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因范文

2024-07-21

风险管理因范文(精选12篇)

风险管理因 第1篇

调试防人因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怎样克服和避免“失误”,即无意图失误。目的就是要帮助调试人员在核电调试活动中能够认识、正视错误风险的前兆,并且能够消除导致风险的因素。在一个调试作业活动中,里面可能隐藏着导致人因失误的诱因,若不及时进行识别,很可能导致调试活动的失败。采取有效的防人因失效管理,规避这些失误的先兆,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失误。

2调试防人因管理的实施

为有效预防调试阶段的人因失效事件,保证调试的安全质量,按照“分析培训、应用落实”两个步骤,通过制定管理目标,查找人因管理存在的不足,强化培训,促进各项防人因措施的落实,达到强化调试人员安全意识、提高调试人员防人因技能、根本预防人因失效事件的目的,持续调试安全质量稳定的良好局面。

2.1分析人因案例,开展专项培训

2.1.1调试人因失误的类型及主要诱发因素

通过对过往的人因失效导致的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人因失误分为三大类:技能型失误,规则型失误和知识型失误。据经验反馈数据统计,从失误类型来看,核电调试阶段规则型失误人因事件和知识型失误人因事件占到人因事件总数的85%。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对现场规则的遵守和完善是预防人因失效的关键,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是预防人因失效的重要手段。

剖析核电领域的人因事件,发现调试活动常见的几种人因失效的陷阱为:时间紧迫、环境干扰、任务繁重、面临新情况、休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指令含糊或有误、过于自信、沟通不准确、工作压力过重等。从人因失效的陷阱来看,面临新情况、过于自信和沟通不准确是导致调试人因事件的主要陷阱,也是人因预防的重点。熟知人因工具的使用是避免人因陷阱的主要手段。

2.1.2开展专项培训,提高防人因技能

结合人因管理目标及人因防御薄弱点,制定了项目部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纵深防人因培训计划,参照核电授权上岗制度,将该项培训考核纳入项目部授权上岗硬性指标中,将培训考核工作落实到实处。

(1)组织全员学习防人因专题培训及防人因示范视频内容,全员建立正确的防人因文化理念,提升预防人因失效意识,熟悉防人因工具的使用。

(2)结合核电调试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组织调试全员进行跨专业的培训,达到知识广度的积累,通过每月定期的部门专项培训及各班组内技能实操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技能的熟练。在充分熟悉有关调试系统和设备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调试活动,可以有效防止人因失效,避免知识型、技能型人因失误。

(3)加强核电调试管理程序的培训学习,组织参加调试安全质量技能比武,以比促学,学以致用,在理解流程、掌握规则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到有章可循。

2.2防人因工具的应用

经过现场实践和大量的经验反馈,针对常见易发的人因失效陷阱,调试防人因管理采用班前会、隔离管理、人因工具卡、明星自检及监护制等多项防人因工具辨识人为失误的前兆,发现导致失误的潜在风险,消除隐患,在防人因失效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以明星自检、人因工具卡两个实例进行应用说明:

2.2.1明星自检(STAR)

关键调试活动之前暂停一下(Stop),想一下工作风险(Think),然后再按要求进行工作(Act),最后再回顾一下(Review)。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STAR,即明星自检。自检有助于将精力集中在工作的设备上,在实施前思考预定的操作及其预期结果,并在实施后核实结果;若不能确定操作是否正确,则在着手下一步操作之前解决存在的明显疑惑。若核实操作正确,就可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后对结果进行审查。经过现场实践摸索,总结出调试工作时使用步骤:

(1)停下来;

(2)查看要操作的设备的房间位置及设备编号是否正确,避免走错间隔;

(3)预想一下,这样操作的后果;

(4)按照规程或操作单进行正确操作;

(5)操作完成后观察结果,看是否和预想的结果一致。

自检有助于在接触设备时防止错误发生,将人因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调试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经验主义及惯性工作思维导致的人因失效。

2.2.2人因工具卡

使用调试人因工具卡,将调试活动中各种防人因控制要素识别出来,如隔离管理、试验排疑、班前会、三段式沟通等,分析出每一项要素的常见失效症状,制成卡片,卡片正面是规范的做法,反面则是导致失效的症状,做到人手一册。充分利用班前会的时间进行重点学习,做到全员参与讨论识别,每天选出与当天工作内容相关的要素进行复述,让每一个成员明确规范的行为及失误的症状。如当天的调试作业中需要进行配电系统变压器充电试验,涉及的防人因要素之一就是三段式沟通,通过每天班前会的学习让全体参与试验的人员明确三段式沟通分为三个阶段:1)发送人发出信息,要求复述;2)接收人复述信息,要求确认;3)发送人确认接收人复述正确,必要时提问并澄清疑点。同时要辨识三段式沟通失效的症状,如信息传递遗漏,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分析不准确,未及时反馈突发情况等,班前会上可以适当假设这些人因失效行为导致的潜在风险、后果,如信息传递一旦遗漏或突发情况未及时反馈可能导致对方误合闸送电,极易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因此使用人因工具卡可以让全体参与试验人员提前认知失效风险,避免无意图的失误。

总之,通过以上调试防人因措施的落实,提升了核电调试人员的人因风险意识,弥补了人因控制短板,不论从现场人员行为的规范、班组建设的完善还是调试程序的执行、隔离状态的控制都有了质的变化,整体提高了核电项目的人因管控水平,从实践方面丰富了人因建设成果。

3调试防人因管理的提升

前面的核电调试防人因管理的‘两步走’可以推广应用。更进一步,工程企业可以建立适合企业的人因管理模式。一是从行为规范,工具使用,组织完善,文化培训等多方面形成人因防御屏障,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人因管理体系是人因管理的发展方向。二是构建完整的人因事件分析标准化评价流程,一旦发生人因事件,能够公开、透明、客观的剖析问题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否则在人因事件调查分析中过多关注个人因素容易忽略潜在的组织缺陷,从而导致事件的重发。三是搭建人因事件数据共享平台,增加防人因管理模块,实现各项目间的‘大数据’平台,对重要事件纠正行动的落实形成闭环,防止同类事件在其他调试项目发生。

4结语

防人因系列培训和防人因工具应用是人因管理两个强有力的抓手,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达到了调试防人因的管理目标。调试防人因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不断追求卓越,持续改进才能保证调试工程的安全质量。防人因管理不仅是调试项目需要,工程建设的各个板块都可推广使用。通过防人因失效管理的提升和完善,将逐步形成防人因失效的管理体系,全面纵深防御工程建设阶段人因失效事件,真正做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参考文献

人因管理与安全行为评价 第2篇

人因管理与安全行为评价

摘要:阐述了在引发生产事故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占着主导地位,介绍了安全评价以及人的安全行为评价的发展过程,且鉴于其发展现状,建议利用普通心理测量方法如量表测量法,对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个性与心理特征划分,以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岗位消除安全隐患.作 者:**文    石磊  作者单位:**文(吉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01)

石磊(吉林供电公司,吉林,吉林,132011)

期 刊:电力安全技术   Journal: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12(5) 分类号:X9 关键词:人因管理    安全行为评价    心理测量   

校本管理,因幸福而精彩 第3篇

我校地处乡村,目前在校生702人,中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我校原是军工、农垦和地方的“三管三不管”学校,由于体制的原因,校园的基础建设在全县相对落后,2000年我校才完全交由县教育局管理,2008年本人到三河实小上任,三年来,学校取得了跨越式的的发展,被人称为盱眙县的教学明珠,教研瑰寶,艺术奇葩。

2010年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不仅为盱眙县三河实验小学捐建近两百万元的教学大楼和地砖广场,还为三河实小提供师资培训的机遇和可能。益海的善举,更让我们在感恩中幸福,在幸福中追求。

心在追,梦在飞,三河实小人“居弱图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就如沙漠中盛开的仙人掌花,八方的赞誉,益海的赞助,师生的努力,家长的支持,共同的价值取向,造就了三河实小卓然平和的文化氛围,我们心存感激,悦纳自我,校本管理,因幸福而精彩。

校本管理,让“苦行僧”变成“开心果”,在走向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唱响了四步曲。

一、价值取向:让教师向往职业幸福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解的世界观才能是幸福的。”教师不全是奉献,教师不是蜡烛,教师是大大的太阳,学生是个小太阳,教育,成长了学生的心智,成就了教师的事业。

我们三河农场,以农为主,没有多少附带的商机,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年前,教师的幸福感还只停留于物质满足的原始阶段,他们认为只要校长多发钱就开心,搞些福利就幸福。面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铸师魂,练师功”的活动。期末,举行了“杰出人物”颁奖会,教师、学生、家长都被震撼了、感染了、吸引了,从物质追求到精神大餐,管理之道,道在心灵,传销都知道“洗脑”,难道我们就不会“引领”?大道在手,在于推动。

二、科研兴教: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

西方靠制度,东方看领导,小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特定群体,他们都是珍爱荣誉的,但仅仅满足于荣誉的追求,那还是处于幸福的初级阶段。只有引领教师专业不断进步,业务不断成长,才能让老师享受过程和追寻结果的双重快乐。为此,我们科研兴教,申报了省市及国家级立项课题。如“构建小学习作评价机制的实验研究”,“构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礼仪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礼仪素质”。

