伤员从换乘区至医院船, 经过检伤分类至抢救室、病房、手术区等进行收容、救治, 当伤员完成救治、伤情稳定需进一步后送, 通过船舶、直升机或其他方式后送至下一级救治机构。 临床医技与药材装备为伤员医疗后送提供辅助检查诊断、中西药品、血液制品和装备设施保障。 医院船医疗后送的伤员流如图3 所示。

图3医院船医疗后送的伤员流

1.5 医疗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

1.5.1 总体需求

依据战伤救治理论和海上医疗救护体系, 结合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工作内容、 现代医疗信息技术和全军战时卫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等, 实现医疗系统内部信息的共享管理, 与外部主要相关系统进行信息连通, 提高伤员医疗后送的总体效能和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

1.5.2 伤员救治需求

在伤员接收与检伤分类中, 使用电子伤票系统自动识别与下载伤票数据、 记录伤员到达的相关信息, 动态显示检伤分类和各救治单元的总体情况, 利用医院船医疗局域网络, 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检伤分类信息, 适应灵活多样的战救流程。 在伤员抢救, 病房救治、护理, 专科诊治, 手术治疗等过程中进行信息快速识别、记录, 自动处理、传输, 并按战伤规律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电子化医疗后送文书, 实现救治机构间伤员医疗后送信息的电子化共享。 伤员救治过程中需要通过远程技术支援的方式获得疑难杂症的诊治建议和复杂手术的会商指导。

1.5.3 医技保障需求

为伤员救治提供医技信息保障, 快速提供检验、医学影像和检查等申请, 自动联机采集数据, 提供报告信息的共享。 围绕伤员救治工作提供药品、耗材、血液制品、仪器设备、医疗设施等方面的供应与使用信息的共享管理, 实现临床医技及药材装备保障在工作流程、 信息处理等方面与伤员医疗后送的无缝链接与有机融合。

1.5.4 组织指挥需求

医疗系统内部的组织指挥按岗位职责通过软件配置, 管理, 记录系统的运行信息, 掌握、统计工作动态, 调整资源部署, 通过多种方式发送指挥控制指令。 利用多种通信渠道, 接收指挥信息, 上报医疗系统动态数据, 并传输伤员医疗后送信息。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以医院船批量伤员医疗后送的工作模式为基础, 综合运用战伤救治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和综合集成等理论、技术与方法, 结合平时军队大型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形式, 选用适应海上环境和舰船条件的成熟、稳定的技术产品, 确保软件系统满足医疗系统的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采集、处理、应用与共享管理的要求, 并与医疗系统的具体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提升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总体效能[2,3,4]。

采用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结构技术体系, 流程与操作方式符合海上医疗后送的工作要求和海上医疗后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照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既有的系统形式,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设备配置符合海军装舰设备规范的要求, 系统主要支撑平台、数据结构等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兼容。

2.2 技术体系

局域网络采用星形结构, 通信协议为TCP/IP, 网络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中文版, 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应用软件系统主体采用Java中文版进行开发, 底层控制与数据处理软件采用嵌入式系统开发, 医疗设备的接口采用ASTM、DICOM等标准。

2.3 信息流设计

2.3.1 内部信息流

医院船医疗系统的内部信息主要划分为伤员检诊救治信息、 药材保障信息和指挥通信管理3 类信息, 如图4 所示。

2.3.2 外部信息流

外部信息是指医院船医疗系统与外部交互的各类信息, 包括指挥信息和业务信息2 类。 指挥信息由2 个部分构成: (1) 医院船接收上级指挥部门间下传的指挥信息和发送上报信息; (2) 与前级救治机构间下传的指挥信息和接收的上报信息。

外部的业务信息主要为伤票信息、 野战病历信息和远程医学信息3 类。 医院船接收前级救治机构的伤员时, 根据伤员携带的电子伤票可获知伤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基本战伤信息; 伤员在医院船完成救治并进一步后送至后级救治机构时, 除伤员携带的电子伤票外, 还应有野战电子医疗后送文书。 远程医学信息是医院船与远端远程医学中心间的双向音视频、图像、文本和数据形式的信息。 远程医学信息可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传输。

医院船医疗系统的外部信息流如图5 所示。

2.4 配置设计

2.4.1 硬件设备配置

(1) 网络设备。 配置局域网络包括热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主交换机、用户交换机、网络终端和外设等。 网络终端根据医疗系统的舱室布局与战位设计, 分别配置加固一体化客户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 外设主要包括网络打印机、 电子伤票PDA、电子伤票桌面读写器、光电扫描器、条码打印机等。

(2) 音视频设备。在直升机换乘区和左右舷换乘区配置室外加固摄像机, 在手术室配置室内加固型场景摄像机、手术摄像机, 在检伤分类区、主要通道、指挥室和远程医学室配置室内加固型摄像机;在手术室、指挥室、远程医学室配置音频采集、播放设备;在指挥室和远程医学室配置大屏显示设备;机房配置音视频缓冲分配、切换控制、输入输出、录制回放设备和视频拼接及多方通话处理设备。

(3) 远程医学设备。 配置海事卫星多媒体终端和Polycom多媒体终端。

(4) 通信设备。 配置海事卫星F站通信设备和Ku/Ka等通信系统接口设备。

2.4.2 公用软件配置

公用软件配置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数据库系统、办公文字处理系统、网络运行监控系统、Java开发软件运行支撑环境软件和关系型数据库等。

