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2024-05-24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精选12篇)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1篇

一、抓好课堂主阵地, 发挥集体的力量

1.集体备课坚持不懈:“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效率要提高, 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至少做到有一个星期的提前量。 按期初制订的教研计划, 由主备课老师把课件和教案提前一周放到公用文件夹供同学科老师参考, 非主备课同学科老师要进行二次备课。 每周二的下午举行政治学科教研活动, 有时还要录像。 教研内容分两块:一是交流上一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二是交流下一周的上课内容要注意些什么。 这种集体研讨集思广益,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一是结合最新时事。 为了提高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 对以前的课件要保持更新, 加入最新的时事热点以保持学科内容的时代性, 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社会时事进行分析的能力。 我们坚持每节课使用课件, 以增加课堂的容量。 二是学案导学。 坚持边讲边练, 让学生动脑动手, 在练习册或导学案上练练手, 防止眼高手低, 促进全体参与。

3.坚持用课上一段时间复习旧知:在上课的最初5至10分钟主要是通过填空题选择和判断题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 把上一次学生练习中主要错误编入课件作为课前复习内容。

二、把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捆绑销售”

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关键一步, 是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切忌把知识点孤立地教授给学生, 既要打通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又要打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把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捆绑起来,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就好像在打仗中单个的手枪射击对手, 威力不如扔一颗手榴弹。

比说在教学 “道德法律紧相连”这部分内容时, 一般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下七个考点:第一, 立法机关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做到有法可依;第二,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依法办事, 做到有法必依;第三,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 法严格执法, 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四, 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以德治国, 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第五, 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 学法、守法、用法;第六, 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七, 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 首先我给这个组合起个有趣的名字叫“德法组合拳”。 那么在做辨析题的时候我强调, 如果题目中强调某一个部分, 把这一部分的理由说出来, 再补充另外的六点。 我们把这种解法称为 “非常1+6”, “1”即辨析题观点中正确的部分, 这个 “1”之所以称非常, 因为必须对这个“1”的观点说明理由, “6”即组合拳中另外的六点。 巧借中央台的“非常6+1”使学生在会心一笑中轻松掌握这个组合拳。

又如在讲“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时候, 教材强调三个点:第一点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点是要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第三点是要在实践中加以创新。 这三个点在实际解题的时候也经常有组合运用, 但是学生总漏掉这个或那个。 因此, 我给它取名字叫“文化发展组合拳”, 要求学生组合运用。 在介绍这个名字以后, 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动作, 以代表“文化发展组合拳”, 即让学生把组合拳与自己的设计肢体动作联系起来。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有学生马上做了一个射箭向天的动作, 并且解释道:“一只手代表的是传统文化, 另一只手代表的是外来文化, 还有两只手指向的天空代表着‘星星’, 与‘创新’的‘新’取谐音, 意指‘创新’。 那么整个动作寓意是要一手抱着传统文化, 一手学习外来文化, 我们要指向‘星星’——学会创新。 ”这个动作, 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 也被我在课堂上采用。 那么学生通过这种创新的肢体语言, 以幽默风趣的形式把三个内容组合起来, 学生乐于接受, 有的还在QQ群中推广。

三、编制系统复习资料, 发挥系统的能量

1.编制系统的导学案和复习提纲。 在开卷考试形势下, 复习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编制资料的时候力求资料的完整性。 比如说导学案的编制、复习提纲的编制, 都按教材体系一贯到底、不留空缺、风格一致, 最后装订成册。 当学生把导学案全部完成的时候, 装订一下, 就是一本小册子, 学生看着挺有成就感, 翻看他这本小册子的时候, 就可以看到他以前学习的痕迹, 通过反思积累经验、学习技能。

复习资料的编制要做到“有据有点有线”。 “有据”就是以课标为依据;“有点”就是要强化基础, 突出重点;“有线”就是根据教材中的主线, 理出知识体系。 上一届初三我们按此原则编制《2014年中考复习要点》, 内容主要是教材的基本问题, 由学生带入考场, 学生反映它发挥很大的作用。

2.平时练习的内容成系统。 我发现在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前学后忘。 仔细想来, 其实这是我们遗忘规律导致的正常现象。 如果每一次练习都单独以一个单元为内容而不把前面的章节放进去, 那么试想等最后一单元练习时, 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有多长时间没有接触过? 我们可以通过再次复习提高, 但是把已经忘记的内容重新再拾起来, 不如在还没有完全忘记的时候, 就开始复习。

