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档案范文

2024-08-24

图书馆档案范文(精选12篇)

图书馆档案 第1篇

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是覃兆刿教授首次提出的,他从档案自身的功能与信息内容两个方面对档案的价值进行了划分,高度总结并概括为档案的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将档案价值的外延放大至整个档案社会实践过程中。覃教授在其《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书中指出:“档案是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双元价值结合体,这是与图书、情报、文物相异之处。”[1]8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内涵恰恰来源于档案自身所具有的这两种价值属性。通过档案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在档案个体中的关系认知,将这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映射到对档案群体、档案事业、档案实践活动评价之中,从而印证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成熟一面[2]32。档案的工具价值是显性的且较易发现的,它反映了档案形成机构的属性与职能情况,是档案内容真实性与原始性的保证。而档案的信息价值是隐性的且需要挖掘的,它是档案内容和文化的集中反映,是档案的社会属性。可以说,档案的工具价值是档案内容和文化价值的源泉,而档案内容与文化价值是档案工具价值的继承和放大。

图书馆档案管理活动首先应依据档案的工具价值进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档案信息价值更好的发挥来设计档案的保管和利用,采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管理体制,更好地推进档案整体管理水平,由此映射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内涵。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之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档案管理”+“图书馆”,得到527条记录,依据研究内容对记录进行筛选,得到图书与档案类核心期刊34篇。从发文来源上看,《兰台世界》是这一主题发文较多的期刊。从作者群体上看,厦门市图书馆许惠,湖北省武汉市档案局徐辉,辽宁省图书馆姜欣,浙江图书馆寿洁敏。此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者多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学术研究者较少,研究学人的层次决定了此研究的理论水平,此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此类研究亦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体,由于处在交叉学科间,图书馆界与档案界对此问题都没有足够地重视。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此类研究无论从题目到内容都具有趋同性,新意较少,作者多数是从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解决的措施。提出的措施缺乏理论深度和科学依据,因此,得出的结论大都可信度不高,可操作性也甚小。

三、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工作水平反映了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我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地区、重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较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开展得要好。根据档案工作现实状况,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专业型”管理。高校图书馆从上至下全员重视档案工作,设有专门档案科室,设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行科学专业的档案管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的档案搜集、分类。此类高校图书馆为其他馆树立了标杆,走在了图书馆界档案管理工作的前列。

第二类是“业余型”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主体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有相对固定的档案人员和档案科室,开展一些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对那些涉及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档案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定期组织立卷归档。但由于档案工作缺乏专业性的指导,档案门类不全,信息结构不合理,档案组织无序,保管制度不健全,开发与利用也非常有限。

第三类,称为“零起点”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主体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档案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更是无从开展,此举定会对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弊端。

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传播中心,理应关照与图书一样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资源,二者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对象,图书馆从最初的文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不断地革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以知识为核心,注重显性知识的提炼与隐性知识的挖掘。档案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图书馆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依据双元价值理论,按照此理论进行组卷、分类、设计保管方式,并为了发挥档案的信息价值,进行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3]39。

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科学路径

覃兆刿教授指出:“档案双元价值是用以解释档案的管理功能与社会意义,并评价我国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观点。”[2]30基于档案双元价值理论,设计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科学路径。其主要的思路是设计合理同时要便于利用。既注重档案的工具价值的维护,同时又要兼顾档案的信息文化价值的发挥,让档案在妥善安全地保管的同时,得到有效的利用。

1. 档案的形成与分类。

图书馆档案是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在各项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起来的材料,是图书馆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1]。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可资保存的档案应运而生,图书馆全员应树立档案意识,定期组织归档,努力构建完备的全宗。运用双元价值理论,理解档案的工具价值,保护档案实体,便于日后备考和查找。按照档案形成的部门,设置全宗,或根据档案事实的缘由设置卷宗。实现全宗内部结构组织有序,全宗之间泾渭分明。依据图书馆工作性质及其行政设置,现将图书馆档案分为党务工作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工会工作档案、业务工作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财务档案、综合档案[4]44。

2. 档案保护与管理。

管理层次:图书馆由馆长主抓全馆工作(当然档案工作位居其中),明确档案保管的意义,支持并重视档案工作的开展。由专职档案员主抓全馆档案工作。统筹规划,按部就班推进档案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图书馆各部门作为基层档案归档部门,向专职档案员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交归档材料,并做好本部门档案体系的构建和保管。如此形成了本馆的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档案双元价值理论指导下的档案管理实践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的工具价值(凭证参考价值)和档案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图书馆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套管理体系,各部门依照工作性质,形成本部门相关档案,并保管于各部门。但同时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各部门将每一份档案数字化,提供给专职档案员进行集中管理,便于了解全馆档案情况,也做到档案统一管理、分散保管。实现网络统一检索,而档案实体保留在形成的各部门,档案信息的整体和有序,便于开展工作。即做到信息价值的开放共享,也不失注重档案的工具价值,形成部门可以设置一些权限,但目录可以开放,便于统一管理。统一平台,分散管理只重视工具价值,忽视了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5]115。

3. 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重视建设而轻视利用,近年来随着政府信息公开以及档案相关部门自身宣传,以及借高校评估的契机,档案在高校图书馆中开始得到关注,开始有人问津,也为档案保管化为一席之地。但是更多的档案仍旧被赋予一种神秘面纱,“藏在深闺人未识”。高校图书馆为了追求数量和美观,盲目建立档案,却束之高阁,很少真正地开发和利用,导致档案从形成之日注定成为死档。笔者认为,在图书馆工作中,可以开展以下方面的档案利用:(1)在读者节活动中,利用“用户借阅档案”———评比“书虫”。(2)在年末馆内评优活动中,利用“员工档案”让读者参与打分和评比———评比图书馆先进个人。(3)图书馆新进馆员入馆教育:利用“荣誉殿堂(图书馆多年的业绩)”、“名人档案(各界馆长)”———彰显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在近些年被提出,经过档案学人的思辨与争鸣,并被运用于档案实践中,经实践验证而发展为较成熟的理论,此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实属必然。在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指导下,重视档案的工具价值,按照档案间事物的联系形成卷宗,并科学划分档案的全宗,力求档案的完备和齐全,做好档案的搜集和组卷。挖掘档案的信息价值,依据方便利用原则,重新设计档案的保管形式,各业务部门归口管理物理形态档案,利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统一标准归档、提交档案目录,实行双套制档案管理。打破机构档案统一保管的传统,一切从便于档案信息价值发挥的实际出发,重新设计档案全宗类别及保管地,使高校图书馆档案也真正走向科学化管理之路。

摘要:档案因其自身的原始记录功能而具有工具价值, 它是档案的自然属性, 档案的信息价值是档案内容与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 它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属性。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内涵恰恰源于档案自身所具有的这两种价值属性。

关键词:双元价值理论,档案管理,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覃兆刿.双元价值观的视野, 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

[2]任越.从观念到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演变轨迹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12 (1) .

