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安全范文

2024-08-23

农村经济安全范文(精选12篇)

农村经济安全 第1篇

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襄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襄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区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 并成立襄州区农村饮水工作办公室, 具体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同时推行农村饮水安全领导负责制, 各镇、村的行政一把手就是当地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区、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 把安全饮水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涉及的部门实行分工负责制, 做到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区委、区政府将此项工程纳入督办项目, 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督促, 确保工程建一处, 成一处, 受益一处。

2 实行科学布局, 打造精品工程

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安排、讲求实效”的原则和“千吨万人”的设计标准, 做到了规划合理, 布局科学, 用全新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水厂。切实改善全区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 确保全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1) 拓展供水范围, 实现城乡一体。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农村饮用水与城镇同网同质。双沟水厂以打造现代化水厂为改造理念, 按照供水规模化、区域化的要求, 向农村周边村组辐射延伸供水管网, 逐步建成城镇联片集中供水体系, 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供水人数由原来的3万人扩大到现在的8万人。供水水质经襄州区卫生监督局检测, 完全符合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标准,

(2) 建设中心水厂, 实现集中供水。对城镇供水无法到达的集镇、较为集中的村组, 重点抓好集镇中心水厂和水源工程建设, 以集镇或中心村为中心, 合理布局供水管网, 形成分片集中供水工程体系, 有效改善农民饮用水条件。鹿门寺水厂以供水管线最长、高度最高、难度最大创下了襄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史上三个第一。供水水源从10余km外的秦咀水厂引到鹿门山脚下, 再通过加压将水送到160多m高的蓄水池, 然后供应到各林场, 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鹿门寺林场职工吃水难问题。

(3) 建设小型水源, 消除供水死角。通过建设高位水池、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配套相应的净水和消毒设施, 建成一批小型独立供水体系, 以解决居住分散农民的饮水困难。

3 坚持群众参与, 管好用活资金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 襄州水利局多措并举, 筹集建设资金, 世界银行捐资3万美金, 日本政府援助1000万日元, 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 投工投劳, 筹措资金, 参与管理。在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设立专户、专帐, 实行专人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帐制, 资金拨付一律实行转账, 不允许现金支付。中央补助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不截留、挤占和挪用。群众筹措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由项目法人会同乡镇、村组共同管理使用, 村组成立资金管理小组, 由群众代表组成, 负责资金使用监督。

4 把住五道关口, 抓好工程质量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要求, 襄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严格执行水利建设“四项制度”, 组建“襄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办公室”为项目法人, 负责工程的资金筹措、建设管理。在项目建设与管理方面, 重点把好材料设备、施工队伍、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等五个关口。

5 突出重点工程, 搞好分步实施

首先集中物力、财力, 重点解决污染水和高氟水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先后在污染严重的白河沿岸建起了6个千吨万人的大水厂, 解决了沿岸朱集、古驿、双沟、张湾、张家集、东津等镇12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其次是及时解决丘陵山区苦咸水问题, 使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群众早日吃上安全、洁净的卫生水, 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第三是统筹解决细菌超标水的水质问题, 建设“千吨万人”式的集中供水工程, 做好水质消毒, 使群众远离疾病的痛苦。

6 明确产权归属, 确保长效运行

推行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运行管理机制, 坚持“谁建设谁所有, 谁受益谁管理”的思路, 采取明晰工程所有权, 放开搞活经营管理的办法, 按照有利于解决“大锅饭, 福利水”的问题, 有利于群众使用, 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 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通过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 使工程“业主”真正到位, 同时改革运行机制, 实行有偿供水, 成本收费, 形成了以水养水的新机制, 使农村饮水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到2012年, 襄州区各地农村, 轻拧水龙头便涌出洁净的自来水。众多农户用上了干净整洁的厨房, 用上了卫生厕所, 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 地砷病、血吸虫病、传染性疾病等开始大面积减少, 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事实证明,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是保障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是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的紧迫任务,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主措。襄州区在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后, 全区还有32万多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群众渴望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 “十二五”期间在全区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2013年, 襄州区委、区政府再次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为全区“十大民心工程”之一, 计划再投资5000万元, 新建四个水厂, 老水厂管网延伸200km, 解决1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可以肯定,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彻底解决, 一个繁荣昌盛的襄州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饮水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保证饮水安全, 既是农村水利的重点, 也是最大的难点。襄州区水利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精神, 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形成极具特色的襄州模式, 对促进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2篇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促进新农村建设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我镇辖*个行政村和*社区个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户,总人口*人,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带,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据统计,我镇还有*人饮水不安全,包括高氟水、苦咸水和血吸虫污染水等带来的吃水难问题。今年,镇委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难列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全面规划,分期实施,讲究实效,确保质量。先后在10个村启动安全饮水工程,目前****两村***村民可望在10月中旬结束了春天吃泥水,夏天吃臭水和一水多用的历史。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是突出了“五抓”。

一、领导重视,抓责任落实

在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作中,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視,召开会议专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由镇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组织、指揮、协调和监控。凡有安全饮水项目的村由村“一把手”亲自抓。另外,调集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为便于开展工作,由镇水利服务中心负责牵头,抽调镇水厂技术骨干成立了一支技术专业队。负责全镇工程项目的勘测、论证、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定期对论证项目进行集体审议,多方案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使每一处工程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每个安全饮水项目都落实了三个专人负责(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名水利技术人员和一名村支部书记),并签订项目管理责任状,内容包括国家投资和自筹资金的到位,工期要求和质量要求。由于加强了领导,强化了责任,保证了全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尽快启动和实施。