2.5 功能结构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主要包括4 个分系统: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视频监控、远程医学和远程通信。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包括战伤救治、 医技保障和组织指挥3个功能子系统。 结合编制与战位设置, 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6 所示。

3 关键技术

3.1 战伤救治理论与软件工程技术

以战伤救治理论为基础, 依据战伤救治规则和医院船医疗系统伤员医疗后送的工作内容, 对业务流程进行创新设计与优化, 并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与步骤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测试确认和部队应用。

3.2 嵌入式开发与综合集成技术

采用嵌入式开发技术开发了电子伤票PDA的读写、 数据处理与呈现、 存贮与接口通信等软件模块, 并使用综合集成技术优化系统的功能与操作, 使电子伤票系统、视频监控、远程医学、远程通信等与医疗后送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功能一体化集成。

3.3 多媒体与网络控制技术

应用数字化音视频采集与处理、拼接与混音、编解码与传输、 记录与回放、 效果与呈现的多媒体技术, 并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和远程医学。

3.4 射频识别与条码技术

采用无源射频技术进行电子伤票的读写, 识别伤员身份信息, 下载与补充完善伤票记录, 并使用标准条码技术进行检验标本和医用物资的自动识别, 提高伤员与物资的快速识别能力[5]。

3.5 数字化接口与标准化技术

应用USB、ASTM、DICOM等标准数字化接口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 参照HL7 医疗信息接口标准进行各医疗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换, 并在软件系统中广泛采用国标、国军标和行业标准等, 如射频、条码、药材编码等, 实现系统的数据连通、流通与共享。

3.6 环境适应可靠性与综合试验技术

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处于海上舰船冲击、震动、盐雾、霉菌、湿热等环境条件, 硬件设备采用军用加固类设备或采取加固措施。 而应用软件中则在关键结点采用循证方法提高可靠性, 如在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中采用多重校验、 在影像数据迁移中使用目标数据与源数据的比较验证等方法, 以增强应用软件的环境适应能力, 并对软件进行陆上联调、系泊试验、航行试验、效用试验软件第三方测评等, 综合测试、验证、完善应用软件的功能与性能[6]。

4 软件实现与应用

4.1 实现途径

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依托医疗信息系统的局域网络、视频监控、远程医学和远程通信等设备系统搭建平台, 软件的医疗后送信息管理分系统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形式完成, 视频监控、远程医学和远程通信分系统则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其功能。

4.2 实现功能

4.2.1 视频监控

在指挥室 (信息中心) 可通过触摸屏和拉杆控制器等视频监视实时了解医疗系统主要部位的工作动态;在授权的网络终端进行网络监控操作;在指挥室和授权的网络终端实现数字录像与回放, 对重要部位工作的视频进行分析研究。

4.2.2 医疗后送信息管理

(1) 战伤救治。 建立了海上战伤救治信息系统 (casualty care information system, CCIS) , 在检伤分类区接收伤员时使用电子伤票PDA或桌面读写器自动识别伤员身份和下载伤票信息, 补填、完善伤票内容后, 实时显示医疗区域的主要救治区域状态和检伤分类动态数据, 并采用下拉选择方式快速输入分类转送信息, 如图7所示。

在病区与专科诊治、 抢救与手术救治中, 主要信息输入、采集、处理、呈现与应用等环节实现了海上战伤救治的网络化流程、电子化作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系统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自动生成野战医疗后送的文书、战伤登记簿和伤员交接确认单等战伤救治特有的记录文档, 依托通信系统或伤员后送携带方式达成了海上医疗救护体系的救治机构间及岸海衔接的医疗后送信息的电子化流转、共享与运用。

图 7 电子伤票 PDA 检伤分类界面

(2) 医技保障。 医技保障包括临床医技和药材装备保障2 个部分。 在战伤救治软件的模块中建立了嵌入式具有临床检验、检查、医学影像的申请、反馈、报告浏览、影像查阅等功能的LIS、PACS, 使用条码管理与识别检验标本, 实时联机自动采集检验和医学影像数据, 实现了LIS、PACS与CCIS的有机融合。

按战时要求对药品器材、 血液制品等实行信息化综合管理, 采用条码进行药材的自动识别;对库存药材进行库存量和有效期告警; 可按品量和基数进行补给与出入库管理。 在手术室、抢救室、护士站、专科诊室、检验室、特检室等药材直接消耗场所的工作站软件中嵌入药材管理模块, 手术室、抢救室、专科诊室工作站可直接根据手术、抢救和治疗的类型、名称等生成需要申请的手术器械包、耗材和主要药品;病房医生、 护士工作站可按医嘱药品处方的名称查询、显示该药的库存量和常规用法与使用剂量等;检验、特检等工作站可进行试剂、传感器和辅助材料的使用量和利用率等信息的统计, 实现了药材保障与伤员救治、 辅助检查等系统信息的无缝连接和综合集成。

(3) 组织指挥。 接收上级下达的指挥信息, 以音视频、多媒体、电子文档等方式上报医疗后送的动态和药材补给的申请等信息。 通过视频、数据列表和图形等方式掌握、了解医疗系统的运行状态, 如图8 所示, 并通过网络向各战位的网络终端下达指挥部署指令; 对内部的各类申请和上报的信息进行网络电子化审核, 以电子文档日志形式记录医疗系统的重要事件和工作计划与部署, 并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与运行管理。

