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2024-06-24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精选12篇)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1篇

一、转变学生传统观念,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如果说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课业而作出的举动更为确切, 即便他们乐意到操场活动, 但当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时, 大部分学生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大多数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忽视体育学习, 他们爱到操场上玩, 但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运动量, 难以主动学习运动技巧与技能;二是大部分女生, 受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 放不开手脚活动, 即便能进行练习, 也是扭扭捏捏, 达不到练习效果;三是学生怕苦怕累, 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 体育教师应加强引导,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 促使其尽快转变传统观念, 主动投身于体育学习之中。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师生合作的关系, 合作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和谐的, 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 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 更应当是学生的朋友,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如果体育教师能真正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然会心情愉快, 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并且乐于参与体育运动, 从而真正地喜欢上体育课。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指明体育学习方向

“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指人们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的某种目标。”体育教学有明确的要求, 具体的目标,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适度地为学生介绍某种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及其比赛规则, 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体育运动的教学片断及一些精彩的比赛录像, 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努力才会产生所要达到的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及参与这些体育运动的动机, 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把握身心发展特点, 指导学生科学训练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其身高、体重明显增长, 性成熟期开始, 并且精力旺盛, 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尤其是男生) 。此时, 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最佳时期, 但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 以免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可进行速度、耐力、弹跳方面的训练, 并引导学生做到劳逸结合, 告诉他们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讲授, 重点指导女生做好经期卫生保健;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 以实现学生运动兴趣的长期保持。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参与某项体育运动的初始水平不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体育运动的实际水平,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遵循由易到难及区别对待的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选择地安排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实用性的技术运动项目教学内容, 这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进而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五、适度开展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2篇

农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依赖型”向“自主型”过渡,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需要的引导,使学生懂得运动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不是天生的。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培养间接的兴趣,直至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这是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系统的、成人化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常常采用传统的说教(讲解),优美的示范,反复练习的“三步曲”形式,所有这些都是想引起学生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事实上,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是被动的,“身顺心违”的被迫式学习。何以谈得上兴趣呢?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定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追求的是兴趣——爱好——习惯——终身发展的递进过程,所以我们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是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更强调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养成经常的、不间断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最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和运动参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然而,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所学校,条件再好,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要。就学生目前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而言,是较为有限的,且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体育的运动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拓展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实践进一步培养,使之逐渐形成运动兴趣和爱好。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改变教与学传统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案设计上,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课堂教学中教的设计相对较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如何让学生“乐学”、“乐练”考虑得比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学习、被动参与,使学生感觉不到参与运动的欢娱、乐趣,运动的兴趣培养不起来,有些教师的教案设计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生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选择健身效果好、锻炼价值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多样的科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教者首先要完成由“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与学生一道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次多研究学生,带领学生去学,深入研究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也越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理解、掌握、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其思维能力、观察想象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开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一条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绝不能忽视技术教学和技术练习,要通过学习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同时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

在教学实践中的篮球运球教学时,本人把多种运球的方法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根据本人实际水平,选择练习内容,进而掌握和提高运球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增加一些篮球小游戏,如绕体、胯下运球,八字绕环等等来使学生对篮球充满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法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说什么、做什么、练什么的被动接受。当然亦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和指导,使之正确、有效地掌握技术、技能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2、“学会”到“会学”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除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造成的。我们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选项教学”,这也是前几年我的一个课题所研究的,目前已结题,并在大多农村学校推广。如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知识的老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低下,手段的不科学性,“学会”到“会学”的引导不到位,注重“学会”忽视了“会学”的教学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健身的锻炼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修改;各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选择教学内容是重点,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所以,我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学校是令辉星际学校),大多数学生都爱打乒乓球这一特点实施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会学”为出发点,力争人人爱体育运动,人人爱上体育课,人人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如:在田径教材中跑的内容教学时,跑这一项目是枯燥的、单一的、且易疲劳,学生积极性不高,练习不认真。针对这一项目的特点,我就采用各种游戏跑、接力跑、越野跑、障碍跑、合作跑等练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跑的练习中也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某种方式、手段,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练习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练习提出既不犯规又跑得快为胜,第三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调动学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性别、年龄、爱好分别采用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层次教学,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这样既解决了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的矛盾,又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如一堂课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的机械模仿、强调课堂纪律、统一行动等约束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老师讲的去做,按老师的示范去练,只考虑学生“好好练”、“不要违反课堂纪律”等,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组织上较为规范,在系统化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却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看上去学生是“练起来了”、“动起来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不情愿的被动式参与。这种单一的、枯燥的、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能愉悦吗?能主动、积极参与吗?能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不断地进行摸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能力,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经常运用游戏、竞赛、直观教具、模仿练习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自练,互助互学,还要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如:在篮球的投篮教学中,首先提问投篮在篮球比赛中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投得准?同学们纷纷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讲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跳起来,离篮圈近了,才投得准”。有的说:“瞄准某个点。”有的说:“球飞行要有一定的弧度。”„„这些想法,尽管不全面也不很准确,但都是同学们自己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结合学生的见解,再与投篮的动作要领及方法进行比较、练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投篮动作的要领和过程,而且感受到了动脑筋的乐趣,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满足了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教、有导、有评、有动,努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到“堂堂有别,课课有异”,真正地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同样,在足球教学中运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小型的不规范的足球比赛,抓住他们由于不会控球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而苦脑时,再讲明掌握基本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才能使他们既动体又动脑积极地参与学练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

