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饮食文化范文

2024-08-11

泰山饮食文化范文(精选12篇)

泰山饮食文化 第1篇

1.1 泰山历史文化轴区位平面

泰山历史文化轴是连接泰山与古城的中轴线,从区位平面上(图1)看,它巧妙利用地形地势特点,连接蒿里山、泰山与泰安城市,轴线两侧萦绕着如丝带般盘旋缠绕的奈河和梳洗河,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行走方向,使人们产生连续不断的趣味感。它是连接“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和“天堂仙境”的三大节奏空间,也称为阴间、人间、天堂[3]。所谓泰安的三重空间,按传统习惯上划分,地府是指奈河以西以南,以蒿里山、柰河桥为主;人间即指泰城,奈河以西,包括灵山大街、通天街、岱庙、红门路、红门等;天堂主要是指红门至岱顶的登山路段。

1.2 景观空间概述

点、线、面、体构成的景观空间形态是由视觉感知引起的最直观的认知,同时也是构成景观空间的基本元素,作为概念性的点、线、面和体实际上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当这些要素在景观空间中就变成了内容、形态、规模以及意境。文章从泰山历史文化轴山城空间整体出发,研究其特有的景观空间组织形态,在文章中的点、线、面、体即泰山历史文化轴的形态各异的景观节点、由同种景观元素所构成的空间的轴线序列表达、由缓至急的空间地形以及浑然一体的空间意境。

2. 泰山历史文化轴空间节点

抑扬顿挫、遒文壮节的空间节点是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景观空间形态的一大亮点。如果把泰山历史文化轴比喻成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空间节点,则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音符。笔者针对泰山历史文化轴的形态特征,对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景观空间的诸多空间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蒿里山、岱庙、一天门、十八盘、岱顶等空间节点(图2)在泰山历史文化轴的起承转合的空间韵律进行分析。

2.1 起

唐代张守节曾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到,“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以天功,故曰“封”,在泰山下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2]。古人认为,泰山、蒿里山本就是朝天神和拜地神的祭祀依附点,蒿里山与泰山在景观文化上首尾相连,交相辉映而存在。以蒿里山为中心,沿灵山大街向东,拉开了泰山历史文化轴之音乐篇章的序幕。

2.2 承

2.2.1 承上

岱庙是目前为止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严格遵循中国古代城镇、住宅选址的“负阴抱阳、背身面水”原则[4],南起通天街,北抵南天门到岱顶的中轴线上,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专用场所,同时这里也是登山的起点,“登天”旅程由此展开。

2.2.2 启下

出岱庙北门北上经岱宗坊进入一天门,是进入登山盘道的开始,是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登山地段的开始,是人间进入仙界的第一道门,由于视线受到两侧小山峰的阻挡,无法仰望到泰山之巅的景观,“夹”在悬崖峭壁、植被茂密的山体之间有一种人在谷中行,狭仄幽长的封闭感为登山旅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增加了朝山者“登天”的信心和决心。

2.3 转

中天门,冗长的前奏,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酝酿,音乐篇章在这里登山进入了转折,视野骤然开阔,向南眺望徂徕如土丘矮小,汶水如蚯蚓溪流,向北瞻仰泰山,泰山的上半段完全展露在人们眼前,十八盘的云梯扶摇直上,岱顶云雾缭绕,虚无缥缈之感使人不禁感觉置身于泰山的怀抱中,与泰山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泰山的崇高与浑然天成。

2.4 合

岱顶,泰山主峰之巅,“天堂仙境”至此得以完结,在这里所感受的不是泰山的雄伟壮丽、挺拔开阔,更多的是一种置于天际进入皇宫式天庭的尊崇和敬畏。人们身心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切身感受泰山的主体征服感,精神和灵魂在这里得到了鼓舞和升华,“登山即登天”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2],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登天”旅程在此完结。

3. 泰山历史文化轴空间序列

首尾相连、自成一体的空间序列是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的关键所在。分布在三重空间中的牌坊、建筑、石刻在泰山历史文化轴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按照其所特有的共性,同一景观自成一体连接构成了具有引导性和次序性的序列轴线。

3.1 牌坊序列

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牌坊对景观空间界定的同时还加强了景观空间的序列感和连续感,现存的古牌坊共计18处,建筑材料均系石材,分布在三重空间的牌坊根据不同的功能,完美展现了“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景观空间,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牌坊共分为庙观牌坊、标志牌坊、纪念牌坊和胜景牌坊,同一种类的牌坊各自首尾相连,不同种类的牌坊之间相互穿插组成了泰山历史文化轴的景观空间的引导性组织特征[6]。

3.2 建筑序列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泰山历史文化轴的建筑景观受传统文化与宗教制度的影响,建筑中弥漫着“礼”与“序”的政治色彩,建筑等级明显,中轴对称,红墙黄瓦、亭台楼榭与银杏参天、苍柏绿林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尤为生动。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它们或依山而建、或游览观赏或祭祀纪念,不同的建筑之间既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性,以一种无形的宗教文化串联起有形的线性空间,共同构成了山城间的轴线序列形态。

3.3 石刻序列

石刻文化景观是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景观空间形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泰山历史文化轴共有石刻900余处,其中在岱庙、经石峪段、云步桥和岱顶分布相对集中,其他路段分布相对稀疏。疏密得当、内容丰富的石刻形成一条别样的景观轴线散落在三重空间中,其内容之丰富、形制之多样、价值之珍贵,俨然成为海内外的天然石刻博物馆。

4. 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空间地形

连绵不断、层层递进的空间地形是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的景观空间形态的重要方面。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空间地形由不同形式的线形成了三重空间由缓坡、斜坡到陡坡的不同的坡面变化,从红门至岱顶,泰山的通天拔地之势跃然纸上,人们由低到高,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玉宇,步步高升,渐入佳境,极具岩岩之势。

蒿里山-奈河一段,即泰山历史文化轴三重空间的“厚土大德”,地势起伏变化小,总长度约1.35公里。奈河-红门一段,三重空间的“人间闹市”,这一段主要位于泰安城内,地势由南向北呈缓慢递增缓坡状态。红门-岱顶一段,泰山历史文化轴线的山地段,同时也是三重空间的“天堂仙境”总长度约6.5公里,是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精华地段。以中天门和南天门为节点,地势变化由斜坡到陡坡,地形空间对比强烈,从整体上看“登天”道路,也呈现出一种连绵不断、层层递进的特征。

5. 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空间意境

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空间意境是构成泰山历史文化轴景观空间形态的一大法宝。泰山文化是一种以帝王封禅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文文化和以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4],它统一存在于泰山历史文化轴的整体空间意境中。

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天人和一协调统一发展也被中国古人视作是兴邦立国、繁荣昌盛之根本。而泰山泰山历史文化轴所形成的“以蒿里山为始、经过通天街、红门到达岱顶”的“三重空间”是唯一一个三界神全的轴线,“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泰安城内的人们,置身于繁华热闹的人间闹市,要先到布局森严、严肃庄重的岱庙祭祀泰山神,以求富国安民。古人认为,“天高不及泰山”,泰山就是天的象征,登山即登天,人们也往往通过登泰山来实现登天的夙愿。出了岱庙北门,随着地势由缓坡至陡坡的逐步变化,经过一天门,进入了神秘、庄严的登天气氛中,人们进入仙界,以便实现心中的美好诉求和憧憬。“山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早在汉朝就有“魂归蒿里山”的说法,所以不论愚人贤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死后的魂魄都被聚集到蒿里山。因此,人们,在登天后,来到蒿里山(阴间),去祭拜“阎王爷”,在古人的宗教观念里,因生前去过蒿里山,与“阎王爷”有了交情,至少说的上是一面之缘,即便死后,魂归蒿里山,也可以消灾弥难,免受皮肉之苦。[6]泰安蒿里山鬼文化与泰山的封禅祭祀完美融合,形成了泰山历史文化轴的“阴间”“人间”“天堂”的扣人心弦的空间意境,是泰山文化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所在。

6. 结语

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兼容并蓄的人文地理环境下,泰山历史文化轴致力于山城一体的景观空间形态的表达,文章从点、线、面、体的概念上对泰山历史文化轴的空间要素、空间序列、空间地形与空间意境进行研究其内在的景观空间形态。轴线完美地表达了泰山与泰安城市之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造景、历代帝王的封禅盛宴、以及后人巧夺天工的组织利用,泰山历史文化轴在体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展示了泰山历史文化轴组织山城空间抑扬顿挫、首尾相连、循序渐进、扣人心弦的景观特性。

参考文献

[1].李继生.《古老的泰山》[M]新世界出版社.1987:1

[2].王庆功、陈伟军《泰山文化概述》[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

[3].强薇,张明军,于东明.城市历史地段标识牌系统设计研究——以泰山历史文化轴线标识牌系统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7-450.

