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泪滴范文

2024-05-18

爱情的泪滴范文(精选5篇)

爱情的泪滴 第1篇

弗洛伦蒂诺作为一个没有身份的私生子在见到费尔明娜的第一眼便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容貌美丽自负又自尊的被他称为“花冠女神”的少女。这种感情迅速并且夸张的在弗洛伦蒂诺的心里生长, 甚至“他腹泻, 吐绿水, 晕头转向, 还常常突然昏厥……这状况不象是因为爱情而心神不宁, 倒象是惹上了霍乱”。在马尔克斯的笔触下, “爱情”更象是这个世界的异己力量, 既不起源于这个世界, 也不归宿于这个世界, 就如霍乱侵袭人类有机体一样, “爱情”威胁着甚至破坏着现实生活中一切合乎常规的秩序例如婚姻, 道德, 习俗以及“被纳入礼俗秩序的人的精神活动”。不管从社会地位, 家庭财富, 还是世俗评判的标准上来看, 个头矮小瘦弱不堪只有一份电报员工作的弗洛伦蒂诺都无法与费尔明娜匹配, 但他胸中的激情, 爱慕和勇气使不经世事的费尔明娜在懵懂中接纳了他的“爱情”。他们频繁的通信, “甚至于, 自从他们第一次见到彼此, 直到半个世纪后他对她重申自己的誓言, 在此期间他们再也没有单独见过一面”。而弗洛伦蒂诺的身份自然而然成为费尔明娜父亲对他们之间感情阻挠的原因。自此, 弗洛伦蒂诺陷入了对费尔明娜无法自拔的长达五十年之久的感情漩涡。他在保有对费尔明娜“忠贞”的爱情的同时, 又寻求在其他女性身上与费尔明娜相似的影子, 实现自己的爱情梦:他先后与不同的女人厮混, 替别人写情书以渲泄自己对费尔明娜的感情。弗洛伦蒂诺爱情的不幸说明了他的“社会孤独感临界于社会地位与金钱之间”。在弗洛伦蒂诺的心中, 他的唯一生活目标就是:重新得到费尔明娜的爱情, 费尔明娜成为他生命中最大的秘密和追求, 他苦守着“热爱着费尔明娜”这个事实, 在最痛苦的时候, “他迫切的希望的, 是从往昔的回忆中找到一条秘密之路, 以让自己得到发泄”, 但是, 面对寡妇普鲁登西亚的一针见血, 他还是没有吐露自己的秘密。费尔明娜是他生命里最隐秘最美丽也是最不愿意与人分享的秘密, 她带来的除了痛苦更是对生命的充实。在他拥有财产和社会地位之后, 他仍然追求着孀居的费尔明娜, 并且毫不犹豫的断绝了与其他女人的联系, 以对人生, 生命和爱情的深沉思考和真诚的热情去打动费尔明娜, 赢得了她的理解和回应的爱情。通过对弗洛伦蒂诺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 马尔克斯揭示了社会地位, 金钱, 以及由个体之间的社会孤独感不理解是造成爱情障碍的主要绊脚石。弗洛伦蒂诺最终获得爱情显示出爱情在塑造人性中的重要作用。

