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内心范文

2024-06-05

孩子的内心范文(精选9篇)

孩子的内心 第1篇

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 任何思维都未成定局, 可塑性很大。他们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好胜心与未能取胜的矛盾

当前社会, 成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优胜劣汰成为一种主旋律贯穿于人们的生活, 连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都想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胜将军”或“不败之王”, 然而现实总事与愿违, 幸运之神并不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一般, 孩子的好胜心都很强, 凡事都希望自己过人一筹, 可由于自己自制力差, 意志薄弱和其他一些原因, 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甚至失败。对于这种现象, 我们赞扬孩子具有毫不示弱精神的同时, 也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竞争, 鼓励孩子不气馁, 注意加强自身的自制能力。否则一旦输给别人就会丧气、灰心, 严重的还会破罐子破摔。

二、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矛盾

不要以为大人才有自尊心和自卑心理, 其实年幼的孩子也有。只不过被我们忽视或轻视罢了。现在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挺成熟, 有的还带有成人的打扮和谈吐, 其实他们内心还很幼稚、单纯。如遇到差错或受到挖苦讽刺, 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他们也许会加倍反抗, 也许会自动退却。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孩子, 对他们适度的批评, 用信任和鼓励的言语, 让孩子改正错误。

三、进取心与意志不坚定的矛盾

孩子们由于年幼, 是非观念模糊、思想认识不足而经常犯错误。绝大部分孩子有了错误都想及时改正, 特别是在大人的教育和启发以后, 更想马上改正, 但因为自己总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经常出现错误行为反复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不能松懈或操之过急, 而应该对孩子继续循循善诱, 鼓励和激发他的进取心, 不要因此而否定一切。

四、不良行为习惯与集体活动要求的矛盾

现在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很多, 由于主观不重视或客观原因, 不合要求的衣着影响了集体的整齐划一;由于自身行为放纵或无意使班集体荣誉受损。我们要分清是非、具体分析, 肯定他愿意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好的一面, 同时要找出解决办法。如果是行为习惯的原因, 我们要敲响警钟, 帮助他们意识缺点、自我警觉、及时改正;如果由于情绪或其他心理因素, 我们要加以关心, 及时交流、沟通, 多给予安慰。

五、合理要求与不能满足的矛盾

孩子们渴望友谊, 往往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使他们得不到;他们的希望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又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有时孩子决心努力改掉坏习惯, 可做了好事偏偏又没人发现, 没有受到表扬;或者急需某些合理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 遭到家长的拒绝。此时此刻, 我们要做的便是随时了解孩子的内心, 满足其正当要求, 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两方面的需要。

六、强烈的独立、自立要求与严厉的成人管教矛盾

当前的孩子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 自我表现意识非常强烈, 许多事情都希望自己能独立、自立, 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家长们和老师们不放心;或孩子的行为有令大人不满之处, 而不让孩子去做, 不满足他的要求, 从而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其实我们看到孩子独立意识的正面, 也要鼓励他们试着去闯, 在行动上加以指导, 减少失误, 即使出现差错, 也在所难免, 千万别大惊小怪。

孩子有了错误行为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掌握矫正孩子行为的方法, 从“知、情、行、意”四个方面入手, 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1. 知, 就是让孩子明理。“晓之以理”是矫正行为的基础。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怎样做才是错的, 该做什么, 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能那样做。当然要采取一些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活泼有趣的形式, 如:讲故事、看图书、看电影、参观有意义的活动等, 切忌泛泛而空谈道理。

2. 情, 就是要用情感去感染或感化孩子, “动之以情”是矫正问题的关键。

有错误行为的孩子, 他们在感情上总是与人对立的, 情绪不好时, 处处戒备、防范, 使得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就有了障碍。这时, 我们应充分发挥“爱”的力量。爱的本质就是奉献、给予。有困难时给予帮助;遇到学习难题要给予辅导;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表扬;有长处要肯定;受了打击要保护;问题出现反复要理解;成功时要鼓励;失败时要给予安慰。这样孩子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就慢慢消除了。

3. 行, 行动, 就是去做, “导之以行”是矫正问题的必要途径。

孩子行为形成依靠训练, 我们要加强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训练, 抓住一切机会, 从孩子的特点出发, 有意识训练孩子的行为, 不断重复, 通过训练, 使孩子良好行为进一步强化,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4. 意, 就是意识。“持之以恒”是矫正问题的重要原则。

