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功的因素

2024-07-25

教学成功的因素(精选11篇)

教学成功的因素 第1篇

一、上好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所带新班的第一节课、如何上好新一学年的第一节课、如何上好新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甚至如何上好每一天的这节专业课?不仅是每一位新教师面临的问题, 而且也是每位中老年教师应该时时刻意关注的问题。因为这节课成功与否将决定他今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我认为新教师的第一节课、或老教师的新一届班的第一节课根本没有必要上新课, 而是互相介绍、互相认识、互相制定制度, 甚至教师要在这一节用智慧拿住或制服学生。而大多数的教师却认为只要把课上好了, 讲精彩了就行, 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 认真听讲,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因此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让学生打开课本, 进入教学环节。至于走上讲台时的面部表情要么过于无情, 要么过于友善, 把教学与纪律关系理解得过于简单。这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节课不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说明某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的接触, 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明白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往往是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仓促处理, 处理的尺度或宽或严。而或宽或严必然不能服众, 只能使问题越来越多, 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那么首先着手要办的就是了解这个班级的大概状况。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 有多少名学生, 男女生各占多少比例, 文化素质怎样?是否偏科?有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这一系列情况都要事先进行深入了解, 这样面对学生自己心里有了底, 从而增强自信心。因为上好第一节课对教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 增进师生的感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做好学习计划, 那么, 以后学习本学科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作为一位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 仅有上面的技巧是不够的, 关键是自己在平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 提高自身技能。

二、做个有心的教师———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老师们请仔细观察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叫学生回答问题时, 被直呼其名的学生, 往往首先很吃惊, 随之是惊喜、兴奋、自信, 觉得老师关心自己, 尊重自己。这部分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而相反的是, 那些被老师叫不出名字的同学, 眼神中明显地透露出失望, 以后的教学中, 就不大乐于举手, 这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冷清了。直呼学生名字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 确实应该直呼学生的名字。“这个同学, 那个同学, 前面男生, 后二排学生……”何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 看似一件小事, 但要知道, 老师不用看点名册, 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叫出, 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师, 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 用真情去感染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在得到成人关爱的同时, 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尊重。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对教师说是小事, 可对学生来说, 就是一件大事, 学生至少判断出了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教师能叫出学生的名字, 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 但对学生来说, 可能对他影响很大。学生根据教师能否叫出学生的名字, 判断教师对学生是否关注。所以, 我们接一个新班时, 要尽快能够随口叫出学生的名字, 很短时间叫出学生的名字, 会使学生感动, 这也是一种策略。小中见大, 很小的事情确是很大的震动, 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能尽快叫出学生的名字, 看起来是一件小事, 里面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 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 也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信任,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理解和友谊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 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交友上的需要, 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交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 也算是一种人文关怀吧?叫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学号或用手指, 事情虽小, 却反映了讲课者对学生的的尊重, 体现了一片爱心。在这方面, 笔者经历了更惊喜的成效:我是一名汉族教师, 来到蒙古族学校后, 开始叫不准蒙族学生的名字, 我就开始特别留心学生们怎么互相叫对方, 到现在我能流利准确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每当为我流利准确叫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时, 他们脸上露出的由衷的敬佩和惊喜神情也让我自豪和由衷的喜悦, 教师的这一做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反过来, 就在以后长期的教学中, 师生之间形成了稳固的、和谐的互相信赖的关系, 从此后, 无论再发生什么事, 都很好解决。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要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成就, 就应从基础做起, 请叫出他的名字吧!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刻意融汇各学科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的衔接点。

挖掘中学各学课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并努力利用这种联系, 将会活跃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个数学体系都显得无与伦比的和谐优美的统一。因此, 教师必须善于从教材里感受和提炼教材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点, 比如:讲道m (米) 、cm (厘米) 、mm (毫米) 、area (面积) 等, 我肯定要提到这俩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讲到文学、诗歌, 必提语文课;讲到gravity (地球引力) , pressure (压强) , 必提到物理课;讲到oxygen (氧气) , carbon (碳) 必提到化学课;讲到国家必说到地里和历史课;讲到食物和锻炼必说到生物和体育课, 德育和美育因素更是融化在日常教学之中。此外, 时不时教唱英文歌曲、或做英文游戏、或者直接组织一场本班英语晚会甚至扩大到组织和参与学校的大型英语晚会等, 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和教学实践, 使学生领略到英语学习中博广知识的特有风采, 更从心底里对教师的博学多才敬佩, 激发起学习的无穷乐趣和强烈欲望, 也乐意配合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 更促进兴趣互补。知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知识的系统性, 中学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密切相关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好本专业学科之外, 还要注意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融汇贯通, 达到兴趣的广泛流畅。

四、教师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和性格魅力。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知识, 更是一种思想。要达到自然流畅, 就得博览群书, 亦师亦友, 热情洋溢, 精力充沛, 个人形象气质、现代、时尚, 性格活泼开朗, 有较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语言表演教学的各种技巧,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气亲和、态度友好首先, 语言要平实自然, 让学生听起来是教师的肺腑之言。在此基础上, 根据当时氛围下的语言表达需要, 可以适当运用夸张、含蓄等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技能, 如分寸、节奏、语气、重音、停连等等, 只有做到了这些, 教师才能对语言驾驭自如, 使语言表达富有自己的特色。教师语言的运用, 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 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内动力, 尤其在关键时刻, 语言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它就像一盏灯, 照亮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像一把钥匙, 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它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 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 还能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因此, 作为教师, 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 锤炼教育教学语言, 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 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要这样, 才会更深入人心, 也才会让学生更喜欢我们!这也正是教师语言的最大魅力所在。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 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都说明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教师的过渡性语言是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自己的文化底蕴,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遵循“赏识、激励、提升”的原则,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恰当的运用过渡性语言, 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 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 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奔放的语言, 给学生激情;老师谦虚谨慎的语言, 使学生真诚, 也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有人这样说过:“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 就没有新人。”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 但离开教学语言, 就会一筹莫展。看来, 教师语言真有它的独特魅力呢。

因此, 在教学中注重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及时调整语言的速度, 高低, 强弱, 使课堂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笔者就常说“请”, 而且面带笑容, 再用手做一个请的手势, 说:“孩子们, 让我们一起做起来”。另外, 教师一定要利用眼神与每个学生交流, 当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深刻时, 这节课的精神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认识而且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而学生的眼神同样反馈给教师他们的感受和接受知识的程度, 教师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

另外, 结束语是一堂课前后呼应的点睛之笔。简短的结束语是意犹未尽的尾声, 它不仅是一节课的回顾和总结, 还可以深化人文主题。当耐人寻味的话语加上教师刻意选好的配套的英语歌曲或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时, 那种共鸣, 令人回味。

那么, 在此基础上, 教师自身的性格, 比如:活泼、开朗、慷慨、善良、真诚以及刚柔并用等自然会使教学锦上填花。

五、有意识改变师生角色。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深入,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已成了每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的行为和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能唤回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