[3]任越.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J].档案学通讯, 2012 (3) .

[4]安娜.高校图书馆档案分类体系及管理模式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 (4) .

档案图书馆参观实践报告 第2篇

2012年7月6日我们2011级的图档专业的78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市档案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学习。

在进行参观实践的前些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参观实践的行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随后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档案馆的工作内容和建筑结构等,最后老师又补充了一些事项安排。

7月6日的早晨,不到5点半就起床收拾东西,准备到集合地点集合。由于到达的的比较早,所以到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渐渐地人多了起来。等到7点人都到齐以后,我们分乘两辆大巴车出发了。今天的天气还是比较凉快的,既不像前天那样骄阳似火,也不像昨天那样阴雨绵绵,所以说今天的确是适合参观实践学习的好日子。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这次参观实践学习的第一站——北京市档案馆。从外观来看,北京市档案馆并没有多么的雄伟壮丽,反而有一些古朴的气息,和北京市的高楼大厦相比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图书馆我们平时接触的较多,也是经常去的地方,但是对于档案馆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的,毕竟平时很少接触这类机构,也从来没有去过任何一个档案馆。

我们首先被领到了一个会议厅,由档案馆的负责人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北京市档案馆,让我们对北京市档案馆有了一定的了解。北京市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位于丰台区蒲黄榆路。档案馆目前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档案200多万卷册,排架长度1万多米,卷宗长度10公里,包括纸质、录音、录像、照片等各种载体,内容

十分丰富。从明朝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至今,跨度400多年,其中明朝以来的档案资料十分珍贵。清代档案有诰命、奏折、执照、房地契及治理永定河道等方面的档案。民国初期及北洋、日伪和国民

党统治时期历届北京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军警宪特、公私学校、企

事业单位的档案较为详尽。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

钊、邓中夏、陈独秀等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的档案和北京地下党领导

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档案,反映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的档案等。反映北京经济活动的档案较为丰富,如开办最早的门头沟煤矿、石景山钢铁厂、冀北电力公司、北京公共汽车股份有

限公司、电车股份有限公司、自来水公司,老字号店铺“同仁堂”、“瑞蚨祥”、“亨得利”以及银行、钱庄、商号等。北京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在档案中也有不少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档案较

为完整系统,北平和平解放和军事接管、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大

改造以及后来历次政治运动、各项建设事业都有详细反映。近年来,档案馆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截至2011年底,已经有近80万

条记录以及200万页档案原文可以在网上检索、阅览,已数字化纸制

档案90万余卷,共计2700余万页,约占馆藏纸制档案的60%,并完

成了全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档案馆的负责人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下国

内与国外档案馆的比较和我们的档案馆的优劣势。西欧的一些国家的档案卷册平均能够排五六十公里,是我们的好几倍,馆藏量非常大。

相比的我们的馆藏量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能够实现全面的档案数字

化,而西欧的国家则不能。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档案的保管室,档案保管室的防护措施做得还

是很好的,应用的都是一些新的现代化技术。我们还参观了档案数字

化的过程和文综档案的修复过程。

这次参观北京市档案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是一次学习实践的课堂。通过参观实物档案、民生档案、重要文书档

案等的保管利用情况,我不但学习到了档案管理和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也学习和了解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把以前从

书本上学到的抽象的历史事件变为形象具体的实物景致,非常生动形

象具体。同时,我深切感受到馆中每位工作人员对待本职工作严肃认

真的态度,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参观实践,对于我们今后在学习档案的相关专业课时会有莫大的帮助。

参观完北京市档案馆之后,我们有驶向的本次参观实践的第二

站——人民大学图书馆。当我们的客车驶进人民大学后,我们都忍不

住好奇的透过车窗去观看人民大学的校园是什么样的。人民大学的教

学楼和宿舍楼等建筑并没有多么的引人注目,但是当我们看到人民大

学图书馆时,却不禁被深深的震撼了。人民大学图书馆从外来看是非

常豪华雄伟气派壮观的,而当我们走进图书馆内部,一步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人民大学图书馆时,那种震撼和羡慕之情也一步步加深了。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高校图书馆竟然可以建设成这个样子,可以建设的这么好。

人民大学图书馆舍由“新馆”和“老馆”两栋建筑组成。新馆

于2010年底竣工,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是集藏书、阅览、展览、研究、办公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

4.5万平米,新馆总藏书量为200万册。在功能布局上,体现厚重、开放、谨严、方便的理念。人民大学图书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

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其中,线装古籍40余万

册,民国时期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人民大学图

书馆还设有人大文库,藏有人大学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论文8万余

册。图书馆还收藏有较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200余种国内外光盘、网络数据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人文社科领

域。其中电子全文期刊33017余种,电子图书146000余种。

人民大学图书馆在服务技术手段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均有新的拓

展。RFID系统、自助复印系统等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人民

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另外,人民大学图书馆还设置了

多个学习室、研讨室以及视听欣赏区、休闲讨论区等,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尽力使读者拥有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同时,人民大学图书

馆也在大力开展图书情报学研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供个性化专

家服务。人民大学图书馆逐步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先后建成图书流通、图书编目、电子阅览三个局域网。到1999年底,新建成的图书馆局

域网取代小的局域网开始运行,该网采用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

软件系统和SUN 公司的主机设备。形成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网

络环境。人民大学图书馆自建了一批特色资源库和特色数据库。针

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图书馆对重点学科网上学术资源进行收

集、选择、加工和整序,建成了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网络学术资源导

航系统。2002年以来,图书馆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与整合,建成了馆藏书目资源整合系统、经济学学科知识门户系统、馆藏数据

库整合检索系统等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为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

数字资源提供了方便。

参观完人民大学图书馆,我们的心中都是久久难以平静,我们学

校的图书馆的确还有好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带着一颗难以平静的心我们又驶向了本次参观实践的第三站也

是最后一站——清华大学图书馆。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曾经组织过我们全校师生去清华大学和

北京大学参观,上次来的时候只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外面待了一小会

儿就走了,而没有真正的进去过,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便是清

华大学图书馆外面的那座喷泉。而这一次前来果然又看到了那座喷

泉,并且这一次将有幸去图书馆内部去参观一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已超过360万册,先后引进了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

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

业务均在INNOPAC管理下进行;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

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继续增加

纸质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已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

