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编范文

2024-07-09

音乐创编范文(精选11篇)

音乐创编 第1篇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我们相信,没有一种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或教育方法是唯一的或是做好的,对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教育要提升人的地位,即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21世纪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三大任务,即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和舞蹈是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科目,也是对少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少儿舞蹈创编的形象塑造要注意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纯真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和星星,爱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少儿好比一张白纸,是需要老师去绘画的,要绘画出他们的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礼貌、好学、吃苦、耐劳、有理想、有自尊心、有忍耐精神、有正义感、团结互助的中华美德。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表现,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编导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富有表情地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外,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二、舞蹈的趣味性与音乐的趣味性相统一

少儿舞蹈创编时应充分注意到不同的年龄层次孩子的生理特点,在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少儿群体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趣味性),即少儿的兴趣、情趣。所谓趣味性,就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小孩子就是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从小时候的玩积木、玩手绢,到年龄大一点儿时的踢球、跳皮筋,他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所表现出专注的神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都是兴趣在发挥着作用。还必须了解熟悉少儿的生活,少儿的心理特点、情感特点,少儿在各种表情下的动作特征,从而使这些积累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素材,经过思想情感的升华而转化为艺术素材,即舞蹈语汇,是指把若干不同的舞蹈动作汇集起来,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服务,是一切舞蹈语言的总称。只有这种舞蹈语汇才能把艺术人物的思想情感及主题生动地表达出来。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说:“舞蹈的含蓄并不需要很清晰的解说,它应该是用身体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来表达。如果加入太多的其它因素,舞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光彩和魅力。”音乐与舞蹈是血肉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惟有音乐的情趣与舞蹈的情趣达到和谐一致,二者才构成一个新的具有情趣的艺术生命。因此,编导在创编时必须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了解音乐的结构特点,了解音乐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内在规律,这是成功的一个前提。少儿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只能分辨出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少儿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只能分辨出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和情感的经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音乐的时候注重孩子的喜好和情感。

三、少儿舞蹈的主题与音乐主题的一致性

主题是指主题思想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现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文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形式和结构,都必须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主题具有阶级性和时代特点。

舞蹈作品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反映了编导对生活的态度。对音乐主题的理解、解释的水平,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生活和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为了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只不过舞蹈音乐的达意比起文学、戏剧、绘画、雕刻等姊妹艺术显得更曲折些,它更强调了“情”的作用,它是通过“情”来打开欣赏对象的情感闸门。当欣赏对象处于一种艺术的“情动于中”的愉悦之中,舞蹈表达内容所运用的语言,是高度集中的、概括的,是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往情达意的。因此,编舞者在创编的具体过程中,必须置身于音乐中去,在音乐的流动中,把握住旋律、节奏所形成的音乐情、音乐意。有了对音乐的感悟,编舞者的生活空间、创作空间才能随音乐的情感打开,舞蹈主题才能融于音乐,通过典型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表达出来。孩子是挺难“伺候”的,他们太天真、太单纯,只喜欢“打比方”,不喜欢“就事论事”,他们的眼睛老是盯住有趣的东西,忽略掉没有色彩的事物。他们总是与新鲜、好奇做伴,老是同枯燥、乏味,无缘。在心灵的天空中,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狼外婆与小白兔不是一家子,老狐狸和小山羊不共戴天他们只管走极端,决无“中间状态”,只有牢牢掌握童心的本质,并由此追寻到童趣,我们才有可能谈“创作”少儿舞蹈。舞蹈艺术擅长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灵魂和广阔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是爱美的,爱穿漂亮的衣服,爱玩新奇有味的玩具,爱看装潢精美的图书……而美的音乐、美的舞蹈更能吸引他们。因为他们的听觉最灵敏,天性又最好动。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中,他们感到生活的欢乐和愉悦。例如把孔雀当成一个主题,孩子们的第一反映是孔雀很漂亮,孔雀有漂亮的羽毛,还会开屏。基于此,我们可以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孔雀的头怎么表现,孔雀如何舒展羽毛、找食物、吃完食物去喝水、散步、开屏,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让小朋友很生动地了解认识孔雀配上“金孔雀”这首很典型的傣族少儿音乐,舞蹈和音乐的主题相一致,小朋友就会很快地学会和记住了。如教学以奥运为主题的少儿舞蹈《小海娃盼奥运》时,我让学生在活泼动感的音乐下身穿海军服装,手拿五星红旗和奥运旗帜,跳起舞蹈,歌词大意是有海娃快快长大,奥运2008,一起为奥运作贡献。舞蹈以边唱边跳的形式进行,最后孩子围成5个圈,每个圈的小朋友把海军衣服换成5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呈现出奥运五环的标志。无论服装、道具、音乐都围绕盼奥运主题,题材新颖,构思很巧妙,道具运用到位,以海娃盼奥运的形象生动地表达舞蹈的主题思想、音乐的主题思想,如此音乐与舞蹈的主题就达到了和谐统一。

四、结论

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 第2篇

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接触到了创编,也是创编教学中的基础性活动------创编歌词。学生首先记忆歌曲不是它的旋律,而是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学生熟悉的歌曲中增添新的段落或改变歌词内容,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在高兴的时候嘴巴里会“咿咿呀呀”哼着小曲,那些调调你乍一听似曾相识,可里面的歌词内容就五花八门,在大人眼中这是“自娱自乐”,但这可能就是最初的音乐创作萌芽。当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歌曲记在脑海里时,简单的模仿和单一的歌词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要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到旋律中,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儿童喜欢创编儿歌,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这最佳时期。

一二年级使用的音乐教材,歌曲短小,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充满童趣,比较适合个别词汇的改编。例如人音版教材的第一册第一课

《你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一年级的第一首儿歌。在教学中用替换姓名的方法,让学生轮流用歌唱的方式来问好,在这种创编活动中,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如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动物说话》,歌曲中已经呈现了四段歌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设计情景表演,但是这样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歌曲拓展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编创情境儿歌,这样就出现了小猪说话、小狗说话等十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中都有涉及,如二年级上册中的《小麻雀》、《快乐的音乐会》都可以以创编歌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但如果创编教学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

有的老师的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编表演活动不够主动。

有的老师常常在指导时替代学生设计,甚至插手学生的角色分工或完全参与包办创编,让学生的即兴创作表演,跟着老师的意图走。老师的指导过多,学生缺乏自主创新,也就体会不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喜悦。

在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比较关注创编表演的结果,如在观摩课中,担心学生在表演时出差错,影响整节课的预设,采用课前先给学生确定表演角色,预先排练加工,才几分钟时间,一段整齐到位的表演就出炉了,课内表演只是展示一番,走过场。还有采用一些的

简单评价。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创编表演的讨论、准备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中外拉丁团体舞音乐创编的对比探究 第3篇

