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2024-07-11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精选9篇)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选取该院从200例急性阑尾炎, 这些患者都使用低频超声以及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按照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低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A组) , 高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B组) 。患者年龄集中在9~71岁, 平均年龄为45.3岁;有男120例, 女80例, 男女比例为3∶2。这些患者都是因为转移性右下腹的疼痛或者临床诊治中怀疑有阑尾炎而进行超声检查所选取的标准, 同时有头疼发热、呕吐恶心以及白细胞总数急速增加[1]。

1.2 方法

1.2.1 使用仪器

该院采用的是PHILIPS i 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使用的凸阵低频探头频率是2~5 MHz, 线阵高频探头频率为3~9 MHz。

1.2.2 检查的方法

要求患者采取平卧位, 常规性使用凸阵低频探头探查患者腹腔与盆腔内脏器的情况。首先要在患者的右下腹所显示的回盲部来加压升结肠, 特别要在右下腹或者腹部的压痛最显著部位作为中心进行多切面、多方位的扫查, 渐渐地缓缓地加压, 随之再利用高频探头进行扫查。如果患者的右下腹未扫查到阑尾, 就要继续扩大扫查的范围。一旦确定为阑尾, 就要仔细观察阑尾的形状、大小、回声以及阑尾壁的厚度, 彩色多普勒能显示阑尾血流的情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阑尾壁以及阑尾周围的血流显示的程度, 并且依据这些显示阑尾的长轴最大的切面将彩色多普勒信号的多少划分为:血流的消失 (0) 、血流的稀疏 (1~3条) 、血流比较丰富 (4~5条) 、血流最为丰富 (>5条) [3]。

1.3 统计方法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超声诊断方法的准确试纸,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这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 低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A组) 对急性阑尾炎显示率为:单纯性的阑尾炎是25%, 化脓以及坏疽性的阑尾炎是50%, 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或炎症性肿块的是25%;高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B组) 对急性阑尾炎显示率为:单纯性的阑尾炎是20%, 化脓以及坏疽性的阑尾炎是70%, 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或炎症性肿块的是10%。高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在与低频比较中显示出如下的优势, 同时还观察到阑尾的壁比较厚, 层次比较分明, 管腔内有着比较少的积液, 阑尾也会显著的增粗, 内部能够见到粪石, 阑尾壁的血流信号也显示比较丰富。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由于我国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一些疾病开始侵蚀我们的身体。近些年来, 急性阑尾炎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 引发医学界广泛关注。目前, 急性阑尾炎疾病中, 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尤其一些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应激能力比较差, 慢性病常发作在急性阑尾炎, 他们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是比较难以区分的, 容易导致诊断错误, 治疗的难度在逐渐增大。因此, 对于其临床表现, 医生应当准确进行判断, 避免耽误最佳诊治时机[3]。

研究显示,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特点:一是病情变化较快, 而且比较严重, 常常与临床表现不一样;二是急性阑尾炎常常是因为阑尾腔的梗阻, 引发患者阑尾的血运上的障碍, 导致病菌侵入发炎;三是血管硬化导致血液动力学上的障碍, 手术后并发肠系膜的血栓机会在增多;四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绝大数生理组织遭受创伤, 管腔狭窄或者闭塞, 同时营养阑尾血管属于终末上的血管, 其血管硬化度比较高, 这样非常容易引发血管上的障碍而导致坏疽穿孔[6]。

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是要注意快、准、轻以及稳, 不要仓促进行, 这样容易造成急性阑尾炎患者身体上的创伤。腹腔引流是需要充分的冲洗, 手术后应当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时时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内脏器官的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一些慢性的并发症, 正确处理手术期的事项。从本文研究中可知, 合并症以及高龄并不是急性阑尾切除手术的禁忌。急性阑尾炎具有发病快的特点, 为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一经诊断, 就应当实施阑尾切除手术, 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上,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化脓以及坏疽性的阑尾炎有着非常高的显示率, 并且随着患者阑尾病变逐渐地加重, 大小、范围的扩大以及包块的形成, 高频超声能够有效地清晰地显示出阑尾大小、壁的层次结构及厚度等情况,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急性阑尾炎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 减少误诊率。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 不仅要仔细观察超声图像, 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临床资料等, 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与急性盆腔炎、淋巴结炎以及回盲部肿瘤等鉴别。常规性检查中, 超声医师应充分想到以上疾病存在、发生的可能性, 必要时对其怀疑部位进行仔细检查。

综上所述, 高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比低频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显示率, 可以清晰的显示出阑尾的结构、定位肿大的阑尾以及游离端的指向, 进而能够判断出炎症的血液供应情况以及病变进展的程度, 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 这将在诊治急性阑尾炎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霞, 田江克, 吕发勤, 等.自制可注射性明胶基止血剂在超声造影引导治疗肝创伤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1 (9) :83-84.