如今,礼仪教育课题顺利结题,三河实小被教育部授予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基地。

短短三年,取得如此的成就,在我们盱眙县,我校是唯一。我们的举措,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人才,他们成就了学校的品牌,学校为许多教师进一步晋升职称和荣誉铺设了一个很好的跳板。

为什么一所乡村实小有这么多中学高级教师,关键是科研打造了名师,名师学会了借船出海,借势生云。

三、教育教学:让老师获得职业幸福

三年来,在多次教研抽测中我校均名列全县前三,高质量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提升的管理,提升出高品位的教师,高品位的教师,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

我们强化“管理高提升,教师高品位,家长高配合,学生高素质。”一切都要以学定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中心论”。

我校以学生为中心,不追风,不自封,因校制宜,因材施教,闯出了一条“强化四高。以学定教”的高效之路。

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无需谈考色变,高素质的学生应对考试应是游刃有余的事情,如果说谈素质教育,学生反而考不到高分,那不是素质教育的成功,而是一种缺失。

适当的检测是必须的,如同农民种地一样,短期收菜,长效收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考不知道,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更能因材施教。

曾几何时,在媒体大谈“减负增效”的风口,我校却提出了“增效减负”,表面上只是颠倒了一下词序,事实上裹挟的是一种理念,只有“增效”才能“减负”,只有“增效”,“减负”才有注脚。

为此我们推出了高效课堂诸多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创设实效的多彩课堂,我们把这种课堂称为——“孔子”加“盖茨”等于“百变金刚”。

四、特色培植:让教师享受幸福

梁启超说:“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种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我校把音乐、美术、文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抓手,培养素质。我国的《全国学校教育总体规划》指出:“提高民族素质要从艺术教育着手,要从幼儿和小学抓起。”

因此,我校选择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道路,一路走来,一路风尘,一路放歌。三河小学所搞的艺术教育主要有哪些?第一是二胡,第二歌舞,第三是书画,其次是武术、文学等。主打的是二胡,出采的是歌舞,开拓的是文学,八面开花的是书画,小有名气的是武术。

2010民乐特色队赴京比赛,创造性地将二胡和歌舞、快板等结合在一起,因表演的精湛,富有创意,夺得金奖,并在中国教育台面向全国作实况转播:2010底,我校被中国音协定为国家二胡教学示范基地。

我们把特色教育装在心中,落到实处,上级关注如春水般绵绵不断,我们也在这种关注中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幸福。

幸福,不让任何上进者成为角落中的人,益海公司,为三河实小,为许多像我们一样的学校建构和创造着教育的“桃花源”。我们校长是益海公司爱之链的受益者,受益如海,我们要把爱传承给每一位老师,激扬和美的人性,走进并触动教师的内心世界,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职业激情和职业动力。让不同的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研、教育、教学、管理及特色教育上,敢于亮剑,在刷新提速中感动自我的美丽。

电气误操作人因风险量化研究综述 第4篇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人因可靠性,量化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 而预防电气误操作一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电气误操作轻则使设备跳闸, 对用户造成停电, 重则损坏设备, 造成人身伤亡, 直接威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1]。

一般来说, 引发误操作的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人和物 (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 电力系统设备的不断更新, 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变电站的运行环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人为风险因素日益凸显, 尤其在事故扩大阶段。

误操作事故表面上是随机的、突发的, 实质上有着必然性、可预防性。研究误操作事故, 最重要的是找出其背后的共同原因和一般规律。考虑到人因失误对于电气误操作的重要影响, 弄清诱发运行人员错误操作的影响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研究人因失误的发生机制, 从而找出应对和解决人因失误的方法, 可以使得人因失误降到安全生产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电气误操作以及人因失误理论的研究现状,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 电气误操作预防措施

电气误操作的定义为:电气专业在进行调度、执行改变系统运行方式或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电气倒闸操作、继电保护整定、投入、退出、改投装置过程中出现的违反《电网调度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不符合运行逻辑等失误行为[2]。

通常电气误操作包括:误调度, 发电、变电、配电、用电专业的电气误操作, 继电保护“三误” (误碰、误接线、误整定) 。

电气误操作的致因主要有人的因素以及物的因素, 而预防电气误操作的根本就是尽量消除操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关键是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 增强个人安全意识, 加强责任心, 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能力[3,4,5], 制定相应的防误操作措施, 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落实, 规范变电站电气操作规程的制定标准, 严格执行倒闸操作票制度, 把误操作消灭在萌芽状态[6,7,8]。为此, 电网公司发布了《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变电运行管理标准》、《电气操作导则》和《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等管理规范, 指导企业科学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帮助操作人员更规范的操作进行电气操作, 降低风险。另外, 监护操作制度的不合理也会诱发恶性误操作。文献[9]针对变电倒闸操作采用“监护人唱票、操作人复诵”的模式存在着监护制度执行不力, 监护者以及操作人直接存在相互依赖、沟通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一人独立操作, 一人监督”和“一人操作、一人协助”两种新的操作模式, 解决了操作人员存在依赖心理、监护不到位等问题。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设备对电气误操作的影响, 同时防误系统的完备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影响。文献[10]将色彩功效学引入现场操作设备, 对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及地线等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示, 可达到提高直观效果, 避免操作出错的效果。

防误系统中, 设备信息的采集是基本, 信息的正确与否对于后续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献[11]介绍了一种压板智能化的方法, 利用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实现了压板状态的可靠检测和识别, 制定了典型压板投退规则, 并将其嵌入防误系统, 形成一、二次防误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了压板状态的在线监测, 解决了压板误投退及漏投退问题。文献[12]采用Hough变换来检测标志牌边框, 通过投影法进行标志牌字符分割的原理, 对标志牌进行实时视觉识别, 进而定位操作人员的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 系统通过便携式视频捕获设备获取当前间隔的标志牌实时视频, 并进行识别, 从而结合操作票判断是否走错间隔, 从而达到防止误入非工作间隔、智能开锁等作用。还有学者提出了通过保护测控装置对线路残压和母线电压的判别来判断对侧接地线 (刀闸) 是否在合入状态[13]。

随着智能电子装置、远动程序化控制的发展, 智能化防误系统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文献[14]介绍了一个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 站控层的五防软件支持IEC61850并与监控后台集成一体, 快速生成防误操作规则;间隔层实现防误模型解析, 并可实时采集开关量和模拟量, 结合线路实时状态完成防误逻辑判断。IEC61850标准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基于IEC61850标准的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 (GOOSE) 快速传输机制为间隔层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前提保障, 是防误系统实现的关键[15,16,17,18,19]。其他一些智能倒闸操作防误闭锁系统:FY2000LY[20]、集控型防误操作系统[21]、基于D5000平台的调度一体化智能防误系统[22]等也各有自己的优势。这些智能系统为电气提供了有效的安全防误支持。

针对操作票系统, 也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献[23]提出了一、二次设备建模的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 通过对二次保护设备进行拓扑建模、规则库管理以及操作票与检修票闭环管理等设计方案, 实现电网图形完整拓扑分析功能、智能推理生成操作票功能和根据检查票生成操作票功能, 提高了防误操作票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电网设备以及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变电站的运行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大大降低了系统以及设备导致误操作发生的几率。但是恶性误操作还是时有发生, 其中人为风险因素日益凸显。因此, 电气操作中存在的人为可靠性问题亟待更深入的研究, 这对于电网中规范操作行为、保证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电气误操作人因可靠性分析

人因失误具有重复性、潜在性、可修复性, 而人具有学习的能力, 因此, 分析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 寻求人因事件的防范策略, 降低人因失误几率有较大可行性。

人因可靠性分析[24]HRA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根据时间以及方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主要是通过假设检验等手段来确定任务差错概率分布, 并通过相应的影响因子进行调整, 得到最终的人因可靠度。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THERP (Technique for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 方法[25]以及HCR (Human Cognitive Reliability) 方法[26]等。这些方法着重利用结构化建模和数学计算等方式追求“精确”的分析结果, 在人为差错机理分析和认知过程建模等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第二代方法更多的是从认知方面着手, 强调外部条件等其他外在因素对人因失误的影响, 来描述人为差错产生的机理。主要的代表方法是ATHEANA (A Technique for Human EventAnalysis) 方法[27]以及CREAM (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 方法[28]等。而第三代方法是在前两代方法的理论基础上, 利用仿真建模, 在虚拟环境里进行模拟, 主要方法有COSI-MO (Cognitive Simulation Model) [29]和IDAC (Information, Decision, and Action in Crew Context) [30]。

目前电力系统人为风险因素的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电厂, 特别是核电厂方面;而变电领域的人因可靠性及安全研究还比较少。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是综合的, 其中跳项或漏项操作、单人无监护或者无票操作是主要原因。对于这些事故, 除了设备、操作事件以及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 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精神身体状况、管理制度以及调度指令等[5-8、31-32]。针对这些人为因素, 主要是从内部机制、技能提升[33]等原因进行预防。