“师生互融”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是一种和谐的课堂生态。“师生互融”不完全等同于“师生互动”, 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相互交融, 这种交融包括角色的交融、情感的交融、行为的交融、认知的交融、生命的交融等。在这样“交融”的课堂里分不清教师和学生、分不清教和学, 师生已融为一体, 整个教学过程浑然天成, 师与生、教与学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生成。“师生互融”应当成为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课堂新境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与尝试, 总结如下, 以期待抛砖引玉。

1、师生辩论。

辩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个性, 同时, 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辩论的质量, 不使之浮于问题的表面或游离于教学主题之外,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可以经常设计师生辩论。教师在辩中引, 在辩中导, 越多越好。辩论时, 因为老师的参与, 学生辩论的热情格外高涨, 思维异常活跃, 迸发出了许多精彩的论点:

2、师生同演。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能有效地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内化,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教师再放下“师尊”, 和孩子们同演一出戏, 那会更加激发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在表演中起到示范和点化作用。在教学《项链》这节课时, 我们决定用英语师生共演, 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 同学们都争着想跟老师“同台共演”。被选中的同学, 非常珍惜这次和老师一同演出的机会, 显得格外的认真和投入, 演得也很成功。在我们成功的示范下, 接着, 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学生们表演的都很到位、很生动, 许多地方还演出了新意, 同时很有效的锻炼了英语。

3、师生换位。

在教学中, 我时常会给每位同学机会走上讲台做“小老师”, 我便走下讲台当“大学生”, 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拉得更近了, 关系更融洽了。我像学生一样举手问题, 看到学生们有板有眼讲课, 虽然有漏洞, 但通过我的重新梳理, 他们豁然开朗, 那种知识的交流真是令人惊喜的创造!这是“大学生”的不同思维点燃了“小学生”潜藏在内心的无穷创造, 而“小学生”的创造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再让学生出月考卷或单元卷, 抽其中的考, 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只有当民主和谐真正走进课堂时, 学生才会有如此美妙、新奇的创造和兴趣。

创设师生互融的课堂新境界需要老师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移动位置, 我可以很自豪得说,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几乎每节课我都自然得在教室四处走动, 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 给予及时的提示或提醒, 向学生真诚地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让彼此的心灵相互碰撞、彼此的情感相互交流、彼此的生命相互交融!教学中, 老师就应当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 (甚至撤掉讲台) , 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和他们一同学习、思考和发现。教和学融为一体, 教中有学, 学中有教;师与生融为一体,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也是合作者, 在引导中合作, 教学成绩斐然是必然的。

总之, 我觉得, 每位教师精心钻研专业教材、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确实是最基本也最可贵的敬业精神, 那么, 如果我们再刻意加入更多的、正面的非专业因素, 相信我们教师将会少了更多的困惑和烦恼, 反而会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和调整日常教学, 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是一件多么积极幸福、多么有创造性和多么有成就的工作, 而我们的学生也将收益终生, 转而造福于全社会, 这时我们就会认识到我们做着多么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选择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摘要:每一个学科教师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础, 但一些非专业因素更是基础中基础, 因为它们对于以后长期稳固的日常教学起着决定性的积极的作用。

教学成功的因素 第2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的过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首选,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必须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找到新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保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方向和需求趋势的角度看,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激励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以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教学模式看似是一个局部的问题,但是其作为从教育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教育界对教学模式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占据了主流位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也成为一种大的趋势,期间又衍生出了许多独具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但究其实质都是以理实一体化为基本的路数。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牵动各个方面、各种要素,那么只有科学、全面地剖析促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因素,才能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将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组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并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深刻的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不只是将教学和学生的学时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课堂上增加的练习也不只是课堂的点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现代教育理念作指引,有相关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又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地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观念等的改变,外围的许多因素如果不能进行配套改革,只将改革局限于课堂,那么这种改革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均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现阶段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正在积极转变自我的办学定位,它们逐渐放弃了科研学术的办学定位,而是转向了办应用型大学,这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为适应普遍提高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适宜,那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也要坚持在这一前提下进行。正确地确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顺利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不是盲目的进行,必须经过慎重地研究和论证,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任何成功的改革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和支撑,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将更为顺利。谈到教育改革,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它昭示着方向、标准,理念犹如舟之航,弓之弦,可见理念对人类行为的先导性意义。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说:“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结合教育工作我们谈到的教育理念涉及: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等。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将现代教育的理念概括为十个大的方面,包括: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开放性、多样化、生态和谐及系统性教育理念。这些与传统教育中保守的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传统教育中简单地崇尚道德教育、奉行师道尊严、追求教育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等片面僵化的教育理念,最终束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社会一味沉溺于应试教育,教育机构只求大批量的生产像复制品一样的学生,教师缺乏自己的教育理想,那么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空谈。当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应首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么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

目前不少院校正在积极地探索实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的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各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警醒着我们。若要做好这一改革工作,必须有各个部门的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富有强劲的带动力的一项工作,它的变动辐射到教学周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将促进高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其实是包含了“管、教、学、练、评”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至少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因素进行配合:

1.首先着眼于课堂改革。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改变过去单一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性质、种类的课程特点,各种学习方法有机融合。目的不是花样翻新,而是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合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立即巩固、产生的疑问也能尽快解决。达到这样的效果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周密地备课,充分地了解学生,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否则,因为多了实践内容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就本末倒置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均扮演了单一的角色,其实他们既是讲和听的单向关系,同时也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傅,还是引导者、帮助者、倾听者。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2.在办学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各教学单位必然对各自的专业设置重新调整,如:增加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主抓重点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等。专业建设的重点其实就是课程建设,应形成完整的体系、合理安排学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单一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教材选择可以多元化。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将专业课程建设成为三个体系,包括: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又可以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这样可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夯实专业基础这一部分是占比最大的,公共课保证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选修课既是对专业学习的深入,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求知欲。课程建设涉及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以传授学生方法为准则,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教师只要做好指导和评价工作即可。关于教材的选择不能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目前教材的推陈出新,各种版本教材均有各自的长处,应该时时关注教材的变动,力求吸收学术界和教育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参考多本教材。

3.实践学习就不免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服务,这无疑对学校的物力、财力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对于理工类学科的教学来讲,由于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使得有些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在实践教学不断强化的今天,还应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设法增强物质条件和合理安排使用这些物质条件都是学校在投入和管理方面必须攻克的。

4.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其实涉及到课堂以外的不少问题,这需要学校管理的跟进。这涉及到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和其它行政部门服务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管理这几个方面。学生实践不仅涉及到课堂,在课堂以外是更大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空间,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既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外,对于有意愿到社会上去实践的学生还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了一起,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指导,那么教师也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必须为教师的成长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可以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把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能力作为考评的一项标准。总之,能成功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赖于各教学单位、各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协作完成。

以上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目的在于分析这一进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力求在改革的实践中能尽善尽美,少走一些弯路,但是该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在进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并非万能,但是它的推广必将对当今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力量。

(课题情况: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22702)

注释:

[1]乔伊斯.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芦笋栽培成功的主要因素 第3篇

1 精心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芦笋种子是决定嫩茎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和栽培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品种差的种子或2代种子则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优良品种应该是高产优质、嫩茎肥大且粗细均匀、茎杆圆、头部鳞芽紧密。栽白芦笋应选用硕丰、阿波罗、吉利来等品种;绿芦笋选用冠军、阿特拉斯等品种。

2 土壤选择

土壤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芦笋的产量和品质,因芦笋的根系较发达,根系呼吸作用较强,其根还具有吸收和贮藏两重性,根贮存的养分可供第2年形成嫩茎,根系发育良好,地上生长茂盛,产量相应提高;反之,产量和品质下降。而根系的发育取决于土壤性质,因此,要选择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层深厚疏松并含丰富有机质的砂壤土或轻壤土。

最好选择前茬是小麦、玉米的田块栽培芦笋,在施足有机肥和微肥的前提下,全田必须深耕30cm以上,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为芦笋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前茬是棉花、萝卜、西瓜、葱蒜等作物的田块或果园等不要选择,因为根腐病发生严重,将影响芦笋的产量与品质,若非要选择,则在整地时选用根病清1000倍液+芦保丰200倍液喷洒全田,以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3 肥料要充足

底肥不足将影响芦笋一生的产量和品质。芦笋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肥量的多少因植株年龄、嫩茎产量不同而异。定植1~2年的芦笋需肥较少,第4年达到高峰,每生产100kg芦笋需N、P、K的比例大体为10﹕7﹕9。移植前667m2施优质有机肥6000~8000kg、芦笋专用肥50kg、芦笋保增收粉剂6~8kg。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芦笋的品质,同时糖分、维生素含量也有明显增加。

4 其他因素

4.1 光照良好

由于芦笋是喜光作物,地上茎叶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同化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芦笋的生长发育,将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因此芦笋应种在无遮荫、光照好的地方,且密度不宜过大,以利于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4.2 排灌方便

芦笋耐旱怕涝,最适生长的田间持水量为30%,当地下水位过高,遇雨积水后,土壤易缺氧,根系容易腐烂,再加上空气湿度过大,导致整株大面积死亡,还易造成芦笋病害大发生。因此,要选地下水位低的地块,即旱能浇、涝能排。

4.3 土地承包期要长

成功的因素作文 第4篇

一:成功的因素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今年暑期,我看了许多课外书,其中有一本书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书名是《八十天环游地球》。炎炎夏日里,我窝在空调房里,不到三天工夫,就把这整本书都看完了。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所以我不看完就不舍得放下。

这本书主要说了一个叫福克的人,用了八十天的时间环游地球的故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飞机,所以他们用八十天环游地球特别的难。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福格先生花了毕生的钱打了一个赌,这个赌令他找到了他生命的另一半,而由于一个糊涂探长的糊涂行动使他失去了那些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乐观地面对生活,结局出乎意料他以时差赢得了那些奖金。

沉着冷静,机智聪明,沉默寡言,风度翩翩的英国绅士福克先生;行侠仗义,对主人忠贞不二,义无反顾的维护主人的名誉与安全的热血男儿“路路通”。两人争分夺秒,勇往直前。

看完这本书,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成为发现者和发明家靠知识是远远不够,还要有胆量和创新精神。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还做了一件“傻事”呢!那天,我在剥山核桃吃,山核桃的壳又硬又厚,牙齿咬有时咬不动,钳子一钳肉都碎了。我就想:有什么工具能把山核桃剥得又大块又省力呢?忽然,我就想起了妈妈剥橙子的工具,橙子的皮也很难剥,可是妈妈用剥橙器很快就能搞定了。我把那家伙找了出来,把山核桃放了进去……结果呢,不但没剥开山核桃,却差点让自己的手指头去掉一层皮。哎,我还自以为做了一件跟福克先生相似的事呢!看来光有胆量和创新精神还是不够的,注意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难怪妈妈知道后指着我的脑瓜说我:“小傻瓜,你也不想橙子皮和山核桃的壳一个是软的,一个是很坚硬的东西吗?”妈妈还把这件事宣扬了出去,让我又羞又恼了好几天。

看来,我要向福克先生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二: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读书的希望成绩优秀;演戏的希望观众赞赏;做工的希望超额完成任务;经商的希望赚钱;从政的希望政绩赫赫……成功,可能有许多因素,但自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们要想干成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战胜自己,战胜怯懦,战胜自卑,否则永远也不会获得成功!

自信,是建筑在对前途充满必胜基础之上的优秀心理素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挞伐。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挞伐不屑一顾,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发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瞩目。

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不是乱拍胸脯,而是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湖北有个叫程抱金的青年,他在工作中萌发了把数学模型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念头。当时仅仅有中专学历,难以承担这项研究重任。然而他确信此项研究的光辉前景,于是他边补习高等数学,边进行探究。这时他不仅困难重重,而且还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说他是“丑小鸭”。然而自信一直支撑着他,在各方面的帮助,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不懈的努力、必胜的信心是他成功的动力;冷静的分析、刻苦的学历是他美梦成真的伴侣。可见,没有自信心不行,没有脚踏实地的学习也不行。

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历史上无数失败的事例和教训,也从反面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固然,盲目的自信是自大,要不得;而妄自菲薄过度自卑也要不得。试想每当做一件事情时,总是过分地夸大困难,总是对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足,前怕狼,后怕虎,那怎么能去迎着困难和挑战奋勇前进呢?自信,对于承担众人的跨世纪的接班人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我们现在取得优异学业的保证,它也是我们将来肩负众人的重要条件。

挺起胸膛,努力实践,迎接挑战,去夺取胜利!

三:成功来自勤奋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士,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都是勤奋。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光,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连学都没上过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苦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次成功,都是要流下滴滴汗水,留下步步脚印的`。他们的成功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鲁迅之所以渊博,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精神养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写成,正是由于他27个年头的跋山涉水,“访采四方”,“搜罗百代”的成果。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物理学家牛顿;化学界的大师诺贝尔、门捷列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伟大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他们都是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大胆实践,用于向失败挑战的人。而最后呢,他们胜利了,成功了。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只会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果。

让我们大家以此共勉,勇勤奋去攀登智慧的巅峰,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永远记住:成功来自勤奋。

四:成功的因素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家长们普遍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与期待。但或许正是如此,使家长们与孩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分歧--那就是成功的主导因素,究竟是环境,还是人为?