[2]林黎春.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 :316-317.

[3]杨高怡, 柳双敏, 王大力, 等.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急性阑尾炎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8 (09) :63-64.

[4]刘卓, 吴红梅, 杨建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24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1) :69-71.

[5]邵亚勤, 杨高怡, 张文智, 等.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术在结核性腹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7 (2) :59-61.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2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甲状腺结节;性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66-01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甲状腺病症,有很多种甲状腺疾病均可以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一般分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者占绝大多数,恶性者不足1%[1]。早期认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特别是区分其为良性或是恶性病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及高频超声对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进行检测鉴别及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1±2.4)岁。所有入选患者共83个结节,其中59个为单发结节,24个为多发结节。仪器:选用美国GE 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宽频变频探头。

1.2 治疗方法 先通过高频探头对患者甲状腺声像图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肿块的形状、大小、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进行详细的描述[2]。在此基础上,再用彩色多普勒深入观察患者结节内部及其周围的血流分布情况,并依据梁建平等半定量的方法对患者结节的血流分布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①0:结节内或周围无血流信号;②+: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占结节面积不足1/3,周围血流信号分布占结节周长也不足1/3;③++: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超过结节面积1/3,周围血流信号分布也超过结节周长的1/3;④+++: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将近占满结节,周围血流信号分布将近占据整个结节周长。

2 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及高频超声及病理证实结果为:甲状腺癌21例,共25个结节;甲状腺腺瘤35例,共37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共21个结节。59个单发结节中有25个为恶性结节,34个为良性结节;24个结节多发结节中有3个为恶性结节,21为个良性结节。患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声像鉴别图,详细结果,见表1。甲状腺结节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多年来,超声已广泛地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特别在鉴别肿物的囊性或实性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鉴别良、恶性肿物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灰阶(grayscale)、实时(real time)及高分辨力(high resolution)超声的应用,对超声图像有了明显改善[3]。特别是90年代,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等的应用,对2-3mm微小病变、内部钙化点、彩色血流信号及多普勒频谱均能显示[4]。因此,对迅速、准确、方便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提出了超声诊断甲状腺的指征,良、恶性肿物鉴别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运用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人指出,超声鉴别良、恶性病变并无特异性,甲状腺新生物也可以是均质的。如滤泡状腺瘤与滤泡状腺癌就很難鉴别。虽然有人观察到滤泡状腺癌有斑点样钙化,出现在肿物的周围;但是,大多数钙化灶却发生于良性情况。如腺瘤、甲状腺炎或有出血,坏死后均可出现钙化,因此,它不是特异性的。反之,结肠癌、黑色素瘤转移到甲状腺时,亦可出现中心性强回声团,这就给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总之,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虽有较高的价值,但必须综合判断,密切结合临床,抓住超声图像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为此,超声仪器灵敏度的提高、声像图的清晰度、技术操作的改善、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超声造影剂、二次谐波、三维成像、组织定征等),将会使超声领域的诊断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徐红伟,崔明霞,张莹莹,等.彩色多普勒及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9-10.

[2] 邓琼.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特征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74-75.

[3] 叶纯发,张绪权,陈安宁,等.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7):485-488.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382例我院临床检查阴囊及睾丸有异常的小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年龄2 d~10岁。

1.2 采用仪器及方法

ALOKA SSD-350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10 MHz。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 暴露会阴部, 检查隐睾或斜疝时应取站立位检查, 使隐睾或疝下降。沿睾丸长、短轴、会阴部、腹股沟区扫查, 注意左右对比, 了解阴囊壁的厚度、睾丸位置、结构、大小等。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增益调到最大而不产生噪声, 脉冲频率或彩色标尺调至最低值以检出低速血流信号, 调整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 使角度≤60°。

2 结果

本组382例小儿中腹股沟斜疝71例, 其中左侧31例, 右侧37例, 双侧3例, 发生嵌顿1例;睾丸鞘膜积液146例, 左侧35例, 右侧51例, 双侧60例;精索鞘膜积液86例, 左侧30例, 右侧33例, 双侧23例;精索睾丸鞘膜积液5例, 交通性鞘膜积液3例;隐睾65例, 左侧25例, 右侧32例, 双侧8例, 其中5例隐睾位于腹腔内膀胱下缘, 3例位于阴囊根部, 其余全部位于腹股沟区;附睾囊肿3例;睾丸发育不全2例, 1例为7岁小儿, 双侧睾丸大小均约10 mm×6 mm, 内部回声稍减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显示睾丸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另1例左侧隐睾并睾丸发育不全, 5岁小儿, 右侧睾丸大小约18 mm×10 mm, 左侧腹股沟区见一发育不良的睾丸回声, 大小约10 mm×5 mm, 内部回声稍增强, CDFI显示其内及周边均无血流信号;附睾炎1例。

