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安全范文

2024-07-23

体育活动安全范文(精选12篇)

体育活动安全 第1篇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防范

(一) 机构组成及职责

1.成立大课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安全校长为副组长, 年级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校医务人员为主要成员, 各司其职。具体措施: (1) 每学期开学两周内组织召开大课间活动联席会议, 落实和细化各部门职责, 仔细研讨大课间计划的可行性, 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布置有关人员进行排除。 (2) 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要强化过程管理, 对大课间的活动要全面跟进, 发现问题立即现场处理和解决, 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各种处理措施。

2.学校医务人员对全校师生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 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和急救措施的教育;对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具体措施: (1) 医务室工作人员要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详细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和学校及家长联系, 对身体有问题的学生给出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指导性意见。 (2) 每年结合新生军训安排一次运动损伤预防与救治方法的讲座和现场演示, 利用学校橱窗和宣传画廊宣传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知识和拉伤、扭伤、抽筋等现象的处理措施。 (3) 全程参与大课间活动, 对身体有问题的学生实行重点的、全面的监管, 根据能力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必要时请求120援助。

3.体育教师准备器材和场地, 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具体措施: (1) 活动前要现场考察学生活动场地、器材的摆放是否合理, 是否产生相互影响, 对临时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场地是否平整, 器材有无损坏等, 安排清扫场地中硬物。 (2) 在活动中要严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 提醒班主任要严格禁止学生做出超出规定的动作和离开活动场地等行为, 以排除因动作不规范和随意串场而带来的伤害。

4.班主任要严控活动的全过程, 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具体措施: (1) 活动前要严格检查出勤人数, 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是否适合运动, 教育学生不得随身携带坚硬的物品 (如钥匙、钢笔、手机、小刀等) , 以防患于未然。 (2)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和情绪的变化, 预防因情绪的不稳定而产生的超常规的动作和攻击性的行为, 如有发现要及时禁止并进行批评教育。 (3) 严密组织本班学生按照规定的内容在指定的场地活动, 如遇技术上的问题联系体育教师前来解决, 如有突发事件, 要严格按《大课间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二) 活动原则及要求

1. 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

(1) 领导小组要落实行政监管, 强化过程管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严格组织和指导;加强医务监督, 校医全程跟进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故。 (2) 学生根据军训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内容和要求写出心得体会, 再次强化如何预防运动伤害和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方法。 (3) 学生活动时要按要求着装, 不得携带坚硬、锋利的物品, 在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严格遵守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和规定, 全方位地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2.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严密组织原则。

(1) 活动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合理安排, 动作难度适当, 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使学生因太难而失去信心, 如武术操、有氧健身操、花样跳绳、民族传统游戏等。 (2) 预见和防范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做好针对性准备活动, 如在跳跃项目中就要突出膝和踝关节保护。 (3) 器械练习时, 要强调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组织学生严格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

3. 各尽所能, 区别对待, 适时控制原则。

(1) 班主任依据医务人员提供的体检报告和意见, 严密监控有病史学生的活动情况, 对其身体变化要有充分的预见性。 (2) 班主任要认真观察每名学生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询问, 根据情况减少或强行停止学生活动。 (3) 学生要根据身体感觉的变化, 调整或控制活动量和活动强度, 如有感觉身体不适, 应及时向教师说明, 根据身体情况可稍加休息或自行终止活动, 必要时要求校医进行检查。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一) 突发事件现场急救

1. 急救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主要由班主任、体育教师和校医组成, 负责紧急救治、现场的控制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2. 处理措施:

(1) 遇到突发事件, 校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对伤者进行救护工作, 如果不能自行解决, 应当机立断拨打120求助, 并向抢救人员简述初步检查结果, 以便更好更快地对伤者实施救治。 (2)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坚守岗位, 维护现场秩序, 力保学生的安定, 指挥学生原地待命, 不得私自离开, 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3) 待现场处理结束后,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保护好出事现场, 有序地疏散学生, 做好事件过程的记录并如实向领导小组汇报, 校医要建立学生的伤情记录和处理措施的档案, 以备应急之需。

(二) 事件的善后处理

1. 善后小组的构成及职责。

建立由分管安全副校长任组长, 校长办、政教处、后勤、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安全应急处理小组, 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有序调度。

2. 具体措施:

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第2篇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 、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 、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想象、发现、寻求答案。

2 、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 1 )学生各变己见。

( 2 )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 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 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 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 恶性肿瘤;

⑤ 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 2 )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

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 3 )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 , 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 1 )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 2 )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 ( 如铅球、实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 3 )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 3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 1 )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 2 )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 3 )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①半小时至 1 小时后进餐

②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③ 5 至 10 分钟后饮水(含盐)

(二) ?课堂小结:

1 、学生自评,知道多少知识?

2 、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多。

3 、再次记忆学到的知识。

4 、教师归纳总结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体育运动如果

不能做到科学、安全锻炼,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1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2 、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3 、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

4 、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5 、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6 、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

哪些体育运动少儿不宜过早参加?