意志薄弱的孩子, 缺乏毅力, 遇到困难就退缩, 今天好了, 明天又反复。我们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敢于同困难做斗争, 出现了错误允许有反复, 在反复中耐心劝导, 行为不会在一朝一夕形成, 要注意加强长期的意志锻炼。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2篇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与自己说话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便是见面了也只是打个招呼,总是在需要钱物的时候才来找自己等现象时,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投资太少,以至于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已经越来越远,更别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们应该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抽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逛动物园,一起玩游戏,如果你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那就不可能不能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们永远都需要记住,陪伴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好的爱。

2.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沟通

不论在什么时候,如果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沟通的话,那么孩子永远只能仰视你,无法与你正直好好沟通,更别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父母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高度与孩子沟通才能发现成长的奥秘和问题,与孩子成为朋友,甚至是死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尊重孩子,给与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平等地位,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大决定,这些都是融入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办法。

3.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成长

更多的.时候,家长们都是以监护人为孩子负责的心理和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就导致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逆反心理,故意疏远亲子关系。

父母越是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越是僵硬,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父母即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依赖者,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而不是训斥和指责,哪怕孩子真的犯了错,父母也要原谅孩子,亲子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如同朋友一般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共同成长。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现代的孩子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每天都被学习和强制性兴趣爱好所包围。

以前的孩子,放了学想玩就玩,现在的孩子作业成堆,周末还有这样那样的实习班和兴趣班,难怪孩子厌学。

回到家,还要被父母们问东问西,不完成作业不给看电视,不给吃饭。

读懂孩子的内心 第3篇

但是,我的这种自信,因为儿子的一句话而开始动摇。那天晚上,儿子在床上抱着小狗,突然非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小狗每天晚上等我睡着之后,它都会自己一个人偷偷地爬出来,睡在被窝外面,它可真是不乖。”而真实的情况是:有的时候,是因为我怕磕痛儿子,而在他熟睡后把小狗拿到外面;有的时候,是因为儿子翻身、蹬被,而使小狗改变了最初的位置或姿态。我试着跟他解释小狗躺在被窝外面的真实原因。但是,儿子执意不相信,他宁愿、也坚持相信,小狗是自个儿钻出被窝的。

我突然有点担忧起来:作为5岁零8个月的孩子,应该已经能够分辨想像和现实的不同,也应该能够分辨玩具和活物的不同。也许在梦中、或者在想像中,儿子把这只小狗当成了活生生的小动物,但回到现实,怎么也不应该执拗地相信:这只绒毛小狗会“自己走出被窝”啊?孩子总是把想像当作真实该如何是好?这会不会影响他对其他事物的正确认识?对想像与真实的混淆,会不会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个5岁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如何能懂呢?

专家观点:妈妈放松心情,孩子更添快乐

五岁半的飞飞每晚抱着小狗入睡,他分不清现实中的小狗和玩具狗的区别,如果没有了小狗,飞飞会恐惧吗?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细细解读。

1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四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事实与虚构分不清楚的现象。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告诉你:“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很漂亮的摩托车”或是“妈妈带我去水上乐园玩了”,甚至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家长和老师会以为孩子在说谎或是吹牛,是一种学坏的倾向,于是便紧张起来,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或者义正词严地进行训斥,认为一定要防微杜渐。但孩子决非存心,他们可能只是对所描述的情境或是对象极其向往、充满渴望,希望有一天美梦成真。通过幻想,他们感受到一种替代满足,甚至说出来与人分享。所以,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现象,耐心地解释和提醒,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否则会伤其自尊、引起自卑。

2孩子不能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

“万物有灵”是孩子的另一种普遍的思维特征,他们不能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他们把意识和情感看作无生命物质的属性,认为每一样事物都像他们自己那样活动。4—6岁左右,孩子把对人类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太阳是有生命的,“因为它带来光”;山没有生命,“因为它不会做任何事”。

当然,到学前晚期,孩子的思维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其“合理性”和现实性也日渐突出。所以,飞飞妈妈的担忧又显得不无道理。

3小狗是飞飞的情感交流物网

不过,我觉得飞飞妈妈的担忧有些过虑了。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除了受其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之外,还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毛绒小狗对飞飞来说是一个替代依恋物,一个能给自己父母般温暖和安抚的对象,飞飞对小狗的感情已经远远超出旁人,别以为小狗只是一件玩具而已。也许,一个人的时候他和小狗之间还有许多的情感交流呢。所以,他宁愿相信,小狗是有情有性的,而不接受成人的所谓真实的解释。因此,不能单凭这件事推论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并为此忧心忡忡。