3 讨论

3.1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临床上见到的几乎均为斜疝, 直疝极为罕见, 睾丸下降右侧比左侧慢, 故右侧疝发病较多[1]。疝内容物不同亦有不同的超声表现:疝内容物多为小肠, 右侧疝内容物可为盲肠和阑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腹股沟内条索状或团块状混合回声, 疝内容物内可见肠管蠕动, 部分可见肠管内气体强回声, 伴有渗出者, 肠管周围可见无回声区, CDFI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显示;嵌顿后可出现肠梗阻, CDFI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减少甚至消失。较大儿童网膜达盆腔下部时可进入疝囊, 超声可见腹股沟内条索状高回声。超声检查因其能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为临床及时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3.2 睾丸鞘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 若鞘膜腔内液体聚集过多, 即成鞘膜积液, 鞘状突在不同部位闭合不全, 可形成四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超声下表现为囊肿样无回声。可分为: (1) 睾丸鞘膜积液:阴囊内见囊肿样无回声, 呈球形或梨形, 睾丸位于无回声的一侧壁。 (2) 精索鞘膜积液:囊性肿块沿精索走行生长, 其下方可见睾丸回声。 (3)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婴儿型) :阴囊内无回声区呈梨形, 向上延伸至精索。 (4) 交通性积液:阴囊内无回声区与腹腔相通, 仰卧位无回声区较小, 站立位时无回声区显著增大[2,3]。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声像图较为典型, 超声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3.3 睾丸下降是从腹股沟管内环经腹股沟出外环而进入阴囊底部。如睾丸发育发生停顿或延迟, 使之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阴囊根部, 导致下降不全而形成隐睾[1]。超声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未显示睾丸回声;在腹股沟、阴囊根部、腹股沟管内或髂前上棘内侧内环处显示椭圆形、实质性、均匀的低回声, 较健侧小;腹腔内隐睾可在充盈的膀胱周围显示, CDFI显示下降不全的睾丸可无明显彩色血流或有少量彩色血流, 但较健则减少。

3.4 附睾囊肿多位于附睾头部, 位于附睾尾部者较少, 有单个也有多个, 大小不一[2]。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无回声区, 薄壁光滑, 后方回声增强,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3.5 睾丸发育不全。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小儿睾丸小于同年龄儿童应有的大小, 睾丸形态无明显改变, 内部回声无明显改变, CDFI仅见睾丸周围阴囊内邻近组织的血流, 而不显示睾丸内血流[2]。

3.6 附睾炎。声像图见附睾头部明显肿大, 伴有回声减低, CDFI显示附睾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敏感性、分辨率高等特点, 阴囊及睾丸位置浅表, 无气体及骨骼的干扰, 可随到随做, 图像显示清晰;不仅能清晰显示正常组织及病灶的声像图特征,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还能了解组织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 从而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早期确诊及判断预后, 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 董凤群.儿科超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443-446.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247-1249.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 均为女性, 为2002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全部患者行乳腺肿块手术切除并做病理学检查。良性组 (30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年龄58岁, 平均年龄34岁;恶性组 (11例) 年龄最小34岁, 最大年龄65岁, 平均年龄48岁。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采用SIEM EN S G 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0 M H z.选用乳腺常规检查程序, 所有受检者仰卧位, 充分暴露前胸, 以乳头为中心分四个象限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查双侧乳腺、腋窝和邻近组织, 并进行双侧对比。先通过二维实时显像扫查乳腺实质, 观察有无肿块和肿块的边缘、形态、大小、侧方声影、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纵横比、筋膜回声等, 以及病灶附近异常表现, 并观察腋窝、锁骨下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再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对病灶内可能存在的彩色血流信号进行最佳显示, 最后用多普勒频谱测定血流参数。

1.3 病理学检查

41例患者在乳腺超声及其他相关检查后, 行术中冰冻或术后大体病理标本检查, 得到确定病理诊断。

2 结果

2.1 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

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 (1) 肿瘤边缘不光整, 无包膜, 边缘呈“毛刺状”或“蟹足状”改变; (2) 内部多呈不均质、实性低回声, 中心有液化坏死时, 可见液性暗区; (3) 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4) 如果有皮肤筋膜浸润, 则局部皮肤连续性回声中断。彩色多普勒检测90%以上可检出血流信号。疑为乳腺良性肿瘤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态多呈椭圆形, 边界清楚、光滑, 有较薄的包膜回声, 常见到侧方声影, 多数肿块内部呈均质低回声, 肿块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 多无钙化。彩色多普勒检测仅30%左右可检出血流信号, 且血供较差。

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 FI) 血流特征

良、恶性肿块CD FI血流分级:恶性肿块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主要为Ⅱ~Ⅲ级, 而良性组主要为0~Ⅰ级。

2.3 乳腺肿块的病理类型 (括号内为超声检出例数)

