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

2022-10-01

第一篇: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

浅析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教育

冷水江市毛易镇中心学校刘永清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更是孩子健康成的保障体。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我国的离婚率一步一步地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儿童犯罪率也是逐年增长,且犯罪年龄也在趋向低龄化,而且在低龄犯罪的数据表明,离异家庭孩子占了60%以上。诸多事实表明,离异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和道德畸形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性格方面。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人际关系失控,父母无休止的吵闹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不良性格特征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粗野。在和同学相处时动辄就是粗言鄙语,甚至就是打架斗殴,易产生愤怒情绪的冲动行为;

2、性格内向。对任何人都是怀着敌对的心理,对周边事物反应迟钝,紧紧地所著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也是冷漠的待之。

3、性格怪癖。自卑感强,令人难以捉摸,固执抑郁,时冷时热,反复无常。

4、性格软弱。做事被动,缺乏自信心。

(二)情感方面。具体表现为:

1、自卑。担心别人笑话自己,为父母离异感到羞耻,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经受不起失败和挫折,交友范围狭窄。

2、孤僻,这类孩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深藏在内心深处,没有倾诉人,也不愿向别人倾诉,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哑巴 1

的“哑巴”;

3、恐惧。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感到不踏实、焦虑、注意力严重涣散,疑人心里较强,偶尔看到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笑,就怀疑是别人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不是。

4、易怒。由于家庭的离异,突然间失去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激怒,他们痛恨父母迁怒他人,仇视一切,对谁都不信任、自我封闭,遇到一丁点的小事就容易发怒,不仅喜欢对别人发怒,更喜欢责备自己,对自己发怒。

5、抑郁。由于不善交朋友,有心事无处倾诉,因而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显现出悲观失望,整天郁郁不乐,少年老成似的看破红尘,只能感受到世态炎凉,对周边美好的事物不会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享受。

另外,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障碍还表现在意志薄弱,意志消沉,对事件的处理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和果断性,智力滞后,社会适应能力差,大都是“|问题孩子”。

二、离异孩子问题的成因

(一)父母在离婚前,或是大吵大闹,或是长期的“冷战”。由于父母的大吵大闹,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就蒙上了一层家庭的阴影,而父母的长期“冷战”,家庭成员缺少了沟通,让孩子说话做事都无所适从,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感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馨,看到只是冷面孔,久而久之,孩子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己也变得冷漠、孤僻。

(二)父母正式离婚以后,为了争得孩子的监护权,放纵孩子,孩子在一方受到了批评教育,马上跑到另一方去,寻求保护伞。这样,

孩子的问题就日积月累的增多,另外,为了获得孩子的向心力,毫无原则地用钱去“收买”孩子,由于父母间缺少沟通,今天从父亲那里要钱,明天跑到母亲那里要钱,由于小孩缺乏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将要来的钱肆意地吃,毫无原则地去玩,特别是现代网络游戏的风行,孩子就可疯狂地在网络世界里寻求刺激,追求网络暴力。

(三)学校、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离异孩子的歧视。在社会上,有些家庭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不要跟某某一起玩,他是没有家教的人,你跟他一起玩会学坏的。”回到学校,个别教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欠妥的,有意无意地去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这类孩子跟同学发生口角时,同学开口闭口就是一个“没爹”或“没妈”的野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打击是够大的,这样,这类孩子就产生了仇视社会、仇视任何人的畸形心理。

三、学校对离异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关爱是前提。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护。学校各层面上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关爱这类孩子的成长,让他们能够在学校补偿得到在家中已失去的父爱或母爱,积极探索这类孩子的心理特点,努力寻求对他们的教育规律。让学校老师的爱,班集体的温暖成为一泓清泉,滋润着他们已冷的心。老师对这类孩子更应关心和耐心教育,使他们在集体里不受歧视,到处能得到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档案,因材施教。

(二)信任是基础。这类孩子不论在单亲家庭里,还是在学校所看到的大都是歧视、怀疑的目光,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就自然而然地