关键词:拉丁团体舞;音乐;对比

体育舞蹈团体舞包括拉丁团体舞和摩登团体舞两大类,它们在音乐的引导和配合下,由8男8女以集体舞的形式,在规定场地和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舞种编排和表演。拉丁团体舞以桑巴、恰恰、伦巴、牛仔、斗牛音乐和动作编排为主要内容。音乐对团体舞动作的编排与设计以及舞种之间的衔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外拉丁团体舞视频,分析其音乐的结构特征,探索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创编的走向,为今后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的创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2014年拉丁团体舞世锦赛、2014年拉丁团体舞欧锦赛、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拉丁团体舞比赛、近五年黑池体育舞蹈艺术节中中国拉丁团体舞代表队所使用的音乐。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阅了体育与舞蹈的相关文件与资料,查阅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重庆维普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库等网站,收集了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

(2)视频分析法。分析了2014年拉丁团体舞世锦赛、2014年拉丁团体舞欧锦赛、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拉丁团体舞比赛、近五年黑池体育舞蹈艺术节中国拉丁团体舞代表队的比赛音乐,对每支队伍音乐的结构与编排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

(3)数理统计法。用excel数据处理工具对分析比赛视频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

二、拉丁团体舞音乐的特点与结构特征

1.拉丁团体舞的音乐特点

竞赛规则要求,每队拉丁团体舞入场和出场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拉丁团体舞应在4.5?6分钟之内完成5个不同风格音乐的编排、衔接和转换,同时还包括16个小节以内的任意形式舞蹈音乐编排。由于时间的限定,而且舞种风格各异,舞蹈动作丰富,队形灵活多变,因此,拉丁团体舞的音乐必然节奏性强、舞蹈性强、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结构完美。

2.拉丁团体舞音乐的结构特征

在规定的时间内,拉丁团体舞的音乐既要突显多样的舞蹈风格,又要塑造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因此它的编排结构精炼、灵活、多变。拉丁团体舞的音乐编排一般包括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音乐的编排,一般选择节奏特征明显、主题特色鲜明的音乐;中间部分根据音乐主题的需要,使5个舞种音乐多频率、多层次、多角度地衔接与变化,淋漓尽致地体现音乐的内容与主题;结束部分是对整个音乐的总结与概括,包括主题音乐再现、谢礼、退场等,要做到首尾呼应,体现音乐结构的完整性,使音乐形象丰满充实,让人回味无穷。

三、拉丁团体舞音乐的选取与编排

1.拉丁团体舞音乐的选取

杜阿托曾经说过:“舞蹈是伟大的艺术,但音乐是更伟大的艺术……如果没有音乐,舞蹈将不复存在。”所以,拉丁团体舞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音乐的选取与创编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在拉丁团体舞的创作中应遵守竞赛规则,所选音乐的节拍及风格应符合舞种的需要。拉丁团体舞音乐的来源有当前流行歌曲、电视剧与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等,可以说相当广泛。

2.拉丁团体舞音乐的编排

拉丁团体舞的主体舞蹈部分包括5个舞种,所以音乐的编排应符合舞种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非常明显的5个舞种音乐的组合编排。这种形式的音乐比较单调、缺少创意,但容易合成。第二种是以创编的舞蹈内容为主题创作音乐。这种形式的音乐比较复杂,有创意,合成难度根据舞蹈内容和主题不同而不同。第三种是多首优美音乐片段的融合,通过改变其音色、旋律、鼓点等,使其仿佛成为一首音乐,同时又满足于拉丁团体舞舞蹈内容的需要。这种形式的音乐灵活多变,错落有致,合成难度非常大。国内的小型和地区性舞蹈比赛,拉丁团体舞音乐主要以第一种表现形式居多。国内大型比赛和国际比赛,拉丁团体舞音乐主要表现为第二种形式。欧洲拉丁团体舞比赛的音乐的特点主要以第三种表现形式呈现。

四、中外拉丁团体舞音乐创编的对比分析

1.中外拉丁团体舞音乐各舞种的使用频率的对比

拉丁团体舞整套音乐的编排大致分为三部分,即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场音乐的选择与编排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在评委头脑中的第一印象,甚至决定名次。依据编导们构思的主题与风格的不同,开场音乐选择也呈现多元化。激情、狂野的桑巴,俏皮、活跃的恰恰音乐节奏强烈有力,容易带动全场气氛,作为开场音乐的概率较高;伦巴、牛仔、斗牛音乐作为开场音乐比较少,甚至没有(统计数据详见表1)。拉丁团体舞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也慢,对于音乐的编排处于探索阶段。通过视频分析,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的编排主要是几个舞种音乐的直接编辑,变化、转换较少,但都有主题。

2.中外拉丁团体舞音乐转换次数的对比

在比赛中,拉丁团体舞的主体音乐由桑巴、恰恰、伦巴、牛仔、斗牛5个舞种音乐构成,同时,也允许其他形式音乐的存在,节拍的多少由竞赛规则决定。音乐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决定了舞蹈编排的内容,音乐转换的次数越多说明舞蹈内容的变化越多,舞蹈的层次与内容越丰富。通过表2可以看出,世界大赛外国代表队的音乐转换次数几乎都高于国内参赛队伍。其中,德国队在2014年欧洲拉丁团体舞比赛中转换音乐高达18次,整首音乐节奏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舞种音乐之间融会贯通,使队员们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技术水平。中国拉丁团体舞音乐的转换也在逐年增加,但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中国拉丁团体舞在音乐的编排与创作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音乐的编排决定了舞蹈的内容和框架,音乐编排得不好不利于主题的表达;相反,音乐编排得好能够突显舞蹈主题与内涵,让人回味。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多以舞种音乐之间直接衔接居多,内容比较简单,音乐之间以“钟声”或“语言”过渡并有停顿。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激情、狂热的桑巴,俏皮、活泼的恰恰更容易作为拉丁团体舞开始部分的首选音乐。

(2)我国拉丁团体舞音乐的创编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音乐之间的衔接比较简单,内容略显机械、单调,音乐之间的衔接以“钟声”或“语言”过渡。

(3)国外拉丁团体舞不同舞种音乐之间转换次数多而快,中间无停顿,衔接流畅,内容灵活多变,高潮起伏不断。

2.建议

(1)在拉丁团体舞音乐选取与编排的过程中,尝试融入中国元素的音乐与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在确定音乐主题的情况下,提高音乐的转换次数和频率,丰富舞蹈内容。同时,要提升我国编导们的创作与编排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拉丁团体舞艺术表现形式创编特征的构成要素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陈树德.对体育舞蹈团体舞音乐编排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2):69-71.