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情主线中, 从青年时代起, 弗洛伦蒂诺始终是主动的一方, 有着无法抑制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轴的推移, “爱情”的内涵也有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青年弗洛伦蒂诺怀有的“爱情”夹杂着更多的幻想和欲望:“爱情的疯狂魔力激起了他打捞这座沉没宝藏的欲望, 为的是能让费尔明娜·达萨在金子池里打滚”;他在内心欲望的驱使下偷食母亲的香水, “禁不住诱惑……喝了一口又一口, 细细品味直到天亮, 最终醉倒在费尔明娜·达萨的芬芳之中”。但事实上, 当弗洛伦蒂诺多年以后回想的时候, “他看到的也只是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的杏花中她隐约的轮廓”。所以, 不难理解为什么费尔明娜在“代笔人之门”看见与她以纸笔和热情相爱的弗洛伦蒂诺是一个有着冰冷的眼睛和青紫色面庞的年轻人时“坠入了失望的深渊”。“她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派女佣给弗洛伦蒂诺送去一张纸条, 写着:“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也许彼时的爱情不过是将最美好和自以为圆满的想象加诸在彼此身上, 而一旦将想象的面纱揭开看到彼此真容所有的激情甜蜜都将烟消云散。罗兰·巴特曾在《恋人絮语》中这样写道:“在对方完美光洁的脸上,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疵点, 尽管它也许微不足道 (一个姿势, 一个词儿, 一样小玩意儿或是一件衣服) , 可某种异样的感觉却刹那间在我从未意识到的某个角落冒出来, 旋即将我爱慕的对象投入一个平庸的世界”。因此,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更让人注目的是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的爱情———痛苦的注视着时间流逝的老年人在生命的末端同样能拥有爱情, 并且他们的爱情朴素而又富于生命的智慧。费尔明娜孀居后与弗洛伦蒂诺建立起来的爱情不是对于他们年轻时候感情的延续, 而是崭新的以一个饱经生活磨砺的老人对男人和女人之间关系上的想法和经验为基础的爱。弗洛伦蒂诺重新开始给费尔明娜写信, “那是对人生, 爱情, 老年和死亡的思考”, “正如她自己原本想表达的那样”。由此, 费尔明娜“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他的真知灼见和他年轻时那些炽热的情书不相符, 也和他一生阴郁的举止不相符”。这些信件里流露出的睿智思想使费尔明娜感到他不再是那个在年轻记忆中忧郁冰冷的“哨兵”, 而是一个真实无比触手可及的人。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 老人的爱纯净而浓烈, 他们越过“认为爱情到一定年龄就变得不体面”这类的道德和世俗的偏见, 直接与自己的生命对话, 实现自己的爱情亦即实现对生命的执着。“他们仿佛越过了夫妻生活的千辛万苦, 直接到达了爱的真谛”。“新忠诚”号没有停靠回始发地, 因为回到旧生活对于费尔明娜意味着死亡, 他们选择的“一生一世”的航行是对死亡的超越也是对生命和爱情的肯定。在这部小说里, 死亡是个随处可见的阴影, 战争, 疾病, 环境破坏都展示着这个世界里存在的残酷苦难和罪恶, 但是马尔克斯笔下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的爱正是他力图用一种伟大精神创造来实现的超越。S

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通过对一段持续将近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在不同的时间轨道上, 展示了形形色色的爱情和死亡。马尔克斯通过对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幸爱情描写而体现出人生不仅仅是奔向死亡的过程, 而是对生命充满敬畏的浓烈的爱。

关键词:作品分析,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 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2:1.

[2]李星蕾.爱情、人生、历史:试评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 (3) .

[3]罗兰·巴特.恋人絮语[M].汪佩进, 武佩荣,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

[4]谈清妍.爱情的乌托邦: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爱情与死亡[J].襄樊学院学报, 2009 (6) .

共和国的泪滴等 第2篇

(为“4·21”举国哀悼而作)