存在一种排他性,老师在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抓住信任这个因素:首先要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心,具体做法是跟他(她)沟通,用心去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深处,害怕什么、讨厌什么、爱好什么,然后主动去跟他交朋友。我现任教班级里有一个离异家庭的男孩子是另外一所中学转过来的,刚转来时,连下课都不出教室、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特别是有一次一个同学把他的书不小心弄到了地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打人,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首先根本就不配合我,好像我跟他有仇似的,格格不入,经过耐心、细致地疏导,他终于开了口,将他内心的苦闷,他的学习,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一股脑儿地向我敞开了,从中我了解到他喜欢打球,我就以此为切入口,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找他打球,跟他交心,有意无意地给他布置学习目标,首先问他有没有信心完成,一旦完成,就是鼓励,他现已完全转变,不但成绩提高了,而且也很遵守纪律,还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在上次我们学校举行的“感恩在行动”教育活动中,一个劲地拥抱我,泪流满面地跟我说:“老师,你是我一生中最信任的人,你是我一生永远的朋友!”

(三)心理补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补偿教育。

1、针对性心理教育。针对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让他们自封的心理积极走向集体。

2、挫折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们释放能量。

3、补爱教育。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流失的父母之爱。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事实表明,只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关心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家长的说服,老师应积极跟家长沟通,是家长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申明利弊,家长切忌,因为父母对还愧疚,而对孩子溺爱,如前面所论述的,孩子从父母要求的问题,千万不能毫无原则地乱给钱,家长离婚决不能以伤害孩子和牺牲孩子为前提为结果。社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切实做好这类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为了使这类孩子健康成长,应该多方面紧密结合,让他们摆脱父母离异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走出心理误区,重树生活信心。

第二篇: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离异家庭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关键词:离异家庭健康教育

课题负责人:白秀荣田莉昕

课题指导:郁宓强

上海市民办锦秋学校

2009年5月

研究实践告

目录

开题报告

一、 背景说明

(一)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

(二) 离异家庭父母的生活状态及教育方式

二、 离异家庭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三、 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1、 进行离异家庭的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

掌握第一手资料。

2、 对离异家庭中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现状分析

3、 对离异家庭家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分析

4、 开展离异家庭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的家庭教育指导的研

究与实践活动。

四、 研究对象

五、 研究方法和过程

六、 预期的成果

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a)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

b) 离异家庭父母的生活状态及教育方式

二、 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的基础条件

三、 课题研究目标

四、 课题研究的思路

i.

ii. 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

动力。

iii. 从离异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离异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

育规律。

五、 课题研究的对象

六、 课题研究的步骤

(1) 启动阶段

(2) 实施阶段

(3) 总结、巩固阶段

七、 课题实施过程

八、 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1) 调查问卷分析

(2) 解决方案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九、 问题思考

附件一: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二:离异家庭学生指导个案

第三篇: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使得离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已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也是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

家是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和睦、温暖、健全的家庭是保证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因此,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基本资料

姓名:小L

性别:女

年龄:15岁

外形特征:体型壮实,身高168cm,体重90kg,无生理缺陷,视力正常。爱好上网,逛街。

三、背景资料

1、 家庭情况

小L在小学三年级时经受家庭离异变故,经法院判定,随母亲生活。母亲40岁,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月收入1800左右,无其他经济来源。小L与父亲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其父属无业人士,无经济来源,且有入狱经历,故无力支付每月的抚养费。

小L母亲因为工作性质,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且闲暇时间爱好麻将,忽视孩子心理成长,使得她心理叛逆,不服家长管束。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对其百般宠爱,缺乏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小L的舅舅也曾经是工读学校学生,进入社会后仍有不良行为,先后入狱多次。她因其舅舅,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并得到“庇护”,同学不敢招惹她,人称“金刚”。

2、 受教育情况

小L7岁进入小学就读,低年级时学习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四年级开始成绩严重下滑,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远离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进入初中,学习成绩更不理想,后经原校教师规劝,转入我校职教部接受职业教育。由于被视作差生转到我校,她心有不甘,对老师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对于喜欢的科目较认真,轻视不喜欢的科目及任课教师。