二、科学规划,抓项目落实

针对我镇水资源现状和农村群众吃水状况,为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初期布好局、起好步,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到規划的各项目区逐个项目调查落实。总的原则是先引水、次蓄水、后提水,尽量节约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在选择水源点时采取优先山泉水,其次库塘水,然后是打深井取地下水,千方百计降低供水成本,使群众能吃上廉价水,优质水,放心水。在掌握大量基本资料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拿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总体解决方案。在具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召开项目论证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对多种设计实施方案反复比较,择优筛选,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为彻底解决我镇由于水质恶化带来的大面积饮水不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了“区域化集中供水”的思路和方案,打破了城乡界限,按照“城乡一体,资源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分区域进行解决。对于已建成的供水工程,在实现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供水规模,利用现有管网逐步向周边地区进行扩散。目前正在规划的“**水厂延伸”和“**水厂延伸”项目,就是我们在利用原有自来水管网的基础上,通过扩展供水线路,解决**等8个村92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力争彻底覆盖了农村饮水工程的“盲点”。在正在建设的“**村集中供水项目”和“**集中供水项目”中,我们通过统筹安排、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科学编织项目方案,充分利用了水库优质水源、村集体闲置土地、废旧水塔等资源。“**集中供水项目”通过反复论证筛选决定从“水库”引水,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7万余元。同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就是要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创新机制,抓资金落实

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国家补助资金不足的前提下,我们主要采取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积极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开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农民投入为基础,其他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今年,我镇二、三、四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到两村,共***人,规划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自筹筹资金*万元。我们根据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集体经济较为空虚的现状,引导村级多渠道自筹资金,主要采取“村集体拿一点、群众集一点、投劳投工折一点、当地材料赊一点”的集资办法筹集所需自筹资金,尽可能地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拿小钱,受大益。村民()等3户居住在距离村部3000多米的山坡上,长年人畜共饮山坑水,遇到干旱季节还要到三公里外的水库挑水吃,这次每户只需交300元就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

四、严格管理,抓质量落实

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同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和技术责任,坚持领导干部、监督单位、技术人员三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项目领导采取巡回检查、跟踪监督、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请有资质、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对建设质量进行把关检查;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地包点负责,对工程施工实行全程跟踪检查,请所在村的监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管理。从利用机械挖沟埋管到蓄水池、水泵房、水塔的建设都严格按标准设计施工,特别是水泵管理房做到了结构坚实、外观美,四周无污染物,干净整洁,在*村技术人员还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投资10万元深达260米的机井每小时出水30立方米,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全部从政府采购中心指定供货企业采购,输水管线所需的管材采用聚乙稀PVC塑料管(无毒、无味、无添加剂且环保,所需水处理器、净化设备、提水泵和增压泵全部都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监管部门的检验合格证。通过这些措施,使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得以规范,各处工程质量一流、环境优美,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目前,****两村已经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组支管网已经辅设完工,正在进行到户管网的安装工作,可望于10月中旬通水。

五、明确产权,抓效益落实

为扭转“重建”“轻管”、“建”而不“管”的不良现象,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永继使用,造福子孙,流芳世人,我们坚持建管并重,按照工程单位落实了以村为主体的工程产权,落实农民用水协会,推行用水户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工作制度,抓好管护、维修工作,搞好水土保持及水质保护工作,依法征收水费,实现“以水养水”,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同时,政府加强监管,督促管理单位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维修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能够长期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第3篇

摘要:新常态下,农村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脆弱的校园安全问题长期困扰。这是因为校园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造成校园安全预防意识薄弱、处理机制混乱,而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又带有偶发性,突发性,一旦校园中突发安全事故,那么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对于校园安全认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是必要的路径。

关键词:校园安全;隐患;社会影响;制度

一、什么是安全

安全是一种状态,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是我们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即可以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

二、影响校园安全主要表现

近几年是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突发的安全问题背后隐藏着何种更深沉的思考,是什么样的缺失使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社会、学校、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自身亦有无法自保的缺憾。挖掘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缺乏安全意识,无安全认知能力,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疏忽,家长意识淡薄,学生自身我保护意识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形成了诸多安伞隐患,被盗、被诈骗、被伤害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后勤社会化后,引进社会力量进入校同竞争,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各服务实体对利润的追求与师生员工接受服务愿望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处理不当定会导致矛盾激化。而且大量的社会实体、社会成员进人校园,给管理带来难度,这些都是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诱因。

(二)主管职能部门的责任缺失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公路沿线本校门口缺少基本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加之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交通常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也是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二是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对学校安保的重视缺乏持久性。在维护校园安全中常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不出事时,警察和警车在校门口难觅其踪。三是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工作滞后带来的安全隐患,消防设备不完善,有些学校连基本的灭火器都没有;警卫人员不足,学校门卫大多不是专业的警卫人员,没有完善的警卫机制。

(三)科学系统化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与职责和责任无论是人员的学历水平、任职资格和条件、还是在安全管理装备保障、任职保障、应急能力与实战能力的培训上,都存在着诸多的缺失与不足。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学校食堂卫生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未进行岗前培训和体检,缺乏从事餐饮业的基本常识:食品加工过程偷工减料,没有规范操作;商店出售变质、过期失效和“三无”产品等。这些都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成为引起学校食品不安全的主要诱因之一。四是许多中小学的门禁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关的警务室,没有按照标准配备保安人员。有的学校虽然设施有了,但是形同虚设,保安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正确处理校园安全及安全意识思考

1、树立全面校园安全意识。

确立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好两个层面的意识转向:一是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二是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及疾病预防教育;预防触电、溺水、煤气中毒教育;校内活动安全教育;校外活动安全教育;森林防火教育等内容。

2、坚持预防为主的校园安全意识。

一是树立预防观念,能够提高学校师生的危机意识,对事故管理更为重要的环节是在事件发生前就将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二是保证学校的各种设备、设施正常安全使用。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四是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要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定期及时检查,将责任落实到人,以免出现问题发生后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五是学校和家长及交管部门联合起来,尽到监护责任,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教给他们应急处理和避险的能力,增加和完善交通提醒标志。

3、校内校外联动的安全意识教育。

校内师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安全知识传播;熟记安全常识;加开安全教育课,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安全意识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学校集体安全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将两者有效地联合起来,才能在互通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安全状况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针对学生安全漏洞进行弥补,防止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系数维护在较高水平。

4、重视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硬件的建设,改进教育民生,让农村地区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做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管理,据有关调查资料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60%以上,问题学生中 80%以上是留守学生。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或是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工作是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