4孩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对于男子汉的锻造,我觉得传统上,我们也存在着一个误区,似乎只有刚毅勇敢、无所畏惧才是男子汉的固有属性,而柔情和温存则不值得鼓励。其实,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正视并积极关照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上的脆弱,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温暖,然后才可以以此为基础,从容地面对世界。

5妈妈要先减轻自己的忧虑情绪

飞飞妈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隐隐约约都在担心单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往坏处想?自己感受的孤独,也更多投射在了孩子身上?实际上,你的这种脆弱心理,更可能成为孩子健康心理的无形杀手。

所以,现在飞飞妈妈应该做的是减轻自己的忧虑情绪,因为这可能传染给孩子,让他更不安,更期望有所依赖。妈妈还可以给孩子更多陪伴,分散他的注意,让他能一点点减少对小狗的依赖。

为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问题的忧虑,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对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来源于我们“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而生的自以为是的误解。放松心情,其实孩子和我们都会增添更多快乐。

(李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责编陈金华

孩子的内心 第4篇

因此,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家长一起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学生成长, 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或难题, 而我也是通过这种方法体会到孩子进步的喜悦的。

案例背景

去年我所教的学生里有个叫小云 (化名) 的女生,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 她跟爸爸一起生活,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 她的爸爸比较溺爱她。高一上学期时她的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 可下学期开学没多久, 我就发现她对学习没以前上心了, 平时在我的课上会有一些小动作, 比如:和同桌说话, 或者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再或者偷偷吃东西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多次提醒她, 也找她单独谈过几次, 但收效甚微, 并没有什么起色。

矛盾冲突

有一次, 她竟然在我讲课时偷偷玩手机, 我当场批评并没收了她的手机, 而且要求她下课后来我办公室, 结果小云并没有来找我。第二天上午我到班里上课, 谁知刚走到教室门口她便走到我身边并大声说:“我要上厕所!”我说:“这刚上课你就去厕所?下课干什么去了?”“我肚子疼, 必须去!”我看着她的表情, 明显感觉她在说谎, 我说道:“不行, 下课再去。”而她更是对我吼道:“没见过你这么不讲理的老师, 我不想跟你再说一句话。”一边说着一边往座位上走去。

下课后, 我觉得必须要和她好好谈一谈, 就把小云叫到了办公室, 当我平心静气地和她说这两天发生的事情的时候, 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而且不说一句话, 我感觉必须要叫她的家长过来聊一聊了, 但是当我提出要见她的爸爸时, 她突然怒吼道:“你叫他来做什么, 他根本不关心我, 也没时间关心我, 我回班了。”说完就冲出了办公室。

通过这两次的事情以及和小云的接触, 我强烈地感觉到她最近可能有心事, 而且还是家里的事情。为了能让小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也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云这学期的表现与上学期相比变化如此之大, 我要尽快和孩子的家长见一面。于是, 我联系上了她的爸爸。小云爸爸来到学校后, 我先是给他说小云是个特别懂事特别乖的孩子, 对学习也挺用心, 也爱帮助同学。在小云爸爸听了这些后心里比较容易接受的情况下, 我又把这两天小云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给他说了一下。然而在和小云爸爸的交流中我了解到, 最近这段时间小云在家也是怪怪的, 动不动就冲爸爸发脾气, 有时她还在放学很久后才回家, 问她怎么回来这么晚, 她只是默默地流眼泪什么也不说, 小云爸爸也想找她谈一谈, 但她都以要做作业为由拒绝了, 看来小云确实有心事。小云爸爸也很想知道自己女儿到底怎么了, 为了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和小云爸爸决定一起想办法, 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解决过程

了解了小云的一些情况后, 我先后做了如下工作:

1.找小云的好朋友小雪 (化名) 了解情况, 从她那里知道了“症结”的所在。原来小云爸爸最近要再婚了, 小云很反感爸爸再婚, 并多次跟小雪表达过说讨厌回家, 觉得生活变得特别糟糕, 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成了“外人”。她觉得爸爸陪她的时间变少了, 觉得爸爸再也不会关心爱护她了, 她也开始讨厌上学, 觉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2.再次联系小云爸爸来到学校, 我把从小雪处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他, 希望他能好好地和小云单独谈一谈, 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关心, 打开孩子心结。事后了解到小云爸爸确实找时间单独和小云谈了谈, 而且正是这次父女之间的谈话, 让小云明白了爸爸虽然再婚了, 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关心她, 照顾她, 并不会因为爸爸的再婚而忽视小云。也正是这次谈话后, 我发现小云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能认真听讲并能认真做笔记, 课后还能问老师问题, 除此之外, 她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还能经常过来和我交流一下, 这些让我倍感欣慰。

3. 通过和小云爸爸联系知道他已和小云谈过话后, 我又和小云真诚地交谈了一下。首先, 我拿出了那天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小云, 并告诉她以后不能在教室甚至校园里玩手机, 一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小云欣然答应。其次, 我又和她交流了一下家里的事情, 并告诉她父母的事情你可能做不了主, 但是爸爸对你的爱不会因他的再婚而减少, 要对爸爸有信心, 同时自己心中也要充满爱, 爱爸爸, 爱爸爸所爱的人。小云听后很感动, 表示以后一定会爱自己的家人, 也谢谢老师对她的关心与宽容, 并为这几天她对老师不好的态度道了歉。 (其实小云是故意找茬, 好让老师叫家长来学校, 小云想看看她爸爸是不是还关心她)

4.鉴于小云的这种家庭环境, 我时常和小云谈心, 也时常打电话和小云爸爸交流, 密切关注小云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案例反思

从这件事情中, 我能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 也认识到孩子一时的错误背后可能是有隐情的, 但面对学生的问题, 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 共同关注孩子, 共同帮助孩子, 同时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讲话也应注意要有艺术性。

一、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首先要先说一说孩子比较好的方面, 说一说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再说孩子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这样能让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二、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要注意不要光自己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 应积极倾听家长的话语, 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这样做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 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工作。

三、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 一定要注意你的态度与说话的语气, 你的心情一定要平和, 不管你对这个孩子的表现有多么的生气或失望, 都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入到与家长的交流中, 切记不要对家长宣泄你的不满情绪和数落家长, 否则沟通不会有任何效果。

四、态度一定要真诚, 老师要真正关心孩子,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这样, 家长也好, 孩子也好都会配合老师的工作解决好问题。

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二者相互配合, 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与家长一起去引领学生成长。

孩子的内心 第5篇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相处的融洽。让孩子感受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关心自己。不少家长在遇到宝宝顶嘴或“讲歪理”时会大发雷霆,并给予严厉地训诉及制止。他们不知道是孩子有健全四维的表现,也是培养孩子明辩是非、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好时机。

孩子的“歪理”是以自己的理由来看事物。父母应用客观的角度观察孩子的叛逆问题,也要审视自己的态度。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急躁的家长要保持冷静,才能使孩子冷静下来,便于沟通。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才能跟孩子相处的更融洽。此时孩子的反抗行为自然就会减少。说出自己的好感觉。而不是直接指责批评孩子。总是太直接和太武断,没头没脑地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特别是对大一点的孩子。

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多思考一下,用关切的言语和孩子交流,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关心自己。虽然作为家长要建立某些权威,要求孩子做合理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掌握好语气,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如果家长能用温和的态度管教和指导,会大大增强教育效果,并且还能提高孩子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别动不动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

与孩子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是理智的沟通而不是吵架)

唤醒孩子内心成长的种子 第6篇

倩倩走后,我拿出班级名册看了一下雪莲去年的期末成绩,属于D等级中的最后几名,若用百分制评判应是20分以下。又看了一下倩倩,数学成绩已是及格水平,属于C等,而各科综合评定却跃居B等,短短半年时间倩倩进步如此之大,让我和任课老师都很吃惊。记得在初二刚入班时她的综合评定是D 等,数学成绩与雪莲现在相当,作为班主任我知道她一直在成长,但没想到幅度竟会这样大!于漪教授曾说:“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我想对倩倩这个孩子来说,她成长的源泉就在于她的自我觉醒。回忆倩倩的点滴,她的一次次进步也在脑中慢慢清晰起来。

正规的错误作业

倩倩的第一次作业,很正规,翻开作业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第一直觉告诉我,这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但我批阅到最后竟然发现一道题也不对,虽然每道题都写得满满的。马上查看她的入班分数——18分,着实让我有些小失望,作业写得这么正规的孩子成绩居然这么差。

刚开始我按照惯例每天给她耐心地批阅,我多么希望在那些整洁的作业中能发现一道正确的习题,哪怕对一半也好,可仍是失望。一周过去了,倩倩没像其他成绩差的孩子那样干脆不做作业或者抄袭同伴的作业,她依然故我地做着属于她自己的数学作业。她的坚持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一个个醒目的红叉,每天面对,我看着都心情不爽,何况是她这样一个文弱女孩?但她真的有这般毅力一直面对满本的红叉而不灰心!