程建国

风啊

轻抚旗帜

共和国的脸颊上

流下了悲痛的泪滴

泪滴泪滴泪滴

凝聚着十三亿人的哀思

——逝者安息

生者努力

共和国的日子

还要日新月异

雨啊

亲吻大地

共和国的家园里

折伤了玉树的花枝

花枝花枝花枝

人们啊正在用心灵慰藉

——众志成城

追梦展翅

共和国的画卷

明天缤纷美丽

党心民心同一心

蔡学柯

月亮对星星最亲近

太阳对万物最温馨

母亲对女儿最疼爱

共产党对人民最知音

啊……

党心民心同一心

万众齐欢欣

星星对月亮最深情

万物对太阳最相亲

儿女对母亲最纯真

各族人民对党最贴心

啊……

民心党心同一心

江山万年春

故乡的青藤

李晓军

故乡的青藤牵着我的梦

走到哪里忘不了故乡情

青藤下阿妈养蚕脚步轻盈

青藤路阿爸栽树歌声阵阵

同乐在风雨

喜庆在隆冬

青藤招手乡亲们

送我出了村

望一眼青藤

寄托揣在行囊中

故乡的青藤牵着我的梦

走遍天涯给我一片绿荫

打工路有苦有乐泪含霓虹

夜归来星星当灯风雪兼程

洗去了惆怅

沐浴那春风

青藤抚慰我的心

梦中吻不停

摸一摸青藤

祝福飘在不眠中

喀纳斯小木房

李晓军

喀纳斯湖畔绿海茫茫

座座小木房弥漫着花香

蓝天衬托 白云朵朵

摇荡出童话的风光

啊哈依

古老的小木房

图瓦人守护净土在歌唱

歌唱欢跳的牛羊

歌唱美丽的村庄

唱到夕阳红

唱到星星亮

喀纳斯湖水碧波荡漾

排排小木房多彩的画廊

袅袅炊烟 草木变幻

飘动出童话的乐章

啊哈依

原始的小木房

图瓦人热恋净土在歌唱

歌唱淳朴的生活

歌唱可爱的家乡

唱得满天霞

唱得太阳亮

衡阳行

王梅英

如果一只大雁就是一种图腾

南来北往会实现多少次超越

如果一座城市就是一种记忆

历史章节会珍藏多少回激怀壮烈

衡阳 啊 衡阳

能不能给我一张蔡伦的纸

看船山的思想如何古今流传

衡阳 啊 衡阳

能不能再给我一柄长剑

让我的歌诉说元帅金戈铁马的岁月

如果一次启航就是一种选择

蒸湘入海会拥抱多少次欢乐

如果一首诗歌就是一种表白

朱陵洞内会放飞多少行豪放婉约

衡阳 啊 衡阳

能不能给我一张南岳门票

看人生有多少风景不容错过

衡阳 啊 衡阳

能不能再给我一声雁鸣

让石鼓的书声夜夜敲打我的魂魄

我家有珍宝

正廉·戴珍

我家有珍宝

谁也别想要

看看可以

只为炫耀

秘密收藏a

怕人偷了

让人心多了忌妒

让世界多了蹊跷

我家有珍宝

谁想要谁要

心血凝成

作品发表

欢迎享用

强心健脑

让人心充满温暖

让世界充满欢笑

我家有珍宝

谁想要就要

创造发明

光辉普照

为人造福

为家添宝

让人心更加舒畅

让世界更加美好

爱情的泪滴 第3篇

一、瘟疫背景下的爱情

正如本书中的名字一样, 这是一场发生在瘟疫时期的伟大爱情。霍乱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 代表着恐怖和死亡, 是每个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恶事。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情感, 代表着幸福和愉悦。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词搭配在一起, 确实显得有些突兀和吊诡。但书中主人公的不可思议的爱恋正是发生在这场跨世纪的瘟疫的大背景下, 为原本就与众不同的爱情行为渲染了特别的社会色彩。作者表面营造的这种灾难和美满的对立, 细细推究开来, 却有可能却是有意而为之的统一, 就本书而言, 正常人对瘟疫都是避之不及, 对美好的爱情都向而往之, 霍乱虽来势汹汹, 但只要有得当的应对措施, 自然也可安全度过, 劫后逢生的有对比的喜悦也是难得的幸福。爱情最然美好, 但过慧易妖, 情深不寿, 半个世纪的等待, 对于阿里萨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场灾难。更多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 冥冥之中那福祸相依相对的流动却也是必然发生的, 霍乱和爱情在一起看似突兀而却又理地存在, 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美, 也体现出爱情的难以捉摸和瘟疫的发生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特点, 亦或是作者正是要暗合情感的情不自禁和疾病的不受控制。

二、与时间对抗中的忠贞和背叛

书中主人公阿里萨为爱情的守候如此执着, 他对费尔米娜的爱是对抗半个世纪时间、经得起检验的忠贞。他为费尔米娜等了半个多世纪, 认为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她的丈夫死去之后, 于是在五十多年后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对费尔明娜说:我为这个机会等了半个多世纪, 为的是再一次向您表达我的誓言, 我永远爱您, 忠贞不渝。可以想象, 这个为爱情而活着的老人在过去几十年的每天都在等待这个机会说出爱的告白,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无尽等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阿里萨那肝肠寸断的痛苦是让人动容的。他在其后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重新赢得她的心”。另外一个情节是主人公阿里萨终于与自己苦苦思恋、苦苦等待五十一年之久的费尔明娜在一起, 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的女人的身体时, 他说:“费尔明娜, 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 眼神真挚又虔诚。在感动于阿里萨催人泪下的表白时, 我们心里却也看到困惑和矛盾, 生出不自主的别扭。在被费尔明娜抛弃后, 阿里萨弄情丧志、混迹于女人的情欲之海, 始乱终弃。并未做到如他当初所想的对费尔明娜保守忠贞, 却与六百多个女人长期交往, 还不包括短暂的艳遇。所以当阿里萨说出那句“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时, 我们的心理也是五味杂陈。阿里萨在爱情方面既是身体的背叛者也是灵魂的捍卫者, 既看似自然又不可思议, 是阿里萨原始的冲动战胜了原本固执的坚守, 还是他自己因得不到自己爱人的堕落?阿里萨及爱情的坚守者和骗子的角色于一身, 虽然让人觉得有些异样, 但在读者的某个心理角落, 也存在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炽热的爱, 说他是爱情的骗子, 因为他五十一年的思念和等待绝不会是一个骗子所为。也许这正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和不同人不同的爱情观。也许就是爱情之所以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吧。可以想见, 在这种对抗时间的爱中, 阿里萨对费尔明娜朝思暮想到毫无节制的放纵自己, 不过是在寻求对无望爱情的解脱。他虽然阅女人无数, 但没有任何女人可以代替费尔明娜在他心中的地位。