4.2.3 远程医学

通过海事卫星通信方式在无限航区与远程医学中心进行动态音视频、电子邮件、语音、传真方式开展远程医学工作; 通过Ku/Ka等通信设备接口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实时音视频、电子邮件、语音、传真方式开展医疗后送方案的制订、 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指导等工作。

4.2.4 远程通信

与指挥所间以网络信息、语音电话、传真和实时音视频的形式接收指挥信息、 上报医疗系统的动态信息; 与后方医院建立战伤救治业务信息的传输通道;与救护艇或其他前级救治机构进行网络信息、语音电话、 传真形式的业务指挥信息的下达和医疗后送信息的传输。

4.3 软件测评

按《军队后勤软件管理规定》的要求, 通过了具有资质机构进行的软件第三方测评, 软件等级为C级, 测评类型为鉴定测评。

4.4 软件验收

通过了会议与实船、实装、实际操作测试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验收。 验收测试中, 全类型地展开了24个自主设计、开发的工作站软件, 共设置了1 333 个功能点和352 个性能点作为标的进行验收测试, 测试结果为1 327 个功能点和352 个性能点通过, 综合通过率为99.64%, 系统通过验收。

4.5 软件应用

分别在医院船全员齐装满负荷检验性训练、新型海上医疗救护装备展示、 非洲之行医疗服务的伤员医疗救护训练、 以东海军事热点为背景进行的海上医疗后送训练、“卫勤使命-2013” 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等多项活动中, 对该软件进行了充分检验、考核与使用。 每次使用软件后, 都综合意见、建议并对软件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该软件还在医院船岸基依托医院安装展开, 应用于海上卫勤力量经常性的医疗后送战备训练, 并在新型大型舰船医疗系统获得集成应用。

5 结语

在军事一体化平台的技术体制下, 首次全面、系统性地建立了医院船医疗系统批量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实现了大型骨干卫生装备系统伤员医疗后送信息的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 提高了海上伤员救护、治疗与后送的总体效能, 达成了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工作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的目标。

随着海军发展战略的转型, 医院船入列后, 其使命任务由战时的批量伤员医疗后送和平时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扩展到岛礁巡诊、海外医疗援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医疗服务。 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的功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拓展, 以适应医院船医疗队开展各类工作的信息化需求。

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探索了海上舰船伤员医疗后送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为海上卫勤保障信息化和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共享管理, 提高海上伤员救治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 研究、建立医疗后送信息化工作模式, 研制、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结果:研制的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实现伤员救治、辅助检查、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等信息的综合集成。结论: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 并提升伤员医疗后送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海上卫勤保障,海上医疗后送,战伤救治,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陆云, 曹诚意, 李甫, 等.海军卫生勤务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3.

[2]傅征, 连平.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傅征, 王政, 霍仲厚, 等.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许家珆.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5]路晓丽, 葛玮, 龚晓庆, 等.软件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2篇

医院医疗行业现状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规范化管理导致大量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发布、执行、检查的管理循环需要落实; 大量的信息时刻在产生,却分散在各个系统里,医院领导需要集中查询以供决策; 日常事务繁多、当班时间不固定和距离因素造成管理文件的传递、处理效率低下; 职工中知识型员工占相当大比重,顺畅地表达意见、参与医院管理成为重大需要; 医院职工工作繁忙,责任重大,普遍感觉压力大,需要进行排解,也需要被关心; 医疗体制改革和同业竞争的加剧,对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系统定位

承元OA解决方案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集成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医院,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系统架构

承元OA系统架构在承元支撑平台之上,具有完整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可实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应用。系统涵盖了包括知识管理、图形化工作流引擎、文档管理、门户网站管理、即时通讯、邮件、协同办公、自定义平台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综合信息基础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企业信息门户、工作流程自动化、知识管理等各种具体应用。

总体功能

系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办公、信息中心、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事务申请,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电子邮件,待办事项,日程安排,资产管理,办公用品,公共信息,阳光采购,车辆管理,人事管理,系统管理等,实现了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并具备强大的文档查询功能。

1、对于医院领导来说,系统是一个科学的决策支持平台;

2、对于各科室主管来说,系统是一个规范的工作流审批和管理平台;

3、对于医院普通员工来说,系统是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

4、对于医院新员工来说,系统是一个全面的信息库和知识库;

5、对于医院外部人员来说,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

……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3篇

“财前教授开始早诊!”看过日剧《白色巨塔》的人,大都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外科教授财前五郎率领着他的医疗团队在各病房巡诊,每到一张病床前,在财前教授诊察病人时,一旁的见习医师会递上相关病历与X光片供他参考。

《白色巨塔》是日本知名作家山崎丰子在1965年写成的,最近的版本是在2003年拍摄的,如果再拍一次,背景改在台北新光医院的话,财前教授的巡诊场景就会有所不同。

观众会发现助理医师手中繁多的资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上面架着平板电脑的医疗推车。财前教授开始诊疗时,会在平板电脑上选出该病患的所有数据,例如病历、X光片、超声波图片等,不但病患者能更了解目前病情,财前教授的巡诊也更为轻松高效。

定制移动医疗系统

这辆医疗推车是新光移动医疗系统的一部分。

或许普通大众对“移动医疗”这个名词较为陌生,其实它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像路上疾驶而过的救护车、偏远地区的医疗巡回车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据研华台湾区ePlafform业务群项目副理林钦裕介绍,移动医疗系统可分为院内系统与院外系统,救护车属于院外系统,院内系统则用于医师巡诊与护理人员的病床护理作业。