我经常在讲课之余观察她,从她呆板的眼神中我能读出点倔强,更能读出她心里的孤单。她的成绩差,下课也在座位上呆着不出门,班里几乎没有同学与她搭话,她唯一能亲近的就是我这个班主任了。正是花蕾绽放的年纪,却看不到她的一点快乐,我试着拉近与她的距离,下课和她聊几句家常,对她的作业我也索性不判对错,只写“你很有潜力,有问题多问老师,加油哦!”“不要轻言放弃,加油哦,老师会一直关注你。”“你是我见过的最有毅力的女孩,加油!你会成功的!”每次我都会在她的作业本上画一个大大的笑脸。虽然一次次鼓励,但她独立做对一道题的次数仍然罕有,我也试着辅导她,但只是偶尔课下讲一两道题,对她帮助不大。

班级之星

倩倩仍然默默地坚持写“自己”的作业,一天不落而且从不抄同学的作业,她的诚实和极强的抗挫折心理,既让我佩服又让我心疼。每次上课看到她瞪大眼睛努力想听懂的眼神,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刺痛!我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帮到她?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我授课任务紧的情况下,待优生的辅导让我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想到利用班中学优生这一资源,开始着手设计“一帮一”学习活动。并在班级的个人能力考核中绑定“一帮一”(被辅导者——待优生成绩进步幅度越大,小老师——学优生的分数加得越多)评价制度,学优生的辅导责任心明显增强。随着评价制度的不断修改,后来又增加了“每天讲一题”活动,即让待优生每天讲一道自己会的题给小老师听。要求条理清楚,总结每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完成任务的在待优生的个人能力评价中加分。在单独对待优生的特定评价鼓励下,倩倩的进步非常快,尤其是后期我又设定课后自己多练题可以在评价中加分,积够5分可以给一个“数学之星”,她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每到下课她就拿着自己做的题给我批,有一次竟然一下子让我批了40多道题,墙上的数学之星她积得最多。红红的数学之星让倩倩感受到被认可的价值,她不像以前那样卑微了,也慢慢有了点自信。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尊重的渴望,而来自同学与老师的认可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随着倩倩在特定评价中积分的提高,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开始慢慢改变。在我的班中不允许有任何学生歧视待优生,所以在每周评选的12个“班级之星”(卫生之星,劳动之星,助人之星,阅读之星……)中,待优生的比例能占到三分之一。在选“班级之星”时我要求孩子们将待优生的优点放大,而倩倩的进步在班报中多次被学生报道,她的进步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所以在第一次“班级之星”的评选中,她就以遥遥领先的票数获得了“学习进步之星”的称号。

唤醒内心的种子

海德格尔说:“言说是人向世界敞开的重要方式。”一直内向的倩倩从没有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我要给她创造向同学敞开自己的机会。倩倩的优点是不轻易复制别人,而这正是数学学习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她对“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有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时,我知道机会来了。我把倩倩叫到办公室,让她对那道题的独特解法好好整理并熟练一下,在下一节课上课时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她听到这个通知有点惊喜的羞涩,或许在她的心里对这个机会已经等待了很久很久,因为能够上台讲题的,在同学的印象里大多都是学优生,是很自豪的事儿。

倩倩第一次上台讲题,虽然不足5分钟,虽然有些紧张,但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知道倩倩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许,而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不再是那个表情呆板的小女孩。她还特意写了封信给我,向我诉说她的惊喜、紧张以及讲完题后心里的舒畅与自豪。原来她是一个心思如此细腻感情如此丰富的女孩,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表达。后来我又让她在班会中做“课后是如何计划学习”的经验交流,每一次活动同学们都能看到她不断前进的步伐。

