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2023-02-21

第一篇: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文化的管理和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问题建议 引言

辛秋水认为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 , 走文化扶贫之路 , 即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 知识和价值观念。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话题。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针对农村的“贫困文化” , 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这一体系来构建和谐理念和引领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贯通,一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旗帜。

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了三个层面,首先,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次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发展农村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着力点。从总体上看,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接受相关的文化建设时,不容易融入其中,使得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不但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制约和障碍。

例如,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 年, 4. 9 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 而初中文化的占49% , 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的占38% , 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 进一步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端于山东,二十年来,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在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还有很多的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处于最低水平。

2003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此外,农村相关的科技人才和医技人才极度缺乏。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不能够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步伐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着眼于提升农

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努力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建设相应的文化制度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 以文化活动和文化的力量带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村社区内在凝聚力的核心。

例如让政府出资解决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 , 文化馆、 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在问题 , 使县级电影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 县级剧团正常演出,用以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

2、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如可以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每个党员至少联系1-2户群众。在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党员自找对象,主动上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解决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党的温暖直接送到家中。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性。法律法规要加快完善,特别要革除一些原来带有社会歧视性质的不合理不公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让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平等。在社会管理的纪律制度等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体现农民的要求。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怎样建设,依靠什么建设,基本保障是什么,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作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进而让广大的农民心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查国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路径探索[J];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吴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长春大学学报,2009

[3]唐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论析[J];农业经济,2013

第二篇:学风建设是党校建设的根本

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损,只有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重视学风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重视学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党校是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特别需要树立好的学风,特别需要把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贯穿到干部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切实形成“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成效。

一、党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学风建设,是党校自身性质与地位决定的。党校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校教育对于克服当前党内存在的不良学风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扭转党内学风,首先就要坚守党校这块党的思想战斗堡垒基地,把自身学风建设搞上去。

1、加强学风建设是充分发挥党校理论阵地作用,推动理论创新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正经历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历史考验。要迎接挑战,经受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它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党性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党校教育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和有力法宝。党校作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责无旁贷的地应该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要求党校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因此,党校要根据“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要求,发挥理论阵地的作用,进行学风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2、加强学风建设是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党要在新世纪完成三大历史性任务,关键是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党校教育事业是我国各级党政干部培养的主渠道,是党的事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党性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此重要的部门和阵地,如果不

1 搞好学风建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在党校学习的广大干部的学风状况,进而将影响到党的作风、党的事业、党的前途命运。可以说,党校学风问题实际上是党的学风问题的一个缩影。为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深刻认识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改革,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把党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是党校自身建设的需要。党校的主旋律,就是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办好党校,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从党校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教师队伍政治忠诚、爱岗敬业,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也有个突出的缺点,就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深入了解,因而不能满足广大干部日益增长的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因此,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是党校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当前党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管”三个方面。

1、“教”的方面,即“教风”问题。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党校办学的人、财、物等硬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党校的发展。尤其是县级党校由于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机会,导致“封闭的教师”教“开放的学员”,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照抄照搬的多,教学内容更新不快,培训方式陈旧单调,理论联系实际不紧,教学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因此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学”的方面,即“学风”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学风,就不会成就一个好的干部,更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柱石。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学风不正的现象在党校教员和学员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是干部缺少到党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缺乏对学习的认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成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甚至沉迷于灯红酒绿;来参加党校培训学习也是因为组织的要求。有的到党校来学习也不认真。二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学习的次数,不注重提高学习的质量,还有的领导干部不学无术,官僚作风太重,所有的稿件包括简单

2 的讲话稿都要秘书准备好;三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甚至言行不一;四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热衷于哗众取宠,虚报浮夸,不求实际效果;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理论与实际脱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

3、“管”的方面,即“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干部培训运行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学员管理不到位,调训纪律执行不严,干部培训考核、干部培训与任用相结合等制度没落实,没有把学习培训表现情况、考试结果纳入干部管理信息库,没有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察中,没有把学风是否端正,是否系统掌握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在全社会没形成“学风端正受重用,学风不正不使用”的正确用人导向。因而,干部到党校培训兴趣不大,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果不佳。

三、不断创新,切实加强党校学风建设。

党校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才能推动党校教学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

1、抓教师队伍的教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党校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校教学科研首先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衡量我们教学科研质量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党校的教学科研没有理论不行,脱离实际就更不行。党校学员往往是从有无理论高度,能否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能否做到理论创新来评价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党校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苦功夫,在教学科研中努力提高理论含量,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同时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实际、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大力在“结合”上做文章,在“结合”上下功夫,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党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中,首先,要体现开创性。要求教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与时俱进,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现实问题,做到理论创新。其次,要有坚韧性。要求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敢于坚持真理,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党校教师要在精讲、精学、精读上下功夫,在讲“管用”、在讲“发展”、在讲“创新”上下功夫。第三,要坚持可操作性。要求教师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重视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些重要环节,努力把理论变成可操作的政策。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有的教师不愿讲,有的学员不想学,这种思想倾向必须注意克服。二