总之,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平安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曾晓东.我国幼儿教育由单位福利到多元化供给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2]李伟,王芳.西部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根源与对策——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s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4:90-94

[3]胡国华.河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7:56-5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探讨农村水利现状及农村饮水安全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现状,方向,饮水,安全

一、农村水利现状

㈠农村水利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 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 不愿管水,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 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 “跑、冒、渗、漏”较为严重, 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毁损严重。同时, 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 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 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 千疮百孔, 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同时在此背景下农民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田, 大量开采地下水, 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样下去, 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㈡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 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 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 调整是市场化行为, 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 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㈢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对水源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 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二、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㈠认真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 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要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 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要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 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以管理促开发, 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要坚持依法管理,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 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促进高台县河道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㈡农村水利工作必须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 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 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 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 大中小微工程并举,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 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 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 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配套政策,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加快管理方式转变, 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社会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导。

㈠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加强农村供水基础建设, 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 统筹规划, 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㈡以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 防治并重 保障饮水安全,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 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 划定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 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 防止污染, 要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饮用水源。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应根据具体情况, 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 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 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 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 提供水质监测服务, 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 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㈢积极引导, 多渠道筹资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订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县、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 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 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 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承担一定的投资投劳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 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 做到专款专用。

㈣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价过低, 水费计收困难, 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 这是维持工程再生产所的措施。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 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 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 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论国家经济安全 第5篇

冷战结束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重要内容.为制定正确的经济安全战略,首先应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文章在分析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借鉴国外一些主要国家对经济安全的理解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与传统国家经济安全、发达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安全的不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

作 者:张志波 齐中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1) 分类号:F063.3 X915.4 关键词:国家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农村水利改革

1.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

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那坡县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饮水安全供水模式进行选择,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分布情况,人口情况、以及地形地势的情况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终探索出适应社会化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

1.1供水模式

在该县农村采取的饮水安全供水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布为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指城乡联网供水和城镇官网延伸供水;农村连片集中供水,主要是指利用当地的泉水和水库供水以及集中村落引泉水流蓄积供水;农户分散供水,主要是指集雨水窖供水和小流量引泉自流供水。

1.2运行管理模式

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集中经营管理。该供水工程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②分散经营管理。主要是有乡镇厂负责经营管理。③协会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经营管理。④融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各融资方进行经营管理。⑤自主管理。主要是有村设自主管理。

1.3存在问题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相关指标规定,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以及水源保证。根据调查,该县还存在有129个行政村的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占到了该县农村人口的80%左右。该县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恶劣,用水不方便。该县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1681m以上,其中石山区面积占到该县总面积的32%,而土山区区面积占到了68%,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县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同时用水也很困难,用水不方便的人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61%。(2)地表水质受到污染。该县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点污染和面污染。点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而面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造成的。改县61%的人饮用水不合格。(3)地下水质不达标,面临枯竭。地表水的污染引起地下水的不达标,矿场资源开采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地下水即将枯竭。该县30%的人口饮用水不充足。(4)安全饮水保证率低。该县地势高,居民区分散,同时泉水较少,因此很难实现集中供水,该县有20%的人口安全饮水保证率低。

2.制约农村因素安全建设的原因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应由公共财政在主导地位,但是在我国公共财力较为紧缺,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1)我国公共财力拨款减少,且分布广泛。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后,间接的影响到了财政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财政投资分布的行业较多,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2)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波动较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为稳健财政政策,这导致了对于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出现波动,比往年的有所减少,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的减少。(3)决策者的因素。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各个设施的供给情况受到了决策者的影响,与实际用水中的需求不能相符。

2.2农村民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民和农业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偏低,因此对于农业安全饮水建设都缺少投资意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重视,该县大多数人都为初中以下学历,这些人对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相应的意愿。(2)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在农村收入高者对于安全饮水建设有一定的意愿和经济基础,而低收入者,则较多缺少安全因素建设的意愿,同时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3)产业不同。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往往经济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大部分经济水平下,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4)区位差异。在该县处于坝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位于山区的农户收入低,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的措施

3.1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农村水利改革应从长远目标出发,打好基础,解决各种难题,实现长期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水权、产权制度。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的控制,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度。(3)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水利工程的融资投入,做好合理可行资金投入方案,并鼓励公共力量参与水利建设。(4)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2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1)公共财力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落实长效机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资金投入。(2)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统一,充分进行沟通协商,合理的进行投资分配,建立补偿机制。(3)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水利设备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4)促进各个资金投入渠道的建立,合理引导各方资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5)建立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私人资本在农村安全因素建设中的作用。

3.3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民生能力

(1)对于位于生活环境恶劣的居民,督促他们进行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充分发扬水务创新精神,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建设新方法。(3)督促各个水户协会做好各自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档案,完善相关的建设资料。(5)加强公共社会力量参与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同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民生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的发展。(6)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的财政收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

3.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教育农民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进行无害化生产的农民予以经济补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提高植树绿化面积,最终改善土地涵水能力。(3)对有机废物进行可循环利用,建设沼气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4)对于农村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堆放和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结语

针对当前农村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如何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关于饮水安全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部署以及对策,有效地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翟丽妮,关洪林.会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30-31.

[2]吴德平.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探讨[J].水利经济,2010,(07)28-34.