致使关节变形的项目、肌肉负重项目、负荷量大的项目、消耗能量大的项目等不宜过早参加。

如:长跑、倒立、举重、拔河、掰手腕等。

九、板书设计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1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2 )检查场地和器材( 3 )做好运动准备

2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 1 )要掌握动作要领( 2 )要正确使用器材( 3 )运动负荷要适当

3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幼儿体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 第3篇

一、活动内容《纲要》中指出:“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教师选择活动教材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估计幼儿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像小班的孩子,在跑、跳及运动器械的运用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多考虑慢走、爬、钻等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以免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孩子带来的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二、活动场地、体育器材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老师都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场地不平整或过于狭窄都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便和危险,而在活动之前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边缘轮廓是否锋利等,投掷方面的活动要合理安排好投掷方向、距离及组织好孩子的活动秩序,以免投掷物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三、着装幼儿着装也是体育活动中一个很关键而教师最容忽视的问题。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教师都应该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如鞋带系好没有,有没有鞋子穿反的现象,衣服是否穿得过厚过紧,钮扣是否扣上等,别看这都是些很小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奔跑的中的孩子一旦踩着散开的鞋带就可能摔倒;衣服过厚会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到笨重、不灵活,活动过后因出汗太多而导致感冒;衣服太紧会放不开活动乃至拉伤肌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不怕麻烦,认真的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而且不仅是孩子着装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带好头,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这样,在示范时才能正确的展示动作要领,或免去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四、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具备安全意识也是幼儿运动中安全问题的主体。教师具备安全意识,就能预见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幼儿体育活动中,虽然没人愿意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毕竟幼儿是活动体,意外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中,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要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有损伤要及时告诉老师、运动过热不要急着饮水等等。教师要不厌其烦的随时提醒幼儿运动时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养幼儿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把“体”放在首位,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中“健康”的主要性。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我园将幼儿运动课程作为园本教研及办园特色长期开展,因此,在体育运动中保护幼儿的安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我园每个教师应备的基本常识,只要幼儿运动的组织者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排减运动给参与者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才符合《纲要》要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普通高校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机制 第4篇

随着2007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生的体质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 近几年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类体育竞赛中, 大学生受伤和猝死事件不断发生给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阻力。给高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校和教师开始反思开展大规模的体育活动是否是明智之举, 这也阻碍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甚至危害到一个家庭的安危, 同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研究高校体育活动安全问题, 分析各种安全问题的分类和成因, 及其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活动现状

高校体育活动的安全包括在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的身体、心理以及财产安全, 具体地讲就是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处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所用的体育器械、设备不被破坏和损失, 学生的身体不受危害, 并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以及避免遇到危险的情况。在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 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频频发生, 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与国家倡导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根据高校环境的复杂性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引起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因素涉及到四个方面, 主要是人的因素、物资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鉴于此把高校体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为学校管理因素、人员因素、物资因素和环境因素四类。对于安全事故的现状分事故发生频率、受伤环节、受伤类型、发生项目来分析;对于安全各要素中人的安全分教师和学生二类;对于环境的安全主要是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自然环境的安全和人文环境的安全;管理的安全主要有现有管理制度的制定、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体育安全技能的培训、医务监督的现状、预防措施和策略的现状四个方面。

调查后发现, 高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体育赛事53%, 课外体育训练23%, 课外体育活动9%, 体育课15%。高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受伤类型分为:扭伤35%, 擦伤25%, 拉伤14%, 挫伤9%, 骨折6%, 脱臼9%, 其他2%。高校发生安全事故项目分类:田径16%, 篮球17%, 排球10%, 足球16%, 网球10%, 乒乓球3%, 武术9%, 健美操5%, 瑜伽2%, 跆拳道12%。

可以看出, 高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大型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少, 容易发生损伤的项目一般都是运动激烈、对抗性强, 运动强度大的活动。从发生频率来看主要发生在体育赛事和课余体育训练上, 而从受伤类型上来讲以扭伤、擦伤和拉伤为主, 从项目分类来说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和田径上。

二构建高校体育活动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是指调动各方面因素, 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问题提前预防, 对安全问题进行控制、救援与处理的功能系统。构建这一系统的主要依据有现实需求、法律法规和系统理论。它是针对高校体育安全影响因素采取的所有控制手段的有机结合, 是针对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任何范围内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建立的。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控制性, 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系统。

1 基础管理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是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基础, 所有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均离不开组织的支持。从组织管理、法规管理方面入手, 根据上级单位对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要求和指示,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高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首先必须有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 该校长要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制度, 体育活动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要督促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 并在校例会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决定;要组织全校力量进行体育安全活动的宣传工作, 在思想上重视, 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安全的危害性和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殊性, 重视体育部和体育教师的建议, 认真听取体育教师对改进学校体育安全的意见。

其次要有法律法规来规范:从法律层面来说, 体育安全法律、法规是高校各项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制保障, 同时也是高校对体育安全问题处理的主要依据。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目前, 我国针对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 主要依据的是1995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通知》, 该通知对学生体育安全和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规范, 但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另外《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少量提及到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文字, 为学校发生体育安全问题的防范和处理提供了一些保障依据, 但到目前来说, 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学校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体育安全事故后应负的责任。

2 体育教师安全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保障机制是指保障人员安全的所有措施, 包括提高高校师生及其他人员的体育安全素质和加强高校师生的体育安全管理两部分。

随着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频发发生, 高校开始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自身医疗知识和急救的培养, 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 确保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对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后能进行正确判断, 采取合理措施来处理事故;同时学校通过不同途径的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使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一些显而易见的体育安全问题, 保持清醒的头脑参与体育活动, 同时冷静的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

3 体育活动物资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安全物资保障机制是高校体育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 是各项体育活动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 包括高校体育安全资金保障和高校体育设施安全保障两个方面。