[4].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89

[5].刘兵.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山地段人文景观及空间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现代泰山文化与中华魂内涵 第2篇

泰山管理学院·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白立新

(按:本文是在共铸中华魂山东论坛上的演讲稿,因组委会发言时间要求,部分观点未及展开论述,本文在原演讲稿的基础上略有增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我的工作单位是泰山管理学院,从事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我的家乡在泰山脚下,一直以来对泰山情有独钟、一往情深。今天有机会分享对现代泰山文化与中华魂内涵的一点理解倍感荣幸,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郭沫若先生说,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泰山文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帝王文化、封禅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文人墨客文化、碑刻文化等的大集合。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代西方文化。从现代意义上概括现代泰山文化主要有三点特性: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

下边我来介绍一个现代泰山文化的三个特性:

首先是泰山的包容开放性。与国内其他风景、文化名山比较,泰山文化的独特之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样作为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宗教信仰——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存之地,这是与其他单一文化名山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泰山上儒释道,乃至天主教等都曾在泰山周围扎根繁衍的例证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卧虎石上《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包容之后的结果,每段盛世之前都必然有一个民族和文化大包容大融合的发展阶段。

再来说下现代泰山文化的融合和谐性。泰山红门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寺观,道东是弥勒院,是佛教所在,道西是红门宫,是道教所在,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在泰山上相隔不过5米的地方隔街做了好邻居、好伙伴。特别令人称奇的是,飞云阁横跨东西,把弥勒院和红门宫从空中连成一体,在别的名山打打杀杀、势不两立的佛道两教,在泰山却成了和睦相处的一家人。

长期同处泰山的儒、释、道,在泰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斗争和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又是互相学习融合的过程。斗争是主流,在斗争中促进了彼此的互相学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合流思想成为主流。

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的精华,排除糟粕,经过消化改造,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他们互相制约,使每一方不致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儒释道的共同存在,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重伦理、爱道德、克勤克俭、坚韧耐劳、自强不息、气节至上、情不越礼、理以节情。在儒释道斗争又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的美。

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也必然是一个互相融合的大趋势,全球一体化将更多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没有中国的全球化将不是完整的全球化。当前我们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西化倾向,其实中学、西学都是为以人为本服务的。有学者讲,未来200年,中华文明将融合、融化西方文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讲一下现代泰山文化的创新性。在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中,有一个创新的绘画处理手法。在画法上,即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下部人物前后无大小之分,建筑物采用均角透视等),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物运用近大远小的西洋画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泰山几乎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华,又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的一个典范象征,不同文化的互相斗争融合过程之后,必然创新诞生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包容—融合—创新,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比较遗憾的是,现代泰山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一样,创新性的案例和比例还比较少,这也是我们亟需加强的文化组成。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泰山和中华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中华民族又迎来新的一次民族崛起、民族发展的时代发展契机,伟大的发展需要伟大的理念,伟大的发展需要中华魂来支撑。

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华魂即是泰山魂,现代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也是中华魂的基本属性,除此之外,中华魂还应具有第四个属性,那就是面向全球的世界性,中华魂不仅能造福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独有贡献。

中华魂还具有相似于泰山魂的四层内涵结构。著名泰山研究专家李继生先生,把泰山文化的内涵归纳为四句话:“泰山的品德是虚怀若谷、与人为善,泰山的个性是顶天立地、大义凛然,泰山的精神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泰山的主题是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与此相对应,我认为中华魂也有四层内涵架构,借用孔孟朱王儒家四大贤的代表性思想

对中华魂内涵做个构建比喻,可以说,以孔孟朱王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华组合而成了中华魂的内涵:

中华魂内涵的主旨是仁爱天下,呵护苍生,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代表。向善利他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美德,以仁爱之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的命运,以利他之心实现全民族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华魂的品性是刚正担当,大义凛然,以孟子的大丈夫气概为代表。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是中华精神的精髓,“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

中华魂的精神是锐意创新、精益求精;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思想为代表。复兴的是民族地位,实现复兴的过程要靠创兴,创兴中华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

中华魂的终极是胸怀天下,天人合一,以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于万物一体之仁”思想为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由己及人、有里及外,传播、落实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是弘扬中华魂的终极目标。

需要要说的一点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脊梁、中华精神,在我理解更多是孟子精神的化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在泰山的演绎是石敢当的传说,和“危难之际显身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样,都是社会大众对孟子精神的朴素敬仰。孟子的其他两个经典理念,“民本思想”和“王道思想”,对今天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也具有非常贴切的现实指导意义。

弘扬现代泰山文化的人生意义是塑造“厚、钢、柔、生”的复合型心性,弘扬中华魂的人生意义是塑造“善、强、进、圆”的复合型心智,进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心态、行为和行动,更好地做好工作,更好地幸福生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广泛舆论把泰山确立为国山,老实说,我对这个提议是持保留看法的。泰山文化是过去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浓缩,但不一定是未来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代表,但是如果赋予并践行泰山文化现代意义,其包容性、融合性、创新性、世界性和中华魂一样,能代表中国和世界未来时代的发展理念,我将积极支持泰山成为中国的国山,成为地球人的“球山”!

谢谢大家。

泰山文化: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 第3篇

伴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泰安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历经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展现出绚烂多姿的靓丽容颜。

以六大文化产业为主干的发展方略,正引领着泰安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泰安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胜地、度假天堂:动漫游戏作为新兴产业,使现代传媒产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高水平的文化演艺人才,结合泰安现有文化资源,泰安文化演艺水平稳步提高;广建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和工作室,积极发展书法绘画、古玩古董等各类艺术品市场,为文化艺术品展销交易搭建平台;大力开发特种运动休闲、户外运动、时尚健康等文化体育业项目,积极发展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拉动体育消费;借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积极筹办各类综合性、专业性会展,以会招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泰安在突出六大主导产业的同时,还以大项目建设来促发展。

大型室外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及泰山盐海神汤休闲养生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依托大汶口文化打造的文化产业园区,再现水浒文化的“水浒小镇”和水上游东平项目,以展示中华“和”文化为核心的柳下惠“和圣”文化产业园,再现泰山原生态民俗民居文化的泰山古镇,泰山报业传媒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大型室内演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正全力推进。

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功能和聚焦效应,泰安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九大文化产业园区一一泰山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泰山高科技创意文化园区、大汶口文化产业园区、徂徕山休闲文化产业园区、新泰体育文化产业园区、莲花山佛教文化与和圣文化产业园区、肥城吉祥文化产业园区、东平水浒文化产业园区、宁阳蟋蟀文化产业园区。

在精神家园的建造之中,泰安还做了如此的规划,摄制一部反映泰山文化的电视连续剧,完成一部刘兰芳主讲的百集长篇评书《国泰民安话泰山》,出版一本反映泰山文化的图书《泰山·孔子》,拍摄一部泰山形象宣传片,创作一首以歌颂泰山为主题的歌曲,设计一条宣传泰安、泰山的彩铃……

对于泰安来说,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本。

其实,泰安公共文化丰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起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泰安惠及民生的根本。

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辐射,使泰安身勺文化事业根基更加牢固。

除此,泰安还运作了电视剧《金兰》、《退休村支书》,文学作品《蓝色行走》、《天惑》、《泰山: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戏剧《泰山雏鹰》、《官箴碑》、《泰山石敢当》等60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工程奖、飞天奖、骏马奖、全省精品工程奖。

泰山画院创作的《泰山雄姿》、《大汶口文化雕画》、《中华泰山百米长卷》等大批优秀作品,更是深受世人喜爱。

泰山饮食文化 第4篇

美国学者托夫勒( 2006)[1]在名著 《未来的冲击》 中,提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体验经济有序发展。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 1999)[2]合著的 《体验经济》一书,使体验经济成为一种时尚名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体验经济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旅游体验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未知领域未知事物的好奇,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对异地文化、宗教的了解( 谢彦君,2005[3]) 。泰山拥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内涵,虽经历多年开发,但开发并没有重点突出文化层面,泰山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依然不被游客所知晓。本文通过对泰山的资源、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从体验馆的内部布局规划、体验馆的基础设施规划、旅游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三个方面来构建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体验馆,弘扬传承悠久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促进泰安旅游经济的发展。

2 泰山现有旅游资源

泰山作为首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风景秀丽、山水清幽,具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类型齐全。①

2. 1 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王玲,2009[4]) ,泰山女儿茶,产于中国最北的茶区,所受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的茶叶叶片肥厚,茶色清澈剔透,味道甘醇,留香悠长。且营养成分含量高,富含钾、钠、锌等微量元素,具有清心提神、软化血管等功效。为了充分品味出女儿茶的色、香、味,必须要用水质清澈、甘洌的泰山泉水。

2. 2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道教起源于远古时代,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 卢世菊,2000[5]) ,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泰山; 秦汉后宫观、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 群王庵) 、老君堂、斗母宫( 龙泉观) 、碧霞祠、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创建于公元220 年前王母池的历史最为悠久; 以碧霞祠的影响深远。道教是中华文化的根,泰山则是道教的发祥地与兴盛地。

2. 3 茶文化与道教文化养生

道家的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观念对茶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余沙沙,2014[6]) 。古代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时刻处于宁静淡然的状态。道家养生注重精神修养,认为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道士们将茶视为甘露,饮茶时追求随意、自然,多以提神醒脑、养生长寿为目的( 过珍员,2005[7]) 。品茶的同时,以茶的淡泊、清苦、气吞万象的品性来进行自我勉励,不计较一时得失,并以寻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为目标。

3 关于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体验馆的规划设计研究

3. 1 体验馆的内部布局规划

体验馆内主要开设道教养生馆,品茗馆。品茗馆内设置茶及茶具展厅,配以文字、图片和茶具展示,动态活动与静态展示结合,展现泰山茶文化发展全貌,为游客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其能够对茶及相关器具有一定的认识; 设置茶道演示室茶叶评审室,游客近距离的观赏精彩的茶道表演,品尝茶味; 设置茶艺活动学习教学区,游客亲自动手操作,采茶、制茶、取泰山泉水、沏泡茶叶,体会其中乐趣; 道教养生馆内设置道教经典导读室: 如讲解 《黄帝内经》《道德经》等经典养生理论,使游客达到修内的目的,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设置道教气功养生馆、辟谷馆等由专业人士教学,游客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学习,使其达到舒筋活骨、调节心境的目的。在景区景观打造上,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改造,以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为主题,营造景区的整体文化氛围,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表现手法展现泰山茶文化、道教文化内涵,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在差异化体验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3. 2 体验馆的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建立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体验馆,由于体验馆对环境具有一定要求,较适宜建立在泰山景区内平坦开阔的地方,合理布局,完成馆内基本的房屋设施建设。第二,建立防范自然灾害设施,如山体加固等。第三,修建引水以及排污系统,引水以供游客及工作人员的使用。第四做好排污工作,保护景区内部环境。第五,完善旅游交通设施,配备方便快捷的交通,以便能够接纳更多的游客。

3. 3 旅游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

开设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产品,诚邀道家名士及养生专家为游客讲解道家学说以及为其制定独到的道家养生方法。游客亲身学习道家养生,如辟谷、行气、练气、观心、心斋等。为游客量身定做茶礼,制定养生计划,学养生方法、养生食谱。当然还可以在商贸区来购买茶叶、茶具、养生食谱或是养生法的相关书籍。

4 结论

将茶这一古老行业、道教传统文化和旅游这种朝阳产业结合起来,不仅是旅游领域的拓展,也给茶、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 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Josehp&James,1997[8]) 。茶文化与道教文化养生馆不仅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将泰山一日游、一次游变为过夜游、重复游,并且能够拉动就业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将泰山茶文化不断向外推广树立属于自己的茶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将泰山精神、泰山学派、泰山精神不断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美]B·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毕崇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2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5]卢世菊.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学版,2000,20(4):72-75.