基于经济安全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第7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逐步走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 但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尤其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 信息安全问题逐步凸显。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 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据美国金融时报报道, 每20秒就发生一次计算机安全事件, 1/3的防火墙被突破。2010年的“维基解密”可以说是一次最震撼的信息泄露事件。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已渗透到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的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安全。

2 信息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在国家安全中, 经济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信息安全, 主要是指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 以及政府高层, 应该知道履行自己工作需要的国内外经济信息, 而企业以及国家经济运行的敏感、机密信息如被其他企业、组织或国家所获取将会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1]。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资源。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为中心, 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 也正是信息带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 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信息是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条纽带。掌握当前的国内国外信息, 也有利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占得先机[3]。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产业的发展, 也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 信息安全关乎我国的工业、外贸、金融、地方企业、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环境等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安全, 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世界, 谁拥有最多最准确的信息资源, 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经济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对信息的争夺愈演愈烈, 各国都在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同时想尽各种方法和手段窃取、破坏其他各国的重要信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世界一些跨国企业和国家高度关注我国的市场环境, 也觊觎我国的信息资源和情报。而互联网的发展, 更为一些不法分子和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再者, 由于技术的漏洞和安全上的隐患以及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令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 经济间谍几乎无处不在。对企业来说, 经济数据的泄密更像是一场灾难。在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前两年曝光的力拓间谍案, 就给中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数百亿元的直接损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2009年, 52%的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 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图1所示的数据是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网络安全事件给网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因信息安全事故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常常发生。首都机场曾因计算机系统故障, 导致6 000多人滞留机场, 150多个航班延误;南京火车站电脑售票系统突然发生死机故障, 整个车站售票处于瘫痪状态;广东工商银行因系统故障, 全线停业一个半小时等, 不胜枚举。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瘫痪的问题, 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4]。

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只是经济损失的冰山一角。因为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是难以估量的。总之, 信息不安全, 经济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

3 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人为因素

人是信息的创造者、知情者、传递者、管理者, 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者。因此, 人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也正是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来看, 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信息的安全性: (1) 人为意识、人员管理、社会意识。研究表明, 员工的疏忽是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 80%多的数据泄露都是由于员工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2) 信息犯罪。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近年来, 我国受信息犯罪的危害严重, 窃取商业机密、非法倒卖信息、信息诈骗等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其中, 经济领域的信息犯罪尤为严重,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性极大。 (3) 网络黑客。黑客以非法手段进入电脑系统和网络, 不仅带来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对国家的安全也危害严重。法国财政部的电脑网络自2010年12月起遭遇网络黑客的持续攻击, 大量涉及法国财政部和二十国集团 (G20) 的资料被盗。

3.2 技术因素

计算机已成为承载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 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

(1) 硬件因素。CPU、硬盘等电子元件极易受到损坏或是被窃取, 使得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像硬盘、CPU是电脑的核心元件, 如果损坏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破坏, 再者木马病毒也极易侵蚀优盘、硬盘等元件, 造成对所存储信息的破坏。

(2) 软件因素。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本身缺陷或是漏洞, 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使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由于软件易被篡改或是盗窃, 一旦软件被篡改, 其功能就会受损, 以至于整个系统都会瘫痪。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资料极其珍贵, 如被破坏, 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管理, 如果出现漏洞或故障, 系统中的文件将会受到损害, 导致信息无法提取或是丢失, 系统的漏洞也易被黑客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攻击, 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还有一些网络软件、网络服务也影响着信息的安全。现在, 好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的虚拟网盘中, 网络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 其安全性不容忽视。电子邮件就是一个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服务, 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方便、快捷, 但也是安全隐患最为严重之处。

3.3 环境因素

(1) 内部环境。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是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前提。连接线路、防盗安全等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也就无法保障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安全。

(2) 外部环境。虽然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相对其他因素较小, 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例如意外断电可能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的丢失或损坏。对信息安全领域来说, 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会直接毁坏所有或部分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设备, 还能够切断信息的传递通道, 造成信息无法使用, 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瘫痪。而且灾害是不可预料的, 发生时也没有任何的预警, 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4 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 有删除、替换内容、部分代码丢失等。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商务来往的电子邮件、下载等方式传播, 还可通过局域网、可移动存储设备等方式传播。2004年的SCO炸弹病毒全球爆发, 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61亿美元。2006年底的熊猫烧香病毒给世界经济带来上亿美元的损失, 对企业、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手机上网、智能手机的出现, 手机感染病毒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中科院调研报告显示, 当前68.6%的手机用户正面临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

计算机病毒、木马、垃圾邮件等网络攻击的日益频繁和愈演愈烈, 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国家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4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信息安全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并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 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

4.1.1 重视程度增强

国务院信息办专门成立了网络与安全领导小组, 各省市自治区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我国信息安全现状、问题、目标和任务加以阐述。

4.1.2 政策法规的出台

为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 国家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条例 (草案) 》等政策法规, 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标准也陆续出台, 加强了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力度。

4.1.3 信息安全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92.94亿元。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与产品逐步走向产品芯片化、客户化、平台化和高技术化。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规范化进程已经走上正轨。技术层面, 有一批致力于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研究机构与公司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 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一批学校成立了研究所、系科与教研室, 目前注册的信息安全公司或具有安全经营项目的公司有几百家[5]。国家各部门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4.2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泄密、犯罪种类繁多, 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2010年的力拓间谍案更是给我国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这也说明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相应地, 由于人为原因以及技术安全措施不到位, 使得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相关信息泄露的威胁也日益增加, 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形成威胁。本文主要从经济安全的视角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4.2.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不健全

4.2.1. 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逐渐数字化、电子化, 信息的传播途径和形式也发生了变革, 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模糊化, 防范意识严重不足, 尤其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防范意识的欠缺。近年来, 每当政府机构公布国民经济的关键数据前, 一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总是能准确“预测”, 2010年6月, 一位政府官员在召开某券商会议上透露了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与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 这与两天后政府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 该信息的提前泄露, 导致当天的A股市场大幅震荡。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时常通过一些会议、报告、学术研讨会等随意泄露出去;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外国机构获取, 无形之中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损失。

有调查显示, 我国有62%的企业承认出现过泄密现象[6], 国有企业成立商业机密专门管理机构的比例不足1/5, 有1/3以上企业未设立任何商业信息保护机构, 私营企业的问题则更为严重。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4.2.1. 2 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的缺失

法律是保证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维护经济活动利益的一个必要的措施。我国虽然已出台了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但由于信息化法制建设起步较晚, 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不够, 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还不够健全, 特别是在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权责的明确、法律法规的覆盖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现有法律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 而忽略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