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

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

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行开放式借

阅一体化服务,图书馆为学校校园网的三个核心交换结点之一,有良

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备了大量的网络端口和计算机终

端,大部分公共区域都可以无线上网。读者在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询

馆藏信息、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等。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

供网络信息服务,学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

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

参考咨询工作日益活跃,清华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多种信息素质教育课

程,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的培训。实行学科馆员

制度,密切与各院系的联系,针对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主动开展服

务工作。设立信息服务中心,承办课题查新、论文咨询、代检代查等

服务。师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从国内、外图书馆获

得本馆没有的信息资源。

由于参观实践的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能够去成中国国家图书馆可

以说是最大的一个遗憾了。

通过这次的参观实践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

识,增长了我们知识。我们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国的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服务水平;工作探究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研究

(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在其文化资源进行馆藏的过程中,其资源并不丰富,而且许多学科管理领域中也存在着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这就对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图书馆管理的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也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但是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相比,人们在对图书馆文献数据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还使得文化资源的利用水平大幅的下降。另外,在当前我国图书管理管理工作中,学科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是一种存在的,这也现阶段我们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中,需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在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导致人们在图书馆管理中容易出现许多的问题,也对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对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其管理工作并不重视,而且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修养等方面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大幅度的降低,使其工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虽然目前人们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益得到提升,就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建设,但是由于其软硬件技术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人们在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用进行控制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让整个管理系统在使用的工作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给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我国在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虽然其管理模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人们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对图书馆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使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导致读者在对部分书籍或者文献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权限的现状,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文化资源,给我国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要根据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进,进而有效的解决人们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落实措施研究

(一)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现代职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网络系统,把服务模式从“简单服务”转变为“信息加工”,把信息服务推向科研以及广大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联机采访、联机编目、联机检索及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首先要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为衡量图书馆规模、等级和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作为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大力倡导开拓进取,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引向深入。我们要时刻自觉树市场竞争、时效、创新和服務观念,自觉运用新观念去指导工作,强化自已的服务意识。这样我们管理人员才能从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图书馆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机制.

(二)强化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图书馆的管理经费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文献资料的收集采购部门,在采购决策之前应该经过充分的调查分析,明确图书动态信息以及读者的普遍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图书文献采购计划。此外,应该在完善图书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保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图书文献资料资源的利用。可以采取馆际共享的方式,或者是与知网、万方等数据信息库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提高图书文献的检索效率,为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文献资料查询借阅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播知识,推进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四)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完善信息服务水平,(1)应该建立一整套的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为读者提供完善热情的服务;(2)应该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积极与读者交流沟通,详细调查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节约要求,丰富读者的借阅选择性;(3)通过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满足远程访问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多样性,并及时总结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五)加大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数字化的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上,应该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发展趋势,图书馆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图书馆内部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利用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其次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上,除了保证扩大数字资源的收集储备与检索查阅功能外,还应该结合图书馆的实际特点,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的检索机制以及文献搜索引擎的建设。

(六)科学分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分成不同类别。一是党群类。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类。包括各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三是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图书馆的档案收集通过科学分类,便于系统地查找利用。图书馆是一个向大众提供知识的服务性机构,应该充分重视到受众的需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做好自身宣传,改变现有被动局面,主动做好相关的科研服务,图书馆掌握着各个学科的最新信息,应该走出去,走进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各个学科的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甚至高校自己的项目,主动为其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源,使得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王菁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5)

[2]李彦超.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特点和任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

图书馆档案管理探讨 第4篇

一、图书馆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图书馆档案存在的问题。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度档案工作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 (黔档 (志) 通[2014]4号) 要求, 于2014年4月至11月对贵州省各高校档案建设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了迎接这次检查, 笔者所在的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从2013年11月起对本馆所有档案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和整理。在清查整理过程中发现图书馆档案存在着许多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 (2) 图书馆档案以纸质为主, 没有电子目录电子文档, 唯一电子形式存在的则是金盘系统中存储的一些数据; (3) 档案存放混乱、没有统一管理; (4) 档案材料没有经过整理、筛选和剔除; (5) 归档不及时, 2006年之后的材料只是放入文件盒中、没有分类、标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6) 档案里的一些数据不准确; (7) 档案的安全性薄弱, 尤其是金盘系统一些数据原始记录性、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

(二) 造成图书馆档案问题的原因分析。长期以来, 由于档案管理意识不够,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没能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就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科学管理力度低。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本校图书馆至今都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 图书馆档案的工作职责、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档案保管与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安全制度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图书馆档案的收进、移出、鉴定、整理、保管、利用情况等没有记载, 致使许多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搜集、整理、完善、入档、甚至丢失, 致使档案的内容、结构不尽完整、合理, 甚至出现档案数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图书馆年鉴里的一些内容、数据自相矛盾、相去甚远:如表1、表2两表中同一表格不同的年限所统计的内容也不一样, 表1中1987年、2007年的藏书利用率的计算不准确, 表2中馆藏文献总量一栏中显示的图书总量与表1中显示的馆藏图书总量数值相差非常大。 (表1、表2) 正因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致使管理不到位、不科学, 致使这些珍贵的数据出入较大、无法借鉴, 严重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2、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安全隐患突出。由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模式, 加上管理上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疏忽, 致使图书馆档案不能完好地收集、完整地保存, 及时地分类编目、标注等。即使是已收集和保存的档案也全都是纸质档案。诸如各类文件;年鉴、工作计划、总结、各种申请报告;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的采购合同、服务合同、验收清单等;考勤、物品购买领取登记、勤工助学等材料;评优评先及考核材料;学术讲座、读者调查、读者意见、读书征文、“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材料;论著发表、课题结项、继续教育培训等科研学术材料等等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在, 甚至这些档案材料的目录也只有纸质的而没有保存电子版, 即使有少量的电子版也是存放在各类统计人员的手中, 没有发给档案管理人员统一保管或编制电子目录, 给查找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直到2013年为应对2014年档案工作行政执法检查才起建电子目录) , 而这些档案中文书档案居多, 保存较完整;业务档案相对较少;比如每年的读者咨询、阅读推广、图书漂流等工作是做了不少, 然而却没有记载、总结和存档;唯一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档案”为金盘系统里的一些有关典藏、流通等数据, 且这些关于图书及读者的相关数据的保留也极不科学、出入较大, 安全隐患严重。如金盘系统中的休眠读者只有累加数据, 如2007年休眠读者姓名可查到2008~2015年的读者, 换句话说金盘系统中的休眠是混杂的、数据极不准确, 就2014年正常休眠读者账户统计数据为17, 116个, 2015年休眠读者账户统计数据来说有18, 305个, 而2015年底全校所有正常持证读者也只有145, 517个。总之, 本校图书馆档案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给图书馆档案建设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部分档案数据的不可靠性给图书馆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3、没有专业化的专职管理人员, 管理水平不高。本校图书馆档案大部分存放在图书馆办公室内, 无专业化专职人员管理。所有的纸质档案材料都是由办公室搜集、整理、存放, 而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来没有经过任何“档案管理”的相关培训, 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 只是简单地针对学校的各种检查来做好搜集、登记、保管等一般性的工作, 对这些档案材料的核对、价值鉴定、期限保管、标引、组卷、编排页号和件号、填写卷内目录、装订入档等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档案的存放也很混乱;也正因如此, 许多存档材料不经过科学的鉴定和筛选, 没有剔除重复内容、内容十分杂乱、不管有无保存价值都一律放进档案盒中, 比如存放十几年的请假条、考勤簿;再如读者调查:每年的上百份问卷统统存入档案之中, 而对问卷调查结果未作任何统计、对存在的问题未看到有任何整改措施。这样的存档不仅使档案本身失去了它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 还徙增了后期资料的查找和管理难度。