良性肿块为30例:病理类型为乳腺结构不良 (含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肿病等) 和瘤样病变18例 (16例) 、炎性包块3例 (3例) 、乳腺纤维瘤8例 (7例) 、乳腺脂肪瘤1例 (1例) , 共检出27例, 检出率为90%.乳腺恶性肿块为11例:病理类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例 (4例) 、硬癌3例 (2例) 、乳腺髓样癌2例 (2例)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例 (1例) , 共检出9例, 检出率为81.8%.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疾病,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其恶性程度高, 易早期发生转移, 因此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乳腺疾病中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的特点, 能够早期发现较小的乳腺肿块, 且可以显示肿块内部的细微结构, 结合彩色多普勒的应用, 给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依据[2]。

本组病例良性肿块以乳腺结构不良最多 (18/30) , 其次为纤维腺瘤 (6/30) ;恶性肿块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 (5/11) 。由于良性肿瘤各种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性强,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多数可作出病理类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各种病理类型之间声像图无明显差异, 较难进行进一步的病理类型的诊断。本组11例病理证实乳腺恶性肿块患者中, 超声诊断假阴性率达18.2% (2/11) ;良性病例中有3例误诊为恶性, 假阳性率为10%.因此检查乳腺肿块时应综合考虑, 正确鉴别诊断。大多数学者认为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特征: (1) 形态轮廓; (2) 边缘; (3) 边界回声; (4) 内部回声; (5) 侧方声影; (6) 后方回声; (7) 纵横径比; (8) 浅筋膜浅层结构[1]。二维超声检查准确率达85%, 尤其是侧方声影, 良性达78%, 恶性为13.6%;纵横径比, 良性<1者达82%, 恶性>1者达73%.这两项指标对鉴别良恶性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肿块的血供情况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恶性组11例中有9例患者可检测Ⅱ~Ⅲ级血流信号, 良性组30例中有12例患者可检测到0~Ⅰ级血流信号。多数学者认为乳腺恶性肿瘤中血流阻力指数 (R I) 较高, 多以R I≥0.70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标准。恶性组82% (9/11) 的患者R I≥0.70, 因此, 认为R I对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腋窝下肿大淋巴结特征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 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较大, 直径>1 cm, 多为多发性, 呈聚集状或有融合现象,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多单发或散在分布, 内部回声一般无明显变化,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较少。

综上所述, 高频二维和CD FI显像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正确率高, 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声像图有显著特征, 易于分辨。因此, 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也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390.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5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软组织肿物,诊断价值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它能显示软组织肿物的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及血流分布特点。本文对经高频彩超诊断, 并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物60例, 分析其表现, 探讨高频彩超对体表软组织肿物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1~55岁, 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PHILIPS飞凡, 百胜Au-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为高频线阵式, 频率 (7.5~12) MHz。检查方法:检查时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 以利于检查为原则, 有对称部位的病变同时检查健侧作对照。超声探查前先用手触摸病变部位作定位及了解比邻关系。病变部位毛发多者需去掉毛发。在超声探查时除准确测量处要注意用力或加压外, 要排除气泡干扰, 以保持探头与病变皮肤的良好接触根据情况, 可用探头加压, 也可用手推压或轻微挤捏肿物。

2 结果

2.1 病种情况

60例患者浅表软组织肿物确诊恶性者3个病种共5例, 良性者7个病种共55例, 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病理资料结果。恶性肿块5例, 包括软组织肉瘤4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良性肿块55例。

2.2 各种病变声像图表现如下

2.2.1 脂肪瘤

见于躯干及四肢的任何部位。超声表现为长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的实质性肿块, 内部回声可呈低回声或高回声, 往往与周围组织回声相近, 边界清晰19例, 不清晰10例。内部及周边均无血流信号。

2.2.2 神经纤维瘤

见于颌面部与肘部, 病变呈轮廓清晰的低回声团块, 有包膜, 无回声衰减, 也无后方回声增强。CDFI内部及周边均无血流信号。肿物位于大血管旁, 对颈部血管的压迫、移位有助于病变的定位。

2.2.3 血管瘤

呈低回声区, 可见强回声分隔, 病变边界不清晰者多于清晰的例数, 彩超检查见内有分散或丰富的血流信号。有2例为高速低阻血流。

2.2.4 皮肤纤维瘤

全部病变位于四肢, 为单一的圆形实质性均匀回声, 边界清晰, 没有明确包膜, 后部回声无改变, 有的病例与皮下单纯性脂肪瘤回声很相似。彩超未探及血流信号。

2.2.5 囊肿并感染滑液囊肿

呈类圆形的囊性无回声区, 边界清楚光滑, 后方回声增强。如并发出血或感染, 可有相应的声像图改变;皮脂腺囊肿:呈圆形单发, 边界清晰光滑, 内呈细点状较高回声, 后方回声可增强, 加压探头, 略变形, 其周边及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