体育经费是搞好高校体育安全管理必要的物质基础, 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体育活动也不能善后体育活动事故, 所以高校体育安全必须有相应专用的的体育经费。对于高校体育安全资金的保障包括高校体育安全所需资金的预算、划拨、使用、分配等。主要分二部分, 一部分是用来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和消除隐患而采取的从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的措施, 包括对体育教师人员前期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建造、运动器材的购置、进行保障;另一部分用于发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后, 为处理体育安全问题所支出的资金, 如:体育场馆日常维护的成本、体育教师值班补贴、受伤人员损失赔偿费、医疗费等, 是体育安全问题产生后的紧急处理和事后赔偿的资金保障。

4 体育活动环境安全保障机制

体育环境从高校体育安全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学校所提供的场所、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安全。分成三部分, 一是高校体育设施、场馆的设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是否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体育器材目录》及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所建造;二是高校体育设施的检修、保养和更换。要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保养、检修,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及时更换, 使体育设施和器材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三是高校体育设施的故障处理安全对策, 每学期初制定计划, 从政策上来保证体育设施的运行。

总之, 关于高校体育活动安全的研究国内外的专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但这些研究只是涉及的范围较小,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就体育安全事故进行了报道, 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给出了建议, 没有从源头出发, 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 对于减少与避免安全事故做出预防, 因此构建一套高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迫在眉睫。这样不仅可以预防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出现, 就算出现紧急情况, 也可以为合理地处理安全事故提供一个科学依据。并将该安全保障机制应用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活动中, 从实践的角度对理论进行修正, 发现高校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将理论进行进一步推广。

本文旨在对高校的体育活动事故进行预警, 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又能有组织并及时有效地将事故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障有关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打消家长的顾虑和困惑。

参考文献

[1]刘发坤.新乡市城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2]于永生, 等.高校体育活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3) :80-83.

[3]韩永定, 等.海口市高校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与预防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 :90-91.

[4]李金红.浅谈女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信息, 2010 (2) :296.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第5篇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吧!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一、教学内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 、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 、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想象、发现、寻求答案。

2 、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学时间:20XX 年 3 月 26 日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 1 )学生各变己见。

( 2 )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 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 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 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 恶性肿瘤;

⑤ 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 2 )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

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 3 )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 , 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 1 )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 2 )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 ( 如铅球、实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 3 )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  3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 1 )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 2 )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 3 )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①半小时至 1 小时后进餐

②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③ 5 至 10 分钟后饮水(含盐)

(二) ? 课堂小结:

1 、学生自评,知道多少知识?

2 、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多。

3 、再次记忆学到的知识。

4 、教师归纳总结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体育运动如果

不能做到科学、安全锻炼,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1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2 、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3 、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

4 、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5 、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6 、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

哪些体育运动少儿不宜过早参加?

致使关节变形的项目、肌肉负重项目、负荷量大的项目、消耗能量大的项目等不宜过早参加。

如:长跑、倒立、举重、拔河、掰手腕等。

九、板书设计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1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2 )检查场地和器材( 3 )做好运动准备

2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 1 )要掌握动作要领( 2 )要正确使用器材( 3 )运动负荷要适当

3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体育活动安全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大课间 意义 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91-01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运动伤残问题及活动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研究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之所以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是有很多的原因,但突出的因素就表现在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家庭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即使他们有兴趣的事情也经常会被打压掉。父母切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国,当今的“一考定终身”制度决定了文化课的地位。我们知道,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很难考进理想的初中、高中及大学的,特别是语、数、外这样高分的主科,学好这些科目是家长对孩子的必然要求。即使有体育学习愿望的学生,面对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弃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会把体育课当做自习课或者休息课来对待。小学生自身不重视体育课,也更不会注意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了。小学生没有把其定位为提高素养,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和培养情感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他们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讲究科学请,在体育课上也很少认真地听取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运动规范,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二)学校方面

在小学学习阶段,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小升初问题,虽然我们实施片区制度入学,但实际的情况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凭借成绩进入优质学生学习的。而学校要想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声誉,争取最大化的生源,能得到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其升学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和社会口碑,学好文化课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至于体育课就会被学校冷漠,每逢重大考试时,体育课就会让道其它考试科目,特别是主科。许多小学由于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忽视体育课,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锻炼。再者,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的不足或者出现了安全隐患,致使体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日渐不愿意上体育课,由于设施的不安全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工作消极怠慢,没有耐心给学生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在体育课上没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存在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规避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各学校、各相关人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一)调整认知,重视大课间活动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提升大课间的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很多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散和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把大课间活动提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上来。一定要把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另外,对于大课间活动,主管部门一定要设计好活动方案,不定期地开展活动调研,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依据实情,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他们经常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小学生在放松宽敞的场所更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的状况,学生之间拉拉扯扯,不听老师的指挥等,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安全隐患,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保障每一位学生掌握标准的体育动作,教育他们服务老师引导的观念及顾全大局的思想。在日常的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要强化宣传,让学生了解大课间的活动,并及时地采取措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体育器材,学校要认真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特殊的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 参 考 文 献 ]

[1] 潘学文.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体育课的安全[J].体育教学,2012(12).