在经济信息安全方面仅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界定和防范措施缺乏相应准则;对于境外集团窃取我国的关键经济数据、信息等行为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 使国外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涉及商业机密的法律法规分散、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 增加商业机密流失的风险;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得商业秘密的流失风险加大;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经济诈骗、商业间谍、窃密贿赂等手段越发频繁, 而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因此对网络信息与网络经济贸易的安全性保障不足, 这将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13年的两会期间,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 不少委员提出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 要保护好国家、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打击网络犯罪, 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层面立法势在必行。

总体来说,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 现有法律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 大量的网络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 给大量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对于相关机构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 没有统一的管理条例以及执行规范。而《国家安全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国家安全整体的事项, 并且侧重的是传统的政治和军事领域, 对于经济安全, 尤其是经济信息安全这样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存在的威胁仍缺乏适当的法律规制。除了经济间谍外, 跨国公司对我国实施商业贿赂获取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加, 经济信息的可控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经济安全。

4.2.2 信息产业技术薄弱, 信息安全产业有待进步发展

4.2.2. 1 信息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科技投入还有待提高, 我国2005年科技投入仅仅占当年GDP的1.3%, 2010年提高一倍左右, 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 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重视。

其次,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缺乏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 使得我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安全长期受到发达国家的威胁。引进的信息技术缺乏信息安全保护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 一些国外进口软硬件中可能隐藏着木马病毒, 无形之中窃取了我国大量的机密信息, 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完全受制于人。

4.2.2. 2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早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及欧洲各国就已经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美国信息安全产品年产值已达500亿美元。2009年全球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885.09亿美元。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123.10亿元, 比2008年同期增长17.0%。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还不成熟, 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企业初期风险较大, 所以信息安全领域企业较少, 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也不多, 市场占有量有限, 仍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内信息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差, 主要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国外, 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即使企业进行自主研发, 也由于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较高, 技术人才的紧缺, 产品市场预期前景不明朗, 使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陷入困境。我国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与国外相比成本较高, 技术不够先进, 实用性上也存在着差距, 在产品竞争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4.2.3 信息安全事件频发, 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4.2.3. 1 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急剧增加

计算机病毒、木马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威胁越来越突出。系统存在漏洞和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等是导致该类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病毒样本库的统计, 2009年新增病毒样本299万个, 是2008年新增病毒数的3.2倍, 其中木马程序巨量增加。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表明, 当前, 计算机病毒木马本土化趋势加剧, 变种速度更快、变化更多, 潜伏性和隐蔽性增强、识别更难, 与防病毒软件的对抗能力更强, 攻击目标明确, 趋利目的明显, 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严重威胁[7]。

4.2.3. 2 网络犯罪增加, 经济窃密手段多种多样, 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严峻

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总量为939.772 1万个, 与2009年相比, 增长了30%。图2是2006-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数量走势图, 可以看出恶意代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安天安全响应中心《2010年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综合报告》

2010年我国境内近500万个主机IP地址感染木马和僵尸程序。数量较2009年下降21.5%, 但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网站高达4 635个, 比2009年上升67.6%。我国网站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亟需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保护。2010年国内新增木马和欺诈网站给网民造成了51.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更难以估量。

一方面, 发达国家及其情报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不断监听监视我国经济情报, 非法获取、篡改我国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波动, 以获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 他们还通过商业贿赂、资助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以及派专人在合法范围内收集企业简报、股东报告甚至是废弃垃圾, 通过仔细研究, 分析出有价值情报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国经济信息。窃密技术日益先进与手段日趋多样化、合法化, 对我国经济安全, 特别是经济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2.4 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落后, 防范应急能力不足

虽然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有技术水平的原因, 但是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也没能做到同步。所谓“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据统计, 在所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中, 人为的因素占据了一半, 仅有3%是不法人员攻击造成的, 技术因素也仅占10%。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部门的重视, 但是管理力度、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都有不足, 没有准确定位技术、配套法律与管理的关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缺乏统一的标准。

信息系统抵抗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威胁的能力不足。2003年7月, 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渗水坍塌事故, 险些造成上海社保中心大楼中的重要数据丢失;2004年中航油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数据的泄露, 中国操盘手遭到对手的联合狙击。国际炒家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我们却不清楚对方的情况[8]。以上事件暴露出一些重要信息系统的管理、防范能力较弱。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是将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点的根本保证。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工作始于1999年, 2002年在信息产业部的倡导和组织下,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但我国应急工作起步较晚, 应急处理整体水平不高, 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快速妥善处理。主要原因是应急预警系统不够完善, 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方案与准则;技术上不够成熟, 设备不健全, 缺乏安全防护能力, 对潜在威胁的检测能力不足, 不能有效抵制不安全因素的攻击;预警能力有限, 不能有效预警防范可预防事件的发生;安全事件发生后, 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运行机制不完备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 不能把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

5 如何加强国民经济安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对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 本文认为, 为加强我国信息安全,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5.1 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应该健全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环境的法律法规, 覆盖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使得在信息的保护上有法可依, 并加强执法力度, 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遏制信息安全犯罪的发生, 有效打击犯罪分子。尤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 以打击各种不法行为, 切实保护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国家经济信息的安全。

总之, 以法律预防和打击各种侵犯经济信息安全的行为,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针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 建立健全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 实乃理论界与实务界当务之急。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商业秘密和情报信息提供全方位、高强度的保护, 真正把“保安全、保发展”落到实处。

5.2 提高信息安全的社会意识,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我国有许多不重视经济信息安全的案例, 教训深刻。比如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以及稀土价格谈判上, 我们作为最大的买家或卖家却都无法掌握定价权。主要由于我国企业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利用信息, 使得国外企业乘虚而入, 造成我国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相比之下, 外商则想尽办法获取相应的经济情报, 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对信息重要性意识不足, 造成信息泄露, 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加强经济信息安全, 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提高全民的保密素质。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公司的所有雇员都要定期接受信息安全相关训练。日本企业收集中国商业机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比如中国景泰蓝工艺、宣纸工艺等早被日本企业盯上, 并让中国相关产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 首要的工作是普及信息知识, 做好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 让企业和个人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懂得合理利用信息, 保护信息,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 减少因工作疏忽、认识不足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当前国家应多管齐下, 从体制和机制上恢复并加强对经济信息保密工作的长效管理。应约束、规范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外企业、机构资助的课题研究, 严禁涉外部门和企业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业机构“变相任职”。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建立相应的管理准则, 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