我们的做法是每次小练习中都渗透进本册教材中所有已学章节的内容。 前面的在量上少些, 最后一章节多点。 前面的内容虽少但要精, 精在它必是重要的知识点, 是中考常考点易考点, 或是学生的易错点。 通过如此编制试卷, 即使有的学生不会有意识地主动复习前面的内容, 我们在讲评试卷的时候, 就会让他们被动复习前面的内容。

3.练习题型的系统性。 一模以后, 就开始抓题型的专题练习, 通过精心选择, 每个学生要过关一百个选择题, 六十个判断题, 背120个填空句子。

四、灵活运用各权威复习资料, 发挥其导向性

1.用好 《能力自测 》。 《能力自测 》是由苏州市教研员朱开群老师主持编制的, 正如他所说, 能力自测上的选择题和判断题, 会在中考试卷当中原题呈现, 其中的主观题题、设问风格与中考试卷完全一致。 下学期《能力自测》就是教材, 每课必用, 每题必做。 不仅如此, 还要对错题严重的重做, 条件变化后再做。

2.用好 《时事杂志 》, 根据以往经验, 《时事杂志 》上一些试题也会在中考当中以变式形式出现, 如《名师导学》、《考考自己》等栏目都与中考有紧密关系。

3.用好各地模拟试卷和列届中考题。 在第三轮复习当中我们一般要学生做掉十套综合模拟试卷。第二次模拟考试以后, 来自各地的模拟试卷中见与苏州中考风格一致的, 首先自己做一遍, 把自己认为的好的试卷选择出来, 或从试卷中挑出好的题目, 另组试卷。 精选的练习内容后, 怎么让学生做也是个问题。 这个时间一定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做到当堂反馈。 于是我们把综合试卷变成多张16K小练习, 当堂练习反馈, 学生的能力当堂得到提高。 最后阶段, 每堂必练, 以练带讲。 同时练必计时, 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使学生对自己完成主观和客观题的平均用时有基本了解。

4.关注教研会议上教研员的讲话, 吃透讲话精神, 融入平时的教学设计和对学生的要求中。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方法 第2篇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非常荣幸能受到李华老师的安排在这里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其实在中考复习这方面三中、七中等学校做的特别出色,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谨代表我个人的意见,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近几年中考题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我们学校组织初中数学老师做了近几年的新疆中考试卷,目的是让老师从中来感觉近几年新疆中考试题的特点及其变化。当时做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中考题,整套试题题目简单一点也不复杂,其中《圆》、《二次函数》这两章的内容占得比例很少;其次,感觉中考复习的方向不好把握,若不当,考完后就会觉得中考的复习没多大作用。

经过分析发现近几年的中考题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而是更偏重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更加强化了我们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特点。

中考试题的特点:

1、试题比较灵活,题型新但不难,有一定梯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源于教材。

2、注重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特色。

大部分试题紧密联系实际,试题背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类问题关键在于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能将实际问题进行提炼,进一步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要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试题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的,这就要求学生会看图并能准确的分析图表,以获取正确的信息后,才能解题。如统计的相关题目、有关函数题,都是数形结合,首先要会看图,而且要看懂,获取正确的信息后,才能动笔解题。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4、突出思想方法,考查综合性

突出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还有方程、函数等建模转化的思想方法。这些在教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它一直是我们学数学所隐含的思想。

二、中考复习时应注意的几点

突出“基础性”,注重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

中考题都是立足基础,对知识点的覆盖率基本达到80℅以上,因此复习时应该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技能。对基本概念要理解,抓住概念的实质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在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复习要抓住重点,该掌握的必须要掌握,该会的必须要会。

2、全面系统地复习初中的知识,不要受近年来的中考试题的影响。

3、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明显加强了对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考查,这类试题一般题型新颖,综合性强,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挖掘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另外,以实际背景命题的题目随处可见,对这类问题要注重训练:怎样从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自觉养成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

4、重视课题学习及探索开放题的训练。

中考试题一般会考查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活动进行猜想,并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这类试题常常设置多层次问题,它容易展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以及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而拉开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学生普遍对这类题比较反感,作业中几乎都空着不做,所以最好带着学生一步步完成,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如何安排中考复习

本学期我们还有《二次函数》、《投影与视图》这两章内容,大概4月初能结束新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进入中考前的复习。

中考前的复习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全面复习即所说的专项复习:分为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图形的认识及变换、图形与证明、统计与概率这六大部分。第一阶段的复习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能的复习,每天的作业要紧贴当天的复习内容,要适量,避免过多、过繁,同时要做好补差工作每天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作业尽量详细批改,及时辅导。由于时间紧,最好把补差的工作细化、渗透到平时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复习完一个专项,就进行一次测验。通过测验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将试卷中的错题收集整理,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订正。