4、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

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即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就能不间断的参与,敢于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法很多,如:形象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影响激励和评价激励等,就体育教学而言,我以为语言激励尤为重要,言为心声,是人们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抑制的调和剂,诸如“你怎么跑得这么慢?快点。”“真笨”等,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失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兴趣就会被扼杀;反之,“快!加把劲!”,“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应该完成得相当出色!”“你一定行!”,“好样的!”„„。这些充满鼓励、期望和启发的语言,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向上的氛围,给学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适时的学习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运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水平、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并鼓励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及时的多形式、多内容的评价,促进学生体能的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在挫折面前自信心更强、意志更坚定、对他人更理解和尊重,学习效果更明显。

激发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初探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篮球运动;兴趣

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过去,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变换教学方法、调剂教学内容来实现这一目的。当然,这种做法有其利用的价值,但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视角去梳理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相关看法。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问题与事物都具有自己的见解。在篮球运动教学中,上好第一节理论课,介绍好篮球运动的发展很重要,并且理论内容一定要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讲解,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列举我国男、女篮球运动健儿多次蝉联亚洲篮坛冠军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指出我国对篮球运动技能、战术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当今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强烈的时代使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还可以以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等事件去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无形中提高对篮球的兴趣。

教师要将正确引导、激发兴趣作为切入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如在介绍某个技术动作时,除了提出学习动作的目的、要求及用途外,还应结合介绍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该技术运用上的新发展、新突破,以激发学生向往成功,提高其追求与创新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并结合各个比赛进行点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合理梳理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在选择篮球运动学练教材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体能、体力,又要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选择学生通过努力學练都能掌握的教材。如果选择教材难度系数过大,大部分学生可望不可及,就会失去自信心。这样不但影响学生继续学练的兴趣,同样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既要体现到教材内容间的横向关系,同时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纵向系统性,从而不让教材显得单一、乏味,使学生感到学练无趣,展示不出激情。但如果不分重点,同样也会影响教材的应用价值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科学选择。如学生基础较差,可先采用趣味性游戏形式,逐渐过渡到技能理论学习。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有新的刺激过程,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学练兴趣会油然而生。

三、因势利导,培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兴趣产生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从单一爱好转变为广泛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活泼,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有效手段。例如:教篮球“三步上篮”时,技术动作可分为五步教学,先让学生学习领会动作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技术动作要点突出,简明扼要,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学生跃跃欲试的激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释疑解难,稳定兴趣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只要教师把课堂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放下架子,置身于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体育教学定会满堂生辉。例如:篮球运动步伐移动活动教学,学生一般都不感兴趣。但教师适当加入趣味性的报名游戏或躲闪游戏等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又如:篮球“三步上篮”技术动作教学,技术的关键是脚步动作,教师应及时指点迷津,让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对一些较难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将技术动作编成口诀、顺口溜,来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如“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口诀是: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双手同时接住球,左脚向前跟进一小步,脚跟着地顺势拍球,高跳双手举球至头上方,手腕手指柔和用力将球投。另外,还可利用篮球游戏或小竞赛等形式教学,多让学生动脑,通过正、误动作对照,理解、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五、教体延伸,发展兴趣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本策略 第4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那么,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呢?