[3]吴绪敏,王汗斌.对体育舞蹈音乐创编的探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

中小学音乐课创编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课标,音乐课,创编教学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设定的音乐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涵养美感, 和谐身心, 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拓展文化视野,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1]《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课标》对于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创造, 给出这样的定义:“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1]由此, 我们不仅可以知道音乐创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而且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论水平的高低、音乐专业技能及相关文化修养的优劣, 决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音乐创造力培养的进程, 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当我们看到中小学音乐教学长足进步的同时, 也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调查, 就当前中小学音乐创编教学现象, 从不足与改进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脱节

音乐教师在职前的学习中, 由于大学的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的教学过于强调高深的理论及严格的规则, 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较强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实践训练, 也没有引导未来的教师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将这些理论渗透其中, 因此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历来存在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 教师自身很难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因而在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中, 教师能较好地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演奏器乐小型作品, 以及合唱、舞蹈的编排;而对于创造一些节奏与歌曲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自制乐器等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或完全没有概念。这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 导致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以及调式、和声等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理论的缺失, 使音乐创造缺失了材料和动力, 就如同建造大厦没有钢筋水泥, 列车要开动却没有电力和柴油一样。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真正实现音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 关键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累积和运用。

2.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创编教学观念滞后

在笔者走访的音乐教师中, 绝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同音乐创编的意义与价值, 但教师们又都认为创编课“不好上或不会上”。通过与教师们的访谈, 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一谈到“创编”就认为是作曲, 而教师们也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创作过歌曲或舞蹈, 怎么能给学生上创编课呢?”事实是, 音乐创编课是通过运用音乐材料, 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与创作尝试, 而不仅仅是“作曲或编导”!我们的音乐教师所要做的是运用音乐素材, 在音乐课堂通过节奏与歌曲的片段、音乐故事、音乐剧的创作以及乐器制作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3.中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缺陷

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主要进行的是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作品赏析课。音乐创编活动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 在歌唱课时, 教师不能结合教唱的歌曲进行节奏创编、歌词创编、角色表演等一系列深化歌唱教学的创编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进行音乐创编活动时, 教师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设计音乐创编活动的内容时, 由于创编目标不明确、创编形式单一等, 导致教与学相分离, “各念各的经”;在教学时, 教师往往只重视创编目标与创编内容, 却忽视了课堂创编过程的引导, 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评价时, 仍坚持传统的教师是“领导者”的评价方式, 轻易地以“对”或“错”评价学生的创造活动, 而不是以具体的欣赏观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考。

二、提升中小学音乐创编教学能力的对策

1.提升音乐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

音乐是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有两种形态:符号 (乐谱) 、音响。无论以哪种形态出现, 音乐与其他文化表现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 它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人群都能够体验感受、欣赏并接纳的文化。例如: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 他的《命运》交响曲却可以震撼全球;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以感动世界;还有韩国的《江南style》, 风靡整个地球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议;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理论及创编教学能力, 还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以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 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 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并能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 知识更加渊博, 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现在, 音乐教师的职业培训丰富。依笔者之见, 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缺乏的是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联系。这需要政府与专家在适时更新教材的同时, 为音乐教师与作曲家及编导家们打造一个网络平台, 使传统的至当代的优秀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课堂资源, 并且让当代一流的艺术家们随时都可以参与并帮助中小学的音乐创编课堂教学。这种资源的运用所带来的艺术教育的力量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2.转变音乐教师的课堂创编观念

(1) 教师将理论与创编实践转化成学生创造的乐趣

学习和掌握作曲技术理论是音乐创作的前提。因为这些理论不仅凝聚了前人创造的智慧结晶, 也为后人的再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无论是现任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还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作曲技术理论水平。不但懂得复调、和声、曲式、配器的基本知识、规则, 还要了解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这些理论, 使中小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过程中, 感受音乐创作的魅力, 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把音乐创作变成他们的乐趣和自觉行动。

(2) 教师在音乐创编教学活动中渗透音乐知识

虽然音乐不具备语义的确定性和对事物描述的具象性, 但它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起着支撑作用的结构性。正因为如此, 音乐才能够展现出它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丰富多样的作品, 让我们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财富。所以, 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分析能力, 是提升他们的理论和创编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具备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就能够在教授音乐创作的时候, 在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歌词等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之外, 还能够从音乐作品本体出发分析它的体裁、结构、织体、旋律、和声以及节奏、速度等技术层面的信息, 从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 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 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

(3) 音乐课创编教学的途径:“听觉———模仿———即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 始终贯穿以“聆听”引导教学。在创编教学中, 创设音响情境。例如在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 根据作品中的音响特征, 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引导学生运用口、手、脚表现作品中描绘的大自然的音响, 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模仿是中小学音乐课创编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习艺术技能所必须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通过演唱或演奏体验音乐;通过模仿,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从模仿中学会创造, 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开始。

在音乐创编教学中, 即兴创造与创作缺一不可。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 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是经过构思、选择素材、加工组合成为一首作品。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 应该尽可多地采用即兴方式;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积累音乐经验, 提高知识水平和创造力, 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 (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 。

3.提高音乐教师创编教学的能力

(1) 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音乐的素材而言, 音乐离不开音高与节奏。因此, 在音乐的创编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例如, 在人音版一年级第四单元的《动物说话》歌唱课中, 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动物发出声音的时值长短, 引导学生创造由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合而成的动物说话的节奏。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说话声音的特点, 创造音高。学生在学唱《动物说话》后做上述的创编活动, 觉得既有挑战又有趣。其次, 在教学中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通过CAI技术一体化的音响、图像、文字的强化、渲染、诠释创编音乐内容的情景与特色, 增大课堂的信息量, 满足学生对音乐文化与音乐风格的认知, 为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教学平台。

(2) 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 首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 设计创编教学。小学低段的学生活泼、爱模仿, 但音乐理论基础浅, 尽可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低学龄段的学生在创编中通过设置情景, 以动作创造、声音的想象为主。创编课的教学语言应该避免空洞, 有明确的创编目标与创作提示。初中学生既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 又有了对世界一定的判断力以及自我的价值观, 可设计欣赏与创编结合的课型。创编的形式应丰富多彩。

(3) 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曾有日本学者恩田彰 (1987) 提出了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师具有下列特征: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力;教师有着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态度;建设鼓励、包容、理解、欣赏的创作气氛;积极创建充满创造力的班集体文化;营造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重视在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上述的六点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为: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是指导者的姿态, 而是创编的策划者、参与者。 (2) 教室文化提倡多元与宽松。从细节入手, 如教室桌椅的摆放都与传统的队列摆放有较大区别, 经常改变区域摆放, 以放大空间、增强交流的圆形、扇形为主。 (3) 通过亲切、形象的教学语言,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准确地传达教师的创编意图。 (4) 在创编课堂的教学中关注个体创造感受, 随时加以引导与疏导。对于创造力旺盛、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胆怯、创造力薄弱的学生充分创造机会, 让其参与到课堂的创编活动中, 并且不失时机又恰到好处地鼓励学生“你的节奏感很强!你的声音很好听!你很擅长讲故事”等等, 鼓舞与激发相对弱势的学生。

(4) 创作教学中, 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评价

在音乐创编的课堂中, 教师应该重视创编的过程, 不轻易地以“对”或“错”评价学生的创造活动, 而是以具体的欣赏观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考, 并且扩大评价主体, 真正地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 不再是教师一人评价, 而是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评价者, 调动学生重视创造过程, 增强相互交流、协作、欣赏的机会, 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做中学, 学中做”的创造乐趣与创作成就。

总而言之, 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源自音乐、回归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2]为宗旨, 以实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方向, 不断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 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理论水平、音乐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 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殿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创编 第5篇