四、教师观察与分析

校内小L学习成绩一般,有偏科现象;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课间休息经常影响他人,同学鉴于其校外“朋友”,不敢招惹;对于不喜欢的科目注意力分散;容易与个别同学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有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时还与教师对抗。

放学后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接触,受到不良习气影响,有时语言较粗鲁;对小事斤斤计较,参与校外的斗殴。

在家,母亲常因自己离婚感觉对其女儿的愧疚,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导致小L在家不听母亲管教,常出言顶撞母亲,有时不理睬母亲;与一些社会朋友电话联系频繁。

通过对小L的日常观察,并与其他老师交流意见,个案的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1. 母亲的过分宠爱,导致与他人接触时,稍不顺心就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较大,患有轻微心理失调。

2. 失去父爱以后,她通过舅舅搭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并且得到“庇护”,这是一种变相的对父爱的渴望,她联系社会不良青年实则是弥补心灵空缺。

3.因为体型偏胖,不热衷运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实则是自卑心理作祟。 4.从本质上来讲,小L性情大变源自小学三年级的父母离异,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其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正确面对父母离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遂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辅导目标

1. 给予小L更多关爱和情感补偿,协助家长共同培养个案健康心理。

2. 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正视人生挫折,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 3. 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

六、辅导策略

由于小L身上存在着离异家庭子女普遍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矫治。 1.认知方面

让小L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孩子的责任,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爱,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爱护她的人。此外,通过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得到家长双方的认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其真正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让学生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 2. 情绪方面

让小L学会用倾述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从而缓解其轻微的心理失调。同时,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当前情绪困扰的问题,侧面了解成因,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协助其解决问题。谈话时,注意要避免刺激其自尊的可能,安排合适的交流地点,给她营造一个平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之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原因,排除不良情绪。 3.行为方面

要重新激发其对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兴趣,学会明辨是非,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通过学校社会活动,树立其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鉴于离异家庭学生特殊性,要不断给予鼓励,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最终,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实,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七、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取得初步信任

基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敏感的特殊情况,不宜直接开展教育工作,必须等待相应的时机,时机的选择对取得个案信任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小L能与老师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

小L的学习总成绩在班里中等,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就是与任课教师的敌对情绪所造成。作为她的新数学老师,我一定要先让她喜欢我,转而再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课上我唯独对她常常抱以善意的笑容,时间久了,她也会对我微笑了。有时课堂纪律不好,她还会利用她在班级的“地位”,帮助我管理班级,我知道她拿我当朋友了,并且很仗义地帮助我这个朋友。

第一次的数学月考成绩出来了,小L不及格,需要家长签名,她的眉宇之间露出难色,我知道机会来了,顺水就卖个人情给她。我找到她,问她是不是对成绩不满意。出乎意料的是她回答我说,她对成绩无所谓,只是怕母亲难过。这一刻我感受到,母亲其实在她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虽然经常顶撞母亲,但是她内心还是非常爱自己母亲的。于是,我告诉她,我可以给你打上及格成绩,但是按“规矩”,你差的分数要在下次考试中双倍还给我。她不假思索,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临走还说了句,老师,看来你挺讲义气的,放心,我期中一定考个好成绩,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就这样我们第一次正面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我没有提及她的家庭情况,因为我觉得,我是她的副班主任,日后接触的时间还很长,机会还很多,况且她个性率直,如果发生冲突,后果肯定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这次,我很欣喜,不仅取得了她的信任,而且发现她是个有爱的孩子,只要心中有爱,什麽都可以化腐朽与神奇。 第二阶段 “春风潜入夜”

不出所料,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轻松取得她要的成绩。她把期中卷子拿到我的面前,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来还分数啦。”我向她表示了祝贺,同时问她准备怎么“报答”,她片刻停顿后说,“老师,我请你喝茶。”