移动医疗,顾名思义,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必须是可携式。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在台湾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当地部分医院刚开始建置这种系统时,多选择PDA,不过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缺点就凸显了。例如,PDA不但操作不易,因画面尺寸较小也不足以显示资料全貌。

小的不行换大的!PDA被淘汰后,新光医院改用体积大一号的笔记本电脑,不过最后还是发现它不适合,原因在于笔记本电脑若架在医疗车上,推动时的持续小震动会提高硬盘故障率。另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换药之类的护理作业时,一旦将药水打翻在笔记本电脑上,整台机器极有可能当场损坏。

有了这几次经验后,新光医院体验到,移动医疗系统不是买个现成的IT设备,安装上应用软件就可以的,必须视医院环境与作业特性来设计。

据新光医院技术支持课课长丛培珑介绍,医院所需要的院内移动医疗系统有几个特殊需求:首先是抗震,原因前文已经提到;第二是低噪音,以减少对患者的干扰;第三是强固性,一方面是外部材质要坚固,另一方面则是要抗腐蚀与防水,医疗器材必须经常消毒,所用材料必须经得起酒精腐蚀,防水等级要达到IPX1级(设备可在相当于3-5毫米/分钟的降水强度下,保持正常工作状态10分钟,编者注);第四是长期供货,医疗业与制造业相同,设备使用周期较长,厂商必须长期提供零配件更换与维修服务。

针对这几个特性,新光医院在2007年开出了特殊规格订单,选定研华作为合作伙伴,为其设计出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并于2008年初上马。目前,该医院共有153台移动医疗车,53台为医师巡诊使用,其余为护理人员使用。

新光医院的所有病患数据都存在主机中,通过无线局域网在移动医疗车上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电脑的硬盘具有1G(1个重力加速度,编者注)的抗震能力,采取无风扇方式降噪,选择特殊材料制造,足以承受撞击与酒精侵蚀。由于医疗作业以稳定为前提,而无线传输又属于通信技术中较不稳定的一种,研华与思科合作,采用医疗等级的通信模块,最大程度地保证通信稳定。

一举三得

建立移动医疗系统后,新光医院在人力成本、无纸化、服务质量三方面获得了效益。

据介绍,人力成本的效益并非指缔减人力,而是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新光医院的所有护理作业都围绕护理站进行,数据资料也都放置在此。以前,护理作业以纸本记录,护士巡房换药时一旦遗漏资料,就必须回护理站取,一来一回徒然浪费时间。现在,数据可通过无线网络显示在电脑上,为护理人员省下了前期准备与作业途中可能延迟的时间。

在无纸化方面,新光医院按规定还要建置纸质病历,但其他的报告、单据都可以省去纸质部分,在需要时显示在移动医疗车的电脑上。服务质量则主要是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利,并让医师在巡诊时可以轻松、清楚地了解患者的所有就诊数据,藉此提升医疗满意度和质量。

目前,除新光医院外,台湾已有多家医疗机构针对各自环境与作业流程,建立起院内移动医疗系统。

未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不必抱着满堆的病历快步走在走廊上,而是推着一辆辆架着平板电脑,上面放满各式药品的行动车,极有效率地穿梭于病房之间。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4篇

1 现状与问题

1.1 设备平时使用率不高

医院船上的医疗设备不同于陆上医院,不是每天使用,只在执行任务时使用,为间断性使用。如果医疗设备放在船上,平时大部分时间是闲置不用的,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长时间闲置导致设备容易损坏。

1.2 处于摇摆、震动的特殊环境

医院船是一个活动的载体,在航行或漂泊中易受风浪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和摇晃。特别是在遇到大风浪时,舰船会剧烈地左右、上下摇摆,使固定不牢的设备倾倒或碰撞而损坏,也会因剧烈摇晃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医院船的发动机长年造成的巨大震动也会加速设备损坏老化并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1.3 经常受高湿高盐的腐蚀

大海上的空气湿度很大,盐的浓度也很高,医疗设备长期处于这样的空气中,很容易受到腐蚀,长时间的腐蚀会加速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其正常运行以及准确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平时缺乏医护人员监管

由于医院船医护人员的管理模式是平时在陆上医院工作,只有在执行任务时才住在船上,所以医护人员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船上居住,导致放在船上的医疗设备无人使用,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也得不到医护人员每日的监管和保养,设备很容易损坏。

2 对策与办法

2.1 购置设备时要考虑船上特殊环境

由于医院船长期处于摇摆、高湿、高盐的特殊环境中,因此在购置船上医疗设备时要尽量考虑这些因素。很多在陆上医院能够使用的医疗设备,在船上就不一定能使用,如对湿度、盐度、震动要求很高的设备就不适合在医院船上使用。因此,在购买特殊设备时,一定要对厂家说明情况,提出尽量满足船上特殊环境的要求;在购置普通设备时,一定要看清说明书和各项技术参数要求,确定设备能否在船上正常运行,船上的特殊环境是否会影响设备的准确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 使用时设备要特别固定