2.2.6 脂肪肉瘤

皮下脂肪层内均匀实质低回声, 无包膜, 血流信号较丰富。

2.2.7 皮肤纤维肉瘤

病变位于右项背部皮肤, 大小约80mm×6 0 m m×2 4 m m, 呈分叶状, 边界尚清楚, 包膜尚完整, 内部呈不均质的较低回声, 其内部及周边探及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3 讨论

近年来, 高频超声特别是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软组织肿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高频探头近场干扰较小, 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对较小病变的观察较为直观, 使图像清晰细致[1]。恶性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与生长。由于内在的因素, 恶性肿瘤血流丰富, 血流速度增快, 血管形态不规则, 呈树样结构, 多分布在肿瘤的内部, 而良性肿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业已存在宿主的血液供应[2]。目前CDFI鉴别肿物的良恶性正基于两者的血供差异。本文所有软组织恶性肿物内部均能检测到彩色动脉血流信号, 且其RI明显高于良性肿物, 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因此, 在二维的基础上结合血流丰富程度及频谱多普勒参数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本文的高频CDFI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来看, 符合率为100%, 高频CDFI检查是软组织肿物外科手术前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 同时对手术适应症及术式选择都有其较高的实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瘤方面应用较多, 其价值在于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肿块内部血供情况, 频谱测量可鉴别动静脉型并提供流速等定量指标。Josce Dubois[3]的研究表明, 高血管密度 (每平方厘米多于5处血流信号) 和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频谱的频移超过2KHz, 这两项指标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为84%, 特异性为98%。本组8例血管瘤全部诊断正确。

综上所述, 高频探头二维超声和彩超对浅表肿物的诊断有应用价值, 对良性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秀兰, 隋慧珍, 冯惠扬, 等.能量多普勒显像在软组织实性肿物中血供检测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 16 (6) :479.

[2] 刘召芬, 程红升天, 江森, 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多普勒频移曲线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9) :572.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乳腺癌患者为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女性患者, 年龄24~72岁, 平均42岁。全部经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日本东芝SSA-240、250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高频探头, 频率7~13 MHz, 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上举, 充分显示双侧乳腺及腋窝, 采用直接检查法, 于乳腺各象限作纵横切扫查。在病灶位置重点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组织浸润等, 然后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 按Adler分级: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I级:少量血流, 可见1~2处点状血流信号, Ⅱ级:中量血流, 可见一条主要血管 (长度超过病灶半径) 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 可见四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互织成网。频谱形态分型标准:峰值前移指峰值出现在收缩期前1/3时段, 峰值居中指峰值出现在收缩期中1/3时段, 峰值后移指峰值出现在收缩期后1/3时段;舒张期始波在中点以上指舒张期起始波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上, 始波在中点以下指舒张期起始波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下;同向血流指舒张期末期血流频谱方向与收缩期血流频谱方向相同, 反向血流指舒张期末期血流频谱方向与收缩期血流频谱方向相反, 无血流指舒张期无血流频谱[2]。

2 结果

48例乳腺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 符合诊断者44例 (符合率44/48) ,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4例、导管内癌8例、单纯癌5例、髓样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腺癌1例、腺癌1例、误诊4例, 其中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 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误诊为囊肿1例, 病理结果为导管内癌, 误诊为乳腺增生1例, 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48例乳腺癌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对照, 见附表。

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0级4例, Ⅰ级6例, Ⅱ级26例, Ⅲ级12例, 收缩期流速峰值 (PSV) (18.54±8.30) cm/s, RI (0.72±0.18) 。

动脉血流频谱形态46例表现为收缩期峰值前移, 上升波和下波陡直, 舒张期始波在中点以下, 末期常无血流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 2例表现为连续低速的血流频谱。

3 讨论

高频超声检查乳腺疾病, 目前已被临床广泛认可和使用, 每当临床触诊乳腺有肿块或怀疑有肿块时, 首先考虑使用超声乳腺, 肿块在1 cm以上者, 一般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 在2 cm以上者则更易显示。但问题在于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后如何判定病灶的良恶性。因此严格掌握好乳腺癌超声诊断标准尤为重要。首先乳腺癌二维声像图的特点: (1) 肿块边缘形态不规则, 表现为“角征”, 毛刺征或蟹足状, 这是由于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所致, 本组68%具有这一特征, 与傅俊峰[3]等报道相似。 (2) 肿块内部为低回声多不均匀。 (3) 癌肿多半有砂砾样钙化, 后方无声影, 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 因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而形成, 其发现率较低 (本组6/48) , 一旦发现, 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 (4) 肿块前后径与长径之比, 该临界为0.77或1, 其理论依据是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而导致前后径增大[4], 并有癌肿越小此比值越大的趋势, 本组为46例纵横径比值>0.77, >1者有11例, 本组2例肿块直径<1 cm, 边界清晰规整, 仅纵横径比接近1, 诊断为纤维腺瘤, 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提示在小乳腺癌中纵横径比值值得参考。 (5) 肿块周围高回声环厚度多为2~4 mm, 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向周围浸润以及肿瘤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 胶原增生[5]。本组68% (33/48) 有该特征。但本组误诊为纤维腺瘤的2例浸润性导管癌, 因病灶较小 (<1 cm) , 其瘤环规则菲薄, 误以为良性肿瘤的完整包膜, 提示“周围高回声环”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不高。

