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论文

2022-05-0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建筑物沉降观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地出现了诸多外型独特,功能完备的建筑工程,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在建筑行业取得的优异成绩。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是关系着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一线实践经验对建筑物沉降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加以介绍,并提出提升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有效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建筑物沉降观测论文 篇1:

浅析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平的方法及措施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平的重视,因为其是建筑施工环节中的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数据,对建筑物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能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水平,进而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本文基于当前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特点及方法,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平的措施,以促进建筑物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平;措施

在建筑物的建设工程中,其沉降观测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对此,必须加大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视力度。由于造成建筑物沉降的因素众多,例如大气温度、地基、土壤结构等,都会使建筑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提高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水平,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特点及方法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特点

在进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检测建筑物的下沉情况就必须找好水准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沉降观测基准点的作用,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推断出建筑物内部埋设的设备是否安全或稳定,从而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其是否存在下沉情况。因此,建筑物沉降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水准仪,从而选择水准气泡的位置,进而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还需注意一点,最好根据闭合水准线路的形式对其进行多次测量,并在精准水准尺的运用下,精准的测量出观测点的高度,进而对其的变化量来得出沉降数据。另外,还需要运用精密水准持和DSI精密水准仪,但是由于其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测量数据的精准性,所以一般在室外测量时间要缩短,否则也会对仪器的功能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水准尺倾斜程度、人为测量问题等都会引起最后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时,必须综合考虑问题,尽量把控好可控因素,从而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准度。还应该提前制定好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控的问题。

(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在开展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时,必须把握好观测的方法,才能有效推动测量工作的展开,其中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體内容如下:第一,要找准水准点,恰当的水准点能有效推动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展开。一般水准点会选择在原状土层或者基岩中,但是,如果是在冰冻地区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时,则应当将水准点置于冻土0.5米以下,而工作基点一般设在建筑物旁边。为了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准确性,一般一个测量点的水准点及工作点都要设置在三个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有效氛围内的测量。对于一些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则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增加基点数量,在此过程中由于沉降观测仪器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提高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水平。

第二,选择适宜的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对其的选择应当在考虑到环境、建筑物的结构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决定。而且,建筑物自身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到最终测量的数据,对此,还应当多设监测点,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准度。第三,要制定观测周期,为了更好地把握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必须依据工程进度以及地基状况来制定好观测周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建筑物沉降的实时监控,直至其逐渐得以稳定。第四,对测量数据要进行有效分析。在测量工作结束后,还需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并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前提下,消除可能存在的数据误差,而且在每次测量完都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复查,从而提高沉降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并能依据所得数据绘制成图表,便于后期分析和做成数据模型,进而为以后的测量提供可参考内容。

二、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确度的措施

(一)完善水准网

为了推动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水准点,以此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水准点的选择及完善水准网可以说是开展沉降观测的重点部分。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在水准网上设置高程起算点、墙壁点以及水准基点等,从而在科学使用沉降观测技术的基础上来最终确定观测距离以及埋的深度,并在综合考虑外界干扰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水平。

(二)选择好适宜的沉降观测点

在开展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时,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要事前核查好建筑物沉降观测所需要的观测点的数量及放置位置,并在综合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外观以及支护结构等多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好适宜的沉降观测点,为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例如,如果所要测量的建筑物位于地震带上,则需要对其局部的构造进行检测,并能根据建筑环境,进行加设沉降观测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观测的精准度。

(三)把控好沉降检测的时间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除了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观测时间的影响,对此,为了把握好建筑物的观测情况,在建筑物施工前期,要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定期观测,直至观测的沉降数据逐渐趋于稳定后方可停止工作。如果存有特殊情况,还需要增加沉降观测的频次,从而实时把握好建筑物的沉降状况。因此,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控好沉降监测的时间,从而有序推动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的开展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有序推动沉降观测工作的展开。另外,它还需要借助精密的沉降观测仪器以及沉降观测工作人员的谨慎的工作态度,换句话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是一项要求高且耗时较长的一门工作。因此,必须重视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的每个细节,进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也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卢吉锋,冯雪巍.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49.

[2]李思武.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新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7(23):92.

[3]胡涛.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11):198.