一、提高自身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用自身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使他们在教师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奋发进取,主动锻炼。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言行举止得体,示范动作规范、优美,教学语言精练、风趣,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应了解学生对哪些运动项目感兴趣,对哪些运动项目不感兴趣。然后,把有关学生感兴趣和不感兴趣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巧妙整合。最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耐久跑是一项大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很多学生一听说要上耐久跑课就提不起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他们锻炼的积极性,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使学生在连续四分钟运球上篮、连续三分钟跳绳、连续五分钟追逐跑、连续五分钟带球突破射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还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氛围的营造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诸如“虎口逃生”、“冲过火力网”等有趣的游戏;选择适宜的时机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来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全体学生,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因先天和后天的一些因素,存在个体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指责、挖苦他们,而是要鼓励、关心他们;不能歧视、打击他们,而是要爱护、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五、进行科学的评价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激发幼儿户外运动的方法,从活动场地、方式的趣味性和科学新、运动材料的提供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字】健全心理;运动启发;运动习惯

众所周知,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拥有强魄的体质,在健康和快乐中茁壮成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意识是前提,意识是由兴趣诱导而产生的,由此看来,兴趣是养成好习惯过程中的关键,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更愿意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从而完成对自主运动意识的塑造。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激发幼儿户外的运动兴趣。

一、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安全的活动场地

现在的学生大多居住在高楼之中,很少有进行户外运动和接触户外场地的机会,而校园就是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美好场所。现代化的校园中设施一般都比较齐全,进行户外运动更加方便,这对于整日处于高楼之中的学生有很好的运动启发作用。另外校园的伙伴较多,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更容易被带动起来参与到运动中去。

二、要注重运动方式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户外的体育运动大多以游戏为主,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类游戏或者是益智游戏。简单的例如老鹰抓小鸡和龟兔赛跑的游戏,这类游戏在培养学生反映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学生在不断的输赢之间找到玩游戏的乐趣,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去。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得到发展的基本需要,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

三、要提供新颖型的运动材料

常见的运动器材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传统且不常见的运动器材,如陀螺和空竹,学生在利用它们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还能了解到传统文化,受到历史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带动学生变废为宝,例如纸盒、易拉罐可以在游戏中作为阻碍物出现,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物多用,这种玩法增加了学生进行运动的兴趣。

在运动中进行多方面的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学生更易接受,内在兴趣更易得到激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这种内在的动力会不断的激发出学生进行运动的欲望,使运动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樊文娴.浅谈体育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2] 包新萍.浅谈在快乐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感[J].成才之路 2011年06期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6篇

一、利用好奇心理,激发参与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自己难得一见、难得一闻甚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时甚至跃跃欲试。这种心理特点,说明他们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较少,更说明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很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就一定能有效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内心里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必要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原地投篮”时,笔者首先在教室里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国国家篮球队的比赛录像,使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把他们带到篮球场,告诉他们马上也有机会像运动员那样投篮了。孩子们听了,欢呼雀跃。在学习原地投篮的过程中,他们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学习积极性。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之后,他们投篮的命中率便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降低运动难度,培养运动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运动技能的基础较差,体能较弱,因而在体育学习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会退缩,从而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工作中,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教学原则、运动知识技能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降低运动难度和强度,制定出学生力所能及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一定要是明确的、具体的、科学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在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再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地达成最终目标,同时也有效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腿腾越”时,笔者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俯撑———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第二阶段:助跑———起跳———支撑———提臀——分腿跳;第三阶段: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横放跳箱———挺身跳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动作逐步由易到难,要求逐步由低到高。在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畏难情绪。在积极的参与中,他们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运动兴趣同时得到有效培养。

三、引导体验成功,强化学习动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成功的体验能进一步强化人的参与意识和前进的动力。小学生特别喜欢在众人面前彰显自己的优点。我们简单的一句表扬,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体育学习区别于其它文化知识课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身体的积极参与。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动机,也就不会有学生身体上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并表扬他们的可喜进步,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体育运动。

如在小篮球对抗赛中,获胜的一方固然要表扬,但输了的一组更要予以肯定———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场上表现,表扬他们不畏强手、积极拼抢等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他们防守不够严密、投篮命中率不高等问题,提醒他们以后要注意改进。这样,后者虽然输了,但老师事实求是的评价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技能好、体能强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便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因而其学习动机很容易得到强化。而那些技能较差、体能较弱的学生则很难体验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发现并表扬他们哪怕是细微的闪光之处,来引导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避免其因暂时的失利、挫折而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拉希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老师,等于在打冷的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高度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由“冷铁”变成“热铁”,并且“趁热打铁”,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第7篇

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些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

1. 教学形式

以往我们的体育课是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标, 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多以简单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 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2. 身体素质原因