本书中费米娜的丈夫乌尔比诺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医生。但乌尔比诺在晚年也没有坚守住操节, 终于还是偷腥了。费尔米娜说:“我以为你会像个男人, 对我撒谎隐瞒。”她希望丈夫能够隐瞒, 因为, 在她心中, 这时的谎言反而是珍重两人夫妻关系的不得已之举。乌尔比诺医生承认自己出轨行为不是出于对妻子的愧疚, 在他内心里, 坦白意味自己的解脱, 虽然他对费尔明娜说:“你要永远记住, 对于一对恩爱夫妻, 最重要的不是幸福, 而是稳定”。这样一个严谨又理性的丈夫陪伴在费尔明娜身边半个多世纪。如果乌尔比诺没有出轨, 他对费尔明娜至少在肉体上还是保持忠贞的。只可惜, 终是未能管住自己。医生的爱情世界里只有自己, 费尔明娜的存在只是一种需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 但与时间对抗的岁月里, 也些许向人性的复杂和善变作了妥协。

三、活着和死去皆源自深深的爱

阿里萨青春年少时, 对费尔明娜的迷恋招来了费尔明娜父亲的阻挠。在面对阻力时, 他现出了对于死亡的无所畏惧, 对于爱情的坚贞捍卫, 他指着自己的胸口对她父亲说:“开枪吧, 没有比为爱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热恋中的阿里萨无畏死亡, 宁可为爱而死。随着时间的推移, 阿里萨对死亡的认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费尔明娜嫁为人妇, 阿里萨伤心欲绝, 浑浑噩噩的度日, 当他与乌尔比诺医生相见时, 紧张慌乱中将手中的文件抖落在地。面对器宇轩昂、德高望重的医生, 阿里萨显得卑微和猥琐, 面对假想的情敌完全输了气势全无斗志和生气。他担心自己活不过医生。死亡在此时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恐惧和障碍, 他开始惧怕死亡。因为对于爱情的不确定, 使他认识到只有活着见到心上人的可能, 才能重拾完美的爱情。他宁愿谦卑地活着, 也不要选择死亡, 因为爱情此时和生命紧紧相连。年少时的阿里萨可以为爱情而死, 年老时的阿里萨只有跨越死亡, 生存下来才能再次获得爱情。活着和死去在阿里萨的世界里也不是绝对的对立了, 生或死可以同时存在, 只要与费尔明娜有关。

医生乌尔比诺在新婚之夜, 费尔明娜问他是否爱自己, 他却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将死之际对却费尔明娜说:“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我想, 这不单单是一句”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就可以解释的, 毕竟这是与他走过医生的爱人。他还是深爱费尔明娜的。在长达半个世纪多的岁月中, 阿尔萨因时间的流逝也未减弱他对费尔明娜的爱恋, 乌尔比诺因时间的推移缓慢而坚定地加深了对费尔明娜的爱。所以, 我相信, 乌尔比诺医生的一句“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确是肺腑之言。

小说结尾, 阿里萨命令船长将船上的货物和旅客转移, 升起了代表着霍乱疫情黄色的旗, 表示船处于隔离状态, 不允许靠岸。阿里萨说这是一生一世的旅行, 在等待了半个世纪之后。他说自己终于明白, 真正无限的不是死亡, 而是生命。对于书中主人公而言, 活着或者死去皆源自深深的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 更是一部探讨爱情与瘟疫, 爱情与人性、爱情与生命的精彩著作。霍乱是一种病, 爱情也是一种病。爱时病到骨髓, 无法自拔。小说结尾, 船长疑惑不解地问阿尔萨我们航行要到什么时候才停下, 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 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阿尔萨用这个答案给自己的坚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 译.南海出版社, 2012.