倩倩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热心地帮助其他同学辅导。因为她是从待优生中走出来的,我就让她单独分管后面几个待优生的作业,她做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建议下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一套管理待优生的方式。两年后,她考上了高中。对一个在初二评定是D等级的孩子来说,是个不是意外的意外。我为她高兴。

班里的待优生不止倩倩一个,唯有倩倩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为什么面对同样的评价方式,有的学生会有进步而有些学生会原地不动?或许那些没有取得进步的孩子,我设定的评价制度对他们来说,只是迫于同学之间的压力产生的些许改变,一旦压力解除或无视压力就又回到了原点,所以产生的改变仅是表象不会持久。而倩倩在个人能力评价制度的激励下是发自内心的深度觉醒,觉醒的深度恰好唤醒了她内心渴望成长的种子,渴求知识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让她逐渐认识到了自我,才改变了她原来的学习境况。

林清玄在《不让孩子第一名》中说,以大学录取分361分考上大学的幸运儿张毅,是“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由此他还做了一个比喻: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他的观点我极为认同。现在教育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孩子集合到一个校园里,像加工机器零件一样,以分数为模板,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样子。我愿意相信那些暂时没取得进步的孩子是内心的种子还没被唤醒,还没认识到自我,愿将来的学校能如小豆豆的巴学园一样,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唤醒每个孩子内心的种子。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

孩子的内心 第7篇

生命的确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命运,尽管理性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很安全,但受伤的事故仍在不断地,超乎想象地发生。那个小木偶让我想起童年在医院的情形,小时候我身体弱,常常生病,每个月父亲都要从工资里留出几元钱供我看病,其余的给母亲家用。在我幼年的心中医院几乎是伤病的代名词,去医院意味着疼痛 (打针) 和烦恼 (吃苦药) ,候诊的时候也会像小木偶那样害怕与忐忑不安,如果医生是个和蔼的老爷爷或老奶奶,真有些喜出望外。那时常打针,我极端地害怕护士,见到她们无异于老鼠见到猫,内心充满敬畏感。父母理性的告诫常常让我感觉受骗,因为医生给予我的痛苦要大于疾病本身。

理性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无力和苍白的,有时它象征着一种残酷和暴力,带着温柔、帮助、正确无误的面具,循序渐进地破坏孩子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自然的感受力。理性让人类从孩提时起就只对事物的形与质感兴趣,而忽视事物的魂与内在的机缘巧合。理性虽然可以说服孩子接受打针吃药是必需的,但孩子的内心却天然地存在着对理性的绝对性排斥,并顽强保持着幻想,渴望有不疼的、更加让人舒服的治愈疾病的办法,至少以此来宽慰自己。如果这个世界还愿意以感性的方式来触摸孩子的内心,并为孩子保留更加感性的成长模式,孩子的童年可能会幸福与愉快很多,我们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创新人才也会多许多。

《第五个》为我们展现出孩子是用感觉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不是理性。虽然其他的动物破败地走进小屋和焕然一新地走出小屋,给小木偶一些宽慰和好的启示,但仍不能让他真正乐观起来。孩子对情绪体验和感觉体验易于形成牢固的记忆与心理印象,只有无数的获益体验才能让孩子没有内心冲突,愿意接受某种需要付出痛苦代价的成长方式,比如学习。家长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积攒快乐体验是帮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为学习付出艰苦努力的最好途径。

从这本书延伸去想,一个缺少理性的孩子内心世界会是怎样呢?会比大人更加丰富多彩和情趣盎然吗?是的,在孩子的心中,任何物体、动物都有生命和灵魂,有情感、有思想,是活生生的东西。所以孩子会和一棵小草、一块石头说话,会与一个玩具、一本图画书、一个用品建立深厚的感情。再延伸地想,如果我们成年人可以在理性的社会生活中并存着一些感性的感知世界的能力,生命一定会有趣和快乐许多,抑郁、压力和精神崩溃就会远离我们。

孩子的内心 第8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 稳定性差, 可塑性大, 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 教师如果善于运用这个规律, 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对小学生来说, 是一门外语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 跟语文的学习差别很大, 学生极容易因为情感受挫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强调, 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 可以具体转化为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情感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我在这几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尝试着利用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改革英语课堂的宣讲式的固有模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走进孩子的内心,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笑声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

一、课例

学校开展组内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水平相当的四个老师, 教学对象也几乎相同的四个平行班,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呈现一堂相对精彩的课呢?我觉得首先要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各项教学环节。