体育练习是由速度、力量、耐力、灵活性等方面要求构成。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 难以完成规定动作, 长此以往, 产生畏惧情绪, 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 评价方法单一

所有学生一个标准, 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 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 也追不上他们, 分数总是低, 长此以往, 就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 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二、对策

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 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遵循这一理念,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 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 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 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根据本校特点创编的“纪律之星”、“蛇形跑接力赛”游戏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学习时心态好, 积极性高, 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备课时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化难为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尽可能做到学习游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尽量做到分解。先简后繁, 先易后难, 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要求, 让学生尽快掌握, 然后逐步提高。学生对所学技术掌握越快越好, 心理状态越好, 能够使学生经常在良好的心境下体验体育, 学生就能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3. 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手段,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 我们制定了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 这种评价制度的建立有效克服了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弊端, 有效提高了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先天素质较差, 经过一学期的体育课锻炼进步很大, 但他的成绩离优秀学生的成绩还有距离, 用新的评价制度来评价这类学生, 他们的成绩就会很高, 这样就会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8篇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创新, 不仅要有“挫折教学”, 也应有“成功教学”。因为成功乐趣的获得是产生求学欲望的前提。如在篮球的教学中, 可将活动篮球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一些, 这时学生就能像美国NBA球星那样做出高水平的扣篮动作, 学生内心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大大提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融入篮球学习的氛围中。同样, 如果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 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 战术运用会更丰富多彩, 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 又能对篮球、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自觉养成打篮球、排球的习惯。又如在田径项目考核过程中, 采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相结合的标准进行评分, 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技术动作的学习, 而不是只顾追求运动成绩, 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采用较为固定的分组练习模式, 一成不变的学习氛围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禁锢和已有问题的恶化。如性格差异带来思想沟通障碍, 不能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学习习惯、活动行为失调等, 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学生长期在烦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阻碍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安排, 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 自由组合练习, 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锻炼, 这样不仅让他们爱上运动, 而且运动的效果倍增, 具体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优点:

一是自择性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更加人性化, 更加尊重学生的意愿, 因此学生会在更加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融入运动的氛围。

二是互补性强。自主选择和组合可以让他们选择更加适合和熟悉的运动环境, 在遇到问题时, 更加容易进行交流沟通, 敢于在同伴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 及时纠正, 取长补短, 使得课堂运动效果大大改善。

三是宽容性强。在自主选择教材内容、自发组合练习的群体学习和活动中, 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分歧, 但由于他们在诸多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和志向, 他们能抱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心态理解和宽容对方, 能够主动善意地进行调和, 妥善解决问题, 从而能维持整个团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和爱好。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使一堂课焕发生机, 更加会使得学生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像等功能于一体, 表达的信息量大, 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定格、慢放、加速、重复, 图像复化, 以及声音配合等, 使动作画面充分地显示出来, 从而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教师可再结合艺术性的精讲点拨, 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四、科学设计场地

学生对着一成不变的练习场地, 易于厌倦, 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如果能科学地设计场地, 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 就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场地的布置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特点, 通过形象生动地摆放器材和运用各种标志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 缩短“泛化”时间。如进行跳山羊教学时, 可把场地设计成木棉花图案。

五、灵活运用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的创新和灵活运用可在学生运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而且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我们要客观分析现有器材存在的缺陷, 例如在学生练习鱼跃前滚翻时, 如果采用横杆, 多会使得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影响练习与发挥的效果。此时,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器材, 采用橡皮筋来替代横杆, 那么就可以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使得练习效果倍增。待学生技术动作掌握较为成熟, 再换回横杆。

六、丰富课余活动

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各项体育比赛, 更好地吸引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并能寓教于乐, 寓德于体, 巩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七个策略 第9篇

策略之一:游戏激趣

【案例1】

教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耐久跑。”

教师话音未落, 学生叹气声一片:“又是耐久跑, 太没意思了!”