[4]江苏方建工程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南京建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DFJ 32/TJ 18-2012 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S].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高建胜

建筑物沉降观测论文 篇2:

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地出现了诸多外型独特,功能完备的建筑工程,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在建筑行业取得的优异成绩。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是关系着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一线实践经验对建筑物沉降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加以介绍,并提出提升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有效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 沉降观测 提升策略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技术要求高。研究表明,建筑物沉降观测受观测仪器、观测步骤以及观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应准确掌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观测规范及流程实施沉降观测工作。

一、沉降观测仪器分析

沉降往往给建筑物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给建筑物的主体工程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影响其价值发挥的同时,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沉降观测对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一方面国家相关规程明确规定了沉降观测误差,要求变形值控制在1/10~1/20范围内。另一方面,沉降观测使用的水准仪精度应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使用的水准尺性能应稳定,不能受温度以及环境影响测量精度发生改变。

数字水准仪是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用率较高的仪器,无论测量精度还是读数均优于传统光学水准仪,其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自动更正测量误差。实际应用数字水准仪工作与光线强弱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当光照条件比较弱或比较强时,仪器就会自动终止测量工作,而且光照不均匀也会导致数字水准仪工作的停止,这就需要避免光照因素给观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数字水准仪观测精度受什么影响呢?实践表明数字水准仪精度直接受调焦的影响,如调焦未达到相关标准就会导致观测的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应用数字水准仪时应严格控制调焦操作,确保调焦的准确性,以确保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另外,数字水准仪工程还受振动的影响,即,要想确保数字水准仪的正常工作,其附近不能存在震动源。否则,应更换成光学水准仪完成沉降观测工作。

二、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提升策略

不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注意的事项不同,所以提高沉降观测精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设计工作中,究竟该注意哪些内容?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为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实施沉降观测工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技术设计书是建筑物沉降观测实施的依据,由于其涉及沉降观测线路、测量等级以及起算点的控制等诸多内容,因此,技术设计书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甚至影响沉降观测精度,因此,实施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应严把技术设计书的编制质量。

首先,精心挑选技术设计书的参编人员。为确保技术设计书的编制质量,挑选的参编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掌握岩土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各种水准仪。如此,编制的技术设计书才会给具体的沉降观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同时,参与编制技术设计书的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测经验,从而将沉降观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阐述,并提供可行的处理措施,以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

其次,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时,既要考虑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设计单位的要求,而且还应结合建筑物的实际状况,在充分考虑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沉降观测等级,以根据对应的要求实施沉降观测工作。

2.提高观测人员综合素质

观测人员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实施者,在进行沉降观测操作时如未按照观测标准实施观测工作,同样会给沉降观测精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避免观测人员自身因素给沉降观测精度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沉降观测人员沉降观测专业知识的培养,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建筑物沉观测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首先,建筑物沉降观测实施前,应组织观测人员进行培训,为其介绍要实施沉降观测的建筑物类型,并做好建筑物沉降观测前的各项技术参数交底工作,为其后期沉降观测的实施提供指导;其次,结合待观测建筑物实际情况,为观测人员讲解观测的重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与观测人员一起回顾建筑物沉降观测应遵守规范及标准,确保观测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操作工作;最后,完善和建立不同建筑类型沉降观测制度,明确沉降观测过程中不同人员的职责,在提高观测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沉降观测精度。

3.科学布设沉降观测点

建筑物沉降觀测操作时,布设的沉降点是否科学合理,会给沉降观测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实施建筑沉降观测操作时应在充分考虑建筑物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布设的沉降点应能客观、及时的反应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布设沉降观测点时可参考以下内容:

其一,如果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可将沉降观测点布置在柱基上或顺着纵横轴线布设;其二,可布设在大转角、核心筒四角或在外墙的10m~20m位置处。而且也可将其布设在相隔两根或三根的柱基上;其三,如建筑物属于水塔、烟囱等高耸的建筑,布设沉降点时一般选择在基础轴线相交位置处。另外,在埋设沉降观测点时,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装饰时的影响,即,建筑物装饰操作不能破坏或掩埋沉降观测点。

4.构建高程控制基准网

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基准点的布置是又一关键环节。布置基准点时不仅需要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而且还需结合建筑物的具体布局,通常将其布置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上。当基准点标石稳定后可布置高程控制基准网,一方面,沉降观测的基准点的布设一般应不少于三个,如需布设工作基点,并确保工作基点和基准点形成闭合的线路。另一方面,避免将基准点布置在建筑物的震动区、地面沉降以及开挖位置处,而且也不能将其布置在主要交通要道上。

5.沉降的观测

为保证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实施测量时应严格按照设计书中介绍的沉降测量方案实施。而且首次测量应在观测点稳固之后进行。考虑到第一次观测需要作为后期观测的参考,因此,对其的观测精度要求较高,应经过多次反复的观测,以确保测量首次观测结果精度满足沉降观测目标要求。

同时,实施测量时尤其第一次测量,应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按时测量。对于其他位置沉降的测量,应依据设计书相关条款实施,并尽最大限度避免补测、测漏问题的出现,以确保建筑物沉降精度。与此同时,应不断总结沉降规律,积极寻找沉降观测技巧,为提高观测精度及质量奠定基础。

三、总结

对建筑物而言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很多,因此,应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类型分析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从沉降观测仪器以及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环节入手,不断优化沉降观测的流程,采取最佳的沉降观测方案,避免其他各种因素给沉降工作带来干扰,以最终实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振,潘国荣. 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03:44-46.

