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紧缺范文

2024-08-29

资源紧缺范文(精选12篇)

资源紧缺 第1篇

从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来看,我国大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大型灌区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缺水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要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的问题,除在有条件的灌区适当开源以外,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将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成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造成缺水的原因

1.1 由于地表水的减少和降雨量的减少,农作物生长的需水量,几乎是靠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量剧增。为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超采地下水现象日益严重。全市每年超采地下水总量超过10亿立方米,由此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与2001年相比,全市平均地下水位下降了3米。

1.2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气与水体污染、垃圾成堆、绿地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环境问题。

大多数河流总的状况是:缺少自然径流,基本失去稀释自净能力,已接近“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境地.这是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

1.3 用水效率低所导致的管理性缺水。

农业用水效率低的原因:渠道渗漏损失大,从水源引至田间,一部分水在途中损失;目前农村浇地方式为大水灌溉,灌溉水量大,自流灌溉水利用率低。工业用水效率低的原因:直流用水多,重复利用少。生活用水效率低的原因:洗涤用水和冲洗用水供水水源相同,污水废水合流。

2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一是多方开源,二是全社会节水,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四是保护环境减少水资源污染。开源是根本,节水是关键,管理是保障。也就是在全面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跨流域调水、增大已建工程蓄水量、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等开源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1 多渠道开发水资源。

充分挖掘当地的水资源潜力,通过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在山区和丘陵区修建水池、水窖、小塘坝等拦蓄工程和引水工程,在平原区修建河渠串联工程和引蓄水工程,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和人工增雨作业等措施,力争实现雨洪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和劣质水资源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

2.2 节水措施。

2.2.1 农业节水。

由于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4%,因此,在节约用水中,农业节水是关键。一要加快工程节水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使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以上。二要加强农艺节水措施,积极引进培育旱作物品种,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应用科学、先进的栽培技术。三要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果菜、花卉、食用菌、药材、优质牧草等种植面积。四要发展旱作农业,选育高产耐旱优良品种。

2.2.2 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加快对现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对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调整改造存量,控制优化增量”,转变落后的用水方式,健全、完善企业节水管理体系、指标考核体系,促进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要抓好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在电力、化工、造纸、冶金、纺织、机械和食品等七大行业中推广国内外节水新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回用。

2.2.3 生活用水节水措施。

在城镇生活用水中,在大力宣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同时,推广、使用节水设施,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加大城镇供水系统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在市政公共事业用水中优先使用再生水。

2.3 加强水资源管理。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而实现可持续利用就必然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都知道当地的严峻缺水形势,增强全社会的惜水、节水和商品水意识。第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水的管理体制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治水和管水新思路的重要体现。几年来,河北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思路推行了以水务局为基本模式的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争取尽快实现全省城乡水务行政管理一体化。第三,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坚决实行“两控制、一调节、一许可”,即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控制、水价调节和依法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强化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手段推进全社会节水工作的开展。第四,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水市场,统一调整外调水与本地水的供水价格,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第五,实行水资源的宏观调度、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

2.4 水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使之控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严格依法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排污口设置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依据省政府核定的本行政区水环境容量,将总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3《紧缺的水资源》教学反思 第2篇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紧缺的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利用的不合理和污染,水资源更加缺少。所以本节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唤起公众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结合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水资源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有三个:

1、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和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本节课教学重点是: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2.认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教学难点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可以形象生动的再现知识。在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很少。配合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发扬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应采取的措施让小组进行讨论、出谋划策,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3、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如何保护水资源”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再以学生为辐射,唤起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和用水情况调查,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2、由于时间有限内容丰富,一些活动课题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资源紧缺 第3篇

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紧张的资源形势趋向严峻。到200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会达到2000万辆左右,保有量超过1.3亿辆,将烧掉2020年预测石油总消耗量的60%以上,在未来20~30年内,以水土资源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将接近或者达到临界状态,关键矿产资源会走向全面紧缺,加上人口增长的压力,我国将面临着资源最短缺的时期。

曾有论者认为,中国处在工业化初期,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符合世界发展常规。要以1倍的能源增长支持GDP翻两番是不可能的,要考虑开发更多的能源。西方走过的路,我们一定也要走吗?

2004年1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表演讲时提出,应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我们必须选择一个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高效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化解资源的矛盾,建立资源节约高效型的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考虑。生活领域需要节约,生产领域同样应该全面提倡节约。基础设施同样会重复建设,应该从利用率上下工夫。信息化资源浪费也是极其严重。物质方面的浪费都看得出来,而信息化的浪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一种适度消费的观点认为,空调不是开得温度越低越好,暖气不是开得温度越高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不要和美国人去比享受,不要追求小轿车的普及率,城市交通仍然要以公交为主,一切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经验都要保留和推广。据有关测算,若全国所有场所均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为什么我们不花点儿建电厂的钱来开发、补贴和推广节电产品?大城市的空调和冰箱消耗电量十分巨大,为什么不立法淘汰陈旧高耗能的设备?为什么不号召推广省油、省钱的小型汽车?

