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输液患者范文

2024-08-23

老年输液患者范文(精选12篇)

老年输液患者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针对我院50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 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 其中男44例, 女6例, 年龄59~64岁, 均患有2 种以上疾病, 肺心病患者占40%, 糖尿病患者占40%, 高血压患者占20%, 患病均在5年以上, 输液时间均在2周以上。

2 观察与护理

2.1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评估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 伴有神经病变, 血管弹性差, 末梢循环欠佳, 皮肤完整性受损, 长期卧床老人有肌肉萎缩,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伴有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 老年患者认知程度不同, 常感到孤单、焦虑、抑郁、烦躁恐惧、悲观、精神紧张, 有的存在意识障碍。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 末梢循环差, 输液过程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较高。

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将征及存在问题, 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 加强沟通, 适当应用触摸技巧使其放松。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不断提高认识程度, 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

2.3 认真观察合理选择静脉

根据应用药物种类, 时间来合理选择静脉, 血管的选择, 原则由上到下, 由远到近, 避免选用靠近肘关节, 硬化、感染的静脉, 下肢静脉不作为常规穿刺, 尽量使用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 有无硬结、肿胀。尽量避免反复回针保证一次成功。

2.4 输液过程中护理的观察

在输液前护士要对药物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不良反应熟悉掌握,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合理安排顺序。对穿刺部位在穿刺前局部按摩, 输液前30min用热水袋热敷使血管充盈, 减少血管痉挛。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 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不通, 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现象、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疼痛、肿胀等症状, 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征、中度刺激征、重度刺激征[1]。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2]。做到重点巡视、严密观察、认真、准确填写静脉输液记录单。对应用留置针者有计划地保护合理使用静脉, 严格判定血管条件,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快、准。留置针周围每天用50%酒精湿敷3~4次, 以减少局部炎症, 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留置针时间不超过30d, 临床观察有无渗出和静脉炎。

3 体会

老年患者因患者时间长, 活动量减少, 血流速度减慢, 机体抵抗力降低, 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至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至感觉障碍, 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坏死、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 末梢循环欠佳者药物在局部血管内血液浓度相对较高或存留时间长, 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 当输入高渗溶液时和对血液刺激性强的药物时, 或使用留置针直径≤3.0mm时, 管腔越小, 留置针与血管壁摩擦机会就越多, 会加重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此外老年人血管受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及外作用, 血管变细, 管壁变薄, 受损时自我修复能力也减差, 静脉炎发生率也较高。

总之, 对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时, 应特别注意到老年患者管弹性差, 脆性大, 对机械性损伤和抗化学性能力下降, 产生静脉损伤的并发症较多, 因此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 血管条件, 心理特点, 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认真做好血管保护, 同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用爱心和过硬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防止各种输液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保证。

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时, 应特别注意到老年患者管弹性差, 脆性大, 对机械性损伤和抗化学性能力下降, 产生静脉损伤的并发症较多, 因此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 血管条件, 心理特点, 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认真做好血管保护, 同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用爱心和过硬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防止各种输液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保证。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要素

参考文献

[1]辛燕飞, 王丽萍, 辛秀娥.山莨菪碱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脉损伤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0) :370.

老年输液患者 第2篇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穿刺是静脉输液最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美国实行了注册静脉输液资格证书护士(cini)的资格 考试 和再次论证[1],而我国也在建立输液护理专科护士的资格认定,保证输液的护理质量。我们在老年病人静脉注射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经验。为了提高青年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方法 总结 如下。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有效执行查对制度是防止输液差错发生关键

(1)护士接受病人药物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除核对当天剂量外,还要核对总剂量,告知病人第2天、第3天的用药剂量并且提醒病人携带。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护士在加药、穿刺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2],同时认真落实执行对号入座制度可防止输液差错的发生。(3)过硬的穿刺技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并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和减轻病人的疼痛。2 选择老年病人血管的方法

(1)老年病人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老年病人血管的生理特点,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2)在冬季,因周围温度低,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造成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3)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病人,应从末梢血管开始选择,及早使用留置针方法,以保护血管。3 穿刺老年病人静脉的技巧

(1)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2)选择末梢血管输液时,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可选择小号头皮针头,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可用夹板固定,以免滑脱。(3)对老人血管活动度大的血管,护士用左手握患者注射部位,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以2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入少许,用输液贴固定;对比较脆的血管进针速度易慢,松解止血带要轻柔,不宜用力过猛,穿刺时老年病人不用握拳,采用 自然 放松法,这样进针快、回血快,可减轻进针疼痛感。(4)静脉压较低的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在病人静脉压低时,静脉穿刺感觉有失阻感,但又不见回血,可挤压近心端血管或输液管下端,如有回血说明针头在血管内,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4 控制滴速、更换液体是巡回护士的基本职责

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 第3篇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对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我科对50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10年1~11月对我科50例进行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肺心病为50%,糖尿病为30%,高血压20%,患病均在5年以上,输液时间在4周以上。

2护理对策

2.1认真观察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血管条件差,伴有血管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良,血管脆性大,动脉硬化。应根据应用药物种类、时间来合理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原则由上至下,由远到近,避免靠近关节、硬化、感染、静脉窦的血管,严禁多次反复穿刺一根血管,保证一次成功,避免感染。