与陆上医院不同,医院船经常处于摇摆和震动状态,特别是遇到大风浪时,医疗设备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固定。如床、手术台、X线机必须固定在甲板上,放在台上的小型设备也必须固定在台面上,否则很容易被打翻。设备固定并不是简单地焊死或牢牢固定而已,还要考虑到设备的拆卸和移动。由于许多设备根据需要须随时拆卸,有些设备还要随伤员体位随时移动位置,因此单纯追求设备固定牢靠而牺牲设备的移动性是不可取的,要两方面兼顾。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2类固定方法:一是对需要随时移动的大型设备采用了隐埋入甲板的“十”字导轨固定,直接用螺钉将设备固定在导轨内,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在导轨内左右、前后移动,以方便对伤员进行救治[2,3,4];二是对便携式医疗设备采用将滑动螺母临时固定在甲板上或台面上[4],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固定设备,又方便医护人员卸装。

2.3 平时设备要实行分类管理

医院船医疗设备的使用是间断性的,平时大部分时间闲置不用,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管和维护,设备很容易损坏和老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设备分类管理方法,将医院船医疗设备分为2类,即携行类和固定类。携行类设备平时带回医院维护保养,固定类设备因长期固定在船上,所以要在船上进行维护保养。将能搬动的设备尽量归为携行类,因为携行类便于维护保养,同时脱离了船上的不利环境,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携行类设备管理:(1)集中管理、登记造册,由专人统一调配。将临床能使用的设备由专人统一发放到科室使用,放在仓库的设备由专人维护保养。(2)在使用上明确责任,与使用科室签订使用责任书,并落实到人,即谁使用谁负责保养维修。(3)在使用原则上,既不能弃之不用,又不能用之过度。(4)在执行任务前一周,将所有设备从科室收回并集中到战备库,由器材科人员和操作技师进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执行任务时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固定类设备管理:固定在船上的设备多为大型医疗设备,如高压消毒锅、X线机、海水淡化机等。针对这类设备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平时维护和定期保养检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维护主要由船上的军医负责,如每日开门窗通风、擦拭设备等。由于船上军医对设备性能不熟,一般不做开机检试和技术类保养,只对环境、设备表面进行维护,每2周由医院专门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专门的维护保养、开机检试,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维修。对每次专业维护保养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登记。另外,在执行任务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提前上船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 小结

医院船上环境的特殊性和医疗设备使用的间断性给医院船上医疗设备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我们根据多年的海上训练和保障经验,对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医院船上的医疗设备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要按照特殊环境的要求购置设备,使用时加装固定措施、设备闲置时分类管理这3条对策,为今后医院船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意见。

摘要:阐述和分析了医院船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医疗设备平时使用率不高、长期处于摇摆震动环境、经常受高湿高盐腐蚀、平时缺乏医护人员监管等难点和问题。提出了在购置设备时要考虑船上特殊环境、使用设备时要特别固定、对平时设备要实行分类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医院船,医疗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国良,吴爱民.海上医疗救护训练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7-134.

[2]吴桂荣,梅海,何仕辉.医院船手术室的改造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64-65.

[3]吴新文,吴桂荣.现代海战伤救治的影响因素及实施重点[J].海军医学杂志,2001,22(4):345-347.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5篇

入列,和平方舟号医院船9次走出国门,累计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

和平方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超越了国家、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让世界为之温暖。特别是在危难之时,这艘满载友谊的“大白船”的航迹,就如同向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6篇

医院船自列编以来,先后承担了“2009年4月23日青岛多国海军活动”、“和平方舟医疗服务海疆万里行”、“和谐使命-2010”、“和谐使命-2011”等多项大型任务[1]。许多耳鼻咽喉科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每次医院船的重大医疗任务都抽调耳鼻咽喉科医生参加,但是由于任务的不同,携带的耳鼻咽喉科器械及装备也不同。我们根据这几次任务中耳鼻咽喉科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医院船耳鼻咽喉科医疗器械和设备配置及解决方案,以使其更加合理完善。

2 医院船耳鼻咽喉科现有装备

由于医院船是为战时医疗救护或重大灾难的应急救援而设计的,主要是病房及检伤分类区,门诊诊区相对较小,配有2个口腔科诊室、耳鼻咽喉科诊室、眼科诊室、特诊室。耳鼻咽喉科与眼科共同使用一个诊室,位于医院船02甲板的0236房间,大约12 m2,陈设眼科裂隙灯、眼科视力检查表、2张办公桌和1张耳鼻咽喉科工作台。空间狭小,非常拥挤。

耳鼻咽喉科现有1套耳鼻咽喉科综合治疗台、医用诊疗椅、1台医用冷光源,但配备的冷光源光纤及0度鼻内窥镜已报废。没有配备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器械,每次任务均需携带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器械,如前鼻镜、间接喉镜、鼻镊、耳镊、耵聍勾。

3 医院船历次任务中耳鼻咽喉科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医疗设备的配置

(1)在“2009年4月23日青岛多国海军活动”和“和平方舟医疗服务海疆万里行”任务中,每次抽调1名耳鼻咽喉科医生,自行携带一次性常规检查器械,参加体检、常见疾病的诊治和一般的小治疗,如外耳道耵聍取出术、耳道脓液的清理。2次任务分别为20 d和42 d,共诊治常见疾病和体检1 000余人次。