体育活动安全 第7篇

装, 提高维护的效率。第五, 管理人员在设置IP地址时要熟练, 避免发生IP冲突的现象。要设有便捷的开关机制, 以便随时接通和断开外网。

3.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学校鼓励实验管理员积极参与各项技能的考证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学校定期组织管理员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并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各种培训和进修活动, 增长实验管理员见识, 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目前,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中有3位网络工程师, 2位软件工程师, 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 能熟练维护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软件及硬件问题。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为了更好地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实行互动教学, 组织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参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管理老师的带领下, 以兴趣小组的形式, 每周按时对各个机房进行维护检修。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立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是我们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日, 教育部在全国体卫艺工作会议上印发了《预防与处理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案例选编》, 列举了预防和规避风险的手段, 掌握事故处理的程序和方法。2010年12月, 教育部第2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 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了修改。本文认为, 学校应该在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查、关注特质学生以及推行校方责任险等几

兴趣, 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带动其他同学在日常学习中互相监督, 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目的

由于我校机房实验室建设起点高, 重管理, 讲实效, 使机房计算机配备达到了省一类学校配备标准, 机房教学条件良好, 全部开放可满足我校7000人左右 (包括业余班学生) 需要, 11个机房, 有120个班, 计算机课程52门, 上机课时512学时/周, 上机20480人次/周, 除白天满负荷运行外, 晚上、周末都全部排满, 通过机房实验室人员的精心维护, 机房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问题, 机房使用率达96%以上。

互动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赞扬。通过实验,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单调的教学形式中感到疲惫的逆反心理, 声像图文并现的多媒体技术, 强化了感知效果, 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做到高度重视, 预防为主, 尽职尽责, 安全避险。

一、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 把好学校安全的首要关

在学校伤害事故的预防中, 领导重视、措施得当、方法合理、贯穿始终是关键。

(1) 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应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制定安全规范条例, 重视安全管理。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 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 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伤害事故的

基础全国统考通过率为80%, 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获奖, 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沙盘竞赛获一等奖。除承担学校正常教学任务外, 机房还承担了各类计算机考试, 如全国本科网络考试、人事局职称考试、省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试, 一年约4000人, 并做到从无差错, 考试秩序井然。

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一名机房教师或机房管理员, 要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 结合自身的特点, 从实际工作出发, 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加强机房维护力度, 提高机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证机房管理的有效性,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谭红秀.计算机机房管理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一.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

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 2010 (23) .发生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 按照《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规划场地, 配备器材, 确定教师。

(2) 全员参与, 常抓不懈, 提升教师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利用班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 加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 并在各学科中进行渗透。

(3) 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安全教育。体育活动本身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危险性, 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学校、老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案例教育警示。对家长也要展开定期的体育活动教育, 让家庭、学校共同防止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预防工作, 体育教师是关键

(1) 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伤害事故的发生与教师的责任感有直接关系。因此, 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做到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严格课堂纪律, 严密课堂组织, 关心爱护学生, 制定安全措施, 切不可马马虎虎, 掉以轻心。

(2) 认真备课, 组织严密, 教法得当。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 全面分析钻研教材,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及练习方法, 细致地考虑课堂上哪些方面、哪种情况可能会产生伤害事故, 并制定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3)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运动项目和气候特点来确定, 注意考虑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不仅要注意做好一般性的热身运动, 还要做些与本课有关的专门性活动。活动的速度、幅度、力量要加以控制, 逐渐增大, 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充分活动开, 以适应运动的要求, 提高练习效果, 预防伤害事故。

(4)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遵循系统性、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教学安排要切合实际, 因人而异, 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从教材的安排、课的练习、动作难度、课的运动量等, 尽量做到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提高, 切忌没有基本动作的基础, 去做难度较大的动作, 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如在体操类教学中, 不可将跳箱、单杠、双杠的高度任意增加或拉大跳板与跳箱的距离;在前后滚翻练习或中长跑练习中, 不可为提高学生的素质, 随意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或增加难度, 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设施的检查维护, 增强安全意识

(1) 认真全面地检查场地和器械。对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与器材要经常性地做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与报告 (最好以书面形式报告) , 以把责任降到最低。

(2) 要经常保持场地的平整和清洁卫生, 每节课前要根据教材合理布局好场地, 尽量做到集中而紧凑, 但要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 避免由于场地布局不合理和器材不牢固或者损坏而发生伤害事故。

(3) 建立严格的发放、领取、送还器材的管理制度, 尤其要注意对铅球、标枪、铁饼、武术棍、剑等带有击伤性的器材的管理, 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乱掷乱投, 乱对打, 以免失手伤人。

(4) 对教学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制定的有关各种体育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强制性安全标准;教学设施设备一旦进入校园, 必须科学安装、合理使用、定期维修,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排除危险。学校要对各种活动设施和体育教育教学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对于明显的不安全因素, 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整顿。

四、关注特异体质学生,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学校要对有特殊体质或患有疾病的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注意, 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学生体质档案。

(1) 新生入学时由家长签字的“学生体质报告单”, 主要包括学生是否有遗传病史、先天性病例, 对有心脏病或其他病史的学生,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做好统计, 特别给予关注, 不能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2) 学生每年一次的体检报告, 应存入学生体质档案中, 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掌握具体情况, 对于特殊体质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如:兰州某学校李某同学, 高二体检时发现心脏跳动有异常现象, 学校通过召开沟通会议, 通知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了彩超, 发现了重大疾病, 及时挽救了一个学生的生命, 家长对学校和体育组的工作万分感激。

(3) 体育教师上课前, 也要与学生私下沟通身体状况, 要给予特殊关照和关注, 合理安排运动量。

五、推行校方责任险, 为学校解决后顾之忧

2008年, 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 明确规定, 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同时, 推行意外伤害和校方责任保险, 利用商业保险制度, 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和赔付, 转移学校风险, 降低经济损失, 解决学校及师生的后顾之忧。

校方责任险指在校园内或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带领下的校园外活动中, 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注册学生的人身伤亡, 依法应由学校承担的直接经济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推行校方责任险, 有利于减轻校方或者政府在学校体育事故发生后的救助负担, 对鼓励学校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维护学生利益和保障校园秩序,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活动安全 第8篇