3 是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在教学中表现为照抄、照转、照念。对此我们必须注意克服和解决。否则,我们党校的讲坛,就将失去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抓学员的学风。党校在干部培训中,要把端正学风作为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来抓,从而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要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学员用心去系统地、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靠背名言、警句来装点门面;要求学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运用,而不是讲大话、空话,欺上瞒下,瞒天过海;要求学员用发展的眼光去掌握诸如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经济知识知识等,而不是用陈旧的知识去应对新的事物;党要求学员在学习、研究和宣传理论的过程中,要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求学员做到学用结合,就是要善于运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3、抓教育教学管理。要根据培训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一是深化教学改革,形成教学新格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关键在于要具体体现在新的教学格局上。党校学风正不正,主要看教学布局是不是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因为教学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有力结合点。党校课程设臵不能拘泥于过去的“老五门”,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在“党性修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理论素养”四个方面下功夫,按照“四基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律与我国法制建设、当代世界军事与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与民族宗教)的教学内容重新调整我们的教学。应该在这样的基点上确立培训主题,设计培训内容,筹划培训类型,构建培训体系。二是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坚持从严治教,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培训机构的教学科研阵地,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把好教学政治纪律关。严格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建立学员评教与专家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训前需求调研,根据各类干部的成长规律、行业特点和培训需求,科学设臵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注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方法,大力实施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三是严格学员管理。不断改进学员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员管理水平。抓好学员管理制度的

4 建设与执行,要求学员认真遵守各项制度,以高度的自觉性完成学习任务。要特别抓好学习管理,组织好学员的听课、自学、研讨、交流以及考察、调研等活动;严格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要记入学籍档案,并向组织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反馈,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党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很重,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级党校必须将其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党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起带头表率作用。要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实际,带头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风。

(王群)

第三篇:公司发展征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们大楼自1985年开业以来,至今已有27年的经营历史。我作为大楼的一名职工,从1988年来到这里,亲眼目睹了大楼的辉煌时期,也亲身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整个转变过程。

由于我们大楼是国营性质,经营包袱过重,不能顺应巿场变化,而且由于商圈的北移等诸多原因,导致成为大楼目前的现状,而我们市区的商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迁,目前已经处于饱和和分化状态,而且小型的商场已经向主题店,品牌店,精细化方向发展,"特色化,主题化,品牌化.区域化"已经成为现在百货商店竞争的显著特点,而我们大楼不仅要经营购物环境,经菅不断更新的消费者需求,更要经营商誉,经营顾客,经营商户。我想就大楼目前的现状提几条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凝聚力,提高企业执行力

企业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力,二是止滑力。企业文化是一种认同,假如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止滑力就像人一样,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但如果大家感冒了,有的人可能三天就好了,有的人可能要七天才能好。特别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员工,绝对不会在企业下滑的时候,怨声载道或另谋高就。只有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会自觉地去执行公司的规定,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也是执行力的影响。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和心态的影响,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我们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

2.加强职工培训,完善服务理念。

我们大楼的营业员有很多家住在市区边缘,且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零售服务业的需求,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销售商品本身的时代,更重要的是销售服务的过程,营业员直接面向顾客销售,是大楼与顾客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为顾客服务的大使,是品牌的传播者,更是我们大楼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现有的营业员的服务理念已经严重滞后了,所以我们只能进行长期性的培训来改变现状。我们可以节省资金,不举办规模较大的培训,而是购买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利用每天早晨班前会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可以讲一些专业商品销售技巧,商品知识以及规范服务等基础知识。现在很多顾客重视的已不仅是商品的本身,因为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不只是一家商场独有的品牌,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顾客重视购买的过程。所以愉悦的服务,过硬的业务知识就是成交的主要原因。重视服务,就是重视业绩,就是重视利润。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创造和维持顾客,没有顾客,没有销售额就不会有商户来选择我们。

3.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重塑百大形象,打好“百大”这张牌

各楼层要常年定时定点搞促销活动,带动人气,为了更好的突出公司的知名度,利用百大多年积累信誉度及阳泉人民对百大的认知度,在公司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以各种形式做广告,一定要把有效的资金用到位,不要浪费公司资源,这样既能提高公司知名度,还能有利于我们的招商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做一些传统的宣传手册,彩页等,来增加人气。但是我们也必须掌握好做百大品牌比搞促销更重要,也更有价值。我们关键是在于长久的经营,而不在于一时的销售,其次才是追求促销效果。

第四篇: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一.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 1.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 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5分)

答: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证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深知这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实行的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和发达,避免了很多牵涉。“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长期进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胡锦涛同志也指:“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新高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并利用其优越性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最终落实到为人民服务身上,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落,无一不都与人民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才能凝聚人民集体智慧

二。1.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5分)