2.2输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静脉输液前10min给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用热水毛巾热敷,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及不良反应。另外使用输液增温器后液体的黏度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使流速增快,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局部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2.3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应迟钝,言语沟通障碍,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输液中随时巡视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等。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规定指标。对在用浅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另外要注意觀察拔针按压时间要充分,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输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也可以防止慢性渗出。

2.4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文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使老年患者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 第4篇

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富有弹性、粗直、血流量丰富的血管, 避开静脉瓣及关节处, 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脆性大, 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 并注意保护血管,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 应尽量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2 穿刺血管

穿刺前检查留置针, 一定要转动针芯, 严格无菌操作, 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 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 确保套管进入血管后, 针头退出0.5 cm, 连针带管送入血管, 右手持针柄, 左手送导管, 最后拔出针芯。

3 固定方法

由于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而松弛, 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时, 应使皮肤处于自然状态, 以防止皮肤在透明敷料下绷得过紧或皱缩而引起皮肤发红。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 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 防止患者活动时脱离。

4 封管

将肝素钠6 250 U稀释于250 m L盐水中配成封管液, 每次输液完毕取封管液2 m L, 将针头留在肝素帽内少许, 推封管液剩0.5~1 m L时, 一边推封管液, 一边拔针头, 速度宜慢, 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

5 健康教育

老年输液患者 第5篇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人静脉输液容易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了解老年人血管特点,正确选择血管,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老年人;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患者治疗给药的主要手段。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出现神志不清、昏迷、吞咽困难以及胃肠吸收不良或肾功能障碍等,往往使口服给药受到限制,静脉输液便成为主要的给药途径。由于老年人血管条件差,另外年人全身状况差,心脏肺以及肾等多脏器功能下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静脉输液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对问题总结如下,最常见的是静脉穿刺时发生的血管痉挛导致鼓疱、外渗。

1、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

1.1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2.2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2、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2.1 血管损伤

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2.2 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2.3 深度组织损伤

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

[1]。

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产生。

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

3.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

3.1.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大。

3.1.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

3.1.3 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这类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发生流体部分外渗。3.1.4 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3.1.5 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溶液及大剂量抗生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如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这样可避免药物对小血管的刺激,因为小血管壁薄,致密度低,容易造成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在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小血管,当超过8小时以上肢手背静脉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疲劳,同时也便于病人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动。

3.2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3.2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

[3][2],易导致恶性循环的。3.3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3.4 正确的拔针方式

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血管有轻度闭锁样变化,尤其是80多岁的老人,轻度损伤即可能产生瘀斑。因此,拔针后的处理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血管造成两个针眼: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为了止血,两个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拔针时先分离胶布,仅留下压针眼棉球的一条,护士用右手捏住头皮针柄,顺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拇指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力度适中,并将穿刺侧上肢微抬,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按压时间一般5~10min。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出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5 局部用药保护

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4 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因此,这类情况出现时,如何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必要的知识。4.1 更换输液部位

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4]。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另有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cm处的输液管,仅挤出0.01ml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4.2 热敷

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渗漏,但禁用于化疗药物外渗[5]。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对于由其他血管收缩剂导致的外渗同样具有处理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4.3 冷敷

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的作用,对 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4.4 局部封闭

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平行于皮肤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a2的活性,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4.5 中医疗法

适用于长期注射的药物导致的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一般采取外敷的方式进行处理。

4.5.1 马铃薯外敷 可采用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

4.5.2 芦荟涂抹外敷 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血的功效,其中富含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比如,芦荟乌鲁新可以覆盖于炎症表面促进细胞再生;芦荟酊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异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在药效良好的基础上,使用芦荟处理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只需洗净后,去除刺及表皮,每1h涂抹2疗。

4.5.3 如意黄金散 而针对静脉炎外渗,还可以采用如意黄金散15g置于无菌容器内,用食醋调制成糊状,先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待干,避开穿刺点1.5cm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cm,范围超过患处1cm,穿刺点外用1.5cm×1.5cm无菌干燥纱布覆盖,用保鲜膜将涂药处覆盖,胶布固定,2小时后取下,1天2次[8][7][6]。

~4次,若是患处情况较为严重,还可以结合每1h外敷1~2次的方法进行治。

4.6 其他处理方法

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某医院在临床中以早期常用的95%酒精为溶剂,加入了牛黄解毒片作为溶质,使药棉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用塑料布包裹固定,保持患肢抬高,24h内即可见效;或者是合理地利用药物相互拮抗的特性,以此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或是采用联合疗法,对坏死局部组织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水疱进行抽取后再进一步处理,或以超短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4.8 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 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5 小结

临床上给老年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老年输液患者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64-02

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减轻患者痛苦,便于开展临床治疗、急救及供给营养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采用,既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部分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血管条件不良和在病痛时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客观因素,特别在使用了某些刺激药物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血管疼痛、硬化甚至静脉炎,导致静脉受损伤,不良反应偏重者会有局部变色或坏死等情况,势必增加老年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到进一步的治疗。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应当提高护理的全面性理念,掌握和发挥更宽泛的护理方法、技巧,让护理渗透到整个治疗过程中。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专门针对我院100例老年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治疗过程进行了细心周密地观察、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减少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有益护理方法和措施,为老年患者的治疗、快速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利用一年的时间对我院1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有高血压病患者、有冠心病患者、有脑卒中偏瘫、糖尿病等,这些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康复缓慢,而且都采用输液治疗,时间均在2周以上。