总之,第一阶段的复习虽然内容简单,但是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要达到该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要掌握的复习效果,一定要为第二阶段的综合性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是综合性复习,要以2011年自治区的中考模拟试卷为重点,因为2009年自治区的中考试题中有两、三道题是模拟卷中的原题,其中有一道题是画出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并且进行证明,这道题如果没有复习到的话,估计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出来。若时间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最好用来测试,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认真审题及必备的应试能力,还可以训练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经过批改、分析讲评试卷可以再巩固薄弱部分,并且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分析错题。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第二阶段的复习资料要少而精,把自治区2011年的中考模拟试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琢摸透彻就可以了。针对学困生只需掌握每套题的1—21题,后面几道综合题不作要求,自愿选作。

最后留十天左右的时间最好是将前面的所有复习内容再次进行整合、提炼出重点知识、重点题型及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强化,即进行所谓的科学备考。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3篇

一、辅导书的使用有利有弊

我认为学生使用辅导书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提问和做作业而买辅导书回来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一)辅导书的好处

数学辅导书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辅导书里很多题目出自名家之手,有深度,有代表性,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课本只给出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形式。许多辅导书增加了交点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求更便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辅导书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数学应与生活、应用密切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做到把知识在课内渗透,还应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自己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辅导书中许多题目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上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许多数学辅导书提供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阅读材料,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起了很大的帮助。它们使学生产生对生活、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生活世界。

(二)辅导书的弊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辅导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书成了“答案书”。由于现在学生功课重、时间紧,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或快速完成作业就照抄辅导书上的课后习题答案,班上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答案书”。辅导书对某些学生来说只起到了提供答案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辅导书的使用效率。

2.辅导书起了“拐杖”的作用。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辅导书,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还看辅导书。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读得很明白,可是合上书又不明白了。这使得辅导书成了“拐杖”,学生一旦离开它就不能独立行走,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缓慢,效率很低。

3.辅导书选择不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辅导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课本拔高训练,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推行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辅导书

数学辅导书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使用数学辅导书

要想让学生眼中的“答案书”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用书,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看教辅书的危害。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凡事看看答案即可,没必要再去绞尽脑汁去思考了,久而久之,对老师的讲解失去兴趣,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教师应告诉学生平常练习可以参考教辅用书上的答案,但必须懂得教辅用书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可以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和教辅用书上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根据辅导书上的答案进行修改,渐渐摆脱对辅导书的依赖。

(二)正确选材

一方面辅导书的选择应该与初三阶段的复习相匹配:初三第一学期,尤其是期中以后,最好选用一些偏重讲解的辅导书,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初三的一些经典的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做题的盲目性;期末考试完毕,选择讲解与练习兼重的辅导书是这个时候最实用的,选这类辅导书应选用水平高,质量好的。使用这类辅导书时,应是研究阅读完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第二学期开始,基本上全面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选择习题集较实用。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是全国中考试题汇编,练习真题,紧贴中考,熟能生巧,巧能生速,可使自己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定适合自身的辅导书。选择的辅导书中的练习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就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作用。另外,课辅作业量不宜过多,应体现“精讲多练”的精神,不宜搞题海战术。

(三)适当点拨

教师应对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系统的,有独特见解的典型题目要进行集中评讲。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还不能解决的疑惑问题,教师也应及时进行点拨。

(四)精心提炼,注重反思

对于精选的题,要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谈初三数学中考前的复习 第4篇

一、以梳理、构建、夯实基础知识为主的复习阶段

基础知识是考前复习的重点, 数学的复习应该从梳理基础知识入手, 将初中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点系统的梳理一遍, 把它们有机的串联起来, 组成知识链, 构建成知识网络 (如:代数式、三角形、四边形、圆、分式、根式、方程和函数等) , 对初中数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以便于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这有利于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数学复习的核心。

从数学的中考题可以看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始终是中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对象。其 试题的易、中、难的占分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总体来说中、低档题占总分的90%左右,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中考复习时, 必须狠抓基础, 常抓不懈。并且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完整性与系统性。只有基础好了, 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 得心应手。做难题和综合题才能思路清晰, 推理顺畅, 运算准确。因此, 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夯实基础为主, 对知识网络上的每个知识点要弄清概念, 对相近的概念要注意区别和联系。如:根式概念中的undefined与undefined的区别和联系;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分式计算与分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数学知识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求高难, 应为后继阶段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要贴紧课本, 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加以概括和延伸, 使之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在复习时特别要注意课本中例题和习题所启示的解题方法, 要善于总结, 丰富和拓展解题思路。