【摘要】: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舞蹈创编是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舞蹈创编展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学评价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教学

1.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教学越来越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潜力,其作用和重要性获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自上世纪末,我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推行了的新一轮课改。在本次课改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顺应新教改指导思想而诞生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小学音乐教学新的活力以及新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如今素质教育意识的普及,因为有了幼儿园等早教、学前教育的铺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小学音乐课堂里单一的唱歌、跳舞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标》中对孩子们音乐能力以及音乐修养的要求。

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与新课改中的能力培养目标相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创编便成了当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时尚用语。

通览各种版本的教材也不难看出,创编在许多教材编写者心中所占的地位。许多地方编写的教材中,每课都有可创编的素材,尤其是沿海花城版雷雨声先生主编的教材中,许多课中就直接注明了该课的创编要求。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创编,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歌词创编和舞蹈创编。本文将就如何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展开:

2.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的重点与难点

舞蹈,就是用身体所演绎出的各种肢体活动和节奏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和舞蹈者自身情感。最早的舞蹈就是由心而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一种心情的宣泄,也是舞蹈的最本源。

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的最大区别就是“童趣”。小学音乐课堂的舞蹈创编,面对的是儿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通过课堂中舞蹈创编环节的实施提高儿童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和体现音乐学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学科价值和基本理念。

儿童自己所创编的舞蹈不用过多计较舞蹈技巧,重点应以培养儿童对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主。

由于其学科特殊性,音乐课堂的课堂氛围控制向来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先决条件。进行舞蹈表演创编时,同学们情绪兴奋,课堂纪律调控难度增加,这要求音乐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调控技巧。通过课堂日常常规的训练,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课堂舞蹈创编习惯。

小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起点低,这也要求音乐教师要利用儿童喜歌善舞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舞蹈创编。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能力的逐步培养:

一)舞蹈创编前的准备工作——分组: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项亮点,在小学音乐课改中也得到了体现。在舞蹈创编的教学环节中,小组学习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合理的组长、组员分配,能在小组合作、小组学习时起到良好的互帮互学的作用。

舞蹈创编小组的组长人选非常重要。通常,小组长将在组内担任创编、维持纪律的主要角色。被选作组长的同学通常都是应参加了课外音乐艺术训练或者是对此方面非常有兴趣的的孩子,对音乐元素的感知比没有参加训练的孩子更为敏感,甚至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的舞蹈创编想法了,在课堂的创编中会很好的带领本组同学进行创编学习。

并将班里的学生根据性格、音乐素质均匀分配: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带动能力较欠缺的组员,能力普通的组长可以多配备几位同

样有表演和管理能力组员。

二)课堂舞蹈创编的引导:

小学生们的舞蹈鉴赏和创编能力起点低,音乐教师要把理想中的让学生们拥有独立完成创编活动的能力,看成是一个终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终点。

1.引学生们根据歌词进行舞蹈创编

以花城版的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其中有许多的歌曲都与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歌词内容很好理解。在进行课堂舞蹈创编教学环节时,可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引导学生们学会根据歌曲中歌词的内容进行舞蹈创编,浅显的歌词就可以搭配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像:挥手、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动作不须经过修饰,不在乎舞姿多么优美,完全是儿童化的自然肢体语言。

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舞蹈创编了,低年段的孩子们通常多好玩好动,包括男生都愿意参与这样力所能及的表演,完成这一步,通常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并建立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对今后的长期的音乐学习都有好处。2.引导学生们在表演队形上进行创编

当学生已经领会到如何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之后,教师接下来应指引各小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表演队形进行简单的设计,如站成几排、半圆形、三角形等。当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的时候,还可根据乐段的段落来安排舞蹈动作和表演队形的变化。

每个组员的表演动作也可以略有不同,有的可以表演小树,有的可以表演小花,这些动作的创意来源都可以是来自于本首歌曲的歌词。

进行到这一步创编的学习时,小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小组舞蹈创编能力和协作表演能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引导学生学习常用舞蹈动作

一切创编、创造都是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无论是根据歌词进行情景模拟创编,或是根据歌曲含义进行想象创造创编,要想让学生能在每一次的创造中,都应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事先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与铺垫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如果是涉及到较有特色或某种固有风格的舞蹈(如傣族舞蹈、新疆舞蹈)时,应在歌曲教学中穿插或是歌曲教学后,由教师事先教会全班同学一些该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创编时再让各组同学进行串编。

另外,教师应鼓励小组长及对音乐舞蹈等艺术有兴趣的组员参加课外的积累,进行艺术训练或认真观看各种文艺节目,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课堂舞蹈创编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引导:

听课时经常发现,在课堂的舞蹈创编环节中,老师游走于各小组之间,问同学们“你们在干什么呀?”这样无意义的问题,或是当看到学生们表现不佳时干脆亲自上阵代为创编。那么,当学生们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巡视的老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1.协调创编小组成员间的矛盾

在创编小组成立的开始,总会有组长与组员间的各种矛盾。或是个别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耽误了整组开展创编活动的;或是组

员的创意与组长的创意相冲突,导致创编无法顺利开展的。

这时教师应首先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在小组内树立了小组的威信后,一是肯定了组长的能力,可以鼓励组长在今后的创编活动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二是更方便组长对组员的协调和管理,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2.给予启发式的创意建议

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不能包办。在巡视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启发性的建议。例如,建议学生从歌曲的歌词入手,或者是从队形的变化开始。

如果整组的同学在某一首歌曲的创编时束手无策的话,教师还可建议他们看看别组同学是怎样做,但要求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变。

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并不需要去参赛时的严肃,完全可以借鉴、参考。但创编一就定要有创新,教师应不断强调学生舞蹈创编的创意性、个性化,可借鉴学习但一定不能照搬。对小学生来说,即使是一点队形的变化也要鼓励。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就不会出现几个小组展示雷同的情况了。

3.注重课堂评价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非常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环节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们能从评价中有所收获,对下一次的创编活动有指导性作用。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如何进行评价的对象,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句通常是学生们获取音乐术语的主要路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使用准确的音乐术语。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

将获得提高。

小结:

创编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音乐课堂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之一。合理有效的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要想获得更好的舞蹈创编效果,甚至是一段时间后取得学生们独立完成音乐剧的成绩,需要音乐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们创编原素的积累、创编学习小组内的长期的锻炼等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解读》

音乐创编 第6篇

《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上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给学生充分创造体验和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特长。让唱歌好的学生演唱自己最拿手的歌曲;让器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演奏个人最出色的乐曲,让不同特长的学生之间产生交流,激发他们相互学习音乐的热情,也使部分不热爱音乐的学生融入欢乐、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中,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创编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创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其进行音乐创造的过程。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者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音乐课在学生的喜悦中画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着学生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不仅满足了他们当时的求知欲与表现欲,从更大范围讲,是发掘了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表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授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四、评价