5.3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观念的更新, 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 高级别、高层次的手段与设备不断出现, 使得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通信安全等的定义与认识需要及时更新, 与时俱进。同时要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 增加对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的投入, 鼓励技术上的创新, 不再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 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硬件产品。

能够对信息安全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必然是民族企业, 因此要增强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扶持力度, 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 开拓信息安全产业的市场, 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 并且要鼓励国内企业采购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国家重要领域与重要项目上要完全采用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创新资金、项目贷款、税收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方面, 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5.4 完善经济信息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经济信息管理是一项防范性工作, 不仅要亡羊补牢, 更要未雨绸缪。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尽快成立国家经济安全委员会, 主要负责外资、外国商品进入情况的实时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军工、能源、电信等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需要把市场信息通过科学分析, 上升为情报。这是无价的知识资源。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国企经营层实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经济安全保密双责任制监督考核和奖惩任免, 以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并保障国有经济安全健康运行。

同时要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 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预案。针对网络安全问题, 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防护成本。提高发现处理系统漏洞的能力, 提高检测监管水平, 有效防止木马、病毒等潜在威胁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3]曲维枝.信息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4]潘小刚.中国信息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9.

[5]方清涛.中国基于信息安全的策略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2 (3) .

[6]卫权.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亟待加强 (上) [J].保密工作, 2009 (7) .

[7]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安部2009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R].2010.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安全 第8篇

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两种力量推动的经济全球化。

1. 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各国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生产要素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实现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从而在国与国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是以经济活动本身的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的, 是一种非制度性经济现象。

2. 国际经济制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是上述客观存在的经济联系在国际经济制度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发展, 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全球性国际经济机制包括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建立, 是一种制度性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 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之中。其突出表现是1978年以来, 我国进出口额出现显著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加入WTO之后, 我国的进出口额的增幅开始加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我国进出口额大幅增长的同时, 也带来了另一种声音:后发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其中, 最为明显和紧迫的问题是,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出口依存型经济。

出口依存度是指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对外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从不同角度看我国出口依存度, 能够发现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 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我国出口依存度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不断优化, 我国出口依存度的提高与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 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初级产品出口依存度变化不大, 工业制成品出口依存度明显呈上升趋势。1992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依存度为3.51%, 2008年为2.47%;199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依存度为14.04%, 到2008年达到28.62%。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 机械及运输设备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出口比重逐年提高, 其出口依存度由1993年的2.54%上升至2008年的13.27%。这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开始由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向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贸易条件正不断改善。

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7.87%, 高于一般贸易13.86%的增长速度。这15年中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由8.19%提高到17.15%, 增长了8.%个百分点, 而一般贸易出口依存度同期仅增长3.89个百分点, 2008年为12.91%。加工贸易增值率由1992年的25.7%升至2008年的48.4%。这表明加工贸易的技术精度、深度在不断提高, 增值链在延长, 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在拓展。加工贸易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演进过程。开展加工贸易, 不仅扩大了我国就业规模, 缓解了就业压力, 使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得到提高, 而且还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水平的提高, 进而提高了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 从出口商品经营主体看我国出口依存度

到2008年年末, 我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万多家, 实际使用外资5014.71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外贸出口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口已超过国有企业, 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第一推动力。1986—2008年,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88%提高到54.83%。2008年, 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9.79%和17.05%。从态势上看, 最近3年, 国有企业出口依存度变化不大, 在9.7%左右, 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依存度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3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萎缩, 外资企业出口快速增长, 说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相当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带来的。国内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总体上看仍然偏低,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和竞争力是被外部所控制的。从这个意义上看, 出口依存度大, 有助于我们获取技术、信息、知识, 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存在下述“四高”问题。

1.竞争优势高度依赖劳动力资源

我国竞争优势高度依赖劳动力资源, 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尽管外国的进口依存度可能较高, 但是外国实际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一旦价格提高, 外国就可以转向其他国家进口, 导致我国出口下降, 出口依存度降低。而我国所进口的产品都是需求弹性较低的产品, 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进口的能源、各种资源性产品以及机械设备都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 无论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什么变化, 外国对我国市场的出口依存度并不会降低。

2.出口地理方向高度集中

从1994年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持续顺差, 说明我国经济的一部分净依赖于国际市场。当我国获得持续顺差时, 那些对华贸易有持续逆差的国家, 特别是因贸易而受到损害的利益集团, 就会要求政府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实施限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贸易纠纷, 与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 中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随着出口总额的增加和出口依存度的提高而扩大。在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434.7亿美元顺差后, 我国贸易顺差总体上在显著地下降, 说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净依赖程度在减轻, 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压力也在降低。

然而, 我国贸易顺差降低并不意味着我国对各个国家的贸易顺差都降低了。事实上我国对个别国家, 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不断扩大。尽管两国的统计有较大差距, 但是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明显。特别是2002年以来, 中美贸易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导致中美贸易中的矛盾更加尖锐, 美国不断采取各种限制来压制中国的出口。

3. 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比重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迅猛, 从1995年开始, 加工贸易就一直是我国第一大出口贸易方式, 1996年以来, 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54%以上, 2008年为55.2%。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利用外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我国加工贸易技术层次逐步提高, 国内增值水平和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大提高。但是,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 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 附加价值不高, 国内采购率较低, 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 因此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 如果扣除加工贸易, 我国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4. 外资企业商品出口比重高

我国出口贸易中现有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 2008年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4.83%。由于外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实际是外商拥有的, 因此尽管从国家范围来说, 它可以计算在我国出口依存度指标的分子里, 但是它与完全由国内企业生产出口的出口依存度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高估了我国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

三、现阶段的政策建议

我国为了既要减轻对国外市场, 尤其是对美国、日本等小部分市场的依赖, 又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出口依存度, 有利于出口带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 坚持扩大内需