[6]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以雅安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过珍元,凌飞.采云间茗茶园规划构想与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5(4):23-27.

关于泰山封禅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在2013年暑假期间,按照我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们小组在泰安泰山风景区进行了关于泰山封禅文化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善于求知探索的思想并提高团队能力。让自己过一个有意义、充实,并且丰富多彩的假期。泰山是我们泰安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泰山并不是五岳中最高的,也不是五岳中最险峻美丽的,那么为什么泰山还是五岳之首并且在世界闻名呢?

这就与泰山的封禅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2]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所以泰山有了“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这更加增添了泰山的人文价值。

因为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且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使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人猿泰山》:真人“泰山”轶事 第6篇

先是1937年9月,第十五代米尔丁家族埃德温·乔治·米尔丁伯爵离世。由于他的贵族身份没有继承人,他家的巨额遗产大部分都得捐赠给慈善机构。但他的遗嘱中有一条附文要求,所有与他有关的文件,均需在他死后保密二十年。因为许多人都不希望家族的历史出现什么纠纷。二十年后,一则通告宣布,将启封米尔丁家族的文件,向所有感兴趣的各方开放。

那天,一张大桌子上摆了几个装有各种收藏品的箱子。上午十一点整,律师埃德蒙·班纳特先生和两个办事人员来到现场。班纳特拿起遗嘱的核证副本,读过其中有关的段落后,他提问对条款是否有任何异议。在确信无人应答后,于是便开启封条,打开箱子。只见箱子里整整齐齐地叠放着许多国王、王后、公爵、伯爵的信件,证明了主人的显赫身份;还有很多簿册,记录的日期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时代。正当大家在议论,说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发现,因此是否该将这些东西送给博物馆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突然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好啊!瞧这个!”他提出一包像是手稿的厚文件,指着最上面一页所印的文字念道:“第十四代斯特雷特姆伯爵,威廉·查尔斯·米尔丁勋爵难以置信的冒险生涯记述:他在非洲丛林猿猴和猛兽中差不多生活了十五年。”

看到这几行字,办案人员都感到十分震惊,拿起手稿,开始仔细阅读。他们共花去三个多小时,因为这部字迹细小秀丽的手稿超过一千五百页。

“天哪!”一个叫亨利·兰多夫的嘟囔说,“我现在想起有关埃德温勋爵父亲的故事了。几年前,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曾经听到过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故事的奇特再一次证明,真实常常比虚构更离奇。

“在我只有十一岁,还是一个好抱怨的孩子时”,斯特雷特姆伯爵家的父亲米尔丁勋爵写道:“就离家出走,在开往非洲和好望角的四桅帆船‘安蒂拉号’上找到做服务员的职务。”接着,威廉·米尔丁勋爵便十分细致地开始描述那次从英格兰到非洲海岸的航行,说到一次肆虐超过七十二小时的猛烈风暴在几内亚湾袭击了“安蒂拉号”,摧毁了这艘航船。

“等到风暴消退,我发现,我已是唯一的一个幸存者了。我独自在海湾水域,抱着一片船舶的残骸。幸亏我被漂到岸边……”

研究者查阅了著名的“劳埃德船舶年鉴”,见上面确实记载说,“安蒂拉号”曾于1868年从英格兰的布里斯托起航,并于这年十月在非洲海岸失踪。

班纳特律师据手中的文件所示说,年轻的威廉·米尔丁可能被冲到今日刚果的黑角和法属赤道非洲的利伯维尔之间的岸上。那个时期,这里基本上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地区,只有深厚的、纵横交错的丛林。当时,孩子被冲到这里后,就躺在沙地上,精疲力尽,又担心受怕。

“我不敢找土著,因为我一直听说,他们都是野蛮人,是猎头部落和食人部落”,威廉·米尔丁写道:“我希望我能重新恢复精力,直接进丛林去找食物和水……”这一个尝试让他跌跌撞撞进入一个猿猴的群体,显然是白人此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灵长类动物。他们向他走了过来,异常激动,怀着极大的兴趣说个不定。自然,威廉什么都听不懂。

“出于某种奇特的原因,我并不害怕这些古怪的生物”,威廉继续说:“他们虽然面目丑陋,但是看起来似乎都很温柔,对我没有恶意”。

对于威廉的出现,最初他们似乎很是惊讶,随后便给他带来掉落的可以充饥的坚果、还有昆虫和树根,用他们那长得奇特的手,把这些食物送给威廉。因为太饿了,年轻人感激地笑了,接过食物来吃。

由于在水中浸泡得太久,“后来我病得很厉害,这些猿猴好像明白这一点。一位母性猿猴弯下身子,把我抱在她的怀里”。

事实上,威廉就是由这些猿猴“抚育成长”的。在他健康得到恢复之后,他们留给他一块空地,他就在这空地上居住。“我在这个年龄,身体异常强壮,动作也敏捷”,威廉·米尔丁接着说:“没有多大困难,我就收集树枝和小树,为自己搭建起一所简陋的树上小屋。”他还通过袭击两三英里外的土著村,得到一把刀,还有矛和弓箭。他声称,拥有这些简单的武器,使他有了安全感和自信心;还让他有足够的信心使自己在猴群中具有新的姿态和力量。就凭借这些武器,威廉月夜外出狩猎、获得食物。

威廉·米尔丁从来没有放弃过获救的希望。他经常去海滩瞭望地平线上是否出现有过往的船只。据他推算,这样做了差不多八个月,都毫无结果。到了1869年,法属赤道西非的几个部族之间开展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毁灭性的野蛮战争,丛林中洒满了交战双方的鲜血。

“在这过程中,我的猿猴‘朋友们’和我被迫逃亡”,威廉写道:“我知道,只要有狂暴的黑人在近旁,我都不敢在丛林中露面,否则就立即会被他们杀死。”他只和他的猿猴朋友呆在一起。他们也接受他了,允许他在他们中间生活。不,威廉·米尔丁并没有巴勒斯在小说中写的“学会了猿猴的语言”。他只是努力要和这些动物建立起原始的沟通方式。

“过了一段时间”,威廉·米尔丁说:“我学会了一些从喉间发出的声音,最后甚至学会了呼叫和特别的讯号。这声音和‘Okhugh’最相近,但不能译成英语。这是我的讯号,或者不如说是我在猴群中的‘姓名’。”

nlc202309061903

人类吃肉要先经火烧,让大型的猿类感到很惊奇。在他们看来,火无疑是超自然的闪烁的火光,最初使他们非常害怕,最后才懂得从火中享受温暖,而不用火烹烧食物。

“我从土著村偷来燧石和铁取火”,威廉勋爵承认,“这些野人并不把我看成是首领,因为我无论力量和耐心都没有与之相配的功绩;但可以作为一个不说话的有用的顾问。我发现用锋利的枝条这一简易的新方法在烂木下面翻寻小虫子,比他们类人猿的手更容易挖掘树根。当猿猴中的某个成员偶然或在经常发生的战斗中受了伤,我给他清洗创口,尽我所能用凉爽的苔藓或湿泥,敷在伤口上,来减轻他的痛苦。这些动物便有点伤感地感谢我对他们的帮助,还会欢乐地歌唱,在我面前上上下下地舞蹈,表示赞赏……”

聪慧而勤勉的威廉·米尔丁学会使用弓箭后,便开始公开在空地上生活,并能凭借他敏锐的感觉,看出动物最微弱的脚印,沿着这脚印穿越数公里丛林去追踪猎物。

在黑人之间的内讧斗争于1872年平息下来时,威廉大约十五岁,一个清瘦结实而又健康的青年。他穿上兽皮,自信地在丛林中悠闲走动,就像漫步在伦敦中心那条著名的皮卡迪利街上。

“这正是我放弃获救希望的时候,自觉要留在非洲”。威廉说:“我不知道如何和在那里可以和白人联系。我意识到非洲大陆很大,纵深异常辽阔。我在心中甚至把它的面积夸张了三四倍”。

1874年,六年多来威廉第一个面对面邂逅人类。当时他正想要去袭击一个土著村。但是当他走进这个村时,这个斗士团体的行为让他感到十分吃惊。“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我非常友好,而且表示欢迎我”,威廉勋爵写道:“那天我和他们待在一起,最后满载礼物而归。大约一个月后,我重新回到那个村子,在那里留了下来,差不多待了五年。”

威廉勋爵讲述的故事令人惊奇。他留下来,作为黑人的一员而生活、并按照这个部族的习俗,和他们中的五个女人结婚,与其中的四个生儿育女。

“使我深感悲痛的是,头人呐顿达通知我说,根据他们深受尊重的古老传统,我的那个不孕的妻子要被部族长老处死”。威廉勋爵这样透露说。随后,他的这个妻子就在野外的一次仪式中被用矛刺死,作为对她不育的惩罚。