一、对大型体育活动概念的理解

1. 大型体育活动的官方概念

长期以来, 大型体育活动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如云南省昆明市把观众、参与者数量达到1500人以上的即认为是大型体育活动, 而北京市则规定在1万人以上才算大型体育活动等。直到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这一概念才有了正式的官方解释, 条例明确界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范围:即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 包括体育比赛、演唱会等。

2. 体育界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理解

从行政级别角度来讲, 我国把县级定为基层建制, 很显然, 至少地厅级以上级别单位组织的活动才有可能有较大影响;从体育场 (馆) 规模角度来讲, 体育场 (馆) 的大小与大型体育活动的规模有一定的关系, 大型体育活动一般要在较大的体育场 (馆) 进行。对体育场 (馆) 等级规模的划分, 定量的指标主要是根据场 (馆) 内观众席位的多少, 国内比较统一的意见是:3000座以下为小型场 (馆) , 3001座~5000座为中型场 (馆) , 5000座以上为大型场 (馆) 或特大型场 (馆) 。大型体育活动是以体育为主要活动方式、影响较大, 参与总人数在3000人左右或以上的体育比赛等活动。

二、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及危害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安全隐患存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有多种类型的安全隐患, 这些安全隐患既可能单独发生, 也可能几类安全隐患同时出现。

1.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

(1) 一般安全隐患。由大型商业体育活动自身安全隐患因素引起或有直接关系的其它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公共治安类安全隐患。主要包括:A参与活动人员的人生和财产安全等隐患;B交通安全隐患;C消防安全隐患;D一般性治安事件 (打架等) ;E其他。

(2) 突发性安全隐患。超出了一般性安全隐患的性质, 是在人的预料之外随机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主要包括:A群体性闹事事件;B秩序性混乱事件 (群体性踩踏事件等) ;C公共卫生安全 (如传染病等) ;D其他。

(3) 带恐怖性质的安全隐患。是有预谋、有组织的, 带有恐怖性质和目的的, 用恐怖主义的方法和手段造成的安全隐患, 这类安全隐患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主要包括:A爆炸 (人体炸弹、遥控炸弹等) ;B暗杀 (枪击等) ;C武装突袭;D使用放射性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等;E其他。

2. 危害

所有安全隐患一旦成为事实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 轻则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重则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如2004年2月5日发生在北京的“密云灯展踩踏事件”, 造成37人死亡, 15人受伤;2006年2月4日发生在菲律宾马尼拉一座体育场外的“踩踏事件”导致至少93人死亡, 250多人受伤;2007年2月2日发生在卡塔尼亚的意甲联赛“球迷骚乱事件”导致一名警察身亡, 100多名球迷受伤, 比赛活动无法顺利进行。2004年5月9日发生在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迪那摩体育场爆炸事件, 总统卡德罗夫、国务委员会主席等7人在事件中丧生。一般来讲, 危害大小与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规格有关系,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规格越高, 安全隐患造成的社会危害就越大。危害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型商业体育活动本身的破坏;二是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市场化发展;三是对公共安全秩序的破坏;四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家安全稳定构成威胁。

三、大型商业体育活动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存在各类安全隐患, 必须在严格落实《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 立足处置采取有效防范对策。

1. 一般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采取公开的防范措施, 主要是认真计划, 严密组织, 通过交通、消防、治安、卫生等相关安保力量的通力合作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重点是加强组织和管理, 活动前在有效宣传的基础上, 加强交通管制、安检等环节的工作;活动过程中除做好必要的治安防范外, 可以穿插部分娱乐性内容等, 适当调节现场气氛;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出口及交通要道的疏导工作等。

2. 突发性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防范措施, 从明暗两个渠道对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安全保卫。采取密秘方法主要是掌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来自各方面的情报信息, 为指挥机关的正确决策提供情报依据。在处置准备上, 一定要做好预案, 并调集充分的机动力量对活动外围进行有效的监控, 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 应及时配合活动现场安保力量对整个局面进行有效控制。在具体方法上要重视加强现场的政策法制宣传, 遵循“内紧外松、合理使用武力、速战速决”的原则, 以法使用包围分割、强行驱散、强行带离、立即予以拘留等强制措施, 同时做好必要的取证工作, 为进一步依法打击提供依据。

3. 带有恐怖性突发事件的防范对策

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防范是安全隐患防范的难点, 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 尤其是相关专业队伍或人员的支持, 必要时需要对陆、海、空全方位进行防范。如第28届雅典奥运会是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举办的首届奥运会, 其安全问题难度较大。2004年雅典成功举办了本届奥运会, 希腊政府精心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投入12亿美元的安保费用, 购买了价值1.7亿美元的保险, 部署了爱国者导弹和7万名安全人员, 安装了成千上万个摄像头, 在奥运会前进行安全大检查等其防范的主要原则是安全力量与观众人数成正比, 对于重要人物的出席要特别加强保护, 对于敏感国家的运动员要采取特殊保安措施等, 由于采取措施有效, 确保了雅典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因此, 在防范策略上, 做好“三层防范”工作, 一层是主办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二层是公共安全力量的运用。主要是提供正面的预防和打击能力;三层是周边安全力量的运用。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安全力量进行动员, 除采取防范措施外, 主要是提供必要信息情报, 如是否有人远距离观察、选择射击位置等, 为预防和打击提供情报。在具体行动上, 遵循“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依法使用武力”的原则, 采取秘密行动、公密结合、公开镇压的办法对带有恐怖性突发事件进行处置。