其次乳腺癌彩色多普血流图像特点:癌肿以Ⅱ级、III级血流为主, 多为高速高阻血流, 这是由于癌肿能释放血管生长因子, 导致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 但是当肿块直径2 cm时, 由于滋养血管增多, 血流速度加快, 即使良性肿瘤, 血流也很丰富, 相反<1 cm的癌肿, 新生血管相对较少, 管径细, 以及仪器灵敏度的局限性, 以致细小血管的低速血流难以显示, 本组4例小腺癌误诊, 说明彩超对小乳癌的诊断有局限性。

再者, 癌肿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峰值前移, 上升波和下降波陡直, 舒张期始波在中点以下, 末期常无血流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病理基础可能为癌肿在生长过程中, 器官及组织遭到破坏。宿主局部的微血管大部分被摧毁, 癌肿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 刺激新生血管生长, 并从四周嵌入内部[6], 加之癌细胞对血管浸润, 在血管内形成癌栓和血栓, 癌肿内缺少淋巴网,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表现为高阻力血流状态, 而出现上述血流频谱形态的改变[7]。

总之, 高频彩色多普勒显著提高了乳腺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对肿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分析, 结合肿瘤的血动力学分析,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 超声也有其局限性, 特别是小乳癌的误诊率较高, 因此临床实践中超声发现肿块均应密切随诊或手术活检。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分析内容包括二维超声形态学指标, 肿块内血流信号等级、动脉血流频谱形态。结果典型乳腺癌声像特征为外形不规则, 边界不光滑, 呈毛刺状或蟹足状, 内部回声不均匀, 砂粒样钙化, 后方回声衰减, 组织浸润, 纵横径比值>0.77, 血流信号等级以Ⅱ级、Ⅲ级为主, 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峰值前移, 上升波和下降波陡直, 舒张期始波在中点以下, 末期常无血流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

参考文献

[1]任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6:13501351.[1]REN TZ, XU GW.Tumor[M].Shengyang: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1996:13501351.Chinese

[2]王娟, 杨洁, 吴艳秋, 等.高频彩色多谱超声在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 2008, 35 (9) :654.[2]WANG J, YANG J, WU YQ, et al.Value of Highfrenquency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Breast Cancer and Breast Hyperplasia[J].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08, 35 (9) :654.Chinese

[3]傅俊峰, 曹小丽, 殷伟红, 等.乳腺小肿块的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1997, 6 (1) :166168.[3]FU JF, CAO XL, YIN WH, et al.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and Ultrasonic Doppler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Mammary Tumor[J].Chinese Journal of Ultrasonography, 1997, 6 (1) :166168.Chinese

[4]张缙熙, 姜玉新, 主编.浅表器官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24.[4]ZHANG JX, JIANG YX, editor in chief.Ultrasonography of Su-perficial Organ[M].Beij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0:124.Chinese

[5]夏罕生, 刘利民, 顾勇生, 等.乳腺肿块灰阶超声图像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2002, 11 (3) :183184.[5]XIA HS, LIU LM, GU YS, et al.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nodules[J].Shanghai Medical Imaging, 2002, 11 (3) :183184.Chinese

[6]唐杰, 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89.[6]TANG J, DONG BW.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y of Abdomen and Peripheral Vascular[M].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9:189.Chinese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7篇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高频超声检查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因此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医学影像界关注的热点及研究重点, 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 使乳腺超声检查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无创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已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 来我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15例, 其中女114例, 男1例, 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52岁, 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左侧70例, 右侧45例, 浸润性导管癌96例, 浸润性小叶癌6例, 导管内癌4例, 黏液癌6例, 腺癌2例, 硬癌1例, 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3例。

1.2 使用仪器和方法

采用ALOKA-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5~13MHz, 患者取仰卧位, 手臂上举, 以充分暴露乳房, 对乳腺各象限分别做纵向、横向及放射状切面扫查 (对较小病灶可先用手指固定肿块后再行扫查) , 先行二维高频超声检查, 记录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沙粒样钙化灶、纵横比及周围组织关系, 腋窝有无淋巴结肿大等, 然后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供血情况, 选择粗大血管行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并测量其最大血流速度 (PSV) 、阻力指数 (RI) 等指标, 病灶内的血流丰富程度依照[1]Adler半定量法分为4级: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I级:少量血流, 可见1~2处点状血流信号;Ⅱ级:中量血流, 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 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互织成网。重点观察有无穿支血管, 选择彩色显示粗大明亮的血管进行频谱多普勒分析, 测量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 (PSV) 及阻力指数 (RI) 。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11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检出乳腺癌98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5.2% (98/115) 。超声误诊17例, 其中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7例, 纤维腺瘤6例, 炎性病变4例。