1.2方法采用22号静脉留置针,按常规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后,固定好留置针,连接输液装置,然后将麝香壮骨膏[1]剪成2cm×5cm大小,在穿刺部位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好,24h更换1次。

2观察与护理

2.1在日常临床工作中,100例老年患者中,有7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血管病变,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官腔变小或血流减慢,末梢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

2.2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认真观察和选择血管,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针对所应用的药物种类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穿刺时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及有无硬结、肿胀。血管选择,原则上由远到近,尽量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特别是对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宜选用健侧肢体,因为患肢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健肢[2]。

2.3在穿刺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首先是亲切的询问和交流,口气舒缓温和,充满关心,从而让患者发起信任感,主动放松精神和机体,同时有效通过触摸的方法让老人轻松下来,通过肢体语言强化交流,并邀请家属共同参与,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了解,进行必要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健康引导。还有就是要强化病房的空气质量,适当调整房间光亮度,使老年患者尽量不受到外围环境不良反射影响。

2.4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一般在5天左右,输液不畅或不通,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硬结现象、有无静脉炎,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是我们临床观察的重点,特别对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因皮肤松弛,药液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不易发现,且有增加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对血管痉挛或肿胀者,在护理中应用0.25%奴夫卡因局部封闭。输入高渗溶液时给予适当加温的方法,将静脉滴注液体的温度维持在25-35℃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输液间隔期用125u/ml肝素生理盐水2×5ml正压封管。肝素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血流,缩短药物在血管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肝素还可拮抗抗体,降低血管通透性而避免或减少静脉炎发生。还注意到拔针后按压时间,应保持5-10min;抬高肢体40-60min,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减轻因输液时间过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药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同时也能防止慢性渗出。另外,使用中草药对静脉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云南白药乙醇湿敷,红归酊涂搽,红花醇湿敷等。

在留置针输液时,对穿刺部位在穿刺前局部按摩,输液前30min用热水袋熱敷局部血管,或用50%硫酸镁或2%三莨菪碱湿热敷,能够起到使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快、准。

2.5护理评价依据对这10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家庭状况评估,发现采用护、患、家属共同参与的形式治疗效果最佳。特别对危重患者采用预防性输液护理措施,能防止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的发生,同时能减轻局部疼痛、血管痉挛、损伤、水肿、渗出等症状。对可能有危险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多观察、多分析总结、合理调整护理方法,对有效提升护理水平,促进治疗进程非常不益。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赢得了治疗和抢救的时机和患者家属的支持称赞。

3体会

因为一般老年患者的患病时间都比较长,活动量也不够,血流的速度也慢,身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因为新陈代谢不正常使得外周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缺血,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发生病变,最后出现感觉障碍,这样就会出现局部感染等症状。当留置针血管的直径达到三毫米的时候,宫腔小,其针管和血管壁机械的摩擦程度就会越大,血管内膜所受的刺激也就更多。

也就是说,针对老年人实施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时候,要重视对老年人脆弱血管的关注,要明白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弱,面对机械性损伤和化学能力的反应的抵抗水平比较差,比较容易出现静脉损伤并发症。这样就会根据对身体状况进行观察,掌握血管情况,研究心理认识,同时结合病情实施对应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提高血管保护力度。再有就是要形成优质的医患关系,结合良好的服务以及优质的技术强化患者对自身的信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邵红娟.麝香壮骨膏预防静脉损伤延长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实用护理杂志[J].2011,5(18):53.

老年输液患者 第7篇

1 输液前的准备

1.1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 营造温馨、和谐的治疗氛围

安全的治疗环境对于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尤其是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其行动迟缓, 很容易摔倒。因此, 护士应给予搀扶, 并帮助其处于舒适的体位;询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需求与感受,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这样能够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 营造温馨、和谐的治疗氛围, 即使偶尔穿刺失败, 也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谅解。

1.2 适时的健康教育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会及时与护士沟通, 有利于输液故障的及时排除, 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

1.3 护士要保持心情愉悦, 情绪稳定

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的同时, 护士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情绪稳定。情绪低落, 心情急躁, 急于求成, 都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2 穿刺血管的选择

门诊老年患者输液时, 一般以手背静脉穿刺为主, 应选择弹性较好、粗直易暴露的血管。注意血管的合理使用, 从远心端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穿刺, 尽量避开关节及静脉窦。当静脉充盈度欠佳时, 可轻轻拍打患者手背, 使血管充盈, 或者让患者手臂下垂, 前后抖动数次, 然后扎上止血带, 寻找穿刺血管。必要时给予局部热敷。

3 穿刺技巧

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 皮肤松弛, 加之有静脉血管硬化、脆性增加, 管壁细而不明显, 血管活动性大, 不易固定, 造成穿刺困难[1]。因此, 要根据血管的情况不同, 采用不同的穿刺技巧。

3.1 持针方法

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 (指尖不可触及针头) [2], 为了增加持针的稳定性, 可将连接针头的细软管握于左手掌心。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 手比较灵活, 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 一气呵成[2]。