二、以巩固、完善、深化、提高为主的综合复习阶段

在完成了前面的基础复习后, 应加强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完善、深化、提高, 这主要是关系到同学们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能否迅速提高而适应中考的中、难度试题的关键。所以在这个复习阶段, 应主要着眼于知识重组、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结构, 包括学科的方法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之上, 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 注重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方法分散地渗透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因此, 要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只有这样在中考中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注重加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从实际生活中学会从事实 (材料) 的情景、问题中去联系理论, 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 (题目) 所给的信息, 建立数学模式, 找到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点。要学会形成体系和方法, 即解题思路, 包括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解题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对结论的检验、评价和反思等。

三、以强化训练、接近实战为主的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练。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 有效的练习是促进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做题要在基础题目中选择, 保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结合中考实际, 练近年来中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 掌握中考信息和命题动向, 在知识点、重难点、命题热点上狠下工夫。练习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解题时要注意规范, 谨防“粗心”, 少出差错。例如:对常规问题掉以轻心。表现为:轻视填空题、选择题, 急于求成, 欠缺冷静思考, 易掉入题设陷阱, 缺乏全局观念, 顾此失彼;知识缺陷表现为:概念不清误解内涵, 对题目的附加条件熟视无睹及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常言说:“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字迹清楚,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2) 练习解题的目的是提高解题的质量而非数量, 要针对自己不足的问题有选择地精练,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把做错的题做上标记, 最好在旁边写上评析, 过一段时间后, 再做一遍, 使其对该问题加深印象。当然在弥补不足的同时, 也给自己建立了一个问题事例的档案, 为以后提供了一个借鉴。

(3) 在本阶段的强化训练中, 不要只满足于会做, 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清教授说:“学习数学, 要多做习题, 边做边思考, 先知其然, 然后弄清所以然。”不要以为解完题后就大功告成, 不再进行思考, 这样解题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这也可能是一部分同学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解完题后要多反思, 多总结解题策略、解题思想方法。尤其是一些中考题和难度稍大的题所反映的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模型。

例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中考试题, 本着让同学们去探究、去发现的目的, 以开放、灵活、富有创意的题型, 考察同学们观察、想像、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实践能力, 以及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2004年的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题中, 有这样的一道题, 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如图, 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和 EFG (其直角边长为4) 叠放在一起, 且使三角板 EFG 的直角顶点 G 与三角板 ABC 的斜边中点 O 重合, 现将三角板 EFG 绕 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旋转角 a 满足条件 O°

(1) 上述旋转过程中, BH 与 CK 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四边形 CHGK 的面积有何变化?证明你的结论;

(2) 连接 HK, 在上述旋转过程中, 设 BH=x, △GKH 面积为 y, 求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 在 (2) 的前提下, 是否存在某一位置, 使△GKH 的面积恰好等于△ABC 面积的undefined 若存在, 求出此时 x 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答案) : (1) 在上述旋转过程中, BH=CK, 四边形 CHGK 面积不变。

证明:连接 CG,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 (G) 为斜边中点,

∴CG=BG, CG⊥AB, ∴∠ACG=∠B=45°.

∵∠BGH 与∠CGK 均为旋转角, ∴∠BGH=∠CGK.

∴△BGH≌△CGK, ∴BH=CK, S△BOH=S△COK

∴S四边形CHGK=S△CHG+S△CGK=S△CHG+S△BGH

undefinedS△ABCundefined

即 S 四边形CHGK 的面积为4, 是一个定值, 在旋转过程中没有变化。

(2) ∵AC=BC=4, BH=x,

∴CH=4-x, CK=x, 由

S△GHD=S四边形 CHGK-S△CHK 得:

yundefinedx (4-x) ,

∴yundefinedx2-2x+4,

∴0°

(3) 存在。根据题意得undefinedx2-2xundefined,

解之得:x1=1, x2=3, 即当 x=1或 x=3时,

△GHK 的面积均等于△ABC 面积的undefined

数学中考得分的多少,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还取决于临场是否能最佳发挥。因此, 我们要把平时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作中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把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方面不断进行调试, 逐步适应。

每次考试完后, 自己都应认真总结, 对做过的题要分析, 学科的知识交叉, 关联点体现在什么地方;错误是怎样造成的;解题及思考过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做错题是属于知识上、心理上、能力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即使做对了的题也要分析, 解题过程是否完美, 有无更好的解法;对综合题和难题要分析, 考查了哪些知识点;通过审题后, 怎样打开解题的思路;解题的切入点怎样寻找;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考在平时, 成功在实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与策略 第5篇