我国健美操音乐选配与创编文献综述 第7篇

纵观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从2005版“音乐的使用(2分)” 到2009版的“表现与音乐(3分)”中“音乐(2分)”,再到2013版中的“音乐与乐感(2分)”,可以看出竞技健美操音乐的评分规则在不断地细化。而健美操音乐最开始只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而作为一种背景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表达健美操主题的灵魂。可见健美操音乐在健美操中已经占据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0—2015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健美操音乐的文章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健美操相关书籍以及检索了2010—2015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健美操音乐方面的文章。

1.2.2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取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有关健美操音乐特点方面的研究

健美操是一项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的运动,随着健美操的发展,健美操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学者对健美操音乐的特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

冯晓辉在《新编健美操教程》中指出,健美操音乐的特点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激发练习者的情绪;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音乐节奏鲜明,乐段明显,节拍清晰;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振奋精神的情绪效果[5]。

杨慧婷、李梅月在《健美操教学中音乐元素小议》中指出,把健身健美操音乐的主要作用概括为健美操动作的完成时间及各动作之间时间间隔都必须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一致,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有起有落,有规律,有顺序的结合在一起,组成有活力的一首健美操音乐[6]。

王会成、黄秋林在《浅谈健美操音乐》指出,健美操音乐,要体现完整的艺术形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健美操音乐就要有系统的结构,包括开始、发展、节奏的变化、高潮、结束的连续性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旋律越鲜明,定位越准确,构成健美操韵味的内在节奏感越强,健美操音乐越能带动表演者的内在感觉[7]。

统计和概括得出,健美操音乐具有以下特点:音乐节奏强劲有力,节拍清晰;音乐旋律优美,能激发锻炼者的情绪;具有激发、振奋人们情绪的效应;音乐节奏具有跳跃性,富有感染力。

2.2有关健美操音乐选配方面的研究

健美操音乐的选配对健美操动作的创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健美操音乐的选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所选音乐的节奏、韵律和中心思想,有针对性的对健美操动作进行编排,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健美操动作和音乐协调一致、和谐统一的效果。二是根据编排好的操化动作的风格特点和主体内容,挑选与之相匹配的音乐。

刘金娣在《音乐一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文中认为,健美操音乐一般具有宏达流畅和跳跃性的特点,因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健美操人员的积极性,且一般选择2/4、4/4节拍,这种节拍类型能够最佳的配合健美操的基本步法和发力特征[8]。

周燕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一文中认为,精心选择因为最首要的分析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点,然后根据远动员自身的艺术风格、特点类型来选择最佳的背景音乐;要求使人激励兴奋,引发情感,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节奏[9]。

由于每位学者的研究程度和视角不同,所以,研究得出的结果也稍有不同;大家在进行音乐选配的时候,要根据选配的原则和选配的合理性,将音乐节奏、音乐结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对编排的操化动作进行恰当的选配。

2.3有关健美操音乐创编方面的研究

健美操是一项观赏性极强的项目,为了提高健美操动作的完成效果,充分表达操化内容的主题思想,就要对成套健美操的音乐进行制作。要根据具体健美操的风格特点和某些特殊动作,对于健美操音乐进行创编。

王晓在《健美操规则的修改给健美操创编带来的变化》一文中认为,添加音响效果必须与音乐相符,最重要是与动作结构特征相符;音乐与音乐连接处制作必须完美,没有其他杂音或停顿。其过渡处是自然流畅的、优美的[10]。

黄群玲、吴晓强在《健美操音乐选择与制作研究》一文中指出: 所谓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性特点。而音乐的风格则是指音乐本身及其创作中表现出的特有的综合性整体特点,包括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健美操崇尚“健、力、美”, 提倡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态度,而有氧运动的锻炼特性,也赋予健美操音乐表现快乐和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因此,通常低迷、颓废和忧郁的音乐风格是一般不适合健美操[11]。

大家在进行健美操音乐创编的时候,要保持音乐和动作风格的一致性,注重突出成套动作的风格特点及结构,过渡连接处自然流畅,在整套动作的高潮处应当对音乐进行加重处理,这样才能使动作和音乐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健美操音乐选配与创编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这说明了人们开始注重音乐对于健美操的重要性。但是在这方面缺乏具体系统的理论研究,即怎样选配音乐,在选配的时候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没有具体的规范出来。音乐的创编上也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套用他曲,缺乏个性与创新,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对健美操音乐选配与创编方面的研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欠缺;因此,学者要对这方面加大研究,为今后健美操在训练和比赛中,对于音乐的选择和创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检索了2010—2015收录在中国期刊的有关健美操音乐的文章,对我国近5年来健美操音乐的选配与创编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对健美操音乐的重要性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而对健美操音乐的选配与创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该文通过对健美操音乐相关论文的综述,为健美操音乐选配和创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美操,音乐,特点,选配,创编

参考文献

[1]王莹,健美操音乐的创编理论及运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2]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Z].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2005—2008.

[3]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Z].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2009—2012.

[4]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Z].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2013—2016.

[5]冯晓辉.新编健美操教程[M].万卷出版公司,2013.

[6]杨慧婷,李梅月.健美操教学中音乐元素小议[J].消费导刊,2008(13):162.

[7]王会成,黄秋林.浅谈健美操音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10-11.

[8]刘金娣.音乐——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32-534

[9]周燕.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J].体育学刊,2003(6):83-84

[10]王晓.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3):71-73.

音乐创编 第8篇

自2005年以来,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歌曲创编》课程,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基地见习以及输送毕业生反馈情况, 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别人所做的事的人。单纯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般都是以教师教, 学生模仿为主, 将孩子们的个性磨灭掉, 而形成了统一的共性。幼儿教师没有掌握音乐创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甚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创作音乐, 这样就很难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从而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所以, 在高职教育阶段我们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幼儿园开展音乐作品创作活动现状。

做此论文之前, 我在本市的几所幼儿园做了一些调查, 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以上表格, 可以看出本市在幼儿音乐创编活动开展上还是远远不够的, 从园到幼儿教师自身, 还没有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幼儿音乐创编的实践教学过程

课本教学一般都是以幼儿歌曲创编过程为主,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许多节奏创编、律动

音乐创编则更为实用。教学中, 我常使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让学生根据音乐创编律动动作。

2、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和故事性进行角色游戏的表演。

3、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可以发声的“乐器”进行打击乐节奏训练。 (这也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 。

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 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创作音乐作品了。具体过程有如下几步:

1.让学生根据已有旋律创编情绪一致的旋律。

2.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创作符合歌词意境的完整作品, 包括前奏、间奏、尾声。

3.让学生为已知的人物 (或动物) 创作主题音乐。

4. 让学生为完整的故事创作音乐。

四、实践教学中的难点

在实践环节中, 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集中表现在:

这些在实践教学中体现的很突出, 通过丰富相关学科知识, 比如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等

课程相关知识, 可以有明显的改善。

在幼儿园实践该课程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集中表现在:

从表中可以看到, 由于幼儿音乐创编发展还不完善, 幼儿园真正开展音乐创编教学的教师和频率都很少, 造成教师在这方面教学经验的不足。幼儿教师自工作以后, 音乐教育的培训机会基本没有, 教师没有提高自身音乐创编能力的机会。另外, 就全国来说, 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著作和论文也比较匮乏, 这些都制约了幼儿教师提高自身音乐创编素养。从幼儿园的投入情况看, 幼儿园在购买教具和教材时, 不会单纯考虑幼儿音乐创编教学, 还是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 教师都是利用手边的简易道具来完成教学, 如在节奏创编中, 击打节奏只能靠幼儿用手击打桌子或拍手来完成。这样就使得音乐少了许多丰富的色彩。

总之, 随着国家进一步提倡创新教育, 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环节。幼儿音乐创编, 作为幼儿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的最有利环节,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中, 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来开设, 希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能够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音乐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 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摘要:音乐创编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 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创作音乐的过程, 它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创编的兴趣, 逐步使学生掌握音乐创编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创新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音乐创编课程, 是体现创新教育的很好体现。笔者从目前的教育、教学、单位实践现状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音乐创编,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09

音乐创编 第9篇

一、活动的设计与分析

活动内容:

根据加拿大歌手贾斯汀·比伯的歌曲《Baby》的音乐特点, 创编律动动作。

活动目标:

1. 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的特点 , 尝试用断顿式动作表现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2. 在观察地球人连续式动作的基础上, 用机器人的断顿式动作进行创编表现。

3. 能根据音乐互换朋友 , 体验与不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了解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知道体育馆、音乐厅等场所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导入:飞船降落到地球 , 从中走出几个机器人。

2. 幼儿观察机器人的动作特点 , 讨论地球人和机器人的动作差异, 创编机器人刷牙和洗脸的动作, 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动作是由“程序”控制, 表现为断顿式动作。

3. 幼儿创编机器人动作 ( 先创编地球人的动作, 然后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加以表现) 。

(1) 创编机器人钓鱼动作。 (2) 创编机器人划船动作。 (3) 完整表现机器人在公园里的各种动作。

4. 幼儿创编律动游戏 : 机器人在体育馆和音乐厅的活动。

分析:

活动目标突出了对幼儿创造性表现机器人动作的要求, 活动的设计是紧紧围绕这一要求而展开的:1律动音乐《Baby》动感、时尚、节奏鲜明, 能够使幼儿产生身体动作的共鸣。2根据音乐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兴趣, 将律动动作设计为机器人的有力、断顿而又滑稽有趣的动作, 不仅与音乐相得益彰, 更是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创造兴趣。3在活动过程设计上,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探究性创编动作的机会和情境, 设计了公园、体育馆、音乐厅三个具体的活动场景。4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刷牙、洗脸、公园中的活动等, 为幼儿的自主创编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探究性创编的过程和分析

探究性创编活动1: 创编机器人“刷牙、洗脸”动作, 提炼机器人动作的“程序”特点。

师:和我们地球人刷牙 (洗脸) 相比, 机器人刷牙 (洗脸) 动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自主比较机器人与地球人动作之间的区别, 尝试表现机器人的动作。

师 : (提炼并示 范机器人 刷牙动作 ) 刷—刷—刷—刷—咔 (幼儿学习) 。

幼儿由机器人刷牙动作特点迁移得出机器人的洗脸动作:洗—洗—洗—洗—咔。

师:原来机器人所有的动作都是由一种“程序”控制的, 这些机器人动作的程序是“短———短———短———短———长”。

分析:

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创编出符合音乐要求的律动动作:机器人的动作, 这就要求幼儿创编的表演动作要具备两个特征:1.机器人的有力、断顿的动作特点;2.体现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即符合要求的动作模式) 。教师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刷牙动作来迁移模仿, 尝试做机器人刷牙的动作, 教师根据多位幼儿的动作提炼出机器人的动作特点是断顿、有力, 用幼儿的话就是“一下一下”, 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机器人动作的特点, 教师游戏化地将机器人动作特点命名为“程序”, 而程序规 定了机器 人的动作 必须是“短———短———短———短———长”。

探究性创编活动2: 创编机器人在公园活动的动作。

片段1:创编机器人的钓鱼动作。

师:飞船降落在公园, 看到一个地球人正坐在船上钓鱼呢。地球人是怎么钓鱼的?

幼儿自由创编地球人钓鱼的动作。

师:那机器人会怎么钓鱼呢? 机器人钓鱼动作的程序是什么?

分析:

这是幼儿第一次的动作创编, 创编的难度较低, 重在让幼儿体验。创设公园场景, 并指定“钓鱼”的动作, 使幼儿无需自己想出动作场景和动作内容, 只需应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加以表现即可。

片段2:一部分幼儿扮演地球人“钓鱼”, 其他幼儿扮演机器人钓鱼。

师:地球人钓鱼的时候, 机器人在干吗? 机器人钓鱼的时候, 地球人干吗?

幼儿自由组合, 分别扮演角色, 合作表现地球人和机器人钓鱼或观看对方钓鱼的情景。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 幼儿的动作表现有角色的分工, 教师要帮助幼儿明确不同角色的动作特点, 即地球人的动作是连续式的, 而机器人的动作是断顿式的。幼儿按照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动作特点做出相关的动作。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引导幼儿知道两个角色采用轮流的方式进行表演:地球人做钓鱼动作时, 机器人做观看者的动作, 反之亦然。对“机器人看一看”的动作, 教师没有专门引导幼儿讨论, 而是重点表扬了能用断顿的动作特点表现机器人“看一看”动作的幼儿, 启发幼儿向同伴学习, 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创编的意识和行为。

片段3:自主创编“划船”动作。

师:地球人钓完鱼后就去划船了, 地球人是怎么划船的?

幼儿自由表现地球人的划船动作。

师:机器人看见地球人在划船觉得很有趣, 也想划船。我们试试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做出机器人的划船动作。

幼儿尝试创编机器人划船的动作。

师:现在, 有一个地球人要教我们机器人先钓鱼再划船两个本领。谁想扮演这个地球人?他要告诉我们应该先干什么, 接着干什么, 我们机器人要用自己的动作程序学习地球人的动作。

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考虑到幼儿掌握机器人的动作程序是创编新动作的基础, 通过引导幼儿反复比较地球人和机器人的动作差异, 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进而自主创编出新的动作: 划船动作。

探究性创编活动3: 创编机器人在体育馆进行两个体育活动的动作。

师:机器人在公园玩够了, 准备换个地方看一看。飞船起飞了……飞船降落了。这是哪里?原来是一个体育馆的外面, 透过玻璃窗看一看体育馆里有哪些运动项目呀?

幼儿自由回答自己所知道的运动项目。

师:机器人要学习地球人的两项运动, 请你们帮他们选两个运动项目。

幼儿通过商议, 选出羽毛球和篮球。

师: 谁愿意做地球人教我们机器人这两个运动项目?