3.2 进针方法

3.2.1 对于粗直且易暴露的血管, 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法。

传统的操作方法在穿刺前会让患者将手握紧, 患者握拳后穿刺, 由于手背皮肤横向绷紧, 使手背静脉充盈度受限, 易导致穿刺失败[3]。一般嘱患者将手握成空心拳, 护士左手拇指绷紧血管下端, 其余四指握住患者的手, 右手持针, 以40°~60°的角从血管正上方快速进针, 见回血后, 再改为水平方向, 向前推进少许。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的进针角度 (约60°) , 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 针头刺激皮肤的时间缩短, 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4]。

3.2.2

对于管腔细小的血管, 或触及不到血管弹性, 仅在皮肤表面看到青色的血管影时,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慢穿刺的方法。

有些老年患者手部的血管非常细小, 甚至只在皮肤表面看到青色的血管影, 也触及不到血管的弹性。此时, 可用5号半头皮针, 在血管上方以10°~15°角进针, 进针速度要慢, 动作要轻, 由浅渐深。见回血后, 只需将针头稍微向前推, 使针头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即可固定。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行穿刺, 可减小针头与血管壁的夹角, 防止针头刺破血管下壁, 造成穿刺失败。

3.2.3

对于皮下脂肪较厚, 位置较深的血管, 采用示指触摸引导穿刺法。有些老年患者手部皮下脂肪较厚, 血管位置较深, 即使扎上止血带也看不清血管, 此时, 可采用示指触摸血管, 引导穿刺。具体操作为:先扎上止血带, 用左手示指摸清血管的走行、深浅和粗细, 估计进针角度和深度及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做到心中有数。消毒局部皮肤后, 消毒左手示指并保持伸直状态, 不能污染。右手持针刺进皮肤后, 将左手示指置于穿刺点上方约1 cm处, 触摸血管走行及深浅, 引导针头进行穿刺。此方法由于进针速度较慢, 针头在皮下潜行时间较长, 可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3.2.4

对于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 活动性大的血管的穿刺手法。患者穿刺的手握成空心拳, 护士将左手拇指置于血管下端, 向下方牵拉皮肤, 固定血管。左手示指与中指置于患者掌心, 其余两指并拢, 压住患者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 (患者的四指位于护士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 , 右手持针, 从血管上方进针。松止血带时动作要轻柔, 用力过猛会使皮肤牵拉血管, 造成针头滑脱或穿透血管壁。

4 固定

4.1 固定顺序

传统的穿刺方法是在见回血后护士用拇指将针柄按在患者的手背上, 立即松开止血带、调节器, 嘱患者松拳, 然后再用胶布固定。在松拳的过程中由于肌肉运动牵拉皮肤 (尤其是手部皮肤比较松弛的患者) , 会使护士按住针柄的手指连同针柄一起移动, 易造成针尖滑出血管或穿透管壁, 引起渗漏。在实际操作中, 可将操作顺序略作调整, 即: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 先用胶布固定好针柄后, 再让患者松拳, 然后继续进行固定。由于在患者松拳之前解除了手指对针柄的压迫, 用胶布将针柄与患者的皮肤连为一体, 在松拳时可减少针头在血管内的摆动幅度, 从而降低针头刺破血管壁的概率。

4.2 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 将连接针头的软管上提, 呈“鱼钩样”, 用2条胶布将软管固定于穿刺部位的旁边。针柄与固定软管的第1条胶布之间要留有足够长度的软管, 以软管总长度的1/3为佳。此处的软管过短, 会使针柄翘起, 针尖压迫血管下壁, 极易穿透管壁引起渗漏, 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4.3 掌指关节附近血管穿刺的固定方法

有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反复的静脉穿刺或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等原因, 导致手背上的血管很难找到, 被迫选择掌指关节附近的血管进行穿刺。但固定时针柄刚好落在关节处或悬空, 很难固定牢固, 易导致穿刺失败。

具体操作方法为:护士左手握紧患者四指, 将掌指关节调整到适宜的角度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 左手轻解止血带, 右手固定不动 (拇指和示指仍然持针柄的前后面, 不要变换手法) , 嘱患者将手慢慢伸直, 左手取胶布先把针柄的左半边粘好后, 顺势捏住针柄软管连接处, 固定针头, 使针头与血管平行, 防止针头翘起刺破管壁。松开右手, 将针柄的右半边胶布粘好。左手托举并上提软管, 呈“鱼钩样”固定在穿刺部位的旁边, 然后取带有棉垫的胶布将针眼处粘好。重新调整胶布的松紧度, 牢固固定头皮针与软管, 此时, 针柄与皮肤间有一定的距离, 可根据距离的大小垫上棉签 (去掉竹签部分) 或棉球。棉签要与固定针柄的胶布有所接触, 防止输液过程中棉签脱落, 造成输液不畅。协助患者将软枕、卷纸等垫于手下, 使患者的手处于舒适位置, 并告知注意事项。