(2)“和谐使命-2010”历时88 d,赴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和孟加拉国亚非5国,为当地政府官员、军队官兵及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携带的是一次性使用的耳鼻咽喉科检查器械,如鼻镜、压舌板、鼻镊和耳镊,这些器械是金属的,须反复消毒。抽调2名耳鼻咽喉科医生,在前出分队和门诊工作,主要任务是在医院船上进行体检和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诊治,或在当地医院,与当地医生一同门诊。总共体检1 417人次,诊治1 615人次。由于没有携带任何耳鼻咽喉科专科手术器械,不具备开展手术的条件,没有开展任何手术。此外,额镜作为此次任务的检查设备,需要配套立灯作为光源,立灯的搬运、安装及使用均有不便[2,3,4]。

(3)“和谐使命-2011”历时105 d,赴加勒比海的古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4国开展医疗服务和学术交流。抽调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专科护士1名,此外,指挥组编制的1名解放军413医院医务部主任也是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参与门诊、前出和巡诊工作。尽管如此,在进行手术时人员仍显紧张。此次任务携带了一次性耳鼻咽喉科检查包、电耳镜、可充电便携式头灯、纯音听力计、声阻抗检查仪、鼻内窥检查系统及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及各型号刀头。而且把耳鼻咽喉科诊室从02甲板的0236房间临时调整到1甲板的138房间,成为独立诊室,面积为15 m2左右。

一次性耳鼻咽喉科检查包可以在医院船耳鼻咽喉科诊室及前出巡诊时使用,不需要消毒,方便便利;由于携带可充电便携式头灯,前出或巡诊时不再需要配备接线板及立灯等不便于携带的器械,减轻了笨重器械和设备的携带负担。本次任务耳鼻咽喉科共进行体检606人次、诊治患者429人次。

纯音听力计、声阻抗检查仪能判定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是听力检查必不可少的设备,这次任务中把其放在医院船上相对安静的烧伤病房(140房间),在耳鼻咽喉科临时诊室的隔壁,方便检查。这次任务,作为课题之一,应用听力计对21例轮机舱官兵长远航3个月前后的听力变化进行了观察。另外,我们对20例国外患者进行了纯音听力检查和中耳分析检查,明确了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

鼻内窥检查及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及各型号刀头主要用于鼻科检查以及鼻内窥镜手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加上手术室配备的显微镜及携带的常规器械可以进行除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和耳科手术以外的几乎所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本次任务中我们共对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局麻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1例,局麻颏下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全麻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扁桃体切除术2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2例,颈部良性肿物切除术1例。

4 医院船耳鼻咽喉科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

医院船的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是总后及海后领导和医疗设备专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几次任务时间长短不定,短则不足1个月,长则4个月,减去航行时间,真正医疗服务的时间最长不足1个月,设备使用率较低;其次由于海上环境潮湿、空气中盐分较大、航行颠簸等因素,使得医疗设备的寿命缩短、维护困难[5,6]。我们根据历次任务耳鼻咽喉科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及需求,提出下列可能的措施,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保障和提高医院船医疗设备的使用率的目的。

4.1 根据任务目的需求选配医疗设备

我们在“2009年4月23日青岛多国海军活动”和“和平方舟医疗服务海疆万里行”任务中,耳鼻咽喉科的主要任务是常规检查和一般的小治疗(如耵聍取出术等),因此携带耳鼻咽喉科一次性常规检查包就能完成任务。在以后的体检巡诊工作中,一般1名耳鼻咽喉科医生携带可充电便携式头灯及常规一次性检查包就能完成任务。“和谐使命-2010和2011”任务是国外医疗服务,根据其医疗制度和模式,手术多是预约制度,先遣组深入调研,明确医疗服务需求和拟开展手术类型,决定携带何种医疗设备,如纯音听力计、专科手术器械及设备。在“和谐使命-2011”任务中,尽管我们开展了一些手术,每种手术的种类都不是很多,携带的手术器械及设备系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先遣组在调研的基础上,能明确手术种类,提前专门安排一定数量的某种手术,携带相应设备,在手术数量上能达到一定程度,也保证了设备的利用率,对外宣传方面也有一定说服力。

4.2 委托专门机构或租赁机制

执行“和谐使命-2011”任务中,我们携带的纯音听力计、声阻抗检查仪、鼻内窥检查及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完成患者听力检查20例,开展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等手术7例。像其他866舰医疗设备一样,这些设备都存在如何管理和维护的问题。由于设备的长期闲置和使用率低,建议这些可移动的、相对携带方便的设备,委托一些相对较大的海军岸基医院管理、使用和维护,有任务时携带到医院船,避免长期海上环境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或者和一些地方医疗设备公司签订合同,对一些设备实行租赁,医疗公司确保设备能在任务需要时及时供应,以期用最经济的手段保障医院船医疗装备的有效配置。在“和谐使命-2011”任务中,一些设备是我科购买的,如便携式可充电头灯、鼻内窥检查及手术系统,而纯音听力计、声阻抗检查仪、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是从医疗器械公司租用的[1]。

4.3 多功能、多学科共享内窥镜系统设备的使用

在“和谐使命-2011”任务中,医院携带了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但是电子胃镜的直径较粗,不适合喉和气管的检查。目前,商品化的经鼻电子胃镜,不仅能检查食管和胃,还能检查喉和气管,同时具有活检功能[7]。像这种多功能的能适合多学科的医疗设备非常适合医院船的要求。

5 医院船耳鼻咽喉科诊疗设备设置的建议

5.1 耳鼻咽喉科固定诊疗设备设置

(1)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台1套;

(2)金属鼻镊、耳镊、前鼻镜各20把;