一幼儿做出打羽毛球, 运球和投球的动作, 其他幼儿将这些动作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创编出机器人的相应动作。

分析:

在此环节, 教师给予幼儿创编的空间放大了, 让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经验, 说出体育馆中的不同运动项目, 并能用机器人的动作特点加以表现。

探究性创编活动4: 自主创编机器人在音乐厅的舞蹈动作。

师:机器人离开体育馆后来到了音乐厅, 音乐厅中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 机器人就跟在后面学习。谁愿意表演跳舞的小朋友? 谁愿意表演学习跳舞的机器人?

幼儿自愿选择后分为小朋友组和机器人组。

师:小朋友们可以自由跳舞, 机器人学习跳小朋友们的舞蹈。机器人们记住了:一定要把小朋友的舞蹈用机器人的程序跳出来噢。

地球人自由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机器人根据地球人的舞蹈动作创编并表现出机器人的舞蹈动作。

分析:

教师在以上活动中设置了体育馆, 音乐厅两个场景。具体场景的设置是给了幼儿一个想象的范围, 并隐形地向幼儿提示了动作的创编线索, 使得幼儿的创编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一环节中, 机器人的“程序”是创编活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 也正是通过活动中教师的反复提示, 引导幼儿在观察、模仿地球人动作的基础上, 根据机器人动作的程序, 想象并创编出较为丰富的机器人动作, 如钓鱼、划船、运动和舞蹈等等。

二、活动的效果及感悟

这个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创编出了符合机器人动作特点的丰富多样的动作。反思活动的全过程, 不难发现教师在幼儿探究性创编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支持。

探究性创编活动对幼儿的经验和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教师充分地支持,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音乐的行进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 享受音乐活动本身的愉悦以及和同伴互动的快乐。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支持首先是引导幼儿提炼出机器人动作的“程序”, 帮助幼儿认识和掌握所要创编动作的特点。在创编过程中, 幼儿总是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并表现地球人的某种动作, 然后再用机器人的动作程序表现出这一动作, 即是机器人的动作了。其次, 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具体的动作场景, 如湖边、公园、体育馆和音乐厅等, 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减轻幼儿创编的难度。最后, 教师在活动中, 反复向幼儿提示机器人的动作“程序”, 以帮助幼儿逐步内化和固化机器人动作的特点和节奏型。

2.助幼儿理清创编的思路。

音乐创编 第10篇

目前国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许多老师喜欢在巩固拓展时, 安排设计创编表演这个环节。但笔者发现, 小学阶段创编环节教学中存在活动内容单一、想放手又不敢放手、浅尝辄止等现象。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创编的实效性呢?对于创编有哪些策略呢?针对上述问题, 在小学歌唱课型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趣味盎然, 唤起学生玩的兴趣

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 我有时候一天就有五节课, 一个学期下来, 我就有好几百节课。在这么多课中, 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课不多, 而记下来的, 就像在脑海里生了根般, 总会在某个时候浮现, 再也抹不掉。同样, 一个学生一天就有七节课, 而在一周三十五节课中, 却只有一节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在一周仅有的一节音乐课中, 把歌曲学会唱好呢?我发现“以趣激趣”, 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激发起学习兴趣, 这种学习效果常会令你始料不及, 惊喜连连。

歌曲《青蛙合唱》,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中音的高低,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音色的概念, 并在歌唱中用人声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不同的音色。

对于让学生感知音乐中音的高低, 这个不难, 我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手号在身体上的不同位置, 或者通过认识音符阶梯等方式, 形象直观地感知音的高低。但对于音色, 如何让天真烂漫的一年级学生, 去理解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呢?经过一番琢磨后, “青蛙合唱”这个有趣的歌名唤起了我这名“孩子王”的童心。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 我决定在本课教学中, 以“趣”为切入口, 巧用学生喜欢的青蛙手偶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有趣的听音辨物、分角色对唱和边唱边敲活动中, 帮助学生加深对音的高低、音色变化的体验, 更好地演唱歌曲。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我想说“教学灵感来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在导入环节中, 我巧妙地选择日常生活中声音对比明显的动物叫声, 以声激趣。我先是模仿两个动物的叫声 (示范公鸡鸣叫和牛叫) , 让学生们感受声音的高和低、音色的明亮和低沉, 然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叫声高亢嘹亮或低沉浑厚的动物的声音。在有趣的“听音辨物”活动中, 让学生理解高的声音, 音色清脆尖细, 低的声音, 音色低沉浑厚, 初步建立音高和音色的概念。

二、老歌新唱, 燃起学生唱的热情

歌唱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唱”, 从学唱—会唱—唱好,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 不断去引导和调整教学策略。在一遍遍的强调重复中, 学生会出现不耐烦的心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些新的尝试——创编歌词, 既保持学生唱的积极性, 又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唱。

歌曲《木瓜恰恰恰》选自四年级下册, 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学生会唱歌曲后, 为了进一步加深其对“叫卖调”这种歌曲题材的理解, 我告诉他们《木瓜恰恰恰》的题材属于叫卖歌, 主要通过吆喝来招徕顾客, 并鼓励学生自己做一回老板, 选取歌曲叫卖段的旋律为自己的货物创作一首叫卖歌。我的提议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老板”们热情高涨, 摩拳擦掌地进行创作。

经过不断的练习和体验, 最终他们创作了《猪肉叫卖歌》:有猪耳朵、有肥肉、有瘦肉、有排骨、有猪肝还有猪嘴;《蔬菜叫卖歌》:有红萝卜、有白菜、有冬瓜、有南瓜、有豆角还有土豆……而最让我惊喜和感动的是钟XX等同学创作的《萝岗水果叫卖歌》:有水葡萄、有荔枝、有杨梅、有香橙、有龙眼还有黄皮。当我请他们说说创作意图时, 钟XX自豪地说:“我的家乡萝岗盛产水果, 我要为萝岗水果做宣传, 让更多人喜欢萝岗的水果。”当他们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新木瓜恰恰恰》时, “萝岗水果味道真是好恰恰恰, 荔枝橙子味道顶呱呱恰恰恰, 还有龙眼杨梅也好吃恰恰恰, 各种水果吃完还想吃恰恰恰……”那歌声是欢快, 是喜悦和自豪!