5 拔针与按压

5.1

老年人比较节俭, 为了避免浪费药物, 在输液结束时都不愿意过早地拔针。因此, 护士要满足老年患者的这种心理需求, 不要急于拔针, 可等液面降至墨菲壶以下再拔针。

5.2

静脉穿刺会在皮肤和血管壁留下两个针眼, 拔针时要对两个针眼同时进行有效的按压, 才能避免皮下瘀血的发生。一般情况下, 护士会先用自己的手指按压, 再让患者接着按压;或者让患者直接用手指按压。这两种方法都会出现由于患者按压位置不对, 造成皮下瘀血的情况发生。因此, 在按压时, 护士要对患者给予按压位置的引导, 具体做法为:拔针时, 轻柔地揭掉多余的胶布, 仅留下带有棉垫的胶布;护士右手拇指和示指捏住针柄的上下面, 中指将软管向下反折;左手握住患者未输液手的拇指, 沿血管纵轴方向放在棉垫上;右手快速拔出针头的同时, 迅速将患者的拇指按压在针眼上。嘱患者按压5 min~10 min, 避免边按边揉, 接受输液的手臂不要急于用力活动, 以免闭合的针眼再次出血。

6 体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机能不断老化,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特性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 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这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的痛苦, 还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 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陈虹.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浅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 :78-79.

[2]刘苏芳.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3) :134-135.

[3]钟晓丽, 刘清华, 陈梅.实用静脉输液操作方法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1) :7706.

老年输液患者 第8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干部输液室2005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操作的静脉输液患者1 971例, 其中, 男1 376例, 女595例, 年龄77~93岁, 平均85岁。根据老年人的血管特点, 为患者均选用5.5号头皮针 (特殊药品除外) 。

2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问题

2.1 关于查对问题

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认真做好查对工作,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听力欠佳且没有陪伴者的老年患者, 发药前应首先询问患者的名字, 核对无误后再发药, 以防止发错药。护士还应随身携带笔和纸以方便和患者沟通。

2.2 静脉选择的问题

2.2.1 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特点有计划地选择静脉。

手背静脉因位置表浅, 所以在临床上是首先考虑的部位。静脉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域[1], 此处神经分布不丰富, 对痛觉不敏感。而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常规穿刺的血管选择。

2.2.2 手臂水肿等特殊情况的患者, 可以选择头皮静脉穿刺。

笔者曾连续为一乳腺癌术后上肢严重水肿患者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十余日, 患者主诉进针时痛感不明显, 无其他不适。

2.3 静脉穿刺的问题

2.3.1 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 传统方法是扎上止血带后患者紧握拳头以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紧握拳头并不利于穿刺[2], 因为紧握拳头可导致血管壁被手背高度紧张的皮肤压瘪而造成穿刺失败。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血管易滑动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所以护士进针时应根据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固定住血管再行穿刺。避开感染、受伤、有瘢痕或有皮肤病处进针。

2.3.2 穿刺时采用从血管上方直接刺入血管法, 可以避开伴行的神经, 使静脉穿刺无痛、微创、快速、准确无误, 痛苦小, 易成功[3]。

2.3.3 应注意的是老年患者静脉回血速度较慢, 所以进针速度宜慢。如果有刺空感后但未见回血, 不要急于拔针选择重新穿刺, 可挤压头皮针近端查看有无回血, 避免用力挤压过滤器上端输液管, 因其压力大, 可造成血管破裂。如果穿刺后有回血, 但液体点滴不畅, 穿刺局部无异常反应, 提示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将针柄由右侧翻转至对侧即可。

2.4 输液速度的问题

2.4.1 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 抗病能力差, 容易同时患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 因此输液速度宜慢, 一般不超过40滴/min, 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引起休克, 则要快速补液或补充血容量。

2.4.2 根据药物种类调节滴速。

在临床上, 有不少药物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如硝酸甘油、硝普钠, 若速度过快, 则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等。降颅压药物甘露醇, 则快速静滴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 要求20%的甘露醇250 ml静滴时间不超过30 min, 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或效果不佳。此外, 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速度过快会引起局部反应, 如血管炎性病变等。嘱患者切不可随意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2.5 拔针问题

临床上静脉穿刺拔针环节往往被忽视, 拔针不慎极易引起患者疼痛、穿刺点出血, 损伤静脉, 重者导致静脉淤血、硬化[4], 还有拔针导致皮肤撕脱伤的病例,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体贴患者, 拔针时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动作轻柔地逐层揭开输液贴, 最后留下保护针眼、带吸收垫的输液贴, 握住针柄后方软管, 顺血管方向拔针, 针头要离开血管时, 嘱患者迅速用另一手拇指顺血管方向纵向按压针眼5~10 min。

3 结果

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5%提高为98.5%。

4 讨论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存在着较其他人群更多的风险因素,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善于发现问题, 不断探索研究, 找出相应对策, 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老年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工作, 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对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后, 提高了输液质量。结论: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及时解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能有效保证静脉输液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芳云.解剖学研究在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9 (6) :29.

[2]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86-87.

[3]周丽华, 陈燕, 于桂云.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8) :690.

[4]李宝军, 关小宏.防止静脉拔针后局部出血淤斑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7) :54.

[5]李春会.周围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5) :99.