这些对于人因可靠性的分析大多只限于简单分析和事故统计, 提出的预防措施也比较抽象, 不能起到比较好的指导作用。鉴于电气误操作的危害性较大, 为提高电力人为操作可靠性, 减少恶性误操作、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迫切需要对人因失误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并发展一种针对电网的人因事件分析方法, 能全方面地考虑分析人因失效的各类原因, 量化计算人为可靠性, 并预防控制各类电力操作的风险, 给出降低人为失效率的具体措施, 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文献[34]依据心理学领域的REASON模型, 建立了变电运行人因事故分析的拟REASON模型, 提出了事故链上的六个要素, 包括环境、信息、组织、危险点、监护人、操作人。针对这六个要素提出防止变电运行人因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并指出各方面安全措施的协调是追求“事故零目标”的必然要求。该模型为人因事件分析提供了指导性方法有利于寻找引发人因事件的根本原因, 但是未对各要素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文献[35]基于CREAM追溯法, 建立了变电运行人因失效模型, 提出了适用于变电运行人因失效事件分析的“后果-前因”追溯表及追溯分析方法, 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对变电运行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减小人因失误概率。文献[36]借鉴了核工业领域的人为可靠性分析模型, 结合电力操作特点和已有的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给出9类通用效能条件的评估细则, 提出一种基于CREAM的电网人为操作可靠性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对各通用效能条件进行专家评分, 利用模糊CREAM计算, 得到特定环境下的人为差错概率, 为人为因素量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综合而言, 对于电气误操作中的人为因素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根据误操作事件统计出来的事故原因对其进行定性研究, 针对这些研究提出宏观的预防策略, 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人为误操作发生的概率, 但是针对性不够强。为了更好地指导防误工作, 需要对人为因素进行量化, 现阶段已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 也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模型和方法。但是总体来说相关的研究有待深入。

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电气误操作的危害性较大, 而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为因素成了误操作的主要致因。研究电气操作中的人为可靠性也成为了电力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前人因可靠性方面研究现状的分析, 下一步将需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 其他领域的人因可靠性研究比较深入, 研究方法以及模型较多, 但是输变电领域的人因可靠性研究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企业安全规章制订上, 定量研究比较少, 亟需结合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 更加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 开发电气操作相关的人因风险预控系统的软件以及手机APP应用, 给出电气操作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量化指标和指示, 实时评估下一次电气操作的可靠性, 解决变电运行所关心的人为操作失误概率和操作风险问题, 通过划分操作风险等级等方式对失误概率较高的电气操作提供警示信息, 在此基础上给出详细的降低人为操作风险的方法, 从而确保电力安全运行。

(3) 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 研究COSIMO或者IDAC方法在仿真电气操作过程, 进行可靠性分析, 对电气操作中的风险点进行模拟分析, 协助判断重大失误事件, 进行风险预控。

4 结语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校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通过上缺课监测系统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9、学校疫情报告人:庆校长

风险管理因 第6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会?班委?集会?违纪

如何管理好一个新的班级,笔者认为一定要注重“首因效应”。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所以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在此,笔者认为新班级管理的“首因效应”一定要抓好四个第一。

一、要开好第一次班会

新班级成立后的第一次班会非常重要,班主任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能草率行事,信口开河,否则容易给学生留下不认真、随便、不稳重等不良印象,很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新班主任应把第一次班会当做自己树立形象、威信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是了解学生、拉近师生距离的平台。在第一次开班会时,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着装整洁大方,体现自己的风格、气度,举止要自然得体,给学生以成熟、稳重、老练的感觉,为学生做一表率。

在第一次班会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精彩的开场白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介绍学校的辉煌历史,谈谈自己曾经带过的优秀班级实例和业绩,同时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新学校的打算,达到互相了解、相互沟通,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为以后的班级工作打下基础。

二、要选好第一届班委

新班级的第一届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工作的带头人,选得好就能把班级的各项工作带好,选不好则会影响班级的发展。特别是有些不称职的班干部被调职后会存有情绪,不配合班主任工作,起反作用,所以初选一定要慎重。如何做到慎重呢?这就需要班主任有“火眼金睛”。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注重观察,学会判断,只有看准了才会做到人尽其才。所以一要看学生的言谈举止;二要看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要看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指挥才能。为了能更充分了解每个学生,选拔出最适合的班干部,在初选时,班干部不能多选,一般2~3名为宜。

其次,短期内可从档案或者集体活动的优秀表现者中发现最佳人选。

最后,等到期中考试后,根据德能勤绩,由学生投票选出最有责任心、号召力、肯吃苦、有正义感、有威信的好干部人选。干部选得好,就能做到人尽其才,使班风正、学风浓。好的班干部不仅能给班级带来活力,而且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会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顺利。

三、要利用好第一次集会

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方面,第一次集会非常重要。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开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公众场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班级是一个团结战斗的班级,在重要场合一定要展示出班级的优秀形象。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行动会牵扯到整个集体,一定要顾全大局,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因此每次在新班级的第一次集会中,笔者都会反复地启发强调,并且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级的向心力,为学生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争着为班级增光添彩开个好头。

四、要处理好第一次违纪

学生违纪不可避免,对存在的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违纪现象,班主任一定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否则,以后班级会很难管理,后果严重。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多方面了解违纪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

1.抓小防大

把教育的关口前移,抓住学生一次次小的违纪行为进行严格的教育,预防大错发生。

2.把握时机

恰当的机会会使处理问题的效果事半功倍。

3.晓之以理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把道理讲通、讲透,消除学生的戒备心,主动改正错误。

4.后续关怀

学生冷静下来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温和的教育,既可以巩固教育效果,还可发现新问题,进行补充教育。

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既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要既严厉又有爱心,尽量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因此班主任在新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开好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导向作用。

当然,新班级的管理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学生的学习、卫生、生活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新班级的班主任,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只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跟得上,靠得紧,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交流,班级就会越管越好,越带越顺手,越来越出成绩。

风险管理因 第7篇

人因工程理论应用于船舶安全管理初期, 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 由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去探讨对人的因素的控制。此时的人因工程理论主要是从安全行为科学的角度, 分析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及模式, 掌握人的安全行为规律, 从而定性的分析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管理的影响。

任何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指导, 只有逐步从定性的研究过渡到定量的研究, 理论上才可能有重大的突破。对人因工程理论的研究也是这样, 即不但要从定性上而且要从定量上研究人的行为的可靠度, 从而更好的控制人为因素,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这里推荐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及概率论的管理方法。

现代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客观存在的设备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及与之相关的环境组成的。所以, 在进行轮机安全管理时必须将人的任务可靠度考虑进去。

人的任务可靠度与机器故障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

(1) 人具有学习能力, 失误率会随时间增长而逐步降低。

(2) 人具有纠偏能力, 产生致命性错误时, 人具有发现并纠正自己所犯错误的能力。

(3) 多人作业时, 操作人员之间相互纠偏的能力。

基于这三个因素, 人的不可靠度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 fh (t) 为人的失误密度函数, Pe (t) , Pa (t) 分别为自我纠错概率和群体纠错概率。

这样, 可以求得轮机部工作中某单个任务的可靠度。但在轮机安全管理整体运作时, 更关心的是对于整个系统的评价, 这就需要采用模糊数学的技术解决。

首先, 我们利用上面提及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轮机管理中一个方案对于单个目标的特征值。然后, 根据特征值计算方案对每个系统目标的目标隶属度。

对于越小越优的目标:

对于越大越优的目标:

在模糊集合论中, 隶属度也可以定义为权重。所以, 加权距优距离:

类似地有加权距劣距离:

u为整个系统对优的隶属度。是每个目标对整个系统性能影响的权重系数。

为了求解整个系统对优的隶属度, 建立如下优化准则:方案的加权距优距离与加权距劣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求解此最优化问题, 得:

由此, 使用人因工程理论, 我们就可以对轮机安全管理每一种方案对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做出一个量化的评价, 进而进行管理上的优化。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船员心理学和轮机人员的心理测试

人因工程理论的涉及范围是相当广的, 在船舶安全可靠性管理中凡与人的因素相关的皆属于人因工程理论的范畴。很显然船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船舶安全营运的不可忽视的人的因素, 从而也就导出了人因工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船员心理学。

我们采用测验法对轮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主要编制了9套测验量表:态度与意见的期许式作答 (RD-16) 、自尊量表 (SES) 、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FNE) 、社交焦虑感分量表、自评抑郁量表 (SDS) 、状态孤寂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接纳他人量表、状态焦虑量表。以正在轮机长考证班学习的8 7名大管轮作为样本, 按照“刚上船”、“上船一段时间”、“长期在船”、“刚下船”、“下船一段时间”5个时间段让轮机员测试。间隔一个月共测试了2次。

数据处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反映分数集中趋势这一特征的数字。它是一组测量分数的代表值, 具有用于描述和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及可与同质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两个主要特征。它包括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等几种主要形式。我们选用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

(2) 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表示测验分数之间差异程度的一种统计量表, 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情况或离中趋势。对于一组数据, 除了研究它的集中趋势, 还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差异程度, 才可能掌握数据特征的全貌。差异量数最常用的是标准差。

(3) 相关量数。

相关量数反映了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常见的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是积差相关。