古往今来,不知你可曾细心的发现中国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从贫穷的大山中走出来的呢?我曾看过这样一篇采访稿,稿中采访的是我国某知名成功人士。记者唯一就问了一个问题:请问您曾为自己出身于贫穷的大山中而自卑吗?又是什么力量激励你使你拥有今天这样的成功呢?”他是这样回答的:“说不曾为自己的悲凉身世自卑是假的。每当看见城里或山里稍稍富有一点点的人家的孩子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我就非常羡慕,但也正是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在这个社会只有掌握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我也保持一点的心态:每一个生命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不会看不起自己,我不认为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尊卑之分。正是自己的理想意志以及面对有无知识的截然不同的命运激励着我前进直至今天的成功”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气的是次要的激励奋发作用,而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思想则是决定你命运的主导因素,它就像死神一般,紧紧的扼住我们的喉咙。

再来,说说社会上现存的普遍现象:学校有名校和烂学校之分,班级有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之分。许多家长都很肤浅很表面的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入名校就万事大吉,但是若把一个不爱学习整天混日子的学生放入清华北大又一定能成才吗?相反,若是把一个爱学习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放进大山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学生的成绩依旧会好他的未来和前途依旧光明。现在的学生也反驳家长说明环境的重要性,是,确实环境有一定部分的影响因素。但我们可曾想过为什么从有那么多成功的人士从大山出来呢?我们可曾想过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多么恶劣他们所用的教学设备是多么稀少不足?

无论是从以上还有现实许多成功人士的示例还是客观分析都为当今备受家长与孩子争议的成功的主导因素中可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为是主导的,也就是你的心态你的思想大部分决定你的未来。而环境只是辅助你的成功,作为次要激励你罢了。

成功的因素不止一个 第5篇

穿越浩渺历史,纵观雄伟现实,每一位伟人的身上都闪耀着荣耀与成功的光环,为我们映照出雄鹰的凌云之志。可是,每一位伟人成功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笈呢?仔细推究,其实成功的因素不止一个!

成功的前提因素是学会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就是自信。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的话,那么自信就是这艘船上高高悬挂的风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悠悠中华五千载,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凭借自信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辉煌与传奇。因为自信,一双脚可以穿越大漠荒沙,踩出“丝绸之路”,踏出“取经之途”;因为自信,才有鉴真六次东渡扶桑,郑和七次远涉重洋。今天,因为自信,才有“嫦娥”翱翔太空,拥抱月神之壮举。每一段成功的事实都在启迪我们:学会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因素。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学会自省。成功时,反省自己仍有哪些不足;失败时,反省自己为何失败。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偶像。可曾经的他也是一个放荡的花花公子,赌博的深渊使他债台高筑,放浪形骸。但即使在他最放荡的时候,他也会用最尖锐的目光审视自己。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他总结出自己的九大缺点,不断改善,最终从一个谁也瞧不起的无名小卒蜕变成一颗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巨星,璀璨于世界文学之巅。列夫·托尔斯泰用他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学会自省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重要因素是学会谦逊。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即使自己获得了小小的成功,也不能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我们应该学会谦逊,不断进取。否则,就会陷入自掘的坟墓——骄傲中。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谦逊的代言人,他文能治国,武能将兵,文韬武略,一应俱全。但是,他在生活中依然十分谦逊,为人诚恳,最终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与爱戴。正如一句格言说道:“虚心的人十有九稳,骄傲的人十有九空。”谦逊永远是成功的指向标。结实饱满的禾穗总是低着头,成熟沉甸的苹果总是红着脸,世间万物启发我们:学会谦逊是成功重要因素。

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都可以成功,但在搏击风浪的过程中请坚信一点:烹饪“成功”的秘笈就是将“自信”加入热锅中,用“自省”的文火慢慢熬炖,最后加入“谦逊”予以调味!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学涛韵文学社

指导教师:李登善

园区开发商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6篇

一、规划能力

1. 产业规划

产业是园区开发的灵魂, 园区开发成功与否由其选择的“主导产业”所决定。如果能够从事实和理论的层面证明产业选择的正确性, 实现园区产业定位和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综合条件的良好匹配, 后期的招商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

产业规划需要园区开发商对城市乃至整个地区产业、资源和条件进行整体把握, 分析产业对区域经济驱动的方法和趋势, 形成系统、科学的产业定位, 发挥产业的聚集和带动效应, 在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苏州高新区的成功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它在产业规划和选择时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 重点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引进跨国公司的生产中心、采购中心、维修中心、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 延伸产业链, 做大产业群, 使苏州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2. 园区规划

园区开发从现实意义上讲已脱离了一般地产开发规划的概念, 更多的是一种区域规划的理念, 也就是说必须考虑整个园区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考虑园区如何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园区内部形成高效率“内生循环系统”的同时, 与整个城市乃至地区发生交换。

换言之, 园区规划要考虑“产、商、住、学、研”的平衡问题, 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自己应该从事的事业, 而不必为吃、住、行等琐事分散精力。在这方面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 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公园等, 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体。投资厂商不需要在当地兴建厂房、码头、油管、仓库或办公室, 一切设施由园区提供出租。同时还规划“输送管道服务走廊”, 承租商可以利用此管道输送原料、成品及各类用品, 不需卡车运送, 因此降低运送成本, 也大大提升竞争力。

二、地产开发能力

虽然园区开发不等同于地产开发, 但地产开发是园区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无论蓝图多么美好, 最终都要通过地产开发来实现。

1. 资金管理能力

园区开发周期长、投资量大, 尤其在土地一级开发阶段, 只出不进的现金流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因此园区开发商的资金管理能力便成了成败的关键。资金管理包含了融资和资金的统筹使用两个层面, 融资方面企业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形式积极拓展投资渠道, 有些园区开发商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入园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实现共同开发, 有效地缓解资金压力。在资金使用阶段, 园区开发商应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 并通过合理安排开发节奏, 以达到缓解资金压力的目的。

2. 项目管理能力

园区开发往往包括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等多种产品形态, 这要求园区开发商具备长期、多项目、多产品的项目管理能力。

3. 商业操作能力

园区开发的商业操作包含了销售、持有以及招商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开发商拥有综合的商业操作能力, 统筹安排各业态间的开发节奏, 平衡短期利润和长期利益。比如, 在园区规划的初期, 园区开发商就要考虑持有和销售之间的平衡问题, 研究持有哪些物业可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回报。而在不同产品形态之间, 园区开发商也要考虑合理搭配销售的问题, 比如通过住宅地产和工业地产的搭配销售, 提高工业地产的销售率, 从而使不同业态之间相互促进, 实现项目整体的利润最大化。

三、政府关系管理能力

园区开发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尤其是在政策软环境方面, 优惠的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 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 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 推动园区的发展。如日本的关西科技城, 在发展初期, 政府为吸引企业入驻, 投入了大量资金, 许多研究机构的迁移工程费由国家基金支付33%, 为关西科技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呢?首先是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帮助政府建立相关的公共规则, 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协助政府进行好经济建设, 使园区开发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实现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多赢。其次, 积极与政府互动, 建立并完善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经常性信息交流以及联系制度和流程。再次, 积极参加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及对策 第7篇

1 影响因素

1.1 护士的心理因素护士因紧张、胆怯、急于求成、精力不集中及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 导致穿刺失败。

1.2 护士的技术因素

(1) 个别护士的基本功训练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及动手能力较差是造成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 (2) 进针草率, 在穿刺前未仔细选择血管, 在未看清和摸清血管、对患者血管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针。 (3) 选择进针部位不准确, 如选择的部位有瘢痕、瘀血、水肿等, 进针方向和角度把握不准。