门诊输液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理念 第9篇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来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者中有5126例老年患者, 年龄60~90岁, 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 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8.5%以上。

2 护理理念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上逐渐衰老, 身体机能多少存在一些基础的慢性病, 心理上也趋向脆弱, 所以有“老小孩”的俗称。容易有失落感和孤独感, 自尊心特别强, 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消极悲观, 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 遇到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 有的表现为抑郁少言;还有的因疾病折磨, 由于经济压力、孤独而失去生活的希望, 或者是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 完全失去理性, 在治疗上表现为不配合甚至抗拒治疗。所以需要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护士就应该给予患者诚挚的理解, 态度和蔼, 着装得体、整洁, 给人以干练、端庄, 值得信赖的感觉,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对患者态度热情、关注、急患者之所急, 让患者感受到尊重、理解、体贴。建立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 尽可能避免患者的负面情绪发生, 争取患者合作, 输液前提醒患者排空大小便。同时,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到镇静自如, 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2.2 血管的选择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 血管纤维化, 弹性差, 静脉壁硬且脆, 静脉活动度较大, 不好固定穿刺时容易滑动及回血又慢, 造成穿刺困难。所以, 在静脉穿刺前, 要认真、仔细看清楚血管的走向, 使静脉血管暴露充分, 在冬季可给予局部热敷, 使血管充盈更好, 尽量选择弹性好, 容易固定的静脉作为穿刺部位, 对于需要连续较长时间输液的患者, 应该有计划更换并交替使用静脉, 尽量不要在关节和有静脉瓣的部位穿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保护好血管。

2.3 穿刺要点及固定

穿刺前认真观察患者外周静脉的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输液量、药物性质、输液速度、所选择的血管, 选择最合适的输液针头。让患者手臂下垂扎好止血带, 再嘱患者握紧拳头,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 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 妥善固定好针头, 先用胶布固定针柄, 再用输液贴固定刺穿针口。

2.4 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和健康宣教

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增强责任心, 主动巡视输液, 及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巡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 用爱心来赢得患者的信任, 告诉他们不能自己随意调节滴速, 并说明随意调节滴速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接近进餐或需要大小便时, 很多患者会迫切希望输液结束, 就会自行将输液速度调快, 护士必须仔细观察, 勤巡视, 主动协助患者大小便,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 向他们讲解有关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 以及一些日常的饮食保健常识, 适当的户外活动, 有规律的生活, 注意衣着保暖, 避免感冒。

2.5 输液完毕护理

输液结束时, 先将固定的胶布去掉, 留下固定贴迅速拨出针头, 用故定贴按压针眼, 根据老年人的血管特点, 一般按压5min左右, 对行动不方便的患者, 护士要主动为他们按压, 到注射部位不出血为止。

老年输液患者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本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164例老年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82例) 和对照组 (82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 女42例, 年龄62~80岁, 平均 (72.4±5.7)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 女44例, 年龄65~81岁, 平均 (73.4±5.5) 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症状,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输液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导管内药物流速变化, 药物是否发生渗出,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3]。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心理干预、实施娱乐疗法、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巡视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护理措施。 (1) 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在输液期间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护理人员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在沟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因此患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 了解并理解患者的情绪困扰, 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表示同情,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通过沟通评估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和焦虑程度, 尽可能用安抚性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焦虑。鼓励家属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 对患者做好家庭支持。 (2) 实施娱乐疗法:娱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娱乐性手段和途径来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情绪产生一定作用, 使人产生愉快情绪, 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5,6]。本院采取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和一些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 以此来达到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缓解焦虑的目的。 (3) 履行告知义务:当患者使用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时候, 提前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输液期间的注意事项, 并进行局部热敷, 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4) 加强巡视:老年患者输液期间要加强巡视,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局部肿胀以及发生回血等异常情况, 并及时进行处理, 另外要告知患者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 消除患者顾虑。患者在输液期间有饮水、调整体位以及如厕等需要时要及时给予协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输液前以及输液结束前15 min分别进行焦虑值测量 (SAS焦虑自评量表) ,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焦虑值的测量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输液前以及输液结束前15 min的焦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前15 min的焦虑值明显较输液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输液前两组患者焦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输液结束前15 min观察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 对疾病的治疗造成极大影响。导致老年输液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 由于很多老年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往往在发病以后会过分担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自己的健康状态, 担心疾病是否能治好, 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等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 (2) 医源性因素引起的焦虑, 大部分老年患都希望得到责任心强、技术好、态度好的护士的治疗和护理, 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甚至引起强烈反应, 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7]。 (3) 以往不良经历的影响, 很多患者可能在既往的穿刺输液过程中发生过反复穿刺失败、疼痛、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回血等异常现象, 既往不良事件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多会对患者在下次输液时造成极大影响, 使老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4) 经济因素的影响, 很多老年患者丧失劳动力后经济条件较差, 而且还有很多患者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所以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在诊治时往往会对医疗费用比较担忧, 而且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由于生活比较节俭同样也会在医疗费用方面产生焦虑情绪。 (5) 环境的影响, 医疗门诊一般人流量较大, 环境嘈杂, 对患者来讲, 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护人员都会让老年患者感到不适应, 进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6) 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很多时候没有家属陪伴, 患者容易产生失落感和焦虑情绪[8,9,10]。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各个方面都要给予特别照顾, 尤其在医疗护理上更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老年人由于身体免疫力不断下降, 多会被各种慢性疾病困扰, 所以30%以上的门诊输液者为老年患者。门诊老年患者输液存在焦虑情绪是普遍问题, 且影响因素较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所以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情绪, 调整患者身心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老年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干预护理措施和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输液期间经过心理干预, 实施娱乐疗法、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巡视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干预护理措施后焦虑情绪明显改善, 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干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输液治疗的164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2例。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82例患者另给予干预护理, 所有患者均于输液前、输液结束前15 min测量焦虑值 (SAS焦虑自评量表) ,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值测量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前后两次焦虑情绪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后一次焦虑情绪测量结果相比前一次测量结果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输液前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输液结束前15 min测量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而采用干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焦虑情绪,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贾秀眉, 林玉霜, 涂蓓蕾, 等.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2) :64-65.