爱情的泪滴 第4篇

一、扭曲、变态的爱情—————人性悲剧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 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 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 就不难发现, 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 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14世纪后期的欧洲, 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禁欲主义, 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克洛德作为社会的一员, 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 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 并且自以为是快乐的。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 人的意识才觉醒了。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 都在忍受着一种比死亡力量还要强大的苦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 这可谓是大逆不道。但副主教也是一个人, 宗教的知识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要求, 作为一个人, 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爱。基于这种爱, 他才愤愤不平, 发出人性的呼喊:“究竟, 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 这并不是他的错。”然而, 正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 因此, 它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 变形的。人要想得到解放, 就必须消灭集中表现在他本身处境中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 带着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没有这样的勇气, 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觉悟。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 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了对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他极力把这双重的憎恨搅合在一起, 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解脱的疯狂的人。于是, 他设置了一系列阴谋, 劫持爱斯美拉达, 诬陷她, 直到把她送上绞刑架, 处在“人性”与“神性”双重压迫下的克洛德, 最终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网中毁灭了。雨果曾宣称:“人是生来善良、纯洁、公正和诚实的, 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 那是因为有人熄灭了他的火焰……”正是教会势力的“非人性”, 才决定了克洛德的畸形可怕爱情观, 才有了他为人性而丧失人性的追求。

二、内疚、自责的爱情———处境悲剧

与克洛德的悲剧不同的是,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中则描写了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 他们的爱情, 可谓处境艰难, 举步维艰。作品以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为背景,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 由于犯了通奸罪, 坚决不交待同犯, 被清教徒政权关进监狱, 终生戴上耻辱的红A字示众 (A是英语单词“通奸”Adultely一词的第一个字母) , 作为劝诫世人的活标本, 受到人们的鄙视和摒弃。海丝特是年青、美貌的女郎, 却嫁了一个年纪衰老、体态畸形的丈夫, 她感受不到爱情, 在她丈夫失踪以后, 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闯进她孤独的生活, 她爱上了牧师。追求纯真的爱情, 渴望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活的女人的生活权利和合理要求, 可是, 她却遭到清教政权的惩罚, 终生戴着红字示众。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博学多识, 前途无量的教师, 很早就立下了献身宗教的志向。但是, 清苦的教会生活, 呆板的教条, 虽然一时禁锢了丁梅斯代尔这样虔诚教徒的内心, 但一看见“身体修长, 容姿完整优美到堂皇程度, 乌黑丰茂的头发那么光泽, 闪耀出阳光的颜色, 她的面孔, 除去润泽的肤色与端正美丽的五官之外, 还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丝特时, 他的“人性”就复活了, 并且最终战胜了“神性”, 与海丝特发生了关系, 但是, 宗教精神像鸦片一样毒害着他的心灵, 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早已扼杀了他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 他把自己与海丝特的爱情关系看成是“冒犯了一条神圣的法律”。他把自己看成一个罪人, 应该受到惩罚, 但又不敢公开承担自己的罪责。他既害怕和海丝特一起戴红字示众, 又怕上帝不饶恕他。为了悔罪, 他在密室中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 不断折磨自己, 他的良心丝毫得不到安宁, “可怜的牧师一面受着肉体疾病的痛苦, 一面受着灵魂极度烦恼的折磨, 同时又听凭他的死对头任意摆布”。“而在这时, 他在他的神圣职务上, 却获得了灿烂的声誉”, 更使他陷入无边痛苦深渊之中, 他几乎丧失了理智, 他的精神一直处在罪恶的痛苦和徒然的悔恨之中, 心灵备受折磨, 终于心力交瘁, 成了宗教毒害的牺牲品。透过这两个人物的处境, 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破碎的心灵怎样在痛苦中呻吟, 在绝望中挣扎, 丁梅斯代尔在自己的头顶的一片天空上, 又掀起了他自己无法平息的风暴, 海丝特内心的迷惘、猜疑和疯狂则也搅暗了她自己头顶的天空, 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艰难处境, 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三、执著、偷猎的爱情———结局悲剧