二、规范图书馆档案管理、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正如瓦洛说:“档案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档案这种“金子”是人类社会连续性发展的桥梁, 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浓缩, 透过档案我们能够触摸到人类社会绵延不断的“脉搏”。图书馆档案浓缩了图书馆发展历史, 透过图书馆档案我们能够看到图书馆发展轨迹。为使高校图书馆发展轨迹得到真实有效的记录,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的服务工作及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珍贵材料得到保存, 图书馆有必要严格按照国家《图书馆档案处理办法》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制度, 比如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档案收集制度、鉴定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借阅制度、销毁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 比如业务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内容、鉴别和加工、分类依据、标引规则等;明确归档时间、档案编目标准、保管期限、档案交接程序等等。要搞好图书馆档案工作, 须严格遵守档案统计制度, 认真抓好每个环节,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图书馆档案工作得以规范且有序进行、确保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不被遗失, 使得图书馆档案在图书馆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日后图书馆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 构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互补的档案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广泛应用, 传统的实体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做好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工作, 必须构建一个全面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体系》的要求并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实际, 设计一套较为符合本馆实际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文书档案与业务档案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分类体系。比如一些比较重要的业务档案资料, 可以建立一套与之对应的电子档案, 而电子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经过整理后都存一份纸质档案确保数据的万无一失, 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重备份, 并在档案目录的“备注”栏中标明相应的电子档案存址, 同样在电子档案目录“备注”栏中标明纸质档案的档案号。而对于一些一般性材料只需保留纸质的就无需保留电子版, 只需保留电子版的就无需保留纸质版;逐步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互补, 适应档案管理多元化方式的要求, 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目录数据库, 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档案内容信息的保护, 也方便档案的查询与利用。

(三)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本校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专职的管理人员, 所有档案都是交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搜集、整理和保管, 由于缺乏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 一些珍贵的业务资料直到工作中需要时才发现随着领导班子或工作人员的更换已经遗失, 这时只好要求各部门再次上报材料, 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影响了图书馆档案所应有的价值。要提高图书馆档案的管理水平,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或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专业管理人才, 以达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 部门搜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 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由于图书馆档案没有专业化专职人员管理, 很多档案材料都未经过鉴定和整理, 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应付各种检查, 今天从这个科室把材料拿过来放入文件盒A中, 完事之后还回去, 或者就放在办公室里文件盒B里以应付另一项检查, 也就是说图书馆档案是根据各种检查需要将它们临时保存起来, 资料这样没有整理和装订, 长期积压, 亦或是在频繁的转移过程中, 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造成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长此下去, 非常不利于开发文献资料, 档案工作就不能保证质量。

要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质量, 仅靠一个人独立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入档是有困难的, 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图书馆各部门应将本部门档案相关材料认真搜集整理, 并确保各种材料、各种数据的准确无误, 然后交由档案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鉴定、筛选、归类、编目、最后归档, 继而做好档案的保管、档案的统计、档案的检索等工作, 即“化零散为系统”, 这样使得档案由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 更便于保管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桑媛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机电兵船档案, 2014.3.

[2]姜翠娥.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5.

[3]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16.

[4]张小慧.高校图书馆档案优化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 2014.2.

[5]蒋群蓉, 贡维才.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1.15.

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建设, 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要努力创新档案工作, 要敢于突破那些与当前图书馆工作不相适应的工作观念和管理模式, 积极主动地研究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模式、新的技术和手段来解决档案工作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促进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 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 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管理, 称档案信息管理。档案实体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内容。英语论文格式通过档案资源建设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体系, 是对管理中各项工作记录的科学合理的管理, 同时也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档案信息组织是对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内容进行揭示、加工和存贮, 形成二次文献, 便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它是为管理工作服务并对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一手材料。

就图书馆来说, 档案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又是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如设备管理档案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档案是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档案是技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 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因为档案具有原始纪录性的特点, 所以档案管理具有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的缓慢性和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及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保密性。

二、档案管理建设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

档案管理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 档案的建立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材料汇集。材料是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 其形成和管理也就是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之一。搜集和汇总后的档案材料经过加工、输出又为管理工作服务、提供各项数据。同时, 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分析和总结又起到促进管理工作的作用。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 同时又显现和作用于整个图书馆管理当中。所以说,而加强档案管理与建设对图书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少数图书馆领导对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存在“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作风, 常常是做了好多工作都在脑子里装着却没有及时建立完整的档案, 认为部门档案管理是额外负担, 这样就不能为今后工作的总结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料。

三、档案工作的创新

图书馆是每个高校必不可少的教辅机构, 也是学校对外的“门面”, 有其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 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因此,开展独立的档案工作, 建立完整的现代化档案体系,有利于图书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更有利于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档案工作并非可有可无, 它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说, 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历史文明之母”、“高校文化之母”。在树立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一部分的观念的同时, 也要树立档案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拓展了档案工作的范畴, 从而给档案学基础理论带来冲击, 也给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变革和发展机遇。受其影响, 管理文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管理对象更加复杂、多元化。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顺应时代潮流,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建设服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信息社会图书工作的需要, 也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本质上是一项管理性工作,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创新, 最终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来实现。机制创新是其他创新工作实现的条件、途径和保障。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需要, 因此, 档案工作创新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实现机制创新。早期图书馆由于人员少、业务范围狭窄等因素, 在档案管理方面, 采用传统的兼职档案员管理模式, 即由办公室文书一人担当兼职档案员进行全馆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 伴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壮大, 英语论文格式图书馆也随之发展壮大, 馆员队伍得到扩充, 业务范围不断扩展, 更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具体要求, 使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不但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保障。