我国有13亿人口, 坚持以内需为主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投资、消费与出口, 后两者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长期看, 为了稳定或者适当降低我国的出口依存度, 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应通过积极地扩大内需, 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 促进国内的消费与投资来实现。

2. 改善贸易结构

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 进出口结构不断改善, 但出口增长主要依靠量的增长, 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外贸竞争力相对较弱。部门内部的加工深度不足, 使得我国产品的附加价值偏低。因此, 在出口贸易中, 我国还应坚持以质取胜, 从优化产业结构人手调整出口结构, 加快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 拉紧、拉长出口产业链, 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

3. 贸易方向实现多元化

我国已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但从贸易量及贸易额上来看, 我国出口仍主要依赖于少数国家和地区。在2008年1—6月我国的对外出口中, 美国、欧盟、香港、日本、东盟、韩国6个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达80.93%, 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美国出口占20.98%。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必须实行贸易市场的多元化, 才能减少贸易摩擦,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

以出口依存度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未将服务贸易出口考虑在内, 而服务贸易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由于我国服务业还不发达, 因此GDP构成中服务业的比重太小, 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就比较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虽然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相对较大, 但是出口商品占GDP (不包括服务业) 的比重却不高, 所以要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5. 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

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使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国出口企业要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把优势核心业务做大, 以谋取规模效益。出口企业还要不断培育发展未来的业务优势, 实施科技兴贸, 扩大电子商务, 优化客户、商品、市场结构等。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同时, 也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 中国的决策层应该清醒自己的地位, 趋利避害, 既要利用全球化尽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努力发展经济, 提高国民收入, 同时也要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归根到底还是要深化改革, 通过法制化、市场化的手段使得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同时宏观调控的手段也是必要的, 这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决策来源于对现状清醒的认识。中国的经济界需要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2] (美) 罗伯特-J-凯伯:国际经济学, 原毅军陈艳莹译[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3]李扬: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的挑战[J], 国际经济评论, 2006, (12)

农村电工安全法则歌 第9篇

农村电工遍乡下, 任务烦琐风险大。不忘亲人常惦记, 凡事必须守纪律。台区设备是阵地, 严禁村民代管理。工作期间不饮酒, 饮酒作业要重罚。离开管区要请假, 检修提前报计划。电力设施要保护, 宣传巡视最重要。树障房障要清好, 敦促用户装漏保。磨刀不误砍柴工, 设备巡视莫放松。缺陷隐患勤排查, 分类逐项消除它。抢修特别要注意, 安全必须没问题。相互提醒与照顾, 工作之中要互助。用电宣传要抓紧, 告知义务应履行。抄表准确又及时, 核算收费要仔细。技术降损加管理, 降低线损促效益。用电秩序常整顿, 供用和谐都舒心。报装必须依程序, 三不指定要执行。优质服务要牢记, 信守承诺不延期。勤学安规和技术, 工作安全又幸福。

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第10篇

1 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1.1淡薄的消防意识和缺乏管理。我国的消防重心一直是放在城市, 确实不容质疑, 城市密集的人口容不得在消防上有半点马虎, 但我国农村的居住特点也是集中型的, 并且在农村仍有很多木质窗户房梁的建筑, 一旦火灾蔓延, 所造成的损失同样不容小视。而在农村, 农村干部所宣传的更多的是提高生产, 几乎不存在消防上的宣传。农民对火灾的防患更多的是基于自我的保护意识, 因此, 相当淡薄。在管理上, 更是没有集中的管理, 一旦发生火灾, 救火工作也只能依靠邻里间的帮助, 几乎没有专业的救火人员支持。

1.2消防宣传教育的力度不足和工作不到位。农村社区的生产结构, 使得宣传教育很难形成制度。同时, 宣传重心也更侧重于生产, 对宣传教育的不重视也是无法做好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点, 农村的生活环境导致了发生火灾种类的多样性, 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1.3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的农村干部群众。教育上的力度不足导致了群众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农村干部在这方面也不够重视。大部分农民还是认为消防安全属于各家各户的私事, 都抱着一种各自管理好自己家的心态。种种原因综合起来, 形成一种恶性互补的现象, 综合地形成了农村消防上的薄弱。

1.4电器使用上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1) 在电器购买的方面, 一部分农民还是更多的看重价格而忽视质量, 这导致在农村还有很多居民所使用的电器的质量是那种没有保障的电器。 (2) 在农村还有一种电器使用的方式很容易发生问题, 那就是电线的搭接。家庭使用的电线, 尤其是数年前已经盖好的房子, 他们所使用的电线, 大部分都是盖房时请农村的电工帮助搭接的, 而这类电工并不一定经过国家专业的审核, 这样搭接的电线在日常使用中看似不存在问题, 可实际上, 很多需要打在地线的电器插座内, 都并没有地线的存在。这样, 不仅容易发生火灾, 也易发生漏电触电。

1.5农村交通条件导致大的消防车没法快速甚至不能到达现场。农村的公路很多是狭窄的, 即使是新修的水泥路, 也并不宽阔。大型的消防车根本没法从这些马路上赶来, 一旦发生火灾, 就会阻碍消防车的救援, 甚至很多地方消防车都没法到来。

1.6消防水源不足。现在, 大部分农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因此, 在盖房位置选择上, 就不再注意周围是否有临近的水源。或者随着时间的变迁, 农村很多河流几近干涸, 也很难从中获取大量的水用于救火。而使用的自来水又没有那么大的流量可以在救火中起作用。种种原因, 导致了农村消防水源的匮乏。

1.7农村房屋选材不严格, 但各户相互依靠。农村的居民家中装潢一般都是自己选材, 图的是美观, 便宜。材料在耐火方面不能做到有所保证。同时, 农村居民的建房大多一户挨着一户, 这也很容易引起火灾的蔓延。

2 农村实用明火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厨房土灶明火造饭的火灾隐患。厨房所使用的土灶, 火星容易掉下, 而柴火就在土灶旁边堆放, 这样就很容易着火。