“在这个部族生活期间,我常去看望此前救过我命并成为我朋友的猿猴。他们也常走近我们这个村子,以叫唤和大声吼叫来宣布他们的存在。我马上听出这是曾经很好地收养过我的部族的语言。我将自己的故事从头到尾告诉了长老。他们从这故事中看到某种神奇的含义,下令今后部族成员都不可杀害猿猴”。

沉船事件过去十二年后的1880年,土著部族之间的另一场战争爆发了。威廉以他欧洲人灵敏的头脑发明了一种战术,使他们在对敌斗争中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说:“我教他们如何悄悄地突然袭击,而不要穿过浓密的灌木林尖叫着冲击。我还向他们演示如何以佯攻来牵制敌人。”后来,他对战斗感到厌倦了,便决定离开他们。此后不久,他单独在东北二百五十英里处遇到一个部落,他们说的方言跟他学过的有些相似。他询问这些土著是否见过其他的白人,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决定跟他们待一起。

“这是重复我以前的经验。这个部落叫Lunugalas,甚至比第一次遇到的那个还更友好、更好客。我又‘结婚’了,不过这次我只有两个妻子,都是漂亮、轻佻的处女,咖啡色的皮肤,坚挺的乳房。一年中,两个都怀孕了”。

1884年,他终于得知在非洲中北部的沙里河有一家白人经营的贸易站。“一听说有白人就在附近,我就迫不及待地离开我的妻子和孩子,经过二十二天的长途跋涉,最后到达位于拉密堡五十英里的这个贸易站。”

令威廉惊奇的是,他发现到达那里的时候,他竟然几乎都记不起英语了!那些掌控这个贸易站的法国人不信地看着这个皮肤晒成深棕色的年轻人张口结舌、结结巴巴的,似乎不知道自己的语言。最后总算勉强明白过来了。在拖延了三个月之后,他被送回英属苏丹海岸,并从那里到了英国。当时,英国的戈登将军正在和苏丹马赫迪的数千起义军在喀士穆奋战,威廉·米尔丁的个人的故事便退居幕后,没有引起多数人的注意。直至若干年后,一些通俗刊物开始叙述他的这段传奇。

威廉·米尔丁回到家后,他父亲已在几年前去世。他继承了他的爵位和财产。他在他祖先的宅邸住下,与一个出身良好的女子结婚,在1889年生了一个儿子埃德温·乔治。威廉勋爵自己死于1919年,他儿子从未结婚,一直单独一个人活到1937年。

埃德加·巴勒斯生于芝加哥,父亲是一个富商。他先后进过几所私立学校;后进马萨诸塞州一所有名望的学校,但被开除;还进过密歇根的军官学校。从1897至1911年,他从事过多种工作,也经过商,但都不成功。1900年,他与爱玛·赫尔伯特结婚(1934年离婚)。三十五岁开始给庸俗的杂志写稿。至于为什么会想要从事这一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写作时,他后来在《我如何写泰山故事》中坦率地说:“最好的回答是我需要钱”。当时,他说,“我的儿子赫尔伯特刚刚出生。我没有工作,又没有钱。我不得不当掉巴勒斯夫人的珠宝和我的手表,以购买食品”。后来他开始写广告的文字材料,然后转向“开始写我的第一篇小说”。他相信:“我很有理由把我写的故事卖出去。我翻遍文学刊物,确信既然人们都肯为我所读过的这么烂的作品掏钱,我也写得出这么烂的小说。虽然我从未写过一篇小说。我绝对知道,我能够写出可以娱乐的小说,可能比我偶尔在这些刊物上读过的更有娱乐性。”

果然,巴勒斯写出了第一篇作品《火星的月亮下》,以“诺曼·比恩”的笔名在1912年2月至7月的《故事集锦》杂志上连载。这一成果鼓舞巴勒斯开始全力从事创作。

有关米尔丁的奇特经历,从他一回到伦敦之后,大体上就为当时英国公众所知晓,虽然许多细节不很清楚。《伦敦时报》曾经发表过几篇有关他的文章,他的一些浪漫冒险故事还被刊登在十九世纪晚期的几家英国画报和杂志上。威尔士作家托马斯·卢埃林·琼斯在1959年3月一期的《冒险家杂志》上介绍威廉·米尔丁的故事时指出:“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有充分的机会研究(米尔丁的)这些故事,来创造他的人物。”确实如此,巴勒斯就据他对这些材料的了解,在1912年创作了小说《人猿泰山》,于同年10月出版,成为他此类小说中的第一部。随后,他继续创作泰山系列小说,从1913年的《泰山的归来》、1914年的《泰山的儿子》等,到1947年的《泰山和外籍军团》以及他去世后出版的《泰山和双胞胎泰山》、《泰山和现代罗宾逊》等,共计二十六部。巴勒斯所塑造的这一形象马上获得读者的喜爱,被翻译成近六十种语言,并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流行。1918年斯科特·西德尼导演的电影《人猿泰山》被认为是小说改编电影最成功的典范之作。随后还有1932年、1999年和2013年的改编电影。其他被改编成连环画、电视、广播剧甚至电脑游戏等多种,不胜枚举。

泰山饮食文化 第7篇

1 泰山石文化的背景及分类

众所周知,泰山以“五岳独尊”而闻名天下,更以“登泰山而小天下”誉满中华,它的历史几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史。而在《说文》一书中则解“山”一字时提到“山,土有石而高”,足可见石是山之核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更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与此同时,这恒久远永流传的泰山石,其雄伟体魄默默伴随着泰山文化走过几千年。因此,可说泰山石承载了泰山文化,以多变的形态展现着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自古众多的文献资料都有关于泰山文化的记载,如在《岱史》中所提到的“羊栏坡石”。虽然其中大多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记录的,但在现实中都有。直到秦朝真实出现的“秦刻石”成为泰山石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使得泰山石文化更加丰富。以致后世出现的汉朝“张迁石碑”,北齐“泰山经石峪”、唐高宗时所刻“鸳鸯碑”等,都见证着泰山石文化发展过程。当然泰山石文化的形式并未停止发展,一段时期中国道、佛两教相继兴盛,带领了石像、石窟的发展也影响着泰山石文化的发展。如出现大量以泰山石作为雕刻材料的各类宗教石像,印证着各时期文化、艺术的鼎盛发展。直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大量的园林兴建,也为泰山石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泰山石以自身独特的气势、风格在全国各类石文化中独占鳌头,成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宗教石龛等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

泰山石从其本质来讲是一种天然的资源,出于泰山山体之中,经过加工雕琢可用于景观营造及文物收藏之用。泰山石的分类众说纷纭,但大体可分为曲线石、文字石、金钱石、雪花石、文房石、雕刻石等各类,其中曲线石、雪花石、文字石可统称为观赏石,文房石、雕刻石则可称为人文石。民间多将曲线石、雪花石、文字石称之为泰山奇石,对于它的记载颇多,如《山海经》《尚书·禹贡》《泰山述记》等典籍。

泰山石根据其形式可分为:赏形石、赏纹石、雪花石、石刻等。赏形石与赏纹石均为自然形体,有大有小,无雕凿痕迹;块体多为菱形、浑圆形,一般无尖锐菱角。赏形石的价值主要在它自然形成的外在样式及石材本身的纹理所带来的气势、美感。赏纹石则注重石头上的纹案,即在灰白、灰黑、灰绿、浅红、黑色等背景上,呈现各种以白色为主的文字或图案。带文字的赏纹石也被称为文字石,品相的好坏多参照中国书法。每当世间出现极品文字石,都会引起大众瞩目,如“寿”字之石更是历代皇帝喜爱之物。附有图案之石,有似千山万水,有如参天枯木,有像花鸟兽虫,也有类似各种姿态的古今中外人物造型。总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而且图案与石基之色反差明显,图案优美、逼真,分布恰到好处。其次就是图腾文化的石头也颇受欢迎。如泰山圣母、泰山日出等。雪花石可分大雪花和小雪花两种,大雪花需经过加工才能显现美感,小雪花则天然美感较强。石刻则更广为人知,如“经石玉”就是典型的石刻代表。

2 城市道路景观的划分及泰山石应用分析

城市的道路景观是道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被称为城市的“绿色通道”。它的形象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面貌,提升了居民日常生活水平及视觉审美,甚至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的道路景观受到道路功能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1 中央隔离带景观

中央隔离带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对车辆眩光照射,美化路容,减少驾驶员的精神疲劳,还有诱导行车视线方向,隔声防尘的作用。这一区域的景观在尺度上有一定的限制,不可种植过大过高的植被,避免存在安全隐患。在此区域所设置的景观尺度一般在1.5 m~3 m之间,且因为其观赏者多处在相对高速移动机动车内,基于视觉因素则以大花纹的植物或景观石为主更能提升观赏效果。如大雪花石、赏形石、字刻石等种类的泰山石,较为适用设置在中央隔离带,但要限制其宽度不宜超过景观带宽度的1/2,避免影响驾驶通行安全。

2.2 两侧车行道分隔带景观

两侧车行道分隔带根据整体道路宽度的大小变化而变化,最低可窄至1 m,最宽则可能宽达10 m。这一区域的景观大多种植低矮灌木或景观石群,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了景色。根据景观带的宽度增加,景观元素的配置形式也多样化,组合成高低错落、有层次的线形景观。其观赏受众可扩至行人,因此可采用带有一定图案的赏形石、小雪花石、石刻等种类的泰山石,也可高低、宽窄等相互搭配的泰山石组成群落,更可增强观赏性。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在道路端头、人行横道和车辆拐弯处不宜设置较高的泰山石,以免妨碍行车视线。根据以上分析,在一段景观带中,运用泰山石的高度可由中间向两侧降低,如同一个非常平缓的“反抛物线”。