图书馆分三级档案管理体系。第一级管理:一个单位工作情况开展得如何, 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馆领导的重视是档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因此, 馆领导应亲自主抓并参与档案体系的建设工作, 不仅要随时提供领导级档案材料, 更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第二级管理:由专职档案员负责全馆档案的管理工作。它继承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办公室文书模式, 但不同的是档案员是专职负责全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他向上直接对馆长负责, 执行馆长决策, 向下对基层档案员布置工作,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 将馆长决策及时传达, 将基层意见及时反馈。第三级管理: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档案工作并非办公室一个部门力所能及, 图书馆各部门有其相对独立的业务范围、工作活动, 这就要求各部门分设自己独立的兼职档案管理员, 同时图书馆工会、共青团组织、党支部也作为基层档案归档部门, 向专职档案员负责, 及时准确地提交归档材料, 如此形成了档案管理体系的最基层管理。出于工作便利考虑, 第三级兼职档案员通常是由各部室主任、工会主席、共青团书记、党支部书记担当, 负责本业务范围内档案材料的整理上报工作。图书馆三级档案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图书馆档案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创新过程,有了思想上的创新认识做基础, 有了机制上的创新变革作保障, 有了技术上的创新应用做动力, 另外再加之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创新实践,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即将出现。

参考文献:

[1]杨振江.浅谈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创新[J].中国档案,2006(6).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之我见 第6篇

关键词:业务档案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一、业务档案管理的概述

业务档案管理是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声像、图表、文字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图书馆的许多工作是在档案管理的支持下开展的,做好档案管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更好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二、业务档案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又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保证。利用服务是搞好业务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一方面,编辑多种编研档案,在服务工作中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同时,还应要完善检索体系,编制案卷文件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等。

1.是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可靠依据。在新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是重中之重。人才缺乏无法开展工作,没有目的培养人才,是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有可依照的档案资料作参考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图书馆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是业务工作规范化的体现。现代化的图书馆要求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既有利于本馆自身的科学管理,又有利于图书馆界的协调与协作。图书馆业务统计是用数据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图书馆有一直观认识并实行计量化管理。而业务统计是业务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业务档案建设工作是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要想反映一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情况,必须通过查看业务档案来实现。当然,建立业务档案本身这一行为也标志着业务工作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既然业务档案建设是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那么,我们只要长期不懈地抓业务档案的建设工作,就能促进业务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3.保存图书馆重要资料的手段。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资料需要保存,它们作为一种凭证,记载了图书馆的历史发展状况。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建设、研究、宣传,都离不开这些真实、具体的资料,而“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的档案正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特定实践活动过程的历史记录只有加强了业务档案的建设,才能更有条理、更系统地保存图书馆的重要资料,使其更好地实现凭证参考价值。

4.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力保证。图书馆的业务档案是在为读者服务的各项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资料转化而来,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过程中的方法、思路和措施,都如实地记载在业务档案中,它是各项活动的历史写照。认真做好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真实地收集和整理、完整、记录服务工作发展的所有文件资料。

5.是对新馆员和读者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图书馆利用各种读者数据、馆藏数据、管理数据,能全面展示图书馆的各项管理、馆情概貌、现代化服务等,使读者借用图书馆的需求欲望和热情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是有效地向读者推荐图书馆的重要资料。利用档案將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介绍给新馆员,促使他们熟悉和热爱图书馆工作。

三、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档案管理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设备条件、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都较落后,档案从收集到利用整个过程都缺乏基本保障。阻碍了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制约了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2.馆藏档案结构不合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观念薄弱。从档案载体来看,目前,许多图书馆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较少,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较大。从档案种类结构来看,图书馆的馆藏文书档案比重较大与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有待丰富。从目前的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馆藏档案内容和结构,完全无法适应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当前,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轻开发、重管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导致了图书馆业务档案资源的浪费。

3.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图书馆做兼职档案管理员的现象很普遍,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所承担的工作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4.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设备严重缺失,现代化管理手段落后;据不完全统计,只有极少数科研、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绝大多数仍处于人工操作档案管理工作。

四、优化业务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对策

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图书馆业务档案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增强各级人员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规范化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选择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在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要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改变新观念,积极学习掌握网络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3.优化档案结构。一方面,加大收集与整理以文字形式直接记录图书馆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文字材料,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另外,还应重视非文字资料,如音像、实物、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更生动、更真实,更具体,是有参考价值的佐证资料。根据当前媒介多样化的特点,应该将奖杯、音像、照片、电子文件、光盘、奖状等形式的归档作为业务档案工作的重点。此外,进行档案归档可以使得档案节约管理费用,节省存放空间,存放科学合理,也便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查找。

4. 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应在馆领导决策下,按照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做好图书馆服务。同时宣传推广工作亦非常重要,提高档案的信息利用率。

5.大力推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充分利用文献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对档案进行统计分析、存储、检索、收集整理等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建立起开放档案用户图书馆档案指南资料库、目录数据库、原文影像资源库以及专题文件汇编资料库、史料汇编等四大数据库,这是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设备的资金投入。

总之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业务档案是其工作的基石,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漫长的过程,是图书馆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只有优化图书馆业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率,才可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于春.重视业务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

图书馆档案 第7篇

一、古田县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古田县图书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业务范围, 依照归档原则、合理设置类目, 对档案以下八大类进行归档。

1.上级文件类: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地文化主管部门下发或转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业务指导性的材料。

2.综合类:上级各主管部门下发的指导性文件, 图书馆向上级报送的文件, 本馆大事记、馆务会议记录、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年终各种统计报表。

3.业务基础类:本馆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业务实施细则、方案和岗位规范、本单位撰写的业务总结及经验材料等。

4.服务工作类:在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经验总结、服务成果、组织读者活动的工作计划、服务工作调查报告、本馆编印的简报、本馆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等。

5.组织管理类:组织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 馆舍设施变动情况等。

6.辅导类:对基层图书室的业务辅导的材料, 日常举办业务培训班的情况、本地区协作工作有关资料等。

7.音像制品和照片类:本馆收藏的音像制品照片档案, 我们根据其所揭示的实际内容或专题进行分类, 其所反映的内容非常广。

8.其他类:对一些不能归入有关类别的文件资料入其他类。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把档案工作化整为零.将未完成的事件随时“对号入座”, 归入有关卷夹内。

二、建立图书馆特色档案管理方式

(一) 建立了地方文献档案管理特藏室。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 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古田县图书馆长期以来坚持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通过古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古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地方文献资料征集活动的通知》。 (古政办【2011】118号) 向全县征集地方文献。把散布在各地的大量图书、文物史料集中收藏起来分类整理、分编。对于有些资料, 如古籍及一些无法征集到的资料, 采用复印的办法收藏。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 编印了《古田县地方文献资料目录》一书, 使地方文献的收藏归档一目了然, 形成了特色馆藏, 建立了地方文献特藏档案。