2.2 病理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96例, 浸润性小叶癌6例, 导管癌4例, 黏液癌6例, 腺癌2例, 硬癌1例, 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3例, 均经病理证实。超声误诊为乳腺癌的17例中有7例低回声结节误诊为增生结节, 6例误诊为纤维腺瘤, 4例误诊为炎性病变。

2.3 二维声像图表现

见图1。边界不清95例, 占83%;边界尚清20例, 占17%;形态不规则96例, 占83%;形态尚规则19例, 占17%;内部回声为低回声93例, 占81%;后方回声增强20例, 占17%;后方声衰减95例, 占83%;有沙粒状钙化灶者46例, 占40%;纵横比>1者51例, 占44%;病灶<2cm者18例, 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3例, 占37%。

2.4 彩色多普勒血流及频谱特征

见图2。病灶内血供丰富 (Ⅲ级) 17例, 占15%;较丰富 (Ⅱ级) 52例, 占45%;不丰富 (Ⅰ级) 30例, 占26%;无血流 (0级) 16例, 占14%。频谱多普勒测量, 阻力指数RI (0.74±0.15) , 其中高阻力指数者 (RI>0.70) 75例, 占65%;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20.0cm/s以下50例, 占43%;20.1cm/s以上38例, 占33%。

3 讨论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目前占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 仅次于子宫癌[2]。早期患者多无任何症状, 常因体检或因患者无意间发现乳房肿块而就诊, 分析我科近年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诊断的115例乳腺癌患者, 98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相符, 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 (85.2%) 。本组患者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欠清, 形态不规则, 凹凸不平, 边缘呈毛刺状, 呈“蟹足状”或“分叶状”特征, 无包膜或包膜不清, 内部回声多呈弱回声, 分布不均;后方回声衰减, 与有关报道相符[3];纵横比在小乳癌的诊断中有较高诊断价值, 其理论依据是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 而导致前后径增大[4];沙粒样钙化灶是指大小为100~500μm的钙化, 后方无声影, 这种微小钙化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 是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 故认为乳腺肿瘤的坏死与恶性程度具有恒定关系, 恶性程度越高, 其坏死程度越明显, 钙化显示就越多, 这种钙化多呈沙砾状或簇状, 多无声影, 微小钙化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 一旦发现, 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5];另外, 由于乳腺组织含有丰富的淋巴网, 乳腺癌早期可经淋巴道发生远处转移, 本组病理中43例乳腺癌患者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占37%。因此, 常规扫查腋下淋巴结对临床医生手术方式选择及对患者的预后估测有较大意义, 如果超声见到腋窝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淋巴结形态失常, 多呈类圆型, 皮质、髓质分布不均, 或髓质消失, 即便乳腺肿块声像表现不典型也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方面, 乳腺癌也具有较典型特征, 乳腺癌可刺激机体生成一种瘤血管生成因子, 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的毛细血管, 从肿瘤四周嵌入内部, 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 这些血管数目多、不规则、粗细不均, 易形成动静脉瘘, 据报道[5]良性肿瘤中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7%~75%, 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60%~100%, 而多数情况下, 出现丰富血流信号能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本组患者中病灶内见Ⅱ~Ⅲ级丰富血流的占60%, 阻力指数RI>0.70的占65%, 收缩期峰值流速20.1cm/s以上占33%, 提示恶性肿瘤多血供丰富, 且多为高阻力型血流频谱, 本组病例收缩期峰值流速无显著特异性。

总之, 高频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具有敏感、简便、无创、无痛、无辐射、可反复检查等优点, 根据其二维声像, 结合彩色多普勒频谱特征、有无腋窝淋巴肿大等综合分析, 可做出较准确的超声诊断。但由于癌肿种类不同, 所含组织成分不同, 而声像图表现也不尽相同, 本文115例乳腺癌尽管多参数综合分析, 仍有17例非典型声像图被误诊, 其中误诊的17例乳腺癌中包括肿块直径小于2cm的10例, 因肿块较小, 形态较规则, 内部为均匀低回声, CDFI检测未及血流信号而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结节, 由于小乳癌肿块较小, 而当尚未向首位组织浸润或以膨胀性生长为主时, 内部组织结构较均匀, 声像图不具备典型乳腺癌声像特征, 易被误诊。因此操作中需超声医生更加细致观察, 多参数综合考虑, 必要时行超声定位对病变组织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Adler DD, Carson PL, Rubin JM, 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flow imagine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ury findings (J) .UL Trasound Med Biol, 1990, 16:553.

[2]李佩文, 邹丽琰.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3.3.