2.3 人行道景观

人行道景观是城市道路景观中最为多变的,可在两侧都设立景观带。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受到道路整体面积的限制,宽度往往在1 m~1.5 m,而且行道树的设立、各类电缆、地下管道铺设等,大大限制了其他景观的运用。但是在其另一侧如果能与周围建筑、公园、广场等景观相结合,则可以展现更多内容。在此区域设立的泰山石可根据地块选用体型较大、纹理细腻、内容丰富的各类石材,可完全展现中国古园林造景中“石”的魅力。

中国古园林营造中,对于“石”元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正如《园冶》一书中所描绘的“一石则太华千寻”,足以展示对“石”的倚重。泰山石的尺度变化较多,可小可大,同时也带来了视觉感受的差异。古园林景观营造运用“泰山石”营造“假山”以模仿泰山的气势;其次也以泰山石刻营造人文气息,但由于科技技术等因素,超大尺度、大尺度的泰山石运用较少,多留意于意境的感受而非视觉冲击。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对于“泰山石”的运用依旧重视,但不仅在意境,甚至视觉上都在追寻“泰山”的本质魅力。基于泰山石文化的特点,现代城市道路景观多采用观赏石及人文石中的雕刻石,从而提升城市景观的整体形象。同地块的道路景观采用不同形式的泰山石所产生的观赏效果差异较大,无论是在尺度、种类、纹理,可选择性较为广泛。

三类道路景观的设置不应单独设计,应相互搭配、交相呼应。根据城市道路等级的差别、道路宽度等影响,道路的横截面也不相同。大概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板二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不同类型的道路界面,可设置搭配不同的泰山石,其整体视觉效果可提升数倍。

3 泰山石文化在各类道路景观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城市的主干道路景观与其他类的景观有较大的区别,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地块面积普遍较小。特别是作为中央绿化带的景观区域,所运用的泰山石多为小尺度观赏石的组合,整体高度略高于灌木,色彩上选择黄灰色居多,与周围绿色植被进行区分。中央绿化带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多注重的是其实际功能,如防止相对车辆眩光照射、诱导行车视线方向、隔声防尘等功能。因此这一区域的泰山石运用较少,与植物等其他景观交替设置,多为点缀但依旧能够展现其魅力,是其他景观元素所无法替代的(见图1)。

两侧车行道分隔带景观区域相较中央绿化带要灵活许多,除其分割功能外观赏性功能提高很多。这一区域受用群体较广,同一方向的机动车内人员、非机动车人员及行人都可以观赏。况且这一区域的范围变化也较多,部分较宽的景观区选择中、小尺度的泰山石,更为灵活多样。这使泰山石与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植物相互配合,此起彼落。但在实际调查中,两侧车行道分隔带景观采用泰山石较少。即便有所设置,所选泰山石的品相较差,影响了整体效果。

人行道绿化作为城市街道的最外层,是相对尺度最小的存在。但与周围建筑景观区域或公园景观区域相融合,为泰山石提供了极大地利用空间(如图2所示)。在中国古代园林景观道路多为人行道,对景观石的运用非常频繁,可作为城市人行道路设计的参考。除形式美感外,园林人行道路周围设置的景观石结合了一定实际功能,如道路指示功能。这为城市人行道路中泰山石设置的位置提供依据,如道路的路口、建筑物的入口、公园入口、特殊标语展示需要等,不但具有装饰道路的美感作用,还具备使用功能(如图3所示)。特别是在道路的路口,其观赏角度范围较广、影响较大,多采用尺度较大、品相较好的泰山石。当然在不同等级的道路路口,也可采用中尺度的泰山石组合以作区分。

4 结语

泰山饮食文化 第8篇

1、背景

由于南京高新区泰山园区文化中心、体育馆基地位于南京长江以北的浦口区, 随着高新区的设立以及行政区划调整, 浦口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城市用地上则表现为:浦口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中心区的第二产业逐步向外围边缘地区转移, 取而代之的则是居住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用地的增加。因此, 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要求配套公共建筑和相关设施的建设。

另一方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身要求也不断加大, 全民健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在闲暇之余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观赏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概况

基地所属地区的规划定位为南京浦口桥北地区集商业办公、娱乐体育、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而文化中心和体育馆的用地处于该地区的核心位置。项目基地西界柳州路, 南临毛纺厂路, 东至双垄河, 与火炬南路紧邻, 文化中心、体育馆基地之间纵贯宝华路, 占地面积2.83万平方米。其中文化中心总用地面积15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8310平方米;体育馆总用地面积133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7030平方米, 总座席数5000座 (固定席3100个, 活动席1900个) 。

二、理念和原则

1、融入城市环境的标识性公共活动节点

将新浦口的城市脉络的发展纳入思考范畴,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去审视城市环境、基地环境和场地特征, 合理利用现有环境资源, 创造一个和谐并具个性的新地段标志性景观。

2、内外交融的开放式活动空间

遵循文化建筑和体育建筑的设计规律, 以使用人群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为出发点, 合理安排各类功能, 满足室内外多种文化、体育活动的使用要求, 创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3、体现城市文化、反映建筑内在功能的建筑形象

通过造型语言、材质变化的对比探索与城市文化及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形象定位, 反映地域特色, 体现场所精神。

4、空间的适应性和多元化

引入动态适应性设计概念, 满足建筑使用、管理和运行的多元化和灵活性要求, 实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社会化、产业化。

三、空间营造

1、外部空间

由于新建的文化中心、体育馆将在该地段起到标志作用, 因此, 从城市角度对用地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交通、绿化景观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充分考虑原有规划的城市格局, 同时满足人们各类室外活动的需求, 在总体布局上做到有的放矢。文化中心部分与体育馆部分在用地区域上分开, 但作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其内在联系又十分紧密, 因此在布局造型上我们力争能够反映出这一特性, 通过形体构图、轴线关联和过街连廊的设置, 形成既分又连、相互呼应的格局。

1) 总体布局与城市对接

在设计中注重从城市空间、广场空间到建筑内部空间的过渡关系, 建筑与广场、建筑与城市道路的尺度通过对比分析寻求相适应的比例。方整的建筑界面适合地形, 强调了建筑与周边已有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的布局具有强烈的围合感及方向性, 两条轴线方向与道路边界一致。

由于体育馆用地相对局促, 设计中将主馆 (比赛馆) 放置在基地北部体育馆。健身游泳馆内容多, 无法同层水平布置体量较大, 采用了垂直分区的方法, 将游泳健身馆沿南、东两边布置, 为了减少场馆建筑大体量对城市道路产生的压抑感, 同时有能够满足观众疏散时室外留有足够的广场面积, 将地面以上基地西南、东南两个转角架空两层形成大体量的灰空间, 既满足大量人流量组织之需求, 又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活动空间, 同时使建筑的视觉效果极富冲击力。观众主要人流分别通过西侧和北侧的台阶上至休息平台进入主馆的观众厅。

文化中心部分用地相对宽敞, 其北侧地块为商业用地, 拟建建筑物高100米。从整个街区的城市外部空间考虑, 我们将整个建筑布局尽量贴近南边布置, 建筑体型南低北高, 室外停车场以及景观广场安排在用地北侧, 与基地北面的规划商业高层建筑间形成开敞区域,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外部环境。

2) 开放性与交流性

由于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的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城市生活中人们从事文化体育活动的行为模式同样呈现出这一特征并不断变化, 表现为自娱性、自聚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体育活动也从被动的观赏型越来越向参与型转变, 因此文化体育建筑的外部空间不仅仅是解决建筑与城市或是街道的关系, 更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和愉快的活动空间场所。

我们在设计中将文化中心与体育馆的公共部分进行重点强调, 通过室外台阶、平台和通透的玻璃幕墙, 使得体育赛事、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与室外场地景观在视觉及空间上形成交流和互动, 充分体现了文化体育建筑的公共和开放的特性。设计中我们着重处理了几处平台的布置, 安排了不同的景观处理。大台阶既是交通组织的疏散通道, 也是人们停留驻足休憩的最佳室外场所之一, 有利于人们相互交流。位于体育馆西南角以及文化中心东南角的台阶和广场的组合空间分别是各自建筑的主要出入口, 同时也将为城市带来一个商品展示、时尚发布和各类文化体育运动的场地, 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可体验的动感空间。人流交通穿梭于体育馆、陈列展示厅、活动室、电影院, 交织的人流与生动的公共活动空间、室内外灯光以及穿梭的滑板少年组成了一处动感时尚的由文化、体育与交流休憩空间结合的新场所。

2、内部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与之相对应的是建筑的功能呈多样化、复合化趋势, 文化体育建筑当然也不例外。再者, 文化体育建筑的一次性投资较大, 尤其体育场馆在重大赛事后闲置情况严重, 如何提高使用效率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应变能力, 使建筑内部空间的多样化使用和适应性设计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 功能布局

基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建筑功能的安排尽量与城市的环境结合, 所有与非赛事相关的辅助功能均贴近城市街道安排。就文化中心而言, 将人流量大的活动空间设置在多层群房中, 沿街适当布置商业、小型餐饮等对外门面房, 在方案设计中将其有机地纳入思考框架里, 预留设备管道、烟道等设施, 避免今后因改造带来的技术上的难题和外立面处理的麻烦。