资源紧缺 第4篇

一、水资源紧缺程度的模糊集量化评价方法

(一)紧缺程度相对隶属度

设待评价的n个地区X,有m个指标如水资源利用率等构成计算X的紧缺程度的指标集,每个指标的实测值为:

根据指标与紧缺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两种情况,采用不同的属性规格化公式。当呈正相关时,相对隶属度可按下式确定

相反,呈负相关时,相对隶属度可按下式确定

将矩阵式(3)应用到式(4)和式(5)规格化,得规格化矩阵。取矩阵中的两个极点为=(1,1,…,1)与=(0,0,…,0)作为构建求解紧缺程度的目标函数的比较基准。

求解紧缺程度是在m个指标论域中进行的,设m个指标的权重为W1、W2、…、Wm,并满足归一化条件。设第j个水资源紧缺度对极点y=(1,1,…,1)的相对隶属度为u(j),根据余集定理,对另一极点=(0,0,…,0)的相对隶属度为1-u(j)。于是各评价对象与两个极点的差异可分别用加权广义距离:

式中,p为距离系数。为了确定uj,建立目标函数:

令F(uj)对uj的导数为0,解得评价对象j的紧缺程度为:

(二)熵值—模糊组合权值法

1. 模糊二元对比分析法

设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有m个目标(或指标)组成评价集D的评价目标集:

对评价目标集即公式(11)进行二元对比,确定排序标度,根据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值的对应关系,对各目标进行二元对比重要性比较,确定模糊标度值为权值ωfi。

2. 熵值法

根据所给定目标Bi(i=1,2,…,m)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对所有方案Dj的各目标值rij=(i=1,2,…,m;j=1,2,…,n)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规格化后的标准化矩阵Rij,且rij∈[0,1],计算各指标的熵:

式中,fji=,并且假定当fij=0时,fijlnfij=0;k=也可以选择k使得0≤Hi≤1,则各指标熵权值为:

式中,Hi为第i个指标的熵,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3. 熵值—模糊组合权重法

各评价因素重要程度的组合权值向量

其中0≤ωi≤1和ωi=1。

二、辽宁沿海城市水资源紧缺程度计算

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辽宁省海岸地区水资源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参照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指标体系,选取海岸30个县(市)区的干旱指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开发程度、地下水开采模数、水资源利用率、产水模数、灌溉率、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9个指标计算水资源紧缺程度的相关指标。基于文献[3]中的有关标准,当前情况下9个指标的标准值见表1。

应用文献[9]的模糊语气算子表,可以得到9个指标归一化的权向量为:

利用式(19)和式(20),得到指标熵权归一化向量为:

利用式(21),得到各评价因素熵值—模糊组合权重向量为:

将原始数据规格化值代入式(7),得到辽宁沿海城市30个县(市)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值(表2)。

三、结论

由表2中看出,辽宁长海县、鲅鱼圈区、凌海市、太和区和兴隆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最大,数值在0.8以上;庄河市、普兰店市、金州区和东港市水资源紧缺程度最小,数值在0.4以下。计算结果与欧盟环境综合项目的水资源紧缺风险的研究具有高度一致性。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开发方式已经走向深度,水资源紧张,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类型必须由耗水型向节水型转变。

本研究利用了熵值法的客观性和模糊评价法的模糊性,提出了对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的一种组合赋权评价方法。这种赋权方法既能利用原有数据的固有信息,又能考虑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力,以得到每个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弥补了两种方法的不足,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决策者意图和方案本身属性,因而可使方案排序结果更为合理适用,可以适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度、生态安全等评价。

摘要: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程度量化评价方法的缺乏以及主客观权重的缺陷,选取区域干旱指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开发强度、地下水开采模数、水资源利用率、产水模数、灌溉率、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9个指标,通过引入模糊二元对比分析法权重与熵权的组合权重,提出了一种新的兼顾主观与客观统一的水资源紧缺程度量化评价模糊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决策者意图和方案本身属性,因而可使方案排序结果更为合理适用,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海岸城市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中。结果表明,辽宁中部海岸城市水资源短缺程度最高,应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海岸城市,水资源紧缺,熵值,模糊优选,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本清,韩宇平,王浩,等.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水利学报,2005,36(8):906-912.

[2]刘涛,邵东国.水资源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6):66-71.

[3]陈守煜.复杂水资源系统优化模糊识别理论与应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126-138.

[4]王本德,于义彬,王旭华,等.考虑权重折中系数的模糊识别方法及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4,35(1):6-10.

资源紧缺 第5篇

在市场疲软、煤炭严重滞销的困难形势下,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留人难。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实施“减人提效”,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人员配置不平衡。“一线紧、二线松、机构庸”现象屡见不鲜,机关人力资源过剩,而井下人力资源缺乏,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少、管理人员多、机关人员多。

(二)一线采掘工人流失严重。煤矿工作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安全管理压力大、工资待遇优势不明显,造成采掘一线招工难、留人难,员工流失严重。

(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仍未改变。虽然近年来加大科技投入,矿井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采掘一、二线队人工工效仍然低下。

二、实施“减人提效”战略的措施。

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招工难、留人难的隐患,充分认识到实施减人提效战略,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是破解招工难、留人难的关键,要采取科学的办法和合理的管理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抓实干,尽快实现科学组织管理机构。