这是一堂介绍天气冷暖情况的单词新授课。我在教学cold (寒冷) 、warm (温暖) 、hot (炎热) 、cool (凉爽) 四个新词的设计时, 引入了一个海宝的形象, 并创设了海宝想去全国各地旅游的真实情境, 从询问各个的城市的天气状况入手, 学习新单词, 学会使用句型“It’s warm in Hangzhou”等。接下来, 把每个小组以城市命名, 引进小组竞赛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在最后操练环节, 又设置了海宝在我们浙江余姚, 让小朋友们把余姚的天气情况告诉海宝, 说一说余姚的天气, 还可以说说更多的关于余姚的事, It’s warm in Yuyao.It’s nice.You can wear a shirt……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片段一 (导入) :

T:Boys and girls, before you go to a city.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I want to know the tasty food.

B:I want to know how can I get there?

T:Do you want to know the weather?

T:Haibao wants to go to some cities.Today he wants to know the weather.Can you help him?

导入部分让孩子对本堂课充满好奇, 好奇的是海宝会去哪几个城市旅游, 那些城市的天气情况如何, 又该用怎么的英语来表达每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中来了。

片段二 (操练) :

T:Now Haibao is coming to Yuyao.Can you tell him something about Yuyao?Four students can discuss first.

A:Yuyao is a nice city.

B:Today in Yuyao, It’s warm.

C:You can wear a shirt and pants.

D:Welcome to Yuyao.

操练环节中四人小组共同探讨如何向海宝介绍余姚的天气情况,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参与度高, 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二、剖析

一个以生为本的课堂可以称之为绿色课堂, 如何构建一个绿色课堂呢?“绿色课堂”就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课堂。我觉得最关键的在于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注他们的情感, 找准孩子的需求点。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 采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海宝, 海宝的名字简单, 形象鲜明可爱, 深受学生喜欢;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海宝去各个城市旅游准备衣物并询问天气情况的情境, 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纷纷乐意把天气情况告知海宝, 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不会觉得新知识的枯燥和难学;又引进小组竞争的评价机制, 把四个组分别命名为天气相对比较特殊的城市:Beijing (北京) 、Hong Kong (香港) 、Haikou (海口) 、Harbin (哈尔滨)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更乐意展示自我, 并适时进行鼓励和赞许, 让学生更加自信。

三、反思

这堂课, 没有太华丽的修饰, 没有高深的理论指导, 有的只是我那份走近孩子的激情, 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 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说说自己的思考:

(一) 走进孩子的心, 就把微笑送给他们

课堂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课堂情绪的调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积极情感的土壤。记得我们学校的墙上有一块宣传牌:今天你微笑了吗?见到学生微笑是最起码的礼仪, 教学活动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所以一定要带着微笑走近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 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 有助于个体的和谐发展。在我进入课堂的那一刻, 我就把微笑带给了学生, 把好心情带给了学生。一句看似简单的“We are friends” (我们是朋友) , 就拉进了师生关系。这样, 学生们也毫不吝啬, 纷纷投我一个灿烂的笑容, 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他们肯定对这堂英语课充满着期待, 这么简单的行为就能触及学生的内心, 何乐而不为呢?

(二) 走进孩子的心, 就把激情带给他们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是教师迸发激情, 学生流淌激情, 师生互动激情的情感舞台。激情是英语学习中的动力。当学生边听着古筝乐曲, 边欣赏着祖国名胜时, 他们的内心肯定充满着激情, 不仅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更是对本堂课充满幻想。而后我为学生创设了海宝来到中国的情境, 幻灯片上一个个海宝有趣的形象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当然我所选取的图片都是为我的教学所用的, 如教学cold (寒冷) 这一单词时就会出现海宝穿着很厚的衣服, 全身包得严严实实的。而教学hot (炎热) 这一单词时又出现了海宝身着泳衣, 拿着救生圈站在海南的大海边。最后还创设了海宝来余姚招聘气象预报员的情境, 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更高涨了, 学生们是真的融入其中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包含着我对这堂课充分预设的激情。同时, 我用响亮而富有激情的课堂用语进一步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 我相信学生肯定会对老师饱满的发音产生羡慕之情, 继而产生想学好英语的积极情感。因此我认为, 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