我们第二次正面交谈就是在茶馆店,时间有点长,但是奠定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至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她竭尽全力地“帮”我。

在周围舒缓的音乐声中,她吃着她的小零食,显得很孩子气。我问她为什么同学那么“敬重”你。她说是因为她认识社会上的某某。询问之后她又告诉我是通过他舅舅认识的,随后她又向我介绍她舅舅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毕业于工读部。我问她,受同学“敬重”的感觉好么,她笑着回答说:“棒极了!”我立即问她,有特别好的能说心事的朋友么。这时她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于是向我道出了,从父母离异之后她就觉得没人可以信任,被人重视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后来又告诉我,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社会上所谓的朋友给她带来了欢乐,也特别抱怨了母亲工作时常不在家,回家以后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四堵墙壁。说到这里,她流泪了。

毕竟是孩子,她心灵还是相当脆弱的,我告诉她,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确实,父爱是无法替代的,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实,况且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来自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都是你应该珍惜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珍惜,抓紧手中现有的幸福吧!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受人敬重,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没想到她对我的大道理并没有表示反感,只是希望以后放学后能多陪陪她,我答应了。与她告别时,她的笑容似乎轻松了很多,也许是积压了太久的缘故吧。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想该找时间和她母亲谈谈。 第三阶段 “双管齐下”

小L的母亲显得很年轻,言语之间也流露出对女儿的歉意,她告诉我,无论女儿对她如何,她依然会很爱她。这是个很伟大的母亲,但是她不知道她的溺爱实则是在害她的孩子。我问她,是否知道女儿结识了社会青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她知道,而且是因为她弟弟认识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和他们联系,但是她不听话,她也无能为力,除了锁门锁电话,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外,每个月她都会记录下女儿的例假,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大事的发生是对小事的忽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道理作为一个母亲应该知晓的,对于这点,我只是稍稍对其点播了一下。但是,我郑重地告小L的母亲,她女儿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因为每每回家以后看到的都是空空的房间、冷冷的菜饭。此外,每次空闲时间,作为母亲不应该在麻将中度过,我了解一个女人抚养孩子艰辛,她需要缓解压力,但是她的女儿更加需要母亲更多的陪伴她,任何的关心都比不上亲人的爱。

这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小L在学校的笑容比过去多了,心情开朗了许多。我故意问她:“最近啥事那么开心?”她说:“不知道为啥,我妈妈最近突然戒掉打麻将了,总是带我到处兜呀,爽死啦!”

看到她开心的生活着,我很高兴,后来她母亲也告诉我,不知道怎么,她女儿最近变听话了,她做事顺心多了。我笑着告诉她,这个都是因为母爱的力量啊! 第四阶段 “是金子总会发光”

每天放学,个案都是跟着我乘615回家,她在我后一站下车,很多时候她都跟我下车了,她告诉我,妈妈还在上班,不想一个人回家孤孤单单的。于是,我常会请她吃晚饭,反正我也一个人。偶尔我会给她买点小零食,买个小玩具,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很高兴。

有一次,她很郑重地告诉我,我是她最喜欢的老师,跟我在一起很开心,说我下课以后一点都不像老师。她偶尔会没大没小的直呼我大名,我总是假装生气地说,再也不理你了啊。她就会马上改口叫老师的。就这样,除了周末,这个大孩子就没有单独的时间去见那些社会上的朋友,我也告诉她,朋友可信也不能全信,但是有一样东西你可以永远相信,她好奇的问,是什么。我故意卖了个关子,说你帮我办成了一件事,我就告诉你。她依然不假思索地说:“no problem!”