(4) 信度系数。

信度是反映测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其大小可用信度系数表示。我们在测试中采用重测法来估计信度系数的大小。重测法是用同一种量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 对同一组对象先后施测两次。然后根据两次测验的实得分数计算出相关系数。这里我们采用积差相关公式计算, 从各组的信度系数看, 还是相当高的。

(5) t检验。

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量数仅仅代表了某一总体的某一样本所具有的特征。我们还需要用参数统计检验方法, 根据样本的特征, 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 以获得总体的有关特征。

3 轮机人员心理裕度储备的优化

我们可以应用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从人的自身学习功能和纠错能力着手, 从自动化船舶轮机管理的特色出发, 建立管理者的不可靠度数学模型, 采用模糊集合的方法, 定量的求解整个系统对优的隶属度同时考虑船员的心理素质和安全裕度, 加强轮机人员心理裕度储备的优化。

一方面海上和机舱的外界环境 (外因) 以及轮机人员个人的特殊情况 (内因) , 如轮机员本人的教育经历、海上任职经历、经过何种培训 (理论的、技能的) , 本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的组成等, 决定了轮机人员在轮机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的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状态在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试前尚处于未知状况, 有可能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另一方面, 人因工程理论通过对船舶人员和机器的可靠度的分析, 进而导出了安全心理学在船舶应用的基本理论。结合上述两项内容, 我们对轮机员进行心理测试, 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轮机员当前真实的心理情况, 从而储备轮机员的心理裕度。并通过对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激励, 对技术业务的培训、评估和提高以及执行严格公正的奖励制度, 调节、拓展轮机员的心理裕度, 如果心理测试发现情况严重, 测试对象不适合继续留船工作, 可以及时安排公休, 避免因船员心理状况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作为现代轮机管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将人因工程理论及其重要分支——船员心理学实际应用于机舱人力资源管理, 是完善我们现代轮机管理体系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 也是现代集装箱船舶轮机资源管理的系统优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摘要:保证机舱人力资源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避免发生船舶安全事故, 是机舱资源管理的目的所在。人因工程理论不仅可以从安全行为科学的角度, 分析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及模式, 掌握人的安全行为规律, 从而定性的分析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管理的影响, 更可以对轮机安全管理每一种方案对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做出一个量化的评价, 进而进行管理上的优化。而作为人因工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船员心理学则可以具体应用于帮助判别船员的心理状态, 避免因为船员心理状态不好而影响安全生产。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因工程,可靠性,船员心理学

参考文献

[1]胡裕达.实用多目标最优化[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江彦桥.船舶机械可靠性技术[J].上海海运学院, 1990.

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 第8篇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比较集中,分布在黄河两岸,是我国重要的焦煤基地之一,也是建设西部大开发的资源依托。截至2007年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5处,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储量跃居全国第一位。然而,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伤亡大、职业病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瓦斯煤尘重大、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本文认为,要控制煤矿事故发生,就必须掌握事故产生的机理和规律,根据规律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将事故控制在许可的范畴之内,主动地对各类事故采取预防性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本文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问题,既探讨企业外部管理制度的安排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又观察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对企业安全问题的影响,追溯煤矿事故频发的经济原因、体制原因以及社会原因,试图找出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企业忽视安全和安全管理乏力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

二、事故致因理论:一个分析安全管理实现阶段性优化的过程

事故致因理论是阐述事故发生机理的理论,帮助人们认识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以及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探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这些事故致因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剖析事故的原因,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在减少事故从而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故致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单因素理论、流行病学理论(Epidemiological theory)和事故P理论(P Theory of accident)。单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事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因素是指人或环境(物)的某种特性。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针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发生的次数和有关数据,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分别进行统计检验,发现某些工人较其他工人更容易发生事故。1949年,葛登(Gorden)提出事故致因的流行病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伤事故与流行病的发生相似,与人员、设施及环境条件相关,有一定分布规律,往往集中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发生,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事故的研究对象不只是个体,更重视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研究目的是探索危险因素与环境及当事人(人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复杂的多重因素关系中,揭示事故发生及分布的规律,进而研究防范事故的措施。1972年,本尼尔(Bennie)等人提出了在处于动态平衡的生产系统中,由于“扰动”(Perturbation)导致事故的理论,即事故p理论,进而提出了“多线性事件连锁法”(Multilateral Events Sequencing Methods)的事故调查方法。P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众多原因经历相当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串联或并联的因果关系,以及多重中断了或没有中断的发展过程,事故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可能导致下一个事件发生,直到事故过程结束。

然而,事故致因理论不是产生于煤矿生产领域,不是从煤矿事故中提炼出来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因而难以直接运用于煤矿事故的分析和预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事故控制方面建立“事故致因突变模型”,提出“危险评价的尖点突变模型”、“突变理论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底板突变水煤层的突变学特征”、“突变理论分析矿山冒落型地震机理”,“事故的突变论”在预测、预知、预控事故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也正是顺应这个趋势继续向前发展的。因此,本文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找出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实现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确保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内蒙古煤矿安全管理发展内涵与选择

通过事故致因理论对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管理的分析,本文认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导致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这些直接原因又是由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缺陷所产生的。归根结底,导致内蒙古自治区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坚持依法监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依据业内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管工作,按照规定的监管依据、目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开展各项监管工作,实现监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业内部门和单位及其监管机构应组织监管人员认真进行学习和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法规、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监管人员法制观念的学习,并建立健全监管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法规和规范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监管行为,克服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监管工作严肃性。

深化监督运作透明度,加强外部信息反馈。一是通过新闻曝光,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进而强化业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防范潜在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舆论宣传,揭露问题,鞭挞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信誉;三是协助煤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确立安全意识,构建“国家监察、政府统一管理、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煤矿安全生产新格局;四是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要抓好“一通三防”的管理,配合煤矿矿井安全评价制度的开展,切实强化煤矿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

积极整合监管资源,有效解决市场无序化的矛盾。煤矿行业监察管理系统工程是煤炭工业化、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它是一种重视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动态管理程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煤矿行业整体安全的最优化,使煤矿企业在生产中达到最佳的整体安全运行效应。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须打破传统监管方式,采用科学系统工程的大批量、标准和技术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整个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及相互关系和影响度,使事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方面强化素质教育工作,注重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结合,另一方面强化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考核,以便解决市场无序化现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状态。

认真履行监察职责,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监察执法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专心于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功能,广泛收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作用,而对于企业中与安生产工作不相关的事务,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不得干涉。要对机构的人员配备进行扩充,吸收新的人员加入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中来,使机构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化。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定期对煤矿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在指定的期限内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发挥市场调控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高适应预期变化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式经营将会直接导致能源高消耗、低利用和环境的高污染,在需求层面上为“矿难”多发提供了客观基础,为此,须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从供给的层面上来看,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结构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尤其对煤炭资源过分依赖。同时,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资源,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利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形成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完善设施配置,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一是对安全信息机构进行完善,明确安全信息机构的组织职责,增大投入,改善目前信息机构设备陈旧和人员不足的局面,购置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增加安全信息员的配备;二是拓展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发挥社会团体、协会组织、第三部门的信息收集功能,多渠道、多层次地收集各类安全信息;三是健全配套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安全信息即时汇报制度,保证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四是建立安全隐患排除情况反馈制度,对已经按照要求处理解决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备案,对未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回信息站,或者错报、谎报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编.中国煤矿事故暨专家点评集(上、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第l版,2002.

[2]孙庆刚.波兰矿山救护组织[M].现代职业安全,2004,8.

[3]李纬娜.中国煤炭安全监管体制格局[M].财经,2004,12.

[4]李全生.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M].煤矿安全,2003,8:P1.5.

[5]Chaulya L.Safety,risk and regulatio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 Proceedings,Chica-go:13:l,2004.

风险管理因 第9篇

1 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分析

1.1 班长安全杠杆论

在生产现场, 班长既是生产负责人, 又是安全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 自己监督自己, 这种班组管理制度就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在任务的压力下, 班长的生产和安全杠杆天平是不稳定的, 当班长偏向生产时, 工作的天平就向生产倾斜, 安全就容易出现隐患。反之, 当天平在正常位置或偏向安全时, 现场就安全, 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就是班长安全杠杆论。

图1为班长安全杠杆论示意, 这种管理的安全弹性很大, 其安全系数高低的影响因素如下:①从大范围来讲, 与班长的能力有关。在一个安全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好班长带领下, 班组的安全性就好, 安全系数就高。反之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②与班长的情绪有关。当班长安全状态好、安全意识强时, 班组安全就好, 反之安全系数就低。总之, 班组安全靠某个人来保证的安全理念是很危险的, 况且这个人又是施工者本人, 自己监督自己, 很难保证安全质量, 真正的安全需要用制度的约束来保证。

1.2 “点”式安全控制论

班长带领工人施工时, 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包括:检查科巡检人员、区管理人员、调度室及矿领导等, 而这些只是巡查监督, 监督时间短。统计显示, 1个班工作24 h, 这些监督人员监督累计时间不超过5 h。这段时间内施工人员都是按章操作, 安全施工;而在监督巡检人员不在现场的19 h内, 安全监督出现了真空, 这种安全管理称为“点”式安全控制论。