体育馆部的设计尽可能多地增加辅助部分的功能和面积。由于用地局限, 游泳健身馆沿东南两面街道布置, 进出方便。底层和二层设计了部分商场的功能, 充分利用沿街门面的商业价值。其余健身功能分区采取垂直划分, 设置在不同楼层, 包括游泳馆 (25mx21m) 、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健美操、形体训练馆以及设备用房。沿基地东、南向布置, 设单独的出入口。整个游泳健身馆建筑与篮球馆部分通过一处“玻璃盒”门厅相连, 各层功能设计紧凑、流线合理。游泳池位置设计在西南角建筑物顶层, 屋面设计可开启天窗, 可满足游泳馆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 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2) 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是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核心, 场地安排既要满足正式比赛的需求, 又要兼顾社会使用。由于赛场短轴端视线效果较差, 因此将主要座位安排在长轴端, 这样既建筑形体适应了基地边线, 体现了用地的经济性, 又缓解了体育馆座位过于密集产生的压抑感。另外作为一个区级体育馆, 北端的安排更少的固定座椅, 平时可使内场扩大作为羽毛球活动场, 演出时便于布置舞台和演出设施。比赛时再布置活动座椅, 从而提高场地利用率, 满足多功能使用的可能。体育馆坐席包括3100个固定席、1900个活动席和8个残疾人专用席位。比赛场地的内场尺寸为46*42米, 在满足手球比赛的基础上, 可以多样化布置不同功能的体育场地。据有关资料显示活动座椅的初期安装费用大约比固定坐席高10%, 但因其灵活性和便利性带来的经济价值将远远超出最初投入。

3) 观众席下空间

观众席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是增加适应性的又一重要手段。这里包括前面介绍的活动坐席下的空间。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对建筑层高的要求, 分别设置功能空间。同时可以为今后的功能置换做好铺垫, 提高建筑自身的适应性和持续的应变能力。

体育馆的观众席起始标高南侧为2.15米、北侧为5.00米, 普通观众通过位于二层的5.00米标高入口大平台直接进入, 避开了运动员、裁判、贵宾的流线。南侧观众席下空间为检录、裁判、运动员用房, 运动员检录后直接进入赛场, 裁判席与裁判休息可通过楼梯联系。北侧则安排内部工作功能, 为今后更换功能提供可能性。贵宾席位于5.00米标高, 从贵宾休息室经过楼梯到达。观众休息厅位于观众席外侧。

4) 结构设计的通用性

文化中心和体育馆均采用了规整的柱网布局, 根据需要采用了8.4米及以上的跨度。既方便地下停车的布置, 满足文化综合建筑以及体育馆的复杂技术要求和多功能使用要求, 又可以适应今后不同功能的使用可能。

四、建筑形象

建筑造型力争做到建筑形象与建筑功能、建造场地之间的一致性, 从形式、功能以及材料构造等方面体现建筑设计的真实性。设计目标体现在:1、城市、建筑和环境的整体性;2、空间利用的多样性;3、立面造型的多义性。基于对南京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理解, 在立意上, 我们选取了南京明城墙的肌理作为建筑物整个表皮设计的出发点, 通过新的建构方式将传统和历史的记忆融合在建筑的外在形象上。整个造型和布局顺应地形边界, 通过对各道路轴线的分析和提炼, 确定了建筑物的方向性, 建筑体量则反映出内在功能的空间需求。

整个建筑追求简练、实用的精神气质, 大体块分明, 细部精致。建筑各功能体块之间采用了错动和穿插的手法, 与室外部分的街道、场地景观在大局上形成整体性, 局部空间突出趣味和变化, 为城市增添新的环境空间。文化中心主楼与比赛馆部分采用深灰色金属幕墙外饰面, 通过基本单元材料的色彩明度和色向变化体现城砖的意境, 体现南京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城市色彩。南面沿街的文化中心裙房和游泳健身馆则采用了干挂石板、竖向窄窗与横向条窗有机结合, 与底层架空的建筑形象共同形成了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

五、结语

泰山饮食文化 第9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

如何评价传统文化或者说儒学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本次沙龙讨论的重点。陈方正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科学既可以产生助力,也有压抑、排距,其结果到底是‘相生’还是‘相克’,难以轻易断言”。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教育中所培养的立志、发愤、虚心、反躬自省、自强不息等人生态度及修养功夫,对于学习和研究任何学问,包括自然科学,都有极大帮助。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悠久、精深、博大、自足、自信,使得新观念、新文化的引进变得缓慢。

传统文化的这种特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何影响? 不少学者对此做出了回应。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有着悠久而相对独立的发生演变历程,有着区别于西方的闻道优先于求知的学问追求及基于此的学问类别划分”。它追求的是一种将真善美的追求打通为一的学问理路与终极期许,而这有别于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就有的积极探索自然、追求事物自身之所是的理性精神。何中华教授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反身性的姿态、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类型以及诗意语言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中国人更注重追求内在超越,成为“圣人”,而不是外在地征服世界,成为“英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自我认知,决定了“道德优先于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文化对科学的“不关注”,而这种不关注或许是答案之一。

南开大学的李建珊教授进一步指出,“儒学作为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代表,尽管其人文思想、教育思想等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但归根结底属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这就使得传统文化注定会带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统治者制定的愚民政策、科举制及提倡重农抑商的政治倾向等因素阻碍了传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马佰莲教授也认为“中国传统科学探索活动从属于大一统的官僚政治制度,不存在独立的科学活动”。而这种研究活动的官方化或社会功利化导致了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隔绝,使得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近代科学的产生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即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

无论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外在阻碍还是古代中国人的内在诉求是不是影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我们都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的科技火花。山东大学的姜宝昌教授作为墨学的专家,他以《墨经》中关于“无穷”和极限、“小孔成像( 影) ”和“影不徙”等条目入手,通过论证认为墨家在一定程度上已具有现代科技的萌芽,并为诸如微积分、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照相机、电影的发现或发明进行了初步的奠基工作,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使得西方在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第一棒”、“第二棒”的基础上跑出了“第三棒”和“第四棒”,使得中国古代科技由世界领先转而滞后。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则力图透过孔子与“数”学这一看似有趣的结合来挖掘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他通过分析指出,先秦时代“数”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涵盖历法计算、律吕、术数、算术、易哲学以及数理哲学等。而孔子曾做过要求具备一定数学知识的“司空”职位、曾将《诗经》全部编曲、重视“易”等,通过这些人生经历和著作,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孔子是懂“数”的,并且具有相当的数学推理和数学计算能力。郭教授强调,后世对“艺”的轻视,有孔子的影响,但绝不是孔子的错误,孔子还是非常强调“各尽所能”的。

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马来平教授认为传统文化与科技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的观点,他指出,“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爱人,它绝没有理由阻止和反对人们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认识和改造世界。儒学重伦理并不必然导致轻视或排斥科学。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儒学重伦理,所以有民本思想,进而倾向于重视士官百姓生活质量的农学和医学。正是由于儒学重伦理,所以有忠君思想,进而倾向于重视关乎君权神授和江山社稷的天文历法,数学和舆地学等等。”

儒学发展的每一步都贯穿着科学的作用

当历史行进至明末清初,异质文化涌入,传统文化与西学开始了一段激烈碰撞的时期。此时,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与科学发生着怎样的碰撞?

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指出自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以来,儒学与西学,特别是东传科学,一直有着良好的互动。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制定的学术传教路线以及清代官方对于西学所秉持的“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学术”的方针即可略窥一斑。在此时期,科学对儒学施加作用,引起了儒学知识观点、理论内容和结构、方法、基本观念的变化,也促进了传统科学的复兴、纯化和理论化,使得中国传统科学迈出了“百川入海,逐步汇入世界科学主流”的重要一步。山东大学马佰莲教授也指出,明朝末年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并且由于实学思潮和西学传入的结合,在士大夫中间兴起了一股推崇科学的思潮。这使得明朝末年“准备了近代科学所必须的崇尚科学的精神,初步具备了近代科学发生的思想条件,致使明末清初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次高峰”。但最终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落后以及没有建立独立的高等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原因,至18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科学和西方的差距拉大了。

不少学者采用了实证的方法来探讨这一关系,尚智丛教授即选取了“辨学”概念在中国的演化来看待西方逻辑学传入对认识论造成的影响。尚教授指出,中国古代“辨学”的内容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逻辑方法,主要是明末清初随着西方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介绍而逐步进入中国士人视野的。明末清初的“辨学”,强调了逻辑学在认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西学知识的统一性; 晚清时期的辨学外延已延伸至归纳逻辑,这一时期的辨学不仅有规则还有方法。而清末民初的辨学则成为梳理与研究中国古代认识论的比附对象和工具之一。这说明借助西方逻辑学的传入,中国不但汲取了西方的先进逻辑学理念,而且也因此重新挖掘了传统文化中的逻辑资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宋芝业副教授则从明末清初的历法改革为切入点。他指出,随着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明末清初的儒士们逐渐分化为拘儒和达儒。达儒“承认儒学有不完美之处”,对引进外来知识补充儒学持开放态度,在重视伦理道德的同时注重科技知识,“勇于改革”。拘儒则“拘守成法,惮于改革”,持典型的“道本艺末”观念,拒绝西方知识的引进。宋芝业认为,拘儒和达儒的分化给西方天文历算的东传中国提供了契机。分化的结果使得达儒与拘儒最终合流,形成一个新的主流儒家,他们对科学更为关注,对西方科学更为包容,也促进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如果以此为标准,刘钝研究员报告中的主要人物薛凤祚就是“达儒”的典型代表,他“出身名门,师承名宿,兼修文理,会通中西,学养和贡献要高于王锡阐”,并且“仅就引介对数和哥白尼学说二端,薛凤祚就足以在中西科技交流史上获得一个显赫的地位”。梅文鼎及当时人们对他评价偏低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因素,而今人一方面沿袭了当时的说法,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介绍和研习占星术这一事实的影响。刘钝研究员强调“这种简单的‘科学 - 迷信’二分思维是缺乏历史语境认知的”。因此,刘钝研究员试图为薛凤祚这一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翻案”,认为“青州识解在吴江之上”。