[3]李建军,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中的进展 (J) .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2003, 4:238-241.

[4]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组织超声诊断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395.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8篇

【关键词】彩超;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85- 01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可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以腹股沟斜疝為多发.

1.1 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患者50例,年龄:50—60岁,其中腹股沟斜疝占85%,腹股沟直疝的占15%.

1.2 方法:在腹股沟肿物处顺长轴方向,嘱患者呼气,再行短轴观察.

2 超声图像表现

于腹股沟区肿物处长轴切面扫查:嘱患者呼气,可见肠管蠕动,还可观察与腹腔相通处的宽度.短轴切面扫查可见疝囊进入阴囊的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皮外,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对发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腹股沟区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有手按肿块可有膨胀冲击感,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如果不卧位时用手不能回纳,应立即手术。

参考文献:

[1] 李健文《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第8期.

[2] 傅仲学《国外医学 外科学分册》 1995第5期.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甲状腺癌32例, 男15例, 女17例, 年龄17岁~69岁, 平均年龄 (45±3.2) 岁。

1.2 仪器、方法

使用PHILIPS-HD11XE彩色超声诊断仪, 变频探头3~12 MHz.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及结节的大小、形态、数目和有无包膜、后方衰减或声影、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 需特别注意观察结节内部细微结构的回声, 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甲状腺及结节内部、周边的血流分布状况。

2 结果

2.1

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24例, 占75%, 滤泡状癌4例, 占12.5%, 髓样癌2例 (6.25%) , 未分化癌2例 (6.25%) ;误诊3例 (9.37%) , 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 甲状腺瘤2例。

2.2 甲状腺癌声像图特点

边缘回声25例 (78.1%) , 甲状腺癌无包膜, 边缘不规则, 周边无声晕。内部回声24例 (75%) , 甲状腺癌呈不均质低回声, 边界清晰, 但不规则;4例呈等回声, 2例呈高回声, 2例呈混合回声。微钙化灶20例 (62.5%) , 甲状腺癌结节内有<2 mm的沙砾样微钙化灶。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灶15例 (46.9%) 。CDFI表现:4例结节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4例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4例结节内部及周边见较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 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人群中有7%~21%可触及甲状腺结节, 其中约5%为甲状腺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对决定手术方式和改善预后,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分辨率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符合率逐步提高, 在本组资料中, 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 而检出的最小结节只有4 mm.

甲状腺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 多数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这与肿瘤一般无包膜、并向周边浸润性生长有关。内部回声以低回声多见, 与文献[1]报道一致。甲状腺癌中低回声占60%~70%, 在本组约占75%, 这是由于甲状腺癌细胞大而重叠, 分化程度低, 核异型性大, 间质成分少, 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烈反射的界面, 故以实质低回声多见[2]。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 微钙化灶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 对乳头状癌可高达93%~95%[3], 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 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多见, 组织过度增生就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 也可能是肿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质, 如:糖蛋白和黏多糖导致钙化。所以有关钙化对区分甲状腺肿瘤性质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

甲状腺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特别是乳头状癌有强烈的早期局部淋巴结转移倾向[4], 因此高频超声检查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对于诊断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并能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当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 且淋巴结的横纵径之比<1, 内部回声出现微小钙化或液化, 或相互融合, 或淋巴结门出现偏移, 基本可判断为甲状腺癌转移。本组发现15例 (46.9%) 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 结合甲状腺内出现结节, 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 后经手术病理证实。

恶性肿瘤血液供应较丰富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基础。甲状腺癌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生长, 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一样, 其病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 且血流速度增快, 血管形态不规则, 成树样结构[5]。

本组病例误诊3例, 其中有2例囊性肿块中出现了钙化灶, 超声诊断为甲状腺囊腺瘤, 术后病理结果发现钙化灶, 周围部分为乳头状癌, 可能是囊腺瘤恶性变而来。当甲状腺以囊性为主时, 在声像图上极似甲状腺囊腺瘤, 但若在近囊壁处或实质性隆起处有钙化灶, 则认为是恶性肿瘤的特有征象。

综上所述, 高频超声声像图中出现低回声及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微小低回声结节内出现有针尖样、点状或沙砾样钙化, 更要警惕甲状腺癌的可能。而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同时若伴有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也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因此高频超声作为无创伤性、无痛苦性、无放射性、分辨率高、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应成为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助于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能够避免很多甲状腺癌被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治疗, 或良性病变被误诊为恶性病变而过度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景, 姜玉新.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2) :308-31.

[2]李泉水, 张家庭, 田平, 等.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22 (4) :554-556.

[3]刘洪枫, 唐伟松, 杨志英.甲状腺钙化灶与甲状腺癌[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3, 25 (5) :626-629.

[4]陈一峰, 连云宗,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血流及病理微血管密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8) :2251-2254.

上一篇:运行经济分析下一篇:优质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