图2为“点”式安全控制论示意, 这种“点”式安全控制论存在较大的安全管理真空。统计资料表明, 90%的事故都是监督人员不在时发生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违章作业都是在监督人员不在时才违章的, 监督人员在现场就不敢冒险作业。假如有一个“矿领导”24 h在现场监督, 使工作环境时刻都处在安全线以上, 就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煤矿安全过程控制管理法

2.1 过程控制管理法的含义

煤矿安全过程控制管理法也就是同期控制或现场控制管理方法, 它是指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杜绝违章作业, 并监督施工环境, 从源头上控制伤亡和质量事故, 把事故消灭在未萌芽或萌芽状态, 达到同期控制的安全目的。其根本原则是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才生产。

图3为过程控制管理法示意, 过程控制管理法使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时时有人监督, 时刻能保证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状态下作业。事故发生的2个必然事件条件为:安全隐患和违章作业。只要必然条件其中之一不被满足, 事故就不会发生。

2.2 过程控制管理法步骤

过程控制法的灵魂:井下每个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时刻有监督人员在监督。每个班组在施工场所作业时, 都有监督人员在跟踪控制。在施工中工人经济利益与过程控制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 在实施工程控制法时必须与工人的利益相挂钩, 对这一矛盾进行调和。

(1) 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在班组里面设置专职岗位——质安员, 他是班组的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负责该班组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督工作, 包括环境安全、违章作业等, 代替矿领导行使安全生产权利。由矿领导直接指挥, 对矿领导负责。时刻保证各个工作面都在“矿安全标准”的杠杆下作业, 还可代替生产单位统计工作量、监督质量, 替代验收员。

(2) 对一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纠正在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

(3) 制订安全效益工资制度, 把施工中的安全系数作为工人工资结算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资核算计算公式:工人工资=进尺工资×70%+安全工资×安全系数。其中, 安全系数为多个方面的总和, 包括违章作业、环境安全等, 具体范围各矿根据部门不同具体制订实施。

2.3 过程控制管理法的机构组建

(1) 组织机构。

成立由矿长直接领导的质安科 (或改组检查科) , 其职责为:①监督检查施工地点安全设施, 保证设施完好;时时监督各个工作地点的施工人员, 使其按安全作业规程施工, 负责监督施工地点的安全工作。②负责给各单位代验收工程量、质量。③负责收集矿井中各个施工地点的资料, 建立安全隐患报表制度。每天早上收集各个工作面的第一手安全隐患资料, 报矿领导审阅, 供领导决策, 监督;或建立计算机安全信息控制系统网络, 科室及时向矿汇报各个施工地点的安全和质量及安全预报, 让矿领导在办公室就能掌握矿区第一手现场安全隐患情况。

(2) 日常工作。

①保证各种安全设施完好, 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延期处理的挂隐患牌;不能处理的报值班室。②保证所有施工人员按安全作业规程施工, 杜绝违章作业, 实现安全生产。③负责给施工单位代验收工程量和质量, 写作业单。④及时向值班室汇报施工单位本班安全工作内容, 包括发现隐患和隐患处理情况, 对以往限时处理的问题负责监督落实。⑤井下各个工作地点有突发事件或条件变化时, 及时向值班室汇报, 让矿领导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现场情况。⑥提出安全预测建议。

3 结论

(1) 从煤矿安全现场施工班组监督这一角度出发, 提出了安全管理致因理论中的班长安全杠杆论和“点”式安全控制论, 并分别论述了各自的特征及意义。

(2) 提出了过程控制管理法防治煤矿安全事故, 详细阐述了过程管理法的意义、实施过程及机构的组建等, 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我国煤炭企业生产面临诸多的安全问题, 给煤矿现场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对煤矿安全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过程控制管理法防治煤矿安全事故的思路, 详细阐述了过程控制管理法的意义、实施过程及机构的组建等, 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风险管理因 第10篇

学习, 可以这样促进

晚上1 0点, 通常是笔者读书的时间。今天刚读了《人民教育》上登载的郭思乐老师《从“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兼论评价情结》。果然是篇好文章!细读完毕, 笔者随即在电脑上利用百度搜得此文, 复制粘贴到校园网平台“校长荐读”栏目中并附言:“我校的评价是“‘拉牛上树’还是‘驱牛向草’?值得思考……这篇文章对我校正在探索的评价改革很有指导意义!”第二天午后, 笔者又上网浏览教师阅读情况。从文章后面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姓名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黑色, 说明这些教师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文章后是教师们的短评。施列彬老师率先跟帖:“此文精彩!教育是慢的艺术, 我们需要走出密集评价的误区。”张倩老师的观点是:“我校的情态晋级制正是一种积极的实践回应。‘驱牛向草’, 我们已经在行动!”周晨老师跟帖说, “目标看得见, 进步有台阶, 超越无极限——蠡中, 应该是一片引导学生成功的芳草地。”朱雁老师接上话题说:“当然, 有一天, 我们的学生真能达到‘为而不争’的境界, 这是教育的大成功!”……

看完教师们的回帖, 笔者敲下了一串文字:“此文提醒我们, 在我校积极倡导曲线管理、普遍使用小组量化竞赛、积极推行成功晋级制的时候, 我们要当心走入过度评价的误区, 避免产生依赖评价、甚至为了评价而学习的现象……”

学校的内涵发展首先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学校管理应该重“理”而不是“管”, 校长首先应该成为全校师生精神成长和思想发展的激励者。为此, 笔者将“思想第一, 制度第二, 校长第三”确定为学校的核心管理理念。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相关的栏目, 利用网络平台对师生进行思想引领。通过校园网的“校长荐读”、“教师荐读”等栏目, 笔者和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了阅读的信息共享与互动。这不仅可以让师生提高读书效率, 而且也有助于领导和师生之间相互了解, 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近5年来, 笔者为教师们推荐了各类精彩文章近千篇, 教师推荐各类精彩文章几千篇。这些文章在润物细无声中引领着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引领着师生享受精彩的人生教育。网络已不仅仅是记录读书的进程, 更多的是提供一个通过读书引领思想并进行教育管理的平台, 使学习真正成为每个蠡中人的需求与习惯, 在日益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引领思想, 陶冶情操。

民主, 可以这样拓展

这是江南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 但我们心中都揣着一份别样的温暖。今夜, 笔者和教师在各自的家中同一时间上线, 相约网上蠡风论坛, 举行每月一次的“蠡中夜话”网上沙龙活动。本次探讨的话题是由沈宇清老师提出的“教师如何为自己减负”。大家各抒己见, 很快网上就多了不少跟帖。钱云祥副校长首先发表自己的观点:聪明的教师首先应懂得付出, 当付出得到回报时就能逐渐享受减负的快乐。倪爱琴老师呼吁“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能回归理智, 多一点宽容, 多一分理解”。李华老师则提出“教师减负的根本在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在这方面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失位”。署名“阳光大男孩”的教师则认为“疏于学习、惰于思考、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教育想法的教师往往是重负的”……在一个多小时里, 共有6 7位教师参加了本次讨论, 跟帖数量达2 9页, 总计2 8 2条, 其中不乏数百字的“深度思考”帖子。通过在线交流, 我们碰撞思想, 共享智慧——这是蠡中的一道精神大餐!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学校管理要想取得实效, 就必须充分激发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精神, 必须进行民主管理。真正的民主管理一定是要善于聆听师生的心声、善于接纳师生的合理建议、善于帮助师生解决问题的。学校实现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让师生有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和渠道。为了拓宽师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 学校在校园网上设计了“蠡风论坛”、“问卷调查”、“留言”、“评论”、“校长信箱”, 而且还对涉及师生利益的学校信息进行网上公开, 甚至管理层的述职也在网上公开, 希望借此让师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 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校长也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

要真正把民主落到实处, 需要制度和措施的保障。很多时候, 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会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信息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主体身份的隐蔽性。这就使得网络更容易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一个良好平台。基于网络的平等交流和自由讨论, 不仅可以使校长、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突破时空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师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绩效, 可以这样提高

学校从2 0 0 6年9月起就推行从“分班而教”到“选班而学”的重要变革。初一新生入学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班级菜单自主选班。与之相配套, 学校全面改革评价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行晋级制。晋级成功的学生就可以二次选班。距离新学年学生报到还有两天, 学业管理中心的杜爱民老师开始在家中的电脑上“上班”。她根据选班方案中预设的新初二班级菜单以及初一学生的晋级情况, 在学校的“学业评价”平台中将初二年级重新组班。全年级3 6 3人, 仅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真正让人感到满意的是, 随着学生的班级变化, 在电脑系统中存储的所有学生的学业管理信息以及读书网中的读书信息仍然紧跟着学生, 各个新班级的所有基础信息自动生成。杜老师随后在网上发布通知:新初二学生编班已经完成。