作答要求: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或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答:从材料2可以看出,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形势下,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且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需要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重大课题。这都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总书记一再谈警醒,其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更为紧迫。一是从时间上看,我们党该抓该管了。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已逾耳顺之年,党员队伍逾8500万人,对如此庞大的党员队伍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难度空前增加,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二是从空间上看,到了三个“不得不”关口。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这三个关口都已经到了“不得不”的程度,客观上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命门”问题。特别是反腐工作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困难。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中国反腐力度空前,2014年初,总书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几个字拉开了反腐大幕。去年已有40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其中有周徐苏令四名前中共副国级以上高官。但是要想做到政清人和,我们的反腐工作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三是从现实问题看,脱离群众,腐败正严重侵蚀党员队伍。“脱离群众现象大量存在”,“腐败问题越演越烈”小病慢慢酿成大病,违纪渐渐形成歪风,腐蚀逐步成为腐败。“小官大贪”的案件在不断上升,村官犯罪,数目也越来越大。不说远的,我们南区,侵吞救灾救济物资、危房改造款、挪用征地款等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如原沙埠镇某村干部套取征地补偿款100多万元,结果被判了刑,进了班房。基层苍蝇多,民众便遭殃了,因此,中央接下来也是时候拍苍蝇了!四是从实现“中国梦”来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已经刻不容缓。十八大以来,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动员令,成为时代特有的“同期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而要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道理就在这里。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就决定,我们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毛泽东同志曾作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政治,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虽然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尚未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范畴,但讲政治一直贯穿党的建设实践中。

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原因都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没有抓好。他反复强调:“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几年来,党中央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内教育、整顿作风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正是着眼于从政治上建设党。这些举措力度空前,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依纪依法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野心家、阴谋家,清除了重大政治隐患,挽救了党,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面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和根。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实践依据。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九大重新确立了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其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党的其他建设最终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在政治建设上。没有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和“根基”,其他建设都成了无用功。政治建设抓好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大局把握住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第五篇:强化渠道建设是财险公司制胜的根本途径

渠道是财险公司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化渠道建设是公司制胜的根本途径。

1.要强化公司直销渠道建设。在省市分公司层面,要根据产品线设置管理团队,完善专业化销售管理渠道规划与建设,发挥管理、引导、考核、费用配置产品销售的作用。在支公司层面,要着眼于产品销售功能建设,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按照重新梳理定位功能、重新调整组织架构、重新整合既有资源、重新建立薪酬分配体系、重新设置业绩评价考核兑现办法的原则,支公司要设置直销业务部,按照划片销售、综合服务、全面考核的原则,强化支公司直销渠道建设,打造公关协调服务好、销售能能力强、辐射面广、渗透力深的直销作业团队。支公司直销渠道是掌控公司业务的平台,通过公司公共资源优化,公司直销团队利用公司公共资源,以团队对团体客户的方式,拓展、维护团体客户业务,实现团体客户业务“立体式”发展。

2.要强化公司个代渠道建设。营销员作为个人代理方式的销售渠道,不仅现在是财险公司的品牌优势,在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财险公司的品牌优势,是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补充力量,要强化销售能力建设,提高销售产能。在支公司层面,要设置个代管理部,负责招聘、培训、定级、考核,制定管理规则,安排销售任务,建立业绩考核体系,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个人精英销售群体。按照不搞人海战术、搞精兵作战的原则,要继续巩固、扩大个人营销队伍,提高个人代理营销渠道的销售能力,在公司快速发展中发挥拉动作用。

3.要强化电销新兴渠道建设。电话销售作为新兴渠道,在目前成为最经济的渠道,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到行业和客户的推崇,且成为后劲勃发的销售渠道。省市分公司和支公司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强化电话销售渠道建设,充实作业团队,规范销售服务,明确政策界线,严格定价标准,打造发展健康、服务规范、客户满意的电销品牌,提高电销产能,充分发挥新兴渠道在财险公司快速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

4.要强化中介业务渠道建设。中介业务渠道既是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渠道,又是财险公司发展中重要补充渠道,要重视中介业务渠道的建设。按照内部管理要求和中介渠道相关规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积极与中介代理搞好互动,以合理的费用成本稳定发展中介业务。

5.要强化农村网络渠道建设。农村保险资源丰富,业务面广、客户量大且分布相对分散,单靠传统销售方式已经不适应。强化农村网络渠道建设,实行分散业务集中做。

一是要完善网络功能。在中心乡镇设置营销服务部,配备精干作业管理团队,在支公司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组织、培训、销售、服务农村所涉业务发展。

二是建立销售作业团队。在乡镇住地层面建立精锐个人销售团队,负责较为集中的客户群销售。在所辖村层面建立协保员队伍,每一个村聘任1-3名协保员,负责所在村的客户群介绍推荐工作,并协助做好理赔信息搜集工作。农村协保员是利用拥有的人脉资源,以口头形式介绍业务的渠道,与个人代理营销员有着根本的区别,与公司不是代理关系,而是协助介绍业务的关系。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农村营销服务部是公司在农村市场开拓的前端口,地位突出、作用重要,要通过费用初期扶持、扩大保费规模、落实属地缴税、争取优惠奖励政策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村营销服务部发展、盈利、服务、竞争的功能,在农村构建就近投保、就近理赔的服务平台。(和讯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记暑假里一件有趣的事下一篇:节水节电主题班会记录