【案例2】

教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定向越野寻宝’, 要求是大家要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宝藏。”

学生 (惊喜) :“耶, 我们快开始吧!” (张书梅等提供) 。

分析:同样是耐久跑练习, 形式不同, 结果也大相径庭。在案例2中, 教师将游戏、定向越野的内容融入教学, 使课堂融趣味、能力、锻炼于一体, 使课堂充满活力, 也使得学生在游戏中既体验了运动的乐趣, 又增强了身体素质。

策略之二:比赛激情

【案例】

在体育课上, 随着“比赛开始”的口令的下达, 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无论是比哪组跑得快, 还是比哪一组纪律性强, 学生们都会喜欢, 就连平时课上爱捣乱的那些学生, 也收敛了几分 (开心果等提供) 。

分析:比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自我的判断能力还比较弱, 不太在乎比赛的结果, 更重视比赛的过程, 因此, “比赛”最受学生的喜欢。

策略之三:情境创设

【案例】

教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大森林中去玩!看, 小蜻蜓飞来了, 我们模仿它飞起来;小象走来了;小袋鼠也跳来了。”学生们兴奋地模仿着各种动物的动作 (胡志强提供) 。

分析: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短短的几句话就将教材内容融于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活动的欲望。

策略之四:巧言激将

【案例】

学生:“老师, 我不想测验50米!”

教师:“为什么?”

学生:“怕不及格, 被同学们笑话!”

教师灵机一动小声说:“只要你用最大的能力跑, 我终点给你前移10米, 你还怕不及格?”然后转身对全体学生说:“××同学开始测试了, 我们给他点鼓励的掌声好不好?”在学生们的掌声中, 这名学生愉快地参与测试, 并顺利地通过了测试。需要说明的是, 事实上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减少10米 (何胜提供) 。

分析:学生不想测试肯定有其原因, 如因为身体过胖跑不快等, 当学生提出不测验的要求时, 教师千万不要斥责学生, 而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斗志, 这样, 他们才能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策略之五:器材妙用

【案例】

教师手里拿着几张白纸举起来问:“谁能够让它在地上滚动?”对此, 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 把纸揉成团, 向前抛出使纸球滚动起来, 但是滚动方向不是一条直线。

教师又问:“如何才能使方向成一条直线?”通过讨论, 学生们将硬白纸卷成圆桶状, 轻轻一推, 圆纸桶就滚动起来, 且方向成一条直线。

教师:“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圆形的东西容易滚动, 但需要给外力。”

教师:“如果用身体滚动, 如何才能够保证滚动顺畅且方向成一条直线。”学生兴奋地尝试练习滚翻 (何胜提供) 。

分析:教师利用几张纸, 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圆的滚动原理, 然后再将滚动原理迁移到前滚翻之中, 有效地达到了激趣增效的目的。

策略之六:教材启趣

【案例】

在炎炎烈日下, 学生们无精打采, 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活跃起来的过程中, 教师灵机一动想到了教材中的一道智力考查题, 于是说道:“同学们, 请把你的左手放在右手摸不到的地方, 或把右手放在左手摸不到的地方。”学生积极地尝试起来, 拼命地扭动身体。于是, 在无意中, 学生活动了身体的各个关节 (何胜提供) 。

分析:一道小智力训练题激活了课堂。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励下, 参与性和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策略之七:评价合理

【案例】

教师:“今天测试仰卧起坐, 并采用两种方式评分。第一, 对达到优秀级的同学, 我们按照优秀级评分。第二, 对没有达到优秀级别的, 但有一定进步的同学, 我们除了按级别评分之外, 每多做一个加5分, 直到达到优秀为止。”教师的评价政策, 刺激了学生的练习热情, 测试效果较好 (王月敏提供) 。

分析:学生的运动成绩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较大的关系, 有的学生不练习也能达到100分, 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 也不能达到优秀的级别。在测试过程中, 只看成绩不“问”进步的评价方式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而案例中的合理的评价方式, 则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运动, 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学生和教师的心声,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影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障碍跑”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我首先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突破障碍物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要求;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但这一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所以,我在导课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剧《长征》的部分情境,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师:同学们听说过长征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苦难呢?

生:爬雪山、过草地等。

师:是的,当年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就走进军营,重温历史,一起体验那段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今天的教学内容是障碍跑,我们就是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前面这些就是雪山、草地等重重障碍,大家敢不敢挑战?

生:(兴奋地欢呼)。

这样的导入环节,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创设情境传授新知,巩固学生活动兴趣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练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热情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场地上进行,创设新颖独特的场景,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例如,我在组织“障碍跑”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场景的:将小体操垫比作小河、山羊比作雪山、栏架比作山洞、跳高垫比作沼泽地,创设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场景。

师:同学们前面的这些场景就好像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大家能不能像红军当年那样勇敢地去战胜它们呢?