三、巧用乐器, 激发学生奏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 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研中心王主任提倡构建有效互动的课堂。构建互动的课堂,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增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在歌曲《青蛙合唱》教学中, 待学生唱好歌曲后, 我向他们介绍两位乐器朋友——手板和鱼蛙筒 (示范刮奏) , 先让他们注意聆听, 然后说出这两件乐器谁的声音高, 谁的声音低, 引导他们用音色清脆响亮的手板为小青蛙叫声伴奏, 用音色低沉厚实的鱼蛙筒为老青蛙叫声伴奏, 最后鼓励学生们一边敲一边唱。其实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是最兴奋的, 他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灵机一动, 想到了引导没有乐器的学生用身体当乐器, 这个提议很受学生们欢迎, 有的学生想到拍腿、拍手、弹舌和拍空心掌为青蛙的叫声伴奏。经过讨论, 学生们决定用弹舌为小青蛙叫声伴奏, 用拍腿为老青蛙叫声伴奏, 最后, 我把喜欢唱歌的学生分为歌唱组, 把喜欢演奏的学生分为演奏组, 由我指挥他们完整表演歌曲, 在愉快的歌声中, 边唱边奏,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给歌配画, 拓宽学生想的空间

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虽然各有各的领域, 但是作为艺术, 它们是相通的, 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 也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每一首动听的歌曲就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演唱的同时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因此, 将音乐和美术相融合,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美术元素, 让学生在歌曲感受中拿起笔画出自己的感受, 或根据歌曲意境绘画, 或根据想象音乐中的场景绘画, 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感受, 展现音乐中包含的意蕴, 无疑对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印象都有积极的作用, 能有效激发学生歌唱的情感。

《春天来了》选自三年级下册, 是一首德国民谣,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 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 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春”为主题的乐曲,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为了突破教学重点, 让学生找到优美愉快的声音进行歌唱, 在巩固拓展环节, 我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再聆听歌曲, 然后和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或想到的情景, 最后是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把所思所想画出来。在愉快的音乐中, 学生画出了《郊游》《家庭野餐》《美丽的春天》等。虽然他们的感受和展现的侧重点不同, 但画面上都是欢乐的笑脸、嫩绿的草地、五彩的花儿, 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化身为自由飞翔的鸟儿……当我请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 边唱边向同学们展示时, 我发现他们有了奇妙的变化, 他们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歌声中充满愉快和向往。

五、关注生活, 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对于创编, 学生感到困惑的是没有素材, 老师感到可怕的是学生没有想法。这些素材和想法不会自己跑到学生的认知中呀!如何帮助学生们积累呢?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是没有而是没发现”。于是我鼓励学生们多关注生活, 善于发现学习和生活有联系的东西, 学以致用。而笔者也坚持做个有心人, 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辅助教学, 让学生有更接地气的学习体验。

在歌唱课《青蛙合唱》的小结环节, 我鼓励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不同声响, 引导学生畅谈奇妙的声音世界。有的声音让我们感到愉快, 是什么声音呢?学生说:“妈妈呼唤自己的声音、爸爸高兴的笑声、歌声、乐器演奏声、过节的锣鼓声和鞭炮声”等。有的声音让我们烦躁, 又有哪些声音呢?有学生说:“妈妈的唠叨声、爸爸的呼噜声、马路上汽车声和喇叭声, 工地上的机器发动声、大声敲门声”等。还有的声音让我们感到害怕, 又有哪些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各表心声:“老师的批评声、爸爸的骂声、夜里的风声、狼嚎、奸笑……”通过课堂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联系, 带领学生们进一步回顾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以及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声音理解的同时, 更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声音习惯, 在生活和学习中尽量减少噪音, 多创造乐音。

对小学歌唱课“创编”环节的教学, 应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激趣、新唱、巧奏、和配画等教学方式, 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唱的信心和创的热情, 让学生在愉快的创编气氛中, 优美地唱, 开心地编, 自信地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定铜.素质教育的真谛在课堂--“六要素”教学方式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郭声建.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4]郭声建.好论文聊出来--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5]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6]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7]黄晓云.谈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歌唱教学[J].江苏教育, 2004, (14)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9]潘永庆.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20) .

[10]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幼儿早操的创编 第11篇

幼儿早操是为了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做操能力的一种户外活动, 它主要是通过身体各个部分相互配合, 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有条理、有节奏地完成身体的摆动、踢动、高举以及环绕等一些基本动作的联系。在此过程中, 利用一些有特色的运动器械、动作或者是音乐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对早操的兴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动作, 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 不但能够使孩子的各个肌肉、关节得到舒展, 促进孩子的身体生长, 而且还有利于孩子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的培养, 是强身健体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 在早操活动中, 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团结意识, 促进幼儿活泼、外向开朗等性格的养成, 对孩子健康情绪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早操的创编

1.内容的编排

幼儿早操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操节、身体动作练习、队形练习、律动、游戏舞蹈表扬等很多方面, 在编排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由于一些简单的动作而导致幼儿动作呆板和生硬等问题。所以, 这就说明早操的编排也大有学问。幼儿教师在编排幼儿早操时要将科学作为指导思想, 这对幼儿身体的发展、心理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排早操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师可以按照每个教师自身的优势组建一些早操编排小组, 这样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 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对于不合适的地方教师可以讨论并进行调整, 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

2.音乐的选配

在早操中音乐能够增强节奏感, 起着口令的作用。一个正确的音乐旋律能够调动幼儿对早操的热情, 所以, 在早操中音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时要注重音乐的节奏感, 同时还要注重场合, 挑选的音乐要与早操的特点与风格相适应;对于音乐要趋向于趣味性, 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 这有助于迎合幼儿的兴趣, 达到音乐与动作相互统一。而想要完成一些任务就要求教师注重音乐资料的筹集, 使这些音乐随时待命。一套早操一直播放类型相同的音乐很容易使幼儿感到厌倦、困乏, 幼儿的早操动作也很难得到突破, 因此, 早操音乐要尽量多样化, 但是乐音的选择要避免盲目跟随时尚和成人化。

3.器械的选择和使用

在幼儿早操的操节中主要包含徒手操、轻器械操以及模仿早操。而这里所说的轻器械操要建立在徒手操的基础之上, 通过手拿一些轻器械, 例如, 小红旗、棍棒、绳子、环圈、球类等来进行一系列小动作。作为一些较小型的器械在动作过程中有很大的限制, 它只能根据原来具备的经验去动作, 这样的早操缺乏创新性的突破。而幼儿作为新鲜事物的主体, 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器械容易失去兴趣, 学习早操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因此, 对于器械的选择很重要, 选择的器械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 还要统筹兼顾创新性的开发与经济适用, 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4.游戏的选择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将游戏融入早操过程中, 以便于孩子对早操积极性的调动, 从而提升早操的价值性。这里所说的游戏指的是体育游戏, 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运动量大一点的游戏, 同时还要具备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正确的编排和引导, 动静结合, 让学生在这样快乐的游戏中增强体魄,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 通过早操不但能够增强幼儿的体魄, 锻炼幼儿的基本身体运动, 还能够唤醒幼儿对体育运动的激情, 使孩子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 从而调动幼儿的早操积极性。教师在编排时要注重方法, 创编早操时要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将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性格特点考虑其中, 开展不同的早操活动。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以身作则, 从而高效完成早操任务, 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摘要: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早操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也是幼儿日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早操主要包括一些准备活动、队列练习、歌舞跳动、自由活动或者是一些游戏等。将主要围绕幼儿早操的创编进行探究分析, 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从而创编出科学合理的早操, 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早操,编制创设,兴趣爱好,游戏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音乐创编】相关文章:

舞蹈创编07-07

创编研究07-26

创编故事有感05-13

创编教学论文05-30

创编诗歌梳子教案07-04

大学舞蹈创编教学07-08

幼儿童话故事创编09-09

舞蹈专项创编能力研究09-10

论幼儿武术教材创编09-13

团体操创编方案07-21

上一篇:大众传媒时代下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