1.采取“拆庙搬菩萨”的果断行动,对业务相近,相似和职能重叠的部门,予以合并和撤销。精简机构,既节省开支,又通过精简,把机关富余人员充实到基层,使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人员精干、事务简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2.加强引导,提高整体素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精简机构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特别要走一条扬弃旧体制,完善新体制的革故鼎新之路,必将遇到不少问题,需要审时度势加以引导。一是先挖渠后放水,鼓励机关人员到基层发展,到新建矿井发展,使走者舒畅,留者安心工作;二是竞争上岗,选贤任能,让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三是拉开分配差距,收入与承担的岗位、职务与责任的大小、工作好坏直接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机关管理人员自愿到基层,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四是加强培训,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素质,做到“一岗多能,能兼则兼,能代则代”,提高工作效率。

3.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文件、会议从严审批,加以控制,从根本上杜绝文山会海。“会议成本=参加会议人员平均小时工资×3×人数×会议时间”,公式中平均工资所以乘3,是因为劳动产值高于平均工资。虽然这样的计算方法不一定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会议的成本之高。

(二)立足实际,本着兼、并、代的原则设置科队(班组)的编制和定员。

1.对采掘开等生产单位严格按劳动定额、设备台数和岗位配备定员,矿逐月下达区队在册人数和定额生产计划,月底对队实行生产计划和定额计划双向考核。

2.对机电、运输、维修等井下辅助单位按岗位、工作量、设备台数进行定岗定员,实行定员工资包干;

3.对地面单位和机关部室操作人员,根据工种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核岗定员。

4.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继而实现“人员精干、效率优良”的目的,实行职工岗位技能综合评定分数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的办法,促进劳动用工的科学合理配置。

(三)依靠科技,开展技术攻关和系统优化、简化工作,推进科技保安、科技增效。

1.建立完善科技工作激励机制、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目标考核奖惩机制等,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进采掘工艺,优化采掘布署,升级改造系统,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健全矿井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二是改进采掘工艺,优化采掘布署,加大对运输、供电、抽采、排水等系统升级改造,推动矿井生产的高产高效。三是大力开展瓦斯治理攻关,破除安全生产瓶颈难题。

3.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员工技改热情。一是抓好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使合理化建议、QC活动等规范运作。二是制定切实可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创新活动更具操作性。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晋级晋职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宣传报道共济,创新实践与学习深造结合,形成创新有功,有功必录,创新光荣的新风尚。

“救命药”缘何又紧缺 第6篇

近日乙型血友病人的唯一用药——凝血酶原复合物又突然出现断货的情况,让血友病欲哭无泪。都说看病难,没想到买药也这么难。频频发生的“救命药”告急事件,使得许多当事人都感叹,有钱为什么也买不到药?面对“救命药”紧缺,政府和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据报道,近两个月来,各地乙型血友病人的唯一用药——凝血酶原复合物突然出现断货的情况。血友病人一旦出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则致残,重则丧命。中国血友之家在网上征集签名,向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此问题,希望能帮患者找到“救命药”。

“救命药”难求

杨志鑫8岁时被确诊为重度乙型血友病。血友病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若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八即为甲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九即为乙型血友病。

“目前国内的乙型血友病患者的唯一有效药物就是含有凝血因子九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赵永强说,“我国目前正式注册的血友病患者有1万多名。血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缺什么补什么,及时给患者输入相应的凝血因子。”

中国血友之家秘书长关涛说,血友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内缺乏的相应的凝血因子,可能会关节反复出血,导致骨骼变形,肌肉萎缩;而内脏和颅内出血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12月6日,宋姗(化名)带着自己患有血友病的儿子到北京儿童医院,医院说只有1支药了。宋姗焦急地带着孩子辗转到北京协和医院,仍然没有找到药。12月13日,当宋姗到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时,医院依然没有药。

宋姗说:“不知道为什么缺货,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能有药,一直没人给解释。断药和断粮食是一样的,没有药孩子就活不成了。”

有部分血友病患者在网络里留言询问:“凝血酶原复合物短缺,如今不知道是否有了?病人现在病情很不稳定,急需要缓解病情!希望能给点信息!”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乙型血友病”发现,河南、天津、武汉等地血友病患者目前都处于“无药可用”的困境。

天津市血友病联谊会王立新发表博文《人命关天,凝血酶原复合物供应短缺急待解决!》,“全国范围内凝血酶原复合物短缺,广大血友病乙型患者的生命受到极大威胁,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解决”。

中国血友之家网站日前发布《乙型血友病患者用药告急征求签名》:不管您是缺乏八因子还是九因子,我们都是血友病病人。如果您是血友病患者或家属,如果您是关注血友病的机构,如果您是关注血友病群体的社会人士,如果您认同本次行动,愿意签名支持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我们将把诉求递交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凝血酶原复合物短缺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救命药”断缺比较普遍

北京的血友病治疗登记工作主要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家合作进行。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均表示“凝血酶原复合物”缺乏已持续了至少一周。