第二天,我就告诉她,下周的红旗下讲话轮到我们班,你就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吧,发言稿我帮你搞定,我够意思吧。她张大了嘴巴,愣了好久说,别、别、别,全校的眼睛会“杀死”我的。我说,你放心,平日里你讲话总是整个楼层都能听见,这天籁之音可不能埋没了,而且这个也是我要你办的事。

接下去的几天,她总是很紧张地看着她的演讲稿,还向我讨教演讲的技巧,我都很乐意去帮助她,其实我内心真的觉得有点悬。她不是班委,自从跟老师发生敌对情绪后,再也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发过言,况且是很严肃的红旗下讲话,我怕她临阵打退堂鼓。更有班委私下来问我,平日里已经对她够偏爱了,为什么连“发言权”都交给了她。老实说,我是有点私心,我想真正使她自信起来,只要冲过这一关,往后很多事都好办了。

周一的升旗仪式终于开始了,她很镇定地上去了,至少在别人看来是这样。加上她壮实的体格,她的讲话很成功。讲完后她冲下司令台拥抱着告诉我,她是如何紧张,但是为了我她就豁出去了。我笑着告诉她,你很出色,这就是你个人的能力。她若有所思地对我看着,良久,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 第五阶段 “独挡一面”

校运动会上,她可以报名参加跑步了,虽然胖胖的体型有点妨碍,但是她不再介意别人的目光;又一次红旗下讲话,她可以自己准备稿子了,自己上去发言了;校外社区运动会开幕式,她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顶着烈日很多同学都退缩了,她却在那里鼓励着别人„„ 慢慢地,极少听她提及那些朋友那些事了,我很高兴。也许她的转变没有靠学习成绩来证明,但是她的生活态度正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今她即将毕业,希望她一路走好!

八、

成效分析与反思

本案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了解了个案心理特征,把握住了各个教育契机。在与个案建立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的基础上,让个案用倾述的办法表达出儿时对父母离异的感受,从根本上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和暴躁,使其能正视父母离异的事实,理解生活的现状,理解母亲以及对其寄予的期望。

通过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加强与社会交流,个案重拾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心胸逐渐变得开阔,学会包容一些人和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知道以良友为伴,自觉远离了不良社会青年对其的精神腐蚀。

离异家庭的特殊性是造成个案各方面与众不同的原因。目前,在各个学校中离异家庭的学生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无疑给孩子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无法正确的面对父母离异,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扬“师者父母心”,努力使其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日常生活中,如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关怀,用师者的爱去填补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冷落和歧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温暖。

此外,要努力创设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并通过有益活动来激发离异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特长,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以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从而真正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我想,这些问题孩子如果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的话,那么,种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当然,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离异家庭的父母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协助他们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时地做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的环境,同孩子一起走出心灵困境!

第四篇: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研究心得体会1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一)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少中学生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他们心理的困扰和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

作为教育的主战场的学校,理应积极承担责任,探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更是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离异家庭学生,班主任要用爱与学生建立感情的桥梁,让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与其它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

2017年3月26 1

第五篇:怎样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越来越能不过分依赖别人生存了,自我越来越能脱离社会规范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离异家庭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问题行为远远高出正常家庭的孩子,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压抑、孤独、烦躁、冷漠,而且他们往往学习不好、人际关系差、不守纪律、离家出走,另外,越轨和犯罪行为及心理障碍也较正常为高。可见,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

【摘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离异家庭比较陌生,对其状况知之甚少,其原因是我国离婚率低,离异家庭比较少,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从而遭到社会的歧视甚至抛弃,处于弱势状态、社会边缘,处境不容乐观。到了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对陈旧的传统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发展对妇女经济自立能力的增强;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以及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主要原因,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今离婚已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 在离异家庭子女总人数中小学离异家庭儿童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父母离婚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最明显的,心理伤害是最深的,行为变化是最突出的,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严重的、复杂的、深远的。所以对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而言,将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对人类自己、教育本身的探索来说,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思想价值。 笔者首先简要阐述中西方国家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现状和小学生在父母离婚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出现障碍、适应性差、性格严重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并把这些问题与完整家庭子女做比较,找出问题差异。 其次,针对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试图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对离异家庭及其子女采取的保障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西方各国对离异家庭及其子女采取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对策。

【摘要】:正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诸多的不适应,使离异家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面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走上成功之路。我校对两千多