1.3 患者自身的因素

(1) 患者因病所致烦躁、惊厥或年龄较小不能与护理人员正确配合, 影响静脉操作的正常进行。 (2) 患者水肿、肥胖, 血管痉挛使血管暴露不清, 进针角度、深度难以掌握。 (3) 血管充盈不明显, 弹性差, 脆性大, 血管细, 造成穿刺困难。 (4) 腹泻脱水、创伤性和失血休克导致末梢循环差, 浅静脉壁塌陷, 不利于穿刺的成功。 (5) 长期静脉滴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 如脱水剂、化疗药等, 容易造成静脉炎, 血管弹性降低, 造成穿刺失败。 (6) 如患者长期患有动脉硬化症, 末梢血管有一定的损伤, 皮肤弹性差, 血液黏稠度高, 回血比较慢, 使护理人员误认为没有进入静脉, 导致穿刺失败。

1.4 其他因素

(1) 一次性注射器的应用, 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 部分回血或回血较少, 影响穿刺成功率。 (2) 周围环境嘈杂或光线昏暗, 影响护士的正常操作。

2 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护士长应注意护理人员在从事治疗活动中的角色培养, 在工作时能进入护士角色, 科内人员要搞好团结协作, 人际关系融洽, 使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饱满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去工作,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成功率。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训练, 逐步提高全员操作成功率,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定期进行考核和比赛, 使每个人都能正规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的基本操作技能。

2.3 根据血管确定进针方法

(1) 对滑动血管要采用快速大角度进针法, 对细小但比较固定、暴露明显的血管, 可先刺入皮肤再缓慢刺入血管, 见血后与血管平行进针, 不可波浪式进针, 也不可用力过猛。 (2) 对两侧颞浅静脉, 针头进入皮肤后, 将针头稍微垫高, 有穿透血管壁的感觉时再顺血管方向平行穿刺。 (3) 对暴露不明显的血管, 可采用力横摸法, 手、足背血管看不清时, 可扎紧止血带, 用手指按解剖部位顺血管方向,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触摸, 当感觉到有弹性似软像皮管样的血管时, 即可用此血管, 这样血管一般都是固定的, 比较深。因此, 进针时要绷紧皮肤, 动作要轻, 注意掌握进针深度。

2.4 根据静脉不同的特点进针

(1) 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强的患者, 穿刺时手法应轻, 进针后不要移动, 以免血管破裂。 (2) 对肥胖患者的穿刺, 主要靠手感, 可在穿刺部位用左手大拇指按压, 使水分挤向周围, 暴露血管后立即穿刺, 头皮针碰到血管壁时可感到一种小阻力, 进入血管后阻力消失, 有落空感。 (3) 对静脉显示不够长的, 应让出一段距离, 针进皮肤后再进入静脉显示段。 (4) 有些患者进行穿刺时, 患者不宜握拳, 因握拳后表皮将静脉血管压向掌骨, 或压往掌骨凹陷处, 使静脉显示不清。这时只需拉紧局部皮肤固定静脉, 既可保持良好的静脉显示。

2.5 成功的血管暴露方法

(1) 对皮肤温度低、血管充盈不良者应先用温热水泡, 或用热水袋等给予局部热敷, 待血液循环改善, 血管扩张, 静脉充盈暴露后, 再行穿刺。 (2) 延长细小浅静脉充盈更好, 增加静脉穿刺成功率。 (3) 在穿刺前可给予穿刺面拍打, 或者扎止血带后, 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 使血管充盈。 (4) 患者呈半坐卧位或坐位, 使上肢下垂扎止血带后握拳。由于静脉血回流减少, 手背静脉充盈更好。

2.6 其他一些静脉穿刺技巧

(1) 对于新生儿、水肿严重、肥胖、静脉穿刺失败率高的患者, 穿刺时应放慢进针速度。 (2) 由于小静脉较细, 不易见回血的, 我们可用小号头皮针, 接内有少许生理盐水的注射器, 由助手协同操作。选择好静脉且消毒后, 操作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 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助手手持注射器抽吸, 见回血后轻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少许, 如局部不肿胀, 即说明穿刺成功。 (3) 穿刺时为了迅速见到回血, 提高穿刺成功率,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时将调节夹推到输液器的高处夹紧, 再把输液器下端 (近头皮针接头处) 折叠, 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 右手进行静脉穿刺。当针头斜面快速全部进入皮下后, 再把左手夹着的折叠处松开, 使输液管内产生少量负压, 当针头刺入血管时就会迅速见到回血, 此时再稍进针后固定即可。

2.7 穿刺肢体的选择原则

诺基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第8篇

1865年, 在北欧芬兰南部一家普普通通的造纸厂“诺基亚”诞生。并在1967年组建成了为芬兰人提供包括纸尿布、高筒皮套靴、轮胎、电话、电缆等多元化产品的集团公司。进入20世纪80年代,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 诺基亚集团也开始大量投资于电信。由于适应了芬兰地势崎岖、人烟稀少、架线不便、无线通信业出现很早的客观情形, 诺基亚把简陋的步话机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移动通讯系统。与此同时, 诺基亚也有了家用电器、计算机、传呼机等系列产品。1992年, 诺基亚公司手机分部负责人42岁的奥利拉担当起诺基亚集团CEO的重任。他在几年中拍卖掉了诺基亚所有的枝节公司甚至是赚钱的公司, 将业务重点放到了电信上来, 全力以赴地推动着诺基亚移动通讯业的发展。今天, 诺基亚已成为全球通讯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 为用户提供包括基础设备到终端语音到数据的全面完整的通讯解决方案, 尤其在数据通信方面。

二、专业化的经营战略

有关人士认为, 诺基亚的成功取决于专业化经营战略, 即突出公司竞争优势的战略。其主旨有三点:一是把企业经营的业务归集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上;二是把本企业经营与开发的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之上的最具优势的环节上;三是强调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诺基亚“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 改革诺基亚所经营的业务结构, 缩小经营范围, 放弃非核心业务, 专注电信业务, 以突出公司专长, 发挥自身拥有的优势;第二, 把移动电话进一步定为诺基亚的支柱产业, 并确保诺基亚在该领域进人世界前三名, 以确保其取得赢利性增长;第三, 把寻求和确立新的增长点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并使之成为诺基亚公司发展的动力和职工文化意识, 以确保诺基亚长盛不衰。

(一) 引领2G时代

诺基亚公司决定将业务重点放到移动通信领域, 并以此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后, 为了专注这个眼前并不来钱的主业, 先后卖掉了电线、电脑、电视机等盈利的产品项目, 其中诺基亚电视机当时已经做到欧洲第二的规模。