正如黑格尔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 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 情欲是能动的, 躁动不安的, 本质上讲是不安于现状的。”1977年,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考洛在美国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荆棘鸟》, 这篇小说一经出世即引起轰动, 被誉为一部“澳大利亚的《飘》”。男主人公拉尔夫同样无法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 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 他不能灭绝情欲, 不能不爱梅吉, 他的灵魂长期处于“神性”与“人性”的尖锐对立之中, 他曾想“既不作一个男人, 也不作一个教士, 只作一个兼存二者的人。”同丁梅斯代尔一样, 他也无法摆脱强烈的权利欲望和爱情需求, 当富翁玛丽·卡森死后, 把财产留给了罗马天主教会, 其条件是“教会必须赏识拉尔夫神父的价值和才干”时, 在他身上展开了上帝与情欲、权力与爱情的激烈搏斗, 占有他整个身心的是“神性”与“人性”的厮杀, 对他来说, 两方面都是无法割舍的, 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最终, “神性”战胜了“人性”, 他摒弃了梅吉, 虽然他爱她。在小说中, 梅吉的形象最富魅力最激动人心之处, 是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与海丝特·白兰一样, 爱情给她带来太多的痛苦, 但她仍然爱得执着, 她说过:“我生来就是为他的, 只为他”, 她苦苦思念, 久久等待。从青春妙龄到白发苍苍, 痴情不改, 无怨无悔。为此, 她无畏地闯入宗教禁区, 与上帝争夺拉尔夫。值得一提的是, 与前面两例爱情不同的是, 拉尔夫与梅吉毕竟有过刻骨铭心的两天。深秋的麦特带克岛是旅游的淡季, 在友人的帮助下, 拉尔夫来看望在这里独自休养身心的梅吉, 这时候的拉尔夫为了保持灵魂完美而进行的令人苦恼的斗争、意志对愿望的长期压抑, 全都不要了, 一辈子的努力在倾刻间冰消瓦解, 于是, 在这20世纪的伊甸园中, 亚当偷吃了禁果, 结果则是他否定了上帝, 他认为“上帝不过是一个骗局, 一个幽灵, 一个小丑。”两天的欢愉也使梅吉“从上帝那里偷到了拉尔夫”, 尽管天主教会是那么的不可一世, 上帝是那么的威严神圣, 她却以傲然的力量与之抗争, 并从心底喊出“我能战胜上帝!”

《荆棘岛》之所以引起轰动, 还在于其“人性”与“神性”冲突的最终结局上, 尽管梅吉从上帝那里偷到了拉尔夫———有了他的孩子, 但作家最后还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了给读者看, 那就是戴恩的死。梅吉一直瞒着拉尔夫有了两个人的结晶———戴恩, 戴恩长大后, 无比优秀, 出于对拉尔夫的崇拜, 也要献身于上帝, 作一个教士, 梅吉答应了儿子, 并给拉尔夫写信要他照顾他, “我偷来什么, 就归还什么”。戴恩在神学院毕业后, 在希腊由于救两个溺水的女孩而丧身。梅吉来到罗马要拉尔夫想办法运回戴恩的尸体, 并告诉了拉尔夫:戴恩是他的儿子, 拉尔夫失声痛哭, “从椅子上向前跌落在地上。”失掉了情人, 又失掉了儿子, 他感到出卖了自己, 他为上帝付出了高昂的精神代价, 到头来一无所有, 埋葬儿子后, 极度的痛苦使他麻木了, 他倒在梅吉的怀里, 喊着:“梅吉, 梅吉……”合上双眼而死去。宗教以禁欲主义为工具, 残害了法国中世纪的克洛德, 又钳制了19世纪美国殖民地上的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 在20世纪同样践踏了澳大利亚土地上的梅吉与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篇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 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 其中一个重在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 一个写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的毁灭, 另一个则写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 但神父们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必然令人振奋, 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 从而赋予了宗教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摘要: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 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

爱情的泪滴 第5篇

关键词: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疾病,中西方古典文学,文学对比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八十年代的代表作, 并被认为是他文学事业的一次革新, 从1986年出版开始, 《霍乱时期的爱情》便成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备受争议和饱受评论的作品之一, 本书可能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和《百年孤独》相比较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其实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也曾在不止一个场合公开说明《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因此, 自从本书出版以来已经出现了在许多的从各个角度的评论作品:从最常见的角度如作品中的死亡的意义, 社会结构的构成, 写作手法等到一些从极其细微的角度如乌托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古典讽刺诗的特性在文中的表现等, 甚至还有人在文风中看出了法国文学家布鲁斯特的影子, 或者把本书和卡夫卡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当然, 在这些大量的评论作品中, 不乏从各种角度专注评论于爱情议题的作品。

在文学的世界中, 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又是一个拥有庞大的西方文学知识的作家, 特别是在爱情主题上。曾有文学评论家把本书和古典文学中的传奇小说联系在一起, 由此作为启发, 后来又有文学评论家在不否认本书中浪漫主义的爱情的前提下, 把本书和古典文学中的“宫廷爱情”联系起来, 总体来说,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受到了西方古典文学的巨大影响。当然, 中国古典文学是不可能给本书带来任何影响的, 然而, 在爱情这个主题, 在中西方文学上虽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却是相同的。