背景:教育部关于〈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我省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试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课本基本篇目)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选取课外材料,重视课内到课外知识点的延伸迁移。第二,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试卷的结构板块明晰,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构成。第四,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考查内容更趋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阅读感受,即人与文本的对话。

为能在2010年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及详细的复习策略。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今年应该还是考话题作文)。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97年至2004年的中考文言文选文似乎昭示着一种现象:命题的热点倾斜于“唐宋八大家”之文,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名篇也成了命题者情有独钟的首选,“记”和“说”两种文体也特别受青睐。(97年〈醉翁亭记〉(欧阳修),98年〈捕蛇者说〉(柳宗元),99年〈马说〉(韩愈),00年〈爱莲说〉(周敦颐),01年〈桃花源记〉(陶渊明),02年〈岳阳楼记〉(范仲淹),03年〈记承天寺夜游〉(苏轼),04《送董召南游河北序》。近几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时文名文)、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散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

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上述所讲只是作答的一些思路及技巧,下面我们再来对2010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做一些预测:

散文的命题方向: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文意;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自选角度评说文章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的命题方向:找中心论点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具体句中代词所指代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论据并指出论据的作用;理解文段中某一句子的特定深刻的含义;找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教育意义的一句(段)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分析你喜欢的原因;根据文意,自己设计命题自己作答。

说明文的命题方向: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找出段或全文的中心句,并对其作用作出阐析;识别说明顺序(特别是逻辑顺序);判断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阐述其作用;阐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及判断说明某个词语能否删掉的理由;给文章拟出切合文意的小标题;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思维和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未来是说明文考查的亮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要方向(给事物下定义;用图表处理给出的文字;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谈文中某些情况对自己的启示;关注生态环境,拟写警示性标语或提出自己的对策)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因此,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语文报》的效果)。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

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顺便提醒考生,要在考场上让你的作文取得高分,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就是包装。

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不乱涂鸦,博得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分。拿出浑身解数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愉悦慷慨分。绞尽脑汁搜肠剐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语、时髦新词入文,博得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欣赏分。张扬个性,敢于冲破传统规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博得阅卷老师怦然心跳震撼分。

附:复习进度简单计划

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6篇

[关键词]数学 中考复习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39

中考临近,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对数学中考复习策略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课本为本进行复习

在中考中,数学内容虽然相对较难,但是基础知识也占到了考题的七成左右,有些题就是平时经常练习的题目,学生必须要重视课本,即使是最难的题目也是来源于课本.对课本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一定要提醒学生反复地看,反复地研究,真正理解它的出题思路与结题方法.另外,在中考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必须要高度重视那些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公式,并且能够将他们融会贯通起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近几年的中考题目能够看出,中考的题目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一些社会问题,懂得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他们.在复习时要不时倒回头来看课本,温故而知新,尽量不采用题海战术,不要沉迷于疑难题目.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学习内容,这就要求突出学习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注重数学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在数学的学习中,一个题目有多种解答方法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学习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对课本中有代表意义的题目透彻地讲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答同样的题目,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数学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理解题目,更理解解题的思路,掌握解答类似题目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我们要重视的是,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题目时,还应适时地给学生提问题,尤其是题目的关键部分,要多靠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只能起到引导大方向的作用,并要注意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普遍犯错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得更快.

三、重视学法指导,正确组织练习

对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练习数学最需要的不是数学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学习数学来掌握一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辅导时,目的性一定要明确,要不断地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当然,充分地练习题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前提是这些练习题目是典型、有针对性的题目,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一定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同时还要兼顾少部分学生,不搞题海战术,争取每一个练习题目都是精品.对现阶段知识确实掌握得不理想的学生,应该给与适当的帮助,引导他们慢慢地进步.数学学习就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成绩也会不断地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这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后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把握住这个方向.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给学生宣读课本,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他们解决问题的想法,培养有创造性想法的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到对事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数学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通过总结后它又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这就是数学的奥妙所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就可以变成逻辑性很强的抽象问题,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也是未来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方向.