学业管理中心的盛秋红老师一早来到了办公室, 打开电脑登录校园网, 点击“校内信息”中的“会议信息”, 发布《蠡中期中考试改革情况调研会》的通知。盛老师依照软件标准格式, 确定会议名称、主席、主持人、记录人员之后, 选择参会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以及特邀、列席人员, 预设会议流程和所需时间, 再在提醒栏中输入“请每位与会同志就以下4个问题作好3分钟简要发言准备……”一个看似烦琐的通知, 就在简明的点击选择和简要提醒中很快完成了。点击“发布通知”, 该通知即以会议通知的特制格式发送到相关各成员。他们打开电脑, “今日待办事宜”中就会出现“会议通知”提醒。会后, 学业管理中心杜主任随即将“会议纪要”发布到内网。全体教师即能收到“会议纪要”信息提醒。第二天下班前, “阅览情况”中绝大多数教师名字的颜色都变成了表示已经阅读的黑色。此次会议的精神在无声无息中得到了很好的传达。

学校事务繁杂多样, 必须注重绩效的提高, 这样管理才能变得轻松高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校管理绩效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目前, 分层教学的理念和实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各种新式的分层教学模式, 如跑班制或走班制, 在照顾学生学业差异的同时, 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增加了管理的成本。我们通过学生学业管理软件和平台的开发, 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校实施了基于学生学习情态的分层教学,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就读班级, 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情态晋级机制, 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积极的情态。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编班是相对灵活的。为了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学业管理平台可以让班主任迅速地调出班内任何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这样一个动态的档案, 在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同时, 实际上也为学校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基础。学校的“会议通知”软件, 不仅能经济有效地传递会议信息, 而且能更好地保存学校的会议记录和档案。与常规的会议管理相比, 更加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不仅如此, 学校在管理中还借鉴企业流程改善的管理理念, 开发并应用了“留言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电教维修管理”、“用车调度管理”、“资料印制管理”、“请假管理”等软件, 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绩效。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提高管理绩效, 就是用更少的投入做更多的事情。

执行力, 可以这样提升

学校与无锡教育网将联合举办无锡教育博友“走进蠡中, 感受蠡风”半日笔会活动。许多活动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安排。中午, 学校品牌管理中心的高峰主任开过协调会后, 将相关已经明确的任务移交给校长办公室薛松屹主任。薛主任打开校园网“公务流转”, 点击“发布公务流转”, 将分工表发布在工作任务签发栏中。第二天上午, 所有1 1位相关人员准时收到工作安排, 即开始分头准备。第三天下午15:0 0, 薛主任打开“公务流转”查看工作完成情况, 尚有一项任务显示为红色的“未完成”, 承办人是梁老师, 其资料显示尚在“办理中”, 其余承办人的状态均显示为绿色的“完成”。薛主任随即打开“个人留言”给梁老师发去留言, 提醒应该加快工作的进程, 如有什么困难, 请及时沟通。下班前, 薛主任收到梁老师的回复:还有一份资料需要重新印制, 下周才能完成。下周二, 薛主任再次登录“公务流转”查看准备工作情况, 此时该项公务已经显示为“完成”, 表示各项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一切就绪。

学校的执行力就是学校各部门主任执行学校决议、完成目标、督促检查、指导实施的能力。学校管理要想真正做到快速高效, 关键是要提高管理的执行力, 要做到责任到人, 及时跟进, 及时反馈。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 不少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办事拖沓、缺乏责任心、相互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的情况,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大都是由于学校管理中职责不明, 监督反馈不到位等。长此以往, 不仅会影响学校管理的效率, 还会让学校管理层和普通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相互埋怨的不良情绪。

我们在校园网上专门开发了“工作安排”、“公务流转”、“倒计时”、“管理统计”、“实名签读”等功能, 把学校公务执行的许多常规环节都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 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 做到责任到人。通过网络系统的监控, 可以及时发现公务流转中“中断”或“未完成”的环节, 做到及时跟踪反馈, 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事务的执行力。

电脑是人管的, 可在许多情况下, 却是人被电脑管才更有效——这时候, 电脑管人比人管人的执行力要大得多。能电脑管的, 尽量让电脑管起来;必须人管的, 就让人去管。

智慧, 可以这样共享

2 0 0 9年8月1 0日, 台风“莫拉克”开始影响江南地区。与此同时, 一场纯民间组织的、有关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头脑“莫拉克”在蠡园中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悄然登陆。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深圳、上海、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4 0余位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 进行着一场“‘蠡风’教育创新果餐会”。不设主席台, 无领导讲话, 一杯清茶, 一盘水果, 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合围而坐, 在随意自然的氛围中, 分享各种最珍贵的教改成果, 畅谈心中的教育理想。4位主讲嘉宾更是毫无保留地介绍了本校最具特色的创新成果。言者慷慨激昂、情真意切, 听者神情专注、频频颔首。蠡中人从共享信息化管理智慧开始, 一次次地搭建平台, 不断走向教育的更广阔处, 用新的“教育传播文化”来传播新的“教育文化”。

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 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或校长的单方面努力, 而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充分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 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能够提供的支持。“蠡风果餐会”、“家校合育”、“专家研讨”、“实训中心”等活动, 既是学校内部各成员交流工作、沟通感情、激发思维的有效形式, 也是校内人员与校外同行、专家一起研讨学校教育和发展的良好平台。

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网络不是万能的, 特别是在教育中, 爱与智慧才是永恒的。因此, 我们既要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又必须坚持思想引领技术, 要从思想上根本确立技术的合理定位。

因“诗”结缘 因“兰”而聚 第11篇

悠扬的音乐声响起,诗会正式开始。南理工党委宣传部宫载春部长发言时表示:“我心里此刻有一种诗情画意般的喜悦,看见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这次的诗会相聚将成为风景,成为一次清新的记忆。它带来的文化气息感染我们所有的人。生活本身就应该充满诗情画意!”随之,由南理工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博士组建并担任指导教师的二月兰诗社,也郑重宣布成立。二月兰诗社的成立,为驰名遐迩的“诗歌大学”南理工添加了一个完美注脚。

在一片如雷的掌声中,冯亦同老先生走上舞台。作为诗友中的长者,他笑谈自己刚从二月兰的原野上过来,裤管上还“沾花惹草”,是二月兰这位诗人召唤广大诗友来此,是水杉林让大家相聚。在冯老先生的微博里,收录了季羡林大师对二月兰的评价,一个“怒”字,写出了二月兰冲天的豪情。

白衣舞者翩翩起舞,诗人们在配乐伴舞的美好氛围中吟诵个人作品,时而扬声歌颂,时而缓慢抒情,时而停顿深思,富于激情地打造着视听的盛宴。观众也安静聆听诗人的心声,体悟其中的无限意味。

海棠花睡在朦胧的三月里,孙友田老师的声音犹如从一片淡红的梦境中传来:“莫愁湖的海棠花在做着海棠梦/海棠花的梦想告诉了三月的风。”这样唯美的意境令整个现场顿然安静,大家屏气凝神,听诗人娓娓道出海棠从小美到大美的梦想。孙友田的声音低沉有力,手臂随着声音的起伏挥动,他对世间万物的祈祷与歌颂,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有观众陶醉地闭上眼睛,仿佛已跟随诗人进入了梦幻般的海棠花园。对于年轻一代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建議,孙友田提出两点:“首先要向传统学习,很多大师级诗人都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青年人要学会从中学习,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伪诗、非诗的误导,切勿无内容、无意义以至无聊。另外一点就是接地气,诗歌应该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会提高读者思想觉悟,给大众以艺术享受。”

大厅里,有一个红衣小女孩在不停地穿梭,特别引人注目,她叫崔馨予,这次跟随妈妈来到南理工,并上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一朵小野花》,算得上是一位小小诗人。崔馨予的母亲刘畅很健谈,这位南京知名女诗人与我们分享了她对诗歌的感触、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万物的感恩。刘畅觉得写诗歌、与诗人相识都是很美好的事情。“一株二月兰可能并不起眼,但它们聚集在一起就是很强大的生命力。写文章就是要具体体现出生命力。如今个性的自由在发展,但是创作也会受到多年文化背景的限制。要学会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参加这次诗会,刘畅感到大家都在进步,“我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更加美好。”她笑着说道,“用内心联系自己。诗意无处不在,我们的作品应深入、打动人心。诗歌像是一位先知,我们要反映的不仅是表面,更是一种真正的现实。”在诗里她给女儿的祝福,也是给所有人的祝福:“我喜欢你是明亮的,/我喜欢你是自由的。”

一袭黑色衣裙,一条明艳又不失大方的红色丝巾,一位优雅的女士款款上台。配乐响起,朗诵开始,她轻柔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微扬的嘴角带着饱满的感情,仿佛在向你讲述一场春天的童话。在谈及对这次二月兰诗会的感想时,巩孺萍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感动”。“诗会的氛围非常好,以理工科见长的南理工,能有连南大、南师大都难得的如此诗会如此氛围,十分让人感动。在注重物质的时代,还能为精神追求葆有一片蓝天,这令我欣慰,令我欣赏。”在与巩孺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位成熟端庄的女诗人依旧充满了童真童趣,她的心情从笔端流出:“如果思念有形/一定是纤细如丝/如果爱有颜色/那一定是鹅黄”。童话般浪漫,写出了春天的温暖。观众席上一位同学禁不住感叹道:好美的诗啊!“要让自己的心永远充满诗意。”巩孺萍一语道破了诗样生活的天机。