四、小结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型商业体育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只有充分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 才能确保各类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大型商业体育活动难以完全由市场去实现, 从安全角度来讲, 必须始终在政府的配合下进行, 公共安全力量是确保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的重要力量。

3.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规律性, 但隐患原因错综复杂, 一般来讲, 规格越高, 参与人员越多, 隐患程度也越大。

4.在大型商业体育活动安全隐患防范过程中, 要在突出全面的基础上把握重点。一般安全隐患的防范是基础, 突发性安全隐患的防范是重点, 带有恐怖性安全隐患的防范是难点。

5.在具体防范策略上要立足打击做好综合预防工作。在预防上既要处理好与隐患有直接关系的现实问题, 也要重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打击上要区分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限, 对敌我矛盾要严打、狠打。

摘要: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举办各类大型商业体育活动将越来越频繁。大型商业体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安全隐患存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只有认真落实应急预案制度, 针对性地对各类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型体育活动,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潘书波:奥运会体育风险和保障的发展走向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403

[2]喻小红:公共体育场 (馆) 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5) :56

[3]巴艳芳等:体育犯罪学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 :66~68

[4]姚树基:职业足球联赛球场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学刊, 2003, (4) :27~29

体育活动安全 第9篇

1. 科学规划活动区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教师应对幼儿的活动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器械进行区域划分, 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 同时也能避免活动器材可能引发的意外事故。比如踩高跷、走平衡木等活动经常受到其他体育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为这些项目划分出单独的活动区域。同时还要为幼儿设计合理的体育活动项目, 比如夹包跳、运球走等活动, 这些活动简单易行, 容易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碰撞现象, 保证幼儿的安全。

2. 合理引导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切实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 包括安全、理论与操作等多方面内容, 以此丰富幼儿的活动过程。

其一, 教师要制订安全规划。毋庸置疑, 安全是体育活动的第一要素, 幼儿更需要注意安全。教师要结合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制订详细的安全规划和准则,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幼儿听, 使他们掌握体育活动的相关安全准则, 将危险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二, 教师要加强活动方式指导。活动方式不当是导致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 及时发现幼儿的不当行为, 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直到将幼儿的活动状态调整到标准方式为止。

其三, 教师要控制幼儿的运动强度。在体育活动中, 幼儿出现疲劳现象是很正常的, 但是当幼儿的疲劳程度超过一定界限时, 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有鉴于此, 教师要在组织体育活动前, 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 为他们设置合适的运动量, 防止幼儿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教师要特别关注体质弱的幼儿,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要中断体育活动, 给予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 使他们得到休息。

其四, 教师要加强损伤预防工作。在进行体育活动前, 如果幼儿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则会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不同的身体损伤, 比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大脑缺氧等现象。为了从源头上规避这些问题, 教师必须为幼儿安排一定量的热身运动, 让幼儿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应对接下来的训练强度。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幼儿活动的场所, 要及时清查幼儿的活动场所,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3. 强化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等部位还没有发展成熟, 神经系统中的诸多功能尚未彻底发育。所以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感知能力比较差, 反应速度不够快, 平衡感也比较欠缺。而每个幼儿又都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 在运动活动中总想尝试不同的动作, 比如看到荡桥就想走、看到皮球就想踩, 这样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对幼儿不断渗透安全意识, 使他们对危险动作保持警惕心, 避免危险活动。

同时, 鉴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生动形象的安全故事片, 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掌握安全知识, 或者通过讲实例的方式为幼儿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这样的安全教育方式要持续、长期地进行, 才能让安全教育走进幼儿的内心, 使他们时刻谨慎小心。

总之,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安全教育要时刻放在首要地位, 教师要始终贯彻安全理念, 为幼儿营造可靠安全的活动环境, 同时还要对幼儿加强活动指导, 使他们采用安全、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运动, 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使他们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长大。

摘要:幼儿年纪尚浅, 身体各方面机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所以教师要为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发展奠基, 进而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自从幼儿园开设体育活动以来, 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运动引导, 同时, 教师还应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 这样才能避免幼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各种运动损伤。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小静.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0 (07) .

体育活动安全 第10篇

新 《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 因此, 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幼儿进行 “安全自护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更是幼儿自我生存的需求。我园具备较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和突发事件预防预案, 尤其在今年开学工作中又将安全工作作为 “重中之重” 提到首位, 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 为我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成为我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同时在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上, 都给予充分优先的考虑。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晨间锻炼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1. 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活动环境, 杜绝不安全因素。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前, 必须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把好第一道安全关, 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 重视幼儿的安全。我在因地制宜, 精心创设体育锻炼活动的各种环境设施的同时, 充分考虑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2. 在体育锻炼活动前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与幼儿自身的发育程度、判断能力、应变技巧等生理心理因素相关, 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 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 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当处于危险之中时, 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体育锻炼活动前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 及早进行安全教育, 让孩子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 认识各种危险因素, 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预见危险的能力。

三、多形式活动, 做安全知识小博士

1. 结合班级环境, 诠释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在开展体育锻炼 “安全”主题活动的同时, 我们充分发挥了班级墙饰的教育作用, 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体煅安全墙报, 将孩子们调查的安全小知识进行粘贴, 并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孩子们看到图示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各种安全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班级内开设 “活动安全讨论角”, 里面放有许多体育活动新闻资料及图片, 使幼儿自由讨论。