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时至现代,科技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已经毋庸置疑,它作为一种普世性文化与各个文明体系发生着碰撞。当代中国如何看待科学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儒学发展路在何方? 学者们各抒己见,结合学科背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基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山东大学的黄玉顺教授认为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其实也就是儒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他认同儒学与科学相容的观点,也十分欣赏郭世荣、马来平等教授从历史或实证角度做出的研究,但他进一步强调虽然历史的、实证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还需要从理论、哲学层面进行思考,厘清“科学”的界定以及研究过程中“历时性问题”和“共时性问题”的混淆后,才能更好地讨论重建今日儒学的问题。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石永之副研究员同样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胡塞尔和王阳明哲学理论的思索,尝试梳理了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的关系,认为新儒家将西方近代科学的问题归于新外王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马来平教授指出,自陆王心学的由盛而衰,到实学思潮的兴起,再到乾嘉汉学的出现,儒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有科学作用其中,“如,实学思潮以科学精神的融入为特点; 乾嘉汉学以科学方法的融入为特点等。清末今文经学以进化论等科学思想的融入为特点、现代新儒学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全面融入为特点等。”历史充分表明,不是从儒学内部“开出”科学,而是从外部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乃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之,马来平教授认为科学与儒学的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其前景无限广阔! 特别是当科学走到今天在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何中华教授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启示性的价值,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补偏救弊”。中国“天人合一”的智慧及诗化文化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重构当代人类的生存方式; 德行优先的指向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必要的规范作用,而传统文化的整体有机观则对现代科学的过度细分有启示价值。

陈方正先生则通过比较俄罗斯和日本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待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他指出,虽然科学发展的源头不在俄罗斯和日本,但他们或通过政治强制或通过民间力量而走上了发展科学的道路,在200—300年的时间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如我们能将科学的文化整体移植过来,传统文化不但不是一种阻碍,反而会对于科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协同效应。王新春教授赞同陈方正先生对中国相较西方和俄罗斯、日本落后原因的分析,因此,他强调中国要发展科学必须要有一个现代的适合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语境,他指出如果能在当代语境下创造性地转化理学的“将真善美的追求打通为一的学问理路与终极期许”这一精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一个“更深广的视域,更厚重的真善美语境,更可靠的中华文化语境。”李建珊教授也指出,目前已有不少新儒家在做出努力,“尽管对于新儒学是否在儒学中挺立了科学理性精神还有争议,但其在精神方向上已经明确了科学理性精神的积极意义”,他们的理论努力有希望为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借鉴。在这点上,郑强教授也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以《几何原本》在中国传播过程为切入点,指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心,应当放在改造和重构国民科学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上,使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通过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改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传统态度、优化人们的深层意识等途径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现代化。”山东大学的常春兰副教授和山东建筑大学的刘海霞副教授则从实证角度的基础上辅证了上述学者的观点,指出无论是现代学科建设还是生态观的建设方面,传统文化依然有其影响,因此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指导科技发展时应与时俱进,契合实际。

本次沙龙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专家们围绕着沙龙主题频繁互动,在讨论中思维碰撞,激烈交锋,言谈中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与科技相互作用的认识。会后,沙龙讨论内容将结集正式出版,《光明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报》《联合日报》《中华读书报》《山东大学报》等进行了报道。

泰山饮食文化 第10篇

关键词:跨文化,国家公园,中美比较

国家公园是指未受人类开发改变或占据且须进行高度保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大面积自然环境系统,一般允许进行娱乐旅游利用。在对外宣传与交流中,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区相当于海外的国家公园。

1 国家公园研究概况

美国作为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的诞生地,其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体制比较先进、科学、完善,我国比较注重研究借鉴美国的国家公园模式(2014,王连勇,《创建统一的中华国家公园体系:美国历史经验的启示》;2013,朱华晟,《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但是这些研究着重于介绍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模式,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2009,程绍文,《中英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比较———以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为例》)。

自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社会各界对国家公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有关国家公园的概念探讨,制度设计以及建设试验层出不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行业视角及学科侧重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公园建设(2014,陈耀华,《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2014,佘高红,《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国家公园建设》等)。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在谈论中美国家公园不同建设模式形成原因时往往只涉及历史原因,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美国家公园不同建设模式反映的历史、宗教、价值观不同的研究较少。

2 泰山国家级风景区和大雾山国家公园

中国东岳泰山位列五岳之首,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泰山国家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美国大雾山国家公园位列美国最著名的十大国家公园之首,它每年大约吸引超过9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是美国其他任意一个国家公园游客的两倍。二者均享有盛名,自然风景优美,是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并且纬度一致,都位于北纬30度,高度相似,山峰海拔高于1500米。

其不同点在于,首先,中国泰山国家风景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都很丰富,而文化景观的重要性使得我国风景区的保护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景观的保护。美国大雾山国家公园则是以广袤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基础建立的,几乎全部是自然景观,是典型的自然遗产,其基本目标是保护生态结构和环境过程的完整性。其次,由于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高,人类文明对泰山风景区的影响较大,其帝王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宗教庙祠众多。而大雾山国家公园中除了最热门的景点Cades Cove,保存了美国早期定居者的原始生活,木屋的遗迹和当时的教堂和磨坊,几乎没有人类文明的印记。国家公园的保护也基本上以保持和恢复荒野状态为目标,禁止永久性的人类活动,禁止居住,禁止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最后,泰山风景区归国家所有,泰安市经营,主要提供公共旅游服务功能,旅游收入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人们需要买票参观游览。而大雾山国家公园为联邦政府所有,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功能是免费为公众提供公共游憩,承担部分的教育和科研功能,美国人周末带着帐篷旅行,爬山露营是普遍的休闲方式。

3 公园异同的文化原因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中美国家公园建设模式的不同反映了中美两国历史、宗教、价值观的不同。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泰山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泰山文化,因此泰山的文化遗产价值相当丰富。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作为新大陆国家,缺少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传统欧洲国家的眼中,美国被视为“文化的沙漠”而受到讥讽和蔑视。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人基于新大陆广袤的自然景观,给原始、荒凉、壮阔、纯净的自然景观赋予很高的审美价值(1997,Lary M.Dilsaver)。

宗教上,泰山集合道教、佛教、儒家文化,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其典型代表就是位于泰山南麓的普照寺、五贤祠、三阳观组成的风景区。我国民间的宗教形式一般为烧香拜佛,祈求平安。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地,自秦至清,史籍上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到泰山祭祀天地的皇帝共有12位。而美国人信仰的基督教则强调反思忏悔与感恩回馈,大雾山国家公园曾因为掠夺性的开发,伐木业几乎毁灭了这个地区的原始森林,但及时地反省挽救了这个国家公园的3500种特有植物和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泰山风景区的庙宇景点整齐宏伟,登山旅游路线拾阶而上,体现了浑然天成的整体感;而大雾山的登山之路一般是行人踩踏而成的步行观光小径,还有许多分支的小径以满足个人爱好。人定胜天与尊重自然,泰山风景区的建筑,人为翻修痕迹明显,而一些山峰出于安全因素安装了护栏,但破坏了泰山的自然原始的山脊景观;大雾山国家公园则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清除人类痕迹为保护目标,山上的步行观光路径是游览胜地必不可少的景观。到此一游与运动休闲,大部分中国人的旅游观念是索道登山,景点留念,购买纪念品,以到此一游为目的;而大部分美国人周末游览国家公园则是以放松身心,运动休闲为目的。

4 我国国家公园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在借鉴美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国家公园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通过规划管制手段确保公园保护优先,公园旅游开发要遵从公园的生态整体性的目标。减少逐利冲动,防止过度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其次,国家公园建设的目标应该着力于国家整体风景质量的提高,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的改善和属地居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公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保护系统,注意公众参与,提高属地居民服务意识,有利于国家公园的整体建设。最后,通过舆论引导与监督,督促旅游者树立良好健康的旅游观,保护环境、热爱运动、健康休闲。

总之,本文以中国泰山国家级风景区与美国大雾山国家公园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国家公园建设模式的异同。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国家公园异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原因。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笔者认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应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着力于国家整体风景质量的提高,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的改善和属地居民素质的提高;并通过舆论引导与监督,督促旅游者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运动,健康休闲的旅游观。

参考文献

[1]樊丽丽.中日崇山理念的比较研究——以泰山和富士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14(7).

信任重于泰山 第11篇

所以她是可怜的。最富的人,就是最孤独的人。

狮子在享用它的猎物时,旁边总会有一大群觊觎者,老弱的同伴,饥饿的豺狗,盘旋的鹰,甚至闻到腥味的蚂蚁。哪里有食物,哪里就有争夺者,就算强大如狮子,在一片饥肠辘辘的眼光中,他也不敢贪嘴,吃了就赶紧走,找个别的地方消化去。

财富就像吸铁石,在吸来更多财富的同时,也吸来更多觊觎。富人没法不警惕,但他警惕的同时,却又把自己逼上一个尴尬境地。

当年洪秀全攻克南京,乘坐黄色大轿在众人的簇拥下,由水西门进入城。他掀起轿帘,看见太平军将士甲胄鲜明、刀戟林立;胆战心惊的金陵百姓跪在道路两旁,迎接天王大驾。此时此刻,他也许会想起在金田揭竿而起的那一瞬间,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一干兄弟叱咤风云、挥斥方遒,那是怎样的意气!