五、加强专题训练,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

针对本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当的专题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中最忌贪多、求难,应做到少而精.训练时既要有灵活的基础题,如选择、填空,又要有一定的综合题,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应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新形结合法、分类思想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几何中添辅助线的方法等等来解决三角、几何、代数里面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的能力,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较难的综合题.在解题时既要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要做出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但要注意及时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技巧以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逻辑判断能力考查得比较多,针对部分学生复习数学感觉无的放矢的情况,文章对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浅见 第7篇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测立, 不预则废。中考数学复习任务多、内容庞杂、时间短, 特别是那一段时间, 学生的其它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在这样的形势下, 利用短短的两个月, 要想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复习计划。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总结出中考复习的“三轮复习法”:第一轮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复习。在此阶段, 依纲据本, 梳通课本知识, 对单个知识点各个击破, 为学生积累知识。第二轮进行系统整理, 重在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特别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通过对习题的讲练, 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把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提炼的目的, 此阶段为知识的融合, 重组阶段。第三轮是专题训练, 主要是针对热点, 抓住弱点, 开展难点知识专题训练, 综合提高, 强化冲刺。这一阶段为学生能力提升阶段。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提高复习效能

复习课常常被有的老师上成是单纯的知识回忆课, 俗称“烫馊饭”。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 或者干脆以练代讲, 让学生在题海中盲人瞎马, 误打误撞, 将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这种方法显然不能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怎样才能使数学复习课上出新意, 复习中如何构建科学的复习方法?我以为, 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例题和习题的选取要具有实效性和代表性

例题的精讲和习题的训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教师了解学生和反馈教学的最佳手段,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习题的选取绝不能信手拈来, 它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 精心编制, 最好能创编一些题组训练,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纵深推进。另外, 习题的选取要有代表性, 最好能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能通过一个题目的设计或引申覆盖较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训练,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2. 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中考中常出现的方法有类比法、面积法、特殊值法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 通过建立几大知识框架: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圆、三角形等, 以此链接相关的综合题。并有目的的将综合的题目分解为几个简单题, 举一反三, 化繁为简。

3. 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复习效率

在临近中考的第二、三轮的综合复习中, 运用化归类比思想, 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减少学生对新知的恐惧和对旧知的遗忘, 使知识顺利的迁移。比如, 在复习圆的切线的证明时, 先让学生根据切线判定定理得出切线的证明就是一条直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此圆的一条半径垂直, 二是经过这条半径的外端点。然后, 通过两个不同的例题, 类比出已知切点和不知切点在此圆上的位置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切线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有切点, 作半径, 证垂直;没切点, 作垂直、证半径。另外,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中的图形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解法。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中通过画线形图来找出行程问题中的量的关系, 进而列出方程;函数及其图象的复习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

4. 复习课同样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复习课切忌教师“一言堂”, 将学生视为灌装知识的“容器”。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独立探究, 揣摩, 归纳、发现, 才是是数学复习课的最佳形式。另外, 师生间的常态交流更为重要, 只有通过交流, 才能让老师把握学生复习时遇到的困难, 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存在的困惑;只有通过交流, 才能让更好的的复习方法得以推广, 取长补短,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5. 把握命题方向, 对学生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

古语云:“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所以教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吃透考试的要点。通过研读考试说明, 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同时考试也是一门学问, 在历次考试后教师应及时和学生总结答卷过程中暴露出的非智力的问题,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加强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不断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

6. 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自信指引成功, 勇气催生成功。只有树立必胜的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 才能战胜困难。数学学科由于题量多, 分值大, 在每年的中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因此极易引起学生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 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信心。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应对学生积极鼓励, 及时了解, 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 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数学复习课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摘要:巩固旧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归类,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考数学复习的重要目的。科学有效地组织复习, 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中考, 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8篇

关键词:中考复习,效率,体会

初三中考复习课难上, 几乎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 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 更不像活动课那样有趣味感.课堂上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支配下, 通过机械重复的练习达到技能、技巧熟练掌握的目的.教学往往陷入到拼时间、拼消耗、低效率竞争的怪圈之中,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而且收效甚微.如何优化复习课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正所谓方法总比问题多,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复习, 我谈谈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紧扣课标, 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知识点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 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因此, 必须紧扣《数学课程标准》, 切合学生实际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可以以基础知识习题化的形式呈现,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实际情况, 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 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 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和配套作业的筛选工作.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 确定自己的目标.

二、追本溯源, 提高课堂效率

用好教材和中考指导用书, 既可以克服复习的盲目性, 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为此, 我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 对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 既要能正确理解, 又要灵活运用; (2) 对中考指导用书上的习题要过关, 这对概念理解、解题规律掌握很重要; (3) 凡学生自己看过能懂的不教, 凡看过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 想想不懂, 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弄懂的也不教.