在儿童医院门诊室外,杨志鑫的母亲何兰香急得几乎要哭出来了,因为她的儿子“腿部已经出现出血,晚上睡觉时疼得咬着被子哭”。中国血友病之家秘书长关涛说:“对于血友病患者而言,凝血酶原复合物就如同粮食,断药如断粮,甚至比断粮还严重。”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血友之家接到很多地方病友打来的电话,纷纷反映当地“凝血酶原复合物”已经断药。关涛说:“我们以患者身份给国内31家血友病治疗中心致电,询问‘凝血酶原复合物’储备情况,有25家治疗中心明确表示已经缺此药品。”

与甲型血友病相比,为什么单单乙型血友病患者出现“药荒”?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赵永强说,甲型血友病患者的药既有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八,还有基因重组凝血因子八,因此药物供应相对较多。而对于治疗乙型血友病的凝血因子九,目前只有血浆来源的含有凝血因子九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九虽已完成药物临床试验,并报到国家有关部门,但尚待获得批准。

此外,赵永强说,凝血酶原复合物属于战略性药物,它不光是乙型血友病人要用,创伤、急救和某些妇女的产后大出血等都要用,更加重了这种药的供不应求。而治疗甲型血友病的凝血因子八只有甲型血友病患者在用。

联名求“救命药”

中国血友之家《乙型血友病患者用药告急征求签名》一文发出后,不断收到患者及家属等各界人士的邮件。截至12日,“血友之家”已收到225名签名支持的公开信。

关涛12日拿着225人签名的《凝血酶原复合物供应短缺急待解决》找到卫生部。呼吁内容包括:1、加快基因重组凝血因子九的审批,使其尽快投放市场,以缓解患者用药难;2、增加采浆站,并加强对采浆站的管理;3、鼓励有生产能力的血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凝血酶原复合物;4、考虑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凝血因子的生产供应涉及很多部门和领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其生产,国家应保持一定储备,以防不时之需。

关涛说,卫生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通知相关生产企业到卫生部开会,寻求解决办法。卫生部会积极和企业及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尽快解决。

救命药紧缺,部长带头献血浆

2011年12月11日上午,陈竺部长走进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在登记完相关信息后,他献出了400毫升成分血浆。这已是他任职期间第五次捐献血液。当记者问及此次捐献的原因时,陈竺部长担忧地说道:“我前两天得知了一个消息,乙型血友病所必需的一种药品——凝血酶原复合物,在23个省出现了紧缺的状况。我学医读研究生最早的课题就是《血友病的治疗和诊断》,所以一听到这个事情,心里就很紧,很难受。”

当问及为什么血友病人的“救命药”会出现短缺?陈竺表示,首先是生产因子Ⅸ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原料不足。目前,我国共有单采血浆站144家。据统计,2010年全国只有66家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大于30吨,最少的采浆量仅为1.3吨。主要发达国家千人口血浆采集量在10升/年以上;而我国千人口供浆量仅约为3升/年,远不能满足全国对血液制品基本需求的原料供应。

其次,单采血浆站分布不均匀。陈竺说,单采血浆站以前多分布在中西部,但现在东部是需求比较多的地方。“比如在北京,如果想献血浆,找不到血浆站。”陈竺强调,在“十二五”时期,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本行政区域的单采血浆站设置,鼓励生产能力强、研发水平高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增加设置单采血浆站。

最后,生物制品的生产能力不够。由于技术要求高,国内目前只有三家企业生产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而其中一家占据60%市场份额的企业,今年受血浆站削减影响,目前库存已所剩无几,而它作为急救类药品,目前仍作为一般药品管理,无法组织定量生产统一调配。

对于那些等待着急用血液和血浆的病人,我们能做的只有献出自己的血。“现在不少人对献血浆有着误解。”赵永强说,早些年由于部分地区对血浆站管理不严,出现了安全问题,因此国家关闭了一些血浆站。但近些年社会对血浆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应该在科学的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下,增建血浆站,呼吁大家多献血浆。

资源紧缺 第7篇

西吉县地理特征基本以丘陵山区构成地理形势气候以干旱为主, 这就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依靠降水为当地唯一的水资源, 而降雨分布时间也相对不均匀, 主要集中一年之中的三个月内, 在此时期降雨量在一半以上, 而且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内, 降雨量却相对稀少;在降雨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目前单纯依靠降雨而形成的水资源对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影响。

2 做好防洪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于抗旱理念而言反映出了对洪水管理侧面影响, 针对水库的调整应用提出更全面更具体的新决策, 据西吉县而言, 洪涝灾害十年九旱都已形成规律, 为此转变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对洪水管理的战略, 结合实际分析洪水问题, 一方面洪水是自然界的灾害,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为灌溉农作物的资源;对于从风险的角度去分析洪水, 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性, 同时在降低灾害的基础上它也是一种可观的收益。通过西吉县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反映出在以后想要做好防洪工作大体分为几个方面:

2.1 加强实施水库防洪工作

在保证水库防洪措施下, 对水库进行汛限动态调整的目的是提高对洪水的利用。最主要的是对中型水库检测系统以及软件的应用, 防洪治理工作的建设重点是库坝汛限水位的设计与运用。制定出有效利用水库资源的方案, 实施雨洪资源的管理, 为以后人类更好地与自然界相适应。当前西吉县水库在技术上经验不足管理模式不到位, 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 以目前形势来看应该扩大技术规模, 运用先进的科学科技。同时, 要组织规划调度所需资料以及参数重新制定合理方案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上的重新开展。