爱情是一种疾病

《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不久后, 评论家苏鲁阿咖·奥苏里奥就发表的一篇名为《黄色的蝴蝶》的评论文章, 在文章中他指出, “任何一个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或者他作品的人, 都不应该为本书的名字感到奇怪。”的确, 各种疾病以及其一系列的症状及其表现是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作品中的常客。在西方古典文学中, 爱情与疾病这两个主题是一直联系在一起的, 甚至很多时候都被认为是一个源头, 因为爱情而生病, 从最早的古希腊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希波吕托斯》到现在, 都有体现, 并且越来越明显直白数量上也越来越大。同样的,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把爱情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常见的写作手法, 在中国文学中, 这种“疾病”有一个常见的名字“相思病”, 因为思念某人而生病。相思病是由于爱情受到长期阻隔, 构成一种较难缓解, 无可逃脱的稳定性心态。这一心态对人的生理器官的正常活动产生了破坏力, 使精神恍惚久而久之“染成一病”。如黄庭坚《少年心》里所说“别后涕流连, 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 肝肠尺寸断。”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疾病表现

接下来, 我们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具体的爱情疾病的体现。我们不应仅仅联系西方古典文学中的爱情疾病因素, 与此同时, 我们应该联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疾病因素, 虽然中西方爱情观有很大区别, 但是如上文中所提, 在一些方面, 还是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观点。

一、“糖醋”的爱情

“糖醋”这个定义源自中国的一道美食, 用更西方的定义来说, 所谓“糖醋”的爱情, 便是指爱情是一个又苦又甜的东西。《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德萨因特·阿莫乌尔的自杀作为开篇。这一段故事源自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的一段真实记忆, 同阿莫乌尔一样, 他祖父母的朋友一位一位比利时的摄影家以同样的方式选择了自杀, 这种氰化金散发出来的苦杏仁味深深地印在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脑海里。这种苦苦的味道, 代表的便是爱情的苦。如果我们更深层次的剖析, 这种爱情的苦的源头便是, “得不到回应”的爱情, 本书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涩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 (Garcia Marquez, 2008:09) , 紧接着在第十页第十五页以及之后的第三百三十六也又重复了的提起了这个话题, 这四个例子可以说明讲述爱情的“苦”并不是偶然的, 恰恰相反, 作者是在运用爱情又苦又甜这个爱情因素。这个爱情因素,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第一次对爱情又苦又甜的描写出现在古拉丁作家卡杜罗的作品中 (Brown, 1987:95-96) “爱情的力量在于把甜的和苦的混在一起, 并且使这种混合永远存在下去。”之后, 在其他的拉丁作家中也陆续出现了此类的描述。当然, 爱情又苦又甜这个爱情因素并不是西方文学特有的东西,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第一次此类的描述出现在秦朝的一首叫做《越人歌》的诗篇里“蒙羞被好兮, 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 得知王子。” (文青, 2010:46) 从这首诗里,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描写, 但是我们从诗中女子的对于爱情所憧憬的快乐和同时感到的害怕可以看同样看出爱情又苦又甜的因素。

二、爱情疾病的具体症状

1、心脏

如同其他疾病, 爱情疾病也有许多症状,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出现的第一个对爱情疾病症状的描写在数的第12页, 根据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的听说, 为爱情而自杀的人“心脏里都有沙子”。这个因素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中西古典文学中, 在西方古典文学中, 最长出现的关于心脏的爱情疾病症状便是“心脏被火烧”经常被说成被炙热的爱情灼伤, 这种比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作家萨福的作品中。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心”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爱情因素, 由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含蓄特性, 当提到“心”这个词, 不用多加描述便是在暗指关于爱情的愁苦,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文青, 2010:402) , 虽然这里直接描写“爱”, 但是从“心”这个字, 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爱情的忧愁, 对于丈夫的思念。