[2]陈丽.输液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其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3) :248-249.

[3]贾秀眉, 陈贤慧, 徐芳, 等.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8) :762-763.

[4]张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9) :104-105.

[5]肖萍香.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11) :701.

[6]杨彦君.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6) :250.

[7]孔萍.对门诊老年输液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9) :70-71.

[8]朱冬梅.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 (10) :23-26.

[9]李艾霞.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对策探讨[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 20 (8) :171.

老年输液患者 第1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静脉输液;满意度;老年人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7-02

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生理老化和机能退化,大部分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又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细脆、回血慢等生理现象;同时还存在孤独、固执、自尊心增强、敏感等心理特点。所以临床护理老年输液患者,不仅要顺利完成基本的静脉穿刺,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个性化的人文关怀,采取系统化的静脉保护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使这一操作更能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让患者减轻疼痛,让患者舒适、满意,是护士的职责,也是患者的权利。2009年1月始对输液患者实施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将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应用于广大患者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个比例同时也意味着老年患者数量也在逐年扩大,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身心较一般患者更加脆弱,更需要关怀和照顾,但由于现代家庭结构的改变,大多数子女由于工作需要,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这就使得很多老年人不得不独自到医院就诊,在面对这一类无陪护老年患者时,护士在给予静脉输液治疗时要格外关注。

1 输液前

11 仔细核对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视力和听力减退现象,在输液前呼叫患者床号,姓名时,很多无陪护老年患者是盲目的在应声,并没有真正的听清内容,所以,不能完全依赖于这种简单地单向核对方法,还要在患者入院时,为其建立“腕带”标识,输液前仔细核对腕带信息。

12 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经过漫长的慢性病折磨,需要长期反复穿刺治疗,并且无亲人在旁守护,心理承受能力或多或少的会下降,穿刺时会表现出烦躁、紧张、害怕等反应,护士首先要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话语亲切,取得信任,多关爱老人,了解病人需求。嘱排空大小便,酌情进食。

2 穿刺时

耐心细致的选择血管护士在穿刺时要有计划的选择血管,原则上由远及近,且选择粗、直、弹性好、便于固定的血管,避免靠近关节处的静脉。在操作时,护士要面带微笑,动作轻柔利落,并与患者交流一些轻松的话题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穿刺完毕不要立即离开,应床边观察1min-2min,并告知患者请安心输液,护士会按时来巡视,如果遇到输液速度改变、局部疼痛或感到心慌、发冷等不适,不要慌张,先关调节器再按铃呼叫护士。

3 输液时

31 穿刺结束后根据病情及药物作用调节滴数,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不得随意自行调节滴数,并介绍所用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嘱咐患者若有不适立即按响床旁呼叫器。

32 将床旁呼叫器放置在患者随手可触及的地方,教会新入院患者如何使用呼叫器,以便患者随时可以联系到护士。

33 将液体悬挂在患者便于观察的位置。以方便患者观察输液剩余量,及时联系护士更换液体或者拔针

34 老年患者翻身幅度过大,易发生坠床事件,应将床档护栏立起,输液时患者若想如厕告知患者要将护栏放下,切勿翻越护栏,如不方便可通过呼叫器呼叫护士取得帮助。

35 根据室内外温度,适当的开窗通风或为患者加盖被子。

36 加强巡护,每15min巡视一次患者,每次巡视护士都应弯下腰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数秒,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现象,询问有无输液不适感,穿刺部位是否疼痛等,这样会给患者受重视及安全感。

37 由于长时间的输液引起体位不适和心理负担,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身体不适感。护士应根据病情協助安置合适的体位,并指导病人输液一段时间后作适当的肢体变动

4 拔 针

拔针时动作要轻柔。轻轻揭开输液贴,一手迅速拔出针头,一手按紧输液贴,[1]嘱患者沿血管走行方向按压3-5min,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李宝军等认为[2]:平卧屈肘90°举手法止血方法安全、方便、简单、易行、无痛苦,效果好,拔针后不要在扎针部位揉擦,以防皮下淤血,如局部肿胀,一般会自行吸收、消肿,可用95%乙醇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纱布湿敷。

5 结 果

提高护士的工作技巧,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服务质量:干预组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作为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巧和用药知识,严把“三查七对”关,加强巡视,随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疼痛、肿胀,输液管是否扭曲、折叠,针头是否滑脱、堵塞等,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针头回血或空气栓塞,尽量避免重复注射,减轻疼痛。

6 体 会

无陪护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较其他患者更多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护士不仅仅要一针见血,还要满足患者对于爱与归属的需要,灵活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用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患者,让无陪护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护士的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在输液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积极地与护士配合,从而使输液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黄琳,陈雅,曾秀冬,等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3(12):9