三、错题盘点, 渗透盲区要领

常听一些老师这样抱怨:这种类型题我已经讲过好几遍, 学生怎么还会出错?出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 它反映着教与学的质量, 折射着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主观上讲, 谁愿故意做错吗?肯定不是, 那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错题的收集和整理, 以作考前巩固之用.但是, 初三的学生由于复习时间紧, 作业负担重, 根本没有时间收集和整理错题集.就算有个别教师采取抽查错题集的措施, 但大部分学生也无非是应付交差, 把题目和解答重新抄一遍, 根本没有体会其中的问题所在, 那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何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复习效率?笔者在平时作业批改中积累学生的错题, 一周进行一节错题大盘点错题盘点的形式多样化, 让学生经常感受不同的口味.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操作:

1. 讲评课:

每星期复习后, 收集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典型错题, 在课堂上展示错解过程, 分析错误原因, 探讨矫正方法, 变式再练.

2. 交流课:

基础相当的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每人准备自己有特色的错题在这节课上互相分析交流, 反思错误的原因, 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3. 练习课:将学生近阶段的典型错题编成评价性习题, 强化再练.

错题常被忽略, 但的确是难得的教学资源.错题不光是要整理出来, 更为关键的是要合理巧妙地利用, 不然就达不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使整理错题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及时地进行错题盘点, 使学生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得到启示, 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学案导学, 滋生课堂智慧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是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努力的方向.采用“学案导学”, 可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时而读, 时而写, 时而听, 时而记, 时而思, 时而议, 时而答, 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整个课堂成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堂.课堂是滋生智慧的沃土, 课堂是展示个性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乐园.让我们转变观念, 把复习课堂还给学生, 让我们的复习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五、能力分层, 体验成功乐趣

在平常的复习课模式中教师通常按照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和复习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授课, 而学生由于智力差异、基础知识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 在复习时已形成较大的差距.教师一般是兼顾大多数, 对部分学生的发展基本上无法顾及, 学生大都较难体会到复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根据这些情况, 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本人尝试“能力分层”的复习课模式.

它的主要流程为:设计分层目标———实施分层复习———进行分层练习———体验成功乐趣.复习方法的选择, 优秀生可以选择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点拨的方法进行复习, 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 后进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另外,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练习是这种复习课的一大特点, 教师要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真正意义上提高复习效率.

六、例题变式, 优化教材资源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 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 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 使一题多用, 多题重组, 常给人以新鲜感,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 绝大多数的基础性试题都源于教材, 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及数学活动等改编而成.因此, 复习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 精选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 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改造, 把问题编成变式题组进行教学, 注重剖析解题思路,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9篇

一、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规范化的限时训练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更突出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递进, 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分散到几册书中。所以, 复习时要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 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可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知识点, 让学生说出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并让学生利用此知识点编一些简单的题。在总结知识系统时多让学生总结联想, 如复习二次函数时, 学生可想到解析式、图像、性质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等。

新课程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运算和解题过程的要求相对降低, 导致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低, 必要的解题步骤书写欠规范。除了要巩固知识点, 还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 训练出表达的简洁和严谨。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 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成四轮进行:

第一轮, 摸清初中数学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 起点较低, 许多知识源于课本, 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 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应变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 在做题时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有些中考题就是书上例题和习题的延伸、拓展。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例如, 中考时涉及的动点问题及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 也常涉及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第二轮, 针对热点, 抓住弱点, 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的特点, 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 进行专项训练:实际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标信息题;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的探究性试题;几何代数综合性试题等。

第三轮, 综合训练 (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 加强解题的指导, 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10份进行训练, 每份的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要及时批改, 重点讲评。

第四轮, 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 教师要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 扫清盲点, 或找出以前试卷的重点, 对以前的易错题进行最后一次清扫。

三、抓住考试要求, 深化知识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遵义市的实际情况, 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之中。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 大致可分成两个层次。①狠抓重点内容, 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 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 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②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 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 解题还没有思路, 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 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 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

四、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 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现实生活事例, 教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全过程, 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完成知识的猜想与证明。

五、调整好心态, 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 不但使学生, 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 学校领导或专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 正确看待成绩, 增强自信, 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 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 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增大, 考生一次没有考好或是有不懂不会的题是很正常的, 切忌一味的焦虑、着急,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因势利导, 及早疏通学生学习上、心理的上的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浅析 第10篇

(1)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在复习前要做好复习计划, 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订一个与教师指导互补的复习计划.