2.2 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前西吉县还有将近一半的水库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 对调度问题难以实施, 每年储存水量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 为此, 我们要开展实施西部开发这一发展战略, 这也是为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管理措施, 当前首要的工作是治理水库加固, 这是计划安排的重点, 着重加大治理中小型水库水土流失力度, 整合解除空库迎汛是治理水土流失项目。

2.3 妥善处理干旱应对措施

首先要依据有关政府部门的规定, 逐步完善调度工作计划, 为实施这一计划需要制定防洪调度应急方案, 制定有依据的实质性的水库调度方案和调度流程, 调度计划的实施全方面做到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2.4 如何科学应对水库调度

关于水库调度的实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依靠信息传播和预报, 对于水库管理上的工作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为防汛工作注入一定的资金, 建立完善的防洪预警系统, 迅速建立中小型水库通讯互联网络, 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 为实施调度决策提供有利可靠的条件, 为了水库调度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科学有效的提高预报水平。

2.5 决策与措施相互结合

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讲还达不到对天气预测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洪水给经济带来的损失, 首先制定预防洪水的规章制度, 西吉县水库目前还没有遇到洪水的侵袭和突发性高水位上涨的考验, 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筹备大量的资金, 加强人力以及物力, 对当前水库现有的防洪预案进行核算, 对调度预案进行修改, 使决策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根据等级管理制度为统一管理原则。

2.6 综合实践分析水资源与洪水的关系

在保障洪水灾害得到治理的前期, 我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备齐防汛物资, 保障人员充足以及培养专业的抢险队伍, 相关政府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目前西吉县水资源紧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任务, 洪水与水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运用科学的手段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这一手段是值得我们参考并推广的, 也能使其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干旱时期这样的水资源肯定对灌溉农作物有一定帮助。

结束语

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为保证农作物减少损失合理利用水资源, 为预防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 在水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我们应迅速建立水库蓄水站, 从而为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吉县水资源紧缺原因和如何调整的分析, 提出了做好防洪工作的具体措施。

我国铁路投资紧缺建设进度缓慢 第8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近日表示, 未来两年铁路投资每年仍然会保持6 000亿左右的规模。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 促进铁路融资等问题的解决。目前一些铁路项目因为缺资金建设进度缓慢, 国务院意见出台就是希望能拿点钱加快今年铁路建设。王梦恕说, 目前国内的铁路总里程在9.8万km左右, 与2020年12万km的目标还有2万多km的差距。因此, 未来两年铁路投资仍然会保持一个稳定规模。王梦恕表示, 未来两年的铁路投资每年仍然会保持6 000亿左右的规模。

(摘自中国工程建设网)

试论建筑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紧缺,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一、建筑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分析

1.工程欠款普遍而严重。

建设项目本来资金就有缺口, 加上普遍发生预算超概算, 决算超预算现象, 加大了资金紧缺程度, 造成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有的建筑企业, 建筑应收款同银行贷款数额大体相当, 银行贷款不仅要还本, 而且还要付息, 一分钱也不能少;而建筑欠款能回收多少, 是个未知数, 有的工程欠款时间已久, 已经成为呆账、死账, 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

2.工程垫资普遍。

业主由于资金短缺, 就把资金紧缺的困境转嫁给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建筑施工企业就为业主垫资, 有的因为垫资时间长, 不仅冲抵了施工利润, 而且还为业主负债付息, 使本来利润低微的建筑业雪上加霜。甚至会把企业拖进垫资的“无底洞”, 企业会被拖垮。

3.企业效益不佳。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些企业为了求得暂时的生存, 不顾一切地压低工程造价, 以便揽到工程, 实际上这是口渴喝盐卤, 越喝越渴。企业效益不佳使企业陷入资金的恶性循环。

4.资金结构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总体特征是量多质低, 建筑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导致了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 许多中小建筑企业资金实力弱, 加剧了资金短缺状态。

5.社会集资加重了利息负担。

有不少建筑企业在资金紧缺时, 从银行贷不来款, 就以高息向内部职工和社会集资, 时间长了, 本息累计债务加重, 这也是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一个因素。

二、建筑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

解决当前资金紧缺的思路。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 苦练内功, 狠挖潜力, 加大调整力度, 探索新的效益增长点。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组织施工生产经营, 严格控制资金流向, 强化成本意识, 加强债权、债务管理, 摆脱资金困境。

1.强化成本意识, 确立资金管理的中心地位。

首先, 企业决策层的领导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在承接项目时要花时间分析项目业主的经济实力, 有否代垫资要求, 会不会造成工程尾欠, 防止决策失误, 造成饥不择食的被动局面。资金部门的管理者, 要认清资金管理的重要职能, 加强债权、债务管理, 竭力做好资金管理控制。企业流动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血液”, 但事实上, 各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企业内部或个人对企业资金的非生产性占用的现象, 要避免企业资金紧缺, 一定要杜绝企业内部的这类资金占用。建筑工人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 要从节约施工材料入手, 精心施工, 节能降耗。