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很快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当数字电话标准在欧洲开始流行时, 诺基亚早已准备就绪, 凭借充满灵感的设计和不断地推陈出新, 迅速从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夺取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实现了巨大飞跃。2000万只的销量使全世界第一次认同了这个名字“诺基亚”。1996年以后, 诺基亚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开辟全球市场, 诺基亚公司分别推出了能适应欧洲大陆GSM制式、美国TDMA制式和日本、韩国PDS制式的三种数字通讯标准的手机。到1998年, 诺基亚直追摩托罗拉, 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

如果诺基亚当年选择的发展重点是电视机, 那么不管它多么专业化、全球化, 也不可能实现今天这样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诺基亚, 纵观历史, 凡是在短时间内超常规发展起来的企业, 几乎都抓住了当时最前沿、最活跃、最代表发展方向的东西。如20世纪初的汽车工业的通用、福特;20世纪60年代的家用电器, 造就了日本的松下、索尼等一批世界级公司。因此, 要追赶就必须进入最活跃的领域, 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因为只有最新的技术才有大大高于传统产业的丰厚利润, 才能给你跨越发展的空间。

诺基亚的经营理念是要在高科技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惟一途径就是永远走在别人前面。为此, 诺基亚第一个打破了每两年发布一个新产品的业界规律, 而代之以平均一个多月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它的系列移动电话在优化基本功能的同时, 从小处着眼不断创新, 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空白, 并且总是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创造了无数的“第一”。

(二) 口袋里的互联网

虽然诺基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 而且2007年整体移动终端市场销量仍将有10%的增长, 但是移动通信终端领域竞争的加剧使得诺基亚的增速已经不可避免地低于市场的预期。

此时, 诺基亚又瞄准了下一个战略目标。现任CEO康培凯认为, 移动性和互联网趋向融合, 将改变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并且他有一个判断, 那就是在不久的将来, 更多的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使用视频通话或收发电子邮件的体验都将是通过手机, 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个人电脑来实现。

诺基亚要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 并成为真正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手机的高度普及, 还有随身特性, 让它成为一个最理想的融合平台。诺基亚预测, 2006年年底, 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27亿, 2007年将达到里程碑式的30亿, 并于2010年达到40亿。中国市场更呈高速发展态势, 目前移动电话渗透率已高达33.9%, 总数为4.43亿, 远超1.23亿互联网用户, 比例高达近4:1。所以, 诺基亚凭借全球8.5亿用户的基础, 将成为全球连接互联网人群最多的一家公司。毫不夸张地说, 诺基亚将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可以说, 诺基亚拥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 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战略, 以新形象、新技术、新服务把握市场的流行趋势。诺基亚显然打算抢先抓住机遇, 因而未雨绸缪, 推出了带有前瞻性的重组计划。此刻的诺基亚在保持手机业务的同时, 加大了对软件业务的服务与开发投入, 从手机业务向软件行业转移已成为它将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方案。

摘要:芬兰品牌诺基亚1991年开始全面进军移动终端产业, 它从在通信领域几乎为零的品牌资产到世界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第5位, 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 创造了一个品牌发展的奇迹。不少人认为, 诺基亚的成功源于专业化经营战略。本文分析了诺基亚的经营历程后, 得出充分把握市场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抓住最前沿、最活跃、最代表发展方向的领域是诺基亚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诺基亚,专业化,引领

参考文献

[1]王科.诺基亚:把领先的优势持续下去[J].中国新通信, 2006 (4) .

[2]行天.诺基亚:2006年移动行业将持续增长[J].通讯世界, 2006 (2) .

[3]行天.旁观诺基亚如何抢占未来制高点[J].通讯世界, 2006 (2) .

[4]及时.诺基亚对移动信息时代充满信心[J].现代电信科技, 2005 (10) .

[5]阴志华.诺基亚:我的未来不是梦[J].通信世界, 2005 (7) .

[6]何振翔.诺基亚持续扩大市场领先优势[J].通信世界, 2006 (4) .

当前图书选题策划的成功因素探析 第9篇

一、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今非昔比

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知识与了解各种信息的需求极为强烈, 而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刚刚起步, 图书报刊出版并不丰富, 使得这一阶段我国图书出版业处于明显的卖方市场, 不少经典图书一面世往往很快即被售罄, 需多次再版, 当时的出版社完全不需担心图书滞销问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20世纪90年代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也日趋多样化, 电视和互联网先后成为强势媒体。相比之下, 我国图书出版业虽在市场化进程中同样获得长足发展, 图书出版品种与规模不断增长, 但社会图书消费需求增长却渐缓, 这意味着出版市场日益饱和, 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为导向的图书出版竞争中,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出版社必须尽一切努力开发销路好的图书产品, 致使图书选题策划环节越来越受重视, 优秀策划编辑成为不可多得的出版人才。图书选题策划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编辑个人的经验与创造性, 另一方面, 近年来图书策划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成功因素, 而后者非常值得总结推广, 以提高当代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

二、图书选题策划的关键因素

1. 职业化的编辑意识

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 选题策划的优劣紧紧系于策划编辑敏感的职业意识, 即是否能敏锐的捕捉“最好的话题”。这首先要求策划编辑们要随时关注各类媒体信息, 把握社会热点。可以说编辑策划是一个“很潮”的工作, 编辑策划者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媒体信息相互交融, 纷繁复杂的大量资讯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又对策划者“市场嗅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 敏锐地挑选出受读者欢迎的话题和内容, 这就要求编辑们不断提高自身整合信息的能力, 用最快的速度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价值。

当然, 单单懂得关注与抓住时事热点, 并不能确保有好选题的产生, 一个好的创意还源自高度职业化的思考习惯, 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及社会新动向, 还要善于从图书创意角度对其进行创造性思考, 以构思好选题。2010~2011宝开公司推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风靡世界各路玩家, 几乎成了一大时尚娱乐项目。中国少年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敏锐地觉察到, 这一游戏的内容衍生图书行业将能延续其影响力, 于是, 该社积极与宝开公司沟通合作开发同名图书产品, 充分利用玩家对《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的喜爱的心理, 将游戏与图书内容巧妙结合。这一创意带来《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在2012年创造了8个月销售500万册的惊人业绩。[2]这让我们看到选题策划所需的跨界思考的能力及敏锐的编辑意识的重要性。

2. 选题策划的前瞻性

从选题策划到图书出版, 需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出版市场竞争发展至今日, 编辑已不能等待着事件或话题成为社会热点后, 再进行策划出版, 有些社会热点往往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很长, 在你“费尽周折”地将图书运作出版后, 读者或受众也许早已不再关注这一话题了, 又何谈去掏钱买下过气的图书呢?所以当前好的策划编辑还需具有这样的眼里———在社会普遍关注一件事之前就发现和关注它的苗头。