【关键词】: 离异家庭子女 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 单亲家庭 心理障碍 学会学习 家庭教育 性格表现 负起自己的责任 学会做人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技巧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无数家庭观念意识,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之中,由离婚而产生的单亲家庭,以及再婚重组家庭正不断增长,由此产生的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课题组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在教育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形成了一些解决这一教育问题的技巧。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是施行教育技巧的必要前提。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情况,对你的教育对象及其家庭背景要十分清楚。对教育对象本人(即离异家庭的子女)十分了解,通过观察他的学习、行为,与他交心就可以了解到。然而了解家庭背景就不那么容易,首先要取得家长对你的信任,愿意和你谈,愿意与你配合,那么我们老师就要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的苦处,解决他们的难处,原谅他们的一些不得以的苦衷,取得他们的信任,给他们以希望。

二、让孩子正确对待不同的爱,从尴尬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离异家庭的孩子并非都缺乏爱,相反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却拥有过多的、复杂的爱。有母爱、父爱、外公外婆的爱、爷爷奶奶的爱、继父或继母的爱,而这些爱他的家庭,离异、重组后却有了质的变化;具有监护权的母爱或父爱变得更严厉了,爱的压力更大了;失去监护权的另一半母爱或父爱变成了溺爱;继父或继母的爱成了讨好的爱。而这些复杂的爱让孩子变得迷茫、惶恐,有的甚至娇宠、蛮横、无理。

我班有个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那时他父母正在闹离婚,那段时间他很胆小,爱哭,一年后二年级时,变得暴躁,蛮横、无理。具有监护权的母亲常对我说:她每次到他父亲那边,爷爷奶奶和父亲就给他买吃的、买穿的,给他钱花,并教他与母亲作对,而孩子认为这些才是爱他,母亲的严厉就使他反感,从而处处与母亲作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后来母亲再婚,继父为了和孩子相处好,处处顺着他,买这买那,有求必应,他更是有恃无恐。为了得到更多爱,他在继父,母亲那边说父亲和爷爷奶奶的不是,到了那边又说母亲和继父的不是,双方大人更是追问打听、恶意攻击对方,使孩子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 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认识、对待不同的爱。例如让他们知道,有的爱为什么更严厉了(因为父母的艰辛希望在你身上得到收获);有的爱为什么成了溺爱(因为你很少去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只能用物质上来满足你、补偿你);为什么有的爱成了讨好的爱(那时想和你好好相处,让这个父亲或母亲得到你的好感和承认)。其次,做好家长的工作,让离异的双方体谅孩子处在中间那两难尴尬的处境,认识到不正确对待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从而相互配合,让孩子健康成长,从这一两难尴尬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三、给离异家庭的孩子找回那份失去的爱。

有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失去监护权的一方远走他乡或不理不问,得到监护权的一方又故意不让孩子与对方见面或探视,离异双方弄得像仇人似的,孩子由于恐惧只好躲避对方的探视,甚至连他或她买的东西都不敢要,电话不敢找,时间一长使他们感到失去了另一半爱,觉得被遗弃或感到了爱的残缺,产生了自卑、孤独、胆怯等不良心态。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做好监护人家长的工作,站到孩子立场上,放弃个人自私的想法,让孩子得到另一半关心和爱护,。其次,做好失去监护权家长的工作,使他们不灰心,通过打电话、看望、写信让孩子感受到另一半失去的爱,让孩子觉得父母虽然分开了,那是大人们的问题,但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没有分开、没有改变,同样在关心着自己。

四、促进离异重组家庭的和谐

对离异后又重组的家庭,老师要协调好继父或继母与孩子的关系,促进重组家庭的和谐。首先让继父或继母要认识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不如满足他们生活、学习、精神上的需求。例如:生活起居、一日三餐、检查作业,讨论问题,一起游戏郊游,投其爱好主动来开家长会,而且告诉他们,孩子在老师面前常说新妈妈或新爸爸这样那样的好,然后要让新妈妈或新爸爸对孩子产生好感,老师应对孩子说,你的新妈妈或新爸爸在老师面前夸你在家勤快懂事,常帮他做这做那,很尊重他,他很喜欢你,这样使他们双方彼此产生好感和信任,这样新家庭也会和谐的。