(二) 建立了读者借阅管理档案: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核心是为读者服务, 读者借阅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读者的情况, 古田县图书馆借阅档案含有丰富的读者信息;例如:《古田县图书馆读者借阅登记表》《古田县图书馆读者借阅调查表》《古田县图书馆读者借阅人次统计表》《少儿阅览室上网统计表》等。这些档案资料是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 建立了参考咨询管理档案。参考咨询档案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原始记录材料, 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日常工作中, 我们认真收集:做好咨询者的电话咨询、口头咨询、信函、咨询登记、咨询结果、信息反馈表等一系列最直接的原始记录材料。在咨询服务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活动记录, 它蕴藏着无限的价值。通过这些档案材料,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电子版的档案, 记录了读者完整的信息。如:读者的姓名、身份、书名、索书号、备注等, 尽可能地反映出原始档案的面貌, 通过积累、整理、立卷归档建立参考咨询档案, 集中统一管理, 保证参考咨询档案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有不足。

三、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信息意识。图书馆利用网络提供数字档案服务已属必然。当前, 计算机管理档案已成为必然趋势, 现代化档案工作除了接待查档、档案信息咨询外, 已经开始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档案数字化。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加强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 只有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工作才富有生命力。

1.通过田野调查对重要的专项档案 (如宗祠情况) 等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2.为编撰图书馆史志系统提供档案资料。积极主动为政协和宣传部编撰书籍和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提案提供大量资料, 并积极参与政协、宣传部编撰《文史资料》专辑和《古田库区》《朱子与古田》《圆瑛》《古田临水宫志》《古田古民居》《圆瑛大师与佛教文化》《古田库区》《翠屏山人——张以宁》诗文集和连环画等, 充分发挥图书馆档案的优势。

四、结语

展望新世纪的图书馆档案工作, 就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今后, 图书馆档案工作的目标应当是以“积极收集整理, 有效提供利用”为中心, 围绕图书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这一信息资源平台, 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为图书馆事业建设服务。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 图书馆利用网络提供数字档案服务已属必然。当前, 计算机管理档案已成为必然趋势, 现代化档案工作除了接待查档、档案信息咨询外, 已经开始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档案数字化。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意见》国家档案局网站, 2014-5-4.

[2]冯子直.积极实现由传统档案工作向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转变[J].档案学研究, 2002 (3) .

高校图书馆档案优化管理探究 第8篇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 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可以确保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档案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原始记录,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经验以及人员编制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并且通过档案信息反映了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和基础业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是图书馆发展轨迹真实客观的记录, 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 档案管理是图书馆开展科学管理的手段。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设和提高, 可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体系, 实现档案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对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作用。最后, 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读者服务工作发展历程的详细记录, 对于每一次活动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记录, 都为日后图书馆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是简单地整理、存档一些一般性的资料信息, 没有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 无法达到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工作技能的要求。目前,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 大多数都不能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档案的归档和保管意识较弱。

(二)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改革落后。随着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改革步伐较为落后, 很多高校图书馆依然沿用传统的以单一的纸质文献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 就算对于已经建立了电子档案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来说, 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档案资料查询自助化, 但是与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 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 很多高校在图书馆档案归档方面的随意性较强, 没有对档案的存档和管理提出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对归档内容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 档案的分类也不尽科学, 很多科室的档案归档内容是按照本科室的工作习惯和经验进行归档。另外, 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整理, 档案丢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 图书馆档案结构欠合理。比如, 在档案的种类结构上,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书档案占有较大的比重, 特色档案较少;在图书馆档案的载体方面, 纸质档案所占的比例较大, 其他的档案载体较少, 即使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电子档案形式也没有超出纸质档案所占的比例, 这种档案管理结构不仅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最后, 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归档内容进行严格的鉴定。图书馆档案的存档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应该注意对存档材料的价值进行科学的鉴定, 不能不顾及档案的价值大小而全部都放在一起, 增加了后期资料的查找和管理难度。为此, 图书馆的档案应该按照保管期限以及价值大小等标准进行严格区分, 减少档案管理的混乱无章。

三、高校图书馆档案优化管理的新思路

(一)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 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置专职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应该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 尽量选择具有较高学历和具有档案管理从业经验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其工作的稳定性, 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波动和调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并将所学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体系中, 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其次, 转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 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提高工作的严肃性, 增强工作的责任心, 及时、准确地对图书馆档案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最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质量, 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亲自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 提供在自身工作范围内的所有档案资料, 积极支持和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

(二) 引进现代化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手段。随着数字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以纸质为主要档案存储管理的形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减轻纸质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 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在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中, 图书馆的档案用户不仅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内部的档案资源信息, 而且可以使用其他相关链接网站上的信息资源, 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比如,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读者服务工作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系统将档案编制成单独的应用软件, 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并且集合校园网和图书馆的服务窗口建立图书馆档案工作室, 使其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师生读者沟通联系的窗口, 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源,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促进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三) 优化完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首先, 制定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 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其次, 优化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结构, 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历史价值, 不仅注重行政档案的整理归档, 而且要认识到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的历史价值, 把奖杯、奖状、光盘、音像以及照片等都作为图书馆归档工作的重点。最后, 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鉴定小组, 对于档案的价值进行分类鉴别, 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档, 确保有价值的档案文件不被遗失。此外, 对于不同的科室来说, 应该完全遵照既定的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档案进行编制, 制定目录进行归档。

浅谈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

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情报服务中心, 也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现代图书馆评估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被人们重新认识。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加强图书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然而,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 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碍于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问题, 规范档案管理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的一些问题是高校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转变观念, 重视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

转变观念必须落实到实处, 学校领导要亲自抓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重视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要深刻认识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图书馆档案像一面镜子, 系统地、全方位地反映了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真实情况, 是对图书馆客观、公正地回顾和总结, 是高校图书馆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要设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做好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往每年同样是辛苦做出大量的管理服务工作, 然而因为没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没有及时地将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信息资料及时的收集归档, 没有及时地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资料。各方面的工作没有支撑材料, 无法清晰、明确地展现。因此, 在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图书馆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总结时以完整的工作档案为依据, 用完整的档案信息资料说话, 以事实成果服人。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要搞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适用的规章制度。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 制定出既符合《档案法》的要求, 又适应于高校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各项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图书馆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基础工作和档案的利用工作。