2、不安

不安这个爱情疾病的症状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三位主人公经受的最常见也是最长时间的症状在书的第八十九也变第一次提出了这个症状:“她从未想到在何时这种见面的兴奋变成了不安, 血液也由于着急想见到他而沸腾。” (Garcia Marquez, 2008:89) 之后在书的第一百四十五页和第三百四十九页也继续提到。“不安”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也是一个常见的爱情疾病因素, 在早在普拉多的作品《费德罗》中便把爱情与一系列的常见身体不适表现联系在了一起:“身体的抖动, 害怕, 高兴, 忽冷忽热, 出汗以及不安, 这写所有的一切从这个医生的角度看来都是可以和爱情有关的。” (Wack, 1990:6) 此后, “不安”这个爱情疾病因素也开始大量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古典的中国文学里“不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爱情疾病因素, 有时也被称作“烦”, 最早出现在先秦的《越人歌》中“心几顽而不绝兮, 得知王子。” (文青, 2010:46) 在这里主人公虽然心里很烦, 但是还是想和“王子”永远在一起, 同样的, 如同西方一样, 此后, 这个爱情疾病因素也出现在各种古典作品中。

3、憔悴

同上一样, 这里还有一个爱情疾病的症状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次, 便是“憔悴”, 在作品中也同事被描写成为“青紫色的脸”, 出现在作品的第九十页“远远便看到了他那由于爱情的惊吓而变成铁色的眼镜和青紫色的脸”。以及第一百五十一页“她一回头变看见了他那冰冷的眼睛, 青紫色的脸, 以及因为害怕而石化了的嘴唇。” (Garcia Marquez, 2008:09) , “憔悴”当然是一个在中西方古典文学都有很长历史的爱情疾病因素, 在西方文学中对于“憔悴”描写的最突出最明显的便是萨福的作品“憔悴是我唯一所剩的东西。”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憔悴”第一次出现在南北朝的《冬歌》中“为欢憔悴尽, 那得好容颜。” (文青, 2010:24) 和别的因素一样, 此后“憔悴”也变成了一个常见的爱情疾病因素,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刘勇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青, 2010:378)

4、失去胃口

如同其他疾病一样, 爱情这种疾病也是会越来越恶化的, 如同《霍乱是的爱情》的主人公阿里萨一样, 从一开始的由于爱情的不安和憔悴慢慢变成了一种更新的更严重的症状“失去胃口”:“他的妈妈发现, 虽然他没有告诉她, 儿子早已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和吃饭费胃口, 晚上也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失眠中度过的。” (Garcia Marquez, 2008:93) , 此后在书的一百九十七, 三百九十四页中都有描写, 甚至在书的第三百四十九页, 这种失去胃口的症状也同时袭击到了乌尔比诺医生。这种失去胃口的爱情疾病因素, 我们可以在许多西方古典作品中找到如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希波吕托斯》, 奥威迪欧的《变形记》等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虽然这也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爱情疾病因素, 但是我们仍可在许诰的《室思六首》中找到:“不聊忧湌食, 慊慊常饥空。”

5、失眠

如在第三点引用中提到的年轻的阿里萨的晚上常常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失眠中度过的。” (Garcia Marquez, 2008:93) , “失眠”也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常出现的一个爱情疾病因素。不仅仅阿里萨, 连小说中最理智的乌尔比诺医生在书的第三百五十四页也遭受到了失眠的袭击。“失眠”也是一个有很长历史的爱情疾病因素, 最早出现在《奥迪萨阿》中, 此后便成为了古拉丁文学中常见的爱情因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虽然对于“失眠”的原因的大部分描写都源于对国家或者仕途的担心, 但是从汉朝开始因为爱情而“失眠”也变成了一个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疾病因素, 如秦嘉的《赠夫诗》:“长夜不能眠, 伏枕独展转。” (文青, 2010:88)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加西亚·马尔克斯让《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围绕着疾病这一主题展开, 除了使用了许多西方古典文学中出现过的爱情疾病因素, 还加入的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用自己的渊博的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创造了新的爱情疾病因素, 如为爱自杀的人心脏里会有沙子等。

与此同时, 我们发现, 虽然中西方文化, 特别是在爱情观念上, 虽然存在这巨大的差异, 但是我们所分析的几点小说中出现的爱情疾病因素, 我们都可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找到相应的相似的因素。这大致说明, 爱情, 特别是爱情疾病的因素这个方面上, 中西方古典文学的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Brown, R.D.:Lucretius on love and Sex, Leiden-New York-Kobenhavn-K ln García Márquez, G.: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 cólera.Barcelona:Plaza y Janés Editores, 2008

[2]、Wack, M.F.:¨Lovesickness in the Middle Age:The¨Viaticum¨and its Commentaries¨, Philadelphia. (1990)

上一篇:WAMS通信业务下一篇:无公害果品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