(3)间接喉镜10把;

(4)耵聍勾10把;

(5)鼻科金属吸引管10根;

(6)耳科金属吸引管10根;

(7)金属卷面子10根;

(8)额镜1个;

(9)音叉1套;

(10)鼻内窥镜检查系统1套,包括:光源、光纤、鼻内窥镜3根(0°、30°、70°各1根,必要时70°可以代替喉镜进行喉部检查);

(11)压舌板建议配备一次性使用的,基本储备500个。

5.2 国内医疗巡诊服务时耳鼻咽喉科诊疗设备的设置

如以医院船为平台进行巡诊体检或诊治疾病,在耳鼻咽喉科固定诊疗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量配备相应数量的一次性前鼻镜和压舌板;如需要离开医院船,外出进行巡诊,携带设备同国外医疗服务的前出或巡诊分队。

5.3 国外医疗服务时耳鼻咽喉科诊疗设备的设置

国外医疗服务时,耳鼻咽喉科的工作范围有医院船门诊工作、前出和巡诊工作、手术室工作。根据前2次国外医疗服务的经验及常见疾病谱,耳鼻咽喉科诊疗设备的设置建议如下:

5.3.1 需携带置于医院船的专科诊疗设备

(1)纯音听力计;

(2)声阻抗检查仪;

(3)小型专用隔音室。

5.3.2 前出或巡诊工作需要携带的诊疗设备和物品

(1)便携式可充电头灯1套;

(2)电耳镜1套;

(3)金属耳镊10把;

(4)金属鼻镊10把;

(5)耵聍勾5把;

(6)卷面子5把;

(7)音叉1套;

(8)一次性耳鼻咽喉科检查包100个(包括前鼻镜、压舌板、间接喉镜、鼻镊各1个);

(9)消毒纱布、棉球和棉签各5包,根据每天消耗及时进行补充。

5.3.3 耳鼻咽喉科专科手术器械和设备

(1)鼻内窥检查系统及手术器械1套;

(2)耳鼻咽喉科手术动力系统1套;

(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1套;

(4)喉显微手术器械1套;

(5)耳科手术器械1套。

最优方案是在先遣组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手术种类,只携带相应的专科手术器械和设备,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6 结语

总之,医院船应设置耳鼻咽喉科固定医疗器械和设备,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各分队应根据任务目的和性质携带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保障和提高医院船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摘要:总结了医院船执行4次重大任务时耳鼻咽喉科医生的工作经验、器械和设备应用及需求,提出了医院船耳鼻咽喉科应配置的固定医疗器械和设备以及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各分队应根据任务目的和性质携带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保障和提高医院船医疗设备使用率的目的。

关键词:医院船,医疗设备,设备配置,耳鼻咽喉科

参考文献

[1]管柏林.跟进海军使命任务拓展,推进医院船管理使用创新发展[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2):65-66.

[2]李雪盛.“和谐使命-2010”前出医疗活动耳鼻咽喉专业经验总结[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Z1):35-37.

[3]陈争明,李雪盛.“和谐使命-2010”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体会[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Z1):50-51.

[4]陈争明,李雪盛,孙琰,等.“和谐使命-2010”非洲四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Z1):52-53.

[5]蔡金辉,许恒.医院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83-84.

[6]吴建刚,李捞摸,斯海臣.“和谐使命-2010”医院船医疗设备保障工作的思考[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Z1):85-86.

医院船医疗软件系统 第7篇

医院船是国家重要的卫勤保障船舶,除航行设备外,还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提供卫勤保障。医院船可以在和平时期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服务,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又可在战时担负海上卫勤保障任务[1]。由于海上环境及船体构造的特殊性,医院船医疗卫生装备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很高。

1 海上医疗装备所处环境及危害

1.1 高温

海上航行中经常伴有高温天气,可导致医疗设备散热困难、设备功率下降、配件损耗增多、润滑效果变差、部件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医疗设备可靠性下降。尤其是制氧间的空压机、真空泵等设备,其工作时功率大,产生的热量较多,再加上高温环境的影响,设备极易出现过热保护而停止运转,从而不能产出符合标准的氧气、负压等。现代医疗设备大部分集成化、数字化程度较高,温度过高会造成过热保护而关机,一方面可能会丢失数据,另一方面会使治疗停止,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长时间的高温也会造成设备内部元件的损耗,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1.2 高湿、高盐

高湿、高盐是海洋气候的一大特点。高湿环境会造成集成电路管脚短路或使集成电路锈蚀,从而对电路板造成损坏引起设备故障;高湿、高盐还易形成高盐雾条件,腐蚀电路板及元器件,造成电子装备损坏、导电层产生、机械部件和组件的活动部分阻塞或粘连;还易造成光学设备的光学系统霉点的产生,导致仪器自检不能通过,对医疗卫生装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2]。

1.3 摇摆、振动

医院船在海上航行或停泊时,在风、海浪、螺旋桨、主机的激振力作用下会产生横摇、首摇、纵摇、横荡、纵荡、垂荡及船体结构不同程度的震动。医院船上的医疗装备多采用与陆地医院同样的产品,且其多为电路板及多种配部件构成,未针对长期摇摆、振动环境进行设计、改善,尤其像检验、影像类高精密设备,对环境要求更高。