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就可以按要求来规范档案从材料收集、整理、编目到形成案卷的全过程。规章制度包括:制定统一标准, 科学的分类、组卷和编目和建立完善的检索体系等内容。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是搞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制度的建立时应当加强针对性, 要结合图书馆实际根据本馆档案管理具体工作任务及管理人员状况来制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当有全面性、科学性、效果性、严肃性。

三、配备必要的设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在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和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 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图书馆发展水平, 这势必将影响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要应用现代化技术于档案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加大对图书馆档案管理投入力度, 配备必要的设备。设置专职档案员接受统一的培训, 通过现代化手段管理图书馆档案, 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收集、处理、存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

四、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图书馆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和利用。面对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 我们不但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还应当要有勇于开拓创新。因此, 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既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具备档案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 又能够适应时代、勇于创新, 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

五、加强档案资源的特色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特色专题档案建设, 各管要根据本馆的管理活动特色进行重点的收集、整理、储存, 形成资料数量大、利用频繁、能够突出图书馆特色的档案。将有特色的资料有选择、有重点地形成专题, 比如将读书活动设计、读书活动的展开、读书活动的成果、以及读书活动的反馈信息等全部资料集中归类整理形成专门的特色活动档案, 这样一整套的特色活动档案不仅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 也形成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特色化建设。

六、完善管理体制和馆员业务培训制度, 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图书馆中长时间的工作就会使馆员觉得繁琐枯燥并产生消极情绪, 通过轮岗和转变服务方式是把工作做活的途径, 由此将馆员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服务, 所以合理安排员工工作, 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是一种促进图书利用的方法之一。定期对馆员进行培训或者多途径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使图书馆员对于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利用逐步精通。同时馆员在工作岗位上也应该大胆探索和实践, 拓宽服务领域, 更新服务手段, 积极开拓适应新时期读者需求的创新服务方式, 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真正有效、优质的服务。

总之, 档案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理念,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不断加大和改善经费投入,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做好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 加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为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贾春勤.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 2006 (7) .

[2]王梦菊.档案与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档案管理, 2005 (5) .

[3]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1) .

[4]赵美.浅议图书馆档案工作.山东档案, 2008 (6) .

[5]闫玲.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4) .

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10篇

一、转变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理念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 此时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理念, 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首先, 要扩大图书馆档案收集的范围, 对电子档案保管模式和电子文件归档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研究。其次, 要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改变, 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最后, 需要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利用方法进行改变, 现代化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具备接待查档、档案信息查询、阅览室阅览等方法, 还需要向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文档的一体化迈进。加快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推进图书馆档案事业得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分支, 在没有严格规章制度的支配下,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图书馆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一定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适用、合理的规章制度, 并从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特点出发, 不仅适用于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还符合《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图书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要有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这些管理制度要涉及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图书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就是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 制定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规范, 并对图书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达到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最佳的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最大化地发挥图书馆档案的参考与凭证作用、更好地为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同时, 在这个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中, 需要在图书馆档案的分类范围和统计项目规范上作出统一规定, 以便使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和业务档案建设相统一。

三、调整图书馆档案管理结构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 完善档案管理的结构, 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是保障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提高管理成效的重要动力。图书馆档案信息是多种多样的, 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 只有将历史和实践中的管理经验予以综合, 合理而又科学地进行分类, 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才能从中更好地找到图书馆档案管理之间的内在发展规律和联系, 进而推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真正实施中, 图书馆档案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 业务档案、设备档案、服务工作档案、人事档案等都包含其中, 在当前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及时而科学有效地对图书馆档案进行科学分类, 这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现代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对档案信息及时和灵活地录入与存储, 是保证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成果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四、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是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的,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图书馆档案工作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才能够做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 图书馆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教育, 积极地引导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相关的新技能与新知识,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需要。目前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集中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外文翻译能力、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常永利.谈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档案, 2009.01

[2] .孟祥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0

[3] .时晓鹏.创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措施研究[J].卷宗, 2013.03

图书馆档案 第11篇

【关键词】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图书馆创新发展;应用研究

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推动图书馆管理迈向新台阶的重要途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程度与图书馆领导决策的准确性表现出正相关。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与系统化档案管理组织的缺乏为图书馆的发展埋下潜在阻力,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中,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利用,完善业务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档案管理优化中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

1 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分析

1.1 业务档案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见证

图书馆收集的业务档案资料具有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丰富的特点,以视频,音频,文件图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具有重要的验证与考察的功能。业务档案管理就是对以上信息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以方便日后的查询与资料取用。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转中,大连图书管的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比如说,1968 年 7 月,大连图书馆第四次获得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一级图书馆的称号,荣誉的获得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评估材料准备的充分性息息相关。在进行大型的评估准备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出具有效的活动计划,流程资料,影像资料,社会评价等不同类型的文件,此时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得以突出,在信息全面,准确的资料提供中实现对活动的全方位记录。

1.2 业务档案是参与决策的辅助性资料

业务档案搜集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对于信息的决策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图书馆的领导人员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实现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数据比对,现实意义的分析中考虑决策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过程需要在大量档案资料的查询中确保决策的真实可靠。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在科学的数据比对分析中了解现实工作的差距,并且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一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提前完成,对图书馆的业务档案资料进行详细的信息核对,收集与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操作中,为个人或社会信息决策的正确性奠定基础。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在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加强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重视档案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档案室的建设是参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为实现档案的安全管理,需要建设综合档案室。在办公,库房,阅览三分开的格局建设中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组织严密,管理制度规范的档案管理组织。在维护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上,需要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状处理,维护档案信息收集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做好必要的档案资料的保护措施,以防止不必要的风险或意外情况。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购置必要的电脑,复印机等常用硬件器材,防止文献资料的防虫与霉变,对出现问题的资料加以及时的保护处理。保障充足的保护器材,实现全方位的防火,防潮,防盗。在多角度式的综合管理中实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图书馆管理人员档案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是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元素。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视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准,建立必要的档案管理制度,选派专门人士负责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大连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作为范例加以学习,成立了由馆长,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各科室主任的档案管理工作机构,在层层分级等组织建设中做到事事有人管,并且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做成展板,营造浓厚的档案管理规范性的信息暗示,严格把控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定期进行必要工作总结,强化突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也正,弱化或弥补潜在的负面影像,在机构,制度的双关其下中实现了大连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赢得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先进荣誉。

2.2 提升人才专业性,强化档案的编研与利用

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才对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图书管的档案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做好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为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综合素质高。与此同时具备简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人才管理背景,能够在认真负责的工作表现中履行岗位责任,都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业务素养。

在档案事业的深入发展中,档案的划分呈现逐渐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统计,销毁只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常规工作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是工作的核心内容。档案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编目,编辑和研究,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外借等项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查询与再利用,需要在充分利用信息档案资源,组织编撰适应工作需要的检索工具,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中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档案的信息管理中,需要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详细统计年度查借率在档案分类管理的细化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再利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务档案的信息资源对参与社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为实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在个人档案管理意识的提升中促进行为规范的纠正。聘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重视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做好必要的方案措施,在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组织建设中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玲.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兼论“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双轨制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4).