2. 设计系列活动, 深化安全意识。我们应该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自护习惯。我们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多种形式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如饭前安全故事讲解、制作安全角、进行体育锻炼安全知识比赛, 评出安全之星, 进行 “我会安全运动”的主题活动, 深化安全意识, 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教了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的儿歌等。

3. 借助家长力量, 培养安全行为。在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很注重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围绕网站宣传, 将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儿歌、故事发到网上, 然后把评出来的安全小明星用照片形式拍下来发到网站上, 家长们对运动安全也更加重视, 积极的参与到宣传中来。如 “家长走进课堂”, 班上汤可欣小朋友的妈妈主动来班级进行安全助教, 由于这位家长是一位体育老师, 她通过PPT形式, 带来了很多关于体育锻炼活动中事故的照片和事例, 她生动的讲述了一些关于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这种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眼前一亮, 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学会自我保护。

四、师幼同参与, 做安全自护小主人

1. 体煅环境同检查。那在这次研究中, 我和孩子们共同来推选 “安全检查员”, 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孩子们体煅活动前对场地、器材、小朋友服装等各方面的检查, 让每位孩子心中都能真正体会到体煅前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如小朋友们检查出的跳跳球的小球常常会打架, 于是幼儿提出将绳子它缩短。在这样的检查别人、检查自身、检查环境的活动中, 小朋友们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 把安全放在嘴边, 把 “要我安全” 变为“我要安全”。

2. 体煅规则同设计。为了让幼儿遵守体育锻炼活动规则, 我们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各种锻炼时的规则并把它画出来, 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都再次抛给孩子中, 让孩子们一起来讨论, 然后再进行讲评, 如我们班体煅有一项是跳圈, 一开始小朋友们都挤着排队, 导致前面小朋友身体总往前倾, 好几次差点就趴倒在地, 之后就这一现象我用相机拍下来放到电视机上给小朋友们看, 并说: “你们看, 这样危险吗?”抛出问题后, 孩子们七嘴八舌, 统一说出 “危险”, 接着我的一系列问题就一次抛出 “为什么危险”“怎样做才安全”“谁能想到好的规则”, 最后从孩子们中选择决定了一个这项跳圈的活动规则, 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积极性及规则意识。

3. 体煅习惯互提醒。如何进行好的体煅习惯也是能安全进行体煅的重要一部分, 如在活动中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 冬天在高强度的活动前是否先脱去一件外套。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不推、不挤前面的小朋友, 不做危险的动作。这些习惯在每次的活动前教师总是要嘱咐、关照。

五、在体育锻炼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安全指导

在体育锻炼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规则, 向幼儿讲清楚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可以结合活动实际有针对性地强调某些情境或某些行为的危险性; 也可以在运动方式上指导幼儿进行灵活、多样的玩法, 如投掷小飞轮, 锻炼臂力, 可改抛飞 “小飞轮” 为向上抛接; 在活动中若发现幼儿不遵守规则, 教师可以先提示, 对于提示无效的幼儿, 采用暂时隔离法等。

体育活动安全 第11篇

一.因本而备,胸有成竹

所谓因本而备,就是熟悉精通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在接受教学任务后,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期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册教材,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同时对教材的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也要仔细推敲,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备课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水平,制定出本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导、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实践证明,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理解越深透,把握重点就越准确,难点就越容易突破,学生就越容易听懂、领会、掌握。由此可见,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胸有成竹地去备课,做到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教学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注意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从而为备好课、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因法而备,不断探索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当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做法,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调研,发现还有相当一批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先由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单调,唤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兴趣陡然焕发起来,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节课教学使我发现,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并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笔者认为,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大领域,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或优势,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三.因生而备,关注全体

心理学认为,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其年龄阶段的特征。比如说,初中生一般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到困难又易灰心喪气,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青春期是中学生性格形成、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保护学生对健身的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今后能否坚持终身健身的好习惯。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备课中,如果我们体育教师有意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正确有机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不仅包括原有的知识,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注意及时总结;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的表现程度,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差还是教法不得当,思考以后改进措施。总之,我们要以生为本,因生而备,关注全体,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因课而备,提高实效

一般说来,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对教师的讲解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由于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显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问题。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将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会的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让不会的学生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实践证明,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地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借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五.因物而备,鼓励创新

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物质媒介,体育场地是保障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对器材的质量与功能要求,不像竞技体育器材那么高、精、专。然而,普及性、实用性、针对性与多功能是它的主要特性。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目前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必需的体育设施条件。于是,我便鼓励学生自制器材。例如:沙包、皮筋、毽子、铁环、呼啦圈等。同时还应注意器材少更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做技巧时,可以将垫子由竖放改为横放,这样练习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头手倒立等动作,就可以由原来的一块垫子一个学生练,增加为两个学生练习;由几个人同时练习也增加了竞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不过,我们体育教师还要开放思维,自制改良,发明各种简易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材并且一物多用;还可以简化规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六.因时而备,灵活教学

众所周知,体育课与其它任何课程都不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体育课一般分室内课和室外课,因此,体育课的设计也是受天气影响。倘若体育课设计成室外课,一旦遇到下雨、下雪则在室外无法进行上课,就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室内课特点重新进行设计,并认真上好室内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有风的天气多安排学生练习迎风跑或者顺风跑;对春夏季节多安排爆发力的练习;对秋冬季节则要多安排耐力的练习。一句话,体育教师不仅要力求教学的计划性,而且还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只有因本而备、因法而备、因生而备、因课而备、因物而备、因时而备,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新课改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邓小川.现代教师与教学[DB].2011;第3期.