(三) 走进孩子的心, 就把赞许赏给他们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 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 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使学生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在学说英语的过程中, 说错是难免的, 也是正常的, 所以, 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要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一定不要吝啬去说几句表扬的话。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跟读单词的时候, 只要同学们能够勇敢地读出来, 我就会说:“Good!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ell done……”, 并且送上一个微笑。这样, 每个学生就会更有信心、更加愉快地学说英语。本堂课我采用比较夸张的语气, 由衷地赞赏学生, 相信肯定让不少学生充满成就感, 继而产生英语很好学并要学好英语的念头, 这就是小小的幸福。

(四) 走进孩子的心, 就把机会留给他们

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有层次的, 在一节英语课上情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表现自己的英语才能了。大多数孩子在掌握了本课新知识后, 就急于展示, 争得别人的羡慕和老师的表扬, 同时也能激发其学习成就感。因此, 在操练环节中, 给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在成功中享受英语, 那是必要的课堂环节, 更是学生必需的精神粮食。根据学生本堂课所学知识, 创设气象预报员招聘活动, 其中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语言输出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参与热情。这种教学设计既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寓教于乐, 寓乐于教, 学生参与面广, 参与积极性强, 效果显著。本堂课我还设计了结合本课内容的评价机制,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 分别以城市的名称命名, 表现好的小组奖励一个太阳, 给学生创造了竞争的机会。同时给每小组设计了自己激励自己的口号, 增加了小组凝聚力和自我激励意识, 又给学生带来了自我评价的机会。总之, 从关注学生的情感方面讲, 我主动热情地走近孩子, 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幸福的课。

在孩子内心播下品牌的种子 第9篇

对于80后的年轻群体来说,对海尔的最初印象大都源自于童年时代的同名动画片,这就是童年的品牌记忆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从小抓起,利用青少年职业体验式教育营销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品牌植入,不仅在青少年群体中狠赚一把,更以前瞻的眼光培养了未来的消费者。日前,一种独具创意、寓教于乐的职业体验式教育植入营销模式正扑面而来,并引发企业界、营销界和传媒界的广泛关注。

由中国品牌策划研究中心、《广告导报》杂志社主办,欢乐之都青少年职业体验馆与大华智道品牌策划机构协办的“童年的品牌记忆——品牌植入新营销模式分享会”在京举行,国内权威营销专家以及来自国内知名企业、广告代理公司的行业精英们,分享知名品牌的植入式营销案例,就亚洲最大的青少年职业体验馆——欢乐之都青少年职业体验式教育植入营销模式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不可复制的欢乐之都

本刊记者针对于欢乐之都青少年职业体验馆的特点,未来的规划,广告主较为关心的性价比,如何引入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品牌等问题对大华智道品牌策划机构副总经理郑展、欢乐之都青少年社会职业体验馆市场总监张磊、欢乐之都青少年社会职业体验馆运营总监李岱一进行了采访。

“我们提出品牌合作的概念,这是一个新概念,不是简单的品牌植入,我们倡导的是跟入驻品牌联动,希望品牌真正走到青少年心里去。目前,我们正在跟一家银行洽谈,希望他们进驻欢乐之都设置‘乐都银行卡’,现在小孩子都有零花钱、压岁钱,有的小朋友压岁钱甚至过万。家长可以教孩子理财,存款产生的利息可以自愿捐助公益事业,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公益心。”郑展表示。

李岱一更是从自身团队的实力层面力挺欢乐之都。“欢乐之都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不仅研究品牌进驻后的体验形式和活动,我们还致力于研究如何完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方法,如何普及社会知识、科普教育知识,如何将各项教育普及与品牌植入形式更好地结合。我们把它统称为欢乐之都的课件,这个课件是欢乐之都独有的,它必须结合科普意义和品牌植入双方面,才可以完整地体现,所以欢乐之都是不可复制的。”李岱一表示。

青少年——消费生力军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仅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有3.67亿,其中生活在城市且收入水平较高的就有1.55亿,各大城市4至12岁青少年每年的独立消费更是高达60亿美元,青少年俨然成为继女性之后又一庞大的消费生力军。

面对这一巨大商机,各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已率先展开行动,注重从小抓起,利用青少年职业体验式教育营销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品牌植入,不仅在青少年群体中狠赚一把,更以前瞻的眼光培养未来的品牌追随者,抢占未来消费市场。

上一篇:TiC基金属陶瓷下一篇:多元化教学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