老年输液患者 第12篇

1一般资料

循证组病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214例老年患者, 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74岁, 其中男136例, 女78例, 平均输液15d。并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217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2循证护理途经

2.1 确定问题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一是血管硬、脆、滑, 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 血管浅、弹性差、易滚动, 回血缓慢, 充盈度欠佳, 血液流速慢, 高凝状态, 加上慢性消耗性疾病, 长期输液血管的破坏性大等原因, 易导致漏针。二是心脏功能只能应付一般的负荷, 维持适宜的心脏排血量。如遇较大的刺激 (如失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则会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三是身体的各种反应机能减退, 发生输液过敏反应不甚敏感。因此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老年患者实施正确静脉输液,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满意度。

2.2 检索、分析、评价文献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关键词, 找出相关资料, 查阅资料, 寻找循证支持;提出的问题, 对其临床实用性做出评价。

2.3 使用证据

将收集到的证据, 结合临床经验, 整理成指导老年患者实施正确静脉输液有效方法。

2.3.1 静脉输液前的护理:

认真查对医嘱, 合理安置患者, 用尊称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与患者进行轻松语言交流并做好解释, 问需要 (是否大小便等) , 使患者情绪稳定, 肢体自然放松。检查药品、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问候患者, 摆好输液架, 协助取舒适卧位。挂上液体初步排气, 挂上输液巡视卡, 卡上注明药物名称、剂量和滴速,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作用, 征求患者的穿刺部位, 针对老年人特点, 一般选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小静脉远端、可使用轻击穿刺局部、指压揉捏、热敷穿刺部位、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 然后左手拇指绷紧血管下端的皮肤, 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 主张35°角进针;对指 (趾) 背侧静脉穿刺, 主张10°~15°角进针;对血管壁厚、硬、易滚动者, 主张超过40°角进针, 穿刺后即松开。有报道, 松拳可以减轻穿刺引起的疼痛[2], 对体形消瘦者穿刺时, 可嘱患者五指自然伸直, 医护人员手心与患者手心十字相向, 用四指和掌根部握紧患者的手, 顺血管方向穿刺, 有把握见回血后再稍前进即可。对静脉穿刺时扎破血管后, 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3]。注意在做静脉穿刺时, 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因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成正比[4]。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 以实现对穿破血管后的补救, 穿刺成功, 则感谢合作。妥善固定针头, 调整滴速, 整理好床单位, 洗手后在输液卡上签名并注明时间和滴速, 然后将呼叫铃放于输液肢体对侧床头, 将输液调整器调至输液管中下段, 将液体挂于患者便于观察处, 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2.3.2 输液中的配合:

加强巡视, 随时观察患者输液局部是否疼痛、肿胀, 输液管是否扭曲、折叠, 针头是否滑脱、堵塞, 患者是否感到心慌、发冷、出汗、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以便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交代患者切勿自行调整滴速, 一般滴速为40~60滴/min, 滴速过快会引起心衰、肺水肿, 甚至危及生命;太慢则会影响疗效。教会患者随时留意输液瓶中的液体, 即将滴完时拉呼叫铃, 以便及时更换液体, 如护士未能赶到, 可将输液管调节器关掉。这样短时间内回血不会堵塞针头, 也不会导致空气栓塞。更换液体时在液体卡上注明药物及其剂量、更换时间和更换人。冬季输液时应注意输入的液体温度与室温接近, 室温过低时, 应给予热水袋热敷或用加热器, 应用热水袋时一定要用毛巾包好后再给患者使用, 严防烫伤。液体应现用现配, 避免放置时间过长。

2.3.3 输液后的护理:

患者输液完毕, 应及时拔针, 以免针头回血, 拔针后按压针眼处至局部无渗血为止, 拔针后不要在扎针部位揉擦, 以防皮下淤血, 如局部肿胀, 一般会自行吸收、消肿, 可用95%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纱布湿敷, 亦可用生芦荟片或生土豆片敷上, 或于第2天用湿热毛巾热敷, 但不要在拔针后马上热敷, 否则会加重局部渗出。

2.4 评价指标

出院前发放护理部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并应用科学评价的方法分析输液故障发生率进行循证实践。对两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输液故障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对比,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2 两驵发生渗漏、发热及肺水肿情况

两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4讨论

研究表明:静脉输液技术是多样性、变化性、技术性的操作, 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护士成功的穿刺, 输液过程中的巡回、观察及询问, 可有效减少输液故障,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疾病的转归, 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用循环护理指导临床实践, 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 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 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 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 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对循证组214例老年患者通过确定问题;检索、分析、评价文献;将收集到的证据, 结合临床经验, 对其临床实用性做出评价并制定和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并与前一年的217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 可提高护士穿刺技巧。重视老年患者输液中护理, 可确保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郑月仙, 蔡绿花.循证护理在长春瑞滨化疗中的应用 (J) .护理与康复, 2007, 6 (5) :355-356.

[2]许目香, 郭世莉, 张建英.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效果的比较 (J)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 18 (11) :2039-2040.

[3]吴云霞.静脉穿刺穿破血管后的补救方法 (J) .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12) :744.

上一篇:制备冷沉淀下一篇: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