总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去研究、探索,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技巧。<四>要当好孩子、家长的桥梁

班主任要向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公布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让单亲家庭的父母能经常与班主任、课任老师保持联系。班主任要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或电话沟通等方式,经常汇报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在校表现,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共同提高的桥梁。例如我班单亲孩子陈佳佳,我在家访时,从她父亲口中了解到这么一件事:一次,爸爸问她把抽屉中的钱花得到哪里了,她称自己把钱借给班上的同学了。之后我到班上了解证实到并没有哪个同学借了他的钱,实际是她挥霍掉了。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深感痛心,于是我私下与她谈心,让她认识到说谎的坏处,认识到父亲对她的爱,老师对她的关心。事后她在日记里表示要做个诚实的人。平常我也经常通过电话与其父亲对他的行为进行核实汇报,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五 >以集体的力量感染单亲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性格孤僻,在集体中也少有自己的朋友,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卑感,常常沉默不语。这时,我们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往,为他们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方便,使他们得到大家给予的帮助,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单亲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爱,对同学、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小学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究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在自卑忧郁、心理封闭、憎恨攻击、自私冷漠这四方面的心理问题比例要明显高于完整家庭子女。同时诸多文献也表明,小学离异家庭子女主要开始凸显为这几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开始凸显为这四方面特征:自卑忧郁、心理封闭、憎恨攻击、自私冷漠等。

1、自卑忧郁。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人交往谨慎,或不愿与人交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怕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在学校不接受班级任何工作,在家里不愿做家务劳动,总怕自己完不成任务,怕别人讥笑,缺乏自信心,逐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的个性。例如:心情开朗,对任何事都充满着自信的小刚,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因“感情”问题而离异了。在法庭上,他被判给了父亲。很快,年轻的继母进了家门,父亲不许他与生母见面„„小小年纪的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显得非常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渐渐显得孤僻,让人难以接近。久而久之,形成了较严重的自我心理封闭。

2、心理封闭。在离异家庭里,孩子的自我心理封闭主要表现为抑郁、猜疑、嫉妒等。无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便故意作弄自己,看到别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讽刺和威胁,产生嫉妒心理。不愿与他人感情交流,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的处境,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孤守自己的一小角天地,把自己封闭在“真空”中。例如:开朗活泼、喜欢交往的小芳,由于父母的离异,就变的不愿与人交往,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的情况。接触最多的是母亲,而母亲因婚姻的变故,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长久之后,便形成心理封闭,由于心理封闭,又往往容易形成对周围人和事的不正常心理。

3、憎恨攻击。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对家庭现状的不满,就表现为憎恨周围的人和事物,报复心理强烈,对周围人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例如:临近新学期注册交费的日子,强仔又成了离婚父母相互攻击的“武器”,父亲责令他到母亲那边讨钱交费,母亲却在门口堵住他说:“我下岗在家哪有闲钱给你?”强仔只好向父亲复命。谁知父亲气愤愤的说:“放屁!他没钱?”难怪跑得满头大汗的强仔咬牙切齿的说:“他们不和,却拿我来出气,都不是人,我恨不得一刀砍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又表现为强烈的冷漠心理。

4、自私冷漠。在与离异家庭子女的交往中,他们很多表现出自私,对周围人冷漠,行为不受约束,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小红由于父母离异,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她照顾有佳。在家里,只要是她想要的,想做的,不管是好是坏,都会无条件的满足她,渐渐的形成什么都只考虑到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在学校里,从来不会考虑班级利益,而只会强调“我想怎么样”,“我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家庭的离异已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很有必要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二、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如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不幸事件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使家庭教育力量的“失常”,最后不可避免的会在子女的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1、忽视型。即离异后,有些父母自身难以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对孩子无法给予关爱,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数年不去探望孩子,拒绝支付抚养费;还有的父(母)索性将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便感觉不到正常家庭的亲情,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往往容易形成心理封闭、憎恨、攻击等问题。