2.杜中华.体育与健康[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

体育活动安全 第12篇

1 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

1.1 学校普遍缺乏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正确认识, 未形成长期、稳定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机制

学校是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和活动的主要支持者、提供者, 学校的整体氛围的营造与决策者持有的态度, 对一项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方向有直接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育的一种延续和补充性活动形式本应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组成部分, 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发展至今, 在我国高校始终没有开展起来,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高校学校普遍缺乏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正确认识, 未形成长期、稳定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机制。体育课外锻炼多属于学生个人行为, 处于自发组织状态, 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多数不能坚持3 0分钟以上, 身体机能仍然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开发。

1.2 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团体, 缺乏必要的资金、设施支持, 无法满足学生锻炼需求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使学生身体机能的得到充分锻炼、保持一定运动活动频率和运动强度, 使其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体验, 拓宽交往半径,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国外大学从很早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本身蕴含的多重价值, 因此开展情况普遍较好, 发展成熟, 学校支持力度普遍较高, 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 学生受益较多。我国高校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问题, 学校自主权较少, 对体育课外活动的价值认识较为肤浅, 因此开展速度和开展热情较国外大学来说都不高, 特别是对一些对场地、设施和组织管理具有一定要求, 需要资金支持的诸如网球、排球、跆拳道等项目来说具有较大限制, 即使有的高校正在开展, 也多处于低层次运作, 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团体, 缺乏必要的资金、设施支持, 无法满足学生锻炼需求。

1.3 教育部门缺乏富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设, 未作强化要求及行成考核机制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低投入、高产出的运动, 如果能较好地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国民素质, 更能节约医疗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提高社会资本利用率, 最终达到富国强民的伟大目标, 因此教育部门必须要形成富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设, 并做强化要求,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目前来看, 还未找到一部关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的教育部门富有强制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更未对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做出任何强化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机制。

2 大学体育协会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的积极作用探究

2.1 具有明确的体育锻炼目的和体育习惯养成意识, 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大学体育协会是大学生社团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 自主管理, 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望, 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协会组织。因此, 该组织的成员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特别是具有非常明确的专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强烈的体育意识, 并且该部分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来对学员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意义和示范效应, 并能够对学员出现的情况随时进行积极引导, 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学员。

在协会内部创设的良好氛围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融入组织, 逐渐培养坚实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与教育部“终身体育意识”高度契合, 并与国家提倡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宗旨高度一致, 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经验基础。

2.2 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设, 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运动气氛

大学体育协会创设的初衷就是用最少的资金最大限度地通过组织影响, 为会员创设良好运动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员运动潜能, 因此该目的和精神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高度统一的, 这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 积极支持大学体育协会的工作, 纳入学校社团体系进行相关组织与管理, 为体育协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资金、场地、设施的支持, 为大学体育协会的组织者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解决他们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一定的比赛, 并形成稳定的赛制, 为各体育协会的交流与发展提供展示的平台, 从而保证大学体育协会能够在较低投入的情况下, 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设, 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运动气氛, 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2.3 提高专业教师地位,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体育协会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如果能够较好发展, 不仅可以较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专项体育锻炼的需要, 帮助他们培养适合自身身体素质和经济条件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还能延伸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的机会, 借助大学体育协会这个平台, 能够让师生近距离接触, 加强彼此了解, 对于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其他形式不能具有的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 大学体育协会的会章决定, 这是一个以会员缴纳的会费为活动经费的, 该协会的相关培训与比赛都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教师的指导活动是有偿的, 既发挥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地位, 又能相应增加教师的收入和满足感, 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 给学生贴心的指导和帮助, 鞭策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号召力, 从而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解决了师资问题。

3 大学体育协会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结合办法探究

3.1 加快以学校为依托的平台建设, 提高体育协会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建设的参与度

要想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必须加强学校对体育协会的支持力度, 加快以学校为依托的平台建设工作, 由学校出面加强二者的统筹管理工作, 加强体育协会之间的联系与对话, 建立体育活动联盟, 能够积极贡献自己的优势资源并进行优势互补, 在学校这个层面上形成整合优势, 提高体育协会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建设的参与度, 为全校学生的选择增加机会, 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与业余技能,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2 加大学校对体育协会的资金支出及管理工作, 形成监督机制, 加强对其科学管理

无论是高校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是体育协会的正常运转与维护, 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生是一个无收入或微收入团体, 能够运用到运动训练或者运动装备上的可支配资金较少, 如果让学生完全承担体育运动成本, 势必会造成家庭收入困难学生的负担, 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心理问题, 阻碍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 因此, 该思路行不通。国家为了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国民体质的提高, 每年都会下发一定量的资金支持学校开展体育运动, 因此学校是有一定的专项资金的, 如果高校想将体育协会这一优势资源纳入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保证其良性运作, 则必须要加大资金支持及管理工作, 并形成监督机制, 加强对其科学管理。

总之, 学生体育协会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介入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论。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近几年连续公布的我国大学生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和新生入学体检抽样调查, 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学生体质下降速度较快, 甚至成为过去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相关的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多发人群, 主要原因集中在学生锻炼时间及运动量不足, 不能有效调动肌肉群参与运动。在逐利大潮下, 高校体育课时被严重挤占, 作为体育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性活动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好, 表现为学校开展积极性不高, 开展层次低, 参与度差, 多处于学生自发参与、组织状态。大学体育协会作为大学社团活动中的自发组织在推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如能充分重视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 则将极大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及大学体育协会发展角度而言, 本文均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大学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积极作用探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文学作品的朗读下一篇:集成质量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