1.4 电磁干扰

医院船所处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船上强电磁干扰源多,船体主要构造材料的电磁传导能力也很强。同时,医院船一般处于移动状态,运动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物体的电磁干扰。船上条件有限,与陆地环境不同,很难做到屏蔽、接地等满足设备使用条件的指标要求。

电磁干扰会对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大功率医疗设备如CT、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等影响更大。同时,有些小型医疗设备也对电磁干扰敏感,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微弱心理信号检测设备极易受到干扰而引起图像失真变形。

2 解决措施

2.1 避免高温对设备的损害

海上医疗设备经常处在高温环境中,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为了适应海上的高温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1)医疗设备本身需要满足相应的耐高温要求。要采用耐高温材料或者增加隔热层,防止外形及电气性能的改变,降低损耗。船载医疗设备如心肺复苏器、除颤监护仪等有时需转移到陆地上使用,以减少环境因素对其本身的影响。(2)设备间尽可能装配稳定高功率的空调系统。对于像制氧间这样的有特殊需求的可安装排风系统,加大散热效果。安装设备时注意进风口要与墙壁保持距离,以免因进风不畅造成机器内温度过高。(3)维修工程师要加强医疗设备日常预防性维护。设备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过滤装置要定期清洁维护,内部散热装置也要定期检查维护,防止通风和散热不良造成设备故障。同时,医疗设备周边应与其他障碍物保持至少15 cm的距离,从而保证空气流通,方便设备散热。

2.2 耐高湿高盐设计

医疗设备所处的海上环境湿度非常大,设备极容易受潮,从而造成线路短路烧坏或者零部件锈蚀、轴承抱死等故障现象,故医疗设备应该预防线路受潮造成短路烧坏设备的情况出现。医疗设备大多属于高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内部发热而外部温度低,受到内外部温度差的影响会在仪器表面形成水珠,容易引起电路板短路烧毁。

为防止高湿、高盐环境对医疗装备的影响,应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对于长期不用或者恶劣的海况条件容易造成设备受潮浸水的情况,可以将设备放入封装严密的塑料袋或者真空袋中保存。在产品的结构上尽可能减少对外暴露的缝隙与孔洞,避免盐雾侵入装备的内部,造成进一步侵蚀。电路设计上避免或降低由于高湿造成短路的可能性,选材上要选择耐腐蚀材料做装备的外壳。将“三防”涂料涂覆到装备及线路板表面,形成外保护,增强元器件和电子线路的防污、防潮、防水、防霉以及防盐雾能力,从而防止焊点以及导体被侵蚀,防止线路短路,提高线路板的绝缘性能[3]。

2.3 抗震设计

医疗设备在设计时要加强抗震性,要在医疗舱室安装固定装置或加装减震装置。医院船在航行时可开启减摇装置,以降低摇摆的幅度,从而减轻对医疗设备的影响[4]。医院船在设计时要注重结构和布局上的合理性,研制更有效的减摇、减震装置,降低海浪、风、涌等对设备的影响。增加船体的密闭性,减少海洋环境对舱内的影响,尽可能与陆地环境相近。

2.4 其他注意事项

针对海上航行的特殊环境及海上医疗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满足产品研发及科研的需求。做好船上医疗装备的日常管理与预防性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落实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装备完好率。研制更能适应海上环境的医疗装备,提高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与更新的成本。在选材上要选用耐腐蚀、耐热的材料,在设计中要着重研究防腐蚀、防水、散热的处理,安装固定时注意隔离、减振、去谐、去耦等问题。对于那些对外部电磁干扰敏感的医疗装备,考虑在其设备表面或者电子元件外面包装屏蔽网[5,6]。同时,海上设备要确保其性能高于陆上设备。许多陆上可以正常使用的设备一放到医院船上都无法工作。因此,要对上船设备进行多次性能实验,包括振动、电磁干扰以及高低温实验验证等[7,8],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3 结语

为了适应多种卫勤保障需求,面对海洋的恶劣环境,亟须提高医疗卫生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这对战时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伤病员救治能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再生意义重大。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重视医院船卫生装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医疗装备处于完好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医院船的使命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船的卫勤保障作用[9,10]。

摘要:目的:提高医疗装备的环境适应性,以适应多种卫勤保障需求。方法:介绍了医院船所处海上的特殊环境及其对船载医疗设备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提高了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装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与更新的成本。结论:只有不断增强医院船医疗装备对环境的耐受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船作为海上医疗救治平台的卫勤保障作用,更好地完成医院船的使命和任务。

关键词:医院船,医疗装备,环境

参考文献

[1]尹义存,钱阳明,杨闰平.现代化大型医院船医疗卫勤力量建设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2):113-114.

[2]褚新奇.海上救护体系的构建[J].海军医学杂志,2003(9):245-247.

[3]曲亮.军用电子产品三防技术的发展和工艺改进[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1):52-55.

[4]张孝强,褚新奇,骆星九.舰船医疗设备加固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48-50.

[5]吕明,高云.对美军信息化卫勤保障应用的探讨[J].应急与灾害救援,2006(1):230-231.

[6]殷明,管柏林,柳堤.美海军医院船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情况[J].人民军医,2010(4):265.

[7]胡家庆,刘勇,王猛,等.医院船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现状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54-455.

[8]蔡金辉,於飞.浅谈医院船医疗中心的定位[J].海军医学杂志,2011(3):187-188.

[9]鲁静,周博,黄勤.医院船前出组携行物资配备、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2):127-128.

上一篇:血清CRP水平下一篇:国外组织文化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