2、溺爱型。离异父(母)为了弥补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父(母)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子女的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这些也容易形成自私、憎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3、恶劣情绪型。婚姻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离异家庭父母向周围的朋友、心理医生求助的很少,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恶劣情绪感染给孩子,甚至在孩子的身上发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往往情绪低落,在家里感觉不到家的温馨,就极易形成抑郁和孤僻,充满仇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4、仇视对方型。有些离异家庭父母在分手之后,不但彼此仇视,还试图将这种敌对思想灌输给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不允许对方来探视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在夹缝中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这也容易形成攻击、自私、冷漠、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

家庭的破裂给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假如让这些心理问题继续漫延开来,长期以往,便会产生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还会走上犯罪道路。

三、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来说,家庭的破裂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上的创伤是可以弥补的。这使我想到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影响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环境,正是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儿童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对策,弥补心理上的创伤,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满足孩子尊重的需要,变自卑忧郁为自信开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

离异家庭子女也一样,他们也有自尊的需要。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得到教师肯定的学生,常常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自信。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特别安排一些班级活动让他们参与,当他们取得了成绩后,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有意识地关照他们参加讨论、回答问题,犯错误时则尽量维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以理晓之。凡事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见,让他们体验到成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教育全班同学不要嘲笑和歧视离异家庭子女,要以友好、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们。

2、用爱心弥和孩子心灵创伤,变心理封闭为开朗友善。

离异家庭子女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但是教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爱,用教师对他们的爱来填补父母的爱。爱心,是建立在责任心之上的。孔子言:“仁者爱人”。教师最无私,可称“大仁”,“爱心”自是最不能少。更何况教育是一种心灵、情感人格的交流活动,严肃有余,慈爱不够,难以交流,教育的效果自然好不了。因此教师要热情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在教师心中是有地位的。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和出现行为偏差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班上有一男生,跟年过半百的奶奶一起生活,他把什么烦恼、心理话都藏在心里,不跟别人讲。我写了一张小纸条给他:“老师是你朋友,你有什么烦恼和心里话可以跟老师讲”。接着,我主动找他谈心,了解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补习功课,在学习上取得的一点成绩就给予鼓励、表扬。在课上,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在一堂《我的理想》班会课上,他的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鼓掌,在取得成功体验的喜悦和赞赏的同时,激发了她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她感到没有被教师和同学们抛弃和遗忘,有很多人在关心她、爱护她。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好了起来,人也活泼开朗了很多。

3、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变憎恨攻击为亲社会行为。

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离异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不仅要开心理课,而且要对离异家庭子女“开小灶”,进行专题辅导。应充分利用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它是一种无私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具体的行为和情感。谦让、助人、合作、共享、同情、救援、见义勇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授课、聊天和倾听等,让孩子尽情发泄心中的忧虑和不满,同时对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解决,让他们了解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技能。父母离婚,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们看社会和周围人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憎恨、攻击心理也会逐渐消除。

4、开展好集体活动,变自私冷漠为宽容友善。

离异家庭子女形成自私冷漠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儿童的天性都喜爱活动,在活动中儿童的情绪高涨。但是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在活动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遗忘,没有体验到集体的凝聚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集体氛围,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特点等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让他们真正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教师还应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教师与离异家庭子女“结对子”,优秀学生与离异家庭子女编成一组或同座,通过各个方面关心他们,体验到周围教师、同学的对他们的关心。还要让他们有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全面了解他们的优点、兴趣特长和自己的缺点和薄弱地方,既可以是其他同学帮助他们,也可以是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开展如“手拉手”、 “课外兴趣小组”、“小组合作竞赛”等。让离异家庭子女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变自私冷漠为宽容友善。

总之,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来说,家庭的破裂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小学是个人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老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工作。离异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航行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能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来做离异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下一篇:立足岗位做贡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