[2]于春.重视业务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

[3]代琳琳.浅谈新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之路[J].电子制作,2013(19).

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的缺失与补救 第12篇

一、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建立读者档案有利于图书馆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读者的翔实资料, 馆员能够依据读者档案中填写的各种材料, 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并在图书馆网页上与有需求的读者建立相关的个人链接, 由馆员和网管控制者写入读者信息, 以便为读者提供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 从而进一步使高校图书馆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 适应当前各层次读者的需求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开发读者档案, 利用档案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 提炼、整合有学术价值的信息, 解决科研难题, 指导科研生产, 推动学术研究向高层次发展,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新颖、便捷、优质的服务。因此, 要建立结构合理、较完善的、信息较全面的读者档案, 就要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为向导。然而就笔者所在馆的实际情况及对部分馆的调查结果显示, 读者档案存在一定的缺失方向,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的缺失方向及薄弱环节

1. 读者业务档案。

读者业务档案主要是指读者在自己相关的专业研究领域取得的业绩与成果所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资料。读者业务档案专业性强,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读者业务档案普遍只停留于肤浅的保管, 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事实上, 读者业务档案所蕴涵的知识与图书馆服务方式大量积攒在文件和档案中, 美国Delphi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组织获得的知识中, 大约46%是以文本和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的。怎样运用读者业务档案中记载下来的知识信息再次服务于更多读者, 即利用读者业务档案信息, 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读者服务, 是图书馆今天应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2. 读者信用档案。

读者信用档案是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高等教育界对于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的信用档案已基本形成了共识, 并经过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作为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的信用状况自然是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 70%的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读者信用档案, 导致部分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失信现象较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所借阅的图书超期不还;污损、毁坏图书;预约图书超期不借;恶意占有文献资源等。严重破坏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及时性, 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3. 读者成果档案。

所谓读者成果, 即一切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取得的社会承认的收获。图书馆的读者通过阅读图书文献资料, 每年都会有数十项或数百项的成果产生。这些成果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读者成果应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而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将读者成果作为一个统计数字, 用于汇报工作、年终总结, 或干脆束之高阁。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工作的补救措施

1. 健全管理制度, 搞好基础工作。

图书馆读者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若没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 是难以保证其顺利开展与完善的。因此,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环节:一是按要求规范档案案卷形成的过程, 从档案材料用品到收集、整理、编目等, 力求做到统一标准、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二是要做到有序化管理, 对各种档案分门别类、形成体系, 做到系统化, 要有交接手续和明细账;三是要编制实用、系统的检索工具、建立完善的检索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管理, 才是搞好图书馆读者档案工作的基础。

2. 提升读者业务档案信息服务新理念。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 实现知识共享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目标。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是针对于档案的实体化管理, 而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 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带给我们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宽度和深度上日益延伸, 图书馆必须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把对读者业务档案的保存与整理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对在读者业务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各个环节自然形成和产生的知识、数据、资料等信息成品或半成品记录下来, 形成档案, 并通过网络传递来进行知识交流, 成为共享知识, 实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最大限度实现读者档案信息隐性知识的价值。通过对读者业务档案的再组合、深挖掘, 为更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更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高校图书馆, 应把开发利用读者业务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3. 加强读者成果档案的收集、建立和利用。

图书馆对读者成果的收集较为普遍的是通过读者到图书馆借阅书刊时请读者将成果顺便带来, 制作副本后即归还。要全面收集读者成果, 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如上门收集、展牌宣传收集、通过媒体舆论收集、利用征文活动组织收集, 将读者获奖征文收入个人成果档案等。建立读者成果档案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一是读者基本情况清楚;二是读者需求意见详细;三是档案分类准确;四上档案存取便利。利用读者档案, 服务图书馆建设, 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利用读者成果档案, 增强图书馆社会地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需要, 图书馆正是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成果涉及社会的某个专业领域, 利用读者成果档案, 制作成展牌或通过宣传媒体介绍, 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通过图书馆来不断获得成果, 从而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2) 利用读者成果档案, 组织读者活动。读者利用图书馆取得读书成果时,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技巧, 图书馆可利用档案了解读者的职业性质, 组织开展读者活动, 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如相同专业、相近专业的交流会, 科普知识讲座, 专业技能培训等, 丰富了图书馆的工作内容。 (3) 利用读者成果档案, 建设图书馆。图书馆员具有双重性, 既是引航者, 又是读者。图书馆应重视对馆员论文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 利用馆员对图书馆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认识, 建设图书馆。

4. 建立读者信用档案, 规范读者行为。

针对图书馆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失信行为, 以及一些处罚手段在实际中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上看 (如说服教育、行政处罚等) 。有必要探索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从根本上扼制读者的这种失信行为, 有效地保护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使其更好地为最广大的读者服务。因此, 有必要建立读者信用档案, 对读者进行信用管理。建立读者信用档案要在技术上可行、法律上允许、实践中易于被读者接受的基础上进行。首先, 在图书馆内部设立统一的读者信用管理部门。读者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它涉及对读者的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公示等多个环节。因此有必要在图书馆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或在某些职能部门如读者服务部、技术部等下设分支机构专门从事读者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与评估工作。其次, 制定有关信用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信用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 同时要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开放范围, 以加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再次, 读者个人信用档案是一份反映读者个人信用历史和社会信誉的记录。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读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即身份证明、学号、所在院系、联系方式等。 (2) 个人信用记录, 即学生信用历史资料。 (3) 个人经济状况记录, 即学生在校期间收入和支出费用记录。 (4) 个人的奖惩记录, 即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处分情况。同时, 读者的信用档案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 需要进行实时、动态的更新, 以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立读者信用档案的目的是对读者进行信用评估, 对读者进行信用评估的过程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和合理的。并通过信用公示形成对失信读者的高压态势, 促使其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最终在图书馆内以至校园内形成一种“守信者光荣, 失信者可耻”的良好氛围。总之, 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读者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工作, 形成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的档案服务建设。

摘要:本文以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 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管理中的缺失内容, 并阐述了其相关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缺失,补救

参考文献

[1]李蔚.高校图书馆建立读者档案探析[J].兰台世界, 2007 (8) .

[2]杜晶.建立读者成果档案服务图书馆建设[J].现代情报, 2007 (6) .

上一篇:贷款后评价下一篇:特性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