正如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所说:“我聆听、观察、注意社会正在发生什么事, 从中确定新作品的主题。一股新潮流、新趋势在发展的早期我就加以掌握, 等到写书时, 恰好这股潮流发展到高峰, 这部书也就最切合当时整体社会的需要。”[3]策划编辑亦应深谙此理。当然, 我们不可能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 但前瞻性却是可以在工作中逐渐培养的, 一个潮流趋势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必然会有伴随着一个量变的过程, 而所谓前瞻性就是要求策划编辑处处留心社会与文化生活发展中的细节, 进而抓住社会潮流的发展方向, 并善于分析一个时期读者或受众的生活中所发生的潜在转变及其心理需求的变化, 动态把握受众可能产生的需求, 进而逐步筹备选题策划工作, 并伺机等待一个事件“引燃”市场, 适时推出所策划的图书, 抢占市场。

3. 周密的市场调查

市场往往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很多时候尽管编辑看中了某一选题, 并且认为其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但是最终读者买不买账并不由编辑说了算, 因此, 在进行选题策划时, 就必须事先做好详实的市场调查, 充分了解市场, 了解受众需求变化。以1999年出版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来说, 起初它风行于网络, 累积了不少读者人气, 但基于网络小说传播的快速与广泛性, 在很多读者都已阅读过的情况下, 再出版图书是否有利可图?当时知识出版社做了充分的读者意愿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读者还是较为期待纸质图书的出版。在这一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知识出版社决定印刷出版该书, 最终果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图书读者群体庞大,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 一本图书不可能符合所有读者的口味。妄图策划一本将所有人都乐意购买的图书是极为不现实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经营的不二法则, 图书出版亦是如此。周密的市场调查有助于编辑更好地把握读者需求, 进行明确的受众市场定位, 及时调整选题内容, 这对于制定一个正确的选题策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以特色策划为策略

所谓特色策划, 即在策划中要努力做好选题的差异化打造。一个时下热点出现后, 往往有很多编辑同行都发现了其潜在的选题价值, 其结果往往出现众多围绕同一个话题的竞争图书产品共同争夺读者的眼球。如此一拥而上或盲目“跟风”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避免选题同质化, 策划编辑应审时度势, 注意多角度地对热点进行充分挖掘, 将读者群细分, 并设计一组各具特点的差异化选题, 面向不同细分读者群体的需求。2012年, 央视播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一度广受大众关注, 也引发了众多图书出版企业对类似题材图书的竞相开发, 其中东方出版社就另辟蹊径, 主打地域特色牌, 出版了《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福建菜》、《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湖南菜》、《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广东菜》、《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山东菜》等系列图书, 不仅抓住了热点, 同时成功设计出面向不同地方菜爱好者群体的差异化选题, 且成功抢占了地方市场。

当然, 在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 编辑也没有必要为求异而特意避免热点选题的策划。我们正处在信息传播极为迅捷发达的时代, 图书策划与出版已很难找到从未被开发的领域进行开发, 即便能找到, 那么很有可能该领域选题已难以获得当代读者的青睐, 出版价值和市场意义并不大。因此, 更多的时候, 选题策划可以走优化、补充或后来居上的路子。一般来说, 抢占先机出版的图书, 有时难免会因为过于讲求出版速度而多多少少存在不足, 这样也就给后来者留下出版机会:不仅可以借势, 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了解该类书的市场反映和读者反馈, 再结合自身优势, 开发出选题和内容更为完善或具有补充性的图书, 以后发优势最大程度地抢夺市场空白。早在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竞争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 如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后, 中华书局在借鉴其编篆策划思路的基础上, 寻找其不足并另辟蹊径推出另一部大型汉语词典《辞海》, 在我国辞典出版史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5. 重视选题背后故事的利用

所谓选题背后的故事, 即与选题及图书有关的逸闻轶事, 包括选题产生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活经历、选题内容写作的一些典故等等。古往今来, 人们对于逸闻轶事普遍容易产生好奇心理, 因此, 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故事”在图书出版发行的早期形成较高的关注度, 毋庸置疑能为图书的销售提前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亮点的背景故事往往能给图书的销售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例如《生命的留言》的作者陆幼青与病魔抗争的故事、J.K.罗琳作为单身妈妈的曲折经历, 无疑都能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 也会成为读者买书的强烈驱动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图书出版成本。因为近年来在图书营销环节中, 出版社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宣传, 却未必能够产生很好的市场效应。而选题背后的“故事”, 常由于其独特性, 非常容易打动读者, 往往能为该选题增色不少, 并间接成为最高效的营销工具, 能为图书取得好的销售成绩添加了重要砝码。

三、图书选题策划应重视履行文化责任

俗语云:“题好半篇文。”在当前的出版市场竞争中, 选题策划之于图书出版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我们也应该反思, 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后, 出版企业的选题策划活动, 正越来越多地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做文章, 出现了大量的能畅销一时却很快被读者遗忘的图书, 而不随波逐澜、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的精品图书则越来越难觅,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但在人类社会, 出版活动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 在一定程度还承担着传播知识与文化的社会职能, 图书作为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传承的载体, 必须要充当好一个时代的正确的文化指向标, 而编辑作为出版活动中传承、发展、传播文化的中坚力量, 对推动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不能陷于开发快餐图书、追逐商业利益, 仍需坚守文化情怀和文化理想, 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择优汰劣, 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

总的说来,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 选题策划需要常思常新, 编辑策划者需不断结合时代特色, 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 努力优化选题策划策略, 同时, 还需承担起为社会发掘和传播真正的精神文化财富的责任, 努力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俱佳的精品图书, 这也是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 我国出版单位日益重视图书选题策划工作。当代图书选题策划有着一些共性的成功因素值得总结。但图书策划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 也应注意充分发挥图书出版传承、发展、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出版,选题策划,文化责任

注释

1[1]李琪.现代图书编辑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64

2[2]图书热销500万册的逻辑——《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策划、营销大解密[J].出版广角, 2012 (11) :36-47

特级教师成长与成功的因素 第10篇

作者通过选取50名浙江省特级教师,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成长与成功因素,分析概括如下:(一)在推动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内在动力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现。(二)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外在因素中,领导的关注与关心是最为主要的,当然,“个人”的因素也不可或缺。(三)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硬”基础,政策和机制是学校发展的“软”环境,对于特级教师的发展而言,二者都非常重要。(四)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或校长,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对教育的理想和执著的追求”“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五)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是30~35岁。但对于一个正走向卓越的教师而言,36~40岁也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优秀教师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个人发展的高原期。而教师成长发展的两个“高原期”——称职期和成熟期,是教师和校长实现自我突破的关键时期,都需要得到外力的帮助和引领。只有突破这两个“高原期”,他们才能走向卓越。(六)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中,自主学习与探索最重要,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可或缺,而各种短期的培训和学历的提升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培训是要能够促进培训对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有针对性地发展,专家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导师制和专家讲座是特级教师们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则首先应该是总结和提炼其教学经验或办学思想,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其次是开拓视野,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潮流;再次是拓展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七)对于大多数特级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其成长发展的主要路径。(八)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提炼是为了在价值层面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的研修是为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学养和学术功底。这两点是一个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的两个内在基础。

——摘编自:鲁林岳《特级教师成长历程与成功因素调查:分析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5期