2.加快资金周转。

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总是由货币资金开始, 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本资金和结算资金, 最终回到货币资金。资金的这种整个循环周转过程中, 缺少哪个环节, 资金运行都会终止。如何使各项资金占用变为合理、有效, 尽量减少占用时间, 这是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所在。

3.处理积压, 减少资金占用。

库存结构不合理是资金占用的重要原因, 因此, 要清仓查库, 处理积压物资, 有效降低资金占用。

4.搞好建筑施工项目的运筹和布局。

建筑企业要改变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经营策略, 确定与企业实力相符质量型的经营策略, 避免工程项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合理布局, 促进现有资金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5.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承揽任务力度。

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 任务量不足的环境里, 施工企业要想摆脱困境, 加大承接任务力度, 增产增收是重中之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不但要追求高投资、高产值、高速度, 还要增加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6.建筑施工企业可考虑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 以房地产公司的丰厚利润弥补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缺。

目前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紧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工程开工时的代垫资, 工程结束时的工程欠款。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造成的, 是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资金缺口和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造成, 要扭转这种局面, 不是建筑行业通过努力所能办到的。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建设集团公司可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可以是全资公司, 也可以是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建设集团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不仅不会造成工程欠款, 还可以分享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效益, 建设集团同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利益的共同体, 要解决的也是共同的起步资金问题, 而不是建筑施工企业单方面的代垫资问题。建设集团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各自进行独立核算, 但建设施工单位同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利益共同体, 有一种共赢、共荣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工程的质量监管, 也有利于克服施工中的浪费现象, 以利于保质保量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新娜, 邵伟.医院科室核算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 2006 (8)

[2].陈友孝, 张培福.谈医院科室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卫生经济, 2005 (10)

小面额货币紧缺的原因及对策 第10篇

一、存在问题

1.10元、5元等小面额人民币在流通中紧缺。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10元、5元券种缺乏。2008年辽宁省金融机构库存现金中10元券、5元券占比均不到1%, 库存明显不足, 导致供应紧张, 进而使流通中10元、5元券缺乏。特别是在县域地区, 10元、5元券种占流通中比例偏小的情况更为突出, 缺乏程度十分严重。

2.1元、5角硬币兑换难。超市、医院、集贸市场、交通运输企业是硬币的主要需求者, 在现金投放旺季和旅游旺季, 硬币供应相对紧张, 这些企事业单位普遍感觉兑换困难。一些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在柜面上虽设有人民币兑换窗口, 实际上业务并未正常开展, 部分工作人员对办理零钞兑换业务认识不足, 认为这种纯服务的事情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因此对硬币兑换不积极、不主动, 甚至以没有硬币为由不予兑换。

3. 第四套人民币5角、2角和1角纸币流通受阻。

目前, 国家并未宣布第四套人民币禁止流通, 因此, 第四套人民币的各个券种都应该可以在市面上正常使用。但是在辽宁地区, 如果居民持有第四套人民币中小面额的5角、2角、1角纸币在集贸市场、小型超市、个体商店进行交易时, 往往被商贩拒收。在同样交易情况下, 个体商户和小商贩基本上只收5角和1角的硬币, 不收同样面值的纸币。

4.10元、1元等小面额纸币票面整洁度较差。辽宁省流通中人民币随着面额的减小, 票面的残损率增加, 特别是10元以下纸币残损程度尤其明显。农村地区小面额纸币周转速度快, 使用率较高, 磨损程度也较高。在一些集贸市场、基层金融网点、农村商店等场所进行调查发现, 许多小面额纸币都有裂口、严重起皱、绵软或有褪色现象, 一些纸币本应归入残损券, 停止流通, 但仍在使用。

二、原因分析

1. 小面额货币投放回笼的渠道不畅。

小面额货币品种多、金额少, 清分整点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出错, 运输成本高, 这种既占压商业银行库存, 又影响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局面, 导致商业银行对小面额货币调运、回收态度消极, 能不调就不调, 能少回收就少回收。在农村地区, 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信用社, 由于县人民银行发行库撤销, 到城里来调一次款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 押运费用就要2000多元, 在调款总金额固定的情况下, 硬币几乎不调入。商业银行是小面额货币投放回笼的主要渠道和中间环节, 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不能大量调运、回收小面额货币, 造成整个小面额货币投放回笼的渠道不畅通, 小面额货币得不到及时有效补充, 直接导致市场上小面额纸币紧缺、票面整洁度差, 硬币兑换难的情况出现。

2. 小面额货币供应不平衡。

商业银行在小面额货币投放上普遍存在“择业”现象, 即投放对象主要集中在与自家有存贷款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大客户单位。调查显示, 这部分投放量高达80%左右, 而银行自用和柜面兑换的仅占20%且基本集中在办事处, 很多储蓄所没有储备或足额储备对个人及小商贩兑换的小面额货币。因此, 这些个体商贩往往为兑换小面额货币发愁, 为了生意的需要不得不出手续费找“钱贩子”或拉关系兑换小面额货币。即使是大企业、大客户单位, 诸如硬币需求量较大的铁路、医院、超市、商场等企业, 也不是全部都能得到商业银行足额的满足, 这些企业除了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调入硬币外, 也得通过花手续费找关系补充硬币。小面额货币供应的不平衡, 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 特别是个体商贩、中小企业等出现小面额货币兑换困难的状况。