此次诗会令在场的广大学子获益良多。一位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他记下的笔记,并说道:“很欣赏诗人的才华和诗句中传达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心中的那只蜗牛》。而且,在理工院校举办诗会,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一撇一捺构成的,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临近尾声,诗人作家们走上舞台热烈合影。诗会结束了,但交流与学习仍在继续,这一场视听盛宴,留下的是更多思考的空间。南理工浓郁的诗歌氛围,令与会嘉宾留恋不已。在下一届诗会中,我们还将看到“二月兰”诗社的成长与壮大,正如冯亦同先生所言:二月兰不仅是南理工的校花,将来更会成为中国诗坛的“坛花”。

风险管理因 第12篇

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员会 (TSB) 对近年来多起铁路事故进行了调查, 纵向力 (压缩力) 使车钩出现之字形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或诱发因素。这些事故中的列车纵向力虽不是超乎寻常, 但是, 车钩横向之字形在列车纵向压缩力下使牵引角度超乎寻常, 导致转换的横向力超过了安全性防护[2,3,4,5,6,7]。

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员会在对卡姆罗斯事故 (TSB事故号为R02C0050) [2,3]调查时, 首次就因车钩出现之字形对脱轨的影响以及车钩之字形和转换的横向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后来对其他多次事故的调查继续了这方面的调研。在卡姆罗斯事故中, 2台装有非对中控制性车钩的货场机车与一列货运列车中的3台运营机车以及1辆自重较小的空车进行编组, 列车在6°弯道上实施静态制动, 产生一个中等的列车压缩力。但是, 装有非对中控制性车钩的后置货场机车使车钩出现之字形, 产生一个较高的横向转换力, 推动自重较小的空车翻转到弯道的外侧。

对车钩出现之字形和转换的横向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正反馈机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发现拉伸纵向力时的上述相互作用是稳定和受限的, 而压缩纵向力的上述相互作用是不稳定的、正反馈的。

因车钩之字形产生的横向力可能导致3种不同类型的脱轨, 这因车辆和线路系统不同的防御机制而不同。自重较轻的车辆可能被推动而翻转到弯道的外侧, 之字形状态的重车可能造成线路嵌板断裂或爬轨, 横向力和车辆/线路的动态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车轮爬轨事故。

AAR MSRP M-1001标准第II章规定了车钩角度和转换的横向力的规范和要求, 对在10°弯道上、具有890kN (200kips) 拉力的车辆安全性要求进行检查[8], 该安全检查只是涉及了自重较轻车辆翻转脱轨情况, 却没有涉及到压缩力下的不稳定之字形状态的检查。

2 正反馈机制

2.1 牵引角度

列车通过弯道或不对中的直道时, 车钩不对中于车体纵向中心线, 列车纵向力就通过车钩从一辆车传递到另外一辆车上, 车钩和车体中心线存在角度时, 部分纵向力转换成横向力。该转换的横向力Ftl等于纵向力Fin乘以牵引角度α的正弦值。

AAR MSRP M-1001标准第II章给出了一系列公式, 利用车辆的尺寸和理论线路几何形状, 来计算弯道以及直道-弯道上的车钩横向角度, 然后使车钩允许摆动角度满足计算得出的车钩角度。利用公式计算一辆与位于10°弯道上的一辆长度较短的车辆连挂的车钩角度, 得出的车钩角度用来计算横向力和脱轨系数, 以确定脱轨系数是否超出车辆的倾覆系数0.82[8]。

卡姆罗斯事故中的2台货场机车装有对中控制车钩 (图1) , 能在压缩状态下将车钩的摆动限制在10cm (4in) 之内, 或牵引角度在缓冲状态下控制在8°之内, 在拉力状态允许车钩较大的横向摆动。但是, 对中控制车钩并不能区分压缩/牵引力状态, 在压缩力下允许牵引角度高达19°。

2.2 车钩和车辆位置

车钩可能出现的位置要么对齐于车体一侧, 要么是之字形 (图2、图3) 。对齐于车体一侧意味着车辆的2台转向架和同一个钢轨对齐, 要么是钢轨的外端, 要么是钢轨的内端。而车体处于之字形位置意味着2台转向架偏离于钢轨, 车体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成一定的角度。

连接2辆相邻车辆的车钩可能是对齐于一侧, 或处于之字形位置, 这也要依据前一辆车的后1台转向架与后1辆车前1台转向架的相对位置。当这2台转向架对齐于同一个钢轨, 那么连挂车钩可能是处于对齐一侧位置。当2台转向架偏离钢轨, 连挂车钩可能处于之字形状。

详细的几何分析表明, 连挂车钩牵引角度的和或差等于连挂车辆长度之和一半所覆盖的总圆角。在卡姆罗斯事故中, 最后1台机车和第一辆漏斗车之间的连挂车钩, 机车的牵拉角度为αl, 漏斗车的牵拉角度为αc, 机车长度一半覆盖圆角为θl, 车辆长度一半覆盖圆角为θc。于是, 图2中对齐一侧位置情况为:

图3之字形位置情况为:

在本案例中, 不包括线路横向空间, 假定转向架中心位于AAR公式中所规定的理想线路中心线上, 总圆角就可以由机车长度Ll (17.12m (674in) ) 和第一辆漏斗车长度Lc (18m (709in) ) 予以确定。因此, 得出大约数值为:

利用图2可以对该简化的计算进行验证[2]。

2.3 正反馈机制

如果连挂车钩处于图2所示的对齐一侧位置, 那么牵引角度之和将受限于圆角之和, 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不大于圆角之和。因此, 此状态中的车钩角度将是稳定的、受限的。该工况中的每个牵引角度大约为1.729°, 算式如下:

大约:

牵引角度比较小, 只能产生非常小的横向力, 不会导致脱轨。

如果连挂车钩处于图3所示的之字形位置, 牵引角度差就与覆盖圆角相等。这是不稳定状态, 约束不够, 如果牵引角度差与覆盖圆角相等, 等式 (3) 的牵引角度将是无限的。除非有额外的限制条件, 例如配备了对中控制车钩, 或线路横向约束来限制等式 (3) 的得数, 否则, 牵引角度将变得很大。

车钩之字形大多数出现在车身较长的车辆和车身较短的车辆连挂时, 或车辆定距明显不同时。如果列车力为拉伸力, 将会使车辆向弯道内侧翻转, 如脱轨系数超过0.82, 车钩角度会因推力影响而受限或减少。因此, 车钩角度将不超过标准线路几何形状情况下的计算值。

最具风险的情形是列车压缩力施加到之字形车钩上。横向力作用于转向架, 然后作用于线路, 轮轨间产生移动。反方向移动将会加大车钩角度, 加大的车钩角度将会使列车压缩力转换的横向力更大。这时, 在横向力和压缩力下之字形车钩的角度之间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

这种正反馈只能由车辆或线路中防护机构阻止。如果没有防护机构, 将会出现脱轨。车钩摆动限制对具有风险的横向支起是第一个防护。如果对中控制车钩设置摆动限制, 那么正反馈将会在最大允许角度内停止, 使转换的横向力处于安全范围内。

线路强度是另外一种防止车钩出现横向之字形而采取的措施。因过大的横向力而出现的爬轨是北美木质枕木线路车辆通常出现的一种脱轨形式, 这种脱轨是由于车钩之字形造成的, 甚至在直道上也出现, 原因是该直道线路上的鱼尾板使用时间太长、道钉的数量也不够。

2.4 线路不平顺的影响

线路横向不平顺应在安全规则限制之内:

错位:16mm (in)

轨距偏移量:38mm (1.5in)

车轮轮缘/钢轨:3mm (0.125in)

合计:57mm (2.25in)

因之字形状态下线路横向57 mm空间而出现的额外牵引角度, 根据之字形实际组合情况会产生累加或互相抵消。

对于车体之字形情况来说:

对于车钩出现之字形来说:

线路横向空间对牵引角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车钩之字形而反映出来。如果车钩和车体处于对中一侧位置, 那么因线路横向空间而产生的牵引角度就没有什么变化。相对来说, 车体之字形只能增加相对于转向架中心距离与线路横向不平顺空间的角度。但是, 如果车钩更短, 之字形的车钩将对牵引角度的影响更大。

3 之字形脱轨

3.1 自重较轻的空车转动

卡姆罗斯事故 (TSB事故号R02C0050) 是一起典型的因车钩在列车压缩力下出现之字形状而产生的第一种类型脱轨案例。装有无对中控制车钩的2台货场机车与3台运营机车和自重较轻的空车进行编组, 该货运列车的牵引吨位为15 618 508kg (17 201ton) , 列车长度为2 959m (9 708ft) 。

列车在6°弯道上实施静态制动, 产生了大约447kN~503kN (100 481lbs~113 066lbs) 之间的列车压缩力。但是, 后面货场机车的无对中机构车钩使车钩出现之字形状, 并产生一个很高的转换横向力, 使自重较轻空车转动到弯道的外侧。