生:(信心百倍,争先恐后去尝试)。

这样的场景布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音乐情境渲染气氛,保持活动兴趣

体育教学用音乐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例如,我在教学《障碍跑》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音乐情境的。保持兴趣阶段是体育课中的“基本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进行障碍跑。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伴着音乐《七律长征》的节拍完成跨小河、爬雪山、过草地、过沼泽地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三、创设情境完美结课,延伸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尽快消除学生在运动中造成的疲劳,使高度兴奋的状态适当停止,在课程结束时,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情境,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如,在课程结束时,常常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教师就可提示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课中的大运动量练习,是船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而入静放松时,则是船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静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犹如军港之夜。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只鹰在万里晴空之中翱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第11篇

途径一:创设愉快教学情境,轻松渐入教学课堂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以庄重、严肃示人,学生自然也不敢放松,生怕稍有差池会犯错误而受到批评。这样严肃的教学氛围,学生是否喜欢,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想象,越是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越容易产生交流的机会与思维的碰撞。笔者做过不完全调查,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教师不是不苟言笑、教学出众的教师,而是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情境轻松的教师。课堂上不时来一点小幽默、小笑话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开怀大笑,放松片刻,使得学生被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精神获得解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途径二:巧设学习竞赛,变枯燥为活力

一年级阶段数学内容大都为口算内容,不断地重复1+2=3,2+4=6,练习活动往往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的STAD分组策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竞赛、大组竞技的方式开展学习竞赛。通过数学学习竞赛的开展,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活力四射、争先恐后的学习比赛。

途径三:展示直观教具(或图形),帮助理解数学原理

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可以说非常简单,可能有不少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有所接触,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知道运算方法却不理解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大有人在。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教学的关键。但枯燥抽象的原理方法讲解,只能把教学过程引向绝路。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借助于教具,学生借助于学具,共同探讨知识的渊源与发展,摸清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数学原理的理解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反思,自制一些教具实施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借助于图形,让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直观的认识;也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或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样,难懂的数学原理就能迎刃而解了。

途径四:选择合适动画片,寓知识于快乐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神等心理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性地穿插一些动画片。动画片的情境能紧紧吸引学生,不但可以寓教于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近期播出的《数学荒岛历险记》,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相当新颖,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每两节课设置一集播放的时间,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途径五:创新练习形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往往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来进行巩固。大部分教师有如下的切身感受:少量的练习题不会导致学生的反感,但是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大量的练习,不仅使得学习枯燥无味,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巩固练习中,笔者一般先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然后穿插一些口算小游戏,如“飞机瞄准射击”“晒袜子”游戏等。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也紧扣学习主题,摒弃了原来的“开火车”之类缺乏新意的口算练习,有力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途径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人能否真正学好、学透,就在于他是否进行了真正的思考。班主任一般都会在一年级学生报到后进行一连串的学习规范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但同时也让学生的活泼思辨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问,只有不懂就问,才会有新的突破。当第一个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大肆地表扬,通过榜样的树立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途径七:积极开展课外数学知识积累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三个月的时间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笔者在寒假中给学生布置了两项数学作业:一是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读物或资料,与家长配合完成一张数学手抄报。手抄报可以介绍数学家、数学小故事、数学发明或数学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总结。二是与爸爸妈妈去超市或市场购物。通过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生活中了解数学并积累数学知识,将购物过程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形成最原始的数学日记。虽然这些活动很简单,但却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认识心目中不一样的数学天地。

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决定着能否开启一个学生的学习之门,能否让学生拥有以后独立探索这门学科的勇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给不了学生全部的知识,但是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爱上数学,学会自我学习,积攒探索数学之门的勇气。

(特约编辑熊叠丽)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四个途径 第12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中, 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教师业务能力精湛, 道德品质高尚, 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 奋发进取, 主动学习。如, 上课伊始, 教师身穿整齐的运动服装, 精神焕发地走到学生面前, 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与优美的动作示范, 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同时, 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倘若教师授课水平不高, 上课松松垮垮, 对学生放任自流, 就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关心、热爱学生,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认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内容时, 应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乐园。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 对哪些运动项目不感兴趣, 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把学生感兴趣及不感兴趣的项目巧妙地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 在体育教学中, 很多学生对耐久跑练习存在抵触、畏惧心理, 他们一听说要上耐久跑课就精神不振, 甚至找理由逃避练习。但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诸如连续四分钟运球上篮、连续三分钟跳绳、连续五分钟追逐跑与带球突破射门等练习内容, 则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他们“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也能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实现。

三、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若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引导他们通过体验、思考、探索及交流等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使其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如, 可以安排一些诸如“虎口逃生”、“冲过火力网”等趣味性的游戏;根据教学需要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乐曲;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丰富学生成功体验

上一篇: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下一篇:水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