3.1元以下纸币多年未投放。多年来, 辽宁省1元以下货币以投放硬币为主, 纸币几乎未投放。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第五套1元纸币和第四套1元纸币, 一部分是由外省流入的, 一部分是以前投放的, 由于多年未补充, 导致大部分1元纸币残破不堪。第四套5角、2角、1角纸币基本上是由外省流入的, 由于在整个辽宁地区实行多年的硬币单一投放, 使人们对5角、1角硬币比较熟悉, 而对第四套5角、2角、1角纸币比较陌生, 再加上社会上误传第四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 以讹传讹, 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商贩只接受硬角币, 不接受纸角币的状况出现。

三、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 应该分别从小面额货币的投放、回笼和流通三个环节入手, 既要采用行政手段, 又要采取市场手段, 才能有效解决小面额纸币紧缺, 硬币兑换难的问题。

1. 在投放环节, 可以采取行政手段, 实行小面额货币按比例供应。

首先,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小面额货币的真实需求情况。问卷调查具体可采取普通储户广泛调查和重点客户抽样调查的方式, 测算出小面额货币目标供应量。然后, 人民银行按照各家商业银行客户群情况和窗口现金收支额, 比例搭配小面额货币, 实现大小面额券种合理供应。同时停止商业银行小面额货币缴入发行库, 要求商业银行对小面额货币经过窗口挑残后即收即付。最后, 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库存量, 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将小面额货币投放社会。

2. 在回笼环节, 可以采取市场手段, 进行经济成本核算, 完善辅币回收收费标准。

辅币回收收费, 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商业银行转变消极、被动观念, 疏通小面额货币回笼渠道的好方法。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机制, 收费标准必须客观准确, 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在进行经济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既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在辅币清分、整点、包装、搬运、调缴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 也要考虑到辅币回笼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由于涉及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多方利益, 因此制定收费标准易采取价格听证会的方式, 听证会应广泛邀请物价局、商业银行、公交公司、铁路局、医院、超市、商场、市民等各方代表参加。通过价格听证, 各方共同协商, 确定出能够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收费标准, 然后, 在各方的监督下, 商业银行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此外, 应加强人民币收付业务监督检查工作, 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加强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力度, 进一步改善市场中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度。

3. 在流通环节, 应鼓励企业间硬币的直接融通业务, 减少商业银行作为中间环节的介入。

教育已过紧缺期 第11篇

在友谊商店里盘桓了半天后,王明新一指店东角陈列的海尔对开门冰箱:要了。帆布包里裹着的一卷新钞露了出来。

这是寒假后的第二天,尽管年终奖刚拿到,对于年过半百的王明新,甚至对位于甘肃省徽县永宁镇来说,这样的冰箱仍然是一种奢侈品。何况,冬天冰箱并不太用得上。

不过,“迟早是要买的”,王明新说。更实际的意义在于:过些天,在外打工的儿子要把女朋友带回家,从面子的角度,冰箱也是有价值的。

这花去了他五千多元——差不多是他半年的收入。而在三四年前,这差不多是他一年的收入。在当地农村,一家的年收入也不过万元。

尽管一直紧紧缩缩地过日子惯了,但是,生活的宽裕还是很快在这个乡村小学老师的身上得到体现:房子开始得到装修,家用电器开始配齐,连人的腰板都比以前硬朗。

同样得到迅速改变的是王明新所任教的村小。短短几年间,原来半漏的砖瓦房被楼房替代,坑坑洼洼的操场也铺上了水泥。

这是在中国连续几年加大教育投入后,西部一个乡村小学面貌的见证。

民生之基的教育投入

王明新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托福于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加大投入。

1999年时,王还是民办教师,那时,每个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往往还不能及时拿到。

当时,就是公办教师,工资拖欠也是家常便饭。

虽然在1998年转为公办教师,王明新账面的工资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但是实际拿到的并不多。后来,教师工资被纳入县财政统一发放,王的工资才能每月拿到近两千元。

教师工资的保障是这些年教育加大投入的一个方面。

更大的方面,是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改后首次确立了免费原则,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2006年,中国政府确立:“自2006年春季起,免除西部省份49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到2007年,中、东部地区各省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这一举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现状。2007年年初,全国人大开展的义务教育法执行情况调研称,截至目前,国家所确立的,已基本实现。

在中共十七大上,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回答记者提问时即表示:“青海少年儿童的入学率近98%,美国西部的某些地区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尚立富说:现在你到西部去,最好的建筑一般确实是学校。

而在2007年的两会上,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向全国人民送出了两个“教育大礼包”:2007年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方面支出要从2006年的18亿增加到95亿,2008年要增加到200亿;逐渐恢复师范生免费制度,2007年先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开始。

王明新的一个侄子正是2007年考上东北师范大学的。

教育大礼包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财政投入。

但是,这些投入在中国教育的大盘子里面,并不突出。相对于中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目标,仍然显得遥远。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2007年3月8日说,达不到4%的目标,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不够,与中央教育经费不配套。