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11篇

随着职业生涯无边界化的推进, 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且管理意愿逐渐降低。职业生涯管理参与者角色分配逐步向员工主导、企业支持方向发展, 然而员工在管理职业生涯及促进职业成功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均相对匮乏。如何促进员工职业成功已经成为企业和员工面临的一大难题。职业成功是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的有力保障, 因而促进职业成功策略的制定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制定职业成功提升策略之前, 员工与企业必须先掌握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假设

员工沉默是指员工在有能力改善组织绩效时, 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的保留行为。组织中存在许多令员工保持沉默的因素, 如心理安全感。员工选择沉默的目的是趋利避害, 当员工感觉沉默比建言更有利、更安全时, 便会选择保留与组织或他人相关的信息或看法。员工沉默对职业生涯成功存在消极影响。首先, 沉默行为会导致员工职业倦怠。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选择沉默, 表明员工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下, 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状态下, 员工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则对创新能力、自我效能等存在不良影响, 进而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其次, 长期处于压力、焦虑状态的个体, 其对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会降低, 心理参与度、对工作的控制感及对组织的贡献感降低。当个体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失去控制, 或贡献度较低时, 工作积极性随之降低, 进而影响绩效。最后, 沉默行为对组织绩效存在消极影响。员工是依附于组织的个体, 组织绩效较低时,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绩效差的组织不能给员工提供好的锻炼机会, 导致员工能力得不到提升。

H1:员工沉默行为对职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2:员工沉默行为对职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领导授权行为是指领导授予员工权力并保证其实施的一组管理行为, 沉默行为对领导授权行为存在消极影响。首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员工必须向组织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其次, 对沉默员工授权, 领导者必须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出于不确定性规避的思想, 领导者会排斥授权于下属。再次, 员工基于担心采取沉默的方式, 证明员工对于自信的缺乏。在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下, 员工很难创造高于自身能力的价值, 领导者也会因此低估员工的能力。沉默行为同样影响领导———成员交换, 上行沟通不畅有利于减少领导者的下行沟通行为。最后, 信任是领导对下属授权的考量因素之一, 领导对下属的信任主要受才能和忠诚的影响, 而沉默行为本身就是对组织不负责任、不忠诚的表现。

H3:员工沉默对授权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已有研究证明授权会影响员工的主观职业满意度。首先, 授权行为能够增加员工对工作的控制度。授权行为可以满足员工对自尊和成就感的需求, 因此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 有利于员工获得更多更具竞争性的工作。其次, 授权使员工积极参与组织决策。授权可以提高员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为决策制定提供有益的信息。决策质量决定组织绩效的高低, 组织绩效则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如果组织决策经常失误、绩效低下, 个人绩效也会受到影响, 员工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降低。最后, 如果员工只负责执行, 其独立思考、创新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内外部竞争力随之降低。

H4:授权行为对职业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授权行为对职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授权行为在员工沉默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7:授权行为在员工沉默与职业竞争力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在北京、河北等地的企事业单位中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202份。其中, 人口统计变量分别为企业性质、年龄等。文章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来测量, 其中沉默行为量表来自Tangirala (2008) 年编制的问卷, 在本样本中信度为0.78;授权行为量表来自王辉 (2008) 等对中国企业情境下开发的问卷, 在本研究中的信度为0.89;主观职业生涯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自Greenhaus编制的问卷, 其同质性信度为0.85;客观职业生涯成功问卷翻译自国外的研究问卷, 其同质性信度为0.70。本研究采用SPSS17.0和Amos7.0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采用Amos7.0针对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

(一)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由于本量表采用员工自测的方式来获得数据, 因此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为使本文研究结论更加可靠, 我们利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就该模型所用的测量指标进行未旋转的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受共同方法偏差影响较小。

(二)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sa系数作为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的标准, 结果显示:χ2为125.48, 自由度为61, χ2/df为2.06, CFI为0.91, GFI为0.91, TLI为0.90, REMSEA为0.07, 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总结了本文各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从表1的结果可以发现, 员工沉默行为与授权行为和职业生涯成功负向相关 (β1=-0.28, β2=-0.19, p<0.001) ;授权行为与职业生涯成功正向相关 (β3=0.30, p<0.001) 。

(四)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2列出了层级回归检验的结果, 检验了授权行为在沉默行为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之间的关系 (与客观职业成功关系的检验数据未列出) , 结果表明, 员工沉默行为对职业生涯满意度和职业竞争力具有显著地负向影响 (β=-0.14, p<0.001) , 所以假设H1和H2得到了支持;员工沉默行为对领导的授权行为起抑制作用 (β=-0.31, p<0.001) , 假设H3得到了支持;领导授权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职业生涯满意度和职业竞争力 (β1=0.23, β2=0.31, p<0.001) , 假设H4和H5得到了数据支持;当同时加入员工沉默行为和授权行为后, 员工沉默行为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系数变为不显著 (模型M1:β=-0.14, p<0.001, 模型M2:β=-0.02) , 员工沉默行为对职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变为不显著 (模型M1:β=-0.15, p<0.001, 模型M2:β=-0.06) , 假设H6和H7得到支持。

注:**、*分别表示p<0.01、p<0.05, 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未列出

五、总结

(一) 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丰富了员工沉默行为的理论研究, 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供了指导。目前学者对于员工沉默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对于员工沉默行为的消极影响关注度不足。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沉默行为通过授权行为的完全中介作用对职业成功产生消极影响, 为现有的理论成果做了补充。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出, 授权行为是提高员工能力、促进员工发展的有利手段。领导者应通过授权为员工发展提供支持, 促进其职业成功。

(二) 研究局限和展望

首先, 本文仅从个体层面探讨了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 对于组织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下级的沉默行为对上级授权行为的负面影响, 在基层管理者身上较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员工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权利距离较低, 员工倾向于把基层管理者看做自己人, 发生沉默的机会相对较低;而基层管理者面对上级时, 更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而选择沉默。由于条件有限, 本文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最后, 本文仅收集了部分地区的数据, 但在发放问卷时采取随机发放的方式, 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注:**表示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摘要:职业生涯成功研究是职业生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成功不仅能够反映职业个体职业生涯管理状态, 对组织成功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沉默行为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机制, 以及授权行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文章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的企事业员工为研究对象,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关键词:员工沉默,授权行为,职业生涯,成功

参考文献

[1]JianLiang, CrystalI.C.FA, Jing-LihFarh.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promotive and prohibitive voice:A two-wave examin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01) .

[2]ChemissC.Role of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 in the etiology and amelioration of burnout[J].TaylorandFrancis, 1993.

[3]刘霞, 陶沙.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 2005 (05) .

[4]KonczakLJ, StellyDJ, TrustyML.Def ining and measuring empowering leader behaviors:Development of an upward feed backinstrument[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 2000 (60) .

[5]刘兴文, 廖建桥, 黄诗华.不确定性规避、工作负担与领导授权行为:控制愿望与管理层级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 2012 (05) .

[6]郑伯埙.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J].社会学研究, 1999 (02) .

上一篇:苏教版五(上)下一篇:日常生活中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