2.2装修楼房的火灾隐患。很多装修楼房的防火指标都是不达标的, 一旦着火, 这样的装修反而会使火灾蔓延的更快。

2.3液化气使用上的不注意。液化气的使用上, 主要是农民大部分都不会处理液化气的泄漏, 同时液化气使用时的橡胶管道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换。

2.4冬季取暖的火灾隐患。农村, 冬季取暖, 北方常常会烧炕而南方还有不少人仍采用明火供暖, 这方面也有不小的威胁。

2.5人为因素:在火灾方面, 还有这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农忙时候的焚烧秸秆;过年时候, 农村没有节制的鞭炮;过节时, 也常常都是在坟头烧纸, 人走的时候也不加以处理, 火星会随风飘荡。

3 对农村消防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加强火灾防患意识, 对防火方面进行教育。 (2) 为农村火灾立法并宣传, 用法律防止火灾。 (3) 在村内设置增压装置, 一旦发生火灾, 可以把自来水配置增压。 (4) 对农村电器使用进行规范。

4 结束语

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快速, 但我国仍然只能算是较为发达的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 农村的建设也越来越好, 更多的电器设备和机动车辆开始走入农村, 而农村长期处于缺乏消防宣传的情况下, 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正确安全的使用这些设备, 因此, 农村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明显, 农村的消防工作亟需加强。为了更好地加强农村消防安全上的工作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米达.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9 (1) :60-62.

农村学校安全问题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67-01

目前,农村学校的安全现状不容忽视。有调查分析,每年我国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人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和其他安全事故,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根据“海因里希事故致因法则”分析,按照死亡、重伤、轻伤事故的比例1∶29∶300来计算,我国中小学生校园伤亡的总数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据统计,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是城市学校的数倍。目前,造成农村学校安全事件的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国家、地方对安全投入不足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千差万别,一些贫困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公用经费仅能够维持学校日常的维修、日常办公。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校园安全硬件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校园环境条件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围墙,既没有经费添置安防设备,也雇不起保安。农村寄宿制学校,往往住宿条件很差,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学校很少聘专职管理人员,安全工作多是由学校专职教师兼任。

二、社会环境复杂,存在安全隐患

1、学校周边地理环境复杂。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国家和地方实行教育资源整合,很多农村中小学的被合并,学生不得不到离家距离较远中心校就读。农村地域广阔,山坡、河流、沟崖等等地理环境给学生的上下学的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2、食品安全危害隐忧。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农村成为“三无”食品的重要倾销地,再加上食品安全意识的缺乏,家长和学生对“三无”食品意识的淡漠,“三无”食品充斥校园,农村中小学生成为了“三无”食品的主要受害者。3、校园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学校存在消防设施老化、电线老化、用电不规范,教学活动场所没有应急灯、安全通道指示灯等问题,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及时得到排查消除。

三、安全教育落不到实处

家庭和学校是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主要阵地和场所。1、重成绩、轻安全。许多农村学校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长期缺席。目前,由于学校受升学等实际情况的制约,整个学校工作都是以追求升学率为中心。学校并没有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基本上是走形式。很多学校仅仅把硬件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第一要旨”,安全教育积极理解为安全管理。虽然制定了很多安全预案和安全措施,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没有在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生活当中得到落实。在加上农村教师本人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专门、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他们的安全知识储备也很有限。平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仅限于叮咛,反复嘱托的简单教育方式。对于通过那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体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教师们显得束手无策。每年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也多是听报告看总结多,能实地督促检查的少。一些学校对上级安全工作检查时,紧张一阵子,忙于应付,过后一切依然如故,对已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中并未有多大改善。2、父母对孩子缺乏足够关爱,漠视安全教育。在农村家庭中,学生家长自身的安全知识有限,安全意识并不高,虽然也会嘱咐学生注意安全,但具体如何做并不具体。还由于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家庭中严重缺失。还有的家长错误地把安全事故的责任完全推向了学校,认为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都是学校的责任,而他的监护人则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3、学生主动规避意识能力不足。一些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危险识别能力较差,擅自到有危险的水库、河流及其他水域游泳,造成意外溺水死亡。

四、主要对策

1、国家、社会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安全的投入。2010年山西省实施的“校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各地的办学条件,尤其是为保障农村师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场地、设备等方面还很落后,在一些有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国家还应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地区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有困难购买和增加校车的学校,要进行必要的扶持,以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2、学校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开展安全教育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应对当前社会复杂治安形势所必须的手段。首先学校不能挤占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时间,不应当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在某个纪念日或一两次的活动日,这样毫无系统性和深刻性。安全教育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当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可以做的,尤其是教会学生一些应变的方法,在遇到不同的危险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3、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父母,要经常关心孩子,沟通感情,逢年过节回家探望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时抚慰孩子情绪,积极正面引导教育,不能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平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安全,多加以安全教育,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金沙加强农村酿酒安全监管 第12篇

日前在著名的“酒乡”——贵州省金沙县源村乡的20户酿酒户齐聚乡政府会议室, 参加了该县酒类流通管理局举办的酒类生产流通、产品抽样检测业务知识培训。

该县有农村酿酒作坊1 5 0多户, 每年县里均拨出专款对农村酿酒户产品进行1至3次免费检测。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 县酒类流通管理局将分赴全县26个乡 (镇) 开展此项工作, 做到抽检工作到户率100%。执法人员将深入各酿酒户生产场地实地检查抽取样品, 送检测机构检测, 并在酿酒户集中乡 (镇) 进行相关培训, 对散装白酒酒精度、甲醇、塑化剂等指标进行检测, 依据检测报告对酿酒户实施分类监管。

据介绍,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农村酿酒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对全县农村酿酒作坊免费抽样检测列为加强对农村酿酒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今年增加了塑化剂含量指标, 各乡 (镇) 选择1户酿酒户进行产品塑化剂检测, 对塑化剂超标的酿酒户将进行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目前, 仅源村乡900米“回沙大道”正在建设中, 全乡已投产20家酒厂, 正在建设的酒厂10家, 届时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酒乡”。

上一篇:工程计划管理下一篇:激励相容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