为实现4%的目標,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成立了“4%课题组”。其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4%”的问题历年都是讨论的热点,但是有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理性和冷静的分析,包括“4%”的执行机制和落实路径问题,相应的研究基础也十分薄弱,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这是要在保证教育经费的整体有效投入上寻求长远规划。

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在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中,教育列于首位。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说:教育是民生之基。

王明新说,现在教育赶上一个好时候。

高技能轨道交通紧缺人才培养研究 第12篇

根据江苏省铁路办公室提供的信息,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拉长铁路这一“短腿”正成为江苏省交通发展的一大战略。“十一五”期间, 以客运专线和对外通道建设为重点, 江苏省规划新建铁路里程519公里, 既有线路改造597公里, 建成“三纵五横”的铁路网;2010~2020年, 规划新建铁路里程1595公里, 增建复线876公里, 形成8条 (包括具有超亿吨能力的3条) 省际对外铁路通道。南京、苏州和无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也分别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正在动工建设之中。轨道交通建设遇到了少有的发展黄金期。

“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一个亮点就是机车车辆将更多地采用新型动车组 (子弹头列车) 和电力机车。因此, 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大量能熟练驾驶和维护新型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机车车辆专门人才, 而这种专门人才又是各类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最关键、最紧缺的人才。笔者与课题组同仁通过走访企业和调研, 对机车车辆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和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对轨道交通类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上海铁路局、中国南方机车车辆集团公司浦镇车辆工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上海地铁公司和南京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类大型骨干企业所属的二十余家企业, 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十一五”期间, 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15年国家年均铁路投资约为1200亿元, 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数量和技术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同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 这些都使得机车车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上海铁路局承担华东地区三省一市的铁路客货运输任务, 是铁道部运输任务比较繁重的铁路局之一。根据课题组的调研和数据分析, 截止到2009年底, 全局共有工人114516人, 其中技术工人89089人, 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77.8%。其中机车司机共4958人、副司机3703人, 而机车司机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非常低, 文化程度与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具体如表1、表2所示) 。未来3年, 仅上海铁路局既有线路机车司机因自然减员和改职所造成的人员缺口就将达509人 (具体如表3所示) 。如果考虑铁路既有线路改造、客运专线、新线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对机车车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因此,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输需要, 大力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机车车辆专业高技能人才, 已成为铁道职业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为此, 我院从2007年开始设置了三年制机车车辆高职专业。

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

(一) 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本专业岗位群任职要求, 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按照机车车辆运用生产作业流程, 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机车车辆运用生产作业流程机车车辆运用生产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机车司机入库交班;进行出勤作业, 对机车走行部、车底部、机车状态进行静态检查;进行开弓、电气动作、制动机性能满负荷试验, 确定电力机车各项性能完好, 可以出车;根据调度命令出库, 进行列车操纵, 途中作业, 并能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完成驾乘任务, 到达目的地, 进库, 进行退勤检查, 填记途中信息, 报障;交接。

开发基于机车车辆运用生产作业过程的课程体系机车车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二) 课程教学改革

实施课程综合化依据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 对专业群各专业课程进行综合, 将《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课程整合成《机械设计基础》;将《电力机车电子技术》、《电力机车控制》课程整合成《电力机车电传动技术》;将《电力机车电机》、《电力机车电器》、《电力机车机械》课程整合成《电力机车总体及机电设备》。综合后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分解相衔接, 并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应知应会”要求接轨。

实施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理论课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方法的应用, 强化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型、实物、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密切校企合作,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 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控制, 学院、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 及时反馈信息, 逐步完善学院、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 强化师生自我监控意识, 促使广大教师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机车车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更好地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满足轨道交通企业对机车车辆运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院进一步加大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 逐步建立以岗位和职业需求为中心的实训教学基地。

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同时实现专业一体化教学、学生技能训练、对外培训、电力机车及动车组维修、机车疑难故障诊断与研究、技能鉴定等六大功能。机车车辆实训基地新建了电力机车和动车组检修实训、轨道车辆综合实训、电力机车和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司机技能测试中心等4个实训室 (具体如表4所示) 。建成理实一体化教室10个, 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各种项目的技能训练和一体化专业教学。其中, 新建的SS9改电力机车模拟驾驶装置系统, 将机车大部分电器部件及制动部件集中在一套演示系统中, 可实现对司机操作台各指令和各电器部件动作的控制, 并可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动态演示各电器部件和制动部件的动作过程。学生通过这套装置, 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电力机车的电气控制系统及制动系统的原理、观察各电器部件的结构和动作、开展故障查找演练, 并进行实景模拟机车驾驶。

机车车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12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具体如表5所示) , 能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与此同时,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具有持久性。

摘要:由于江苏省经济高速发展, 全省和“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大量能熟练驾驶和维护新型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机车车辆专门人才。因此, 应对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以研究, 对机车车辆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及方式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紧缺人才,课程改革,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丛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鲍卫.服务铁路高速发展培养牵引动力人才[J].科学大众, 2006, (5) .

[3]周世青.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补性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上一篇:放任自流的时光下一篇:藤蔓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