(2) 反复研读 《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 对数学考试的内容范围及各部分的能力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做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明确往年的命题规律和命题形式, 关注题目的难易度, 统筹安排复习计划, 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3) 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 起点低, 许多试题源于课本, 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 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系统的梳理, 按照课标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要求归纳整理, 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有机的知识网络.复习时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分类去设计每一个专题, 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方法主要有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面积法、拆分与组合等.平时要重视演练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明晰题型的特点, 做到“新题旧做, 旧题新做”.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4) 建立备忘录, 准备一个记录本, 对一些典型题解、 疑难、易错和易忘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 随时记录, 积累解题经验教训, 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

(5) 进行诊断性练习, 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完整的模拟题, 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一次性更正. 只有将多套题中的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 才能诊断出哪一类题容易做错. 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 进行诊断性的练习, 才能及时查漏补缺, 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6) 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 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 “热点”. 因此, 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 例如, 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图形、坐标与图形, 等等. 广大考生要注意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二、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1) 第一轮注重有效训练, 加强对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专题要有代表性, 切忌面面俱到; 要有针对性, 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 重要处要狠下工夫, 不惜“浪费”时间, 舍得投入精力. 第二轮可按题型复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研究型、探索性、开放型问题, 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 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 经过推理与计算,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 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平时解题时, 立足通法、 兼顾巧法. 注意分析比较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熟悉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它所适用的题型, 灵活运用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 注意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 一题多解, 多题归一, 优化自己的思维能力.

(3) 审题要慢, 解答要快. 有的学生不注意认真审题, 题目还没有读完, 就开始做题了, 可想而知, 题目都没有读完作出的答案能对吗? 也有的学生凭印象答题, 看到比较熟悉的题设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题, 从而很快地下了结论, 这样很容易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书写时注意提高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表述要合理、规范, 解题时可尽可能画一个草图帮助思考. 面对难题, 讲究策略, 争取步骤分.

(4) 定期检测, 及时反馈, 评卷时严格按照中考评分要求, 按步骤和知识要点给分. 重视分析解题思路, 发现规律, 寻找解题策略, 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问题的类比、延伸, ……, 突出一个“透”字.

(5) 用好自己的 “错题记录本”, 解题后可写一些感悟和反思, 归纳题目中的思想方法. 如怎样找到一个题的突破口? 解题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 该题哪些地方易错? 这种方法还能解哪些题目? 还有其他解法吗? 等等.

三、关注社会热点,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 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归纳出变化规律, 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这类注重联系实际、 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 体现时代性, 并且能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 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 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 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课本, 形式多样,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是时代的需要. 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图表、整理信息、 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 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以上是本人在教研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希望给同仁们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摘要:针对近年的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和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 结合笔者近几年参与岳阳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 特向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提出复习几点建议.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第11篇

一、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规范化的限时训练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递进,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分散到几册书中。所以,复习时要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使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体会知识点,让学生说出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并让学生利用此知识点编一些简单的题。在总结知识系统时多让学生总结联想,如复习二次函数时,学生可想到解析式、图像、性质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等。

新课程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运算和解题过程的要求相对降低,导致学生的运算准确率低,必要的解题步骤书写欠规范。除了要巩固知识点,还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训练出表达的简洁和严谨。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成四轮进行: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较低,许多知识源于课本,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时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有些中考题就是书上例题和习题的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例如,中考时涉及的动点问题及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也常涉及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实际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标信息题;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的探究性试题;几何代数综合性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加强解题的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10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习。在中考的前一周,教师要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找出以前试卷的重点,对以前的易错题进行最后一次清扫。

三、抓住考试要求,深化知识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遵义市的实际情况,并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一致起来。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之中。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层次。①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②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

四、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索性试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现实生活事例,教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全过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完成知识的猜想与证明。

五、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不但使学生,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学校领导或专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数学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增大,考生一次没有考好或是有不懂不会的题是很正常的,切忌一味的焦虑、着急,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因势利导,及早疏通学生学习上、心理的上的问题。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避免一味的题海战术,而应该勤于归纳、找出漏洞,注重复习效率。另外,在复习中应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内容要求,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在系统、高效的复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在中考中创造佳绩。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第12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理清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

双基复习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因此,例题、习题的选取应该多以课本的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的变形,形成典型的例题,借助于启发式讲解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基础知识。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本来章节常识点的界限,按常识大块举行体系归纳:(1)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2)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3)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4)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5)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统计开端常识。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全面复习,综合创新

初三数学复习,绝大多数学校分三轮安排。第一轮为全面复习阶段,指导思想是:“既要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不留死角,又要适当突出重点。”初三数学复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考试说明》对知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切实抓住“三基”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以求融会贯通。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不忘热点,如形成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就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题,我们在复习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这几年的中考进一步加强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是深化中考数学科目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如由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由静态学习转向动态学习,由讲述学习转向探究学习,由苦涩学习转向快乐学习。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其实,在初三阶段进行些研究性复习,对于学生深化知识,补缺补漏,提高综合创新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上一篇:医院内部环境控制研究下一篇:个人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