现场调研和动态分析表明:自重很轻的空漏斗车对中于一侧位置, 两端的车钩处于之字状态。后部货场机车安装的无对中控制机构车钩最大程度上促成了上述这种情况的发生, 产生了很大的牵引角度和使空车转动的横向力 (图4) 。

转换横向力位移臂距离, 或车钩距轨面高度H为87cm (34in) , 垂向力臂距离 (G/2) , 轨距的一半为72cm (28in) 。如果位移L×车钩高度 (H) , 比位移V×一半轨距 (G/2) 大, 车辆将围绕轮/轨接触支撑点转动。基于这种临界条件下的位移公式, 车体这种转动的脱轨系数L/V (横向力/垂向力) 为0.82, 计算公式如下:

具有对中控制特性的车钩对因列车压缩力下车钩出现之字形导致脱轨是十分关键的。拿卡姆罗斯案例来说, 根据计算, 第一辆漏斗车前面车钩的牵引力是447kN~503kN。如果后置机车和第一辆漏斗车之间的车钩具有对中控制特性, 牵引角度将被限制到大约8°, 根据式 (1) , 转换横向力限制到大约62kN~70kN (13 984lbs~15 736lbs) , 相应的脱轨系数L/V在0.64~0.72之间。这样, 横向力和脱轨系数L/V就不可能达到脱轨极限了。

不巧的是, 后置机车的车钩不具有对中特性。一旦该车钩处于之字形状态, 除非线路强度也足够大, 否则, 正反馈增大了牵引角度和横向力, 有可能达到最大19°, 或导致脱轨, 哪一个都可能先出现。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当横向力达到80kN (18 040lbs) , 虽然该数值在正反馈期间还没有达到改造线路的强度, 但是脱轨系数L/V首先达到0.82。牵引角度将在9.2°~10.3°之间。

3.2 货场机车爬轨

2005年, 艾伯塔的鲍登地区也发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因货场机车无对中控制特性车钩而导致的铁路事故 (TSB事故号为R05C0082) [4]。这次脱轨事故和卡姆罗斯事故主要的不同是, 这次脱轨是一种爬轨脱轨, 而不是卡姆罗斯事故中自重较轻车辆出现转动而脱轨。

该列车由2台GE型运营机车、2台GM型GP9货场机车、21辆重车和55辆空车组成。2台运营机车配备了范围广的动力制动 (DB) , 2台GP9机车位于运营机车后面, 它们装有无对中控制特性车钩, 但是带有摇枕止挡。列车质量为4 096 896kg (4 512ton) , 长度为1 539m (5 050ft) 。

机车工程师因不清楚铁路道口的位置以及相应的速度限制, 因此, 对列车实施了非常规动态制动来更正列车速度。机车事故记录系统 (LER) 对有关加速度进行了记录 (图5) 。基于LER记录的DB和加速度数值, 列车压缩力大约为903kN (203kips) 。

铁路部门利用TOES软件进行的详细列车动力学模拟分析表明, 2台货场机车在脱轨瞬间车钩冲击力大约为1 135kN (255kips) 。这是一个中等性质的压缩冲击力, 但是, 因无对中性控制车钩而使牵引角度变大, 该压缩冲击力就转换成较高的横向力。

2台货场机车处于之字形状态, 其后面的车辆处于重载状态, 当转向架脱轨系数L/V超过了钢轨阻尼值, 车辆以爬轨形式脱轨。TSB实验室报告中对此有详细计算和分析[4]。

3.3 Herzog关节式维修设备

2007年4月28日, 一列由3台运营机车、1辆关节式Herzog维修车、83辆空车和重车组成的质量约8 172 000kg (9 000ton) 、长度为2 927m (9 602ft) 的货运列车, 以73.6km/h (46mile/h) 速度运行时, 在安大略的科堡地区1.19°弯道上出现脱轨。Herzog车动力设备上的燃油箱被刺穿, 柴油溢出并燃烧, 大火烧毁了305m (1 000ft) 长的线路设施, 包括伯纳姆街道的道口[5]。

Herzog多功能维修车当时处于空载状态, 由131m (430ft) 的关节式平车/敞车组成 (部件顺序号为HZGX1750 B、G、E、F、D、C、A) 和Herzog机车 (HZGX175) , 编组于3台高容量动态制动机车后面, 该维修车后面还有45辆双层空车。

Herzog机车通过一个非标准固定式车钩与HZGX1750A连挂在一起 (图6) 。该非标车钩由两端带有关节的铸件牵引杆和匹配的“U”型连接器组成, 该“U”型连接器安装在牵引梁里面, 通过销子和车辆的钩尾框相连。侧板限制牵引杆横向摆动量约在30°以内。

LER记录了3台机车在脱轨瞬间产生了600kN (135 000lbs) 的冲击力, 这是正常的。现场调查发现, “U”型连接器发生变形, 非标车钩最大横向角度高达44.6°, 车钩处于之字形状态。

后续的动力学分析确认, HZGX1750A车辆后面转向架的脱轨系数L/V在LER记录的压缩力下在最大角度时达到4.5°~5.9°之间, 而30°摆角时脱轨系数为3.1, 所有数值超过了爬轨阻尼, 导致脱轨[5]。

3.4 车辆满足了AAR标准规定的拉力下转动要求

2007年, TSB对在直道上发生的另外两起事故进行了调查, 第一起事故的脱轨车辆满足了AAR MSRP第II章车钩角度和通过10°弯道、890kN拉力下转动安全检查要求。发现压缩力下的脱轨车辆在脱轨瞬间处于之字形状态, 正反馈机制在直道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6,7]。

在霍尔顿事故中 (TSB事故号为R07T0323) , 机车工程师实施了例行制动, 停止一列车进行过道岔和在货场进行车辆编组。LER记录和动态模拟确认, 该制动使列车产生大约685kN~965kN (154kips~217kips) 的列车压缩力。该力虽不太高, 但是, 一列侧翻式车辆从较短线路上转换过来与货运列车连挂, 它们处于之字形状态的最大车钩角度 (13°) 将列车间压缩力转换为较高的横向力。

在压缩力为774kN (174kips) 时, 脱轨系数L/V介于1.9~2.05之间, 而压缩力在685kN~965kN之间时, 脱轨系数在1.6~2.7之间。脱轨系数超过了线路爬轨阻尼, 导致车辆直道脱轨。

在德拉蒙德维尔事故中 (TSB事故号为R07D0009) , 1个车钩断裂造成一长列重载列车分离, 使列车前部不得不进行紧急制动 (UDE) 。分离的5台机车和75辆车产生了如图7所示的列车压缩力, 虽然列车是在直道上, 但是, 当车钩就处于之字形状态, 列车纵向缓冲力转换成很高的横向力, 转向架脱轨系数升高后导致了脱轨。

霍尔顿事故和德拉蒙德维尔事故中的脱轨车辆满足了AAR标准互换车辆通过10°弯道、890kN牵引力下倾翻安全检查要求, 这些车辆不存在机械故障, 事故发生在直道上。如果车钩不处于之字形状态的正反馈中, 车钩牵引角度就不会在直道上达到使车辆脱轨的程度。

4 结论

车钩因处之字形状态下列车纵向力和横向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稳定的、处于正反馈状态。该正反馈机制使之字形状态车钩在列车压缩力下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很微小的误操作和/或设备特性的影响因该正反馈机制而被加倍放大, 易导致车辆脱轨。

车钩摆动限制是第一种防止车钩出现横向之字形的措施。无对中控制性车钩的货场机车车钩摆动角度过大、特殊的维修车、在半径较小的线路转换车辆都可能会发生之字形脱轨。机车工程师必须清楚该风险, 在操作中预先采取措施来控制列车纵向力。

增大线路强度是另一种防止车钩出现横向之字形的措施。因过大的横向力而发生爬轨是北美木质枕木线路通常的车辆脱轨形式, 即使在直道上也会因车钩之字形的正反馈机制而导致车辆脱轨。长期以来, 人们忽视直线上的线路强度, 尤其是激活牵引和实施制动的路段。

AAR MRSP第II章要求10°弯道、890kN拉力下倾覆安全检查。该安全检查只是涉及了拉力下倾覆理论, 而压缩力下的车钩之字形的正反馈机制风险却没有包括在安全检查中。应增加新的测试内容, 包含这种风险性脱轨检测。

摘要:对近年来加拿大发生的多次铁路事故进行了分析, 认为是因列车纵向力使车钩出现之字形而导致的。对如何预防这种风险性之字形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货车,车钩,脱轨,加拿大

参考文献

[1]Chen, D.Systematic Analysis of Derailments of Heavy Haul Freight Trains in Canada[C].8th IHHA Conference, Rio, Brazil, June, 2005.

[2]Chen, D.Analysis of Jack-knifing Derailment, CN Freight Train A 442-51-08Mile 52.1Camrose Subdivision Camrose Alberta, 08July 2002[R].TSB Engineering Report LP114/2002 for Occurrence number R02C0050, Ottawa, 16Oct 2003.

[3]TSB, Derailment Canadian National Train No.CN A-442-51-08Mile 52.1, Camrose Subdivision Near Camrose, Alberta 8July, 2002[R].Railway Investigation Report Number R02C0050.

上一篇:自拟补肾益智汤下一篇:计算机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