但是人可共苦,却很难同甘。洪秀全很快沉溺于声色,所有朝政一概交由东王杨秀清独揽。结果自己很快被架空,以至于杨秀清野心膨胀,竟站在天王府的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逼迫天王封自己为“万岁”。

洪秀全于是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回京勤王,导致太平天国历史上最血腥的自相残杀。先是杨秀清及其全家亲属亲兵斩杀殆尽,“尸骸不可数计,从观音门口漂流入江”;接着,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干脆拿石达开的家眷也开了刀;然后一不做、二不休,领兵围攻天王府;仓皇出逃的石达开从安庆领兵杀回天京,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终于将北王诛杀。

至此,金田起义时的五军主将只剩下石达开一人,按理说应该更受倚重了。然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不再信任任何臣僚,他加封两个“又无才情,又无算计”,多少有点弱智的哥哥为安王和福王,同石达开共理朝政,名为辅佐实为挟制,石达开一怒之下率军远征。

七年之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此时躲在天王府中的洪秀全内外交困。天京常年为清军围困,城中断粮已久。李秀成劝天王“让城别走”,遭到断然拒绝。其实也许不是大义凛然,此时的天王早就心灰意冷,恐怕连逃跑的精神都打不起了。

信任的瓦解就是内乱的开始,而内乱总是灭亡的前兆。

洪秀全之所以把大权交给杨秀清,到后来是无奈,但最初肯定是信任的。而这种信任最终却导致背叛,杨秀清不仅灭掉了洪秀全对他一人的信任,也灭掉了洪秀全对所有人的信任。而领导者之间的信任都丧失了,价值观的核心基础也就瓦解,这个朝代,也就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机会了。

一个朝代,一个企业,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在古代,帝王就是最大的老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帝王也是最多疑的人,所以伴君如伴虎。帝王从来不放心把权力交给别人,但那么大的摊子,事情总要人来做,权力不交不行,所以帝王的身边从来就充满着血腥的争斗。

现在的老板也一样,很多信不过外人,企业里核心的位置都要让亲朋好友来坐,家族企业更是直接采取世袭制,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这就有点像古代的皇帝了。

当然皇帝也没什么不好,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延续几千年,说明这种管理办法还是科学的,至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比它更合理的办法了。子承父业,子哪怕平庸一点,也比群雄争霸好,至少不会生灵涂炭。

泰山饮食文化 第12篇

1 概况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位于泰山景区西南麓樱桃沟内。上水库依山势而建, 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 三面环山。于2001年开工建设, 2004年开始蓄水, 总库容1043.09万m3。上水库大坝坝型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坝顶高程413.80 m, 坝顶长540.46 m, 最大坝高99.80 m。在坝体和道路建设工程中, 于海拔415~455 m等高线处形成近3 km长的10~40 m宽的开采边坡裸岩带、坝体裸岩区和坝体平台三类景观破坏区域。为尽快恢复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区周边自然景观, 恢复周边生态环境, 自2003年开始,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对上库区开展了自然景观恢复工程, 经过近10年的景观恢复和生态保护建设, 上库区与周边自然环境逐渐和谐统一, 目前已进入景观养护管理阶段。

2 自然条件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其三面环山, 沟底开阔, 宽130~150 m, 高程310~375 m, 左岸骆驼岭至五古墩山脊高程500~700 m, 右岸横岭呈东南——西北走向, 岭脊高400~500 m。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为13.7℃。区域内为泰山景区樱桃园管理区四林班10、11、13、14、15小班, 总面积39.8 hm2。其中主要林木种类为油松、黑松、赤松、侧柏、刺槐、麻栎、五角枫等, 主要灌丛为荆条、连翘、胡枝子、爬山虎等。土壤主要为酸性岩棕壤性土和薄层砂质砾石土, 土层厚度29 cm。

3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景观恢复措施及现状效果

3.1 坝体裸岩堆石区

坝体裸岩堆石区位于上水库坝体350 m平台坡面上部, 为绿化裸露坝面, 提升上库景观效果, 设置了人工浆砌21道500 m长毛石种植槽, 种植槽长宽高0.55 m×0.55 m×0.60 m, 种植槽内敷设滴灌管, 种植黑松 (Pinus thunbergii Parl) (种苗高度1.5 m, 株距1.5m) , 种植攀援植物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Hand.-Mazz) 、小叶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葛藤[Pueraria lobata (Willdenow) Ohwi]、蔷薇 (Rosa multiflora) 。自2010年开始, 黑松受种植槽内土层少、水分缺乏影响, 以及被藤本植物缠腰, 整株死亡现象较为普遍, 存活的目前长势也较差;藤本植物中, 葛藤生长旺盛, 抑制了爬山虎、扶芳藤生长。总体来说, 区域生态景观恢复效果明显, 除350 m平台上下方各有1处约600 m2未能绿化覆盖外, 其他裸露区基本完全覆盖。

3.2 坝体平台区

位于坝体350 m平台处, 该区域相对平坦, 其长度300 m、宽度25 m, 土层较厚。景观恢复过程中通过种植雪松 (Cedrus) 、银杏 (Ginkgo biloba) 、樱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蔷薇 (Rosa) 、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 Carr) 等植物进行配置模式的有机更新。目前, 该区域苗木生长旺盛, 各植物长势良好, 除草坪三叶草 (Trifolium) 出现退化外, 其他植物绿化效果明显, 生态景观恢复效果良好。

3.3 观测房岩壁区

观测房岩壁区主要采用鱼鳞坑绿化。这种鱼鳞坑绿化景观模式适用于山体坡度大于70度, 但难以进行一般的植物绿化而运用的点缀式盆栽种植方法[2]。该区域在陡峭的岩体边坡面上利用工程锚杆固定钢筋混凝土梁板, 在梁板上浆砌毛石种植槽, 其长度在0.6~1.0 m, 宽度0.5 m, 深度0.5 m[3]。要求规格不一, 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 间距控制在2~3 m。种植池内以种植黑松、蔷薇和藤本植物为主, 并注重开花植物花期的搭配。目前, 各类植物生长良好, 裸露岩体全部覆盖, 景观效果明显。

3.4 边坡裸岩带

(1) 边坡底部

边坡底部的路基大多为石质路基, 根据立地条件, 在路基与边坡之间采取挖穴和砌穴2种方式, 种植桧柏 (Sabina chinensis)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Parl) 、水杉 (M e t a s e q u o i a g l y p t o s t r o b o i d e s H u e t C h e n g) 等乔木, 株距2 m×2 m, 树穴规格为长0.8 m×宽0.8 m×深0.8 m, 2株之间种植以小叶爬山虎为主的藤本植物。

(2) 边坡顶部

2011年开始在高边坡顶部开挖线位1 m内挖宽1 m、深0.9 m、长度约3000 m的截水沟, 采用M5.0毛石砌筑挡土墙, 回填种植土, 栽植爬山虎、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sinensis (Tobl.) Rehd]、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蔷薇等攀援苗木, 以增强绿化效果和绿化速度, 恢复景观[4]。

目前, 该区域内作为行道树的水杉、大叶女贞生长缓慢, 受气候影响, 冻害明显。边坡底部藤本植物阴坡长势良好, 已覆盖边坡底部上方8 m高度内裸露区域;夏季阳坡裸露岩体受光照, 表面温度高, 吸盘易枯死, 绿化覆盖相对差于阴坡, 大约覆盖边坡底部上方6 m高度内裸露区域。边坡顶部新栽植苗木, 常春藤成活率较差, 整体还未显现出绿化恢复景观的效果。

4 存在问题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总体景观,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现状恢复效果良好, 达到了山体生态景观效果质的改善。但是由于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特点、植被选择配比及养护管理方式等原因, 景观恢复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边坡底部苗木选用的水杉、大叶女贞长势缓慢, 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影响, 不适应该区域栽植, 绿化效果不明显。

(2) 坝面种植槽种植的葛藤生长速度快, 覆盖效果好, 但是, 对黑松、爬山虎等其他绿化苗木的生长产生抑制, 且枯叶期较长, 冬季景观效果差。

(3) 选用的攀援类绿化苗木落叶期时间较长, 冬季景观植物色彩相对单调, 植物季相景观效果不明显。

(4) 边坡顶部的苗木因受气候、土壤及地势影响, 长势较差, 尤其是阳坡面的边坡水分蒸发量大、阴坡光照不充分、管护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致使生长缓慢, 管护难度较大。

5 可持续发展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 结合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景观恢复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 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恢复工程现状及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策略。

(1) 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土化的道路, 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 适当引进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5]。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 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 同时根据阳坡和阴坡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 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 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2) 在植物搭配上, 应采用多种适宜山体生态的植物配置模式, 通过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 进行科学合理配置[6]。同时, 坡面种植藤本植物需注意植株密度, 以利于绿化速度及效率发挥, 种植其他植物时, 可搭配常春藤、扶芳藤等常绿藤本植物;同时点缀连翘、迎春、蔷薇、凌霄等花期较长植物, 促使树苗迅速成活并与当地优势群落相融合。

(3) 在上水库景观恢复中, 不仅需采用种植槽、鱼鳞坑种植绿化苗木, 还需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全部安装滴灌, 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 注意广泛应用生物肥料, 以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 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 从而保证植物的生态景观效果。

(4) 因立地条件等原因, 景观恢复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更加适宜的管护方式。实践发现, 在种植槽、鱼鳞坑种植绿化苗木及滴管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 以便使景观恢复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通过低成本尽可能恢复自然景观, 使之与周围森林植被实现和谐统一[7],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6 结语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景观恢复建设是一个长期生态修复过程, 与立地条件、种苗选择、栽培方式、后期养护各个环节相互关联, 是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山体景观恢复工作, 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黄求顺, 张四平, 胡岱文.边坡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3]甄鹏.植被生态护坡[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5.

[4]潘树林.浅析边坡植被恢复[J].宜宾学院学报, 2003, (3) :93-95.

[5]刘刚, 李红丽, 董智, 等.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扰动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6, 12 (6) :41-45.

[6]孙青.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植物景观恢复性营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上一篇:环境专业大学生下一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