[2]宋方,强亚明. 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J]. 科技视界,2014,14:122+159.

[3]卢吉锋,冯雪巍. 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探讨[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49-52.

[4]高俊强,缪凯,吉文来.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的研究[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21-26.

作者:周红梅

建筑物沉降观测论文 篇3: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形变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用地面积越来越大,而城市土地资源又有限,所以为了满足城市现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但是其的施工难度却比一般建筑要大很多,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比如高层建筑物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沉降,从而引起裂缝、倾斜等问题,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形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形变

当今时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导致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但高层建筑物容易产生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沉降轻者会使建筑物发倾斜或出现裂缝,重者则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沉降观测技术来指导其合理施工、控制其质量水平。对此,笔者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形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特点

若想及时有效地观测到高层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一般需要在高层建筑物工程的基础施工阶段就布设好沉降观测点;而对于在基础施工阶段没有布设沉降观测点,又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则需临时布设。但在基础施工阶段布设沉降观测点时,有时无法顾及到沉降点周围。若前期施工现场混乱,杂物堆放物过多,则可能会压盖或碰撞到基础沉降点。其次,现场施工环境往往较乱,人员流通频繁,各个工序的施工人员也不尽相同,因此容易在交接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沉降的观测必须要及时,否则将会丢失某些沉降数据。

总体来说,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具有以下几项特点:观测环境复杂、沉降点点位易受破坏、观测工期较长、数据处理繁琐以及观测是实时和不可逆的。

二、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流程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流程一般為:准备观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布设观测基准点-布设工作基点-布设沉降点-进行沉降观测-分析沉降数据。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在埋设沉降点之时需要特别认真和仔细,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其次在进行沉降观测之时,通常需要先埋设基准点和永久沉降点,另外有时还可能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布设基础沉降点、工作基点、联系点以及检查点等。沉降观测的起始控制点就是基准点,它的埋设必须要选择安全、稳定、可靠及方便的位置。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及数量的确定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而定,一般基准点的高程系统要与高层建筑物本身的高程系统相一致。

再者,在高层建筑物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布设基础沉降点及永久沉降点之时,也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规模、结果及当地地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点的个数。沉降点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通视条件,尽量选择大转角、四角、承重墙、承重柱、裂缝两边、沉降缝两边、轴线上以及中心点等处,避免选择在转点、阳台上、非承重墙及承重柱的地方。

若要在地下室埋设永久沉降点,最好是先在地面上布设两个与永久沉降点位置相对应的工作基点,以作为地上基准点与地下沉降点之间的连接过渡点。

三、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为地上15层、地下1层,桩基主要采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部主要是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的结构类型。按照当地政府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及沉降观测要求,参照有关规范,为该工程项目设计了一个沉降观测方案。

(二)观测精度要求

针对该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一级精度要求来实施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及2m铟瓦合金标尺,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实施观测。

(三)观测周期

对该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沉降观测,检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在工程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个楼层就进行一次观测;第二个阶段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封顶后的一年内,每隔两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若在最后一百天内发现建筑物的沉降速率<0.02mm/d,则可停止观测。

另外,若在施工阶段的观测中发生了沉降异常状况,或出现了地震、大降雨等情况,则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四)形变分析

在施工期间的第三次和第五次观测中发现,部分观测点出现了较大的不均匀沉降,第三次观测中的ZL07和ZL08两个观测点尤为明显,第五次观测中的各个观测点都比较明显;而在之后的观测中,各个点的沉降量都比较稳定,没有再发现较大沉降。

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封顶后一年内的观测中发现,第一次出现了最大幅度的沉降,而在其后的观测中各点沉降量逐渐趋于稳定。在最后一百天内的观测中,发现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均<0.02mm/d,认为该建筑物符合沉降要求。

四、结语

高层建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但是施工难度与一般建筑相比,要大很多,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沉降观测技术来指导其合理施工、控制其质量水平。

现如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而鉴于高层建筑物容易发生沉降问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其的沉降观测,认真分析数据和形变,以保障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雍卿,崔马军,黄岳林,高浩.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形变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1:220-222.

[2] 钟晓霞,许武成,刘承栩.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探讨[J].科技视界,2016,10:195-196.

[3] 刘国平,刘莉君.高层建筑物中沉降观测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02(23).

[4] 刘兵.高层建筑物形变监测技术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09,02(15).

作者:张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发展论文下一篇:科学动力学范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